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悲情香港电影人

1黎北海

1913年导演香港第一部电影,1928年创建香港影片公司,1930年摄制香港第一部古装巨片《左慈戏曹》,同年合组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1933年成立中华制造声默片有限公司,1934年“中华”结束经营,黎北海退出影坛,1955年逝世,是香港第一个因投身电影而倾家荡产的人。

2陆运涛

1964年6月,香港电影界赴台北出席第11届亚太影展。6月20日陆运涛赴台中参观故宫博物院(尚未迁往台北)。下午5时35分,飞机从台中起飞5分钟后爆炸坠毁,包括陆运涛等电懋高层和台湾一些电影业大员在内的57人罹难。一同出席影展的邵逸夫则因选择参观金门而安然无恙。电懋自此失去与邵氏竞争的主心骨,1965年改组为国泰机构,1971年停止制片。

3李翰祥

1963年,因为导演《梁山伯与祝英台》而踏上电影事业巅峰的李翰祥,受邵氏对头陆运涛(及抬弯联邦影业)的资助组建国联公司前往台湾,欲亲自做老板大展鸿图。李翰祥以大堆头明星拍摄的创业作《七仙女》不但被邵氏恶意抢拍,更产生版权纠纷,令李翰祥尝到第一次挫折。1964年,陆运涛飞机失事去世,邵逸夫却幸免于难,李翰祥失去一系列金主。1965年,李翰祥耗资2600万新台币摄制的《西施》动用千军万马,票房却不及成本的一个零头(559万),拖垮了国联公司。1968年国联结束业务,李翰祥债台高筑(债主为联邦影业),成为电影大亨的理想幻灭。

回到香港后,李翰祥以两部低成本骗术片轻松“骗”到200万票房,有鉴及此,同时也担心他投奔刚刚“叛逃”邵氏的邹文怀,1972年邵逸夫将“叛臣逆子”李翰祥重新招入门下。自此李翰祥电影的风格大变,拍摄了一系列讽俗嫉世的风月喜剧,尤其1978年他因心脏病发去美国开刀捡回一命后,人生观完全改变。1982年李翰祥自组新昆仑赴内地实地拍摄清宫戏,因此却被台湾封杀,直至1993年;1989年因为朱延平《傻龙出海》事件又被内地封杀,直至1996年。而90年代李翰祥的电影已是了无新意,1996年他重返北京拍摄电视剧《火烧阿房宫》时心脏病突发逝世。

4张彻

作为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武侠片首席导演,张彻首创阳刚路线和新派武打场面而开拓了武侠电影新局面。他在片场也是出了名的霸道和威风,叼着雪茄戴着墨镜坐着,身边几个人服侍,一起身椅子跟着他走。1976年张彻结束长弓影业,从台湾失利而归。自1979年之后,张彻电影在香港亦失去市场,屡战屡败,1985年学李翰祥转入内地拍片,照样票房惨败。1993年之后张彻再未能导演电影,蜗居在邵氏影城宿舍,生活拮据,至去世时止他仍写了一百多部剧本,无人问津。1999年,76岁的张彻向他的徒孙周星驰递上《智多星之雌雄杀手》剧本,被断然拒绝。

5胡金铨

胡金铨对于电影的远大抱负,使得他拍摄每一部电影都要以高成本为代价,因此先是离开邵

氏、后被联邦影业解约,只得自组公司,他70年代的电影在香港几乎全不卖座,80年代初更无能筹到拍片资金,最后几年他在洛杉矶度过,等到为《华工血泪史》成功集资时却与世长辞。

6朱石麟

1926年患病被庸医治成胯关节僵硬,终身不能弯腰,纹隔波及到香港后,因《清宫秘史》被批为麦掴主义电影而患脑溢血猝死。

7秦剑

1965年进入邵氏,转拍国语片,成绩不及粤语片理想,1969年拍摄《相思河畔》时在事业、经济和家庭的困扰下自缢辞世。

8汪榴照

共编有50余部剧本,1957年开始导演电影,有“谦谦君子”之称,他的电影充满轻松和幽默,但他的个性却是内向沉默。其作品富有艺术成就,商业价值却未很好体现,1970年编导《洪福齐天》票房失利(仅收5万),长久压力致其服毒轻生。

9叶志铭

1960年开始做过各种生意,70年代创办Bang Bang时装,生产牛仔裤和潮流服,1976年成立缤缤电影公司,出品了多部新浪潮电影,直至1982年Bang Bang卖盘,1986年创办飞图,生产卡拉OK影碟,1991年扩展为飞图唱片,1999年卖给英皇集团,成为英皇唱片前身,1998年其子车祸身亡后,几起几落的叶志铭最终出家。

10艾迪

1980年起出演数部新浪潮电影,其感情经历比较丰富,擅演**和罪犯狂徒角色,1981年以《边缘人》获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但星路却越走越黯淡。1985年后仅赴台出演影视剧,1989年在拍摄电影《猎鹰》时不慎摔成双腿骨折。数月后艾迪康复但再无幕前演出,在当地开了一间Bar自当老板,店内职员全是男性,营业对象则以女性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