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我国的应对思考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我国的应对思考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我国的应对思考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我国的应对思考

世界经济在2010年强劲复苏后,2011年的情况令人大失所望。2011年世界经济总体走势经历了一次由较快复苏到再次减速的变化。上半年,世界经济显示出可持续复苏的态势。进入下半年后,世界经济坏消息频传,欧洲债务危机深化,市场信心走弱,发达国家经济基本面数据再现疲态。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叠加下,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风险的警告不绝于耳。

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虽仍维持了9.2%的增速,进出口贸易仍增长了22%,但经济和贸易增长的下行压力也日益凸显。在全球经济环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对外贸易也出现连续回落态势,投资和消费增长动力不足。如何在稳定增长中力求通过深化改革寻求新的增长活力,已成当务之急。所以,密切跟踪掌握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主动应对,继续发挥我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优势,确保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贯彻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的指导思想,是2012年面临的艰巨任务。

一、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

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但复苏步伐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有效解决,一些固有矛盾又有新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既不平衡,又很脆弱,经济下行风险有所抬头。得益于新兴经济体经济强劲增长,一季度,世界经济延续了上年的复苏态势,增长率达到4.3%。进入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遭受一系列突发事件困扰。日本大地震和海啸严重打击日本经济,中东北非社会动荡使国际金融市场和石油市场风险加剧。对大部分发达经济体而言,面对着巨额财政赤字和大规模政府债务的冲击,欧洲边缘国家的债务风险演变成为全球性事件,发达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纷纷遭降级考验。实体经济受到殃及,失业率居高不下,私人投资乏力,个人消费低迷。而经济增长较快的部分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不断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4%,较上年显著放缓,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仅为1.6%;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4%,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1.9%,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6.1%,均将低于2010年的增长水平。总体来看,世界经济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处于低速增长期。

国际贸易增速明显放缓。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市场需求恢复,加上补库存等因素影响,国际贸易在2010年出现恢复性较快增长,全球货物出口额比上年增长22%,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一个主要因素。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继续复苏、通胀预期强化和主要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国际贸易延续去年较快增长态势,一季度全球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22%。进入二季度以来,受日本地震导致国际产业供应链受损、美欧经济复苏乏力、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恶化等因素影响,全球货物贸易大幅放缓。据经合组织(0ECD)统计,七大工业国和金砖国家二季度进口增速仅为1.1%,远低于一季度的10.1%;出口增速为1.9%,低于一季度的7.7%。其中,美国二季度进口增速从一季度的11.1%放缓至3%,出口增速从5.6%降至2.6%。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2011年全球货物贸易实际增长率将只有5.8%。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减速,亚太国家和地区出口受到影响。联合国预计,2011年亚太发展中经济体出口增长可能比上年减少近一半,从超过17%跌至9%。

201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中国经济前三季度增长9.4%,俄罗斯经济上半年增长3.7%。1--8月,中国和巴西出口增速超过20%,印度一季度出口增长率同比超过50%。联合国《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展望》报告指出,今后两年内,中国、印度、巴西将领跑全球经济复苏。但新兴经济体国家也面临经济发展的诸多压力,包括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胀压力增大以及随着货币政策收紧和利率上调可能诱发的热钱涌入等。目前,新兴市场国家平均通胀率已经超过5%。印度受到巨额政府债务和高通货膨胀率的拖累,二季

度经济仅增长7.7%,为18个月以来最低的增长率。土耳其的巨额经常账户逆差使它很容易受资本外流的冲击。在巴西,中产阶层消费者面对不断上升的利率减少了开支,经济增长在减速。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预计,金融市场的动荡给该地区经济带来冲击,欧洲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将对拉美出口以及产品售价产生不利影响。2011年该地区经济增长率4.4%,较之前预期的4.7%要低;名义出口将增长27%,实际出口增长9%。2012年该地区经济将增长4.1%。发达经济体经济恶化对亚洲发展中国家出口造成拖累,亚洲开发银行预计,2011年下半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IMF预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2011年经济增长6.4%,较上年的7.3%要低,2012年继续放缓至6.1%

二、世界经济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轮金融危机是西方国家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属于系统性危机,具有明显长周期特征。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虽已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但主要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内生的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尤其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结构失衡、债务危机、财政赤字等问题频出。主要发达国家非但没有认真反思其政策失误,反而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结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结果导致了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合作动力不足,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基础很不牢固,复苏进程仍面临多重矛盾,致使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受到重创,消费和投资增长乏力,主要国家纷纷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上升,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涨,财政赤字和主权债务大幅上升,并使债务危机的隐患迅速膨胀。IMF预测,发达国家公共债务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在2011年首次突破100%,到2016年进一步上升到107%,其中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分别达到112%、86%和250%。此外,西亚北非局势动荡、日本特大地震等一系列突发事件也增加了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世界银行2011年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11年及2012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为2.8%和2.9%;欧洲为1.4%和2.0%,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为负,发达国家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当前,新的产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变化虽已在酝酿,但暂时仍没有突破迹象,尤其是引领世界经济振兴的新增长点仍未出现,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突破和产业化进程仍有待进一步培育,全球经济仍处于寻求新的转型和稳定增长过程中。

2.欧元区继续深陷欧债危机泥潭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世界经济前景面临的最大风险。欧洲问题国家债务规模史无前例,欧债危机尚在持续发酵,市场信心极其脆弱,引发金融市场持续大幅震荡。由于各成员国债务链相互交织、经济联系紧密,危机加深并拖累银行系统和实体经济的可能性上升。随着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陆续进入偿还高峰期,如果不能及时出台有效的救助措施,一旦欧洲银行业风险集中爆发,必将对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产生新的重大冲击。欧债危机还要持续多久、恶化到什么程度、最终会是怎样的结局,仍需密切跟踪研判。12月初欧洲央行预计,欧元区经济2012年增长速度将只有0.3%。欧元区经济陷于衰退将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连锁效应,拖累世界经济放缓增长。欧洲央行对欧元区经济前景忧虑凸显,已通过连续两月两次下调利率,推出一系列应急措施来支持财政体系,以支持各国所做的政治努力。

3.世界经济将持续维持低速增长

从目前情况看,世界经济复苏动力比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有所恢复,但总体呈现政策支撑效应减弱、传统增长动力仍较疲弱、新增长动力尚未形成的格局。在许多发达经济国家,失业率居高难下,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消费投资需求疲弱,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新增长点尚未形成。为应对债务风险,税收增加以及家庭和企业的偿债努力将抑制经济增长。2012年全球经济的走势将取决于发达国家能否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全球经济不断增加的下滑风险。新兴经济体则面临通胀上升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发展中国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经济减速的影响。总体判断,本轮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更具有长周期的

特征,世界经济在未来3-5年间将难以摆脱低速增长的困扰。

4.世界经济再平衡未见改善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再平衡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话题。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于2009年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前,大力倡导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的理念,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于经济再平衡的认识则有所不同。发达国家认为,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新兴经济体大规模的出口导致贸易顺差剧增,而国内消费不足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而发展中国家认为,造成全球经济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元的过度泛滥、金融市场发展的失控、商品市场的不平衡是导致世界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到目前为止,世界经济的失衡状态仍未见改善,解决世界经济失衡的体制机制仍未形成,解决失衡的方法难以达成共识。分析认为,全球经济实现再平衡有三个关键点:一是需要解决金融运行机制和金融监管的矛盾;二是取决于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否迅速启动并充当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三是要看能否形成新的有影响力的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和协调机制。从目前情况看,这三个关键点还难以得到突破,且全球经济增长模式、金融结构的重塑、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等仍难以改观。我们认为,世界经济再平衡是国际社会努力的方向,但世界经济的失衡现象将长期存在。

5.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基本保持了增长态势,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所增强。201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经济的份额比2009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欧盟下降了2.4个百分点,而“金砖国家”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占全球经济的份额达到18.3%。新兴经济体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趋势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短期内仍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三、我国的应对思考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既有挑战也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尽管美欧经济复苏乏力、世界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但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是确定的,这使得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着较好的环境和机遇。

中国经济除面临过热和通胀压力等诸多潜在风险外,2011年下半年还面临外部经济环境更加恶化的局面,我国必须在进一步采取措施有效控制通胀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继续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和能源进口结构,继续扩大内需,减少对外经济依赖,以确保我国在内外经济活动中游刃有余,实现国民经济稳步、持续、健康的发展。

从我国发展情况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趋于改善,经济与社会发展趋于协调,一些突出矛盾正在逐步缓解,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我国经济增速略为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处在合理水平,没有超出预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前景,将是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强大力量。

1.充分认识外贸的积极作用,坚持发展外贸不动摇

目前国内有部分观点认为,中国出口的依存度过高,且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所形成的贸易顺差又给宏观经济调控带来了新的压力,所以,应减少对出口的支持力度,适当限制出口。事实上,出口不仅可以促进国内经济增长,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也体现了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中国需要考虑的不应是如何通过限制出口来实现贸易平衡,而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全面提升出口的质量和效益。在稳定出口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进口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把扩大进口的政策同国内产业升级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折旧和技术改造,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总之,应尽快提高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稳步推进市场化进程,探索建立符合开放型经济特点的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和机制,继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营

造和谐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首先需要调整对外贸易发展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主要受比较优势理论的影响。比较优势理论来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该理论侧重于土地、资源、劳动力等有形要素成本的比较,在我国外贸发展过程中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该理论忽略了技术进步和创新在竞争中的作用。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我国产业竞争力、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以及多种经济因素的变化,一味地追求比较优势将不利于我国产业升级和创新,并会使我国产业结构固化在中低端水平。应尽快建立既符合国际贸易发展规律又顺应中国国情的对外贸易理论体系。可以借鉴竞争优势理论,通过制定配套的实施政策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竞争优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实际显现的优势,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竞争优势又可细分为产品、企业、产业和国家竞争优势四个层面,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有效借鉴竞争优势理论,全面提高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非常必要的。政府应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重视科技和人力资本,努力寻求企业、产业和政府的联动机制,并使这些联动机制能经受住国际化的考验,从而促使中国对外贸易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的国际竞争环境。

3.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

事实证明,在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已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强化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兴盛的必由之路。新形势要求中国的外贸企业要深度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通过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市场的净化力度,做好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同时要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创新型跨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抢得先机;要支持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的创新,鼓励自主创新含量高的新产品出口;企业要增强创新意识,以开放的姿态对待自主创新,通过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通过合作研发和共同开发来构建企业的创新能力。要大力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赋予加工贸易以新的内涵,尽快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同时要充分发挥好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对外经济合作与外贸增长的互动和促进作用,构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4.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促进制造业梯度转移

产业是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面临挑战,加快产业升级和国内产业布局调整是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出路。应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二是要加快产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创造条件让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地向中高端制造业、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发展;促使中西部地区积极主动承接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加快东中西对接及新兴制造业生产基地的建设。研究出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发展政策及支持产业转移承接地的鼓励政策,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为企业的转移和重新布局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5.加快建立海外营销网络,构建外贸发展的外部支撑体系

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中国需要更深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构建中国自己的海外势力。有必要加强跨国公司的发展并通过构建在海外主要市场的商业存在形式,包括银行、保险、仓储、运输、批发零售等产业价值链的延伸部分,逐步形成海外经营的盈利模式。具体应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支持贸易促进机构在海外主要市场的布点,并提供必要的投资咨询和服务。二是加快海外经营队伍的培训,由政府出资委托有经验的科研院所展开大规模的培训,提高海外经营的能力和水平。可针对不同的投资目的国和地区开展经贸知识、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培训,形成一批成熟的有海外经营能力的营销队伍。这支队伍不仅可以创造经营效益,还可在海外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扩大中国的影响,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三是要继续推行海外投资的便利化,海关、税务、银行、外汇管理方面要有便捷措施,积极鼓励企业

加快海外营销网络的建设。上述做法可摆脱单纯依靠出口的被动局面,同时可巩固和发展与当地市场的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中国海外跨国公司的盈利模式。

6.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营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国际事务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经济主导权和话语权的竞争。目前,旧的世界经济体系正在受到挑战,新的能够被各方接受的国际经济治理框架仍然处于探讨之中。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出新的治理理念和新的维系世界经济公平公正的制度性安排意见,推动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倡导建立更能体现包容性增长的全球经济发展新模式。我们应更加深入全面地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积极拓展自贸区的发展空间,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工作,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通过参与二十国集团等协调机制,增强我们的话语权,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在制定国际贸易规则中的能力及影响力,切实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营造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加快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2009 年12 月2 日联合国发布了《2010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第一章。报告 的作者之一洪平凡博士在接受专访时表 示,自去年3 月以来,实体经济和世界金融 市场都显露出反弹的趋势,因此世界经济 正在逐步走出金融危机,但展望今年,整个 世界经济的复苏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在世 界经济复苏得到巩固和加强的情况下,各 个国家的经济政策能够发生一些相应的转 变,那也就表明我们能够平稳的撤出一些 激励的政策了。 一、2009 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 如果要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还要 先分析一下2009 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在 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2009 年 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 走向复苏。其中,以中印为首的亚洲地区的 步伐明显加快了,中美发达经济体成为推 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整个2009 年 是世界经济从“二战”以来所遇到的最困难 的一年,同前年相对比,世界经济的萎缩率 超过2%,为防止今后世界经济再出现危机 前失衡的状况,我们今后将面临更大的政 策挑战是怎样加强国际和国内的宏观经济 政策调控,来改变世界各国的一些经济结 构,从而促使经济能够更加平稳地增长。 二、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世界经济在政策刺激等短期因 素的作用下开始走出衰退,缓慢复苏,但经 济复苏路径和复苏前景仍面临着宽松政策 调整、通胀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贸易 保护主义、失业率上升、美元贬值预期加深 等不确定因素。 (一)政府干预政策的退出可能性及其 影响 2008 年9 月以来,各主要经济体纷纷 出台巨额经济刺激方案,大幅降息至历史 最低水平,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还实施 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大规模救助 政策对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 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 年,经济刺激政策对

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特点及中国应对策略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发展形势 班级:830112 姓名:周晓刚 引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在走过新生发展的六十年,我国已将“缓和与稳定”列为维持国家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征和主流;然而,总体稳定的局面下局部依然动荡或者存在潜在的威胁,这严重阻碍着社会主义的稳步发展。在如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形势的发展及其特点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和实施怎样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特点 (一)当前国际局势多极化发展明显,总体来讲是稳定中有动荡 当前的国际局势发展是逐步走向多极化,虽然美国称霸一方的局面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但是世界上很多其他的国际政治力量也逐步发展成为了世界多极中的一极,比如有迅速崛起的中国,国力得到大大恢复的俄罗斯及不断壮大崛起的印度及欧盟等等。可以说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日趋明朗。另外,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大趋势中,我们可以断定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发展的

主流趋势,但是国际局势还是呈现出了稳定中有动荡的局面,尤其是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还是不断出现,甚至说很多地域性的动荡和不稳定还在有所加剧,这样的国际局势也严重影响到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世界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合作化深入发展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及生物技术等高科技的日益突破,各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有效配置和优化,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合作化也得以深入发展,这将会为各国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另外,经济区域合作化也不但对于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自身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还非常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多元化及多极化发展。当然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的合作化也给世界各国增加了风险和挑战,同时还加剧了部分国家内部的贫富差别,甚至因此还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冲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贯强调文明对话的重要性,主张各国在面对冲突或问题的时候都能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都能通过谈话来解决争端。 (三)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地位也得以稳步提升 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我国的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这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非常大的拉动作用,同时这也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我眼中的当前国际形势

我眼中的当前国际形势 前些天听了杨毅少将的形式政策课的演讲,让我既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势头感到振奋与激动,又为我国的当前局势感到担忧与紧张。 他讲道,我国当前正处于爬坡阶段,就像攀登世界的高峰,在快到峰顶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其他国家的阻挠,尤其是美国——真个坚持自由民族为原则实际上是一个霸权主义国家。他举了一个例子,说中国的经济再过一个五年计划就会达到美国GDP的一半,再过三个五年计划,中国的GDP就会赶超美国,听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非常的振奋,中国经历的百年的辛酸屈辱史,终于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要真正的实现民族富强了,我不禁为我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民族而感到骄傲。 的确,中国现在的经济真的发展很快,中国的发展速度也让世界震惊,世界上流行的中国威胁论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发展速度威胁论。中国能持续多年保持GDP的8%~10%左右的高速增长,的确是世界上罕见的。所以在其他国家看来,中国如果把经济上的一部分资金拿到军事研发上来,那么中国必然会构成对世界的武力威胁。 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长久以来也是这么做的,中国向来在世界上担任的是一个和平主义者的角色,中国是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的,也许是中国的这种世界和平观,反对霸权主义观会引来美国的担忧,因为美国本身就是一个霸权主义国家,美国就想在世界上当老大,中国的这种反对霸权主义观会挑战到美国人的利益,当未来中国真的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美国的这种世界老大的地位也就破灭了。 所以,在中国的和平崛起的这段黄金时间,美国要给中国找点事。 美国的找事并不是明目张胆的对中国挑衅,因为其国家的经济贡献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中国,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势必让美国离不开中国。在经济上,中美两国关系相互依存;在处理地区和全球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应该说,中美之间的合作利益或者共同利益大于分歧。但在安全领域,特别在传统安全领域,美国对中国的疑虑却在加深。所以美国一系列动作,都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所发生的。只有了解清楚这个大的背景,我们看具体问题,才有方向感,才不至于对坐标迷失。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个人观点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等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面对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让世界少一些战火,多一些安宁;少一些贫困,多一些富足;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合作。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特点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特点分析2010年,世界经济在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下,复苏势头较为强劲。2011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向好,但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就业、赤字、债务、产能过剩、通胀、资本流动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可能进一步分化。 世界经济进一步深化调整,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明显分化 (一)发达经济体复苏步调不一,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分化。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好于预期,但工业生产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产能利用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私人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限,失业率居高不下。2010年11月,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综合考虑就业、通胀和经济增长三大政策目标,2011年美联储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后,短期内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不大。 欧元区经济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复苏力度弱于美国和日本。为了应对希腊、爱尔兰等国家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出台了附带条件的金融救助计划。在欧央行难以收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主权债务风险较大的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等国家被迫紧缩财政赤字。 日本经济回升较快,但继续面临通货紧缩压力。日本长期受通货紧缩困扰,公共债务水平很高,内需对经济支撑作用有限,受外部市场影响很大。日本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时点上不太可能早于美国和欧元区。 (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通胀压力普遍较大。2010年上半年,新兴市场国家印度和巴西保持了强劲增长,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下半年工业生产明显减速,增速放缓。2010年印度已经连续6次加息,今年1月份再次加息。巴西2010年4月以来3次加息,将政策利率由8.75%上调到10.75%;但是,巴西通货膨胀12月又创出年内新高,今年1月份也再次加息。 全球流动性泛滥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美国和日本央行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维持低利率政策,全球货币供应量持续超出实体经济的需求,导致流动性泛滥,美元指数再创历史新低,推升国际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上升,使得股市虚假复苏和波动,风险更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 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全球股市出现分化。受美元贬值、市场信心转好及新一轮刺激经济政策出台等因素影响,2010年美国股票市场呈震荡上扬趋势,道琼斯工业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均上涨10%以上,欧洲德国和英国股指与美国类似;但是,受主权债务风险困扰,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等国股指多表现下行趋势。同期,秘鲁、阿根廷、泰国和印尼股票市场指数上涨超过40%,俄罗斯和韩国也超过20%,印度超过15%。其它主要经济体日本、法国股指略有收缩,巴西略有扩张。 世界经济不平衡复苏,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明显分化。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市场缺乏信心,短期内仍然需要宽松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撑,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刺激作用有限,新增货币供应主要流向新兴市场国家。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尽管增速放缓,但由于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很多国家需要紧缩货币政策。同时,全球流动性向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集聚,增加了这些国家管理通胀的难度,不仅加大本币升值压力,而且增加了资产泡沫。 世界经济再平衡难度增大,全球治理模式的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缓解世界经济失衡需要主要经济体的消费、储蓄和投资结构进行实质性调整,核心是美欧等发达国家超前消费和透支消费行为的调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看作是对世界经济不平衡的一次强制调整。但是,随经济复苏世界经济再平衡难度加大。

国际形势的特点

当前国际形势的五大特点 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目前世界的基本态势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9·11”事件后,美国调整安全和外交战略,把反恐、防扩散和确保本土安全列为首要政策目标。 世界上其他力量逐步壮大。俄罗斯经济增长加快,国力逐渐恢复。欧盟一体化进程在加速,自主意识和独立性在增强。日本逐渐走出经济长期停滞的阴影,努力争当政治大国。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图强,整体实力上升。 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客观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经济全球化也增加了风险和挑战,其重要表现是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拉大。中国是进步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但也经常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受害者。 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部分国家内部的贫富差别,甚至引发社会冲突。

为逐步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 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世界保持总体和平与稳定,我国周边环境正处于历史上较好的时期。但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巴以冲突、伊拉克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伊朗核问题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其中,恐怖主义威胁尤为突出。反恐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 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属于2500个民族,讲着6000多种语言。有繁多的宗教,也有无神论者。这种多样性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动力。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明对话的必要性,多种形式的“文明对话”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在竞争中和平共处,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个别国家反其道而行之,要把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导致世界上一些地方矛盾激化。 五、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当前的国际安全形势分析

当前的国际安全形势分析 (一)传统战争及局部冲突危险依然存在 随着世界文明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传统安全领域危险相对降低,大国之间大规模军事冲突及爆发世界大战可能性明显减小。但因众多原有国际地缘敏感及争议问题根源尚未消除,发生传统局部冲突与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如目前一些地区国家之间还存在着领土及海洋权益争端、民族宗教矛盾、资源争夺等方面问题,局部地区还存在着冷战时期遗留下的军事对峙,这些地区局部冲突和战争会时常发生,严重破坏和影响国际安全与世界和平发展。此外国际霸权势力“民主”干预和颠覆渗透,也会引发一些主权国家动乱及战争。 (二)非传统安全危险上升形式多样冷战结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传统安全危险相对降低,非传统安全危险相对上升而突出。当前全球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包括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跨国有组织犯罪、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国际能源与环境安全、国际公共卫生安全等。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强国际间真诚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国际非传统安全问题。 (三)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其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 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 (四)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 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已成为国际社会一大公害。近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五)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当前,世界上一些军事大国正在进行二战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军事战略调整。其主要 目的就是增强军事实力,强化军事力量在维护和扩展国家利益中的职能作用,谋求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争夺在二十一世纪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主动权。正如上述所说,由于各国之间的利害冲突会长期存在,因而在安全领域的竞争和斗争也会持续下去,使安全合作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出现曲折和反复。但是各国之间除利害冲突外,也有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促使它们进行合作的一面。例如希望保持稳定就是一个共同点,因此即使互相视为主要潜在对手的国家也不愿看到对方发生大动乱,因为这也会危害自身的利益。而且从长远看,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威胁安全的因素终究不会占上风,增进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有着广阔前途。现在各国都在积极进行准备,力争抓住经济发展高潮的机遇和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经过世纪之交,国际安全和安全合作必将出现一个新的面貌。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

形势与政策考试试题

形势与政策考试试题 一、思考题 二、1、结合“中国梦”,谈谈怎样实现个人梦想? 中国梦不是一人的梦,新世纪更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这一代注定不平凡。作为国家培养出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应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时刻明白个人的发展与成就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只有个人发展好了,国家才能更近一层楼!学好个人技能,增强个人实力;提升个人思想文化,打造新时代的自己。个人内外兼修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祖国的发展。要实现个人梦想具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树立远大的志向,明确个人目标,以远大的志向为前进和发展鼓足动能。我们青年大学生应该有明确的梦想目标,有一个未来的蓝图,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自己以后能做什么!想想自己以后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自己以后在社会中是什么样的角色!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自己有什么价值!拥有梦想的人才会有光辉的未来!作为十几年寒窗苦读的大学生应要树立远大的志向,立足于当下,放眼长远,开拓奋进,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勤奋求实,相信能将志向和目标变成现实。其次,要不忘初心,永不言弃。拥有梦想的人很多,但是能够把梦想化为现实的人却寥寥无几,原因就是能够不忘初心,永不言弃的人太少!作为高校青年大学生我们要牢记党的的教诲,不忘初心,永不言弃,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刻苦学习、勇于实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与时俱进、开拓创

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收获成功、托起自己的梦、托起中国梦。有梦想有目标,不忘初心,永不言弃的人,终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2.如何应对“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对此,我认为:我们要迎难而上,既要考虑长远利益也要兼顾眼前利益。相信亚投行的建设和金砖银行的建设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开了好头,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去应对各种挑战。首先,要减少和消除其他国家的疑虑。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意图是要促进欧亚大陆一体化发展,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并不是走传统的霸权崛起的路子。要让其他国家意识到一带一路对他们来说是难得发展机遇期。所以中国可以做出示范性工程,让有疑虑的国家看到实处。其次,加强与途径国家、地区的合作,建立安全防范体系。为了更好地规避沿线地区的恐怖活动破坏,极端势力影响,加强沿线地区的安全合作尤为必要。我们要在深入了解沿线的政治情况后倡导建立反恐、反极端的合作机制,保障派遣人员的人身安全,对基础设施的大项目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安全预警机制等。同时为了投资收益的保障,还要完善市场风险评估标准体系,确保收益稳定。既然“一带一路”是个长期的计划工程,那么就要有长期的打算,中国投入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必须要考虑到长期的战略发展,也要考虑到企业参与的经济回报,做到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相结合。最后以创造性合作方式推进南海争端解决。坚持“九段线”的同时,淡化争端,把重心转移到双边的共同利益上来。我们完全可以坚持“主权归我,共同开发”的理念达到互利共赢。海上资源的开发利用本身存在着很大风险,我们倡导共同开

当前国际形势与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与分析 - 1 -创建时间:2010-12-18 22:07:00 第 1 页 2013-3-27 2010《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与分析 Xx系院xx班 xx 指导老师:xx 【内容摘要】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关键词】 国际局势霸权主义国际恐怖主义世界经济和平利益 正文: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

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2 -创建时 间:2010-12-18 22:07:00 第 2 页 2013-3-27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目前,由于在伊拉克遭受一定挫折,美霸权战略的策略和手法有所调整。美在伊战后治理问题上面临的困境超出布什政府当初的想象。伊战后,美在伊拉克迅速稳定局势、以美式民主改造伊拉克社会以及将投放在伊拉克的大批美军战略力量抽出他用等计划不仅一一落空,而且不得不面对伊战带来的种种问题和压力。美在伊拉克等问题上的姿态变化虽暴露美难以单枪匹马独步世界,但与越南战争不同,在伊拉克受到的挫折并未使美伤筋动骨,没有动摇美推行强权政治所依赖的实力基础,亦难以使布什政府对其霸权战略进行全面反思,从根本上吸取教训。 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美国反恐战略对国际反恐斗争之局限和弊端进一步显现;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反映出国际反恐阵线的内部分化倾向。 今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当前世界经济现状及走势分析.pdf

一、美、欧、日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因此,美国已经持续了10年的经济增长和“一高两低”的经济状况不会无限期延续下去,经济周期的变形不等于经济周期的消失。实际上,从2000年下半年起,美国GDP增长的速度就放慢,2001年第一季度虽然仍有1.3%的增长,第二季度却急剧下滑,第三季度急剧滑落至-1.1%,这是自1993年第一季度以来美国经济首次出现萎缩,也是1991年第一季度以来最大的下滑降幅。 尽管目前美国经济面临着诸多矛盾和缺陷,但由于美国占据着多项高科技,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制高点,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宏观政策调控更趋成熟,美国又具有优于其他国家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金融优势、地缘经济优势,以及灵活的企业机制和较强的对外转移危机的能力等,预计美国经济将于2002年后复苏。 2.日本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恢复时期和20年的高速增长,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制造业的总体竞争力一度超过美国,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由20世纪50年代初约相当于美国的6%上升为90年代初的66%,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然而正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达到高峰的同时,其经济泡沫也达到了顶点。泡沫经济的崩溃使得在此之前大量贷出资金的日本银行陷入巨额坏账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并使日本经济在90年代以低于美国经济增长率2个百分点的劣势陷入经济停滞,这是日本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日本经济目前的困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国际环境趋紧、出口下滑的直接原因,也有10年来扩大内需政策未见成效、各种矛盾累积的政策后果。 关于日本经济的增长前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报告称,由于存在着“惜贷”与扩大投资、消费的矛盾,巨额财政赤字与扩张财政政策的矛盾,结构调整与失业率增高的矛盾,官僚垄断与提高效率的矛盾等四大矛盾,日本经济真正摆脱困境尚需时日。 但应当看到,由于日本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其GDP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居西方七国之首,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外汇储备国和债权国,未来日本经济尽管不大可能再现以往的高速增长,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仍举足轻重。 3.欧盟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欧盟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是稳定的。目前,欧盟经济从总体上看状态良好,除对外贸易下降外,投资、消费以及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和财政金融等各项经济指标基本保持在正常水平。2001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2.4%,在世界三大主要经济体中,其增速是最高的。 欧盟各国的结构性调整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框架。近年来欧盟在税收、福利、医疗、就业等方面纷纷开始改革。2000年普遍进行的税收改革,给经济增长助了一臂之力。同时,欧盟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也在加紧进行。据欧盟一个研究机构预测,仅减税一项就将使欧盟从2001年起每年拉动0.5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欧元的经济货币联盟效应发挥了积极作用。2001年以来,欧元对美元汇率基本上稳定,欧元经济货币联盟所起的稳定作用不能低估。欧元的启动消除了欧元区内的汇率风险,增加了价格透明度,有利于投资和金融市场一体化,从而对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保护和促进作用。 受世界经济增长下降影响,欧盟经济增长放缓。受美国经济急剧减速和世界经济增长降温的影响,2001年欧盟各国的经济增长势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欧盟经济尽管保持增长,但增长放缓,并一再低于市场预期。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上市流通,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尤其是近年来欧盟加紧了内部建设,推行机构改革,统一税率,扩大欧元区,强化成员间的合作,因此,从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实现了统一市场、统一货币的欧盟经济,将逐步形成挑战美国经济“一超”地位的强极,并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最新预测,随着减税措施的采取,企业的增长潜力得到发挥,劳动力价格相应下降,加之欧盟经济不存在固定资本投资和库存过剩的问题,也没有受经济周期性因素的影响,预计2002年欧盟经济增长率将达2.9%。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1.东南亚地区经济普遍放缓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大多具有出口导向型特征,且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自2000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速骤降,股市暴跌,特别是高技术股的暴跌,使企业商业投资赢利预期降低,这不但影响了企业的设备投资,还影响了个人消费。美国内需不振,进口需求减少,导致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口下降较多。刚刚摆脱金融危机的东南亚经济又面临着新的考验。 2.拉美经济面临严峻形势 新世纪伊始,拉美地区经济即遇到严重困难:外贸出口萎缩,生产下降,失业率攀升,经济增速放缓。 拉美地区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连带影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鉴于美国和西欧经济增速明显放慢,日本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大大减少了对拉美国家的出口产品需求,从而导致拉

中国如何应对当前国际形势

中国如何应对当前国际形势 钟佳桥中学罗雪莲 在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的背景下,当前世界经济金融运行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出口增势减弱已成定局,但增势减弱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美国经济是否出现衰退、衰退的程度以及持续的时间 2000年我国出口2492.11亿美元,其中出口前五位国家或地区出口额依次为美国521.03亿美元、香港445.19亿美元、日本416.54亿美元、欧盟381.92亿美元、东南亚联盟和韩国286.33亿美元。对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82.3%,并且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情况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经济。因此我国出口状况直接或间接与美国经济走势高度相关。从我国恢复同美国正常经贸关系以来的实证研究上看,美国经济衰退对我国出口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对美国出口仍然有一定增长,但增长幅度减小(美国自同我国恢复经贸关系以来出现过三次经济衰退,第一次在1980年,历时6个月,GDP下降0.3%,程度较轻,我国对美国出口上升62.7%;第二次在1981年-1982年,历时16个月,GDP于1982年下降2.1%,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速下降,但仍增长7.3%;第三次在1990年-1991年,历时8个月,GDP于1991下降1%,我国对美国出口增幅有所减缩,但仍增长17%-19%)。但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以中低档的生活必需品为主的出口商品正逐渐被机电产品、音像制品、机械运输设备为主的出口商品所取代,而后者更容易受当前美国制造业衰退的影响。 (二)减缓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但不会构成严重威胁 虽然近年来出口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但出口商品的增加值仍然较低,并且这种低增加值的商品在我国出口总额中仍然占居主导地位。据有关权威机构估算,我国出口商品的40%-50%是用进口原料制造的加工货物,其最终商品的增加值约为商品自身价值的5%。据此推算,2000年我国出口商品总额为2492.11亿美元,相当于我国GDP的1/3左右,而这1/3中真正构成GDP的部分最多约为18%-20%。因此,尽管出口需求近年来已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决不是最主要因素,出口需求的下降有可能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并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但不足以对我国经济增长构成威胁。1998年较为成功地抵御东南亚金融风暴就是有力说明。

1.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2009年1月20日,中国政府发表了《2008年国防白皮书》。这个文件的“安全形势”部分,根据十七大的基本判断,对我国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进行了精辟的分析。既谈到了国际形势中有利的方面,也谈到了不安定因素。我今天在这里主要讲不安定因素,在讲不安定因素之前我首先讲有利方面。这个白皮书对有利方面的估计可以概括为“一个潮流”、“两个趋势”。 所谓一个潮流,是指“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008年国防白皮书》说到:“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变化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中国政府的《2008年国防白皮书》说:“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这就是两个趋势,换句话说所谓“两个发展趋势”,就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这两大发展趋势,它们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 全球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商品、服务、信息、技术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和配置,跨越国家边界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多,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在各个层面上不断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并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 全球化对各国是机遇还是挑战?我国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2000年世界首脑会议上,江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对全球化的评价是这样的:“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饱受贫穷落后之苦。”这对全球化是一种负面评价,但中国也属于发展中国家,那么中国是不是还在饱受贫穷落后之苦呢?到了2001年上海APEC会议的时候,我国官方对全球化的评价是:“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发展,但是要注意其中的不平衡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正面的评价,说明官方对全球化的认识已经有所转变。 对全球化的估计概括起来应该讲三句话:第一,它是一种客观的发展形势、客观的发展趋势;第二,从长远来讲它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经济的发展;第

形势与政策课后问答题答案

一、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1.酝酿提出阶段。从党的十六大以后,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可以看做是酝酿阶段。在这一阶段,酝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吹响了新一轮理论创新的号角,是科学发展观确立的宣言书。之后,总书记又先后提出了“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观点,至此,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思想已初步形成。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首次系统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2.逐步形成阶段。从十六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七大召开,是丰富完善阶段。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不但指导了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而且体现在规划之中,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科学发展观。 3.成熟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这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成熟。十七大的召开,既是科学发展观成熟的标志,也是科学发展观发展的崭新起点 四,新世纪大学生应如何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A新时期大学生践行科学发展观应协调三种关系:1协调好自我身心的关系2协调好个人和他人的关系3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B大学生践行科学发展观应培养四种能力1注重培养合作能力2努力锻炼实践能力3构建如何社会实践平台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要从四个方面理解、把握总体要求: 把握“四个着眼于在”的党建着力点(一是要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二是要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三是要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四是要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持“五位一体”的党建总体布局。 注重“三管齐下”地推进党建科学化的新要求(从三方面推进党建科学化:一是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二是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三是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明确“集中体现四方面要求”的党建设总目标(体现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思想路线、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四方面要求)。 提出了6个方面的任务: 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任务。 提出了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任务。 提出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进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任务。 提出了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重要任务。 提出了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提出了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任务。 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文化水平的内涵是什么?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文化水平,归根到底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了解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浅谈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

浅谈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各种国际势力相互激荡,以下是我从政治、军事、经济方面对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的一些较浅的认识。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当前国际格局分三大块::美国领导的单一实力比较强的国家、还有以欧盟为代表的实力较中的国家、还有就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国际发展趋势在和平与战争中胶着。 当今的国际形式对我国及存在有力的因素,有存在不利的因素。 当前的国际形势,有利因素主要包括: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

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世界格局总是会随着一些大事件的发生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势力对比可能会因此发生微妙的变化。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进入一个旧格局被打破,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转换期。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深入调整,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有了新的发展,各种区域性、全球性的组织和国际会议空前活跃,许多国家都承认世界多极化是一个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围的优化配置。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围的优化配置。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增大了各国各地区经济的运行风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经济力量较强、政策措施运用得当的国家,能较好地适应并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条件发展本国经济,经济弱小的国家则发展更加困难. 经济方面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各国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紧密联系,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它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其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涉及到国家经济体制、企业趋利动机与技术进步等三个因素。(1)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消除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体制障碍。(2)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发展。(3)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和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上,其表现主要有:第一,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第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到了80年代末,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额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3/4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第三,金融国际化。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第四,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跨国公司是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它把世界经济全球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第五,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和完善,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世界生产力迅速提高。(2)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不断加强。(3)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商品结构、贸易地区均发生重大变化,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全球化使商品、服务、资本、人才、资源等各种要素流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障碍大幅减少,加快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4)国际金融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被看作世界经济运行的核心,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5)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全球工业化的重心正由西半球移向东半球。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比重的下降,其服务业就业人数的比重迅速上升。 但是,经济全球化在加强各国相互依存,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1)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2)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3)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主要的负面影响在于:加剧了各国间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收益大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