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内核及对我们的意义

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内核及对我们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黑格尔辩证法变化三大规律逻辑

论文摘要:黑格尔哲学,是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和结束阶段,黑格尔完成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一方面,他继承了康德、费希特、谢林从思维引出存在的唯心主义原则,并把它发展到绝顶,另一方面,又继承了他们哲学中的辩证法因素,并把它系统化。他把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形成了他自己的哲学体系,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体系。对于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哲学界传统观点已盖棺定论,即合理内核是专指黑格尔的辩证法,也即马克思所说的: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而在当代,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依然能够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事。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本文的核心人物,黑格尔。或许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这个哲学界的泰斗,但是我相信每个人应该活多或少的听说过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中得一个核心即是辩证法,而这个辩证法的起源正是黑格尔。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并且发扬光大。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年〉,德国古典哲学的著名代表之一、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1770年8月27日生于符腾堡斯图加特城的官僚世家。父亲是税务局的书记宫。黑格尔童年时代就进拉丁文学校学习。由于他笃信宗教的父亲的执意主张,1788年黑格尔进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作为神学院的学生,他却更喜欢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他和另一德国古典哲学家谢林交往甚密,喜欢豪饮、交际,经常到郊外散步。

黑格尔在神学院学习了两年哲学、三年神学。这段时间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急风骤雨年代,德国封建统治的衰朽大厦在法国革命雷声的滚动下颤抖。在革命初起的阶段,巴黎起义的人民攻下巴士底狱,制宪议会发布《人权宣言》。黑格尔憧憬法国革命,支持法国革命,和他的一伙同学在图宾根近郊种植了一棵"自由之树",宣扬自由、平等之类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但黑格尔对法国革命的同情态度,只表现在对法国革命者的理论的支持而已。当革命深入发展、建立雅各宾派专政时,他就由害怕革命变为憎恨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诬蔑人民"只是一群无定形的东西",说"他们的行动完金是自发的、无理性的、野蛮的、思怖的"。黑格尔还竭力为普鲁士的反动政府辩护,说普鲁士国家是历史发展的顶峰。黑格尔的政治观点,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两面性:它一方面对封建统治心怀不满,有进步要求,另一方面又不敢采取实际行动,由畏惧人民群众而走向反动。1793年,黑格尔通过考试,从图宾根神学院毕业。离开神学院以后,黑格尔先后在瑞士、德国的法兰克福等地当家庭教师,以研究希腊文化和康德哲学作为业余爱好。1798年,他的第一部著作《论理学》出版。次年,他的父亲去世,留给他一笔遗产。他写信给谢林说:他已经差不多可以过悠闲的贵族生活了。他希望到一个有众多藏书和鲜美的啤酒的地方定居,从事正规的学术研究。谢林回信说:"到耶拿来吧!"这样,他于1801年辞去家庭教师的工作,来到耶拿。耶拿是当时普鲁士的大学城,是青年知识分子荟萃的地方,也是当时学生运动的中心。经过谢林的介绍,黑格尔到耶拿大学任哲学讲师,并和谢林一起主编《批评的哲学》杂志。他向耶拿大学递交了一篇用拉丁文写的学术论文,论述行星的运行轨道,得到很高的评价。1805年,三十五岁的黑格尔升为教授。次年,他发表了《精神现象学》一书,论述他的哲学观点。这年,由于拿破仑军队入侵耶拿,他被迫逃离耶拿大学安静的小别墅,来到巴伐利

亚寻找安乐窝。最初他移居班堡,在当地的《班堡时报》当编辑。1908年8月,他谋得纽伦堡专科学校校长的职位。在这里,他兼教哲学、希腊文化和微积分,并使自己的哲学体系更加完善。1812-1816年间,他完成《逻辑学》〈即《大逻辑》〉一书。1816年,黑格尔受聘于海德尔堡大学,任哲学教授。1818年,他应普鲁士政府的邀请,到柏林大学任哲学教授。黑格尔一生的最后十三年是在柏林大学度过的。在柏林大学讲授期间,他发表了《小逻辑》、《自然哲学》、《精神学》、《法哲学原理》等著作。1830年,他任柏林大学校长。1831年秋天,黑格尔计划作两次重要学术讲座。11月10日,他作了《法哲学》讲座。第五天,即11月14日,黑格尔死于霍乱病。黑格尔病逝后,柏林大学为他出版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美学》等著作。

黑格尔创立的关于“绝对理念”辩证发展的理论体系,它是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合理内核”,是唯物辩证法的直接理论来源。黑格尔认为,“绝对理念”是在自然界和人类

社会之前就存在的一种宇宙精神。作为万事万物的源泉,“绝对理念”的发展首先从逻辑开始,经过自然阶段后再回到精神阶段。由此他把哲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即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这种“绝对理念”外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思想,无非是上帝创世说的精致品。

但由于当时自然科学的长足进步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他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中,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绘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把世界作为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并且认为这种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一、黑格尔详细地叙述了运动、变化和联系的思想

黑格尔认为,任何概念和范畴都是不断地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由一个必然地转化、过渡到另一个。列宁指出:黑格尔在一切概念的更换、相互依赖中,在它们的对立面的同一中,在一个概念向另一个概念的转化中,在概念永恒的更换、运动中,天才地猜测到了正是事物、自然的这样的关系。黑格尔将自然、历史及精神的世界都想象成为一种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在《精神现象学》里,黑格尔提出了认识的主观能动性,批判了对认识过程的形而上学的理解,还指出了历史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的一致性;在《历史哲学》里,他把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作是各个历史阶段前后相随的统一的过程。恩格斯说:“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黑格尔相信人类的认知的基础代代不相同,因此世间并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永久的真理”。哲学家唯一可以确切掌握的一个定点就是历史。历史像一条流动的河流。河里任何一处河水都受到上游河水的涨落和漩涡的影响。但上游的河水的涨落与漩涡又是受到你观察之处的岩石与河湾的影响。思想的河流就像这河流。你的思考方式乃是受到宛如河水般向前推进的传统思想与当时物质条件的影响。因此,你永远无法宣布任何一种思想永远是对的。只不过就你置身之处而言,这种思想可能是正确的。

所以或许对于我们来说,对待一些事情的观点要随着国际格局而发生转变。近几年,对于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不少大学生和知识分子抱着十分激进的想法,认为中国在曾经一穷二白的时候都敢铮铮铁骨的去反对外国的入侵,而如今已跻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的中国却一次一次的选择“委曲求全”。但是当年的格局在现在已经不实用,如今的中国以发展为重,只要发展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现在或许很多时候,政府不得不采取对话的形式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且对待战争的看法也需要改进,现在的战争的破坏力已经不是当年可以比较的,对待战争一定要格外谨慎。

二、黑格尔提出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黑格尔在《逻辑学》的第一篇“存在论”中,阐述了发展是从量变转化为质变的思想,提出了“质”、“量”、“度”三个主要概念。他认为,度是质和量的统一,量变达到一定限度就要引起质变;

而在量未达到引起质变的限度时,量和质是紧密相联的,是统一的。他举水的变化为例,水的温度最初对于水的液体状态是没有影响的,但是水的温度的增加或减少却有个限度,达到这个限度,水就要发展质的变化,或变为水蒸汽或凝结成冰。他把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称为“关节点”,并强调由量变过渡到质变决不是一个平滑的过程,而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是通过飞跃的形式来实现的。

黑格尔在《逻辑学》的第二篇“本质论”中,阐述了矛盾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思想。他从同一、差别、对立三个概念推演出矛盾的概念。他认为,同一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同一既然是具体,它本身也就包含着差别;矛盾的双方,就自身来说是同于自己(例如上就是上),就对方来说又是异于其他(上不是下),因而又是差别。因此,在他看来,同一和差别都是内在的,“本质的差别”也就是对立;同一、差别和对立都可以用同一个概念来表达,这就是矛盾。他说:“一切事物本身都自在地是矛盾的”,“而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矛盾,它才会运动,才具有动力和活动”。黑格尔还从对立面的统一观点研究了一些范畴。

黑格尔在《逻辑学》的第三篇“概念论”中,阐述了发展是否定之否定过程的思想。这个思想也是构成他的整个体系的基本思想。他反对把概念看作抽象的东西,而认为概念是具体的东西。所谓“具体的概念”,就是说,在每一概念的内部都包含着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正和反或肯定和否定。在他看来,这两个方面又是有内在联系的,相互转化的。肯定之中包含着否定,而且要转化为否定,但这个否定并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包含着肯定,并要转化为肯定的,也就是说,要成为“否定之否定”。他认为,概念的发展就是“从肯定到否定——从否定到肯定的东西的‘统一’”,并且用“正、反、合”公式加以概括。在他看来,后一个肯定比前一个肯定要更具体、更丰富、更高级,概念的发展就是通过许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由抽象到具体、由简单到丰富、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实现的。黑格尔运用否定之否定的原理来建立了自己的整个哲学体系——逻辑学(正)、自然哲学(反)、精神哲学(合),而其中的每一部分又都由“正、反、合”的公式所组成。

例如,我们可以称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为“正”,那么与他相反的经验主义就是反。但这两种思潮之间的矛盾或紧张状态被康德的“合”给消除了。康德同意理性主义者的部分论点,但也同意经验主义者的部分论点。可是故事并非到此为止,康德的“合”现在成了另一个三段式发展的起点,因为一个“合”也会有另一个新的“反”与它相抵触。

其实现实中这种例子也有很多,比如当一个社会主义者和保守派人士一起坐下来讨论如何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时,由于他们的思想形态互相矛盾,因此彼此之间很快就会出现紧张状态。可这并不能表示他们之间有一个完全正确,而另一个完全错误。可能他们两个都有一部分对,一部分错。在争辩过程中,双方论点中最佳的部分通常会显现出来。

三、黑格尔一再表现出逻辑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完全一致的思想

在哲学史的研究中,黑格尔还提出了历史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统一的原则。在他看来,这是因为哲学发展的过程和逻辑理念的推演过程都是同一个“绝对理念”的自身发展过程,因此,两者必然是同一的。历史上最初的哲学系统巴门尼德的存在论相应于逻辑学的开端范畴“存在”,赫拉克里特的哲学原则相应于逻辑学中的“变易”范畴,斯宾诺莎的哲学相应于逻辑学中的“实体”范畴,如此等等。不过,黑格尔也指出,历史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仍然是有区别的,不可能在次序上完全一致。撇开它的唯心主义形式,黑格尔提出的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统一的原则,实质上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这个思想很深刻,实质上是揭示了主观思维规律同客观世界的规律的一致性。

黑格尔既然认为思维同存在是同一的,客观存在是绝对观念的产物,绝对观念的体现,那么,他就自然会把思维规律说成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即自然与人类社会的规律。黑格尔虽颠倒了客观规律与思维规律的关系,但终于承认了思维规律和现实规律的同一性。列宁在《黑格尔

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指出:“黑格尔确实证明了: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更正确些说,不是证明了,而是天才地猜测到了。”

然而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存在很大的缺陷和局限性,即是唯心主义的。首先,它不是对客观世界辩证过程的如实反映,而是把许多主观臆想的联系强加于社会和自然,在他那里,客观辩证法是由主观辩证法决定的。其次,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不彻底的,为了他哲学体系的需要,他常常扼杀辩证法。恩格斯指出:“他把活生生的辩证法闷死在过分茂密的保守的体系之中。因此,改造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成为了一项极其艰巨的历史任务。这个任务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的。但是这却无法掩盖黑格尔那璀璨的光辉。

参考文献:

1、《小逻辑》黑格尔商务印书出版社2011年版

2、《西方哲学史》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作家出版社2010年版

4、《黑格尔辩证—思辨的真无限概念》刘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黑格尔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理解 黑格尔辩证法是德国古典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它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并企图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猜测到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但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黑格尔认为,哲学的开端本身应该是逻辑的,它是有根据的、间接的。哲学是一种人文科学,既然是一种科学,它也就需要一定的合理性,如何实现这种合理性,逻辑性的思考是必要的前提。通过逻辑性的思考研究纯粹的知识,而不混入经验性的知识,这样能不失哲学的科学性,才能更客观的思考哲学。在这一点上我认为黑格尔哲学是正确的。 否定原则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是黑格尔辩证法一切方法的内在根据和核心的基本规律。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提出了,辩证法有三大规律:量变和质变;对立的相互渗透;否定之否定。这三大规律都被黑格尔以唯心主义的方式进行了阐述,而最后一个定律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整个体系构成的基本规律。这三大定律都包含了否定的原则在里面,如量变和质变规律,量变可以看作是一种渐进性的肯定的“变”,而质变则可以看作是一种否定性的“变”,当肯定性的变达到一定程度,从而引发否定性的变。又如对立和相互渗透,也就是对立和统一,对立可以看作是否定的,而统一可以看做是肯定的。而否

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进步的法则,事物的发展与进步必须靠不断的否定之前的状态来建立新的状态,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 从以上的讨论,我们已看到,在黑格尔辩证法中否定性的思想够成了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内在灵魂。然而光是有否定的原则并不能完全把握黑格尔辩证法的真谛,“灵魂”必须赋予躯体才能有真正的生命,才能起作用。那么黑格尔辩证法如何赋予其躯体呢?是反思。如我们前面所说,否定原则真正的来说是“自否定”,也就是说否定作为一条普遍的原则本来就有“反身性”,只有返回自身的否定才是真正一贯的否定,在这种意义上,否定就可以看作是反思的本质,而反思可以看作否定的体现。反思就如同一面镜子,通过镜子你可以看见你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同样通过反思你可以发现事物的否定原则,否定之否定规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本质的东西和实体的东西,并不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它外在的影像,而是我们根据看到的,进行反思,也就是思维,思考,去探索它真正的本质,真正的面目。如此,才有了我们人类这么辉煌的文明。 黑格尔辩证法作为逻辑、认识论和本质论的统一体,第一次成为一种贯穿于自然界、历史和人类精神中的普遍规律和法则,这在哲学史上是空前的。如何充分的、正确的估价这一点,仍然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黑格尔思想的主要内容

黑格尔思想的主要内容 伦理思想黑格尔集以往西方伦理思想之大成,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伦理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黑格尔关于伦理的学说就是他的法哲学,其中包括抽象法、道德、伦理3个部分,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辩证发展过程。从哲学上看,黑格尔伦理思想的形式是唯心的,但其内容是现实的,方法是辩证的,它的成就对后世伦理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美学思想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一书中,这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理念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显现自己、认识自己,“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成为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黑格尔分别对艺术的性质和特征、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和各门艺术的体系,进行既是逻辑的又是历史的分析。逻辑方面,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有关艺术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历史方面,他开创了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展示了宏伟的历史观。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成为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 哲学观点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黑格尔哲学著作 《精神现象学》(Ph?nomenologie des Geistes 有时也译成精神哲学) 1806 (See battle of Jena) 《逻辑学》(Wissenschaft der Logik) 1812-1816 (last edition of the first part 1831) 《哲学全书》(Enzyklopae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 1817-1830 (分三个主要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法哲学原理》(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 1819 《美学讲演录》(又译:《美学》、《谈美学》) 《历史哲学讲演录》 《哲学史讲演录》 《宗教哲学讲演录》 黑格尔- 人物语录 “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练习

第二讲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单项选择题 1.一切哲学都是() A.智慧之学 B.各门科学的总和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人们自发的世界观 答案: C 知识点:第一讲 难度:3 解析:根据哲学的定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 A.将一切具体科学包括在内的哲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正确反映时代本质要求的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答案: C 知识点:第一讲 难度:2 解析: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能正确反映时代本质要求。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答案: B 知识点:第一讲 难度:2 解析: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标准 答案:A 知识点:第一讲 难度:2 解析: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是有关本体论的讨论,即物质和意识何者为世界的本源或本体,这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5.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 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 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D.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

答案:B 知识点:第一讲 难度:2 解析: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即认识论问题,探讨的焦点问题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6.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答案:D 知识点:第一讲 难度:2 解析:天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不会因为人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这是一种典型的朴素唯物论观点。 7.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A.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现代原子论 B.庸俗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答案:C 知识点:第一讲 难度:3 解析:依据对物质概念的不同理解,唯物主义可以划分为三种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8.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 B.经验主义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 答案:C 知识点:第一讲 难度:4 解析: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不可知论就是否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思维不能或者不能完全认识存在。 9.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唯物主义辩证法 D.辩证法 答案: D 知识点:第一讲 难度:3 解析:黑格尔哲学的体系是唯心主义的,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他的辩证法思想,在黑格尔那里,整个世界首次被描述为运动、变化、发展的 10.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A.唯心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辩证法 D.唯物主义 答案: D 知识点:第一讲 难度:3 解析:费尔巴哈哲学的体系是唯物主义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唯物主义,但费尔巴哈哲学有具有形而上学的色彩。

⒈ 马克思吸收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主要是

⒈马克思吸收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主要是() A 辩证法 B 唯物主义 C 价值论 D 阶级斗争 ⒉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实物性 C 结构性 D 可分性 ⒊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社会实践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科学发展观 ⒋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董仲舒:“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A 形而上学观点 B 唯心论观点 C 辩证法观点 D唯物论观点 ⒌人的存在方式是() A 时间 B 空间 C 实践 D 运动 ⒍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 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⒏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 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 肯定中包含否定 B 量变引起质变 C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 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⒐阶级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 阶级斗争 B 改革 C 科学技术 D 社会精英 ⒑马克思认为,在生产关系中,()是最基本的关系,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A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 B 家庭关系 C 政治关系 D 分配关系 ⒒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 商品和商品的对立 B 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C 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 D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对立 ⒓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通过() A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B 改进劳动技术的结果 C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 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⒔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 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 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 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⒕某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为1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万元,可变资本2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是40万元,其利润率是() A 20% B 40% C 200% D 50% ⒖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决定的。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具体劳动时间 ⒗()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A 劳动二重性 B 剩余价值学说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的基本内核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黑格尔是历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哲学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内容是十分丰富和宝贵的,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他认为辩证法不是从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而是概念自我发展,把自然,社会的辩证发展看成是概念辩证法的表现,从而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不彻底的。黑格尔创立的关于“绝对理念”辩证发展的理论体系,它是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合理内核”,是唯物辩证法的直接理论来源。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就是永恒发展的思想。恩格斯从黑格尔辩证法中得出人类历史是永恒发展的,并不具有最终性质,虽然科学证明人类可能灭亡,但人类的终结并不是在可预见的历史时期。可以看出恩格斯对辩证法的理解: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而变化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批判改造,清洗出它的合理内核,创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黑格尔的辩证法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飞跃.。

哲学考试复习题

卷A一判断10分;二填空10分;三名词解释1世界模式论P60 德国哲学家杜林用逻辑形式或范畴来构造现实世界的一种唯心主义理论,它是杜林全部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杜林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存在和思维的一般原则。世界的模式是先于现实世界存在的思维原则,是永恒、没有矛盾绝对的。现实世界一切都是由世界模式的原则构成。这些原则一被人类发现,就可以用来说明一切,只要把它们套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应该和这些原则相适应。杜林从他的先验主义的哲学体系出发,认为在物质世界“出现”之前,存在形式的基本原则就已经出现了。这些原则发展、推论,构成了世界模式,其后才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必须与这些原则相适合。恩格斯在其著名的《反杜林论》中批判了这种臆测。(1)批判杜林从思维中“引出”世界统一性的唯心主义观点(2)批判杜林关于世界统一于存在的折衷观点,阐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德辩证唯物主义原理(3)揭露杜林的世界模式论是抄袭黑格尔的《逻辑学》。 1、黑格尔名之恶的无限性P76—77(杜林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出发,他的“无限性”概念是用思辨的方法在头脑中虚构出来的,是靠逻辑推论出来的,是被黑格尔批判过的抽象的无限性,即恶的无限性。)指形而上学的无限性。黑格尔把无限性分为“真正的无限”(“好的无限”)和“否定的无限”(“坏的无限”)两种。“否定的无限”、“坏的无限”就是恶的无限性。他认为“真正的无限”是无限与有限的辩证统一,无限本身就包含着有限,它存在于绝对精神之中;“恶的无限”只是对有限事物加以简单的否定,是有限事物的无穷重演,这种恶性重演从来没有离开有限事物的范围,因而是恶的无限。列宁在读黑格尔《逻辑学》中这两节时,也用自己的话对恶无限作了概括:“恶的无限性——是这样一种无限性,它是在质上和有限对立的,是和有限性没有联系的,和有限性隔绝的,似乎有限是此岸的,而无限则是彼岸的,似乎无限是站在有限之上,是在有限之外,而事实上他们有限和无限是不可分割的,他们是统一的。……” 2、时间和空间P84辩证唯物主义人为时间是指物质的持续性,空间是指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恩格斯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时间上的永恒性、空间上的无限性,未来就是,而且按着简单的字义也是:没有一个方向是有终点的,无论是向前或是向后,向上或是向下,向左或是向右”。 3、康德P166不可知论者的代表,其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康德承认在认得意识之外存在着客观世界,即他所谓的“自在之物”,但“自在之物”是不可知的,是人的认识能力达不到的“彼岸世界”。他认为感觉是由“自在之物”作用于感官而发生的,但感觉只能认识“自在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自在之物”的本质,因此人们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4、蒙昧主义(启蒙运动前,包括.......)一种反理性、反科学的唯心主义思潮,是神秘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否认人类理性的认识能力,反对科学知识,宣扬不可知论和宗教信仰主义、神秘主义,认为人类在原始的“自然阶段”一直是”自由的、健康的、诚实的和快乐的”,由于人类社会的文明和文化的进步使人类堕落了,从而成为社会各种罪恶的根源。主张整个人类历史应倒退回去,回复到人类原始的蒙昧状态。蒙昧主义的目的在于使人民陷于愚昧无知的状态,以便于反动统治者为所欲为,维护和巩固其反动统治。 四简述1弗尔巴哈是19世纪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为什么他没摆脱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局限?P170—173 恩格斯指出,19世纪50年代德国的庸俗唯物主义,丝毫没有超出18世纪唯物主义的范围。他们非但没有把唯物主义理论向前推进一步,反而把其拖向后退了。 费尔巴哈认为,在说明人类本质和人类知识来源时,应该以唯物论做基础。而庸俗唯物主义者把人脑产生意识看做是肝胆分泌胆汁一样,他们不是把唯物论当做人类知识大厦的基础,而是当做大厦本身,推广来说明社会历史,费尔巴哈反对这种观点,因此,他就不承认自己是唯物主义者。弗尔巴哈这样做,实际上是吧一般意义上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同这一世界观在特定历史阶段所表现的特殊形式混为一谈了。他不懂得一般和个别既相联系和相区别的道理。 弗尔巴哈唯物主义第一个缺点,是他没有利用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去克服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和他受到德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迫害后长期过着隐居的生活分不开。弗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第二个缺点,是没有把唯物主义学说贯彻到历史领域中去,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仍然是唯心主义。他认识到唯物主义应当成为各门科学的基础,而不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本身,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他没有把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协调起来。造成这一缺点的原因在于,费尔巴哈是一个资产阶级思想家,由于长期在乡村过着隐居生活,脱离实践,使他不能在与论敌的论战中和与朋友的讨论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思想,转变原来的阶级立场。 2简述辩证法和相对主义区别?P252列宁阐明了两者区别。指出:“辩证法,正如黑格尔早已说明的那样,包含着相对主义、否定、怀疑论的因素,可是它并不归纳为相对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疑地包括着相对主义,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这就是说,它不是在否定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而是在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上,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

黑格尔哲学的体系与方法的矛盾

黑格尔哲学的体系与方法的矛盾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其哲学的一大特色。黑格尔站在近代哲学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恢复了古代哲学的辩证法传统,用辩证法来克服近代哲学机械世界观的局限,以辩证法为结构,第一次使形而上学形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说,辩证法乃是黑格尔解决哲学问题的关键所在。然而,辩证法既是黑格尔对哲学的伟大贡献,同时也是其哲学中受到人们批评最多而且遭到人们误解最多的地方。譬如我们现在专门讨论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本人肯定会不以为然。因为他的辩证法与他的哲学体系是密不可分、融为一体的,毋宁说辩证法就是他的哲学体系。所以,我们实际上既不可能脱离辩证法来讨论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也不可能脱离他的哲学体系来讨论他的辩证法。换言之,理解黑格尔的哲学首先应当理解他的辩证法,而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又必须把握他的整个哲学。 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一部重要哲学着作,他代表了当时的唯物主义观点,从认识论的根源上,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进行的分析批判。他认为人的精神、思想是人脑的属性,是附属于肉体的,黑格尔的错误在于把精神和思维看作一种脱离人脑而独立的东西,“没有感觉,没有人的,在人之外的思维”是十分荒谬的。 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精神”,不过是以精神、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上帝,“唯心论直接地将理性神化”,“黑格尔哲学是将思维……当成了神圣的绝对的本质,…绝对?哲学的秘密,因此就是神学的秘密”。 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将精神、思维“外在化”为自然的学说,不过就是改装了的上帝创世说,“从精神里推出自然,意思等于算帐不找掌柜”,“等于从水里做出酒”,“等于用语言呼风唤雨,用语言移山倒海,用语言使瞎子复明”,“等于处女借圣灵而生救世主”。 卡尔·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时,没有认识到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重要性和其合理成分,因此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是形而上学的。马克思写了一本《费尔巴哈论纲》来分析评价他认为费尔巴哈的正确和错误的地方。 黑格尔哲学方法是辨证的,体系却是形而上学的、或者说本体论的,这种体系束缚了辩证法的贯彻——缺乏实践性和革命性,科学性也不彻底。 说实话,我很喜欢黑格尔哲学,世界上需要有这么一部书!严整庞大,深刻完备,令人崇敬不已…… 但可以了,本体论或形而上学到此终结,它本身具有基督教唯心主义的明显特征不说,剥离这些之后,这种沉重的体系也妨碍为革命实践而进行的科学反思;虽然哲学家、思想家少不了做这种细致而广泛的研究工作,但这种体系构建很容易形成僵化的教条,需要一种生机勃勃的思想形式和哲学形式。 “哲学家总是按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批判反思学术和现实,具体指导社会实践,这样的哲学是理想的哲学——而“思想大全”式的黑格尔哲学应属一代风尚之神品,在科学发展全面挺入旧哲学各个领域的今天,这种哲

黑格尔的主要思想

黑格尔的主要思想 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体系。它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居于整个资产阶级哲学的高峰。它不仅反映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软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西方资产阶级的特点。在黑格尔哲学中,表现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与保守体系的深刻矛盾。 主要哲学思想: 伦理思想黑格尔集以往西方伦理思想之大成,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伦理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黑格尔关于伦理的学说就是他的法哲学,其中包括抽象法、道德、伦理3个部分,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辩证发展过程。从哲学上看,黑格尔伦理思想的形式是唯心的,但其内容是现实的,方法是辩证的,它的成就对后世伦理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美学思想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一书中,这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理念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显现自己、认识自己,“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成为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黑格尔分别对艺术的性质和特征、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和各门艺术的体系,进行既是逻辑的又是历史的分析。逻辑方面,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有关艺术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历史方面,他开创了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展示了宏伟的历史观。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成为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 哲学观点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即绝对理念,它是概念与存在的辨证的统一,即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辨证的统一。它是运动的、联系的和要外化为现实的。因此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正是说明了这种辨证统一的关系。因此,理念自身就包含了矛盾:要向对立面转化,这种转化就是从绝对精神转化为现实。并且,根据这种转化的需要将之分为三个阶段,即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 在逻辑阶段中,绝对理念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矛盾转化,从一种逻辑范畴发展到另外的逻辑范畴,逐渐发展成所有的概念和范畴,显示其无限丰富性。 在自然阶段中,绝对理念外化为自然界。在这个阶段中又可分成三个小阶段,即机械性阶段、物理性阶段和有机性阶段。在机械性阶段中,理念外化为零星,

辨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辨析: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时代变了,马克思已经“过时”了 此观点错误。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它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它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具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理论品质,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这种理论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高度统一,从而为我们树立了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复杂的事物需要认识,许多重大问题需要回答,许多未

曾认识的领域需要开拓。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引导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不被历史长河中的旋涡和逆流所迷惑,不断增强辨别、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侵蚀的能力,提高解决建设和改革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和科学的世界观、是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伟大成果。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仍然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 是现实的” 马克思说:黑格尔“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黑格尔的辩证法继承和汇集了前人和当时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打破了长期在人们头脑中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为人类社会各门科学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即思维辩证法。可以说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类思维的解放。人们已“不再敬重还正在不断流行的形而上学所不能克服的对立”。 在哲学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出现了两次质的飞跃。在古希腊哲学中,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辩证法是对客观事物辩证法的反映,是朴素的、直观的客观辩证法。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关于思维运动的主观辩证法,是以近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的思维成果为其内容。从古希腊的客观辩证法到黑格尔的主观辩证法是一次质的飞跃。从黑格尔的主观辩证法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又是一次质的飞跃。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在更高程度上的统一。是古希腊客观辩证法和黑格尔主观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在此可以看出黑格尔辩证法在哲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主要集中地体现在《逻辑学》里,它表现为一个完整的范畴的逻辑体系和范畴推演的逻辑过程。在黑格尔的辩证法的体系中“现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包括了“存在论”和“本质论”中的一切范畴(如质、量、度、同一、差别、矛盾、本质、现象等等范畴)于自身内。现实就是这诸多范畴的统一。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现实又是绝对理念(或真理)的基本内容。理念就是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 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即“黑格尔创立的关于“绝对理念”辩证发展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理论的过程中,重点首先是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哲学观念”,我们怎么去理解哲学的功能、价值和意义,是前提性思考。没有这个前提性,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理论的理解就会走偏。 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理论基础 摘要:乔治威廉福利德里希黑格尔作为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乔治威廉福利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ich Hegel)于1770年生于斯图加特,在图宾根学习神学和哲学(1788年-1793年),并且在1794年至1801年间,曾在法兰克福和瑞士做过私人家庭教师。 辩证法在西方文化中绝大多数的哲学文献里都是指人的主观思维,只有主观辩证法没有客观辩证法。观点明确。辩证法只适用解释人类的精神,不适用解释社会和自然界。在古希腊时期尤其是在柏拉图时代,辩证法是指在对话中寻求真理的过程。柏拉图著作多是对话体,主人公为苏格拉底及苏格拉底的学生。苏格拉底提出问题,苏格拉底的学生回答问题进而也提出问题,人们针对问题作出不一样的回答,在回答中进而发现新问题,从而发现每一种回答都不是最后的结论。中世纪的神学家、经院哲学家把辩证法理解为一种辨析的方法。经院辩证法是指重新组合材料变成一个新的整体的过程,对不同教义进行辨析进而形成新的教义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最后都是为了说明宗教教义的正确性。经院哲学家们将辩证法看作是论析、辨析的工具。《经院辩证法》刘小枫 黑格尔新理解三意思: 一、辩证法体现了精神存在的本质特征--精神(思想、观念)是在与其对立面不断斗争的过程中扬弃自身而得到发展的。精神是在不断的扬弃自己的对立面,一个对立面是在不断的扬弃自己的对立面的恩格斯对黑格尔辩证法实质的阐释“黑格尔辩证法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从认识领域看,真理不是一个教条,是一个过程,绝对真理存在于永恒的认识过程之中。”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现实生活。 二、辩证法是获取真理的方法--“从最初、最简单的精神现象,直接意识开始,进而从意识辩证进展逐步发展”到真理。从最简单的东西开始到最复杂的东西,而最复杂的东西从真理的角度讲又是最简单的东西。马克思资本论即是模仿这种方法写成,黑格尔《小逻辑》中分为三个概念分别为纯存在,最后概念为绝对理念。黑格尔认为人类精神就是从纯存在到绝对理念的整个过程。黑格尔认为理解真理小逻辑就是在解释绝对精神的本质特征,自然哲学法哲学、宗教哲学、历史哲学从而才能理解什么事绝对精神。肯定、否定 三、完成新逻辑体系的建构--这个体系的结构不是任意的编排,所有逻辑范畴都处在内在联系之中。肯定、否定、新命题正题、反题、新问题、 黑格尔强调了对象自身的特质,辩证法可以解释人类精神。也可以解释自然界,不要将辩证

黑格尔辩证法尔.txt

黑格尔辩证法 德国古典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几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并企图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猜测到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但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吸取了其中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体系,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在我目前所知的黑格尔辩证法的应用中,我最欣赏的就是他对自我意识的评论。他认为自我意识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如果意识要对自身存在进行考察,它就必须基于某种对照。也就是说,人必需要有一个“非我”作参照物,才能了解何谓“自我”。自我意识绝不是一种简单的以个体为中心的意识而已。对于全人类而言,“人本”问题类似对于个人来说的“自我”问题。探讨这个问题之所以举步唯艰,正是因为人类只有以动物为参照物,才可能了解自己。但人的精神,却在一切动物中保持着超然的地位,这将精神的自我认知抛入了没有参照物的绝境之中。人最深沉的爱的是爱自己。但他必须须通过爱别人,或者恨别人的方法来展示自爱。无论是看着自己考卷上红色的一百分沾沾自喜,还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自我,都是在通过外人对“属于这个自我的外物”的评论中获得着对自身价值的认识。通过一组外部对象,自我意识建立了起来。但立即,自我意识就会发现,任何一个外部对象都是对“自我”的一种讽刺。于是,自我意识与本来无关的外部间就构造了一种特殊的爱恨(love-hate)关系。 “欲望就是自我意识的不满足状态” 。这是一个蹊跷的悖论关系。一方面,没有“非我”就没有“自我”;另一方面,没有“自我”也不会有“非我”。于是,自我意识从诞生那天起,就 被卡在了“我”和“世界”之间进退不得,无限摇摆。解决这种痛苦的最主 要手段就是通过把外物变成自我的一部分,来消除其外在性,使我们暂时停歇内心的挣扎,为“自我”找到一个落脚点。这正是物质欲望的本质。 黑格尔的辩证法 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真正“合理内核”正是他吸收了培根、洛克等归纳派的思想,而用于修正笛卡尔等人的唯理派的思想。他的辩证法是反基础主义的(笛卡尔等人的唯理派是基础主义的,即他们主张用普遍原理为知识奠基),即他认为并不能象笛卡尔等人的唯理派所说的那样,能够一次性的找到普遍公理,然后以其作为理论的基础。这表现在他的“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发展思想。 他的“正题-反题-合题”,应该理解成“某种我们认为的普遍概念或原理-—对普遍概念或原理的反对——新的普遍概念或原理”,这里的普遍 概念或原理只是相对意义的,而不是演绎派所说的绝对意义的。至于绝对意义的普遍概念或原理(绝对意义的普遍概念或原理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理念”)本应该是只能通过无限步骤的辩证发展才能够达到,但黑格尔却自信的认为在他当时的德国精神里达到了——即在他的哲学里达到了,就象马克思坚定的认为资本主义之后应该是共产主义一样。这是黑格尔哲学的一个问题,但还有一些更严重地问题。我以前曾说过一个“辩证法悖论”问题——即辩证法如何看待辩证法自身?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反普遍原理的,但是辩证法是不是普遍原理呢?显然黑格尔是作为普遍原理的,这样辩证法就要反

黑格尔哲学思想在德国古典哲学史上的地位

黑格尔哲学思想在德国古典哲学史上的地位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他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认为:“ 绝对观念” 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 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就是“ 绝对观念” 的最高表现,普鲁士王国是体现“ 绝对观念” 的最好国家制度。所以黑格尔的哲学是为普鲁士专制制度辩护的,但是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提出了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哲学思想在黑格尔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深造的几年里,受I.康德、B.斯宾诺莎和J.-J.卢梭等人的思想影响。在大学时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他开始研究政治和宗教,并对现实进行批判。他把哲学家与民众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同时指向宗教和专制制度。此时,黑格尔尚未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仍然认为宗教高于哲学,认为哲学作为反思的思维不能把握生命和精神的无限性。这一看法不同于他以前的观点,到耶拿以后,黑格尔很快又放弃了这一观点,转入论证绝对知识。黑格尔在耶拿时期,是他把自己的理想变为体系的一个转折点。1801年黑格尔写了《费希特和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一文,参加当时的哲学争论。这是黑格尔发表的第一篇哲学论文。 黑格尔这一时期还发表了一些批评康德、费希特和F.H.雅各比等人的著作。这些人的哲学被黑格尔看作主观的反思哲学、需要克服的片面性哲学,因而必须把它们同以总体为基础的“真正的哲学”区别开来。 1805年开始写《精神现象学》,于1807年3月出版。它标志着由康德开始的德国哲学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也标志着黑格尔已经成为一位成熟的和独树一帜的哲学家。黑格尔在这部巨著中划时代地提供了一部人类意识的发展史。它从内容上将人类意识发展分为5个阶段。①意识,②自我意识,③理性,这3个阶段属于主观精神;④精神,即客观精神;⑤绝对精神。黑格尔的整体观和伟大的历史感,均体现在这部意识发展史中。《精神现象学》作为人的意识发展诸阶段的缩影,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个体发展及人类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的历史辩证法。 在纽伦堡,黑格尔完成了另一部巨著即1812、1813、1816年先后分3 卷出版的《逻辑学》。这部著作的重要意义和它出版后遭到的冷遇形成鲜明的对照。它只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才得到了正确的理解、改造并加以应用。在黑格尔的体系中,《逻辑学》占有核心的地位。除了《精神现象学》之外,

黑格尔哲学体系

第十九章黑格尔哲学体系 一、黑格尔的生平活动 黑格尔的生平: 威廉? 弗里德里希? 黑格尔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1831年。 1770年出生在德国斯图加特城的一个政府公务员家庭。 1788年—1793年在图宾根大学(神学院)学习,兴趣却在哲学上。。 1793年—1800年做家庭教师。 1800年—1806年在耶拿大学当教师,与谢林共同创办了《哲学评论》杂志。 1807年出版《精神现象学》,在《班堡报》做编辑。 1808年—1816年在纽伦堡埃吉丁高级中学当校长,1811年与玛丽? 冯? 图切尔结婚,1812年—1816年分三册出版了《逻辑学》(“大逻辑”)。 1816年—1817年任海德堡大学教授,1817年出版了《哲学全书》(逻辑学部分称“小逻辑”)。1818年—1831年任柏林大学教授,1821年出版了《法哲学原理》,1830年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1831年被国王授予勋章。 1831年11月13日因患霍乱去世。 黑格尔的主要著作: 《精神现象学》(1807年)(马克思称此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 《逻辑学》(大逻辑)(1812—1816年)(列宁对此书的评价是:“在黑格尔的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是事实!”) 《哲学全书》(1817年) 《法哲学原理》(1821年) 《历史哲学讲演录》、《美学或艺术哲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书信集》(均为在死后被整理出版)。 二、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特点 (一)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 (二)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 (三)黑格尔哲学是辩证法、历史和认识论的统一体系 (一)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 黑格尔哲学,是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和结束阶段。黑格尔完成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一方面是他继承了康德、费希特、谢林从思维引出存在的唯心主义原则,并把它发展到了尽头;另一方面是他继承了他们哲学中的唯心辩证法的因素,把它系统化了。但是,黑格尔又是在批判康德等人的哲学中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体系的。 1、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在唯心主义的范围内对康德哲学进行批判,主要有: (1)黑格尔肯定康德区别现象和“物自体”是他在近代哲学史上作出的一大功绩。但他坚决否定康德关于现象和“物自体”、现象和本质之间有原则区别和现象是主观的观点。 黑格尔认为,事物的本质就表现在现象中,现象也就是本质的显现。因此,离开了特性或规定性就无所谓事物,离开了现象也无所谓本质;而认识了事物的一切特性或规定性也就可以认识本质。 (2)黑格尔肯定康德提出对概念、范畴的批判研究,是近代哲学史上的一个很重要的进展,但他坚决摒弃康德在认识以前批判考察认识能力的“先验方法”。 黑格尔认为,既然批判考察认识能力本身就是一种认识活动,它就只能在认识的过程中才能进行;因此,我们必须在认识的过程中,将思维形式的活动和对于思维形式的批判,结合

读黑格尔《美学》笔记

黑格尔于1817年第一次讲授美学。他的这部著作像他的其他许多著作一样,并不是他本人出版的,而是在他逝世以后,由他的门生霍托、拉森等根据他授课的讲义编纂而成。 黑格尔讲授美学时期正是他创作力最充沛时期,这不仅由于他的哲学思想已渐臻成熟,同时也由于当时德意志社会经过了动荡而转入相对的稳定,从而使他可以摆脱生活上的困扰,无拘无束地对哲学进行潜心的思考。1806年的普法战争德意志战败了,1807年签订了屈辱的提而西特和约,这对德意志以后的发展来说,却反而变成了一件好事。普鲁士贵族统治集团在战败后不得不进行改革,拿破仑法典在德意志推行标志着封建关系的削弱,跟着来了文化繁荣。1818年海德堡创立了"大学中心"的柏林大学。就在黑格尔讲授美学的次年,1818年,他受聘到柏林大学去讲授哲学。当他一登上这座闻名欧洲的大学讲台,他就怀着欢欣鼓舞的心情,向他的听众预告具有光荣传统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再觉醒:"似乎这样的时间已经到来,即哲学已有了引人注意和爱好的展望,而这几乎很消沉的科学也许可以重新提起它的呼声。"在这篇《开讲词》中,黑格尔宣告,空疏浅薄的意见和虚浮骄妄的作风是哲学的敌人。他认为,精神一旦为它们所占据,理性便无法再去追求它自身的目的。哲学所要求的是认识真理的真忱,"只有这处最纯挚的真忱本身才能成为哲学复兴的基础。"从黑格尔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恪守这种信念来从事哲学工作的。德国哲学史上,他是一个集大成的人物。在哲学每个领域里,他都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海涅说这是一场哲学革命 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哲学,如果深入到它那被种种矛盾现象所隐蔽的内容实质中去,就可以理解到它是哲学领域内的一场革命。这场哲学革命成了1848年震撼整个欧洲的政治革命的先导。海涅在他移居法国期间于1833年所写的《论德国宗教和哲学历史》一书中,指出了宗教革命中产生出来的哲学革命的深刻意义,并且把德国的哲学革命和法国的政治革命作了生动的比较,预告了德国哲学革命势将带来的政治风暴。海涅是第一个从晦涩的德国古典哲学中发掘出它那不易察觉到的深刻意蕴的人。当然,他主要是依靠他作为一个敏感的诗人的天才预测。如果我们想要从他书中得到对于黑格尔的全面评价,就感到非常 不够了。 黑格尔本人和他的哲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矛盾现象。他在早年兴高采烈地把法国大革命称作是"壮丽的日出",到了晚年却主张同普鲁士君主制调和。就他的哲学著作来说,在辩证法方面常常爆发出革命的愤火,在体系方面保守因素却占据了压倒优势,起着窒息作用。他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是"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在政治态度上却"没有完全脱去德国的庸人气味"。怎样来解释这些矛盾?如果把阶级分析当作比解一次方程式还要容易的简单化庸俗化观点来看,黑格尔只是"一条死狗",他的著作不过是一堆错误的陈迹。对于这种观点来说,政治倾向和科学研究的矛盾,体系与方法的矛盾,都是不存在的。 黑格尔哲学批判 黑格尔在《小逻辑》第三版序言中对他的批评家说过这样的话:"对于一个经过多年的透彻思想,而且以郑重认真的态度,以严谨的科学方法加以透彻发挥的著作,予以这样轻心的讨论,是不会给人以任何愉快的印象的。"这并不是一个哲学家的自负和高傲。今天谁还知道那些黑格尔哲学批评家的名字呢?不过,除了这些浅薄空疏的批评家外,毕竟还是有人认真地研究了并批判了黑格尔的哲学。头一次击中了黑格尔哲学要害的是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在1839年出版的《黑格尔哲学批判》中指出:黑格尔哲学被规定和宣布为"绝对的哲学",虽然并不是这位大师本人作出了这样的规定,而是他的门徒们,至少是他的正统门徒们贯彻始终地契合着老师的学说作出了这样的规定。但是黑格尔哲学,不管它的内容性质如何,都只能是一种一定的、特殊的、存在于经验中的哲学。……认为哲学在一个哲学家身上得到绝对的实现,正如认为"类"在一个个体中得到绝对的实现一样,这乃是一件绝对的奇迹,乃是现实界一切规律和原则的勉强取消,……因此也就别无他望,只有等待世界的真正终结。但是,如果今后历史仍像以前一样继续前进,事实上上帝化身的理论也就被历史本身所驳倒了。 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绝对主义,在黑格尔《美学》中也是同样存在的。后来,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批判黑格尔美学时,主要就是根据这一点而加以发挥的。费尔巴哈打烂了黑格尔哲学体系,就把黑格尔哲学当做无用的东西抛在一边。但是"像黑格尔哲学这样对民族精神发展起过巨大影响的伟大作品, 是决不能靠简单地置之不理的办法把它收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