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制度目的

为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工作制度适用于感染性疾病科医院的所有医务人员。

三、工作职责

1.科室主任负责感染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决策;

2.医务处负责对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疾病信息收集、分析、研究和统计;

3.感染管理专责人负责感染管理工作专门领导和协调;

4.医师和护士负责严格执行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及时报告感染疾病的情况。

四、制度内容

1.严格控制感染源

(1)科室内要实施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制度,定期做好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理。

(2)严格控制患者的感染源,对于病例要做好严格的隔离、消毒等措施。

(3)加强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对于高危人群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2.加强患者的检测工作

(1)对于感染性疾病患者要及时进行检测和认真分析病情,必要时将患者转诊至特别科室进行治疗。

(2)定期开展对所有医务人员的工作相关的岗位健康检查。

3.实施感染防治制度

(1)各项操作过程必须符合严格的消毒操作规程,杜绝交叉感染。

(2)科室内要有专门的隔离区,并配备专门的人员负责隔离病人的护理。

(3)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医务人员培训,确保医务人员能够理解并执行感染防治制度。

5.定期评估工作效果

(1)制定科室的感染防治工作计划,对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定期的评估,对于偏颇和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2)定期对医疗器材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和器材的完好性和使用安全。

五、工作要求

1.医务人员必须通过岗位培训,了解本工作制度,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

2.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感染防治制度,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勤勉尽责,慎重操作;

3.医务人员必须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扩散;

4.医务人员必须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注意个人卫生和保健,防止自身感染性疾病。

六、总结

医疗机构是治疗疾病、救治病人的场所,也是传播病原体、危害人类健康的场所。因此,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医疗机构做好自身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感染性疾病科

医院作为负责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感染管理制度,做好各

项预防、控制工作,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健康。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管理,防止感染性疾病的院内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区域划分明确,各区域相对独立,人流、物流符合功能需求与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2、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包括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发热门诊与肠道门诊的患者通道应分开设置。医务人员通过医务人员专用通道进出。 3、明确三区分布与功能。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值班室、更衣室、专用卫生间与库房等;潜在污染区为治疗室、办公室等;污染区为候诊区、诊室、隔离观察室、挂号收费处、检查室、放射检查室、患者专用卫生间、污物存放间等。 4、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与医务人员工作区域分别设置独立的专用卫生间。 5、在诊室、处置室、治疗室以及缓冲区等应配置方便、有效的手卫生设施与相关用品,如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纸等。 6、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加强个人防护,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7、须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手套、鞋套、防护面罩、防渗透围裙及胶鞋等。 8、须配备消毒药品和器械如含氯消毒剂、漂白粉、喷雾器等,以便及时采取消毒措施。 9、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按医疗废物处置,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执行《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 10、确诊或临床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专用单间隔离观察室。 11、工作人员定期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熟悉掌握医院感染相关操作。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宣教。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应更换工作服、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根据诊疗操作暴露的风险选择帽子、隔离衣、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2.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开展工作人员的症状监测,必要时为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 3.患者在病情允许时,宜戴医用外科口罩,活动限制在隔离病室内。指导患者适时、正确实施手卫生及佩戴口罩。 4.严格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确需探视或陪护时,应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指导探视或陪护者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二)消毒隔离 1.患者安置原则:不同类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传染病患者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收治。 2.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各区应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充足的防护用品。 3.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加强通风,每天常规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1)空气消毒 ①开窗通风,有防蝇设施,如纱窗、纱门。 ②无人时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有人时可采用动态空

气消毒机消毒,必要时采用3%过氧化氢进行干雾消毒。 (2)物体表面、地面消毒 ①室内所有物体表面、地面每日消毒至少1次,遇血液、体液污染时,先去除污染,再用1000mg/L含氯含氯消毒液进行局部擦拭消毒。 ②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颜色标识,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分类放置。 3.手卫生要求 (1)手卫生设施符合要求,为非手接触式水龙头,配备干手纸巾和手消毒剂。 (2)诊疗、护理病人前后、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必要时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 (3)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①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②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4.病人使用物品消毒 (1)血压计、听诊器等表面用75%酒精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有可见污染时,应先清洗干净,再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____%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二)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消毒剂的使用品种,确定供货厂家。购置消毒液或更换消毒液生产厂家,必须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同意方可执行。 2.供货厂家应具有医药部门和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 3.药剂科每次购置消毒剂,必须进行质量验收,查验每一批号消毒液的检验合格证、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浓度、有效期和使用说明等,并做详细登记。 4.由医院制剂室配制的各种消毒剂必须标明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浓度和有效期,并经过质检部门检测合格后方能投入临床使用。储存的各种消毒剂必须达到其相应的有效浓度,监测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其他科室不得擅自配制和稀释消毒剂。 5.科室领回消毒液后应存放于整洁、阴暗避光处,每次打开后应立即密封,避免挥发和污染,影响消毒效果。盛装消毒剂的容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灭菌处理。使用消毒液前必须二人以上查对浓度、有效期、出厂日期及领回日期,并有签字纪录。 6.临床医务人员应了解各种消毒液的性能、作用、有效浓度、作用时间、使用方法及影响因素,并严格按照对物品消毒与灭菌的要求程

感染性疾病科管理与工作制度,共5种

感染性疾病科管理与工作制度,共5种 感染性疾病科管理与工作制度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2、定时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流行动态、诊断、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3、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5、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示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清洁、污染物品分开放置。 6、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疾病科工作区域内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7、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8、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要求、及时、准确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https:www.pinhecha.c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信息报告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订报告。

9、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合作,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10、医院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传染病预诊分诊制度 为规范我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诊分诊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1、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布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2、预诊分诊点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条例》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3、预诊分诊点的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就诊病人进行传染病预诊。 4、经预诊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5、预诊分诊点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6、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分诊点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 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措施。 7、预检分诊点对不具备救治能力的传染病,应当及时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的医疗机构诊疗。 8、预检分诊点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法知识"https:www.xmsjob.c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 一、感染性疾病科设置于相对独立区域,分区明确,设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标识明确,通风良好。 二、配备有非手触式水龙头、清洁剂、干手物品等手卫生设施。 三、隔离的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或隔离的非传染病患者,除确诊为同种病原体感染之外,应单间隔离;疑似与确诊患者应分室安置。四、地面、物体表面保持清洁、干燥,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分区使用。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五、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枕套等直接接触患者的物品一人一用一清洗、消毒,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六、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呕吐物的消毒:加入漂白粉,使有效氯含量达到10000mg/L,搅拌后作用大于2小时。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消毒液要漫过容器。七、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均应先洗手再行进卫生手消毒。 八、各类管道尽量使用一次性的。 九、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专人专用,每周清洁与消毒:非专人专用平车、轮椅等使用后,应当一用一消毒。

十、患者出院、转院、死亡后,根据《隔离患者终末消毒制度》进行终末消毒。 十一、所有垃圾均视为医疗废物进行处理,应使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锐器应放置锐器盒,并及时密封、运送 十二、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防护措施。 十三、突发重大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届时发布的规定要求。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与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按照《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并纳入我县医疗救治体系。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传染病分诊点,其设置应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二)严格遵循隔离预防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三)、提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能力和诊疗水平。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须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四)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等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五)接到卫生部和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六)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颖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

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七)对呼吸道/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同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八)我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上级医院诊治,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上级医院.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使用专用车辆,用后及时消毒。 (九)感染性疾病门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呼吸道(发热)、肝病和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 2、各区应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设备和手卫生设施,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必要时戴手套; 3、安排专人负责做好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并规范记录内容; 4、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具体要求参照安徽省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第三章第二十五条; 5、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强诊室通风,常规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6、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5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5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一、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转到指定医院就诊。严格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疫情。 二、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三、各诊室要有流动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室清扫。 四、门(急)诊的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每天紫外线消毒至少一次,每次30分钟-60分钟并登记,每周用95%酒精擦拭紫外线灯管至少一次,台面、门把手等易传播区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室内地面早晚各拖一次,拖完后将拖把消毒晾干。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5、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 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用小包装。

6、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7、各种治疗、换药、护理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严格隔离,处置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8、一次性用品(注射器、针嘴、输血输液管、各种导管等)严禁重复使用,用后与其他废弃物分类收集,封闭装运,统一回收到指定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医用废弃物置双层黄色袋;生活废弃物置黑色色袋;放射性废弃物置双层红色袋,各类污染袋要防渗漏。 9、使用后的锐器应及时放入锐器盒内,达到容量3/4时立即封口,日产日清。 10、保持抗生素药物使用率≤50%;院内感染率≤10%;院感漏报率≤20%。 五、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六、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 一、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人物流向符合要求。 二、分设生理、隔离待产室、产房;急诊产房按感染产妇对待。 三、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及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感染性疾病科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是确保医院内患者和工作人 员免受疾病感染的重要措施。下面将详细介绍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的规 定和要求。 一、感染风险评估与监测 1. 定期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根据医院感染病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感染控制重点和目标。 2. 各科室必须配备专职感染管理人员,负责监测和报告感染病例和 相关数据。 3. 每周进行感染指标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传播风险。 二、感染预防与控制: 1. 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卫生和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的规定,确保 操作过程中的无菌状态。 2. 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消毒灭菌、区域隔离、床 单衣物更换等。 3. 患者的隔离与防护必须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进行科学合理的 设置,确保患者和其他人员的安全。 三、医务人员培训与教育:

1. 新员工必须接受感染管理的培训,并掌握手卫生、个人防护和清洁消毒等基本知识。 2. 定期组织感染管理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和感染控制能力。 3. 进行定期知识考核,加强医务人员对感染管理的重视和理解。 四、患者及家属教育: 1. 科室必须制定患者及家属教育计划,包括感染预防措施、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2. 提供患者及家属阅读材料和宣传资料,增强他们对感染管理的认识与重视。 3. 定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解答疑惑,提醒和督促他们合理用药和定期随访。 五、环境清洁和消毒: 1. 卫生服务部门负责医院内部环境的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 2. 对高风险区域(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加强消毒和通风措施,确保无菌环境。 3. 检查和监督医务人员的清洁操作,确保操作台、设备和床位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六、感染病例报告及处理: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规定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 管理规定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 二、布局与流程 (一)感染性疾病科和传染病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 (二)功能区域划分: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值班室、更衣间、休息室与库房等;半污染区为治疗室、药房(或药柜)、医务人员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区等;污染区为挂号收费室、候诊区、诊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患者专用卫生间等。 (三)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分开;发热门诊患者通道应与其他门诊患者通道分开。 (四)设置独立挂号、诊疗、收费、配药、化验、隔离观察室、处置室、抢救室等,受场地限制,可配备专人为患者送样、配药、交费等提供服务。 (五)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均应设立临床疑似病例的专用单人隔离观察室发热患者隔离观察室外应设立缓冲间,肠道门诊隔离室外设立缓冲间,为进出人员提供穿脱个人防护装备的场地与手卫生设施,同时阻隔与其他区域的空气直接对流。 (六)发热门诊内成人患者与儿童患者,应分诊疗室。

(七)各门诊应独立设立患者专用卫生间,污水纳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三、物资与设施配备 (一)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并符合以下要求: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干手设施、每诊室均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二)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需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手套等。 (三)各门诊人员出入口、窗户等处应设立防蝇等设施。 (四)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须配备消毒药品和器械,如含氯消毒剂、漂白粉、喷雾器等。 四、医务人员管理 (一)成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监控医师、感染监控护士组成。医护人员每年接受医院感染继续教育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工作制度及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预防、诊断、治疗、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以及消毒隔离等。 (二)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首诊医生负责传染病报告、登记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优秀10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优秀10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篇一 医院内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使医院病人、工作人员和社会人群不受环境有害因素的伤害,提高医疗效果,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特作规定如下:(一)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 1、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是以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为目标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监督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感染控制和管理计划。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业务副院长兼任,其他成员为有关学科的科主任组成。 2、医院内感染管理办公室:是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直属医务部领导的专职机构。 3、临床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小组:组长为各科室主任兼任,另外有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 4、医院内感染管理监控员:一般由个科住院总医师和护士长担任,也可指定专人管理。 (二)各级感染管理组织职责 科室院内感染管理监控员职责 ①、在医务部领导下,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做好本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

②、负责医院内感染的日常检测,结合本科室实际采用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并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士、清洁工)进行有关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消毒、灭菌、隔离等教育工作、督促检查本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等规章制度的落实。 ③、及时发现患者中发生的医院感染,协助并督促主管医师留取标本,使院内感染病例的病原送检率必须达100%(其他感染的病原送检率须达60%),填写病历首页并向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使院内感染漏报率20%,采取控制措施。 ④、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积极向护理部提出关于消毒灭菌、控制院内感染的合理化建议,并进行有关方面的科研工作,使院内感染率10%。 (三)医院感染管理的控制措施 1、消毒灭菌与隔离 ①、医院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所有需要消毒和灭菌的物品都必须彻底清洗干净。污染医疗器材和物品,均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②、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如压力蒸汽灭菌(如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干热灭菌(油、粉、膏);不耐热、不耐湿物品可选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详细完整版)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病例,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并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和措施。以下是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详细内容: 一、组织与管理 1.感染管理委员会:成立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2.职责分工:明确感染管理人员的职责,包括感染控制科、医务部、护理部等相关部门。 二、感染监测与报告 1.感染监测: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内的感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报告。 2.报告流程:规定感染报告的流程,包括急性感染病例的报告、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等。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 1.感染预防措施:制定相应的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环境清洁等方面的指导和要求。 2.隔离措施:建立隔离病房,对可疑感染病例进行隔离和管理,

以防止感染的扩散。 3.感染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医疗器械与设备管理: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有效消毒、灭菌和维护,防止交叉感染。 5.抗生素使用管理:建立抗生素使用审核制度,遵循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原则。 四、培训与教育 1.1. 员工培训:定期开展感染管理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和专业技能。 2.2. 宣传教育:通过内部宣传栏、宣传册等方式,向患者和家属普及感染预防知识。 五、记录与评估 1.1. 医疗记录:建立完整的感染防控相关记录,包括感染监测数据、消毒灭菌记录、隔离记录等。 2.2. 感染事件报告:对发生的感染事件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六、改进与风险管理 1.感染事件分析:对发生的感染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2.风险管理:建立感染风险管理制度,识别和评估感染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以上是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详细内容,旨在确保医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根据实际情况,医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 (贵单位全称) 日期:

感染性疾病科规章制度

篇一:感染性疾病科管理与工作制度,共5种 感染性疾病科管理与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2、定 时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 专业知识、流行动态、诊断、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3、对 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对 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5、认 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示与标志 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清洁、污染物品分开放置。 6、严 格按照《医院感染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 毒,工作人员在感染疾病科工作区域内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 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 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7、严 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8、认 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 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要求、及 时、准确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告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 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 的,要及时修订报告。 9、与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合作,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10、 医院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 旦发生职业暴露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染病预诊分诊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建筑布局及设施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服务流程和 三区管理。 (一)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结核门诊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交费、取药、病历、采血、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肠道门诊必须设 立专用厕所。 (二)病房内设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 (三)病区内设消毒室及工作人员浴室。 (四)各病房设流动水洗手设施。 (五)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 (六)感染性疾病科化验单应经消毒处理后方可发出。 (七)个人防护要求:工作服穿戴整齐,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戴护目镜或面罩。在诊查不同病种病人之间应严格洗手和手消毒。 (八)教育病人食品、物品不在病人之间混食混用,不互串病房。 (九)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进行消毒或灭菌。 (十)病人出院后严格进行病房或床单位终末消毒。 (十一)空气、物体表面和地面应每天清洁2次,消毒2次,有记录。 (十二)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由下水道排放;固体污物应消毒后作无害化处理或焚烧。 (十三)严格探访制度。探访者应采取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 (十四)所有诊治操作均应采取标准隔离预防措施。 (十五)正确使用隔离设施如传递窗。 (十六)医疗废物按照本院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呼吸道传染病病区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应做好基本防护,进病区戴医用防护口罩,穿隔离衣,严格洗手,必要时戴手套、护目镜,并严格进行手的消毒。

(二)患者应住单人间(同一病种可住同一病室),保持病室通风良好。 (三)按病种分类隔离收治病人。 (四)患者所用物品应严格消毒,废弃物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收集密封, 并注明科室名称、产生日期,统一处理。 (五)病人前往其他科室检查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 (六)检查器械应专室专用,定期消毒。 (七)病区走廊、病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1 h,并做好登记或空气消毒机 消毒,每日2次,每次1小时。 (八)严格探视管理,家属做好防护。 (九)患者出院后病室进行终末消毒。 三、消化道传染病病区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医护人员应做好基本防护,接触患者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不同病 种应更换隔离衣。 (二)按病种、病期分类隔离收治,及时、准确上报疫情卡。 (三)坚持五早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四)患者所用物品(食具、便器)、吐泻物均应严格消毒。 (五)房间内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患者饭前、便后应严格洗手。 (六)病室家具、门把手等每天用500mg—1000 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病区走廊、病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1 h 并记录。 (七)病人不可随意离开隔离病室与他人接触或交换食物、物品。 (八)患者出院后病室进行终末消毒。 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区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患者用物品(食具、便器)、吐泻物均应严格消毒。 (二)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医用外科口罩、手套。 (三)医护人员进行抽血、注射及创伤性操作应戴手套,必要时加戴护目镜。 (四)损伤性利器用后放入利器盒。 (五)病室内应设有流动水洗手装置,桌椅、门把手等每天用 500—1000mg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门诊管理 (一)门诊独立设区,有明显标识。 (二)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做到无交叉。 (三)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并限制活动范围,减少医源性传播机会。 (四)入口处有专人分诊、进行检诊、测体温和介绍就诊须知,发热病人带口罩,家属及陪同者在诊区处等候,如病情需要时,经医师同意可留一人陪同。 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空气消毒 (一)无传染病人时 1.开窗自然通风。 2.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 3.动态紫外线循环风定时开启 (二)有传染病人时 1.开窗自然通风。 2.有人情况下,动态紫外线循环风持续运行。 三、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 (一)地面要湿式拖扫,有疑似病人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拖地,每日2次。 (二)桌、椅、窗台、柜、门(把手)、治疗车等可用10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2次。

四、其它物品的消毒 (一)每个诊室备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物品,每次用后消毒,体温计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听诊器、血压计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二)呼吸治疗装置使用一次性管道,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反复使用的接头等部件送供应室集中处置。 (三)病人吸氧用一次性湿化瓶、鼻导管等,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 (四)运送传染病人的平车使用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 (五)工作人员使用后的隔离衣、刷手衣等,装入双层污衣袋扎紧袋口,密闭车交洗衣房集中处置。 (六)排风系统过滤网、空气净化器过滤网定期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清洗。 五、病人排泄物、分泌物的处理 (一)留观病人床旁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2000mg/L含氯消毒液,用做病人呕吐物、分泌物的随时消毒,作用时间30-60分钟,倒入厕所。 (二)排泄物: 1.尿液:每1份尿液加2000mg/L含氯消毒液1份混匀,放置2小时,倒入厕所。 2.粪便:每1份粪便加漂白粉5份搅匀,放置2小时,倒入厕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 写写帮文库 第一篇: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 二、布局与流程 (一)感染性疾病科和传染病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 (二)功能区域划分: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值班室、更衣间、休息室与库房等;半污染区为治疗室、药房(或药柜)、医务人员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区等;污染区为挂号收费室、候诊区、诊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患者专用卫生间等。 (三)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分开;发热门诊患者通道应与其他门诊患者通道分开。 (四)设置独立挂号、诊疗、收费、配药、化验、隔离观察室、处置室、抢救室等,受场地限制,可配备专人为患者送样、配药、交费等提供服务。 (五)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均应设立临床疑似病例的专用单人隔离观察室发热患者隔离观察室外应设立缓冲间,肠道门诊隔离室外设立缓冲间,为进出人员提供穿脱个人防护装备的场地与手卫生设施,同时阻隔与其他区域的空气直接对流。

(六)发热门诊内成人患者与儿童患者,应分诊疗室。 (七)各门诊应独立设立患者专用卫生间,污水纳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三、物资与设施配备 (一)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并符合以下要求: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干手设施、每诊室均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二)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需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手套等。 (三)各门诊人员出入口、窗户等处应设立防蝇等设施。 (四)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须配备消毒药品和器械,如含氯消毒剂、漂白粉、喷雾器等。 四、医务人员管理 (一)成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监控医师、感染监控护士组成。医护人员每年接受医院感染继续教育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工作制度及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预防、诊断、治疗、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以及消毒隔离等。 (二)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首诊医生负责传染病报告、登记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 度 1、门诊管理 (1)门诊独立设区,有明显标识。 (2)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做到无交叉。 (3)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并限制活动范围,减少医源性传播机会。 (4)入口处有专人分诊、测体温和介绍就诊须知,发热病人戴口罩,家属及陪同者在诊区处等候,如病情需要时,经医师同意可留一人陪同。 2、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空气消毒 (1)开窗自然通风。 (2)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 3、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 (1)地面要湿式拖扫,有疑似病人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拖地,每日2次。 (2)桌、椅、窗台、柜、门(把手)、治疗车等可用10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2次。 4、其它物品的消毒 (1)每个诊室备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物品,

每次用后消毒,体温计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听诊器、血压计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2)呼吸治疗装置使用一次性管道,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反复使用的接头等部件送供应室集中处置。 (3)病人吸氧用一次性湿化瓶、鼻导管等,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 (4)运送传染病人的平车使用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 (5)工作人员使用后的隔离衣,装入双层污衣袋扎紧袋口,密封交洗衣房集中处置。 5、病人排泄物、分泌物的处理 (1)留观病人床旁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2000mg/L含氯消毒液,用做病人呕吐物、分泌物的随时消毒,作用时间30-60分钟,倒入厕所。 (2)排泄物 a.尿液:每1份尿液加2000mg/L含氯消毒液1份混匀,放置2小时,倒入厕所。 b.粪便:每1份粪便加漂白粉5份搅匀,放置2小时,倒入厕所。 6、污物的处理 (1)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所有垃圾均为医疗垃圾。 (2)用后的防护服、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鞋套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6篇)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1.在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2.负责拟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提交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定后,组织实施;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3.每季度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半年对全院紫外线灯强度进行一次监测。 4.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其结果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 5.经常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向院长、业务副院长以及相关卫生行政部门请示报告;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采样和流调,分析原因,迅速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 7.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对其储存、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理进行监督。 8.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定期进行监测,并将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9.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的教育培训计划,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提高无菌技术操作水平;加强医院感染诊断的培训,提高感染病例的鉴别和上报率。 10.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定期对全院各科室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11.加强传染病管理,预防和控制其在医院内的传播。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二)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组织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手卫生制度 外科洗手的细菌学定期监测制度与程序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标准预防制度传染病医源性感染管理制度 十一、隔离预防制度十 二、消毒灭菌制度 十三、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十 四、消毒与隔离多部门与科室协作管理机制十 五、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十 六、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报告制度十 七、医院感染管理暴发报告与控制制度十 八、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十 九、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二 十、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二十

医院感染工作管理制度5篇

医院感染工作管理制度5篇 【第1篇】八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一)在分管院长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全院医 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二)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三)定期或不定期对全院各科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 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四)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及时汇总、分析,针对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五)对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提出控 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六)协助药剂科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七)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八)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导。 (九)为医务人员提供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防护指导和必要的 防护用品。 (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 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第2篇】妇幼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1.每天收集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并及时分析、核对,每月总结汇总一次。 2.每月15-20日组织各科室监控人员进行重点区域、物品及消毒液的细菌培养检测,并总结汇总一次。 3.每月一次对全院各科室进行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总结并反馈。 4.每季度一次对全院院内感染率、环境微生物监及细菌药敏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以院内感染通报的形式进行反馈。 5.至少每年二次对全院各诊疗组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并 进行总结反馈。 6.每年组织全院医生、护士、工勤人员、新职工和进修实习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 7.经常督促检查医院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废物及消毒药械的进购、储存、使用管理及回收处理工作。 8.每年召开全院监控人员会议,布置监控计划,加强业务培训。 9.随时关注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迹象,及时调查、分析并采取相 应措施。

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 一、科室目标 感染性疾病科是医院重要的专科之一,致力于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以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本科室的目标是: 1.提供高质量的感染性疾病诊疗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 2.建立全面的感染控制与预防制度,确保医院内感染的有效防控; 3.培养和发展科室的专业人才,保持科学技术的领先性和创新性。 二、组织结构 1.科室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由科主任、副科主任、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护士组成。 2.职责分工:科主任负责科室的整体工作和领导;副科主任协助科主 任完成科室的管理和科研工作;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负责日常患者诊疗工作;护士长负责护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护士全面负责科室的日常护理工作。 三、工作制度 1.住院患者管理: (1)每位住院医师负责不超过10名住院患者,定期参加病情交流会议,并及时进行交班。 (2)每位患者需至少每日进行一次查房,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和治疗 措施,并在病历中进行详细的记录。

(3)每位患者每天进行一次全身体检,包括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等指标。 (4)每位患者每天进行一次感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 2.感染控制与预防: (1)每位医务人员必须定期参加感染控制培训,并严格执行相关消毒、隔离和手卫生等操作规程。 (2)每位住院医师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感染疾病科例会,讨论和总结病例,及时进行诊疗指导和改进。 (3)每个患者的感染控制与预防方案需进行个性化设计,包括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手术切口处理、导尿和留置导管的管理等。 (4)每月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监测,对发生的感染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5)每半年对全科室进行感染防控知识考核,不合格者需进行再培训。 3.科研工作: (1)科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科研项目申请,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课题和论文的撰写。 (2)每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学术报告,向全院医务人员介绍最新的感染控制和预防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