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认识(一)

比例的认识(一)
比例的认识(一)

比例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比例的认识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P16-18

教学目标:

1.结合“图形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经历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等活动,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渗透情感,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国旗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校园升旗仪式、教室场景、签约仪式

师:四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2.媒体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签约仪式:长15厘米,宽10厘米。

师: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师生交流。

3.学生探索,发现问题。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二、认识比例,发现特征

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媒体出示操场上的国旗和教室里国旗长和宽。学生计算出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 比值。

并板书:2.4∶1.6 =3/2

60∶40=3/2

师指出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并指出像这样 的式子叫比例。

并板书:2.4∶1.6 =60∶40

2.认识比例,知道比例各项的名称。

(1)学生照样子利用主题图仿写一个比例,并说出自己是怎样写出来的。

(2)学生尝试说说什么叫比例。

(3)教学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自学课本第16页的第一段话,初步认识比例各项的名称。

出示其中一个比例,指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说说自己写的比例的各项的名称。

(4)教学比例的另一种写法,学生尝试将自己写的比例换一种写法。

(5)判断下列几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媒体出示,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6∶10和9∶15 20∶5和1∶4

和6∶4 0.6∶0.2和 (6)思考: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自主思考,集体交流,了解比例和比的联系和区别。

三、巩固练习,提高认识

1.基本练习

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1.2∶3/4和4/5∶5

2.拓展练习。

比一比,谁写得多。在1、2、3、4、5、6、7、8、9这九个数中,任选四个数 3121:4143:41216131:和:

组成比例,并说说是怎样写出来的。

3.书P17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书P17第2题。独立完成,代表板演,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课,升华认识:学生回顾全课,说说比例的意义。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比例的认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认识与应用目标检测卷

比的认识与应用目标检测 一、想想填填。 1、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在6∶5=1.2中,6是比的(),5是比的(),1.2是比的()。 2、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里的(),相当于分数里的()。 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 或 )同一个数 ( ),比值( ),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4、六(2)班女生人数是男生的,也就是说这个班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5、一项工程,甲队单独施工16天完成,乙队单独施工12天完成。甲、乙两队的工作时间的比是(),比值是();工作效率的比是(),比值是()。 6、小圆半径3cm,大圆半径9cm,小圆和大圆直径的比是 (),周长的比是(),面积的比是()。 7、2=()∶()= 27÷()= 8、跑48千米大约需要2时,路程与时间的比大约是( ),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的是 ( )。 9、一天某车间的出勤48人,请假1人,公出1人,这个车间的出勤人数与缺勤人数的比是( ),出勤率是( )%。 二、小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甲正方形边长是6厘米,乙正方形边长是12厘米,那么它们的面积和周长比都是1∶ 2。() 2、甲数比乙数少,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5。() 3、一个圆周长与直径的比的比值一定是π。()

三、想想选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在糖水中,糖占糖水的,糖和水的比是()。 A、1∶8 B、1∶9 C、 1∶10 D、1∶11 2、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1∶1,这个三角形是()。 A、钝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3、甲数除以乙数,商是2,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A、2∶1 B、1∶2 C、2∶4 D、4∶2 4、在一个班上,女生占全班人数的40%,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 () A、2∶3 B、3∶2 C、2∶5 D、5∶2 四、写写算算。 1、求比值。 3400∶5100 45% ∶4.5 0.9 ∶0.36 7∶9 1吨∶375千克 2、化简比。 7∶0.24 12.6∶0.4 13∶52 4.5厘米∶15千米2小时∶30分 五、用用数学。 1、水由氢和氧按1∶8的质量比化合而成,现在有氢5克,最多能制水多少克?需要水多少克? 2、配制一种农药,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要配制农药5010千克,需要药粉和水各多少千克?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1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2.7 10:6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A.6∶4= B.3∶2= C.3∶8 = D.12∶8= E.12∶2=(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2)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3)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3.下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 写一写,与同伴交流。(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能力目标: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奥秘,培养数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写比例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根据上学期“比的认识”,怎样的两张图片像的问题、让学生明确两种相关联的量成相除关系,且它们的比值相等时,这两个比组成比例关系。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一、创境激疑 上学期学习“比的认识”时,我们讨论“图片像不像”的问 题。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再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 (比值相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深入探究。 回顾 产生疑问 二、互动解疑 1、比例的意义 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要求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提出要求。 (1)写 出, 每个图片的长与宽的比 (2)求出 - 各比的'比值 (3)观 察? 特点,写出规律 板书: 图片A:6 : 4=3:2= 图片B:3 : 2= 图片C : 8 : 3=?… 图片D : 12:8=3:2= 图片E : 12:2=6 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连接起来,这种等式叫做比例,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比例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结论:像12:6=8:4, 6:4=3: 2这样表示两个比值相等 的式子叫做比例。 巩固练习:(1)要求每个学生写出一个比例,教师巡视指导且批阅。(2)要求每个学生写出一个比例,同桌交流。 (3)做一做教材表格的题,完成后由教师批改。 2、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在12:6=8:4中,12,6,8和4都是该比例的项。 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地进行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明确化简比和求比值、比和比例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及应用,明确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并能利用表格、关系式或图像进行判断。 3、通过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加强对该部分知识有个系统性的认识。 4.在复习活动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感知正比例的图像。 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主动建构、完善知识网络,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追问:那么男生提问:我们班有多少男生呢?女生呢? 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呢? 提问:谁能在说出一个比和这个比组成比例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比和比例”。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关于比和比例,我们都学过哪些知识呢?学生自由发言。 2.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的知识像刚才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讲会有什么感觉?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些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对这些知识有更完整的认识。那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这部分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 3.小组汇报。 4.引导学生练习。 (1)求比值0.36:0.48 40:28 (2)化简比120:72 360千克:0.45吨 (3)解比例 (4)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a.收入一定,支出和结余。 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它的底面周长和高。b. c.如果y=8x,x和y。 d.出米率一定,稻谷的质量和大米的质量。 (5)用比例解决问题 a王师傅加工一批机器零件,4分钟加工60个。照这样计算,8分钟加工多少个? b王师傅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60个,8小时完

(完整word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和应用单元测试

六年级上学期 第六单元 比的认识和应用单元测试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 填空题(每题2分,满分20分) 1. ()8:)()(5:254 )(2:5=÷=== 2. 甲数是乙数的5倍,那么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甲数和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 3. 将2m :80cm 化成最简整数比的结果是( ) 4. 比的前项扩大两倍,比的后项不变,那么比值( ) 5. 某个三角形的花坛,它的内角的度数比为1:2:1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6. 在3:4中,3是这个比的( )4是这个比的( )。 7. 若35?=?B A (A,B 均不为0)那么A :B=( )。 8. 3:8的前项增加9,要使比值不变,那么后项应该增加( )。 9. A+B=25,A :B=3:2,那么A=( )B=( )。 10. 10克的盐溶解在90克的水里,水与盐的质量比是( ),盐和盐水的质量比是( )。 二、 判断题(每题2分,满分10分) 1. 在等边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1. ( ) 2. 圆的周长和半径的比值是π。 ( ) 3. 因为A:B=3:2,所以A=3,B=2。 ( ) 4. 将35只羊按照1:4分成两个部分,这两部分相差21。 ( ) 5. A:B=5:4,B 比A 少4 1。 ( ) 三、 选择题(每题2分,满分12分) 1. 大正方形周长如果缩小6倍,正好和小正方形的周长缩小4倍相等,那么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的边长的最简整数比是( )。 A.2:3 B.6:4 C.4:6 D.3:2 2. 从A 地到B 地,甲要用3个小时,乙要用2.5个小时。甲、乙二人的速度比是( )。 A.3:2.5 B.2:3 C.5:6 D.6:5 3. 40克的小苏打溶解在200克水中,小苏打和苏打水的质量比是( )。

比与比例数学教案.

比与比例数学教案 2018-12-31 该板块主要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及应用,除了对基本概念的复习外,还注重沟通比和比例间的关系及与分数、除法的联系。 例题:关于比、比例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对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的复习。 教学时,以问题“关于比和比例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引入,让学生自主地回顾知识。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同时也会感到这些知识点比较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进而激发学生梳理这部分知识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重点对比、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比和比例的性质、化简比、求比值、解比例、求图上(实际)距离、判断正(反)比例等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讨论与交流”是从知识内在联系方面进行整理,重点弄清楚比、比例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第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自主讨论比、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借助于下图,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意义上区分:“比”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除法”表示的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一个数。 教学第二个问题时,结合第一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主交流,能体会到比、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教学第三个问题时,可在对比和比例意义进行对比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明确“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而“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了解比是比例的基础,比例是比的扩展,没有两个相等的比是组不成比例的。还要弄清楚不是任意的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的,-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所以,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要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可借助下面的表格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上面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地感受到“数学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1题,是运用逼和比例尺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信息中比及比例尺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然后再结合实际意义感受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第2题是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测量大树的高度: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能正确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 2、通过整理,提高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加强对知识系统性的认识。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知识点。 谈话:我们班有多少名同学?多少男同学?多少女同学? 提问:哪位同学能用“比的知识”说说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关系,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关系。 追问:你能再说一个比和刚才的比组成比例吗? 组内交流一下方法。 二、梳理知识点。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和整理比和比例的知识。 1、请打开书,填写84页例1的表格。 (1)引导学生逐步梳理比和比例的知识。 (2)刚才我们复习了比的基本性质,那同学们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商不变的性质呢? (3)说说这三个性质的共同点。 看来,比、分数、除法是有互通性的,那么我们来看一看比、分数、除法的区别以及它们的联系。 2、请同学们填写84页例2的表格。 (1)小组合作学习,梳理表格。 (2)指名学生汇报。

(3)提问:你能用字母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a : b=a÷b=(强调b≠0) 三、做一做 1、求比值。 45∶72 ∶2 4∶ 我们根据什么求比值?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 2、化简比。 ∶0.7∶0.25 4∶ 我们化简比的依据是什么?结果是什么?(一个比,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3、解比例。 ∶X = ∶2 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巩固应用 1、餐馆给餐具消毒,要用100mL消毒液配成消毒水,如果消毒液与水的比例是1:150,应加入水多少毫升? 2、一个长方形操场的周长是420米,长与宽的比是4:3。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五、总结收获。 (温仁小学胡景敏)

《比的认识》应用题 比与三角形 六年级数学 (1)

《比的认识》应用题比与三角形 六年级数学 1.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长的比是4:5:6,用150厘米长的铁丝 围成这样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各长多少厘米? 2.4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接口处不计),这个三角形 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4∶5,最长的边是( )厘米?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比是3:4,和是14厘米?斜 边为10厘米,斜边上的高是多少?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24厘米,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4:5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2∶3∶7,这是个( )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等腰 6.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2,这个三角形是( ) 三角形? 7.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的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8.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度数的比 是5∶3,则另一个锐角是( )度? 9.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度数是顶角的1 4 ,顶角是( )度, 底角各是( )度? 10.一个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和是28厘米,它们的长度的

比是4:3,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4:5:6,这个三角形中 最大角的度数是( )? 1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5,其中最大的 角是多少度?这是个什么三角形? 13.一个三角形,周长72厘米,三条边长的比是5∶4∶3,最长的 边是( )厘米? 14.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5∶4,这两个锐 角相差( )度? 15.在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3∶5,这个三 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16.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2,这个三角形最大 的内角是( )度? 17.如果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5:4:3,这个三角形是 ( )三角形?A 锐角 B 钝角 C 直角 D 无法确定 18.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与底角的比是1∶2,这个三角 形是( )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任意三角形 19.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2,现在知道其 中的两条边分别长1厘米和1.4厘米,这个三角形是( )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1)

比和比例知识点归纳 1、比的意义和性质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9 : 6 =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习题: 一、判断。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比的基本性质和商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 3、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4、比的前项乘5,后项除以1/5,比值不变。() 5、男生比女生多2/5,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5. () 6、“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与“宽与长的比”,意义相同,结果表达不同。() 7、2/5既可以看做分数,也可以看做是比。() 二、应用题。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 (1)写出甲、乙两队完成这项工程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 (2)写出甲、乙两队工作效率比,并化简。 2.育才小学参加运动会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3,其中女生72人。那么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3.食品店有白糖和红糖共360千克,红糖的质量是白糖的。红糖和白糖各有多少千克? 4.甲、乙两个车间的平均人数是162人,两车间的人数比是5∶7。甲、乙两车间各有多少人? 5.有一块长方形地,周长100米,它的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地有多少平方米? 6.建筑用混凝土是由水泥、沙、石子按5∶4∶3搅拌而成,某公司建住宅楼需混凝土2400吨,需水泥、沙、石子各多少吨? 外项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例如:9 :6 = 3 : 2

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 3、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 一、填空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 (2)在5:4中,比的前项是(),后项是(),比值是() (3)8:9读作:(),这个比还可以写成()。 (4)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这叫做()。 (5)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里的(),分数的(),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里的(),分数的(),比值相当于除法里的(),分数的()。(6)因为除法里的()不能是零,分数的()不能为零,所以比的()不能为零。 (7)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数与乙数的比是(),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一、求比值。 18:15 : 20分:1/3时 35:45 360:450 : 18:2/3 3/20:4/5 : 二、化简比 (1)56 :1524 (2)30分钟:小时(3)15 吨:400千克(4):74 (5)6400 :2400 (6) 80 :2000 (7): (8)3/8:5/6 5、比例尺: 一幅地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即: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完整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临猗县示范小学教学设计模板 年级六学科数学主备教师竹甜审核教师李彬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数六年级下册内容《比例的认识》 教材分析 : “比例”知识学习前,学生已经理解了比的意义,知道有关平 面图形知识,理解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的意思,形象地感受“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这种变化能直观形象地显示比例的本质内涵。教 材是继续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比例意义的学习, 为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 本节课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组 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概括分析、抽象推理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也 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3、理解并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 会组比例。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 复习比的知识 教师出示课件,结合画面引入。 师:上学期学习比的认识时,我们讨论过图片像不像的问题。请同 学们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 不像呢? 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认识 师:比相等的像,不相等的不像。如 D和 A 两张图片,长与长、宽 与宽的比相等,图 A 长与图 B 比较像。二、自主探究,学习比例的 意义 1、探求共性,概括意义 生1:我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既然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请你想想用什么符号把这种关系表 示出来! 生2:用等号。(师把左右两个中间板书 = ) 师:同学们现在用了等号表示出这样一个式子,这是一个新的表达 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比例(有几个学生低声说) 师:这几位同学很聪明,数学上也起名为“比例”(师板书:比例)师:你现在想知道什么叫比例吗? 生:想(学生声音响亮,愿望强烈)

《比的认识》应用题 比与长方体 六年级数学 (6)

《比的认识》应用题比与长方体 六年级数学 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76厘米,其中长宽高的比是 6:6:7,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600厘米,其中长宽高的比是 7:1:7,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3.用120cm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 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4.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480厘米,其中长宽高的比是 4:5:3,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5.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520厘米,其中长宽高的比是 1:8:4,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6.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96厘米,其中长宽高的比是 1:4:7,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7.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760厘米,其中长宽高的比是 4:8:7,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8.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240厘米,其中长宽高的比是 2:5:8,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9.用48米长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 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米? 10.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3:2:1,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2分 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11.一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44厘米,长?宽?高的比是 5∶4∶3,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2.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的比是4:3:2,它的棱长总 和为108㎝,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 1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76厘米,其中长宽高的比是 9:6:7,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14.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420厘米,其中长宽高的比是 4:5:6,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15.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460厘米,其中长宽高的比是 7:9:7,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16.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480厘米,其中长宽高的比是 10:8:6,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17.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84厘米,其中长宽高的比是5:3:2, 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18.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68厘米,其中长宽高的比是 8:5:4,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19.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20厘米,长?宽?高的比是 5:3:2,这个长方体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 20.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44厘米,长宽高的比是5:4:3,这 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800厘米,其中长宽高的比是 3:7:10,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比例的意义

“说课标说教材”主题研讨 教学内容:课本40页的内容 课题:比例的意义执教:周洲说课时间:20190320 一、说教材:(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本知识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开篇知识,该单元是本册书的重点单元,而该节内容是本书的重点内容,比例的认识是否到位,关系到后面所学的知识。 该点的教学目标在于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组成与否关键条件,并利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活动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重点在于理解比例的意义,难点在于利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二、说学情:(学生学习态度、知识技能、学习能力、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困难、问题分析等) 学习该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下比,了解比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知道比值求法和化简,为该知识点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该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教师的提示下,自己去算,然后观察比较。而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一定的观察方法,观察能力。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其学习能力的体现,便是其态度的体现,对于新知识并且是有关联的知识,学生的态度可能随便,原因有几种,一是对以前学的知识遗忘,突然要自己自主,不知所措;二是自主学习,学生找不到主,再求比值之后,到观察时,学

生可能不知道观察什么;三是学生对以前知识不感兴趣,涉及到现在的后延,可能不感兴趣,积极性不强;最后是学生在学习时,和以前的知识纠缠,导致知识混淆,使得两个知识都没掌握。 三、说模式: 教师引导,学生主体。遵循观察——计算——观察、比较——归纳——应用的学习过程。 四、说设计:(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 比例的意义及其应用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流程如下。 (一)对以往相关知识的复习,这节内容可以与新课导入同步进行;在出示国旗时,让学生观察的同时写出几组比,并求出比值。 (这样既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复习,同时导入新课,激励同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计算能力,引发学生思考这一行为的目的何在)(二)就学生计算其中两组比的比值进行观察,让学生发现这两组比的比值相等,此时可以说这两个比相等,继而引导学生们用等号连接。 (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信心,因为这个信息大多数学生都能发现;其次用等号连接,既让学生明确这是两个相等的比,同时也能明确这是一个等式) (三)趁热打铁,让学生在剩余的国旗数据中,找出两个相等的比,并用等号连接,继而引出比例的意义: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和比例的认识能力达标卷

比和比例专题(一)比和比例的认识能力达标卷 一、细心考虑,正确填写。 1.(2015年山东省某实验中学)将4厘米:0.5毫米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2分) 2.(2016年安徽省安庆市某中学)六(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1分) 3.(2015年青岛省某重点中学) ( ):15= () 21=0.6。(2分) 4.(2016年海南五指山市某重点中学)一个长方形的宽与长的比是2:3。如果这个长方形的宽是12厘米,那么长是( )厘米。(2分) 5.(2015年某市实验中学)如果A,B都不为0,且A×2 3=B×1 2 ,那么A:B 的最简整数比是( ):( )。(2分) 6.(2016年海南省某重点中学)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两个外项的积是( )。(3分) 7.(2015年某工大附中)两个数的和是48,这两个数的比是5:3,这两个数中较小的数是( )。(2分) 8.(2015年某铁一中)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之比为5:4:3,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等于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则长方体表面积与正方体表面积之比为( ),长方体的体积与正方体的体积之比为( )。(2分) 9.(2016年河北省保定市某重点中学)把3.25:1 4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2分) 10.(2016年某高新一中)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2.5,另一个内项是( )。(3分)

11.(2016 年湖南省保靖某重点中学)甲数比乙数少1 ,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8 ( ),乙数比甲数多( )%。(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2分) 12.(2015年某铁一中)由两个比值是3的比组成的比例是( )。(2分) 13.(2015年太湖县某重点中学)某学校学生参加防震演练活动的出勤率为98%,出勤人数:与缺勤人数的比是( )。(2分) 14.(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某重点中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比是2:3:4,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2分) 15.(2015年某工大附中)如果a×4=b×6(a,b都不为0),那么a与b的最简整数比是( )。(2分) 16.(2016年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40,甲、乙两数的比是3:5,甲、乙两数中较大的数是( )。(2分) 17.(2015年某高新一中)三批货物的总价是6500元。按质量:第二批和第三批的比是1:5,第一批和第二批的比是1:4;按单价:第一批和第二批的比是6:1,第二批和第三批的比是7:3,则第一批货物值( )元。(2分) 18.(2016年江苏省常州市某重点中学)王晨出资10万元,李欣出资15万元,两人合伙开了一家儿童书店,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共获利12万元,按出资金额的多少进行分配,王晨应得( )万元,李欣应得( )万元。(2分) 二、仔细推敲,准确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1.(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某中学)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也一定互为倒数。( ) 2.(2015年安徽省某实验中学)若某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75%,则该班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1:3。( )

比例的认识说课稿

比例的认识说课稿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4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说教材: 1、教学地位: 本教学内容是在比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例在生活中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绘制地图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学习比例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B、技能目标:通过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C、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教学方法: 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利用求比值引出比例的意义。引出比例的意义后,加以理解、应用、深化。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结合具体的比例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从而发现内项与外项之积的关系,并用其他比例式进行验证,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并且已经拥有观察、分析、发现、总结的能力。因此,学习本知识不会太难。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什么叫做比?怎样求比值? 2、求下面比的比值

5:360:4016:122.4:1.6 (分小组完成,汇报) 3、引入新课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引出比例的意义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2.4:1.6和60:40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比值相等说明这两个比也相等,那这两个比可以用什么号连接?(等号)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60:40(板书)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齐读,板题:比例的意义) 2、探究比例的意义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知道要组成比例的一个条件是必须有几个比?(两个)其次,这两个比的比值必须怎样?(相等)现在,我们来完成两道口头判断题:1、2:3是比例。2、比例是一个等式。 3、利用新知,学以致用 同学们能用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吗(出示练习题)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2)、20:5和1:4(3)1/2:1/3和6:4(4)、0.6:0.2和3/4:1/4 (分小组完成,汇报,说说怎样完成) 4、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说明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它们就能组成比例。那么,判断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a、比值是否相等。(板书)(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了解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我们都知道一个比有前项和后项,构成比例的四个数也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动手操作,确定性质 (1)、请同学们计算在 2.4:1.6=60:40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分别是多少? (2)、探究:发现了什么?(两个积相等)

(完整版)小升初数学完整版比与比例

比与比例 比和比例一直是学数学容易弄混的几大问题之一。比和比例的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正比例、反比例”部分的内容。本单元要认识的数学概念有比、比例、按比例分配等,学生对这些概念实际意义的理解,是学生能否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按比例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是比的知识的具体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会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从编写思想、内容编排、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 所以,教材淡化概念的“形式化”叙述,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鲜活的事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和比例及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如,选择现实生活中搅拌水泥沙的事例,利用人们生活中的语言“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认识比;选择我国《国旗法》中规定的五种国旗长和宽的比都一样的真实素材,让学生通过计算不同规格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认识比例;结合在一块长方形地里种茄子和西红柿,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等。 过程与方法:依据比和比例知识点的内部特征,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类整理,在进一步理解知识概念的同时,掌握复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感。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扫除学习障碍。 教学难点:会准确、迅速地解答有关比和比例的问题。 比的概念:等于一个除法算式,是式子的一种(如:a:b=a÷b);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 比例的概念: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由至少两个称为比的式子组成,式子由等号组成,且这两个比的比值是相同(如:a:b=c:d)。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作用:化简比。) 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作用:解比例或比例方程) 比和比例区别总结:1、意义、项数、各部分名称不同。 2、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意义不同、应用不同。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3:5 和18:30 ⑵0.4:0.2 和 1.8:0.9 ⑶5/8:1/4 和7.5:3 ⑷2:8 和9:27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师: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师: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

师: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设计意图: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二)练习 1、出示例1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比例的认识

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中各部分名称,能指出内项和外项。 (2)掌握组成比例的必要条件和方法。 (3)会运用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检验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能用两种形式写比例。 (4)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归纳能力。 (5)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是理解比例; 教学难点是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能正确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是会运用比例的意义检验两个是否能组成比例。 教法与学法:引导发现法;观察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现在我们先来复习比的知识。课件出示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2.7∶4.5 6∶10 指名回答,教师出示课件上的答案。 2、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国旗和两本大小不一样的九章算术书,让学生观察,他们虽然大小不一样,但都是成比例的。还有公安机关在破案时根据罪犯的脚印判断罪犯的身高体重都是根据比例来判断的。那么什么是比例,为什么说他们成比例。今天,我们来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板书:比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我们从学习数学开始,几乎天天都用到等号,你能说出几个含有等号的式子吗?说说等号在式子中的作用是什么?(连接左右两边相等的两部分) 2、引入教材主题图: 出示主题图:说明在操场上高高的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我们想知道旗杆有多高,但又不容易测量。大家看看小朋友有什么办法呢? 指名回答,教师归纳。 3、自主探究,初步形成印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的表格让学生观察,出示小组合作指南, (1)第一组测量的影子长和竹竿长的比是:():()比值是() 第二组测量的影子长和竹竿长的比是:( ): ( ) 比值是() (2)第一组的竹竿长和第二组的竹竿长的比是:():()比值是() 第一组的影子长和第二组的影子长的比是:( ): ( ) 比值是() (3)发现了什么? 指明回答小组合作题。板书 3∶2=1.5 2∶6=1 9∶6=1.5 3∶9=1 比值相等比值相等 3∶2=9∶6 2∶6=3∶9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应用题 将两两分量的比转化为所有分量的比(找相同的量) 例题:甲乙两数比是6:5,甲丙两数比是4:9,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多少? 相同的量为甲,找出甲在比中的两个数量(6和4)的最小公倍数12 ,甲比乙 6:5=12:10 ,甲比丙 4:9=12:27 甲乙丙之比 12:10:27 1、新世纪小学将五年级140人分成三个小组,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人数比是2:3,第二小组和第三小组人数比是4:5,这三个小组各有多少人? 2、一个书架有三层,共放图书540本,上层与中层图书本数比是4:5,,中层与下层图书本数比是10:9,上层,中层,下层图书各多少本? 3、三筐苹果共重140千克,甲筐和乙筐重量比是3:4,第二筐和第三筐重量比是6:7,三筐水果分别多重? 4、植物园中菊花与月季花的盆数比是31:5,兰花与睡莲的盆数比是40:9,月季与睡莲的盆数比是25:3。现在我们知道植物园中有200盆兰花,试求出菊花的总盆数

5、有一个书架上装有两层的书,上层书的数量与下层书的数量比是5:6,从上层拿30本书到下层后,上、下两层书数量之比为3:4,上、下两层原有书各多少本? 6、学校有故事书和科技书共630本,故事书与科技书的比是1:4,又买进一些故事书,这时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比是3:7,买进故事书多少本? 7、学校原来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比是1:4,现在又买进90本故事书,这时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比是3:7.原来故事书和科技书各有多少本? 8、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已经行驶了30千米,已行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比是2:5,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9、一批零件,已知加工完的个数与未加工的个数之比是1:3,再加工150个,已加工的零件个数与未加工的零件个数之比为2:3,则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10、客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7:4,两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这时客车行了多少千米?

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4.整理和复习 第1课时: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班级: 组别: 姓名: 复习过程: 一、比、比例的意义 1. 比的含义是:两个数 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比例的含义是:表示 的式子叫做比例。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 。 二、解比例 1.解比例的含义是:求比例中的 叫做解比例。 2.解比例的依据是 。 3.解比例的基本方法:根据, 把比例转化成 ,然后解方程。 三、正、反比例的意义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关系式中,两种变化的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被除数 ÷除数 = 商 (2)被除数÷除数 = 商 ( 一定 ) ( 一定 )

(3)因数×因数 = 积(4)因数×因数= 积 (一定 ) (一定) 五.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1)每公顷产量一定,播种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2)总产量一定,每公顷产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从A到B地,所用时间和行走的速度。 (4)(4)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体重。 (5)房屋面积一定,铺砖块数和每块砖的面积。 (6)差一定,被减数和减数。 (1)圆的半径和周长。 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除数一定,和成比例。理由

被除数一定, 和 成 比例。理由 (2)前项一定, 和 成 比例。理由 后项一定, 和 成 比例。理由 3.判断下列关系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X + Y = K (一定) X – Y = K (一定) X × 8= Y A × H × 2 1 = S (一定) 4.3X=Y Y 和X ( )比例 5.Y X 8 Y 和X ( )比例 6.什么是比例尺? 7.说一说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1)比例尺1:3000000 (2)比例尺 (3)比例尺20:1 3.你能把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进行改写吗? 0 ( )km (1)1:3000000改成线段比例尺。 (2 ) 把它改成数值比例尺。 4.填空。 25 50㎞ 0 25 50k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