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一章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激素的类型和激素的分级调节学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课时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激素的类型和激素的分级调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学】

一、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

探究者沃泰默斯他林、贝利斯

实验假设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

的控制

胰液的分泌受化学物质

的调节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实验一、实验三中的胰腺

能分泌胰液,实验二

中胰腺不能分泌胰液

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结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

以剔除,胰液的分

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胰液的分泌受化学物质

的调节

2.内分泌系统:

(1)组成:内分泌腺以及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组织和细胞。

(2)产生多种类型的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参与机体稳态调节。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相比沃泰默实验的巧妙之处在哪里?

提示:盐酸与小肠黏膜混合是在狗的体外进行的,排除了神经调节的影响。二、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连一连)

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这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什么生理功能?

提示:促进组织分化、生长和发育成熟。

三、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物质: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

(2)结构:甲.下丘脑;乙.垂体;丙.甲状腺。

(3)作用:Ⅰ.抑制,Ⅱ.促进。

2.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意义:

(1)保证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

(2)防止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过多对机体带来不利影响。

通过手术摘除健康大鼠的垂体后,其甲状腺功能表现为衰退,试分析原因。

提示:摘除大鼠的垂体后,机体内缺乏促甲状腺激素,无法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以及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即导致甲状腺功能衰退。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知识点一常见激素的生理功能

1.人体常见激素的来源、功能及相互关系:

特别提醒:激素的化学本质

①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②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

③固醇类激素:性激素。

2.常见激素分泌异常实例分析:

相关激素疾病

名称

致病原因症状

甲状腺激素

甲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进食增多和体重减少,突眼、视力

减退等症状

甲减甲状腺激素缺乏

听力下降、畏寒肢冷、智力减退、

动作迟缓、食欲减退

大脖子病

食物中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

不足

甲状腺增生

呆小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身材矮小,四肢粗短,可能造成神

经系统的损伤,智力低下

生长激素

侏儒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身材矮小,智力正常

巨人症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身材异常高大

肢端肥大症成年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手指脚趾端部粗大,面容粗犷

胰岛素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少受体血糖过高,出现尿糖现象

特别提醒:

①佝偻症:主要是人体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和维生素D引起的。

②夜盲症: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

(1)某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被诊断为呆小症,能否通过注射生长激素进行治疗?(科学思维)提示:不能,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缺少甲状腺激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注射生长激素无法改善症状。

(2)急诊室大夫在遇到心脏骤停患者时可以采取注射什么激素进行急救措施,原因是什么?(生命观念)

提示:注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以提高舒张压和冠脉灌注压,可以提高心肌有效的灌注,从而可以提高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研究发现血糖水平的升高与多种激素有关。用不同激素处理生理状况相同的3组健康小鼠(每种激素在不同组别的剂量相同),分别测定处理前、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如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

实验

处理

血糖浓度/(g·L-1)

处理前

处理后

30 min 60 min 90 min 120 min

甲胰高血糖素 1.00 1.28 1.20 1.10 1.10 乙激素X 1.00 1.01 1.00 0.99 1.01 丙

胰高血糖素+激素

X

1.00 1.50 1.60 1.56 1.50

A.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不同激素的处理

B.处理前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激素X可升高血糖,同时也促进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

D.检测丙组小鼠是否出现尿糖可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解题思维】解答本题需突破以下两个关键点:

【解析】选C。由表格中的实验处理可以看出: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不同激素的处理,A正确;处理前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和实验后作对照,B正确;通过表格中的甲组数据可以看出胰高血糖素单独作用能升高血糖,丙组:胰高血糖素+激素X,升高血糖的效果强于甲组,乙组单独的激素X作用,不能升高血糖,可见激素X的作用是促进胰高血糖素生理作用的发挥,使血糖水平升高,但其本身不能升高血糖,C错误;检测丙组小鼠是否出现尿糖可用葡萄糖试纸或斐林试剂,D正确。

【审答误区】常见以下两种错误:

(1)无法由表格信息获取自变量的判断。

(2)不理解斐林试剂可以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

下列关于人体主要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C.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

D.性激素可促进性器官的生成

【解析】选D。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的分泌,A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垂体可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C正确;性激素可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形成,D错误。

知识点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反馈调节:

(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2)类型:

项目正反馈负反馈

含义

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

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

图解

实例

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月经周

期中黄体生成素的释放

大多数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等

意义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

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

于再生状态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下,

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

特别提醒:认识两种反馈调节

①正反馈调节:加强并偏离原来的水平越来越远。

②负反馈调节:偏离后纠正恢复到原来的初始水平,不会偏离原来的水平很多。

2.分级调节:

特别提醒:

①具有分级调节的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性激素。

②该过程既有分级调节又有反馈调节。

③动物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中激素含量变化的分析:

a.在“下丘脑→垂体→相应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中,若顺序靠前的腺体被切除,则其后的腺体分泌的激素含量降低,其前的腺体所分泌的激素含量升高。

b.在“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激素”中,若顺序靠前的激素分泌量增加(减少),则其后的激素分泌量增加(减少),其前的激素分泌量减少(增加)。

(1)“甲亢”往往是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引起线粒体的解偶联作用(细胞内有丙酮酸的大量分解,但无ATP形成)。根据这一事实,请推测“甲亢”患者会出现的症状是什么。提示:吃的食物多,体温高。

(2)在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时,实验动物的相关变化一般可以选择什么测量指标进行观察? 提示:加快代谢方面:可以选择动物耗氧量变化为指标;促进生长发育方面:可以选择蝌蚪变态发育为指标。

(2021·天津高二检测)如图是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B.物质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结构乙的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

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起反馈调节的作用

【解题思维】解答本题需突破以下两个关键点:

【解析】选D。图示中结构甲表示下丘脑,结构乙表示垂体,结构丙表示甲状腺,A错误;物质a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结构乙受到结构甲和结构丙的共同调节,C错误;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系统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的反馈调节,D正确。

【母题追问】

(1)若结构乙功能丧失,结构丙功能表现为衰退,试分析其中原因。

提示:结构乙功能丧失,机体内缺乏促甲状腺激素,无法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以及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导致甲状腺功能衰退。

(2)某人某一器官发生病变,通过抽取血样检测,发现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极低,这能说明病变部位一定是甲状腺吗?为什么?

提示:不能,也可能是下丘脑或垂体发生病变。

【方法规律】快速判断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的技巧

(2020·全国Ⅰ卷)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

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

C.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

D.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使机体产热减少,A项正确;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垂体提取液中含有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细胞代谢,小鼠耗氧量会增加,B项正确;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C项正确;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起作用,其代谢不能恢复正常,D项错误。

知识点三研究激素功能的方法

1.常用实验方法:

激素方法实验探究

甲状腺激素饲喂法用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喂养蝌蚪,蝌蚪迅速发育成小青蛙

特别提醒:

实验设计注意事项

(1)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相同,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动物进行平均分组,且每组不能只有一只。

(2)在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实验设计中,要注意设计对照实验,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论更加科学。

(3)针对不同的激素或腺体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①切除法:只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动物。

②饲喂法:只适用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小分子激素,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不能用饲喂法。

③注射法:适用于各种激素。

2.甲状腺激素在动物实验中的结果分析:

张,心跳呼吸加快

特别提醒:

①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幼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发育,促进生长和发育。

②甲状腺激素过多作用于成年个体可以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1)某患者血压升高,持续性心跳加快,情绪激动。若你是医生会优先考虑患者体内哪种激素失衡?

提示:甲状腺激素。

(2)给人工养殖的雌鱼注射促性腺激素,能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请从激素生理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原理是什么。

提示:促性腺激素能促进雌鱼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细胞的形成。

实验小组的同学从小白鼠的体内提取了一种激素,推测可能是胰岛素或甲状腺激素。实验小组为了探究该激素是何种激素,把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成四组,编号甲、乙、丙、丁,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丁组小鼠饲喂不含该激素的饲料,观察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如果甲组小鼠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

B.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C.如果丙组小鼠出现休克,饲喂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

D.如果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解题思维】解答本题需突破以下两个关键点:

【解析】选C。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血糖浓度过低会出现休克等低血糖症状。如果甲组

注射该激素后小鼠出现了休克,然后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又得以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A 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B正确;丙组小鼠是饲喂了含该激素的饲料,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疗效,C错误;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可以口服,如果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D正确。

【审答误区】常见以下两种错误:

(1)不能正确理解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细胞代谢、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等方面均有调节作用。

(2)不能正确识记胰岛素的化学本质: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决定了进行有关胰岛素生理功能研究时只能注射,不能饲喂(或口服)。

【母题追问】

(1)若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后小鼠的产热量将会如何变化?为什么?

提示:产热增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活动,使机体产热量增加。

(2)若该激素是胰岛素,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后为什么会出现休克现象?

提示:注射胰岛素后,小鼠血糖浓度降低,使机体供能不足。

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 )

A.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减少

B.生长激素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增加

D.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

【解析】选A。切除垂体,由垂体产生的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都无法合成,因此由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合成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也相应减少,故动物体内的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减少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因此A正确。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1.激素调节是动物生命活动的重要调节方式,下列关于内分泌腺及其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①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②下丘脑和垂体都能合成促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性激素均可以用注射的方式使用

④下丘脑既属于神经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

⑤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都能分泌多种激素

【解析】选③④。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①错误;下丘脑可以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能合成促甲状腺激素,②错误;激素均可以用注射的方式进行补充,③正确;下丘脑属于神经系统,但可以分泌激素,也属于内分泌系统,④正确;甲状腺只能分泌甲状腺激素,⑤错误。

2.(2021·鄂州高二检测)斯他林等人在发现促胰液素之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推测或叙述合理的是( )

A.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

B.该研究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C.胰液的增加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

D.本实验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清水

【解析】选C。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可能是多种物质的作用结果,故不能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A错误;小肠黏膜除了能分泌促胰液素,还有多种酶和其他物质,故另一条狗的血压下降不能得出促胰液素具有降血压的作用,B错误;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故另一条狗的胰液分泌明显增加可能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C正确;动物实验的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正常的生活状态,D错误。

3.(2021·安康高二检测)给小鼠注射一定量的某种激素溶液后,该小鼠出现活动量加大,体温升高、精神亢奋现象,所注射的激素最可能是 ( )

A.促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雌性激素

D.生长激素

【解析】选A。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甲状腺激素过多能使小鼠出现活动量加大,体温升高、精神亢奋现象,综上所述,注射的激素最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B、C、D错误。

4.下列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

B.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

C.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

【解析】选B。人体内的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或器官合成并分泌的微量的有机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只是对细胞(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代谢起调节作用;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

5.(2021•诸暨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内分泌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胃、肠中不存在内分泌细胞

B.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唯一含碘的激素

C.生长激素可以促进骨骼成熟

D.腺垂体细胞没有识别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解析】选B。人体的肠中存在内分泌细胞,如小肠黏膜能分泌促胰液素,A错误;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唯一含碘的激素,B正确;生长激素可以促进骨骼生长,C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因此腺垂体细胞有识别甲状腺激素的受体,D错误。

6.如图表示垂体与甲状腺存在的特定作用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垂体与甲状腺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腺,分泌物H和h作为化学信号物质都可称为________________。

(2)h称为__________,对组织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的作用而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此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神经系统兴奋性等作用。

(3)H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对甲状腺分泌物的合成与释放有促进作用。

(4)h的分泌总是受到H的作用,但又总是保持相对稳定。其重要原因之一是h也会对垂体产生影响:当h分泌较多时会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垂体分泌H;h分泌较少时,H 的分泌又会_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这种调节称为______________调节。

【解析】(1)垂体与甲状腺都属于内分泌腺;分泌物H和h作为化学信号物质都可称为激素。

(2)h是由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组织细胞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而使体内产热量增加,此外还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等作用。(3)H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分泌物的合成与释放有促进作用。(4)h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总是受到H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但又总是保持相对稳定。其重要原因之一是h甲状腺激素也会对垂体产生影响:当h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多时会抑制垂体分泌H促甲状腺激素;h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少时,H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又会增多。这种调节称为反馈调节。

答案:(1)内分泌激素 (2)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或促进物质氧化分解) 提高(3)促甲状腺激素(4)抑制增多负反馈(或反馈)

【素养发展·创新应用】

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在哺乳动物处于黑暗中时,褪黑素分泌活动立即加强;当转于光亮环境时则停止分泌。褪黑素分泌的节律,可随光线的变化从尿液中测出。注射褪黑素于下丘脑,可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褪黑素可以直接作用于垂体。因此褪黑素可以通过下丘脑和(或)垂体而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另外卵巢也是褪黑素的作用位点。

探究:

(1)褪黑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能否口服?

提示:是一种胺类激素,可以口服。

(2)试分析褪黑素的受体分布在哪些部位。

提示:垂体、卵巢等。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的过程

第5课时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激素调节的过程 课标要求 1.说出人体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内分泌腺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和性腺等多种腺体,它们分泌的各类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2.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等。 考点一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沃泰默实验 ①沃泰默观点:胰腺分泌胰液只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②实验步骤 ③实验现象:胰腺能够分泌胰液的是A组、C组;不能分泌胰液的是B组。 ④实验结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 (2)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①实验假设: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②实验验证过程 ③实验结论:胰液的分泌受化学物质的调节。 选择性必修1 P45“思考·讨论”: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过程中加入砂子的目的是使小肠黏膜研磨更充分。 2.激素调节的概念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3.激素研究的实例 (1)胰岛素的发现 ①实验者:加拿大的班廷和贝斯特。 ②实验过程 ③进一步实验: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可直接提取正常胰腺中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④实验结论:胰腺中的胰岛产生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 (2)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 ①实验过程 公鸡――――→摘除睾丸 雄性性征消失――――→移植睾丸 雄性性征恢复 ②实验结论:动物睾丸分泌睾酮,维持雄性性征。 选择性必修1 P 47“讨论4”:在研究激素的方法中,常用到“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 (1)“加法原理”: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 (2)“减法原理”:如用摘除法研究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功能,用阉割(摘除性腺)法研究性激素的功能等。 4.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1)内分泌腺:由内分泌细胞聚集在一起构成。 (2)分散的内分泌细胞:分散在一些器官、组织,如在小肠黏膜上有分泌促胰液素的细胞。 (3)下丘脑中的某些神经细胞,也具有内分泌功能。 5.人体内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内分泌腺 激素名称 功能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 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 作用于垂体,调控垂体分泌释放相应激素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一公开课教案激素调节的过程

3.2激素调节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等。 核心素养: 1.基于对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起作用的认识,从信息的角度阐释生命本质。 2.运用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的原理探索有关生命系统的调节规律。 3.运用相关知识指导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生活。 二、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问题探讨,学生讨论。 问题:1.跑完马拉松全程需要消耗多少克糖类? 600多克 问题:2.长跑过程中大量消耗葡萄糖,会导致血糖含量下降吗?为什么? 处于活动中的人体,如果没有持续的血糖供应,血糖很快就会枯竭。但事实上无论是在运动还是安静的状态下,人体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一、激素调节的实例 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 胰岛素作用:(促三去,抑二来) 1.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 2.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胰高血糖素作用: 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升高血糖降低时,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含量上升。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来调节血糖含

量。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2.糖尿病 (1) 症状:多饮、多尿、多食。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1型原因: 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需终生注射胰岛素治疗。 2型原因: 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确切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明确。能量摄入过多、运动量过少、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实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1.摘除大鼠垂体→甲状腺萎缩,甲状腺激素显著减少。 2.给该鼠注射垂体提取物→部分地恢复甲状腺大小。 3.静脉注射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4.破坏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区域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明显减少 向垂体中注射微量的甲状腺激素 1.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降低。 2.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升高。 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思考下面问题? 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中,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有何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是怎么总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 物质: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 结构:甲.下丘脑;乙.垂体;丙.甲状腺。 作用:Ⅰ.抑制,Ⅱ.促进。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激素的发现及研究实例 人教版

第1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第1课时激素的发现及研究实例 〖学习目标〗 1.分析激素的发现过程。2.归纳概括研究内分泌腺和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素养要求〗 1.科学思维:通过激素发现过程的学习,强化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等科学思维习惯。2.科学探究:通过激素研究实例的分析,了解激素和内分泌腺生理功能的研究方法。 一、激素的发现 1.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 (1)外分泌腺 ①概念:分泌物经由导管而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的,称为外分泌腺。 ②实例:汗腺、唾液腺、胃腺等。 (2)内分泌腺 ①概念:凡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 ②实例:甲状腺、肾上腺等。 2.激素的发现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激素调节: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判断正误 (1)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导管运输到相应部位() (2)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3)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激素( ) 〖答 案〗 (1)× (2)× (3)× 特别提醒 促胰液素是在稀盐酸的刺激下,由小肠黏膜分泌的,其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促胰液素的发现。 1.沃泰默的实验(小肠如何把盐酸到来的消息传给胰腺) ①稀盐酸→狗的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狗的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狗的小肠肠腔(切除神经只留血管)→胰腺分泌胰液 (1)①②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对照组分别是什么? 〖提 示〗 自变量是稀盐酸的作用部位,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对照组是①组。 (2)根据①②对照实验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 示〗 稀盐酸不通过血液直接作用于胰腺,直接接受盐酸刺激的部位是小肠。 (3)①③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对照组分别是什么? 〖提 示〗 自变量为是否切除神经,因变量为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对照组是①组。 (4)根据①③对照实验的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 示〗 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受神经调节。 2.在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中,若排除稀盐酸和小肠黏膜本身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可增设两组对照组,请写出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提 示〗 稀盐酸――→注入同一条狗的静脉→胰腺不分泌胰液;小肠黏膜――→研磨提取液――→注入 同一条狗的静脉→胰腺不分泌胰液。 核心归纳 胰液分泌的多种调节途径图解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一章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激素的类型和激素的分级调节学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课时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激素的类型和激素的分级调 节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学】 一、激素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 探究者沃泰默斯他林、贝利斯 实验假设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 的控制 胰液的分泌受化学物质 的调节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实验一、实验三中的胰腺 能分泌胰液,实验二 中胰腺不能分泌胰液 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结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 以剔除,胰液的分 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胰液的分泌受化学物质 的调节 2.内分泌系统: (1)组成:内分泌腺以及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组织和细胞。 (2)产生多种类型的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参与机体稳态调节。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相比沃泰默实验的巧妙之处在哪里? 提示:盐酸与小肠黏膜混合是在狗的体外进行的,排除了神经调节的影响。二、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类型的激素(连一连)

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这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什么生理功能? 提示:促进组织分化、生长和发育成熟。 三、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物质: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 (2)结构:甲.下丘脑;乙.垂体;丙.甲状腺。 (3)作用:Ⅰ.抑制,Ⅱ.促进。 2.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意义: (1)保证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 (2)防止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过多对机体带来不利影响。 通过手术摘除健康大鼠的垂体后,其甲状腺功能表现为衰退,试分析原因。

提示:摘除大鼠的垂体后,机体内缺乏促甲状腺激素,无法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以及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即导致甲状腺功能衰退。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知识点一常见激素的生理功能 1.人体常见激素的来源、功能及相互关系: 特别提醒:激素的化学本质 ①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②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 ③固醇类激素:性激素。 2.常见激素分泌异常实例分析: 相关激素疾病 名称 致病原因症状 甲状腺激素 甲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进食增多和体重减少,突眼、视力 减退等症状 甲减甲状腺激素缺乏 听力下降、畏寒肢冷、智力减退、 动作迟缓、食欲减退 大脖子病 食物中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 不足 甲状腺增生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1:3-1-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教案 人教版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激素的发现过程,强化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等科学思维习惯和科学研究意识。 (2)归纳概括研究内分泌腺和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并能用该方法分析新情景下的相关问题。 (3)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举例说明它们在功能上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1)内分泌腺和激素功能的基本研究方法。 (2)内分泌系统中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 三、教学难点 内分泌腺和激素功能的基本研究方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图片展示胰岛素泵: 胰岛素泵是一种人工智能控制胰岛素输入装置,它可以随身携带,为糖尿病人持续提供稳定和连续的胰岛素基础量,还可以根据需要在餐前追加胰岛素注射量,它是通过植入皮下的小针或软管来将胰岛素注入体内的,以此达到维持血糖平衡的目的,那么,胰岛素为什么能降低血糖?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为什么维持平衡? 除了神经调节外,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也受激素的调节,那么这些激素调节有什么共同特点?激素调节的过程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激素。 (二)讲授新课 1、问题探讨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1)侏儒症患者成年后不能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来缓解症状,因为骨骼的生长主要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成人后骨不再生长。 (2)青少年也不能随意注射生长激素,是否需要注射需听医生的建议。

2、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区别 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流出体外或消化腔的腺体。 (体外:汗腺、泪腺、唾液腺)(消化腔:胃腺、胰腺、肠腺等) 内分泌腺:分泌物——激素不经导管直接进入腺体内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 3、激素的发现过程 19世纪,人们发现许多疾病总是和内分泌腺有关,如胰岛功能异常会导致糖尿病,甲状腺病变可能导致甲亢等,因此提出,内分泌腺可以分泌物质来调节生长发育,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20世纪之前,人们认为人的一切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都是神经调节,探寻其他调节方式意味着向权威发出挑战。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人类到底是怎么发现促胰液素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分组讨论,说出沃泰默以及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是基于什么样的假设,又是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的。 背景介绍:展示人体消化系统图片 胰腺可以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小肠(胰液由胰腺的外分泌部分分泌的),胰液中有分解淀粉、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的酶,参与消化食物,那么胰液的分泌是怎么调节的? 当时的科学界认为,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随着食物通过胃进入小肠,刺激了小肠上的神经,兴奋沿神经传至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1)囿于定论的沃泰默 实验假设:胰液的分泌是受神经调节的。 实验方法:单一变量法、对照法 实验过程:稀盐酸→狗的小肠上段肠腔→分泌胰液(甲组) 稀盐酸→狗的血液→不分泌胰液(乙组) 稀盐酸→狗的小肠上段肠腔(去除神经)→分泌胰液(丙组)实验结论:甲与乙、丙与乙对比说明只有盐酸刺激小肠时才能分泌胰液。甲 与丙对比说明,无论有无通向小肠的神经,不影响胰液的分泌。 沃泰默的结论:这是一个顽固的反射,之所以说它顽固,是由于小肠上微小 的神经剔除不干净。(现在来看,沃泰默的结论是错误的,实际上将盐酸注入 小肠导致的胰液分泌是激素调节。)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体液调节1激素与内分泌系统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1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的 学习目标 1.描述人体和动物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在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重要作用 一、激素的发现 基础梳理 1. 外分泌腺的概念:凡是 经由 而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的,称为外分泌腺 2. 外分泌腺的种类: 、 、 等 3. 内分泌腺的概念:凡是 ,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并随 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 4. 内分泌腺的种类: 、 、 等 5. 沃泰默的实验: (1)实验假设:胰液的分泌受 调节控制 (2)实验方法:单一变量、 (3)实验步骤与现象 狗的上段小肠肠腔(甲组) 胰腺 稀盐酸 狗的血液(乙组) 胰腺 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去除神经)(丙组) 胰腺 (4)实验分析: 乙、丙组对比 甲、乙组对比 甲、丙组对比 小肠上神经的有无,不影响胰液分泌 (5)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沃泰默认为 ,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控制 6.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1)实验假设:在盐酸的作用下, 引起胰液的分泌 只有用盐酸刺激小肠时,胰腺才能分泌胰液 现象 现象

(2)实验方法:单一变量、对照法 (3)实验步骤与现象 (4)实验分析 ①对照组为沃泰默实验中的(甲、乙、丙)组 ②说明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随血液到达胰腺促进胰液分泌 (5)实验结论 胰腺分泌胰液受的调节控制,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促胰液素 7.激素调节的概念:由或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8.发现促胰液素的意义: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激素 (2)使人类发现了一种物质 (3)使人们认识到机体除了调节,还存在调节 易错提示 1.促胰液素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胰腺分泌() 2.促胰液素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3.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小肠黏膜受盐酸刺激引起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 4.直接注射稀盐酸到小狗的血液中可引起胰液增加() 二、激素研究的实例 基础梳理 1.胰岛素的发现过程 时间研究过程 1869年发现,但对其作用一无所知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通过激素的调节》教案

合用学科高中生物合用年级高二 合用地区人教版地区课不时长(分钟) 2 课时 知识点 1. 激素调理的发现 2.人体内激素种类 3.激素调理的实例(血糖均衡的调理、甲状腺素分泌的分级调理) 4.激素分泌的调理 5.激素调理的特色 教课目的 1. 描绘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理 2.运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成立血糖调理的模型 3.议论在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 作用 4.商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教课要点 1. 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均衡的调理 教课难点激素调理的实例剖析 教课过程 一、导入 使用建议:对于激素部分,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就已学过,教课中要充分调换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成立新的知识。比如,在学习激素调理的发现前,先让学生回想激素调理的看法;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也可让学生回首;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也可先由学生剖析。 研究表示,血糖的含量主假如经过激向来调理和控制的,人和动物体内的温度以及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的相对稳固,都与激素亲密有关。那么什么是激素呢?激素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二、知识解说

考点 1激素调理的发现 使用建议:对于“激素调理的发现”,教材试图以发现促胰液素的科学史实,让学生认识有关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接受科学精神的熏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要迷信威望,应当在对实验事实进行严实剖析的基础上,勇敢研究,勇于创新。 项目沃泰默的实验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实验假定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理的控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制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类物质进入血液 后,随血液抵达胰腺,惹起胰液的分 泌 试验方法单调变量比较法单调变量比较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甲组、丙组中的胰腺能分泌胰胰腺分泌胰液 液,乙组中胰腺不可以分泌胰液 实验剖析 实验结 论 实验结论:在稀盐酸作用下,小肠粘膜产生了促胰液素,惹起胰液的分泌。

3.1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性 学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学案7 第一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2020年9月15日 〖基础知识梳理〗 概念 1 .外分泌腺:凡是分泌物经由而流出体外或流到的,称为外分泌腺, 如汗腺、消化腺腺等。 2.内分泌腺: 凡是没有的腺体,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并随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等。 一、激素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沃泰默实验 ①实验假设:胰液的分泌受的控制。 ②实验步骤 ③实验现象A、C组中的胰腺,B组中的胰腺。 ④实验结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胰液的分泌受的控制。 (2)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 ①实验假设:在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产生了一种, 这种物质进入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②实验验证过程 ③实验现象。 ④实验结论:胰液的分泌受的调节。 小结: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是分泌的,作用是。2.激素调节的概念 由 (或 )分泌的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二、激素研究的实例 实例1.胰岛素的发现 1869年,发现并命名胰岛

1889年,提出胰腺能分泌某种的假说。 1916年,命名胰岛素,1889-1920年,科学家试图证明胰腺中内分泌物的存在,收效甚微。 1921年,班廷和贝斯特:将狗的胰管,使胰腺;然后摘除另一只健康狗的,造成;之后从结扎的狗身上取出萎缩的只剩胰岛的胰腺做成,注入因摘除胰腺患糖尿病的狗身上,患病狗血糖。 实例2: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 ①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被后,会逐渐各自的第二性征 ②把公鸡睾丸移植到的母鸡身体,该母鸡就会逐渐地长出公鸡型的鸡冠和长的尾羽,并且具有公鸡那种好斗的特性。 三、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由相对独立的以及兼有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 2.激素的分泌及功能 观察课本图3-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思考 (1)连线:将各种腺体及其分泌的激素连起来 下丘脑甲状腺激素 垂体胸腺激素 肾上腺分泌胰岛素 卵巢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睾丸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肾上腺素 胸腺雌性激素 胰腺雄性激素 (2)总结

新教材高中生物 其他植物激素及其生理功能植物激素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学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1课时其他植物激素及其生理功能植物激素共同调节植物的生 命活动 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 举例说明几种主要植物激素的作用,这些激素可通过协同、拮抗等方式共同实现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生命观念——举例说明几种主要植物激素的作用,认同物质的多样性并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 2.科学思维——举例说明几种主要植物激素之间可通过协同、拮抗等方式共同实现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并利用其对一些生命现象进行分析。 一、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 1.植物体内存在着生长素、乙烯、脱落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油菜素等植物激素。 2.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1)乙烯 ①产生部位:植物的各器官。 ②生理作用: 促进作用:解除休眠,茎和根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不定根的形成,部分类型果实成熟,叶片和果实脱落,茎增粗。 抑制作用:生长素的转运,茎和根的伸长生长。 (2)脱落酸 ①产生部位: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种子。 ②生理作用: 促进作用:叶、花、果脱落,气孔关闭,侧芽生长,种子、芽和块茎休眠,叶片衰老,光合作用产物运向发育着的种子,种子成熟,果实产生乙烯,果实成熟。 抑制作用:种子发芽,IAA运输,植物生长,气孔张开。 (3)赤霉素 ①产生部位:茎端、嫩叶、根尖、果实和种子。 ②生理作用: 促进作用:种子萌发和茎伸长,两性花的雄花形成,单性结实,某些植物开花,花粉发育,细胞分裂,叶片扩大,侧枝生长,果实生长以及某些植物坐果。 抑制作用:成熟,侧芽休眠,植物衰老,块茎形成。 (4)细胞分裂素: ①产生部位: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

②生理作用: 促进作用:细胞分裂,细胞膨大,侧芽生长,叶片扩大,叶绿体发育,养分移动,气孔张开,伤口愈合,种子发芽,形成层活动,根瘤形成,果实生长,某些植物坐果。 抑制作用:不定根形成,侧根形成,叶片衰老。 (5)油菜素生理作用: 油菜素甾醇类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促进根、茎和叶的生长,花粉管的伸长以及种子萌发。除此之外,油菜素甾醇类还能提高植物抗寒、抗旱和抗盐的能力。 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1.在大多数情况下,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不是各自单独发挥作用,而是协调进行的。 2.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协同、拮抗、反馈和连锁。 (1)协同作用:主要表现为一类植物激素的存在可以增强另一类植物激素的生理效应。例如,生长素和赤霉素对某种豌豆茎的伸长生长都有影响。 (2)拮抗作用:主要表现为一类植物激素的作用可以抵消另一类植物激素的作用。例如,赤霉素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而脱落酸能抑制这一作用;脱落酸对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却能被细胞分裂素所消除。 (3)反馈作用:主要表现为一类植物激素影响到另一类植物激素的合成水平后,后者又反过来影响前者的合成水平。例如,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加又反过来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4)连锁作用主要表现为几类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相继发挥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性状。例如,在小麦籽粒的发育过程中,赤霉素、生长素等相继发挥作用。 3.在很多情况下,决定植物某一生理效应的往往不是某一种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各种激素之间的相对含量。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是植物激素。( ) 2.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 3.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 4.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 5.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 ) 6.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 ) 提示:1.×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产生,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乙烯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相对较多。

高中生物 激素的作用特点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的体液调节关注过量使用激素和滥用兴奋剂的问题学案选择性必修1

第2课时激素的作用特点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的体液调节关注过 量使用激素和滥用兴奋剂的问题 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 1.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等。 2.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等。1.生命观念——基于对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起作用的认识,从信息的角度阐释生命本质。 2.科学思维——运用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的原理探索有关生命系统的调节规律。 3.生命观念——通过分析总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树立稳态与平衡观。 4.社会责任——运用相关知识指导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生活。 一、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甲状腺激素 (1)寒冷环境中的作用: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2)靶细胞:几乎体内所有的细胞。 2.调节过程 (1)物质: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 (2)结构:甲.下丘脑;乙.垂体;丙.甲状腺。 (3)作用:Ⅰ.抑制,Ⅱ.促进。 (4)调节类型:由Ⅰ、Ⅱ 可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既有分级调节,又有反馈调节。 3.分级调节 概念: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 二、激素的作用特点 1.特异作用:取决于靶细胞上存在的能与该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2.传递信息: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既不添加成分,也不提供能量,仅起“信使”的作用。 3.高效作用:含量甚微,但其作用高效。 4.协同或拮抗作用: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方面起协同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方面起拮抗作用。 三、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的体液调节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同步习题:激素调节的过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2节激素调节的过程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1.(2020福建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不久,血液内()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C.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含量都减少 D.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含量都增加 2.如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通过①→②→③使血糖恢复正常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胰高血糖素 B.若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A细胞受损 C.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三者起拮抗作用 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3.(2020江苏宿迁高二上期中)下列有关血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深度解析)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抑制①②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②③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肝和骨骼肌细胞中 4.某健康高二学生进食早餐后,体内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M表示基础血糖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空腹状态下该同学的M值范围为3.9~6.1mmol/L B.A点时该同学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加 C.B点时该同学体内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题组二掌握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5.(2020天津滨海高二上期末)如图是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B.物质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结构乙的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

肾上腺分泌的激素与分级调节

肾上腺分泌的激素与分级调节2019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增加了三种肾上腺分泌的激素: 那么,肾上腺分泌的激素有哪些?其分泌调节是怎样的? 1.肾上腺 肾上腺是人体相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由于位于两侧肾脏的上方,故名肾上腺。肾上腺左右各一,位于肾的上方,共同为肾

筋膜和脂肪组织所包裹。左肾上腺呈半月形,右肾上腺为三角形。两侧共重10-15克。从侧面观察,腺体分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两部分,周围部分是皮质,内部是髓质。两者在发生、结构与功能上均不相同,实际上是两种内分泌腺。 2.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 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3.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称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组类固醇激素。主要包括糖皮质素和盐皮质素,以及少量的性激素三类。 4.肾上腺素的调节 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受垂体的直接调控,所以没有促肾上腺髓质激素。它(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 5.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调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受垂体的直接调控,有分级调节,即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也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短反馈和长反馈 以性激素为例,体内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都有反馈作用,称为“长反馈作用”,促性腺激素的水平也能影响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称为“短反馈作用” 6.醛固酮 盐皮质激素是维持体内正常水盐代谢不可缺少的激素,其中以醛固酮的生理效应最强。极微量醛固酮便可产生明显的生理效应。 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盐皮质素。主要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和肾皮质集合管,增加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促进钾离子的排泄,也作用于髓质集合管,促进氢离子的排泄,酸化尿液。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优质学案3-2-2-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 人教版

第2课时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 〖学习目标〗 1.分析激素的分级调节的过程和意义。2.概括出激素调节的特点,分析激素调节的一般过程。3.运用激素调节原理分析与健康相关的实际问题。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激素的分级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建立稳态调节观。 2.科学思维:构建激素分级调节模型,进一步理解激素调节机理。 一、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调节过程 (1)腺体:a.下丘脑、b.垂体、c.甲状腺。 (2)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 (3)作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4)调节: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 2.分级调节 (1)概念: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 (2)分级调节系统 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③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 (3)意义: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判断正误 (1)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减少() (2)垂体不但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而且能分泌生长激素() (3)所有激素的分泌都是通过下丘脑到垂体再到相应腺体来分级调节的() (4)所有的反馈调节都会使相关过程趋于平衡() 〖答案〗(1)×(2)×(3)×(4)× 关键点拨(1)正反馈: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

(2)负反馈: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在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 1.摘除大鼠的垂体,甲状腺将萎缩,甲状腺激素显著减少;如果给该大鼠注射垂体的提取物,可以部分地恢复甲状腺的大小,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垂体能分泌某种化学物质,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2.向动物静脉中注射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可增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TSH),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下丘脑分泌的TRH能促进垂体分泌TSH。 3.向动物的垂体注射微量的甲状腺激素后,血液中的TSH水平会明显降低,这又说明了什么? 〖提示〗甲状腺激素能抑制垂体分泌TSH。 4.由以上几个问题分析,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中,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有何关系?〖提示〗下丘脑分泌的TRH,可以促进垂体分泌TSH。垂体分泌的TSH可影响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 5.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总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是如何实现的呢?〖提示〗这是通过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实现的。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时,会反馈抑制TSH和TRH的分泌,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当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时,TSH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恢复到正常水平。 6.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饮食长期缺碘,导致甲状腺肿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由于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饮食长期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致使血浆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使TRH和TSH的分泌增加,进而引起代偿性的甲状腺肿大。 核心归纳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学案:第24讲 体液调节

第24讲体液调节 必备知识固本夯基 一、激素与内分系统 1.激素的发现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激素,它由分泌。进入后,随血流到达,引起胰腺分泌。 (2)激素调节:由器官或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的方式。 (3)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常见方法有、注射、饲喂等。其中使用注射、饲喂方法时还要注意相关激素的。 2.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功能 续表

内分 泌腺 激素名称激素功能 肾上腺肾上腺素提高机体的能力醛固酮、皮 质醇 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 卵巢 雌激素、孕 激素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的生成和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现 睾丸雄激素 (主要是睾 酮) 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的生成和 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 (2)内分泌系统是机体整体功能的重要调节系统。各种内分泌腺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共同调节机体活动,包括维持、调节代谢、调控等。 二、激素调节的过程 1.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 (2) 是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升高血糖的激素有 和等,其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中的关系互为。 2.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反馈调节 (1)甲状腺激素调节

(2)分级调节:人们将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调节,有利于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3.激素调节的特点:通过进行运输,作用于,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作为传递信息,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微量和高效,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又 不,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三、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1.体液调节 (1)体液调节是指等化学物质(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体液因子,如 等),通过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内容,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比较 项目 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举例 神经 调节 迅速短暂缩手反射 体液 调节较缓慢较广泛比较长 甲状腺 激素 联系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的调节。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的发育和功能 3.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实例 (1)体温的调节 ①体温恒定的原理: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第1节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第3章体液调节 第1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激素的发现 1.(2022河北保定定州期中)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有关的4个实验: ①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注入静脉→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胰腺分泌胰液 对上述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①和②组成的对照实验中,自变量是稀盐酸的刺激部位 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C.①与③组成的对照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采用了减法原理 D.在稀盐酸的刺激下,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可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腺分泌胰液 2.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的症状(行为)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题组二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2022山东枣庄八中东校月考)内分泌系统是动物体内所有内分泌腺和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下列关于人体内分泌系统及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分泌系统由各种能分泌激素的无导管腺组成 B.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同时也是神经递质 C.生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能调节人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促进骨骼生长 D.雄激素和雌激素都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并维持机体的第二性征 4.(2021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 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⑤促甲状腺激素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A.①③⑥ B.②④ C.②③⑥ D.④⑤ 5.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都参与调节糖代谢 B.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皮质醇等,参与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 C.肾上腺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髓质可分泌肾上腺素,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D.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都作用于垂体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精品学案3:3-2-激素调节的过程 人教版

高中- 生物- 人教版(新教材)- 选择性必修1 激素与调节的过程 【学习目标】 1.掌握血糖平衡及调节过程。 2.描述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 3.了解激素调节的特点。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 一、激素调节的实例 1.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看图总结以下内容) 血糖的来源有:、、 主要来源是。 血糖的去向有:、、 主要去向是。 血糖的正常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 请注意:糖代谢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 (2)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类重要激素

注:肾上腺素对血糖调节的作用是:。 (3)、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 传入神经 注:血糖平衡的调节是_______和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 (4)反馈调节 ①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反过来又作为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②意义:反馈调节是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具有重要意义。(5)糖尿病的原因是________分泌不足或活性低,导致葡萄糖进入_______受阻,因而组织细胞缺少葡萄糖,但血糖浓度_____,导致患者_______,引起尿液增加。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甲状腺激素 ①寒冷环境中的作用:。 ②靶细胞:。 (2)调节过程 ①物质:a.;b.。 ②结构:甲.;乙.;丙.。 ③作用:Ⅰ.,Ⅱ.。 ④调节类型:由Ⅰ、Ⅱ可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既有,又有。 (3)分级调节 ①概念:人们将之间存在的调控,称为分级调节。 ②意义:分级调节可以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调节,有利于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思考〗如何区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复习激素调节学案+习题(带答案)

复习激素调节学案+习题(带答案) 第三讲通过激素的调节 知识点一、激素调节概念:由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1.促胰液素的发现 ① 小肠黏膜――→混合研磨提取液――→注入静脉―→促进胰腺分泌② (1)①是,作用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 (2)发现该过程的关键的处理方法是将小肠黏膜刮下来并研磨,排除调节的影响。 (3)结论:促胰液素是由分泌的,经血液循环运送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② 。知识点二激素调节的实例 1.血糖平衡的调节 (1)调节中枢:。 (2)调节机制:。 ①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可直接调控肾上腺、胰岛B 细胞和胰岛A 细胞。在此种调节方式中,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 ②体液调节:高浓度血糖可直接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低浓度血糖可直接刺激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将“ ) (1)图中a 、b 、c 分别为、和。 (2)图中代表促进的是,代表抑制的是。(填图中序号)。 (3)如果注射过量激素b ,则激素a 分泌量,激素c 分泌量。 3、激素调节的特点:、、。 激素不组成,不提供,也不起。激素是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3、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4.明确几种激素的化学本质 (1)固醇类激素:。 (2)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 (3)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5.正确区分激素间相互作用的两种类型 (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同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 (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判断题:(1)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内分泌器官才能合成激素( ) (2)胰岛素制剂、性激素均只能以注射的方式使用( ) (3)人在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将患侏儒症,其身材矮小,且智力发育不正常() (4)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都能发挥作用( ) (5)激素只有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才能发挥作用( ) (6)甲状腺激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 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 1.一般思路 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出现相应病理症状?添加某激素后恢复正常?推知相应激 素生理功能 2. 方法示例 (1)验证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①饲喂法: ②摘除法和注射法:

22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第2节 激素调节的过程

第2节激素调节的过程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学法指导 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分 级调节、反馈调节等机 制维持机体的稳态 1.分析人体的血糖平衡调 节、甲状腺激素调节,说明 激素的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 机制的意义(生命观念) 2.简述激素调节特点,分析 调节的一般过程(科学思维) 3.运用激素调节原理分析健 康实际问题(社会责任) 1.通过构建血糖调节模型 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 调节模型,培养建模与模 型分析的能力 2.能够分析“加法原理” 和“减法原理”在生物学 实验中的具体应用,培养 科学探究能力 3.应用相关知识指导自己 健康生活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一、激素调节的实例 实例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 2.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 (1)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 降低血糖:④胰岛素。 升高血糖:⑤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⑥甲状腺激素等。 (2)反馈调节——激素分泌调节的方式 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⑦效果,反过来又作为⑧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的调节方式。 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⑨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3.血糖平衡的神经调节 (1)血糖调节中枢:下丘脑 (2)过程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⑩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⑪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含量上升。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⑫甲状腺和⑬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拓展提升:糖尿病及其危害与治疗 (1)Ⅰ.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 Ⅱ.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但确切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明确。 (2)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多食 (3)危害:往往引起多种并发症。 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特点 1.甲状腺激素 (1)作用: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2)靶细胞: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通过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来进行。(1)过程 Ⅰ.图中有三级腺体,分别为:a⑮下丘脑、b⑯垂体、c⑰甲状腺。 Ⅱ.图中有三级激素,依次为:甲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⑲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Ⅲ.图中“+”“-”分别表示⑳促进和㉑抑制。 (2)调节方式:既有㉒分级调节,又有㉓反馈调节。(3)分级调节 Ⅰ.概念: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Ⅱ.分级调节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㉕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Ⅲ.意义: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㉖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㉗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3.激素调节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