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阳上亢用什么穴位

肝阳上亢用什么穴位
肝阳上亢用什么穴位

肝阳上亢用什么穴位

文章目录*一、肝阳上亢用什么穴位*二、肝阳上亢怎么治疗*三、肝阳上亢吃什么药

肝阳上亢用什么穴位1、肝阳上亢用什么穴位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按摩手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揉100次即可。

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等症状,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按摩手法: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合谷穴就可以。

2、肝阳上亢有什么表现

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

心脏表现。早期,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

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常见。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发。血压急骤升高。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

肾脏表现。长期肝阳上亢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

3、肝阳上亢和肝火上炎的区别

肝火上炎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肝火上炎证临床常见头痛眩晕,耳聋耳鸣,面红目赤,口苦,尿黄,甚则咳血,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一般以肝脉循行所过的头、目、耳、胁部位见到实火炽盛症状为辨证要点。

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肝阳上亢证临床表现常见头痛、头胀、眩晕,时轻时重,耳鸣耳聋,口燥咽干,两目干涩,失眠健忘,肢麻震颤,舌红少津,脉多弦而有力。一般以肝阳亢于

上,肾阴亏于下的证候表现,作为辨证要点。

肝阳上亢怎么治疗第一、日常饮食习惯要注意

除了多喝水之外,也一定要多吃蔬菜水果。要知道,及时补充水分,能够提升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而同时,肝火旺的人士不宜再吃很多辛辣类食品,蔬菜水果这类清淡的食物,能够有效的调整人的肝火,避免内热问题严重化。

第二、药物不可少

目前针对肝阳上亢这类问题,国内医生主要派发的药物就是龙胆泻肝丸和六味地黄丸,这两类药物在治疗和调整的效果上都十分不错,如果在发现症状的第一时间就服用药物控制,能够起到十分不错的缓解恶化效果。

第三、脾气要改

一般来说肝阳上亢人士都或多或少有容易冲动脾气不好的问题,如果能够适当的改改自己的坏脾气,也能够避免肝脏的损害进一步严重化。推荐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跟人沟通和交流,这样能够起到很好的疏肝解郁功效。

第四、找医生来帮忙

如果药物控制,情绪调整都没有办法有好的调整效果,这时候最关键的就是要找专业的医院和医生对症下药进行治疗,例如手术治疗方法等,见效更为快速。

肝阳上亢吃什么药1、龙胆泻肝丸

成分: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性状:本品为暗黄色的水丸;味苦。

功能主治: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克,一日2次。

2、脑立清丸

成分:磁石、赭石、珍珠母、清半夏、酒曲、酒曲(炒)、牛膝、薄荷脑、冰片、猪胆汁(或猪胆粉)。

性状:本品为深褐色的水丸;气芳香,味微苦。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丸,一日2次。

肝气、肝阳虚简论

肝气、肝阳虚简论 五脏均有气、血、阴、阳、虚、实、补、泻,唯独肝脏极少有人明确提出可用温阳补气之法。在肝病具体分型中,也没有给予肝气虚,肝阳虚以一定的位置。一般认为肝为将军之官,内寄相火,体阴用阳,属木应春,喜升主风,阳易亢动,阴易亏损,故肝的虚证便仅肝血肝阴不足一途。如钱仲阳认为“肝为相火,有泄无补”;朱丹溪亦有“肝常有余”之论。近世著作,如五院教材的《中医内科学讲义》就干脆指出:“肝之寒证,仅见寒滞少腹厥阴经脉”。[1]即或偶有论及肝气虚、肝阳虚的,也往往一笔带过。缺乏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我认为,肝气虚、肝阳虚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这直接关系到中医脏象学说的完整性问题。《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这是说人体阳气的重要性,当然也应该包括肝阳。盖肾为元阳,乃一身阳气的基础,“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难经?七十五难》),肾为肝之母,肾亏能令子亏,肾既有水火之亏,肝何独亏于水?肾阴不足可以引起肝阴不足,前人称此为“乙癸同源”,肾阳不足当然也可以引起肝阳不足。再就肝本身而论,一般以肝阴为体,肝阳为用,哪里只有阴虚而不存在阳虚的道理。又《内经》谓“肝者,罢极之本”,罢同疲,如肝无气虚用怯,何得称之为罢极之本?再以肝经有寒滞之证论,经脉是受脏腑支配的,是脏腑气化的路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倘肝无气虚阳虚,寒邪何以能侵袭肝经,而造成寒滞之证?诸如以上问题,都涉及到中医脏象理论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因此,要说肝无气虚、阳虚,在中医理 论上是无法解释的,显然是一件憾事。 肝气虚、肝阳虚的客观存在,必然会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感觉到它。《内经》就明确地谈到了肝气虚这个问题。《素问?方盛衰论》曰:“肝气虚而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灵枢?天年篇》亦云:“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后世如明?张景岳在《求正录、真阴论》中谈到肝阳虚之证:“或拘挛痛痹者,以本脏之阳虚,不能营筋也”。清?王旭高治肝四种补肝法中,亦提到了补肝气和补肝阳。近世张锡纯《衷中参西录》载:“邑王氏女,年二十余,心中寒凉,饮食减少,延医服药,年余无效,且益羸瘦。后愚诊视,其左脉微弱不起,断为肝虚证”,“遂用生黄芪八钱、柴胡、川芎各一钱,干姜三钱,数剂而愈”。并进一步指出:“愚自临证以来,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用一切补肝之药皆不效,重用黄芪为主,而少佐以理气之品,服之复杯即见效验,彼谓肝虚无补法者,原非见道之言也。”[2]已故老中医蒲辅周指出,五脏皆有“阳虚阴虚之别”。“肝阳虚则筋无力,恶风,善惊惕,囊冷,阴湿,饥不欲食”,并谓:“肝炎阳虚者,亦可用附子汤”(见《蒲辅周医疗经验》一书)。可惜以上这些议论,很少引起重视而加以深入细致的探讨。 肝以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故谓肝体阴用阳。肝的阳气,是肝脏升发和疏泄的一种能力,肝的阴血,是肝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肝脏的这种阴阳关系与其他各脏阴阳的关系一样,都是相互为用,阴阳互根的。“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医宗必读?水火阴阳论》)。那么,肝“体”可以影响到肝“用”,肝“用”亦可以作用于肝“体”。“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素问?生气通天论》)。在某些发病情况下,肝“用”更为重要。

肝气虚与肝阳虚地研究进展

肝气虚与肝阳虚的研究进展 肝气虚与肝阳虚的研究进展 五脏皆有气、血、阴、阳,肝亦有其气、血、阴、阳肝主疏泄而藏血,体阴而用阳,自《经》起即不乏有关肝气虚与肝阳虚的论述。近代秦伯未则明确指出“肝虚证有属于血亏而体不充者,也有属于气衰而用不强者,应包括气、血、阴、阳在。即肝血虚、肝气虚、肝阴虚、肝阳虚四”。然世人偏于肝阴血之不足,略于肝阳气之衰微,以致影响脏象学说与阴阳学说的完整性。进步阐明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本质,本文总结了近年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1 肝气(阳)虚证的临床研究 1.1 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家旭提出肝气虚的诊断标准(1)具备气虚证的表现;(2)情志改变;(3)肝经所过部位不适;(4)女性月经不调或痛经。具备(1)(2)(3)(4)伴或不伴脾气虚即可诊断肝气虚[1]。麦氏指出肝气虚与脾气虚、肝阳虚与肾阳虚的临床表现皆同中有异,不可混淆[2]。一般认为肝气虚以懈怠乏力,不耐劳作,悒悒不乐,易恐善惊,胁肋隐痛,喜按喜击,视物不清,耳鸣耳聋,爪甲干枯,脉弦细为特点;脾气虚则以四肢乏力,脘腹胀满,便溏纳呆,脉微细为特点。由于木不疏土,肝气虚证患者也可见到脘腹胀满,便溏纳呆。肝阳虚则在肝气虚的基础上症见畏寒肢厥,筋脉拘急,巅顶冷痛,寒疝腹痛,

脉沉弦;而肾阳虚则以腰酸背凉,足跟麻木,夜尿阳萎,周身浮肿,脉迟无力为特点。由于乙癸同源,肝阳虚症也可见到腰膝酸软等症。氏对520名气虚证的研究指出肝气虚占气虚证的18.85%,女性、中年、情绪不稳定者与肝气虚正相关,28.57%的肝气虚患者无明确的现代医学诊断,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3,4]。麦氏指出肝气虚与脾气虚、肝阳虚与肾阳虚的治疗也有不同[2]。一般而言,补气之药既能补脾,也能补肝,但补脾以人参为长,补肝以黄芪为优;温阳之药既能温肾,也能温肝,但温肾之药以附子、杜仲、菟丝子等为优,而温肝之药则以桂枝、肉桂、小茴香、高良姜、台乌、吴茱萸等为佳。若阳虚欲脱,则山茱萸尤长于补肝固脱。 1.2 从肝气虚与肝阳虚辨治神经分泌系统疾病家旭通过对70例肝气虚患者的观察发现有44例为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的疾病(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3,4]。氏对30例肝气虚患者进行医院焦虑抑制情绪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的测定,发现人格特征不稳定、倾向向或向者占53.33%,情绪异常以焦虑抑郁的混合状态为主者占46.67%,从心理角度提高对肝气虚证的认识[5]。顾文忠用 复方壮阳合剂(由黄芪、白术、当归、红花、仙灵脾、鹿角片、菟丝子、蛇床子、熟地、蜈蚣等20味中药组成)治疗阳虚证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结果发现治疗组中肝阳虚证与对照组(用古方右归丸治疗)同证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属于肝阳虚证者,用暖肝益气法能取得较好疗效[6]。不少学者通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

秦伯未论肝辨证

秦伯未论肝辨证 孙其新 辽宁中医附属医院 (110032) 孙其然 (日本 山吉备国际大学716) 中医的理论以腑腑为核心,临床上辨证论治,归根到底都是从脏腑出发。秦氏在脏腑辨证方面,做了系统整理,又结合后世发展,提出许多独到见解。《论肝病》、《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提要》就属于这一类。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他没能最后完成脏腑辩证理论。为了全面继承他在这方面的中医理论,笔者将有关论述进行整理。本篇正文及按语所列症状均出于原著,望同道明察,现归纳如下: 肝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性主升发,宜条达舒畅。若肝脏血亏,即引起供血器官缺血等一系列症状。如果谋虑不遂,情志不舒,肝脏不能疏泄,便产生肝郁之症。肝在志为怒,努则伤肝,发为肝气,肝火,不但本脏有病变,还往往影响其他脏腑,如乘胃、克脾、侮肺、扰心、累肾等等,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症候。 1 肝血虚 常见特征:目眩,不耐烦劳,筋惕肉润,妇女经少、经淡、经闭〔1,2〕。 偶见特征:目干涩,视物模糊,雀盲,发脱,头痛自眉梢上攻〔3〕,拘挛,膝屈伸不利〔4〕。 血虚共征:形瘦,面色不华,指甲少泽,舌质淡,脉细〔4〕。 按语 肝血虚=特征+共征。这个症型结构公式是笔者提出的。有了它,症型结构一目了然,特别是在分析复杂症型的时候,可以化繁为简,详情见后。秦氏在《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中指出:形瘦,舌质淡,面色不华常见于一般血虚症,确诊为肝血虚时,必须结合目眩、筋惕肉润等肝症状的特征。提出特征概念,意义深刻,故在此引用。一般血虚症简称共征,与特征相对应。肝血虚牵涉面广,症状又比较复杂,如全盘托出,常令人感到头绪纷繁,难于掌握。故笔者将秦氏反复谈到的症状,归于常见症,偶尔提及的症状,纳入偶见症。但偶见症不等于不重要。 目眩,不耐烦劳,筋惕肉润,是秦氏多次提到的肝血虚特征。关于不耐烦劳,其表述的形式有四种:不耐烦劳,不耐操劳,易疲劳和疲乏。疲乏,多以为中气虚,为什么又见于肝血虚?这常常使初学者迷惑不解。肝为罢极之本,肝主筋,故肝血虚多见不耐烦劳等症。秦氏在《中医临症备要》中说:疲乏、浑身疲困、行动乏力,多属虚症,宜气血双补,用八珍汤。但行动呼吸短促,偏重在气;动时觉热,心悸汗出,偏重在血。笔者认为,临床上多以为疲乏属于中气虚,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上面引用的这段话,其中疲乏而见行动呼吸短促,偏重在气,也不是指在中气虚。若是指中气虚,补中益气就可以了,为什么还气血双补?关于中气虚,秦氏常常换一种提法:精神疲倦,四肢无力等。疲乏与无力是两个不同的意思。疲乏多见酸、沉、胀、痛,或酸胀、或酸痛等,表现不一。乏即是累,多在小劳后或工作到下午及晚上出现,特别是下肢明显,有时不为休息所缓解,俗称不解乏。中气虚症,由于食少便溏,从而全身营养缺乏,面色萎黄,精神无法奋起,不愿言语,行劝懒怠,四肢无力。也就是说,早晨醒来就没劲。故疲乏从肝治疗,轻者偏重补血,重者偏重补气;无力则从脾治疗,培补中气。肝血虚可引起目眩,不耐烦劳、消瘦,面色、指甲不华,舌质淡、脉细等诸多主症,如何认识它们在症型中的地位?正是针对这一实际问题,他提出了特征概念,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大概秦氏的辨证思路,抓住一两个特征,再具备两三个共征,诊断就可以确定。是要把握住特征,这也是

肝阳上亢

你说的那些症状在针灸中要采取以下治则 滋阴降火,平肝潜阳,只针不灸,针用泻法 取穴:百会,曲池,合谷,太冲,三阴交,风池,行间。 你也可以用耳针治疗 取降压沟,肾上腺,耳尖,交感,神门,心,每次选3-4穴,针刺或埋针,也可用王不留行籽粘压,如果你血压过高,还可在降压沟和耳尖点刺出血。 目的:运用毫针刺相应穴位、伍以"天麻钩藤饮"内服,治疗56例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型头痛目眩、耳鸣的疗效观察.方法:常规针刺侠溪、曲池、三阴交、肝俞、丘墟等穴,1次/d;再伍以"天麻钩藤饮"临床随症加减,水煎服1剂/d,针药并用,15d为1疗程.结果:经治疗一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8例,基本缓解6例,无效2例.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型头痛、眩晕、耳鸣等症见效快、疗效可靠. 四关穴,即指合谷配太冲,两个腧穴、四个部位,位于四肢歧骨之间,犹如把关之将士,故名。其名称出自金元时代针灸医家窦汉卿的《标幽赋》:“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明代针灸医家徐凤在其《针灸大全》中注曰:“寒者,身作颤而发寒也;热者,身作潮而发热也;痛,疼痛也;痹,麻木也。四关者,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针灸大成》说:“四关穴,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并把四关穴列为奇穴。四关穴之主治功能在古代医籍中已有不少载述,如《席弘赋》的“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杂病穴法歌》的“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将十二原穴中的合谷、太冲作为四关穴,意义在于:其一,合谷在上肢,太冲在下肢,正好代表两肘、两膝;其二,合谷穴属阳明腑,太冲穴属厥阴脏,两穴配合一阴一阳、一脏一腑,有调理脏腑、协调阴阳之功效;其三,合谷穴属多气多血之阳明经,偏于补气、泻气;太冲穴属少气多血之厥阴经,偏于补血、调血,二穴配合,共奏调节气血之功。现将“四关穴”的功效及临床应用作一浅述。 1 合谷、太冲研究概述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原穴,本穴具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行气开窍、疏风清热、通降肠胃、镇静安神、益气升阳之功。现代实验研究表明,由于合谷穴内的神经供给和神经末梢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比一般穴位要多,故认为合谷穴对某些疾病的相对特异作用比其他穴位强。电针合谷穴,确可在尾核头部、背侧记录到包括几个正负成分的诱发电位,刺激该部具有显著的镇痛和缓解顽痛的作用。电针合谷穴,对兔丘脑束旁抗胆碱酶活性发生影响。针刺合谷、太冲等穴位,都能产生一定的升压和抗休克作用。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如温补法和凉泻法,对末梢血管有明显的影响,可以引起血管的舒缩反应,这种舒缩反应与皮肤温度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太冲为足厥阴肝经输穴、原穴,具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疏肝理气、平肝熄风、清热利湿之效。实验研究认为,针刺太冲穴,可促进5-羟色胺分泌增加,可对血管平滑肌产生解痉作用。并证实有保护肝脏的作用,同时可以使胆汁流量降低。注入吗啡后,可引起胆道平滑肌的兴奋和奥狄氏括约肌的痉挛,并能使胆总管压力升高,而针刺太冲穴,可以使压力迅速下降,可见太冲穴有调和胆总管运动的可能。 2四关穴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肝阳上亢的原因

肝阳上亢的原因 文章目录*一、肝阳上亢的简介*二、肝阳上亢的原因*三、肝阳 上亢的危害*四、肝阳上亢的高发人群*五、肝阳上亢的预防方法肝阳上亢的简介肝阳上亢,病证名。又称肝阳上逆,肝阳偏旺。本虚标实证。多因肝,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症 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治宜平肝潜阳,滋阴降火。 肝阳上亢的原因机体因素(35%): 由于肝阴需靠肾阴的滋养,按十天干及五行配属脏腑,肝为 乙木,肾为癸水,故有“乙癸同源”之说。若肾阴不足,则肝阴亦亏,阴不制阳,则肝阳亢盛而为害,故肝阳上亢又称为“水不涵木”。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 性别因素(25%): 肝阳上亢证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45岁前 发病率较低,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与季节关系不大。 肝阳上亢的危害肝阳上亢得不到控制则阳亢无制,引动肝风 而成肝阳化风证。

肝阳上亢的高发人群工作强度过大、易劳累、易恼怒人群。 肝阳上亢的预防方法避免长期过度紧张的工作和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可熬夜。季节气候对该证病人血压影响较大,此证好发于秋冬季,春夏季虽有自然下降趋势,但因春夏多风,阳气上升,而肝属木应春,故此时肝阳易于上亢;夏季炎热,津液外泄,且易伤阴,其症状不易消除,降压效果相对较差。所以,良好的休息是治疗和预防本病证的前题。对于长期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和视力过度刺激的环境中工作的病人,适当放松自己,帮助其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和放松疗法。 饮食宜清淡,少量多餐,食量勿太过或不足。食物性以偏凉为好,如芹菜、萝卜、海蛰、紫菜等。少吃油腻、厚味辛辣和助风动火之品,如葱蒜、辣椒、公鸡等,忌烟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秋冬季可进滋补肝肾之品,如鳖鱼、淮山、栀子、元肉汤。春夏季则宜甘凉清淡。如桑叶、菊花或钩藤、莲子心泡水代茶饮,以清心除烦,止渴助眠。 不适宜吃羊肉,狗肉,肥猪肉,公鸡,辣椒,肉桂,洋葱,韭菜, 茴香,丁香,芥菜,人参,川芎,黄芪,紫河车及香烟,白酒等。

肝阳上亢症状及保健

肝阳上亢相关症状及保健 眩晕 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苦,面色红赤,血压偏高等。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疗此症应以平肝熄风为主,另外,患者应该培养起较好的生活习惯,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这些对于症状的恢复均有很好的帮助。 饮食疗法 1、天麻炖猪脑:天麻10克,猪脑1个洗净,同放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 熟服食。用于治肝阳上亢眩晕。 2、甘菊粳米粥:取甘菊新鲜嫩芽或者幼苗15~30克,洗净,与粳米60克、冰 糖适量煮粥,早晚餐服用,每日1次,连服7日。适用于高血压、肝火亢盛之眩晕。 3、车前粳米粥:车前子15克(布包)煎水去渣,入粳米60克煮粥,玉米粉适量 用冷水溶和,调入粥内煮熟吃,每日1剂,常吃。适用高血压痰湿壅盛之眩晕。 4、芹菜苦瓜汤:芹菜500克、苦瓜60克,同煮汤饮用。或用芹菜250克、苦 瓜30克,用沸水烫2分钟,切碎绞汁,加砂糖适量,开水冲服,每日1剂,连服数日。适用于高血压、阴虚阳元之眩晕。 5、葛根粳米粥:鲜葛根适量洗净切片,沙参、麦冬各20克,经水磨后澄 取淀粉,晒干,每次用葛根沙参麦冬粉30克与粳米60克煮粥吃,每日一剂,可以常食。适用于高血压阴阳两虚之眩晕。 眩晕的预防 1.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医生应多做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及顾虑。 2.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室内宜安静,空气要通畅,光线尽量暗些。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烟酒,饮食宜少盐。 3.发作间歇期不宜单独外出,以防事故。 眩晕的护理 由于眩晕的原因有很多,故护理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将主要的情况列举出来,供参考: 1.眩晕者应保持安静,心情愉快,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用脑过度,精神紧张等。饮食宜清淡,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2.眩晕由颈椎病引起者,睡眠时要选用合适枕头,避免长期低头工作,要注意保暖。 3.眩晕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者,要经常测量血压,保持血压稳定,控制饮食及血脂,饮食宜清淡,情绪要稳定。 4.眩晕由贫血引起者应适当增加营养,可应用食物疗法及辅助药物治疗。 眩晕的调养

浅谈肝疏不及与肝气虚

浅谈肝疏不及与肝气虚、肝阳虚 肝主藏血、司疏泄,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故曰体阴而用阳。肝的虚证既有肝“体”亏损,也有肝“用”不足。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论肝病》中指出:“正常的肝气和肝阳是肝脏升发和条畅的一种能力,故称做‘用’,病则气逆阳亢,即一般所谓‘肝气’、‘肝阳’证;或表现为懈怠、忧郁、胆怯、头痛麻木、四肢不温等,便是肝气虚和肝阳虚的证候。”这种肝气虚和肝阳虚的证候乃疏泄不及所致。由于肝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调节情志、疏畅气血、促进胆汁分泌与排泄、协助脾胃消化等方面,故疏泄不及也多涉及于此。 从脏腑阴阳的生理病理方面论证了肝虚证既有阴虚、血虚,亦包含有阳虚、气虚。气虚为之渐,阳虚为之甚。其病因包括禀赋不足、七情所伤、肝气郁结、寒邪直中及肾虚脾虚。临床见证主要表现在疏泄功能不及、肝血不充方面。治疗应于养肝阴补肝血基础上再加补气温阳之品。 肝气虚、肝阳虚证治,教科书多不载。在肝虚证的论述中,以肝阴虚、汗血虚概之。而其它四脏,则均有其气(阳)虚证候。脏腑的阴阳,其正常生理功能,本处于互根、互用、互为消长的阴平阳秘状态,孤阳不生,独阴不长。病理方面,阴阳的偏盛偏哀是疾病产生的内在基础。 肝气虚,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但始终没有引起后世医家的重视,专题论述者鲜见,教科书中多不提及,使之名存实亡。 分析导致肝气虚证不被人重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肝的生理、病理特点所决定,肝气虚证确实要比肝阴虚证和肝血虚证少,比其他肝之实证也少,故被忽略;二是始终没有确定肝气虚证的诊断标准及

治疗方药,以致临床无依据可循;三是肝气虚证与脾气虚证有许多类似之处,临证往往以脾代肝,将肝气虚证误作脾气虚证进行辨治。因此,要真正确立肝气虚证,并能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肝气虚证确立的理论依据 肝与其他脏一样,阴阳气血俱全。这既是肝脏本身的需要,也是维持肝之生理活动的保障。同样,肝病既有阴虚也会有阳虚,既有血虚也会有气虚,岂能只有阴血不足,而无阳气亏虚之理?五脏唯肝无气虚证亦于理不通。 肝气,乃肝之生理功能,主持疏泄,运行周身,动而不已;又主藏血,调节血量,防止出血;肝气外荣筋脉,主司肢体运动;肝气通于目,目能视万物而辨五色。凡此,皆肝气之用,以“动”为特点。一旦用之过度,则损耗而虚。张景岳说:“运动过度,筋必疲极。”另外,酒色过度,暴病久病,年老体弱,用药不当等皆可损耗肝气,形成肝气虚证。 有关肝气虚证的论述,首见于《内经》。如《灵枢·天年》篇说:“五十岁,肝气始衰。”《素问·方盛衰论》说:“肝气虚则梦见茵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张锡纯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介绍了他治肝气虚证的经验,说:“愚自临证以来,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用一切补肝之药皆不效,重用黄芪为主,而少佐理气之品,服之复杯即见效验,彼谓肝虚无补法者,原非见道之言也。”足可见,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临床上,都支持肝气虚证的确立。只讲肝气有余,而不言肝气不足,不仅大背经旨,也与临床实际不符。

肝阳上亢用什么穴位

肝阳上亢用什么穴位 文章目录*一、肝阳上亢用什么穴位*二、肝阳上亢怎么治疗*三、肝阳上亢吃什么药 肝阳上亢用什么穴位1、肝阳上亢用什么穴位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按摩手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揉100次即可。 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等症状,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按摩手法: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合谷穴就可以。 2、肝阳上亢有什么表现 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 心脏表现。早期,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 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常见。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发。血压急骤升高。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 肾脏表现。长期肝阳上亢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 3、肝阳上亢和肝火上炎的区别 肝火上炎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肝火上炎证临床常见头痛眩晕,耳聋耳鸣,面红目赤,口苦,尿黄,甚则咳血,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一般以肝脉循行所过的头、目、耳、胁部位见到实火炽盛症状为辨证要点。 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肝阳上亢证临床表现常见头痛、头胀、眩晕,时轻时重,耳鸣耳聋,口燥咽干,两目干涩,失眠健忘,肢麻震颤,舌红少津,脉多弦而有力。一般以肝阳亢于

肝阳虚证典型症状

肝阳虚证典型症状 面带青色,趾指甲枯淡,胁下坚胀,或筋寒挛缩,不能固握。眼生黑花,视物不明,形寒肢冷,胁下作痛,下肢不温,头身麻木。忧郁善恐,怏怏不乐。性欲缺乏,阳萎不举或举而不坚,睾冷囊湿,无梦滑精,女子少腹寒痛,月经后期或淋漓不断,带下清冷,宫寒不孕。舌淡苔白,脉沉细弦迟。 根据形寒怯冷,指甲淡白,睾冷囊湿,阳萎不举,举而不坚,旋即阳萎,腹满能食,面青目昏,耳聋,善恐,经迟,崩漏,带下清冷,宫寒不孕等,即可辨为肝阳虚证。 肝阳虚证多由寒邪直中脏腑,折损阳气,或阴(精)血不足,阴损及阳,或肝阳虚损,无以升发,阴寒之气充斥脏腑而发病。其病位在肝,累及于肾。 肝阳虚证常见于惊恐、阳萎、虚损等疾病中。肝阳虚证多由惊恐过甚或久居逆境,阳气消沉,或直中寒邪,日久失治,消磨阳气而来。肝阳虚证是指肝气虚进一步发展到阳虚生寒,肝之作用减弱以致功能全面衰退的病机及其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概称。 肝阳虚证饮食疗法 1、枸杞羊肝汤:枸杞20克、羊肝200~250克,煎服。适用于肝阳虚。 2、当归生姜羊肉黄芪汤:当归20克、黄芪15克、生姜6克、羊肉250克,煎汤内服,并将羊肉食下。适用于阴损及阳之肝阳虚证。 3、黄芪粥:黄芪50克、粳米150克,煮粥,加少许红糖,可长期食用。适用于素体阳虚者。 肝阳虚具体可表现为寒凝血滞,温运无力,血不循于常道.同时肝阳不足将使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系列情怀不畅的证候.肝气虚又称“肝气不足”.为肝本脏的精气虚损,常兼见肝血不足.主要症状为面少华色,唇淡乏力,耳鸣失聪,容易恐惧等. 中医:虚证,郁证,阳痿,月经不调, 西医:神经官能症,妇女内分泌失调 中医病机:本证多由寒邪直中脏腑,折损阳气,或阴(精)血不足,阴损及阳,或肝阳虚损,无以升发,阴寒之气充斥脏腑而发病。其病位在肝,累及于肾。 体征:懈怠疲劳,忧郁胆怯,畏寒肢冷,面色惨白,口唇发青,男子阳痿,女子少腹冷痛,月经不调或崩漏,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肝阳上亢要吃什么中成药最好

肝阳上亢要吃什么中成药最好 *导读:肝阳上亢证是指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证候,又称肝阳上逆,发病群体多为男性,45岁前发病率较低,症状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肝阳上亢要吃什么中成药最好?…… 肝阳上亢证是指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证候,又称肝阳上逆,发病群体多为男性,45岁前发病率较低,症状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肝阳上亢要吃什么中成药最好? *1.龙胆泻肝丸 成分: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性状:本品为暗黄色的水丸;味苦。 功能主治: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克,一日2次。 *2.脑立清丸 成分:磁石、赭石、珍珠母、清半夏、酒曲、酒曲(炒)、牛膝、薄荷脑、冰片、猪胆汁(或猪胆粉)。

性状:本品为深褐色的水丸;气芳香,味微苦。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丸,一日2次。 肝阳上亢要吃什么中成药最好?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大家还可以了解一些饮食治疗的方法。 一.牡蛎鲫鱼汤 配方:牡蛎粉12克、鲫鱼200克、豆腐200克、绍酒10克姜、葱各5克、鸡汤500毫升、酱油10克、青菜叶100克。 制作:1、把鲫鱼去鳞、腮、内脏,洗净;豆腐切4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姜切片,葱切花,青菜叶洗净。 2、把酱油、盐、绍酒抹在纫鱼身上,将鲫鱼放入炖锅内,加入鸡汤,放入姜、葱和牡顿粉,烧沸,加入豆腐,用文火煮30分钟后,下入青菜叶即成。 3.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吃鱼、豆腐、青菜叶,喝汤。 4.功效:平肝潜阳,降压止痛。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食用。 二、枸杞猪肝瘦肉汤 配方:猪肝250克、瘦猪肉250克、枸杞(连梗)700克。 制作:1.猪肝洗净,切片,瘦猪肉洗净,切片,用调味料腌10分钟;枸杞洗净,摘叶,枸杞梗折短(或屈扎成两小扎)。 2.把枸杞梗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煲至枸杞梗出味后捞起不要,放入枸杞叶煮沸后,放入猪肝、瘦猪肉煮至熟,调

论肝气虚与肝阳虚

论肝气虚与肝阳虚 肝阳虚是肝脏的阳气虚损,而导致肝脏功能低下或衰退的病理变化,肝气虚为病之始,肝阳虚为病之渐,所以肝气虚必然会导致肝阳虚,二者相辅相承互为因果。 1生理病理 肝五行属木,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内寄相火,为魂之舍。临床以肝阴虚而引起的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以及肝火上炎,肝胆湿热证等本虚标实或实证较为多。因此古人有“肝有泄无补”之论。综上溯源,而肝阳虚在古今医论中详经甚少。言之阴阳,则有阳必有阴,有阴必有阳,没有阳亦无以言阴,二者相互依存,互根为用,经云:“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论之五脏,其四脏临床均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之分,而肝脏怎能无阳虚之存在呢?临床实践证明,肝既有阴虚证,就必然有阳虚证,所以肝阳虚是客观存在的。肝藏血赖肝阳的温煦、肝气的推动来调节周身血量以营养全身。肝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为人体之根本,《难经,七十五难》中说:“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肾属水为肝为母。临床可见肾阴虚,肾阳虚之别,肝何独亏于阴,而无亏于阳。肾阳不足必然可以引起肝阳不足,肝阳不足也可引起肾阳不足。只有肝阳充足,才能固守经脉,使寒邪不致内侵,筋脉得于温养,身体关节活动自如。肝的疏泄条达全赖肝气(阳)的调节气机,升降出入,协助心脏推动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营养全身;助肾温煦脾胃腐熟消化食物,使水谷精微得升,浊气得降;肝气(阳)平和,情志舒畅,水火

既济,神魂自安。反之即可发生病变,如脾胃失于温煦可出现脘腹胀满,胁肋满闷,食后腹胀等证;肝功能低下,母病及子,累及心脏,可出现心气不足,胸闷短气,惊悸失眠等。 2临床表现 2.1 肝经循行部位出现的症侯群 2.1.1 阳虚头痛头痛绵绵,时发时止,遇劳尤甚,神疲乏力,畏寒少气,双目羞明,舌体胖有齿痕,质淡,苔薄白或水滑,脉细弱无力。 2.1.2 冲任虚寒形寒肢冷,小腹冷痛,喜暖喜按,月经色淡量少,甚至闭经,不孕阴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2.1.3 厥阴虚寒小腹坠胀冷痛,阴囊清冷,结硬, 如石,牵引睾丸作痛。或见囊冷,阴湿,阳萎等症。 2.1.4 阳虚筋萎膝胫及四肢痿弱无力,步履蹒跚,持物萎废,畏寒肢冷,腰脊酸软冷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缓。 2.1.5 阳虚痹痛周身关节冷痛,不红不肿,经久不愈,四肢筋肉萎软,遇寒加剧,遇热痛减。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2.2肝脏功能活动方面障碍出现的症侯群 2.2.l 肝阳不足不耐烦劳,四肢乏力,少气贫血,筋寒挛缩,四肢厥冷拘急,善惊悸,囊冷,阴湿面色淡青,饥而不欲食,指爪枯淡,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缓。 2.2.2 肝郁阳虚胸脘或胁肋隐痛,痛时喜按,按之痛减,四肢厥冷,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白,脉沉弦细或细弱。 .2.3 脏脏生克所出现的症侯群

肝阳虚的症状

肝阳虚的症状 肝之阳气不足,疏泄与藏血功能低下,并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 肝阳虚证典型症状: 面带青色,趾指甲枯淡,胁下坚胀,或筋寒挛缩,不能固握。眼生黑花,视物不明,形寒肢冷,胁下作痛,下肢不温,头身麻木。忧郁善恐,怏怏不乐。性欲缺乏,阳萎不举或举而不坚,睾冷囊湿,无梦滑精,女子少腹寒痛,月经后期或淋漓不断,带下清冷,宫寒不孕。舌淡苔白,脉沉细弦迟。 根据形寒怯冷,指甲淡白,睾冷囊湿,阳萎不举,举而不坚,旋即阳萎,腹满能食,面青目昏,耳聋,善恐,经迟,崩漏,带下清冷,宫寒不孕等,即可辨为肝阳虚证。 肝阳虚证多由寒邪直中脏腑,折损阳气,或阴(精)血不足,阴损及阳,或肝阳虚损,无以升发,阴寒之气充斥脏腑而发病。其病位在肝,累及于肾。 肝阳虚证常见于惊恐、阳萎、虚损等疾病中。肝阳虚证多由惊恐过甚或久居逆境,阳气消沉,或直中寒邪,日久失治,消磨阳气而来。肝阳虚证是指肝气虚进一步发展到阳虚生寒,肝之作用减弱以致功能全面衰退的病机及其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概称。 附子亦温肺阳及肝阳,中医术语中习惯上不称肺阳虚、肝阳虚,实际上肺气虚而有寒象者即为肺阳虚(如咳喘、咯痰清稀、背冷、形寒);肝为刚脏,内寄相火,肝阴肝血为本,肝阳肝气为用,肝阴肝血虽多不足之证,肝阳、肝气亦有用怯之时。其证疲惫乏力,悒悒不乐,巅顶冷痛,胁肋、少腹隐痛,阴器冷感。脉弦缓。肺阳虚可用附子合干姜、炙甘草;肝阳虚可用附子合桂枝、黄芪。 肝阳虚怎么办? 1. 肝阳虚是肝脏的阳气虚损,而导致肝脏功能低下或衰退的病理变化,肝气虚为病之始,肝阳虚为病之渐,所以肝气虚必然会导致肝阳虚,二者相辅相承互为因果。 2.肝阳虚是肝的功能减退,对于阴柔滋腻之品,收敛固涩之味,如熟地、菟丝子、鹿角胶等,宜少用,且记肝喜条达,宜少佐1-2味调气之品,药量宜轻,以舒其郁滞之气,枳壳、香附、木香、青皮。同时可用附子温肝阳,黄芪补肝气,柴胡升举肝阳,三者合用助其生发之机,使肾气蒸腾以行气化,肝木条达以主疏泄,脾气旺盛气血生化有源,气顺血和,脏腑功能协调,病当自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