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俳句松尾芭蕉

日本俳句松尾芭蕉
日本俳句松尾芭蕉

日本俳句松尾芭蕉

松尾芭蕉作为俳圣,其地位跟我国诗圣李白一样。他的俳句可谓是句句入心。下面是分享的日本俳句松尾芭蕉,一起来看看吧。

一、茅屋有感:长夜充耳闻,风打芭蕉雨打盆,辗转梦难寻

二、朦胧马背眠,远处淡淡起茶烟,残梦晓月天。

三、蝉声:寂静似幽冥,蝉声尖厉不稍停,钻透石中鸣。

四、绵绵春雨懒洋洋,故友不来不起床。

五、疲惫不堪借宿时,夕阳返照紫藤花。

六、大竹林里明月光,间闻杜鹃声感伤。

七、往日兵燹之地,今朝绿草如茵。

八、炎炎赤日当头照,萧瑟秋风席地梳。

九、奈良秋菊溢香馨,古佛满堂寺庙深。

十、古池冷落一片寂,忽闻青蛙跳水声。

十一、昔日雄关今不见,秋风掠过竹桑田。

十二、芒鞋斗笠,春夏秋冬又一年。

十三、飘游旅次病中人,频梦徘徊荒野林。

注:以上罗传开译

十四、雪朝之鸟:寻常鸟可憎喜见雪朝来。

十五、蝉:蝉声鸣不已安有死亡时。

十六、银河:怒海涌银河流来佐渡岛。

十七、枯树之鸟:秋日夕阳时鸟栖枯树上。

十八、仲秋之月:自从新月起直待到今宵。

十九、厌子之人:有人不爱子花不为伊开。

二十、古池:青蛙跃入池古池发清响。

二十一、明月:月明堪久赏终夜绕清池。

二十二、道旁朝颜花:我骑行道上马食道旁花。

二十三、樱花:但见樱花开令人思往事。

二十四、春归:寻青春已归追至和歌浦。

二十五、旅途:旅途今卧病梦见在荒原。

二十六、小虫:我室蚊虫小宜哉待客人。

二十七、最上川:齐集夏时雨汹汹最上川。

二十八、牵牛花:拙匠画牵花牵牛花亦美。

二十九、富士之风:扇携富士风送礼回江户。

三十、蝉声:蝉声似静幽但可穿岩石。

三十一、春霞:掩映春霞里无名山也奇。

三十二、今秋已十霜,却指江户是家乡

三十三寂寞里,古池塘,青蛙跳入水声响。

或: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

或:古池冷落一片寂,忽闻青蛙跳水声

三十四、赏樱:树下肉丝、菜汤上,飘落樱花瓣。

三十五、春雨(深受芥川龙之介推许):春雨霏霏芳草径,飞蓬正茂盛。

三十六、长夏草木深,武士留梦痕(便是引杜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作。)

三十七春雨霏霏芳草径,飞蓬正茂盛。( 最著名的一首)

三十八、东边太阳,西边月亮,一地菜花黄

知识拓展:其他名人的经典俳句芜村俳句

一、春雨细细落,润泽沙滩小贝壳。

二、秋风寂寥,酒肆吟诗有渔樵。

三、春已归去,樱花梭巡而开迟。

四、荒野萧条不堪,夕阳沉没山石间。

五、蔷薇开处处,想似当年故乡路。

六、春日黄昏时,急向久别故乡归。

七、白梅正满开,破晓只为看花来。

八、秋风寂寥,酒肆吟诗有渔樵。

九、春雨细细落,润泽沙滩小贝壳。

十、蔷薇开处处,想似当年故乡路。

十一、春已归去,樱花梭巡而开迟。

小林一茶俳句

一、元旦寂寥,不止我是只无巢鸟。

二、西山啊!哪朵云霞乘了我?

注:经由长明寺主持调停,与异母弟仙六取得和解。于1813年春(五十岁)定居故乡,作此喜悦的幽默句。

三、撒把米也是罪过啊!让鸡斗起来。

注:此句富有理趣,无季语。

四、到我这里来玩哟!没有爹娘的麻雀。

注:这是回忆六岁时的吟句,一茶的代表作之一.

五、我生的故乡,那儿的草,可以做饼哩!

六、做饼的草,长青了哩,长青了哩!

注:可以看到天真的童心,发出惊奇的叹声,

七、回家去吧,江户乘凉也难呀!

八、女儿看啊,正被卖身去的萤火虫。

注:夏天有钱人买萤火虫,装在纱袋里,悬在室内,或放在院子里飞翔,以供玩乐。

九、故乡呀,挨着碰着,都是带刺的花。

注:一茶对于故乡,有怀念的一面,也有不满的一面,这句写出复杂的感情。

十、我这颗星,何处寄宿啊?

十一、银河:雁别叫了,从今天起,我也是漂泊者啊!

十二、十二月二十四日入故乡:这终老住居地,哦,雪五尺!

注:《八番日记》说每年要开支一笔扫雪费。一茶住这雪国,据统计写雪俳句有四百多首。此句是1812年(五十岁时)写的。

十三、故乡呀,挨着碰着,都是带刺的花。(一首写故乡的俳句十分出名)

十四、元旦寂寥,不止我是只无巢鸟。

十五、回家去吧,江户乘凉也难啊。

十六、雁别叫了,从今天起,我也是漂泊者。

十七、到我这里来玩哟,没有爹娘的麻雀。(他的代表作之一、怀念六岁时的一首俳句)

十八、撒把米也是罪过啊,让鸡斗了起来。(无季俳句)

正冈子规

(俳句可以说是子规的手中真正发展成为日本民族最短的诗歌的。)

一、我庭小草复萌发,无限天地行将绿。

二、信浓木曾问旅路,唯闻前方白云深。

三、病床六尺(之一):一桶蓝靛,漂流春川。

四、病床六尺(之一):秋风吹侍町,唯有墙垣留。

五、喉头痰一斗,瓜汁难解忧。

注:此是子规的三首绝笔之一,作于1902年9月18日。第二天他便离开人世了。以上何乃英译

六、幼鸟:幼鸟健飞时双亲已不在。

七、最上川:速流最上川盛夏已流去。

八、春雨与渡船:渡船春雨至船上伞高低。

九、日永:舟与岸相谈昼长无事做。

十、秋空:秋空高无比鸦鸢尽觉低。

十一、凉爽:何其凉爽哉腋下如生翼。

十二、大纸鸢:纸鸢飞空中真鸢不敢近。

十三、老莺:杜鹃啼鸣时黄莺已老丑。

十四、牡丹:杨贵妃睡起容颜如牡丹。

十五、暑日:暑日炎天热遂思富士山。

十六、樱花:病中思往事樱花思念乡。

十七、致生子夭折之人:如月如新月劝君且达观。

十八、春晓; 春天在旅途始有此春晓。

十九、罂粟花:罂粟开花日风吹即飘零。

二十、云雀:云雀踏云飞吸霞兼吐雾。

注:以上杨烈译

二十一、我庭小草复萌发,无限天地行将绿。

二十二信家木曾问旅路,唯闻前方白云深。

二十三、渡船春雨至,船上伞高低

二十四、喉头痰一斗,瓜汁难解忧。(三首绝笔之一,这首俳句写完的第二天,子规便离开了人世。)

日本古典俳句选

日本古典俳句选 那么短的句子,那么长的意境。三五个字,便勾勒出一幅挥之不去的画面,如此精髓,便是日本俳句了。下面是分享的日本古典俳句选,一起来看看吧。 渔线秋风水一泓(与谢芜村) かなしさや釣の糸吹く秋の風(与謝蕪村) 山是夕阳野是黄昏的菅芒(与谢芜村) 山は暮れて野は黄昏の薄かな(与謝蕪村) 愁不断步上山冈花草也是荆棘(与谢芜村) 愁ひつつ岡にのぼれば花いばら(与謝蕪村) 拾落穗漫步向向阳的方向(与谢芜村) 落穂拾ひ日あたる方へあゆみ行く(与謝蕪村) 旅中患疾梦犹在枯野游弋(松尾芭蕉) 旅に病んで夢は枯野をかけめぐる(松尾芭蕉) 古池蛙跃入水的涟漪(松尾芭蕉) 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松尾芭蕉) 菊花香奈良古寺众佛光(松尾芭蕉) 菊の香奈良には古き仏たち(松尾芭蕉) 唇齿含北风萧萧(松尾芭蕉) 物言へば唇寒し北の風(松尾芭蕉)

秋已深四下竟是无措人(松尾芭蕉) 秋深き隣は何をする人ぞ(松尾芭蕉) 瓜的土壤受朝露污的滴落散开而寒(松尾芭蕉) 朝露によごれて涼し瓜の土(松尾芭蕉) 静听蝉声磨入岩心(松尾芭蕉) しずかさや岩にしみ入る蝉の声(松尾芭蕉) 如何如何哑然花间吉野山(小林一茶) これはこれはとばかり花の吉野山(小林一茶) 几人阵雨中跑过濑田桥(内藤丈草) 幾人か時雨かけぬく瀬田の橋(内藤丈草) 白露残梦 现世虚幻 喻之皆太长 ——和泉式部 (郎君来会,才逢又别,譬如朝露,因赋此歌。) 春风无情吹落樱 梦醒依然意难平 ——西行法师:梦中落花 愿在花下死 如月望日时 ——西行法师 (杂歌。如月望日,指阴历二月十五日,满月,正是樱花盛开时。)

日本俳句

日本俳句、和歌对小诗派的影响 小诗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是上世纪初叶中国诗人对汉语诗歌形式多样化探索的结果。 中国小诗运动在1921年至1925年曾盛行一时,1922年前后小诗盛行,主要作者除了冰心之外,还有宗白华、刘大白、刘半农、俞平伯、康白情、朱自清、沈尹默、郑振铎、王统照及湖畔派诗人,他们都写过小诗,但影响最大的是冰心,成为小诗派的代表诗人。代表作品有冰心的《繁星》、《春水》,宗白华的《流云》。由于小诗派不少作者脱离时代,诗作没有反映现实生活,艺术上直白浅露,1925年后,小诗逐渐衰落。 小诗的定义可以界定为: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个诗节,五行以内,讲究韵味,注意意象刻画和意境营造,表现刹那间的情感,寄寓人生的哲思,言简意赅,韵味悠长,生动形象,细腻有味,诗意隽永。 小诗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一个诗节,五行以内,言简意赅。小诗是一种短诗,从规模上讲,它限制在一个诗节,五行以内。它要用尽可能少的语句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但是,并不是说只要符合这个规模要求的短诗就是小诗了,小诗还有其它更重要的特征要求。 第二、讲究音律,韵味悠长。小诗要讲究音律。只有讲究音律,才能使小诗产生音乐美,才能韵味悠长。这个要求,不仅表现在韵脚上,

还表现在小诗内部的节奏感上,这就要求小诗创作者要充分运用好排比、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 第三、注意意象刻画和意境营造,生动形象。注意意象刻画和意境营造,是小诗的重要特点。小诗拒绝空洞的呼喊,拒绝单纯的词语的堆砌。如果连一个深刻刻画的意象都没有,这样的诗不是小诗。小诗用意象构造优美的意境,生动形象,呈现给读者诗情画意。 第四、心灵外化,细腻有味,诗意隽永。小诗通过意象刻画、意境营造以具有音乐美感的三五诗行表现诗人刹那间的情感,寄寓诗人人生的哲思,心灵外化,细腻有味,诗意隽永。读一首小诗,就是一程情感共鸣的心灵感动之旅,就是一程心智触动的心灵感化之旅。 季羡林先生在1986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日本,“为什么独独新诗不发达呢?介绍到中国来的文学作品,绝大部分都是长篇、短篇小说,戏剧和散文有一点,古代俳句数量颇多,但是几乎一首日本新诗都没有。在日本本国新诗歌也不受到重视,没有听说有什么重要的新诗人,这个问题不是也同样有趣而值得探讨吗?” 在中日文学比较研究中,这确实是一个“有趣而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在日本现代文学中,新诗(白话自由诗)不是不发达,重要的著名的新诗人很多(如北村透谷、岛崎藤村、北原白秋等),译介过来的日本新诗也不少,特别是“五四”时期,中国文坛曾大量地翻译过日本新诗。仅在1920年,周作人、郑伯奇、郭绍虞等人就分别翻译并发表了贺川丰彦、生田春月、崛口大学、石川啄木、武者小路实笃等人的白话新诗。

日本现代俳句(林林译)

日本现代俳句(林林译) 日本现代俳句(林林译) 日本现代俳句林林译夏目漱石 三十五首夏目漱石(1867-1916),本名金之助,东京人。东京大学英文科毕业。 留学英国。东京大学讲师。明治三十八年(1905)发表小说《我是猫》 ,一时声名大著。同年辞教职,加入朝日新闻社。翌年发表自称俳 句小说的《旅宿》有脱离世俗、心境澄清的趋向。这种情趣,常反 映在俳句、汉诗、绘画上面。他热心写俳句是在明治二十八年(1895) 在松山中学任教中,其时与正冈子规过从甚密,直到明治三十年(18 97)所写的俳句,数量颇多。他和子规是同龄人,曾受子规的影响, 注意子规所倡导的写实,但也发展自己浪漫气氛与洒脱畅达的特色。 子规曾赞其俳句雄健、真诚。夏目漱石后来写作俳句的热情减退, 从事创作小说,名作《明暗》是他的绝笔。新年福寿草花

开在光琳屏风注:福寿草乃日本特产。花黄多瓣,为贺春增添气氛。光琳即尾形光 琳(1658-1716)日本名画家。春马夫歌声处, 白发对暮春。注:小说《旅宿》载此句,指寂寞山村老太婆,几经岁月数着过路的 马。惟然耳边声, 春风吹马铃。注:广濑惟然是江户时代前期俳人松尾的门人。句写登山之后,景象 寂寥。似以惟然自况。春寒幕树, 挂着子季子的剑。注:春秋吴国季札给逝世的徐君赠剑的故事。人死转生鹤, 高洁又清和。注:此句有评论家认为浪漫幻想的离俗的格调,几乎不见能和它比拟 的秀句。粥味滴滴香, 春入胃肠。注:作者患胃溃疡,在伊豆修养圭疗养,病情好转,才得进粥食,有 苏生的喜悦。虻虫藏在茶花里, 正将落地时。注:此句抓住瞬间的感触,轻小的虻虫,伏在沉甸甸的山茶花蕊上行 将落地。谁住梅花从里, 幽幽的灯光。注:句写梦幻的诗境,如见《源氏物语》的画卷,充满着古典美。伫立抬头看,

日本描写冬天的俳句

日本描写冬天的俳句 日本的俳句,短小,但意境却和历史一般长。下面是分享的日本描写冬天的俳句,一起来看看吧。 小孤女… 独自吃晚饭 在冬日的黄昏 冬夜月下 冷风括过小河 磨石的锐角 新建的花园… 石子安顿下来 和谐地 在头一阵冬雨里 当我抬起头来… 我僵硬的身躯 躺在刺骨的寒冷里 在冬日的田里 大胆的麻雀 成群结队飞着 从稻草人到稻草人

烧洗澡水的柴火… 感谢这 最后的服务 忠心的老稻草人 我的骨梢 同深冬的 冰棉被 针锋相对 在我黯淡的冬日… 缠绵病榻 最后我问 邻居近来好吗? 躺着的老狗侧耳 倾听… 莫非它听到 掘洞的鼬鼠? 一千个屋顶 一千个 市声… 冬晨的雾 昨夜初雪… 早晨港湾

对面 突现白山 看那红草莓… 像许多小足印 落在 园里的雪上 冬日黄昏的雪… 未完工的桥 变成白色的拱门 月下的雪野… 这里血淋淋的 武士 抛掷高贵的生命 午夜流浪客 走过积雪的街道… 同犬吠声相呼应 至于那些垂冰 我常想 为什么它们 有的长…有的短冬夜月下

鱼网的桩 投下移动的 参差不齐的影子 这么近…这么大… 嘎嘎的冬天 在我斗笠上 下着冰雹 走远路的灯笼 没入 某座房子… 荒凉的白色山丘 冬夜的月光投射 冰冷的树影 修长而静止… 我暖和的影子移动 看那游荡的猫 睡觉…舒展 檐下 在呼啸的雪里 在我新年的心里 我气怒不起来… 甚至对

浅析中国学者对日本文学史的分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19046618.html, 浅析中国学者对日本文学史的分期 作者:黄妮妮 来源:《文学教育》2014年第12期 内容摘要:文学史研究是当下的学术热点,本文以中国学者关于日本文学史的著述为研究对象,聚焦于日本文学史的分期问题,从中国学者对日本文学史的分期实践中分析其分期的标准和指导理论,为其他国家文学史的分期问题研究提供借鉴,也可以促进日本文学研究及日本文学史书写。 关键词:日本文学史分期标准分期理论 选择不同的分期模式,会影响文学史著作的体例安排和创作本原面貌。目前,国内学者对文学史分期的探索,文本对象绝大部分是中国文学史,而对外国文学史的分期研究著作是屈指可数。本文研究的对象不是特定的某一作家及其作品,而是文学史学的成果即文学史著,具体来说是民国以来中国学者关于日本文学史的著述,着重分析中国学者关于日本文学史的分期问题。 一.确定文本研究对象 本文针对百年来中国出版的日本文学史著作,以国内学者对日本文学史的分期实践为考察对象,探讨外国文学史分期的理论和标准,引起大家对外国文学史分期研究的关注,同时也对中国文学史分期提供一个别样的思路。文学史学在中国传统学术研究中是一个常被忽视的课题。随着西学东渐影响的扩大,“西为中用”的思想有了更明确的实践方式。晚清民初的中国学者运用西方的理论来构建本国的学科系统与学术体制。迄今为止,中国学者编撰的日本文学史著述体例繁多,如最初的教材讲义,当下的文学史著作。有通史、断代史、小说史、诗歌史、戏剧史等多种,这些著述体现了编者的文学史观,标示文学史学科逐渐成熟和科学化。 中国学者对日本文学史的编写存在两种模式,即译介与原创。日本文学的译介是受学习西方的浪潮的影响,在三四百年前明代的李言恭、郝杰编纂了《日本考》,开始翻译日本文学作品,这本书系统地记述了日本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语言、文学等各方面的情况。中华书局于1983年出版了《日本考》,其中“歌谣”部分刊载了39首日本短歌。在维新运动时期中国文人自觉引进日本文学,梁启超于1898年翻译了东海散士(柴四郎)的小说《佳人奇遇》,由于受他的日语观、文学造诣和政治思想的影响,所译的小说有误译和增删的现象。梁启超选择这本小说来翻译是基于当时清朝面临内忧外患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使国力增强这一社会背景。该小说发表于1858年,是一部政治小说。由于意识形态的关系,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国内开始陆续翻译出版日本学者编撰的文学史,如197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吉田精一著写的《日本现代文学史》,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西乡信纲著写的《日本文学史》,198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松原新一等著写的《战后日本文学史·年表》。

日本俳句 精华版

日本日本俳句 俳句释义 词目:俳句拼音:pái jù 基本解释 [a kind of short Japanese poem consisting of seventeen characters]以十七个音为一首的一种日本短诗 详细解释 1..对偶的诗句。清周亮工《书影》卷二:“徐巨源曰:‘……苏李、十九首,变 为黄初建安,为选体,流为齐梁俳句,又变至唐近体,而古诗尽亡。’” 2.日本的一种短诗,以三句十七音为 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 末句五音。郑振铎《蝴蝶 的文学》:“在日本的俳句里, 蝴蝶也成了他们所喜咏的东 西。”艾芜《地貌的青春》:“脑 海中涌起了诗意画意的涟漪, 也就自然地记起日本诗人的 俳句和短歌。” 俳句的起源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它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连歌是开始于十五世纪日本的一种诗歌,同中国近体诗联句相仿,是由多个作家一起共同创作出来的诗。它的第一句为五、七、五句式的十七音,称为发句,胁句为七、七句式的十四间,第3、第4句以后为前两种句式轮流反复,最后一句以七、七句式结束,称为结句。连歌是格调高雅、古典式的诗。连歌中承袭了中世的审美意识,其写作方法是引用古典的故事来创作出诗句。其后,连歌渐渐被一种称作“俳谐”的幽默诗而代替。俳谐和连歌一样,也是由十七音和十四音的诗行组合展开的诗。但是,俳谐将连歌讽刺化,加入了庸俗而且时髦的笑话。俳谐较多地使用谐音的俏皮话,而且喜欢使用连歌中没有用过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来作为题材。 在俳谐中,开始有人将发句作为独立的作品来发表。这就是“俳句” 的起源。俳句的格式

俳句是一种有特定格式的诗歌。俳句的创作必 须遵循两个基本规则: 第一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个字母组成, 当然了,这是以日文为标准的。 第二俳句中必定要有一个季语。所谓季语是指 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 在季语中除“夏季的骤雨”、“雪”等表现气候的 用语外,还有象“樱花”、“蝉”等动物、植物名 称。另外,如“压岁钱”、“阳春面”这样的风俗 习惯也多有应用。这些“季语”通常带着现代日 本人民对于幼小时代或故乡的一种怀念眷恋 之情。 俳谐三祖 山崎宗鉴 (?——1553),近江人,本姓志那,名弥三郎范重。曾以武士身份事将军足利义尚,义尚阵亡后,辞官为僧,隐居摄州尼崎,时年三十五岁,后移居山崎,即以为姓,改名宗鉴。晚年结庵于赞岐观音寺附近。卒年一说八十九岁,或云八十五岁、七十二岁。宗鉴性格飘逸不羁,憧憬自由奔放的境界,对贫困处之泰然,只是埋头钻研俳谐。一说室町时代末期,连歌极盛,连歌师饭尾宗祇名满天下,宗鉴自度在连歌方面总不能胜,乃别创俳谐与之争衡,因被后世尊为“俳谐之祖”。所编《犬筑波集》为俳书之滥觞,另有《竹马狂吟集》,今不传。宗鉴提倡以口语俗语作讽刺揶揄,他虽主张废除一切格律,但对季题却很尊重,这一点被后进诸家加以确认,终于成为俳句一大铁则。宗鉴的句作大致可以按内容分成两部分,一是嘲世的滑稽诙谐之作,例如:良月若安柄绝似佳团扇两手拄地上青蛙方咏歌圆圆春日出悠悠白日长另一部分是安贫之作。宗鉴虽然穷愁潦倒,却从不阿附权贵,只是相当自得其乐地过着隐居生活,这种淡泊自守的节操也通过句作反映出来,如:入夜食毛栗明月出山巅十月纸窗破遂识金风寒据说他室内环堵萧然,只有一只药罐,门口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上客可速退,中客盘桓一日归,下客请留宿一宵。”临终时还咏了如下的“辞世”歌:若问宗鉴何处去答因俗务他界行这首歌由于表达了他始终如一超然洒脱的心情,所以至今仍为众口传诵。 荒木田守武 荒木田守武(1472——1549),伊势人,继祖、父之后为伊势内宫神官,既善连歌,有热中于俳谐,曾说:“俳谐连歌的格律当由我制定。”晚年撰有《俳谐连歌独吟千句》(又称《守武千句》),就中应用连歌法则,作了制定俳谐格律的尝试,是俳谐史上一大业绩。总的 日语手书俳句

日本俳句

(一)音频 日本俳句朗诵、中文字幕日文拼音 (二)日本俳句简介 1.定义: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它 源于日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从音频中我们可以听出,这是对偶的诗句,这种古典短诗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我国作家郑振铎《蝴蝶的文学》:“在日本的俳句里,蝴蝶也成了他们所喜咏的东西。” 2.连歌与俳谐(起源): 连歌是源于十五世纪日本的一种诗歌,同中国近体诗联句相仿,是由多个作家一起共同创作出来的诗。它的第一句为五、七、五句式的十七音,称为发句,胁句为七、七句式的十四间,第3、第4句以后为前两种句式轮流反复,最后一句以七、七句式结束,称为结句。连歌是格调高雅、古典式的诗。连歌中承袭了中世的审美意识,其写作方法是引用古典的故事来创作出诗句。其后,连歌渐渐被一种称作“俳谐”的幽默诗而代替。 俳谐和连歌一样,也是由十七音和十四音的诗行组合展开的诗。但是,俳谐将连歌讽刺化,加入了庸俗而且时髦的笑话。俳谐较多地使用谐音的俏皮话,而且喜欢使用连歌中没有用过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来作为题材。 在俳谐中,开始有人将发句作为独立的作品来发表。这就是“俳句”的起源。 3.特点 俳句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季语。(ppt上举例但不用念出来,一带而过)但也有一些无季语俳句和自由律俳句 4.代表人物: 俳谐三祖:山崎宗鉴;荒木田守武;松永贞德——松尾芭蕉——谢芜村与小林一茶。(图片) (三)日本俳句名家介绍——松尾芭蕉 (四)俳句和中国诗歌的对比 1.内容对比 2.格式体裁对比 3.联系与发展 创新:刚才的那首芭蕉的《古池》(青蛙噗通)娴熟的运用了以声显静的文学手法,可以说是日本俳句文学的一个重大创新;其二,引禅入俳也是其一大创新,,与中国唐宋时期佛教盛行有很大关系。宗教思想作为最高层次的文化对中日两国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第三,日本诗人写生活情趣的俳句增多,意在雅俗共赏,贴近百姓,恐怕与中国市民文学的倾向不无关系。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从隋唐时期便开始的文化交往。俳句更是文化上的一个典型代表体现了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互动和创新以及文化交流的价值。

论禅宗思想对日本俳句的影响 郑宗荣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 第21卷——No.2. 2005 Vol.21. 收稿日期:2004-11-28 作者简介:郑宗荣(1975-),女,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讲师。 论禅宗思想对日本俳句的影响 郑宗荣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重庆万州 404000) 摘 要:禅宗思想与诗歌一直有着很深的因缘关系。禅宗思想传入日本后对日本文学,特别是日本俳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俳句蕴涵着自然空灵、清幽闲寂、凝炼含蓄的禅宗思想。 关键词:禅宗;日本文学;俳句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05)02-0027-04 一、禅宗思想与诗 禅学是印度佛教被强大的汉文化同化的产物。印度禅讲无我无心,以形式上的坐禅为主,行数息观,静心息念。所谓“禅”,是梵文“禅那”(Dhy āna )的略称,意译为“静虑”、“思维修”,是一种旨在修定的方法。定,是“心一境性”或“专一所缘”,意思是注意力集中到某一对象使心宁静,不受干扰。[1]随着禅的发展,人们声称禅的目的是传达佛陀自身的根本精神,从而清除了堆积在禅的建设者的教义周围的一切表层的见解。所谓“表层的见解”,可以说是以民族心理的特殊性为基础的那些东西以及仪式、教典等等。禅要直接见到佛陀的精神。构成佛教的真髓的东西是般若(大智)和大悲。依靠般若,人可以超越现象的表现,见到事物的实在。若得到般若,我们能洞察生与世界的根本意义,而不单单为个人的利益和苦痛而思考、烦恼。若得到般若,大悲会自在地发挥作用,它将使“爱”不受利己主义的妨碍,恩泽万物。[2] 惠能开创的禅宗,脱离了印度禅学无穷无尽的有关本体的逻辑推论,以及厌世的生活态度和苦坐的禅定方式,变为真正中国式的禅宗了。禅宗对中国文化最大的影响来自六祖慧能“顿悟”的主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3]在惠能眼里,外部世界不过是本心的产物,理解与认识全靠个人的慧根,只要直指本心,便能顿悟成佛。 禅宗的这种认知哲学,与诗歌美的内蕴有着不可言喻的相似之处。在禅的影响下,文人的审美情趣首先发生了变化,向着静、幽、淡、雅,向着适意澹泊,向着物我两忘的境界发展,雪景寒林、寒江独钓、幽涧寒松,不但是写意画家喜爱的题材,也是诗人迷恋的意象。比如王维的《辛夷坞》描述山间景象:“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生与死在诗人看来无非都归于空灵。胡应麟说这首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4]在这样一种对人生的一切境遇不生忧乐心态的影响下,诗美最终趋于宁静、恬淡、超脱,自然的万物不过是诗人心灵的幻化,是他们传达个人感受、解脱自我精神枷锁的工具而已。“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5]在禅的世界里,不仅山水田园诗歌吟唱着舒缓的歌谣,整个诗的文化也都充满了空灵的禅气。 自奈良时代(约710—784年)以后,中国的禅宗便不断传入日本,但在日本旧佛教统治的历史时期,禅宗始终未能在日本形成独立的宗派。到镰仓时代(约1192—1333年),国家佛教和贵族佛教丧失了统治地位,否定烦琐教学、注重内心信仰的倾向出现,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禅的强烈兴趣。与此同时,荣西传中国临济禅,道元传中国曹洞禅,形成日本禅宗两大流派。 荣西(1141—1215年)禅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兴禅护国论》一书中。其基本哲学思想和中国禅宗一

俳句是什么意思

俳句是什么意思 俳句是日本的特色文学,其地位相当于我国的唐诗宋词。你对俳句的了解有多少呢?下面是分享的俳句是什么意思,一起来看看吧。 俳句简介 俳句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它源于日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 【词目】俳句 【拼音】pái jù 【基本解释】以十七个音为一首的一种日本短诗。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 详细解释含义 1. 对偶的诗句。清周亮工《书影》卷二:“徐巨源曰:…… 苏李、十九首,变为黄初建安,为选体,流为齐梁俳句,又变至唐近体,而古诗尽亡。” 2. 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 我国作家郑振铎《蝴蝶的文学》:“在日本的俳句里,蝴蝶也成了他们所喜咏的东西。”艾芜《地貌的青春》:“脑海中涌起了诗意画意的涟漪,也就自然地记起日本诗人的俳句和短歌。” 起源

连歌是源于十五世纪日本的一种诗歌,同中国近体诗联句相仿,是由多个作家一起共同创作出来的诗。它的第一句为五、七、五句式的十七音,称为发句,胁句为七、七句式的十四间,第3、第4句以后为前两种句式轮流反复,最后一句以七、七句式结束,称为结句。 连歌是格调高雅、古典式的诗。连歌中承袭了中世的审美意识,其写作方法是引用古典的故事来创作出诗句。其后,连歌渐渐被一种称作“俳谐”的幽默诗而代替。 俳谐和连歌一样,也是由十七音和十四音的诗行组合展开的诗。但是,俳谐将连歌讽刺化,加入了庸俗而且时髦的笑话。俳谐较多地使用谐音的俏皮话,而且喜欢使用连歌中没有用过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事物来作为题材。 在俳谐中,开始有人将发句作为独立的作品来发表。这就是“俳句”的起源。 格式 俳句是一种有特定格式的诗歌。俳句的创作必须遵循两个基本规则: 第一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个字母组成,当然了,这是以日文为标准的。 第二俳句中必定要有一个季语。所谓季语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节用语。在季语中除“夏季的骤雨”、“雪”等表现气候的用语外,还有象“樱花”、“蝉”等动物、植物名称。另外,如“压岁钱”、“阳春面”这样的风俗习惯也多有应用。这些“季语”通

日本俳句和和歌区别

日本俳句和和歌区别 俳句和和歌都是日本文化的精髓,相当于古诗词在我国的地位。下面是分享的日本俳句和和歌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从长短区分】 一般认为以575的形式写成的是「短いほう」,以57577作成的是「長いほう」。而“长的”那种就是短歌。 在古代日本,和歌的形式有很多,有些特别长的称为「長歌」,有些57577形式的和歌比长歌要短,所以称之为短歌。但是后来长歌就渐渐衰落了,只剩下短歌流传至今。 俳句和川柳是相隔几个时代才出现的。短歌虽名为“短”,但是和俳句、川柳相比,字数还是挺多的。也就是说,文末音节是77形式的就是短歌! 【看有没有季语】 短歌可以从字数上看出来,接下来就说说俳句和川柳怎么分吧。最常用的区分方法就是看诗歌里有没有“季语”。 所谓“季语”,就是指代特定季节的词语。句中带季语的就是俳句了。可以说,季语是俳句的灵魂,而对于短歌和川柳则是可有可无。季语所代表的季节是五季:春夏秋冬和新年。翻看一下《岁时记》就能知道各个季节都有哪些季语了。 但是季语有千百种,想一眼就认出来也不容易,所以得多加留意。

比如说, 像「髪洗う」(夏)、「猫の恋」(春)这样晦涩难懂的季语就有很多。要分辨出季语可是相当有难度的呢。 记住了,有季语的就是俳句! 【上班族or好茶?】 来看两句575的诗歌: ①「宝くじ当たれば辞める」が合言葉 ②水切りは銀河を走る小石かな 读过之后,你觉得哪句更为幽默诙谐呢? 实际上,①句是第25届上班族川柳大赛的冠军作品,②句是在第22届好茶新俳句大赛中获得文部科学大臣将的作品。 明白了吧?惹人发笑或带有讽刺意味的就是川柳,反之则为俳句。而这两个大赛也是知名度听过的,日本人也喜欢称之为「サラリーマン川柳」和「お~いお茶俳句」。 在找不出季语的时候,可以从有没有笑点或者幽默讽刺这些方面去入手。 一言蔽之,搞笑的就是川柳! 知识拓展和歌 和歌(わかwaka)是日本的一种诗歌,由古代中国的乐府诗经过不断日本化发展而来。这是日本诗相对汉诗而言的。和歌包括长歌、短歌、片歌、连歌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短歌的人愈来愈多,现已占绝对多数。歌人

日本描写红叶的俳句

日本描写红叶的俳句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日本描写红叶的俳句》的内容,具体内容:如果用颜色来定义秋天,那么黄和红应该是最贴切的颜色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描写红叶的俳句吧。一起跟着我来看看吧。描写红叶的名作赏析1. 深山红叶满地飘,足踏红叶路迢迢。... 如果用颜色来定义秋天,那么黄和红应该是最贴切的颜色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描写红叶的俳句吧。一起跟着我来看看吧。 描写红叶的名作赏析 1. 深山红叶满地飘,足踏红叶路迢迢。闻道鹿鸣声哀苦,悲感风寒秋气高。 2. 神代灵迹处处生,远古未见此奇情。浩浩龙田川里水,尽被红叶染成红。 3. 今朝远旅去天边,未带路神受祭钱。满山红叶美如锦,即做厚礼献神前。 4. 小仓山上秀峰高,红叶如花无限娇。多情红叶如有意,其待御幸于来朝。 "红叶狩"的传统 日本人喜欢观察、感受四季的斗转星移,并将其反映到自己的一生及日常生活中。日本人能从"红叶"中感受到秋之浓韵。尽管书面上写为"红叶"二字,但红叶并不一定就是红色。在日本,树叶入秋后变色的树种很多,树叶也呈现出红色、黄色、褐色等多种颜色。这些颜色交汇在一起,绘制

成一幅自然风景画。 红叶虽非日本独有,但由于日本树叶变色的落叶树种类繁多,而且冷暖温差大,因此树叶呈现出的颜色格外美丽。为寻此美景,日本人特意到山里或林中观赏红叶,日语称为"红叶狩"。尽管写为"狩"字,但并非狩猎之意,而是寻访之意。日本人将在手中把玩红叶,放在手中欣赏红叶的情形比拟成狩猎。直至16 世纪左右,"红叶狩"还仅仅是贵族们的乐趣。但是到了17 世纪以后,普通市民也开始出游赏红叶,于是"红叶狩"便渐渐成了人们的秋游项目。 在古代日本,从最古的诗集《万叶集》时代开始就有喜欢红叶出游赏红叶的习惯,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中也描写了华丽的赏红叶的场景。《古今集》(秋下)中几乎全部都是关于红叶的和歌。四季的"季"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确定的,如同樱花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花儿一样,红叶也成为了代表秋天的景物之一。 红叶与日本文化 和歌是日本的一种诗歌体。和歌包括长歌、短歌、片歌、连歌等。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它源于日本的连歌及俳谐两种诗歌形式。 红叶跟月亮一样,是代表秋天的字眼。和歌和俳句在赞美红叶胜景的同时,还寄托了人们的种种情思。比如日落时间开始变早的晚秋会让人感到留恋、感伤。因此,红叶愈火红愈使人感到自己如孤家寡人,无人惦念。脚步落在如绒毯般铺了一地的红叶上时发出的声音、红叶舞落时的情景和落叶随水飘零的光景等向来是短歌和俳句吟咏的对象。可以说,正是这

中国俳体诗与日本俳句的比较

2011年5月 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1-05-25 作者简介:罗孟冬,男,湖南宁乡人,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执行主编,副教授。研究方向:文章学、文体学、文学评论。 中国俳体诗与日本俳句的比较研究 罗孟冬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益阳413049) [摘要]日本诗歌受中国古典诗词的深刻影响,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诗歌形式———俳句。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看,它都与中国的俳体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文学评论;俳体诗;俳句;比较[中图分类号] I2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1]专辑-0019-02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着世界,特别是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犹如巨大的磁场一般。以文学为例,日本的诗歌就是在吸收中国古典诗词营养的基础上, 创立自己的民族诗歌形式———俳句。俳句与中国俳体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俳体诗 什么叫俳?《辞源》有两种解释。其一曰:“杂戏,滑稽剧” 。其二曰:“谈谐·滑稽。”在我国古代,杂剧演员称之为俳优。俳,又有“戏”的意思。 俳体诗文,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漂亮之作,这一传统也一直淬下来。此外,如“打油诗”也是俳体诗。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覆窠俳体·打油饤饺》 就曾载唐代张打油、胡饤饺皆能诗。这类诗,浅陋俚俗,诙谐滑稽,所以称之为“打油诗” 。二、俳句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庶民诗”。因为它为5、7、5、17音的短句,所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中国的诗词是日本诗歌的源头。俳句,产生于日本的江户时代(1603-1876年),距今仅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在吸取汉诗营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民族诗歌形式的。日本在历史上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善于学习与借鉴的民族。这缘于它的地域与世隔绝。《汉书·地事志》 云:“东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注引《魏略》:“倭在东方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国,渡海千里”。倭,古称日本。《新唐书·东夷传》:“日本,古倭奴也……使者自言国近日而出,以为名。 ”几百年前日本的室町时代(1439-1553年),日本人在学习中国汉诗的基础上, 终于创造出了属于日本民族自己的诗歌形式———连歌。连歌的内容是以滑稽、诙谐为主。形式是由长句(5、 7、5的17音)和短句(7、7的14音)构成。江户时代(1603-1876年),由松尾芭蕉(1644-1694年)提倡与改革把发句(即长句)5、7、5,17音独立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来表现, 称之为俳句。所以后世称他为“俳圣”。三、俳体诗与俳句的异同 日本俳句的产生与中国的俳谐体诗无论从内容到形成 都有理不清的关系。 日本文人所作之诗,大多以即景、抒情、诙谐、幽默为主,所谓重大题材不多见。我们比较一下我国俳体诗与日本的俳句。它们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首先,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俳谐体诗,历来不为正统看重,难登诗史大雅之堂。而日本的俳句则不然,俳句是日本的主要民族诗歌形式。 在中国的文学和诗史上,俳谐体诗是没有地位的,虽然有些诗人们作过俳谐体诗, 但流传于世的不多。历代各种诗文选材,几乎难觅踪影。可以说,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 正因为俳体之诗文“愈卑”,为人瞧不起,加之,倡优地位低下,更被人轻蔑,史之地位,可见一斑。虽然俳谐体为众人喜爱, 但因其以上原因,所以,俳谐体一直以来不为人重视,仅作茶余饭后消遣游戏而为也不足为怪了。 《古今笑史》是现今所见较为完整的一部俳谐体著作。它不同于民间笑话,也有别于冯梦龙自己所辑过的《笑府》、《广笑府》。书中人物、史事诗词等多为真人真事。含蓄蕴藉, 咀嚼有味。外国曾有人说过,中国是没有幽默的。鬼话!中国从古至今,无论人或文,从不缺少幽默者,俳体之集大成者 ———《古今笑史》,便是例证。我们不妨从中摘录几则。其一则《金鼓诗》:“至正间,风纪之司脏污狼藉。是时金鼓音节迎送廉访使,例用二声鼓,一声锣。起解强盗,则用一声鼓, 一声锣。有轻薄子为诗嘲曰:“解贼一金并一鼓,迎官两鼓一声锣。金鼓看来都一样,官人与贼不争多。 ”9 1

日本俳句松尾芭蕉

日本俳句松尾芭蕉 松尾芭蕉作为俳圣,其地位跟我国诗圣李白一样。他的俳句可谓是句句入心。下面是分享的日本俳句松尾芭蕉,一起来看看吧。 一、茅屋有感:长夜充耳闻,风打芭蕉雨打盆,辗转梦难寻 二、朦胧马背眠,远处淡淡起茶烟,残梦晓月天。 三、蝉声:寂静似幽冥,蝉声尖厉不稍停,钻透石中鸣。 四、绵绵春雨懒洋洋,故友不来不起床。 五、疲惫不堪借宿时,夕阳返照紫藤花。 六、大竹林里明月光,间闻杜鹃声感伤。 七、往日兵燹之地,今朝绿草如茵。 八、炎炎赤日当头照,萧瑟秋风席地梳。 九、奈良秋菊溢香馨,古佛满堂寺庙深。 十、古池冷落一片寂,忽闻青蛙跳水声。 十一、昔日雄关今不见,秋风掠过竹桑田。 十二、芒鞋斗笠,春夏秋冬又一年。 十三、飘游旅次病中人,频梦徘徊荒野林。 注:以上罗传开译 十四、雪朝之鸟:寻常鸟可憎喜见雪朝来。 十五、蝉:蝉声鸣不已安有死亡时。 十六、银河:怒海涌银河流来佐渡岛。

十七、枯树之鸟:秋日夕阳时鸟栖枯树上。 十八、仲秋之月:自从新月起直待到今宵。 十九、厌子之人:有人不爱子花不为伊开。 二十、古池:青蛙跃入池古池发清响。 二十一、明月:月明堪久赏终夜绕清池。 二十二、道旁朝颜花:我骑行道上马食道旁花。 二十三、樱花:但见樱花开令人思往事。 二十四、春归:寻青春已归追至和歌浦。 二十五、旅途:旅途今卧病梦见在荒原。 二十六、小虫:我室蚊虫小宜哉待客人。 二十七、最上川:齐集夏时雨汹汹最上川。 二十八、牵牛花:拙匠画牵花牵牛花亦美。 二十九、富士之风:扇携富士风送礼回江户。 三十、蝉声:蝉声似静幽但可穿岩石。 三十一、春霞:掩映春霞里无名山也奇。 三十二、今秋已十霜,却指江户是家乡 三十三寂寞里,古池塘,青蛙跳入水声响。 或: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 或:古池冷落一片寂,忽闻青蛙跳水声 三十四、赏樱:树下肉丝、菜汤上,飘落樱花瓣。 三十五、春雨(深受芥川龙之介推许):春雨霏霏芳草径,飞蓬正茂盛。

打印 《日本俳句与和歌欣赏》

和歌(わかwaka)是日本的一种诗歌体。 这种日本诗是对汉诗而言的。日本最初的诗使用汉字写成的,有的用汉字的意,有的的用汉字的音。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具有日本特点的诗。因为日本叫大和民族,加之写了诗要吟唱,所以便称其为和歌。 和歌包括长歌、短歌、片歌、连歌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短歌的人愈来愈多,现已占绝对多数。为此现在人们虽仍称和歌,但主要指短歌。歌人也是主要指作短歌的人。 短歌有五句三十一个音节,是一种日本传统定型诗,格式为五七五七七的排列顺序。它始于六七世纪,根据日本最早的诗集《万叶集》记载,第一首和歌作于公元757年。和歌是受中国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的影响,因此出现短歌五七五七七的形式,即使是长歌,最后也是以五七五七七结尾。日本除短歌外尚有更短的俳句,它也是定型诗五七五的格式,只有十七个字。 除短歌、俳句外,日本也有一种非定型自由体诗歌,被称为现代诗。定型诗的缺陷是不容易充分表现一个人的复杂心理。所以出现部分歌人打破定型诗而从事现代诗的创作。由于定型诗的这一缺陷,世界各国都出现定型诗趋于消亡的倾向。与世界性倾向相比,日本算是不易打破陈规旧俗的国家。如俳句,现今有一千多万人从事俳句创作,俳句有字数少,来的快的特点,灵机一动,霎时间就能写出来。 日本人很喜欢做诗,仅和歌爱好者就有一百多万。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是业余爱好者,除军人外,工农商学、家庭妇女等各界人士都有。专业歌人只不过二十几人。和歌是一种富贵型文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逐日增多,人们需要丰富的脑体操。估计从事和歌创作的人还会增加。 和歌作为日本文学的一种独特形式在历史上留下了异常清丽的风景。它以和音为基础,多用枕词、序词[1],声调庄重、流丽。有短歌(5·7·5·7·7)、长歌(5·7·5·7,……7·7)、旋头歌(5·7·5·5·7·5)等多种形式,体现了日本复杂的精神文化。 长久以来,包括笔者在内很多人对和歌有一种错误认识:以为它只是公卿贵族们自命清高、逃避现实的产物,是只知嘲风弄月的靡靡之音。但事实上,文学体裁本身并无过错,区别只在如何应用。而且随着对它的深入了解,你会发现其中不乏至情至性之作,有些更是天籁之音,几可与唐诗宋词媲美! 一和歌的起源--记纪神话 和歌的起源非常久远,一般认为是伴随着"记纪神话"--即《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传诵而产生,具有口口相传的民谣特色,如语句反复、惯用俗语等。内容也多为传说和颂祝,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几乎可说是一种咒术或者"言灵信仰"[2]。直到629年舒明天皇即位后,即所谓"万叶世纪",和歌才逐渐与传说、歌谣、咒颂分离,确立了抒情诗的风格。歌体也由句数音数不定的"记纪歌谣体"发展为富于韵律美的定型句式。但咒歌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其后很久。比如下面这首: 天皇圣躬不豫之时,太后奉御歌一首,放眼仰高天,宽旷无边;君寿久长,长如天下原。

日本俳句是什么

日本俳句是什么 俳句是中国古代汉诗的绝句这种诗歌形式经过日本化发展而来。同时在日本以每日小诗的形式发展。下面是分享的日本俳句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组成,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 俳句的意境与汉诗更多有相通之处。俳句的妙处,是在攫住大自然的微光绮景,与诗人的玄思梦幻对应起来,造成一种幽情单绪,一种独在的禅味,从刹那间而定格永久。而这种禅寂,在中国的诗歌里也屡有体现。比如王维的诗句:“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偶然作》)、“一悟寂为乐,此生间有余”(《反复釜山僧》)等。 而日本俳句诗人,有很多能写汉诗。也有很多,把中国的汉诗俳句化。比如芭蕉的一句:“长夏草木深,武士留梦痕”便是引杜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作。 日本俳句欣赏与赏析正冈子规写春之将至: 我庭の小草萌えいでぬ限りなき天地今やよみがへるらし. 译文:我庭小草复萌发,无限天地行将绿。 正冈子规写春雨: 春雨や傘高低に渡し舟 译文:渡船春雨至船上伞高低。

网友唐棣:“俳句是传播微光与颤栗的诗。”安德烈;贝勒沙尔的评价大概描绘出了这种体裁轻快优雅的特点。我认为相比其它诗歌,俳句的特长在于用短小的语言带出悠远的意境,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上。正冈子规写春之将至不过寥寥十余字,天地间的蓬勃生机竟欲透纸而出,写春雨如在眼前。 松尾芭蕉写初春: 雪間より薄紫の芽独活哉 译文:雪融艳一点,当归淡紫芽。 松尾芭蕉写夏天: 蛸壶やはかなき梦を夏の月 译文:章鱼壶中梦黄粱,天边夏月。 网友唐棣:“融雪”,“紫芽”,选取意象色彩素雅清冷干净,教科书一般的日式美学。日本人惯用陶罐捕章鱼,称为章鱼壶。以上几句都可成绝妙的电影镜头。 松尾芭蕉的千古名句: 古池や 蛙飛びこむ 水の音 译文:古池塘,青蛙跳入水中央,一声响。 网友唐棣:与古诗中“鸟鸣山更幽”相似又不同。“鸟鸣山更幽”写的是鸟鸣衬的山林愈发幽静,而蛙跃句,则描绘的是亘古的沉寂被倏然打破之后又回归于更深的寂静。布满青苔的古池就是万古长空,

从松尾芭蕉的俳句看中国文化对日本俳句的影响

·88· 日本的俳句是世界文学中最短小的格律诗之一。随着日本文化的传播,从20世纪初,一些欧美诗人模仿着俳句格式进行创作。俳句介绍到中国来,开始于“五四”运动期间。但直到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之后,它才为中国人民所熟悉。比起英诗汉译150年的历史,俳句汉译30年的历史似乎短了许多,数量也无法与前者相比,但其读者的可接受性,后者远远超过前者。造成日本俳句深受中国喜爱的原因是俳句中含有极为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中国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哲学宗教、语言文字、科学技术、民风民俗等。哲学宗教属于最高层次的文化,影响着一个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其中当然包括文学创作。本文从中国宗教思想的角度入手,谈谈中国诗词与日本俳句在思想性、表达风格和意境营造三个方面的相似性谈谈中国文化对日本俳句的影响。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还将通过西方诗歌分析,更清楚地了解中国文化对日本俳句的深远影响。之所以选择松尾芭蕉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他的作品代表了俳句的最高水平。在松尾芭蕉之前,虽也有不少俳人就俳句的形式、内容、技巧等做过孜孜不倦的探索,但是俳句始终没有走上正道。芭蕉通过自己艰辛的创作实践,使俳句得以真正进入艺术殿堂,开创了日本俳句史上的黄金时代。 世界上似乎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文学像中日两国文学姻缘那么源远流长而又亲近。而中国文化对日本俳句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如文字的相似性、农耕生活生产方式历时长、都经历比较漫长的封建社会,在频繁和漫长的文化交流中,盛行于中国、流传到日本、对日本的宗教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当算是儒、释、道宗教思想。就俳句创作而言,其思想性、表达风格、意境营造清晰反映出中国宗教思想深刻影响印痕。当然,思想性、表达风格、意境营 从松尾芭蕉的俳句看中国文化对日本俳句的影响 马 文 波 (苏州职业大学 外国语与国际交流系;江苏 苏州 215000) 摘 要:日本俳句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唐诗、宋词、元曲的印痕,俳圣松尾芭蕉的作品更是极为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诗歌文化对俳句创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思想性、表达风格和意境营造三个方面谈谈松尾芭蕉俳句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并通过比较东西方在上述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认识中日文化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俳句;松尾芭蕉;创作风格;中国诗歌 中图分类号:I313.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10)01-0088-03造这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诗篇的思想性体现在表达风格之中,意境营造又是表达风格的具体体现。之所以一分为三,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 一、思想性的相似性 所谓思想性,从宏观上讲就是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儒、道、佛三种宗教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深刻而久远。对中华民族中的精华,亦即中国文人尤为深刻。中国封建文人最大的人生追求就是仕途,当仕途亨通时,他们的诗作便流露出儒家的积极的入世思想,当忧郁不得志时,佛、道的清静无便自然占据上风。当然,封建文人只能是封建王朝的卫士而不是主人,失意的时候要比得意的时候多得多,所以,他们诗作流露出的多是道家的遁世思想,常借这种消极颓废的思想安慰自己,用游山玩水消磨时光。我们知道道教的崇尚清静无为、主张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正好与他们的人生追求像吻合。这种主张也对后世的文学家产生了影响。两晋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到唐朝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再到宋元时期的苏轼、秦观、马致远,直到明清,中国古诗词中一直弥漫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些诗句,蕴含的无一不是儒道佛的思想精髓。 儒、释、道宗教文化深为当时的周边国家所向往。道教文化与佛教一样,很快就在朝鲜、日本、越南传播开来。道教思想在隋唐以前就已经传入了日本,道教的长生不老思想、神仙信仰、方术对日本的政治、宗教、文化、风俗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遣唐使把学到的神仙思想、道术及大量道教经典带回日本,中国的道士也到日本传道。应该说,日本在 收稿日期:2009-06-25 作者简介:马文波(1972— ),女,苏州职业大学外国语与国际交流系讲师。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2010年1月第1期Jan.2010No.1

论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_俳句与周作人

日本问题研究%""!年第*期!" 论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 —俳句与周作人 李国宁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 日本著名学者实藤惠秀对%"世纪的中日文学交流,曾有如下论述: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芦沟桥事变的一段时期,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日本文学影响中国文学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离开了日本文学就无法深入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没有日本文学的影响,没有中国现代作家对日本文学的理解和接受,中国现代文学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辉煌。 周作人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近现代中国人中从事日本研究的中心人物。“五四”时期俳句传入中国,对当时中国盛行的小诗以巨大的影响,其中郭沫若、周作人所受影响最为明显。周作人热心致力于日本“小诗”(即俳句)的译介工作,为“五四”时期中国小诗的生成及流行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拟从俳句与松尾芭蕉、俳句与周作人以及俳句对周作人文风及创作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日本古典文学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一、俳句与“俳圣”芭蕉 俳句是日本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短诗,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唐诗。松尾芭蕉($!&&’$!(&)被誉为“俳圣”,是日本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俳句诗人,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俳句的历史沿革 俳句是日本韵文学的传统形式之一,作为独立的文学形式产生于$)世纪,至今不过四百余年。俳句的历史沿革可表述如下: 和歌"短连歌"长连歌"俳谐连歌"发句(俳句) 俳句源于日本传统的三十一音节的短歌(和歌)的前三行,是俳谐连歌的发句,而最初俳句就叫“发句”。明治维新以后,由于正冈子规的提倡,“俳句”这一名称才被普遍采用。“俳谐”二字出自中国,《史记滑稽列传?索隐》云“滑稽犹俳谐也”一语,杜甫集中也有“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俳谐连歌”产生于室町时代($*(%’$)#*),是用平易的口语表现市民生活为主的诙谐诗,多为迎合卑俗的低级阶层而创作。句作多使用双关语,工于技巧,逐渐趋于陈词滥调。到了日本的元禄时代($!++’$#"#),松尾芭蕉对俳句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他“推翻了纤巧诙诡的俳谐句法”,将俳句提高到艺术境界,“造成一种闲寂趣味的诗,在文艺上确定了位置,世称‘正风’或‘蕉风’的句,为俳句的正宗。”造成一种闲寂趣味的诗,在文艺上确定了 !钱理群,周作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年%月第%版0第$)!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