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传染病学重点

南方医科大学传染病学重点
南方医科大学传染病学重点

今天下午一临考完传染病,反响就是考的特别细,比较偏,成绩不是很高,所以大家要抓紧

最后的时间再好好看教材啊!这里列出的是今天跟一临同学打听出来的一些信息,因为应该是和他们一起考AB 卷所以还是有参考价值的这是今天我整理的部分如果有差请大家体谅

重点看乙肝,伤寒,登革热,肾综合征出血热,钩体病,霍乱、恙虫、麻疹涉及的也很多,流腮没出题据说败血症考的不多

注意病原学、发病机制、潜伏期、病程传染源传播途径考的挺多的仔细看看基因型和表型吧

往年试题参考价值要比人卫和军医大,事实上据说军医里面一个都没有

A1A2 型体比较多占大多数

以下是问到的一些具体的问题

强制管理的是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

哪点有利于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以冰原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的疾病有

人工被动免疫:被接种者的免疫力:马上出现持续1~2 个月

流感是RNA 病毒流感的外周血象变化

麻疹病人传染性最强的时期

水痘的隔离:到结痂

颅内压升高的临床表现:血压升高,无脉搏增快

艾滋病的窗口期急性黄疸肝炎和非黄疸的基础病理的不同点在于

重型肝炎主要病理改变特点用乳果糖治疗的原因

急性重型肝炎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

甲肝的自然病程多久,什么时期排毒最厉害,病程

.自然病程不超过3~6 周

甲肝潜伏后期及黄疸出现前数日传染性最强

典型甲肝.其病程可分为三期,即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

1.黄疸前期

从自觉症状开始到黄疸出现前的阶段为黄疸前期。此期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一般起病缓慢,少数起病急骤,有恶寒发热.极少数患者见高热寒战。最常见的症状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上腹部不适,腹胀,全身疲倦,肝区疼痛。有的有关节痛,有的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还有

少数患者急剧腹痛.此后可见尿呈浓茶色,转氨酶升高和肝脾肿大。部分患昔有肝脏触痛及

叩击痛。本期持续时间1 —21天,平均…周左右。根据起病时突出症:次?分以下几型。

(1 )消化不良型: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明显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食物。上腹部

不适,肝区痛等.

(2) 流感型:以畏寒、发热、头痛、喷嚏、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消化道症状不突

出。

(3) 胆道疾患型:上腹部剧痛,伴有高热、寒战、尿色加深,白细胞增多等,常被误诊为胆

囊炎或胆石症。

南方医科大学传染病学重点

今天下午一临考完传染病,反响就是考的特别细,比较偏,成绩不是很高,所以大家要抓紧最后的时间再好好看教材啊!这里列出的是今天跟一临同学打听出来的一些信息,因为应该是和他们一起考AB卷所以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这是今天我整理的部分如果有差请大家体谅 重点看乙肝,伤寒,登革热,肾综合征出血热,钩体病,霍乱、恙虫、麻疹涉及的也很多,流腮没出题据说败血症考的不多 注意病原学、发病机制、潜伏期、病程传染源传播途径考的挺多的仔细看看基因型和表型吧 往年试题参考价值要比人卫和军医大,事实上据说军医里面一个都没有 A1A2型体比较多占大多数 以下是问到的一些具体的问题 强制管理的是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 哪点有利于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以冰原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的疾病有 人工被动免疫:被接种者的免疫力:马上出现持续1~2个月 流感是RNA病毒流感的外周血象变化 麻疹病人传染性最强的时期 水痘的隔离:到结痂 颅内压升高的临床表现:血压升高,无脉搏增快 艾滋病的窗口期 急性黄疸肝炎和非黄疸的基础病理的不同点在于 重型肝炎主要病理改变特点用乳果糖治疗的原因 急性重型肝炎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 甲肝的自然病程多久,什么时期排毒最厉害,病程 .自然病程不超过3~6周 甲肝潜伏后期及黄疸出现前数日传染性最强 典型甲肝.其病程可分为三期,即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 1.黄疸前期 从自觉症状开始到黄疸出现前的阶段为黄疸前期。此期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一般起病缓慢,少数起病急骤,有恶寒发热.极少数患者见高热寒战。最常见的症状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胀,全身疲倦,肝区疼痛。有的有关节痛,有的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还有少数患者急剧腹痛.此后可见尿呈浓茶色,转氨酶升高和肝脾肿大。部分患昔有肝脏触痛及叩击痛。本期持续时间1—21天,平均…周左右。根据起病时突出症:次.分以下几型。(1)消化不良型: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明显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食物。上腹部 不适,肝区痛等. (2)流感型:以畏寒、发热、头痛、喷嚏、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消化道症状不突 出。 (3)胆道疾患型:上腹部剧痛,伴有高热、寒战、尿色加深,白细胞增多等,常被误诊为胆 囊炎或胆石症。 (4)少见类型:包括风湿型,败血症型,疟疾型及脑炎型等。风湿型有明显的肌肉关节疼痛

传染病学试题样题

南方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2008学年(春)季学期考试 2005年级预防医学—口腔本科 《传染病学》试卷A 姓名 _ 得分数: 、单选题 ----------------------------------------------------------------------- 每道题下面有 A 、B 、C 、D 、E 五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 题时从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 字母涂黑,以示你的选择,每题 1分,共50分。 1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 肾综 传单 乙脑 A 流行性感冒 C. 流行性乙型脑炎 E .风疹 2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A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E 霍乱 3通过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是 A. 囊虫病 C. 华支睾吸虫病 E.钩体病 4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是 B .艾滋病 D .水痘 B .艾滋病 D.肺炭疽病 B.恙虫病 D.流行性腮腺炎 恙虫病乙脑肾综

E.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功能障碍 11. 下列哪项不是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 A. 低钾和低钠血症 D. 大量放腹水 A. 艾滋病 B. 疟疾 C. 伤寒 D. 恙虫病 E. 乙型肝炎 5 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 莱姆病 B. 斑疹伤寒 C. 黑热病 D. 耳源性脑膜炎 E. 百日咳 6 主要经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A. 甲型肝炎 B. 流行性乙型脑炎 C. 疟疾 D. 丙型肝炎 E. 登革热 7. 关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原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免疫功能低下 B. 不完全免疫耐受 C. 自身免疫反应产生 D. HBV 基因突变逃避免疫清除 E. 治疗不及时 8. 重型肝炎主要病理改变特点是: A. 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性 B. 嗜酸性变性,凋亡小体 C. 肝细胞大量坏死 D. 枯否细胞增生肥大 E. 炎症细胞浸润 9. 重型肝炎出血的最重要原因是: A.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 B. 应激性溃疡 C. 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 D.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E. 内毒素血症 10. 下列哪项不是肝炎黄疸的常见原因: A. 肝细胞坏死,小胆管破裂导致胆汁反流 B. 小胆管受压导致胆汁淤积 C. 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D. 红细胞破坏增加 B. 消化道大出血 C. 合并感染

传染病学试题样题

传染病学试题样题

南方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2008 学年(春)季学期考试 2005年级预防医学-口腔本科 《传染病学》试卷A 姓名学号专业年级 一、单选题 1 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肾综传单乙脑 A.流行性感冒B.艾滋病 C.流行性乙型脑炎D.水痘 E.风疹 2 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艾滋病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D.肺炭疽病 E.霍乱 3 通过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是 A. 囊虫病 B. 恙虫病 C. 华支睾吸虫病 D.流行性腮腺炎 E. 钩体病 4 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是恙虫病乙脑肾综 A. 艾滋病 B. 疟疾 C. 伤寒 D.恙虫病 E. 乙型肝炎 5 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 莱姆病 B. 斑疹伤寒 C. 黑热病 D. 耳源性脑膜炎 E. 百日咳 6 主要经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A. 甲型肝炎 B. 流行性乙型脑炎 C. 疟疾 D. 丙型肝炎

E. 登革热 7. 关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原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免疫功能低下 B. 不完全免疫 耐受 C. 自身免疫反应产生 D. HBV基因突变 逃避免疫清除 E. 治疗不及时 8. 重型肝炎主要病理改变特点是: A. 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性 B. 嗜酸性变性,凋亡 小体 C. 肝细胞大量坏死 D. 枯否 细胞增生肥大 E. 炎症细胞浸润 9. 重型肝炎出血的最重要原因是: A.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 B. 应激性溃疡 C. 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 D.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E. 内毒素血症 10. 下列哪项不是肝炎黄疸的常见原因: A. 肝细胞坏死,小胆管破裂导致胆汁反流 B. 小胆管受压导致胆汁淤积 C. 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D. 红细胞破坏 增加 E.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功能障碍

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 第一部分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考研真题 (4) 2019年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考研真题(回忆版) (4) 第二部分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相关专业考研真题 (6) 1999年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基础)考研真题 (6) 1999年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7) 2000年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基础)考研试题 (8) 2000年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9)

第一部分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考研真题 2019年南方医科大学619生物综合(一)考研真题(回忆版) 生物化学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 2.等电点 3.T m值 4.酶的活性中心 5.糖异生 6.脂肪动员 7.ORF 8.氧化磷酸化 9.信号肽 10.半不连续复制 二、简答题 1.DNA螺旋结构的要点。 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3.参与DNA复制的酶和因子。 4.基因工程载体应具备的条件。 5.遗传密码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 三、问答 1.列表比较蛋白质、核酸定量方法和原理(3种以上)。 2.体内氨的来源和去路。 生理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2.血型

3.解剖无效腔 4.眼的汇聚反射 5.基础代谢 二、简答 1.兴奋性及其衡量指标。 2.胃运动的基本形式。 3.引起肾素分泌的因素。 4.激素的传递方式。 三、问答 1.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及其机制。 2.突触传递的特点。 细胞生物学部分(50分) 一、简答 1.光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区别。 2.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3.线粒体的超微结构。 二、问答 细胞骨架的概念及其各成员的主要结构成分、特点、功能。

南方医科大学高级病理生理学中期考核历年试题

1.试述内毒素休克过程中MAPK通路和NF-κB通路的激活在内毒素休克过程中的作用 (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MAPK通路):MAPKs是一个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的蛋白激酶家族。该信号通路的活化可以激活多种 转录因子,也可以在胞质内活化某些转录因子,进而调控TNF-α、IL-1β、IL-8、IL-10、IL-12、iNOS、MCP-1、ICAM-1等炎症介质的 表达。脂多糖(LPS)被先天性模式识别受体所识别,TLR4主要识别革兰阴性菌,TLR2主要识别革兰阳性菌,由此将LPS等信号从细胞膜 转导人细胞内,激活酪氨酸激酶(TK)、蛋白阳性酶C以及P42、P44、P38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进一步使核因子 (NF-KB)、NF—IL一6等转录因子激活和核易位,从而使效应细胞合成和分泌大量的炎症介质。 (2)核因子-kappaB信号通路(NF-κB通路):休克病因可以激活细胞内的抑制蛋白家族I-kB(inhibitor-kappaB)激酶,从而使I-kB 的丝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并从NF-kB的复合物中解离出来而被蛋白酶降解,而NF-kB迅速从胞质向胞核移位,结合至多种促炎细胞因子 基因启动子区的kappaB位点而激活这些基因的转录活性,导致炎症介质泛滥。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是急性炎症反应的中枢环节。 2.什么是蛋白质组学?举例说明蛋白组学对于认识疾病的研究有哪些帮助。 蛋白质组学是对蛋白质特别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大规模研究,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在整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组成与调控的活动规律。 举例: (1)比较蛋白质组学揭示肿瘤发病机制、寻找肿瘤诊断和治疗的靶标:如对膀胱鳞状细胞癌和移行细胞癌的蛋白质组进行了比较研究,在膀胱癌病人的尿液中找到包含银屑素在内的四种与膀胱癌相关的蛋白质,其中银屑素只存在于膀胱鳞状细胞癌病人的组织及尿液中,在移行细胞癌中难以检测其表达,因而认为银屑素是膀胱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控的指标。 (2)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寻找肿瘤相关抗原:例如突变的抑瘤蛋白P53可在20%-40%的肿瘤患者诱发自身抗体,高表达的癌蛋白L-Myc,C-Myc亦可在某些肿瘤患者诱导自身抗体的产生。 (3)肿瘤药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可用于发现肿瘤药物作用的靶点,可用于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和新药刷选。 (4)揭示心衰的发生机制:心衰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结果,应用蛋白质组学有助于了解心衰时心肌细胞功能障碍及代偿发生的分子机制。已知临床上治疗心衰的主要手段——血管紧张素2受体阻断剂能够降低胞内蛋白激酶C(PKC)信号传导,因而,研究PKC在心衰中所起的作用将可能会揭示心衰的发生机制。最新有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心衰与未心衰细胞蛋白质的变化,利用该技术,首次明确了心肌细胞膜蛋白成分和心衰细胞膜蛋白的变化,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他们在疾病中的作用。 3.简述血管通透性变化对休克的影响及其机制 (1)血管通透性变化对休克的影响:微循环淤血加重,大量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细胞比容升高,红细胞聚集,白细胞嵌塞,血小板粘附,导致血流阻力增加,血流缓慢,甚至瘀滞,使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 (2)机制:休克所导致的组织缺氧、内毒素激活补体系统所形成的C3a和C5a以及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变应原等可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组胺使得微循环前阻力血管强烈舒张和毛细血管通透升高;细菌内毒素可以激活补体系统的激肽释放酶等也具有扩张小血管和使血管通透升高的作用;缺氧组织内的代谢产物对微血管有扩张作用;缺氧时内啡肽可以使心肌收缩力下降,血管扩张。 感染性休克——LPS(脂多糖)增加血管通透性的细胞信号机制:内毒素休克的发生过程中,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和微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内毒素,或称脂多糖(LPS)作用于炎性细胞和内皮细胞,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包括出血、白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和血浆蛋白渗出、水肿等,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是最终引起中毒性休克,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损害的关键原因。 烧伤性休克与血管通透性的变化:烧伤早期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是引起烧伤病人体液外渗,血容量下降,导致烧伤性休克的主要因素。 过敏性休克:机体受到变应原致敏以后,产生抗体IgE,IgE与靶细胞(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和血小板)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变应原再度进入机体后,与IgE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细胞的脱颗粒反应并释放补体、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慢反应物质、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类和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等,使微血管广泛扩张,外周阻力下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容量增加,血压迅速而明显地下降,回心血量减少,形成过敏性休克特殊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4.钙信号通过何种机制实现其对机体多种功能调节的? (1)Ca2+作为细胞信使的基础,是胞浆Ca2+与胞内钙库或胞外Ca2+之间存在浓度梯度。当某种刺激使胞内Ca2+浓度大幅度增加时,就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 Ca2+本身的特性更有利于和靶蛋白结合,从而传递信息。 (2)Ca2+在细胞内外保持动态平衡,依赖四个主要系统维持:1、电压依赖性钙通道;2、受体或神经递质操控的钙通道;3、钙泵;4、细胞内第二信使(1、4、5三磷酸肌酸IP3)内在机制。细胞的许多功能都依赖于细胞内外极高的Ca2+浓度差存在。 (3)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在细胞信息传递和损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刺激使胞外的钙离子进入胞内或钙库释放稍增加时,可导致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大幅度增加,继而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如细胞结构损伤、凋亡、死亡和细胞的退行性变等作用,因此调节细胞内

传染病学试题(3)

南方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20 学年(春)季学期考试 《传染病学》试卷A 姓名学号专业年级 一、单选题 1 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 A.流行性感冒B.艾滋病 C.流行性乙型脑炎D.水痘 E.风疹 2 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艾滋病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D.肺炭疽病 E.霍乱 3 通过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是 A. 囊虫病 B. 恙虫病 C. 华支睾吸虫病 D.流行性腮腺炎 E. 钩体病 4 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是 A. 艾滋病 B. 疟疾 C. 伤寒 D.恙虫病 E. 乙型肝炎 5 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 莱姆病 B. 斑疹伤寒 C. 黑热病 D. 耳源性脑膜炎 E. 百日咳 6 主要经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A. 甲型肝炎 B. 流行性乙型脑炎 C. 疟疾 D. 丙型肝炎 E. 登革热 7. 关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原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免疫功能低下 B. 不完全免疫耐受 C. 自身免疫反应产生 D. HBV基因突变逃避免疫清除 E. 治疗不及时 8. 重型肝炎主要病理改变特点是: A. 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性 B. 嗜酸性变性,凋亡小体 C. 肝细胞大量坏死 D. 枯否细胞增生肥大 E. 炎症细胞浸润 9. 重型肝炎出血的最重要原因是: A.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 B. 应激性溃疡 C. 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 D.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E. 内毒素血症 10. 下列哪项不是肝炎黄疸的常见原因: A. 肝细胞坏死,小胆管破裂导致胆汁反流 B. 小胆管受压导致胆汁淤积

C. 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D. 红细胞破坏增加 E.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功能障碍 11. 下列哪项不是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 A. 低钾和低钠血症 B. 消化道大出血 C. 合并感染 D. 大量放腹水 E. 使用甘露醇治疗 12. 下列哪项不是淤胆型肝炎的特点: A. 尿胆红素增加、尿胆原明显减少或消失 B. PTA下降不明显 C. 肝内小胆管明显扩张 D. 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胆固醇显著升高 E. ALT升高不明显 13. 肾综合症出血热发热期出血原因以何为主? A.血小板减少和DIC B.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 C.血管壁广泛损害,高血容量综合征,血小板减少 D.血管壁广泛损害和尿毒症 E.肝素类物质增加 14. 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体温39.5℃,有明显球结膜水肿,血压收缩压80mmHg,尿蛋白(+++),有膜状物及血尿。属于下列哪型? A.轻型B.中型 C.重型D.危重型 E.非典型 15. 关于肾综合症出血热的发病原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引起血管损害的可能机理是病毒直接损害血管壁及免疫作用 B.继发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血浆外渗 C.早期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壁脆性增加及血小板减少 D.低血压休克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修复受损小血管而消耗 E.肾功能不全、少尿的主要原因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16. 肾综合症出血热少尿的诊断标准是400 A.24小时尿量少于50ml B.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 C.24小时尿量少于200ml D.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 E.24小时尿量少于800ml 17. 哪项不是恙虫病焦痂或溃疡特点? A. 可见于70%~100%患者 B. 圆形或椭园形,常为多个 C. 边缘突起,呈堤围状 D. 不伴有化脓 E. 多见于腋窝,外生殖器,腹股沟会阴等处 18. 肾综合症出血热继发感染易发生于 A.发热期至低血压休克期B.低血压休克期至少尿期 C.少尿期至多尿期D.多尿期至恢复期 E.恢复期后 19 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临床表现,应除外: A. 高热 B. 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C. 意识障碍及颅高压表现 D. 对称性瘫痪和感觉丧失

南方医科大学08中西医传染病学重点总结

一、总论 感染过程的表现:①清除病原体,②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③显性感染(大多数传染病显性感染只占小部分,但麻疹和水痘大多数表现为显性感染),④病原携带状态(可排出病原体),⑤潜伏性感染(一般不排出病原体体) 感染过程中的病原体的作用:①侵袭力,②毒力,包括毒素(外毒素→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和霍乱弧菌。内毒素→伤寒杆菌、菌痢杆菌),③数量,④变异性 传染性病的发生机制中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①直接损伤,②毒素作用,③免疫机制 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①发热,②代谢改变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①传染源,②传播途径,③人群易感性(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如麻疹、水痘、乙型脑炎等)。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①自然因素,②社会因素 传染病的特征:一、基本特征:①病原体,②传染性,③流行病学特征,④感染后免疫 二、临床特点:病程发展的阶段性:①潜伏期、②前驱期、③症状明显期、④恢复期 常见症状与体征:①发热,稽留热:体温升高达39℃以上而且24h相差不超过1℃,可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极期;弛张热:24h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 ②发疹:皮疹分为外疹和内疹(黏膜疹),水猩天麻斑疹伤寒 二、病毒性肝炎重要! 乙肝二对半:①HBsAg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现症感染,感染时即出现) ②HBsAb 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抗体(现无感染,保护性。HBsAg清除后出现) ③HBeAg 乙型肝炎e抗原(病毒高复制,感染时即出现) ④HBeAb 抗乙型肝炎e抗原的抗体(病毒低或无复制,HBeAg清除后出现) ⑤HBcAb 抗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抗体(病毒复制,感染时即出现) “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 表示现症感染,病毒复制活跃。病人处于无症状携带或者肝炎活动状态。 “小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 表示现症感染,病毒低复制。抗病毒免疫相对强,肝炎多静止。 黄疸鉴别:主要鉴别要点为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努力为国家建设输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根据《关于批准新增法律硕士等类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通知》学位办〔2009〕35号文件精神,按照《南方医科大学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MPH专业学位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公共卫生和卫生事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重要途径。我院将根据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Master of Public Health ,英文缩写MPH)的培养特点,严把入口关,合理设置课程,切实落实现场社会实践,严格监控培养全过程,确保公共卫生硕士的学位授予质量。 一、培养目标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为公共卫生部门,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疾病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机构、检验检疫机构等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与应急型的公共卫生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疾病预防与控制 2.环境与职业卫生评价 3.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4.热带医学与媒介生物学 5.流行病与卫生统计 6.卫生行政管理与医院管理 7.社区卫生与健康教育 8.心理健康评价 9.食品、药品监督与卫生检测 10.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 11.卫生法学与监督 12.妇儿保健与人口健康 13.护理保健与护理管理 14. 计划生育与人口管理 15. 营养与食品卫生 三、招生对象 1.在职学习:国民教育序列(不含中央党校)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工作满3年,热爱公共卫生事业,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身体健康,从事公共卫生及相关事业的在职人员。 2.全日制招生对象:预防医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取得学士学位,热爱公共卫生事业,思想素质好,身体健康。 四、学习年限 1.学习年限:弹性学制,3-5年。 2.学习形式:非全日制和全日制两种形式。

卫生化学考试重点(南方医科大学版)

名词解释(觉得以下的名词解释比较重要,特别是划线部分的)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通过试样蒸汽时被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由 特征谱线被减弱的程度来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 共振吸收线:原子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 锐线光源:发射线比吸收线窄得多,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一致并有足够强度的光源。 特征浓度:产生1%吸收或0.0044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质量浓度。 灵敏度:在一定条件下,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改变一个单位时引起测量信号的变化程度。 荧光猝灭:激发态原子和其他粒子碰撞,把一部分能量转换成热运动及其他形式的能量,产生非荧光去激发过程,使荧光减弱或完全不发生的现象。 荧光:某些结构的分子或原子受一定波长的光激发(产生吸收),由基态变为激发态;在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会发射出比吸收光波长更长的光 振动弛豫:同一电子能级内以热能量交换形式由高振动能级至低 相邻振动能级间的跃迁。 分子荧光:由基态分子受一定波长的光(紫外、可见、红外)激发而产生的,是由第一电子激发单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开始的。 电位分析法:利用原电池的电动势来测定离子的浓度。 电导分析法:测量待测液的导电能力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库伦分析法:测量电解过程中被测物质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所消耗的电量来确定物质含量。 伏安法:测量电解过程中电流与电压曲线为基础的电化学分析方法。 标准电极电位:在25℃,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的活度都等于1mol/L 时的电极电位。 液接点位:在两种不同离子的溶液或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接触界面上,存在着微小的电位差,称之为液体接界电 位,简称液接电位,其大小一般不超过0.03 V 。 指示电极:电极电位随待测液离子活度(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对离子呈Nernst 响应。 参比电极:在指定温度下、压力下,电位已知,并且不随待测溶液的组成改变而改变的电极。 选择性系数(Ki ,j ):能产生相同电位时待测离子i 与干扰离子j 的活度比 电导率( ):即电阻率的倒数,表示两个相距1米,面积为1平方米的平行电极间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摩尔电导率( ):在相距为1米的两平行电极间放置1mol 电解质的溶液所具有的电导。 电极极化: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位的现象,包括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 超电位:因极化作用而使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位的差值。可分为浓差极化电位和电化学超电位。 浓差极化:由于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附近溶液的浓度与本体溶液的浓度的差异引起的极化现象。这时的电极电位与平衡电位的差值即是浓差极化超电位。 色谱法: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相互作用(吸附、分配、离子交换、亲和力、分子尺寸)不同,使固定相对组分的保留作用不同,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不同组分产生反复多次的差速迁移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基线: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仅有流动相流过检测系统时所产生的响应信号的曲线。 保留时间:组分从进样到到出现信号最大值时的时间。 死时间:不被固定相滞留组分的保留时间,即流动相流过色谱柱所需要的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的保留时间,即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 相对保留值:指在相同操作条件下,组分(i )与组分(s )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组分i 对组分s 的相对保留值。 峰高:色谱峰底最高点至峰底间的距离。 峰面积:峰与峰底间的面积。 峰宽:又称峰底峰宽,基底宽度是色谱峰两侧拐点处的切线在基线上截取的距离。 分配系数K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s )和流动相(m )间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之比。 分配比k :又称容量因子,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两相平衡时,固定相中组分的质量(p )与流动相中组分的质量(q )的比值 分离度:表示相邻两色谱峰的分离程度。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平均值之比。 电子强度调节剂:把浓度较大、但不干扰测定的惰性电解质溶液叫做离子强度调节剂 荧光光谱: 荧光量子效率: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与吸收荧光的光量子数之比,用于衡量荧光猝灭的程度。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利用高频感应加热原理,使流经石英管的工作气体电离而产生火焰状的等离子体。 内标法:以一定量的纯物质(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定的试样中再进样分析,根据试样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峰面积和相对校正因子,求出某组分的百分含量。 κ m λ

南方医科大学传染病学考试提纲

传染病学重点知识 复习要点:好好看书,做题时要思考为什么错了,病原学和基因大家看书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为老师考试拉开差距的地方。重点看总论(每一个点都不要放过),病毒性肝炎,伤寒,登革热,肾综合征出血热,钩体病,霍乱、恙虫、麻疹涉及的也很多,流腮,败血症。 没学的也会考,布鲁细菌,传单、流行性瘀斑伤寒等。 注意病原学、发病机制、潜伏期、病程传染源传播途径考的挺多的 仔细看看基因型和表型吧 往年试题参考价值要比人卫和军医大 2017年12月临床输血、临床病理、临床心理考试题型 1道病例分析18分(丙肝,82道单选题。 2017年12月第一临床医学院and第二临床医学院考试题型 2到问答题(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指征,肾综的临床表现和治疗),80到单选。 以下是往年真题总结:(师兄师姐+我自己的回忆版) 乙肝侵入人体的是前s1和前s2基因。 流行性瘀斑伤寒靠虱传播。 强制管理的是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者次之,显性感染所占的比重最低。 哪点有利于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病原体 以病原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的疾病有:伤寒 人工主动免疫:1-4周内出现免疫力,维持数月到数年。 人工被动免疫:马上出现持续2-3周 流感是RNA病毒流感的外周血象变化: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 麻疹病人传染性最强的时期:前驱期 水痘的隔离:到结痂 颅内压升高的临床表现:血压升高,无脉搏增快 艾滋病的窗口期:从HIV感染到抗体检测阳性称为窗口期,通常可持续2-6周。 急性黄疸肝炎和非黄疸的基础病理的不同点在于:黄疸型较非黄疸型,病变重,有明显的肝细胞内胆汁淤积。 重型肝炎主要病理改变特点:1w后,肝细胞大块坏死、亚大块坏死、桥接坏死。 用乳果糖治疗的原因:减少肠道氨的产生和吸收。 急性重型肝炎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甲肝的自然病程多久,什么时期排毒最厉害,病程? 自然病程不超过3~6周 甲肝潜伏后期及黄疸出现前数日传染性最强 典型甲肝.其病程可分为三期,即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 我国的乙肝常见病原体基因型:B型和C型 乙肝HBsAg是在哪里合成的(A胞浆B内质网B细胞核):S区编码 HBsAg亚型:长江以北:adr,长江以南:adr和adw 编码乙肝致病抗原的基因是什么:C区(由前C基因编码e抗原HBeAg、C基因编码核心抗原HBcAg)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南方医科大学综合信息门户

5.重大项目 目录 国家“973”项目 (2) 现代医学成像与高维图像分析关键科学问题研究(2003、2009年) (2) 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机制研究(2012年) (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及影响疗效的因素(2008年) (2)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新方案研究(2012年) (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 地中海贫血等高发遗传病防治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2012年) (2) 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 (3) 广东省创新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及医疗器械示范推广(2012年) (3) 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表格 (3)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5) 肾脏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和防治策略(2012年) (5) 抑郁症发生机制与防治研究(2013年) (5)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5) 微生物组研究方法学(2013年) (5) 国家基金项目表格 (5) 国家社科基金图表 (7)

国家“973”项目 现代医学成像与高维图像分析关键科学问题研究(2003、2009年) 首席科学家: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陈武凡教授 2003年立项,2009年获滚动支持。面向我国医学影像临床诊治 与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重点开展现代医学成像与高维图像分析 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以求在优质快速安全的医学成像与丰富的医 学图像分析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机制研究(2012年) 首席科学家:南方医院侯凡凡院士 项目发现中国人进展性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阐明慢性肾脏病 向ESRD进展的主要促进因素;揭示肾脏进行性纤维化的生物学 规律,将为制定我国慢性肾脏病的防治策略和卫生决策提供理论 基础。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及影响疗效的因素(2008年) 首席科学家: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 项目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优化,提出适合我国 国情的个体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慢性乙肝治疗方案,通过长期 抗病毒治疗减少肝脏疾病进展,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和病 死率。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新方案研究(2012年) 首席科学家: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 优化多种药物联合抗病毒治疗,并结合国产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提高乙肝抗病毒治疗疗效,同时观察优化治疗对慢乙肝相关的终 末期肝病发病率的影响。为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减轻 肝炎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公共卫生资源,研究用药以国产抗病 毒药物为主。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地中海贫血等高发遗传病防治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2012年) 首席科学家:基础医学院徐湘民教授 项目通过地中海贫血等疾病的研究,将制定部分遗传病的分子诊 断技术规范,建立能引领我国本领域发展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遗 传病分子诊断技术平台,改变遗传病防治水平和能力明显低于发 达国家的现状。

传染病学试题

南方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20 学年(春)季学期考试 《传染病学》试卷 A 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一、单选题 1 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 A .流行性感冒 B.艾滋病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水痘 E.风疹 2 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A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E.霍乱 3 通过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是 A. 囊虫病 C. 华支睾吸虫病 E. 钩体病 4 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是 A. 艾滋病 C. 伤寒 E. 乙型肝炎 5 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 莱姆病 C. 黑热病 E. 百日咳 6 主要经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A. 甲型肝炎 C. 疟疾 E. 登革热 7. 关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原因,下 A. 免疫功能低下 C. 自身免疫反应产生 E. 治疗不及时 8. 重型肝炎主要病理改变特点是: A. 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性 C. 肝细胞大量坏死 E. 炎症细胞浸润 9. 重型肝炎出血的最重要原因是: A.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 C. 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 E. 内毒素血症 B.艾滋病 D.肺炭疽病 B. 恙虫病 D.流行性腮腺炎 B. 疟疾 D.恙虫病 B. 斑疹伤寒 D. 耳源性脑膜炎 B. 流行性乙型脑炎 D. 丙型肝炎 列哪项是错误的 ? B. 不完全免疫耐受 D. HBV 基因突变逃避免疫清除 B. 嗜酸性变性,凋亡小体 D. 枯否细胞增生肥大 B. 应激性溃疡 D.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10. 下列哪项不是肝炎黄疸的常见原因: A. 肝细胞坏死,小胆管破裂导致胆汁反流 B. 小胆管受压导致胆汁淤积 C. 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D. 红细胞破坏增加 E.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功能障碍 11. 下列哪项不是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 ? A. 低钾和低钠血症 B. 消化道大出血 C. 合并感染 D. 大量放腹水 E. 使用甘露醇治疗 12. 下列哪项不是淤胆型肝炎的特点: A. 尿胆红素增加、尿胆原明显减少或消失 B. PTA 下降不明显 C. 肝内小胆管明显扩张 D. 谷氨酰转肽酶(丫 -GT )和胆固醇显著升高 E. ALT 升高不明显 13. 肾综合症出血热发热期出血原因以何为主? A. 血小板减少和 DIC B. 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 C. 血管壁广泛损害,高血容量综合征,血小板减少 D. 血管壁广泛损害和尿毒症 E. 肝素类物质增加 14?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体温 39.5C,有明显球结膜水肿,血压收缩压80mmHg,尿蛋白(+++), 有膜状物及血尿。属于下列哪型? B. 中型 C. 重型 E.非典型 15. 关于肾综合症出血热的发病原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引起血管损害的可能机理是病毒直接损害血管壁及免疫作用 B. 继发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血浆外渗 C. 早期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壁脆性增加及血小板减少 D. 低血压休克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修复受损小血管而消耗 E. 肾功能不全、少尿的主要原因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16. 肾综合症出血热少尿的诊断标准是 400 E. 多见于腋窝,外生殖器,腹股沟会阴等处 18. 肾综合症出血热继发感染易发生于 19 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临床表现,应除外: A .轻型 D.危重型 A. 24 小时尿量少于 50ml C. 24 小时尿量少于 200ml E . 24 小时尿量少于 800ml 17. 哪项不是恙虫病焦痂或溃疡特点 A. 可见于70%?100%患者 C. 边缘突起,呈堤围状 B. 24 小时尿量少于 100ml D. 24小时尿量少于 500ml B. 圆形或椭园形,常为多个 D. 不伴有化脓 A. 发热期至低血压休克期 C. 少尿期至多尿期 E. 恢复期后 B. 低血压休克期至少尿期 D. 多尿期至恢复期

最新整理传染病学试题样题教学文稿

南方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2008 学年(春)季学期考试 2005年级预防医学-口腔本科 《传染病学》试卷A 姓名学号专业年级 一、单选题 1 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肾综传单乙脑 A.流行性感冒B.艾滋病 C.流行性乙型脑炎D.水痘 E.风疹 2 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B.艾滋病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D.肺炭疽病 E.霍乱 3 通过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是 A. 囊虫病 B. 恙虫病 C. 华支睾吸虫病 D.流行性腮腺炎 E. 钩体病 4 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是恙虫病乙脑肾综

A. 艾滋病 B. 疟疾 C. 伤寒 D.恙虫病 E. 乙型肝炎 5 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 莱姆病 B. 斑疹伤寒 C. 黑热病 D. 耳源性脑膜炎 E. 百日咳 6 主要经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A. 甲型肝炎 B. 流行性乙型脑炎 C. 疟疾 D. 丙型肝炎 E. 登革热 7. 关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原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免疫功能低下 B. 不完全免疫耐受 C. 自身免疫反应产生 D. HBV基因突变逃避免疫清除 E. 治疗不及时 8. 重型肝炎主要病理改变特点是: A. 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性 B. 嗜酸性变性,凋亡小体 C. 肝细胞大量坏死 D. 枯否细胞增生肥大 E. 炎症细胞浸润 9. 重型肝炎出血的最重要原因是: A.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 B. 应激性溃疡 C. 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 D.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E. 内毒素血症 10. 下列哪项不是肝炎黄疸的常见原因: A. 肝细胞坏死,小胆管破裂导致胆汁反流 B. 小胆管受压导致胆汁淤积 C. 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D. 红细胞破坏增加 E.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功能障碍 11. 下列哪项不是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 A. 低钾和低钠血症 B. 消化道大出血 C. 合并感染 D. 大量放腹水

最新南方医科大学儿童少年卫生学试卷【精选】整理版

预防本科儿少卫生学考试 试题 一、名词解释(2分?10=20分) 1、骨骼年龄 2、弱视 3、始动调节 4、疲劳 5、BMI指数(body mass index) 6、保护性抑制 7、ADHD(attention deficit with hyperactivity disorder) 8、矮身材 9、生长关键期 10、玻地面积比 二、填空题(1分×10=10分) 1、女孩月经初潮常出现在身高突增高峰之。 2、为了获得生长发育水平正常值,应采用调查方法,而不宜采用追踪性调查。 3、研究是判断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哪个影响更大的一种较好方法。 4、课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 5、儿少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是。 6、教室课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 7、一切机能的培养和训练都是的形成过程。 8、年龄别身高生长曲线,男女之间有次交叉。 9、为保证教室的采光,玻地面积比不应低于。 10、人体各部位的长度,从出生到成年,躯干约增长2倍, 约增加4倍。 三、单选题(1分×10=10分) 1、身高标准体重,也叫按身高的体重,最好用于评价儿童的 A、现实的营养状况 B、长期的营养状况 C、现实和长期的营养状 况 D、体型 2、儿童在良好环境下生长至成年其身高与父母平均身高之间的遗传度是 A、0.55 B、0.45 C、0.75 D、0.65 3、学龄儿童与清洁卫生习惯有密切关系的常见病是 A、近视眼 B、脊柱弯曲异常 C、蛔虫感染 D、鼻炎 4、头围,应重点考虑对几岁以下儿童测量 A、3岁以下 B、6岁以下 C、6岁半以下 D、7岁以下 5、人类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secular change of growth),首先出现在 A、经济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日本 D、美国 6、曲线图法可评价 A、发育水平与趋势 B、发育水平、速度与匀称程度 C、发育水平、速度与趋势 D、发育水平与体型 7、我国儿童实足年龄的计算方法是 A、调查年份与其出生年份之差 B、调查年、月与其出生年、月之差 C、调查年、月、日与其出生年、月、日之差 D、调查年、月、日与其出生年、月、日之差再减1 8、身高标准体重筛查肥胖的标准是A、实测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10% B、实测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20% C、实测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30% D、实测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40% 9、从胎儿到成人,出现的第二次生长突增高峰在 A、胎儿期 B、婴幼儿 期 C、童年期 D、青春期 10、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达到 A、7小时 B、8小时 C、9小时 D、10小时 四、多选题(1分×10=10分) 1、儿少卫生学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 A、心理卫生 B、教育过程卫 生 C、疾病防治 D、生长发育 E、学校建筑设备卫生 2、可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的家庭因素有 A、独生子 B、多子女 C、父母离异 D、缺乏母爱 E、寄养 3、下列哪种教学方式是采用了大脑皮层的镶嵌式活动特性 A、早晨安排早自习 B、年龄越小,安排的一节课的时间越短 C、在一节课教学中采用“听一听,看一看” D、学日中安排不同内容的课程 E、反复训练正确的握笔姿势 4、从胎儿到成年,人体多数器官、系统有两次生长突增,有如 A、骨骼系统 B、肌肉系统 C、心脏 D、眼球 E、消化系统 5、学校教学楼的楼梯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 A、便于行走 B、保证学生安 全 C、便于疏散 D、美观 E、造价低廉 6、幼儿期患病率有所增高的疾病是 A、消化道疾病 B、龋齿 C、风湿病 D、沙眼 E、脊柱弯曲异 常 7、常用的评价疲劳的生理-教育心理结合法是 A、校字法 B、临界闪光融合频率测 定 C、运动条件反射法 D、校图形法 E、脑电测定 8、儿童少年在一天的生活中,什么状态下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增多? A、进餐时 B、体育锻炼时 C、看书时 D、睡眠时 E、休息时 9、肥胖对身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体型、体态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 B、体型、体象带来的心理苦恼 C、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成年期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D、肥胖易导致儿童免疫功能下降 E、肥胖者对粮食的消耗造成巨大浪费 10、评价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中最基本的指标是 A、身高 B、坐高 C、体重 D、皮褶厚度 E、胸围 五、简答题(5分×6=30分) 1、生长发育长期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如何确定合适的桌椅高差 3、判定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依据包括哪些内容? 4、以婴幼儿期的动作发育说明“头尾发展律”(cephalo-caudal pattern)。 5、简述儿童少年发生肥胖的易感期。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南方医科大学眼科学重点(历届试考试版)

眼科重点(历届考试版) 眼球分级部分,简述其功能 后发性白内障:白内障囊外摘除(超声乳化摘出)术后或体外伤后,残留的皮质或晶状体上皮增生形成浑浊,白内障术后又称后囊膜浑浊。 调解产生的机制:看远处目标---睫状肌松弛---晶状体悬韧带保持张力----晶状体在牵引下保持相对扁平。当看近处目标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由于弹性变凸。 泪道:泪液排出系统:包括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与泪囊,鼻泪管。 视功能检查包括哪些方面:视力视野、对光敏感度、色觉立体视觉、视觉电生理、暗适应名词解释: 视野:当眼向前固定视某一点时,黄斑中心凹以外视网膜感光所能见到的范围。 角膜葡萄肿:高眼压作用下,混杂有虹膜组织的角膜瘢痕膨出形成紫黑色隆起,称为角膜葡萄肿。 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 近视: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前。 问答题: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临床表现: 1)临床前期(一眼急性发作,另眼诊断,浅前房,窄房角,暗室激发试验阳性。) 2)先兆期(一过性或反复性小发作,雾视,虹视,浅房角,房角关闭)。 3)急性发作期(剧烈眼痛,畏光,流泪,视力骤降,同时伴有同侧头痛,恶心,呕吐) 4)间歇期(小发作病史,房角开放,眼压稳定) 5)慢性期(大发作或反复小发作史,房角大部分关闭,眼压中度升高,眼底视野改变) 6)绝对期(视力丧失,眼压高,可有剧烈疼痛。) 治疗: 1)临床前期治疗:周边虹膜切除术、先兆期、间歇期:。 2)急性发作期: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视神经保护治疗,药物治疗,缩瞳降压。手术治疗, 周边虹膜切除术(激光或手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开术,睫状体光凝术。 3)慢性期:治疗:药物控制眼压后手术。4绝对期治疗,对症治疗,睫状体光凝术。 视路: 高眼压症:临床上,部分患者眼压已超过统计学正常上限,但是长期随访并不出现视神经、视野损害。称为高眼压症。 白内障:是指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是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 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将混浊的晶状体核和皮质摘除而保留后囊膜的术式。 视网膜捷状动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