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历史常考易错点】专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专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易错清单

1. 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

禅让制:指部落联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首领的办法。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作“禅让制”。

世袭制:指帝王家庭世世代代相沿袭做帝王的制度,主要是父传子,子传孙,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继承人。王位世袭,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世袭制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才被彻底摧毁,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

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等。

2. 儒家学说的产生与发展

3.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变法。对旧贵族打击最大的措施是奖励军功;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建立县制。商鞅变法中的内容之一——建立县制,与秦始皇加强集权的措施之一——推行郡县制,有所不同。

名师点拨

1. 远古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

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也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如,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有记载,而且已被某些考古发掘所证实。

2. 夏朝的建立

(1)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这也是我国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原因。

(2)夏朝建立,奴隶社会代替了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3. 西周分封制

(1)目的和内容:分封制是西周最重要的制度。周天子为了巩固统治,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2)作用:西周的分封制,使得边远的地区得以开发,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但随着血缘关系的日益疏远、随着周王室的衰落,“藩屏周”的作用越来越小,越来越影响到国家统一与稳定,后来形成了诸侯纷争、割据争霸的局面。

4. 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影响

(1)消极影响:一方面,战争极其残酷,给社会带来各种灾难。

(2)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一些大国谋求霸权,进行改革,进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同时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这也为将来的社会统一,奠定了基础。特别是秦国通过兼并战争,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5.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

提分策略

1. 特征分析法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形成和社会的变革。在历年中考中分值所占比重较小。

2011~2014年中考知识点多集中在人文初祖黄帝、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西周的分封制、都江堰、商鞅变法、孔子等方面。

2015年本单元考查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考查的内容可能主要集中在:(一)人文初祖黄帝,有利于培养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二)原始农业,如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三)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如铁农具出现,西周的分封制,商鞅变法等。重中之重是商鞅变法,可以结合今天的改革开放来考查。(四)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重中之重是孔子、孟子的观点,可以结合现今建立和谐社会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考查。(五)水利工程都江堰。

如原始农耕文化,要注意把握南北方农耕文化的特征,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再如,通过把握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特征,掌握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历程:夏朝,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商朝,奴隶制经济的发展;西周,奴隶制国家的繁荣;春秋,奴隶制国家的瓦解。

2. 歌谣或口诀法

(1)夏、商、西周的建立者和亡国之君:夏商西周兴与休,禹桀汤纣武王幽。

(2)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

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瓦。

战国七雄互攻打,桂陵马陵留史话。

长平战后秦独霸,扫除六合统天下。

3. 图示法

通过表格的形式,将商鞅变法的每项内容对应其历史作用,可以进一步加深掌握和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点:

确立封建制度,为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通过图示,可以进一步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封建制度在秦国确立,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1年预测

一、选择题

1. [2014·安徽安庆·模拟卷]下表反映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前109年间,秦国同六国作战65

次的战况,下列事件与这一战况密切相关的是( )

A. 分封制的实行

B. 商鞅变法

C. 度量衡的统一

D. 人口南迁

2. [2014·山东德州·模拟卷(一)]《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

A. 牧野之战

B. 春秋争霸

C. 楚汉之争

D. 官渡之战

3. [2013·广东惠州惠城区18校·联考卷]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生产粮食较多而得到嘉奖,老二因带兵打仗而获得大量土地,老三因做生意获利而购买了大片田地,据此判断,这一家人应该生活在( )

A. 燕国

B. 楚国

C. 秦国

D. 齐国

二、非选择题

4. [2013·江苏南京溧水区·模拟卷(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请认真识

读下列“大变革的时代”示意图,将其中的空格补充完整,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问题探究和感悟升华。

(1)将上述示意图中的空格补充完整。

A B C D

(2)问题探究

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著书立说,发表见解,并相互辩论,形成了什么样的学术繁荣局面?

②上述学术局面中,哪一学派的思想深得秦国国君的赏识,成为秦国C变法的指导思想?秦国C变法中的哪项措施使私田合法化?

(3)感悟升华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探究,你得到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B [解析]图表反映的是秦国同六国作战战绩显赫的史实,说明秦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商鞅变法为秦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2. B [解析]解答要紧扣关键词“尊王攘夷”,这是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的旗号。也可根据齐桓公生活的时期,直接判断题干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春秋时期。答案为B项。

3. C [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由题干的信息可知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奖励耕

战,允许自由买卖等,故选C项。

4. (1)A. 都江堰 B. 地主 C. 商鞅 D. 封建

(2)①百家争鸣。②法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3)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潮流)的改革或变法推动社会的进步等。(言之有理即可)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二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一)原始人群:(第1课)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位于云南省元谋县,制造工具,知道用火,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过着群居生活 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1.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仍用打制石器,但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埋葬。其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2.河姆渡遗址(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也处于原始农耕时期)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距今约七千年前。位于今天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属于长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饲养家畜,制造陶器。住干栏式的房屋,开挖水井,过着定居生活。定居生活说明人类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3)文化:能够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3.半坡遗址(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也处于原始农耕时期)第2课 (1)距今约五六千年前。位于今天陕西西安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和磨光的石器耕地,石刀收割庄稼,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饲养猪狗等动物,制造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会纺线、织布和制衣,打猎捕鱼。(3)文化:在陶器上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点: (1)相同点:两处遗址都处于母系氏族繁荣时期,共同特征是原始农耕文化。 (2)不同点:南北农耕文化的不同之处在于河姆渡经济是水田经济,半坡经济是旱地经济。 第3课华夏之祖 1.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2.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黄帝的贡献: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 4.大禹治水(疏导法)——三过家门而不入。 5.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6.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5.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二、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奴隶社会的产生、发展、强盛、瓦解及封建社会形成) (一)夏商西周的兴亡(第4课)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015中考历史常考易错点】专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专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易错清单 1. 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 禅让制:指部落联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首领的办法。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作“禅让制”。 世袭制:指帝王家庭世世代代相沿袭做帝王的制度,主要是父传子,子传孙,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继承人。王位世袭,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世袭制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才被彻底摧毁,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 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等。 2. 儒家学说的产生与发展 3.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变法。对旧贵族打击最大的措施是奖励军功;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建立县制。商鞅变法中的内容之一——建立县制,与秦始皇加强集权的措施之一——推行郡县制,有所不同。 名师点拨 1. 远古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

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也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如,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有记载,而且已被某些考古发掘所证实。 2. 夏朝的建立 (1)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这也是我国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原因。 (2)夏朝建立,奴隶社会代替了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3. 西周分封制 (1)目的和内容:分封制是西周最重要的制度。周天子为了巩固统治,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2)作用:西周的分封制,使得边远的地区得以开发,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但随着血缘关系的日益疏远、随着周王室的衰落,“藩屏周”的作用越来越小,越来越影响到国家统一与稳定,后来形成了诸侯纷争、割据争霸的局面。 4. 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影响 (1)消极影响:一方面,战争极其残酷,给社会带来各种灾难。 (2)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一些大国谋求霸权,进行改革,进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同时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这也为将来的社会统一,奠定了基础。特别是秦国通过兼并战争,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5.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

1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综合检测·知能升级 一、选择题 1.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一个重大进步。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明,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2.下面是对北京人小毛一天生活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早上,小毛独自一人在原始森林中射死了一头野兽 B.中午回家后,小毛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C.下午,小毛用陶罐蒸出香喷喷的小米饭 D.晚上,小毛与大家共同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 3.(2012·连云港模拟)小明在网上搜索“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由此你能判断小明搜索的最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4.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5.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牧野 B.涿鹿 C.长平 D.城濮 6.(2011·烟台学业考)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 A.黄帝 B.炎帝 C.秦始皇 D.大禹 7.每年全国“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两会”代表都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的意见和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以下制度中,体现朴素的民主观的是 ( ) A.禅让制度 B.世袭制度 C.分封制度 D.册封制度 8.“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这种状况始于 ( ) A.尧 B.舜 C.禹 D.启 9.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西周灭亡 10.(2012·昆山模拟)《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奴隶制 D.分封制 11.“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均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发生

历史学案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本单元涵盖先秦和秦汉两个时期(原始社会至220年)。在夏商西周文化基础上,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秦汉时期初步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模式。 (1)政治: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初建和巩固,中华文明基本定型。 (2)经济: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后,历经秦、汉不断发展。 (3)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秦汉时期,文化专制逐渐加强;这一时期,文学体裁多样,时代特色鲜明。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考点定位 1.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特征。2.夏、商、西周国家治理的特点。3.早期国家的特征。

主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时代代表性遗址生活状况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________(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 70万至20万年) 从事渔猎和采集;群居生活; 学会了用火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 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 和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 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 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 定;种植粟、水稻;掌握养蚕 缫丝技术 新石器时代 晚期,距今 约5000年 黄河流域中下游的龙山文化制作黑陶(“蛋壳陶”) 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出土了精美玉器,出现大规模 的祭坛和神庙 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 2.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人群时期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母系氏族社会(旧 石器时代晚期) 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1)权力分配: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 (2)管理组织:出现部落和部落联盟。 (3)文明萌芽: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通过战争不断争夺财富和权力 思维点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明曙光 (1)社会组织内部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贫富差异和等级分化。 (2)某些掌握政权、军权或宗教权的“王者”已经出现。 (3)遗址中城墙、围壕和祭祀遗迹的出现,表明专供统治者居住的,作为政治、文化、宗教中心功能的城邑已经出现。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人类进化之路》图,提问学生 从中得出的信息。 “人和动物最大区别是制造和使用工具。” ——马克思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人类 最早制造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认真观察图片, 从中思考出:人 是由古猿进化而 来,从四肢行走 到直立行走,并 开始制造和使用 工具。阅读课本, 回答问题:人类 最早制造和使用 的工具是石器。 通过《人类进 化之路》图, 展示人的进化 过程,引出本 课主题——中 华文明的起 源,提高学生 的读图能力, 并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教师展示两幅石器图片,提问它们分别来 自哪一个时代? 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都属于原始社 会,也称为石器时代。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进一步认 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相关内容。 教师展示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 图和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提出思 考问题:中国古人类分布在地域上有什么特 点? 【活动设计】:教师展示五幅新石器时代 文化遗存代表器物,学生结合课本上的相关描 述,进行链接对应。 观察图片,结合 教材内容,回答 教师问题:左图 中石器表面粗 糙,打制而成属 于旧石器时代; 右图中石器表面 光滑,磨制而成 属于新石器时 代。 结合课本知识, 完善表格内容。 观察人类遗址分 布图,思考分布 特点:旧石器时 代分布广泛,主 要集中在大江大 河流域;新石器 时代遗址数量 多,分布广泛, 奠定了多元一 体、中原核心的 发展基础。 根据课本上的相 应文化描述,找 到图片对应代表 文化,并完善表 通过图片对 比,学生立足 于课本,加深 学生对新石器 时代石器和旧 石器时代石器 的区别认识。 通过自主梳理 教材,了解新 石器时代和旧 石器时代的基 本史实,并在 此基础上进一 步学习中国古 人类分布在地 域上的特点, 认识中华文明 的多元一体, 增强学生的时 空观念。 通过图片找对 应文化,进一 步加深学生对 各文化遗产代 表器物的学

历史二轮专题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_先秦时期学案含解析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先秦时期 时空坐标阶段特征 从远古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 的奠基时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 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 程。 (1)政治:中华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 家的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 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 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 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 始出现。 (2)经济:西周时期实行以井田制 为代表的土地制度,集体耕作,工商 食官.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瓦 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小 农经济产生。 (3)思想文化:商代出现我国成熟 的汉字——甲骨文。“百家争鸣"是

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 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诗 歌成为当时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具 有浓厚农耕文明特色的实用科技得 到发展 一、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前771年) 1.政治: (1)夏商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实行以王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在地域范围上的扩展。(2)西周实行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形成“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3)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两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2.经济: (1)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井田制(土地国有制)是主要的土地制度。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高超。

(3)商业:商朝时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称为“工商食官”。 3.思想文化:商代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汉字,文字传承华夏文明。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 1。政治:宗法制、分封制走向崩溃,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秦国进行商鞅变法,郡县制、集权思想开始出现。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2。经济: (1)农业: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较大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形成,重农政策开始出现。(2)手工业: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但以官营手工业为主,冶铁、丝织业发展较快. (3)商业: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出现. 3。文化: (1)思想:老子“无为而治”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孔子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科技: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计算工具算筹。

广东省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轮单元过关夯实基础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辆

模块一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想去参观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某远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云南元谋B.北京周口店 C.浙江河姆渡D.陕西半坡村 2.下列图片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 ) A.半地穴房屋B.打制石器 C.稻谷D.彩陶器 3.他们以天真的童稚目光,好奇地观察和认识着变幻无穷的斑斓世界,用彩色绘制在陶器上,那艺术形象尽管简洁,充分再现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这句解说词里的“他们”是( ) A.北京人B.河姆渡人 C.半坡人D.炎帝与黄帝 4.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据此,该处原始居民可能( ) A.种植粮食作物B.制造陶器 C.发明舟车D.铸造青铜器 5.下列符合河姆渡人生活状况的是( ) A.在半地穴式的房屋外欣赏黄河风景 B.在干栏式的房屋外欣赏长江风光 C.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煮大米饭 D.在干栏式的房子里熬小米粥 6.下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D.劳动技术 7.春秋时期的政治局面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出现与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有关( ) A.禅让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行省制 8.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表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 ②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分封制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下列措施中对战斗力提升帮助最大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 C.推行县制 D.重农抑商 10.“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这段材料主要解释了( ) A.商鞅变法的原因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商鞅变法的目的D.商鞅变法的经过

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导学案(2021年整理)

2017届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导学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届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导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届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导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一讲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知识梳理 主题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发现于_____省元谋县,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_________。 2.北京人: (1)时间地点:距今约_______年至_______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 (2)相貌特征:北京人保留了___的某些特征。 (3)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_______,过着_________。 3.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_________,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 主题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农耕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年代约_____年约五六千年 生活区域_________、浙江余姚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房屋类型_______房屋_________房屋 原始农业 种植_____,使用磨制石 器 种植___,使用磨制石器 原始畜牧 业 饲养猪狗等家畜 原始手工业制造陶器、玉器、原始乐 器 制造_____,纺线、织布、 制衣 主题三传说时代 1。华夏族的形成:蚩尤部落_______之战炎帝、黄帝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总结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总结第1课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文明和文明的起源 1.文明 (1)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2)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 (3)进入文明社会的最根本标志是国家的出现。 2.文明的起源 (1)文明起源最根本的标志是社会开始出现贵贱、贫富的分化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出现了脱离劳动、专门从事管理职能的阶层。 (2)剩余产品的积累是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工具的使用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点,也是文明起源的历史前提。 ◎二.追溯文明起源的方法 1.信史时代:以传世文献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考古研究。 2.传说时代:以考古研究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历史传说。 ◎三.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1.中华先民的出现——旧石器时代的到来 (1)工具的使用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点。 (2)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一般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 (3)我国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数百处 ①典型文化遗址: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70-20万年的北京人 ②物质生产水平:使用打制石器;从事渔猎采集;已经学会用火。 ③社会发展程度:过着群居生活;晚期发展到母系氏族社会。 2.中华文明的奠基——新石器前期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从公元前1万年开始。 (2)所谓新石器革命,就是农业革命。 (3)新石器早期(距今1万年-7000年前)——我国原始农业出现,早期先民走向定居。 ①全国文化遗存:1万多处,分布广泛 ②物质生产水平:石器打磨结合;大量使用陶器;原始农业出现,开始饲养家畜。 ③社会发展程度:渔猎走向定居;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发展。 (4)新石器中期(距今7000-5000年)——六大文明区系出现,南北两大农业体系形成。 ①六大文明区系出现: 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

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含答案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2017年湖南岳阳)岳阳市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想去参观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某远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云南元谋B.北京周口店 C.浙江河姆渡D.陕西半坡村 2.(2017年山东东营)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原始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相符的是①生活在黄河流域②种植水稻③住干栏式房子④挖井饮水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3.(2017年贵州六盘水)《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 4.(2017年甘肃庆阳)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这种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5.(2017年湖南岳阳)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A.秦国B.魏国C.齐国D.楚国 6.(2017年甘肃庆阳)《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推行县制 C.废井田,开阡陌D.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7.(2017年江苏苏州)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A B C D

8.(2017年湖南邵阳)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中的第75位名人的评语是“孔子之前对人类思想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第75位名人是 A.老子B.墨子C.孟子D.庄子 9.(2017年贵州六盘水)“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我国古代思想家最早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的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 10.(2017年山东潍坊)战国时期,有一学派认为:明主像天,因为他依法行事,公正无私。明主有权威、权力以加强其命令的力量。这一学派是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11.2017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年恰逢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建成开放三周年。下列描述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A.会种植粟B.住半地穴式房屋 C.过群居生活D.距今约170万年 12.由卜宪群总撰稿的《中国通史》中写道:“在▲ 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大量的所谓干栏式房子——地上埋木桩,上面铺地板,再在上面盖房子。”▲处应该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D.半坡 13.《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A.北京人时期B.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C.尧舜禹时期D.西周时期 14.对下列图片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图一表明商朝青铜铸造水平高 B.图二说明商朝时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图三与商王盘庚迁都密切相关 D.三幅图表明商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1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商汤灭夏②烽火戏诸侯③武王伐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专题复习提纲

七上历史冲刺版提纲: 时空顺序: 时代主题: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发展特征: (1)两种制度:奴隶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两个民族大交融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3)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4)四条基本线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早期奴隶制国家的产生与走向成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2年课标要求 1.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能够知道中国古代遗留至今的各类史料是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证据,能结合语文、地理、艺术等课程的学习,初步理解古代史料的含义,尝试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能够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形成合理想象,进行初步

分析,认识其意义和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4.能够通过中国古代的经济、科技成就,了解生产力发展对政治、社会、文化变革的推动作用;通过古代历史上治乱兴衰的史事,认识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5.能够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 线索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线索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发展历程

2019-2020年中考历史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复习(含答案)

2019-2020年中考历史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 变革复习(含答案)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温馨提示】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并非世界上已知最早的人类。 原始的农耕生活

【方法技巧】 河姆渡,种水稻,干栏房屋已建造;半坡人,种植粟,半地穴式造彩陶。 华夏之祖 1.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 【温馨提示】 禅让制下民主推举的办法、选贤用能的理念,在今天仍值得发扬光大。 夏、商、西周的兴亡 桀 2.西周的分封制 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春秋争霸与战国七雄 2.战国七雄 社会的变革 【方法技巧】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废除特权,建立县制。 【温馨提示】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对旧贵族打击最大的是奖励军功;对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建立县制。 如何计算历史年代? 1.公元纪年 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纪年,就是将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以元年为界,

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元年前的年份称为公元××年,元年后的年份称为公元××年。每一个10年为一个年代,例:30年代指30-39。我国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这一纪年方式。 2.世纪纪年 一个世纪为100年,前20年为世纪的初期,后20年为世纪的末期。如由年代换为世纪,百位上加1,其它不变,例:公元1840年就是19世纪,只要在百位“8”上加1就行了,公元前也是如此,例:公元前2070年,即公元前21世纪。如由世纪换为年代,需知道一个世纪的跨度,例:19世纪指从1800年-1899年。但是注意,公元前6世纪指从公元前599年-公元前500年。比如,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转化为世纪纪年,应该是公元前6世纪末。而像1999年澳门回归,就是20世纪末。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公元后的大数为末期,小数为初期,而公元前恰恰相反,大数为初期,小数为末期。 3.计算年代 不跨元年的等于二者的差,例:2016年是西安事变发生多少周年?方法:2016—1936=80(周年)。而跨元年的等于二者的和减去1,例:光武帝(公元前6年—公元57年),那他的年龄是6+57-1=62。 4.中华民国纪年的算法 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中华民国纪年同公元纪年换算如下:公元纪年—1911=民国纪年,如1949—1911=38,即1949年是民国三十八年。反之亦然(+1911),如民国10年为:10+1911=1921,即民国10年为1921年。 命题点一远古人类、传说 1.(2015·安徽)“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 ) A.黄帝B.禹C.启D.汤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 2.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周口店”“天然火”“群居生活”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原始居民是( )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北京人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面哪一项不是 ..农耕文化的特点( ) A.建造房屋,定居生活 B.种植庄稼,经营农业 C.建造船只,航海贸易 D.建造圈栏,饲养家畜 4.(2015·广东)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含答案)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大一统局面的开创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对大泽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 C.领导人是陈胜吴广D.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 3.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医学家。以下属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就是 A.首创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B.擅长开刀等外科手术 C.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D.编制医学体操“五禽戏” 4.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变化5.“阿房,阿房,亡始皇”是在秦朝时期流传的一句童谣,从中你能解读到准确信息是 ( ) A.陈胜吴广为起义进行迷信宣传B.始皇焚书坑儒,加速灭亡 C.阿房宫建立直接导致秦朝灭亡D.秦朝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6.造纸工艺的进步使得书写材料发生了根本革命。导致这场“革命”的造纸技术革新家是() A.张角B.蔡伦C.董仲舒D.张衡 7.刘秀建立东汉后,励精图治,使汉王朝出现“中兴”局面,但东汉中期以后国势却日渐衰落,导致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 A.黄巾起义的打击B.皇帝年幼,无法主政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D.州牧割据,威胁中央 8.每当提起历史,我们就会想到那是离我们很久远的事情,其实,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中,历史离我们很近。下列活动,我们从中感受不到历史演进脉搏的是( ) A.阅读《史记》B.到博物馆参观 C.采访老红军战士D.和同学交流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9.《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这一史实说明刘邦( ) A.善用人才B.刚愎自用C.收揽民心D.武力治国 10.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

专题一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考点汇总-高考历史三轮复习(统编版)

专题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 (1)背景: 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 ②内外服制度使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加之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期的社会动荡,周公执政后,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 (2)分封目的: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内容: ①分封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 ②分封核心内容:分封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③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 ④权利和义务: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王政令,承担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定期朝贡、派服劳役、朝觐述职等义务;受封诸侯在自己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⑤等级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4)瓦解: ①事件:楚王问鼎、周郑交质、射中王肩、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②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和牛耕推广),井田制崩溃;诸侯实力增强,周王室衰落。(5)影响: ①积极影响:前期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大疆域;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政治秩序稳定。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和华夏民族及国家意识的形成。 ②消极影响: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很大的独立性,造成了周朝后期的分裂割据局面。3.宗法制(按照血缘关系来分配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等政治权力) (1)目的: 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地位,巩固王权。 (2)特点: 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最大特点,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兄弟为小宗); ②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结合),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3)作用: ①巩固了分封制,保障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战、强化王权。 ②家、国结合,使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影响后世。 (4)维护工具:礼乐制度(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其实质是:维护西周等级差别的工具。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等级森严。 (3)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其中宗法制是政治制度的核心。 (4)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中考中国古代史考纲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纲要求】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1、河姆渡人距今约六千多年。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2、半坡人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三、神奇的远古传说 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2、黄帝——人文初祖 3、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依据:有德有才) 第2讲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考纲要求】 一、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二、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作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三、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 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

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影响: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4、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同时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他的献身精神。 第3讲统一国家的建立 【考纲要求】 一、秦兼并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秦朝的统治: 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36郡,郡下设县。 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北击匈奴,筑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 3、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二、张骞通西域。 西域:两汉时,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目的: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之间的交往 影响: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丝绸之路 开辟时间:西汉汉武帝时。 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第4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考纲要求】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含答案解析)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单选题 1.某学者指出,公元前四千年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有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 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大坌坑文化等,这些文化彼此相互作用。这表明 A. 不同文明的交融互动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形成 B. 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 C. 地理的复杂性与分层性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 D. 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渐扩展 2.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 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3.“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中原6处大型聚落遗址作为主要参照点,证实“多元起源的 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已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这一时期,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 A. 周王权力高度集中 B. 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C. 礼乐制度崩坏 D. 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 4.良渚遗址包括约30万平方米的宫城、300万平方米的内城、630万平方米的外城, 以及十数座高、低水坝等,规模之宏大前所未见。此外,该遗址中制作大量珍贵玉、漆、象牙、陶器等所需的专业人员数量也很庞大。这主要反映出当时具备 A. 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B. 先进的手工业技术 C. 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 D. 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5.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 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A. 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 B. 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

D.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6.印度电影《流浪者》里有句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 是小偷。”这句话有明显的阶级歧视。这种阶级歧视最有可能源自以下哪一制度 A. 种姓制度 B. 禅让制度 C. 分封制 D. 分化制度 7.就文献记载来看,与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到“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不相对应的是() A. 从“大同之世”到“小康之世” B. 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C.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D. 从神话传说到文明起源 8.商朝建立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西周时期,天 子控制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封给了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 商与西周地方制度的主要区别是 A. 王畿所在方位 B. 诸侯权力范围 C. 王位产生方式 D. 封国面积大小 9.下表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10.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中,提供了很多史料。下列 史料符合历史发展顺序的是 ①西周早期成王时的青铜器 ②仰韶文化时期的彩绘陶器 ③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黑陶 ④殷墟出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②③④① D. ③④②① 1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有土之君,不传 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卿、大夫、士者,图事之臣也,不任贤,无以治天下之事”。该材料表明殷周制度中 A.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混乱现象

【冲刺】中考历史复习宝典 专题01 中华文明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教师版)

【冲刺2013】中考历史复习宝典专题01 中华文明起源、国家的产 生和社会的变革(教师版) 一、考点分析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明、华夏之祖 2.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西周分封制 3.青铜文明 4.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本专题考点在历年中考中所占比重不大,分值低,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考查较多的考点主要集中在黄帝和禹的传说、分封制、商鞅变法上。复习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对课本重要图片的识记,也要注意分封制与禅让制、郡县制等古代政治制度的区别,分析商鞅变法与中外历史上其他改革的联系 二、知识详解 考点一:中华文明起源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二)原始农耕文明

(三)华夏之祖 1.华夏族的形成: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当今中华民族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黄帝的贡献: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被称为“人文始祖” (又叫“轩辕氏”)。 3.部落联盟首领: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考点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禅让制到世袭制 1.禅让制:尧年老时,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2.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3.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二)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三)西周分封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