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成思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2012-02-21

今天跟大家共同探讨经济形势的问题,我首先声明今天我讲的只是一个学者的观察和思考,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面对金融危机,我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二,近期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第三,2012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我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自2008年开始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危机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这次危机的发展是从次贷危机发展到债务危机,再发展到流动性危机,然后发展到信用危机。从范围上讲是从美国向世界各国扩散,从虚拟经济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蔓延,造成了一次严重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面对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采取经济刺激的办法,我国也不例外,大家还记得2008年11月我们启动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根据我的研究,如果没有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的话,2009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只有2.4%。由于有了这个经济刺激计划,我们达到了9.2%的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经济刺激计划的负面效应开始在2010年和2011年逐步显现。

造成负面效应的第一个原因是投资过高增长。2009年投资增长了30.1%,总量达到了22.5万亿元,几乎占GDP的70%。2009年9.2%的增长里面8.7%是投资拉动的,消费的贡献是4%。净出口简单说就是外贸的贡献是负的3.5%。

这样大量投资的负面效应是什么?第一个负面效应是产能的过剩。根据有关方面的资料,我们24个产业部门中有21个产能过剩。第二个负面效应是库存的积压。产能过剩,外需减少,当然库存积压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但是库存积压的问题在我国GDP统计里面是体现不出来的。因为我国GDP的计算方法是生产法,而国外计算GDP多半是支出法或消费法。所以我国的GDP里面反映不出库存积压的问题。第三个负面效应是投资效益的降低。从一段时期来看,投资效益有一个最简单的衡量办法,投资增加1%,从理论上说能拉动GDP增加至少0.5%,一般应该在0.7%以上,我国历史上最高到过1.1%。但是从2009年的数据可以看到,我们的投资增长30.1%,GDP增长9.2%,投资效益是0.3%。当然投资效益的降低有原因,因为大量的投资投到了铁路、公路、机场这些基础设施上。这些基础设施回报率比较低,有一些高速公路建起来没有几个车跑,当然基础设施适度超前也是必要的,要不然开始的时候只建两车道,发展起来还要再拓宽,但是过度超前就有问题。第四个负面效应是环境问题众多。根据环保部统计的数据,

2009年、2010年大大小小的环保事件发生的相当多,2009年几个水电站没有经过批准就动工,最后被环保部勒令停建。

造成负面效应的第二个原因是货币供应的过量。货币供应过量对经济影响是很大的,我们说是4万亿,实际上银行的信贷在2009年这一年增加了9.6万亿,其中一季度增加了4万多亿,往后逐渐递减。这么大量的货币供应产生什么样的负面效应?

货币供应过量造成的第一个负面影响就是有通货膨胀的危险。实际上我在2009年6月就提出了警惕通货膨胀这个问题,当时很多人不以为然,说CPI都是负的,有什么通货膨胀的问题。CPI是负的,因为通货在紧缩,就有人说别拿通货膨胀来唬人了。但是我当时提出这个问题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当时发布的通货膨胀的数据是同比,今年6月和去年6月比这是同比。由于2008年的通货膨胀比较高,所以2009年显得就比较低。同时,我们还要看环比。环比就是6月和5月比,这个数据现在统计局公布,以前是不公布的。如果看环比的话,在2009年3月环比就变成正的了,这说明4月比3月已经出现了价格总水平的上升。此外,2009年定的目标是5万亿,一季度就投放了90%,那么多货币进入流通,而实体经济不能一下发展那么快,这样就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危险。但是这中间有一个传导期,一般是6个月到一年。根据我们国家的情况,在近几年里,这个传导期大概是8个月。到2009年11月份,环比、同比都是正的,大家都承认有通货膨胀问题了。再者,在虚拟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情况下,货币的增加不一定马上就进入到实体经济,而是可能进入到房市、股市里去了,所以看不出来通货膨胀。

格林斯潘就犯了这个错误,2001年到2004年的时候,他觉得通货膨胀率很低,所以大胆降息,把联邦利率从5.25降到2%,最后降到1%,而且在1%这样的低利率下维持了将近10个月。美国联邦利率是一个主导利率。实际上他没看到当时美国房市在急剧上升,所以房市吸收了大量的货币,货币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里,导致通货膨胀看起来很低。但是一旦房价下跌,流动性马上就突出出来了,这样通货膨胀很快就浮出水面,所以不得不把联邦利率从1%又逐步提回5.25%。当然金融危机严重以后,为了刺激经济再降低利率这是另外一回事。

我国2007年的时候通货膨胀率也很低,所以央行觉得利率可以降了,实际上那年是股市吸收了大量的资金。那一年股市疯涨,一直涨到6000多点,所以看不出通货膨胀。但是2007年11月股市从6000多点急转而下,2008年通货膨胀马上就浮出水面。

货币供应量过大造成的第二个负面影响就是资产泡沫的增加。2009年一季度信贷增加那么多,而且信贷主要是给了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事实上一时不可能有很多项目说上就上。另外,产能本来就过剩,有一些国有企业觉得上项

目没有多大的收益,所以相当大一部分资金进入了股市。我们做了一个测算,2009年上半年进入股市的资金大概是2万亿左右。当然这个测算可能不是很准的,也没有人公布确切数据。2009年上半年股市给抬上去了,这是很不正常的,因为经济在下行,经济最低的时候是2009年一季度,而股市上到3300点,这是不正常的。就是因为大量的货币放出去以后,没有往实体经济走,而是往股市走了,当然这是不可持续的,2009年整个经济情况是比较低迷的。所以到下半年,又有相当多的资金撤出股市,上半年的3300点只是昙花一现。但是2009

年房市上升了,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地价的抬高。当时地王很多都是国有企业,它们从银行拿到贷款,也得想办法投资,增加生产能力行不通,就投到股市和房市。当时北京的一块地,起价是18亿,最后拍到40.6亿。由于地价的快速增加,房价跟着就往上涨。

货币供应过量造成的第三个方面负面效应就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大量的银行贷款给了地方政府,那个时候银行鼓励借钱的,因为当时要刺激经济。根据审计署2011年6月的报告,地方政府的总债务是10.7万亿,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政府没有还债的能力,也就是说它的债务超过了它的财政收入。为了向银行借钱,各地成立了许多投资平台,大概有8000家,不仅仅是省里有,市里也有,甚至县里也有。我到下面去,有的同志跟我说,不借是傻子,借少了更是傻子,借了还想还那绝对是傻子。

当然现在有的经济学家说地方债务还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理由是说因为地方政府的总债务没有超过警戒线,这是对的。但是有一点,那些借债少的省或还债能力强的省,能够帮助那些还债能力差的省还债吗?不可能。所以,现在中央非常重视治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而且允许四家地方政府自己去发债,自己发债自己还。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值得重视的。

大家看到,我们原来的这种增长模式就是依靠投资、外需这种增长模式,它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人大都提出来要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更多的依靠内需,特别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消费。

我曾经在《人民日报》上发过一篇文章,讲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际上是三个外转内:一是要从依靠外需更多转向依靠内需;二是从外延性增长更多转向内涵性增长。外延增长是做加法,内涵增长是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劳动生产率的问题一定要重视,前一段有人说涨工资会导致通货膨胀,这个话有部分道理,如果只涨工资,劳动生产率不提高,那肯定要造成通货膨胀,如果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是不会造成通货膨胀的;三是从外生动力更多转向依靠内生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三讲到这一点,所谓外生动力就是政府的政策、政府的支持等,这些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靠企业内部的创新、企业职工积极性的提高。

我们在2003年到2007年经济增长的很快,是两位数的增长,但是这样高的两位数的增长,环境成本也是高的。我们计算过2005年的环境成本,环境污染、能耗高和生态破坏的代价占GDP的13.5%。而当年GDP的增长只有10.4%,这意味着我们在把环境债务留给子孙后代。所以中央领导同志一再讲,我国经济原来的模式是不稳定、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为了改变这个情况,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近期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

我在2009年的国际金融论坛上曾说过,看来发展中国家已经逐步摆脱了金融危机,发达国家走上了曲折起伏的复苏之路。现在看来确实是这样的,我们看三大经济体的情况。

美国的问题在哪儿?第一,美国的债务非常严重。大家知道为了提高债务上线,美国两党之间争执不下。当时有人说如果不提高债务上线弄不好美国政府要关门了。我说,请放心,民主共和两党无论怎么斗,最后肯定要达成协议。但是通过这件事也让美国老百姓看到,这两党把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这也是占领华尔街的原因。第二,美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一般在9%左右,最高9.2%,最近下降了一点,大概8.5%。第三,美国的银行系统受金融危机冲击以后,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银行系统的高管还拿着很高的工资,这也是人民群众不满愤而占领华尔街的另外一个因素。第四,地方政府大量负债。第五,美国中期选举以后,共和党在众议院占了多数,这样对奥巴马的一些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会造成影响。

我最近刚去美国巡回演讲,我的感觉是这样的,尽管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的实力受到比较大的削弱,但美国的总体实力在世界上还是最强的,并不是马上就要跨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所谓失去的20年,实际上2010年日本经济确实有一点起色,但是没想到发生了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及其后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对日本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使其复苏速度受到影响。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可以从债券收益率来看,它的债券收益率只有1%。

日本政治最大的问题就是首相更迭太频繁。我到东京大学讲学,一个副校长跟我开玩笑说,日本首相的生产率很高,20年之内换了15个首相。首相更迭频繁,经济政策很难持续,整个政策都会受到影响,而且没法跟世界各国的领袖建立友谊,没有办法建立长期的比较稳定的关系。

关于欧洲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所谓主权债务危机,简单说就是政府欠债,还不起了。主权债务危机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情况是政府本身欠债,像希腊和葡萄牙。希腊加入欧盟的时候是高盛帮它做了假,它当时就不符合条件,加入欧盟以后,因为它是比较落后的国家,所以借款比较容易。希腊大量借钱,一是搞高福利,二是搞投资。希腊的失业救济金每个月是600欧元,再加上一些其他的福利,希腊的失业者每年能有1万欧元的收入,这在我国是很好的收入了。而这样的福利并不是靠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支撑,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靠借债来支撑。希腊还搞了一些没有效益的投资项目,这里包括由于腐败造成的问题和决策错误造成的问题。希腊的产业主要是航运业、旅游业、侨汇。金融危机以后,航运业受到很大的打击,旅游业受到很大的打击,希腊有很多人失业,所以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在2008年底就开始暴露,首相宣布,希腊还债有问题。葡萄牙也是类似的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银行欠债把政府拖进去了。最早是冰岛银行大量负债,政府要救银行,银行把政府拖进去了。但冰岛有一个好处,就是没有加入欧元区,所以它可以利用货币贬值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冰岛基本上已经恢复过来了。其他的国家就不行了,没法搞货币贬值,包括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都是这种情况。

第三种情况是政府的投资平台出问题了。比较典型的就是迪拜,政府投资平台出问题,把政府给拖进去了。

解决主权债务危机的办法,一个办法是借新债还老债,但人家看见你出现危机了,不肯借给你了,所以现在借新债比较困难。现在只能请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新债给它,否则到时候还不了前面借下的债,就违约了,那问题就会变得更严重。如果别人不肯借新债,就只有自己发行债券,还得给很高的收益率,人家才愿意买,现在这些新发债券给的利息都是两位数,这非常危险。还有一个办法是和债权人谈判,所谓债务重组,实际上就是部分违约。原来已经谈好利息、还款期,现在要减息、延期还款。

不管怎么说,借新债还是要还的,债务重组还是有债的,真正要解决问题靠什么?一是靠缩减政府开支,二是减少福利,三是出卖国有资产。当然这些办法都是不受欢迎的,减少政府开支,公务员工资降低,公务员就游行示威;减少福利开支,老百姓就得游行示威;出卖国有资产也会受到阻力,我2010年12

月份到西班牙正好赶上机场大罢工刚结束,因为传出消息说西班牙政府要把机场民营化,就是卖掉机场。机场大罢工导致机场整个瘫痪,最后西班牙政府不得不出动军队去管,大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军管很熟悉,但在国外很少出现这样的现象。但是不卖国有资产也不行,据说这次希腊要卖500亿欧元的国有资产,包括一些港口。

其实欧债危机最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欧元区国家货币是统一的,有统一的货币政策,有欧洲央行来统一,但是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各国的财政政策预算还是各国的,这样没法控制。欧元区有进来的标准,没有退出的标准,这就容易造成违规的人可以多拿到钱。面对这种情况,又不可能用货币贬值的办法来解决竞争力问题,因为欧元的数量不是由各国发行的,而是由欧洲央行发行的。比如希腊遇到金融危机,收益减少,就等于希腊欧元的货币量减少了,但却没法用贬值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欧债危机的前景,现在大概是这样看的。第一,到现在为止欧元区国家还是希望维持欧元区不崩溃。因为欧元区内部的贸易量很大,德国在欧元区内部的外贸是有很大顺差的,如果欧元区崩溃,那么德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德国议会很轻松就通过了把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提高到1万亿的提案,因为它明白如果不救希腊这些国家,最后它也好不了。但是老百姓不愿意,老百姓说凭什么我们辛辛苦苦赚的钱要借给那些懒汉,所以老百姓游行。但是议员们心里还是很清楚的,到现在为止还是要救。但是也提出一条,财政政策也要统一。财政政策统一就意味着希腊要让度部分国家主权。在这个问题上,最近开完会了,情况还可以,欧元区17个国家都同意。另外欧盟26个国家大部分也同意,只有英国坚决反对,弄不好英国就被边缘化了,因为英国本身跟美国的关系比较密切,英镑也没有参加欧元区,另外还有三个国家说还需要经过议会的批准。总体来说,欧元区将进一步紧密联系,而不是崩溃。

第二,最近对欧元区有帮助的是俄罗斯参加了世贸组织,这是刚刚通过的。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实际上对德国最有利,对欧元区也是有利的。有人问我如何看欧元区崩溃的可能性?我曾经讲过崩溃的可能性40%,现在看来可能是35%,就是存在的可能性大于崩溃的可能性。但是有一点,如果它的银行继续恶化下去,老百姓又不同意紧缩开支,那么就会造成更大的问题。因为根据历史的统计,凡是实行紧缩政策的政府,有一半以上在下次选举中要丢掉政权。现在西班牙和希腊的政府都换了,葡萄牙也换了,意大利也换了,如果新政府上来不能有好的政策,银行的情况又进一步恶化(最近世界几大评级机构把欧洲银行的评级又降低了),那么情况会更加严重。

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可能产生哪些影响?我国对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当然是抱着欢迎的态度。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初,俄罗斯和我国一样,也提了很多保护性条件,因为要减少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但是我想总体上看对我国经济发展还是有利的,因为我国跟俄罗斯之间的关系这几年还是在不断发展的,彼此的经济存在着比较大的互补性。俄罗斯是个能源出口大国,但是由于原苏联以重工业为主,所以它的轻工业产品相对差一些,但是它的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还是有很强的基础,所以中俄两国确实有互补性。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它的经济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这样对中俄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发展也会有更大的帮助。

这三大经济体的危机对我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第一个影响,很明显的是需求减少了。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美、日,它们的外需减少了,我们的对外贸易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商务部也估计了,2012年的外贸增速会减少,我们还是要靠开拓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的市场来弥补。

第二个影响,由于这三大经济体继续实行经济刺激计划,这样流动性过剩的情况还会继续存在。像美国的基准利率是0到0.25%,欧盟原来是1%,2010年上半年提了两次利息,提到1.5%,下半年又降回1%。日本更是0%到0.1%。美国还搞了一次扭转操作,就是卖出短期债券,买入长期债券。这样大量的货币供应,会对世界大宗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现在石油在100美元上下,其他的大宗商品由于需求减少,虽然价格有所下降,但总体来看,还是在比较高的位置。这对我们肯定是有影响的,因为中国现在是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特别是石油,现在我们的进口量在2亿吨左右,就是14亿桶。如果石油每桶涨价10美元,相当于中国人民每个人要多拿出10美元。最近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制裁伊朗,如果伊朗不出口石油,石油可能要涨到250美元一桶。不管怎么说,石油肯定要涨。

第三个影响,因为它们实行低利率,这样会迫使发展中国家通过提高利率来对抗输入型的通货膨胀。由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所以情况还好点。巴西就受不了了,巴西现在的利率是11%,高利率肯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据说巴西今年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是0%。

第四个影响,尽管美元近来好像是升值了,这个升值也是有原因的。但长远来看,美元贬值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人民币现在的贬值是暂时的,人民币升值的长期趋势还是存在的,这样就会对我国的外汇储备造成威胁。

关于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问题,有没有比较好的应对办法?中国外汇储备超过了3万亿美元,我们在前几年做过一个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外汇储备大概需要多少呢?这要分两类,一类叫战略性储备,包括三个月的进口量、援外的支出、外资公司在中国赚的钱要允许汇回本国去。另一类叫战术性储备,包括企业要对外投资、人民群众出国要换外汇等。如果允许自由兑换,战术性储备就不需要了,随时可以换,但战略性储备总是需要的。

根据我的研究,GDP的20%的外汇储备应该足够了。现在我国GDP总量是5万多亿美元,也就是1万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是足够的。我们拿日本来做参考,日本的GDP和我国差不多,日本的外汇储备接近1万亿美元。

超过这么多怎么办?现在主要用于购买美国债券上,最新公布的数据是

1.14万亿美元,实际上这还没有包括民间买的一些债券等,前一阶段有人估计是1.4万亿美元,这是很危险的。因为需要承担美元贬值的风险,我们估计美国不会赖债,但是想让它还本恐怕不可能,它只能给我们利息,还本恐怕短期还不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是需要多元化分散我们的外汇储备。但是现在也难,因为日本和欧洲的经济状况都不太好。二是要加强对外投资,现在传说要成立第二个对外投资公司,这是有可能的,鼓励企业加强对外投资。三是适当增加一些进口,这也使贸易更加均衡,减少贸易摩擦。以前我们主要是进口生产资料、原材料等,现在看来由于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也可以进口一些消费品,通过这样来平衡外汇。但是如果一下减持美元债券太多的话,我们自己也吃亏,因为我们减持它就掉价,一掉价我们就吃亏,所以只能悄悄减,近两个月减了一两百亿美元,不能大量减,这里也有政治因素在里面。

第五个影响,现在人民币为什么贬值?由于美、欧、日特别是美国急于去杠杆化。所谓去杠杆化就是减少负债。减少负债就会抽资金回去,最近美国一些银行把它们持有的我国银行的股份卖了,变成美金回到美国去了。由于去杠杆化,对美元的需求量就增加了,这就意味着美元的价格上涨。

2012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根据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明年要稳中求进,稳增长、稳物价、稳货币供应、稳定社会。从增长来看,明年我国GDP增速肯定会到9%以下,介于8%到9%之间,我估计明年经济增速是8.5%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要保证增长,如果增长率下降很多,对于失业率等都会有影响。

关于物价,最近大家觉得比较乐观,有一些经济学家也比较乐观。连续四个月物价同比大幅下降,8月是6.5%,9月是6.1%,10月是5.5%,11月是4.2%,有一些人估计明年将到4%以下。我认为不能这么想,因为我们公布的数据是同比,2010年11月、12月物价比较高,2011年的下降跟2010年的高有关系,在统计学上这叫翘尾因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影响通货膨胀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没有消除。一是货币供应。我们的货币供应现在遇到两难,从适度宽松变成稳健,实际上就是收紧了,但是一收紧,出现很多问题,所以不能收的太紧。如果收紧了,首先是现在在建、续建的项目没有资金,变成半拉子项目,这不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点就是要保证在建和续建项目,因为这些项目不建成发挥不了效益。其次是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面临更大困难,现在已经贷款难了,再收紧将更难。其三是地方政府还债困难要增加。其四是如果再提高利率,由于国外都是低利率,它们可以借钱到我国来套利,所以利率不能提太高。2012年提利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提也提不了多少,可能更多地是通过降低储备金率,释放多一点货币。现在看来,如果2011年是稳健里面从紧的话,2012年可能是

稳健里面适当放松一点,但还要保持一个稳的态势。2011年银行的信贷增加量大概是7.5万亿,明年估计也就8万亿左右,大概就这样一个幅度。

我现在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金融如何更多支持实体经济。前一段我就讲过,现在搞实体经济利润不多,所以有钱人的钱并不是投到实体经济上去,包括银行都是去投其他的东西,甚至放高利贷,上市公司有60多家去放高利贷,银行也变相的去放高利贷,这就很严重了。企业借不到钱,银行放高利贷赚钱,这不是一个好事,所以我们强调金融一定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讲过,资金是经济的血液,银行是经济的心脏。如果心脏坏了,血液供血不足,那经济怎么可能好?

再有一个就是中小企业的问题。我讲过大型国有企业是骨架,中小企业是肌肉。如果一个经济光有骨架,没有肌肉,那不就成了骷髅了嘛,这怎么行?所以现在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问题,一定要努力加以解决。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大政方针已定,2012年就要坚决贯彻执行,同时要注意强调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更加关注中小企业,关注民生。这就是2012年的经济工作更加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正在出现,可能在2013年下半年新一届政府上台半年左右爆发,标志是房地产泡沫破灭、银行问题、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爆发,社会问题出现,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动乱。关于这一点,我一再讲我是个审慎的乐观主义者,但也不是盲目乐观。我们看到严峻的挑战是存在的。我刚才说了,如果银行的发展脱离了实体经济,只是为自身谋取更高利益的话,它会变得跟国外银行差不多。当前也是我国社会矛盾的高发期,维稳的任务很重。但维稳的方式还需要改进,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管理,另外一方面也要建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教育和管理两方面的手段来维持社会的稳定。

但是我个人觉得,我们国家有我们国家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们的稳定。我们国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像国外搞多党制,我们的好处就是决策比较快,而且能够看的比较长远。搞两党制或者多党制的国家,它们的执政党为了执政,容易牺牲国家的长远利益和大局利益。

另外,我们还是要坚持改革开放。现在改革开放受到了一些质疑,一些人抓住改革开放出现的一点问题,抓住现在社会中出现的腐败等负面现象,就否定改革开放。大家可能都看到这样的苗头了,这是最危险的。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停止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没有改革开放能有现在这样的生活水平吗?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们所谓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刚刚改革开放讲三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现在我们哪个老百姓没有这些?纵向的比,确实有不少进步,没有改革开放这些都不可能,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胡锦涛同志出席入世10周年论坛就是在表明一个姿态,这说明我们必须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

中国的问题尽管多,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还是有希望的。我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一个演讲中说过,改革确实进入了比较困难的时期,我们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法治和人治的关系;二是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三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四是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处理好这四个关系,我们才能进一步推进改革。在开放方面,我们还是要进一步提高开放的水平和质量。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展开了。

报告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2009 年12 月2 日联合国发布了《2010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第一章。报告 的作者之一洪平凡博士在接受专访时表 示,自去年3 月以来,实体经济和世界金融 市场都显露出反弹的趋势,因此世界经济 正在逐步走出金融危机,但展望今年,整个 世界经济的复苏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在世 界经济复苏得到巩固和加强的情况下,各 个国家的经济政策能够发生一些相应的转 变,那也就表明我们能够平稳的撤出一些 激励的政策了。 一、2009 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 如果要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还要 先分析一下2009 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在 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2009 年 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 走向复苏。其中,以中印为首的亚洲地区的 步伐明显加快了,中美发达经济体成为推 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整个2009 年 是世界经济从“二战”以来所遇到的最困难 的一年,同前年相对比,世界经济的萎缩率 超过2%,为防止今后世界经济再出现危机 前失衡的状况,我们今后将面临更大的政 策挑战是怎样加强国际和国内的宏观经济 政策调控,来改变世界各国的一些经济结 构,从而促使经济能够更加平稳地增长。 二、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世界经济在政策刺激等短期因 素的作用下开始走出衰退,缓慢复苏,但经 济复苏路径和复苏前景仍面临着宽松政策 调整、通胀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贸易 保护主义、失业率上升、美元贬值预期加深 等不确定因素。 (一)政府干预政策的退出可能性及其 影响 2008 年9 月以来,各主要经济体纷纷 出台巨额经济刺激方案,大幅降息至历史 最低水平,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还实施 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大规模救助 政策对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 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 年,经济刺激政策对

论中国经济掘起与对世界经济之影响

论中国经济崛起与对世界经济之影响 奥运开幕和国庆阅兵都是让世人惊羡及国人震奋的场景,但真正值得中国人骄傲并且确定中国在世界舞台再度崛起的是,外汇存底超越两兆而位列全球之冠,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债权人,而且超越日本和德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更重要的是,近年来面对全球经济恐慌与萎缩,中国的经济仍然以近两位数之快速成长,带领着全球步出了这次经济崩溃的危机,这的确是惊人的成就。 中国掘起自然引起不少有心人的妒忌。而令已经是陳腔濫调的“黃禍论”與“中国威脅论” ,再度死灰復燃,演变成“中国经济威脅论”。其主要论调是全球之资源及财 富有限。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必然会依赖侵占或掠夺其它地方的资源及财富。进而影响或剝夺其它地方经济成长的机会。这种似是而非的立论,不但严重损坏了中国的形象。更进一步促使不少国家正考虑立法以抵制和中国正常的经济贸易与交流。这种恶性发展,是我们必须彻底防范及杜绝的。 其实这个论调基本的立论是全球之资源及财富有限,严格说來只適用於原始社會。并且真正有限的只是全球之资源,自從人类发展出耕作技术之後,就可以利用资源而创造及累积财富。不过其速度非常缓慢,而不易察觉。全球生产总值从公元元年到 1000年不过增加了15%,根本可以视为常数。是以一个人或国家要想累积财富,必须得侵占或掠夺其它人或地方的资源及财富。所以说为富不仁和无商不奸,在当年的确是有其道理。 隨著人类的进步,发展出制造技术。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後帶动起科技和金融创新,以及国際贸易和资金交流的趋勢,人类得以快速的创造及累积财富。个人或国家完全没有必要,使用侵占或掠夺他人或地方的资源及财富的方式,来达到迅速累积财富的目的。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流程一:导入新课 据雀巢公司2003年统计,每一秒钟,有3900杯雀巢咖啡被世界各地的人们享用。我们身边有哪些国外产品?(学生回答:肯得基、麦当劳、可口可乐、富士胶卷、铃木摩托、 宝马、奔驰轿车等等。)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由此导入新课。 流程二:讲授新课 目标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及其实质 操作要求:1、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2、各小组组长汇总知识要点;3、各小组代表阐述答案。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1)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 ①新科技革命的推动(根本原因);②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技术手段) ③跨国公司的推动;(推动者)④市场经济的普遍推行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条件。(重要途径)⑤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2)实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设计意图: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实质的认识,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目标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相关的区域集团及国际性经济组织; 操作要求:1、自主学习,完成知识表格;2、各小组组员之间互相核对结果;3、各小组组员之间互相检测区域集团及国际性经济组织的记忆效果;4、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经济 (1)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发展阶段,是经济全球化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产物。(2)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发展。 【题组一】巩固检测 1.(2008·江苏高考) 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特点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特点分析2010年,世界经济在经济刺激计划和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撑下,复苏势头较为强劲。2011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向好,但是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反弹性增长,增速可能明显放缓;就业、赤字、债务、产能过剩、通胀、资本流动等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可能进一步分化。 世界经济进一步深化调整,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明显分化 (一)发达经济体复苏步调不一,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分化。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好于预期,但工业生产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产能利用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私人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限,失业率居高不下。2010年11月,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综合考虑就业、通胀和经济增长三大政策目标,2011年美联储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后,短期内货币政策转向的可能性不大。 欧元区经济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复苏力度弱于美国和日本。为了应对希腊、爱尔兰等国家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出台了附带条件的金融救助计划。在欧央行难以收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主权债务风险较大的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等国家被迫紧缩财政赤字。 日本经济回升较快,但继续面临通货紧缩压力。日本长期受通货紧缩困扰,公共债务水平很高,内需对经济支撑作用有限,受外部市场影响很大。日本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时点上不太可能早于美国和欧元区。 (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通胀压力普遍较大。2010年上半年,新兴市场国家印度和巴西保持了强劲增长,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下半年工业生产明显减速,增速放缓。2010年印度已经连续6次加息,今年1月份再次加息。巴西2010年4月以来3次加息,将政策利率由8.75%上调到10.75%;但是,巴西通货膨胀12月又创出年内新高,今年1月份也再次加息。 全球流动性泛滥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美国和日本央行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维持低利率政策,全球货币供应量持续超出实体经济的需求,导致流动性泛滥,美元指数再创历史新低,推升国际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上升,使得股市虚假复苏和波动,风险更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 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全球股市出现分化。受美元贬值、市场信心转好及新一轮刺激经济政策出台等因素影响,2010年美国股票市场呈震荡上扬趋势,道琼斯工业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均上涨10%以上,欧洲德国和英国股指与美国类似;但是,受主权债务风险困扰,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等国股指多表现下行趋势。同期,秘鲁、阿根廷、泰国和印尼股票市场指数上涨超过40%,俄罗斯和韩国也超过20%,印度超过15%。其它主要经济体日本、法国股指略有收缩,巴西略有扩张。 世界经济不平衡复苏,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明显分化。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市场缺乏信心,短期内仍然需要宽松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撑,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刺激作用有限,新增货币供应主要流向新兴市场国家。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尽管增速放缓,但由于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很多国家需要紧缩货币政策。同时,全球流动性向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集聚,增加了这些国家管理通胀的难度,不仅加大本币升值压力,而且增加了资产泡沫。 世界经济再平衡难度增大,全球治理模式的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缓解世界经济失衡需要主要经济体的消费、储蓄和投资结构进行实质性调整,核心是美欧等发达国家超前消费和透支消费行为的调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看作是对世界经济不平衡的一次强制调整。但是,随经济复苏世界经济再平衡难度加大。

中国的和平崛起面临挑战及影响

浅议中国之和平崛起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国际安全环境变得对我们更加有利,围绕中国和平崛起的话题越来越被世人关注。同时,在这一系列成绩与繁荣景象背后,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带来的挑战。 我国安全环境面临六大挑战 挑战一: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 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首先,经济全球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我国的国家主权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其次,台湾问题是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不稳定因素。台湾问题本是中国的内政,但其产生和发展的进程中历来都有一些国际势力的幢幢怪影。再次,边界领土争端,尤其是海洋权益争端对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影响在增大。 挑战二:军事及周边地区安全 军事安全是一个国家受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军事力量制约的现实状态,是国家安全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目前的国际形势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军事安全的挑战。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已经赫然成型了。我国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在增加。这些不稳定因素既表现为有些国家政局与社会不稳定,也表现为有些国家关系复杂多变,同时,一些地区热点问题的变数增多也是一种不稳定因素。我国周边地区面临越来越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我国周边地区是民族分裂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聚集地。 挑战三:政治安全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第一,经济全球化凸显政治因素。近年来,国际关系中经济政治化、政治经济化的趋势愈益明显。美国等西方国家正把经济全球化作为推动政治全球化和政治一体化的工具,企图以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第二,美国是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第三,国际社会对我国和平崛起的矛盾心态也是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因素之一。许多国家对中国既想借助又充满疑虑,既想倚重又有防范牵制。 挑战四:文化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就是保障国家文化主权,捍卫国家文化主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中国在文化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中国崛起的影响

中国崛起的影响 中国的新崛起,与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有着明显的不同,与它自己历史上的几个盛世王朝也不同。历史上大国的崛起无不通过战争、征服、扩张、侵略、掠夺和列强之间的争夺来实现的,整个过程充满了血腥和非正义。中国新崛起则完全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实现。中国这条发展道路是在总结人类发展史,特别是大国兴衰史的经验教训后作出的抉择。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决不做损人利己之事;强大了也决不威胁他人,永不称霸。作为一个有古老文明的东方大国,在不长的历史时期和平地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使五分之一人类摆脱贫穷落后,走上富裕文明,这本身就是对人类的贡献。中国发展不仅没有损害包括周边国家在内其他国家的利益,而且还使它们从中国的发展中不同程度地获益,这也是对世界的一个贡献。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虽然带有鲜明的中国个性,但具有世界的普遍价值和意义。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和平崛起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因为当今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秩序的建设与变革中是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对多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入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明焕发青春,并与其他文明共存与交汇,必将有助于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和取长补短,必将促进世界文明和谐时代的早日到来。为世界的减贫、扶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发展解决了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并视它们逐步走向了支付的道路。这不仅解决了中国自身的发展问题,也为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榜样。经济方面:中国跻身于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她的发展必定给其他国家带来很多契机。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日趋重要,她也占领决定经济发展的一席之地。政治方面: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互通有无、互惠合作。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仅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而且中国经济也会对世界经济发挥积极作用。在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那场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就已经显示出对世界经济的隐定作用。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经济发展的成果几乎在一夜间丧失了大半,经济恐慌笼罩在大家的心头。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如果中国经济挺不住,人民币随着其他国家的货币一同贬值,那么,金融危机的后果就会大大加深,势必对亚洲经济,以至对世界经济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正是由于中国经济的良好态势,始终支撑着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亚洲经济的尽快复苏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近几年,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给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活力。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增加了大量价廉物美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供给,使许多国家的人民享受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实惠。另外,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世界投资提供了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场所,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向中国投资而获利,世界经济也可以因此而受益。和平崛起战略有利于建立中国和世界历史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一定差距,在世界历史逐步向后工业化时代迈进的时候,我们的工业化尚未完成,因此,有必要更主动地融入世界,追赶历史潮流。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自有世界历史以来,中国与世界历史要么没有联系,要么在这种联系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现在我们与世界历史之间形成了一定互动关系的时候,又有人担心中国会对世界构成威胁,同时我们也担心世界对中国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应该承认,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既有可能出现世界对中国的消极影响,同时如果我们不注意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可能对世界产生消极影响,而和平崛起的提出就是为了扩大积极影响,遏制和消除消极影响,建立中国与世界历史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有可能的,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国家本身是世界历史的产物,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现实社会主义作为世界历史发展还不充分的时候在薄弱环节的产物,更有必要通过主动参与全球化来促进世界历史的发展,以便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完善创造更多的条件。

当前世界经济现状及走势分析.pdf

一、美、欧、日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因此,美国已经持续了10年的经济增长和“一高两低”的经济状况不会无限期延续下去,经济周期的变形不等于经济周期的消失。实际上,从2000年下半年起,美国GDP增长的速度就放慢,2001年第一季度虽然仍有1.3%的增长,第二季度却急剧下滑,第三季度急剧滑落至-1.1%,这是自1993年第一季度以来美国经济首次出现萎缩,也是1991年第一季度以来最大的下滑降幅。 尽管目前美国经济面临着诸多矛盾和缺陷,但由于美国占据着多项高科技,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制高点,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宏观政策调控更趋成熟,美国又具有优于其他国家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金融优势、地缘经济优势,以及灵活的企业机制和较强的对外转移危机的能力等,预计美国经济将于2002年后复苏。 2.日本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恢复时期和20年的高速增长,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制造业的总体竞争力一度超过美国,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由20世纪50年代初约相当于美国的6%上升为90年代初的66%,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然而正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达到高峰的同时,其经济泡沫也达到了顶点。泡沫经济的崩溃使得在此之前大量贷出资金的日本银行陷入巨额坏账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并使日本经济在90年代以低于美国经济增长率2个百分点的劣势陷入经济停滞,这是日本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日本经济目前的困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国际环境趋紧、出口下滑的直接原因,也有10年来扩大内需政策未见成效、各种矛盾累积的政策后果。 关于日本经济的增长前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报告称,由于存在着“惜贷”与扩大投资、消费的矛盾,巨额财政赤字与扩张财政政策的矛盾,结构调整与失业率增高的矛盾,官僚垄断与提高效率的矛盾等四大矛盾,日本经济真正摆脱困境尚需时日。 但应当看到,由于日本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其GDP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居西方七国之首,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外汇储备国和债权国,未来日本经济尽管不大可能再现以往的高速增长,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仍举足轻重。 3.欧盟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欧盟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是稳定的。目前,欧盟经济从总体上看状态良好,除对外贸易下降外,投资、消费以及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和财政金融等各项经济指标基本保持在正常水平。2001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2.4%,在世界三大主要经济体中,其增速是最高的。 欧盟各国的结构性调整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框架。近年来欧盟在税收、福利、医疗、就业等方面纷纷开始改革。2000年普遍进行的税收改革,给经济增长助了一臂之力。同时,欧盟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也在加紧进行。据欧盟一个研究机构预测,仅减税一项就将使欧盟从2001年起每年拉动0.5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欧元的经济货币联盟效应发挥了积极作用。2001年以来,欧元对美元汇率基本上稳定,欧元经济货币联盟所起的稳定作用不能低估。欧元的启动消除了欧元区内的汇率风险,增加了价格透明度,有利于投资和金融市场一体化,从而对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保护和促进作用。 受世界经济增长下降影响,欧盟经济增长放缓。受美国经济急剧减速和世界经济增长降温的影响,2001年欧盟各国的经济增长势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欧盟经济尽管保持增长,但增长放缓,并一再低于市场预期。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上市流通,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尤其是近年来欧盟加紧了内部建设,推行机构改革,统一税率,扩大欧元区,强化成员间的合作,因此,从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实现了统一市场、统一货币的欧盟经济,将逐步形成挑战美国经济“一超”地位的强极,并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最新预测,随着减税措施的采取,企业的增长潜力得到发挥,劳动力价格相应下降,加之欧盟经济不存在固定资本投资和库存过剩的问题,也没有受经济周期性因素的影响,预计2002年欧盟经济增长率将达2.9%。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1.东南亚地区经济普遍放缓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大多具有出口导向型特征,且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自2000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速骤降,股市暴跌,特别是高技术股的暴跌,使企业商业投资赢利预期降低,这不但影响了企业的设备投资,还影响了个人消费。美国内需不振,进口需求减少,导致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口下降较多。刚刚摆脱金融危机的东南亚经济又面临着新的考验。 2.拉美经济面临严峻形势 新世纪伊始,拉美地区经济即遇到严重困难:外贸出口萎缩,生产下降,失业率攀升,经济增速放缓。 拉美地区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连带影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鉴于美国和西欧经济增速明显放慢,日本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大大减少了对拉美国家的出口产品需求,从而导致拉

中国崛起读后感

读《中国震撼》有感 在读过《中国震撼》一书之后,我仔细思考着书中带给我的种种由中国发展进步带来的“震撼”。是的,我们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腾飞,以至今日成为亚洲经济最强国家。加之上世纪末的港澳回归,更是为我国的团结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蓝图上添加了重要的一笔。同时,书中也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吸引了我,那就是中国对待世界的态度。 张维为在书中谈到,中国打开国门后,不仅迎来了世界,而且也融入了世界——中国正在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各领域的活动,争取与自己的发展相匹配的国际地位。虽然西方还有部分国家在某些方面依然遥遥领先于中国,但是中国正在逐步成长为全球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对手,并且正在创造一种符合自己社会历史与社会要求的、与美国现代民主相抗衡的政治体制。不管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或者团体组织怎样看待现在的中国,中国必然昂首登上世界的舞台,塑造属于自己的位置。正如外交部长杨洁篪曾经说过“现在中国的命运正越来越紧密的与世界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应在“外树形象,内修气质”的前提下,学会用世界性的语言来与国际社会对话与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接轨,克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破解难题,以国际贸易通用的规则来指导自己的贸易行为,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自己的软实力,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东西,让我们的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更有底气,更有自信。 除了通过《中国震撼》了解到中国现状,最重要的我从书中获得了对我们国家的自信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人会被被西方的一些不实或偏颇的报道蒙蔽,产生一种崇洋媚外的错误思想和心理。但是这是不可取的。正如书中所说2008年的北京奥运,北京在准备基础设施,而美国在准备对伊拉克的战争,一个准备的是建设,一个准备的是战争。谁在以更加积极稳妥的姿态前进,而谁又在扰乱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一目了然。而且近年来不只是国家层面,许多中国企业也都为中国崛起做出贡献。华为成功打入瑞典的市场,联想公司打出了中国品牌,汉语已经成为世界最热门的语言,各个大学争办孔子学院。所以,中国一直在建设,在发展,需要的是和平的环境,也正是我们普通群众所希望的环境。所以我们应该对未来的中国充满信心。我们应该有很强的底气,很足的自豪感。 但是在发展中国在世界影响力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反思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腐败、失业、大学生就业难、低收入群体多、中等收入群体发展困难、劳动市场纠纷冲突多发、部分区域的民族问题和恐怖组织的破坏。这些都是未来中国需要继续面对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一味地看到中国已经取得的成就而忽视了存在的问题,只会使得我们陷入对未

试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试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形势与政策 今年以来,以欧美为主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给世界经济复苏增添了新的变数。21世纪头10年的世界经济先是繁荣发展,随后便经历了风雨飘摇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阶段,世界经济进入了艰难复苏的“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今年伊始,世界经济总体上在上年的基础上保持着复苏态势。但事实上,复苏进程还很脆弱、很不平衡。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不定,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全球性通胀压力增大,日本地震和海啸,以及近一段时期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和一些发达国家经济明显放缓,都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出现回落,一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也有所放缓。特别是前期量化宽松政策刺激带动的复苏,随着量化宽松政策执行的结束或减弱,停滞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第二,随着部分国家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形势的骤然紧张,欧元区又一次被推上了债务危机的风口浪尖。如果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趋势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欧元区核心国家有可能被拖下水。债务危机成为欧元区挥之不去的阴影,也为世界经济形势增添了另一层面的不确定性。 第三,通胀成为世界经济形势基本面中潜在的重要风险因素。各种大宗国际商品价格轮番波动,虽然有受到全球极端天气和地缘政治因素

的影响,但也进一步表明,市场上流动性泛滥和投机炒作是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通货膨胀已成为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从上述世界经济的基本面看,世界经济正笼罩在部分发达经济体债务危机和经济疲弱及失业率上升的阴影下。欧美能否从债务危机的泥潭中拔出双脚?世界经济的走势又将向何处发展?这一切的答案依旧存在着悬念,需要时间做出回答。但可以确定的是,目前世界经济并未全面走出危机,也没有恢复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仍然面临着下行风险。 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既有挑战也有难得发展机遇,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近一个时期主要新兴经济体为缓解通胀压力纷纷采取加息等措施,经济出现一定程度放缓,但长期增长动力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近一个时期,关于世界经济可能二次探底的议论再度引起各界关注。对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从世界经济的风险因素看,虽然未来世界经济仍将处在一个复苏阶段,但下行风险犹存。 首先,美国经济可望步入新的增长周期,但增长率将会有所减缓,失业状况要想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比较困难,消费疲软仍将是美国难以化解的难题,为此美国则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规模,继续刺激经济。一旦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失灵,美国经济可能再度衰退,世界经济也将受到冲击。 其二,在债务危机仍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欧元区经济有可能出现反复和波动。其三,虽然前一段时期日本经济正在逐渐摆脱长期衰退的

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Journal o fUn i v ersity of I nternati o na lRe lations,2006N o 3 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 史 艺 (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91) [摘要]中国的崛起实际上是古老的中华民族融入现代世界经济体系、成为现代重要国家的过程。经过500年的发展,在世界体系中,中国正由半边缘区向中心区靠近。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但要真正进入中心区成为一个发达的经济体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过程,也有必要从世界体系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崛起。 [关键词]中国崛起;和平崛起;世界体系;世界体系论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3489(2006)03 0034 05 当代世界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产生于欧洲,随后扩大到全世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不同政治实体起落兴衰,在不断的矛盾斗争中,世界政治版图由最初的分散零落发展到高度关联,世界体系正走向全球化。中国,19世纪中叶以一种极其被动的姿态纳入这一体系,此后,在一连串冲击与反应、外在压力与自身求索的推动下,由边缘向中心艰难迈进,现在以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身份屹立于国际体系。在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思考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过程,站在世界体系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崛起是很有必要的。 一、历史研究 中国逐渐 融入世界体系 研究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首先有必要对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做一个分段分析,笔者在这把过去五百年的历史大致分成三段: (一)朝贡体系: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体系 西方现代国际体系始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15到19世纪多个国际体系相互竞争,西欧体系虽然强大但也只能算是国际体系中的一个。这时在欧亚大陆东部,中国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凭借其众多的人口、丰盛的物产、多彩的文化和复杂的行政组织,拥有巨大的辐射力和传播力。中国不断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其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和价值观念等,在东亚形成了朝贡体系![1],即古代中国与外国交流时形成的特殊的外交、贸易、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流的制度和秩序。[2](P 86)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以华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并逐步实现了货币和文字的统一,华夏开始成为稳定的族体。从华夏文化独尊的思想出发,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华夏帝王君临天下的天下观,延伸到处理与周边的关系上,出现了中国皇帝对周边诸夷进行册封而诸夷前来称臣入贡的朝贡秩序。作为天下共主的中国帝王通过绥抚四夷来实现万国来朝!的局面,以体现真命天子以及天朝大国的威严。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滨下武志教授在其代表作?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中围绕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考察了近代亚洲内部贸易关系和亚欧关系。他认为朝贡体系的根本点在于贸易关系,以中国为核心的贸易关系层层外推,形成一个庞大的贸易体系,亚洲近代史开启的契机应追溯到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最基本的是两个:区域化和全球化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⑴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国家之间通过设立一套机构,在经济方面打破国界,实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调节,使各国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向着结成一体的方向发展。 ⑵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动力。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 ⑶ 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①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的国际化。②对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了市场的国际化。③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服务贸易,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国际化。④战后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并在全球经营,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⑤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⑷ 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①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大发展的产物,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②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也有弊。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加速自己的工业化进程,使自己产业结构不断改善;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引进更多资金和技术,促进本国经济繁荣。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还意味着挑战和风险。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要受到主要是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经济规则的约束和制约,为此要付出一些代价;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将使发展中国家易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迅速开放国内市场,使外国货物大批涌入会强烈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涌入,也大大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有被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控制的危险等。③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参加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孤立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之外是没有出路的。④但发展中国家在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时,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巨大风险和安全问题有充分的认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尤其要加强和扩大南南合作,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⑤解决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公正、不平等,只对少数国家有利,对多数国家不利的问题的基本出路,在于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⑸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并行不悖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

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年均增长超过了9%。200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约1.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日德法英,排在世界第6位。中国变化之大,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举世瞩目。中国力量的上升,成为冷战后国际形势走向的一个鲜明特点。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伟大现在降临到中国头上,认为中国的崛起堪与美国当初登上世界舞台时相媲美。对此,国际上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和复杂的心态,一些所谓对中国发展表示“担忧”的论调在西方的传媒上日益增强。一时间从“中国经济威胁”到“中国军事威胁”再到“中国文明威胁”、“中国粮食威胁”、“中国能源威胁”等等,不一而足。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分析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一、经济上对世界的影响 (一)对亚太区的影响 25年来,中国GDP指数都以每年至少9%的速度增长,是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实体。在2005年,如果用市场交换额来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如以消费量来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2006年中国GDP指数为8.8万亿美元。同时,中国政府使3亿人口脱离贫困,而且使中国人均收入增长了8倍。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加深,中国正在利用经济实力来营造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外交环境,利用市场和经贸关系的巨大辐射力使国际社会日益靠向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亚太地区国家首当其冲。在2006年11月,中国和东南亚多国签署了关于自由贸易,文化交流,军事和安全合作的条款。此次会议还讨论了中国与ASEAN在未来形成一个在政治,经济和安全上合作的联盟的可能性。 (二)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进出口的影响 迄今为止,中国的发展和融入世界的历程与日本、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及东盟4国迅速融入世界的历史基本一致。不过,从长远来看,中国可能会比这些经济体的任何一个在全球经济中所起的作用都大。中国自身是快速增长和持续融入全球经济的最大受益者。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总体影响是积极的,但个别国家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各国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紧密联系,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它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其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涉及到国家经济体制、企业趋利动机与技术进步等三个因素。(1)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消除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体制障碍。(2)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发展。(3)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和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上,其表现主要有:第一,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第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到了80年代末,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额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3/4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第三,金融国际化。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第四,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跨国公司是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它把世界经济全球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第五,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和完善,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世界生产力迅速提高。(2)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不断加强。(3)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商品结构、贸易地区均发生重大变化,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全球化使商品、服务、资本、人才、资源等各种要素流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障碍大幅减少,加快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4)国际金融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被看作世界经济运行的核心,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5)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全球工业化的重心正由西半球移向东半球。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比重的下降,其服务业就业人数的比重迅速上升。 但是,经济全球化在加强各国相互依存,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1)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2)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3)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主要的负面影响在于:加剧了各国间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收益大都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的经济力量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种结构。 2.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3.跨国公司: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在一个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业。它是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4.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既是指世界各国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各国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二、思考题: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战后世界经济的“极格局”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时期,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时期。(1)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时期: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已明显地显现出来。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欧、苏、日彼此抗衡的状态。(3)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当今状况及其发展态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变化。2、怎样认识世界进入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期?在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和运用;不仅在经济领域加速了信息化,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加速了信息化,人类社会真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新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水平,改变了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它的影响无处不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一场新军事变革,也使得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科技进步的重大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尤为突出,将人类社会带入经济信息化时代。3、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国际化为基础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商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几个阶段。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公,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4、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商品、资本、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的不断削减,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经济融合,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从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因此,中国应该要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的浪潮,应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果来为发展中国的经济。但同时,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一系列其他的后果。它在带来民族国家权力的全球化的同时,又消蚀着民族国家的主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其主要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面貌有可能被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组织所控制。发达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梯度转移的同时,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和部门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享受着丰裕生活的同时,也正牺牲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而发达国家内部由于出现强资本弱劳工的态势,在劳工抗衡资本的能力削弱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又受到全球化所带来的移民和发展中国家成本低廉的劳动力的冲击,使一些国家的极右势力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等等。对于这些,我们需要谨慎面对,趋利避害,修订“游戏规则”,克服其负面影响;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来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纷繁复杂,既为我国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也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才 能抓住各种机遇,迎接各种挑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经济发展机遇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总体好转,复苏苗头已现。但经济危机尚未完全过去,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形势纷繁复杂,其特点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大大减慢;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进步促进世界范围内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递进和高级化;生产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新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如此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既为我国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也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面临的机遇 (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给我国扩大内需带来新机遇。 前几年,宽松的外部环境导致国内企业依靠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不足。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也使得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当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导致全球经济减速时,我国经济就无法避免外需下降的严重冲击。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虽然使得我国的外需减弱,但也给我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进一步培育和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带来新机遇。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消费结构从以吃、穿、用为主向以住、行为主升级,国内投资、消费需求潜力巨大,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大有可为。只要应对措施得当,我国完全有条件和能力在立足扩大内需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造成的压力同样也可以转变为推动科学发

近代西方崛起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近代西方崛起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从古到今文明连续不断的国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明体系自成一派,在世界领域内曾一度独领风骚,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以下拙见,万望老师不吝赐教。 一、中华文明的兴衰荣辱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中华文明繁盛强大,生命力极强,伴随中国强大的实力向外辐射,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明圈,对周边国家的文明发展乃至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中华文化虽绵延不绝,但也历经沧桑。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对其发展轨迹影响颇深。1、发展历程 约在五千年以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出现早期文明社会的要素。四千多年前,是传说中的黄帝、炎帝、尧、舜、禹时代。公元前21世纪开始形成王朝国家,早期的王朝是夏、商、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后经历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明、清等朝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思想领域更是大放异彩,典籍文献浩如烟海,文学艺术高峰迭起。①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中国迎来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鼎盛时期,同时也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鸦片战争前夜,中国衰相尽显,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中国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及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西方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图实现民族独立。 2、影响 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一大批有志之士开始反思并作出相应反应。 首先作出反应的是封建士大夫集团中的开明士绅。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明清之际讲求“经世致用”的传统,反对脱离实际,反对崇尚空疏,注意研究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倡言改革,以达到强国御侮的目的。他们的思想和主张,代表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新思潮。19世纪50年代开始,洋务运动兴起,中央部分官员和地方实力派联合,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强调“中体西用”,创办近代企业,以图民族自强。中国已然进入学习西方的第一阶段:器物层次。②然而在学习西方器物的过程中,统治危机不但未能消除,反而越发严重。由此,资产阶级开始寻找一种新的道路,中国进入学习西方的第二层次:制度层次。首先作出反应的,是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他们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号召人民与西方进行商战,最早提出在中国上海举办万国博览会。但此派观点没有明确的导向性,在当时看来实践性不强,故重任交于康、梁维新派。康、梁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开国会、立宪法。但其主张广受非议,且缺乏相应条件,在顽固派的强力扼杀下遭到失败。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坚决主张暴力革命,推翻原有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1911年,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清朝灭亡。虽然中国模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架构,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但这些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孙中山等人预期的效果并未达到,中国的前途命运依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