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优化-1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优化-1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优化-1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优化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加重,河流、湖泊(水库)中火量藻类繁殖,直接影响了人们的饮用水安全。为了有效控制藻类的生长,对藻类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众所周知,富足的氮、憐等营养物质,缓慢的水流速度,适宜的气候条件包括水湿、光照等是特定优势藻生长繁衍所必需的环境条件。目前人们对于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光照、营养盐水平下的藻类生长,并且找出了藻类生长与温度、光照、营养盐等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是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群交替和生物量的变化,不仅与水体的温度、光照周期、营养物质及生物自身的生理状态相关,还受到水体流动的影响。

本实验分别以实验室培养铜绿微囊藻为实验对象,参照藻类生长的最适宜环境条件,在温度、光照、pH值及营养盐条件一定的条件下,研究影响藻类生长的规律,为生态调水、生态河道设计流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控制或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1.2 藻种的分类

藻类植物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种群,它的分布范围极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有些种类的水藻在极低的营养浓度、极微弱的光照强度和相当低的温度下也能生活。不同研究系统对藻类的分类方法各不相同,常用的分类系统,如,根据藻类的结构特征和藻细胞的生理生化特点,将藻类分为蓝藻门、硅藻门、黄藻门、绿藻门等共十一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植物主要为蓝藻门和绿藻门;根据藻类在水中生长的位置,将藻类分为浮游藻类、飘浮藻类和底栖藻类。硅藻门、甲藻门和绿藻门的单细胞种类以及蓝藻门的一些丝状的种类浮游生长在海洋、江河、湖泊,称为浮游藻类。一下简要说明蓝藻和绿藻的种类、分布、形态和繁殖特征。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植物主要为蓝藻门和绿藻门。

1.2.1 蓝藻

在中国,蓝藻是有毒有害性最强、分布范围最为广泛的一类淡水藻。有毒的蓝藻藻种有:铜绿微囊藻,泡沫节球藻,水华鱼腥藻,阿氏颤藻,水华束丝藻等。蓝藻是广适性藻类,分布十分广泛。蓝藻的主要生存环境为淡水和海洋,它们能在

咸水、咸淡水、淡水、冰冷和沸腾的泉水中生存,但大多数生活在淡水,少数生活在海洋。蓝藻的抗逆性很强,能在其它藻类无法生存的环境中繁衍。例如,有些蓝藻能在60-85℃的温泉中生长繁殖;有的在54℃条件下还能生长、固氮;有的可-35℃的低温(如地木耳);有一些在过饱和盐水中也可生长。蓝藻还具有

在贫瘠基质(如火山灰、沙漠、岩石)上生存的卓越能力,常常在岩石的裸露面和土壤深层中(如土壤蓝藻),它们通过一些特殊的机制(如吸收紫外线辐射的外鞘色素)增强其在相对暴露的陆地环境中的适应性。大多数蓝藻都是好氧的光合自养生物,但是在自然界中,一些蓝藻也能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长期存活,某些蓝藻还有进行异养生长的独特能力。有些蓝藻能与菌、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形成共生关系。

蓝藻中结构最简单的是单细胞体,其次还有群体以及丝状体。其中有些单细胞体内部结构也有相对比较复杂的,主要是因为单细胞分裂后并没有脱落,还在新的细胞体内,然后新的和旧的细胞反复分裂,使得原来的单细胞内存在多个细胞从而形成细胞群。如果细胞破裂,则可以形成新的小群体。丝状体是由于细胞分裂时在同一个分裂面反复分裂形成的。丝状体的分裂也是各种各样的,有时会出现异形的细胞,有些丝状体会出现分枝或者伪枝,有些会进行极性的分化。当然丝状体也可能在分裂的过程中形成群,方式和单细胞的分裂有相同点。

蓝藻的生活史以及其特殊的行为特点使得它们能够有效适应各种磷环境。如:微囊藻对磷的最大摄取速率值较高;与其它藻类相比储存磷的能力更强,它们可以在细胞中储存足够提供细胞分裂2-4 次的磷;比其它藻类对营养盐的结合力更高等,这样它们利用磷时会更加有效,尤其在氮、磷含量受限的情况下,与其它藻类相比它们会具有更高的竞争力。因此,许多大型湖泊、水体中尽管氮、磷浓度较低,却也可以见到蓝藻水华的发生。许多水华藻生长所需的营养盐不必完全依赖于外界的输入,而是在水体内部的营养盐循环、微生物过程等作用下,就可以得到再生、补充。因此,与生长在小型水体中的水华藻相比,它们受营养盐的限制更少。此外,有些学者指出,风浪的扰动可能比水体中的营养盐的含量本身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更大。

1.2.2 绿藻

绿藻属于真核生物,依据形态和大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比如单细胞,丝状,管状和群体。绿藻以有性生殖为主,其配子有 2 或 4 条鞭毛。绿藻的其繁殖方式如下:

①营养繁殖:植物体不通过形成生殖细胞来进行繁殖。绝大多数单细胞种类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来形成新个体;群体也以细胞分裂来增加群体的细胞数目,这是常见的营养繁殖方法。群体、丝状体在进行营养繁殖时,还可以通过藻体断裂分离的方式进行。某些单细胞会在遇到不良生长环境时进行细胞分裂,从而形成胶群体,进行营养繁殖。

②无性生殖:是指植物体形成的生殖细胞不需经过结合而直接萌发成新的植物体的繁殖方式。动孢子:是绿藻中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方法,由细胞内原生

质体收缩或分裂为1、2、4、8 个或者更多的动孢子。动孢子一般无细胞壁,具有2 条等长鞭毛,常形成于夜间,在黎明时或环境条件突然改变时形成,进而萌发形成新植物。不动孢子:与动孢子不同的是,不动孢子无鞭毛,不能运动,并且具有细胞壁。似亲孢子:似亲孢子也是一种不动孢子,与一般不动孢子不同的是,此种孢子与母细胞的形态完全相同。休眠孢子:运动细胞在环境不良时,由细胞壁增厚,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养分和色素而形成。当环境适合时,萌发产生新个体。

③有性生殖:这种生殖方法是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合子,合子萌发形成新植物体。绿藻分布十分的广,大多数存在于淡水中,由于绿藻呈现出绿色,在水中一般能够看到,在水中的岩石和木头上也会存在,在陆地上最为明显的就是和真菌共同组成地衣。

1.3 藻类生长影响因素

1.3.1 温度的影响

藻类的生长繁殖受到温度的影响很大,适宜的水温能够促进藻细胞自身的生理活性,也能帮助藻类更加充分的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每年屯、八月份水体中藻类迅速繁殖,水质恶化,富营养化严重,水华爆发。而温度较低的冬季,藻类减少甚至消失,水质有所改善。

有研究表明,年均气温每増加1.0℃.年均藻类生物量会増加化0.145倍,且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里著,温度升髙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越大。当温度达到25℃时,藻细胞迅速增殖,且比増长率最火,温度对藻类的生长速率和最终生长量有着重要影响。温度升高,藻类的生长繁殖率随之上升。实验发现,栅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微囊藻的最适生长温度35℃,小球藻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5℃-42.3℃。虽然各种藻类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但一般而言,25℃是大多数藻类生长的适宜温度。

1.3.2 营养盐的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过程可用以下反应式表示:

106CO2+16NO3-+HPO42-+122H2O+18H++能量+微量元素=C106H263O110N16P1(藻类原生质)+138O2。

从上面的反应式可以看出藻类的生长繁殖主要是利用碳、氮、磷三种元素,当然此外还需要铁、镁、钾、钠、硫等微量元素。很多学者研究发现,氮和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发生的重要因子,氮磷对于蓝藻细胞的生物量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影响藻类生长的氮磷并不是一个确定值,随着藻类生长状态的改变及水体环境的变化,最优的氮磷比是在不断变化的。当氮磷比不是最佳比值时,氮磷都会成为限制藻类生长的因素。还有学者研究发现,浮游植物的第一营养限制

因子,是富营养化的决定因子,而氮元素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没有突出的相关性。有研究表明,不同氮磷比值培养液中,影响蓝藻细胞变化趋势的只有磷浓度,与氮磷比值关系不大。当培养液中磷充足,即使氮磷比较低,微囊藻也能正常生长,所以只有在磷充足的条件下,培养液中的氮磷比值才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藻类的生长产生影响。对比三峡水库成库后的7次监测结果,发现截流后营养盐浓度(TN、TP)在各断面均有所增高。当然也有学者对其他微量元素进行探究,比如铁元素,它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生命活动中不可替代的元素,位居植物必需微量元素的首位。在浮游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氮的吸收利用、氧的新陈代谢、电子传递、呼吸作用及叶绿素的光合作用等都受到铁的影响。刘静等人对Fe3+研究,发现Fe3+浓度较低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而高Fe3+浓度能够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但随后叶绿素a浓度和生物量迅速下降,这种现象有可能是Fe3+促进了细胞的自溶导致的。

1.3.3 光照的影响

光照是藻类生长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其繁殖的重要生态因子。在温度、营养盐和pH值恒定的条件下,光照的强弱直接决定藻类光合作用产物的多少,从而影响藻类的繁殖和生长。随着光照的增强,光合作用的速率直线上升,到达一定强度后,当光照强度继续加强,光合作用的速率不再增加,甚至下降或停止,表现出光抑制的现象。在夏季,光照周期变长,藻类生长加快,可见光照在一定程度上对水体富营养化产生影响。

在1000-5000lX范围内,光照的增加,有利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达到3000lX 时,比增殖速率趋于平缓,表明微囊藻是喜光物种有实验得出,铜绿微囊藻在9h的光照周期下生长状态最好,其最大细胞数和最大比增长率均为最大。而绿色微囊藻在12h光照周期下生长最好,实验可见不同藻种有其各自生长的最佳光照周期。

1.3.4 pH的影响

pH值是影响藻类生长的又一重要因素。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抑制藻类的生长,只有在藻类最适宜的pH值范围内,藻类才会加速繁殖生长。水体pH主要从两方面对藻类产生影响;一是通过改变水体环境的酸碱度,酸性过强(H+浓度过高)或碱性过强(OH-浓度过高)都会对伤害藻细胞,因此只有在适宜的pH值范围内,藻类才能够正常的繁殖生长;二是通过影响碳酸盐平衡系统和不同形态无机碳(CO2、H2CO3、HCO3-及CO32-等)的分配关系来影响藻细胞的生长繁殖湖泊、水库中的pH值主要受水体中CO2含量的影响,而水体中CO2的含量并非受单一因素的影响,例如溶解离子、水湿、微生物等都会影响其含量的多少。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氧和CO2主要受其中生物生命活动的控制。因此,

当藻类数量増加到一定程度时,其数量的多少及生命活动的活跃程度将主导作用水体的pH值变化。

换言之藻类对水体的pH值起到调节的作用。藻类生长对水体pH值的影响与pH值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是一个相互的过程,藻类对水体的pH值有很强的缓冲能力,能够通过自身的生长繁殖活动调节水体pH值,使pH值达到适宜藻类生长的范围。研究发现,微碱性的水体益于蓝绿藻的生长。刘春光等人通过人为控制pH值的方式,得出pH8.5是水体碳酸系统稳定性较商的一个数值,在这一pH值下藻类生长状况最好。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人为改变水体pH值,使其偏离8.5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

1.4 研究内容

研究首先选择三种典型的富营养化铜绿微囊藻作为研究对象。

(1)在两种不同培养基培养铜绿微囊藻,研究其生长曲线;

(2)在不同温度下培养铜绿微囊藻,研究其生长曲线;

(3)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培养铜绿微囊藻,研究其生长曲线。

第二章实验方法

2.1 培养基选择

铜绿微囊藻均为蓝绿藻水华中常见的藻类,且M11和水生四号两种培养基都有应用于蓝绿藻培养,两种培养基分别针对不同藻种的培养也有一些报道。但并未看到具体针对两种培养基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培养铜绿微囊藻效果比较的研究。本实验选择这两种培养基作为实验用培养基,并对它们的培养效果进行比较。

M11培养基成分为:NaNO3 100mg/L,K2HPO4 10mg/L,MgSO4·7H2O 75mg/L,CaCl2·H2O 40mg/L,Na2CO3 20mg/L,柠檬酸铁6mg/L,Na2EDTA·2H2O 1mg/L,pH值8.0。

水生四号培养基成分为:Ca(H2PO4)2·H2O+2(CuSO4·H2O)30mg/L,(NH4)2SO4 20mg/L,Mg SO4·7H2O 80mg/L,Na HCO3 10mg/L,KCl 2.5mg/L,Fe Cl3(1%)0.15ml,土壤浸出液0.5ml。

2.2 实验方法

2.2.1 培养方式

试验实验采用批量培养方式,在500ml 锥形瓶中装入培养液200ml,并经过121℃高温灭菌20min。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种分别定量接入培养基中,然后放入人工气候箱中进行培养。一定培养温度和光照强度,光暗比12:12。在光照周期内,每天摇动锥形瓶3-4次,并随机交换锥形瓶位置。

2.2.2 藻类生物量测定

藻类生物量测定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方法。每天上午9:00 取样,每个样品计数3次取平均值。实验周期为24 天。

第三章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培养基下铜绿微囊藻生物量变化情况

取灭菌后的铜绿微囊藻种分别定量接入培养基(水生4号和M11)中,然后放入人工气候箱中进行培养。25℃培养温度和3000lux光照强度,光暗比12:12的条件下,实验周期内细胞浓度计数结果见表1。

根据每日藻细胞浓度计数结果,分别绘制铜绿微囊藻在水生四号和M11 两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曲线,如图1所示。

图3-1 铜绿微囊藻在两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

图1所示为铜绿微囊藻在两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由图中曲线可知,铜绿微囊藻在M11 培养基中经过17天培养达到最大生物量,为26.03×106个/ml;而在水生四号培养基中第13天即达到了最大生物量,仅为17.96×106个/ml。从生长曲线的整体趋势来看,铜绿微囊藻在M11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优于在水生四号培养基中的情况。

3.2 不同温度下铜绿微囊藻生物量变化情况

取灭菌后的铜绿微囊藻种分别定量接入培养基M11中,然后放入人工气候箱中进行培养。3000lux光照强度,光暗比12:12,不同培养温度(20℃、25℃、30℃)的条件下,实验周期内细胞浓度计数结果见表2。

根据每日藻细胞浓度计数结果,分别绘制三种藻类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曲线,如图2所示。

图3-2 所示为铜绿微囊藻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曲线

图2所示为铜绿微囊藻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曲线。由图中曲线可知,铜绿微囊藻在25℃培养基中经过17天培养达到最大生物量,为26.03×106个/ml;而在20℃和30℃培养基中分别在第17天和第9天即达到了最大生物量,仅分别为15.57×106个/ml和18.2×106个/ml。从生长曲线的整体趋势来看,铜绿微囊藻在25℃中的生长情况优于其他温度的情况。

3.3 不同光照下铜绿微囊藻生物量变化情况

取灭菌后的铜绿微囊藻种分别定量接入培养基M11中,然后放入人工气候箱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25℃,光暗比12:12,不同光照强度(2000lux、3000lux、4000lux)的条件下,实验周期内细胞浓度计数结果见表3-1。

根据每日藻细胞浓度计数结果,分别绘制铜绿微囊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中的生长情况曲线,如图3-1所示。

图3 铜绿微囊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曲线

图3所示为铜绿微囊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曲线,由图中曲线可知,铜绿微囊藻在光照强度3000lux培养基中经过17天培养达到最大生物量,为26.03×106个/ml;而在光照强度2000lux和3000lux培养基中均在第11天达到了最大生物量,仅分别为17.2×106个/ml和19.6×106个/ml。从生长曲线的整体趋势来看,铜绿微囊藻在25℃中的生长情况优于其他温度的情况。

第四章结论

研究了铜绿微囊藻在不同培养基、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温度下的实验室培养情况,得出结论在M11培养基、光照强度为3000lux和25℃培养温度下,经过17天培养达到最大生物量,能达到26.03×106个/ml。

参考文献

[1]张媛,余蕾,雷楠,赵馨.海洋单细胞藻类的培养与观察方法的优化研究——以硅藻三角褐指藻为例[J].现代盐化工,2020,47(01):5-7+13.

[2]任舒天,邵蓬,王祎哲,周文礼,高金伟,窦勇,贾旭颖.水生环境中微藻与细菌相互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J].河北渔业,2019(12):50-53.

[3]陈艳,范明鋆,李杲光,李英臣,于飞,马剑敏.氮浓度对小环藻、大型溞和金鱼藻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41(12):1427-1431+1464.

[4]韩汶均,许彦婷,蒋阳杨,姚亚楠,曹学彬,姜爱莉,陈丽红,邢荣莲.氮磷比、盐度、pH对强壮硬毛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9,34(06):776-784.

[5]孙凡蛟,宋凤芝,范宇成.菌藻共生系统处理污水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J].农村实用技术,2019(08):90-92.

[6]王图锦,周富春,潘瑾,刘雪莲.大型溞与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相互作用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41(07):767-771.

[7]韩菲尔,赵中华,李大鹏,张路.利用稳定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浮游藻类氮素吸收速率特征[J].海洋与湖沼,2019,50(04):811-821.

[8]吉米拉木·加马力,古海尼沙·买买提,艾尼瓦尔·吐米尔.3种地衣体内藻类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耐受能力及其吸附特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9,39(07):1230-1240.

[9]谢雅清,郁彬琦,靳翠丽,缪莉,周晓见.微藻规模化培养与生物能源开发[J].现代化工,2019,39(08):27-32.

[10]陈仕光,孙洪伟.不同模拟培养条件下藻类生态差异[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2(03):35-41.

[11]吴文莉. 氮磷营养盐对汉江四种藻类种间竞争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19.

[12]许海,陈丹,陈洁,朱广伟,秦伯强,朱梦圆,张运林.氮磷形态与浓度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9,39(06):2560-2567.

[13]田雅琦. 环境因素对微囊藻色素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14]朱传雪. 巢湖水华藻类的分离及荷花的抑藻效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15]代亮亮,张云,李双双,刘瑶,李根保.不同营养水平下沉水植物的抑藻效应[J].环境科学学报,2019,39(06):1801-1807.

[16]徐雅倩,马骏,杨正健.基于实验室培养的一株铜绿微囊藻生长动力参数率定及生长数值模拟[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8,34(03):267-275.

[17]赵开拓. 水体盐化对淡水藻类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取水规避藻类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18]许珍,殷大聪,陈进,许继军.温度和光强对4种常见水华藻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7,34(06):39-44.

[19]黄睿. 环境因素对铜绿微囊藻产DBPFP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20]熊青山. 对铜绿微囊藻具有溶藻作用的一组细菌群落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藻类培养论文 牛浩

吉林化工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环境生物学设计性实验 院系: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环境科学与工程1301 姓名:牛浩 指导老师:邹继颖 学号:1310338102

天然藻类培养和应用 (吉林,吉林,吉林化工学院,牛浩,132022) 摘要:藻类植物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类生物类群,它们不仅是用于科学研究的良好材料,在医药、食品、精细化工、环境保护、水产养殖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观察藻类不但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藻类应用技术在国内外一直是研究的热门,藻类大量培养技术是一切的基础。本实验重点探讨藻类培养的一般步骤和前景。 关键词:藻类;材料;应用价值;培养;前景 Natural algae cultivation and application (Jilin, Jilin,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NiuHao, 131022) Abstract:the algae is a very important categories of organisms in nature, they are not only u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of good material, in food, fine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uch aspects as aquaculture, algae research to observe not only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lso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Alga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has been a research hot, plenty of alga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things.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general steps of algae cultivation and prospect. Keywords:algae, materials, application value, cultivation,prospects 前言:多数的单细胞藻具有生长繁殖快、环境适应力强、培养周期短等特点。可实现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大量培养获得高产的目[1]的而藻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糖类、色素等可供人类利用,加之藻类本身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繁殖速度快,占地面积小等优势使得藻类在解决资源枯竭、人口压力、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产油藻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成为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的一条解决途径;藻类提供的营养物质可以有效的缓解人口和土地方面的压力;在水环境方面,藻类可以用来净化水质,治理水体污染。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用具 显微镜、显微图像采集系统、采集瓶、培养瓶、吸管、镊子、刀、标签、记

培养基的配置和灭菌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扎方法。 2.掌握培养基的配置原则和方法。 3.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细菌生长繁殖之用。 高压蒸汽灭菌: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将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和加压的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内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蒸汽将锅内冷空气从排气阀中趋尽,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蒸汽不溢出,压力增大,沸点升高,获得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 1.药品: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的NaOH和HCl溶液。 2.仪器及玻璃器皿: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三角瓶、培养皿、玻璃漏斗等。 3.其他物品:药匙、称量纸、pH试纸、记号笔、棉花等。 四、操作步骤 (一)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 1.玻璃器皿的洗涤 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洗刷干净。将三角瓶、试管、培养皿、量筒等浸入含有洗涤剂的水中.用毛刷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净。移液管先用含有洗涤剂的水浸泡,再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洗。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置于烘箱中烘干后备用。 2.灭菌前玻璃器皿的包装 (1)培养皿的包扎:培养皿由一盖一底组成一套,可用报纸将几套培养皿包成一包,或者将几套培养皿直接置于特制的铁皮圆筒内,加盖灭菌。包装后的培养皿须经灭菌之后才能使用。 (2)移液管的包扎:在移液管的上端塞入一小段棉花(勿用脱脂棉),它的作用是避免外界及口中杂菌进入管内,并防止菌液等吸入口中。塞入此小段棉花应距管口约0.5cm左右,棉花自身长度约1~1.5cm。塞棉花时.可用一外围拉直的曲别针、将少许棉花塞入管口内。棉花要塞得松紧适宜,吹时以能通气而又不使棉花滑下为准。 先将报纸裁成宽约5cm左右的长纸条,然后将已塞好棉花的移液管尖端放在长条报纸的一端,约成45℃角,折叠纸条包住尖端,用左手握住移液管身,有手将移液管压紧.在桌面上向前搓转,以螺旋式包扎起来。上端剩余纸条,折叠打结,准备灭菌。 (二)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的配制过程1.液体培养基配制 (1)称量(假定配制1000ml培养基) 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地称取3.0g牛肉膏、10.0 g蛋白胨、5.0gNaCl放入烧杯(或1000ml刻度搪瓷杯)中.牛肉膏常用玻棒挑取,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化后倒入烧杯。 (2)溶化 在上述烧杯中先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如约700ml),用玻棒搅匀,然后,在石棉网上

单细胞藻类

单细胞藻类之--微绿球藻 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或叫眼状微绿球藻。本属还有其它几种培养作为水产动物的活饵料的。在分类上属于绿藻门,绿藻属,四胞藻目,胶球藻科。 一、形态特 征:细胞为 球形,直径 为2—4微 米,单独或 集合,色素 体一个,淡 绿色,侧生, 仅占着周 围的一部 分,眼点圆 形,淡橘红 色。在活泼 生长的情 况下,色素 体颜色很 深,不容易 观察到眼点,在氮缺乏的培养中,色素体变淡,眼点明显。没有蛋白核。有淀粉粒1—3个,明显,侧生。细胞壁极薄,幼年细胞看不到,在分裂之前才变得明显。分裂进行时,细胞壁扩大,与细胞之间形成空隙。 二、繁殖方式:微绿球藻进行二分裂繁殖,细胞分裂成为2个子细胞,细胞分裂后,子细胞由母细胞的细胞壁裂开处脱出,子细胞附着在细胞壁上,互相连结成为一个松散的树枝状群体。 三、生态条件: 1、盐度:微绿球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盐度为4—36的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繁殖,并可保养在2—54的盐度范围内。江西省宜春高新技术专利产品开发中心提供光合细菌培养基配方技术。 2、温度:微绿球藻在10--36℃的温度范围内都能比较迅速的繁殖,最适温度为25--30℃。 3、光照:在适温条件下,最适光照强度为10000勒克斯。 4、酸碱度:适宜的酸碱度范围为:PH7.5—8.5。 微绿球藻在有机质多,特别是氮肥多,氨盐丰富的水体中,生长特别繁茂。 单细胞藻类之--塔胞藻 塔胞藻(Pyramimonas sp.)分类上属于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塔胞藻属。可以用于海湾扇贝幼体的饵料。 一、形态特征:单细胞,不具细胞壁,多数呈梨形、侧卵形,少数呈半球形。细胞长12—16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Ampicillin (100 mg/ml) IPTG (24 mg/ml) X-Gal (20 mg/ml) LB培养基■组份浓度 100 mg/ml Ampicillin ■配制量 50 ml ■配制方法 1. 称量5 g Ampicillin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 加入40 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 用0.22 μm滤器过滤除菌。 4. 小份分装(1 ml/份)后,-20℃保存。 ■组份浓度 24 mg/ml IPTG ■配制量 50 ml ■配制方法 1. 称量1.2 g IPTG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 加入40 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 用0.22 μm滤器过滤除菌。 4. 小份分装(1 ml/份)后,-20℃保存。 ■组份浓度 20 mg/ml X-Gal ■配制量 50 ml ■配制方法 1. 称量1 g X-Gal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 加入40 ml DMF(二甲基甲酰胺),充分混合溶解后, 定容至50 ml。 3. 小份分装(1 ml/份)后,-20℃避光保存。 ■组份浓度 1%(W/V)Tryptone,0.5%(W/V)Yeast Extract, 1%(W/V)NaCl ■配制量 1 L ■配制方法 1. 称量下列试剂,置于1 L烧杯中。 Tryptone 10 g Yeast Extract 5 g NaCl 10 g 2. 加入约800 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3. 滴加5 N NaOH(约0.2 ml),调节pH值至7.0。 4. 加去离子水将培养基定容至1 L。 5. 高温高压灭菌后,4℃保存。

绿藻栅藻培养

绿藻栅藻培养 藻类,特别是单细胞藻类的营养丰富,含有动物和人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各国学者都试图用藻类这一资源解决人类食物和动物饵料的缺乏问题。另一方面,藻类可直接或间接的作为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饵料。 1 藻类的培养方式 藻类的培养方式,以藻类培养的目的要求而各种各样。但可分为密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两大类。 1.1密闭式培养 密闭式培养的目的是不使外界杂藻、菌类及其他有机体混入培养物中。将培养液密封在与外界完全隔离的透明容器中,由此通气,搅拌,输送培养液及调节水温和取样等设备,也都要与外界隔离。培养容器多为管状,也有池状,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聚乙烯所料做成水平管道,直立或斜立在地上,暴露阳光或人工光照下。这种培养方式,成本高,好控制,产量亦稳定。 1.2开放式培养 将藻类培养于敞开的容器(如水泥池、管道、木盆等)中。方法设备较简便,可进行小量或大面积的培养。该法培养物中易发生敌害生物污染,但成本低,使用较普遍,也是今后藻类培养所应采取的方式。开放式可分如下几种类型: (1) 开放循环培养:其特点式培养液借助循环水泵而不断循环流动。培养物能循环,就可省却搅拌工作。 (2) 开放非循环培养:其特点是培养液不循环流动,而定时由小管通入CO2和空气到培养液中;同时也起搅拌作用。此法在大面积培养中使用较普遍。优点是设备简单,无需动力,水泵及大量的CO2及通气设备。 (3) 半开放循环培养:半开放培养是指培养容器或池,槽等场所虽仍敞开,但有些部分密闭,或用塑料布覆盖。这种培养方式,利用管道,依靠动力,使培

养液流动和通入含二氧化碳的空气。该方式设备复杂,但效果较好。 2 藻种的分离 为了要进行某种藻类的科学研究活大量培养,有必要把某种藻类与其他生物分离。分离培养藻种,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单种培养,即藻类虽只有一种,但还混杂细菌。另一为纯培养,即不仅藻类只有一种,亦无其它任何生物。纯培养比较困难,一般的分离培养往往只能做到单种培养。 主要根据培养的目的要求,及某一种类的生物学特征。藻类的分离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2.1 离心法 将混合液用离心机离心,水中不同藻体及细菌就以不同的速度下沉,因此得以分开。这样将不同时间下从导管底的藻体取出,经镜检选定某种藻类最多的沉积物,再加清水,继续离心,如此反复就可得到比较单纯的藻体,在接种相应培养液中培养。该法可消除细菌,并增加纯粹分离的可能性,至少可作为藻种平板培养的准备工作。另外,在水液中藻体含量较少时,可用此法集中藻体。但此法不能做到使不同藻类完全分离。 2.2 稀释法 该方法用已消毒试管5只,在第一管盛蒸馏水10mL,第2~5管都装5mL,用高压蒸汽消毒,待冷却后,第1管用滴管滴入混合藻液1~2滴,充分振荡,使均匀稀释。每次用消毒吸管,从第1管中吸取5mL滴入第二管中如前振荡,使均匀稀释。以后依次同样滴入第3~5 管,并都充分均匀稀释。然后把五个已盛又消毒的琼胶培养基培养皿,加热使之溶解,待冷却而尚未凝固时,分别滴入五个试管的藻液各一滴,用力振荡,使藻液充分混乳培养基中。待冷凝后,把五个培养皿放在受着漫射光窗口,一直到出现藻群时为止,在20℃左右时,约10天即出现藻群。用消过毒的白金丝取些藻群,进行琼胶固体培养基的不通气培养。此过程反复多次,直至得到完全分离的纯藻种群为止。此法稀释要使用较多容器分组培养,比较麻烦,但较易成功。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五、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Ampicillin(氨卡青霉素)(100 mg/ml) 组份浓度100 mg/ml Ampicillin 配制量50 ml 配制方法 1.称量5 g Ampicillin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加入40 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用0.22 μm过滤膜过滤除菌。 4.小份分装(1 ml/份)后,-20℃保存。 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24 mg/ml) 组份浓度24 mg/mL IPTG 配制量50 mL 配制方法 1.称1.2 g IPTG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加入40 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用0 22 μm过滤膜过滤除菌。 4小份分装(1 ml,份)后,-20℃保存。 X-Gal (20 mg/ml) 组份浓度20 mg/ml X-Gal 配制量50 ml 配制方法 1.称量l g X-Gal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加入40 ml DMF(二甲基甲酰胺),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小份分装(1 ml/份)后,-20℃避光保存。 LB培养基 组份浓度1%(W/V)Tryptone(胰蛋白胨),0.5%(W/V)Yeast Extract(酵母提取物),1%(W/V)NaCl 配制量 1 L 配制方法 1.称取下列试剂,置于l L烧杯中。 Tryptone 10 g Yeast Extract 5 g NaCl 10 g 2.加入约800 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3.滴加5 N NaOH(约0.2 m1),调节pH值至7.0。 4.加去离子水将培养基定容至1 L。 5高温高压灭菌后,4。C保存。 LB/Amp培养基 组份浓度 1%(W/V) Tryptone 0.5%(W/V) Yeast Extract 1%(W/V) NaCl 0.1 mg/ml Ampicillin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

第六章单细胞藻类的培养 一、名词解释 1,生物饵料2,纯培养3,单种培养4,混合培养5,开放式培养 6,封闭式培养7,饱和光照强度8,补偿光照强度 9,一次性培养10,半连续培养11,连续培养 12,一级培养13,二级培养14,三级培养 15,倍增时间 二,选择题 1,下列哪种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为高温、强光和强碱性? A.钝顶螺旋藻B.湛江等鞭金藻C.中肋骨条藻D.小球藻 2,下列哪种藻是目前单细胞藻类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微藻? A.微绿球藻B.等鞭金藻C.三角褐指藻D.钝顶螺旋藻 3,下列哪些金属元素为藻类生长繁殖必须的常量元素? A.K,Mg,Zn B.K,Mg,Fe C.Mg,Fe,Cu D.K,Cu,Zn 4,实验室小型培养单胞藻,海水的消毒通常采用下列哪种方法?(C) A.烘箱干燥消毒B.有效氯消毒C.煮沸消毒D.高锰酸钾消毒 5,下列哪种藻类具有厚的细胞壁,一般不直接作为饵料投喂? A.小球藻B.湛江等鞭金藻C.角毛藻D.微绿球藻 6,下列哪种藻类的形态随培养条件的改变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A.小球藻B.三角褐指藻C.中肋骨条藻D.巴夫藻 7,下列哪种藻类的最佳培养生态和应用途径与三角褐指藻相似? A.亚心形扁藻B.等鞭金藻C.小新月菱形藻D.巴夫藻 8,下列哪种藻类主要用作鲍鱼育苗中匍匐幼虫和稚鲍的饵料? A.亚心形扁藻B.等鞭金藻C.小新月菱形藻D.舟形藻 9,藻类培养过程中,一般选择在什么时间接种? A.清晨5~8点B.上午8~10点C.下午4~6点D.晚上 10,按接种后藻液中藻细胞浓度算,金藻和硅藻的接种密度最好应控制在什么浓度? A.在500万细胞/毫升以上B.在10万细胞/毫升以上 C.在100万细胞/毫升以上D.在50万细胞/毫升以上 11,标准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后,一个中央大格所在区域的体积是 A.1mm3B.10mm3C.0.1mm3D.0.1mL 12,单细胞藻类培养池的设计上要求: A.面积相对小,池子浅,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 B.面积相对大,池子深,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 C.面积相对小,池子深,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 D.面积相对大,池子浅,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 13,下列哪种藻类在南方甲壳动物育苗中广泛应用? A.亚心形扁藻B.中肋骨条藻C.小新月菱形藻D.三角褐指藻 14,在藻类培养中,充气可促进藻类生长。但为了预防敌害生物通过空气污染藻液,空气在注入藻液之前最好经过洗气装置,下列哪种溶液最适宜作为洗液? A.氢氧化钠溶液B.次氯酸钠溶液C.硫酸铜溶液D.盐酸溶液 15,不同的光波长,对同一种藻类的生长效能的影响不同。三角褐指藻在哪种色光下生长最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习题整理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一、选择题 1. 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 A. 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2. 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C.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3. 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 A. 构成细胞物质 B. 提供能量 C. A,B 两者 4. 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70%-90% 以上的细胞组分是:() A. 碳素物质 B. 氮素物质 C. 水 5. 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 A. 酵母菌 B. 蓝细菌 C. 苏云金杆菌 6. 大肠杆菌属于()型的微生物。 A. 光能无机自养 B. 光能有机异养 C. 化能无机自养 D. 化能有机异养 7. 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 A. 所需能源物质不同 B. 所需碳源不同 C. 所需氮源不同 8. 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 A. 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 B. 需要消耗能量 C. 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 9. 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 A. 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 B. 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能量 C. 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 10.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生长因素)是:() A. 微量元素 B. 氨基酸和碱基 C. 维生素 D. B,C二者 11. 培养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 A. 生长因素 B. C 源 C. N 源 12. 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 A. 单纯扩散 B. 促进扩散 C. 主动运输 D. 基团转位 13. 微生物细胞中的C素含量大约占细胞干重的:() A. 10% B. 30% C. 50% D.70%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实用技术—生物饵料责任编辑 李振龙 单细胞藻中含有大量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UFAs)、EPA和DHA,而且多数的单细胞藻具有生长繁殖快、环境适应力强、培养周期短等特点。可实现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大量培养获得高产的目的,是鱼、虾、贝类等海产品的理想鲜活饵料,藻类培养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海产品育苗的成败,因此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技术是育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技术。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成熟,单细胞藻类在贝类、虾蟹类、鱼类人工育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简述一下藻类培养的注意问题: 一、培养方式 根据藻种培养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单细胞藻的培养方式也有多种。根据藻的纯度一般分为纯种培养和单种培养。培养方法主要分为保种室培养和生产性培养。目前水产养殖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培养是直接在自然水域中培养单细胞藻。经过滤的海水或淡水里有硅藻、绿藻等各种单细胞藻;有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各种浮游动物;有多种小型底栖动物等,利用繁殖自然水体里本身就有的单细胞藻,促进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而随着土池育苗的发展以及藻类在毒理学科研的需要,也可使用封闭或半封闭方式定向培养纯种单细胞藻。 二、扩种 目前的生产性培养主要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培养。一级是藻种活化培养,一般在单细胞藻的保种室里进行,多采用250mL~5000mL的三角烧瓶,逐渐扩大培养;二级是藻种扩大培养,采用40L或50L的塑料桶、塑料袋充气培养单细胞藻;三级是在土池里投喂饵料的培养。 刚买回来的藻种一般进行一级扩种,扩种过程要求严格的无菌环境,最好每天早上7∶30左右,时间不易过早,待藻种上浮后扩种,取上层活跃藻体转接。不宜在晚上接种,因为晚上不少藻类沉在底部,而白天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趋光上浮,便于观察其运动能力,还可起到选种的作用;刚买回的藻种第一次转接时不易全部转接,转接其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即可,并放在温度较低、光线较弱的地方培养,待藻适应光照条件后再调至其生长所需正常温度、光照条件进行培养,20天左右转接一次。 陈爱华等对等鞭金藻培养密度和接种时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密度越低,生长速度越快,生长倍率越高。接种比率也是在藻种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一级培养为种源的二级培养接种比例为1∶10,以二级培养为种源的扩种比例为1∶5。扩种一般选在上午8∶00到10∶00进行。 当二级培养的藻种经5天~6天培养后,临近对数生长期时,可进行生产性扩种。扩种比例为1∶40左右,扩种时间一般在上午9∶00到10∶00。 三、管理 藻类培养过程中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的控制对藻类生长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接种后加强培养池的管理是提高产量的重要环节。生产性培养要用网捞出池面的污物,保持池水的洁净;为使藻处于悬浮的状态,不沉入池底,使其进行光合、呼吸作用且营养分布均匀,每天搅拌池水6次~8次;一级培养也要每天人工摇动3次~4次,以使藻类生长均匀,防止藻类出现沉淀与附壁现象。 1.对藻类生长状况的日常检查 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全面检查,观察藻类的颜色、透明度、附壁、沉淀和充气状况,必要时可配合显微镜检查。扩种后的藻种颜色很明显的由浅变深,若颜色变化不明显或出现其他颜色转变,就要及时查找原因;藻类对生长环境变化敏感,当出现环境不适应时就会出现沉淀和附壁现象;藻种一旦出现浑浊现象一般就要考虑是否存在敌害生物的污染,基于以上每天对藻种做日常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2.镜检 显微镜检查是藻类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步,一般7天~10天需进行一次全面的镜检,主要目的是检查有无敌害生物的污染,鉴定敌害生物的种类,从而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当培养出现异常现象时应及时镜检。 3.培养条件控制 不同的单细胞藻类品种有不同的生长最适温度,培养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繁殖速度。过大的温差对单胞藻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在冬季,在向培养池补充水分或接种时,应尽量将水温调至所培养藻种的适温范围之内。当培养水温达到29℃以上时,对藻类生长不利,藻体老化快、易污染。在夏季控温的最好办法是将门窗打开,通风降温。 光照是影响单胞藻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夏季,不要把藻类培养物放在直射太阳光下,而要放在凉爽的场所。在秋、冬季节,如希望藻类保持积极的生活活动状态,就要把培养物移到有人工光照处。而生产性培养、规模化培养需要较强的光照,可以人工补充光源强度。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田程 崔建升 刘杰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050018 42《中国水产》2011年第5期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大全

表皮葡萄球菌 产气肠杆菌 鼠伤寒沙门氏菌 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表面接触碟/表面接触皿 https://www.360docs.net/doc/525506395.html, 金黄色葡萄球菌 酿酒酵母菌 脑心浸出液肉汤(BHI) 品红亚硫酸钠液体培养基 MFC肉汤 CFU培养基基础 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MUG)培养基蛋白胨 胰蛋白胨 胰酪蛋白胨 酵母浸粉 大豆蛋白胨 酸水解酪蛋白 明胶蛋白胨 马铃薯浸粉 琼脂粉 琼脂粉 动物组织胃蛋白酶消化物 肉胃酶消化物 牛肉浸粉 牛肝浸粉 牛肝浸粉 牛心浸粉 多价蛋白胨(多聚蛋白胨) 月示蛋白胨 玉米浸出粉 一次性培养皿 表面接触碟 一次性培养皿(密理博浮游菌采样)表面接触碟/表面接触皿 https://www.360docs.net/doc/525506395.html, 金属玻璃培养皿(可重复使用) 金属玻璃表面接触碟

嗜热脂肪肝菌芽孢菌片(ATCC7953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ATCC9372)121度高压灭菌化学指示卡 132℃压力蒸汽灭菌指示卡 葡萄糖 氯化钠 L-半胱氨酸盐酸盐 氧化酶试剂 三磷酸腺苷二钠盐(ATP) 费尔休林(无吡啶) SDS-PAGE凝胶配制试剂盒 SDS-PAGE电泳液 SDS-PAGE上样缓冲液5倍 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套装 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产气肠杆菌 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枯草芽孢杆菌 白色念珠菌 表面接触碟/表面接触皿 https://www.360docs.net/doc/525506395.html, 黑曲霉 生孢梭菌 大豆酪蛋白肉汤培养基(胰酪胨大豆肉汤) 大豆酪蛋白肉汤培养基(胰酪胨大豆肉汤) 无菌大豆酪蛋白肉汤培养基(胰酪胨大豆肉? 大豆酪蛋白肉汤培养基(胰酪胨大豆肉汤) 大豆酪蛋白消化液培养基 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 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 无菌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 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培养基基础 胰化大豆坚固绿琼脂(TSFA) 营养肉汤(NB) 营养琼脂(NA) 0.5%葡萄糖肉汤培养基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三糖铁琼脂培养基(TSI) 三糖铁琼脂培养基 R2A琼脂

实验一常用器皿包扎与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实验一常用器皿包扎与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常用器皿包扎方法 2学习和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学会实验室灭菌锅的使用方法 二、常用器具和仪器 试管(testtube),德汉氏小管(Durhamtube),玻璃吸管 (glasspipette),吸器,微量加样器(micropipette),吸嘴(tip),培养皿(petri dish),三角瓶(erlenmeyer flask),接种铲(inoculatingshovel),玻璃涂布器(glassspreade),接种环(inoculatingloop),接种钩(inoculating hook),接种针(inoculating needle),小塑料离心管(Eppendorf tube),滴瓶(dropper bottle ),双层瓶(double bottle),酒精灯⑻ cohol burner),煤气喷头(coal gas sprinklerhead,试剂瓶,量筒,烧杯,温度计,石棉网,漏斗,烘箱,卧式灭菌锅,手提式灭菌锅,无菌操作台/ 室,过滤除菌设备,厌氧操作设备,小型发酵罐,离心机,培养箱/摇床,冷冻干燥机,蒸馏水器,超声波清洗仪,磁力搅拌器。 三、玻璃器皿的包装 1、培养皿的包装方法一:用旧报纸密密包紧,一般以5-8 套培养皿作一包。包好后用干热或湿热灭菌(见无菌操作技术)。 方法二:将培养皿放入金属(不锈钢)筒内,干热灭菌。金属筒配有盖子,内部还有一个可以放培养皿的带底框架。框架可以从筒内提出,以便装取培养皿。 包好的培养皿 金属筒和内部的框架 塑料培养皿架 2、吸管的包装

天津大学最优化方法复习题

《最优化方法》复习题 第一章 概述(包括凸规划) 一、 判断与填空题 1 )].([arg )(arg min max x f x f n n R x R x -=∈∈ √ 2 {}{}.:)(min :)(max n n R D x x f R D x x f ?∈-=? ∈ ? 3 设.:R R D f n →? 若n R x ∈*,对于一切n R x ∈恒有)()(x f x f ≤*,则称*x 为 最优化问题)(min x f D x ∈的全局最优解. ? 4 设.:R R D f n →? 若D x ∈*,存在*x 的某邻域)(* x N ε,使得对一切 )(*∈x N x ε恒有)()(x f x f <*,则称* x 为最优化问题)(min x f D x ∈的严格局部最 优解. ? 5 给定一个最优化问题,那么它的最优值是一个定值. √ 6 非空集合n R D ?为凸集当且仅当D 中任意两点连线段上任一点属于D . √ 7 非空集合n R D ?为凸集当且仅当D 中任意有限个点的凸组合仍属于D . √ 8 任意两个凸集的并集为凸集. ? 9 函数R R D f n →?:为凸集D 上的凸函数当且仅当f -为D 上的凹函数. √ 10 设R R D f n →?:为凸集D 上的可微凸函数,D x ∈* . 则对D x ∈?,有 ).()()()(* **-?≤-x x x f x f x f T ? 11 若)(x c 是凹函数,则}0)( {≥∈=x c R x D n 是凸集。 √ 12 设{}k x 为由求解)(min x f D x ∈的算法A 产生的迭代序列,假设算法A 为下降算法, 则对{} ,2,1,0∈?k ,恒有 )()(1k k x f x f ≤+ .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配方

031*-2./4,+ 5 86779\_V_[_PUY\RQTXYWYS^QO\OWYS YXWUXR:bkkiNIIlllHk_d_j_H`hfH`g Ofic`ceecg EKJJ faIfeF rqq 74p 76z 7:5256658vq 76 ro Jf v 4z 7:5256658-}vq 76eyU .A so ]q uq 76icuEKRZXoaYEQp ,vq 76A to |qoss 17hkWhLcA uo xSR /C r 76p SDYE nsq BGMA UZ\S ELM faIfeF su 74p 76*./}vq 76 ro Jf ros 4*./}-}vq 76eyU .A so ]q uq 76icuEKRZXoaYEQp ,vq 76A to |qoss 17hkWhLcA uo xSR /C r 76p SDYE nsq BGMA ]GS_e ELJ faIfeF nsq BIVGMA r + ro Jlwgt\E -} r +rH .A so ]q~yqq 76Nme 0uEKR_FoaA to O]v ,,1-~C~qos 76@EP`:~+,xoq A uo ]me 0u^j{[Qp ,r +A vo TvTzicYEdn ,svA wo ]q r 76z 7:5256658C rqq 74p 76DYb *ZXA xo u BGMA

031*-2./4,+ 5 9678 :UWPWTW JOSULKNRSQSMV KIUIQSM SRQORL;Y``^HGGaaaF`WZW_WFX][FX\ i x if ]wZjnOFp>hfio y wv j |{l @hfoj y w j v|{l ?ihh 21< aU jfki /wv j |{l M ijfml /w j v|{l r qh 21I_Xyix@TAaUN@R_Xy iJbu ihh 21@LkLm[V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 陈世杰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361012)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福建省水产饲料研究会 二OO 四年三月·厦门 目录 1、单细胞藻培养实用技术要点 1.1单细胞藻选用对象 1.2培养单细胞藻器具的清毒 1.3小球藻的分级培养 1.4营养及接种 1.5管理工作要点 1.6PVC 透明塑袋培养 1.7敌害生物防控 1.8防治三例 1.9单细胞藻的浓缩与冷藏 2、轮虫培养实用技术要点 2.1轮虫个体的大小 2.2生态习性 2.3繁殖特点 2.4食性与食料 2.5培养方式 2.6投饵密度 2.7营养强化 2.8轮虫的收获 2.9“饥饿轮虫”问题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 陈世杰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361012)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在饵料浮游动物(轮虫、卤虫、桡足类、枝角类等)的培养中,单细胞藻类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生物饵料来讲,在很大程度上是最优质而又不可或缺的;同时,单细胞藻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大量培养和生产不仅为鱼、虾、贝类等各种水产经济动物福建饵料动物培育技术 讲习班讲稿

的苗种生产提供饵料,而且有些还可作为鱼虾配合饲料的重要添加物,起到营养平衡与强化效果,利于培育健壮的苗种。单细胞藻作为培养轮虫的优质饵料,其关系更加密切,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使轮虫摄食后,富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大大提高轮虫的营养价值。 1、单细胞藻培养实用技术要点 1.1单细胞藻选用对象 有句俗话——“绿水养鱼、褐水养虾”,就是说,养鱼池水中以适量绿藻、养虾池水中以适量硅藻为宜,而贝类幼体在浮游期以金藻和绿藻为宜,在匍匐期则以底栖硅藻为宜。 常用的绿藻类如小球藻(Chlorella)、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oculata)、盐藻(Dunaliell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 ormis)、青岛大扁藻(P.helgolandica var.tsing- taoensis)、四肩突四鞭藻(Tetraselmistetrathele);常用的硅藻如牟氏角毛 藻(Chaetocerosmuelleri)、简单角毛藻(Chaet. simplex)、新月菱形藻(Nitschiaclosterium)、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常用的金藻类如绿光等鞭金藻(Isochrysisgarbana)、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zhanjiangensis)、绿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s)、鲁兹帕夫藻(P.lutheri);常用的底栖硅藻如舟形藻(Navicula)、卵形藻(Cocconeis)、双 眉藻(Amphora)、弯杆藻(Achnanthes)。 目前,在应用中,微绿球藻、骨条藻和金藻类巴夫藻更显现优点。 单细胞藻作为饵料培养轮虫及水产动物幼体苗种饵料,有以下特点: ①个体小(苗种、幼体之口径约为其体长的1/10),而细胞藻又应是其口径的√2/2或<4/5。 ②运动速度、分布情况与幼体活动习性一致,便于摄食即摄食的机会更多。 ③营养丰富,尽量选取无坚硬外壁的,适于消化吸收。 ④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无毒,不影响幼体、苗种的正常生长。 ⑤繁殖快,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容易大量培养和生产。 1.2培养单细胞藻器具的消毒 ①在水中煮沸,5~15分钟;或在高压蒸气灭菌锅中,以1kg/cm2压力、121℃高温蒸煮15~20分钟,此法是加温80℃以上使敌害微小生物的蛋白质凝固而死。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 周德山1 胡希亮1 李茂才2 (1.连云港市海洋环境检测中心,江苏连云港 222042;2.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江苏连云港 222100) 单细胞藻类与我们的水产养殖息息相关,不同的单细胞藻类品种及组成使养殖水体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单细胞藻类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水体中单细胞藻类的优劣决定了鱼、虾、蟹、贝类等生态环境的好坏。在水体中培养单细胞藻类有多种方法,笔者将其总结如下: 1 培养单细胞藻采用不同的接种方式 1.1 在自然水域中直接培养单细胞藻 在目前的大部分池塘养成及部分鱼、虾、蟹、贝类等育苗过程中,直接利用自然淡水或海水培养单细胞藻。经过滤的海水或淡水里有硅藻、绿藻等各种单细胞藻;有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各种浮游动物;有多种小型底栖动物等,利用繁殖自然水体里本身就有的单细胞藻,促进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 ,是目前水产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方法。 自然繁殖单细胞藻的时间要根据生产需要而定,其标准为鱼、虾、蟹、贝类等动物育苗开始后,或者其苗种投放池塘后,育苗幼体或投放的苗种要有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要有充足的生物饵料吃。虾、蟹、鱼、贝类等的池塘养成,一般在放养苗种半个月前,开始施肥繁殖单细胞藻,根据水色、透明度调节施肥量及施肥次数,一般将水色调节为黄色或黄褐色,透明度为30~50cm。水色及透明度不同,单细胞藻的品种组成及密度不同,不同的养殖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水色及透明度的要求不一样。在虾、蟹、鱼、贝类等的养殖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使虾、蟹、鱼、贝类等水产养殖动物,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 1.2 使用封闭或半封闭方式定向培养单细胞藻 在大部分的海产动物育苗及一些生态高效养成过程中,使用封闭或半封闭的纯种单细胞藻的三级培养。如近几年,河蟹土池育苗已兴起热潮,海水的鱼类、贝类、虾类等各种土池育苗也已开始,土池育苗的关键,就是在池塘里繁殖优质的充足的单细胞藻,促使以单细胞藻作为饵料的各种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要想使池塘里的单细胞藻优质、稳产,目前最好的培养方法就是采用封闭或半封闭式的单细胞藻的三级培养,一级培养在单细胞藻的保种室里进行,多采用250~5000m L的三角烧瓶培养单细胞藻;二级培养采用塑料桶、塑料袋充气培养单细胞藻;三级培养在土池里培养单细胞藻。常用的单细胞藻品种有三角褐指藻、小球藻、扁藻、小硅藻、骨条藻等。 1.3 利用自然海水筛选培养生产性纯藻液 1.3.1 藻种的来源及品种特点 在自然海水12℃以下时,自然海水塘里原生动物少,单细胞藻纯度大,在海水塘里选择生产需要的、品种比较单一的藻液,进行筛选培养。通过这种方式筛选出的单细胞藻对当地的水环境适应性强,抗污染,培养技术容易掌握。这种培养方式是江苏沿海地区虾蟹育苗过程中,海洋单细胞藻培养经常使用的方式。 1.3.2 筛选培养生产性纯藻液的理论根据及方法 根据所培养的单细胞藻的生活习性,设法形成一个适宜海洋单细胞藻生长繁殖的水环境,快速培养单细胞藻,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而又复杂的生态平衡系统,海洋单细胞藻作为优势种通过营养竞争和空间竞争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当培养的藻液达到一定浓度时,某些微生物分泌抗生素或细菌素达到一定浓度,杀死某些有害微生物如一些原生动物等,以及微生物之间的寄生作用,消灭病原微生物如纤毛虫、丝状菌等;利用优势藻的拮抗作用,抑制优势单细胞藻中的其他单细胞藻的生长繁殖。通过停气,清理下沉池底的其它单细胞藻、受抑制单细胞藻、动物尸体。 - 54 -

天津大学《最优化方法》复习题(含答案)

大学《最优化方法》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概述(包括凸规划) 一、 判断与填空题 1 )].([arg )(arg min max x f x f n n R x R x -=∈∈ √ 2 {}{} .:)(m in :)(m ax n n R D x x f R D x x f ?∈-=?∈ ? 3 设.:R R D f n →? 若n R x ∈*,对于一切n R x ∈恒有)()(x f x f ≤*,则称*x 为最优化问题 )(min x f D x ∈的全局最优解. ? 4 设.:R R D f n →? 若D x ∈*,存在*x 的某邻域)(*x N ε,使得对一切 )(*∈x N x ε恒有)()(x f x f <*,则称*x 为最优化问题)(min x f D x ∈的严格局部最 优解. ? 5 给定一个最优化问题,那么它的最优值是一个定值. √ 6 非空集合n R D ?为凸集当且仅当D 中任意两点连线段上任一点属于D . √ 7 非空集合n R D ?为凸集当且仅当D 中任意有限个点的凸组合仍属于D . √ 8 任意两个凸集的并集为凸集. ? 9 函数R R D f n →?:为凸集D 上的凸函数当且仅当f -为D 上的凹函数. √ 10 设R R D f n →?:为凸集D 上的可微凸函数,D x ∈*. 则对D x ∈?,有).()()()(***-?≤-x x x f x f x f T ? 11 若)(x c 是凹函数,则}0)( {≥∈=x c R x D n 是凸集。 √ 12 设{}k x 为由求解)(min x f D x ∈的算法A 产生的迭代序列,假设算法A 为下降算法, 则对{} ,2,1,0∈?k ,恒有 )()(1k k x f x f ≤+ .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

实验用培养基配制 > 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用于细菌培养)7.6 ~1000mL ,pH7.4 10g ,NaCl 5g ,水牛肉膏3g ,蛋白胨) 用于放线菌培养号培养基 ( 2. 高氏 1 可溶性淀粉20g ,KNO 3 1g ,NaCl 0.5g ,K 2 HPO 4-·3H 2 O 0.5g ,MgSO 。~7.6 ,水1000mL ,pH7.4 7H 2 O 0.5g, 4 ·,FeSO4 ·7H 2 O 0.01g 配制时注意,可溶性淀粉要先用冷水调匀后再加入到以上培养基中。)培养基(用于从土壤中分离真菌).马丁氏( Martin 3 K 2 HPO 4 1g ,MgSO 4 ·7H 2 O 0.5g ,蛋白胨5g ,葡萄糖10g ,1/3000 孟。30min 121 ℃湿热灭菌100mL, 水900mL ,自然pH ,加拉红水溶液 30 μg/mL). 链霉素含量为时加入链霉素( 待培养基融化后冷却55 ~60 ℃) 用于霉菌或酵母菌培养马铃薯培养基(PDA)( 4. 1000mL ) 20g, 水去皮)200g, 蔗糖( 或葡萄糖马铃薯( 配制方法如下: 将马铃署去皮, 切成约2cm 2 的小块, 放入1500mL 的烧杯中煮沸30min, 注意用玻棒搅拌以防糊底, 然后用双层纱布过滤, 取其滤液. 酵母菌用葡萄糖霉菌用蔗糖, 1000mL, 加糖, 再补足至自然pH. ) )( 用于霉菌培养 5. 察氏培养基 ( 蔗糖硝酸钠培养基蔗糖30g, NaNO 3 2g, K 2 HPO 4 1g, MgSO 4 ·7H 2 O 0.5g, KCl 0.5g, FeSO4 ·7H 7.2 ~2 O 0.1g, 水1000mL, pH7.0 ) ( 用于支原体培养培养基6. Hayflik ~15g, pH7.8 琼脂10g, NaCl 5g, 蛋白胨)1000mL, 或浸出液( 牛心消化液. 8.0, 分装每瓶70mL, 121 ℃湿热灭菌15min, 待冷却至80 ℃左右, 每70mL 中加入马血清 20mL,25% 鲜酵母浸出液10mL, 15 醋酸铊水溶液2.5mL, 青霉素 G 钾盐水溶液(20 万单位以上)0.5mL, 以上混合后倾注平板. 注意: 醋酸铊. , 需特别注意安全操作是极毒的药品 ) 醋酸钠培养基培养基 (McCLary) ( 7 .麦氏葡萄糖0.1g, KCl 0.18g ,酵母膏0.25g ,醋酸钠0.82g, 琼脂l.5g ,蒸馏水 15min 。℃湿热灭菌l00mL 。溶解后分装试管,1l5 ) .反应和甲基红试验用于 V.P 8 .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 蛋白胨0.5g ,葡萄糖0.5g ,K 2 HPO 4 0.2g ,水100mL, pH7.2, 1l5 ℃湿热20min 。灭菌 ) ( 用于吲哚试验9 .蛋白胨水培养基。湿热灭菌20min ~7.4, 121 ℃蛋白胨10g, NaCl 5g, 水1000mL ,pH7.2 ) ( 用于细菌糖发酵试验10 .糖发酵培养基蛋白胨0.2g, NaCl 0.5g, K 2 HPO 4 0.02g ,水100mL ,溴麝香草酚蓝( 质量分数1% 水溶液) 0.3mL ,糖类lg 。分别称取蛋白胨和NaCl 溶于热水中,调pH 至7.4 ,再加入溴麝香草酚蓝( 先用少量质量分数95% 乙醇溶解后,再加水配成质量分数1% 水溶液) ,加入糖类,分装试管,装量 4 ~5cm 高,并倒放入一杜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