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管理制度

1、发热门诊、腹泻病门诊设专职负责医务人员,坚持日常工作,平时按8小时,流行季节24小时工作制。

2、发热门诊、腹泻病门诊设治疗室、观察室、药局、处置室、检验室、隔离室及专用厕所,配有专用医疗设备、抢救消毒药物,严格贯彻隔离消毒制度。

3、凡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腹泻病人,必须做好就诊手册登记,按规定项目详细了解登记流行病学病史。抢救病人时做好登记,发热病人大力排查流感病毒菌株,准确取样,肠道病人大力推广“液体(口服补液盐)治疗为主,抗菌药治疗为辅”的治疗原则。凡来就诊的腹泻患者,坚持“逢泻必登,逢疑必检,逢检必登”的原则。

4、做好传染病人就地隔离工作,严密排查,发现疑似病人,马上汇报防保科、医务科,请专家组会诊,做好转诊准备。

5、按《传染病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终末消毒。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管理,防止感染性疾病的院内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区域划分明确,各区域相对独立,人流、物流符合功能需求与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2、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包括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发热门诊与肠道门诊的患者通道应分开设置。医务人员通过医务人员专用通道进出。 3、明确三区分布与功能。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值班室、更衣室、专用卫生间与库房等;潜在污染区为治疗室、办公室等;污染区为候诊区、诊室、隔离观察室、挂号收费处、检查室、放射检查室、患者专用卫生间、污物存放间等。 4、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与医务人员工作区域分别设置独立的专用卫生间。 5、在诊室、处置室、治疗室以及缓冲区等应配置方便、有效的手卫生设施与相关用品,如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纸等。 6、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加强个人防护,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7、须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手套、鞋套、防护面罩、防渗透围裙及胶鞋等。 8、须配备消毒药品和器械如含氯消毒剂、漂白粉、喷雾器等,以便及时采取消毒措施。 9、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按医疗废物处置,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执行《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 10、确诊或临床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专用单间隔离观察室。 11、工作人员定期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熟悉掌握医院感染相关操作。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宣教。

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

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 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 一、人员要求 1.医务人员应按时上岗,不得中途擅自离岗,不得以任何 理由延误出诊。 2.每个接诊区应设立治疗小组,由值班医生担任组长,护士、检验科技师、卫生员等担任组员。采用“一条龙”服务模式,包括挂号、收费、诊疗、配药、化验和隔离观察等。 3.治疗小组组长应以身作则,严格管理,并在班期间负全责。对于疑难问题,应及时上报科主任,统一协调指挥。 4.不得拒绝任何患者,对每位发热患者都应按照疑似患者 标准对待,认真检查,不漏诊。 5.根据不同传染疾病的防护要求,做好个人隔离防护。对 于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肺炭疽,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值班医务人员离开指定区域时,应进行适当的防护。

二、消毒隔离要求 1.感染性疾病科应配备有效、便捷的洗手设施和充足的防护用品,以方便医务人员、患者和陪护人员使用。应配备充足的消毒药品和器械,如含氯消毒剂、喷雾器等。化验室应严格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管理。 2.应建立预诊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引导至隔离诊室诊治。隔离诊室内应配备专用体温枪、听诊器、血压计等。陪护人员应给予适当的防护。 三)为了更好的防控传染病,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应该分开。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值班室、更衣间和库房等应该归为清洁区;治疗准备室、药房(或药柜)、医务人员穿脱个人防护装各区等应该归为半污染区;挂号/收费室、候诊区、诊室、留观室、化验室、患者专用卫生间等应该归为污染区。 四)医务人员应该遵守隔离原则,做好标准预防。进入隔离区域时,应该按照隔离流程穿戴好隔离衣裤、口罩、手套、眼罩或面罩等。诊治病人后必须严格洗手等消毒工作,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应更换工作服、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根据诊疗操作暴露的风险选择帽子、隔离衣、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2.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开展工作人员的症状监测,必要时为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 3.患者在病情允许时,宜戴医用外科口罩,活动限制在隔离病室内。指导患者适时、正确实施手卫生及佩戴口罩。 4.严格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确需探视或陪护时,应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指导探视或陪护者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二)消毒隔离 1.患者安置原则:不同类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传染病患者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收治。 2.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各区应配备符合要求、数量充足的防护用品。 3.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加强通风,每天常规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1)空气消毒 ①开窗通风,有防蝇设施,如纱窗、纱门。 ②无人时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有人时可采用动态空

气消毒机消毒,必要时采用3%过氧化氢进行干雾消毒。 (2)物体表面、地面消毒 ①室内所有物体表面、地面每日消毒至少1次,遇血液、体液污染时,先去除污染,再用1000mg/L含氯含氯消毒液进行局部擦拭消毒。 ②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颜色标识,用后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分类放置。 3.手卫生要求 (1)手卫生设施符合要求,为非手接触式水龙头,配备干手纸巾和手消毒剂。 (2)诊疗、护理病人前后、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必要时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 (3)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①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②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4.病人使用物品消毒 (1)血压计、听诊器等表面用75%酒精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有可见污染时,应先清洗干净,再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min。

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四篇)

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 一、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 二、布局与流程 (一)感染性疾病科和传染病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 (二)功能区域划分。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值班室、更衣间、休息室与库房等;半污染区为治疗室、药房(或药柜)、医务人员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区等;污染区为挂号收费室、候诊区、诊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患者专用卫生间等。 (三)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分开;发热门诊患者通道应与其他门诊患者通道分开。 (四)设置独立挂号、诊疗、收费、配药、化验、隔离观察室、处置室、抢救室等,受场地限制,可配备专人为患者送样、配药、交费等提供服务。 (五)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均应设立临床疑似病例的专用单人隔离观察室发热患者隔离观察室外应设立缓冲间,肠道门诊隔离室外设立缓冲间,为进出人员提供穿脱个人防护装备的场地与手卫生设施,同时阻隔与其他区域的空气直接对流。 (六)发热门诊内成人患者与儿童患者,应分诊疗室。

(七)各门诊应独立设立患者专用卫生间,污水纳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三、物资与设施配备 (一)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并符合以下要求。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干手设施、每诊室均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二)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需配备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隔离服、手套等。 (三)各门诊人员出入口、窗户等处应设立防蝇等设施。 (四)感染性疾病科内必须配备消毒药品和器械,如含氯消毒剂、漂白粉、喷雾器等。 四、医务人员管理 (一)成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监控医师、感染监控护士组成。医护人员每年接受医院感染继续教育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工作制度及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预防、诊断、治疗、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以及消毒隔离等。 (二)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首诊医生负责传染病报告、登记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感染性疾病科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是确保医院内患者和工作人 员免受疾病感染的重要措施。下面将详细介绍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的规 定和要求。 一、感染风险评估与监测 1. 定期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根据医院感染病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感染控制重点和目标。 2. 各科室必须配备专职感染管理人员,负责监测和报告感染病例和 相关数据。 3. 每周进行感染指标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传播风险。 二、感染预防与控制: 1. 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卫生和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的规定,确保 操作过程中的无菌状态。 2. 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消毒灭菌、区域隔离、床 单衣物更换等。 3. 患者的隔离与防护必须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进行科学合理的 设置,确保患者和其他人员的安全。 三、医务人员培训与教育:

1. 新员工必须接受感染管理的培训,并掌握手卫生、个人防护和清洁消毒等基本知识。 2. 定期组织感染管理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和感染控制能力。 3. 进行定期知识考核,加强医务人员对感染管理的重视和理解。 四、患者及家属教育: 1. 科室必须制定患者及家属教育计划,包括感染预防措施、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2. 提供患者及家属阅读材料和宣传资料,增强他们对感染管理的认识与重视。 3. 定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解答疑惑,提醒和督促他们合理用药和定期随访。 五、环境清洁和消毒: 1. 卫生服务部门负责医院内部环境的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 2. 对高风险区域(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加强消毒和通风措施,确保无菌环境。 3. 检查和监督医务人员的清洁操作,确保操作台、设备和床位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六、感染病例报告及处理: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 一、感染性疾病科设置于相对独立区域,分区明确,设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标识明确,通风良好。 二、配备有非手触式水龙头、清洁剂、干手物品等手卫生设施。 三、隔离的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或隔离的非传染病患者,除确诊为同种病原体感染之外,应单间隔离;疑似与确诊患者应分室安置。四、地面、物体表面保持清洁、干燥,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分区使用。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五、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枕套等直接接触患者的物品一人一用一清洗、消毒,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六、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呕吐物的消毒:加入漂白粉,使有效氯含量达到10000mg/L,搅拌后作用大于2小时。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消毒液要漫过容器。七、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均应先洗手再行进卫生手消毒。 八、各类管道尽量使用一次性的。 九、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专人专用,每周清洁与消毒:非专人专用平车、轮椅等使用后,应当一用一消毒。

十、患者出院、转院、死亡后,根据《隔离患者终末消毒制度》进行终末消毒。 十一、所有垃圾均视为医疗废物进行处理,应使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锐器应放置锐器盒,并及时密封、运送 十二、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防护措施。 十三、突发重大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届时发布的规定要求。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建筑布局及设施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服务流程和 三区管理。 (一)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结核门诊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交费、取药、病历、采血、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肠道门诊必须设 立专用厕所。 (二)病房内设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 (三)病区内设消毒室及工作人员浴室。 (四)各病房设流动水洗手设施。 (五)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 (六)感染性疾病科化验单应经消毒处理后方可发出。 (七)个人防护要求:工作服穿戴整齐,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戴护目镜或面罩。在诊查不同病种病人之间应严格洗手和手消毒。 (八)教育病人食品、物品不在病人之间混食混用,不互串病房。 (九)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进行消毒或灭菌。 (十)病人出院后严格进行病房或床单位终末消毒。 (十一)空气、物体表面和地面应每天清洁2次,消毒2次,有记录。 (十二)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由下水道排放;固体污物应消毒后作无害化处理或焚烧。 (十三)严格探访制度。探访者应采取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 (十四)所有诊治操作均应采取标准隔离预防措施。 (十五)正确使用隔离设施如传递窗。 (十六)医疗废物按照本院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呼吸道传染病病区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应做好基本防护,进病区戴医用防护口罩,穿隔离衣,严格洗手,必要时戴手套、护目镜,并严格进行手的消毒。

(二)患者应住单人间(同一病种可住同一病室),保持病室通风良好。 (三)按病种分类隔离收治病人。 (四)患者所用物品应严格消毒,废弃物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收集密封, 并注明科室名称、产生日期,统一处理。 (五)病人前往其他科室检查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 (六)检查器械应专室专用,定期消毒。 (七)病区走廊、病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1 h,并做好登记或空气消毒机 消毒,每日2次,每次1小时。 (八)严格探视管理,家属做好防护。 (九)患者出院后病室进行终末消毒。 三、消化道传染病病区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医护人员应做好基本防护,接触患者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不同病 种应更换隔离衣。 (二)按病种、病期分类隔离收治,及时、准确上报疫情卡。 (三)坚持五早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四)患者所用物品(食具、便器)、吐泻物均应严格消毒。 (五)房间内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患者饭前、便后应严格洗手。 (六)病室家具、门把手等每天用500mg—1000 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病区走廊、病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1 h 并记录。 (七)病人不可随意离开隔离病室与他人接触或交换食物、物品。 (八)患者出院后病室进行终末消毒。 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区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患者用物品(食具、便器)、吐泻物均应严格消毒。 (二)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医用外科口罩、手套。 (三)医护人员进行抽血、注射及创伤性操作应戴手套,必要时加戴护目镜。 (四)损伤性利器用后放入利器盒。 (五)病室内应设有流动水洗手装置,桌椅、门把手等每天用 500—1000mg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与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按照《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并纳入我县医疗救治体系。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传染病分诊点,其设置应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二)严格遵循隔离预防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三)、提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能力和诊疗水平。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须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四)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等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五)接到卫生部和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六)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颖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

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七)对呼吸道/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同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八)我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上级医院诊治,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上级医院.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使用专用车辆,用后及时消毒。 (九)感染性疾病门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呼吸道(发热)、肝病和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 2、各区应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设备和手卫生设施,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必要时戴手套; 3、安排专人负责做好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并规范记录内容; 4、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具体要求参照安徽省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第三章第二十五条; 5、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强诊室通风,常规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6、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门诊管理 (一)门诊独立设区,有明显标识。 (二)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做到无交叉。 (三)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并限制活动范围,减少医源性传播机会。 (四)入口处有专人分诊、进行检诊、测体温和介绍就诊须知,发热病人带口罩,家属及陪同者在诊区处等候,如病情需要时,经医师同意可留一人陪同。 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空气消毒 (一)无传染病人时 1.开窗自然通风。 2.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 3.动态紫外线循环风定时开启 (二)有传染病人时 1.开窗自然通风。 2.有人情况下,动态紫外线循环风持续运行。 三、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 (一)地面要湿式拖扫,有疑似病人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拖地,每日2次。 (二)桌、椅、窗台、柜、门(把手)、治疗车等可用10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2次。

四、其它物品的消毒 (一)每个诊室备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物品,每次用后消毒,体温计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听诊器、血压计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二)呼吸治疗装置使用一次性管道,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反复使用的接头等部件送供应室集中处置。 (三)病人吸氧用一次性湿化瓶、鼻导管等,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 (四)运送传染病人的平车使用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 (五)工作人员使用后的隔离衣、刷手衣等,装入双层污衣袋扎紧袋口,密闭车交洗衣房集中处置。 (六)排风系统过滤网、空气净化器过滤网定期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清洗。 五、病人排泄物、分泌物的处理 (一)留观病人床旁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2000mg/L含氯消毒液,用做病人呕吐物、分泌物的随时消毒,作用时间30-60分钟,倒入厕所。 (二)排泄物: 1.尿液:每1份尿液加2000mg/L含氯消毒液1份混匀,放置2小时,倒入厕所。 2.粪便:每1份粪便加漂白粉5份搅匀,放置2小时,倒入厕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 度 1、门诊管理 (1)门诊独立设区,有明显标识。 (2)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做到无交叉。 (3)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并限制活动范围,减少医源性传播机会。 (4)入口处有专人分诊、测体温和介绍就诊须知,发热病人戴口罩,家属及陪同者在诊区处等候,如病情需要时,经医师同意可留一人陪同。 2、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空气消毒 (1)开窗自然通风。 (2)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 3、地面及物体表面消毒 (1)地面要湿式拖扫,有疑似病人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拖地,每日2次。 (2)桌、椅、窗台、柜、门(把手)、治疗车等可用10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2次。 4、其它物品的消毒 (1)每个诊室备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物品,

每次用后消毒,体温计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听诊器、血压计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2)呼吸治疗装置使用一次性管道,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反复使用的接头等部件送供应室集中处置。 (3)病人吸氧用一次性湿化瓶、鼻导管等,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 (4)运送传染病人的平车使用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 (5)工作人员使用后的隔离衣,装入双层污衣袋扎紧袋口,密封交洗衣房集中处置。 5、病人排泄物、分泌物的处理 (1)留观病人床旁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2000mg/L含氯消毒液,用做病人呕吐物、分泌物的随时消毒,作用时间30-60分钟,倒入厕所。 (2)排泄物 a.尿液:每1份尿液加2000mg/L含氯消毒液1份混匀,放置2小时,倒入厕所。 b.粪便:每1份粪便加漂白粉5份搅匀,放置2小时,倒入厕所。 6、污物的处理 (1)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所有垃圾均为医疗垃圾。 (2)用后的防护服、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鞋套

感染性疾病科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管理制度 10、医院要为工作人员供给必需的工作条件,装备必需的防备 物件,尽量防备和避撤职业裸露,一旦发生职业裸露能立刻采纳挽 救举措。 1、布局流程合理,做到有效分区 ( 三区、两道 ) ,三区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洁净区 ; 两道:医务人员通道、病人通道。 2、门诊接诊病人预防控制举措 (1)按标准预防举措履行 ; (3)疑似传得病,按以下门路管理:②依据传染源的 性质,立刻采纳相应的隔绝举措 ; ③收住感染性疾病科,按传得病要求住院或转院治疗。 3、留观病人预防控制 (1)一般病人按标准预防举措履行 ; (2)病人诊断不明确或思疑有传染性疾病但需要急救或病情危重,暂没法转传得病院的: 1)病人布置单人房间,就地隔绝,除医护检查、处理外,其余人包含医务人员不得进入。 2)防止转科,而且尽可能减少不用要的出门检查,以防在转送过程中造成感染的流传。 3)病房尽量装备一次性物件,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及其余用品相 对固定,各样器材、急救监护设备、隔绝衣等,不得与别人共用。 4)医疗器材消毒办理: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5)病房每天一次紫外线消毒,房间内设备用 1000—20XXmg/L的含氯消毒液每天擦抹一次。

6)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病人用过的床单位一定所有改换,经消毒后再冲洗 ; 病人污染的环境一定做终末消毒办理。 4、医务人员防备除依据医务人员防备制度履行外应做到: (1)医务人员应穿着相应的个人防备用品 ( 手套、口罩等 ) , (2)医生检查、换药时一定戴手套,走开病房后,严格洗手,并 使用消毒剂。 (3)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穿一次性鞋套、戴口罩、有条件者 依据病种隔绝的需要供给隔绝服。 (4)非该病区工作人员需进入时,应经该病区医务人员允许,并 接受消毒隔绝要求的指导,严格恪守消毒隔绝制度。 5、医疗废物办理: (1)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 如瓜壳、纸张、一次性饭盒等 ) 应作为感染性废物管理 ; 所有感染性废物和病理性废物应该使用双层包装物包装。 (2)病人房间的台面、门把手、地面、诊断用品、荒弃物、便器 等一定由专人负责严格消毒。 (3)排泄物、呕吐物及分泌物的办理:用 1000—20XXmg/L的有效率消毒液静置 30 分钟后,倒入病房洗手间便池冲水。 ( 一) 感染科门诊管理 1、感染科门诊独立设区,有显然表记。 2、严格区分洁净区、污染区,做到无交错。 3、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并限制活动范围,减少医源性流传时机。 4、就诊病人要求戴口罩,家眷及陪伴者在诊区外等待,如病 情需要时,经医生赞同可留一人陪伴。 ( 二) 感染科门诊空气消毒

感染性疾病科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管理制度 摘要 感染性疾病科是医院中最为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诊治各种感染病例。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同时提高医疗质量,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感染性疾病科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从感染性疾病科的特性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感染性疾病科管理制度。该制度主要包括:科室职责、医护人员岗位职责、临床操作规程、医疗废弃物管理、防护措施实施、职业暴露事件处理等内容。 简介 感染性疾病科是医院中最为重要的科室之一,主要负责诊治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腹泻、结核病、肝炎等。其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和相应的技术能力,同时,还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由于该科室治疗患者时,常常面临各种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的威胁,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可有效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感染性疾病科管理制度 1. 科室职责 1.1. 感染性疾病科是医院的专业科室,主要负责诊治各类感染性疾病。该科室应具备相应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如负压隔离病房、高效过滤器等。同时,还应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硬的医务人员。 1.2. 感染性疾病科不仅负责治疗患者,还应当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向患者和家属宣传预防感染的知识,提高公众对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和警惕性。 1.3. 为了提高医院的感染控制水平,感染性疾病科应当积极与其他科室合作,开展感染控制工作。 2. 医护人员岗位职责 2.1. 主治医师:协助科主任制定诊治方案,对疑难重症病例进行会诊,指导住院医师、住院医师助理、实习医生、护师进行诊治工作。 2.2. 住院医师:根据主治医师的相关要求和指导,制定患者治疗计划,并做好记录工作,定期汇报病情。 2.3. 护师:负责病房的护理工作,必须熟知各类疾病的传染途径、防治方法以及护理方法,对送进病房的各类物品要进行消毒、清洗等处理。

感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1. 介绍 本规章制度旨在确保企业内部对感染性疾病的管理与掌控,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正常运转。此规章制度适用于全部在企业内工作的员工。 2. 定义 •感染性疾病:指因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能够通过接触、呼吸、摄入等途径传播的疾病。 •员工:指企业正式聘用的员工、实习生、合同工以及临时工作人员。 3. 管理标准 3.1 员工健康情形登记 •全部员工在入职时须进行健康体检,并填写健康情形登记表。 •每年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并更新健康情形登记表。 3.2 员工感染性疾病管理 •员工发现自身存在感染性疾病症状时,应立刻向上级汇报,并自动采取隔离、就医等措施,以防止疾病传播。 •员工因感染性疾病无法正常工作时,应及时请假,并供应相关医疗证明。 3.3 接触防护 •全部员工应遵守洗手、戴口罩等卫生习惯,尤其在接触可能携带病原体的物品或人员之前。 •依据工作环境的需要,企业将供应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员工应正确佩戴并妥当保管。 3.4 工作场合环境管理 •企业将定期对办公区域、公共设施进行清洁消毒。 •加强对空气流通、温度、湿度等工作场合环境参数的监测,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 3.5 紧急防控措施 •一旦发现员工感染感染性疾病,企业将立刻采取紧急防控措施,隔离员工并通知相关部门和卫生部门。

4. 考核标准 4.1 健康情形登记表的填写 •员工在入职时及每年的健康体检时,须如实填写健康情形登记表。 4.2 感染性疾病管理 •员工发现自身存在感染性疾病症状后能自动汇报和采取相应的隔离、就医等措施的,将获得相关嘉奖; •员工未及时汇报或未采取相应措施,导致感染疾病在企业内传播的,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4.3 接触防护 •员工能遵守个人卫生习惯,并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的,将被视为合格; •员工未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导致工作安全隐患的,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4.4 工作场合环境管理 •员工能够保持办公区域乾净、工作环境良好的,将被视为合格; •员工未能妥当保管设备、料子或导致不良工作环境的,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4.5 紧急防控措施 •员工能够敏捷、快速地采取紧急防控措施的,将获得相关嘉奖; •员工未能及时采取紧急防控措施,导致疾病传播扩大的,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5. 总结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员工的健康和企业的正常运营。每位员工都应乐观遵守相关规定,自动防控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同时,企业将依据员工的执行情况,进行相应的奖惩,以保证整个企业的健康和安全。 以上是本企业的感染性疾病管理制度,每位员工必需遵守和执行。此规章制度将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并将通过内部渠道广泛传播和宣传,以确保全部员工的知晓和搭配。感谢各位员工的支持和合作!

感染性疾病科感控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感控管理制度 一、感染性疾病科自成体系,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划分明确,标示醒目;人、物和洁、污流向符合要求,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各区所用物品相对固定,污染区物品消毒后方可使用。 二、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对新入科室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各种传染病接诊、分诊、转诊等工作制度与流程。 十一、不同感染患者分区、分室安置;诊断不明确的留观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单间隔离;同类感染患者可安置在同一房间;患者一览表、床头卡中应有相应的隔离标识O 十二、各区域、各诊室通风良好,空气消毒设施设备配置符合要求,规范使用,登记记录齐全。 十三、保持环境、物体表面、地面清洁,采用湿式清洁法,若被污染及时清洁并消毒。 六、各室应配备合格的洗手、干手设施和手消毒剂,规范实施手卫生。 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消毒灭菌管理措施和消毒隔离制度。 八、医务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严格执行分级防护制度,正确使用消毒和防护用品,避免职业暴露。 九、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处置等工作。 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按要求及时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 十一、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配合,开展有关感染性疾病的流调和宣传教育工作 O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S].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WS∕T51b2016《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3]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WS/T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计委.《医院感染管理办法》[S].2006

《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 条 一、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 (一)目的。对感染疾病科布局、流程、设施、防护制定标准并进行培训指导并督导检查。 (二)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医院工作条例》。 (三)适用范围:本院 (四)职责: 1、感染管理科对感染疾病科布局、流程、设施、防护标准进行培训指导并督导检查; 2、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护士长组织学习、培训、检查、落实; 3、感染性疾病科医师、护士按标准实施。 (五)内容: 1、实行24h值班制。医务人员均按出诊表准时上岗,中途不得擅自离岗,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出诊。 2、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3、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待患者要热情、耐心、细致,进行

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5、出诊医生要认真做好日志登记,规范书写门诊病历,严格做好患者转运交接记录。 6、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7、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8、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9、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要及时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 10、医务人员规范使用个人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感染性疾病科规章制度(7篇)

感染性疾病科规章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应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下面是感染性疾病科规章条例。 感染性疾病科规章制度篇1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2、定时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流行动态、诊断、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3、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5、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示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清洁、污染物品分开放置。 6、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疾病科工作区域内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7、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8、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要求、及时、准确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告预

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订报告。 9、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合作,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10、医院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感染性疾病科规章制度篇21、布局流程合理,做到有效分区(三区、两道),三区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两道:医务人员通道、病人通道。 2、门诊接诊病人预防控制措施 (1)按标准预防措施执行; (2)接诊呼吸道疾病病人时应戴防护口罩; (3)疑似传染病,按下列途径管理: ①发现____患者,在第一时间内通知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等); ②根据传染源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③收住感染性疾病科,按传染病要求住院或转院治疗。 3、留观病人预防控制 (1)普通病人按标准预防措施执行; (2)病人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传染性疾病但需要抢救或病情危重,暂无法转传染病院的: 1)病人安置单人房间,就地隔离,除医护检查、处置外,其他人包括医务人员不得进入。 2)避免转科,并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检查,以防在转送过程中造成感染的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