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文件

第十四课文件
第十四课文件

第十四课文件

在DOS操作中,我们所谈及的文件称之为外部文件。外部文件是存储在外部设备上,如:外存储器上,可由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管理,如用dir、type等命令直接对文件进行操作。

Pascal所谈及的文件,称之为内部文件。内部文件的特点是文件的实体(实际文件)也是存储在外存储器上,成为外部文件的一分子,但在使用时必须在程序内部以一定的语句与实际文件联系起来,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用内部文件的逻辑名对实际文件进行操作。内部文件的逻辑名必须符合PASCAL语言标识符的取名规则。

Pascal中的文件主要用于存放大量的数据。如:成绩管理,原始数据很多,使用文件先将其存入磁盘,通过程序读出文件中的数据再进行处理,比不使用文件要来得方便、有效。

Pascal中的一个文件定义为同一类型的元素组成的线性序列。文件中的各个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可以从头至尾访问每一个元素,从定义上看,文件与数组相似,但它们之间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文件的每一个元素顺序存贮于外部文件设备上(如磁盘上)。因此文件可以在程序进行前由Pascal 程序或用文字编辑软件,如edit、ws、Turbo Pascal的edit命令等产生,或在运行过程中由程序产生,且运行完后,依然存贮在外部设备上。

(2)在系统内部,通过文件指针来管理对文件的访问。文件指针是一个保存程序在文件中位置踪迹的计算器,在一固定时刻,程序仅能对文件中的一个元素进行读或写的操作,在向文件写入一个元素或从文件读取一个元素后,相应的文件指针就前进到下一元素位置。而数组是按下标访问。

(3)在文件类型定义中无需规定文件的长度即元素的个数,就是说元素的数据可动态改变,一个文件可以非常之大,包含许许多多元素,也可以没有任何元素,即为一个空文件。而数组的元素个数则是确定的。

使用文件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1)说明文件类型,定义文件标识符;

(2)建立内部文件与外部文件的联系;

(3)打开文件;

(4)对文件进行操作;

(5)关闭文件。

Turbo Pascal将文件分为三类:文本文件(顺序)、有类型文件(顺序或随机)和无类型文件(顺序或随机)。下面将介绍这些文件及其操作。

一、文本文件

文本文件又称为正文文件或行文文件,可供人们直接阅读,是人机通信的基本数据形式之一。文本文件可用文字编辑程序(如DOS的edit或Turbo Pascal的编辑命令edit)直接建立、阅读和修改,也可以由PASCAL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建立。

1、文本文件的定义:

文本文件的类型为TEXT,它是由ASCII字符组成的,是Pascal提供的标准文件之一。标准文件 TEXT 已由Pascal说明如下:

TYPE TEXT=FILE OF CHAR;

因此,TEXT同标准类型INTEGER、READ等一样可以直接用于变量说明之中,无需再由用户说明。例如: VAR F1,F2:TEXT;

这里定义了两个文本文件变量F1和F2。

2、文本文件的建立

文本文件的建立有两种方法:

(1)直接用Turbo Pascal的Edit建立原始数据文件。

例1将下表中的数据存入名为A.dat的文件中。

3 4

29 30 50 60

80 90 70 75

60 50 70 45

操作步骤:

①进入Turbo Pascal的编辑状态;

②输入数据;

③存盘,文件名取A.dat。

此时,已将数据存入文本文件A.dat中。文本文件也可用DOS中的Edit等软件建立。

(2)用程序的方式建立中间数据或结果数据文件。

用程序的方式建立文件操作步骤为:

①定义文本文件变量;

②把一外部文件名赋于文本文件变量,使该文本文件与一相应外部文件相关联;

命令格式:ASSIGN(f,name)

f为定义的文本文件变量

name为实际文件文件名

如:ASSIGN(F1,`FILEIN.DAT`)

或:ASSIGN(F1,`PAS\FILEIN.RES`)

这样在程序中对文本文件变量F1的操作,也就是对外部实际文件`FILEIN.DAT`或`FILEIN.RES`的操作。上例中文件`FILEIN.DAT`是存贮在当前目录中,而文件`FILEIN.RES`则是存贮在PAS子目录中。

③打开文本文件,准备写;

命令格式1:REWRITE(f)

功能:创建并打开新文件准备写,若已有同名文件则删除再创建

命令格式2:APPEND(f)

功能:打开已存在的文件并追加

④对文件进行写操作;

命令格式:WRITE(f,<项目名>)

或:WRITELN(f,<项目名>)

功能:将项目内容写入文件f中

⑤文件操作完毕后,关闭文件。

命令格式:CLOSE(f)

例2从键盘上读入表12.1的数据,用程序写入名为B.dat的文件中。

3、读取文本文件

文本文件内容读出操作步骤:

①定义文本文件变量;

②用ASSIGN(f,name)命令,将内部文件f与实际文件name联系起来;

③打开文本文件,准备读;

命令格式:READ(f,<变量名表>) READLN(f,<变量名表>)

功能:读文件f中指针指向的数据于变量中

文本文件提供了另外两个命令,在文本的操作中很有用处,它们是:EOLN(f):回送行结束符

EOF(f):回送文件结束符

⑤文件操作完毕,用CLOSE(f)命令关闭文件。

例3读出例12.1建立的文本文件,并输出。

由于文本文件是以ASCII码的方式存储,故查看文本文件的内容是极为方便,在DOS状态可使用 DOS 中TYPE等命令进行查看,在Turbo Pascal中可以象取程序一样取出文件进行查看。

4、文本文件的特点

(1)行结构

文本文件由若干行组成,行与行之间用行结束标记隔开,文件末尾有一个文件结束标记。由于各行长度可能不同,所以无法计算出给定行在文本文件中的确定位置,从而只能顺序地处理文本文件,而且不能对一文本文件同时进行输入和输出。

(2)自动转换功能

文本文件的每一个元素均为字符型,但在将文件元素读入到一个变量(整型,实型或字符串型)中时,Pascal会自动将其转换为与变量相同的数据类型。与此相反在将一个变量写入文本文件时,也会自动转移

为字符型。

例4某学习小组有10人,参加某次测验,考核6门功课,统计每人的总分及各门的平均分,将原始数据及结果数据放入文本文件中。

分析

(1)利用Turbo Pascal的EDIT建立原始数据文件TESTIN.DAT存贮在磁盘中,其内容如下:

10 6

1 78 89 67 90 98 67

2 90 9

3 86 8

4 86 93

3 93 85 78 89 78 98

4 67 89 76 67 98 74

5 83 75 92 78 89 74

6 76 5

7 89 84 73 71

7 81 93 74 76 78 86

8 68 83 91 83 78 89

9 63 71 83 94 78 95

10 78 99 90 80 86 70

(2)程序读入原始数据文件,求每人的总分及各门的平均分;

(3)建立结果数据文件,文件名为TEXTIN.RES.

程序:

例5读入一个行长不定的文本文件。排版,建立一个行长固定为60个字符的文件,排版要求:(1)当行末不是一个完整单词时,行最后一个字符位用'-'代替,表示与下一行行头组成完整的单词;(2)第一行行头为两个空格,其余各行行头均不含有空格。

分析

(1)建立原始数据文件。

(2)程序边读入原始数据文件内容,边排版。

(3)每排完一行行长为60字符,并符合题中排版条件,写入目标文件中。

设原始数据TEXTCOPY.DAT文件内容如下:

Pavel was arrested.

That dat Mother did not light the stove.

Evening came and a cold wind was blowing.

There was a knock at the window.

Then another.

Mother was used to such knocks,but this time she gave a little start of joy. Throwing a shawl over her shoulders,she opened the door.

程序:

对TEXTCOPY.DAT文本文件运行程序得到排版结果文件TEXTCOPY.RES内容如下:Pavel was arrested.That dat Mother did not light the stov- evening came and a cold wind was blowing.There was a knock

at the window.Then another.Mother was used to such knocks,b-

ut this time she gave a little start of joy.Throwing a shawl

over her shoulders,she opened the door.

二、有类型文件

文本文件的元素均为字型符。若要在文件中存贮混合型数据,必须使用有类型文件。

1、有类型文件的定义

有类型文件中的元素可以是混合型的,并以二进制格式存贮,因此有类型文件(除了字符类型文件,因为它实质上是文本文件)不象文本文件那样可以用编辑软件等进行阅读和处理。

有类型文件的类型说明的格式为:

类型标识符=File of 基类型;

其中基类型可以是除了文件类型外的任何类型。例如:

FILE1=FILE OF INTEGER;

FILE2=FILE OF ARRAY[1--10] OF STRING;

FILE3=FILE OF SET OF CHAR;

FILE4=FILE OF REAL;

FILE5=FILE OF RECORD;

NAME:STRING;

COURSE:ARRAY[1--10] OF READ;

SUN:READ;

END;

等等,其中FILE2,FILE3,FILE5中的数组、集合、记录等类型可以先说明再来定义文件变量。

例如:

VAR

F1:FILE;

F2,F3:FILE3;

F4:FILE5;

与前面所有类型说明和变量定义一样,文件类型说明和变量定义也可以合并在一起,例如:

VAR

F1:FILE OF INTEGER;

F2,F3:FILE OF SET OF CHAR;

F4:FILE OF RECORD

NAME:STRING;

COURSE:ARRAY[1--10] OF REAL;

SUM:READ;

END;

Turbo Pascal对有类型文件的访问既可以顺序方式也可以用随机方式。

为了能随机访问有类型文件,Turbo Pascal提供如下几个命令:

命令格式1:seek(f,n)

功能:移动当前指针到指定f文件的第n个分量,f为非文本文件,n为长整型

命令格式2:filepos(f)

功能:回送当前文件指针,当前文件指针在文件头时,返回,函数值为长整型

命令格式3:filesize(f)

功能:回送文件长度,如文件空,则返回零,函数值为长整型

2、有类型文件的建立

有类型文件的建立只能通过程序的方式进行,其操作步骤与文本文件程序方式建立的步骤相仿,不同之处:(1)有类型文件的定义与文本文件的定义不同;(2)有类型文件可以利用SEEK命令指定指针随机写入。

3、有类型文件的访问

有类型文件访问的操作步骤与文本文件的程序访问操作步骤相仿,区别之处:(1)有类型文件的定义与文本文件的定义不同;(2)有类型文件可以利用SEEK命令访问文件记录中的任一记录与记录中的任一元素。

例6建立几个学生的姓名序、座号、六门课程成绩总分的有类型文件。

分析:为简单起见,这里假设已有一文本文件FILEDATA.TXT,其内容如下:

10

li hong

1 89 67 56 98 76 45

wang ming

2 99 87 98 96 95 84

zhang yi hong

3 78 69 68 69 91 81

chang hong

4 81 93 82 93 7

5 76

lin xing

5 78 65 90 79 89 90

luo ze

6 96 85 76 68 69 91

lin jin jin

7 86 81 72 74 95 96

wang zheng

8 92 84 78 89 75 97

mao ling

9 84 86 92 86 69 89

cheng yi

10 86 94 81 94 86 87

第一个数10表示有10个学生,紧接着是第一个学生的姓名、座号、6科成绩,然后是第二个学生,等等。

从文本文件中读出数据,求出各人的总分,建立有类型文件,设文件名为filedata.fil,文件的类型为记录studreco,见下例程序。

程序:

例7产生数1-16的平方、立方、四次方表存入有类型文件中,并用顺序的方式访问一遍,用随机方式访问文件中的11和15两数及相应的平方、立方、四次方值。

分析:建立有类型文件文件名为BIAO.FIL,文件的类型为实数型。

(1)产生数1-16及其平方、立方、四次方值,写入BIAO.FIL,并顺序读出输出;

(2)用SEEK指针分别指向11和15数所在文件的位置,其位置数分别为10×4和14×4(注意文件的第一个位置是0),读出其值及相应的平方、立方、四次方值输出。

程序: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另外,Turbo Pascal还提供了第三种形式文件即无类型文件,无类型文件是低层I/O通道,如果不考虑有类型文件、文本文件等存在磁盘上字节序列的逻辑解释,则数据的物理存储只不过是一些字节序列。这样它就与内存的物理单元一一对应。无类型文件用128个连续的字节做为一个记录(或分量)进行输入输出操作,数据直接在磁盘文件和变量之间传输,省去了文件缓解区,因此比其它文件少占内存,主要用来直接访问固定长元素的任意磁盘文件。

无类型文件的具体操作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请参看有关的书籍。

三、综合例析

例8建立城市飞机往返邻接表。文本文件CITY.DAT内容如下:

第一行两个数字N和V;

N代表可以被访问的城市数,N是正数<100;

V代表下面要列出的直飞航线数,V是正数<100;

接下来N行是一个个城市名,可乘飞机访问这些城市;

接下来V行是每行有两个城市,两城市中间用空格隔开,表示这两个城市具有直通航线。

如:CITY1 CITY2表示乘飞机从CITY1到CITY2或从CITY2到CITY1。

生成文件CITY.RES,由0、1组成的N×N邻接表。

邻接表定义为:

分析

(1)用从文本文件city.dat中读入N个城市名存入一些数组CT中;

(2)读入V行互通航班城市名,每读一行,查找两城市在CT中的位置L、K,建立邻接关系,lj[l,k]=1和lj[k,j]=1;

(3)将生成的邻接表写入文本文件CITY.RES中。

设CITY.DAT内容如下:

10 20

fuzhou

beijin

shanghai

wuhan

hongkong

tiangjin

shenyan

nanchan

chansa

guangzhou

fuzhou beijin

fuzhou shanghai

fuzhou guangzhou

beijin shanghai

guangzhou beijin wuhan fuzhou shanghai guangzhou hongkong beijin fuzhou hongkong nanchan beijin nanchan tiangjin tiangjin beijin chansa shanghai guangzhou wuhan chansa beijin wuhan beijin shenyan beijin shenyan tiangjin shenyan shanghai shenyan guangzhou

程序:

得到CITY.RES文件内容如下:10

1 fuzhou

2 beijin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教案

第十四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风俗画的出现和发展及代表作;书法"宋四家和赵孟顺"。 2.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对宋元时期史学、文学的繁荣发展与其历史背景之间关系的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宋元文学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作品的学习和了解,提高学生对宋词、散文等的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以及通过文学作品透析历史的能力。通过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及采用编年体体裁编写史书的学习和了解,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从史书的体裁和特点两方面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概括及将知识系统化的学习方法。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创作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联系,教给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事物的方法。在学习"文化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注重从整体上、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和把握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趋势及各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学习方法。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对宋元时期的史学、文学和教育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不仅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以此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对宋元文学作品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杰出成就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这些文学家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注现实社会、关怀民情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以此教育学生做人要德才兼备。通过对五代宋元时期的绘画、书法等艺术成就的学习,增强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和情趣,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珍惜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和弘扬民族文化。 二、教学方法: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等。 难点:《资治通鉴》的重要历史价值和宋朝为什么词发展的辉煌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宋元时期,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宋元时期,我国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繁荣的局面。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把我国在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推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元时期社会科学的殿堂,去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采。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在中国古代史学界有两位著名的史学家,并称为“二司马”,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引导学生回忆司马迁和《史记》的有关知识)。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历时19年时间,主持编写了一部多达294卷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比较一下《资治通鉴》和《史记》在编写体例、内容、记述的历史阶段方面有什么异同?《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的历史,而《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鉴于司马光和司马迁都对我国古代史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人把他们并称为“二司马”。

(整理文件)教案

整理文件 【教学目标】 1.学会建立新文件夹。 2.能完成一个文件的复制、粘贴的操作。 3.掌握移动文件或文件夹的方法。 4.养成合理存放、整理文件,定期整理文件夹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建立文件夹的重要作用及含义,能完成一个文件或文件夹的复制、粘贴、移动的操作,并养成定期对文件夹进行整理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机上用于练习的文件,文件夹。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理思路 师:这个周末我到小华家里去家访,我高高兴兴地去了。进门一看,我大吃一惊,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展示小华的房间(大屏幕展示课件。) 师:看到这儿,你想对小华说什么? 生:哎,你的房间怎么这么乱呀。

生:我来帮你整理吧。 师:你想怎么整理? 生:我会把故事书放到桌子上,把积木放回到盒子里,把玩具娃娃放到柜子上,把衣服叠好并放到衣橱里。(学生操作电脑将物品拖动到合适的位置。) 生:我还会把桌子、椅子摆整齐。(学生操作电脑将物品拖动到合适的位置。) 师:做得真棒!从这两个同学的做法上,我们知道了什么? 生:我们要把房间的物品摆放整齐。 生:应该把物品分类放,这样我们找的时候就很方便了。 师:对。我们整理房间的时候要把物品分类摆放整齐。今天,老师也想请同学们帮我整理一个小房间,愿意吗? 生:愿意! (设计意图:此处教师通过帮小华整理房间的情景导入,表面上是让学生整理杂乱的房间,实际上是给学生输入了运用文件夹整理文件的思维方法,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学会方法勤操作 师:我的小房间就在电脑里,请看:(教师在大屏幕上演示:打开“我的文档”,找到用我的名字命名的文件夹并打开,里面有许多类型的文件)。( 师:这就是我在电脑上的小房间──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文件夹。请大家参观参观! 师:参观了我在电脑上的小房间,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这里面有好多文件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学教案 主备人:姜燕课型:新课审核: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 备课组长签字:班级:第学习小组姓名:分数 〖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 鉴》;认识宋词及三位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了解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 2、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欣赏北宋张 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繁荣的都市街景,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宋代书法家“宋四家”和元 代书画家“赵孟頫”。 3、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4、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 度和持之以恒的意志;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 鉴赏力。 【学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 【学习难点】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和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导入新课〗《司马光砸缸》故事:据说他七岁那年,就开始专心读书。不论是大伏暑天,或者数九 寒冬,他总捧着书不放,有时候连吃饭喝水都忘了。他不但读书用功,而且很机灵。有一次,他跟小 伙伴们在后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 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一面哭喊,一面往外跑,找大人来救。司 马光不慌不忙,顺手从地上拾起一块大石块,使尽力气朝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 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四、巩固小结:(教师讲述)宋元时期创造了继隋唐之后的中华文明史的又一个高峰,是什么因 素促使这一时期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呢?之一:此期政治、经济的发展、繁荣;各民族、各地区 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之二:继承了隋唐文化;之三:吸收了外来文化;之四:各民族人民的聪 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等。之四:各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等。 五、达标检测 1、同学们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是按照年代先后顺序编写的,这叫“编年体”,下列在编写体例上与历 史教科书类似的是()A《资治通鉴》 B《史记》 C《梦溪笔谈》 D《诗经》 2.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出现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3、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 应是:() 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4、宋朝之所以能诞生《清明上河图》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泛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民生活对风俗画的需求 5、《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哪个城市的商业繁荣景象?( ) A.唐都长安 B.北宋都城东京 C.南宋都城临安 D.元大都 6.作品被誉为"神品"的画家是( ) A.吴道子 B.张择端 C.赵孟甫 D.顾恺之 7."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哪位词人作品的词句?(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苏轼 D.欧阳修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1)上面词句是谁的作品? (2)词中为何把周郎和赤壁联系在一起? (3)上面词句体现了作者的什么风格?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含答案)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意义等相关史实 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 3.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4.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__________,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1405—________年,______率船队_____次下“西洋”。满载着中国的、精美瓷 器、上等茶叶和漆器以及金银货币。先后到达亚洲和______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3.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 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作出了伟大贡献。 4.元末明初,到中国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日本武士和奸商,被称为“_______”。 5.________,国力减弱,松懈,倭寇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6.(1)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________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2)戚继光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消灭了_______、______两地倭患,东南沿海倭患基本解除。 7.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________。 8.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的居住权。 二、合作探究 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戚继光有哪些高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练习巩固

1.“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这幅对联主要称颂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郑和下西洋 D.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东南亚各地 B.阿拉伯海沿岸 C.地中海东岸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的根本原因是() A.海外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4.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5.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从此可以了解到他的志向是抗击哪 国侵略者()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日本 D.荷兰 6.下列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葡萄牙入侵 D.郑和下西洋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导案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姓名:刘昌江备课时间:2012年月日授课时间:2012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 【知识链接】:在我国的东方,有一个狭长的群岛国家,我们俗称为东夷,那就是日本。日本侵略中国,自古就有,古人称之为倭寇,近人嗤之为“日本鬼子”。 明治维新后,日本将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作为对外的基本国策。1894年,日本对华发动了甲午战争;1915年,日本又诱使袁世凯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5分钟)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何28万拥有装备精良的东北军仅四个月就把东北三省大好河山拱手让敌? 2、此后,日本扶植末代皇帝在此建立了什么政权? 3、不愿当亡国奴的东北热血男儿组成的抗日义勇军和中共派出的抗日游击队是如何抵抗日军侵略的?你知道战斗在白山黑水间有哪些抗日英雄?你听说过杨靖宇和马占山的英雄故事 吗? 4、日军占领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哪里?在中华民族 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对全国人 民产生了什么影响? 5、你一定听说过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他们做出了何等 爱国壮举?目的是什么?针对这一举动,各派政治力量主张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派出哪位代表与国民政府谈 判?中共解决这一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主张用什么方式解 决这一事变?蒋介石最后能接受吗?这一事变的最终解决给 中国的抗日带来了什么新局面? 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何 28万拥有装备精良的东北军仅四个月就把东北三省大好河山

14第十四课

教学内容主教材:对墙投掷小沙包副教材:25米往返跑接力 教材分析本课的投掷小沙包是练习投掷动作的安全方式,同时小沙包也是学生爱玩的玩具之一,学会掷小沙包,学生就会懂得投掷要全身用力才能投远,这也会以后的投掷实心球和铅球等打下坚实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肯定在电视里看到过投掷,但他们一定没有看清投掷的细微动作。蹬腿、转身、送髕、挥臂……这一系列动作,他们一定没有看清。在教学中,我会把投掷的技术动作分解出来,因为投掷太难学了。 教学 目标 让学生对投掷技术有一个朦胧的认识。着重让他们的手上动作正确 教学 重点 学会快速有力的挥臂掷出动作 教学 难点 腿、腰、手动作的连贯性。 备注栏:

教学过程 课的结构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及要求 组织形式 及要求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器 材 准备部分一、教学常 规 二、准备活 动 (一)、4+2 跳短绳 (二)、双人 跳长绳 (三)、后踢 腿跑 (四)、仆步 压腿 (五)立卧撑 一、老师活动: 讲讲上课要求,问清哪 些学生没有来上体育 课,弄清他们为什么没 来,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二、学生活动: 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三、要求 大家要动起来,有热感 就合格了 一、组织: ××××× ××××× ××××× ××××× ◎ 二、要求 做准备活动不要乱, 小组长要当好小老 师 3 5 各 动 作 做 一 次 小 偏 中 口 哨 一 个 基本部分一、对墙投掷 小沙包 二、25米往 返跑 动作:绕过 对面的标志 物返回 一、对墙投掷小沙包 (一)、老师活动 1.学生集体练习 2.师生讨论学生的练习 的技术 3.老师把科学的技术动 作告诉大家 4.老师示范 (二)、学生活动 1.认真和老师讨论 2.有问题及时问老师 3.分组练习 (三)、要求 蹬腿、转身、顶髕、挥 臂……让沙包从肩上过 去。 二、25米往返跑 (一)、老师活动: 讲讲游戏规则 (二)、学生分组比赛 (三)、要求: .1哪个弄倒绕标,哪个 扶,不能代扶 一、对墙投掷小沙包 (一)、组织: +++ +++ +++ +++ +++ +++ ○ (二)、要求 1.听老师口令练习 2.练习要按顺序 3.动作要规范 二、25米往返跑 · · · · (一)、组织 (二)要求:传接棒 15 12 10 3 小 中 偏 大 20 个 小 沙 包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练习题(含答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1.如果你是明初的一个地方官员,有事到都城参见明太祖,应去() A.南京 B.北平 C.西安 D.洛阳 2.明太祖独揽大权以后,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忙得不可开交。这是因为他()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废除了行中书省 C.废除了“三司” D.废除了锦衣卫 3.明太祖设立的监视官民的特务机构是() A.市舶司 B.锦衣卫 C.东厂 D.三司 4.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的长达2460字的殿试卷子,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份状元卷。这份状元卷的内容以哪本书为标准() A.《齐民要术》 B.《孙子兵法》 C.《资治通鉴》 D.《四书集注》 5.下列关于明朝八股取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B.采用八股文的形式写作 C.考生可针对时弊谈古论今 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6.如果你生活在明朝,下列作物中,你能吃到的是() ①玉米②甘薯③占城稻④马铃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内容可以入选的有() ①废行省,设“三司”②设立锦衣卫③八股取士④实行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稗史汇编》记载:“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反映了明朝时() A.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 B.京官很悲观 C.京官度日如年 D.君权空前加强,对百官的震慑极大 9.“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稳定社会秩序 10.“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摆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A.魏晋以来高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表格教案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驿路梨花》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文章记叙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以“我”和老余一晚一早所见所闻为顺序,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设计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分两个层次,刻画了一组人物,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了解榜样人物的嘉言懿行,树立人生标杆,吸取榜样的力量,加强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学生的特点,本篇文章在教学时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文章构思的精巧和人物精神的美,在感受美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掌握一定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标题的妙处。 4、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助人为乐的朴实民风,提高自我的公德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标题的妙处。【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助人为乐的朴实民风,提高自我的公德意识。【教学方法】 略读、创设情境读、交流讨论 【教学媒介】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配乐激趣导入(配乐《秋日私语》) 出示:“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行走在深山中的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正走着,同行的老余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有梨花就会有人家,果然在梨树林旁,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作者。齐读课题。设计理念:

初一(上)历史第14课知识点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皇帝:汉武帝 2、张骞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 第一次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促进汉与西域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1)艰难险阻: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 (2)优秀品质:具有不屈不挠,不畏艰难,开拓进取,为国分忧,不辱使命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而得名): (1)开辟时间:汉武帝时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大秦)。 (3)商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4)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5)意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2、海上航线(汉武帝): (1)山东朝鲜、日本 (2)南海(今广东)印度半岛和斯里来卡欧洲,这条路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的设置: (1)时间: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 (2)设立的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说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东汉班超出使西域: (1)东汉的班超出使西域(东汉明帝)(成语: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没有完成),开辟通往西亚的路线。(3)班勇出使西域 ★★注:汉朝时中外交往的大事:昭君出塞、张骞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 ★★当今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有:嘉峪关、敦煌莫高窟、楼兰古城遗址(新疆)、秦始皇兵马俑(陕西西安)

归档文件整理培训课程

归档文件整理讲义 一、收集工作 (一)收集(归档)范围 凡本单位在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应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各种纸质文件材料,均属归档范围。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本单位制发的正式文件(包括代上级机关起草的文件);二是外单位的来文;三是本单位形成的没有文号的文件。 (二)收集要求与方法 1、要求:指对文件材料的要求。 ()要齐全完整。本单位的发文要签发手续齐全,正文与底稿(或发文稿纸)齐全;会议记录要有时间、地点,参加对象、记录人、会议主要内容。 ()用纸要规范。特别是记录本,不能用小于的普通练习本,应选择或用纸。过小的要进行粘贴。 ()要求使用耐久的字迹材料,如黑墨水、红印泥、激光打印;不能用圆珠笔、复写纸、传真纸、色带打印等不耐久的字迹材料。 2、收集方法 定期收集与平时收集相结合,要主动收集,还要把好发文关和用印关,不但要收集纸质的文件材料,还要同时收集电子文本,要有规范的文书处理程序。 二、整理

归档文件的整理是将应该归档的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使之有序化的过程。首先要做到四个分开。 (一)归档与不归档的文件材料分开 收集来的文件并不是每一份都要归档的,我们要纠正两种错误认识,一是有文必档,二是红头文件(上级来文)都要归档。一般有以下几种文件可以不归档。 、上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中,普发性不需本机关办理的文件材料,任免、奖惩非本机关工作人员的文件材料,供工作参考的抄件等; 、本机关文件材料中的重份文件,无查考利用价值的事务性、临时性文件,一般性文件的历次修改稿、各次校对稿,无特殊保存价值的信封,不需办理的一般性人民来信、电话记录,机关内部互相抄送的文件材料,本机关负责人兼任外单位职务形成的与本机关无关的文件材料,有关工作参考的文件材料; 、同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中,不需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不需办理的抄送文件材料; 、下级机关的文件材料中,供参阅的简报、情况反映,抄报或越级抄报的文件材料。 (二)年度分开 文书档案是按年度进行整理的,如果你这个单位几年未整理了,那么首先要将各年度的材料分开,同一个年度的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过程与方法 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是否曾经听过、看过《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小说?它以一种网络语言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出了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人物。那些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了历史的另一面,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历史变成一幕幕生动的故事,很多人看完这部小说后对明朝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今天就让我们从明朝的建立之初开始学习,领略只属于明朝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 1.图片展示 2.学生读教材“明朝的建立”一目,归纳明朝建立的概况。 3.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目标导学二:明太祖强化皇权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明太祖强化皇权”一目,明确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 提示:(1)中央组:明太祖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第十四课文件

第十四课文件 在DOS操作中,我们所谈及的文件称之为外部文件。外部文件是存储在外部设备上,如:外存储器上,可由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管理,如用dir、type等命令直接对文件进行操作。 Pascal所谈及的文件,称之为内部文件。内部文件的特点是文件的实体(实际文件)也是存储在外存储器上,成为外部文件的一分子,但在使用时必须在程序内部以一定的语句与实际文件联系起来,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用内部文件的逻辑名对实际文件进行操作。内部文件的逻辑名必须符合PASCAL语言标识符的取名规则。 Pascal中的文件主要用于存放大量的数据。如:成绩管理,原始数据很多,使用文件先将其存入磁盘,通过程序读出文件中的数据再进行处理,比不使用文件要来得方便、有效。 Pascal中的一个文件定义为同一类型的元素组成的线性序列。文件中的各个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可以从头至尾访问每一个元素,从定义上看,文件与数组相似,但它们之间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文件的每一个元素顺序存贮于外部文件设备上(如磁盘上)。因此文件可以在程序进行前由Pascal 程序或用文字编辑软件,如edit、ws、Turbo Pascal的edit命令等产生,或在运行过程中由程序产生,且运行完后,依然存贮在外部设备上。 (2)在系统内部,通过文件指针来管理对文件的访问。文件指针是一个保存程序在文件中位置踪迹的计算器,在一固定时刻,程序仅能对文件中的一个元素进行读或写的操作,在向文件写入一个元素或从文件读取一个元素后,相应的文件指针就前进到下一元素位置。而数组是按下标访问。 (3)在文件类型定义中无需规定文件的长度即元素的个数,就是说元素的数据可动态改变,一个文件可以非常之大,包含许许多多元素,也可以没有任何元素,即为一个空文件。而数组的元素个数则是确定的。 使用文件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1)说明文件类型,定义文件标识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朱文条)

课题: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上课班级七(1)班备课教师朱文条上课时间2017年5月12日第12周星期五 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 知道郑和下西洋、外国贡使制度、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的基本情况,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与外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来往路线的大致情况。 过程 与方 法 结合地图,弄清西洋的概念,完成郑和下西洋盛况表,并与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作一简单比较,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世上的壮举,对促进我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认识外国贡使制度是明朝大国至上的一种反映。认识利玛窦等人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传教,为了便于传教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 教学难点外国贡使制度衰落的原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运用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学法指导学习小组合作、探讨 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达成目标Ppt、时间 导入一、导入部分: 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 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 为什么说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是 怎样率领广大军民浴血奋战,最终荡平倭寇的呢?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复习导 入新课 p1- 3 2分 钟 初学新知二、郑和下西洋 1、读文本郑和下西洋第一自然段,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 目的有那些? 2、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3.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到达范围及双方互动)郑和的船 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 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5、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完成远航? 学生自学,讨论反馈 了解金政 权是如何 建立并发 展的,了解 女真民族 及其首领 完颜阿骨 打的事迹 P4- 26 15分 钟 合 作探究引导析疑三、戚继光抗倭 1.背景(什么是倭寇?) 2.抗倭经过(戚家军) 3.平定倭寇过程及结果 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取得胜利 4.意义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 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5、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 学生自学;讨论、回答 通过学 习宋金战 争的相关 史实,了解 岳飞抗金 的相关史 实以及宋 金对局面 的形成。 P27- 37 10分 钟

七上历史第14课-期末(知识点归纳)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西域:甘肃和以西、(今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通西域: ①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夹击。 ②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强同西城各国的友好往来。 *3、作用:促进内地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往。为的开通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骞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做出了伟大贡献。学习张骞的精神:敢于冒险,不畏艰难,百折不挠。 *5、“丝绸之路”: 路线:从出发,经过、今地区,通向、,到达。 作用:沟通,促进了的交流。 6、海上丝绸之路:从出发,最远到达。 7、对西域的管理: *(1)、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 意义:今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东汉:汉明帝时,经营西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派甘英出使,甘英只到达波斯湾。开辟了从西域到西亚的道路。 第15课:两汉科技文化 *1、造纸术:①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中国早期的用麻造的纸。 ②在纸发明以前,我国通常使用竹简和丝帛做书写材料。 *③东汉时候,改进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候纸”。 ④意义: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教育文化的发展,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医学: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和张仲景。 ①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编了体操“”。 ②张仲景写成《》。后世尊称他为。 *3、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起源于,西汉末年经传入我国。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兴起于。创始人是、张陵。尊老子和黄帝。 *4、《史记》:西汉著,记述从到时期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16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2、官渡之战:时间:年。交战双方:与,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影响:为奠定了基础。 *3、赤壁之战:时间:年。交战双方:与联军,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影响:为奠定了基础。 5、三国的生产情况 魏国兴修水利;蜀国丝织业兴旺;吴国造船业发达。

《整理文件》教学设计

《整理文件》教学设计 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学袁明星 ■教材分析 《整理文件》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20课的内容,本课教学建立在学生掌握新建文件夹,学会复制、粘贴、移动文件(文件夹)操作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学习文件管理知识,要求学生学会分类管理自己的文件,认识(父)文件夹和子文件夹的关系,在管理文件过程中,学会删除文件(夹)的方法和回收站的操作,并能创造性地管理自己的文件。教学内容其实是对学生之前所学文件操作的一个总结与提升,体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螺旋上升的理念。本课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要学会学习,教材所提供的内容也正适合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说,他们还处于喜欢卡通人物,喜欢与他们实际生活相近的事物;从已有知识来说,他们已经学习过文件夹的操作,好奇心、好胜心都有所下降。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决定在教学情境上下功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的教学情境主角是同学们熟悉、喜欢并与他们生活相近的卡通人物图图,将教学内容与情境融合,贯穿整节课,寓学于乐。 经过前面的电脑学习,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节课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责任感。让他们在一一展开的学习内容面前逐步地完对各种操作。教学中适当地引导学生正确对使用计算机,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不随便删除系统文件和他人的文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分析文件,构建合理文件夹整理文件。 (2)学会删除无用的文件。 (3)掌握回收站的操作(还原、清空)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意识到要管理文件,通过组织文件管理活动,学生学会分类整理文件。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生掌握移动、删除文件的多种方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精品教案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郑和船队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面对这么多的说法,我们该取哪一种观点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明朝的对外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郑和下西洋 1.读教材,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 答案提示: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读教材,学生抢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答案提示: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读教材,学生抢答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 答案提示:(1)时间:1405-1433年。 (2)空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图片展示。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

5.根据图片和教材,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答案提示: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目标导学二:戚继光抗倭 1.教师简短介绍倭寇情况。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2.史料解读。 材料一:鸳鸯阵。 材料二: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当张居正、谭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则废。任将之道,亦可知矣。 3.根据材料和教材,分组讨论戚继光平息倭寇的情况。 答案提示: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戚继光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4.学生分组讨论对戚继光的正确评价。 答案提示: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5.拓展延伸,结合材料二,分组讨论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案提示:(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民族向心力。(4)戚继光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目标导学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葡萄牙侵略澳门的概况。 答案提示: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三、课堂总结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频繁,属于友好往来。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后者表现为冲突与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 3 板书设计

《传统文化》的第十四课时

七(上)语文教案备课时间:第十四周上课教师:张雪莹课型:新授编号:14 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义以为上》 【教学目标】1、理解“义以为上”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义以为上”的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义以为上”的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义以为上”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君子在面对利益时,如何去获取?这就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一)所面对的利益应当取还是不应当取?如果利益已有了明确而正当的所有者,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不应当去夺取。如果获取利益时必然会导致社会利益或他人利益的损失,则是不义之利。 (二)获取利益的手段是否正当?获取方式合“道”的,就是正当的利益;如果运用欺许、威胁等非法的方式取得利益,那么就是不义之财。 当然,如果用正义的方式取得了利益,却不能以特合“义”的方式去分配和享用,也违背了“义”的原则。应该根据个人实际付出的程度分配利益,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二、新课教学: 1、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 注释:①介:通“芥”,小草。 语译:如果不符合正义,如果不符合正道,即使一根小草也不随便交给人,不随便 从别人那里取得。 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 语译:孔子说:“如果富贵可以(在合乎义理的情况下)求得,即使是执守卫的小 官吏,我也愿意去做。如果不能求得,就安守于我所喜好的(义理)。” 3孟子曰:“非其道,则一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孟子·腾文公下》 语译:子说:“不合乎正道,就不能接受他人的给予,哪怕只是一筐饭。 三、思考讨论: 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什么是“义以为上”?在今天,我们是否有必要学习和继承传统的“义以为上”观?谈一谈你的看法。 2.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举办豪华宴席显示身份高贵,用名牌物品炫耀富有,穿奇装异服以满足虚荣心……用“义”的观念衡量下这些做法是否正确,在班里开展一次讨论会,说说你的认识。 四、延伸阅读:叶澄衷抬金

文件整理方法

归档文件整理方法 今天讲的归档整理方法主要针对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科技事业单位有关党群工作、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管理这四类归档文件材料的整理工作,可参照执行。 第一节归档文件整理工作概述 归档文件整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档案部门把办理完毕的具有参考利用价值的文件进行系统化整理编目后,才算完成了文件处理工作。归档文件移交单位档案室后,文件便由发挥现行效用转入备查参考,从现行文件运转过程转入档案管理阶段。 一、归档文件 归档文件,是指各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应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各种纸质文件材料。 二、归档文件整理 归档文件整理,就是将应归档的文件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使之有序化的过程。 三、归档文件整理原则 归档文件整理原则就是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四、归档文件整理方法 目前,我国推行的归档文件整理方法有两种。即改革后的文件级整理方法和传统的案卷级整理方法。今天,我们主要讲文件级整理方法。 大家都知道,在用传统方法立卷时,“卷”是文件整理和保管的最小单位。 文件级整理方法,就是将归档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使之有序化的过程。 件的定义:件是指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 1、一般情况下每份(单份)文件为一件。 2、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 3、正文和附件为一件。 4、原件与复印件为一件。 5、来文与复文为一件。如请示与批复、报告与批示等。 6、转发与被转发件为一件。 7、正文与文件处理单为一件。 8、报表、名册、图册、会议记录、期刊等,一册为一件。 9、会议文件。一次会议形成几份文件,就是几件,即一份文件为一件。 10、干部职工调动介绍信、存根,以一人为一件。 11、干部任免、录聘、调资、离退休、津贴补助等材料。如果一人一表或一文的,以一个人的一套材料为一件;若以若干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