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书笔记写在开头感言:有人说这本书是女性修养必读书,的确,读傅雷的文字犹如久渴饮甘露,有一种精致的美。这本以讲稿整理的书,深入浅出,不仅仅让人阅读到西方美术名作的美,更能体会到美术家的人格魅力,美术创作之美,读的时候不必害怕自己对美术一窍不通,因为首先学会欣赏,这已经够美的了。

艺术对很多年轻人来说,都是充门面的,真正理解确实不多,毕竟大师们都是倾注了一生,或者全部才会有几部作品,里面的创作背后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读了这本书,对这些背后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也知道从哪几个角度去体会理解一个作品。难以想像傅雷在那么年轻时就写出了这样一本通俗而高雅的书,因为它,我对西方的绘画和雕塑也充满了兴趣,在伦敦时特别安排了国家画廊的参观,从这点出发,这本讲义也达到了它的目的。精装本文图搭配协调,阅读起来真是一种享受。读过之后,对傅雷更加佩服了。认识傅雷是从《傅雷家书》开始,那是知识渊博的温厚长者;《约翰克里斯朵夫》,文笔优美的译者;而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纵论西方美术名家名作,考其源流,述其风格,而作者其时不过二十三岁。有些天才,是欲望其项背而不得的。

这书是从翻看时起,就令我一直处于强烈的感撼中从前只是略知傅雷先生一生译作颇丰,极是令人仰慕,翻译功底自不必多言,就例如他曾译托尔斯泰之句:“世上的生活不是一泓泪水,也不是试练,而是超越我们想象的事物。只要我们能够坦然面对现状,生活也可以是无限的喜悦。”字句,涵义恰到好处,不得不让人佩服其对语言本身深厚的理解和对不同的文化融会贯通但傅雷先生的这本书稿,才让我有些恍然,大家之修为总远不止这些。

文言序言非常精彩。傅雷当年26岁,留法海归,在上海美专任教,故发起议论来掷地有声,神气完足。80年代出版的序言是庞薰琹写的,这位是工艺美术大牛,他说波提切利的画让他注意到绘画的装饰性。

书成于先生二十六岁,而书中展示而出的渊博知识,于这个年纪简直不可置信。先生对名作所用及的绘画技巧,画面的表达,分析几乎丝丝入扣,而信手拈来的史实穿插,辅以大师生平与艺术理念特点的概括,更是令名作本身由宏富陡然变得通透了。

至于文字,可谓之行云流水,较之曾经读过的美术史类的书籍,丝毫不见沉闷与说教,有的只是先生凭借自身细致的观察得出的领悟,先生文笔质朴凝练,诚恳的流露,通常寥寥数句,就颇有醍醐灌顶的效用。

论及著者及书籍本身,这已是不可多得的好书,更何况,书中所竭力展示的,还皆是世界美术史上的巨制,不知是该感激傅雷先生书稿中字字珠玑的点拨,还是归功于时间的推逝所带来的体味,已是熟识的作品,竟真是焕发一新,以前没感受到的登峰造极的美感,各个大师擅长的手法,特定环境下表达出的思想,现在都愈发清晰详尽,一一震撼内心。

例如傅雷先生谈到达芬奇。达芬奇《绘画论》“你又没有在隐晦的黄昏,观察过男人和女人的脸?在没有太阳的微光中,它们显得何等柔和!在这个时间,当你回到家里,趁你保有这个印象的时候,赶快把他们描绘下来吧。”觉得就像是这句话里所写的那种画面里的温柔沉静,就像是莱奥拉多的画,有一种归属的安全感。”当作品超越判断的时候,表明判断是何等薄弱,作品超越了判断,那是更糟。判断超越了作品才是完满的,如果一个青年觉得有这种情形,无疑地他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会多,但包含着优点。”将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再通过实践得以实现,这里面包含一个伟大艺术家形成的一些原因,(他会买整笼的鸟放生,先仔细的观察鸟的飞翔组织,这是时他感兴趣的问题;他又去欣赏日光下映耀着羽毛的复杂的色彩;末了,他看到小鸟振翅飞去重获自由的情景,心里感到无名的幸福)傅雷说的这个故事至少现在我是觉得一个艺术家所具备的都从这个故事里总结出来了。觉得设计师也是应该具备这样的东西,因为设计师与艺术家明显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实践性。

达芬奇的深,米开朗基罗的力,拉斐尔的明媚,伦勃朗的光暗,鲁本斯的色彩... 时常盯着那些画作,觉得当真是表达了或心灵的力量,或伟大的思想,或艺术热情的使命。想到他们所处的时代,科技远不如当下发达先进,但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却是我们远远不能及,如达芬奇,是举世无双的工程师、建筑家,亦是动人的歌者,精通解剖学,而他那天才的绘画禀赋似乎只是他兴趣小小的一部分。瓦萨里评价他时无不感慨地说:“有时候,上帝赋人以最美妙的天资,而且是毫无限制地集美丽、妩媚、才能于一身。这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他的行为总是值得人家的赞赏...莱奥纳多正是这样的一个人。”想到那些年代里,大师

们描绘着清明的美好,简直是把生命投入其中来自白,勿论他们描摹过多少速写,攻读过多少论著,甚至是单单坐在画幅面前发了一天又一天的呆,也从不觉得是奢侈之事,于当今高科技的生活中却越来越低下的效率,越来越不明确的目的,我们其实对他们的伟大才能知晓几分,懂得不去人浮于事,盗世欺名,已是足够的馈赠。

电影《死亡诗社》里的Keating老师对学生说,诗歌的好坏不重在词句的分析,而在于其表述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中,表达的也是同一种思想:艺术之美在于感受。突破很多艺术介绍书籍旨在分析名作构图、光影、色彩、寓意的桎梏,在分析之余表达他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带给读者一种美的体验。如果我们只能滔滔不绝讲出每一幅画作与雕塑的构图与色彩特色,却丝毫感受不到其中美的传承,那欣赏艺术又有什么意义呢。

傅雷先生写此书时二十来岁,实在令人拜服。年纪轻,文字却不轻狂,讲介的态度十分严谨,同时也饱含着先生对艺术、对美、对大家的热情和自己的见解。全书二十讲,每讲并不冗长,读来有若溪流潺潺,时奔流时低徊,很有阅读的快感。却不单薄,既有对名作的讲解,又有对名师性格和人生的小传,并在讲介之间阐发先生的美学感悟、观念。非常非常的好书,一路读,仿佛回到一个清澈的、求知若渴的年代,在那样一个年代,不轻浮,每双眼睛都盼着看到美,每颗心灵都尊重文化。稍有不足是插图的配置,插图乃是吴甲丰1983年在整理傅雷先生这部讲稿付诸出版的时候找的,也有一些一时找不到的。就配图而言,翻看比较麻烦,且不够精细。正如吴先生所说,我很希望将来能有一个大开本的、有彩色精印插图的版本。吴先生在后记中说道,“傅雷先生是在苦口婆心地告诉当时中国的美术家与其他知识分子:如果要向西方的文化、艺术有所借鉴,首先必须立足于理解。”理解不同于了解,仅是知道而未能在心中感同其理,就难免仅是个“知道分子”。只可惜傅雷先生的这个愿望,直到今天仍然未能完全实现。这句话,无论中西,都值得深省。

傅先生站在中西之间看待当时的艺术界,是深深不屑于浮论的,所以他要说出自己的见解来。我们看这本书,也是深入他的艺术世界,倾听他的领悟。傅雷先生崇尚希腊的古典主义精神,这一精神“是富有朝气的、快乐的、天真的、活生生的,像行云流水一般自由自在,像清冽的空气一般新鲜”(《傅雷家书》)。

傅雷看到国内了解外国文化艺术的人寥寥无几,浅显的自诩为“达达”、“表现”等等派别。傅雷长叹,于是以自己对美术的长期研究编纂了这部《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攫取外来艺术的精华融为己用。同时用以教导后辈人。傅雷先生曾经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到法国留学。一面在巴黎学习文科,一面到卢浮美术史学校因此。在有高超的文化造诣的基础上,弗傅雷先生可以将哲学、文学等等融进美术作品的评论中。在评达芬奇时,傅雷先生着重提出了“人品与学问”。他说到“芬奇把艺术的鹄放在一切技巧之外,他要艺术成为人间热情的唯一表白。”艺术,从来都是为人类服务的,是以表达创作者最纯净的内心。所以真正的艺术家,往往自由洒脱不拘小节,被他人看做浪人或者疯子。而另外的一群人,被誉为正统,以泯灭自己的本质为代价,为他人的喜好而作画。这已经违反了艺术创作的初衷。傅雷先生以名家之作为例,为将艺术的姿态摆正,教导后者脱离那些愚昧迂腐的艺术教育,重拾赤子之心,彰显自己。

引用余光中给这本书做的评语——“《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从西方文艺复兴初期的乔托,历全盛时期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直至视七世纪的大师伦勃朗、鲁本斯,更包括十八、十九世纪的几位名家近二十人,傅雷之评述均能深入浅出、简明扼要,且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得其平衡。

傅雷 素材整理

傅雷素材整理 一、生平事迹 简介: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号怒庵,汉族,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于20世纪20年代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五四运动时,他参加在街头的讲演游行。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学潮,在国民党逮捕的威胁和恐吓之下,被寡母强迫避离乡下。1927年冬离沪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同时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1931年春访问意大利时,曾在罗马演讲过《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猛烈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留学期间游历瑞士、比利时、意大利等国。1931年秋回国后,傅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文化大革命”期间,翻译巨匠傅雷愤然辞世,在1966年的一个孟秋之夜。9月3日的夜晚,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与他的夫人朱梅馥上吊身亡。为纪念傅雷,发扬和传播傅雷文化与精神,2008年2月,上海市南汇区周浦八一中学更名为上海市傅雷中学。 早年留学 1908年4月7日,傅雷生于中国江苏省南汇县傅家宅(今上海市南汇区航头镇王楼村五组)。1912年时其父傅鹏飞因冤狱病故,由母亲抚养成人。1920年(12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今南洋模范中学),次年考入上海徐汇公学,1924年因批评宗教而被开除,同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1926年,参加反学阀运动。秋后考入上海持志大学读一年级。1928年,傅雷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艺术理论。开始受罗曼·罗兰影响,热爱音乐。 教学生涯 1931年,傅雷回国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原上海音乐学院),任校办公室主任,兼教美术史及法文,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次年与庞薰琴和倪贻德结成“决澜社”。中日战争时期,留在上海,此后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曾发表亲美言论。1949年之后,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及书记处书记等职。傅雷学养精深,对美术及音乐理论与欣赏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陷入政治旋涡 1958年,在上海“反右补课”中,傅被上海市作协划为戴帽“右派分子”。上海市中共领导柯庆施执意要划傅雷为右派,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上海作协党组书记周而复则认为傅雷属于“可划可不划”的范围,恰逢周扬赴上海听取意见,柯庆施同意了周而复、周扬的意见,事后上海市中共委员会派柯灵通知傅雷该消息。但正当傅雷做了检讨,准备放下包袱时,阴谋家柯庆施却变卦拍板把傅雷定为“右派”。 1958年12月,留学波兰的傅雷长子傅聪驾机出逃英国。此后,傅雷闭门不出。1966年8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红卫兵抄家,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蒋介石旧画报)。9月3日上午,女佣周菊娣发现傅雷夫妇已在江苏路284弄5号住所“疾风迅雨楼”双双自杀身亡,傅雷系吞服巨量毒药,在躺椅上自杀,享年58岁,夫人朱梅馥系在窗框上自缢而亡。傅聪收到父亲的最后赠言是:“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书笔记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书笔记 篇一: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书笔记 写在开头感言:有人说这本书是女性修养必读书,的确,读傅雷的文字犹如久渴饮甘露,有一种精致的美。这本以讲稿整理的书,深入浅出,不仅仅让人阅读到西方美术名作的美,更能体会到美术家的人格魅力,美术创作之美,读的时候不必害怕自己对美术一窍不通,因为首先学会欣赏,这已经够美的了。艺术对很多年轻人来说,都是充门面的,真正理解确实不多,毕竟大师们都是倾注了一生,或者全部才会有几部作品,里面的创作背后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读了这本书,对这些背后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也知道从哪几个角度去体会理解一个作品。难以想像傅雷

在那么年轻时就写出了这样一本通俗而高雅的书,因为它,我对西方的绘画和雕塑也充满了兴趣,在伦敦时特别安排了国家画廊的参观,从这点出发,这本讲义也达到了它的目的。精装本文图搭配协调,阅读起来真是一种享受。读过之后,对傅雷更加佩服了。认识傅雷是从《傅雷家书》开始,那是知识渊博的温厚长者;《约翰克里斯朵夫》,文笔优美的译者;而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纵论西方美术名家名作,考其源流,述其风格,而作者其时不过二十三岁。有些天才,是欲望其项背而不得的。 这书是从翻看时起,就令我一直处于强烈的感撼中从前只是略知傅雷先生一生译作颇丰,极是令人仰慕,翻译功底自不必多言,就例如他曾译托尔斯泰之句:“世上的生活不是一泓泪水,也不是试练,而是超越我们想象的事物。只要我们能够坦然面对现状,生活也可以是无限的喜悦。” 字句,涵义恰到好处,不得不让人佩服其对语言本身深厚

的理解和对不同的文化融会贯通但傅雷先生的这本书稿,才让我有些恍然,大家之修为总远不止这些。 文言序言非常精彩。傅雷当年26岁,留法海归,在上海美专任教,故发起议论来掷地有声,神气完足。80年代出版的序言是庞薰琹写的,这位是工艺美术大牛,他说波提切利的画让他注意到绘画的装饰性。 书成于先生二十六岁,而书中展示而出的渊博知识,于这个年纪简直不可置信。先生对名作所用及的绘画技巧,画面的表达,分析几乎丝丝入扣,而信手拈来的史实穿插,辅以大师生平与艺术理念特点的概括,更是令名作本身由宏富陡然变得通透了。 至于文字,可谓之行云流水,较之曾经读过的美术史类的书籍,丝毫不见沉闷与说教,有的只是先生凭借自身细致的观察得出的领悟,先生文笔质朴凝练,诚恳的流露,通常寥寥数句,就颇有醍醐灌顶的效用。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 内容摘要: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 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术中两大体系的主要代表绘画作品进行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中西方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既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既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野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示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关键词: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中国画;壁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素描;新画种。 绘画的两大体系:欧洲油画和中国水墨画。 油画艺术可以说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油画是以油为调和剂调和颜料在经过制作的不吸油的平面上描绘而成的绘画。其特点是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能够传达物象所处空间的光线、色调和气氛,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称。从广义上说,中国画包括中国传统绘画的各种 类别,但我们所说的中国画通常是指以水为调和 剂,以墨为主要颜料的一类,又称“水墨画”、“彩 墨画”。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以墨 代色则表现了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丰富的艺术表现 力。

中外著名美术家作品选

中外著名美术家作品选 中外著名美术家作品选 编辑:曹申军 Frank 中国古代著名画家作品选 中国近代现代当代美术家作品选(一) 中国近代现代当代美术家作品选(二) 世界著名画家作品选 相关链接: 怎样进行美术欣赏? 1.美术欣赏要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

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 2.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仔细地剖析作品形象,比如作品中有几个人物,他们的动态、表情、装束、道具表达了什么情节或事件,周围的环境,气候、光线的作用等,从中去了解这一作品的基本内容,作者希望借此告诉观众什么,教师可以结合作品适当介绍作者生平,创作意图和创作过程等情况,介绍作品所表现的事件,作者所处的时代的社会背景等,加深对作品的内容、主题的理解,使学生的理性和感性相结合,进一步体会美术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3.把音乐引进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我们知道音乐和美术被称为“姊妹艺术”,而且它们之间的确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音乐引进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抽象作品的理解。 4.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艺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时,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其

更深层的内涵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 5.表达个人对作品的分析。现代美术教学都非常重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方面这种美术评鉴能力是一种长期被排斥美术能力之外却是十分重要的美术能力;另一方面,它可以促使学生学会分析体会美术作品,并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等真实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他们应有的审美态度,审美判断能力以及审美表达能力。教师的创造性是无限的,可以打破常规,更有创意地组织美术欣赏教学,譬如在介绍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时,让学生模仿“蒙娜丽莎”、“大卫”的动作、神态、表情,摆造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美术欣赏方法多种多样,没有中心标准。主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题主要的欣赏要求和方法,是否能抓住本艺术的特点来欣赏艺术品。 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 开学了,每学期一开始上课美术老师遇到的都是一到两周的美术欣赏课,经常两周三十多节课下来老师的老毛病咽喉

美术作品赏析

美术作品赏析——马拉之死 一、缘由 《马拉之死》是大卫的一幅名画,它因马拉的特殊身份和简洁有力的形式而为人们所熟知。马拉(Marat,1743-1793年)是雅各宾派的核心领导人之一。雅各宾派当政以后,他因为卓越的号召能力而成为该派的主席,但同时也是一位残忍嗜血的活动家,往往不经审判便将政敌送上断头台。他患有严重的皮肤病,每天只有泡在洒过药水的浴缸中才能缓解痛苦,于是,浴室就成了他最经常呆着的办公场所。1793年7月11日,一位反对暴政的女士借口商谈事宜,进入马拉的浴室,并在他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行刺,结束了这位暴戾政客的生命。 二、背景 马拉(Jean-Paul Marat, 1743–1793),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法国大革命期间,他撰写过很多抨击封建专制的文章,在当时人们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马拉为躲避反动分子的迫害,长期在地窖里工作,因此,染上了严重的湿病和皮肤病。为了减轻病痛,同时,不影响工作,他每天不得不泡在带有药液的浴缸里坚持工作。 1793年7月13曰,被当时的右翼吉伦特党派遣的保皇分子谋害,终年50岁。马拉被害时正在浴缸里边洗浴、边工作。这里,达维德满怀悲愤,描绘了马拉被刺的情景。凶手逃遁,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胸口流出,左手紧握着凶手给他的留言便笺,右手无力地垂落下来……一年后,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达维德将此画转移。直到1893年,比利时皇家博物馆将此画正式收藏,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三、作品赏析 画家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的情形:马拉倒在浴缸里,鲜血正在从伤口中流出;带血的匕首滑落在地,而凶手已经逃离现场。画家将画中的主角设计在一个情节和场景之中,丰富了肖像画的表现内容,增强了它的感染力。画家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的单纯、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即莫大的悲痛之感。

五年级下册美术-2《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案】

2《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识:通过对马蒂斯作品的欣赏,能用自己的语言从造型和色彩等方面描述、评价马蒂斯的作品,并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尝试创作,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用问题和图象创设欣赏情境,以师生互动推动教学进程,以美术实践活动内化所学知识,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马蒂斯对艺术不懈追求、不断超越自我的一生,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马蒂斯绘画和剪纸作品的特色及其创新手法。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色彩均衡与抽象风格在马蒂斯作品中的体现。 教学准备:绘画工具、剪纸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些世界名画。这些绘画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欣赏世界名画。 师:这几幅作品,哪幅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最强? 生:《戴帽的女人》。 这幅作品1905年在法国秋季沙龙展览会中,轰动了整个美术界。轰动的原因并非是人们非常喜欢它,恰恰相反,当时的人们根本无法接受这样的作品,美术评论家也评论它非常粗野,像“野兽”一样,“野兽派”因此得名。画这幅的人就是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介绍马蒂斯的经历。 师:马蒂斯的绘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又该怎样去评价这些作品呢?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组马蒂斯的绘画作品。 欣赏作品。 2.分析马蒂斯绘画作品特点 (1)画面上的三幅作品分别代表着马蒂斯绘画发展中的三个重要时期:早期、中期、晚期。 ①《戴帽的女人》这是马蒂斯绘画早期的一幅作品,也是他为自己年轻漂亮的夫人画的一幅肖像。 欣赏《戴帽的女人》并思考: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作品的风格?作品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接受程度,你对这幅作品怎样看? ②《金鱼》是马蒂斯绘画中期的作品。 ③《蓝衣女人》也被称为《含羞草》。 (2)这些作品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 出示问题,选择答案:马蒂斯的绘画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 写实?夸张?简练?粗放?装饰?单纯? 思考回答。 师总结:造型早期偏向写实;后期更为简练、概括、装饰、夸张。 《蓝衣女人》已经能体现他风格的转变,我们更多地看到了造型的简练,敢于大胆使用夸张装饰色彩,善于运用色块组合去平涂画面。 (3)马蒂斯的绘画在色彩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他是“野兽派”画家? 出示问题,选择答案:马蒂斯的绘画在色彩上注重什么?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优秀教案(1)

案例名称《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教学对象初一 科目美术 课时1课时 授课教师付老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介绍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以材料的不同区分种类的,在学生能辨识画种的同时,让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前进, 美术材料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带来更多新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美术的分类和材料,通过材料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的特征和功能;能够正确分辨美术作品的所属门类. (2)、技能目标 通过对比、讲授、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了解美术的基础上对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美术门类与材料的学习,达到对种类的辨析,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认知美术材料随着时代的前进也在不断地出现新 的变化,新的材料会带来新的审美观念。 2、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拥有新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作品的功能和特征,再对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的分析,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种类和评析美术作品。

四、课型 欣赏课(欣赏·评述) 五、教前准备 教师教具:教材、PPT课件、多媒体设备、练习作业展板、国画和版画作品和相关绘画材料等; 学生学具:教材、练习册、自己喜欢或熟悉的美术作品一张 。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等等。 八、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教师:请同学们将课本、作业册放在课桌的左上角,放好笔;背挺直,坐端正,做好上课准备。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视频导入新课(1.5min)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有关“美术”的新内容,首先欣赏一段视频,(播放沙画视频,)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不停变化的画面,请同 学们分辨一下,艺术家正在用什么材料作画呢? 学生回答:是沙子。 教师总结:嗯,这是用沙子、灯光和荧屏来表现的沙画,它转瞬即逝、变化万千的创作过程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常见的美术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在美术世界中遨游》(ppt展示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第四页。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 艺术作品的种类:绘画、雕塑、工艺、建筑。 (师生活动)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下一段视 频,欣赏各种各样的美 术作品。在视频中有什 么画呢?请位同学来 回答。 学生回答:有国画、油画、版画 等。

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

Library June 2000 1.Academic libraries as high-tech gateways : a guide to design and space decisions / Richard J. Bazillion and Connie Braun. LOCATION = Main Stack. Z679.2.U54 B39 1995. ORDER DATE = 15-12-99. 2.Colleges that encourage character development : a resource for parents, students, and educators / edited by the 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 LOCATION = Reference. L901 .C79 1999. ORDER DATE = 13-04-2000. https://www.360docs.net/doc/524286229.html,monwealth universities yearbook : a directory to the universities of the commonwealth and the handbook of their association. LOCATION = Reference LB2300 .C56 2000 v.1-2. ORDER DATE = 09-05-2000. 4. The complete degree course offers / by Brian Heap. LOCATION = Reference. LB2353 .H4 2001. ORDER DATE = 12-05-2000. 5. Film composers directory. LOCATION = Reference. ML128.M7 F54 2000. ORDER DATE = 24-05-99. 6. Learning powerpoint 97 : [interactive multimedia]. LOCATION = Computer File. T385 .L43 1999 [v.1]-]v.3]. ORDER DATE = 22-12-99. 7. The Official UK guide to drama training. 2000. LOCATION = Reference. PN2078.G7 O34 1999. ORDER DATE = 04-08-99. 8. Privacy.safe [interactive multimedia] : self-assessment CD-ROM. LOCATION = Reference. LOCATION = Computer File. LOCATION = Circ Counter. KNR416 .P75 2000. ORDER DATE = 13-04-2000. 9. Running 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 Matt Powell, Leonid Braginski. LOCATION = Library Office. LOCATION = Ref(cf). TK5105.875.I57 P695 1998. ORDER DATE = 24-02-2000. 10. VideoHound's golden movie retriver. LOCATION =Reference. PN1992.95 V54 1999. ORDER DATE =24-05-99. 11. 世界美術名作鑑賞辭典 / 朱伯雄編著. LOCATION =Reference. N33 .Z48 1991. ORDER DATE =25-05-2000.

第八本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第八本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第八本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对他人施加影响,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身为女人,优雅是一种恒久的时尚,而优雅的女人并不一定要天生丽质、沉鱼落雁。三毛和张爱玲都不是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丽,但她们都有绝对的魅力。她们用文字将她们的美别致地表现出来,她们的一生都充满着传奇,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流露出修养、智慧和善良。女人的魅力产生于那种行云流水般的态度,产生于花开花落时的那种境界。无尽的内涵在从容不迫的一颦一笑中最具风韵。有艺术修养的女人像茶,品尝过后是令人回味无穷的芳香。在艺术熏陶下的女人又像一口井,她的魅力是越挖越多的,不是别人“一目了然”的,她会留给别人无穷的想像空间。在 艺术陶冶下养成一种自然气质后,这位女性一定显得成熟、温柔又善解人意,无须太多的言语就能与你进行心灵的交流,达成心灵的默契。优秀的艺术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但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所以要很好地欣赏绘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而出自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之手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无疑是一本为广大女性读者指点艺术迷津的杰作。该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其中还蕴含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宝贵精神和风格,不仅分析了一些世界美术名作,同时触及哲学、历史、文学、音乐等学问,它对女性读者增强美学修养、提高人文素质都大有教益。艺术史著作中一部难得的佳作有利于女性读者增强美学修养 的艺术杰作大名鼎鼎的傅雷,不但是我国第一流的文学艺术翻译家,也是第一流的西方艺术史专家、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鉴赏家。1934年,26岁的傅雷由法国游学归来后,执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主讲西方美术史,《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便是那时的作品。这本书不但在当时是空前的,即使在60多年后的今天,其文字的优美、议论的精到、见识的明达、赏析的深刻,也很难找到与之相匹敌者。这本书共有20讲,主要讲述了16位美术大家和他们的鸿篇佳构,其中着重讲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鼎足而立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这三人各有各的面目与精神:达·芬奇的深,米开朗琪罗的大,拉斐尔的明媚,在文艺上各自汇成一支巨流,实现着文艺复兴那个光华璀璨的时代之精神;综合起来就造成了完满宏富、源远流

女人必读的经典书籍女人一生必看的经典书

女人必读的经典书籍女人一生必看的经典书 好书是女人的气质、精神永葆青春的源泉,能弥补女人的不足,让女人变得聪慧、变得成熟,会让女人保持永恒的美丽。下面由WTT给你带来关于女人必读的经典书籍,希望对你有帮助! 女人必读的经典书籍1、《居里夫人传》 一部内容详实的科学家传记,一位影响过世界进程的伟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一位为子女树立光辉榜样的伟大母亲的精神世界。居里夫人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一切荣誉、金钱、灾难都在她科学之光的照耀下荡然无存。艾芙·居里说自己的母亲:“她终生拒绝财富,对于荣誉,也漠然视之。她生性严于律己,而且不露锋芒,因此,她始终不可能采取任何一种沽名钓誉的态度,既不表示亲昵,也不假装和蔼,不肯故示端严,也不肯矫饰谦逊。她根本不懂得显声扬名。玛丽·居里与生俱来的品质是:坚定不移的性格,智力方面锲而不舍的努力;只知贡献一切而不知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牺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骄傲,灾祸不能屈的非常纯洁的灵魂。她的这一切,比她的工作或丰富多彩的生活更为难能可贵。” 我在玛丽·居里的道路上看到了一个永不屈服的坚韧的人之中核。 女人必读的经典书籍2、《圣经》

一部包罗万象的古代文化百科全书,打开西方精神世界的钥匙,要了解西方文学首先应该了解《圣经》。《圣经》远超世上一切的书,它是东西方一切经典的翘楚。世界上几乎没有谁不知道《圣经》。不管是出于信仰还是出于兴趣,世世代代有无数读者和学者对它投注了无穷的精力,去诵读、去品味、去获取、去创造。如此巨大的魅力是由《圣经》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圣经》为基督教正式经典的总称,通常指《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正如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所说,“《圣经》是神赐给人类最好的礼物。救世主一切的美善,皆由此书传给我们。” 《圣经》是基督教的灵魂。在西方《圣经》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管出于信仰抑或缘自兴趣,历代虔诚的教徒、呕心沥血的学人都穷其毕生之精力,或颂其教义、领略要旨,或探索流变、感受启迪。《圣经》以它广博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滋润着无数迷茫中枯竭的心灵,激荡着众多伏案中创作的思绪! 女人必读的经典书籍3、《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艺术史着作中一部难得的佳作,有利于女性读者增强美术修养的艺术杰作,一本为广大女性读者指点艺术迷津的经典之作。身为女人,优雅是一种恒久的时尚,而优雅的女人并不一定要天生丽质、沉鱼落雁。三毛和张爱玲都不是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丽,但她们都有绝对的魅力。她们用文字将她们的美别致地表现出来,她们的一生都充满着传奇,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流露出修养、智慧和善良。女人的魅力产生于那种行云流水般的态度,产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书笔记写在开头感言:有人说这本书是女性修养必读书,的确,读傅雷的文字犹如久渴饮甘露,有一种精致的美。这本以讲稿整理的书,深入浅出,不仅仅让人阅读到西方美术名作的美,更能体会到美术家的人格魅力,美术创作之美,读的时候不必害怕自己对美术一窍不通,因为首先学会欣赏,这已经够美的了。 艺术对很多年轻人来说,都是充门面的,真正理解确实不多,毕竟大师们都是倾注了一生,或者全部才会有几部作品,里面的创作背后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读了这本书,对这些背后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也知道从哪几个角度去体会理解一个作品。难以想像傅雷在那么年轻时就写出了这样一本通俗而高雅的书,因为它,我对西方的绘画和雕塑也充满了兴趣,在伦敦时特别安排了国家画廊的参观,从这点出发,这本讲义也达到了它的目的。精装本文图搭配协调,阅读起来真是一种享受。读过之后,对傅雷更加佩服了。认识傅雷是从《傅雷家书》开始,那是知识渊博的温厚长者;《约翰克里斯朵夫》,文笔优美的译者;而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纵论西方美术名家名作,考其源流,述其风格,而作者其时不过二十三岁。有些天才,是欲望其项背而不得的。 这书是从翻看时起,就令我一直处于强烈的感撼中从前只是略知傅雷先生一生译作颇丰,极是令人仰慕,翻译功底自不必多言,就例如他曾译托尔斯泰之句:“世上的生活不是一泓泪水,也不是试练,而是超越我们想象的事物。只要我们能够坦然面对现状,生活也可以是无限的喜悦。”字句,涵义恰到好处,不得不让人佩服其对语言本身深厚的理解和对不同的文化融会贯通但傅雷先生的这本书稿,才让我有些恍然,大家之修为总远不止这些。 文言序言非常精彩。傅雷当年26岁,留法海归,在上海美专任教,故发起议论来掷地有声,神气完足。80年代出版的序言是庞薰琹写的,这位是工艺美术大牛,他说波提切利的画让他注意到绘画的装饰性。 书成于先生二十六岁,而书中展示而出的渊博知识,于这个年纪简直不可置信。先生对名作所用及的绘画技巧,画面的表达,分析几乎丝丝入扣,而信手拈来的史实穿插,辅以大师生平与艺术理念特点的概括,更是令名作本身由宏富陡然变得通透了。 至于文字,可谓之行云流水,较之曾经读过的美术史类的书籍,丝毫不见沉

世界十大绘画大师

米开朗基罗 (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譯「米開蘭基羅」、「米高安哲羅」,1475年生于佛羅倫斯加柏里斯鎮,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與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並稱「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梅第奇墓前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他还设计和初步建造了罗马聖伯多祿大殿,设计建造了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列昂纳多·达·芬奇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逝世之后的500年间,人类对他的研究与探索依然不断,在欧美各国和日韩、以色列等亚洲国家都有专门的达·芬奇研究机构。而对于他的祖国意大利来说,他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在这个国家,红酒、家具、餐厅、酒店、机场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事物数不尽数。意大利著名品牌Leonardo Di Gasun(中译老人头)也是以他的自画像做为Logo

《外国的传世名作》教案

《外国的传世名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外国传世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懂得外国的优秀美术作品和中国的优秀美术作品一样,都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对多元文化有感性认识。 2.通过欣赏外国传世名作,学习用自己的感受和语言表达欣赏体会,评述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语言的应用能力。 3.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培养热爱艺术作品,自觉保护文物的良好品德。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我们了解从古至今的人们如何生活,除了文字记载之外,感性认识主要依靠美术作品中看到的形象。各国艺术家创造的优秀美术作品都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技术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它们通过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艺术形式与风格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各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或自然环境。 教材选择了从古代到现代各个时期的一些经典美术作品,供学生了解与欣赏,借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艺术素养。本课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优秀外国美术作品的同时了解外国艺术的悠久历史,知道这些传世名作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艺术源于生活,通过欣赏艺术的造型美,了解美术与社会历史千百年来的渊源关系。在欣赏各种外国传世名作的过程中研究艺术形式的多种状态和风格特点。 因此,我们在内容的选择中安排了12幅供学生欣赏的图片,主要是建筑、雕塑和油画。配备精练的文字资料便于学生的自学。教师可适当地借助其他辅助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感受。并且让学生懂得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与他们平时认真的观察以及不断创新是分不开的,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多元艺术,初步认识和了解外国经典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 难点:了解美术的多元文化。懂得艺术与生活、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期末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期末答案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小二黑结婚》的故事原型是()。1.0 分 A、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B、岳冬至事件 C、郝桂女从军 D、小裁缝事件 我的答案:B 2巴金晚年创作的充满忏悔精神的作品是()。1.0 分 A、《随想录》 B、《管锥篇》 C、《语丝》 D、《朝花夕拾》 我的答案:A

3关于赵树理小说特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A、赵树理小说的结构受民间文学的影响,具有完整性,讲故事有头有尾。 B、赵树理善于将描写融化于叙述之中。 C、赵树理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均有突破,有不同于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的素质。 D、赵树理的小说不足之处在于不注重时效性,没有真正融入农民生活。 我的答案:D 4关于巴金小说的评述,下列选项错误是()。1.0 分 A、《雾》重在展现如雾一般软弱、犹豫的性格。 B、《雨》充满了阴郁气氛,描写爱情的比重较大。 C、《寒夜》中批判了无政府主义倾向,塑造了多余人形象。 D、《电》写的相对明朗,有无政府主义行动的影子,富于戏剧性。我的答案:C

5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1.0 分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故乡》 我的答案:A 6子君和涓生是鲁迅哪一部小说的主人公?()1.0 分 A、《狂人日记》 B、《风波》 C、《祝福》 D、《伤逝》 我的答案:D 7曹禺的《雷雨》中,序幕和尾声的作用是()。1.0 分A、塑造人物

B、间离效果 C、制造悬疑 D、前后照应 我的答案:B 8下列选项中采取独幕剧方式的是()。1.0 分 A、《祝福》 B、《狂人日记》 C、《伤逝》 D、《风波》 我的答案:D 9沈从文在《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这篇文章中谈到了三个女性,其中不包括()。1.0 分 A、丁玲 B、张兆和

20世纪世界艺术大师作品欣赏

指导老师:黄梵学生姓名:钱诚学号:1110200330

《原子体》试赏析 谈到《原子体》,我想我们不得不先说说这尊雕塑的创造者亨利·摩尔,伟大的英国雕塑家。他的超现实主义风格,他作品卓尔不群的韵律无疑给我的赏析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虽然在这学期接受了黄梵老师短暂的艺术熏陶,对于我有了很大的启发,但是这篇赏析中肯定还是会有很多的不足,还望见谅。 从表面上看,这无疑是一尊标准式的摩尔作品,他 从空洞、薄壳、套叠、穿插 等等手法中把原子大胆而自由地异化为有韵律、有节奏的空间形态,把原子用如此抽象的形态表现了出

来。 赋予了原子他本不具有的动物的生气,雕塑具有了自身的生动性,其强烈的生命力使得雕塑本身更具有表现力。那些安置在大自然中的不规则的模型不仅与山峦沟壑有着外形上的相似,而且有着大山般沉雄巍峨的气势和力量。那些打磨得光滑圆润的青铜雕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尤其是在层林尽染的秋天的森林和原野上,迸发出强烈的动人心魂的美。 再从内涵上出发,雕塑顶部的圆是既是原子,也是源头。由顶端的圆衍生出的空间,空洞,不规则的几何形状,都是在深层次的阐述着原子作为最基本组成单位,组成了世间万物,创造了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雕塑的下方自成空间,而在这空间的支柱之后,有着斑驳的痕迹,我想这是时间的印记,仅仅拥有着空间是不完整的,空间与时间并存才造就了我们的宇宙,三维的宇宙!而雕塑下层的孔洞,更是极具神秘感。孔洞的运用打破了“雕塑是被空间所包围着的实体”这样一个西方传统雕塑的固有概念,让空间穿透雕塑,使空间成为实体的一部分,让雕塑与空间融为一体。摩尔本人宣称,人像身上的孔洞具有神秘的力量。而从整体上观察,整个雕塑本身更像是一颗人的

《傅雷家书》导读及习题答案

《傅雷家书》 一傅雷个人简介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 傅雷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傅雷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琪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都尔的本堂神甫》《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译作约五百万言,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也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一百余万言的著述也收录于《傅雷文集》。为表示对他著译的由衷礼赞,近年还出版多种插图珍藏本,如《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罗丹艺术论》《艺术哲学》和版画插图珍藏本《约翰?克里斯朵夫》。 在这些巨著中,影响最为直接和广泛的,当属《傅雷家书》。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养的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书。 1957年,傅以“亲美”、“反苏”的罪名被上海市作协开会批判凡十次之多,但因拒不承认“反党反社会主义”而无法戴帽,而到1958年的“反右补课”中,傅却再也无以幸免。1966年的一个孟秋之夜。9月2日的夜晚或3日的凌晨,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坐在自己的躺椅上吞服了巨量毒药,辗转而亡。两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馥从一块浦东土布做成的被单上撕下两条长结,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尾随夫君而去。 傅雷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不能违背自己的心灵,他同样不能违反自己的逻辑,不能忍受自己的思想被霸占,更不能让自己的灵魂被否定.。所以他选择了死。

外 国 美 术 名 作 欣 赏

外国美术名作欣 赏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外国美术名作欣赏》课后感想 说实话,当时选这门课的时候,觉得名字听起来不错,《外国美术名作欣赏》,抱着上课轻松的态度而选的,结果第一节课就迟到了,为什么呢,教室不好找哇,和同伴找了好半天最后还是问了门卫才找到的教室。 说起美术,应该是既熟悉又陌生,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我却从来没有仔细的品味过、研究过。绘画,就跟音乐一样,是艺术家内心的体现。我是一个音乐学者,往往我们演奏出的一首乐曲都是将个人的情感寄托在音乐上面,画家也是一样,所描绘出的景物里充满了情感。 上了第一节课,果真跟我想的一样,课堂气氛很轻松,内容也很有趣,第一节课先让我们接触了下国外的文化,老师用ppt首先给我们展示了俄罗斯,让我大开眼界,外国的文化跟我们真的是天差地别,就像老师说的,俄罗斯的街道上随处可见纯金打造的人像、装饰物等,我觉得这如果放在我们国家是需要勇气和做好消失不见的心理准备的。看了那么多异国风情的图片也算是长见识了。后来得知,老师在课堂上所展示给我们的图片,都是他到世界各国去旅游所拍摄的,让我对老师又多了一份羡慕。听了第一堂课后,我鬼使神差的喜欢上了这门课,不光是上课内容是我非常感兴趣的,确切的说是喜欢老师那种上课幽默风趣而不离主题的授课方式。 选修了外国美术欣赏,感受到国外众多画家流派的风格,深刻地

体会到,不能以好看不好看来评价画的好与坏。要深刻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画家们的思想境界才可能对某个画家和作品作出正确的 判断。就像文艺复兴三杰,他们各有所长,在不同的时候占据了不同的地位。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思想深邃、博学多才。他怀着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奥秘,他把艺术和科学、理智和情感、形体和精神熔于一炉,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把艺术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可贵的是,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而稍微年轻的米开朗基罗可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巨匠,他的雕塑不在于他的强健与巨人般的宏大,而在于它的灵感和神韵。这是他的追随者永远也学不到的东西。最早认识达芬奇的时候是在小学,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可谓众人皆知,正是他那种坚强的意志,才造就了他以后的伟业。正是刻苦的大量练习,才使得在他的艺术遗产中,大量的素描习作也颇值得重视。这些素描和他的正式作品一样,同样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他的每一件作品都以素描作基础。《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之作,其实,他画笔下的这一使人难忘的“微笑”已不是具体的佐贡多夫人的表情了,而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的,是“蒙娜丽莎”所有的,是达·芬奇所有的,也是我们大家所共同拥有的人性特质的某种精微的东西。可能,这就是《蒙娜丽莎》巨大魅力的所在。比达·芬奇年轻23岁的米开朗琪基曾在著名画家古兰达约门下学习,但真正给他启示的是古代雕塑,

第02课--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第2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本课知识与技能: 了解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生平及其创新历程,欣赏马蒂斯的绘画和剪纸艺术,用自己的语言从造型和色彩等方面描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重点: 了解马蒂斯野兽派绘画和剪纸作品特色及其创新手法。 ◆本课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色彩均衡与抽象风格在马蒂斯作品中的体现。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结合马蒂斯的生平,引领学生欣赏马蒂斯艺术生涯中两大成就——野兽派绘画作品和剪纸艺术,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位影响20世纪画坛的艺术巨匠。为什么马蒂斯被称为20世纪艺术大师?这是本课极具探索意义的问题。马蒂斯向前辈和同时代艺术家学习借鉴,不断确认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并且对后期的美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影响,这才是“大师”的本质。另一方面,其作品风格对于没有系统学习美术史知识的小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在更开阔的艺术史背景中引领学生感受、欣赏、理解马蒂斯艺术作品特色并学习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依据国家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课的要求,教师在欣赏课教学中应努力激发高年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应“多运用比较、讨论等方法”、“尝试以查阅和搜集资料的方式”欣赏大师作品(摘自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本课教学注重欣赏课的视觉功效,创设“图像情境”与“问题情境”,并通过师生有效的互动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建构学生对作品的认识,提高欣赏实效。 (二)教材版面分析 在本课的编写中,出于版面的限制,教材中选择了马蒂斯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转折时期的作品。 本课由三页构成。第一页、第二页是绘画欣赏。第一页首先出示了马蒂斯的生平简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并配以两幅成名期和成熟期重要的代表作。第二页可以看到马蒂斯对绘画进一步简化的变化。第三页是剪纸作品欣赏及汶斯教堂彩色玻璃画。 《戴帽的女人》作于1905年,画现存于美国旧金山美术馆,是马蒂斯成名作。该画在造型形式上,虽然还留有一些传统绘画的痕迹(阴影的简单表现),但受东方艺术影响总体趋于平面化,色彩的运用与传统油画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粗犷的笔触与强烈的色彩对比造成强大的视觉冲击,传统油画中的细腻、含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