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分期

一、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的几种观点

一般说来,为了学习和研究的方便,许多国家的学者将世界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几个部分.在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上,人们通常有大体相同的认识,认为这是一段关于

资本主义的历史.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划分上,却众说纷纭.

我们常见的一种观点是认为世界近代史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日益没落的

历史,因此,世界近代史从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开始,到1919 年俄国十月革命为止.在这277 年中,

以1871 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为界,分为第一个时期(即资本主义在欧美各先进国家取得胜利和确立

的时期)和第二个时期(自由资本主义变为帝国主义的时期).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努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注重政治挂帅,强调以17 世纪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主义,加速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英

国的形成,第一次在欧洲宣告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资本

主义时代由此开始.时至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帝国主义,处于垂死,腐朽和没落状

态,人类社会面临着社会主义的前夕.1917 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整个欧洲

和世界的革命运动,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世界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在此交替.在第一

个时期,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是论述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政治

制度的确立使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得以相互适应,促进了社会发展.而

在第二个时期,世界近代史的只要内容是阐释资本主义走向日益没落,垄断的出现使社会化的生产与

私人占有制现象日趋明显,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趋于越来越不相适应,社会危机此起

彼伏,社会矛盾愈加激烈并不可克服,无产阶级充当了资本主义掘墓人的角色.

这种观点源于苏联学者的研究成果,后被我国学者接受和发挥.在我国的世界近代史教学

和研究中,它具有传统性,反映出50-80 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的认识和研究水平和状况.这与当时国内外政治气候和环境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我国的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中,周一

良等主编的《世界通史》(人民出版社,1962 年版)和王荣堂等主编的《世界近代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年版)是权威性教材,它们都持这种观点,此外的有关教材虽难以记数,但观点大体雷同.

还有一些学者在此理论基础上,试图独辟蹊径,提出了一些新的分期方法.在这些分期法中, 世界近代史的下限基本相同,主要是对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有不同理解和意见,大体可归纳如下:

1、开始于1492 年地理大发现.美国进步历史学家福斯特在《美洲政治史纲》一书中曾有此一说,认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可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2、开始于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学者们的依据是恩格斯曾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

学的发展》一书中将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称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起义.

3 、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学者们的依据则是来自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3

年意大利版序言.恩格斯指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

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4、开始于16 世纪尼德兰革命.这不仅根据16 世纪尼德兰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以

资产阶级的胜利而告结束的革命,而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称这场革命后建立的荷兰共和国是

"17 世纪资本主义标本国家".

5、开始于18 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其源于列宁在《打着别人的旗号》一文中曾明确地把1789 年法国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这些观点在学术界被视为" 百家争鸣" 中的一家,但均未产生多大影响.在思维和方法上, 这一

系列观点有一共同特点,即选择某一被认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事件为世界近代史的

起点和终点.

从80 年代以来,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演进,特别是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得以深入,以往认为资本主义正走向死亡的看法逐步被修正.学者们注意到虽然资

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种种可致它死地的弊病和矛盾,但是,这种社会拥有某些其他社会所没有的

机制,对社会中存在的危机起到消除,化解,缓和等作用.学者们在对现有的分期法进行扬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在由王觉非等主编的,作为"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的《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里,著者们提出世界近代史的分期法以1500年为起点,以1900年为终点.它是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1、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

影响和反响的历史,而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一系列变化和事件的开始几乎都与地理大发现有关,特别是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起欧洲的商业革命的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张,这又对于西欧的工业化产生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因此,以1500 年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合乎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的.

2、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是从地区隔绝向世界形成统一整体过渡的历史.而地理大发现后

出现的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则是打破世界上各国,各地区及各民族之间相对隔绝和促成世界一体化的最初活动,因此,在这意义上,以1500 年为世界近代史的起点也是适合的.

3、1500 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等,导致了西方资

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引起了遍及世界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可见,以1500 年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以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经济形态变化为主要依据,对中世纪史与近代史进行的

分期断限.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

4、逐步在全世界取得支配地位的各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的过渡,约当19世纪末20 世纪初之际.因此, 1 900年可以视为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标志.以此为世界近代史的下限显然是适宜的.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从宏观考察在世界近代史期间世界是如何由隔绝状态演进为互相倚伏和互相影响的整体,力图在体制,结构及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和改进.王觉非先生在"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 《欧洲五百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中进一步对此进行了探讨和阐述.这种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和接受.我国现行高级中学课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既采用了这种观点.

总而言之,每一种观点的形成都与客观环境有关,其内容既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之处,科学性与不完美性总是相伴而行.它们的变化和异同及相互扬弃体现出在历史学的研究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言,尊重客观,仔细求证和大胆争鸣赋予历史学以活力.

二、俄国1905 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1、1905 年的俄日战争,以俄国战败蒙辱而告终;

2、1905 年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引发大规模城市暴力活动;史称1905 年革命,它被

列宁称为十月革命的"总演习"。

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说,即以尼德兰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很简单,尼德兰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但由于尼德兰革命的影响很小,所以很

多人不以为然。

二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英国革命虽比尼德兰革命晚•个多世纪, 算不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耍求,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因此可以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三是”1500说”。越來越多的人支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在16世纪,即新航路开辟前后, 人类历史发生了巫耍转折。在这Z前,人类基木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民族才真正融合在一起。也正是随肴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在欧洲才真正发展起来。因此在16世纪前后,人类开始了近代的历史。

近代”是一个学术名词,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収决丁•如何定义”近代”。不同的定义,对应不同的开端,通常谈不上谁对谁错,主要是看它是否有助于研究,以及是否得到公认。

我国中学课木屮的”世界近代史”,是继承前苏联的定义,也就是一部资木主义的兴衰史。它的开端是英国内战,或者是尼徳兰资产阶级革命,它的终结则是前苏联的诞牛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这个定义诞生的年代,前苏联学者们乐观的认为社会E义很快就会取代资本K 义,因此会卜这样带有很强政治色彩的定义。但以今人的眼光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联的诞生显然不是资本主义衰落的标志。

西方主流历史学者很少使用”世界近代史"这样的字眼,毕竞世界各地的发展进程是不同的。他们通常把欧洲的文明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世纪和现代,而我们所说的近代,人致对应在西方所谓的”现代早期“。占代指《荷马史诗》的记述到酋罗马帝国的灭亡,但是中壯纪和现代的分水岭,却右很多种说法。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是三个标志性的事件,因此这道分水岭通常被认为是十五和十六世纪的漫长岁月。至于”现代早期”结束的标,忐, 酋方比较流行•观点是”工业革命“,也有”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等几种说法。至于英国内战和苏联的诞生,很少有学者视其为划时代的里程碑.

所谓1比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如果真的存在的话,它应该是•件划时代的人事,这件事发生前后,世界的整体格局乃至各国的面貌当冇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英国内战,不耍说影响亚非拉各大洲,就是在西欧,它的声音也很小。英国的近邻法国直到一百五十年之后才爆发大革命,摧毁封建君主制,并通过京破仑战争把新思想散播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它的影响,远比英国内战的影响耍大得多。

至于文艺复兴、地理人发现和宗教改革三件人事,地理人发现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影响迟至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Z后才凸现出来,至丁•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丁•中国的影响主耍都是间接的,特别足宗教改革,对于中国的直接影响微乎其微,但它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却髙于文艺复兴甚至是地理大发现,因为解放思想,摆脱教会的束缚,是欧洲振兴的前提条件,宗教改革前后的欧洲,真称得上是判若两人。

有关世界近代史发展主线和历史分期的争论

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审耍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冋类型的历史分期法,而这两个问题乂涉及到能否科学地认识历史,正确地总结和阐释历史的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各种复杂的历史现象、重大历史事件和

历史人物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历来是史家们研究讨论的重点。

一、阶级斗争史观与世界近代史的历史分期由于受前苏联史学的影响,在"文革"前的十余年中,以阶级斗争和政治兴替作为历史发展主线的观点在史学界十分盛行。

其论据是:

第一,自从阶级社会出现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在《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中已清楚地阐明了这个问题。

第二,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而政治兴替则是阶级斗争所导致的重大后果,也是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里程碑。

第三,政治、思想、文化等都是阶级斗争和政治兴替的表现和反映。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既然世界近代史是" 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日益走向没落的

历史",那么,它所研究的历史内容主要有三项:(1)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封建专

制主义的斗争;(2)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剥削的劳动群众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3)殖民地人

民反对殖民帝国主义的斗争。(周一良、吴于区主编: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卷,人民出

版社1962 年版)由于把阶级斗争和政

治上层建筑领域的历史活动看得如此重要,因此,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在解决历史分期问题时,往往以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政治事件作为断限的标志,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历史分期法,其中有两种影响比较广泛。

1.尼德兰革命说:认为应该以发生于16 世纪末叶的尼德兰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种观点认为,革命前的尼德兰是一个殖民地国家,其宗主国西班牙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国家,它顽固地维护封建制度,压制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是封建势力的主要堡垒。尼德兰是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新教思想最活跃的地区,面对日益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尼德兰民族毅然走上了推翻西班牙封建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革命道路。尼德兰革命的领导者是以商业资本家为主体的资产阶级和贵族反对派,其主力军则是广大城市平民、农

民和渔民,打击的主要对象是西班牙封建专制殖民统治。因此,尽管当时尼德兰的资本主义关系尚未完全成熟,但这次革命依然具备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特征,如:革命时尼德兰处

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阶段,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已经不相容了;在宗教外衣下进行革命;资产阶级与一部分贵族结成联盟,领导了革命,并使之具有保守色彩;革命后产生的新政权是资产阶级与部分贵族的联合专政;革命后走上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殖民扩张道路等等。尼德兰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给世界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经济方面,这个17 世纪的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治方面,既沉重打击了西班牙的殖民霸权,又破坏了封建主义的国家机器,走

上了建设资产阶级政权的道路。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十月革命说:认为应该以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

近代史的上限。

这种观点认为,尼德兰革命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的成功是有限的,仅仅在尼德兰北部地区取得了胜利,对欧洲和世界的影响十分微弱,而且革命的结果,尼德兰并没有走上工厂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因此不能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而1640 年爆发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就大不相同了,英国革命是一场

具有全欧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

(1)在政治上,它首次在欧洲的一个大国宣布实行资产阶级的社会和国家原则,推翻了封建王权,建立起了以君主立宪政体、议会制度和两党政治为特征的新政治制度。英国革命促进西欧、北美爆发了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它所实行的政治制度为后来许多资产阶级国家所效法,加速了世

界范围内封建制度的崩溃。

(2)在经济方面,美国革命的胜利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不仅使英国最早发生了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而且使欧美各国也深受影响,在工业和农业方面,都沿着资本主义的方向迅跑。

(3)在意识形态方面,英国革命期间和革命后产生了先进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十分深远,促进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发展,在文化史上,为18 世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兴起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因此,许多学者认为世界近代史应该从英国革命开始,这样分期断限会使许多重大历史

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以上两种观点都以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下限,其理由的要点如下:世界近代史是人类社会的资本主义阶段,而1917 年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一个新纪元。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地面上,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这样就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人类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以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标志的世界近代史结束了,开始了以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为标志的世界现代史。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303 页。)

所以,应该把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结束,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二、社会经济形态史观与世界近代史的历史分期

自80 年代中期以来,以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作为发展主线的历史观在国内史学界兴起,并格外引人注目。一些学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史学也采取四阶段分期法,其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理论,与以政治兴替或其他'重大事件' 为分期标准者

有本质的不同。"(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年版,第1页)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是:经济是基础,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是经济决定政治,而不是政治决定经济,这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原理,因此,世界历史的分期应以有世界意义的经济形态的重大变化作为主要依据。由于对历史发展主线有了新的认识,便有了新的分期法--"19 世纪说"和"1500〜1900说"。

l.19世纪说":认为世界近代史始于19世纪。

一些学者认为,世界近代史到来的根本原因,是产业革命及其大工业生产力向全球范围传播能力的形成,是西方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由于这一切,占世界人口绝大部分的亚非拉各大洲

在19 世纪进入了近代阶段,这样,世界才在真正意义上进入了近代,而此前,世界只有局部地区(即欧洲)进入了近代历史。

这些学者进一步分析道; 1 5世纪后期是欧洲从中世纪进入近代的转变期,到 1 6世纪初,欧洲正式进入近代,但直到 1 8世纪末为止,世界历史只是处在近代史的准备期。其理由是:( 1 )马克思在论及英法革命的意义时明确指出,英国和法国革命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只能算作欧洲进入近代史的标志。

(2)虽然进入近代史阶段的区域在17 世纪扩大了,但这种扩大仍是局部的。

(3)1 6 〜1 8世纪是欧洲手工工场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因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所以工场手工业不可能被欧洲各国在其掠夺性的国际贸易中带到世界各地。19 世纪是世界从前资

本主义时代到资本主义时代的完整的过渡期,所以应被看作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因为在这一时期,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方兴未艾,其资本主义社会在蓬勃发展,而且,占世界人口和面积绝大部分的亚非拉各国,都已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时代,因此,整个社会就进入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即世界近代。

在具体分析整个世界在19 世纪是如何进入近代史阶段时,这种观点又提出了"相对上限"的概念,即那些能在某种程度上将新旧两个时代区分开,但又不能完全区分开的上限。世界近代的相对上限在19 世纪内共有三个:

第一,19世纪初--世界近代史阶段初步到来。其理由是:英国的机器工业品开始向亚非拉的广大地区倾销,把上述地区卷入到近代史阶段;英国解除了机器出口的禁令,表明大工业生产力已逐渐具备了直接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能力。因此,近代史的世界性初步形成。

第二,19 世纪中叶--世界近代史阶段基本到来。其理由是:工业革命在西方主要国家胜利发展,西方大工业生产力具备了向全球传播的能力,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西方机器工业品的倾销,使世界上许多落后国家开始发展自己的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因此除个别地区外,世界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世界近代史阶段已

经基本到来。

第三,19世纪末--世界近代史阶段完全到来。其理由是: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大工业生产已完全具备了向全世界传播的能力,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进入更高级的发展阶段;资本输出具有了重要意义,把全球大部分落后国家都纳入了资本主义市场;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世界近代史阶段完全到来。

2 • "1500〜1900说":认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1500年左右发生的地理大发现,下限

是1900 年前后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其理由大致有四:

(I)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而导致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一系列变化和一系列事件,几乎都与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特别是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于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转折。地理大发现发生在1500 年前后,因此,以150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合乎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的。

( 2)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从地区隔绝向世界形成统一整体过渡的历史。

只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在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互隔绝状态才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打破,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才逐步形成为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一体。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以1500年为世界史的起点,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 3)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因此世界历史近代与古代的分期断限,应该以有世界意义的重大经济形态变化为主要依据。1500 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等,导致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引起了遍及世界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因此以1500年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合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马克思说:"现代自然科学,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德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

4.逐步在全世界取得支配地位的各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的过渡,约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际。因此1900年可以视为已在支配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标志。以这一年为世界近代史的下限,显然是适宜的。(参见刘炸昌主编《世界史•近

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三、全球史观与世界近代史的历史分期

在历史研究蓬勃发展,各种史学观点和史学流派层出不穷、相互辉映的今天,一种全新的历史观--全球史观悄然兴起了。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酝酿、探讨和争论之后,当今国内外史学界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不能用狭窄的旧眼光去孤立地、割裂地观察世界各个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

史,而应该站在全球的大视角,从整体上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们认为:世界各个地区和各个民族在各自的和相互交往的发展中,打破相互隔绝状态,形成为一个相直依存又相互矛盾的紧密联系的整体,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

全球史观打破了过去用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历史编纂模式,正如美国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 它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和地区;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西方人或非西方人。它探讨的不是世界历史的中心西欧或欧美这一统一体内诸有影响的力量的运动、矛盾斗争和融合,

而是探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全球这一统一体内诸有影响的力量的运动、冲突对抗和交汇。"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第47 页。]由此看来,全球史观研究的重点在于产生那些历史运动的区域。

在历史分期方面,全球史观与"1500〜1900年说”比较相近。

在1500 年以前,虽然在某些地区的某个时代商业相当发达,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仍是以农耕生产为主。由于农本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决定了世界的整体格局是孤立而分散的。在那时,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也有交往,例如,地中海各国的海上交流,欧亚大陆上的丝绸之路,中国的郑和下西洋,以及频繁的国际战争、征服和扩张等等。但是,对于这些交往的估计不应过高,它无法打破当时那种孤立封闭的格局,代表不了世界历史的整体面貌。

在1500 年前后,西欧地区酝酿并开始了一场历史性的空前变革,而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表现得尤为剧烈。资本原始积累的启动、文艺复兴运动的高涨和宗教改革的开始等等,推动西欧站在了这场运动的最前沿。这时期,社会中资本的积聚,对广阔市场的需求,基督教的扩张精神和寻找贵金属的渴望,再加

上造船水平和航海技术的提高等等因素,使得西欧人骤然加速了海外扩张的步伐。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开辟了可以到达世界各地的航线,发现并控制了美洲新大陆,世界在人们面前突然展现出了一个极为广阔灿烂的巨大市场。这样一来,不仅大大增加了西欧的财富和力量,使各个文明和民族之间的实力对比失去了平衡,而且迅速改变了世界各民族传统的地理分布,把欧、亚、非三块互相隔绝的大陆连接了起来,世界历史从黑暗的中世纪进入到了近代史阶段。从此,人类历史的分散和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了,传统的地区自治逐步让位于全球统一,世界一体化进程开始启动。

从1500 年前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即世界历史的近代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先是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葡萄牙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他们的舰队用"血与火"打破了各地区之间的相互隔绝,促使新旧两块大陆和东西两大

文化体系发生了直接的碰撞和交汇。在1600 年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中,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从而使西北欧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朝气和扩张性的地区。几乎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在西方主要国家完成。这一变化对世界的影响十分重大,它使得西方人在经济、政治、军事以及文化等方面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控制力。当俄国横贯欧亚大陆

的扩张达到太平洋沿岸时,世界的面貌已发生了根本变化:世界各地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有机联系形成,并出现了世界历史全球阶段的新中心。从此,欧洲获得了世界霸权,在历

史进程中占据了十分显赫的地位。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由于欧洲成功地进行了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

资本主义最早兴起于欧洲,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有力地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剧烈的政治变革,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促进了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与之相伴的科技进步的发生,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

大发展。在西方,科学革命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作用,同时又连锁反应。

牛顿定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政治思想的变革有深刻的影响。工业革命起于英国,又扩散到欧美和世界其他地区,而政治革命亦先发生于英国,而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反之,政治革命对于经济以及科学都给予了强有力的推动。

三大革命使欧洲获得了影响和支配世界的势不可挡的力量。

科学革命创造了全新的工业,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并由此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世界,使欧洲在技术上对世界的霸权成为可能。工业革命使欧洲的人口和物质财富急剧膨胀,它产生的剩余资本和对原料的巨大需求加剧了欧洲的对外扩张,它所提供的机械和技术则使这种扩张成为可能,这就为欧洲

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的和军事的基础。政治革命在实质上结束了人被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传统观念,它还显示了政治与人民的密不可分--民众已经觉醒,他们参与了政治,而且把这看作自己的权利。

由于三大革命,西方确立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的优势,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北美洲首先觉醒,北美人在粉碎了西方人殖民枷锁的同时,迅速走上了西方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他们取得的成就要比世界其他地区显赫得多;欧洲的其他地区紧随其后,由于国情通异,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革命、改革、王朝统一战争等)加速了各自的近代化进程;西方势力对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影响也十分强烈,使之彻底欧化--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方面,而且包括种族被取代,当地的土著被驱逐或消灭,400 万白种移民成了这里的主人;在传统的东方世界(亚洲或非洲),西方人遇到了最为有力的反抗,结果,一个个古老神秘的国度先后被迫敞开了门户,以不同的方式、速度和程度逐步汇入了近代历史发展的主流之中。最晚被西方侵入的是撒哈拉以南

的非洲,到19 世纪末,西方人瓜分了整个非洲大陆。至此,资本主义已由自由竞争过渡到了垄断阶段,世界领土被欧洲列强瓜分完毕,世界市场形成,全球一体化过程进入了一个更高层次的阶段,世界近代的历史随之宣告结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西方人的大规模入侵和资本主义的扩张打破了原先比较平静、稳定的社会生活和国际秩序,开始了东方依附于西方的时代,西方将其文明凌驾于一切其他文明之上,工人阶级也戴上了资本奴役的枷锁,在国际关系领域则出现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奴役以及强国、

富国对弱小民族的欺凌。可见,世界在其一体化过程中必然伴随出现许许多多不合理、不平等和非正义的现象,带来剧烈的动荡、混乱和各种痛苦。因此,世界近代史中便充满了各种各样反抗奴役压迫、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其中包括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的斗争、贫困国家和地区反对富国、强国的剥削并要求自由发展的斗争、世界人民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抵制以及欧洲中心模式的世界体系的崩溃等等。

上述斗争和运动表现为一种与一体化相谨的离心倾向,从而导致了全球性的对抗与分裂。但它有助于纠正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不平等、非正义的现象,使一体化的基础不断良性化,从而使世界在进步的同时日趋公平和谐--这是世界近代历史的另一条发展主线。一体化与合理化这两条主线贯穿于整个世界近代史,它们互相制约平衡、交错互动,使近代历史表现出明显的曲折性、周期性、动态性和阶段性,世界历史使在这两大板块的互动中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

选自王玮主编《世界近代史》,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年

高中世界近现代史纲要

高中世界近现史一、世界史分期 ①世界古代史(距今230万年~1640年) ②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 ③世界现代史(1917年~20世纪90年代) ④世界当代史(20世纪90年代~至今) 二、世界近代史概论 ㈠世界近代史的含义、时限及特点: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并终于形成世界体系的历史。 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世界近代史可划分为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机时代和电气化时代三个阶段。 ㈡关于近代化 ⒈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本质区别 ①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②公民取代臣民; ③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 ⒉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它包括三个方面: ①经济上:工业化、机器化 ②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 ③文教上:科学化、理性化 它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主要标志,引起了经济政治制度生活思维方式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是我国经济、军事、教育、外交近代化的标志,百日维新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初步尝试。 ㈢世界近代史的分期 ⒈以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划分,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时期:(14~16世纪) 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18世纪) 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时期:(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中期) ⑷.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⒉以资本主义发展划分,大致分为 ⑴.早期资本主义:14~18世纪上半期 ⑵.自由资本主义: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⑶.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 ⒊以生产力的发展划分,大致分为三个时期(阶段特征) ⑴简单协作时期资本主义(14-16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 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西欧诸国先后出现。

世界近代史序言

序言 同学好,这学期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近代史1。这门课我们学校选用的教材是吴齐本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主要讲述1500年之后到19世纪上半期世界历史的发展。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并且在全世界获得胜利的历史。在世界近代史1这门课中,我们将主要讲授资本主义在欧洲的产生与发展。 1.世界历史分期 关于世界历史的分期,至今还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就有了把历史分为Ancient History, Medieval History和Modern History的说法。这种主要基于欧洲历史的分期,在西方史学界长期沿用。国内学者倾向于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界将Modern History分为“近代史”和“现代史”或“当代史”,从而形成四阶段分期法。马克思主义史学也采用四阶段分期法,其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理论,与政治兴替或其他“重大事件”为分析标准有本质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对世界史的分期,一般都以“古代”相当于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阶段,“中世纪”相当于封建社会阶段,“近代”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现代”则是指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开端的一个新的时期。这种分期方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人类历史的发展并不平衡,世界各地区进入某一社会经济形态有早有迟,在某一社会经济形态中经历的时间也有长有短。特别是自历史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很少看到绝对纯粹属于这一阶段或那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也很少看到绝对整齐的、单一发展的由低级社会经济形态逐层向高级社会经济形态的过渡。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国内大致存在三种主流观点。一种是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一种是以新航路开辟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还有一种以欧洲文艺复兴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我们的教材采用的是吴于廑先生的观点,即新航路的开辟为开端。因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基本上处于一个闭塞的状态,新旧大陆之间是互相隔绝的,只有到了1500年左右地理上的一系列发现——达伽马发现了绕过非洲南端到印度的新航线,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麦哲伦绕世界一周,这种状态才被打破,过去处于相对隔绝的各地区才开始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同时也是因为从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人才真正的开始走向海外,对非洲、亚洲等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殖民扩张与征服,欧洲贸易从地中海的狭小范围内走出来而扩大到世界,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从而促使欧洲传统的以手工工厂生产为主的生产方式迅速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进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人类对世界认识的空前扩展 在15、16世纪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空前扩展之前,历史学家们所写的已知世界的历史,无论是古代的还是中古时代的,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存在着局限。首先是地理知识上的局限。当时历史学家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欧亚大陆及其附近的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远非16世纪以后人们所知道的世界。因此,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写作包括全部世界在内的世界历史。其次是民族或宗教意识上的局限。历史学家把属于本民族的或属于同一宗教地区的历史作为历史的主体和中心,忽视或蔑视即使已有所知的异族或异教地区的历史。于是或以罗马为中心,或以汉帝国为中心,或以基督教世界为中心,或以伊斯兰教世界为中心等等。 具有近代意义的世界历史著述开始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和稍后的启蒙运动时期。这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的发生和迅速发展以及由此出现的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上一系列历史性的重大转折相联系的。15、16世纪以后海上交通的空前发展,东西方之间和各大陆之间闭塞状态的打破,大大丰富了人民的地理知识,使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大为开阔。对中世纪教会和神学思想的批判以及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又逐步把人们从宗教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些都为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克服前人的某些局限,把世界历史著述推向一个

第一课 古埃及的文明成就

第一课古埃及的文明成就 世界史历史分期 世界古代史:早期人类出现——公元15世纪末;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世界近代史:17世纪——19世纪末 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 导课: 尼罗河培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与古埃及科学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古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将预示着尼罗河泛滥的天狼星作为一天的开始。经常测量被尼罗河泛滥冲毁田亩的面积的需要催生了古埃及的数字与几何学。古埃及人将人的遗体制作成木乃伊,增长了解剖知识,从而促进了埃及医学的发展。 …… 金字塔是谁建的? 1.火星人。理由是现代科学发现火星上可能有和人类一样高智慧生物。 2.“大西洲人”。西方有学者认为远古时候,在大西洋中有一个大西洲,那里的人曾经创造了很高的文明,可惜后来大西洲沉陷了。 3.古埃及人。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它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见证,更是埃及人民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迹。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二、法老的统治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多媒体:奴隶制社会《古埃及社会阶层示意图》 三、金字塔 “为他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金字塔铭文》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修筑豪华的陵墓,以备在冥世间继续生活,同时也是为了宣扬法老至高无上的宗教神权和世俗专制统治的权力。 如何评价金字塔? 作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金字塔也是奴隶主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板书 1、政治:君主专制制度奴隶制 2、建筑:金字塔 3、文字:象形文字 4、历法:太阳历 5、医学:木乃伊(解剖学)

世界近代史内容

世界近代史内容 世界近代史 一、世界近代史主题线索 1、整体时间:公元14世纪萌芽、复兴——1917年十月革命。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世界近代史模块知识体系(纵向) 2、主题线索 (1)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2)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 (3)从社会转型:近代化(现代化)。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 具体表现为:经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政治—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思想—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转化。 (4)按近代化经营模式可分为: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国家垄断) 3、世界近代史的分期---世界近代史通史知识体系(横向) (1)公元14世纪——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兴起阶段 (2)17世纪—18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3)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 (4)19世纪后期———1917年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世界近代史通史结构 (一)内容总论 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了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化,最终完成了现代化历程。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3、以全球化为主题,近代世界又是一部从孤立分散到逐步成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历史: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阶段特征或史实】 第一阶段资本主义的兴起萌芽时代(14世纪至16世纪初)向工业文明迈进时期 ㈠核心内容:人的解放,世界的解放 ㈡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人”和“世界”的被发现,欧洲开始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迈进(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经济: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欧洲出现(意大利)。开辟新航路(1500年前后)和殖民掠夺扩张,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并开始出现世界市场雏形,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政治: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掀起反封建(天主教会)--宗教改革(1517年)斗争,西欧封建制度的解。 思想:文艺复兴(14-17世纪)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以天文学革命为开端的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哥白尼、伽利略) 对外关系: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掠夺扩张, 第二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7-18世纪中期)工场手工业时期-现代化起步--开启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时期 ㈠核心内容:构想、构建理性王国,革命时代,科学诞生。 ㈡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制度矛盾尖锐,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度。 政治: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荷兰、英国;17-18世纪),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40-1689年)、美国独立战争和共和制的确立(1775-1787年)、法国大革命(1789年-1794年))工业资产阶级还未真正掌权,处于劣势,世界各国整体仍是以封建制度为主。

世界历史分期

一、世界历史的分期问题2009-01-05 08:42 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世界历史的学习研究同样也要使用这一方法。对世界历史进行分类的方法之一就是对历史过程进行时序上的划分即分期。划分的标准是:以那些对世界历史发展有重大意义并导致世界历史出现质变的事件为界,把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彼此衔接但又不同的段落,借以说明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阶段性和连续性,以深化人们对漫长历史过程的认识。 目前,国内外史学界还不能在世界历史的分期问题上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不过,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以社会形态演进为依据的历史分期法 这种分期法把社会形态的更迭作为历史分期的主要依据,即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其中,古代史又分为上古史和中古史。上古史以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为主要内容;中古史以封建社会为主要内容;近代史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和发展为主要内容;现代史则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平行发展为主要内容。采用这种分期法的代表论著有:前苏联的 10卷本《世界通史》、日本岩波讲座之《世界历史》、人民出版社99年版《世界通史》。这些通史著作都以社会形态的变更为分期的主要依据。但对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却有不同主张。所以分期的具体时间有所不同。但大体可作如下划分。 从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产生到15-17世纪为世界古代史,其中以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作为上古史和中古史的分界线,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的结束和封建制的开始。 从15-17世纪的文艺复兴或地理大发现或英国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的十月革命或一战结束为近代史的时间断限。 从20世纪初到现在为世界现代史。或再一分为二,以1945年二战结束为界,现代史和当代史。 应当说明的是,西方的一些通史著作,不作近现代史的划分,把15世纪以后到现在的历史通称“世界现代史”,意在突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历史地位。

第一讲:“人之发现与世界之发现”——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与宗教改革运动

世界近代史讲义 绪论:世界近代史的分期 世界近代史指世界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由隔绝状态到形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的历史。 一、世界近代史的分期 分期问题是世界近代史学科体系建设的中心问题。它不仅仅局限于近代史分期本身,而且涉及到对分期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包括世界近代史的定义、特点、研究对象和内容、分期标准和依据等,它涉及在研究和著述中运用何种理论、观点、方法、原则和价值尺度去阐释世界近代历史。正因如此,分期问题成为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重大问题。 (一)世界近代史的上限 国内关于世界近代史上限的划分,主要有十种观点①: (1)“英国革命”说。80年代中期以前,绝大多数教科书和绝大多数学者坚持这一看法,而且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学者坚持此说。他们认为,确定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应以在世界历史上带有全局性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事件为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是在一个欧洲大国中的胜利,它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时至今日,这一说法仍颇有市场。 (2)“尼德兰革命”说。这是依据政治变革论得出的结论,且在80年代以来,已被更多的学者所接受。有学者提出,确定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准,必须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必须发端于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时代”开始的世纪;二是必须选定一个能够集中反映该时代本质和主流、代表历史发展方向、有较大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事件;三是必须牢固地树立近代世界为一全局、整体的观念,不能随意割裂或随意取舍。尼德兰革命具备了这些条件,是世界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理应放在世界近代史之首。也有学者通过对“英国革命”说立论依据的剖析,指出“英国革命”说是站不住脚的;而与此相反的是,“以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的”。因为无论“从尼德兰革命发生的背景、国内历史条件,还是革命胜利后的发展和影响”来看,它确实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而且它的成功和发展具有国际意义,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开始确立。 (3)“法国革命”说。一些学者认为,爆发于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并不仅仅局限于法国和欧洲本身,它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影响是深刻的,真正具有了世界历史的意义,因此,法国革命才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4)“地理大发现为开端, 1500年为上限”说。刘祚昌通过对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这三个对资本主义乃至整个世界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的分析后指出:“世界史应该以导致世界经济形态的重大变化的时间或运动作为分期的标志,而不应以政治事件或政治革命作为这个标志。”“选择地理大发现作为开 ①赵文亮:《近二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的研究》,见《史学集刊》,2008年1月第1期。

世界近代史笔记 吴齐版

本课程涵盖了从1500年到1900 本课程之所以以1500年为起点,以1900年为终点,是基于以下几种理由。第一,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而导致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一系列变化、一系列事件,几乎都与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特别是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于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转折。地理大发现发生在1500年前后,因此,以150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合乎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的。第二,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从地区隔绝向世界形成统一整体过渡的历史。只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在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对隔绝状态才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打破,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才逐步形成为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一体。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以1500年为世界史的起点,也是再适合不过的了。第三,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因此世界历史近代与古代的分期断限,应该以有世界意义的重大经济形态变化为主要依据。1500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等,导致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引起了遍及世界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因此以1500年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合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马克思说:“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恩格斯说:“现代自然科学,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第四,逐步在全世界取得支配地位的各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的过渡,约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际。因此1900年可以视为已在支配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标志。以这一年为世界近代史的下限,显然是适宜的。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力图在体系、结构及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和改进。本课程立足于全世界全人类,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了1500-1900年世界各个地区、各个国家是如何打破隔绝状态,最后形成为一个互相倚伏、互相影响的整体的。本课程把这个过程分为四步。1500年以前,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互相隔绝,亚欧非三洲的居民根本不知道天地间还有美洲和澳大利亚洲。但是,地理大发现打破了这个隔绝状态,实现了彼此之间的直接的接触,这是加强地区间联系的第一步。此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先后向海外扩张,分别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到1760年前后欧洲与这些殖民地之间已经形成密切的经济关系,这是世界地区间联系加强的第二步。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由此得以利用所产工业品先后渗透、控制和征服世界许多地区和国家。1850-1870年间,以英国为中心形成了世界市场。这意味着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三步。1871年以后,资本主义工业飞跃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形成。垄断的形成又推动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世界终于瓜分完毕,资本主义势力伸到世界各个角落。这是世界地区间加强联系的第四步。世界到此时已形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整体。可以说,近代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的观点贯穿始终。本课程在线索反系上采取了纵横交错的方式。既叙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纵向演变,又注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的横向联系,进行跨国家、跨地区的综合性的比较研究,并且探索一些重大历史现象从发源地向外扩散、传播及发生影响等的来龙去脉。比如在讲述明治维新部分对中国和日本作了比较,探讨了在社会变革中中国失败日本成功的原因。在讲述18世纪启蒙运动时,没有把它单纯视为法国一国的现象,而是把它视为一个国际现象,对它的历史背景及特点做了广泛、综合的探讨。本课程重视中国在近代史上所处的地位,在阐述东、西方历史发展的不同特点时,就为什么到近代开端时中国从一个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的、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都是先进的国家,沦为一个落后国家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历史反思。而且,关于明代后半期和清代前半期的中国政治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课程重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特别是意识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世界近代史既然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上升、发展并向整个世界扩张的历史,所以本课程把为资本主义经济服务的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放在重要地位,并且从1500年一直讲到1900年,中间没有断线。而且,其中还把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分成几个时期,不但把它和同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且还指明了第一时期的思想主流。本课程第六章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标题下,讲述了1500-1900年的400年间欧美诸国在衣食住行、家庭生活、社会风尚、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演变过程,使同学于政治经济史之外,还略知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西方社会史,了解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现象。 “世界历史”的线索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消除了以往历史形成的各民族、各国的孤立闭塞状态,日益在经济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即2条线索:纵向发展方面和横向发展方面。(一)纵向

初中历史分期表

初中历史分期表 一、世界史(古、近、现代) 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二、世界史(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社共存←——————|—————————|——————————|—————————|————→ (约公元前3000年(476年西罗马帝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 古埃及出现奴隶制国家) 灭亡)俄十月 革命) 三、中国史(古、近、现代)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 注:另一说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 四、中国史(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前21世纪(前475年春秋结束)(1840年中英(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 年三大夏朝出现) 鸦片战争)改造完成)

五、中国史(政府) 清政府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六、中国史(近现代史分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 (1840年鸦片战争) (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七、中国史(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 军阀混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1919年(1924年国民党(1927南昌起义)(1937年卢沟桥事变)(1945年抗日(1949年一大召开)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文化大革命)徘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年1956年三大(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76年粉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新中国成立)改造完成)江青反革命集团)

高三历史阶段特征点复习

高三历史阶段特征点复习 高三历史一统复习 一、注重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 1、同一时期中国政治史、经济史的联系; 2、同一时期世界政治史、经济史的联系; 3、同一时期中国史、世界史的联系; 二、注重历史的阶段特征 三、注重教材基础知识、基本史实的准确掌握(一统历史命题思路重在考察学生的教材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附:必修一、必修二知识整合及各时期主要阶段特征 一、中国古代史(必修一专题1,必修二专题1) 【历史主线】 1政治史: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2经济史:农业、手工业、商业、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 【历史主体】教材大字的为历史主体,小字的为知识点的拓展 1、政治史:早期政治制度→封建政治制度①王位世袭制(夏启) ②分封制(目的、内容―∣对象、 义务、权利∣、特点、影响、与宗法制的联系与区别)③宗法制(目的、内容、特点、影响、与分封制的联系与区别)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基础、内容、核心、矛盾、趋势、评价) 内容―中央: 秦朝:三公九卿(职能)→西汉:中朝外朝(职能、作用)→唐朝:三省六部(职能、运作流程、作用)→北宋:中书门下,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职能、作用)→元朝:中书省→明朝:内阁(职能、机构、作用)→清朝:军机处(最初目的、职能、作用)内容―地方: 秦朝:郡县制(作用)→汉初:郡国并行制(结果),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设制史(作用)→唐朝:节度使(结果)→北宋:派文臣到地方做官、设通判、设转运使(影响)→元朝:

行省制★特别注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确立(影响)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2、经济史:①农业―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条件、特点、影响)、土地制度、耕作方式、耕作技术、 生产工具、水利灌溉、水利工具、农品种、特点。 ②手工业(亲,此部分只需了解,最多考1个选择题) ③商业―商品经济:各时期商业和海外贸易的表现,特别注意三个时期的表现(唐朝、宋朝、明清时期)、市与城市的变迁(宋前后的变化)、特点; ④资本主义的萌芽:(原因、时间、地点、特征、缓慢发展的原因) ⑤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原因、表现、影响)、海禁(原因、影响)、闭关锁国(原因、影响) 1、时间范围: 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 年9月) 1840-1860: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60-190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01-191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期1912-1927:北洋军阀统治和国民大革命的兴起1927-1937:第二次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1937-1945:抗日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1945-1949:解放战争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总特点:屈辱 3、主要矛盾: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分期界标:“五四”运动--阶段划分依据:领导阶级不同

世界史脉络

一.什么是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吴于廑先生在《世界历史·总序》中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成为全世界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 二.世界历史的分期 分期的标准: 以社会形态演进为依据的分期法。 以人类文明形态演进为依据的分期法 以全人类一体化历史进程的阶段为依据的分期法 三.分期标准的依据 以那些对世界历史发展有重大意义并导致世界历史出现质变的事件为界限,把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划分为若干彼此衔接,但又不同的段落,借此说明历史发展的同一性和多样性,阶段性和连续性,以深化人们对漫长历史过程的认识 四.具体世界史划分 ①从人类的产生到15-17世纪为世界古代史,其中以公元五世纪(47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作为上古与中古史的分界线,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的结束和封建制的开始 ②从15-17世纪的文艺复兴或地理大发现或英国革命开始到20世纪初的十月革命或一战结束作为世界近代史的时间断限 ③从20世纪初到现在为世界现代史或再一分为二,以1945年二战结束为界,分为现代史和当代史 (一)世界古代史:自远古有人类以来至公元1500年 (二)世界近代史:1500年的地理大发现到1900年帝国主义的形成 (三)世界现代史:1900年至20世纪末,这一时期在时间上涵盖20世纪 五.此期(世界上古中古史)基本处在相互隔绝和孤立分散状态,但也通过战争、贸易等途径建立了初步的联系,为人类打破隔离状态准备了必要条件。1)上古史:自有人类以来至公元5、6世纪左右的民族大迁徙及其所引起的政治格局的巨变2)中古史:公元5、6世纪至1500年,人类通过民族迁徙和大范围战争,世界逐渐向联成一体前进 3)近代史:西方通过殖民征服逐渐把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到19世纪末终于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世界各地均被纳入该体系之中 4)现代史:该世纪既是千年之交的世纪,也是人类社会遭受前所未有的战争浩劫和取得空前发展的世纪。 六.世界历史的特点同一性,多样性 ①同一性:人类社会从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发展,从原始的无阶级社会到直接生产者遭受不同形式奴役和阶级的资本主义社会 ②多样性:各族各地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七.文明标志:文字、城市、青铜器 八.世界上古历史发展的多中心和中心转移 何谓中心:此处所谓中心是指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在历史发展中处于某种先进地位,因而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对其周围地区产生一定的凝聚力和重大影响。

世界近代史复习大纲

世界近代史复习大纲 世界近代史 (1640年——1917年) 历史分期: 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十四、十五世纪——工业革命)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工业革命——二十世纪初) 阶段特征: 一、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统治整个世界的历史。(历史发展主线。) 二、欧洲封建势力继续发展和退出历史舞台的历史。 三、世界初步联系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四、现代世界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从文明史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时代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第一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十四、十五世纪——工业革命) 阶段特征: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为资本主义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创造条件。 世界开始日益联系为一个整体。 一、十四、十五世纪的欧洲社会 1、政治上世俗封建君权与天主教神权的矛盾。 2、经济上在封建经济的肌体上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3、思想上天主教神学是整个欧洲社会唯一的信仰。 二、资本主义产生在欧洲引发的历史变动。 十四、十五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新的生产关系对旧的社会产生了全面的冲击,这种冲击很快向整个世界蔓延,改变了世界历史。 1、经济上出现新的先进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2、思想上资产阶级的思想、价值观对旧的封建天主教神学思想进行全面的冲击。

3、政治上改变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有制度的要求发展成革命。 三、历史进程 第一阶段:十四、十五世纪——十七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及初步发展、新航路开辟 文艺复兴运动、新教思想形成 欧洲宗教改革、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阶段:十七世纪——十八世纪 资本原始积累的进一步扩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启蒙运动 北美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四、阶段小结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是资本主义发轫于欧洲,在对欧洲大陆进行全面改造的同时,开始影响世界,把世界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起始阶段,对欧洲来说是资本主义正在登上欧洲历史舞台,对世界来说是以商业资本驱动为核心的相互联系的世界开始形成。 第二讲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工业革命——二十世纪初) <一>阶段特征: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工业时代,整个世界产生了持续的、长久的、根本性的变化;自由资本主义思想把资本主义带入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世界各种文明在经历了资本主义冲击的阵痛后,开始把西方现代文明和本国文化相结合,探索本民族的发展道路。 1、资本主义向纵深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历史发展的主流) 2、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3、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和发展。 4、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与世界发展潮流相一致的特征。 <二>阶段分期 第一阶段: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十九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在欧洲战胜了封建主义,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政治)

第一部分世界近现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

第一部分世界近现代史分期和基本线索世界近现代史的基本分期和结构 1.资本主义制度兴起时期:14-17世纪中期 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从萌芽进入資本原始积累时期,政治上揭开资产 阶级革命的序幕。 2.工场手工业发展和封建主义革命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前期。 3.工业化初期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19世纪前期——19世纪 后期。4.垄断资本主义初期: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期。(即:19世 纪70年代——一战结束)。 5.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和危机时期:20世纪前期——20世纪中期(即:1929——1945年)。 6.两极格局和三个世界:1945——1990(1945——1960年以两极格局 为主,1960年以后是三个世界。) 7.新旧世界格局交替时期,1990年以后。注:世界历史按三条线索 复习:⑴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 ⑵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⑶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二。 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变化 (一)政治情况:近代不同时期,资本主义政治运动有不同的特征 1.第一个时期(14-17世纪),是近代资产阶级开始进行革命和改革 的时期。政治上仍以封建统治为主要特征,对此有冲击的事件是:宗教改革、尼德兰革命。宗教改革中:

⑴使民族国家的概念更加鲜明,民族意义更加明确。 ⑵使一些国家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如:英国。 ⑶天主教会的势力被削弱,冲击了封建政治,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 起创造条件。如尼德兰革命。 注:由于尼德兰革命中的立法特征不如后面的资产阶级革命鲜明。所 以不能成为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前期)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背 景的共同点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资产阶级革命结果的认识:最本质 的是从“人治”到“法治”的变化;从“臣民”向“公民”的变化。如: 英国的《权利法案》,法国的1791年宪法、美国的1787年宪法。(注:1998年高考多选题中引述了恩格斯的话,“资产阶级革命主要为上层建 筑的革命”。) 3.第三个时期:{19世纪前期-19世纪后期}此时期,资产阶级革 命进入新阶段,已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如:英国、法国。而上一时期未进行革命的国家则继续进行改革。如:俄国、德国。通过改革都直接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由于采取改革的方式,所以封 建残余会较多,到第四时期,革命、改革大多停下来。评价:各历史时期 资本主义世界的主流性政治模式: ⑴第二时期出现议会,第四时期,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制度基本确定。 ⑵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政治面临的挑战:①封建势力的挑战日益削弱。② 社会主义的挑战日益增强。 ③二战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进入了高度稳定时期。(二)经济状况

世界近代史分期

一、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的几种观点 一般说来,为了学习和研究的方便,许多国家的学者将世界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几个部分.在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上,人们通常有大体相同的认识,认为这是一段关于资本主义的历史.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划分上,却众说纷纭. 我们常见的一种观点是认为世界近代史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日益没落的历史,因此,世界近代史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开始,到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为止.在这277年中,以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为界,分为第一个时期(即资本主义在欧美各先进国家取得胜利和确立的时期)和第二个时期(自由资本主义变为帝国主义的时期).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努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注重政治挂帅,强调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主义,加速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形成,第一次在欧洲宣告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资本主义时代由此开始.时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帝国主义,处于垂死,腐朽和没落状态,人类社会面临着社会主义的前夕.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整个欧洲和世界的革命运动,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世界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在此交替.在第一个时期,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是论述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使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得以相互适应,促进了社会发展.而在第二个时期,世界近代史的只要内容是阐释资本主义走向日益没落,垄断的出现使社会化的生产与私人占有制现象日趋明显,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趋于越来越不相适应,社会危机此起彼伏,社会矛盾愈加激烈并不可克服,无产阶级充当了资本主义掘墓人的角色. 这种观点源于苏联学者的研究成果,后被我国学者接受和发挥.在我国的世界近代史教学和研究中,它具有传统性,反映出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的认识和研究水平和状况.这与当时国内外政治气候和环境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我国的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中,周一良等主编的《世界通史》(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和王荣堂等主编的《世界近代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是权威性教材,它们都持这种观点,此外的有关教材虽难以记数,但观点大体雷同. 还有一些学者在此理论基础上,试图独辟蹊径,提出了一些新的分期方法.在这些分期法中,世界近代史的下限基本相同,主要是对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有不同理解和意见,大体可归纳如下: 1、开始于1492年地理大发现.美国进步历史学家福斯特在《美洲政治史纲》一书中曾有此一说,认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可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2、开始于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学者们的依据是恩格斯曾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将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称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起义. 3、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学者们的依据则是来自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3年意大利版序言.恩格斯指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4、开始于16世纪尼德兰革命.这不仅根据16世纪尼德兰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以资产阶级的胜利而告结束的革命,而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称这场革命后建立的荷兰共和国是"17世纪资本主义标本国家". 5、开始于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其源于列宁在《打着别人的旗号》一文中曾明确地把1789年法国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这些观点在学术界被视为"百家争鸣"中的一家,但均未产生多大影响.在思维和方法上,这一系列观点有一共同特点,即选择某一被认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事件为世界近代史的

《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现代史 The 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课程编号】BJ2922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分数】3.5 【先修课程】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史【学时数】70 【适用专业】历史学 一、教学目的、任务 《世界现代史》系大学历史系历史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与学习,使广大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基本史实并把握现代世界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应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及方法分析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为毕业后从事教学及其它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之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同学建立正确史观,促进同学以全球视野来认识人类历史的进程;通过对其他文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了解,培养同学们的民族自信意识和普遍的人类关怀。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总论 2 学时 主要内容:一、世界现代史的研究对象 二、世界现代史的内部分期 三、学习世界现代史的重要意义及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广大学生从宏观上了解世界现代史的基本内容,理解现代世界历史的基本线索,从而把握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历史规律。 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革命胜利初期的苏维埃俄国 6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前提 第二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和实行 第三节革命胜利初期的苏维埃俄国 第四节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教学要求: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和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现时代。本章的重点要求掌握十月革命从酝酿、准备、爆发、胜利和巩固的历史进程。 其它教学环节:(习题)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动因以及取得胜利的历史经验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的国际关系 6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凡尔赛体系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 二、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形势 二、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苏维埃俄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一、两种社会制度共存局面的出现 二、英苏贸易协定 三、热那亚欧洲经济会议和拉巴洛条约 四、1924年各国同苏联建交热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的争霸斗争从战场转移到和会的谈判桌上。由于战败的同盟国暂时失去继续争霸的资格,新的争霸斗争便在战胜的协约国五强——英、法、美、意、日之间展开并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认识到由于其帝国主义掠夺性质又使它成为潜伏着战争危险的体系。 其它教学环节:(习题)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内在矛盾以及对一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三章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 8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德国十一月革命 一、十一月革命的爆发 二、德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三、魏玛共和国的建立 第二节匈牙利革命 一、奥匈帝国的崩溃和匈牙利共和国的建立 二、匈牙利共产党的建立和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三、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失败 第三节英、法、意、美、日等国的革命运动 一、英国 二、法国 三、意大利 四、美国 五、日本

世界近现代史历史分期

世界近现代史历史分期 世界近现代史历史分期 世界近现代史历史分期 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单元复习兼小专题整理 月城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 1 总体特征:以十月革命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苏联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 大国。 (1)1917年“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 国家,成为现代史的开端。 (2)巩固政权时期(1917——1921)经济上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军事上实行义 务兵 役,打败了内外敌人,巩固了政权。 (3)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21——1925)经济上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发展经济; 政治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方针;政治上社 会主 义制度基本建成,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计划体制。 斯大林体制: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 管理体制,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忽视民主与 法制。 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对苏联以后的发展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 三重要历史知识 1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1) 十月革命爆发前,俄国是当时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中焦点。无产阶级与资产阶

级,农民与地主、资本主义与封建农奴制、人民与沙皇专制、沙俄与殖民地半殖 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 (2) 俄国资本主义的落后性给革命的爆发带来机遇。资产阶级软弱,建立的政权缺乏 军事实力与经验。 (3) 俄国无产阶级相对成熟。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2如何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推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1)作用:A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为战胜敌人、巩固政权创造了条件 B 但许多措施超越了战时需要的限度,也超越了当时生产力水平,造成了 社会的不稳定与生产力的下降。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原因: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经济困难与政治危机。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当时生产力水平。 3斯大林体制形成的原因与影响是什么? (1)原因A历史因素:小生产占优势,经济文化落后和缺乏民主传统。 B现实因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需要集中人力物力,帝国主义包围下的险恶环境及战争的 C封建专制、封建思想残余易形成个人迷信盛行及个人专断。 D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方法及理论上的失误。 (2)影响A特定历史条件下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较短时间内使苏联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和军事强国,为卫国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到二战后又迅速恢 复了国民经济。 B但该体制也存在严重的缺点和弊端:未能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形成对斯大林严重的个人崇拜;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日益阻碍 苏联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成为后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根 四单元相关专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