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药学研究的阶段性考虑

创新药药学研究的阶段性考虑
创新药药学研究的阶段性考虑

化学药物一般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编号:Array化学药物一般药理学研究 技术指导原则

二OO四年十一月 目录 一、概述????????????????????????????????????????????????????????????????????????????????2 二、基本原则????????????????????????????????????????????????????????????????????????????2 三、试验设计的基本要求???????????????????????????????????????????????4 四、主要研究内容????????????????????????????????????????????????????????????????6 五、数据处理与结果评价????????????????????????????????????????????????????????????????8 六、参考文献????????????????????????????????????????????????????????????????8 七、附录????????????????????????????????????????????????????????????????9 八、着者????????????????????????????????????????????????????????????????9 化学药物一般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起草说明??????????????????????????????10

浅谈我国药理学发展的趋向

浅谈我国药理学发展的趋向 学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班级:09制药三班 学号: 姓名: xx 浅谈我国药理学发展的趋向 【摘要】: 药理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连接药学和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化学与生命科学的桥梁学科,药理学科的发展与医学科学的进步、药学科学的发展和人类防病治病和健康的维护关系密切,在现代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我从我国药理学发展的过程、特征、成就、现状、方向等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我国药理学发展的趋向。 【关键字】: 我国,药理学,发展,趋向 药理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连接药学和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化学与生命科学的桥梁学科,药理学科的发展与医学科学的进步、药学科学的发展和人类防病治病和健康的维护关系密切,在现代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我浅谈一下我国药理学发展的趋向。 (一)、我国药理学发展的过程 药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6000年前,古人在生活、生产、争斗等过程中,无意间因食物中毒或受伤等,而发现了药物。在中国的最早文字记载中,收录了很多种类的药品,其中包括迄今仍认为有效的药物。

化学合成药最早起源于中国,公元328年晋朝葛洪在浙江炼丹,炼成的丹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 我国现代药理学的形成是在20世纪20年代,陈克恢等开展了对麻黄的药理作用研究,于1924年发表论文指出麻黄碱的药理作用与肾上腺素作用类似,且更持久。1926年创立了包括药理学会的中国生理学会。我国正式步入现在药理学。 (二)、我国药理学发展的特征 我国是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国家,为人类的文明与进展做出许多重大开创性贡献,祖国医药学是其中之一。几千年来,中医学与中药学自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指导着我国医药学的临床实践。中医药学在漫长的年代里不断前进和发展,并在国际交往中吸收了大量外来药物,补充了药源,丰富了传统。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相并存在又相互渗透,使中医药学得到进展。这就是我国现代药理学发展的基础与背景。 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以来,使我国医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变革。西医西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占有明显优势。随着现代自然科学、医学与药学的发展,我们应当继续加强和重视现代药理学的发展。 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情况比建国初期有明显进展,但总的说来,发展缓慢、人力薄弱和水平不高,与西医药事业相比有一定差距。中药药理研究,从历史背景看有极为有利的条件,从现代科学的复杂性要求,又存在着比合成药药理研究更多的困难。因此,我国药理工作者肩负着双重责任,一方面要赶上国际现代药理学水平,同时也要努力提高中药药理水平,使我国药理学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形成一个大方向一致的中西医结合的药理学。 (三)、我国药理学发展的成就 药理学理论的进步,开展了药理学教育和科研工作,几十年来,出版了2000余册药理学专著,发表了一批具有显著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培养了一批药理学研究人员,在药理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药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药理名词解释大全 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药理学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 2.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 3.药理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近年来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4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代动学或药动学,主要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创新药物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药物消除动力学一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又叫恒比消除零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体内药物按照恒定的量消除,又叫恒量消除 6.药物清除半衰期(half life),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清除速度。 7.清除率(clearance,CL),是机体清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的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8.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是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的体液容积。 9.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即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内药物的百分比。 10.首剂效应(first dose phenomenon)首次给药出现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眩晕、出汗、心悸,甚至晕厥、意识消失,尤其在首剂大于1mg时出现 11首关效应(first-pass effect)指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新药的一般药理研究

新药的一般药理研究 药理学研究分为三类,即主要药效学(Primary Pharmacodynamic)、次要药效学(Secondary Pharmacodynamic)和安全性药理学(Safety Pharmacology)。另外根据实验要求可能需要对安全性药理学进行追加和/或补充的研究(Follow-up and Supplemental Safety Pharmacology Studies)。一般药理学(general pharmacology)研究是指主要药效学作用以外广泛的药理学研究,包括次要药效学和安全性药理学的研究范畴。通过一般药理学研究,可以确定受试物非期望出现药物效应的情况,它可能关系到人的安全性;评价受试物在毒理学和/或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或病理生理作用;研究所观察到的和/或推测的药物不良反应机制。通过一般药理学研究,可为长期毒性试验设计提供参考,为临床研究和安全用药提供信息,为开发新的适应症提供信息。实验动物常用小鼠、大鼠、犬等。在体、离体系统均可用于一般药理研究。在体的一般药理学研究应尽量确定不良作用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离体研究应尽量确定受试物的量效关系。 一般药理是指新药主要药效作用以外广泛药理作用的研究。是属于临床前研究的内容,其系统指标还是很多的。包括: 一、精神神经系统 1.直接观察给药后动物一般行为表现、姿势、步态,有无留延、肌颤及瞳孔变化。对用药后动物的行为活动进行定量评价,以示有无兴奋或抑制作用。 2.如出现明显的兴奋或抑制现象,应根据不同药物,采用不同实验方法测定其对小鼠或大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二、心血管系统 1.测定并记录给药前后血压、心电,观察心电图的QRS、ST、T波、心率及心律的变化。 2.在治疗有效计量,出现明显的血压或心电图的改变时,应进行相应整体或离体分析性实验,例如血液动力学、离体心脏等,以确定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对主要治疗作用的影响。 三、呼吸系统 1.观察给药前后呼吸频率及深度的变化。 2.在治疗有效计量出现明显的呼吸兴奋或抑制时,应进行相应整体或离体分析性实验,例如,呼吸中枢抑制的实验法,肺流溢法,膈肌膈神经等实验方法,初步分析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新药临床前药理评价工作在完成主要药效研究的同时应完成一般药理研究。一般药理研究是指研究药物在它预期用于临床防、诊、治主要目的以外的广泛的药理作用。通过一般药理研究可以了解新药的全面药理作用,做到药尽其用。同时也是为全面开展毒性研究作准备,而且它本身也是全面毒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在各国有关新药评价的技术要求均把一般药理研究作为新药临床前药理评价必需完成的项目。如瑞典1974年制订的《药品登记规程》中要求:“新药研究讲行中,应作广泛的生物学筛选试验。所得结果与临床应用评价及危险性评价有关。”建议做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试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特别是其体液传递机制、外周神经及其神经冲动传递和骨骼肌功能、心血管功能、呼吸系统功能、胃肠道的分泌与运动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内分泌功能等试验。各种作用都应采用二或三个剂量,最低剂量应与它在该种动物上主要药效作用的ED50一致。如果有些作用考虑可能成为该药的不良反应的话,还应测定它的阈剂量。世界卫生组织1975年制订的“人用药物评价准则”中指出当发现一个化合物具有某种药理活性时“应进行广泛的动物药理试验,从而测定是否有任何可供治疗应用的作用。”接着在药效研究部分指出,“应在机体的主要系统上进行研究,以提示药物的其它作用,不论这作用是希望的,还是不希望的。”“所得信息,不仅可用于探索治疗作用,还可指出潜在的不良反应,哪种组织应特别作形态研究,哪种代谢系统应该研究。”英国制药工业协会1977年发布的“新药产品临床前及临床试验准则”中也指出“应在多种哺乳动物身上,研究其对主要器官系统的药理作用。”

创新药物临床试验中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一般考虑

发布日期20140404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综合评价 标题创新药物临床试验中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一般考虑 作者张学辉卓宏王涛鲁爽 部门化药临床二部 正文内容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药物效应 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不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规律等。从 药物的生命周期看,临床药理学贯穿于药物临床试验、药物上市后研究与评 价、药物临床治疗等阶段。从药物临床试验看,临床药理学研究是其重要组 成部分,主要在I期进行,其他三期(II~IV期)中也进行很多此类研究[1]。 为理性开展和评价临床药理学研究,本文在综合国内外临床药理研究相关指 导原则基础上,对创新药物临床试验中临床药理学研究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 阐述,以期在监管机构、业界和学术界展开讨论并形成共识,为药物临床研 发与评价提供临床药理学决策依据。 一、药物临床试验中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药物临床试验中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要应用符合法律和伦理要求的当前最佳科技手段,提供临床药理学和生物药剂学数据, 支持药物在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和新药上市申请(NDA)过程中安全性 和有效性的评估。研究内容包括药物对人体的效应(药效学和不良反应)、 人体对药物的处置(药动学)、剂量-暴露量-效应关系、药物相互作用、特 殊人群的临床药理学、药物基因组学、定量药理学与统计分析等。在不同临 床试验阶段,临床药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又各不相同。为便于叙述,本文 将临床试验分为早期临床试验阶段(I~IIa)和后期临床试验阶段(IIb~IV)。 二、早期药物临床试验中临床药理学研究

(完整版)药理所有知识点结构图

4药物: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控制生育的化学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的科学。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A,分布D,代谢M及排泄E过程。 药理学研究内容:阐明药物对机体(包括病原体)的作用和机制、在临床上的主要适应症、不良反应和禁忌症、药物体内过程和相互作用等。 临床前药理学——分为主要药理学、一般药理学、药动学和毒理学等 临床药理学——分为I、II、III、IV期临床实验 副作用:药物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 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对机体有害的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 继发反应: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后的不良反应(如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 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易降低至有效浓度以下,但仍然残存的生物效应 撤药效应: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重新出现或加重的效应 特异质反应:某些药物使少数特异质患者出现的特异性不良反应(先天缺陷疾病) 致畸作用:有些药物能有些胚胎正常发育而引起畸胎 首关效应: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物质。-部分激动剂和完全激动剂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竞争性拮抗剂和非竞争性拮抗剂 非特异性药物-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通过改变理化条件而发挥作用 特异性药物- 最小有效量: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最小中毒量: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也会相应增加,直到出现最大效应。以后若在增加剂量效应不会进一步增加,反而会出现毒性反应 极量:出现疗效的最大极量(是用药安全的最大限度) 治疗量(常用量):介于阈值与极量之间,临床使用时对大多数患者有效,而又不会出现中毒的剂量。机体方面:年龄、性别、病理状态、个体差异和遗传因素、种属差异 药物方面: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反复用药 耐药性: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增加剂量才可以保持药效不减 成瘾性:病人对麻醉药品产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混乱,如停药吗啡后病人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主要任务 新药药理学 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机制 影响药效的因素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发展方向初探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发展方向初探 发表时间:2012-01-06T11:02:16.007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12期供稿作者:王会玲彦彤[导读] 药理学作为生理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非常强。 王会玲彦彤(吉林省四平妇婴医院 136000)药理学作为生理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非常强。是连接药学与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化学与生命科学的桥梁学科,药理学科的发展是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药学科学的发展及人类防病治病和健康的维护等同时发展的。 药理学的研究由早期的整体药理学,器官药理学,向着细胞药理学,分子药理学,基因组药理学的方向发展,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现代药理学已经完成了由以药物为中心的传统研究模式,越来越多地向以疾病靶点为中心的现代模式转变。本文从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发展特点到引入干预分子在新药研究领域中的作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 传统研究模式:以药物为中心 在早期,药理学对象均为文献记载或者民间经验等被认为有效的天然物质,研究的主要程序是,通过化学、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分离提纯、鉴定,结合生理、生化效应的观察每一组分的作用,最后提纯有效单体化合物,制备成为药品,这一类研究最大的特点是,在研究开始阶段,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研究对象足够多的信息,已经对研究对象可能的作用或者活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它有足够的文献记载或者它有足够的临床应用基础,例如:阿司匹林,公元前400 年,希伯格拉底推荐使用一种黄色的叶子可以镇痛,在18世纪科学家们发现柳树的叶子可以镇痛和退热,并且从中提取得到有效成分水杨酸,但是水杨酸对胃肠道和口腔有非常严生的刺激作用。后来经过德国科学家Felix Hoffmann 的努力,合成了刺激作用较小的乙酰水杨酸,也就是今天的阿司匹林。 2 现代研究模式:以疾病为中心 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很多在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调控分子被揭示出来,通过干预或者调解这些关键分子,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治疗手段也应运而生。这种以疾病为中心的药物研究模式已经成为现代药理学研究的趋势。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三方面: 2.1 寻找靶点 人类整个基因组的基因数量在3~8 万之间,但90%以上的基因功能尚不明确。在这些基因序列中,出现了大约5000 个药物作用靶点,科学家们预言,将来会发现超过几千种与疾病有关的有效靶点,通过识别这些靶基因,有可能会发掘出几万个疗效更高,作用更专一的新药,因此,对于现代的药物开发科学家来说,首要的任务是将这些未知功能的基因功能明确化,并进一步寻找到有治疗前景的药物靶点基因。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数千个靶点类蛋白被克隆纯化。其中,细胞膜受体类是主要的一类药物靶点,其中主要为GPCRS。大多数激素、神经多肽,神经递质的受体都是GPCRS,这类受体构成传导细胞生长信号的最主要通路之一,约60%的药物作用于GPCRS。目前有约200 种已知的GPCRS,占了所有药品的四分之一,全球每年销售达到900 亿美元。 2.2 组和化学的运用 组合化学是一门将化学合成、组合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机械手结合一体,并在短时间内将不同构建模块用巧妙构思,根据组合原理,系统反复连接,从而产生大批的分子多样性群体,形成化合物库,然后,运用组合原理,以巧妙的手段对库成分进行筛选优化,得到可能的有目标性能的化合物结构的科学。 药物的开发是一个耗时间耗经费的过程。据报道,在美国,一种新药从开始研制到上市,需8~10 年的时间,研究费用高达2~5 亿美元。药物的研制历程之所以这样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速度缓慢。组合化学能够大大加快化合物库的合成及筛选速度,从而大大加快了新药的研制速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组合化学方法已成为新药研制的必由之路,它的出现被誉为近年来药物合成领域的最显著的进步之一。所以,组合化学在有机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对传统药物合成化学的冲击。 2.3 高通量筛选成为主要手段 近年来,由于自动化技术特别是机器人的应用,在新药研究中出现了高通量筛选技术。该技术将化学,基因组研究,生物信息,以及自动化仪器等先进技术,有机组合成一个高程序,高自动化的新模式,从而创造了发现新药的新程序,由于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等特点,因而成为发现、研制新药的主要手段。 高通量筛选技术是将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技术体系,它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实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数据,以计算机对数以千计的样品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科学准确的实验结果和特色效用,英国学者AlanD研究提示,一个实验室采用传统的方法,借助20 余种药物作用靶位,1 年内仅能筛选75000 个样品。1997 年高通量筛选技术发展初期,采用100 余种靶位,每年可筛选100 万个样品,1999 年高通量筛选技术进一步完善后,每天的筛选量就高达10 万种化合物。高通量筛选方法作为新药发现的手段具有选择范围广、筛选成本较低、结果可靠等特点,是新药研究的重要手段。 高通量筛选的实验方法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是实现药物高通量筛选的技术基础,由于药物高通量筛选要求同时处理大量样品,实验体系必须微量化,而这些微量化的实验方法应根据新的科研成果来建立。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实验方法,根据其生物学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受体结合分析法、酶活性测定法、细胞分子测定法、细胞活性测定法、代谢物质测定法、基因产物测定法等等,这些实验方法,均已广泛用于药物高通量筛选中。 由此可见,药理学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的,随着人们对生命活动太疾病的认识逐步深入及新技术在制药方面的应用,药理学的研究也会趋于细致、合理。 参考文献 [1] 吕圭源.药理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吴镭.药学科学前沿与发展方向[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3] 杜冠华.新药发现与高通量药物筛选[J].医药导报.

王亚敏谈创新药药学审评技术要求

王亚敏谈创新药药学审评技术要求 本文根据药品审评中心化药药学一部王亚敏副部长,在6月23日中国新药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创新药高峰论坛》上的演讲报告“创新药药学审评技术要求”整理而成。未经报告人审核。 新药药学审评的基本考虑 新药药学研究随着研究进展不断深入,在不同研究阶段有不同的研究目的。提供的药学研究资料要根据药物自身的特性、给药途径、IND试验是否涉及特殊人群,以及临床研究阶段的不同,提供不一样的研究信息。 IND药学研究信息应重点关注临床试验中和受试者安全性相关的部分,这是审评最基本的考虑点。比如IND临床批件会提到“临床试验样品的杂质水平不得超出临床前动物安全性试验所支持的杂质水平”,这体现了保护受试者安全性的基本考虑。 对于注射给药、眼用或吸入的药品,若为无菌状态,其IND申请可能比口服药品要提供更多的关于无菌生产保证方面的说明。对于应用新技术或复杂技术(发酵、提取、合成多肽、合成小分子核酸)或者一些药械组合产品的IND,要比简单的化学药提供更多药学方面的信息。Ⅲ期临床的研究周期较长、受试者较多、临床样品需求量较大,同时伴随研究进展获得的药学信息也逐渐丰富,所需提供的药学研究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会比申报I期的时候要求更多。

新药药学审评的技术要求 总局在今年1月份发布了《新药I期临床试验申请技术指南》。该指南主要参考FDA 1995年和2017年发布的INDⅠ期、Ⅱ期、Ⅲ期CMC 的技术要求,更多的参考了2017年的技术指南。总局今年3月份发布了《创新药(化学药)Ⅲ期临床试验药学研究信息指南》。对进入Ⅲ期临床试验药学研究信息的一般要求给了明确的技术性文件,也主要参考了FDA 2003年发布针对Ⅱ期、Ⅲ期和2017年发布的IND CMC文件的一些技术要求。 《创新药(化学药)Ⅲ期临床试验药学研究信息指南》的主要作用是:1)对于研究者,明确新药进行Ⅲ期临床试验时其CMC方面应做到什么深度,该文件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可靠的参考。2)Ⅱ期进入Ⅲ期临床试验,不仅是临床专业,也是药学专业非常重要的沟通、交流和风险控制的节点。在此节点,药学部分会要求跟审评人开沟通交流会,讨论Ⅲ期临床的很多关键问题。此时申请人也应对照Ⅲ期临床药学研究信息指南,看自己的研究是否做好进入Ⅲ期临床的CMC准备。 新药I期临床试验申请CMC的要求 《新药I期临床试验申请技术指南》中,对工艺或质量控制的要求根据临床阶段的不同做不同的要求。

【药理学类SCI期刊点评总汇】

【药理学类SCI期刊点评总汇】 现在先上药理学部分,其他待整理\(^o^)/~ 药理学 1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基本资料 期刊名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出版周期Semimonthly 出版ISSN 0007-1188 通讯方式WILEY-BLACKWELL PUBLISHING, INC, COMMERCE PLACE, 350 MAIN ST, MALDEN, USA, MA, 02148 主要研究领域:该刊为药理学领域的权威期刊,口碑极佳与办事效率较高,审稿一审为一月左右。接受文章方向主要为药理学。 2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基本资料 期刊名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出版周期Semimonthly 出版ISSN 0378-8741 通讯方式ELSEVIER IRELAND LTD, ELSEVIER HOUSE, BROOKVALE PLAZA, EAS T PARK SHANNON, CO, CLARE, IRELAND, 00000 期刊主页网址 /find ... ription#description 在线投稿网址 / 主要研究领域:该刊注重药理,偏向于中药及其复方传统作用的药理研究,对于中药药理方面的研究者。 审稿速度平均 3 个月的审稿周期 虫友精彩点评: yuchenhuan2002研究方向: 天然药物投稿周期: 约3个月

侧重于药理学研究,欢迎毒理学的研究; 重点突出民族本土的药用特色; 接受醇/水粗提物及中药复方的化学、药理学研究; 不需要推荐评审专家,审稿期一般2个月; 国内编辑为北大的果德安教授; 主编超NICE,回信速度也超快,超热心; 英语要求不高,适合初投; 连续投了3篇,均小修后录用了。 PS:小虫英文一般偏上,投3.0以上的杂志经常会被要求语言修改,相比其他的杂志从没要求语言问题。偶尔也会收到国内其他小虫的稿子,很中文化。建议写文章的时候忘记母语的表达习惯和逻辑,直接英文构建。 投过稿的虫友:shian,遨游生命, 3 HUMAN & EXPERIMENTAL TOXICOLOGY 基本资料 期刊名HUMAN & EXPERIMENTAL TOXICOLOGY 出版周期Monthly 出版ISSN 0960-3271 通讯方式SAGE PUBLICATIONS 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 ON, ENGLAND, EC1Y 1SP 期刊主页网址 在线投稿网址 主要研究领域:试验或临床毒理学药理学 4 TOXICON 基本资料 期刊名TOXICON 出版周期Semimonthly 出版ISSN 0041-0101 通讯方式PERGAMON-ELSEVIER SCIENCE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 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5 1GB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1.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经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 或增加新适应征不属于新药。 2.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1.细胞色素P450:肝药酶肝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使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 系统。 2.零级动力学消除:单位时间内消除向等量的药物,也称衡量消除动力学。 3.一级动力学消除:药物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即单位时间内消除某恒定比例的 药量。 4.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 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 5.首剂现象(first dose phenomenon):又称首剂综合征或首剂现象,系指一些病人在初服 某种药物时,由于肌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 6.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药物制剂中的活性药物被全身利用的程度,包括进入 全身血液循环的剂量和速度。 7.自身诱导:有些药物本身就是它们所诱导的药物代谢酶的底物,因此在反复应用后,药 物代谢酶的活性增高,其自身代谢也加快,这一作用称自身诱导。 8.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9.二重感染(suprainfection)长期使用四环素类等广谱抗生素后,由于敏感菌株被抑制, 使肠道内菌群间的相对平衡被破坏,不敏感的细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继发性感染。10.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有效浓度之下,但仍残存的生物 效应。 11.最大效应(效能,maximal effect)药物引起的最大效应。 12.效价(potency)产生相同效应所需的剂量或浓度大小。 13.极量出现疗效的最大剂量。 14.半数致死量LD50使群体动物死亡50%时的剂量。 15.半数有效量ED50产生最大效应的50%时所需要的剂量。 16.最小中毒量LD5 使群体动物死亡5%时的剂量。 17.最大治疗量ED95产生最大效应的95%的剂量。 1.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治疗指数= LD50/ED50,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 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代表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全。 2.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能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其结合是可逆 的。 3.非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指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相对不可逆的。 4.受体向上调节:指受体周围生物活性物质的浓度低于正常或长期使用拮抗剂后, 受体数 目及敏感性增高的现象。也称为上增性调节。 5.受体向下调节:指受体周围生物活性物质的浓度过高或长期使用激动剂后,受体数目及 敏感性降低的现象。 6.PD2 7.PA2 8.首关效应(first-pass effect):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到肝脏,有些药物在

创新药(化学药)临床试验期间药学变更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 一、概述 创新药药学研究具有渐进性、阶段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伴随临床试验的进展不断推进。常规开发模式下,原料药的研发进程领先于制剂,通常遵循以下规律: 对于原料药而言,早期临床试验阶段合成路线和工艺相对不成熟,对原料药理化特性和杂质行为等关键质量属性了解有限,仅基于临床前安全性试验和相对有限的制备经验,建立了初步的质量控制策略和适应其开发阶段的较宽泛的质量标准。伴随着临床试验的推进和对关键质量属性的深入理解,基于放大生产、提高质量、完善质量控制等的需要,不断优化工艺路线、深入研究杂质行为、加强对关键理化特性的认识及其对制剂潜在影响的研究,并结合多批次的生产经验调整质量控制策略。在关键临床试验阶段确定拟商业化合成路线和工艺,基于系统的质量风险评估,确定关键工艺步骤和关键工艺参数范围,制定合理的过程控制和中间体控

制,基于历史批次(尤其是安全性试验批次、关键临床试验批次)生产信息、质量特性、稳定性研究结果等,完善原料药质量标准、包装、贮藏条件和有效期/复验期等。 对于制剂而言,在早期临床试验阶段,基于对药物自身的理化特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有限了解,通常会选择处方工艺相对简单的制剂形式(如口服溶液剂、原辅料混粉直接灌装的胶囊剂等)进行开发,基于临床前安全性试验和相对有限的制备经验,建立适应其开发阶段的较宽泛的质量标准,基于有限的稳定性、相容性(如有必要)、配伍(如有必要)研究信息初步确定了制剂的包装、贮藏条件和临床用法。后续伴随临床试验的推进,获得了初步的人体数据,对于药物自身特性和体内行为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初步积累了生产经验,在此基础上优化剂型、规格和处方工艺,加强制剂处方工艺和降解杂质研究,根据已有的认知和信息完善质量控制。在关键临床试验阶段,基于较充分的人体安全性和有效性信息、生产信息,确定拟商业化剂型、规格和处方工艺,进行系统的质量风险评估,确定关键工艺步骤和关键工艺参数,制定合理的过程控制和中间体控制,基于历史批次(尤其是安全性试验批次、关键临床试验批次)信息和稳定性、相容性、配伍研究结果,完善制剂质量标准、包装、贮藏条件、有效期和临床用法等。

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整理

西藏大学12级护理本科班雷顺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2.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3.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其目的是:确定药物在作用部位能否达到安全有效的浓度。 4.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用量的物质。 5.药理学的学科任务:①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开发新药;为其他生命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6.药理学实验方法:实验药理学方法;实验治疗学方法;临床药理学方法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7.药物作用: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8.药理效应: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提高称为兴奋,功能降低称为抑制。 9.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在一定剂量下,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的差异性。 选择性产生的原因:药物分布不均匀;组织对药物的反应性不同;由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根本原因)。 选择性的意义:选择性高,针对性强,副作用少,应用范围窄;选择性低,针对性弱,副作用多,应用范围广。 10.治疗效果(疗效):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患者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者的机体恢复正常。 11.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12.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13.祖国医学提倡: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为临床实践应遵循的原则。 14.首关消除:是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15.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出,经胆汁入肠腔的药物可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16.半衰期: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7.生物利用度:是表示药物经血管外给药活性成分到达体内循环的程度和速度的一种量度,它是用于评价药物制剂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重要参数。 18.不良反应:药物的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按其性质可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停药反应。三致反应包括致畸胎、致癌与致突变,均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19.副作用: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20.效价:某一物质引起生物反应的功效单位,可用理化方法检测,也可用生物检测方法测定;或生物制品活性(数量)高低的标志,通常采用生物学方法测定。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笔记整理

药理学 课程特点:强化冲刺班,课时约13个小时; 课程要求:听课——考点、重点、难点; 记忆——表格、结构图、顺口溜; 练习——做题目 课前导入: 第一节绪言 第二节药效学 第三节药动学 第一节绪言 单元细目要点要求 绪言1.药理学的任务及内容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药理学熟练掌握 2.新药的药理学临床前药理研究,临床药理研究掌握 一、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一)药理学的概念: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基础学科。 药物机体 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可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 或人工合成其有效成分; 机体:有机整体; 离体组织器官; 培养的细胞; 病原微生物。 (二)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1.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2.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 生物转化(或称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二、新药药理学 新药——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 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若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改变制造工艺或增 加新的适应症,亦按新药管理。 1.临床前药理研究(以非人体为研究对象) (1)主要药效学; (2)一般药理学: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3)毒理学研究: 急性毒性;长期毒性;一般毒性; 特殊毒理:致癌、致畸、致突变;

(4)药动学(药代研究)。 2.临床药理研究(以人体为研究对象): (1)I期临床试验:20~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初步的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试验,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 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 目的:为制定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II期临床试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病例不少于100例。 目的:观察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Ⅲ期临床试验:上市前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病例不少于300例。 目的: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考察。 (4)Ⅳ期临床试验(售后调研):上市后监测,长期广泛考察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现不良反 应。 第二节药效学 二、药效学 1.药物的基本作 用 药物治疗的选择性,治疗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及概念:副 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 2.受体理论 (1)受体的概念、特性、类型和调节方式 (2)受体学说 3.药效学概述 (1)亲和力、内在活性、激动剂、拮抗剂、竞争性拮抗剂、非 竞争性拮抗剂 (2)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及相关概念:最小有效量、作 用强度、效能、最小中毒量、极量、量反应、质反应、半数有效 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安全指数、安全界限 药效学 4.影响药效的因 素 (1)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个体差异、种属差 异等 (2)药物方面的影响: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反复用药和药 物相互作用 (3)耐受性、抗药性、依赖性、成瘾性等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机体各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作用或作用强,而对另外一些组织器官无作用 或作用弱,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选择性是相对的,选择性高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强;选择性低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不强,作用范围 广,但不良反应较多。 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治疗作用——凡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对患者不利的作用。 ①副作用:药物本身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特点: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是相对的;取决于药物的选择性。 ②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 ◇急性毒性:用药后立即出现。多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

网络药理学

网络药理学在现代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20141462 14硕士7班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的科学概念,分析网络药理学的特点,以及中药的作用特征,阐释两者结合的必要性以及优越性,综述了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对其在中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明分析,最后对网络药理学与中药研究相结合推动中药发展作出了展望。 关键字:网络药理学、中药研究、应用现状 中医药具有几千年的用药经验及50年的现代研究基础,是发现和创制新药的重要源泉。中药是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也是祖国传统医学传播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实用价值。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复杂作用特征,这种复杂性使得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楚、中药和中药材质量难以控制、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药效和安全性评价体系,从整体到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都很难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1]。这些大大限制了我国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但是近 10 年来,随着现代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理论的发展,系统生物学视角的引入以及生物信息学的应用[2-3]。网络药理学应运而生。 1.网络药理学的科学理念 网络药理学是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对生物系统的网络分析,选取特定信号节点进行多靶点药物分子设计的新学科[4]。网络药理学认为生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和体系,疾病是由多个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的基因、蛋白引起的基本生理和病理现象[5]。网络药理学融合了系统生物学和多向药理学的思想,将生物学网络与药物作用网络整合,分析药物在网络中与节点或网络模块的关系,由传统寻找单一靶点转向综合网络分析[4]。 目前,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通常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公共数据库和公开发表的已有数据,建立特定药物作用机制网络预测模型,预测药物作用靶点,并从生物网络平衡的角度解析药物作用机制。如Gu J等[6]运用虚拟筛选和网络预测技术对大黄二蒽酮A、大黄二蒽酮C、番泻苷C等几种从未报道过具有抗2型糖尿病作用的成分进行预测并获得成功。二是利用各种组学技术以及高内涵和高通量,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分析和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建立预测模型,进

关于药理学的学习与研究,我想说几句

在dxy潜水很久,没有自己发过帖子,这是第一篇。 我也是学药理的,下个月就要博士论文答辩了。 发现这个版面的各位,硕士占多数,也有许多学校的老师,医药公司的等,是一个群英荟萃的地方。但是,总感觉版面上的内容有些流于表浅。 我药理学了五年,影响因子2,3分的SCI文章也发了有几篇,版面上某位站友翻译的一篇文章摘要就是本人做的。秋天就要去USA做postdoc了,因此,对药理学也有一点点自己的看法。 不才,说几句,希望大家多包容,不要说我狂妄就好。 1. 我国的医药公司现状。版面上有许多关于方法学的东西。在公司里面搞药理实验,简单。现在许多公司有点东西也就委托给各个大学的药理系做了,单独有药理部的很少很少。交给大学做,多轻松,给点钱就行了。以后的发展方向肯定是公司要逐渐占到新药研发的重头,但是还需要时间,也许几十年吧。所以,现在在公司搞是没有什么搞头的。Squibb公司每年的研发费用是多少?20亿美金左右。他的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stitute雇员是多少?5800多人。多是名牌大学毕业,有过几年postdoc经历的人。从化合物合成到筛选,到一般药理到1I,II,III期临床,是流水线。国内的药厂,几十年能赶上呢?天知道。国内本来就是药厂众多,各自为营,互相倾轧,说到底,是没有前途的。也有人说,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优胜劣汰,很快就会有强者脱颖而出的,很有希望呢。本人不敢苟同。现在的企业,都是急功近利的,多是想挣了钱就走人的,他才不管药厂以后能不能生存呢。国内的药厂,或者是国有企业,或者是家族企业,这个本质就决定了,国内药厂是不会重视自主开发的。仿制一个药,或者从研究所里买个现成的,卖几年就拉倒。在公司做的同志,郁闷不郁闷,你们自己都清楚。我的师弟师妹硕士毕业,几个都去了药厂,没有一个是做药理实验的。药品申报,CRA诸如此类的公司居多。 2. 我国的基础药理学研究,我在某一个回帖中也有所涉及。总之是:很弱很弱。药理学在中国发展了快100年了。有什么是能够拿出手去的?(青蒿素和青蒿琥酯除外,那是许多科研人员共同多年努力的结果,也是时代的产物,***需要的结果)。现在的药理科研,就是教授们混国家的钱玩罢了。谁公关能力强谁就搞的多,谁就名利双收。呵呵,不指名道姓的说了,某研究所的国家某中心的主任,国家投了那么多钱进去,六七年了,什么东西都没出来,自己却一路平步青云。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关键是国家的科研评价体系有问题,所谓适者生存嘛,他们也是没有办法。所以,想混日子是好混的,想施展抱负,一腔热血地要作出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