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

你说的那些症状在针灸中要采取以下治则

滋阴降火,平肝潜阳,只针不灸,针用泻法

取穴:百会,曲池,合谷,太冲,三阴交,风池,行间。

你也可以用耳针治疗

取降压沟,肾上腺,耳尖,交感,神门,心,每次选3-4穴,针刺或埋针,也可用王不留行籽粘压,如果你血压过高,还可在降压沟和耳尖点刺出血。

目的:运用毫针刺相应穴位、伍以"天麻钩藤饮"内服,治疗56例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型头痛目眩、耳鸣的疗效观察.方法:常规针刺侠溪、曲池、三阴交、肝俞、丘墟等穴,1次/d;再伍以"天麻钩藤饮"临床随症加减,水煎服1剂/d,针药并用,15d为1疗程.结果:经治疗一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8例,基本缓解6例,无效2例.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型头痛、眩晕、耳鸣等症见效快、疗效可靠.

四关穴,即指合谷配太冲,两个腧穴、四个部位,位于四肢歧骨之间,犹如把关之将士,故名。其名称出自金元时代针灸医家窦汉卿的《标幽赋》:“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明代针灸医家徐凤在其《针灸大全》中注曰:“寒者,身作颤而发寒也;热者,身作潮而发热也;痛,疼痛也;痹,麻木也。四关者,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针灸大成》说:“四关穴,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并把四关穴列为奇穴。四关穴之主治功能在古代医籍中已有不少载述,如《席弘赋》的“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杂病穴法歌》的“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将十二原穴中的合谷、太冲作为四关穴,意义在于:其一,合谷在上肢,太冲在下肢,正好代表两肘、两膝;其二,合谷穴属阳明腑,太冲穴属厥阴脏,两穴配合一阴一阳、一脏一腑,有调理脏腑、协调阴阳之功效;其三,合谷穴属多气多血之阳明经,偏于补气、泻气;太冲穴属少气多血之厥阴经,偏于补血、调血,二穴配合,共奏调节气血之功。现将“四关穴”的功效及临床应用作一浅述。

1

合谷、太冲研究概述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原穴,本穴具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行气开窍、疏风清热、通降肠胃、镇静安神、益气升阳之功。现代实验研究表明,由于合谷穴内的神经供给和神经末梢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比一般穴位要多,故认为合谷穴对某些疾病的相对特异作用比其他穴位强。电针合谷穴,确可在尾核头部、背侧记录到包括几个正负成分的诱发电位,刺激该部具有显著的镇痛和缓解顽痛的作用。电针合谷穴,对兔丘脑束旁抗胆碱酶活性发生影响。针刺合谷、太冲等穴位,都能产生一定的升压和抗休克作用。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如温补法和凉泻法,对末梢血管有明显的影响,可以引起血管的舒缩反应,这种舒缩反应与皮肤温度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太冲为足厥阴肝经输穴、原穴,具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疏肝理气、平肝熄风、清热利湿之效。实验研究认为,针刺太冲穴,可促进5-羟色胺分泌增加,可对血管平滑肌产生解痉作用。并证实有保护肝脏的作用,同时可以使胆汁流量降低。注入吗啡后,可引起胆道平滑肌的兴奋和奥狄氏括约肌的痉挛,并能使胆总管压力升高,而针刺太冲穴,可以使压力迅速下降,可见太冲穴有调和胆总管运动的可能。

2四关穴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2.1平肝熄风,抗痉止搐《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太冲为肝经原穴,肝经“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泻之可疏肝理气,熄风泻火,平肝潜阳;合谷有通络止痛之功,泻之可畅腑气,临床运用治疗肝肾阴亏、肝阳上亢之病症多有良效。凡肝阳上亢,风火相煽,或内热炽盛,引动肝风,或肝肾阴虚,气血亏虚,筋失所养,虚风内动,或瘀血内阻,血行不畅,筋脉失养,均可导致筋脉拘急痉挛。肝主筋,全身筋腱关节的运动功能皆有赖肝所藏精血的滋养,故有“肝为罢极之本”之说。临床取四关穴用于实证时,用泻法称之为开四关穴。开四关穴,实为泻热解痉之良方。若属气血亏虚、筋脉失养之症,则又可用补法,以调气血、止抽搐。眩晕、高血压、面肌痉挛、帕金森氏综合征、小儿急惊风、癫痫、高热惊厥、抽搐、角弓反张、破伤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均可辨证选用四关穴。

2.2通经活络,消痹止痛《标幽赋》曰:“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痹者,闭也,气血凝滞不行之病,

多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壅闭经络所致。四关,是气血阴阳外内出入的要道,应是畅通无阻才为正常,若外邪侵袭,则四关闭合,要道阻塞,气血运行发生障碍,痹阻不通而为痹。痹证又以疼痛、运动功能障碍为其主症,但因所挟外邪不同而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热痹。临床上如椎间盘突出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退行性病变等均可取四关穴以通经活络、消炎止痛。

2.3补益气血,壮肌治痿《素问·痿论》云:“肺热叶焦,发为痿”,“肝气热,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痿。”痿,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严重者,手不能握物,足不能任身,肘、腕、膝、踝关节如觉脱失,渐至肌肉萎缩而不能随意运动。当肺热叶焦,筋脉失濡,或湿热浸淫筋脉,气血运行受阻,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肌肉筋脉失养,或肝肾亏虚,肝血不足,筋脉失其濡润,均可导致肌肉萎缩,手足痿弱不用。临床上如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症等,均可参考本证型辨证施治。

《素问·痿论》曰:“治痿独取阳明”,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又为后天之本,取阳明经穴位,意在补气血、促后天。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既能补益气血,又能健运脾胃;太冲为足厥阴经输、原穴,肝主筋,全身筋腱关节的运动功能,都有赖于肝的精气滋养,若肝的精气衰弱,则筋失濡养而不用。太冲穴能调气血,强肝益肾培元,配合合谷有气血双补之功,用补法或灸法,可补先天,促后天,壮肌肉,强筋脉。

2.4行气理血,协调阴阳外邪侵袭,或脏腑经络阴阳失调,四关闭合,气血不通则逆而为厥。厥证其意有2种:其一,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但大多能逐渐苏醒,如古代文献记载的尸厥、薄厥、气厥、血厥等,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休克、虚脱、昏厥、中暑及神经官能症等病;其二,为四肢寒冷,《伤寒论·辨厥阴经脉症并治》中指出:“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寒邪过盛或热邪炽盛均可引起四肢厥冷,均是由于阴阳失去正常的协调,不能相互顺接所致。灸或针刺四关穴,有行气理血、协调阴阳之功,以助阴阳之气相互顺接,相互贯通。

此外,四关穴还有疏肝理气、镇静镇痛、祛风散邪、利胆退黄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单纯性甲状腺肿、甲亢、疝气、失眠多梦、头痛、牙痛、胁痛、三叉神经痛、痛经、胁痛、胃脘痛、面瘫、风疹、荨麻疹、黄疸等病症。

总之,四关穴为针灸临床证治之要穴,其主治广,功效显著,临证中可以根据合谷与太冲一气一血、一阳一阴、一升一降,以及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为用的关系,使升降协调,阴阳顺接,共奏调理脏腑、平衡阴阳、通达气血、平肝熄风、祛风止痛之功效。

针刺四关穴为主治疗失眠110例疗效观察

文章来源:2005-12-19 16:11:30

章小平林雪霞 2005-12-13 13:07:43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5月第2卷第5期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四关穴”(合谷、太冲)为主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以四关穴为主,按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火上扰、胃气不和分型适当配穴,治疗失眠110例。结果临床治愈40例(占36.4%),显效45例(占40.9%),有效13例(占11.8%),无效12例(占10.9%),总有效率为89.1%。结论按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的“四关穴”配穴治疗失眠,有其独到的疗效。

关键词失眠针刺四关穴疗效

失眠为临床常见病症,针刺对其有较好疗效,现将笔者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10例患者中,其中男30例,女80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19岁;病程最长者10年,最短1个月。近1周每晚失眠者达80例(占76.92%)。全部患者都曾服过镇静、安眠药物,但效果不佳。

1.2 诊断标准[1]

1.2.1 睡眠障碍包括难于入睡,睡眠不深,睡后易醒;自觉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入睡。醒后感到不适或疲乏。或诉无思睡。

1.2.2 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1.2.3 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影响精神活动效率或社会功能。

1.2.4 不是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的伴发症状。

2 治疗方法

四关穴为主穴。辨证参考石学敏主编《当代针灸治疗学》“不寐”的辨证分型加以配穴:心脾两虚者加神门、三阴交。心肾不交者加神门、太溪;肝火上扰者加神门、肝、胆俞;胃气不和者加足三里、中脘[2]。用0.35mm×40mm或0.35mm×25mm毫针。不加电刺激,视病人体质病情变化,以手法补泻调理针感,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治疗6次为1个疗程。未愈者休息3天,进行第2疗程。如仍未改善者,可再行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作疗效评价。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考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

关失眠的疗效内容[3]。

3.2 治疗结果统计临床治愈40例(占36.4%);显效45例(占40.9%),有效13例(占11.8%),无效12例(占10.9%),总有效率达89.1%。

3.3 典型病例介绍患者,女,50岁。3年前工作压力加大,精神负担加重,饮食不佳,逐渐失眠,困倦乏力,长期服用安定而效果不佳。近半年来,难以入寐,只能靠药物维持2~3h睡眠。伴眩晕、眼花。体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淡有齿印,脉缓细。诊断为失眠。辨证分型为心脾两虚。针刺四关穴加神门、三阴交。经治疗2个疗程,症状消失明显,自诉可睡6h以上,随访3个月后,疗效稳定。

4 讨论

4.1 《灵枢·大惑论》指出:“卫气不得入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阐明本病的主要病机就是阴阳失调。

4.2 四关穴最早为金元医家窦默(汉卿)提出。以后历代对四关穴何指曾有争议。明代徐凤作注:“四关者,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4]明确了四关所指,为以后医家所从。《内经》云:“五脏六腑之有病,皆取其原也。”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二穴相配,为一阴一阳,一上一下,调一身之气血,理阴阳之失调。具有平肝熄风,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和胃降逆,开窍定志之效。实由二穴相互作用,相得益彰而成,对失眠的病机,可为一矢中的。再加以配穴及手法运用,故疗效较显著。

4.3 现在科学证实,睡眠是中枢神经系统内部发生的一个主动过程。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着产生睡眠的中枢,目前认为,这一睡眠中枢存在于脑干的尾端。当睡眠中枢发放冲动时,可以向上传导,作用于大脑皮层(此过程称之为上行抑制系统),与保持人体觉醒状态的上行激活系统相对抗,从而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就失眠而言,是由于上行抑制系统功能减弱或者上行激活系统亢进,两者都可以导致失眠的产生,但其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大多数属非器质性病变。研究已发现,针灸可以使失眠患者的上行激活系统受到抑制,同时使上行抑制系统的功能加强,从而调节这一矛盾双方的力量平衡,使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得到抑制,产生睡眠。实验已经证明:针灸治疗失眠是通过改善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实现的[5]。

参考文献

高血压的类型分析及调理方法(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痰湿型高血压 阴虚型的高血压如何调理)

高血压的类型分析及调理方法 1.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表现为头又晕又胀痛,平时脾气大,爱生气,急躁,晚上睡眠不踏实,平时脸色发红调理方法:用一个香蕉皮洗干净切碎,冷水下锅煮开后再煮5分钟,喝水即可 2.痰湿型高血压 表现有头晕之外头部是很沉重的,因为有痰在胸口会觉得胸很闷,又恶心,而且这种人由于他痰湿阻塞了这个心肺系统他的心脏负担非常的重,所以他就特别爱睡觉调理方法:陈皮一个杏仁6克老丝瓜1根一起加水煮30分钟,喝水即可(老丝瓜秋天的最老) 3.阴虚型的高血压(老年人血压高了,时间长了后就变成一个虚症了,就成了阴虚型的高血压) 表现有头晕外,头痛是隐隐作痛,不是偶尔的,是长期会痛,阴虚型的除了头痛外还会有腰酸,膝盖发软这些肾阴虚的标志性表现,再有会提前老花眼,还有耳鸣的现象,这种耳鸣是那种很细的,长期在耳边就像那虫子(蚊子)在跳一样。严重的手心脚心都会发热,很不舒服 调理方法:松花蛋皮蛋一个墨鱼干1只大米2两加少量盐一起熬粥,喝粥即可(墨鱼干要提前泡几小时,如果是淡的不用泡也可以) 4.阴阳两虚型的高血压 真的久病成了很虚的体质,就是他阴虚,长期阴虚导致他还阳虚了,就是阴阳两虚型的高血压 表现为阴阳两虚型的头痛症状不如头晕的症状明显,真的是头晕,非常的眩晕还浑身没力气,两腿都发软的那种感觉,头晕后大脑不清醒,会很健忘,往往还口干舌燥调理方法:核桃仁8个(切碎)糯米2两加水煮成粥,每天早上喝即可(早上喝把气提起来,晚上喝的话核桃不好消化) 阴阳两虚型的一定要长期的补,不能说吃一个月就好了,要天天在家就喝这个粥,在辅助您的高血压这个治疗这样的效果才好 夏枯草煲瘦肉汤 夏枯草(50克) 猪肉(瘦)(250克),盐(2克) 1.先把夏枯草择去杂物,用清水洗净,用刀切成段。 2.将瘦肉放入滚水锅内煮5分钟,捞出,再清洗一次。 3.用清水9杯或适量放入煲内煲滚,放入夏枯草、瘦肉,用武火煲滚,再改用文火煲2小时,加入盐调味 适合头痛眩晕、颈淋巴结肿、肺结核、乳核、高血压,肝肿大等 清热去火,高血压,结核病调理 发菜夏枯草瘦肉汤 猪肉(瘦)250克,夏枯草30克,发菜(干)15克,海带(鲜)15克,盐3克 1. 将枯草去杂质,洗净; 2. 海带浸发,用清水漂洗干净,切丝; 3. 发菜浸软,用花生油擦洗干净; 4. 猪瘦肉洗净,切大块; 5. 把夏枯草、海带、猪瘦肉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一小时,再下发菜煮半小时,调味就可以

耳尖放血疗法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

耳尖放血疗法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 发表时间:2016-01-28T10:09:18.2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作者:王芬 [导读] 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三病区病因病机复杂多变,涉及心、肝、肾诸脏,但其变动在肝,根源在肾,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是其主要发病机理。 王芬 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三病区 313000 高血压病可纳入祖国医学“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 病因病机复杂多变,涉及心、肝、肾诸脏,但其变动在肝,根源在肾,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是其主要发病机理。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的最主要证型,据统计高血压病中肝阳上亢证约占87.33%。传统耳尖放血疗法经过临床检验和动物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推出了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另外,该疗法还能改善高血压所致的肾脏病变,尤其适用于肝阳上亢症状明显的高血压患者。 1.临床资料 1.1适应证①年龄18~70岁;②属于高血压2级低、中、高危险层,并且有中医肝阳上亢症状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③尤其适用于肝阳上亢症状明显的高血压患者。 1.2禁忌证此疗法忌应用于孕妇及哺乳妇女,合并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及精神病患者,身体特别虚弱及有出血倾向者。 1.3特色耳尖放血法和西药合用,有其独到的作用特点,既能增强西药的降压作用,又能弥补其不足,消除或减轻其不良反应。 2.1临床操作规范①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②取患者单侧耳轮顶端的耳尖穴;③经严格的碘酊和酒精消毒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施术部位迅速刺入约1~ 2mm深,随即出针;④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临床上刺血治病的出血量,一般根据病情、体质而定。大概每侧穴位放血5~10滴,每滴如黄豆般大小。 2.2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由于挤压,放血部位可能出现小血肿,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放血部位一分钟,以防血肿变大。一般2天后消失。 2.3注意事项:治疗时先对病人耳廓进行揉按,使其充血,并注意进针要达一定的深度,使其自然出血。另外,挤压不能局限于耳尖局部,而应该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轻微的挤按,尽可能消除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疗效判定标准与结果 3.1 症状疗效评定标准对头痛、眩晕、面部烘热、烦躁易怒等肝阳上亢证进行评定。显效:原有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有效:原有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减轻;无效:治疗后症状未改变。 3.2 降压疗效评定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高血压病的新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下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l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l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3.3 结果应用本疗法,共治疗高血压病患者177人,在原口服药种类剂量不变的情况下,1疗程结束时,显效5O例,有效ll3例,无效l4例,总有效率92.1%。见表l,表2。 耳尖穴,耳穴之一。是针灸临床常用的穴位之一。耳尖放血疗法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阳络刺法之一,具有清热解毒、镇静止痛、消坚散结、平肝潜阳等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祛瘀以通经活络散上亢之阳热,因瘀血是病理产物,同时也是致病因素,若瘀血阻滞经络阳热郁闭,最佳的办法莫过于刺破阳络以泻血祛瘀散风。正如《索问?调经论》日:“刺留血奈何?岐伯日: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7-23T11:00:27.06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作者:孙鹏飞1 高宁1 邢宗杰 2 [导读] RAAS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血管紧张素等体液因子经肾脏对体液容量和血管总外周阻力进行调节,从而调节血压。 孙鹏飞1 高宁1 邢宗杰 2 1.山东省乳山市中医院 264500;2.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 264200 【摘要】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因素疾病,易导致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在我国的患病率为7.73%。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病中的常见证型,是某些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病因、病理、病位、病势的综合表现[1]。据统计,高血压病中肝阳上亢证约占87.33%。因此,该证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就高血压病证的客观化研究及中医治疗综述如下。【关键词】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1 证的客观化研究1.1分子机理的研究1.1.1肾素(PRA)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ALD)系统(RAAs)RAAS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血管紧张素等体液因子经肾脏对体液容量和血管总外周阻力进行调节,从而调节血压。李泓等[2]对197名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血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其中肝阳上亢型患者血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II高于阴虚阳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型。鄢东红、辛效毅等[3,4]分别应用放免法检测高血压病组与正常组的血浆血管紧张素II,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由此,他们认为AngⅡ升高可作为肝阳上亢证的物质基础。 1.1.2基因组学金益强等[5]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测定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动物模型的肾上腺组织TH(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质及mRNA(信使核糖核酸)表达水平,认为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具有TH基因显著扩增、TH mRNA及蛋白质表达增强、TH微卫星D11S4046中A1型明显增高、肾上腺组织TH蛋白质及mRNA表达增强的特点。提示TH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能是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分子机理。 1.1.3代谢组学代谢组学源于代谢组,是一种新兴的研究生物体系中代谢物组的技术和方法。王广基等[6]以GC/MS和GC—TOF/MS的代谢组学研究为技术平台,通过对高血压病人(包括肝火亢盛、痰湿雍盛及阴虚阳亢三型)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发现健康人与高血压病人的血清代谢谱有明显差异,经PCA和PLS-2DA分析能够明显区分开,运用PCA和马氏距离法(MD),可发现肝火亢盛病人与阴虚阳亢病人代谢组差异最大。 1.2 临床症状1. 2.1与面部温度的关系有人对中医八纲辨证的理论进行了延伸。利用红外成像技术测定了阳虚型和阳亢型EH 患者面部的温度,结果发现阳亢型患者的面部平均温度明显高于阳虚型,前者小冷斑的出现率高于后者,冠状大冷斑的出现率低于后者。表明不同的面部热像图可为高血压病的辨证提供客观指标。 1.3实验室检查1.3.1与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关系观察肝阳亢和肝肾阴虚EH患者的动态血压,表明肝阳上亢组血压呈杓形改变,肝肾阴虚组呈非杓形改变,夜间收缩压肝肾阴虚组显著高于肝阳亢组。研究发现,收缩压变异性(SBPV)和舒张压变异性(DBPV)按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至阴阳两虚型逐渐增大,组间差异显著。 1.3.2胰岛素抵抗有专家证实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餐后2h血糖、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和C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而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型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从而提示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 1.3.3血液流变学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低于痰湿壅盛组,专家认为高血压病的全血比粘度、血沉、k值、纤维蛋白原均较高于正常组,但各证型值之间除肝肾阴虚组血沉、k值、纤维蛋白原高于其他证型外均无统计学意义,认为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能作为高血压病客观辨证的依据。 2 中医治疗2.1中医药疗法专家认为平肝潜阳、补益肝肾、清热活血药物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从药物、治法角度说明了肝阳上亢与高血压的关系。还有专家采用平肝为君,泻肝为佐,疏肝为使组成的基本方治疗肝阳上亢证与阴虚阳亢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又用平肝活络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所选病例都符合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辨证标准,方药组成为:钩藤、菊花、夏枯草、杜仲、地龙、川芎、牛膝、红花,随症加减,降压和症状疗效显著。提示平肝活络法对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具有较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深入研究。2.2 针灸疗法临床工作中,有方法以百会、风池、内关、三阴交为主穴,肝阳上亢加太冲、太溪、肝俞、肾俞。采用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证34例,结果提示针刺和耳尖放血对肝阳上亢证有很好的协同治疗作用。高血压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首先是要继续解决辩证的客观化和规范化,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其次应该充分发挥利用中药副作用不明显的优势,在加强对单味中药及复方汤药有效成分、药效、药理机制研究的同时,也要进行剂型改革,研制降压重复性较好,又能体现中医多靶点调整特点的新成药,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病中医药研究的质量。 参考文献:

肝阳上亢不能吃什么,肝阳上亢的注意事项

肝阳上亢不能吃什么,肝阳上亢的注意事项 文章目录*一、肝阳上亢的饮食和注意事项1. 肝阳上亢的饮食注意事项2. 肝阳上亢的其他注意事项*二、肝阳上亢的简介*三、肝阳上亢的高发人群和危害 肝阳上亢的饮食和注意事项 1、肝阳上亢的饮食注意事项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摄入,不能一下子吃太多。 限制脂肪的摄入,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 限制盐的摄入量:每日应逐渐减至6g以下 不要熬夜,不要吃辛辣食物。 2、肝阳上亢的其他注意事项肝火过旺跟平时吃油腻刺激性食物过多有关系。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首先要调理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尤其是富含丰富维生素的,比如苦瓜、芹菜、苹果等食物都是很好的选择。这种疾病跟不合理的睡眠习惯也有关系,经常熬夜的人容易导致肝火旺盛,所以 每天11点之前要上床睡觉,一天最好保证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这样才有利于病情的缓解。 清肝火平时可以吃一些些去火的食物,比如苦瓜、芹菜、绿豆等食物都有降火的功效。除了这些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含有丰富

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苹果、香蕉、火龙果等都有利于病情的缓解。肝火过旺的患者平时要多饮水,最好在水里面泡一些菊花或者是金银花,他们有清火的功效,长时间饮用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长时间坚持症状会有明显的改善。 肝阳上亢的简介肝阳上亢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证候。又称肝阳上逆,肝阳偏旺。 多因肝肾阴虚,阴不涵阳,以致肝阳升动太过;或因郁怒焦虑,气郁化火,耗伤阴血,阴不制阳而成。 肝阳上亢的高发人群和危害中医认为,高血压在很大程度上是肝阳上亢造成。所以,中老年人、经常喝酒的人以及平时脾气不好的人,往往是肝阳上亢的高发人群。 会引起眩晕、不寐、抑郁、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等病症肝为刚脏,其气易动易亢。“刚”是指刚强急躁之意。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与人的情志活动有关。受到抑郁和怒气的影响,容易引起肝的问题,而肝有病也可导致情志障碍。 造成肝阳上亢体质的原因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是个人气血阴阳的差异;后天因素包括:喜好肥甘厚味的饮食、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气候对人的影响。专家认为,即便先天存

肝阳上亢

你说的那些症状在针灸中要采取以下治则 滋阴降火,平肝潜阳,只针不灸,针用泻法 取穴:百会,曲池,合谷,太冲,三阴交,风池,行间。 你也可以用耳针治疗 取降压沟,肾上腺,耳尖,交感,神门,心,每次选3-4穴,针刺或埋针,也可用王不留行籽粘压,如果你血压过高,还可在降压沟和耳尖点刺出血。 目的:运用毫针刺相应穴位、伍以"天麻钩藤饮"内服,治疗56例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型头痛目眩、耳鸣的疗效观察.方法:常规针刺侠溪、曲池、三阴交、肝俞、丘墟等穴,1次/d;再伍以"天麻钩藤饮"临床随症加减,水煎服1剂/d,针药并用,15d为1疗程.结果:经治疗一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8例,基本缓解6例,无效2例.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型头痛、眩晕、耳鸣等症见效快、疗效可靠. 四关穴,即指合谷配太冲,两个腧穴、四个部位,位于四肢歧骨之间,犹如把关之将士,故名。其名称出自金元时代针灸医家窦汉卿的《标幽赋》:“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明代针灸医家徐凤在其《针灸大全》中注曰:“寒者,身作颤而发寒也;热者,身作潮而发热也;痛,疼痛也;痹,麻木也。四关者,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针灸大成》说:“四关穴,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并把四关穴列为奇穴。四关穴之主治功能在古代医籍中已有不少载述,如《席弘赋》的“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杂病穴法歌》的“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将十二原穴中的合谷、太冲作为四关穴,意义在于:其一,合谷在上肢,太冲在下肢,正好代表两肘、两膝;其二,合谷穴属阳明腑,太冲穴属厥阴脏,两穴配合一阴一阳、一脏一腑,有调理脏腑、协调阴阳之功效;其三,合谷穴属多气多血之阳明经,偏于补气、泻气;太冲穴属少气多血之厥阴经,偏于补血、调血,二穴配合,共奏调节气血之功。现将“四关穴”的功效及临床应用作一浅述。 1 合谷、太冲研究概述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原穴,本穴具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行气开窍、疏风清热、通降肠胃、镇静安神、益气升阳之功。现代实验研究表明,由于合谷穴内的神经供给和神经末梢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比一般穴位要多,故认为合谷穴对某些疾病的相对特异作用比其他穴位强。电针合谷穴,确可在尾核头部、背侧记录到包括几个正负成分的诱发电位,刺激该部具有显著的镇痛和缓解顽痛的作用。电针合谷穴,对兔丘脑束旁抗胆碱酶活性发生影响。针刺合谷、太冲等穴位,都能产生一定的升压和抗休克作用。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如温补法和凉泻法,对末梢血管有明显的影响,可以引起血管的舒缩反应,这种舒缩反应与皮肤温度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太冲为足厥阴肝经输穴、原穴,具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疏肝理气、平肝熄风、清热利湿之效。实验研究认为,针刺太冲穴,可促进5-羟色胺分泌增加,可对血管平滑肌产生解痉作用。并证实有保护肝脏的作用,同时可以使胆汁流量降低。注入吗啡后,可引起胆道平滑肌的兴奋和奥狄氏括约肌的痉挛,并能使胆总管压力升高,而针刺太冲穴,可以使压力迅速下降,可见太冲穴有调和胆总管运动的可能。 2四关穴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鉴别

肝火上炎证与肝阳上亢证鉴别 □张明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定义 肝火上炎证:多因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经气逆火升所表现得证候。临床以肝经所过部位得头、目、耳、胁所表现得里实热证为特征。 肝阳上亢证:多因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肝阳亢盛于上所表现得证候。临床常见头痛、眩晕与腰膝酸软、足轻头重等上盛下虚得临床特征。 病因 肝火上炎证:多因情志不畅,忧思恼怒,五志过极化火,使肝火盛,或突然精神刺激,损伤肝木,火气内生,或平素阳盛之体,易感热邪,内伤于肝,引动肝经之火,循经上炎。或过用温补辛燥之品,化火化燥,使肝经火盛。 肝阳上亢证:多因肝气郁结化火,损伤肝阴、肝血,肝之阴血不足,不能制约肝阳,则阳亢于上,或肾阴亏虚,多由房劳过度,劫夺肾精,水不涵木,阳失潜藏,肝阳偏亢,或过食辛辣温燥动火之品,导致化热化火,损伤肝阴,阴不敛阳,肝阳亢盛。 病机 肝火上炎证:因肝经之火炽盛,故“气逆冲上,火气炎上故也”(《素问玄机原病式》),“火有炎上之性,故皆见于上部也”(《引经证医》),多表现上部症状。或扰乱神明,或上扰清窍。肝木升发,肺主肃降,一升一降,调节气机得动态平衡。肝之经脉贯膈上肺,若肝火循经犯肺,肺失清肃,则气逆喘咳。若火热极盛,风火相煽,引动肝风,而致热极生风。若热邪炽盛,耗灼津液,阴液亏损,筋脉失于濡润滋养,则引发痉病。若肝火横逆,克犯胃土,则肝胃蕴热,临床表现为胃脘灼痛,嘈杂吞酸。若肝经气火郁于下焦,影响膀胱气化,则多见淋证,小便涩滞不畅,滴沥刺痛,腹满胀痛。总之,肝脏属木属风,肝气升发,喜条达柔顺而恶抑郁,若气郁木盛,多生肝火。肝火燔灼,气火逆于上,则头痛,眩晕,不寐,狂躁;横逆于中,则胁肋、胃脘灼痛,或吞酸、嘈杂;气火郁于下,则小溲涩滞而为气淋。同时,肝木需肾水为之涵养灌溉,心血为之濡润,肺气肃降以制约肝木之升发,脾土营运以培植肝木之茂盛。若她脏功能失调,则易导致肝木郁滞而引发各种病证。。 肝阳上亢证:多由肝肾阴亏,阴不制阳。故表现为阳亢于上,阴亏于下。亢阳无制,风阳上升,闭阻灵窍,引动肝风,而致卒中。若肝阳偏亢之体,外因大怒则导致肝气横逆,气机逆乱,血随气升,气血壅滞于上,阻塞隧窍,而发生血厥。或素有脏气不平,痰浊内宿,肝肾阴液不足,无以敛阳,易生风生热,一有七情失调之怒恚、忧悲、恐惊等诱因,则风阳暴张,引动伏痰,痰火气逆,蒙蔽神窍,走窜经脉,病发痫证。肝肾阴亏于下,虚火内生,则可见阴虚火旺证得表现,同时亦有肝肾精血俱亏得症状。因肝藏血,肾藏精,肾中之精,有赖于肝血得不断化生,而肝血得生成,则需肾中精气得气化。即血能生精,精能生血,故称之谓“精血同源”。若肝血亏虚,则血亏无以化精,遂致肾精随之而虚,若肾精不足,肝血不得肾中精气之气化,则肝血亦随之而少,故肝肾之精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肝肾阴亏,临床可同时并见肝血虚证与肾精不足证得证候表现。总之,肝肾同源,故肝肾生理、病理关系极为密切,相互制约,互相影响。如肾阴亏虚,水不涵木,导致肝阳上亢,或相火妄盛;若肝阳、肝火过旺,多下劫肾阴,而致肾阴亏虚。

肝阳上亢的原因

肝阳上亢的原因 文章目录*一、肝阳上亢的简介*二、肝阳上亢的原因*三、肝阳 上亢的危害*四、肝阳上亢的高发人群*五、肝阳上亢的预防方法肝阳上亢的简介肝阳上亢,病证名。又称肝阳上逆,肝阳偏旺。本虚标实证。多因肝,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症 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治宜平肝潜阳,滋阴降火。 肝阳上亢的原因机体因素(35%): 由于肝阴需靠肾阴的滋养,按十天干及五行配属脏腑,肝为 乙木,肾为癸水,故有“乙癸同源”之说。若肾阴不足,则肝阴亦亏,阴不制阳,则肝阳亢盛而为害,故肝阳上亢又称为“水不涵木”。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 性别因素(25%): 肝阳上亢证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45岁前 发病率较低,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与季节关系不大。 肝阳上亢的危害肝阳上亢得不到控制则阳亢无制,引动肝风 而成肝阳化风证。

肝阳上亢的高发人群工作强度过大、易劳累、易恼怒人群。 肝阳上亢的预防方法避免长期过度紧张的工作和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可熬夜。季节气候对该证病人血压影响较大,此证好发于秋冬季,春夏季虽有自然下降趋势,但因春夏多风,阳气上升,而肝属木应春,故此时肝阳易于上亢;夏季炎热,津液外泄,且易伤阴,其症状不易消除,降压效果相对较差。所以,良好的休息是治疗和预防本病证的前题。对于长期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和视力过度刺激的环境中工作的病人,适当放松自己,帮助其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和放松疗法。 饮食宜清淡,少量多餐,食量勿太过或不足。食物性以偏凉为好,如芹菜、萝卜、海蛰、紫菜等。少吃油腻、厚味辛辣和助风动火之品,如葱蒜、辣椒、公鸡等,忌烟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秋冬季可进滋补肝肾之品,如鳖鱼、淮山、栀子、元肉汤。春夏季则宜甘凉清淡。如桑叶、菊花或钩藤、莲子心泡水代茶饮,以清心除烦,止渴助眠。 不适宜吃羊肉,狗肉,肥猪肉,公鸡,辣椒,肉桂,洋葱,韭菜, 茴香,丁香,芥菜,人参,川芎,黄芪,紫河车及香烟,白酒等。

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4616.2015.01.015 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 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蒋 勋 刘斯敏 于双亲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医院,广西柳州 545002 目前,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所患的是无明确病因的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主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具有多种证型,常见的有肝阳上亢证和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是指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的证候,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头重足轻[1]。肝肾阴虚证是指肝肾两脏阴液不足所表现的证候,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耳鸣。本研究分析了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患者共120例。肝阳上亢证患者60例,其中男51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55.8±6.7)岁;肝肾阴虚证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为(58.7±8.6)岁。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 使用便携式动态血压仪[国食药监械(进)字2004第2212013号],将袖带绑缚于患者左上臂,6:00am~22:00p m,每30min测量血压1次,22:00p m~6:00am,每1h自动测量血压1次,记录日、夜间及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血压负荷(收缩压>140mm Hg,舒张压>90mm Hg的百分率)。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证型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肝阳上亢证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肝肾阴虚证组(P<0.01),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肝肾阴虚证组(P<0.01)。见表1。 2.2 2证型组24h全程血压比较 2证型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压负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证型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n=60,mm Hg,-x±s) 组别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日间平均动脉压夜间平均动脉压 肝肾阴虚证组134.7±13.679.6±4.9148.7±14.084.6±7.0109.9±15.7120.0±16.5 肝阳上亢证组152.2±9.0*88.6±9.1*133.7±11.9*79.2±9.0*123.2±12.2*109.5±18.9* 与肝肾阴虚证组比较*P<0.01 表2 2证型组24h全程血压比较(n=60,-x±s) 组别收缩压(mm Hg)舒张压(mm Hg)平均动脉压(mm Hg)收缩压>140mm Hg(%)舒张压>90mm Hg(%)肝肾阴虚证组144±13.783.0±6.7115.9±14.152.5±20.346.7±17.6 肝阳上亢证组148±9.185.7±8.9116.8±13.456.9±12.452.2±18.9

肝阳上亢症状及保健

肝阳上亢相关症状及保健 眩晕 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苦,面色红赤,血压偏高等。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疗此症应以平肝熄风为主,另外,患者应该培养起较好的生活习惯,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这些对于症状的恢复均有很好的帮助。 饮食疗法 1、天麻炖猪脑:天麻10克,猪脑1个洗净,同放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 熟服食。用于治肝阳上亢眩晕。 2、甘菊粳米粥:取甘菊新鲜嫩芽或者幼苗15~30克,洗净,与粳米60克、冰 糖适量煮粥,早晚餐服用,每日1次,连服7日。适用于高血压、肝火亢盛之眩晕。 3、车前粳米粥:车前子15克(布包)煎水去渣,入粳米60克煮粥,玉米粉适量 用冷水溶和,调入粥内煮熟吃,每日1剂,常吃。适用高血压痰湿壅盛之眩晕。 4、芹菜苦瓜汤:芹菜500克、苦瓜60克,同煮汤饮用。或用芹菜250克、苦 瓜30克,用沸水烫2分钟,切碎绞汁,加砂糖适量,开水冲服,每日1剂,连服数日。适用于高血压、阴虚阳元之眩晕。 5、葛根粳米粥:鲜葛根适量洗净切片,沙参、麦冬各20克,经水磨后澄 取淀粉,晒干,每次用葛根沙参麦冬粉30克与粳米60克煮粥吃,每日一剂,可以常食。适用于高血压阴阳两虚之眩晕。 眩晕的预防 1.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医生应多做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及顾虑。 2.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室内宜安静,空气要通畅,光线尽量暗些。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烟酒,饮食宜少盐。 3.发作间歇期不宜单独外出,以防事故。 眩晕的护理 由于眩晕的原因有很多,故护理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将主要的情况列举出来,供参考: 1.眩晕者应保持安静,心情愉快,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用脑过度,精神紧张等。饮食宜清淡,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2.眩晕由颈椎病引起者,睡眠时要选用合适枕头,避免长期低头工作,要注意保暖。 3.眩晕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者,要经常测量血压,保持血压稳定,控制饮食及血脂,饮食宜清淡,情绪要稳定。 4.眩晕由贫血引起者应适当增加营养,可应用食物疗法及辅助药物治疗。 眩晕的调养

肝阳上亢用什么穴位

肝阳上亢用什么穴位 文章目录*一、肝阳上亢用什么穴位*二、肝阳上亢怎么治疗*三、肝阳上亢吃什么药 肝阳上亢用什么穴位1、肝阳上亢用什么穴位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按摩手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揉100次即可。 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等症状,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按摩手法: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合谷穴就可以。 2、肝阳上亢有什么表现 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 心脏表现。早期,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 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常见。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发。血压急骤升高。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 肾脏表现。长期肝阳上亢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 3、肝阳上亢和肝火上炎的区别 肝火上炎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肝火上炎证临床常见头痛眩晕,耳聋耳鸣,面红目赤,口苦,尿黄,甚则咳血,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一般以肝脉循行所过的头、目、耳、胁部位见到实火炽盛症状为辨证要点。 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肝阳上亢证临床表现常见头痛、头胀、眩晕,时轻时重,耳鸣耳聋,口燥咽干,两目干涩,失眠健忘,肢麻震颤,舌红少津,脉多弦而有力。一般以肝阳亢于

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客观化研究_沈建锋

49 第10卷 第5期 2008 年 5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0 No. 5 May ,2008 中医学认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 的主要发病机理,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病常见的证候之一。现代中医学者应用现代医学的手段,探索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本质,试图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实验诊断指标及其他科学依据。本文就近10年来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现代研究进行述评,以反映这一研究状况。 1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与体液激素的关系1.1 与肾素(PRA)-血管紧张素-醛固酮(ALD)系统 (RAAS)的关系RAAS 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血 管紧张素等体液因子经肾脏对体液容量和血管总外周阻力进行调节,从而调节血压的机理已为大家知 晓。李泓等[1] 对197名高血压病患者的研究表明:PRA,血管紧张素II(A II),ALD 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其中肝阳上亢型PRA,A II 高于其它三型。王 爱珍等[2] 应用放免方法检测了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PRA、A II 水平,同样发现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PRA,A II 含量明显升高。此后,邢东红等[3]分别应用放免法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及正常者的血浆A II,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由此,他们认为AII 升高可作为肝阳上亢证的物质基础。而高喜源等[4]同样应用放免法测定了12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健康者的A II,ALD,结果却表明:两者差别不显著。 1.2 与心血管内分泌因子的关系 前列腺素PGI 2及其代谢产物6-Keto-PGF 1 a 与血栓素TXA 2或 TXB 2是相互拮抗的内皮因子, 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可以维持血管的舒张和收缩。P 物质、血浆心钠素 (ANF)、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等均是血管活性物质,它们通过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影响人体的血压。其中,ET 是作用最强的缩血管物质,CGRP 是很强的舒血管物质之一。李炜等[5]观察后发现,肝阳上亢、阴虚阳亢高血压病患者血浆 TXB 2及TXB 2/6-K-PGF1a 值均比健康对照组高, 而6-K-PGFla 水平降低。辛梦毅等[6] 应用放免法检测了132例不同证型的高血压病患者及48名正常对照组血浆A II、ET 水平,发现肝阳上亢型以A II 上升、 ET 上升这一配比状况明显高于其他三型(P <0.05) ,阴虚阳亢型则以A II 下降,ET 上升这一配比状况明 显高于其他三型(P <0.05) ,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型以A II 正常、ET 上升这一配比状况明显高于其他两 型(P <0.05) ,但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型间差异无显著性。单一来看,血浆ET 水平按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型依次递增,且兼见风、痰、瘀证时ET 升高最明显,提示ET 可能与正虚邪实 关系密切。周端等[7] 应用活血潜阳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夹瘀证高血压病患者能改善血浆ET、CGRP、A II 水平,这就反证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型夹瘀证的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浆ET,CGRP,A II 水平的异 常。黎杏群等[8] 检测了173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发现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阴阳两虚型cAMP、cGMP 升高,cAMP/cGMP 比值降低,TXB 2、 ANF,P 物质降低。高喜源等[4] 测得高血压病患者ANP 肝阳上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但均 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客观化研究 沈建锋,指导:司晓晨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摘 要:通过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浆心钠素与内皮素等心血管内分泌因 子、血浆儿茶酚胺等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客观化 中图分类号:R259.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8) 05- 0049- 02收稿日期:2007-12-26 作者简介:沈建锋(1981-),男,江苏金坛人,200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心血管疾病。 [ 12 ] 王伟,陈国孝. 玻璃体积血中医药三步治疗体会[ J ] . 浙江中 医,2005,23 ( 5 ):13. [ 13 ] 张美洪.中药治疗玻璃体积血50例临床观察[ J ] .时珍国医国 药,2001,12 ( 6 ):543.[ 14 ] 周绿绿,王万杰,王明芳. 应用眼科血症分期治法治疗玻璃体 积血104 例分析[ J ]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 ( 12 ):1347.[ 15 ] 王笑可. 补阳还五汤治疗玻璃体积血[ J ] . 河南中医,2001,21 ( 5 ):50. [ 16 ] 张亚萍.加减生蒲黄汤治疗玻璃体积血40例疗效观察[ J ] .四 川中医,2003,21 ( 2 ):66.[ 17 ] 彭清华,喻京生,曾明葵,等.散血明目方治疗玻璃体积血37 例[ J ] .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 ( 10 ):601-602. [ 18 ] 许兴. 中医治疗玻璃体积血66例临床观察[ J ] . 中医药导报, 2006,12 ( 11 ):48. [ 19 ] 杨整军. 清血明目汤治疗玻璃体出血61 例临床观察[ J ] . 现 代中医药,2004,4:18. [ 20 ] 潘春林. 中药治疗玻璃体积血32 例报告[ J ] . 中医药临床杂 志,2006,18 ( 1 ):31. [ 21 ] 马文贵.血栓通注射液合血栓通胶囊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 研究[ J ]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 ( 3 ):131-133. [ 22 ] 杨庆君.血栓通在玻璃体积血治疗中的作用[ J ] .广东医学, 2005,26 ( 4 ):555-556. [ 23 ] 赵凯.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临床观察[ J ] . 中原医刊,2004,31 ( 14 ):39-40.[ 24 ] 程微,任小红. 和血明目片治疗大量玻璃体积血临床疗效对 比观察[ J ] . 国际眼科杂志,2007,7 ( 1 ):282.[ 25 ] 王芝艳,孟繁娟. 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积血41例[ J ] .河南 中医,2007,27 ( 3 ):60. [ 26 ] 张慧西.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玻璃体积血[ J ] . 现代中医药, 2005,25 ( 5 ):45. [ 27 ] 杨友谊.透明质酸酶局部用药配合中药治疗玻璃体积血[ J ]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5 ( 5 ):61.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 治疗高血压,中药和西药各有特点:西药降压作用快而明显,但伴随的头痛、眩晕、失眠、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症状往往得不到改善;中药降压作用虽然慢一些,但是比较温和,不仅不良反应小,上述伴随症状也处理得好,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高血压是西医的病名,中医里面没有这个名称,但自古对“高血压”的症状有很多的描述,如眩晕、头痛、肝风等。 中医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第一个是情志失调,尤其两种情绪很有影响:一个是怒,大怒可以伤肝,引起血压升高、头痛;另一个是忧,老年人若是为一些事不开心,会闷出病来。所以,老年人平时要保持心情愉悦。《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第二个病机是饮食不节。正确的做法是,禁食肥甘厚味。“肥”是指油腻的东西,甘是指甜的东西,特别是老年人要少吃。因为中医认为,肥者令人内热,热郁化火,甘者令人中满,难以消化。正常的物质代谢完全被打乱了,就会造成动脉硬化、血压升高。另外,少吃盐,少饮酒。 第三个病机是过度的劳或逸,这都会引起血压的改变。中医认为,劳力过多,耗伤元气,经脉有失所养。老年人尤其要避免劳神过度。劳神过度伤阴,阴一虚,肝阳上亢就来了。还有房劳不能过多。安逸过多也不行。中医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越是不动,气血越不流畅,导致脾胃功能异常,痰湿内生。 第四个病机是有家族史,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中医说是先天禀赋不足。 不论是分析病因还是从治疗角度,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和肾、肝、脾三个脏器密切相关。 肾主藏元阴、元阳,高血压患者主肾精不足,对头脑就不能营养了,故而眩晕。同时,“肾开窍于耳”,所以耳鸣、耳聋成为肾虚的一个症状。另一大症状就是腰膝酸软。患者多表现为舌质红,脉细。 肝不足可以表现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也有肝肾阴虚。但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为多见,主要症状为头痛口苦、面红眼赤,舌苔黄,脉弦。 脾主运化,主人体代谢。患者肢体困倦,手脚无力就与脾虚有关,还可伴舌苔腻,脉滑。 中医辨证论治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主要有几个证型。 肝阳上亢型这种证型在高血压里面是比较多的。病人脸红、火气大,是阳证,但其病根为阴虚。主要症状是眩晕、头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肢体麻木,舌质红,苔黄,脉弦。治疗应以平肝潜阳为主。主方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藤(后下)15克、黄芩15克、白芍15克、牛膝10克、杜仲12克、桑寄生15克、生地15克、石决明(先煎)30克、夜交藤15克。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潜阳,黄芩清肝火,白芍柔肝,可以把人的脾气改善一些,牛膝、杜仲、石决明、桑寄生、夜交藤都是对高血压有好处的。汤药可加减运用,譬如眼睛干涩,加枸杞子、菊花,杞菊地黄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如果心慌、睡眠不好,可以加点酸枣仁、石菖蒲、远志等宁心安神养血的药。或可用成药天麻钩藤颗粒冲剂。 肝肾阴虚型此型以虚为主,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眼睛干涩、口咽干燥。因有内热,所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可以用方药:生地15克、女贞子12克、淮山药15克、旱莲草12克、玄参15克、菊花(后下)10克、枸杞子15克、丹皮10克、生牡蛎(先煎)20克、龟板(先煎)20克,加减运用。如果阴虚较重,内热也较重,主要表现为口干明显、大便秘结,喝水较多,加知母、黄柏;阴虚而致心火偏旺、心烦失眠者,加黄连、酸枣仁、夜交藤、石菖蒲、远志等都可以。或可用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 痰湿中阻型此型常见于偏胖、血糖偏高、血脂偏高的高血压病人。病人的表现也是头晕,但与前两者不同,是一种头被蒙起来的昏沉沉的感受,还有胸脘痞满,胸口好像有东西塞住,胃口不好,甚至恶心,浑身困倦。舌体比较胖,且有齿印,苔腻,脉弦滑。治疗既要平肝健脾,又要化痰

肝阳上亢要吃什么中成药最好

肝阳上亢要吃什么中成药最好 *导读:肝阳上亢证是指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证候,又称肝阳上逆,发病群体多为男性,45岁前发病率较低,症状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肝阳上亢要吃什么中成药最好?…… 肝阳上亢证是指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证候,又称肝阳上逆,发病群体多为男性,45岁前发病率较低,症状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肝阳上亢要吃什么中成药最好? *1.龙胆泻肝丸 成分: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性状:本品为暗黄色的水丸;味苦。 功能主治: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克,一日2次。 *2.脑立清丸 成分:磁石、赭石、珍珠母、清半夏、酒曲、酒曲(炒)、牛膝、薄荷脑、冰片、猪胆汁(或猪胆粉)。

性状:本品为深褐色的水丸;气芳香,味微苦。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丸,一日2次。 肝阳上亢要吃什么中成药最好?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大家还可以了解一些饮食治疗的方法。 一.牡蛎鲫鱼汤 配方:牡蛎粉12克、鲫鱼200克、豆腐200克、绍酒10克姜、葱各5克、鸡汤500毫升、酱油10克、青菜叶100克。 制作:1、把鲫鱼去鳞、腮、内脏,洗净;豆腐切4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姜切片,葱切花,青菜叶洗净。 2、把酱油、盐、绍酒抹在纫鱼身上,将鲫鱼放入炖锅内,加入鸡汤,放入姜、葱和牡顿粉,烧沸,加入豆腐,用文火煮30分钟后,下入青菜叶即成。 3.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吃鱼、豆腐、青菜叶,喝汤。 4.功效:平肝潜阳,降压止痛。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食用。 二、枸杞猪肝瘦肉汤 配方:猪肝250克、瘦猪肉250克、枸杞(连梗)700克。 制作:1.猪肝洗净,切片,瘦猪肉洗净,切片,用调味料腌10分钟;枸杞洗净,摘叶,枸杞梗折短(或屈扎成两小扎)。 2.把枸杞梗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煲至枸杞梗出味后捞起不要,放入枸杞叶煮沸后,放入猪肝、瘦猪肉煮至熟,调

肝阳上亢症状表现有哪些

肝阳上亢症状表现有哪些 *导读:肝阳上亢指肝阳本身过于亢盛,或肾水亏损不能滋养肝木而致肝阳偏于亢盛,或肝阴不足、阴部潜阳所致的肝阳失去涵养而亢盛的病机。肝阳上亢症状表现有哪些?下面通过介绍一则病例来说明其症状。…… 肝阳上亢指肝阳本身过于亢盛,或肾水亏损不能滋养肝木而致肝阳偏于亢盛,或肝阴不足、阴部潜阳所致的肝阳失去涵养而亢盛的病机。肝阳上亢症状表现有哪些?下面通过介绍一则病例来说明其症状。 1.病者:王先生,男,59岁。 2.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身倦乏力、少腹阴部隐痛、目光恍惚、胆怯忧郁、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舌淡苔白,脉沉迟细。 3.症候分析:因年老情志过急等原因所伤,而致肝肾阴虚,肝阳上抗疏泄太过,血不归藏而随气上升,气血并走于上,所以出现头晕头痛、目光恍惚、面色苍白、身倦乏力的症状;肝肾阴虚,神不得安,筋骨失养,所以出现胆怯忧郁、四肢发冷、身倦乏力、目光恍惚的症状。 4.治疗方法一:羚羊角汤加减,主要材料为羚羊角、桑根白皮、木通、旋覆花、葳蕤、升麻、茯神,功效为镇肝熄风;治疗方法二:杞菊地黄丸加味,主要材料为枸杞子、菊花、熟地黄、

山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功效为滋补肝肾。 5.类症鉴别:老年年肝火上炎症与老肝阳上亢证:肝火上炎与肝阳上亢,在症候与病机上相近似,临床辨别较难。两证都可导致肝阳偏亢而伤扰清窍,而出现头痛、眩晕、耳鸣等症。一般说,肝火上炎则由肝郁化火而致,临床表现以目赤肿痛,口苦口渴、尿黄便秘等“火热”症状为主,病程较短,病势较急,阴虚症状不明显;肝阳上亢是由阴不足而阳亢,故临床表现以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头重脚轻等“上亢”症状为主,病程较长,病史略缓,阴虚症候明显。肝火上炎证则用情肝泻火的方法治疗,而肝阳上亢证可用滋阴平肝潜阳的方法治疗。 肝阳上亢症状表现有哪些?相信通过上述一则案例,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养生疾病库相关专栏的医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