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6 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史(测)(含解析)

专题06 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史(测)

一、选择题(2×15=30分)

1.毛泽东曾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之洞和张謇的共同点是()【答案】D

发展作出了贡献,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2.洋务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

A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工业C创建新式海军D创办新式学堂

【答案】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3.戊戌变法发生于()

A1895年B1898年C1900年D1911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发生的时间。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其标志性的事件是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颁布《定国是诏》。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

4.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和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

5.右图是八路军使用过的臂章,“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佩用”。该年是()

A.1937年 B.1938年 C.1939年 D.1940年

【答案】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探索·辛亥革命

6.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倡导“自主、进步务实、开放、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这篇文章发表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新文化运动期间

D、五四运动期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知识分子掀起的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的运动,通过材料中1915年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我们可判断这一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因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所以答案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7.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8.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纷纷举行纪念活动,缅怀他的丰功伟绩。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1921年7月参加中共一大②1945年8月参加重庆谈判

③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9.“田里豆子开红花,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山林土地回老家。”这是歌颂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歌谣,该根据地是()

A.鄂豫皖革命根据地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C.中央革命根据地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准确识记,依据题干中“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可以判断出应该是发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

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下列历史人物出席了1921年7月在上海(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秘密召开的会议,参加会议的共13人。这次会议的召开()

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邓恩铭

“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案】A

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项英明举措是()

A.兵分三路,全力进攻长沙 B.放弃攻打城市,转向农村进军

C.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D.整顿工农革命军

【答案】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2.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革命圣地的是()

A.延安 B.瑞金 C.井冈山 D.北京

【答案】A

【解析】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内战烽火

13.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A.《双十协定》签订 B.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C.中国全民族抗战 D.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答案】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14.国民政府在中国的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的结束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人民解放军占领上海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政府在中国的统治覆灭的标志。国民政府在中国的统治覆灭的标志是1949提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因为南京是中华民国的首都,当时在国际上代表中华民国唯一合法政

府是国民政府,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当然标志着国民政府在中国的统治覆灭。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略大决战

15.右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的中共战略部署示意图。这一战略部署使人民解放军进入()

【答案】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内战烽火

二、非选择题(2×10=20分)

16.中华文明的发展,既经历过璀璨辉煌,引领世界的时代,也有过停滞落后,奋起直追的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8 图9

【璀璨辉煌,引领世界】

(1)以上两幅图分别反映历史上哪两次不同地区的交往事件?列举两项我国古代对西方文明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的科技成果。(4分)

【停滞落后,奋起直追】

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

(2)近代中国“进步之花”的盛开,离不开向西方学习。请举两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

(3)为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我们可以从以上材料中得到哪些启示?(2分)

【答案】(1)图8——张骞出使西域或开辟丝绸之路图9——郑和下西洋

科技成果: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等

(2)①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②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民族觉醒③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3)①坚持改革开放②善于向先进文明学习③要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④重视科技教育……

中华民族的探索史。在近代,中华民族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探索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却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却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促进民族觉醒,起来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

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北伐战争是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也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共同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12月9日,丘吉尔致电蒋介石:“英国与美国业被日本攻击。我等向为良友,现则同对一敌共同奋斗矣!”16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提议在重庆、新加坡莫斯科三地分别召开军事会议,筹设永久性机构,“以设计及指挥我等共同之努力”。重庆国民政府梦寐以求的局面很快就要实现了。

----杨天石《抗战与战后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唐蕃通婚、建立深厚民族感情的史实。(2分)

(2)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的高潮。根据材料二,概括北伐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的国内因素。(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该阶段呈现的主要态势。(4分)

(4)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综上,你能悟出什么道理?(2分)

【答案】(1)影响:使各民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中华文明进入新的发展高峰。(1分)

事例: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或:唐朝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1分,举出其中任一点史实即可)

(2)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共两党的合作。(每点1分,共2分。如答出“工农群众得到组织和发动”也可同等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2分)

(3)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或规模进一步扩大);国际力量逐步走向联合,共同抗击法西斯。(每点2分,共4分)

(4)团结与合作是实现国家稳定、发展和应对挑战的保证;凝聚各种力量是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保障。(2分。只要围绕“团结”“合作”这一核心意思,表达清楚,即可给分。)

们北伐战争能迅速取得胜利的国内因素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共两党的合作。(3)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42的态势。这一题与前两题一样,也是要依据材料三回答。从材料三中“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告诉我们此时二战已经达到最大规模,

然,这一题没有唯一答案,只要体现“团结”“合作”这一核心意思即可得分。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北伐战争;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主题复习 主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主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审批人班级姓名日期 一.中考说明与复习指南: 近代化的探索作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二条鲜明主线,是中考的重点难点所在.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是工业化和与之相伴随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四,重难点剖析: 一)专题综述: 1.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表现: ○1经济近代化:洋务运动○2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3思想近代化:新文化运动 2.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 ○1经历了一个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在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的过程; ○2中国近代化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 ○3发展缓慢,成效不显著,最终未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3.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1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要实现国富民强首先必须实现国家独立; ○3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饶勇于探索精神; ○4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 ⑤对外开放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学习一切先进生产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提高综合国力。 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进近代化的首要条件,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清除封建意识。 ⑦科教兴国是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决策,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尊重知识,重视人才。二)中考考查角度预测: 1.近代化:○1含义○2探索过程○3综合影响○4结果启示○5列强侵华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关系 ○6与西方近代化的不同及不同的原因○7成果 2.洋务运动:○1性质○2积极作用○3局限性○4失败的原因 3.戊戌变法:○1失败的原因○2经验教训○3历史意义(95周年纪念) 4.辛亥革命:○1性质及作用○2局限性失败原因及启示○3历史功绩及与中共成立发展的关系 5.新文化话运动:○1性质○2在思想解放史上的作用○3与新民主义主义革命兴起的关系 五.中考真题再现: 1.2012年河北12题2分: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上疏清廷:“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同治帝准奏后,左宗棠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轮船招商局D京师大学堂 2.河北2011年第31题.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共8 分,涉及本部分知识的是第一问2分) 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是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独立而前赴后继的奋斗历程。 材料一:“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经过28 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l)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经验”。(2 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2 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哪些史实是这一经验的体现?( 4 分) 3.河北2012年第30题。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共9分,涉及本部分知识共三问9分)(1)大事记中《中华民国约法》的规定集中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2分)

2015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6 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史(测)(含解析)

专题06 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史(测) 一、选择题(2×15=30分) 1.毛泽东曾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之洞和张謇的共同点是()【答案】D 发展作出了贡献,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2.洋务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 A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工业C创建新式海军D创办新式学堂 【答案】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3.戊戌变法发生于() A1895年B1898年C1900年D1911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发生的时间。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其标志性的事件是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颁布《定国是诏》。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

4.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和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 5.右图是八路军使用过的臂章,“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佩用”。该年是() A.1937年 B.1938年 C.1939年 D.1940年 【答案】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探索·辛亥革命 6.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倡导“自主、进步务实、开放、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这篇文章发表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新文化运动期间 D、五四运动期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知识分子掀起的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的运动,通过材料中1915年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我们可判断这一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因为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新青年》的创办,所以答案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专题06 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史(练)-备战2016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备战2016年中考二轮讲练测 专题6: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史(练案) 一练基础——基础掌握 1.(2015年江苏扬州卷)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C 【答案】 2.(2015年江苏盐城卷) 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关知识的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陈独秀、胡适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所以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故答案选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3.(2015年甘肃兰州卷)“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点是 ()

A.北京B.长沙 C.广州D.上海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一大”有关知识的的识记。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意义是: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以此题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2015年河北卷) 它标志着中国人,至少是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意识的觉醒,是1840年以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即中国的政治已不再发、限于职业政治家范围,而扩大到了知识分子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层面,“它”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运动 5.(2015年江西卷)某班同学为一些地方设计“历史名片”宣传语,下列适用于井冈山的是() A.辛亥首义,共和号角 B.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C.八一枪响,军旗升起 D.革命摇篮,红军故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井冈山的认识,“辛亥首义,共和号角”指的是辛亥革命,发生在武昌,和井冈山无关。“五四中心,风云新途”指的是北京和上海,和井冈山无关。“八一枪响,军旗升起”指的是南昌起义。1927 年9 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 年4 月,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所以’革命摇篮,红军故乡”说的是井冈山。

第二专题.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第二专题: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知识构建 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仁人志士,都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和探索。 一、地主阶级的探索和实践 (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鸦片战争中,1839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不愧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族英雄。鸦片战争中,有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时,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地区。 中法战争中,有刘铭传、冯子材等爱国将领率军抗击法军。 甲午中日战争中,有左宝贵、邓世昌、丁汝昌等爱国将领英勇杀敌,为国捐躯。 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另一方面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 1、背景:在鸦片战争失败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先进人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 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三)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 1、背景:第二次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不管是洋务派还是顽固派,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2、代表人物:奕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3、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划海防,组建海军。 4、评价: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说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四)对地主阶级的探索的认识 无论是地主阶级的爱国奖领和知识分子,还是洋务派,其思想都不可能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都不敢触动封建制度,因此他们不可能找到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二、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和探索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2、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产品;建立思想社会。(2)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这种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3、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轩写成了《资政新篇》一书,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二)义和团运动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口号:扶清灭洋。 3、评价:①进步性:“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爱国的性质,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局限性:“扶清”容易使义和团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扶清灭洋”带有愚昧迷信和笼统排外色彩。 (三)农民阶级的探索教训 农民阶级虽然具有反抗精神,但是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思想跳不出封建主义的圈子。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创造不出一个新的社会,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也不是历史的进步,他们不懂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和西方先进技术之间的区别,在反帝的同时,也排斥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因此,农民阶级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任务。 三、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与实践 (一)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探索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主要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 3、救国主张: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4、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开始:光绪帝颁布《定国是沼》。 5、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6、失败原因:顽固派势力强大,袁世凯的告密,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7、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探索 1、背景:19世纪末10世纪初,民族危机更加严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主要领导人:孙中山 3、救国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5、革命纲领:三民主义。(1)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2)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6、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1)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先起义,各省纷纷响应。(2)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3)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4)1912年,孙中山颁布由参议院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2)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统编版通用)专题06+清末民初救国道路的探索

解密06 清末民初救国道路的探索 考点热度★★★★★ 2022年高考涉及知识点分布 考点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 清末民初的政治(2022 山东卷06)清末新政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 (2022 广东卷07)清末新政加快社会结构变动 (2022 湖北卷07)辛亥革命与帝制到共和时代的时代变化(2022 江苏卷07)革命态度影响个人剃发行为 (2022 浙江卷6月12)五四运动中商人的爱国行为(2022 辽宁卷08)五四运动中商界对学生运动的支持(2022 海南卷06)国民大革命与孙中山生平 清末民初的经济(2022 浙江卷1月11)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 清末民初的思想(2022 广东卷08)女性觉醒与社会转型的艰难(2022 山东卷17)近代女性觉醒与社会转型的艰难(2022 全国乙卷06)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考点预测与趋势分析 清末民主的政治 结合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创设学术情境和简单情境, 认识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变化,突出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理解。清末民初的经济 结合辛亥革命以来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创设学习情境和简单情境,认 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及特点,突出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理解。 清末民初的思想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化的过程,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特点及作用,重点考查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观。

核心考点一清末民初的政治 一、清末新政 1、概况:广义上的清末新政:1901-1911年,这10年清政府所进行的改革都称之为新政。狭义上的清末新政指的是1901—1905年清政府的改革,将1906—1911年为预备立宪 2、目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安抚立宪派,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3、内容: 改革官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构;【制度近代化】 编练新军【为革命党所掌握的新军,成为覆清的主力】 倡导创办工商业,颁布了一些列工商业章程和奖励实业的办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推广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 1906年下诏预备仿行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组建“皇族内阁” 4、评价: 实质是清政府极力维护专制统治的政策调整 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近代知识分子产生,西学和民主思想传播,部分立宪派倾向革命,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二、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的背景 (1)政治上: 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统治危机。“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后,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部分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上: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并与改良派进行论战 (4)组织基础: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1894年,美国檀香山,兴中会,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

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而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即是讲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这一单元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每年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因此在复习时既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如领导阶层、代表人物、主张(口号、纲领)、结局等,又要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维新派、革命派、先进知识分子,各派主张与实践活动的差异,从而把握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历史特征与作用,进而以史为鉴,从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和感悟。 我校是乡镇学校,学生见识少,学习自觉性和学习基础差,对历史学科又不重视的特点,我在复习时重在对学生形成历史知识体系,主要分以下几步系统复习这一主题: 一、中国近代化的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二、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 上繁荣富强之路 三、中国近代化的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四、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1、抢分必会(本目主要是梳理基础知识,夯实基础,也是本主题复习的重点, 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得出) (1)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2)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3、从上述事件可得出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有何特点?与西方的近代化有何不同?特点: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与西方的不同:西方近代化是从思想变革——政治革新——经济变革 五、中国近现代化的感悟: ①、中国人民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段探索的结果是失败,说明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②、要实现国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卷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历史试题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一、选择题 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中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答案】B 2.王老师布置了一项研究新文化运动的作业,如果要完成作业,你会参考哪一刊物? A.《时务报》B.《新青年》 C.《民报》D.《国闻报》 【答案】B 3.1923年,梁启超曾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A.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B.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的原因 C.二次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答案】A 4.某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C.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D.各省的会议代表到临时参议院参加会议 【答案】B 5.“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6.“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遗言启迪后人。”这歌颂了谁的主要功绩 A.李鸿章B.康有为 C.梁启超D.孙中山 【答案】D 7.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C 8.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的炮声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甲午战争的惨败D.中华民国的成立 【答案】C 9.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用西方技术维护封建统治B.遭到封建顽固势力反对 C.外国资本主义干扰破坏 D.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答案】A 10.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其最大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6 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史(练)(含解析)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6 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道路的探 索史(练)(含解析) 一练基础——基础掌握 1.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当时最大的军工厂。此外,各省先后办过20个机器局,都是兵工厂。其间不仅搬入了外国的枪炮、弹丸、雷管,而且外国的机器也由此而传入中国。这些企业由国库支付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兴办这些企业体现了洋务派“求富”的要求 B.兴办这些企业使李鸿章等官僚大发横财 C.洋务派兴办了近代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这些企业的经营方式导致经济效益低下 【答案】D 是洋务运动兴办企业的不足,故选D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创刊 C.强学会成立 D.光绪帝颁布变法法令 【答案】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 3.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答案】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 4.胡适曾说北京大学是因为三个兔子(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属相都属兔)而成名的。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活动,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十月革命前,新文化运动的“新”表现在() A.宣传尊孔复古 B.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C.都提供民主和科学 D.主张“打倒列强除军阀” 【答案】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5.你认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有() ①改革政治②兴办新式学校③翻译外国书籍④建设海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能力。四个备选答案中,属于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相同之处的有:举办新式学堂,洋务运动期间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期间兴办了京师大学堂;翻译外国书籍;建设海军。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6.在北京五四大街上有一处著名的建筑——红楼,当年北京大学的学生就是从这里走向天安门广场,与北京其他院校的学生一起强烈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此事件发生在() A.1917年B.1918年 C.1919年D.1920年 【答案】C

近代史纲要论文——论近代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失败的原因

论近代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救亡图存社会性质认清国情 概论:中国近代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最终都归于失败,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都是没有认清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弄清中国的国情,没有从实际出发的结果。 历史背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愈发严重,民族矛盾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陷于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西方列强逐渐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大肆向中国倾销商品,阻断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阻碍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开始一步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列强船坚炮利的生生侵略下,有识之士从“天朝上国”的睡梦中醒来,开始“开眼看世界”,研究西方,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各阶级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均以失败告终。 各阶级对救亡图存道路探索的失败证明“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必须要以认清社会性质,从国情出发,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一味的照搬西方模式只会适得其反。事实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下面我具体说说探索救亡道路失败的原因。 一、不重视西方的历史、地理和文化。 由于各阶级在探索救亡道路的过程中不重视对西方历史地理和文化的研究,因而忽视了中西方国情的差别。历史和文化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历史中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而文字和语言是文化的缩影,要研究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向西方学习,必须首先从西方的文字和语言下手,在这方面林则徐做得比较好。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博学多才,办事干练又远见。鲁迅曾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新思潮迈出了探索救亡道路的第一步,而林则徐作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中国人民的英雄。林则徐兴办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并编纂成书,译出了《澳门月报》、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的《四洲志》,还选译了《各国律例》、《对话鸦片贸易罪过论》和《华事夷言》等书。但是他的思想却得不到清政府的重视,况且他一个人的研究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中国人的重视,是所有的中国人都能悟出研究西方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他的努力却被清政府当局者认为是危言耸听,于是他被发配到新疆伊犁。临终前他曾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李元度:《林文忠公事略》,《国朝先正事略》第25卷)这种远见卓识正是他在伊利实地考察研究了俄罗斯和我国新疆地理的结果。可见正是西方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石多么重要。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未曾重视对西方历史地理和文化的研究,这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六)“中国近现代史”文化专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检测(六)“中国近现代史”文化专练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届高三·某某调研)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一种中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惜),恩莫大焉!”这反映出林则徐( ) A.主X平等商贸往来B.抵制西方掠夺原料 C.讲究禁烟策略手段D.文化封闭性的观念 解析:选D 材料中林则徐认为中国允许茶叶、大黄出口是中国人对外国的恩惠,并未涉及平等商贸往来,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出现对列强的抵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禁烟的策略,故C项错误;材料中把中国出口的传统商品看作是对西方的恩惠,说明当时林则徐保守的对外观念,故D项正确。 2.1868年,针对倭仁等人抨击学习西法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以“西学中源”回应,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奕的这一认识( ) A.固化了中学的正统地位 B.强调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 C.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 D.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 解析:选D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西学中源”思想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又维护中国的封建思想和制度,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故选D项。奕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A项错误;奕倡导的向西方学习仍停留在器物层面,B项错误;明朝时已经出现西学东渐,C项错误。 3.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X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反映出当时( ) 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 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说 C.“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

中考历史复习要点:近代化探索

中考历史复习要点:近代化探索 一、近代化含义 所谓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它包括经济、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其中,它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同时还包括思想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等。 本专题主要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二、知识提纲 三、主干知识梳理 (一)近代化的起步(开始)-----洋务运动【《中国历史第三册》51~53页】 1.洋务运动背景、目的、发动者、代表人物、时间、口号、任务、内容、性质、评价 (1)背景: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②清朝内外交困(内指太平天国运动,外指列强侵略)。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镇压人民,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发动者: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4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5)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结束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6)口号(思想主张)和任务:前期:“自强”主要任务是发展军事工业;后期:“求富”主要任务是发展民用工业。 (7)内容: ①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创办)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兵工厂;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创办)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创办)设备最齐全的一个船舶制造厂 ②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创办)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创办) ③筹建海军:19世纪70~80年代中期,筹建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水师;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 ④兴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原因: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1861年总理衙门建立)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 作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1862年洋务派创办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如留学回国的严复、詹天佑等,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8)评价: ①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②局限性: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③积极性: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也起到一些抵制作用。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看,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不可能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上看,洋务派学习西方仅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二、维新变法运动【《中国历史第三册》66~74页】 1、说出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领导阶级、经过、失败标志和原因和经验教训。 答:(1)背景: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4)目的:救亡图存;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高考复习资料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第二编 第6讲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觉醒与探索

第二编第六讲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觉醒与探索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5·长春市高三质量监测)1895年4月以后,《申报》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中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开始增加,这反映了( ) A.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管控B.国人对洋务运动的反思 C.民众开始关注日本文化D.报刊等传媒业迅猛发展 解析:在1895年4月以后,之所以“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开始增加”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这引发了国人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考,开始意识到不能只学习技术,更要学习制度,故B项正确;《申报》报道的是“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说明国人不是关注日本的文化,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申报》一种媒体,不能说明“报刊等传媒业迅猛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5·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 ) 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不符合材料“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故A项错误;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是新文化运动,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可以判断。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5·山东省临沂市高三5月模拟考试)“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文中的“革命性和民主性”是指( ) A.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B.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宪法的雏形 C.规定了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 D.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第06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

第6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 [构建体系] [核心梳理] 1.地主阶级的救国思想 (1)抵抗派的思想 ①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作用: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2)洋务派的思想 ①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②作用:为西学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维新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①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②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谈不上付诸行动。 (2)维新变法思想 ①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思想不断传入;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主张:提出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作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形成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3.新文化运动 (1)背景 ①袁世凯实行专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②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③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2)内容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影响 ①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宣传了民主与科学,起到了思想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 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④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4.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原因 ①新文化运动对民主和科学的提倡,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②旧民主主义革命屡次失败的教训。 ③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人看到希望。 (2)传播方式 ①发表文章,翻译著作,如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②与反马克思主义阵营论战,如问题与主义之争。 ③创建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3)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思维点拨] 要客观地、辩证地分析中国近代的思想,不能一概而论,既要认识其进步性,又要认识其局限性。要注意近代思想与经济近代化和政治近代化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理论”等政治原理去分析不同时期近代化思想形成的原因,理解近代各派别的政治主张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 一、全面认识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思想的演变 1.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方面论争 2.思想近代化的五大特征 (1)一个主题: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一个方向: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单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挽救中国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同样也不能挽救中国;中国人最终选择的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 (3)双重性质: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与救亡相结合,体现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

(广西专版)中考历史 考点基础复习 八年级 中国近代史 第二讲 近代化的探索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

第二讲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目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人物中央是奕,地方主要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旗号“师夷长技” 内容 创办的企业口号工业类型 经济 前期:军事工业“自强”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 棠) 后期:民用工业“求富”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军事19世纪七八十年代,洋务派还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教育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评价消极 影响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 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 作用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开始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 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 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易混警示】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

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 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发动“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宣传维新变法 创办报刊维新派创办《万国公报》宣传变法思想,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政治团体强学会 领导人康有为和梁启超 内容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训练新式军队等 影响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易混警示】戊戌变法属于资产阶级改革,但是维新派不想推翻封建君主制度,而是希望建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 【温馨提示】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民主化。 辛亥革命 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兴中会 成立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同盟会成立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机关刊物《民报》 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2.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成果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 06 清末民初救国道路的探索 Word版含解析

解密06 清末民初救国道路的探索 1.(2022年山东枣庄三模)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这一宣誓的主要价值是A.激发国民党人的斗志B.树立民主信仰和凝聚共和力量 C.号召实行责任内阁制D.彰显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可知,孙中山宣誓效忠民国效忠共和,以防止专制复辟,巩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树立民主信仰和凝聚共和力量,B项正确;此时是同盟会,不是国民党,排除A项;材料是强调孙中山宣誓的主要价值,而不是号召实行责任内阁制,排除C项;D项不是主要价值,主要价值应该是一种精神或者是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2年湖北黄冈中学二模)章永乐在《旧邦新造》中指出:“从实力政治上,南方进了袁世凯的‘瓮’,而从法律上,则是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意味着A.中国式的“光荣革命”完成B.辛亥革命成果的丧失 C.民主共和的原则得以确立D.民主义目标的实现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因此从实力政治上,南方进了袁世凯的‘瓮’;但是南方革命党人通过《临时约法》,确立了人民主权和民主共和等民主原则,从法律上限制了袁世凯复辟的企图,因此是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C项正确;A项指的是清帝退位,排除A项;B项指的是南方进了袁世凯的‘瓮’,排除B项;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其民主主义目标并未实现,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2年甘肃兰州一模)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为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决议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这表明A.辛亥革命推动民主建设B.中央集权开始受到冲击 C.清末新政探索政治改革D.基层直接民主不断深化 【答案】C 【解析】清末新政中明确了地方自治的大致改革方向,规定设立议事会为决议机关,议员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