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高财)

案例(高财)
案例(高财)

财务风险管理五大失败案例

一、摩托罗拉陷入战略迷途

摩托罗拉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由1995年60%以上跌至2007年的12%!

10年前,摩托罗拉还一直是引领尖端技术和卓越典范的代表,享有着全球最受尊敬公司之一的尊崇地位。它一度前无古人地每隔10年便开创一个工业领域,有的10年还开创两个。成立80年来,发明过车载收音机、彩电显像管、全晶体管彩色电视机、半导体微处理器、对讲机、寻呼机、大哥大(蜂窝电话)以及“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它先后开创了汽车电子、晶体管彩电、集群通信、半导体、移动通信、手机等多个产业,并长时间在各个领域中找不到对手。

但是这样一家有着煊赫历史的企业,在2003年手机的品牌竞争力排在第一位,2004年被诺基亚超过排在了第二位,而到了2005年,则又被三星超过,排到了第三位。

而在2008年5月,市场调研厂商IDC和战略分析公司Strategy Analytics 表示,摩托罗拉可能在2008年底之前失去北美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摩托罗拉的当季报也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销量下降39%,手机部门亏损4.1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额增加了80%。

1、败于“铱星计划”

为了夺得对世界移动通信市场的主动权,并实现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无线手机通信,以摩托罗拉为首的美国一些公司在政府的帮助下,于1987年提出新一代卫星移动通信星座系统——铱星。

铱星系统技术上的先进性在目前的卫星通信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铱星系统卫星之间可通过星际链路直接传送信息,这使得铱星系统用户可以不依赖地面网而直接通信,但这也恰恰造成了系统风险大、成本过高、维护成本相对于地面也高出许多。整个卫星系统的维护费一年就需几亿美元之巨。

谁也不能否认铱星的高科技含量,但用66颗高技术卫星编织起来的世纪末科技童话在商用之初却将自己定位在了“贵族科技”。铱星手机价格每部高达3000美元,加上高昂的通话费用,它开业的前两个季度,在全球只发展了1万用户,这使得铱星公司前两个季度的亏损即达10亿美元。尽管铱星手机后来降低了收费,但仍未能扭转颓势。

2、营销战略失误

1)迷失了产品开发方向。不考虑手机的细分发展,3年时间仅依赖V3一个机型。没有人会否认V3作为一款经典手机的地位,正是依靠V3,摩托罗拉2005年全年利润提高了102%,手机发货量增长40%,摩托罗拉品牌也重焕生机。尽管V3让摩托罗拉重新复苏,更让摩托罗拉看到了夺回市场老大的希望。然而,摩托罗拉过分陶醉于V3带来的市场成功。赛迪顾问研究显示,2005年以前是明星机型的天下,一款明星手机平均可以畅销2-3年,而过了2005年,手机市场已成了细分市场的天下,手机行业已经朝着智能化、专业拍照、娱乐等方向极度细分,而摩托罗拉似乎对此视而不见。在中国市场,2007年摩托罗拉仅仅推出13款新机型,而其竞争对手三星推出了54款机型,诺基亚也有37款。

2)价格跳水快,自毁品牌形象。在新品跟不上的情况下,降价成了摩托罗拉提高销量不得不采取的手段。许多摩托罗拉的忠实用户把摩托罗拉的手机称为“(价格)跳水冠军”。以V3为例,从刚上市时的6000多元的高端时尚机型跌入4000

多元的白领消费群,再到2000多元的普通时尚消费群,直到停产前的1200多元。短期的大幅降价让不少高端用户无法接受,同时也对V3的定位产生了质疑,后果就是对摩托罗拉品牌彻底失去信任。

3)推广没有突出卖点的产品。手机消费者在手机厂商的培育和自发发展下,需求变化日益飘忽不定。消费者对手机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外观方面,苛刻的消费者更多地开始关注手机的配置、功能特色等内在技术因素。以技术见长的摩托罗拉本不应在技术方面让消费者失望,但是现实还是让消费者失望了。从手机零售卖场那些列出来的一目了然的参数中,摩托罗拉的像素、屏幕分辨率、内存几乎都落后于诺基亚等竞争对手的同类机型。自从推出V3之后,摩托罗拉发布的绝大部分新品手机无论是U系还是L系,甚至是K系就再也抹不去V3的影子,尤其是其金属激光蚀刻键盘设计。V3的键盘设计的确是经典,但再经典的东西被反反复复无数次拿出来用,也会引起消费者的视觉疲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尤其是对于那些换机用户。

3、组织结构不能支持战略的发展需要

摩托罗拉是一个很重视产品规划的公司,此前摩托罗拉每开发一款新产品,通常先提前数月预测消费趋势。但在快速升级换代的手机行业中,制造商们试图提前数月预测消费者需求是非常困难的。

再加上摩托罗拉是一家技术主导型的公司,工程师文化非常浓厚,这种公司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唯“技术论”,从而导致摩托罗拉虽然有市场部门专门负责收集消费者需求的信息,但在技术导向型的企业文化里,消费者的需求很难被研发部门真正倾听,研发部门更愿意花费大量精力在那些复杂系统的开发上,从而导致研发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另外,摩托罗拉内部产品规划战略上的不统一、不稳定,还使得上游的元器件采购成本一直降不下来,摩托罗拉每一个型号都有一个全新的平台,平台之间大多不通用,这就带来生产、采购、规划上的难度。对于全球顶级通信设备商而言,同时运营好系统设备和手机终端两块业务,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摩托罗拉资深副总裁吉尔莫曾说:“摩托罗拉内部有一种亟须改变的‘孤岛传统’,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此迅捷,用户的需求越来越苛刻,现在你需要成为整个反应系统的一个环节。”

4、滥用福利

当外部环境使得摩托罗拉进入战略收缩期,赢利空间不再,高福利的企业传统便有些不合时宜。

据了解,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在每年的薪资福利调整前,都对市场价格因素及相关的、有代表性企业的薪资福利状况进行比较调查,以便使公司在制定薪资福利政策时,与其它企业相比能保持优势和具有竞争力。摩托罗拉员工享受政府规定的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在中国,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班车,并成为向员工提供住房的外资企业之一。

二、三鹿集团败于管理失控

2008年12月2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案处理情况。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三鹿集团于2008年9月12日全面停产。截止2008年10月31日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三鹿集团资产总额为15.61亿元,总负债17.62亿元,净资产-2.01亿元,12月19日三鹿集团又借款9.02亿元付给全国奶协,用于支付患病婴幼

儿的治疗和赔偿费用。目前,三鹿集团净资产为-11.03亿元(不包括2008年10月31日后企业新发生的各种费用),已经严重资不抵债。

至此,经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价值高达149.07亿元的三鹿品牌资产灰飞烟灭。

反思三鹿毒奶粉事件,我们不难发现,造成三鹿悲剧的,三聚氰胺只是个导火索,而事件背后的运营风险管理失控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醉心于规模扩张,

高层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对于乳业而言,要实现产能的扩张,就要实现奶源的控制。为了不丧失奶源的控制,三鹿在有些时候接受了质量低下的原奶。据了解,三鹿集团在石家庄收奶时对原奶要求比其他企业低。

对于奶源质量的要求,乳制品行业一般认为巴氏奶和酸奶对奶源质量要求较高,UHT奶次之,奶粉对奶源质量要求较低,冰激淋等产品更次之。因此,三鹿集团祸起奶粉,也就不足为奇。

另外,三鹿集团大打价格战以提高销售额,以挤压没有话语权的产业链前端环节利润。尽管三鹿的销售额从2005年的74.53亿元激增到2007年的103亿元,但是三鹿从未将公司与上游环节进行有效的利益捆绑,因此,上游企业要想保住利润,就必然会牺牲奶源质量。

河北省一位退休高层领导如此评价田文华:“随着企业的快速扩张,田文华头脑开始发热,出事就出在管理上。”

企业快速增长,

管理存在巨大风险

作为与人们生活饮食息息相关的乳制品企业,本应加强奶源建设,充分保证原奶质量,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三鹿仍将大部分资源聚焦到了保证原奶供应上。

三鹿集团“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在执行中存在重大风险。乳业在原奶及原料的采购上主要有四种模式,分别是牧场模式(集中饲养百头以上奶牛统一采奶运送)、奶牛养殖小区模式(由小区业主提供场地,奶农在小区内各自喂养自己的奶牛,由小区统一采奶配送)、挤奶厅模式(由奶农各自散养奶牛,到挤奶厅统一采奶运送)、交叉模式(是前面三种方式交叉)。三鹿的散户奶源比例占到一半,且形式多样,要实现对数百个奶站在原奶生产、收购、运输环节实时监控已是不可能的任务,只能依靠最后一关的严格检查,加强对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但如此一来,反而滋生了层出不穷的作弊手段。

但是三鹿集团的反舞弊监管不力。企业负责奶源收购的工作人员往往被奶站“搞”定了,这样就形成了行业“潜规则”。不合格的奶制品就在商业腐败中流向市场。

另外,三鹿集团对贴牌生产的合作企业监控不严,产品质量风险巨大。贴牌生产,能迅速带来规模的扩张,可也给三鹿产品质量控制带来了风险。至少在个别贴牌企业的管理上,三鹿的管理并不严格。

危机处理不当导致风险失控

2007年底,三鹿已经先后接到农村偏远地区反映,称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婴儿出现尿液中有颗粒现象。到2008年6月中旬,又收到婴幼儿患肾结石去医院治疗的信息。于是三鹿于7月24日将16个样品委托河北出入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进行检测,并在8月1日得到了令人胆寒的结果。

与此同时,三鹿并没有对奶粉问题进行公开,而其原奶事业部、销售部、传

媒部各自分工,试图通过奶源检查、产品调换、加大品牌广告投放和宣传软文,将“三鹿”、“肾结石”的关联封杀于无形。

2008年7月29日,三鹿集团向各地代理商发送了《婴幼儿尿结晶和肾结石问题的解释》,要求各终端以天气过热、饮水过多、脂肪摄取过多、蛋白质过量等理由安抚消费者。

而对于经销商,三鹿集团也同样采取了糊弄的手法,对经销商隐瞒事实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从2008年7月10日到8月底的几轮回收过程中,三鹿集团从未向经销商公开产品质量问题,而是以更换包装和新标识进行促销为理由,导致经销商响应者寥寥。正是召回的迟缓与隐瞒真相耽搁了大量时间。大规模调货引起了部分经销商对产品质量的极大怀疑,可销售代表拍着胸脯说,质量绝对没有问题。在2008年8月18日,一份标注为“重要、精确、紧急”传达给经销商的《通知》中,三鹿严令各地终端货架与仓库在8月23日前将产品调换完毕,但仍未说明换货原因。调货效果依然不佳,毒奶粉仍在流通。

而三鹿集团的外资股东新西兰恒天然在2008年8月2日得知情况后,要求三鹿在最短时间内召回市场上销售的受污染奶粉,并立即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三鹿以秘密方式缓慢从市场上换货的方式引起了恒天然的极大不满。恒天然将此事上报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克拉克于9月8日绕过河北省政府直接将消息通知中国中央政府。

另外,三鹿集团缺乏足够的协调应对危机的能力。在危机发生后,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媒体的一再质问,仍不将真实情况公布,引发了媒体的继续深挖曝光和曝光后消费者对其不可恢复的消费信心。

(三)中信泰富“豪赌”酿成巨大亏空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发出盈利预警,称公司为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而引致亏损,实际已亏损8.07亿港元。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换言之,相关外汇合约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为155.07亿港元。

事件发生后,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财务总监周志贤辞去董事职务,香港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对中信泰富进行调查,范鸿龄离任港交所董事、证监会收购及合并委员会主席、收购上诉委员会和提名委员、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主席,直至调查终止,中信集团高层人士对中信泰富在外汇衍生品交易中巨亏逾105

亿港元极为不满,认为荣智健应对监管疏忽承担责任,对中信泰富董事会讲可能进行大改组。

而中信泰富的母公司中信集团也因此受影响。全球最大的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将中信集团的长期外币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从Baa1下调到Baa2,基础信用风险评估登记从11下调到12;标准普尔将中信集团的信用评级下调至BBB-待调名单;各大投行也纷纷大削中信泰富的目标价。摩根大通将中信泰富评级由“增持”降至“减持”,目标价削72%至10港元;花旗银行将中信泰富评级降到“沽出”,目标价大削76%至6.66港元;高盛将其降级为“卖出”,目标价大削60%至12.5港元;美林维持中信泰富跑输大市评级,目标价削57%到10.9港元。

除此之外,中信泰富的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一家香港红筹股资金运用部总经理表示:“此事对于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群体形象破坏极大,对于我们也是敲

了一记警钟。”

没有遵守远期合约风险对冲政策

据了解,这起外汇杠杆交易可能是因为澳元的走高而引起的。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名为SINO-IRON的铁矿项目,该项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这个项目总投资约42亿美元,很多设备和投入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在全面营运的每年度投入至少10亿澳元,为了减低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因此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

为对冲澳元升值影响,签订3份Accumulator式的杠杆式合约,对冲澳元及人民币升值影响,其中美元合约占绝大部分。按上述合约,中信泰富须接取的最高现金额为94.4亿澳元。

但问题在于,这种合约的风险和收益完全不对等。所签合约中最高利润只有5150万美元,但亏损则无底。合约规定,每份澳元合约都有最高利润上限,当达到这一利润水平时,合约自动终止。所以在澳元兑美元(0.7551,0.0017,0.23%)汇率高于0.87时,中信泰富可以赚取差价,但如果该汇率低于0.87,却没有自动终止协议,中信泰富必须不断以高汇率接盘,理论上亏损可以无限大。

另外,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本质上属于高风险金融交易,中信泰富对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的风险评估不足。

将中信泰富一步步推向崖下的是一款以澳元累计目标的杠杆外汇合约,即变种Accumulator(累计股票期权)。

内部监控失效

——授权审批控制失效

中信泰富2008年10月20日宣布,由于发生了上述外汇风险事件,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财务总监周志贤已辞去董事职务,10月20日起生效。莫伟龙于同日起获委任为集团财务董事。荣智健表示,上述合约的操作者对潜在的最大风险没有正确评估,相关责任人亦没有遵守公司的对冲保值规定,在交易前甚至没得到公司主席的授权。此外,持有中信泰富29%股权的母公司——中国中信集团,同意为其安排15亿美元备用信贷,利息和抵押品方面按一般商业条件进行。

——信息披露的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对外信息披露制度对重大信息的范围、内容、投资者利益等存在缺陷,发现问题6个星期之后才对外公布,做法令人惊讶,显示出其内部监管存在漏洞,并且质疑中信泰富实际负责公司财务的并非是已经辞职的张立宪和周志贤,而是公司主席荣智健的女儿荣明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叶林认为,“证券法”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是准确、及时、全面,其中“及时”最难做到。他分析说,中信泰富所做炒汇行为和其主业不同,属于非正常交易。既然是从事外汇期货,就要锁定风险,签订合约之初就要发布公告,说明“存在”潜在的风险。而且在澳元下跌时,公司应该止损,已造成的亏损算也能够算出来。正是由于中信泰富迟迟不公布亏损,才遭到投资者指责。

而内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更是常见。他分析说,杭萧钢构曾经将公司将要签订的一份天价订单提前泄密,受到处罚,这是比较例外的事,更多的上市公司则是信息披露不及时。“将生米煮成熟饭了,才向投资者通报一声”。在证监会和两个交易所每年处罚的信息披露问题中,一多半都是由于不及时。

——风险管理没有集中

标普分析师认为:“中信泰富的风险控制及内部管理问题严重,未来发展战略也需要重新检讨;而风险管理没有集中,也是中信集团乃至多数中资企业一直以来的隐患。”

(四)合俊集团自己打败了自己

创办于1996年的合俊集团,是国内规模较为大型的OEM型玩具生产商。在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中,合俊集团已是其中三个品牌的制造商——美泰、孩子宝以及Spin master的制造商,并于2006年9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到2007年的时候,销售额就超过9.5亿港元。然而进入2008年之后,合俊的境况急剧下降。在2008年10月,这家在玩具界举足轻重的大型公司的工厂没能躲过这次全球性金融海啸,成为了中国企业实体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倒闭第一案。目前,合俊已经关闭了其在广东的生产厂,涉及员工超过7000人。

金融危机只是催化剂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整个玩具行业的上下游供应链进入恶性循环,再加上2008年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塑料成本上升20%,最低工资上调12%及人民币升值7%等大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合俊集团的资金链断裂。

表面上看起来,合俊集团是被金融风暴吹倒的,但是只要关注一下最近两年合俊集团的发展动态就会发现,金融危机只是压倒合俊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实际上,合俊集团本身的商业模式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作为一个贴牌生产企业,合俊并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因此在生产中也没有重视生产研发的投入,主要靠的是欧美的订单。美国的次贷危机发展成金融危机后,首先受到影响的肯定是这些靠出口美国市场过活的贴牌企业。

比较有意思的是,同在东莞,规模也和合俊一样是6000人左右的玩具企业,龙昌公司却在这场风暴中依然走得很从容,甚至他们的销售订单已经排到了2009年。比较一下两家玩具企业的商业模式就能发现,龙昌公司拥有自主品牌,他们在市场中拼的是品质和科技,并且具有专利300多项,研发投入每年达3000多万元,有300多人的科研队伍。而且龙昌主要走高端路线,比如生产能表演包括太极拳的200多套动作的机器人,生产包含3个专利、能进行二次组合的电子狗等等,销售市场也并不依赖国外,而是集中在国内。

而在2008年11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记者采访倒闭后的合俊集团时,在现场拍到的产品是像商品的赠品玩具、滑旱冰及骑自行车的护膝用品、赚几元钱的电子狗等的小商品。

盲目多元化造成“失血”严重

其实早在2007年6月,合俊集团已经认识到过分依赖加工出口的危险。2007年9月,合俊计划进入矿业,以约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福建天成矿业48.96%股权。天成矿业的主要业务是在中国开采贵金属及矿产资源,拥有福建省大安银矿。

据合俊集团旗下东莞樟木头合俊樟洋厂一位核心部门的负责人表示,2008年2、3月份,合俊集团付给天成矿业2.69亿元的现金,直接导致厂里资金链出现问题。

而公开资料显示,合俊集团2007年10月底曾公告,以3.09亿港元总价收购福建省大安银矿勘探权。公司将以2.69亿港元向独立人士唐学劲收购

China Mining Corporation的45.51%权益,并将认购

China Mining Corporation本金额400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兑换后持股量将增至48.96%。首批4000万港元在协议时已经给付。

然而令合俊集团始料未及的是,这家银矿一直都没有拿到开采许可证,无法给公司带来收益,而3.09亿的资金中国矿业也没有按约定返还给合俊公司(上述公告表明,双方约定2008年4月拿不到开采证,则将返还收购资金给合俊)。

对于天成矿业的巨额投入,合俊根本未能收回成本,跨行业的资本运作反而令其陷入资金崩溃的泥沼。

随着合俊集团资金越来越紧张,为缓解压力,合俊卖掉了清远的工厂和一块地皮,并且定向增发2500万港元。可是,“2500万顶多维持两个月的工资”。

为了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营,合俊开始向银行贷款,但是不幸的是银行贷款的途径似乎也走不通了。公开资料显示,合俊集团的贷款银行全部集中在香港,分别是星展、恒生、香港上海汇丰、瑞穗实业、南洋商业、渣打和法国巴黎银行香港分行等7家,内地没有银行贷款。

合俊集团2007年年报显示,其一年内银行借款额为2.39亿港元。“这其中有一亿七八千万是以公司财产作抵押,剩下数千万主要是老板在香港的熟人提供担保。”上述负责人透露。但是合俊集团2008年上半年并没能拿到新贷款。

可以说,收购矿业孤注一掷的“豪赌”,赌资本应该是合俊玩具用于“过冬”的“粮食”。没有了这笔巨额资金,合俊最终没能挨过制造业刚刚遭遇的冬天。

内部管理失控导致成本上升

——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应对不足。2008年6月,合俊集团在樟木头的厂房遭受水灾,存货因而遭受损失。水灾导致物料报废及业务中断,集团耗费近一个月时间方恢复正常生产。此次水灾亦严重影响该集团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及现金流量规划,从而影响集团的营运效率。因水灾造成的存货受损约达6750

万港元。

——内部管理失控导致成本上升。合俊集团旗下已倒闭的俊领玩具厂的一位员工称,管理混乱才是合俊倒闭的真正原因,而美国的金融危机只是让这一天提前到来。据该员工反映,其所在部门只是一个普通的生产部门,却设有一个香港经理,一个大陆经理,一个主任,一个经理助理,一个高级工程师,一个工程师,一个组长,还有就是三个工人,一共10人。该部门是一个五金部门,但合俊主要是生产塑胶和毛绒还有充气玩具的。于是上述员工是这样描述他们的工作的:“我们3个工人扫扫地、擦擦机器,完了就吹牛睡觉,组长就玩手机,我们睡觉他也帮忙站岗,主任就天天在办公室上网或者到处泡妞。两个工程师陪着经理天天出差,有时一个星期看不到人,经理助理就负责收发邮件和安排经理出差车,香港经理干什么我们就不知道了。其他的部门除了比我们部门人多以外,其他情况差不多,都是当官的人很多,管事的没有。工人做事是十个人做的事没有十五个人他们不干,一天能干完的事拖也要拖到明天。”

除此之外,合俊集团的物料管理也很松散,公司物品经常被盗,原料当废品卖。而且生产上也没有质量监控,返工甚至报废的情况经常发生。“一批货不返个几次工是出不了货的,有一批货来回返了不下十次。厂里的QC除了吃饭睡觉拿工资就没有看到他们干过什么。”上述员工说。

——对自身的负债能力预计过高,导致债务风险巨大。截至2008年6月底,合俊集团总资产8.35亿元,总负债5.32亿元,其中流动负债5.3亿元,净负债比率71.8%。

(五)新华集团面临诉讼难局

全球500强GE(通用电气)在2008年4月被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华集团”)提起仲裁至香港国际仲裁中心,2005年曾轰动一时的GE 收购内地民营企业一案由此产生了波折。

本是伙伴

新华集团曾控股的新华工程是我国主要的火电厂控制系统工程公司。新华工程2002年时的DEH(数字电液调节系统)国产产品占有全国90%的市场份额;2004年它在国内300MW火电机组DCS(分散控制系统)上也占据了全国50%以上的份额。

2001年底、2002年初,新华集团拟将新华工程上市,在上市的筹划阶段,多家国际知名公司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愿望,其中就包括GE、西门子、霍尼韦尔等。

新华工程的另一外方股东(拥有41%股权)希望由GE接手。新华集团考虑到GE没有自己的DCS产品,且希望GE能将新华工程的国产DCS打入国际市场,也愿意被GE收购。

2004年12月,经过两年多谈判,GE以其子公司——位于新加坡的通用电气太平洋私人有限公司(下称“GE太平洋”)为买方,与新华集团签订了转让新华工程42.2%股权的股权转让合同。通过同时进行的其他股权转让,收购完成后GE 太平洋持有新华工程90%的股份,新华集团保留10%的股份。

2005年3月31日双方股权交易完成之后,GE太平洋将转让价款的27.3%作为托管金,保留在了花旗银行香港分行的专门账户里,托管期限为2年,也就是2007年3月31日这笔钱应该付给新华集团。

根据另行签订的托管协议约定,托管金作为买方索赔以及以新华工程净资产为调整基础的购买价调整额的担保,只有在满足一些要求之后,托管金的余额方可支付给卖方。

相煎何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托管协议到期日前的2007年3月7日,GE公司以软件许可、环保等原因,及未披露的重大合同、潜在的税务责任、违反不竞争不干扰义务等事项向新华集团索赔不少于1261万美元,已超出托管金总额。

同时,GE向托管银行发出指示,要求托管银行从托管金中支付上述索赔款。获知此信息后,新华集团及时向托管银行发出了异议证明。如此一来,根据托管协议的约定,该笔托管金被银行冻结。

针对GE的高额索赔,新华集团称,公司多次努力与GE沟通,试图消除误解(包括请税务、环保主管当局向GE当面解释),撤回索赔,但GE仍然坚持索赔立场不变。

在多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2007年9月6日,新华集团按照股权转让协议的约定,向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提起仲裁,请求仲裁机构责令GE支付剩余的股权转让价款。几乎同时,由于对与GE的合作不再乐观,新华集团向GE发出了《关于要求GE收购新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10%股权的通知》。根据双方此前的股权转让协议及新华工程合资合同相关条款规定,GE对该收购要求应无条件接受,股权转让协议应在一个月内签署。GE随即回函表示同意收购,但拒绝支付2004年底双方股权转让协议确认的对价,并就“不竞争事项”向新华集团另外索赔1000万美元。双方矛盾逐渐公开化。

新华集团法务经理刘战尧表示,GE的索赔“根本没有道理。比如‘潜在的税务责任’一项,新华集团曾向主管税务部门就该项索赔问题进行了请示,税务部门认为,新华工程在由新华集团控股经营期间,一直有着良好的纳税记录,GE

索赔涉及的事项并不存在。在新华集团和GE就纠纷进行协商时,主管税务部门还当面向GE作了解释,但GE仍然坚持自己的要求”。

新华集团认为,股权转让合同写明:如果发生赔偿,也只赔直接损失。成交前新华工程的税务并没有任何问题会招致潜在的税务责任;而即使有潜在的税务责任,按照股权转让合同中只赔偿直接损失的原则,也只有当所谓“潜在税务责任”变成现实的税务责任时,GE才能就税务问题索赔。当前GE就税务提出的索赔是毫无根据的。

防人之心不可无

作为这起收购案的主角之一的李培植已经对他当初一手操办的这桩“婚姻”彻底失望。“我没料到,像GE这样的公司居然会不讲诚信。”他表示,收购新华工程后,GE并没有如其承诺,将新华工程国产的DCS推向国际市场;在国内市场,GE也在用新品牌代替原有的“新华”品牌,使“新华”这一民族品牌在国内电力自动化领域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新华工程也不再与新华集团的部分子公司续签采购合同。而自取得新华工程控股权以来,GE就拒不按照新华工程的公司章程规定进行利润分配。

刘战尧认为,新华集团由于轻信GE的笼统承诺,没有把承诺的内容具体化,使之具有可执行性,让自己陷入了被动。“比如GE在股权转让协议中承诺了促进新华工程产品出口的义务,但这项义务没有具体时间和数量上的要求,更没有违约责任的约定;这样的条款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一份由新华集团提供的材料显示,2006年,即被GE并购后的第二年,新华工程的年销售额从2005年的8亿元急剧跌至4亿元,2007年的业绩仍未有起色。根据股权转让协议规定的新华集团的不竞争义务,新华集团彻底退出了当年从事的发电业务,转而开拓环保、轨道交通等领域。这意味着新华集团将已有的国内市场拱手让给GE,而GE实际上未能保住原来的市场份额。相反,在GE的控制下,一个历经十几年创立的民族品牌正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险。这也正是李培植现在最为痛心和担心的。

尽管GE与新华集团双方的初衷都是想把企业做得更好,而当我们深入事情的细节,在这场博弈中,中国企业由于对国际商业规则的陌生、对国外大公司的盲目信任,使自己处处陷于被动。

高财案例分析之格兰仕专业化与多元化

案例二:格兰仕专业化与多元化案例 1.案例简介: 在中国的企业界,多元化与专业化之争由来已久,但到目前为止,像格兰仕这样把“所以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企业还并不多见。格兰仕自1992年由服装纺织企业转产至今以来,一贯地专注于微波炉这个行业。并且,随着在微波炉市场上地位的日益巩固,也开始它的多元化之路,但与传统的多元化不同,这次多元化之旅仍是以其特有的专业化为基础的。除微波炉之外,格兰仕目前也在大规模地生产电饭煲,年产销售已达250万台。1999年规划500万台,很快又将夺下另一个世界第一。格兰仕的总经理梁庆德认为,企业的多元化与专业化从本质上并不矛盾,关键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与拓展时机。如果此次格兰仕又成功的话,那它将为我们的企业提供一个实证:专注于熟悉的行业,不断地巩固,加强优势地位与多元化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在多元化中保持专业化的优势与专注,也许是两者关系最好的诠释。 2.格兰仕选择多元化与专业化道路的原因分析: (1)微波炉的市场需求饱和。微波炉市场占有率占绝对优势,巩固了微波炉市场的地位,微波炉市场需求饱和,在投资生产或扩大产量,必然导致供给剩余,产品积压,价格下降,而且产品都有寿命周期,企业利润下降时就不得不转向新的市场领域。 (2)产品竞争激烈,导致价格降低到极限。格兰仕通过打价格战,从而充分发挥其规模优势,才在微波炉市场上占领了绝对份额。在这种情况下,随时都可能出现强劲的竞争对手。所以格兰仕想通过开发新的产品达到竞争相对缓和的状态。(3)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社会需求多样化是现代生活水准提高的标志,优秀的企业更善于迎合这一趋势。格兰仕进军冰箱、空调业既是自身发展需要,也为将来市场提供更多新的市场产品,迎合将来的市场需求。 (4)专业化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最熟悉最具实力的微波炉领域发挥其产品质量、创新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扩大其在市场的占有率,获得可观的企业规模经济。多元化可以分散企业经营风险。格兰仕生产单一产品—微波炉,其风险较大,扩大经营领域可以分散风险,并且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案例启示: (1)经验告诉我们,在成功者中,专业化企业更多;在失败者中,多元化案例更多。任何一个企业都面临一系列的有限:资金有限,人才有限,管理能力有限,所获得的信息有限,关系资源有限。如果把这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一点上,有可能把这一点做精、做透,做到全国乃至全球最好;如果将这有限的资源分散到较多的产业,其结果是哪一样都不精,哪一样都不优。面临越来越广阔的市场,每个企业都有两种战略选择:一是多产业、小规模,低市场占有率;二是少产业,大规模,高市场占有率。格兰仕选择的是后者。格兰仕的微波炉,在国内已达到70%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外已达到35%的市场占有率。当然,也不是所有企业都只能做专。一个企业在什么情况下做专,在什么情况下做多,要视条件而定。(2)企业可以通过低成本、低价格、大批量生产,从而实现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格兰仕的做法是,当生产规模达到100万台时,将出厂价定在规模80万台企业

(刘禹鑫)高财课设案例第三部分

课程设计案例 3.N公司是一家总部设在美国的跨国公司,它目前每月向墨西哥出口某种小家电产品5000台,每台售价20美元,而生产这种产品并把它运到墨西哥销售的单位变动成本10美元,即每销售一台可实现10美元的单位贡献毛益。 不久前,墨西哥政府的工业发展部长在同该跨国公司接洽使提出了一个建议:由N公司投资300万美元在墨西哥设立一个子公司——XY公司,就地生产和销售这种家电产品已取代日前的出口贸易。墨西哥政府将通过提高关税来阻止其它国家同类产品进入市场与XY公司展开激烈竞争,但N公司必须投桃报李。 假如,使XY公司产品的墨西哥比索售价下降,调低到每台18美元的等值,并在数年内保持不变。直接从当地雇佣职工并招聘一部分高层管理人员。子公司生产所需的一部分材料必须从墨西哥供应商那里买,这部分可变成本最低不少于5美元的比索等值。5年后,N公司将墨西哥子公司以1亿美元的名义价格转交给当地政府。 据测算,这个投资项目竣工后,在当地的产销量将提高到每月10000台,每台的变动成本可降至8美元。在原材料投入方面,除了在当地采购一部分以外,XY公司还将从母公司进口部分原材料和零部件,大约为每台3美元。母公司在这项出口业务中,扣除变动成本后每台能实现1美元的贡献毛益。N公司的300万美元的直接投资全部用于建造厂房和购置机器设备,所有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在5年内折旧完毕,不留残值。东道国政府的母公司政府的所得税率都为50%。跨国公司在合并母公司和境外子公司财务报表,向母国政府申报应税所得时,可对其在国外已缴税款申请直接抵免。用内含报酬率法对此案例的下列情况进行分析。 (1)墨西哥方面暗示,作为N公司的一个潜在竞争对手,德国的M 公司对此投资项目很感兴趣。即不管N公司是否投资于该项目,其原先在墨西哥市场上的占有的出口份额都将丧失。 (2)如果东道国存在外汇管制,外国投资者在当地从事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收益只能以无息的活期存款形式存入当地的开户银行,直至投资项目结束时,累计在银行存款户里的比索金额才能兑换成美元汇给母公司。 (3)假定墨西哥比索对美元的汇率最低是10:1,而在以后的5年里,比索对美元的汇率每年贬值5% (4)如果比索发生贬值,墨西哥政府还实行外汇管制。 答: (1)由于M 公司的参与。所以,不管N公司是否投资于该项目,其原先在墨西哥市场上的占有的出口份额都将丧失。因此,若不投资该项目,企业的净现金流量为0;而只要投资该项目的净现值为正,就可以进行投资。 (2)

企业并购整合经典案例

企业并购整合经典案例--从飞利浦到高通 缘起飞利浦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NXP半导体是从飞利浦分出来的,而大家对飞利浦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一个走下坡路的消费电子厂商。飞利浦曾经在制造和销售CRT电视上获得巨大成功。但我曾经认为他们的所获得的荣光已经随着日子的流逝而消失,飞利浦最终会被苹果和三星这样的厂商超越。 在对NXP半导体做深入调查的时候,我发现原来飞利浦并没有像我曾经想象的 那样一步步迈向深渊,反过来,他们其实还活得很好,生意甚至还蒸蒸日上。现在的他们靠着做医疗和健康的方案,重新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所以我们可以断言,当年飞利浦把NXP半导体分离出来,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回到1998年底,当时的飞利浦正在巩固其医疗系统产品线,并打算将其推广到整个欧洲。也就是在这一年,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高达71亿NLG(NLG:荷兰盾),较之1997年,这个数字成长了5%,市场规模也在稳步增长。 当时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增长主要来源于消费系统和通信IC,当中以欧洲和亚 洲市场的增幅最猛。虽然同期的PC市场不被看好,亚洲经济状况也给形势带来

坏的影响。但是在Dataques的半导体厂商排名中,飞利浦还是爬升到第八的位置,营业收入也增长了20%。 1994到1998年间飞利浦半导体的每年营收示意图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水平,我将这些收入专为美金,而汇率用的是当年财年的任何一个汇率,于是我们得到了下面的数据。 飞利浦半导体每年的营收(in dollars),1994到1998 到了1999年,飞利浦依然对其半导体业务和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抱有相当大的信心。他们甚至还把半导体当做他们的主要业务来运营。 为了加强实力,飞利浦在1999年6月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VLSI Technology,后者在无线通信、网络、消费数字娱乐和先进计算的客制和定制IC上有不错的市场份额。值得一提的是,在1998年,爱立信的采购就贡献了VLSI的28%的营收。

立信高财期中考试卷与答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级财务会计》(重修)期中测试 班级学号姓 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产生合并报表问题的合并方式是( C )。 A.新设合并B.吸收合并 C.控股合并D.同一控制下合并 2.A公司于2014年2月1日与B公司签订协议:约定6000万购买B公司的60%股权。下列 哪个日期确定为合并日。D A.2014年3月15日企业合并协议已获股东大会通过,且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 B.2014年4月15日参与合并各方已办理了必要的财产交接手续,B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进行 了重组,A公司支付合并价款的初始部分2000万元 C.2014年5月20日A公司支付了合并价款的第2部分另一个1000万元 D.2014年6月1日A公司支付了第3笔3000万元,至此合并款项付清 3.20×7年8月1日,甲公司以发行面值为1000万元、市价为5000万元的股票为对价,取 得对乙公司80%的股权。甲.乙公司之间此前没有关联关系。甲公司发行股票的相关手续费 为200万元,为取得乙公司股权支付法律等相关手续费为100万元。甲公司对这些手续费的 会计处理为( C )。 A.计入“管理费用”300万元 B.计入“资本公积”300万元 C.计入“管理费用”100万,计入“资本公积”200万元 D.计入“长期股权投资”100万,计入“资本公积”200万元 4.M公司拥有A公司80%的表决权,持有B公司30%的表决权,A公司拥有B公司40%的表决 权,则M公司直接和间接合计拥有B公司的表决权为(D)。 A.30% B.40% C.62% D.70% 5.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这里的“全部 子公司” ( C )。 A.不包括小规模的子公司 B.不包括与母公司经营性质不同的非同质子公司 C.应该涵盖所有被母公司控制的被投资单位 D.不包括母公司为特殊目的设立的特殊目的实体 6.下列哪种合并下,母公司需要为该子公司设置备查簿的记录,记录子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 负债及或有负债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B A.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B.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C.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D.新设合并 7. 企业之间的合并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综合构成企业合并交易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判断时应遵循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C)。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一、引言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100 多年的历史了,经历了五次并购高潮。每一次并购高潮都显示出了它强大的经济推动力。我国从二十世纪 90年代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一批批企业逐渐壮大。2001年加入WTO 的成功,为我国这些大企业在全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使中国经济逐步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4年底发生一宗跨国并购案——联想集团并购IBM PC 部门,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引发了极大的争议!种种结论——看好、保留、不看好——也皆来自于形形色色的判断理由。到底如何看待这些评论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问题,也关系到我们怎样理性地评价并购个案的方法与原则问题。 本文的产生正是基于对联想集团公司并购IBM PC案例的浓厚兴趣,为了寻求科学有效的并购案例的评价方法而展开的。本文运用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依据有关的企业并购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借助于图表、统计、对比等分析方法,对联想购并IBM PC部门案例的收益与风险作了系统化的深入剖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企业并购方面的有关理论知识。然后作者在掌握联想集团并购案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之上,按照有关并购的动因理论和风险理论结构化地分析了联想集团并购案的利弊得失。 二、联想并购IBM—PC业务背景介绍 (一)并购背景简介 % 2004年12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 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及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到17.5亿美元。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 此次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将组建起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并意味着联想的个人电脑年出货量将达1190万台,销售额将达120亿美元,从而使联想在目前个人电脑业务规模基础上增长4倍。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PC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并购双方概况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140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2003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8.99%,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4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6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数据来源:IDC),2003年,联想台式电脑销量全球排名第五。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4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万多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八百八十多亿美元。但联想收购的其个人电脑业务在过去三年半里持续亏损。2004年12月3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档案显示,到2004年6月30日为止,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亏损总额已高达9.73亿美元。 三、联想收购lBM—PC业务的动因 (一)联想集团面临的危机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GroupLimited)创建于1984年,一直是中国PC市场的龙头企业。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列分析 -----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 一、引言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所有业务,包括门户网站、雅虎搜索、即时通讯、拍卖业务,以及3721网络实名服务等。根据协议,雅虎将拥有阿里巴巴35%的投票权和40%的经济获益权,同时向阿里巴巴支付10亿美元,雅虎因此成为阿里巴巴最大的战略投资者。 二、并购双方简介 (一)阿里巴巴简介 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 B2B )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2003年5月,阿里巴巴投资 1 亿人民币推出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 2004年7月,又追加投资亿人民币。截至 2005 年7月10日,淘宝网在线商品数量超过 800万件、网页日浏览量突破 9000 万、注册会员数突破760万、2005 年二季度成交额达亿人民币,遥遥领跑中国个人电子商务市场。2003 年10月,阿里巴巴创建独立的网上交易安全支付产品支付宝(),目前,支付宝已经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以及国际的VISA 国际组织等各大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 (二)雅虎简介 雅虎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互联网通讯、商贸及媒体公司。其网络每月为全球超过一亿八千万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上服务。雅虎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联网导航服务的网站,不论在浏览量、网上广告、家庭或商业用户接触面上,雅虎都居于领导地位,也是最为人熟悉及最有价值的互联网品牌之一,在全球消费者品牌排名中位居第 38 位。雅虎还在网站上提供各种商务及企业服务,以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及网络使用率,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网站解决方案的雅虎企业内部网;影音播放、商店网站存储和管理;以及其他网站工具及服务等。雅虎在全球共有24个网站,其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圣克拉克市,在欧洲、亚太区、拉丁美洲、加拿大及美国均设有办事处。 三、并购背景及其动因 (一)并购背景 1.雅虎: 雅虎中国当时已经进入了一个很严重的瓶颈期,在本地化的道路上步履艰难,因此作为投资一方的软银公司本着投资回报最大化的考虑,自然希望能够将其优化整合。从雅虎的角度出发,把自己处理不了的中国业务盘出去,正好有利于集中精力在其他市场竞争。 2.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本身在国内的B2B领域是无可非议的老大,在业务上与雅虎无大冲突,同时雅虎强大的搜索功能与国际背景还将对阿里巴巴的发展大有益处,因此进行内部处理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3.国际背景: 百度在美国上市,股票表现抢眼之极,中国概念在纳股再度成为助推力,而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下一个极具潜力的网络企业,不应忽略,在合并案中,雅虎只是以业务并入和现金入股的方式进入,并不影响阿里巴巴原有董事会的结构与权利分配。 (二)并购动因 一般而言,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二是实现企业特定的发展战略,三是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就阿里巴巴而言,我们认为,其收购雅虎中国的动因有两方面。 1.站在集团战略发展角度,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大国,使其在国内网络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收购雅虎中国后,阿里巴巴的业务范围将拓展到除了无线、游戏外的所有互联网领域。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阿里巴巴的B2B、C2C已经成为市场领导者,即时通讯工具有雅虎通和淘宝网,搜索是第2名,这时,挤进四大门户的行列也非难事;同时,以阿里巴巴积累的商务用户为基础,加上淘宝网用户群和雅虎中国以白领为主的受众群,若要发展广告业务,其竞争力已与很多门户网站不相上下;另外,有了流量基础,定位可以不再局限于电子商务。

高财课后答案

练习题参考答案: 1、兴兴公司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60000 应收账款240000 原材料250000 库存商品750000 固定资产600000 无形资产500000 商誉115000 贷:应付账款280000 应付票据185000 长期借款200000 银行存款1000000 股本850000 合并后兴兴公司资产负债表: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借:银行存款60000 应收账款240000 原材料250000 库存商品850000 固定资产740000 无形资产500000 贷:应付账款330000 应付票据200000 长期借款300000 股本1000000 资本公积800000

营业外收入180000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借:银行存款60000 应收账款190000 原材料200000 库存商品600000 固定资产500000 无形资产250000 资本公积30000 贷:应付账款330000 应付票据200000 长期借款300000 股本1000000 第五章控股权取得日合并报表的编制 一、习题第一题 1.大成公司与中华公司属于同一集团,则此项合并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合并日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1541.4万 贷:股本 1000万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541.4 抵销分录: (1)借:实收资本 1000万 资本公积 600万 盈余公积 200万 未分配利润 402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 1541.4万 少数股东权益 660.6万 (2)恢复大成公司被抵销的留存收益 借:资本公积 421.4万 贷:盈余公积 140万 未分配利润 281.4万 2. 大成公司与中华公司没有关联方关系,此项合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购买日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3500万 贷:股本 1000万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500万 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为: (1)对大成公司个别报表的调整分录 借:存货 78万 长期股权投资 660万 固定资产 1000万

高财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的类型及特征 ?中小企业的概念划分,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人们都难以给它下一个确切完整的定义。目前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也尚无恒定通用的标准。 美国1953年颁布的小企业法规定:凡是独立所有和经营并在某行业领域不占支配地位的企业均属小企业(美国企业没有中型概念,只有大小之分,小企业实际上包含一部分中型企业)。 70年代英国博尔顿也曾提出小企业在质上应具务三个条件:占据较少的市场份额,影响力较小;没有定型的管理机构;不受外界控制,决策自由。 在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划分范围是需要从三个方面去界定:人员、销售额、资产总额。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关于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的类型 根据企业组织形式不同分为 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 股份合作制企业 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同时以资本合作和劳动合作为基础的企业组织形式。 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有机结合,以劳动合作为基础。 股份合作制是独立法人,以企业全部资产承担民事责任。 职工个人股和职工集体股占股份的绝大部分。 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份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有限责任公司 按照中小企业涉足的产业进行分类 传统型产业:主要是与外来的或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产业相对应的产业,如腊染产业等。 产地型产业,是指利用地区内原材料、人力、技术等资本优势,并有效地经营这些资本从事生产、销售活动的中小企业聚集体。 产地型产业主要集中在副食品、纤维、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木工家具、杂货、陶瓷、水泥、机械、冶金制造等以及资源性行业中。 按照中小企业涉足的产业进行分类 商业街 商业街的形成,最初主要是从如何方便地域居民的生活考虑来建立的。 随着商业街经营不断合理化,有许多商业街不仅成为活跃地区经济的主要力量,而且也成为全国某一产品的经济活动中心。例如,义乌市的小商品市场、海城市的服装市场等已经成为全国 的该种商品经济活动中心。 特征 商业街中的中小商业基本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广泛地吸纳劳动力就业。 由于中小零售商业竞争比较激烈,往往是有针对性地经销某一系列产品,实现专业 化经销。 商业街内的零售商业大多都选择低价位策略,从而满足广大的中低层次消费者的需 要。 由于经营规模比较小,决定了经销商品方式的灵活性。根据不同的季节、商品的生 产周期以及流行趋势,灵活地选择经营方式。 按照中小企业涉足的产业进行分类 关联型产业 关联型产业是指围绕着特定地域内的主导产业或大企业为其提供零部件、半成品的中小企业聚集体。 日本丰田市的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围绕着丰田车来展开的。 特征 关联型产业大多属于劳动与技术复合型产业,在广泛地吸引劳动力就业的同时,又 能有效地推进技术创新。

万科财务报表分析案例

万科股份有限公司2008-2009年财务 报表分析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2009年财务报表分析 一、背景分析 (一)背景资料 1.公司法定中文名称: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法定英文名称:CHINA V ANKE CO.,LTD.(缩写为V ANKE) 2.公司法定代表人:王石 3.公司注册地址:中国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万科东海岸裙楼C02 公司办公地址:中国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环梅路33 号万科中心 4.公司股票上市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股票简称:万科A 股票代码:000002 (二)股东构成 1.股份总数:10,995,210,218(股) 2.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股东1,487,388户(其中A 股1,446,970户,B 股40,418 户) 拥有公司股份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如下: 股东名称股东性质持股比例持股总数 华润股份有限公司国有法人14.73% 1,619,094,766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 其他 1.67% 184,121,543 -005L-FH002 深 刘元生其他 1.22% 133,791,208 融通深证 100 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其他0.91% 99,575,114 TOYO SECURITIES ASIA LIMITED-A/C CLIENT. 外资股东0.80% 87,455,642 易方达深证 100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 其他0.79% 87,047,066 金(易方证基(2009)947) HTHK/CMG FSGUFP-CMG FIRST STATE CHINA GROWTH 外资股东0.75% 82,406,712 FD 博时第三产业成长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其他0.73% 80,000,000 易方达深证 100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 其他0.67% 74,032,782 金(易方证基(2006)20) 博时新兴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其他0.64% 70,000,000 (三)企业发展状况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也是股市里的代表性地产蓝筹股。总部设在深圳,至2009年,已在20多个城市设立分公司。 万科1988年进入房地产行业,1993年将大众住宅开发确定为公司核心业务经过 多年努力,万科逐渐确立了在住宅行业的竞争优势。至2008年末,业务覆盖到以珠 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为重点的31个城市。当年共销售住宅42500 套,在全国商品住宅市场的占有率从2.07%提升到2.34%,其中市场占有率在深圳、 上海、天津、佛山、厦门、沈阳、武汉、镇江、鞍山9个城市排名首位。

高财习题册6:合并财务报表答案

合并财务报表 一.单选题 1-5 DCCDB 6-10 CDBDB 11-15 ACBCD 16-20 BBDCD 21-25 BCBAC 二.多项选择题 1-5 BD ABCDE AD AD ACD 6-10 BCD ABC ABC ABCD ABC 11-15 ABDE AE BCE ABCD BCD 16-20 ACE ABCDE ABC ABCDE X 21-25 BCD ABD ACD 三.业务处理题 1. (1)①2007年 2007年权益法核算应确认的投资收益=900×90%=810万元,成本法核算确认的投资收益为零,2007年权益法核算应调增投资收益810万元;权益法核算2007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24 000×90%+810-300×90%=22 140万元,成本法核算2007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24 000×90%-300×90%=21 130万元,权益法核算2007年长期股权投资应调增=22 140-21 130=81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810 贷:投资收益810 借:提取盈余公积81 贷:盈余公积81 ②2008年 2008年权益法核算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200×90%=1080万元,成本法核算确认的投资收益=600×90%+恢复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300×90%=810万元,2008年权益法核算应调增投资收益=1080-810=270万元;权益法核算应确认的资本公积=300×75%×90%=202.5万元,成本法核算不确认资本公积,权益法核算应调增资本公积202.5万元;权益法核算2008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22140+1080-(810-270)+202.5=22882.5万元,成本法核算2008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21330+300×90%=21600万元,权益法核算2008年长期股权投资应调增=22882.5-21600=1282.5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1282.5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729(810-81) 盈余公积81 资本公积202.5 投资收益270 借:提取盈余公积27 贷:盈余公积27 (2)抵销分录 2007年度 ①合并日子公司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高财 2

三、案例分析题 中远——众城资产重组案 (1)受让双方基本情况:a、中远置业是中远集团于1997年3月27日成立的大型控股公司,注册资金3.2亿元。中远集团是1993年组建的以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为核心的企业,在国家56家特大型国营集团公司中排名第五,中远集团的集装箱的置位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中远置业这次行动是在中远集团支持下完成的。b、众城实业由于1994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产业不景气,经营业绩连续大幅度滑坡,净资产收益率从1994年的28.45%降至1995年7.99%再降至0.28%,资产沉淀达两亿多。前四名股东分别是陆家嘴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第二营业部、中房上海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持股比例相对平均,分别为22.97%、16.70%、16.70%和16.70%。 (2)案例发展过程:A、中远置业与上海建行第二营业部及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中远置业一次性受让众城实业发起人国有法人股共4834.4265万股,每股转让价格3元,总共耗资 1.45亿元。中远置业持有众城实业28.7%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B、中远(上海)营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房上海房地产开发总公司签署协议,一次性受让总共占众城实业总股本39.67%的发起人法人股,每股受让价格3.97元,总共耗资2.53亿元。至此中远置业共持有众城实业68.37%的股权,成为其绝对控股方。 请仔细研读案例,分析:(1)中远置业采用何种资本经营方式实现并购?其优点是什么? (2)本案例的资本经营特点在哪里?答案要点: (1)采用“买壳上市”最佳方式。其优点,一是控股短时间内能达到重组的目的,二是可以不受上市额度的限制,而达到最终上市的目的。 中远选择众城实业为目标公司有以下几个主要优势,一是众城实业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地处上海浦东发展区;二是可以享受上海浦东发展区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三是众城实业资产结构单一,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毕业论文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1.企业并购概述 (2) 1.1企业并购的定义 (3) 1.2企业并购的类型 (3) 1.3企业并购的目的和功能 (4) 2.并购案例的介绍 (4) 2.1案例背景 (4) 2.2并购各方概况 (5) 2.2.1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 (5) 2.2.2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6) 3.并购动因分析 (7) 4.并购过程及结果 (9) 5.并购对双方的影响 (10) 5.1并购对上汽的影响 (11) 5.2并购对南汽的影响 (11) 6.并购的启示与思考 (12) 6.1发挥“双品牌”优势 (12) 6.2资源的整合 (12) 6.3政府的支持作用 (13)

6.3并购模式的创新 (13) 结束语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Analysis on Merger Case of Enterprises 学生:金煜 指导老师:刘进梅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购事件将层出不穷。当这些企业在经济市场上进行并购时,很多问题就随之而来了。从并购的历史数据来看,成功的企业并购并未如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多,有的企业甚至因不成功的并购而陷入了困境。并购充满风险,这一点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并购研究既是目前并购实践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丰富和完善现有并购理论的客观需求。为了企业的发展前途,企业并购应该引起人们的相当注意。本文就此问题选取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旨在给企业并购与整合以有益的启示。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the events about merger will be more and more.There are many problems when merger in the market of economy . From the historical data, the success of merger was not expect as much, even more some of them fell into difficult because of unsuccessful merger.Merger which is full of risk has been realized.Mergers research is not only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present merger practice,but also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enriching and improving the existing theory. For the future of the development,the merger should be cause people's considerable attention.This paper select a case about the issue,in order to give merger and combine some useful inspire. 关键词:企业并购整合启示与思考 Key words:Enterprise Merger Combine Inspire and think 前言 全球经济的发展刺激并购市场不断扩大,通过并购整合与行业重组,企业可以占有更多的市场资源,从而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并购的一个主要战场。由于中国并购市场在规则管制方面进行的改进,中国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已经逐渐习惯了采用并购策略,将并购看成是扩展业务、增加

高财练习题(附答案)

1、A公司系B公司的母公司,均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25%,2010年12月B公司出售一项存货给A公司,账面价值为3 500万元,不含税售价为5 000万元,A公司取得该批存货之后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使用,又发生了安装费360 万元,该项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为3年,净残值为0,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和预计净残值与会计处理相同。 <1> 、编制2010年合并报表中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内部交易抵消分录。 <2> 、编制2011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内部交易抵消分录。 <3> 、编制2012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内部交易抵消分录。 <4> 、假设至2013年末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使用年限之后报废,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5> 、假设2012年末的时候改固定资产对外销售,取得处置收益15万元,编制合并报表中的相关抵消分录。 <6> 、假设该固定资产2013年末达到预计使用年限之后继续使用,截止2015年6月报废,分别编制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合并报表中的调整分录。 2、甲公司2012年初取得乙公司60%的股权,支付款项600 000元,当日乙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 100 000元,乙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等于其账面价值。2012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300 000元,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30 000元,按净利润的50%向投资者分派现金股利150 000元。甲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日常核算。2012年度没有发生其它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2012年年末,甲公司、乙公司有关资料如下: 甲公司、乙公司相关报表资料金额:元 <1> 、编制甲公司2012年初取得股权的会计分录。 <2> 、编制2012年合并报表中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分录。 <3> 、计算合并报表中甲公司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项目的金额。 <4> 、编制2012年年末甲公司权益性投资与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消分录。

高财第八章 企业合并习题答案

第八章企业合并习题答案 练习题 1.答案: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90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90 000 盈余公积 40 000 管理费用 30 000 贷:股本 1 000 000 银行存款 60 000 2.答案: 借:库存现金 125 000 银行存款 200 000 应收账款 300 000 库存商品 200 000 固定资产 400 000 管理费用 40 000 贷:应付账款 180 000 短期借款 120 000 长期借款 125 000 股本 50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80 000 库存现金 60 000 3.答案: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 500 000 累计折旧 4 000 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0 000 贷:固定资产 15 000 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12 5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 500 000

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 2 000 000 4. 答案: (1)本合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吸收合并时,A公司账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 2 500 固定资产 8 250 商誉 500 贷:长期应付款 1 250 股本 2 5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7 500 (2)本合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控股合并时,A公司账务处理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 10 000 贷:股本 25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7500 综合题 答案:(单位:万元) (1)借:长期股权投资 5600 贷:银行存款 5600 (2)原持有10%股份应确认的商誉=1000—9500×10%=50(万元) 进一步取得50%股份应确认的商誉=5600—11000×50%=100(万元) 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50+100=150(万元) (3)原持有10%股份在购买日对应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11000×10%=1100(万元) 原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9500×10%=950(万元) 两者之间的差额150万元(1100—950)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属于被投资企业在投资以后实现净利润的部分100万元(1000×10%),调整合并财务报表中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调增10万元,未分配利润调增90万元;剩余部分50万元(150—100)调整资本公积。

案例(高财)

财务风险管理五大失败案例 一、摩托罗拉陷入战略迷途 摩托罗拉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由1995年60%以上跌至2007年的12%! 10年前,摩托罗拉还一直是引领尖端技术和卓越典范的代表,享有着全球最受尊敬公司之一的尊崇地位。它一度前无古人地每隔10年便开创一个工业领域,有的10年还开创两个。成立80年来,发明过车载收音机、彩电显像管、全晶体管彩色电视机、半导体微处理器、对讲机、寻呼机、大哥大(蜂窝电话)以及“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它先后开创了汽车电子、晶体管彩电、集群通信、半导体、移动通信、手机等多个产业,并长时间在各个领域中找不到对手。 但是这样一家有着煊赫历史的企业,在2003年手机的品牌竞争力排在第一位,2004年被诺基亚超过排在了第二位,而到了2005年,则又被三星超过,排到了第三位。 而在2008年5月,市场调研厂商IDC和战略分析公司Strategy Analytics 表示,摩托罗拉可能在2008年底之前失去北美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摩托罗拉的当季报也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销量下降39%,手机部门亏损4.1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额增加了80%。 1、败于“铱星计划” 为了夺得对世界移动通信市场的主动权,并实现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无线手机通信,以摩托罗拉为首的美国一些公司在政府的帮助下,于1987年提出新一代卫星移动通信星座系统——铱星。 铱星系统技术上的先进性在目前的卫星通信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铱星系统卫星之间可通过星际链路直接传送信息,这使得铱星系统用户可以不依赖地面网而直接通信,但这也恰恰造成了系统风险大、成本过高、维护成本相对于地面也高出许多。整个卫星系统的维护费一年就需几亿美元之巨。 谁也不能否认铱星的高科技含量,但用66颗高技术卫星编织起来的世纪末科技童话在商用之初却将自己定位在了“贵族科技”。铱星手机价格每部高达3000美元,加上高昂的通话费用,它开业的前两个季度,在全球只发展了1万用户,这使得铱星公司前两个季度的亏损即达10亿美元。尽管铱星手机后来降低了收费,但仍未能扭转颓势。 2、营销战略失误 1)迷失了产品开发方向。不考虑手机的细分发展,3年时间仅依赖V3一个机型。没有人会否认V3作为一款经典手机的地位,正是依靠V3,摩托罗拉2005年全年利润提高了102%,手机发货量增长40%,摩托罗拉品牌也重焕生机。尽管V3让摩托罗拉重新复苏,更让摩托罗拉看到了夺回市场老大的希望。然而,摩托罗拉过分陶醉于V3带来的市场成功。赛迪顾问研究显示,2005年以前是明星机型的天下,一款明星手机平均可以畅销2-3年,而过了2005年,手机市场已成了细分市场的天下,手机行业已经朝着智能化、专业拍照、娱乐等方向极度细分,而摩托罗拉似乎对此视而不见。在中国市场,2007年摩托罗拉仅仅推出13款新机型,而其竞争对手三星推出了54款机型,诺基亚也有37款。 2)价格跳水快,自毁品牌形象。在新品跟不上的情况下,降价成了摩托罗拉提高销量不得不采取的手段。许多摩托罗拉的忠实用户把摩托罗拉的手机称为“(价格)跳水冠军”。以V3为例,从刚上市时的6000多元的高端时尚机型跌入4000

高财习题及答案

1.甲公司2008年5月1日以库存商品自丙公司手中换得乙公司60%的股权,甲公司、乙 公司和丙公司同属一个企业集团,库存商品的成本为800 万元,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增值税率为17%,消费税率为8%,该存货已提跌价准备为10 万元,当天乙公司账面净资产为700万元,公允净资产为1200 万元,当日甲公司资本公积结存额为240万元,全部为股本溢价,盈余公积结余额为360 万元,未分配利润结存额为1000万元。编制甲公司取得投资时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700×60%)42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240 盈余公积36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 存货跌价准备10 贷:库存商品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 ——应交消费税80 2.甲公司2008 年10月1日定向增发普通股100万股给丙公司,从其手中换得乙公 司60%的股权,甲公司与乙公司、丙公司无关联方关系,该股票每股面值为1 元,每股市价为10元,当天乙公司账面净资产为800 万元,公允净资产为2000 万元。 证券公司收取了45万元的发行费用。编制甲公司取得投资的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1000 贷:股本1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900 同时,支付发行费用时: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45 贷:银行存款45 3、T 公司以一项原价1000万元、累计折旧400万元的设备和一项原价为600万元、累计摊销为150万元的专利权作为对价取得同一集团内另一家全资企业H 公司100%的股权,合并日H 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量为1300万元,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1300 累计折旧400 累计摊销150 贷:固定资产1000 无形资产600 资本公积250 4.2008 年 2 月 1 日P 公司向 D 公司的股东定向增发1000 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为1元),对D 公司进行合并,并于当日取得对 D 公司70%的股权,该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为4元,D 公司合并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4500 万元,假定此合并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P公司应认定的合并商誉为(850 )万元。

高财实训四

实训四 ——国美横向并购永乐资料:P27 案例四家电零售业协同——国美横向并购永乐 并购过程介绍: 永乐与摩根士丹利的对赌协议—永乐与大中进行战略合作—国美开始并购永乐—永乐与大中合作崩盘—国美与永乐成功横向合并 一、分析国美并购永乐的动机。这个动机是否实现,为什么? 国美的动机: (1)实现管理协同效应,即具有较高管理效率的公司兼并管理效率较低的公司并通过提高目标公司的管理效率而获得收益,这暗含着永乐具有剩余的管理资源。 (2)实现经营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国美并购永乐属于横向并购,由于其并购的对象是同行业的永乐,并且并购的永乐还是家电行业的老三,这种并购消除了它们之间的竞争,使它们达到协同效应,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最终形成规模效应。 (3)实现财务协同效应,并购可以给企业提供成本较低的内部融资,国美并购永乐有利于销售额业绩的增长。 (4)企业扩张动机,国美希望通过并购提高竞争力,做大企业,进一步巩固销售额,加强以前未加强的领域,保持行业行业领先者的进攻型战略,为股东和员工带来最大的价值。 (5)实现战略调整,通过低成本竞争扩大资产,迅速进入新的投资领域,抢占新市场份额,获得竞争优势,上海浙江河南的市场规模是非常大的,而永乐在这些地方的门店多于国美。 (6)实现业务的增长扩大市场份额,国美并购永乐可使新集团的市场力量增强,短时期内将出现寡头垄断局面, 这样新国美永乐的市场份额、业务量必将增加。 (7)增强核心能力,并购后的新集团与家电行业老二的苏宁拉开了绝对的距离,其核心能力低成本优势将表现得更加明显。 永乐的动机: (1)对赌协议的存在。永乐当初与摩根士丹利签订协议时预测过于乐观,而“对赌协议”是导致永乐陷入困境的最直接原因。面对“对赌协议”的压力,如果永乐两年内的年净利润增长率没有达到60%以上,企业股份将拱手让人,而这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永乐赢利能力面临着压力,因此永乐“急于出手”。 (2)永乐竞争力较弱。自2005年以来,永乐销售额下降,利润下降。永乐在全国市场的管理水平、市场操纵能力是三大家电连锁里面最差的。在国美这个大平台上,他的价值还会得到上涨。 动机得以实现。 (1)获得了规模经济优势,2006年到2009年国美的销售额和销售毛利也是不断的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