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儿童难治性肺炎预后危险因素及预防分析

影响儿童难治性肺炎预后危险因素及预防分析
影响儿童难治性肺炎预后危险因素及预防分析

影响儿童难治性肺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难治性肺炎预后的相关因素及相关

预防分析。方法回顾分析48例难治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本组48例患儿经治疗后,最终治愈者22例(45.8%)。年龄、是否早产儿、是否低体重儿、是否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是否合并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是否有重症肺炎的症状及体征、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均与患儿的治愈率密切相关(p 3岁)、性别(男,女)、居住环境(城市,乡镇)、是否早产儿(是,否)、是否低体重儿(是,否)、是否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是,否)、是否合并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包括发育畸形、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纤毛异常等/是,否)、是否有重症肺炎的症状及体征(是,否)、并发症发生情况(无,单系统,多系统)、发热(有,无)、病毒感染(阳性,阴性)、支原体感染(阳性,阴性)、住院时间(1周、2周、3周、≥4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然后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筛选出对难治性肺炎的预后具有独立影响的单因素。

2 结果

本组48例患儿经治疗后,最终治愈者22例(45.8%),好转出院者14例(29.2%),放弃治疗者 10例(20.8%),死亡者 2例(4.2%)。年龄、是否早产儿、是否低体重儿、是否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是否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现状和进展

肺炎支原体(MP)已成为儿童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1]。据文献报道,MP全球感染率达9.6%~66.7%不等,已被认为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第三位病原体[2,3],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学者发现,2007年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发生率已是1999年的10倍,而且近几年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病例也有逐年增加的倾向[4]。现就RMPP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扼要介绍。 1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定义 尽管RMPP目前尚无确切定义,但临床基本达成以下共识: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正规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周左右,患儿病情仍未见好转);②患儿合并肺外多系统并发症,病情重(除严重肺部病变外还伴肺外多系统损害);③病程较长(一般可>3~4周),甚至迁延不愈,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重症支原体肺炎。日本学者最近提出了RMPP的定义为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周或以上,患儿仍表现发热,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继续加重[4]。 2病因与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RMPP的发病原因主要与患儿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本身的发病机制尤其与免疫学因素的参与、混合感染以及发生误诊误治等有关。 2.1耐药机制的参与 目前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抗生素仍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地红霉素、泰利霉素等。然而,近年来已分离到大环内酯类对MP的耐药株[5,6],提示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已经出现耐药,其耐药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1靶位改变这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或甲基化所致。核糖体是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其组成部分50S大亚基的23S rRNA结构域V区和Ⅱ区上与抗生素直接结合的碱基点发生突变,导致抗生素与核糖体亲和力下降,从而阻止了抗生素抑制细菌合成蛋白质而引起耐药。目前已经明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甲基化基因erm编码甲基化酶可催化红霉素与细菌结合位点2058位腺嘌呤发生甲基化或二甲基化,从而影响二者之间的结合而导致耐药[7,8]。理论上讲,只含有一个rRNA操纵子的MP耐药性可通过点突变获得,但MP 可否与呼吸道混合感染的其他细菌通过转座子或质粒获得erm编码基因而引起耐药尚未完全明确。并且由于MP混合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故结合位点的甲基化是目前研究耐药机制的主要热点所在。 2.1.2主动外排目前已经明确,mef基因编码针对14、15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但对16元环大环内酯类及链阳霉素仍敏感,属于M表型耐药;而msr基因编码针对14、15元环大环内酯类及链阳霉素耐药,对16元环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仍敏感,属MS表型耐药。其耐药机制主要为基因编码一种特殊的细菌膜蛋白,该膜蛋白通过耗能过程将药物排出体外从而阻止药物作用于靶位点,以此降低药物的抑菌作用。 2.1.3药物灭活研究表明,细菌可产生针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钝化酶,破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而使其失去抗菌活性[7,8],但对于MP是否存在此现象尚未有此方面的研究报道。 总之,针对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对临床抗MP治疗及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混合感染时MP耐药机制的变化更值得深入探讨。 2.2免疫应答反应异常 MP感染后机体产生了强烈的免疫应答反应。关于MPP 患儿免疫功能的多项研究结果显示,RMPP患儿较之病情轻及无肺外严重并发症的MPP患儿外周血的CD4+T细胞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明显降低,CD8+T细胞明显增高而致CD4+T/CD8+T比值明显下降,CD3+/HLA-DR+、CD3+/CD25+表达也下降。由于T细胞活化下降导致B细胞增殖分化不能,继而引起T细胞辅助的抗原特异性抗体产生障碍;并且还发现参与免疫调节的重要细胞因子也较病情轻、且无肺外严重并发症的患儿发生明显紊乱,表现为血清IL-2水平明显降低,sIL-2R明显增加且恢复缓慢,而血清IL-5、IL-6、IL-8、IL-12、IFN-γ水平却明显增高,血清NO和TNF-α含量也明显增加[9]。上述这些因素均直接或间接导致患儿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造成肺内炎症进一步加重,临床病情进展迅速,短期内快速出现肺部大面积受累,导致通气/换气障碍、呼吸衰竭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 2.3MP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 在MP感染的同时混合有细菌、病毒的感染并不少见。目前发现,MP主要是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混合感染。另外当MP感染时亦可直接影响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患儿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一些条件致病菌亦会乘虚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现状和进展 曹兰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儿科(上海200001) ·继续医学教育·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60例临床分析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6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1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其中60例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5 d,影像学与临床仍表现恶化,将其归入RMPP组,其余90例归入MPP组。比较两组患儿实验室数据、胸部影像学表现、纤维支气管表现。结果两组患儿单核细胞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MPP组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指标显著高于MP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RMPP组患儿支气管镜下有黏液分泌物阻塞,部分患儿出现坏死物阻塞、黏膜糜烂。患儿肺部有大片高密度实变影,伴有胸腔积液。MPP组患儿镜下可见部分水肿、黏膜粗糙、黏膜分泌物,无通气不良或阻塞表现,无坏死物阻塞与黏膜糜烂。胸片表现斑片状、云絮状阴影或大片密度增高影。结论RMPP 疾病发生与过强的黏液高分泌、混合感染、高凝状态、免疫炎性反应有关。 关键词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 多年来,RMPP的发病呈逐年增多趋势,为了寻找更有效的治疗RMPP 的方案,总结RMPP的特点,本研究收集了1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观察了这些患儿炎性指标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儿科治疗的150例MPP 患儿,有60例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5 d,但影像学与临床表现仍恶化,设为RMPP组,余下90例患儿组成MPP组。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患儿的肺部影像学特点、临床特点、疗效、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实验室检查包括CRP、LDH、CD系列指标、凝血功能(Fib、D-二聚体)、急性期血常规、血清铁蛋白(SF)、血清Galectin-7、免疫球蛋白等。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实验室检验 2. 1. 1 外周血白细胞两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PP组单核细胞绝对值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高于MPP组,淋巴

乳酸脱氢酶对于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分析

乳酸脱氢酶对于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分析 发表时间:2016-03-02T09:35:07.500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作者:赵俊 [导读] 靖江市中医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引起儿童和青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通常情况下支原体肺炎是预后较好的自限性疾病。赵俊靖江市中医院江苏靖江214500 【摘要】目的探讨乳酸脱氢酶对于评估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共64例,难治组有15例患者,对照组有49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实验室指标,并进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评价乳酸脱氢酶与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启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难治性肺炎组患儿的血清LDH、ALT、AST、IL-18水平、肺炎严重度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所有难治组患儿的状况均显著得到改善,LDH 的水平也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IL-18和LDH 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2=0.643,P=0.0324).结论血清LDH 水平对于评估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是一个有效的预测指标. 【关键词】乳酸脱氢酶;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5 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12-01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引起儿童和青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通常情况下支原体肺炎是预后较好的自限性疾病,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虽然予以适当的抗生素治疗,病情有时却会进一步加重发展成难治性的、重症肺炎甚至危及生命[1].而难治性或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发生与过度免疫反应相关,支原体可以通过toll样受体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或是一些趋化因子,例如白介素-18、IL-8,这些都可以引起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肺炎的形成[2].相关糖皮质激素可以下调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因此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糖皮质激素经常被用来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因此,早期评价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严重程度并及时启动激素治疗是非常必要的,相关研究已经证实IL-18与肺炎支原体的严重程度密切,但由于费用昂贵,未能在临床上普及应用,寻找简便、经济的生物指标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探讨了乳酸脱氢酶在评估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中的临床应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5年4月入住我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共6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依据:(1)患者有发热、呼吸道症状;(2)胸片或胸部CT示肺炎表现;(3)经血清特异性支原体IgM 检测滴度≥1:80或肺炎支原体DNA保守区域链的PCR和肺炎支原体抗体(高于正常值的4倍)的检测结果;(4)痰培养、血培养等排出其它病原体感染.其中15例患者诊断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符合以下标准:临床上均表现为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7天或更长时间后发热期延长、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表现加重,表现为高热仍持续不退,咳嗽、胸痛等症状无好转,胸部X线片或胸部CT示病灶范围变大或实变加重,K-B法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患儿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确诊为大环内酯类耐药性肺炎.另外49例作为对照组,本实验经过本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 1.2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在入院时、激素开始治疗前和治疗后三个时间点检测外周血的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总蛋白、乳酸脱氢酶(LDH)、谷丙氨酸转移酶(ALT)、谷草氨酸转移酶(AST)和各种炎症因子.血清IL-6、IL-10和TNF-α使用相应的ELISA 试剂盒(美国,SIGMA).治疗上其中10个难治性肺炎支原体患儿经静脉予以甲强龙1mg/kg/d,连续应用5-8天,剩下的5个患儿经静脉予以甲强龙冲击疗法按照30mg/kg/d连续治疗3天.肺炎严重程度的评分依据日本颁发的关于儿童呼吸道感染指南中提出的依据体格检查、胸片和实验室数据确定的评分法.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的评估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LDH 对对启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机的预测采用ROC曲线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难治组的肺炎严重程度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难治性或严重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的肺损伤被认为主要与全身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3].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4].因此一些免疫抑制治疗,例如全身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已经被证实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显著的疗效.相关实验研也证实了与单独使用克拉霉素或地塞米松相比,克拉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可以降低肺损伤病理评分细胞因子水平.Luo等报道指出了阿奇霉素联合氢化泼尼龙(治疗组)对于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优于单独使用阿奇霉素(对照组).因此早期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以尽早启动有效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并评价患者使用的临床疗效成为了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IL-18被认为与肺炎支原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为在感染的急性期它的水平是明显增高的,它可以诱导各种炎症因子的表达.但是临床中IL-18很少被测定,因此寻找新的、简便经济的预测指标具有重要临床

肺炎支原体简介

肺炎支原体简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人类在1944年已经从一个急性肺炎患者Eaton痰液中分离出来,当时命名为Eaton因子,1963年,正式 确认为肺炎支原体。 生物学性状: 肺炎支原体只是支原体的一种。 生物学分型:属于柔膜体纲,具体省略 细胞生物学:链接图标:源自外文综述肺炎支原体二 分裂繁殖 肺炎支原体的一端有一种特殊的末端结构(terminal structure),能使支原体粘附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与致病性有关。这有别于一般的支原体。 简介: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具有高度多态性,呈球形,分支张或颗粒状等形态。其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染色。大小为长0.2μg,宽约0.1-0.2μg,约为杆状细菌的的五分之一,故可通过一般细菌的除滤器。电子显微镜下支原体细胞膜的超微结构分三层,内外层含蛋白质及糖类;中间层含脂质,其中胆固醇含量较多,约占36%,所以凡能作用于胆固醇的物质如二性霉素B等均可引起支原体细胞膜破裂而死亡。由于支原体无细胞壁,因此肺炎支原体对理化的抵抗力较细菌弱,对常用消毒剂敏感,且不能独立生活与自然界,故其为寄生菌。因而对干扰蛋白合成及作用于

胆固醇的抗菌药物敏感,对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有耐药性。菌体是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其在无细胞生培养基生长缓慢,且绝对需氧,可1-6小时分裂一代,在含血清、胆固醇及酵母浸膏的培养基上培养2-9天可行程微小菌落,典型呈油煎蛋样。肺炎支原体的一端有一种特殊的末端结构(terminal structure),能使支原体粘附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与致病性有关。这有别于一般的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能引起人类致病的支原体有两种,一种是引起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感染的支原体,第二种就是能引起人类呼吸道致病的支原体,全名为“肺炎支原体”。这里讲的是肺炎支原体(以下简称“支原体”)。 发病机理】肺炎支原体能粘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上,首先通过其顶端结构粘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并伸出微管插入胞内吸取营养、损伤细胞膜,从细胞膜获得脂质和胆固醇,引起细胞损伤;继而释放出核酸酶、过氧化氢等代谢产生引起细胞的溶解、上皮细胞的肿胀与坏死,支原体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如溶神经支原体能产生神经毒素,引起细胞膜损伤。呼吸道分泌的SlgA对再感染有一定防御作用,但不够牢固。 其次诱导产生自身免疫抗体,产生交叉免疫效应。MP可能与多种宿主细胞膜有着共同的抗原成分。MP 感染后, 机体产生自身免疫抗体,并与相关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复合物,最终激活补体系统从而发挥强大的免疫效应。 另外,产生各种细菌毒素,侵犯全身各处器官,可释放释放出核酸酶、过氧化氢等代谢产生引起细胞的溶解、上皮细胞的肿流行病学 MP主要通过飞沫及经人传人传播,可引起散发或小范围内流行,是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重要病因。它在社会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波动于10-25%。而且Mp肺炎每4-7年流行,间中爆发。在流行期间,其比率可升至50% 。我国相关研究显示MP肺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识别_王臻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识别 王臻 李雅春 陈璐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上海 201600)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识别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指标,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1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RMPP 患儿 32例,普通型MPP 患儿110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RMPP 患儿发病年龄及学龄期儿童所占比例均高于普通型MPP 患儿(P <0.05);有93.8%的RMPP 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激素,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型MPP 患儿(7.3%,P <0.001)。RMPP 患儿胸片示以肺实变为主的大叶性肺炎表现为主,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型MPP 患儿(P <0.001),且胸腔积液发生率亦明显高于普通型MPP 患儿(P <0.001)。RMPP 组患儿C 反应蛋白(CRP)>40 mg/L、血沉(ESR)>30 mm/h 联合乳酸脱氢酶(LDH)>300 IU/L 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普通型MPP 患儿(P <0.05)。结论 RMPP 患儿以学龄期儿童为主,影像学表现为肺实变的大叶性肺炎、有胸腔积液肺内并发症、CRP 升高及ESR 联合LDH 同时增高对儿童RMPP 的早期识别有一定临床意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11):1189-1192] [关键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识别;儿童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children WANG Zhen, LI Ya-Chun, CHEN Lu.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ffiliated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hanghai 201600, China (Li Y-C, Email: yachunli@https://www.360docs.net/doc/517721016.html,)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indicators for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RMPP) in childre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42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 between January 2014 and June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Among the 142 children, there were 32 cases of RMPP and 110 cases of non-refractory MPP. The clinical dat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RMPP and non-refractory MPP groups. 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school-age children in the RMPP group was higher than in the non-refractory MPP group (P <0.05). The mean onset age in the RMPP group was older than the non-refractory MPP group (P <0.05). Steroid was used in 93.8% of RMPP children compared with 7.3% of non-refractory MPP children (P <0.001). Consolidation of lung on chest X-Ray was shown in 87.5% of RMPP children compared with 42.7% of non-refractory MPP children (P <0.001). The incidence of pleural effusion in the RMPP group was higher than in the non-refractory MPP group (P <0.001). The RMPP group had higher percentages of individuals with CRP>40 mg/L and ESR>30 mm/h+LDH>300 IU/L than the non-refractory MPP group (P <0.05). Conclusions RMPP is common in school-age children. Consolidation of lung on chest X-Ray, pleural effusion and increased levels of CRP and ESR+LDH may be helpful to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RMPP in children. [Chin J Contemp Pediatr, 2015, 17(11): 1189-1192] Key words: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dentification; Child 论著·临床研究 [收稿日期]2015-08-29;[接受日期]2015-09-25 [作者简介]王臻,女,硕士,主治医师。[通信作者]李雅春,女,主任医师。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015.11.008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类型之一。在流行期,有10%~4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引起[1]。一些欧洲国家通过对其流行病学特征研究发现, MPP 每3~4年会有一次流行爆发[2-3],且MPP 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尤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最为多见[4-5]。尽管MPP 多为良性、自限性疾病,大部分病例在经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可有

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方法

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方法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全网发布:xx-06-23 20:23 发表者:张伟 (访问人次:16100) 一般治疗 (1)呼吸道隔离:由于支原体感染可造成小流行,且患儿病后排支原体的时间较长,可达1~2个月之久,婴儿时期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重复感染后才发生肺炎。同时在感染MP期间容易再感染其他病毒,导致病情加重迁延不愈,因此、对患儿或有密切接触史的小儿、应尽可能做到呼吸道隔离,以防止再感染和交叉感染。 (2)护理:应注重休息、护理与饮食。必要时可服小量退热药,及服用中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温在18~20℃,相对湿度在60%为宜,供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及足够的液体。保持口腔卫生及呼吸道通畅,经常给患儿翻身、拍背、变换体位,促进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可适当吸痰,消除黏稠分泌物。 (3)氧疗:对病情严重有缺氧表现者,或气道梗阻现象严重者,应及时给氧。方法与一般肺炎相同。

对症处理 (1)祛痰:目的在于使痰液变稀薄,易于排出,否则易增加细菌感染机会,但有效的祛痰药很少,除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痰外,可选用溴己新(必嗽平)、乙酰半胱氨酸(痰易净)等祛痰药。由于咳嗽是支原体肺炎最突出的临床表现,频繁而剧烈的咳嗽将影响患儿的睡眠和休息,可适当给予镇静药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酌情给予小剂量可待因镇咳,但次数不宜过多。 (2)止喘:对喘憋严重者,可选用支气管扩张药,如氨茶碱口服4~6mg/(kg·d)6h一次;亦可用沙丁胺醇(舒喘灵)吸入等。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抗病原治疗 概述 以前认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轻微且有自限性的,不需要特殊治疗。然而,双盲对照研究显示,抗生素治疗可以使体温下降更快,住院天数缩短,并减轻咳嗽症状。 支原体因其缺乏细胞壁,故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不敏感,而对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如大环内酯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 AP 是指病人经气管切开或气管 插管使用呼吸机支持或控制呼吸≥24小时后发生的感染性 肺炎 包括撤停呼吸机和拔出人工气道导管后48小时内发 生的肺炎 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一个类型。 1、如无禁忌症 应将床头抬高30-45゜ 使病人处于 半卧位 以减少胃内容物的返流或误吸。 2、对存在医院获得性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 如免疫低 下 长期卧床者等 应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给予口腔护理 建议洗必泰口腔漱口或口腔冲洗 每2-8小时一次 减少口 腔细菌定植。 3、鼓励手术后患者 尤其胸部及上腹部手术 早起下 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 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及吸痰 以利于痰液排除和保持呼吸道通畅。 5、严格掌握气管插管和切开适应证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 吸的患者 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如需气管插管 应选择经口插管 若必须经口插管 插管时间应小于1周。 6、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 医务人员 应做手卫生。 7、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每周更换1-2次 有明显分泌 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 湿化器用水应使用无菌用水 每天更换 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 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气道。 8、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 减少插管天数。 9、正确使用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 每天使用清水擦 拭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1次 遇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耐高温的物品送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干燥封闭保存 不耐高温的物品如某些材质的呼吸机螺纹管 雾化器等 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 使用有效氯500-2000mg/L 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 流动水冲洗、晾干 密闭保存备用。 10、不依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来预防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 11、有关预防措施对全体医务人员定期进行教育培训。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质量控制指标 1.每天用洗必泰冲洗口腔。 2.固定将患者头部的床摇高形成30 45°角 无禁忌症 。 3.气管置管超过3天者若无禁忌首选胃肠内营养 按肠外

及早识别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 5 个要点

及早识别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5 个要点 肺炎是全世界儿童因感染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7 年肺炎估计造成约80 万 5 岁以下儿童死亡,占 5 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的15%。 为提高公众对肺炎的认识,从2009 年开始,每年的11 月12 日被定为世界肺炎日。 在儿童肺炎中,肺炎支原体(MP)是我们不可忽视的病原体,可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10%~30%。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的差异很大。 部分患者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 周或以上,仍表现发热,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继续加重,这类患者定义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RMPP 的严重性 若对RMPP 早期判别不足,延误治疗时机,易导致重症肺炎,甚至遗留支气管扩张、肺不张等后遗症。

在临床中,及早识别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适时采取措施,可以给患儿带来更好的预后,同时也减少医疗纠纷的可能。 及早诊断RMPP 的要点 症状体征不平衡 有些患儿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发热时间>1 周,咳嗽症状严重,但听诊肺部啰音不明显,且胸片示肺内炎症不重; 部分患儿则呈现表现为高热消退较快,咳嗽不剧烈或仅轻咳,精神状况良好,但胸片示肺内炎症变重,可见大片实变影,听诊可闻及明显啰音。 化验检查特点 MPP 患儿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4.6%、PLT 计数>400×109/L、C 反应蛋白(CRP)>19.5 mg/L、降钙素原(PCT)>0.13ng/ml、LDH >1474.5IU/L、IL-6 I>20.65pg/ml、IL-10>15.25pg/ml 时,应警惕该MPP 可能为RMPP。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继发血小板升高(PLT 计数>400×10^9/L)患儿,在MPP 重症发展早期预测中的价值,体现出较高的敏感性。 而CRP 是可以明确预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效果的预测指标,CRP 最佳界限值40.7 mg/L(如超过界限值,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差)。 影像学检查特点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发病率,治疗困难,病死率亦居高不下。加强预防是控制该病流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降低病死率的最重要措施。根据有关指南和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一、一般防治措施 1、洗手、穿隔离衣、带手套 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不常规推荐与患者接触时穿隔离衣、带手套,但当患者携带对抗生素耐药的病原微生物(如MRSA)时,与患者接触或处理气道分泌物时应考虑穿隔离衣、带手套。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包括安置于层流室,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2、洗必泰漱口对有发生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常规用洗必泰漱口,每日至少两次。 二、与胃肠道有关的防治措施 1、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或制酸剂;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2、鼻胃管建议选用直径小的鼻胃管。限制镇静剂和镇痛剂的使用,注意鼻饲后有无胃潴留,监测胃残余容量,应用胃肠动力药等措施来增加胃肠蠕动,避免腹胀。如患者胃功能瘫痪或蠕动较差时,可考虑放置鼻肠管进行管饲。无创通气时尤其应避免胃潴留和腹胀; 3、营养支持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措施。患者应尽早给予肠内营养,若早期胃肠道不能耐受较大容积营养液时应辅以肠外营养。 三、与患者体位有关的防治措施 无特殊禁忌症病人应采取30-45度半卧位:采取改良式变换体位法(左侧30°→45°→半卧位→右侧30°→45°,在左右侧位时床头仍抬高30°),改良式变换体位法始终保持抬高床头30°→45°,半卧位及体位改变可减少反流,促进分泌物从气管经口排出或吸出,有利于咳嗽和深呼吸,从而有效地预防了VAP发生

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中医有妙招

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中医有妙招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改变。本病病程较长,特别是后期,咳嗽缠绵难愈,常表现为表里同病,虚实互见,寒热错杂的病情。 肺炎支原体感染潜伏期较长,可达2~3周。多数表现为咽炎、鼻炎、气管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出现发热、头痛、畏寒、咳嗽、全身不适、明显疲乏、食欲不振等症状。咳嗽初期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无痰或伴有少量黏痰,特别是夜间咳嗽较为明显,发生支原体肺炎的儿童占全部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3 %~10 %。肺炎支原体感染还可能引起呼吸道以外其他器官的病变,如心肌炎、肝炎、关节炎、肾炎、脑膜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耳炎、肠炎等。支原体感染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感染之一,婴幼儿也不少见。其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 ■支原体肺炎诊断依据 1.好发于秋冬季节,一般呈散发,也可发生小流行。 2.起病缓慢,常有剧烈头痛,畏寒、发热、厌食、乏力等。咽痛、顽固性刺激性咳嗽,有时咳嗽迁延日久。少数患者可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病症。 3.肺部体征不多,仅有小水泡。 4.X线所见多有肺浸润性阴影。 5.红细胞冷凝集素试验阳性,尤其是滴度逐步增高。 6.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 7.痰、咽拭子培养有肺炎支原体生长。 8.青霉素治疗无效。 祖国医学并无支原体肺炎这一病名,相当于中医文献中所述的“肺闭喘咳”、“肺风痰喘”、“火热喘急”,总归属于中医儿科“肺炎喘嗽”范畴,主要病理机制是肺气闭郁,肺失清肃,主要病理产物是“痰”。是由于外感风温或风寒,入里化热,与痰浊相搏,壅塞气道,灼伤肺络致肺气不能宣通,肃降失职而发病,故“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其治疗大法。 中西医结合组常规静脉点滴阿奇霉素,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前人及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用肺炎1--4号方治疗支原体肺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一、初期邪气在表,尚未传里,临床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辨证属于风寒闭肺证。 服用肺炎1号方

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36例临床治疗分析

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36例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8-04-18T15:19:03.38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4期作者:刘欣[导读] 在患儿支原体肺炎早期,在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等药物对症治疗的基础上。 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庆市 163000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3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两组患儿均接受热毒宁注射液、阿奇霉素注射液及头孢吡肟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甲泼尼龙针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8例患儿总治疗有效率为100%,其中显效16例,有效2例;对照组18例患儿总治疗有效率为77.8%,其中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4例。并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RP值以及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都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患儿支原体肺炎早期,在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等药物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甲泼尼龙针进行辅助治疗,对提升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病症痛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综合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关键词: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甲泼尼龙针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diatric intractable pneumonia mycoplasma pneumonia. Methods:Thirty-six children with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1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ere treated with Rendunning injection,azithromycin injection and cefepime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children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treatment,while giving methylprednisolone needle treatment,observation and recording of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effect.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 in 18 cases of observation group,of which 16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and 3 cases were effectiv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7.8% in 18 cases,of which 10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4 cases were effective,4 cases were ineffective example. And observation group children after treatment CRP value and hospital stay,body temperature recovery time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In the early stage of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given azithromycin injection and other drugs on the basis of symptomatic treatment,while given methylprednisolone needle for adjuvant therapy,to enhance the treatment effect,reduce the pain of children with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isease,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rograms worth the promotion in the clinic. Key words:pediatric intractable mycoplasma pneumonia;clinical treatment;methylprednisolone needle 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来看,肺炎支原体是小儿获得性肺炎中比较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占获得性肺炎的10%左右,且近几年来上升趋势明显;基于此,寻找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对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便成为了临床上研究的焦点之一。为了进一步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疗效,选取了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患儿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采取不同的方案进行治疗,现将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36例。每位患者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的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血清支原体抗体IgM 阳性率在1∶160以上;常规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周之后,患儿仍高热不退,均并发多种肺外并发症;病程持续时间超过3周;炎性水平升高,C反应蛋白(CRP)超过40mg·L-1,中性粒细胞超过65%。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 1.2.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热毒宁注射液、阿奇霉素注射液及头孢吡肟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甲泼尼龙针和静脉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2.结果 3.讨论 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出现咳嗽、发热症状后,因各种因素可导致患儿痰液不能顺利排出体外,堆积在肺部或上呼吸道中,这将阻碍患儿肺部气体交换功能,还将刺激机体发生剧烈咳嗽,长时间痰液排出不畅可导致患儿肺部细菌性感染几率增大,患儿肺部感染进一步导致患儿免疫力下降,可加重病情,使病情迁延不愈。此外,本研究分析发现,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和多种因素均相关,其病例特点具有症状复杂化、患儿年龄跨度大、诊断复杂、疾病与环境相关等特点。如果临床上能把握早期诊断要点及综合治疗特点,不仅可以减少小儿难治性肺炎的误诊现象,还可以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减轻患儿家属的治疗经济负担。 本次临床研究中,甲泼尼龙针联合阿奇霉素与头孢地嗪相比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地嗪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为甲泼尼龙针辅助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性提供证明。而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的统计中,观察组高热、咳嗽、影像学结果,肺部阴影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充分证明了激素联合抗菌治疗在症状缓解方面具有的明显优势,但同时需要注意激素治疗要明确临床指征与治疗时机。如果过早使用激素治疗,可能存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还未完全发挥作用,使得激素过度应用;而如果激素应用在病程后期,已经发展为严重炎症反应,已经存在肺部损伤,会对激素治疗的有效性产生不良影响。 总而言之,采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进行治疗不但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较小,CPR降低幅度较大,安全有效,能在临床上推广。参考文献: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RP的影响观察田岚113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 对血清CRP的影响观察田岚 摘要:目的:探究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以及 给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 4月期间收治的36例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按照患儿入院顺序将其分别分 入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8例患儿。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支原体肺炎治疗方法, 研究组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CRP水平、症状消失 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症状消失 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17/18),高于对照组66.67%(12/18)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儿 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有显著治疗效果,可降低患儿血清CRP水平。 关键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血清CRP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low-dose glucocorticoids on children's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 and the influence of serum C-reactive protein(CRP)on children. METHODS:Thirty-six children with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 who were admitted between April 2016 and April 2018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order of children. Each group had 18 children.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ycoplasma pneumonia.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a small dose of glucocorticoids. The levels of serum CRP,disappearance of symptoms,and treatment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Serum CRP level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ime of disappearance of symptoms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94.44%(17/18),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6.67%(12/18). The efficiency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Low-dose glucocorticoids have a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on children with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 and can reduce serum CRP levels in children. 【Key words】 Low-dose glucocorticoids;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children;Clinical efficacy;Serum CRP 支原体肺炎在儿科中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患儿多有发热、咳嗽、肺 啰音等临床症状,临床多以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给予治疗,但是这类抗菌药物对 于儿童难治支原体肺炎却治疗效果有限,在漫长的疗程中不断使用抗生素会使患 儿身体受到损害,因此临床多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见效快,对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具有更强的疗效。本文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 4月期间收治的36例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试探究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儿 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以及给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带来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36例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患者,按照患儿入院顺序将其分别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8例患儿。对比两 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对照组:男性患儿9例,女性患儿9例;年龄最小3岁,最 大11岁,平均(7.02±1.22)岁;病程最短7日,最长11日,平均(9.22±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