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

试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

摘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公允价值提出了挑战,企业在选择会计计量模式时是要应用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这无疑是经济上迫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历史成本的计量缺乏价值的相关性,而且不能预防、化解企业有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美国金融界更倾向于以公允价值来计量交易性金融产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混合计量模式。1990年,首次提出将银行会计的的努力目标由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过渡。目前,公允价值会计业得到广泛的推广,并逐渐成为具有支配地位的会计计量方式。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计量属性[9]。公允价值虽然被认为是第五种计量属性加入计量体系,但是它却是其他计量属性追求的最终目标。王金惠分析了五种计量模式,指出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五种计量属性有各有所长,共存才能实现会计目标。本文分析了经融危机后各界的声音以及结合了我国的国情,认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共存的双重计量模式比较符合现代金融危机的经济发展,并提出了善双重计量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计量模式;经融危机;双重计量模式;完善对策。

Abstract: In 2008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on the fair value of the challenges , companies in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 mode is to use historical cost or fair value , which undoubtedly is the economic force to be solved. As the historical cost of the lack of correlation values , but not prevent , defuse enterprises are likely to generate financial risks , the U.S. financial sector are more likely to be measured at fair value of trading financial products ,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ation of a mixed measurement model . 1990 , the first time the bank will try to target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historical accounting of the cost to fair value. Currently,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dustry has been widely promoted , 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dominant way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 . The fair value of a composite measurement attribute [ 9 ] . Although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ifth property to the metering system , but it is the ultimate goal to pursue other measurement attributes . Wang Jinhui analyzed five metering modes , noting the introduction of fair value is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 but the five measurement attributes have their own strengths, to achieve coexistence accounting objectiv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oices of all sectors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at the coexistence of historical cost and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odel more in line with the du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odern financial crisi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good dual measurement mode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Keywords : accounting measurement mode ;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 dual metering mode ; Improvement.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3文献综述 (1)

2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概述 (1)

2.1历史成本 (1)

2.1.1历史成本的定义 (1)

2.1.2历史成本的特征及优缺点 (1)

2.2公允价值 (2)

2.2.1公允价值的定义 (2)

2.2.2公允机制的特征及优缺点 (2)

2.3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发展 (2)

3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思考—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 (5)

3.1次贷危机回顾 (5)

3.2公允价值在国外的应用情况 (5)

3.2.1金融危机前 (5)

3.2.1金融危机后 (6)

3.3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6)

3.3.1在金融工具准则中的应用 (6)

3.3.2在投资性房产准则中的应用 (7)

3.3.3在企业合并准则中的应用 (7)

3.3.4在债务重组准则中的应用 (7)

3.4金融危机后对公允价值的看法 (7)

3.4.1支持的观点 (7)

3.4.2反对的观点 (7)

3.5金融危机后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处理方法 (7)

4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9)

4.1对于会计计量属性的要求 (9)

4.2对于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 (9)

5. 完善计量模式(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的对策 (12)

5.1完善现行的会计准则 (12)

5.2完善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 (12)

5.3完善市场的秩序 (12)

5.4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13)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会计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1]。会计的核心在计量[2],会计的计量方式的变化是反映了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的的变化,非恰当的会计计量方式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甚至会导致金融危机的大爆发。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储蓄以及贷款危机,导致约400家金融机构破产。随后的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这次经融危机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业损失惨重,有些甚至破产清算,这对公允价值会计来说,是巨大的打击,由此引发了新一轮关于会计计量方式的思考,尤其是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议。到底设么样的计量模式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可靠地反映经济状况?不同的计量模式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需要我们研究和探索的主题。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企业在选择会计计量模式时是倾向于选择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这对于估算企业的资产,判断企业投资的正确与否,预测企业未来的收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历史成本作为会计计量模式,对于企业来说更加简单,容易理解,不会受到公允价值波动的影响,这样企业的资产情况和盈利状况在一定时间内比较平稳,波动较小;选择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模式,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反映市场上的公允价值,但是对于公允价值的判断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实际操作层面很难控制。笔者认为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晚,评估行业发展不完善,对于公允价值的获得没有合适的渠道,因此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下,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存是最优选择。

1.3文献综述

巴克斯特(Baxter)、爱德华兹和贝尔(Edwards & Bell)提倡成本会计模式。Edwards 和Bell(1961)在《企业收益计量理论》中提出资产计量属性选择的三条标准,最重要的一条是账户记录中的事项要是当期客观发生的事项,因此他们认为历史成本应该作为会计计量的模式[4]。IASB也一直致力于寻找合适的会计计量模式。2005年,将“公允价值计量”的讨论列入了议程;2006年底发布了讨论稿;2009年5月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2010年6月发布了

《公允价值计量中的计量不确定性分析披露(征求意见稿)》。2011年5月发布了IFRS13,IFRS13代表了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国际最新成果。有些研究者认为公允价值是计量属性的目的而非计量属性。常勋认为:“公允价值是对整个会计计量属性体系的总结和概括,而不是仅指某一种计量属性”[7]。

2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概述

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到现在,各国金融业以及会计学术界对公允价值的争论不断,这促使人们进行新一轮的思考:在经济活动中,使用哪种会计计量模式才能正确地知道经济活动?目前对于计量模式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

2.1历史成本

2.1.1历史成本的定义

FASB认为“历史成本指取得一项资产而付出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11]。IASC认为“历史成本是指资产的登记,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是按照为了购置资产而付出的对价(Consideration)的公允价值。负债的登记,按照以债务为交换而收到款项的金额,或者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所得税),按照正常经营中的为偿还负债将要支付的现金等价物的金额”[12]。我国对于历史成本的定义是“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取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偿还负债与其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

2.1.2历史成本的特征及优缺点

对于历史成本的定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说法,但都基于两点共识:历史成本发生在过去,且以真实交易为计量基础。

历史成本要求主体持续经营且以实体经济为载体,除景荣工具外,其他商品的价格波动幅度小,且各种商品均变动的情况下,他们之间相互影响波动可以抵消。历史成本原则要求资产按照购入原始成本记账,并且在持有资产过程中不反映资产本身价值的变动。因此,历史成本是会计计量的基础。

历史成本的可靠性强,可操作性也较强[13]。历史成本有原始凭证作为依据,关于它的金额是可以查验的,而且一旦入账后不再进行重新计量。但是历史成本不能反映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持有资产的价值的变化,不能和市场紧密结合,可能会导致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

2.2公允价值

2.2.1公允价值的定义

FASB于2006 年FAS157 号将公允价值定义修订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14]。IASB在IAS 32中将公允价值概括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者负债清偿的金额”。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16]。

2.2.2公允机制的特征及优缺点

公允价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和及时性。公允价值强调的是交易过程的公平性,立足现实并坚持动态的反映经济活动的变化过程,其价格具有较大的估计性[17]。

公允价值计量要求资产的计价按照客观价值来衡量,以现实为基础,用发展的眼光,达成共识的双方要考虑市场的公平性。公允价值是与金融工具相关的唯一的计量模式。历史成本尽管使用历史悠久,但是对于市场的变动却不能体现,不能反映对于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金额以及处在不确定性的契约。但是,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还存在实际的问题,例如没有发达的交易市场,交易管理方面不健全,当市场的交易不太活跃时,许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还没有办法进行估算,因此对于容易估算的金融项目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而价值不容易估算的金融项目应当按照历史成本来计量。

公允价值能够保全企业资本,能够将企业的经营成果真实地反映出来,便于信息使用者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由于其具有虚拟性,因此难以保证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性,且实际操作比较困难,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项目发生很大的波动[18]。

2.3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发展

无论是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都要求与实体经济形态相适应。20世纪20年代,财务会计行业没有统一的会计准则,虚假利润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预测和决策。由于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发生使得历史成本备受推崇。随着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如股票、期货等从崭露头角到快速发展,促使公允价值进入会计计量属性。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要求SEC 对公允价值对虚拟经济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19]。

3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思考—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

3.1次贷危机回顾

次贷危机是指一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倒闭、股市剧烈震荡所引发的金融危机[20]。基准利率上升和住房价格持续下跌是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导火索。基准利率的上调导致贷款人还款压力加大,银行收回贷款购买的房屋再次出卖以减少银行的损失,使住房价格持续下跌,导致更多人无法偿还贷款,他们面临房产回收的窘境。从下图可以看出2007—2008年中,在2008年第四季度之前,银行没收房产数量不断增加,最多时达到一季度77万间,这对于以发放次级贷款为主要业务的银行来说,损失惨重。因此,这就导致了一些银行的倒闭,包括新世纪金融公司,Countrywide等著名的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使危及贷款业务的经济危机逐渐扩展到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经济危机,直接导致2008年CDO和RMBS价值大跌、一大批银行的倒闭。由于CDO和RMBS 价格持续下跌,加上人们大量的抛售这些投资产品,导致市场流动性缺失,为了应对这个问题,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中央银行采取统一行动,在货币市场上注入大量流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债券价格的持续下跌,但是使此次金融危机向信贷紧缩危机发展。直到目前为止,美国、欧盟各个国家、甚至是中国均未能走出全球性经融危机的漩涡,尤其是欧洲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

3.2公允价值在国外的应用情况

3.2.1金融危机前

对公允价值研究和应用最早的是美国。美国证交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布雷登俞1990年首次提出,公允价值应作为金融工具的主要计量模式,此时的公允价值主要应用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21世纪后,公允价值的应用领域发展到企业合并、长期资产价值和无形资产等非金融工具领域[17]。2006 FASB 发布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 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该准则建立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三级层次:“第一层次是指企业在计量日能获得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报价的,应该以该报价为依据确定公允价值;第二层次是指企业在计量日能获得类似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者是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在非活跃市场上的报价的,以该报价作为依据做必要的调整以确定公允价值;第三层次是指当企业无法获得相同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价格的,应当以其他反映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定价时所使用的参数为依据确定其公允价值”[20]。

3.2.1金融危机后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FASB意识到了公允价值的不足,因此FASB于2008年2月14日发布了FSP157-1 公告,调整了公允价值会计的适用范围,并于同一天发布了FSP157-2 公告,其中推迟了负债项目和非金融资产在SFAS157 中的应。2009年8月28日,还发布了《改进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增加了公允价值的相关披露信息,对三级层次的会计信息在哪种情况下应该披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无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会计信息。

为了缓解金融危机,IASB于2008年10月13日对《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ISA39)进行了修改,并对金融工具进行了重新分类。于2009年3月5日修订了IFRS7,同时发布《增进金融工具的披露(对IFRS7 的修订)》,此次修订增加了对流动性风险披露和对公允价值计量披露的要求,有利于增加会计信息的透明度。2009年5月,IASB 又陆续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其目的是建立构建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模型,同时提供处于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的计量指南。通过统一公允价值的计量,建立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模型,将会逐渐统一公允价值的会计政策,从而更加方便了国际会计准则在其他国家的推广及其应用。

3.3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自我国财政部于1998 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并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来,我国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方面一直持有谨慎的态度。在1998-2000年,提倡使用公允价值计量,2001-2006年,由于实际应用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尽量回避使用公允价值,2007年以后,再次提倡使用公允价值。由于金融危机的大爆发,理论界重新审视公允价值,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也更加理性。纵观新会计准则,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我国在基本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其具有基本准则的强制约束力,对具体准则具有统驳作用[6]。

3.3.1在金融工具准则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在不断走向成熟,在经融工具的应用过程中,我国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这间接表明我过得金融市场在逐渐成熟。第22号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阐述了金融工具在一个会计周期内全部计量缓解都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第38号准则《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迁入衍生金融工具的分拆都进行了阐述,这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3.3.2在投资性房产准则中的应用

第3号准则《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属性进行后续计量,明确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在初始确认缓解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以方便企业获得可靠地市场信息。

3.3.3在企业合并准则中的应用

第20号准则《企业合并》与公允价值计量有关的内容包括: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成本的确定,企业合并成本在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分配,被购买方净资产可辨认公允价值的确定以及差额的处理。

3.3.4在债务重组准则中的应用

第12号准则《债务重组》中,规定了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会计处理、以债务转为资本方式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会计处理中均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3.4金融危机后对公允价值的看法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揭露了应用公允价值的各项弊端,国际上对应用公允价值也一直存在着不一样的观点。

3.4.1支持的观点

支持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的是来自会计界的声音。他们任务,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的功利性而非公允价值会计。“相比于其他报告方法,公允价值会计报告更具及时性和可比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操纵净盈余的能力”[22]。公允价值只是摧毁长期以来美国经济繁荣假象的“最后一根稻草”。尽管公允价值并不完美,但它反映的会计信息却是透明公开的。

3.4.2反对的观点

反对的声音则主要来自金融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次债产品,会导致金融机构出具的报告有误导性,增大了投资者抛售的可能性,导致金融机构不得不降低次债产品的价钱以吸引投资者,这样金融机构的损失就会反映在财务报表当中,形成恶性循环,这使得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是诱发经济危机的元凶,他们极力在叫停公允价值。

3.5金融危机后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处理方法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没能及时调整会计计量模式,导致经融危机升级蔓延至全球。我国在应对经融危机时对公允价值采取了相应的调整方式,以期降低其不利影响。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司进行债务重组时不仅支付的对价与债务的差额可

以计入当期损益,而且所支付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也计入损益[23]。这样,债务重组负担较为严重的公司就可能通过债务重组行为来增加当期利润金融类企业的主营收入增加,引发自身业绩预增、估值提升、股价上涨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通过公允价值传导给上市公司。

4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4.1对于会计计量属性的要求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使得全球经济遭受重创,世界各国政府出于共同的利益成功地合作,联手重拳拯救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度过了最为困难的时刻,呈现出恢复性复苏的良好迹象,但这种复苏是脆弱的[24]。后金融危机时代是缓和与动荡共存的转折阶段。

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表现是:经济方面,交易市场不活跃、产业格局欠稳定;科技方面,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足,对于商品的估价技术有待提高。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需要者均需提高自身能力,提高防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因此,我们可也看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对于会计计量属性的要求更为严格,要能尽量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做到账实相符;尽可能的避免过多的主观判断和涉及大量不成熟估值模型的估价[25]。

4.2对于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

在后金融危机时候,经济正在复苏,到底是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更符合此后一段时间内经济的发展,历史成本或者公允价值的优劣的判断取决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笔者认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更有利于会计计量工作的开展。

会计的目标是准确计量企业的收益,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选择对于企业的收益影响可以用以下例子加以说明。

假设某企业年初存货的账面价值是1000万,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均是500万。在一个会计年度中,企业销售了300万元的商品,取得500万元的收入。在这一年度中,取得销售收入时,存货成本相对年初已经上涨了10%,年末时存货的成本相对于年初上涨了20%。不考虑税收因素。

表4.1企业年初的企业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

存货1000 负债500

所有者权益500

资产总额1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1000

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一夜的主要财务报表如下:

表4.2历史成本计量下的企业收益表

单位:万元收入500

减:成本300

利润200

表4.3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年末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

流动资金500 存货700 负债500

所有者权益700(500+200)

资产总额12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1200 在上述财务报表中,忽略了价格变动。

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商品价值上涨10%,此时存货曾志伟1000*10%=100万,商品总价1100万。30%已售的商品成本为1100*30%=330万,结余商品价值为1000*70*(1+20%)=840万,商品增值为840-1100*70%=70万。

那么企业的财务报表应如下表:

表4.4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企业收益表

单位:万元

收入500

成本330

销售利润170

表4.5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企业年末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流动资金500 存货840 负债500

所有者权益840(500+340)

资产总额134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1340

由以上数表可以看出,两种计量模式的初始计量没有区别,但是在后面计量所有者权益时有不同。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财务报表反映了动态的会计要素,与市场更为吻合,其中反映的收益更为准确,因此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在很大的程度上的并用对于计算是有很大帮助的,并且两种方式同时运用可以更准确的进行相关的计算。

另外,理论上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是建立于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的基础上,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公允价值反映的是经济环境条件对企业的影响,具有高度的市场相关性。因此,仅仅报告历史成本反映的信息将忽略环境对企业的影响,而只报告公允价值信息则会掩盖对已完成市场交易的记录。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实质上体现出的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二者之间的矛盾。而采用两种计量属性并行报告的模式则可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实行以历史成本为主,公允价值为辅的混合计量模式是当前财务会计中最合适的计量选择。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应如实的反映企业已发生的交易与事项及其引起的资产,负债及权益的变动情况。只有历史成本计量才能最大程度的反映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事实”,最大程度的降低“估计”。。经济形势乐观的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并存的计算方法,金融类企业当期收益或者所有者权益造成直接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从而使上市公司净利润或者净资产向好的方向变化。只有立足过去,才能决策未来。没有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决不可能正确预测并选择未来的经营方针。历史信息尽管有面向过去的局限性,然而它却有评估过去的规划并加以纠正和预测价值两大作用。所以混合计量模式中应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

那么,如何解决在财务报表中的双重计量模式(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矛盾,我们必须清晰地意识到,在会计处理中,能够如实记录并报告的一定是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是期望值,具有不确定性。财务报表中列出的最关键的信息指的是确定性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它对于企业已发生的投资具有反馈作用,对于未来发生的投资具有预测作用,还能用来评估企业的业绩。笔者认为解决两者在财务报表中的矛盾最好的方案是表外披露。表外披露可以详细阐述此财务报表调整的原因、计量方法、报表计量与日常记录中账面价值的金额差值[26]。凡是含有为实现利得(损失)的净收益和总收益都应当列在报表附录中,并注明公允价值的来源及其变动产生的影响,使报表中的会计信息更加透明。

5. 完善计量模式(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的对策

5.1完善现行的会计准则

自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过得会计准则一直致力于向国际会计准则看齐。但是,在“追赶”国际会计准则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可以参与与国际财务报告相关的项目组进行研究,加强自己的话语权。目前,我国会计行业需要制定双重会计计量的准则以及运行机制来规范会计行为,约束双重计量属性的运用范围,完善计量方法和步骤[27]。应该对使用双重计量属性的范围作出详细地解释,比如说规定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适用于哪种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不同经济条件下采取哪种计量模式,最重要是要规定公允价值的确认方式。

5.2完善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共存的双重计量模式,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困惑,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一,改进会计报表,如果企业使用双重计量模式来制作企业财务报表,对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就会出现双重价格,不便于大家的理解,可以在其后附一张公允价值变动明细表来加以说明。其二,加强表外披露,企业已经确认还未实现的损益采用的是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它反映的并不是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此时可以将这些财务信息在表外披露,以此来反映企业真实的经济情况,避免公允价值操纵盈余的机会。

5.3完善市场的秩序

投资者通过公允价值来公平交易,但是在我国经济市场上,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仍存在许多不足,面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缺陷,必须加大力度去完善市场监管机制,从而促进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28]。我们应当建立诚信市场,确保信息使用者得到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立法机关应该尽快制定有关双重计量模式的法律条文,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在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调整的同时积极规范审计工作,加快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提高其管理职能;加强资产评估队伍的建设,规范资产评估流程。

5.4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加强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提升。专业知识方面,要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企业在引入人才的时候可以考虑轮岗制度,竞争决定去留,以期望鞭策会计人员提升专业知识,促进对公允价值的评估工作;职业道德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此外,还应该提高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随着新的法律法规的出现,会计人员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企业可以定时开展培训教育,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总结

本文主要研究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引发的思考,无论是会计界还是金融界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都在往深的层次发展,以此为主线介绍了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定义、特征和优缺点,举例说明了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对收益的影响,并提出了完善双重计量模式的对策,包括完善现行的会计准则,完善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完善市场的秩序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通过对经融危机后各方声音的总结,笔者认为目前为止最适合的会计计量属性的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共存的双重计量模式。

参考文献

[1] 任世驰. 公允价值计量与动态反映会计研究[D]. 重庆:西南财经大学. 2009.

[2] 葛家樹. 会计选择问题探讨-面向公允价值的计量选择[J]. 当代会计评论.

2009,2(1):1-9.

[3] 古捷. 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给予次贷危机贷款资产计量模式研究[D].

暨南大学,2009.

[4] 梁谦. 双资本循环的会计计量模式—基于以收益为核心的会计本质的会计目

标的重新认识[D]. 南宁:广西大学,2012.

[5] 常勋.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J]. 财会月刊,2004(1):2-8.

[6] 吴倩.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运用研究—金融危机后的思考[D].

重庆:西南财经大学,2011.

[7] 常勤.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J]. 财会月刊,2004(1):8.

[8] 葛家樹,徐跃. 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一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

允价值[J] .会计研究,2006(9):4.

[9] 张瑞琛. 公允价值计量宏观层次偏好性研究[J]. 财会通讯,2009(16):2.

[10] 王金惠. 从单一计量属性到多种计量属性共存的选择[J]. 财会通讯,2011

(1):17-19.

[11] SFACS,第67段.

[12] IAS:FrameworkforthepreparationandPresentationofFinaneialStatements, 第100

段.

[13] 李绘芳,张燕.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比较分析[J]. 中国证券期货,2013

(08):100.

[14] 路晓燕. 公允价值会计-基于理论分析与我国的初步实证证据[M]. 北京: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8:13-14.

[15] 谢诗芬. 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74.

[16] 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2006[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7] 焦转转. 后金融危机时期公允价值问题研究[D]. 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

[18] 浦令舒. 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共存关系探析[J]. 金融与财会,2011(11):

51-54.

[19] 魏海亮. 混合计量模式下完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建议[D]. 吉林大学,2011.

[20] https://www.360docs.net/doc/5319207801.html,/gzdt/2011-07/25/content_1913690.htm

[21] 于永生. IASB 与FASB 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研究[M].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22] 陈旭东,逮东. 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源起、争论与思考[J]. 会计研究,2009:10.

[23] 隋海燕. 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的影响分析[J]. 财会通讯,2012(3):107-110.

[24] 王秋石.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的五大特征——兼议中国后发展地区的基于[J]. 当代财经,2009(12):5-9.

[25] 段安民. 成本一效益视角下我国企业会计计量属性选择问题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11.

[26] 葛家澎. 如何采取恰当的会计处理区解决财务报表中双重计量(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矛盾?[J]. 财会学习,2011(11):26-30.

[27] 陈卫华.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会计双重计量模式研究[D]. 财会通讯,2013(10):68-70.

[28] 吕玮. 后危机时期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分析[J]. 商业经济,2013(8):103-105.

致谢

写到这里,感慨良多,入校时的情景恍如昨日,但四年的大学生活已经临近尾声。回想过去的时光,有收获也有遗憾,有开心也有失落,很珍惜在离开校园几年后又有一次机会能够回到课堂聆听老师的教诲,但是时光匆匆,转眼又将离去。离别之际,谨向所有关心我、支持我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和亲人道一声感谢。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金健萍,从论文的选题、开题、反复修改到最终完稿,李老师都给予了悉心指导,正是她的严格要求和谆谆教导使我能如期完成论文。同时也要感谢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感谢学院诸位老师在这几年的学习与生活中对我的教导和帮助。需要感谢的还有我的同窗好友,最后,我想对一直支持我、鼓励我的父母和家人说一声,谢谢你们!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信赖与包容,感谢你们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比较与关系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比较与关系 [摘要] 近年来会计界一直对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孰是孰非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存在明显的缺陷,而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还不成熟。 [关键词] 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长期以来,会计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以配比原则作为收益计量的主要方法。它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与可验证性等优点,曾经很好的服务于过去的工业时代,但却远不能适应信息和知识时代的要求。所以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大力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且在扩大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采纳了资产负债观。而我国财政部也在2006年出台了新的会计准则,这一准则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与国际准则趋同,新会计准则确定的主要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和现值。新会计准则规定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主,其他的计量属性为辅。但也比较全面的导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某项资产按其取得或交换时的实际价格入账,入账后的账面价值在该资产的存续期内一般不作调整,他所反应的是市场交易实际价格,可靠性强。但其优点也是其缺点,它所反映的价格只是一个固定的时间点上的,而不能反映企业在持有资产期间因为经营环境变化而引发的企业持有资产的价值变化,从而相关性比较差。特别是在20世纪以来现行币值不稳定、通货膨胀时时存在且物价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经济条件下,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往往与其重置成本有差异,虽然在这种

计价方式下对资产采取了提取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以弥补其缺陷,但是仍然不能准确的反映资产的现实价值。尤其近几年来通货膨胀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历史成本的会计报表由于物价总体水平的上涨使其部分项目的计量变得不真实,资产的账面价值明显脱离现实价值,使企业产生了大量虚利、使企业上交国家利税和分配股东的股利增加,使得国家和股东慢慢的把企业吃空。许多企业虽然在报表上出现巨大的净损益,却无力补充存货和更新设备,因为在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经济下,按历史成本原则计提的累计折旧会导致固定资产已耗价值补偿不足,补偿的价值不足购买与原有质量数量相同的资产和存货,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萎缩,资本保全无法实现,这些都是他的缺点。 “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将公允价值定义为: 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融计量,”公允价值是资产与负债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计价依据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有以下几个有优点:首先,公允价值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直接客观的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并保持“随行随市”保证企业会计信息有用性。其次,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全,当企业的生产能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管何时耗费、均按现行市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核算。最后,有利于解决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与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在成本模式下,企业过分注重当期利润、忽视企业资本积累容易造成短期行为。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使经营者以单纯的利润为中心转变为以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为中心,立足于长期发展。

成本会计发展研究报告

成本会计发展研究报告 摘要 成本会计发展变化的在原因是企业制造技术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自20世纪80 年代以来,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企业的生产控制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成本会计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可以说成本会计的发展是一个需求变化带动制度创新的过程。 本文分析了成本会计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历程,结合当代经济状况以及未来企业的发展历程,就成本会计如何顺应国际国市场环境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成本会计发展历程发展趋势解决措施

目录 摘要 (1) 引言 (3) 第一章成本会计概述 (5) 1.1成本会计的产生原因 (5) 1.2成本会计初创阶段 (5) 1.3成本会计扩展阶段 (6) 1.4成本会计完善阶段 (7) 1.5成本会计的职能 (7) 第二章成本会计的现状 (8) 2.1成本会计现状 (8) 2.2成本会计存在的问题 (9) 第三章成本会计未来发展 (11) 3.1针对成本会计现有问题的解决措施 (11)

3.2成本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13) 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6) 引言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其重要性之缘由, 除了自身与微观经济中企业实体的财务报告目的相联系, 关系企业的存亡延续之外, 更在于其突出的宏观意义。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 成本问题始终备受关注, 根本原因在于成本的

资源耗费实质。这一质的规定性, 导致了成本问题永久且深刻的社会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成本会计逐步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会计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成本会计技术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创新与制造环境与工艺的持续改善条件下,成本会计的应用围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成本会计的发展和完善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此,本文从现代成本会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展开论述,着重探讨在制造环境改变以及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创新基础上对成本会计发展的影响,并针对如何顺应现代成本会计发展趋势及市场环境变化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公允价值的十大认识误区

公允价值的十大认识误区 公允价值的导入既是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也是引发诸多争议的焦点。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后,伴随着资产价格的上涨和股市楼市的红火,对公允价值的看法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引入公允价值,使财务报表更加逼近经济现实,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相关性。反对者则认为在会计计量中大量运用公允价值,不仅导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大幅波动,而且为盈余操纵提供巨大空间,降低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相关性与可靠性孰重孰轻,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哲学性命题。强调相关性的,必定推崇公允价值会计模式,而偏好可靠性的,则坚决扞卫历史成本会计模式。这方面的争论,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赞成公允价值会计模式的人士指责以“硬资产为重心、以投入为侧重”的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导致相关性缺失,已不适应以“软资产为核心、以产出为导向”的知识经济,严重低估了上市公司的资产价值,误导了投资者的价值判断。反对公允价值会计模式的人士则提出,可靠性是确保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的必要前提,不可靠的信息是不相关的,对投资者也是毫无用处的。 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学术界和实务界掀起大辩论,这既是预料之中,也是合乎情理的。真理越辩越明,但在辩论过程中,认识偏差也随之涌现。笔者认为,当前关于公允价值的争论,存在着亟待澄清的十大误区。 误区之一:公允价值导致公司利润剧增 截至2007年4月30日,沪深两市已公布2006年报的1474家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2007年第一季度,上市公司净利润更是高达亿元,同比增长达%。据此,关于公允价值导致上市公司利润剧增的说法甚嚣尘上。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因果倒置的观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尤其是2007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的显着提升,是宏观经济形势和股权分置改革双重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在新会计准则中导入公允价值所致。当宏观经济形势向好,股权分置改革给投资者带来财富效应时,采用历史成本将抹杀这些“改革红利”,而采用公允价值则将改革成果予以明示,对投资者的决策更具相关性。况且,如果继续沿用历史成本而不是公允价值,上市公司2007年第一季度对外披露的经营业绩增幅可能更大。 以备受关注的雅戈尔为例,该公司2007年第一季度实现了亿元净利润,其中出售中信证券股份获利亿元(税前)。根据笔者的分析,雅戈尔2007年第一季度出售中信证券获得的税前收益应当是亿元左右,而不是亿元。这是因为,该公司2006年末共持有中信证券亿股股份,总成本为亿元,每股成本约元。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雅戈尔将所持股份中已过禁售期的万股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将持股成本与2006年底中信证券收盘价元之间的差额(即公允价值变动),进行追溯调整,调增了股东权益亿元。这样,当雅戈尔2007年2月以每股约元的均价出售万股中信证券股份时,只应确认约亿元的投资收益。倘若没有采用新会计准则,则雅戈尔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将高达亿元。可见,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新会计准则并没有导致雅戈尔利润剧增。 从业绩计量的角度看,四类公司将是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受益者”,以发起人身份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公司、研究开发投入较大的高科技公司、负债率较高和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借方差额较大的公司。在这四类“受益者”中,与公允价值最密切相关的是以发起人身份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公司。但诚如上述分析,这类公司报告较高的利润,主要是得益于股权分置改革,而与公允价值无关。这类公司只要将所持股份高价出售,即使按历史成本计量,也必须确认巨额的投资收益。 误区之二:公允价值加剧经营业绩波动 公允价值的导入,将导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波动,这是公允价值经常被诟病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及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概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并列为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多项具体准则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会计理论界认为下一步的目标是制定专门的公允价值具体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趋势日益显著。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看,应进行双重计量,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并不是取代历史成本计量,而是希望以公允价值计量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人们已经认识到历史成本相关性差但可靠性强,公允价值相关性强但在技术上难以保证可靠性。因此,笔者通过分析财务会计计量与会计计量模式,重点对历史成本与实体经济相适应和公允价值与虚似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进行了探讨,希望突破计量属性之争,从报告程序中寻找到保证财务会计信息既相关又可靠的制度安排。 一、财务会计计量与会计计量模式 (一产权是财务会计计量和报告制度存在及发展的基础 制度变迁依赖于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三者的作用,产权是基础。当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失衡,制度就有了发生变迁的内在动机。当制度变迁带来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制度变迁得以实现;反之,制度变迁将受到阻碍。我们将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应用到会计计量和报告制度上可以发现:(1产权是财务会计计量和报告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财产权力导致股份公司两权分离,产生了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产权人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决策相关性要求,会计计量从以历史成本为主转向以公允价值为主;(2财政部代表国家制定会计制度,主导会计制度变迁。如果其制定的制度是有效率的,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绩效;反之,无效率的制度将阻碍经济发展。判断财务会计报告制度是否有效,主要看其是否推动信息不完全市场向信息完全市场转化。 (二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 会计计量模式,是指某种会计计量属性与计量单位的组合。会计计量属性及其特征是: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系统的重要要素,指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通俗地讲,选择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会使相同的计量对象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额。从会计计量的概念而言,计量单位、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系统两

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过程

引言: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一个重要的分支,在企业的运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职能,它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演进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对企业的经营进行事前的规划,事中的控制和加强企业经营的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它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并行存在,相互之间进行信息的联系、共享、交叉,看似各个学科(分支)都在尽力扩大自己的范围,拉长自己的战线,形成不必要的交叉重复,浪费了管理资源加提高了成本,其实不然,成本会计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分支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一、成本会计的演进发展过程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产业革命的完成,此时出现了成本会计的萌芽。此阶段主要是以分批法和分步法的成本会计制度,以计算作为核心,称之为记录型成本会计,管理会计此时尚未出现。随着管理科学和实践的变革,成本会计的原理及方法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标准成本制度的提出和应用,对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标准化成本制度和成本的预测对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提供了条件。随后 20 世纪 50 年代起,随着管理现代化、运筹学、系统过程、电子计算机等的广泛应用,成本会计的重点已转移为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以管理为主的现代成本会计。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电脑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周期的缩短、全球竞争的加剧,成本会计的领域扩展到了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包括产品设计生命周期的管理也更加注重了内部组织的管理。为获取最大限度的市场竞争优势,战略型相关成本管理信息已成为成本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二、成本会计的发展是各种科学不断交融的再生产物1.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的比较分析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存在者很多的重叠相似之处。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管理的需要,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财务会计要依据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而成本的形成、归集和结转程序也要纳入以复式记账法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总框架中,因此,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用

公允价值、现值、可变现净值、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 .. 1.历史成本,又称原始成本,是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指资 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算。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PS:企业对会计要素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的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 2.重置成本,就是资产的现行再取得成本,是指资产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购买相同或者相似的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负债按照偿付该项负债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PS:在实务中,一般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 3.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PS:通常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算。 4.现值是指继续使用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净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一般为资金成本)折现后的价值。用于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算。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算。PS:主要适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价值的确定等。 5.公允价值是资产和负债按照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PS:在资产负债表日(期末)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 举例: 1.乙在10年前花50万元买了一台机器,这个50万就是历史成本 2.乙如今要买同样的机器要花100万,这个100万元就是重置成本 3.乙公司生产一台机器,若按照进一步加工将面临亏损,预计完工售价为100万元,进一步加工还需投入20万元,那么他的可变现净值为100-20=80万元,变现净值强调的是处置价值 4.乙公司已经有一台机器,已经使用3年,原价值为100万元,每年提10万元减值准备,那么现值为100万-3*10=70万元 5.乙公司已经有一台机器,准备出售,经过谈判,确定购买价为80万元,那么这个80万元就是公允价值 6.企业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设备一台,付款期限为10年,则企业对该台设备进行初始计量时应采用的计算属性是现值。

成本会计的发展前景分析

成本会计的发展前景分析 成本会计的发展前景分析 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重视的行业如: 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社会全行业对成本会计的重视,扩大了成本会计的应用,促进了成本会计的发展。 3.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目前在美、日、西欧等国的企业,尤其是在那些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在西方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作业成本法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赢利能力,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盈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成本管理思想不断更新在新经济时代,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理论将在成本会计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将运用限制理论,从全局出发,全面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以及企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找出企业的薄弱环节,并将有限的资源用在该环节上,从而加强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强整个企业链,而不再是片面地强调降低成本。该支出所带来的效益将大大超过一味强调降低的成本,是“为了省钱而花钱”,更符合“成本一效益”原则。其次,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将广泛运用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思想进行成本管理,以同行最优秀的企业为基准,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为基准,找出差距,分析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以增强竞争力。这一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永不停息的过程。

5.成本会计的核算范围不断拓宽为满足全面质量管理对员工业绩的计量与报告的需要,产生了质量会计。由于提高产品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因而质量会汁的重点将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上,成本会计的核算也就延伸到了质量成本领域一般认为质量成本包括: 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外部失败成本和外部保证成本等。新经济时代中,成本会计将提供更系统、更全面的质量成本信息,以满足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 三、完善成本会计的策略 1.完善我国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实践的指导作用。 努力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

成本会计的背景和我国成本会计的发展及建议

成本会计的背景和我国成本会计的发展及 建议 成本会计最早发源于资本国家的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们为了最大程度的获得经济利益,不得不加强生产成本的细节控制,使企业利润最大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成本会计行业应运而生。社会不断发展,成本会计行业也在不断演变,新型的核算模式和方法正深入到该行业之中。 1成本会计行业产生的时代背景 成本会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而产生,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己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制度来帮助企业节约生产成本,扩大生产的规模。而在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加使得企业家们迫切需要一种科学有效的核算方法来达到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成本会计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2行业发展新气象 2.1科技为成本会计核算带来了便利 先进的科技设备为成本会计行业提供了新的操作方法,新开发的电脑设备和会计核算软件己大规模的应用于成本核算行业,与以往人工进行成本核算工作相比较,这些设备和方法则更为实用。首先,新型操作手段将大大提升数据的录入,整理,分析和核算的速度,缩

短核算时间,为企业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成本;其次,还会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实现对成本更为有效的控制。 2.2企业内部各地区及各国间成本核算标准趋于一致 成本会计核算标准的一致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的发展促使生产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跨地区生产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数量急剧增加,企业会计部门为了适应企业的总体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就要将各地区不同的成本核算标准统一起来,提高了标准的使用范围,以便于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二是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使得各个国家间企业的相互联系更为紧密,成本核算标准的统一是整个大环境发展的客观需要,这不仅有利于国家间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同行业间的数据统计,促进整个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2.3成本会计的适用领域不断扩大 随着成本会计的发展日益完善,其应用领域也随之扩大,成本会计的应用早己不仅仅局限于生产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中,而是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例如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医疗也等诸多领域,并且其发展范围还有不断延伸的趋势,这也体现了人们对于成本控制的关注度。 2.4理论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充分的发展 成本会计的实际应用建立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之上,在现代会计成本核算体系中,人们也越发关注对成本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并不断修改和完善理论中不足的地方。在我国,成本会计理论体系还存

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以雅戈尔公司为例 毛逗逗MZ1301028 20 世纪70 年代之后,随着国际会计环境的变化,历史成本这一传统的会计计量属性逐渐暴露出自身的缺陷,无法提供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于是要求改变计量属性的呼声越来越高,伴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运而生。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肯定了公允价值的地位,至此公允价值成为国际会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对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产生重大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历史成本计量则是指资产按其取得时为它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其在正常经营活动中为交换而收到的或为偿付将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初始计量时由于都是交易双方自愿接受的公平的交易价格,两者完全相同。后续计量时,如果市场环境相对稳定,那么两者接近相同或者完全相同,此时可用历史成本代替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区别: 第一,历史成本所体现的是过去时态,只适用于初始计量,不存在后续计量问题;但是公允价值是一个动态概念,不仅可以用于初始计量,而且可以用于后续计量,只要某项资产或负债项目的预期价值或市场价值发生变化,就必须要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在表内反映出来,在表外进行披露。 第二,历史成本是从企业投入的视角对实际发生的交易进行确认和计量,而公允价值是从市场的视角对实际发生的交易和假定交易均能进行确认和计量。 第三,如果不满足“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这一前提,即使是相同交易日取得的同一项资产,历史成本金额与公允价值金额也会存在差异,此时历史成本不再体现公允。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非完全对立。在某种情况下,历史成本也即公允价值,只不过它体现的是过去的一个公允价值,即初始计量时的公允价值。 下面以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比较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

试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

试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 摘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公允价值提出了挑战,企业在选择会计计量模式时是要应用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这无疑是经济上迫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历史成本的计量缺乏价值的相关性,而且不能预防、化解企业有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美国金融界更倾向于以公允价值来计量交易性金融产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混合计量模式。1990年,首次提出将银行会计的的努力目标由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过渡。目前,公允价值会计业得到广泛的推广,并逐渐成为具有支配地位的会计计量方式。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计量属性[9]。公允价值虽然被认为是第五种计量属性加入计量体系,但是它却是其他计量属性追求的最终目标。王金惠分析了五种计量模式,指出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五种计量属性有各有所长,共存才能实现会计目标。本文分析了经融危机后各界的声音以及结合了我国的国情,认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共存的双重计量模式比较符合现代金融危机的经济发展,并提出了善双重计量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计量模式;经融危机;双重计量模式;完善对策。 Abstract: In 2008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on the fair value of the challenges , companies in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 mode is to use historical cost or fair value , which undoubtedly is the economic force to be solved. As the historical cost of the lack of correlation values , but not prevent , defuse enterprises are likely to generate financial risks , the U.S. financial sector are more likely to be measured at fair value of trading financial products ,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ation of a mixed measurement model . 1990 , the first time the bank will try to target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historical accounting of the cost to fair value. Currently,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dustry has been widely promoted , 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dominant way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 . The fair value of a composite measurement attribute [ 9 ] . Although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ifth property to the metering system , but it is the ultimate goal to pursue other measurement attributes . Wang Jinhui analyzed five metering modes , noting the introduction of fair value is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 but the five measurement attributes have their own strengths, to achieve coexistence accounting objectiv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oices of all sectors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at the coexistence of historical cost and fair value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史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史 [美国]保罗?加纳博士 一般认为,成本会计是在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厂制度的出现而诞生的。事实上,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世纪。那时候,由于意大利、英国、佛兰茫和德 国商业得到发展,许多人建立了独资和合伙企业,开始从事毛织品生产、书籍印 刷、钱币铸造和其他行业。早在英国亨利七世时期(Henry ?,1485-1509),成本会计便有了明确的发展。当时,一大批小毛纺织商由于不满各行会的种种限制, 从城市转向乡村,并建立了工业群体,希望通过行会以外的其他渠道推销自己的 产成品。他们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处于垄断行会的控制之下时,没有实行成本核算 的必要。但是,像后来许多商号所认识到的那样,小型工厂主发现,不仅自己与 各行会之间存在着竞争,而且他们内部也存在着竞争,于是,准确的成本记录变 得必不可少,甚至成为成功的先决条件。在那些岁月里,这些刺激无疑推动了成 本会计的发展。 我们可以举出很久以前运用成本帐户的实例。 中欧著名的富格尔家族,一个时期曾控制提洛尔和卡里思亚的银矿、铜矿和

一个铸造厂,早在1577年,其中一个矿的会计记录就包括下列帐户:矿石、钻、 矿井和铸造,总费用、熔炼、运输、铁和煤屑贸易。尽管没有证据证明这些会计 帐户已经体现了现代成本流程意识,但已涉及到诸如产品成本 (Cost of Production)和主要成本(Prime Cost)之类用语。过后某一年,一个冶炼厂帐户借记冶炼厂营业费用,同时贷记发运货物。借方列示了23个项目,贷方包括九类不同的记录。显然,这些都不简单。 梅弟(Medici)家族在贸易活动中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也值得注意。它们是运用于工业活动的簿记程序的见证。这个著名的家族,在15、16世纪几十年里,除广泛从事银行业务之外,还经营毛纺业。早在1431年,即比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出版第一本复式簿记教科书早63年,在梅第奇工业合伙企业中已使用了一套相当完善的会计帐簿。当时,设置了一个名为“制造和销售衣服”(Cloth Manufactored and Sold)的帐户,并编制了列示所有售出服装利润 的报表。每一个衣服帐户借方包括下列各项的合计:(1)羊毛购入;(2)染料成本; (3)其他制造成本支出,如工资、油、核棉机和起绒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 些工业合伙帐户作了一些重要的改进,所以,到16世纪,出现了一些新方法。当时,对“工资总帐”(Wage Ledger)的运用是相当有见解的。这一总帐仍是联 系现代工厂总帐和工业企业总帐的先驱,也许可进一步推断,处理这些复杂记录

论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优缺点及影响.pdf

一、公允价值会计模式的优缺点及对企业影响 公允价值在资本保全方面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资本是企业的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获取得这些能力所需要的资金或资源,很明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耗费这些能力,同时为了进行再生产又必须购回这些能力,只有这样简单再生产才能维持,扩大再生产才有基础,由此可见回购能力的计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公允价值计量下,不管是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算,则计算出的余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也可在现时情况下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这样就使得企业的实物资本得到了保全,企业的生产将在正常状态下进行。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公允价值也饱受争议,原因在于有一些种类的资产已经没有市场可以作为计量参考了,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一些企业不得不计提了巨额的资产减值,这些天文数字的“账面价值”扭曲了投资者心理,使得市场陷入了恐慌,另一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编制的财务报表,主观性过强,再加上各种数据波动幅度大,市场也在频繁的变动,这就导致了一些数据不容易取得,并且统计口径也存在着差异,造成了投资者和市场分析人士无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容易导致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控,使得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给管理层的决策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其次,在新的会计准则中规定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但如果公允价值变动较大将给企业当期的利润状况带来很大的波动,这对于资本市场还欠完善,利润操纵现象严重的企业来说,大量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将会加剧问题的严重性,特别是对持有金融工具的企业而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对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进行重新估计,还要确认由于价格波动所引起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这会导致企业利润激烈的波动,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增加了金融风险。另外,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将给评价经营人员当期的业绩带来困扰,因为,金融工具的价格变动不是本公司经营人员所能控制的,它往往受外部经济这个大环境的影响。 二、建立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相结合的全新会计计量模 式是趋利除弊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单纯以历史成本计量或单纯以公允价值计量都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单纯以历史成本计量,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信息的可靠性,从而不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单纯以公允价值计量,不仅会造成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同时也会扰乱尚不成熟的市场体系,影响国内资本市场的竞争能力。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期,资本市场还处于弱势,金融市场也处于发展初期规模较小,因此,即使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存在不一致,但会在很长时间内处于并存状态。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这实际上是在强调历史成本在我国会计计量属性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说明我国在坚持以历史成本计量基础的前提下,引入了公允价值及其他会计计量。至此就形成了一种以历史成本为主,公允价值为辅的全新会计计量模式。首先,历史成本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相关性,而公允价值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两种会计计量模式相结合后,就从很大层面打破了历史成本缺乏相关性的局限性,使得资产的会计计量既有可靠的历史数据,又不脱离市场,真正做到了直接客观的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其次,公允价值最大的缺点就是难以获取性,以及获取方法的难量化性,而历史成本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客观性以及可验证性,两种会计计量模式相结合后,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对于一些缺乏完善市场的资产和负债,难以通过市场获取资产完备信息的困难,减少了估值技术夸大的影响,使得金融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和稳定,更加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最后,两种会计计量模式相结合后,使得会计反映方式由原来的单账户反映方式转变成了现在的双账户放映方式,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反映资产的减值,而且可以反映资产的增值,使得企业的经营者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企业资产的价值,做出合理的决策,同时也使得经营者从单纯的以利润为中心的怪圈中跳出来,转变为以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为中心,立足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综上所述,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活跃和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这种新的会计计量方式将日益显示出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也必定会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进一步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促进企业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更加有效的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潜在经济机会,融入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 本文作者:高蓉工作单位:巴陵石化公司物装部财务室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

题目: 请比较公允价值的会计与历史成本的优劣与利弊,并采用案例说明。 收集正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案例分析。 请查阅ST长控、成都建设、岁宝热电采用公允价值大翻身的案例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应用的案例分析 邓悦 14109181062 【摘要】:新会计准则突出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使用。会计信息记录方法的改变必然会影响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使一些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波动。本文探讨了一些利用公允价值实现大翻身的具体案例,并提出了通过改进利润表结构、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和加强监管等措施来避免企业业绩波动,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新会计准则 一、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的比较 (一)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理解 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概念比较,我们主要从IASB、FASB、以及我国对他们的定义来分析。对公允价值,IASB给出的定义是“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FASB定义为“在计量日当天,市场交易者在有序交易中,销售资产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我国则将公允价值规定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显然,我国的公允价值概念主要是借鉴了IASB的定义,基本与IASB概念趋同。 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从定义上进行四个方面的分析:首先,“公允价值”中的“公允”一词是公平、允当的意思,从字面理解就是为大多数人允许的价值,在市场有序时,这个价值通常就是消费者和供应商博弈之后的均衡价格;其次,公允价值是在市场活跃、稳定时的价值,动荡的市场中的价值往往不是公允的;再次,“公允价值”对市场参与者是有要求的。市场参与者必须是自愿的而不是被强迫的,并且他们不是关联交易方没有厉害关系;最后,“公允价值”是以“假想的交易”作为基础的。比如说一项资产或者一项负债的公允价值是指假设这项资产仍为企业所持有或者这项负债仍为企业所承担,发生交易时根据市场估计的价格。显然这些都是基于假想之上,假想发生了交易,现实却并未发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允价值是一种虚拟的价格。综合而言,公允价值是在活跃的、稳定的市场中,假设那些不存在关联交易关系的市场参与者自愿地、不受强迫地进行交易,并对交易的价格进行博弈之后所形成的最终价格。

成本会计发展史

一般认为,成本会计是在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厂制度的出现而诞生的。事实上,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4世纪。那时候,由于意大利、英国、佛兰茫和德国商业得到发展,许多人建立了独资和合伙企业,开始从事毛织品生产、书籍印刷、钱币铸造和其他行业。早在英国亨利七世时期(Henry Ⅶ,1485-1509),成本会计便有了明确的发展。当时,一大批小毛纺织商由于不满各行会的种种限制,从城市转向乡村,并建立了工业群体,希望通过行会以外的其他渠道推销自己的产成品。他们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处于垄断行会的控制之下时,没有实行成本核算的必要。但是,像后来许多商号所认识到的那样,小型工厂主发现,不仅自己与各行会之间存在着竞争,而且他们内部也存在着竞争,于是,准确的成本记录变得必不可少,甚至成为成功的先决条件。在那些岁月里,这些刺激无疑推动了成本会计的发展。 我们可以举出很久以前运用成本帐户的实例。 中欧著名的富格尔家族,一个时期曾控制提洛尔和卡里思亚的银矿、铜矿和一个铸造厂,早在1577年,其中一个矿的会计记录就包括下列帐户:矿石、钻、矿井和铸造,总费用、熔炼、运输、铁和煤屑贸易。尽管没有证据证明这些会计帐户已经体现了现代成本流程意识,但已涉及到诸如产品成本(Cost of Production)和主要成本(Prime Cost)之类用语。过后某一年,一个冶炼厂帐户借记冶炼厂营业费用,同时贷记发运货物。借方列示了23个项目,贷方包括九类不同的记录。显然,这些都不简单。 梅弟(Medici)家族在贸易活动中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也值得注意。它们是运用于工业活动的簿记程序的见证。这个著名的家族,在15、16世纪几十年里,除广泛从事银行业务之外,还经营毛纺业。早在1431年,即比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出版第一本复式簿记教科书早63年,在梅第奇工业合伙企业中已使用了一套相当完善的会计帐簿。当时,设置了一个名为“制造和销售衣服”(Cloth Manufactored and Sold)的帐户,并编制了列示所有售出服装利润的报表。每一个衣服帐户借方包括下列各项的合计:(1)羊毛购入;(2)染料成本;(3)其他制造成本支出,如工资、油、核棉机和起绒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些工业合伙帐户作了一些重要的改进,所以,到16世纪,出现了一些新方法。当时,对“工资总帐”(Wage Ledger)的运用是相当有见解的。这一总帐仍是联系现代工厂总帐和工业企业总帐的先驱,也许可进一步推断,处理这些复杂记录的簿记员一定是一位很努力的专家。 普拉廷(Plantin)是16世纪佛兰茫的印刷家和出版商,他们的会计帐簿,包括话多现代分批成本制度的因素。普拉廷为他出版的每一本书设置了不同的帐户。这些帐户借记使用的纸、支付的工资和其他印刷成本。当书印刷完以后,再从特定的帐户转记名为“库存书”(Books in Stock)的另一个帐户。这样就可以附带地反映“库存纸”和“完工书”帐户的增减变化情况。 这些实例证明在1400-1600年间产生了某些现代成本技术的实践。当时,人们已经提出:(1)建立对每一个生产步骤的会计控制;(2)减少在原材料和人力使用上的浪费的思想。 工业革命前,成本会计方面的论文和书籍十分稀少。18世纪末,随着工程学、采煤和棉纺织业的飞速发展。大量资本沉淀于机器和交通设备上面,这就给成本会计提出下列新的要求:(1)经理们要求能及时地、适量地供应原材料,并提供记录情况;(2)适应对顾客更大金额付款的需要,需要一个能够消除支付欺骗和销误的制度;(3)由于使用价值昂贵的设备和随之而来的设备报废问题,折旧变得更加重要;(4)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经理们必须了解在

浅谈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关系

浅谈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关系 一、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对立 1.时间上的对立 历史成本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双方对资产价值达成共识。公司购入一项资产时是否能够接受对方提供的报价,通常是以资产是否能够为资深未来创造的经济利益的作为取舍标准。公司一旦购入该资产,发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是公司购入该资产所支付的价格仅仅反映了公司过去对该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的一种认可,并不代表购进之后公司对该资产价值的信任度。购入之后的不同时间,公司对该资产价值创造能力的程度也是随时间的变化在不断变化的。历史成本仅能代表资产的过去价值。 2.实物形态的对立 在漫长的会计史中,历史成本以其具有可验证性、真实、便于取得等多方面的优点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中作为公认的主流会计计量方法。相比较于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十分可靠的计量。历史成本在形成中有发票、合同、支付凭证等多种原始凭证作为支撑,这些都是非常现实可靠的资料。 3.动态形势的对立 历史成本是沉没成本,是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形成的价值。公司目前的资产是过去某一个时间点某一笔交易中取得的,在这笔交易中,公司为了取得这项资产仅支付了一个价格。从而可以说,这个价格就是该资产的历史成本,对该项资产而言也是唯一的历史成本。唯一即指为取得这项资产不能支付两个或更多个价格,如果整个交易中的确支付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格,其实质是以下两种情况之一:①该项资产的历史成本是这两次或两次以上支付的价格之和,公司绝对不可能为取得同项资产向销货方重复支付货款;②支付的两次或多次价格是为了取得两项或多项资产所支付的价格,分别代表了这两项或多项资产的历史成本。历史成本一旦发生了,便处于绝对静止状态,是不能再变化的。 二、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统一 1.历史成本的形成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 历史成本是交易双方协商以及谈判的结果。交易双方协商以及谈判的过程也同样是双方经济利益的一种博弈。当交易标的价格大于其价值时,买方会受损;当其价值大于交易价值时时,卖方会受损。在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交易双方充分掌握交易标的价值。当交易标的价格与价值不相等时,交易则无法实现。所以,只有交易价格对双方都是公平的情况下,即交易价格等于公允价值,交易即可达成。此时,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在双方交易过程中就达成了的统一。 2.公允价值的计量需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公允价值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为我国会计准则所采用,且涉及面日趋广泛,不仅像固定资产、存货等有形资产涉及到,而且技术、商誉、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也是公允价值计价范畴。如:《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科目表和旧的会计科目表相比,除了撤并具有行业特征的会计科目外,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增设了一些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如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从本质上说,这就是一种公允价值计量的体现。在公允价值计量日益重要的今天,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就显得十分必要。 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对会计核算影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入账价值的确认。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现行会计制度规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其历史成本,即资产取得时的实际资金消耗,而且一经确定不得更改。而以公允价值计量时则不然,由于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信息的一种评价,随着市场的变化,公允价值处在经常性地变化之中,与此相适应,资产的入账价值就不能是确定不变的,而需要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公允价值既可以大于历史成本,也可以小于历史成本,现资产的增值或减值情况而定。

(2)资产摊销对象的确定。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资产的摊销对象毫无疑问是其历史成本,或平均摊销,或加速摊销。而以公允价值计量时,资产摊销对象的选择有两种:公允价值和实际成本。许多学者认为,摊销的对象应是其公允价值。但笔者认为,资产摊销的对象应是其实际成本。因为公允价值并非企业为取得该项资产实际付出的代价,如果对它进行摊销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当资产增值时,则会虚增费用;当资产减值时,则会少计费用,造成费用不实。公允价值在性质上近似于一种客观的评估价值,它不符合费用类科目的核算内容,所以资产摊销的对象应是其实际成本,而不是其公允价值。正因为如此,以公允价值计量时,会计信息既要反映资产的公允价值,又要反映资产的实际成本,所以,应采用双账户反映方式。 (3)会计反映的形式。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只需单账户反映资产的实际成本即可。而以公允价值计量时,由于资产的摊销对象仍然是其实际成本,所以,会计既要反映其公允价值,又要反映其实际成本,因此需要设置双账户。在会计报表中,除了有反映资产实际成本的账户外,还需有反映公允价值与实际成本的差额账户,如公允价值大于实际成本,则两个账户同为借方余额;当公允价值小于实际成本,则实际成本账户为借方余额,差额账户为贷方余额。现行的会计科目表,出于谨慎性原则的考虑,只是针对资产账户设置减值准备账户,应该说这只是一种过渡形式,等到公允价值能够被准确把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