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线粒体疾病的遗传

第七章 线粒体疾病的遗传
第七章 线粒体疾病的遗传

第七章线粒体疾病的遗传

一、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线粒体遗传、线粒体疾病、异质性、阈值效应等基本概念。

2.掌握线粒体DNA的结构与遗传特点。

3.熟悉线粒体基因组与核基因组的关系。

4.了解线粒体DNA的复制、转录特点。

二、习题

(一)A型选择题

1.mtDNA指

A.突变的DNA B.核DNA C.启动子顺序

D.线粒体DNA E.单一序列

2.下面关于mtDNA的描述中,那一项是不正确的

A.mtDNA的表达与核DNA无关B.mtDNA是双链环状DNA C.mtDNA转录方式类似于原核细胞D.mtDNA有重链和轻链之分E.mtDNA的两条链都有编码功能

3.mtDNA中编码mRNA基因的数目为

A.37个B.22个C.17个D.13个E.2个

4.线粒体遗传不具有的特征为

A.异质性B.母系遗传C.阈值效应D.交叉遗传E.高突变率5.mtDNA中含有

A.37个基因B.大量调控序列C.内含子

D.终止子E.高度重复序列

6.受精卵中的线粒体

A.几乎全部来自精子B.几乎全部来自卵子C.精子与卵子各提供1/2 D.不会来自卵子E.大部分来自精子

7.线粒体疾病的遗传特征是

A.母系遗传B.近亲婚配的子女发病率增高

C.交叉遗传D.发病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E.女患者的子女约1/2发病

8.最早发现与mtDNA突变有关的疾病是

A.遗传性代谢病B.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C.白化病

D.分子病E.苯丙酮尿症

9.最易受阈值效应的影响而受累的组织是

A.心脏B.肝脏C.骨骼肌D.肾脏E.中枢神经系统10.遗传瓶颈效应指

A.卵细胞形成期mtDNA数量剧减B.卵细胞形成期nDNA数量剧减

C.受精过程中nDNA.数量剧减D.受精过程中mtDNA数量剧减

E.卵细胞形成期突变mtDNA数量剧减

(二)X型选择题

1.下面关于线粒体遗传系统的正确描述是

A.可编码线粒体中全部的tRNA、rRNA

B.能够独立复制、转录,不受nDNA的制约

C.在细胞中有多个拷贝

D.进化率极高,多态现象普遍

E.所含信息量小

2.mtDNA的D环区含有

A.H链复制的起始点B.L链复制的起始点C.H链转录的启动子D.L链转录的启动子E.终止子

3.mtDNA的转录特点是

A.两条链均有编码功能B.两条链的初级转录产物都很大

C.两条链都从D-环区开始复制和转录D.tRNA兼用性较强

E.遗传密码与nDNA相同

4.线粒体DNA复制的特点是

A.复制起始于H链的转录启动子B.按顺时针方向复制

C.复制过程中,H链长时间持单链状态D.两条链的复制起始点相隔2/3个mtDNA E.复制方式以D-环复制为主

5.线粒体异质性

A.指长度异质性B.指序列异质性C.发生率与年龄相关D.在神经、肌肉系统中发生率高E.高发于D环区,导致线粒体疾病

6.线粒体多质性指

A.不同的细胞中线粒体数量不同B.一个细胞中有多个线粒体

C.一个线粒体中有多个DNA D.一个细胞中有多种mtDNA拷贝

E.一个线粒体中有多种DNA拷贝

7.“阈值效应”中的阈值

A.指细胞内突变型和野生型mtDNA的相对比例B.易受突变类型的影响

C.个体差异不大D.有组织差异性E.与细胞老化程度无关8.下面关于线粒体遗传的不正确描述是

A.同质性细胞可漂变为异质性

B.低突变型mtDNA水平不会引起临床症状

C.突变mtDNA具有复制优势

D.线粒体疾病不随年龄增加而渐进性加重

E.父方的mtDNA对表型无明显作用

9.影响阈值的因素包括

A.组织器官对能量的依赖程度B.mtDNA的突变类型

C.组织的功能状态D.组织细胞的老化程度

E.个体的发育阶段

10.mtDNA高突变率的原因是

A.缺乏有效的修复能力B.基因排列紧凑

C.易发生断裂D.缺乏非组蛋白保护

E.复制频率过低

11.mtDNA的修复机制是

A.转移修复B.光复活修复C.切除修复D.SOS修复E.重组修复

(三)名词解释

1.mtDNA

2.异质性

3.阈值效应

(四)问答题

1.什么是mtDNA?它有什么特性?

2.说明线粒体的遗传规律和发病规律。

3.简述nDNA在线粒体遗传中的作用。

三、参考答案

(一)A型选择题

1.D 2.A 3.D 4.D 5.A 6.B 7.A 8.B 9.E 10.A

(二)X型选择题

1.ACDE 2. ACD 3. ABD 4. CDE 5. ABCD

6. D

7. BD

8. ABD

9.ABCDE 10. ABD 11. AC

(三)名词解释

略。

(四)问答题

1.线粒体DNA约16.5kb,为一种双链环状DNA,由一条重链和一条轻链组成,含37个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13个mRNA基因。与nDNA相比,具有高度简洁型、高突变率、母系遗传、异质性等特点。

2.①高度简洁性:基因内无内含子,整个DNA分子中很少非编码顺序;②高突变率:mtDNA分子裸露;复制时长时间处于单链状态,分子不稳定;缺少有效的修复系统;③异质性:同一个细胞中野生型mtDNA和突变型mtDNA共存;④阈值效应:细胞中突变型mtDNA达到一定数量,能量代谢不足以满足细胞生命活动需要时,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

⑤母系遗传:受精卵中的线粒体几乎全部来自卵子,因此,只有母亲的突变线粒体可以传给后代,临床上表现为母亲发病,子代可能发病,父亲发病,子代正常;⑥与nDNA的遗传密码不完全相同;⑦mtDNA的转录过程类似于原核生物。

3.mtDNA具有自我复制、转录功能,但需要由核DNA(nuclear DNA,nDNA)编码的酶蛋白参与这些过程。可见mtDNA基因的表达受核DNA的制约;而且线粒体只能合成少部分线粒体蛋白,大部分蛋白由核基因组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后转运到线粒体中。mtDNA必须与nDNA协同作用,才能完成能量代谢过程。

(李晓雯)

(完整word版)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6章 线粒体遗传病

第六章线粒体遗传病 (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 1.下面关于线粒体的正确描述是______。 A.含有遗传信息和转译系统 B.线粒体基因突变与人类疾病基本无关 C.是一种完全独立自主的细胞器 D.只有极少量DNA,作用很少 E.线粒体中所需蛋白质均来自细胞质 2. 关于线粒体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线粒体遗传同样是由DNA控制的遗传 B.线粒体遗传的子代性状受母亲影响 C.线粒体遗传是细胞质遗传 D.线粒体遗传同样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 E.线粒体遗传的表现度与突变型mtDNA的数量有关。 3.以下符合mtDNA结构特点的是______。 A.全长61569bp B.与组蛋白结合 C.呈闭环双链状 D.重链(H链)富含胞嘌呤 E.轻链(L链)富含鸟嘧啶 4.人类mtDNA的结构特点是______。 A. 全长16.6kb,不与组蛋白结合,为裸露闭环单链 B. 全长61.6kb,不与组蛋白结合,分为重链和轻链 C. 全长16.6kb,与组蛋白结合,为闭环双链 D. 全长61.6kb,不与组蛋白结合,为裸露闭环单链 E. 全长16.6kb,不与组蛋白结合,为裸露闭环双链 5.下面关于mtDNA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mtDNA的表达与核DNA无关 B.mtDNA是双链环状DNA C.mtDNA转录方式类似于原核细胞 D.mtDNA有重链和轻链之分 E.mtDNA的两条链都有编码功能

6.线粒体遗传属于______。 A.多基因遗传 B.显性遗传 C.隐性遗传 D.非孟德尔遗传 E.体细胞遗传 7. 线粒体中的tRNA兼用性较强,tRNA数量为______。 A.48个 B.32个 C.64个 D.61个 E.22个8.mtDNA编码线粒体中______。 A. 全部呼吸链-氧化磷酸化系统的蛋白质 B. 约10%的蛋白质 C. 大部分蛋白质 D. 线粒体基质中的全部蛋白质 E. 线粒体膜上的全部蛋白质 9. 目前已发现与mtDNA有关的人类疾病种类约为______。 A. 100余种 B. 10多种 C. 60多种 D. 几十种 E. 种类很多10.UGA在细胞核中为终止密码,而在线粒体编码的氨基酸是______。 A.色氨酸 B.赖氨酸 C.天冬酰胺 D.苏氨酸 E.异亮氨酸11.每个线粒体内含有mtDNA分子的拷贝数为______。 A.10~100个 B.10~20个 C.2~10个 D.15~30个 E.105 12.mtDNA中编码mRNA基因的数目为______。 A.37个 B.22个 C.17个 D.13个 E.2个 13.关于mtDNA的编码区,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包括终止密码子序列 B.不同种系间的核苷酸无同源性 C.包括13个基因 D.各基因之间部分区域重叠 E.包括启动子和内含子 14.关于mtDNA的D环区,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是线粒体基因组中进化速度最慢的DNA序列 B.具有高度同源性 C.包含线粒体基因组中全部的调控序列 D.突变率较编码区低 E.是子代H链在复制过程中与亲代H链发生置换的部位 15.mtDNA中含有的基因为______。 A. 22个rRNA基因,2个tRNA基因,13个mRNA基因

遗传病的特点和种类

遗传病的特点和种类 遗传性疾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造成的疾病。 遗传病具有先天性、家族性、终身性、遗传性的特点。 遗传病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单基因病。 单基因常常表现出功能性的改变,不能造出某种蛋白质,代谢功能紊乱,形成代谢性遗传病。单基因病又分为三种: 1.显性遗传:父母一方有显性基因,一经传给下代就能发病,即有发病的代代,必然有发病的子代,而且世代相传,如多指,并指,原发性青光眼等。 2.隐生遗传:如先天性聋哑,高度近视,白化病等,之所以称隐性遗传病,是因为患儿的双亲外表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3.性链锁遗传又称伴性遗传发病与性别有关,如血友病,其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又如红绿色盲是一种交叉遗传儿子发病是来自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而女儿发病是由父亲而来,但男性的发病率要比女性高得多。 二、多基因遗传:是由多种基因变化影响引起,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人的性状如身长、体型、智力、肤色和血压等均为多基因遗传,还有唇裂、腭裂也是多基因遗传。此外多基因遗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哮喘病、精神分裂症等。 三、染色体异常: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排列位置异常等产生;最常见的如先天愚型,这种孩子面部愚钝,智力低下,两眼距离宽、斜视、伸舌样痴呆、通贯手、并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常见遗传病总结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软骨发育不全上臂、大腿短小畸形,腹部隆起;臀部后凸;身材矮小致病基因导致长骨两端软骨细胞形成出现障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白化病患者皮肤、毛发、虹膜中缺乏黑色素,怕光,视力较差缺乏酪氨酸的正常基因,无法将酪氨酸转变成黑色素 先天性聋哑听不到声音,不能学说话,成为哑巴缺乏听觉正常的基因,听觉发育障碍 苯丙酮尿症智力低下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的正常基因,苯丙氨酸不能转化成酪氨酸而不能变成苯丙酮酸,中枢神经受损 X染色体显性遗传

高中生物 《人类遗传病》教案示例

《人类遗传病》教案示例 广州市第一中学孙淑贞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以遗传病的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主要讲述人类遗传病常识性知识,与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联系密切。本节活动较多:一个调查,两个资料搜集和分析,一个科学·技术·社会(STS)。本节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紧密,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学对象分析 本人所任教的班级是高二级文科班的学生,对于遗传与进化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他们虽对“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很感兴趣,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教师可启发学生先自学,再尝试用概念图的方法对遗传病加以概括分类。 对于实践调查,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应先加以趣味性引导,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相关的资料收集看似简单,运用互联网搜索的结果易造成大量资料的积压与浪费;文科班的学生个性鲜明,语言表达能力强,若能利用自已搜索到的资料在辩论会中展示自我个性,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②概述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监测和预防的方法。 ③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 ①调查某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②搜集和交流人类基因组计划或基因诊断和治疗研究方面的资料。 3.情感目标 ①在进行遗传调查和实验活动中,善于从自已亲身经历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和进行自主性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培养勇于创新与合作的科学精神。 ②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认同遗传学研究的新成就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积极思考遗传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联系,为普及遗传学知识做出贡献。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调查法、辩论法、讨论学习法、赏识性评价 2.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设计调查表 四、教学流程

医学遗传学习题(附答案)第16章 遗传病的预防

第十五章遗传病的预防 遗传咨询的主要步骤包括准确诊断、确定遗传方式、对再发风险的估计、提出对策和措施、随访和扩大咨询。目的是确定遗传病患者和携带者,并对其后代患病的危险率进行预测,以便商谈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减少遗传病患儿的出生,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提高人群遗传素质和人口质量。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病的重要措施。 (一)选择题(A 型选择题) 1.对一些危害严重、致残的遗传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也不能进行产前诊断,再次生育时的再发风险很高,宜采取的对策。 A.遗传咨询 B.出生后诊断 C.人工授精 D.不再生育 E.药物控制 2.曾生育过一个或几个遗传病患儿,再生育该病患儿的概率,称为。 A.再发风险 B.患病率 C.患者 D.遗传病 E.遗传风险 3.杂合子的显性基因或纯合体中的隐性基因所产生的可检出遗传病百分率称为。 A.百分比 B.外显率 C.不完全外显 D.半显性遗传 E.完全显性遗传 4. 不属于遗传咨询范围的种类是。 A.婚前咨询 B.行政咨询 C.有心理障碍的咨询 D.产前咨询 E.一般咨询 5.遗传咨询医师必须掌握诊断各种遗传病的基本技术,包括。 A.临床诊断 B.酶学诊断 C.细胞遗传学诊断 D.基因诊断 E.以上都是 6.遗传咨询的主要步骤为 A.准确诊断 B.确定遗传方式 C.对再发风险的估计 D.提出对策和措施 E.以上都是 7.我国目前列入新生儿筛查的疾病有。 A.PKU B.SARS C.甲状腺炎

D.非细菌感染 E.DMD 8.遗传咨询中的概率计算不包括。 A.中概率 B.条件概率 C.前概率 D.联合概率 E.后概率 9.不适合进行人工授精的情况是。 A.一对夫妇婚后出生了严重的常染色体遗传病患儿 B.再次生育时再发风险高,但有产前诊断方法 C.丈夫为染色体易位的携带者 D.已生出了遗传病患儿 E.丈夫患严重的常染色体遗传病 10.在遗传咨询中应用Bayes定理的要求是。 A.熟练地运用孟德尔定律、掌握各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规律 B.熟悉各种遗传方式在不同组合下亲代与子代的关系 C.并应具有分析推理能力,善于思考各种情况下的因果关系 D.运用概率论于医学遗传学的领域,对每一实例做出判断 E.以上都是 11.Bayes定理在遗传咨询中的应用的目的是。 A.了解双亲之一或双方的基因型 B.估计出生子女的风险率 C.使遗传咨询结果更为准确 D.计算亲缘关系 E.统计遗传规律 12. 冒险再次生育的选择条件是先证者所患遗传病不太严重且只有。 A.低度再发风险 B.中度再发风险 C.高度再发风险 D.无再发风险 E.肯定再发风险 13. 采取不再生育对策的条件是一些危害严重、致残的遗传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 也不能进行产前诊断,再次生育时。 A.无再发风险 B.再发风险很高 C.低度再发风险 D.中度再发风险 E.高度再发风险 14.染色体病和多基因病的再发风险的估计一般遵循下列原则是以其为经

遗传病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三类

遗传病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单基因病。 单基因常常表现出功能性的改变,不能造出某种蛋白质,代谢功能紊乱,形成代谢性遗传病。单基因病又分为三种: 1.显性遗传:父母一方有显性基因,一经传给下代就能发病,即有发病的代代,必然有发病的子代,而且世代相传,如多指,并指,原发性青光眼等。 2.隐生遗传:如先天性聋哑,高度近视,白化病等,之所以称隐性遗传病,是因为患儿的双亲外表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3.性链锁遗传又称伴性遗传发病与性别有关,如血友病,其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又如红绿色盲是一种交叉遗传儿子发病是来自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而女儿发病是由父亲而来,但男性的发病率要比女性高得多。 二、多基因遗传:是由多种基因变化影响引起,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人的性状如身长、体型、智力、肤色和血压等均为多基因遗传,还有唇裂、腭裂也是多基因遗传。此外多基因遗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哮喘病、精神分裂症等。三、染色体异常: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排列位置异常等产生;最常见的如先天愚型,这种孩子面部愚钝,智力低下,两眼距离宽、斜视、伸舌样痴呆、通贯手、并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常见遗传病总结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软骨发育不全上臂、大腿短小畸形,腹部隆起;臀部后凸;身材矮小致病基因导致长骨两端软骨细胞形成出现障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白化病患者皮肤、毛发、虹膜中缺乏黑色素,怕光,视力较差缺乏酪氨酸的正常基因,无法将酪氨酸转变成黑色素 先天性聋哑听不到声音,不能学说话,成为哑巴缺乏听觉正常的基因,听觉发育障碍 苯丙酮尿症智力低下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的正常基因,苯丙氨酸不能转化成酪氨酸而不能变成苯丙酮酸,中枢神经受损 X染色体显性遗传 抗维生素D佝偻病 X型腿(O型),骨骼发育畸形,生长缓慢致病基因使钙磷吸收不良没,导致骨骼发育障碍 X染色体隐性遗传 红绿色盲不能分辨红色和绿色缺乏正常基因,不能合成正常视蛋白引起色盲血友病受伤后流血不止缺乏凝血因子合成基因,导致凝血障碍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肌无力或萎缩,行走困难正常基因缺乏,进行性肌肉发育障碍 染色体数目异常 常染色体 21三体综合症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面容特殊,眼间距宽,口常开,舌伸出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 性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XO)身材矮小,肘外翻,颈部皮肤松弛,外观女性无生育能力少一X染色体 XYY个体男性,身材高大,具有反社会行为多一Y染色体

实验十四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doc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必修二P91)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隔代出现。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遗传病类型: 1、单基因遗传病: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多基因遗传病: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如原发性高血压。 3、染色体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症。 三、方法步骤: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其程序是: 1、确定调查的目的要求:确定课题; 2、制定调查的计划: (1)以组为单位,确定组内人员; (2)确定调查病例; (3)制定调查记录表; (4)明确调查方式; (5)讨论调查时应注意的问题; 3、实施调查活动:每个小组调查周围熟悉的几个家系中的遗传病的情况。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4、整理分析调查资料: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5、得出调查结论,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 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某个典型的患者家系中进行。 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伴X 遗传病 伴X 显性遗传(例:佝偻病) 细胞核 遗传病 细胞质遗传病: 常染色体 遗传病 伴性遗 传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例:白化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例:多指病) 伴Y 遗传(例:耳廓多毛症) 伴X 隐性遗传(例:红绿色盲) 母亲患病,子女全患病。

遗传病的诊断

辅导9 遗传病的诊断、防治与优生 在你的工作当中,是否遇到过有可能是遗传病的患者呢?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他是或不是遗传病的患者呢?这就要用到遗传病诊断的知识。 一、遗传病的诊断 遗传病的诊断分为产前诊断、症状前诊断和现症病人诊断三种情况。前两种诊断可以较早地发现遗传病患者或携带者。 (一)临床诊断 遗传病的诊断程序和普通疾病一样,首先在临床门诊听取病人的主诉、询问病史、查体,然后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最终确诊。其中包括遗传病所特有的项目,如在病史中注重家族史、需要绘制出系谱图以进行系谱分析、要在实验室进行特殊的遗传学检查等。 (二)系谱分析 根据家族史、婚姻史和生育史就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系谱,可以进一步进行系谱分析。 系谱分析是指通过调查先证者家庭成员的患病情况,画出系谱,经过回顾性分析以确定疾病遗传方式的一种方法。进行系谱分析有助于区分该病是单基因病,还是多基因病;若是单基因病,要判断属于常显、常隐、X显、X隐四种遗传方式中的哪一种。 系谱分析要注意:(1)系谱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一个完整的系谱应有三代以上家庭成员的患病情况、婚姻情况及生育情况(包括有无流产史、死产史及早产史),还应注意患者或代述人是否有顾虑而提供虚假资料,如重婚、非婚子女等,造成系谱不真实;(2)遇到“隔代遗传”,要认真判断其是由于隐性遗传所致,还是由于外显不全所致;(3)当患者在家系中为一散发病例时,不可主观断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要考虑新基因突变的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生化检查和基因诊断。 细胞遗传学检查主要适用于染色体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主要的方法包括染色体检查和性染色质检查两部分。染色体检查又称为核型分析,其标本可取自胎儿的脐带血、羊水脱落细胞、绒毛细胞、外周血等组织。 有下列情况之一应建议作染色体检查: (1)有明显智力发育不全、生长迟缓或伴有其他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或生殖系统畸形者。 (2)习惯性流产。要求夫妇双方同时进行染色体检查。 (3)原发闭经和女性不育症。

实验十四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人教版新课标)2 实验十四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必修二P91)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隔代出现。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三.方法步骤: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其程序是: 组织问题调查小组→确定课题→分头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如右流程图) 注意事项: 1.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2.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 3. 4.人类常见的遗传病类型概括

实验十五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必修三P5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2.进一步培养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三.方法步骤: 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4-D或α-萘乙酸(NAA)等。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 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 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0.2、0.4、0.6、0.8、1、2、3、 4、5 mg/mL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 4.剩余的母液应放在4 ℃保存,如果瓶底部长有绿色毛状物,则不能继续使用。 5.选择插条: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实验表明,插条部位以种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基部较差,梢部插穗仍可利用。实验室用插穗长5~7 cm,直径1~1.5 cm为宜。 6.处理插条: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塔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线粒体遗传病

线粒体疾病的遗传 一、线粒体的功能: ?是细胞有氧呼吸的基地和供能的场所,供应细胞生命活动95%的能量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把氧化各种底物产生的自由能转化为可被细胞直接利用的形式 ——ATP ?细胞氧化(细胞呼吸) ?无氧酵解:1分子葡萄糖→2ATP 线粒体有氧呼吸:1分子葡萄糖→36~38ATP 二、mtDNA的遗传特点: 1、具有复制半自主性。(M染色体,25号染色体) 线粒体内含有DNA分子,被称为人类第25号染色体,是细胞核以外含有遗传信息和表达系统的细胞器,其遗传特点表现为非孟德尔遗传方式,又称核外遗传。 2、部分遗传密码与核DNA不同。 3、母系遗传。(不符合经典遗传定律)。 精卵结合时,受精卵中的线粒体DNA几乎全都来自于卵子,来源于精子的mtDNA 对表型无明显作用,这种双亲信息的不等量表现决定了线粒体遗传病的传递方式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而是表现为母系遗传(maternal inheritance),即母亲将mtDNA传递给她的儿子和女儿,但只有女儿能将其mtDNA传递给下一代。 4、在细胞分裂间期经过复制和分离。 细胞分裂时,突变型和野生型mtDNA发生分离,随机地分配到子细胞中,使子细胞拥有不同比例的突变型mtDNA分子。 5、具有阈值效应。 在克隆和测序的研究中发现一些个体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mtDNA,这是由于mtDNA发生突变,导致一个细胞内同时存在野生型mtDNA和突变型mtDNA,称为“杂质”(heteroplasmy)。野生型mtDNA对突变型mtDNA有保护和补偿作用,因此,mtDNA突变时并不立即产生严重后果。 突变所产生的效应取决于该细胞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线粒体DNA的比例,只有突变型DNA达到一定数量(阈值)才足以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这种现象称为阈值效应。阈值效应的一个表现就是在某些线粒体遗传病的家系中,有些个体起初并没有临床症状,但随年龄增加由于自发突变、环境选择等原因,突变型DNA逐渐积累,线粒体的能量代谢功能持续性下降,最终出现临床症状。 6、突变率极高(比核基因大10-20倍)。 A、突变率高的原因: ?mtDNA中基因排列紧凑,任何突变都可能会影响到其基因组内的某一重要功能区域 ?mtDNA是裸露的分子,不与组蛋白结合

常见遗传病教案

人类遗传病教案 学习目标 1.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遗传病。知道人类遗传病的三种类型。 2.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3.优生的概念。知道优生的含义。 4.优生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能说出优生的四种措施。 学习重点、难点 1.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遗传病。 2.优生的措施 教学过程: 教师:既然说到人类遗传病,那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人类遗传病么? 学生:人类遗传病指的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家族性遗传疾病。 教师:没错,人类遗传病呢,我们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这些内容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涉及了一些 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目前世界上有6500多种,每年以10~50种的速度递增 1.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低。 2.常有显隐性,有明显的家族传递格局。常染色体隐性: 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 常染色体显性: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指甲髌骨综合征。X染色体隐性血友病、色盲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X染色体显性抗维生素VD佝偻病 多基因遗传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目前发现有100多种 1.家族聚集现象 2.易受环境影响 唇裂、无脑儿、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脊柱裂。 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目前发现100多种 1.几乎涉及到每一对染色体 2.遗传物质的改变很大 3.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胎儿期间自然流产染色体 结构猫叫综合征 (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2.染色体数目常染色体个别增加21三体综合征 (先天愚型)性染 色体 个别 减少特纳氏综合征 (性腺发育不良) 教师:在这里清同学们注意:

线粒体疾病的遗传

第七章线粒体疾病的遗传 一、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线粒体遗传、线粒体疾病、异质性、阈值效应等基本概念。 2.掌握线粒体DNA的结构与遗传特点。 3.熟悉线粒体基因组与核基因组的关系。 4.了解线粒体DNA的复制、转录特点。 二、习题 (一)A型选择题 1.mtDNA指 A.突变的DNA B.核DNA C.启动子顺序 D.线粒体DNA E.单一序列 2.下面关于mtDNA的描述中,那一项是不正确的 A.mtDNA的表达与核DNA无关B.mtDNA是双链环状DNA C.mtDNA转录方式类似于原核细胞D.mtDNA有重链和轻链之分E.mtDNA的两条链都有编码功能 3.mtDNA中编码mRNA基因的数目为 A.37个B.22个C.17个D.13个E.2个 4.线粒体遗传不具有的特征为 A.异质性B.母系遗传C.阈值效应D.交叉遗传E.高突变率5.mtDNA中含有 A.37个基因B.大量调控序列C.内含子 D.终止子E.高度重复序列 6.受精卵中的线粒体 A.几乎全部来自精子B.几乎全部来自卵子C.精子与卵子各提供1/2 D.不会来自卵子E.大部分来自精子 7.线粒体疾病的遗传特征是 A.母系遗传B.近亲婚配的子女发病率增高 C.交叉遗传D.发病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E.女患者的子女约1/2发病 8.最早发现与mtDNA突变有关的疾病是 A.遗传性代谢病B.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C.白化病 D.分子病E.苯丙酮尿症 9.最易受阈值效应的影响而受累的组织是 A.心脏B.肝脏C.骨骼肌D.肾脏E.中枢神经系统10.遗传瓶颈效应指 A.卵细胞形成期mtDNA数量剧减B.卵细胞形成期nDNA数量剧减 C.受精过程中nDNA.数量剧减D.受精过程中mtDNA数量剧减 E.卵细胞形成期突变mtDNA数量剧减

关于人类遗传病类型和遗传病的预防及几种常见遗传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概述 (1)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关于人类遗传病类型和遗传病的预防及几种常见遗传 病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遗传性疾病是指人类遗传物质发生异常,而导致胎儿出生时或出生后,机体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的疾病。[1] 根据其遗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和染色体病。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人口质量,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困扰。[2]迄今, 对遗传病的治疗, 虽然可通过对症治疗纠正某些临床症状或防止发病, 但是, 对大部分遗传病仍不能改变细胞中的致病基因, 达到根治的目的。[3]少数即使能治疗, 也因费用昂贵, 难以普及,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根本方针。通过对遗传病的研究,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遗传病,为人类带来福利。 关键词:人类遗传病类型预防诊断治疗 1.遗传病类型 1.1单基因遗传病[4]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基因作用引起的遗传病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根据致病基因所处的染色体的性质, 把单基因遗传病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性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特点:患病者的双亲至少一人 患病呈连续性, 且男女患病几率相等。具体是双亲患病子女全患病或患病为3/4, 正常为1/4,双亲一人患病子女

全患病或患病与正常各为1/2,双亲正常子女全正常。如多指症,及Huntington’s 舞蹈症。[6] 特点:代与代之间多为不连续性, 且男女患病几率相等。具体是双亲患病子女全患病。双亲一人患病子女全正常或患病与正常各为1/2双亲正常子女全正常或正常为3/4, 患病为1/4。如白化病。 1.1.3 X性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患病者的双亲至少一人患病呈连续性, 且患病者女性多于男性。具体是:双亲患病子女全患病或女性全患病, 男性患病与正常各1/2,为父患病子女女性全患病, 男性全正常母患病子女全患病或男女患病与正常各为1/2,双亲正常子女全正常。如低血钙佝偻病。 1.1.4 X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代与代这间多为不连续性, 且患病者男性多于女性。具体是双亲患病子女全患病父患病子女全正常或男女患病与正常各为1/2,母患病子女女性全正常男性全患病双亲正常子女全正常或女性全正常, 男性患病与正常各为1/2。如红绿色盲。 1.1.5 Y性染色体遗传病 特点:患病者的父亲必患病呈连续性, 且患病者均为男性。具体是父患病子女男性全患病, 女性全正常,双亲正常子女全正常。如外耳道多毛病。 1.2多基因遗传在多基因遗传病中, 参与性

人类遗传病教案

学校:临清二中学科:生物 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 一、教材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人类遗传病及其病例 (2).什么是遗传病及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4).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2.能力目标: 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难点:(1)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 (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几种遗传病,教材前几章已经出现伴性遗传病和常染色体遗传病,所以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基础。另外“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是了解水平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学习目的。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传染性疾病已得到控制,而人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或功能上发生改变,使由此发育成的个体患先天性遗传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学生分组讨论 1.什么是遗传病?举例? 2.怎样做到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线粒体遗传与线粒体疾病

第十三章线粒体疾病 广义的线粒体病(mitochondrial disease)指以线粒体功能异常为主要病因的一大类疾病。除线粒体基因组缺陷直接导致的疾病外,编码线粒体蛋白的核DNA突变也可引起线粒体病,但这类疾病表现为孟德尔遗传方式。目前发现还有一类线粒体疾病,可能涉及到mtDNA与nDNA的共同改变,认为是基因组间交流的通讯缺陷。通常所指的线粒体疾病为狭义的概念,即线粒体DNA突变所致的线粒体功能异常。 第一节疾病过程中的线粒体变化 线粒体对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很敏感,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可直接造成线粒体功能的异常。例如在有害物质渗入(中毒)、病毒入侵(感染)等情况下,线粒体亦可发生肿胀甚至破裂,肿胀后的体积有的比正常体积大3~4倍。如人体原发性肝癌细胞癌变过程中,线粒体嵴的数目逐渐下降而最终成为液泡状线粒体;缺血性损伤时的线粒体也会出现结构变异如凝集、肿胀等;坏血病患者的病变组织中有时也可见2到3个线粒体融合成一个大的线粒体的现象,称为线粒体球;一些细胞病变时,可看到线粒体中累积大量的脂肪或蛋白质,有时可见线粒体基质颗粒大量增加,这些物质的充塞往往影响线粒体功能甚至导致细胞死亡;如线粒体在微波照射下会发生亚微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功能上的改变;氰化物、CO等物质可阻断呼吸链上的电子传递,造成生物氧化中断、细胞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能力下降等等。在这些情况下,线粒体常作为细胞病变或损伤时最敏感的指标之一,成为分子细胞病理学检查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线粒体疾病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角度,线粒体疾病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从临床角度,线粒体疾病主要涉及心、脑等组织器官或系统;从病因和病理机制角度,线粒体疾病有生化分类和遗传分类之别。 一、生化分类

遗传病的主要特点和预防措施

遗传病的主要特点和预防措施 现在世界上发现的遗传病多达4000多种。我国现有数千万人患有各种先天性疾病、智力低下遗传病,其中不少类型病情严重。遗传病都给患者带来许多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遗传病是因遗传基因或遗传物质的改变导致的疾病。遗传物质只能在有血缘关系的成员中传递,并且受累个体可能在受精卵时期即已获得了致病基因,保持到终身。患这种疾病的患者,如果婚后生育子女,可能将致病基因传给后代。由于致病的基因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所以疾病的遗传方式是有所不同的。白化症可以是代代相传或隔几代才发病;多发性、家族性直肠息肉症等是男、女都可以发病的;血友病、红绿色盲等是“传男不传女”的伴性遗传; 后代如果是男性则发病,而其后代如果是女性则不发病,女性为遗传基因携带者。因此遗传病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家族聚集性。即家族中有多个成员患病,或者一对夫妇反复生育患同样病的病孩。其次,垂直传递性。遗传病只在血缘亲属中自上代往下代传递,无血缘的家族成员不受影响。血缘亲属中也不能横向传递,如哥哥不能传给弟弟。 然后,先天性。由于发病的原因是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的突变,造成胚胎时期或胎儿发育早期即已形成这种疾病,所以婴儿在出生时早已患病。当然,也有的遗传病在出生后并未发病,到了青年甚至中年才发病。但其病源是先天性的。这些基因大多可能在胚胎期已经发挥了致畸的作用。遗传病患者大多在母体内即已患病,很多遗传病患者在出生前或出生之时就有明显症状或畸型。 再者,终身性。终身性意味着两点:其一,对大多数遗传病还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一旦病情发生,很难彻底纠正或根治;其二,主要是指无法改正患者的致病基因。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内外科技术及当今发展起来的基因治疗技术,在某种程序上可以改善甚至完全纠正临床症状,但是其致病基因仍保持终身,并通过生殖传给子女。这类疾病大多数终生难以治愈,如先天愚型、白化症等。而且遗传病多数预后不良,或早夭早亡,或终生残疾,生活难以自理,成为家庭的累赘。只有少数遗传疾病,若能早期诊断及治疗,可缓解症状或避免发病,如苯丙酮尿病的病人,若能在出生后3个月内确诊,6岁前坚持低苯丙氨酸饮食,就能避免智力发育迟缓的现象发生。 遗传疾病固然可怕。但如果早做预防,可以相对地减少它的危害。遗传病早在胚胎期间乃至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时候就萌发了。在择偶或生育的时候,加强遗传咨询,做好产前诊断, 想到如何预防遗传病,这也是实现优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另外,对新生儿进行筛查也是出生后预防和治疗某些遗传病的有效方法。 遗传病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与危害,我们应该采取一切可能措施来预防,来控制,来减轻遗传病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痛苦与压力。使人类健康的发展。

高中生物实验14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doc

实验14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石门中学人教版新教材中高中生物实验创新性使用研究课题组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显性遗传病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隐性遗传病隔代出现。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出现,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遗传病类型: 1、单基因遗传病: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多基因遗传病: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如原发性高血压。 3、染色体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症。 三、方法步骤: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其程序是: 1、确定调查的目的要求:确定课题; 2、制定调查的计划: (1)以组为单位,确定组内人员; (2)确定调查病例; (3)制定调查记录表; (4)明确调查方式; (5)讨论调查时应注意的问题; 3、实施调查活动:每个小组调查周围熟悉的几个家系中的遗传病的情况。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4、整理分析调查资料:为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小组调查的数据,应在班级和年级中进行汇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5、得出调查结论,撰写调查报告,汇报交流调查结果。 四、课堂练习: 1.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A .①③②④ B .③①④② C .①③④② D .①④③② 2.黑蒙性痴呆是在北美犹太人中较常见的一种遗传病,为研究其发病率,应该: 伴X 遗传病 伴X 显性遗传(例:佝偻病) 细胞核遗传病 细胞质遗传病: 常染色体遗传病 伴性遗 传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例:白化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例:多指病) 伴Y 遗传(例:耳廓多毛症) 伴X 隐性遗传(例:红绿色盲) 母亲患病,子女全患病。

线粒体疾病的遗传

第十三章线粒体疾病 一、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线粒体DNA突变的主要类型。 2.熟悉线粒体疾病的分类。 3.了解主要的线粒体疾病的遗传学机理。 4.了解核DNA与线粒体疾病的关系。 二、习题 (一)A型选择题 1.狭义的线粒体病是 A.线粒体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B.mtDNA突变所致的疾病 C.线粒体结构异常所致的疾病D.线粒体数量异常所致的疾病 E.mtDNA数量变化所致的疾病 2.点突变若发生于mtDNA rRNA基因上,可导致 A.呼吸链中多种酶缺陷B.电子传递链中某种酶缺陷 C.线粒体蛋白输入缺陷D.底物转运蛋白缺陷 E.导肽受体缺陷 3.常见的mtDNA的大片段重组是 A.插入B.重复C.易位D.缺失E.倒位 4.mtDNA大片段的缺失往往涉及 A.多个ATPase8基因B.多个ND基因C.多个tRNA基因 D.多个rRNA基因E.多个多种基因 5.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患者最常见的mtDNA突变类型是 A.G14459A B.G3460A C.T14484C D.G11778A E.G15257A 6.与增龄有关的mtDNA突变类型主要是 A.点突变B.缺失C.重复D.nDNA突变E.基因组间交流缺陷 7.线粒体脑肌病的特征是 A.肌纤维中呼吸链酶活性正常B.肌纤维中呼吸链酶活性缺陷C.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链酶活性缺陷D.呼吸链酶活性正常的神经细胞与酶活性缺失的神经细胞混合E.呼吸链酶活性正常的肌纤维与酶活性缺失的肌纤维混合 8.mtDNA突变诱导糖尿病的机制可能是 A.β细胞不能感受血糖值B.糖原异生降低C.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失控D.β细胞稳定性增高E.细胞中8-OH-dG含量增多 (二)X型选择题 1.mtDNA突变类型包括 A.缺失B.点突变C.mtDNA数量减少D.插入E.重复2.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是 A.肿瘤B.帕金森病C.Ⅱ型糖尿病D.白化病E.苯丙酮尿症

讲述遗传病的诊断、防治与遗传咨询

讲述遗传病的诊断、防治与遗传咨询 院系:人文学院中文系 专业:汉文秘04-1班 姓名:孙芳芳 学号:20040104206

讲述遗传病的诊断、防治与遗传咨询 遗传病,是指由于人的遗传物质缺陷引起器官发育、功能障碍而造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或者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和终身性的特征。这种传递不仅是指疾病的传递,最根本的是指致病基因的传递,所以,遗传病的发病表现出一定的家族性。父母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里携带的致病基因通过生殖传给子女并引起发病,而且这些子女结婚后还可能把致病基因传给下一代。 现在已被认识的遗传病有3000多种,包括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化病、血友病、白化病等等。遗传病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危害,也严重影响人口素质。根据遗传物质变异的不同,医生把遗传病分成三类: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 一、遗传病的诊断 遗传病的诊断(diagnosisofhereditarydisease)可分为产前诊断、症状前诊断和现症病人诊断三种类型。遗传病的确诊是开展遗传咨询和防治工作的基础。遗传病诊断方法有普遍性诊断原则,又有遗传学的特殊诊断手段。普遍性诊断原则是与诊断一般疾病相同的方法,即通过对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诊断技术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同时排除拟诊疾病,然后确立诊断。但由于遗传病种类繁多,特殊的病因分子基础,以及不同的遗传病存在许多相似的症状和体征,故除一般诊断方法外,尚需辅以遗传学的特殊诊断手段,如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检查、肤纹分析、携带者的检出等。此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产前诊断技术对遗传病诊断、遗传咨询和防治工作都极为重要。 其中产前诊断尤为重要,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对孕期胎儿性别及其健康状况进行检测,目的是预防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或对某些可治的遗传病患儿进行早期确诊和治疗。产前诊断是遗传病诊断的一种方法,是生化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临床医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由于各种新技术如高分辨显带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及绒毛吸管和培养技术等的应用,为遗传病的产前诊断开创了新的前景。 目前产前诊断的主要手段如下:(1)胎镜诊断,其优点是借助于内窥镜在宫内直接观察。 (2)超声波诊断,特别是B型超声波扫描仪的使用,可对胎儿存活与否、胎龄、胎位、羊水量、胎儿是否畸形等问题作出较准确的回答。(3)羊水诊断,在妊娠的第16~21周时,通过腹壁羊膜穿刺术可获得羊水,并对其各种成分进行分析检查以判断胎儿的染色体或代谢是否异常。(4)绒毛细胞检查,对所获得的绒毛细胞,经制片染色可观察X小体和Y小体,这对检查性染色体异常与防止伴性遗传病均有价值。(5)孕妇的血、尿检查。 症状前诊断 有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杂合子个体发病时往往已经生儿育女,如能在可疑杂合子个体生育之前就作出诊断,就能避免影响子代。症状前诊断包括家系调查和系谱分析和DNA 分析 现症病人诊断要看实际情况,此处不谈。 二、遗传病的防治

常见的遗传病有哪些

常见的遗传病有哪些 导语:为了预防生育出有身体缺陷的宝宝,备孕夫妻要做好孕前各项检查,清楚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家族病史,看看是否存在遗传疾病,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将疾病遗传的因素减少到最低,保障生育出健康宝宝。 怀上宝宝,是很多家庭的欢乐。然而,如果宝宝生出来后发现身体有缺陷,那又将是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宝宝先天身体缺陷大多是来自于遗传病,那么常见的遗传病有哪些呢? 人类的生息繁衍过程中,总会不断出现新的疾病,遗传病则成了繁衍后代是最担心的问题,尤其是有遗传病的家族,更是忧心忡忡,所以,在怀孕之前,夫妻双方都应该咨询专业的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作出更加理智的选择。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骨骼发育不全、成骨不全、马凡氏综合征、视网膜母细胞瘤、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黑色素斑、胃肠息肉瘤综合征、先天性肌强直等,这类遗传病的显性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患者的家族中,每一代都可以出现相同病患者。且发病与性别无关,男女都可发病。患者与正常人婚配,所生子女的发病危险为50%,故不宜生育。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由于患者的显性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所以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患者的后代,不论儿子还是女儿,均有50%的发病危险成为相同病患者,故不宜生育。而男性患者的后代,女儿百分之百患病,儿子正常,因而可生育男孩,限制女胎。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这类遗传病常见的有血友病A、血友病B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由于隐性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患者多为男性。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所生男孩全部正常,但女儿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若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子女中,儿子有50%的危险发病成为患者,女儿全部正常。 Y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由于该显性致病基因在Y染色体上,所以所有的患者均为男性。该遗传病呈父子代代相传。因此可生育女孩,限制男胎。 多基因遗传病 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和原发性癫痫等多基因遗传病,发病机理复杂,遗传度较高,危害严重,患者不论男女,后代的发病危险大大超过10%,均不宜生育。 染色体病 先天愚型等染色体病患者,所生子女发病危险率超过50%,同源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和复杂性染色体易位患者,其所生后代均为染色体病患者,故都不宜生育。 https://www.360docs.net/doc/512490131.html,/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夫妇双方均患有相同的严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半乳糖血症、肝豆状核变性等,不宜生育,因为其所生子女肯定均为同病患者。 受到遗传病的影响,带有遗传病的夫妻很有可能会生下先天缺陷的胎儿,使宝宝产成的发育障碍,包括形态结构异常、代谢功能异常的先天畸形和先天性智力低下。由于各种发育障碍都是在出生前发生的,所以称为先天缺陷,通常有以下4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