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质量评估系统的实现

语音质量评估系统的实现
语音质量评估系统的实现

语音质量评估系统的实现

时间:2009-06-06

PESQ系统原理

现行国际电联ITU语音评估算法标准有:PAMS(感知分析测度系统)、PSQM(感知语音质量测度)、MNB(归一化块测度)、PESQ(知觉通话质量评估),其中,PESQ是国际电联(ITU)P.862推荐的语音评估最新算法, 相对于PSQM和MNB只用在窄带编解码测量中,并且对某些类型的编解码、背景噪声和端到端的影响,比如滤波和时延变化给出不精确的预测值。PESQ能提供比P.861模型、PSQM和MNB与主观意见更好的相关性。它能在很广范的条件下对主观质量给出很精确的预测,包括有背景噪声,模拟滤波,和/或时延变化,非常适用于移动通信网络的语音质量评估。

PESQ的算法描述如下:

参考信号和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后的退化信号通过电平调整,再用输入滤波器模拟标准电话听筒进行滤波(FFT)。这两个信号要在时间上对准,并通过听觉变换。这个变换包括对系统中线性滤波和增益变化的补偿和均衡,提取出两个失真参数,在频率和时间上总和起来,从而映射到对主观平均意见分的预测。

鼎利PESQ测试系统介绍

鼎利是PESQ专利提出者国内最早的合作伙伴,也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两家购买PESQ专利的移动设备厂商,早在2002年初就开始语音评估方面的开发和研究,并分别在02年初和04年初在自动测试系统及传统路测上实现了PESQ测试,其后在全国各地的移动运营商中都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和应用。

鼎利传统路测上的PESQ评估主要是基于测试手机,其结构图如下:

在上图中,音频盒主要用于参考信号的输入,及记录经过无线网络传输后的退化语音信号,由此作为PESQ测试系统(Pioneer)的评估依据。

Pioneer作为测试软件,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记录测试时的无线网络质量情况,包括场强、信号质量等,以便用户对影响语音质量的无线因素进行定位;另一方面,Pioneer内置PESQ的算法模块,可以实现对输入的参考语音样本和退化语音信号根据PESQ算法进行比较、运算,给出并记录相应的评估分数(MOS值),同时也可以给出一些其他的相关质量指标,如噪声增益、电平等,还可以实现回

放时对记录的语音文件进行同步播放,以便于用户定位问题。

测试流程如下:

、运行测试软件Pioneer,连接好两台测试手机(如Sagem260、SamsungZ560等),配置好MOS测试计划。、通过USB数据线将音频盒与测试电脑相连。在测试过程中,手机的声音都通过耳机线传到这个音频盒,通过音频盒的录放音,每部手机对应录下来的退化声音文件再通过USB数据线传给测试软件。测试前必须对音频盒进行预测试,保证在环回测试的情况下,其MOS得分稳定在4.9以上。

3、两台手机进行互相通话,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一直保持,以保证两台一直连通,可以正常进行录放音。

、 Pioneer执行MOS测试计划,指定外接的音频盒作为录放音设备,默认采用软件内置的8秒男声标准语音样本作为参考语音。开始测试后,将参考语音通过音频盒与电脑的USB数据线输入到音频盒的放音端,再通过耳机输入到连接的商用手机,由于该手机与另一部手机一直处于通话状态,因此耳机传过来的参考语音将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另一部手机中,再通过其连接的耳机线à音频盒录音回路à音频盒USB数据线送回Pioneer软件,软件会实时录制送回的语音(退化语音),然后再根据PESQ算法,对参考信号和录制的退化语音进行电平调整,输入滤波、时间对准、听觉变换等步骤,给出退化语音信号的MOS分数以及相关的语音质量参数,并自动保存录制的声音文件以及各项指标。

、 Pioneer通过调用一个轮询函数,使两台手机轮流进行录放音操作,一部手机放音的同时另一部手机同步录音,然后另一部手机开始放音,如此循环,直至测试结束。由于男声标准语音样本时长为8s,再加上放音的对准时间,放音间隔以及放音结束后的MOS分值计算时间等,每隔10s左右会生成1个MOS(上行或下行)分值,同时因为两部手机循环录放音,因此单向的MOS(上行或下行)采样点大概20s生成一个。、测试完毕,统计测试数据,给出MOS分布和均值,对定点以及路测区域的语音质量进行评估并给出统计报

告。

、分析测试数据,对语音质量差的区域进行定位和相应分析。MOS分值是一个综合的测试指标,它除了与信号质量相关,与包括无线、传输、交换、路由等各涉及到语音传输的环节都有关系。由于路测软件能够实时录制通过无线网络传播后的退化声音信号,包括静音、杂音、串话等,通过回放测试数据、播放录制的

声音文件以及专项统计就可以进行语音质量的分析和评估。

语音评估结果

语音评估采用2001年最新的国际电联标准,提供上、下行PESQ语音评分,对上、下行语音评分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固定端采用七号信令进行语音播放和接收,这样可以减少其他网络质量对语音评分的影响。语音评估结果分优、良、中、差等级。大于等于3为优,大于等于2.5为良,大于等于2为中,小于2为差。目前移动集团还没有对于MOS测试的统一标准,以下是广东某市

的语音评估结果表,请参考。

上、下行语音评估平均结果:

上下行百分比=(>=3.3*1+>=2.8*0.8+>=2.5*0.6+>=2*0.4)(某省2006年的计算方式)上下行百分比=(>=3.5*1+>=2.8*0.8+>=2.5*0.6+>=2*0.4)(某省2007年的计算方式)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1111单位:1111系统安全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我们单位名 日期

报告编写人: 日期: 批准人:日期: 版本号:第一版本日期 第二版本日期 终板

目录 1概述 (5) 1.1项目背景 (5) 1.2工作方法 (5) 1.3评估范围 (5) 1.4基本信息 (5) 2业务系统分析 (6) 2.1业务系统职能 (6) 2.2网络拓扑结构 (6) 2.3边界数据流向 (6) 3资产分析 (6) 3.1信息资产分析 (6) 3.1.1信息资产识别概述 (6) 3.1.2信息资产识别 (7) 4威胁分析 (7) 4.1威胁分析概述 (7) 4.2威胁分类 (8) 4.3威胁主体 (8) 4.4威胁识别 (9) 5脆弱性分析 (9) 5.1脆弱性分析概述 (9) 5.2技术脆弱性分析 (10) 5.2.1网络平台脆弱性分析 (10) 5.2.2操作系统脆弱性分析 (10) 5.2.3脆弱性扫描结果分析 (10) 5.2.3.1扫描资产列表 (10) 5.2.3.2高危漏洞分析 (11) 5.2.3.3系统帐户分析 (11) 5.2.3.4应用帐户分析 (11)

5.3管理脆弱性分析 (11) 5.4脆弱性识别 (13) 6风险分析 (14) 6.1风险分析概述 (14) 6.2资产风险分布 (14) 6.3资产风险列表 (14) 7系统安全加固建议 (15) 7.1管理类建议 (15) 7.2技术类建议 (15) 7.2.1安全措施 (15) 7.2.2网络平台 (16) 7.2.3操作系统 (16) 8制定及确认................................................................................................................. 错误!未定义书签。9附录A:脆弱性编号规则.. (17)

软件质量评估办法

软件系统质量 记分办法,可以按照月,季或者年进行记分合计,每分对应相应的价格进行奖惩。 上线前 ;95%需求覆盖率,至少 ;5%问题遗留率,最高 BUG严重;10%比率,最高 试运行过程 内(一般以软件交付给用户后的三个月内为初期故障期)指软件在初期故障期初期故障率: 可以用它来评价交付使用的软件质小时的故障数为单位。100一般以每单位时间的故障数。 量与预测什么时候软件可靠性基本稳定。检查项目初期故障率的大小取决于软件设计水平、 数、软件规模、软件调试彻底与否等因素 偶然故障率:指软件在偶然故障期(一般以软件交付给用户后的四个月以后为偶然故障期) 小时的故障数为单位,它反映了软件处于稳定状态下1000内单位时间的故障数。一般以每 的质量 运维过程 )MTBF平均失效间隔时间(

通MTBF指软件在相继两次失效之间正常工作的平均统计时间。在实际使用时, 次失效之间的平均统计时间。n+1次失效与第n很大时,系统第n常是指当 小时左右。1000大体在MTBF国外一般民用软件的则对于可靠性要求高的软件, 小时之间。1000~10000要求在 分;10小时,记1000考核办法:小于 分;20小时,记500小于 分;30小时,记200小于 分并记严重缺陷。50小时,记100小于 易用性指标 分;极差10易用性可通过多方评审来确定,分优秀、良好、一般、较差、极差;较差,记 分并需进行整改。20记 性能质量 吞吐率 。软件必须具有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单位时间软件的信息处理能力(即各种目标的处理批数) 力。吞吐率就是体现该能力的参数。随着信息的泛滥,要求软件的吞吐率应该达到数百批 最大并发用户数 也可由用户指定,需要通过测试确定,系统在用户使

语音的质量评价方法

语音的质量评价方法 1.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 SNR一直是衡量针对宽带噪声失真的语音增强算的常规方法。但要计算信噪比必需知道纯净语音信号,但在实际应用中这是不可能的。因此,SNR主要用于纯净语音信号和噪声信号都是己知的算法的仿真中。 信噪比计算整个时间轴上的语音信号与噪声信号的平均功率之比。 2.分段信噪比(Segment Signal-to-Noise Ratio,SegSNR) 由于语音信号是一种缓慢变化的短时平稳信号,因而在不同时间段上的信噪比也应不一样。为了改善上面的问题,可以采用分段信噪比。 3.PESQ(Perceptual Evaluation of Speech Quality) 2001年2月,ITU-T推出了P.862 标准《窄带电话网络端到端语音质量和话音编解码器质量的客观评价方法》,推荐使用语音质量感知评价PESQ算法,该建议是基于输入-输出方式的典型算法,效果良好。 PESQ算法需要带噪的衰减信号和一个原始的参考信号。开始时将两个待比较的语音信号经过电平调整、输入滤波器滤波、时间对准和补偿、听觉变换之后, 分别提取两路信号的参数, 综合其时频特性, 得到PESQ分数, 最终将这个分数映射到主观平均意见分(MOS)。PESQ得分范围在-0.5--4.5之间。得分越高表示语音质量越好。 4.对数似然比测度(Log Likelihood Ratio Measure,LLR) 坂仓距离测度是通过语音信号的线性预测分析来实现的。ISD基于两组线性预测参数(分别从原纯净语音和处理过的语音的同步帧得到)之间的差异。LLR可以看成一种坂仓距离(Itakura Distance,IS),但IS距离需要考虑模型增益。而LLR不考虑模型增益引起的幅度位移,更重视整体谱包络的相似度。 5.对数谱距离(log spectral distance,LSD) 对数谱距离的定义

浅析软件质量指标度量

软件质量指标度量 V 1.0 2012.3

目录 1综述 (3) 1.1编写目的 (3) 1.2阅读指南 (3) 2软件质量指标 (4) 2.1需求功能点覆盖率 (4) 2.2用例执行覆盖率 (4) 2.3缺陷修复率(截至于**年*月*日) (5) 2.4缺陷遗留个数(截至于**年*月*日) (5) 2.5缺陷分布统计(模块缺陷率) (5) 2.6缺陷分布统计(严重缺陷率) (6) 2.7缺陷密度及收敛 (7) 3测试过程质量指标 (9) 3.1缺陷探测率 (9) 3.2有效缺陷率 (9) 3.1用例执行效率 (10) 3.2缺陷发现率 (10) 4交付质量指标 (12) 4.1加载回退率 (12) 4.2故障回退率 (12) 5版本说明 (13)

1综述 1.1 编写目的 本文档主要为测试经理、测试组长/测试人员、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开发人员等提供软件质量、测试质量、交付质量等衡量依据。通过不同指标的目标设定、过程跟踪、结果分析,为当期被测产品的质量提供可参考的数据,也为后续测试提供数据的基础积累,并作为制定方法流程的依据。 1.2 阅读指南 ●软件测试质量指标主要针对研发项目、商务项目被测产品出具数据 度量。 ●测试过程质量指标主要为测试经理、测试组长对测试人员的测试执 行质量出具数据度量。 ●交付质量主要为新需求的交付质量出具数据度量。 三者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

2软件质量指标 2.1 需求功能点覆盖率 【需求覆盖率】:计算测试用例总数之和除以与之一一对应的功能点数之和,主要查看是否有功能点遗漏测试的情况。 【公式】:∑测试用例数(个)/ ∑功能点(个) 说明:用例覆盖需求矩阵,一个需求对应多个功能点。 【数据来源】:《联通集中集团客户业务支撑系统销售管理用户需求说明书》《联通集中集团客户业务支撑系统销售管理需求跟踪矩阵》 【计算结果】需求覆盖率=113/8=14.13 2.2 用例执行覆盖率 【用例执行覆盖率】:计算测试用例执行总数除以与之一一对应的测试数之和,主要查看是否有测试用例执行遗漏或有效的情况。 【公式】:∑执行的测试用例个数(个)/ ∑测试用例个数(个)*100% 【数据来源】:《iSMS测试进度跟踪表》 【计算结果】:用例执行覆盖率=100%

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报告格式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非涉密信息 系统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格式 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单位: 风险评估单位:

年月日

目录 一、风险评估项目概述 1.1 工程项目概况 1.1.1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1.1.2 建设单位基本信息 1.1.3承建单位基本信息 1.2 风险评估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二、风险评估活动概述 2.1 风险评估工作组织管理 2.2 风险评估工作过程 2.3 依据的技术标准及相关法规文件 2.4 保障与限制条件 三、评估对象 3.1 评估对象构成与定级 3.1.1 网络结构 3.1.2 业务应用 3.1.3 子系统构成及定级 3.2 评估对象等级保护措施 3.2.1XX子系统的等级保护措施 3.2.2子系统N的等级保护措施 四、资产识别与分析 4.1 资产类型与赋值 4.1.1资产类型

4.1.2资产赋值 4.2 关键资产说明 五、威胁识别与分析 5.1 威胁数据采集 5.2 威胁描述与分析 5.2.1 威胁源分析 5.2.2 威胁行为分析 5.2.3 威胁能量分析 5.3 威胁赋值 六、脆弱性识别与分析 6.1 常规脆弱性描述 6.1.1 管理脆弱性 6.1.2 网络脆弱性 6.1.3系统脆弱性 6.1.4应用脆弱性 6.1.5数据处理和存储脆弱性 6.1.6运行维护脆弱性 6.1.7灾备与应急响应脆弱性 6.1.8物理脆弱性 6.2脆弱性专项检测 6.2.1木马病毒专项检查 6.2.2渗透与攻击性专项测试 6.2.3关键设备安全性专项测试 6.2.4设备采购和维保服务专项检测

6.2.5其他专项检测 6.2.6安全保护效果综合验证 6.3 脆弱性综合列表 七、风险分析 7.1 关键资产的风险计算结果7.2 关键资产的风险等级 7.2.1 风险等级列表 7.2.2 风险等级统计 7.2.3 基于脆弱性的风险排名 7.2.4 风险结果分析 八、综合分析与评价 九、整改意见 附件1:管理措施表 附件2:技术措施表 附件3:资产类型与赋值表 附件4:威胁赋值表 附件5:脆弱性分析赋值表

软件评价指标

软件评价指标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

我们常说某某软件好用,某软件功能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这些表述很含糊,用来评价软件质量不够确切,不能作为企业选购软件的依据。对于企业来说,开发单位按照企业的需求,开发一个应用软件系统,按期完成并移交使用,系统正确执行用户规定的功能,仅仅满足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在引进一套软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如下问题: ● 定制的软件可能难于理解,难于修改,在维护期间,企业的维护费用大幅度增加; ● 企业对外购的软件质量存在怀疑,企业评价软件质量没有一个恰当的指标,对软件可靠性和功能性指标了解不足; ● 软件开发商缺乏历史数据作为指南,所有关于进度和成本的估算都是粗略的。因为没有切实的生产率指标,没有过去关于软件开发过程的数据,企业无法精确评价开发商的工作质量。 为此,有必要先了解软件的质量评价体系。美国的.Boehm和先后提出了三层次的评价度量模型:软件质量要素、准则、度量。随后提出了自己的软件质量度量SQM技术,波音公司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采用了SQM技术,日本的NEC公司也提出了自己的SQM工具,即SQMAT,并且在成本控制和进度安排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层是软件质量要素,软件质量可分解成六个要素,这六个要素是软件的基本特征:

1. 功能性:软件所实现的功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功能性反映了所开发的软件满足用户称述的或蕴涵的需求的程度,即用户要求的功能是否全部实现了。 2. 可靠性: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软件所能维持其性能水平的程度。可靠性对某些软件是重要的质量要求,它除了反映软件满足用户需求正常运行的程度,且反映了在故障发生时能继续运行的程度。 3. 易使用性:对于一个软件,用户学习、操作、准备输入和理解输出时,所做努力的程度。易使用性反映了与用户的友善性,即用户在使用本软件时是否方便。 4. 效率:在指定的条件下,用软件实现某种功能所需的计算机资源(包括时间)的有效程度。效率反映了在完成功能要求时,有没有浪费资源,此外"资源"这个术语有比较广泛的含义,它包括了内存、外存的使用,通道能力及处理时间。 5. 可维修性:在一个可运行软件中,为了满足用户需求、环境改变或软件错误发生时,进行相应修改所做的努力程度。可维修性反映了在用户需求改变或软件环境发生变更时,对软件系统进行相应修改的容易程度。一个易于维护的软件系统也是一个易理解、易测试和易修改的软件,以便纠正或增加新的功能,或允许在不同软件环境上进行操作。 6. 可移植性:从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转移到另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的容易程度。 第二层是评价准则,可分成22点。包括精确性(在计算和输出时所需精度的软件属性);健壮性(在发生意外时,能继续执行和恢复系统的软件属性);安全性(防止软件受到意外或蓄意的存取、使用、修改、毁坏或泄密的软件属性);以及通信有效

无线网络质量评估报告

XX移动网络质量深入评估报告 2010年1月18日——2010年1月24日 网络管理中心

网优及技术支持中心 目录 第一部分:XX端到端网络质量指标深入评估项目的执行 (2) 1.1 内江端到端网络质量指标深入评估项目介绍 (2) 1.2 节点选择 (3) 1.3 具体工作内容 (3) 第二部分:XX网络整体评估结果 (4) 2.1 统计评估部分 (4) 2.2 测试评估部分 (5) 2.3 MRR评估部分 (6) 2.4 参数评估部分 (6) 2.5 告警评估部分 (7) 2.6 投诉评估部分 (7) 第三部分:XX网络优化建议 (8) 3.1统计评估部分 (8) 3.2测试评估部分 (9)

3.3 MRR评估部分 (9) 3.4参数评估部分 (9) 3.5告警评估部分 (9) 3.6 投诉评估部分 (10) 第四部分:XX网络详细评估 (10) 4.1统计指标评估 (10) 4.2测试评估部分 (22) 4.3MRR评估部分 (26) 4.4参数评估部分 (41) 4.5告警评估部分 (52) 4.6 投诉评估部分 (58) 第一部分:XX端到端网络质量指标深入评估项目的执行 1.1 XX端到端网络质量指标深入评估项目介绍 内江端到端网络质量指标深入评估项目内容包括:全面、系统地评估

无线网络统计指标、测试、MRR(测量报告)、参数配置、告警和投诉专题,并给出近期网络有关设置和优化的建议。 目标:满足四川移动公司对网络性能评估的需求,全面评估网络的接续性、持续性、通话质量、频率规划和资源利用率,分析无线网络参数配置的合理性,指出网络可能存在的问题,给出近期网络规划、建设和优化的指导性意见。 1.2 节点选择 内江端到端网络质量指标深入评估项目评估对象为内江摩托罗拉 17个BSC和华为7个BSC。 1.3 具体工作内容 1.3.1统计指标评估 通过对GSM话音业务和GPRS数据业务的无线统计指标进行分析,对无线网络质量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分为资源类指标和质量类指标。前者考察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后者考察业务质量带来的用户感知。 1.3.2测试评估 测试评估是通过对路测数据统计分析及对网络问题进行专题分析实现无线网络质量的评估。测试包含语音业务的评估和数据业务的评估两个内容。

移动通信网络语音质量评定指标MOS的含义

移动通信网络语音质量评定指标MOS的含义 1.引言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逐渐普及,客户对网络的整体语音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可以说,语音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用户对于运营商的选择。因此,根据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建立一套语音质量客观评价标准,来更好地对网络语音服务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就逐步成为移动网络运营商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 最早的语音质量评测标准仅是基于无线指标的(RxQual),但实际语音在传输中会经过无线、传输、交换、路由等多个节点,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用户语音感知差,仅仅考虑无线指标是无法发现和定位语音质量问题的,于是基于用户感知的语音质量评价方法逐渐成为用户语音服务质量评测的最主要标准。 2.MOS语音质量评价方法 常用的语音质量评价方法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早期语音质量的评价方式是凭主观的,人们在打通电话之后通过人耳来感知语音质量的好坏。1996年国际ITU组织在ITU-T P.800和P.830建议书开始制订相关的评测标准:MOS(Mean Opinion Score)测试。它是一种主观测试方法,将用户接听和感知语音质量的行为进行调研和量化,由不同的调查用户分别对原始标准语音和经过无线网传播后的衰退声音进行主观感受对比,评出MOS分值。实际网络测试中,一般市区内MOS值达到3以上的时候,就表明网络质量处于较好的水平。具体见表1。 注:对于GSM网络而言,评分在3以上即为比较好的语音质量。 不过显而易见,在现实中让一组人接听语音和评价语音质量是非常困难和昂贵的。因此,ITU 组织推行了大量的端到端语音质量客观测试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发布了几种语音评估算法标准:PAMS、PSQM、PSQM +、MNB、PESQ。MOS评测开始摆脱原始的主观评估方式,而使用量化算法计算相对应的级别及语音质量好坏程度。

基于客户感知的网络质量评估体系(试行稿)

基于客户感知的网络质量评估体系(试行稿)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移动通信网络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经营,网络质量逐步达到业界较好水平,近几年也一直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但是,随着网络技术业务的快速发展和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网络运维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和新情况,客观上对网络维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不断变革和提升来适应发展的需要。 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网络运维管理水平处于不断提升和改善当中,但部分矛盾和管理需求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1、虽然网络传统KPI指标表现优秀,但由于客户要求的不断提高、网络业务的日趋多样和复杂,客户网络投诉上升较快,如何有效降低客户网络投诉,提升客户网络满意度,已成为亟待突破的运维管理瓶颈;2、传统KPI的持续优化和提升,业已接近理论极限,再度提升边际收益极低,而对于弱覆盖、话音质量差、上网速度慢等用户感知明显的质量问题,又缺少量化的评估分析和跟踪改进手段,原有网络质量评估体系的合理性亟需提升;3、数据业务发展迅速,并因其种类多、变化快、涉及的网元多、用户行为复杂等特点,用传统的网络质量评估方式很难有效反映客户感知,网络质量评估面临新课题;4、网络同质化日趋严重,如何保持相对竞争对手的持续的网络差异化优势面临挑战。 为适应新的发展和竞争形势,根据省公司管理层的指示,省公司网络部提出,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探索和建立“客户感知关键元素”、“网络测试评价手段”和“业务端到端全程衡量指标”三维一体的网络客户感知质量评估体系,实现网络质量评估由技术评价向客户评价的拓展和延伸。2008年上半年,省公司网络部在部分分公司前期实践的基础上,系统组织了基于客户感知的网络质量评估体系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明确了体系构建的思路、目的、目标、原则及理论依据等,提出了具体的指标构建和评估方法。 一、建立基于客户感知的网络质量评估体系的目的: 1.从客户感知的角度更好的评估和掌控全网运行质量,找出省、市、县各级网络业务 质量的短木板。 2.为实现运维工作从面向设备维护向面向业务维护拓展和转型打好基础。 3.指导维护优化工作,改善网络客户感知,降低网络客户投诉。 二、建立基于客户感知的网络质量评估体系的原则: 1.客户化原则:围绕客户感知设计评估指标体系 2.端到端原则:以业务为导向梳理全过程衡量指标 3.可测量原则:所有指标都要能客观测量和统计 三、建立基于客户感知的网络质量评估体系的理论参考依据:

VoLTE语音质量评估与测试方法

VoLTE语音质量评估与测试方法 一、引言 VoLTE即Voice over LTE,是基于LTE网络数据域的语音业务方案。该方案基于IMS,提供全IP通话。LTE网络是一种全IP网络,全部业务承载于数据域上,可实现数据与语音业务在同一网络下的统一。 截至2014年1月,全球已经有超过40家运营商开始部署VoLTE服务。中国移动也宣布将在2014年底之前全网部署VoLTE服务。VoLTE和高清语音服务预期可以给客户提供更佳的语音用户体验,帮助运营商应对OTT语音冲击和ARPU值下降的不利趋势。 对运营商而言,部署VoLTE将带来两方面的价值,一是提升无线频谱利用率、降低网络成本。二是提升用户体验。 VoLTE的体验明显优于传统电路域语音。首先,高清语音和视频编解码的引入显著提高了通信质量;其次,VoLTE的呼叫接续时长大幅缩短,测试表明VoLTE比CS呼叫缩短一半以上。 VoLTE通过全IP的4G网络和IMS服务器提供语音服务,服务的部署需要网络侧和终端侧都作出大量投资和研发。其实现原理和传统的2G、3G语音服务有很大不同,给运营商,终端厂商,芯片厂商带来了很大挑战。 如何判断重金投资的网络和研发的终端真正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如何衡量新的VoLTE语音服务语音质量优于2G、3G网络和几乎免费OTT应用?如何衡量评估多种操作系统多种种类的终端在4G网络中语音性能孰优孰劣? 回答以上问题需要采用相应测试系统对VoLTE服务进行准确,标准,可重复,自动化的专业测试评价。通常我们可以采用表一的KPI作为衡量VoLTE服务用户体验的指标。 其中语音质量的至关重要,本文第二、第三节将分别介绍常用语音质量评价方法和Nomad-HD语音测试解决方案。

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教学质量工作是我院教学的中心工作。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系(部)教学质量,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调动各系(部)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提高学院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原则 第二条系(部)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以《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制度》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学院实际,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各系(部)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促进教学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切实提高系(部)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第三条系(部)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坚持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条件、过程、效果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科学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的方法,合理利用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手段,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逐步推进系(部)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以适应新世纪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 第三章组织领导

第四条学院专门成立系(部)教学质量考核评价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教学副院长担任,教务处处长为副组长,其他成员为教务处副处长、教务督导组专家及教务处干事等。 第五条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考核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总等日常工作。 第四章考核评价程序 第六条系(部)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工作每月进行一次(与学院考核办考核相结合),结果报考核办汇总。 第七条考核工作首先由各系(部)按照考核评价办法规定的考核评价内容和要求,进行相关材料、信息的准备并提供有关背景资料,然后由学院考核评价领导小组成员按照考核评价办法查阅有关背景资料,给出评价结果,报学院考核办汇总。 第五章考核办法 第八条系(部)教学工作考核分为六个方面,即工作状态、教学基本建设、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教科研成果和特色项目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九条工作状态考核(100分) 工作状态考核分为:岗位职责(20分),计划管理(10分),教学状态(20分),教学研究(15分),教学档案管

第3章软件质量与评价

第3章软件质量与评价(软件测试标准) 1、质量的定义 质量是多维的概念,包括: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对实体的观点。 GB/T6583-ISO8404(1994版)《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术语》对质量的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的隐含的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的总和。 GB/T18905-ISO14598(1999版)《软件工程产品评价》定义: 2、测度与度量 在软件质量中用于测量的一种量化的标度和方法即为“测度”,而名词的“度量”用来指测量的结果。 影响软件质量可分为:可直接测量、间接度量 3、软件质量模型 ○1、McCall(麦考尔)质量模型 三个重要方面:操作特性(产品运行)、承受可改变能力(产品修订)、新环境适应能力(产品变迁)。 McCall等认为,特性是软件质量的反映,软件属性可用做评价准则,定量化地度量软件属性可知软件质量的优劣。 ②Boehm(勃姆)质量模型 提出了分层结构的质量模型,除了用户的期望和需要的概念,与McCall(麦考尔)质量模型相同外,还包括McCall模型中没有的硬件特性。 Boehm(勃姆)质量模型反映了对软件质量的理解,即软件做了用户要它做的;有效地使用系统资源;易于用户学习和使用;易于软件测试与维护。 ③ISO9126质量模型 GB/T16260-1996:六个影响质量的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各个子特性(及其定义)要求要背 GB/T16260-1996出发点是软件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明确的和潜在的需求。 国标16260中,在描述外部(内部)效率度量时,给出了若干针对计算机系统时间消耗的定义如下: ①响应时间是指从按动传送键到得到结果为止所需要的时间或响应时间包括处 理时间和传输时间 ②处理时间是指从接受一个消息到送出它的结果之间计算机的历时时间 ③ 周转时间是指从提出要求到得到结果所需要的时间 4、标准的发展 GB/T 16260-1996(ISO9126-1991)《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已被两个相关的由多部分组成的标准:GB/T 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和GB/T 16260-2003(ISO9126-2001)《软件工程产品质量》所取代。 5、GB/T 18905产品评价 (一、GB/T 18905基本组成(6个部分组成) GB/T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1部分: 概述 GB/T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2部分: 策划和管理 GB/T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3部分: 开发者用的过程

语音质量评估

通常,人既是语音的发送主体,也是语音的接收主体。语音所具备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对语音的感知涉及到语音信号的物理特征、听觉器官对语音的听觉表征及听觉心理等诸多方面,因此难以对语音质量这个概念做出全面、精确的定义。 一般说来,语音质量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清晰度、可懂度和自然度。清晰度是指语音中语言单元为意义不连贯的(如音素、声母、韵母等)单元的清晰程度;可懂度是指语音中有意义的语言单元(如单词、单句等)内容的可识别程度;自然度则与语音的保真性密切相关。目前对语音可懂度、清晰度的主观评测己有国际和国内标准,对语音自然度还缺乏公认的评价准则。 语音质量受到个人区别、可理解性、语音特征、周围环境、背景噪声传输、网络状况和人的期望等复杂的因素影响.用于评价输出语音质量的方法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 1 主观评价法 主观评价方法以人为主体在某种预设原则的基础上对语音的质量作出主观的等级意见或者作出某种比较结果,它反映听评者对语音质量好坏的主观印象。不同的主观评价方法对语音质量考察的侧重点不同,常见的主观评价方法有平均意见分(Mean Opinion Score,MOS)方法、判断韵字测试(Diagnostic Rhyme Test,DRT)方法、失真平均意见分(Degradation Mean Opinion Score,DMOS)、判断满意度测试(Dignostic Acceptability Measure,DAM)方法和汉语清晰度测试。ITU-T推荐用于传输性能的主观评价有以下几种[14]: 1.绝对等级评价(Absolute Category Rating,ACR) ACR主要通过平均意见分(MOS)对音质进行主观评价。这种情况下没有参考语音,听音人只听失真语音,然后对该语音作出1-5分的评价。 ACR评价方法不需要参考音,比较灵活,然而由于人对不同声音的喜好不同,这种灵活性会导致一定的不公平性。 2.失真等级评价(Degradation Category Rating,DCR) DCR主要通过失真平均意见分(DMOS)来实现音质的主观评价。这种评价方法要求听音人在给失真语音打分前,先熟悉原始语音(参考语音),再将失真语音与原始语音的差异按一定标准来描述。 DCR常用于评价诸如汽车噪声、街道噪声或其他说话人干扰等为背景噪声情况下的音质。噪声的类型和数量将直接影响评定的失真等级。 3.相对等级评价(Comparison Category Rating,CCR) CCR方法主要采用相对平均意见分(CMOS)对音质进行主观评价。CCR类似于DCR,不同的是,在CCR方法中,原始语音和失真语音的播放次序是随机的,听音人不知道哪是原始音、哪是失真音。听音人只是在上一个音的基础上,评定出

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报告格式欧阳歌谷创编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非涉密 信息系统 欧阳歌谷(2021.02.0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格式 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单位: 风险评估单位: 年月日 目录 一、风险评估项目概述1 1.1工程项目概况1 1.1.1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1 1.1.2 建设单位基本信息1 1.1.3承建单位基本信息2 1.2风险评估实施单位基本情况2 二、风险评估活动概述2 2.1风险评估工作组织管理2 2.2风险评估工作过程2 2.3依据的技术标准及相关法规文件2

2.4保障与限制条件3 三、评估对象3 3.1评估对象构成与定级3 3.1.1 网络结构3 3.1.2 业务应用3 3.1.3 子系统构成及定级3 3.2评估对象等级保护措施3 3.2.1XX子系统的等级保护措施3 3.2.2子系统N的等级保护措施3 四、资产识别与分析4 4.1资产类型与赋值4 4.1.1资产类型4 4.1.2资产赋值4 4.2关键资产说明4 五、威胁识别与分析4 5.1威胁数据采集5 5.2威胁描述与分析5 5.2.1 威胁源分析5 5.2.2 威胁行为分析5 5.2.3 威胁能量分析5 5.3威胁赋值5

六、脆弱性识别与分析5 6.1常规脆弱性描述5 6.1.1 管理脆弱性5 6.1.2 网络脆弱性5 6.1.3系统脆弱性5 6.1.4应用脆弱性5 6.1.5数据处理和存储脆弱性6 6.1.6运行维护脆弱性6 6.1.7灾备与应急响应脆弱性6 6.1.8物理脆弱性6 6.2脆弱性专项检测6 6.2.1木马病毒专项检查6 6.2.2渗透与攻击性专项测试6 6.2.3关键设备安全性专项测试6 6.2.4设备采购和维保服务专项检测6 6.2.5其他专项检测6 6.2.6安全保护效果综合验证6 6.3脆弱性综合列表6 七、风险分析6 7.1关键资产的风险计算结果6 7.2关键资产的风险等级7 7.2.1 风险等级列表7

软件质量评估与控制

软件质量评估与控制 朱向荣1罗桂林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产品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如何开发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成为热点的研究内容。而软件质量的评估和控制是软件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学习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如何进行软件质量控制和评估进行总结,以形成对主流软件质量评估和控制方法的初步认识。 1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软件的需求愈来愈复杂,规模愈来愈大。软件企业随着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大,所从事的软件工程项目的工作量和复杂度也不断升级。这些都导致软件企业在软件开发、服务提供和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软件质量要得到保障越来越具有挑战性。软件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国家政府、工业界、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一些专家认为,21世纪计算机软件发展的大方向将是质量的提高优先于性能和功能的改进,超高质量软件的开发技术将是打开21世纪高技术市场的钥匙。因此,研究和应用软件质量控制技术是一项迫切而且重要的任务。 软件质量控制和软件质量评估是软件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和软件开发人员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国际上也出台了有一系列的标准对软件质量的各个方面进行规范,各种进行软件质量度量的方法也不断被提出。但是由于软件本身的复杂性和软件技术发展迅速等原因,到目前为止,软件质量控制和评估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很不成熟,如何系统的、客观的控制软件产品质量是几十年来一直困扰着人们的难题。 2 软件质量概述 2.1软件质量定义 不同的组织对软件质量与不同的定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质量特性国际标准ISO/IEC9126中将软件质量定义为反映软件产品满足规定需求和潜在需求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MJ.Fisher将软件质量定义为:所有描述计算机优秀程度的特性的组合。也就是说为了满足软件的各项精确定义的功能、性能要求,符合文档化的开发标准,需要相应的给出或设计一些质量特性及其组合,要得到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就必须使这些质量特性满足。 按照ANSI/IEEE Std 1061.1992中的标准,软件质量定义为:与软件产品1.朱向荣:学号ZY110615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ZY班

互联网业务高质量指标体系及测试评估系统

互联网业务质量指标体系及测试评估系统 一、项目背景 互联网作为全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业务质量直接影响3G 、WLAN 和有线宽带业务的发 展。然而当前网络指标无法反映业务质量、用户业务感知无法量化评估、优化工作只能围绕网络指标分段分层开展的问题,凸显出互联网业务质量指标不完善、监控手段的匮乏。 网络指标与用户感知不对应:尽管网内时延、抖动等各项指标优秀,但是用户实际 上网感知网速慢的问题突出; 业务感知无法定量评估:用户业务质量感知、和竞争对手的业务质量对比、各种优 化手段对业务质量的提升效果无法定量评估; 业务质量劣化无法预警:日常维护优化工作主要围绕网络指标分段分层开展,无法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对业务质量劣化进行预警。 各种问题说明互联网业务质量指标体系不完善,不能反映真实的业务质量状态和用户感 知。 指标体系不够全面:现有监控指标体系侧重于网络性能指标监控,无法反映现网业 务的真实情况,单靠网络性能指标无法准确反应用户的真实感知。 故障发现速度慢:现有指标监控体系不完善,不能快速发现业务质量故障和性能劣 化情况,不能根据指标波动对业务质量进行预警。 本课题从互联网业务感知角度出发,对主流互联网业务流程深入分析提炼,建立了互联 网业务质量指标体系,对主要业务指标、采集方法、评估标准进行了规范。同时为使指标落地,自主开发了互联网业务质量测试评估系统,通过软探针采集数据,在服务端呈现报表,构建了完整的互联网业务质量监控系统,通过全网各种业务质量数据自动采集和监控,实现分业务、分地区、分时段业务质量评估,解决了监控手段不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一)概述 本项目研究的目标在于量化互联网用户体验感知,形成可采集、可监控、可提升的业务质量指标体系,并通过开发业务质量测试评估系统,达到持续监控优化互联网业务质量、提高用户感知的目的。 项目从网络、业务、用户感知等层面现状分析,梳理出影响用户业务感知各项主要因素,并且在对各项目主要业务应用协议流程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对用户感知关联密切的项目,整理制订了互联网业务质量指标集。为了实现指标的落地,本课题开发了业务质量监控系统,通过业务测试探针和集中管理系统,实现对业务质量指标的采集和监控。后续围绕业务质量监控系统,以质量指标的提升为目标,将逐步优化互联网运维管理流程,建立业务质量预警机制,实现由被动维护向主动维护的转变。 (二)方案介绍 本项目的总体研究思路和步骤为: 第一步,用户感知分析:从投诉分析、用户回访等渠道,分析用户对网络的感知以及影响用户业务感知的各种因素。 第二步,建立指标体系:全面分析互联网业务类型,总结主要业务,从应用协议流程分析入手,总结对用户感知关联密切的项目。 第三步,开发应用系统:开发互联网业务质量采集与测试评估系统,实现业务质量指标自动采集,以自主开发软件方式为主,在全网分级、分层部署软探针,实现覆盖范围广、成本低的业务质量监控体系。 第四步,形成一体化运维体系:将监控系统融合到已有网络优化运维流程中,形成质量监控、质量优化、质量评估与提升的互联网业务质量运维管理体系。

MOS 语音高质量评测指标地介绍

实用文档

- 目录 - 1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2语音质量测量和量化标准的发展史......................................................... 错误!未定义书签。3MOS语音质量量化的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4PESQ评估方法的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PESQ的基本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PESQ的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5MOS的测试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NEMO Outdoor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测试系统的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5.1.2测试系统的解决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NetQual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测试系统的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语音质量的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TEMS INVESTIGATION ................................................................. 错误!未定义书签。6MOS测量的优化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业务运维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报告

X X X业务运维 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报告

文档控制 版本信息 所有权声明 文档里的资料版权归江苏开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开拓”)所有。未经江苏开拓事先书面允许,不得复制或散发任何部分的内容。任何团体或个人未经批准,擅自观看方案将被认为获取了江苏开拓的私有信息而遭受法律的制裁。

目录

1.评估项目概述 1.1.评估目的和目标 对XXX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分析系统的脆弱性、所面临的威胁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给出安全控制措施建议。 风险评估范围包括: (1)安全环境:包括机房环境、主机环境、网络环境等; (2)硬件设备:包括主机、网络设备、线路、电源等; (3)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监控软件、备份系统等; (4)网络结构:包括远程接入安全、网络带宽评估、网络监控措施等; (5)数据交换:包括交换模式的合理性、对业务系统安全的影响等; (6)数据备份/恢复:包括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等的数据备份/恢复机制; (7)人员安全及管理,通信与操作管理; (8)技术支持手段; (9)安全策略、安全审计、访问控制; 1.2.被评估系统概述 1.2.1.系统概况 XXX信息系统主要由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以及医保、大屏、合理用药、折子工程等业务系统、内外网安全服务器、双翼服务器、OA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以及安全控制设备等构成,内外网物理隔离,外网为访问互联网相关服务为主,内网为XXX生产网络。 2.风险综述 2.1.风险摘要 2.1.1.风险统计与分析 经过风险分析,各级风险统计结果如下:

软件产品评价 软件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6260—1996 idt ISO/IEC9126:1991 信息技术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 Information technology-software product evaluation-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guidelines for their use ----------------------------------------------------------- 1.范围 本标准定义了六个特性,它们以最小的重迭描述了软件质量。这些特性可以作为进一步细化和描述软件质性的基线。本际准描述了如何使用质量特性来评价软件质量。 本标准正文不规定子特性和度量以及有关测量(masurement)、评级(rating)和评估(asscssment)的方法。本际准符合GB/T 6583-92的质量定义。 注:在附录A中提供了子特性定义的建议,供参考。 本标准的特性定义和相关的质量评价过程模型适用于对软件产品质量需求的确 定以及在软件生存期中对软件产品质量的评价。 这些特性运用于各种软件,包括固件中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本标准供获取(acquisition)、开发(development)、使用(use)、支持(support)、维护(maintenancen)或评审(audit)软件的那些人所使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6583-92质量术语(idt ISO 84O2:1986) 部分:系统开发2O第词汇信息技术1990 :2O-ISO/IEC 2382. 3.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发评估assessment 为了确定一特定的软件模块、软件包或软件产品是验收合格还是发布,把特定的已成文的评估准则应用到该软件模块、软件包或软件产品上去的活动。 3.2特征features 特征是一软件产品的可识别的性质,该性质与质量特性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