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评价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线上线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后续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专业课的前期基础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作为理论课非常重要的实践课程,不仅是熟练掌握微生物基本操作,包括显微镜的使用、微生物形态的观察、微生物的计数及测量、微生物的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微生物的纯种分离及菌落观察与鉴别等训练环节,也是培养环境专业类学生观察能力、鉴别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运用能力等的重要途径[1]。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2]。本文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与设计实验,来达到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1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我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16学时),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理论课(32学时)在第二学期同时开设,主要实验项目为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微生物的计数及测量、培养基的制备、革兰氏染色、纯种分离与菌落观察,均为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项目,使学生在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撰写过程中达到了巩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的目的。由于学时和实验条件的限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组(2人/组)授课,课前,学生根据实验项目进行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实验步骤的预习;课上,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详细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并进行实验操作演示,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进行实验操作,教师随时指导、纠正学生不准确或错误的操作,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课后,学生进行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成绩主要依据实验预习(20%)、实验操作(40%)及实验报告(40%)三项进行综合评定。由于微生物学实验耗时都比较长,因此,实验所需器皿、材料和细菌悬液等都由实验员准备。教师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占用了大部分课堂时间,学生仅在较短的时间,被动地照着做,实验课只是完成了一个验证性的环节,大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忘记了思考,忘记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验操作中的应用[3]。此外,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是实践操作性和应用型很强的课程,如无菌操作、纯种分离、菌落观察与鉴别等很多实验操作,学生很难一次性熟练掌握。由于学时的限制,学生只有一次实操机会,很难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2.1实验内容整合与优化

根据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细节多、操作性强、耗时长,需要反复训练才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特点,实验项目分为两个模块,模块一为基础性、验证性实验模块,为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微生物的计数与测量,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及纯种分离3个实验,共计8学时。这3个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及维护、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原则、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玻璃器皿的包扎、平板划线等纯种分离技术及无菌操作理念的建立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操作基础。模块二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模块,为水样中大肠菌群的检验与菌落观察与鉴别,共计8学时。实验涵盖了3个基础性实验的全部实验操作,同时增加了新的实验内容,如微生物的染色、细菌悬液的梯度稀释、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检验及菌落鉴别,目的是使学生巩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包括水样的自由选取),大肠杆菌的菌落观察及鉴别等。

2.2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学时有限,实验内容较多的问题,教师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

教学模式用于实验教学中。

2.2.1基础性、验证性实验模块课前,教师将3个基础性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目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录制成微课或小视频,将3个基础性实验所涉及到的实验基本操作以真人实况录像的方式进行演示,并上传至慕课资源平台。学生根据实验任务点和任务目标,在线上观看微课、视频和录像进行预习,完成预习报告,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可以在慕课平台上进行线上交流,教师会及时整理实验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理论及操作问题,记录共性问题。课上,教师会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重点讲解共性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操作示范外,课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每个学生要独立完成全部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教师在课上起着指导和监督作用,及时指正实验操作不规范或操作错误、回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会根据情境拓展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问题的关联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也可以反复观看实验操作录像等线上资源。课下,学生整理、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和归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完成实验报告。同样,可以在慕课平台上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疑难问题,教师会及时解答。

2.2.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模块由于大肠菌群是生活饮用水、再生水回用及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水的必检项目,是一个具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知识性的实验项目。课前,教师将实验项目有关的辅助与拓展资料、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再生水回用水质标准等相关资料,分组情况(包括组员和组长)、任务点及任务目标等上传至慕课资源平台。学生根据实验题目,阅读文献、查阅实验方法和相关水质标准,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上传至慕课资源平台,教师要对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严格审核,学生小组多次修改,实验方案合格后方能进入实验室准备实验所需器皿及药品。课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认真参与到实验中来,要集体讨论与标准实验方法中描述的实验现象不一致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教师仅充当辅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记录每组同学的表现,包括无菌操作理念的执行情况、器皿的灭菌情况、细菌的纯种分离、革兰氏染色、细菌悬液梯度稀释、菌落培养与观察等实操细节,对操作不规范或错误的学生及时引导和纠正。同时也需要关注文献阅读能力、实验参与度、实操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等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体现。课下,每个小组成员认真整理实验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与理论问题做出详细回答,完成一份高质量的综合实验报告论文。

2.3实验考核方法改革与评价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实验教学的主体地位,每个实验要经过线上-线下-线上的混合式的学习,才能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因此,实验教学的评价也要关注线上线下整个过程,实验考核包括过程评价考核和结果评价考核两部分,而且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评价所占权重也不一样,具体考核指标见表1。这种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线上线下的表现情况知道自己的综合得分,使学生在每个环节都明确知道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实验成绩综合评价优良率达到80%以上,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

3结束语

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改革,旨在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被动地位向主动地位转变,由机械地服从操作向主动地执行操作转变,使学生变为实验课堂的中心,尤其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完成过程中,使学生阅读文献、发现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评价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线上线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后续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专业课的前期基础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作为理论课非常重要的实践课程,不仅是熟练掌握微生物基本操作,包括显微镜的使用、微生物形态的观察、微生物的计数及测量、微生物的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微生物的纯种分离及菌落观察与鉴别等训练环节,也是培养环境专业类学生观察能力、鉴别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运用能力等的重要途径[1]。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2]。本文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与设计实验,来达到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1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我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16学时),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理论课(32学时)在第二学期同时开设,主要实验项目为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微生物的计数及测量、培养基的制备、革兰氏染色、纯种分离与菌落观察,均为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项目,使学生在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撰写过程中达到了巩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的目的。由于学时和实验条件的限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组(2人/组)授课,课前,学生根据实验项目进行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实验步骤的预习;课上,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详细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并进行实验操作演示,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进行实验操作,教师随时指导、纠正学生不准确或错误的操作,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课后,学生进行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成绩主要依据实验预习(20%)、实验操作(40%)及实验报告(40%)三项进行综合评定。由于微生物学实验耗时都比较长,因此,实验所需器皿、材料和细菌悬液等都由实验员准备。教师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占用了大部分课堂时间,学生仅在较短的时间,被动地照着做,实验课只是完成了一个验证性的环节,大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忘记了思考,忘记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验操作中的应用[3]。此外,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是实践操作性和应用型很强的课程,如无菌操作、纯种分离、菌落观察与鉴别等很多实验操作,学生很难一次性熟练掌握。由于学时的限制,学生只有一次实操机会,很难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2.1实验内容整合与优化 根据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细节多、操作性强、耗时长,需要反复训练才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特点,实验项目分为两个模块,模块一为基础性、验证性实验模块,为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微生物的计数与测量,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及纯种分离3个实验,共计8学时。这3个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及维护、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原则、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玻璃器皿的包扎、平板划线等纯种分离技术及无菌操作理念的建立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操作基础。模块二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模块,为水样中大肠菌群的检验与菌落观察与鉴别,共计8学时。实验涵盖了3个基础性实验的全部实验操作,同时增加了新的实验内容,如微生物的染色、细菌悬液的梯度稀释、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检验及菌落鉴别,目的是使学生巩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包括水样的自由选取),大肠杆菌的菌落观察及鉴别等。 2.2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学时有限,实验内容较多的问题,教师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

环境生物技术课程心得

环境生物技术共建课程心得 环境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直接或间接利用完整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机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以及同时生产有用物质的人工技术体系,是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生物技术。 它利用微生物来改善环境质量。这些改善包括防止污染物向外界排放,净化受污染的环境以及为人类创造有价值的资源。环境生物技术是社会必需的,而且作为一个技术学科,它也是独一无二的。环境生物技术既是传统技术,又是现代技术。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技术、厌氧消化技术)至今仍是核心技术。为解决不断产生的新问题(如有毒化学物质的脱毒),新技术也层出不穷。在环境技术中,用于描述过程特征及其控制的重要工具,沿用了几十年。 一、课堂教学 环境生物技术中的各种工艺,按照微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运行,但是,应用这些原理通常需要一定程度的经验。工程学原理主要用于定量分析,而微生物学原理更多地用于观测。只有进行定量分析,才能保证工艺过程可靠、经济。然而,环境生物技术中涉及的微生物群落的复杂性通常难以定量描述,此时非定量尤其重要。 课堂上,我们主要学习了化学计量学、热力学等方面的知识,也对某些从前没有学过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加强了水质处理的数学分析。 其中微生物反应过程的化学计量学和热力学的定量方法,主要解决各过程中微生物消耗和产生何种物质以及多少物质转变的问题,而化学计量学是最基本的定量方法。至于动力学定量方法,是解决物质消耗和产生速度究竟有多快的问题,反应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有效性取决于对反应动力学的正确应用。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应用物料守恒原理,建立描述实际应用的各种反应器的化学计量学和动力学方程。以及如何构建各种工艺过程以达到处理目标,和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将原理和应用尽可能的联系起来。 二、外教课教学 来自挪威的教授,则主要从软件使用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指导。根据设定不同的参数可以模拟污水厂的出水情况,进而设计出更合理的工艺流程。并综合考虑处理效果、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因素,实现污水处理的资源化。 模拟是污水处理设计和运行控制的本质部分,数学模型的核心是从反应机理出发,在一定条件下,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模拟、预测污水处理的实际过程。数学模型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我们实验工作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发达国家,应用数学模型从事污水处理工艺开发、设计及实现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的精确控制,已相当普遍,而我国在这一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扩展的空间很大。 1.数学模型的发展 活性污泥法是废水生物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起初对活性污泥过程的设计和运行管理主要依靠经验数据,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基于反应器理论

以“微”见大,为世界疫情提供“中国方案”:《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以“微”见大,为世界疫情提供“中国方案”:《环境工程微生物 实验》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一、课程基本情况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实验必修课,也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微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理论,掌握微生物在环境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在废水、固废处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利用微生物进行生化处理的技术技能,从而进一步利用微生物为环境治理工程服务。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奉献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一)认知目标 (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光学原理及操作与使用方法; (2)熟练制备培养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的方法; (3)掌握环境中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 (4)掌握从环境中分离和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和技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培养学生微生物方面的基本技能;(2)通过培养基的制备及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使学生具备测定微生物的基本能力; (3)学生掌握从环境中分离和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科研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学生通过使用显微镜实验观测微生物的形态,从而了解我国是最早利用微生物的国家之一,树立民族自信心; (2)通过微生物分离、培养与测定实验,使学生了解我国著名微生物家汤飞凡对微生物学发展发展的贡献以及钟南山院士对新冠病毒控制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微生物专业的热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3)通过细菌数量的测定实验,引出2021年新冠肺炎病毒在我国和国外的控制情况及我国控制新冠病毒的方法和措施为国外提供很好的借鉴,中国为世界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案,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课程导入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导入课程。如以大家比较熟悉的新冠肺炎病毒为例,教师先展示新冠肺炎病毒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才能观察到新冠肺炎病毒,实验室如何分离、检测新冠肺炎病毒,以及如何防治新冠肺炎病毒?”,从而引出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将实验内容和思政元素耦合进行教学。如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的教学中,将与微生物应用相关的历史事件、我国的科研贡献以及我国对新冠病毒的有效控制等等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等,到达思政教育的目的。

微生物学教学总结6篇

微生物学教学总结6篇 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每一次具体实践,都有成绩与失误、经验与教训,及时总结就会及时取得经验教训,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微生物学教学总结6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微生物学教学总结1 转眼走过20--年,20--年是我人生旅途中重要的一程,这一年,在领导和同事的热情帮助下,在工作上取得了业绩,在在某些方面可说还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微生物实验室的化验员来说,也在从思想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的地了的任务。努力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现将本年度实验室工作总结如下: 1、工作质量成绩和效益 在工作之前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的工作,预期的,保质保量的工作,工作高,在工作中学习了东西,也锻炼了,不懈的努力,使工作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 2、思想政治、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 能够路线方针政策,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媒体关注国内国际,学习知识和政治思想文件、书籍,领会胡的讲话精神,并把它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遵纪守法,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学习专业知识,工作端正。 3、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工作。 在化验室工作期间化验工作精细琐碎,但搞好工作,我不怕麻烦,向请教、向同事学习、摸索实践,学习知识,的理论和综合素质。提高了工作能力,在的工作中锻炼成了熟练的化验员,能够熟练圆满地化验工作,受到了职工的好评和欢迎。 (1)虚心学习,勤于操作,学习国标,理论接合实践,能熟练操做所有化验项目并报证结果的性。 (2)协助化验室主管了文件资料的登记、上报、下发等工作,并把原来整理的文件按类别整理好放入贴好标签的文件夹内,给大家查阅文件了,受到了大家

微生物的课程评价

微生物的课程评价 微生物的课程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 教学内容:微生物的课程应该涵盖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微生物的分类、结构与生理功能、生态学特征、遗传学、病原机制等。同时,还应该涵盖一些前沿的研究领域,如微生物的应用、抗生素耐药性等。课程内容应当科学严谨,能够提供学生系统全面的微生物知识。 2. 教学方法:微生物的课程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案例分析、讨论等。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微生物的认识和理解;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研究中;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教学:微生物的课程应该有充足的实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亲自进行微生物的培养、观察、鉴定等实验操作。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他们对微生物实验技术和规范的理解和掌握。 4. 教学资源:微生物的课程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图书馆资源、实验设备等。教材应当全面准确地介绍微生物的各个方面,教具应当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微生物的知识,图书馆资源可以提供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参考资料,实验设备要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

5. 课程评估:微生物的课程评估应该全面客观,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实验技能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评估方式可以有课堂测验、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学术论文等,总体评估应当体现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一门好的微生物的课程应该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法、充足的实验教学、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科学合理的评估方式。通过这些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一门微生物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实践与体会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实践与体会随着当前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研究利用微生物来修复环境污染和控制环境污染源的一个研究领域。因此,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愈发重要。本文将以我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来阐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 首先,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培养一定的实验技能,因为实验能够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入。因此,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教学内容尽量以实验为主,而非纯理论概念。我们重点阐述实验内容,既有理论讲解,又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完成实验。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内容。 其次,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在上课时,不仅要求学生记住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培养分析思维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实验结论。同时,我们提供一定的实验资源,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新想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实践中更有成效。 此外,我们还增加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战实践机会。比如,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整个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实验过程。在完成实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用微生物来影响环境的一些基本知识,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最终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相

关知识,而且还能锻炼到综合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我们在实践中还发现,实验室安全问题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比如,实验室中的药物和易燃易爆物品要管理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此外,实验室中的设备也要定期维护,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教会他们正确的实验室用途。 总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学生要掌握实验技能,还要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实战能力,加强实验室安全意识。只有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的体会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重要性。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微生物是自然界中 的一种重要生物种类,它们在环境工程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 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既是对这门学科的发展需要的回应,也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课程目标的更新 传统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首先需要对课程目标进行更新。在教学改革中,应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纳入到课程目标中。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的动 手能力等。通过课程目标的更新,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创新。传统的课程内容主要以微生物的基本知 识为主,而对于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则关注不足。在教学改革中,可以通过增 加实际案例分析、行业前沿动态等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作 用和应用。还可以结合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如环境污染治理、生物能源利用等,拓宽教 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以 教师为中心,学生为被动接受者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改革中,可以引入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团队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虚拟实验 室等,拓宽教学途径,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践环节的加强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实践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改革中,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通过设计生物技术实验、环保工程 设计等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发现问题、实践中解决问题。还可以引入 实习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领域的实际工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 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评价体系的完善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教学改革的有力手段。传统的教学评价注 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量不足。在教学改革中, 应完善评价体系,将学生实际能力的考量纳入到教学评价中。具体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环境工程微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环境工程微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随之而来的是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环境工程专业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在污水处理、废水处理、土壤修复等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环境工程微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对于培养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内涵 工程教育认证是指根据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需求,通过一系列程序对工程教育质量进行评估,进行认证的机制。工程教育认证体现了对于工程教育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是对工程教育质量的保证。在环境工程专业中,工程教育认证更是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二、环境工程微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环境工程微生物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机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多样性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对环境工程微生物课堂教学的探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要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将微生物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实际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环境工程微生物课程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实验教学也是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必备教学方式之一。 3. 应用案例的引入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真实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应用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项目实训的开展

浅谈微生物实验心得(精选10篇)

浅谈微生物实验心得 浅谈微生物实验心得(精选10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微生物实验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微生物实验心得篇1 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实验往往是几个知识点的结合,将所学的课本知识运用于实际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就比如现在我们正在做的紫外诱变,就是融合了我们正在学的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交叉技术,这不仅使我们空空的课本知识有了及时的实践,也能在实验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遇到问题时,通过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然后再进行验证试验时提高对理论的理解能力,无疑,这是一个互惠的过程。以前经老师讲解过使用说明后,脑海中觉得这些仪器的使用也挺简单的,只有进入实验室自己真正动手操作过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就像移液枪的使用:用大拇指将按钮按下至第一停点,然后慢慢松开按钮回原点(吸取固定体积的液体)。接着将按钮按至第一停点排出液体,稍停片刻继续按按钮至第二停点吹出残余的液体,最后松开按钮。 可是在我真正第一次在实验室使用时就出错儿了,所以,想法永远比不上行动,事不在小,但一定要去做。在当今社会,只有技术型、实践型人才才能顺应时代潮流。纸上谈兵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但是到了实际中总会受到内在、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只有通过一次次试验、一次次证明、一次次优化,最后才能投放入市场、造福人类。我想,有技术才能站得住脚,肚子里有墨水才可以创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运筹帷幄。经过暑期的微生物实验动手操作技能的锻炼,在接下来的组培教学实验中总能比很多人做得得心应手,我想这也是提高自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实践与体会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实践与体会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应该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相关的知识,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中,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学术性思维、实践能力以及整体能力,通过采取实践项目、小组练习、学习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熟练掌握相关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知识。 首先,实践项目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团队合作完成某项具体的实践任务,比如测试企鹅粪等相关的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实验技术,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小组练习也可以被用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中,小组练习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多角度讨论特定的问题,从而进行各方面的分析,挖掘影响问题产生的原因,最终形成解决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精神。 再次,学习实验也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习实验也被称为多媒体实践,它可以在更多的多媒体方式下展示实验详情,同时学习实验也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理解实验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我们要把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去感知复杂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去丰富其学术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整体能力。表

达我的体会,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中能够通过实践项目、小组练习、学习实验等探索式学习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知识,提高其实践能力,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采取实践项目、小组练习、学习实验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去体会实际的知识,加深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最终达到学生合理发展的目的。

浅析高职高专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

浅析高职高专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 高职高专环境微生物学课程作为应用型环境科学专业中的关键课 程之一,其教学不仅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还需要学习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长、代谢、分解和转化等基本生理过程, 以及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控制、生态修复和资源利用方面的应用方法和 技术。本文将从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 价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 高职高专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微生物学基 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环境微生物应用技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检测分析、物质转化及生态修复等技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微生物在 环境中的分布、生长、代谢、分解和转化等基本生理过程、环境微生 物学的应用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关实验操作和应用案例分析等。 二、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该部分主要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原则、主要代表性菌种特征、基本结构和功能等内容,让学生对微生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此外还 需要让学生了解微生物与环境和人类的关系,包括微生物在环境中的 作用和微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等。 2.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长、代谢、分解和转化 该部分主要介绍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理生态过程,包括微生物在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代谢特性、分解和转化物质的能力等。 此外,还需要介绍环境因素(如温度、酸碱度、氧压、营养物浓度等)对微生物的影响和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控制和资源利用方面的应用。 3.环境微生物学的应用技术和方法 该部分主要介绍环境污染控制、生态修复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

[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环境工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针对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以培养在新时代背景下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学与微生物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科学[1-2]。微生物的生存依赖周边环境,而周边环境也会随着微生物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环境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科学,微生物学实验则可以用来验证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微生物学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为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以及从事相应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为了培养具备基本操作技能、实践创新能力、科研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3],必须对中原工学院现行的微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进行初步探索和深化改革。 一、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微生物实验不是一门单独开设的课程,而是一门依附于理论教学、验证理论教学的辅助教学课程。目前,我校微生物实验教学采取“理论课程学习—实验前撰写预习报告—课上实验—课后提交实验报告—教师批阅”的教学模式。该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也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在实验教学方法上,我校多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即由理论课教师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然后由实验老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机械学习方式。这种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从而导致总体实验教学效率不高。另外,由于实验条件不足,现阶段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微生物实验多采用分组操作的方式,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再者,我校微生物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纳入到理论课程的考核体系中,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过多依赖于实验报告,与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脱钩,从而导致不参与或者很少参与实践操作的学生的成绩反而比认真操作、专心实践的学生更优秀。这种通过撰写完美实验报告就能获得优异成绩的现象显然与实验教学的本质背道而驰。综上所述,现有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对复合型人才日益更新的需要。 二、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实现教学模式科学化,教学手段多样化 1.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实现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科学化 对于现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成绩与各种奖励、评优评先挂钩,学生只有从心理上重视,才能认真对待课程学习。因此,有必要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单独对其进行考核和评定。在实现单独考核评定的基础上,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针对教师讲解原理和注意事项、做示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适当创新。首先,在实验准备上,我校实验用的各项仪器设备以及器皿都是实验老师在实验课之前进行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问卷调查分析及教改措施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问卷调查分析及教改措施 近年来,作为一门必修的课程,微生物学实验(下称实验课)已经在高等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在抽样调查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采用随机抽样法,在一所某高校共计30名不同年级的本科生中选取受访者,以获取他们对微生物学实验 课程的看法和建议,以及对课程改革的建议。 调查分析 1.教师评价 总体来看,本次调查显示,被抽样受访者对实验课程教师的评价较高。有83.3%受访者表示,实验课程教师认真负责,教学水平高。大部分受访者(93.3%)表示,他们在实验课上受到了高水平的指导,而且准备状况很好,对实验课程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2.课程安排 本次调查中,受访者对实验课程安排的满意度较低,其中有50%受访者表示实验课程安排较为混乱,时间安排不合理,课程目标不够明确。另外,有46.7%受访者认为实验课程安排不够合理,没有安排足够的实践时间,导致课程内容不够深入。 3.实验评价 调查中,被抽样受访者对实验课程的管理比较满意,大部分受访者(86.7%)认为实验课程的评价标准适当,考核形式多样,也比较 公平。但是也有一部分受访者(13.3%)表示,实验课程评价标准过 于严格,考核形式单一,这让他们难以取得好成绩。

教改措施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如下改革建议: (1)加强实验课程的教学管理。应建立一个严格的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实验课程的授课安排,合理调整实验课程的授课时间,确保每次课程结束后有足够的实验时间。 (2)创新考核方式。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灵活设置考核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 (3)注重学生指导。开展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提升针对性实验技能。 (4)开展教学研究。定期开展教学研究,以改进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结论 本调查发现,被抽样受访者对实验课程教师和课程评价的满意度较高,但对实验课程安排、管理等方面的满意度较低。为了提升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本研究提出了有效的教改措施,以便让学生在实验课程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更好地学习知识。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实践与体会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的几点实践与体会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和讨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与体会,以期能给学习者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对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研究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系统的学科,主要研究的是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们如何与其他的生物系统进行交互的机理。它会以多种形式出现在自然环境中,它不仅对环境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关于微生物的理解,以及掌握它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最终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实践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学习活动、综合性实践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在实践教学中,应利用各种实验室设施,模拟各种环境条件,召集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以便他们了解实践验证。同时,可以通过学习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增加学生的理解程度。 此外,综合性实践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实践。它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概念,并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实施综合性实践,以解决环境问题。例如,可以结合环境水质学、环境物理学等知识,在污染源处开展实践,以治理污染源,进而研究出更有效的污染防治技术。 其次,要想使教学工作获得更好的效果,要求教师及时进行有效

的把握和教学反馈。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时总结学习情况,明确学习目标,用视频、教学实录等形式,将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做一个总结反馈,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最后,要让学生能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讲座、实地考察、现场观摩、实验室实践等,让学生感受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知识与实践,让学生在现实社会中更有效地使用它,以改善环境,保护人类健康。 总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与体会,旨在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并能够将知识和实践有效地结合,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教师应加强有效的教学把握,及时总结,准确定位,用视频、教学实录等形式增强学习效果,活动型教学法也是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教师应抓住机会,在教与学过程中,及时总结改进,让学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更有效地感受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重要性,更有效地利用获得的知识,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功能、应用以及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相关技术。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微生物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理论和技术,提高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探讨。 当前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环节。传统的微生物学课程注重对微生物的形态、生长特性和代谢过程等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对于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功能和应用等实际问题的教学相对较少。可以通过增加实践课程和实验教学来改善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微生物学课程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与新技术的结合较少。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生物学领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基因测序、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目前的微生物学教材内容更新较慢,没有涉及到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无法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需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将新技术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 微生物学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微生物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在微生物学课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课堂讨论、课程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上。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应与实际工程案例结合。微生物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处理废水、废气、土壤污染等多种环境问题。在微生物学课程中,可以通过引入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应注重实践环节的增加、教材内容的更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以及与实际工程案例的结合。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更好地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服务。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实验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大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十二环境中四环素抗性细菌的分离鉴定 组员:吴富华,张真,,金炯震 环5205 一、实验目的 1、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环境中分离四环素抗性菌的实验方法。 2、分离获得四环素抗行菌。 3、检测并分析获得的菌株的四环素抗性强弱。 4、学会通过16SrDNA鉴定实验获得的菌株的种属。 二、实验要求 1、自行设计实验证明富集培养是否成功。 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作适当的分析或解释。 3、获得至少一株四环素抗性菌(不要多于三株),并进行短期保存。 4、根据实验视频指导和说明,完成菌株基因组DNA纯化,16SrDNA的PCR扩增。 5、比较各组筛选出的抗性菌抗性强弱。 6、各组间交流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抗性菌抗性的影响因素。 7、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团队合作的作风,并给出评价。 三、实验器材 1、培养基(营养琼脂,琼脂粉,酵母膏,胰蛋白胨,氯化钠),提供四环素,琼脂糖,灭菌条件。 2、室温和37℃恒温培养箱和摇床。 3、离心机,漩涡震荡仪,PCR仪,电泳仪,紫外成像分析仪。 四、实验步骤(略) 1、配置富集培养基和四环素梯度培养基 2、四环素抗性菌富集培养 3、单菌株筛选 4、四环素抗性强弱比较 5、单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 6、16SrDNA的PCR扩增 7、PCR产物电泳 实验内容、具体操作

单菌株基因组DNA提取(5.17进行步骤1-4;5.18进行步骤5-10;5.20进行步骤11)(1)选择5.8号挑选的菌株进行DNA提取实验; (2)取200μL菌液转移到1.5mL灭过菌的EP管中,10000rpm常温离心1min,去掉上清(得到菌细胞)。菌细胞可在-20℃冻存。 (3)如果是革兰氏阳性菌,取100μL,1mg/mL的溶菌酶/TE加到菌液中,漩涡震荡混匀,37℃温浴1h(溶菌步骤)。 (4)用取液器(移液枪)缓慢吸加500μL(革兰氏阳性)或600μL(革兰氏阴性)裂解缓冲液和20μL,20mg/mL蛋白酶K(proteinase K),充分混匀,50℃过夜(完全裂解细菌并降解所有蛋白质)。 (5)第二天,使用1mL一次注射器对溶液进行快速反复吹吸,一般操作十次以上(打断基因组DNA)。 (6)用取液器(移液枪)缓慢吸取600μL中性酚氯仿(pH6~8),振荡混匀,13000rpm离心5min(变性剩余蛋白质,并沉淀)。 (7)用取液器(移液枪)缓慢吸取400μL上层清液加入新管中,用取液器缓慢吸加异丙醇500μL,充分混匀,离心13000rpm,5min,弃上清(沉淀DNA)。 (8)用取液器(移液枪)缓慢吸加600μL,70%乙醇,颠倒混匀两次,离心13000rpm,0.5min,弃上清(先沉淀)。 (9)离心13000rpm,0.5min,用微量取液器吸走剩余上清(加速沉淀干燥)。 (10)开盖在室温下放置5~10分钟,使沉淀干燥。假如50μL无菌去离子水(干燥溶解DNA)。DNA可以保存在-20℃冰箱。 (11)使用NanoDrop仪器测定DNA浓度。 3、16SrDNA的PCR扩增(5.22完成) (1)配置PCR反应母液:10×反应缓冲液5μL,2.5mM dNTPs 4μL,10μM上游引物1μL,10μM下游引物1μL,无菌去离子水33.5μL,Taq酶0.5μL(使用取液器,枪头触碰液面吸取)。混匀。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特点的 ﻭ ﻭ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教学方法)。是认识的先导,又是检验认识的标准。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论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m。环境微生物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实验学科,其实验技术在学科中占据着突出的位置。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的交叉学科,具有极强的性和应用性。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是理论课的延伸,实验教学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个重要环节。因此,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对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深刻理解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的作用,掌握环境中微生物污染调查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及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ﻭ我校自1998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为了适应环境工程专业开展了环境微生物实验课教学,近年来我们对环境工程微生物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率,培养具备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 1实验教学ﻭ l.1实验课程的设置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2001—2006年之间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36学时)的一部分,占其中的4学时,实验项目2个。实验内容较少,教学方式单学生缺乏足够的实验训练,不能

充分掌握实验技能,在后续的及科研中感到比较吃力。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学生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认识,2007年开始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成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共16学时,1学分.ﻭ1。2修订教学内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具有突出的专业特点,实验内容的选择要做到既能培养学生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又要兼顾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例如,培养基的制备、器皿及培养基的灭菌、显微镜的操作、微生物的染色及观察、微生物的培养及分离等实验内容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是微生物实验最基本的操作,学生必须扎实掌握,但在实验微生物种类的选择上也要照顾到环境工程中的重要微生物,比如普通生物学中较少涉及环境工程微生物中比较重要的藻类、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等,本人自2007年起,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不断完善,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加大实验知识和实验技术的传授,同时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引入实验教学。将实验项目拓展到8个,并出版校内讲义《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作为实验指导教材;2011年9月,将实验教学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出版了校内讲义《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修订版),将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项目增加到10个,并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设计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实验项目、学时数和实验类别等。ﻭ1.3改变教学方式 改变以往简单的学生实验、编写报告的教学方法,将实验教学贯穿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编写报告、实验考试等全过程。 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是由实验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很大一部分准备工作,学生只是按教师的讲解和实验手册的步骤进行

微生物学习心得_学习微生物的感想

微生物学习心得_学习微生物的感想 微生物学习心得怎么写?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微生物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环境微生物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1 在大三上学期我有机会学习了《环境微生物学》,在此期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微生物学的前七章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详细的学到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怎样存在我们周围的,微生物是怎么进行新陈代谢作用的,以及微生物跟我们的生活和环境的紧密联系等,虽然他们一直都环绕在我们的身边。认识到哪些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利,哪些微生物是对我们有害的,哪些微生物我们可以加以利用,哪些我们要进行预防和自我保护学到了怎样去分更好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自己和周围的人打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遇到过问题,比如说,环境中微生物之间有没有像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下互利共生关系等,这个我也没有想明白和看到过哪有资料来清楚的讲解。还有在之前我也一直想到过这样一个问题的,地球上为什么会先形成了微生物,那是必然吗我当时想通过学这本课程的找到答案,但学完后也没有实质的进展。

感觉自己学习微生物学时没有很大的主动性,遇到了问题也只是抱着遇到了机会就会解决的态度,没有主动的去查找资料,因而到了学完这门课当初那些想到的没有解决的问题还是在那里。这点我想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学着去主动,才能更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老师给我们上这门课的方式还是很好的,刚开始那种在每节课的开始能抽些同学来温习下上次课所学的东西,我觉得这种方法是很好的,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巩固学到的知识。但老师不应该就因为一些同学的话就放弃了这种方法的。同时我们学完这门课程也没有用到足够的课时,虽然是由于特殊的原因,但我们还是希望我们该学的东西还是能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来完成的。我认为微生物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的,老师在教我们时候没有能很有重点的教给我们当前微生在实际中的重要应用,而是把主要经历放在了完成教学任务上了,这与最后让我们分成小组来完成一片类似于论文的作业是有点不符的,我们在完成作业刚开始根本就看不懂这个题目该往哪个方向来写,没有实际的应用接触和了解,后来花了不少的功夫才找到了一点眉目的。 总的来说这次微生物学的学习虽然显的有些短暂,但是我还是从中真正学到了东西的,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缺点,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实验微生物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2 本学期已临近尾声,我们即将告别微生物实验这门课程,在这一学期,八个微生物实验中,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这些知识将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