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普通动物学实验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实验九

实验十

实验十一

实验十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考试要点

微生物分类系统,命名法则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常见细菌的拉丁文名称(形容词形式)Virus (名词形式)+种名命名法则——双名法:属名(病毒)原核生物Bacteria(细菌) Archaea (古菌)Algae (藻类)真核生物Fungi (真菌:酵母、霉菌)Protozoa (原生动物)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 (Miugula) Castellani et Chalmers 1919.细菌如果只鉴定到属,没鉴定到种,则该细菌只有属名,属名后加sp(单数)或spp(复数)如:Bacillus sp. 微生物的特点1,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2,种类繁多3,分布广泛4,繁殖快、易培养5遗传特性易发生变化 病毒的特点1,个体极小2,没细胞结构,含单一的核酸3,专性活细胞寄生4,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结构1,病毒主要由核酸内芯和蛋白质衣壳构成,有些还具有囊膜。2,有些病毒只仅具有核酸或蛋白质。 病毒的溶原性:噬菌体可分为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两种类型。烈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温和噬菌体是当它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随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继续生长。 细菌的主要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和特殊结构及理化性质(荚膜、粘液层、衣鞘、菌胶团、鞭毛、菌毛、芽孢) 革兰氏染色机制主要有三种观点等电点学说:G+菌与G-菌等电点不同渗透学说: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不同化学学说:G+菌与G-菌核糖核酸镁盐含量不同。染色方法:涂布固定初染媒染脱色复染 放线菌形态和结构 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原核结构;抗生素生产菌种。放线菌的菌体为单细胞菌丝。菌丝体分三类:营养(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研究古菌的意义研究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适应性,从分子水平进一步认识生命本质;开发利用嗜极微生物的酶并应用于科研、生产;利用嗜极微生物对极端条件下的污废水进行处理,提高处理效率降低成本;利用甲烷菌生产清洁能源。 原生动物分类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孢子纲 微型后生动物的指示作用 1, 轮虫是水体寡污带和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的指示生物。2, 线虫是污水净化程度差的指示生物。3,寡毛类动物:红斑顠体虫:能够蚕食活性污泥;颤蚓、水丝蚓:是水体底泥污染的指示生物,能够富集重金属4,浮游甲壳生物它们是河流污染和水体自净的指示生物 毛酶的特点:其菌丝白色,腐生,极少寄生,毛霉的生活史有无性和有性繁殖两个阶段。它分解蛋白质能力强,常用于制作腐乳,有的种用于生产柠檬酸和转化甾体物质。 根霉的特点:大部分菌丝为气生菌丝,生长迅速。根霉分布广,产糖化酶能力强。民间用根霉和酵母菌混合作为甜酒曲,工业用它作糖 青霉的结构:菌落质地多样,常有放射性皱褶及特殊气味;菌丝有隔膜,无足细胞和顶囊;形成独特的帚状枝。特点:用于生产酶制剂、有机酸,同时也是霉腐剂。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学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环境工程专业)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56 学分:3.5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实验)。 中文简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重点是研究环境污染治理中涉及到的微生物学问题,是在普通微生物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生长在自然环境、受污染环境和人工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生态、环境的自净作用、环境污染及其生物处理工程中的微生物学原理。环境微生物的基本原理、研究技术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时不可或缺,尤其在生物治理污染领域如污水的生物脱氮除磷、污泥厌氧消化等方面,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手段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学好该门课程乃至学以致用已成为了评价其专业素质的重要指标。因此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微生物学原理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与环境污染控制有关的微生物学知识,并学习基本的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继《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修复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论文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学习环境微生物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培养他们认识和利用微生物指导生产实践的能力,为本专业的后续课程学习、毕业论文及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要求:了解环境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环境微生物的分类和特性、环境微生物的生理和代谢、环境微生物的遗传和进化、环境微生物的生态规律和多样性;掌握涉及环境微生物的技术方法;认识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科学规律,并学会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综合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学生讲授等,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讲授与提问、引导和自学、观察与实验相结合,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相互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手段:实物、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视频手段等有机结合,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的图像、动画和视频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专业课程的基础,所以只有在理论上掌握微生物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更充分理解和学好《水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二)课程基本理念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需要生物化学的知识为基础,可以作为污水处理、大气处理及固体废弃物处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环境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个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环境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生理、生态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转化规律,深刻理解传统及新兴的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中所涉及的微生物学原理,逐步掌握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技术,了解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及相关的实验技术,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形态、类型,掌握微生物的结构、生理特性、生长规律、遗传与变异及微生物 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利用微生物为治理环境服务。

2、具体目标 1、理论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病毒、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等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微生物的生态、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注重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微生物的构造特点,与环境治理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结合科技的发展,着重介绍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将微生物学诱变与工程菌筛选、优化相衔接。为将来从事环境科学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2、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为配合《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而开设的实验课程。环境微生物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技术是该学科的重要内容。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技术,包括微生物细胞形态学研究方法(显微镜使用技术、微生物染色和观察方法等)、微生物的纯种培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环境微生物学检测技术等;观察和认识若干典型和重要的环境微生物;加深对环境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第一层级 教学目标: 绪论:了解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中的作用,理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掌握微生物的特点及分类 第一章:了解病毒的特征、病毒的形态、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条件,理解物理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评价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线上线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后续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专业课的前期基础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作为理论课非常重要的实践课程,不仅是熟练掌握微生物基本操作,包括显微镜的使用、微生物形态的观察、微生物的计数及测量、微生物的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微生物的纯种分离及菌落观察与鉴别等训练环节,也是培养环境专业类学生观察能力、鉴别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运用能力等的重要途径[1]。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2]。本文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与设计实验,来达到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1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我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16学时),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理论课(32学时)在第二学期同时开设,主要实验项目为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微生物的计数及测量、培养基的制备、革兰氏染色、纯种分离与菌落观察,均为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项目,使学生在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撰写过程中达到了巩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的目的。由于学时和实验条件的限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分组(2人/组)授课,课前,学生根据实验项目进行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实验步骤的预习;课上,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详细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并进行实验操作演示,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进行实验操作,教师随时指导、纠正学生不准确或错误的操作,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课后,学生进行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成绩主要依据实验预习(20%)、实验操作(40%)及实验报告(40%)三项进行综合评定。由于微生物学实验耗时都比较长,因此,实验所需器皿、材料和细菌悬液等都由实验员准备。教师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占用了大部分课堂时间,学生仅在较短的时间,被动地照着做,实验课只是完成了一个验证性的环节,大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忘记了思考,忘记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验操作中的应用[3]。此外,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是实践操作性和应用型很强的课程,如无菌操作、纯种分离、菌落观察与鉴别等很多实验操作,学生很难一次性熟练掌握。由于学时的限制,学生只有一次实操机会,很难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2.1实验内容整合与优化 根据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细节多、操作性强、耗时长,需要反复训练才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特点,实验项目分为两个模块,模块一为基础性、验证性实验模块,为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微生物的计数与测量,培养基的制备、灭菌及纯种分离3个实验,共计8学时。这3个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及维护、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原则、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玻璃器皿的包扎、平板划线等纯种分离技术及无菌操作理念的建立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操作基础。模块二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模块,为水样中大肠菌群的检验与菌落观察与鉴别,共计8学时。实验涵盖了3个基础性实验的全部实验操作,同时增加了新的实验内容,如微生物的染色、细菌悬液的梯度稀释、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检验及菌落鉴别,目的是使学生巩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包括水样的自由选取),大肠杆菌的菌落观察及鉴别等。 2.2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学时有限,实验内容较多的问题,教师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

微生物实验基础知识考核试卷含答案

微生物实验基础知识考核试卷 一、填空题(28分) 1.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测定的复发酵试验,是每一管接种完同一发酵管的最典型菌落l~3个后,将发酵管置于℃恒温箱中,培养 h,有产酸产气者,则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① 答案:37 24 2.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测定的步骤分为、和。答案:初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复发酵试验 3.总大肠菌群测定的滤膜灭菌是将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后置于沸水浴中煮沸灭菌:次,每次 min,前两次煮沸后需更换水洗涤2~3次,以除去残留溶剂;也可用1 2 l℃蒸汽灭菌1 0min。② 答案:3 1 5 4. 细菌总数的菌落数在100以内按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两位有效数字,用表示,在报告菌落数为无法计数时,应注明水样的稀释度。 答案:实有数 10的指数 6.用于细菌学检测的吸管上端要用填塞,并注意,使其快速、准确流出所用体积。 答案:普通棉花松紧适度 7.测定水中细菌学指标的采样瓶口用牛皮纸等防潮纸包扎后,置于干燥箱中,于℃干热灭菌2 h,或用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15 min;不能用加热方法灭菌的塑料瓶,应浸泡在O.5%过氧乙酸lO min或环氧乙烷气体进行低温灭菌;聚丙烯耐热塑料瓶,可用℃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1 5 mina 答案:1 60~1 70 12 1 12 1 8.测定自来水样中的细菌学指标时,采水前将水龙头开至最大,放水 min,然后关闭水龙头,用酒精灯火焰灼烧约 Inin消毒水龙头或用75%酒精溶液消毒水龙头,再打开水龙头、开足放水l min,以充分去除水管中的滞留杂质。 答案:3~5 3。

9.测定水样中细菌学指标时,从取样到检验不宜超过 h,否则应使用1 0℃以下冷藏设备保存样品,但不得超过。 答案:2 6 10.分层检测地表水中的细菌学指标时,应自而(方向)进行采样,以免不同层次的搅扰;与理化监测项目同时采样时,应先采集细菌学检验样品。答案:上下 11.配制好的用于细菌学检测的培养基,不宜保存过久,以少量勤配为宜。每批应注明,已灭菌的培养基可在4~10℃存放一个月,存放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并且要避免和液体蒸发。 答案:专配制日期杂菌侵入 12.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测定的复发酵试验,是每一管接种完同一发酵管的最典型菌落l~3个后,将发酵管置于℃恒温箱中,培养 h,有产酸产气者,则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① 答案:37 24 13.总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测定的步骤分为、和。答案:初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复发酵试验 14.总大肠菌群测定的滤膜灭菌是将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后置于沸水浴中煮沸灭菌:次,每次 min,前两次煮沸后需更换水洗涤2~3次,以除去残留溶剂;也可用1 2 l℃蒸汽灭菌1 0min。② 答案:3 1 5 二、判断题(20分) 1.细菌总数培养后,应立即进行细菌总数平皿菌落计数,如果计数必须暂缓进行,应将平皿存放于5~1 0℃冰箱内,且不超过24 h。() 答案:正确 2.细菌总数菌落计数在求同稀释度的平均数时,如果其中一个平皿有大片状的菌落生长,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 () 答案:正确 3.检测水中的细菌学指标时,每次试验要以无菌水为样品,对培养基、滤膜、

微生物实验室检查标准

微生物实验室检查标准 1实验室建筑布局与流程安全、合理;实验区与办公区、生活区分开。实验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人流、物流、信息流有效分隔。 2 实验人员的办公区或生活区应当有饮水和休息的场所,有存放私人物品的设施(衣橱)。 3 实验区设有门禁系统。 4 实验区入口处有警示语提示,如"特殊工作区,未经允许, 请勿入内";有生物危险警示标志,警示标志标明生物危险级别。 5所有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入口处有生物危险标识、授权人员方可进入警示语、生物危险级别、危险因子、责任人、紧急联系电话等信息。6实验室入口处设有更衣区或挂衣装臵,个人便装与实验工作服分开放臵且有标识 (使用与未使用的工作服也要分开放臵)。 7实验室出口处有在黑暗中可辨认的照明或发光指示标志,紧急出口有区别于普通出口的标识,紧急发光疏散指示标识在黑暗中可辨认。8实验室按功能分区,各功能区标识清楚:采血区,样本接收区和检测区明确分开。 9实验室门带锁,能自动关闭,有可视窗;在门上或其上方、左右侧有实验室工作状态的文字或灯光讯号显示。 10应保障实验室的通风和换气,可采用自然通风,如采用机械通风,

应定期监测空气流向和速度,应保证有不少于每小时3-4次的通风换气次数;自然通风的实验室窗户应能打开,并有防节肢动物进入的纱窗,有防止啮齿类动物进入的相关措施。 11每间实验室靠近门口处设有洗手池,水龙头为感应式或采用肘动,膝动,脚踏操作。 12 将可能产生过多热量、烟雾、蒸汽、气味或有害物质的设备与普通工作区隔离,并安装适当的排风罩。 13 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能保证重要设备的不间断供电。 14 实验室内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以满足安全操作、清洁、维护的需要。 15 实验室内有足够的储存空间来摆放随时使用的物品,以免实验台和走廊的混乱;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有供长期使用的储存间。 16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平整、易于清洁、不渗水、耐腐蚀、不易附着灰尘、防静电;地面防滑,不得铺设地毯。 17实验室的采光或人工照明满足工作需要,无强光和反射光;室温可控制,应使工作人员感到舒适 (16 ℃~28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区的噪音(≤60 dB)。 18重点位臵应备有急救物品,显著位臵张贴医疗救助电话等信息。19实验室有洗眼设施,必要时有应急喷淋装臵。 20实验台面光滑、不透水、耐腐蚀、耐热和易于清洁;实验台、架、设备的边角以圆弧过渡,不得有突出的尖角、锐边、沟槽;相互间保持一定距离,必要时采取防倾倒措施。 21合理设臵,摆放适宜的灭火器具,以及其他常用工具如锤子、扳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操作考核方案与评分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操作考核方案与评分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操作考核方案与评分标准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操作考核方案与评分标准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操作试题 本次考试有五组技能测试题供学生随机抽取,每一组题满分均为100 分,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70%。 第一组:使用高压灭菌锅进行培养基的灭菌,并回答相关问题。 第二组:微生物划线分离技术操作,并回答相关问题。 第三组: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操作,并回答相关问题。 第四组: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并回答相关问题。 第五组:常用仪器的使用 二、考试程序 1、组织学生抽取考试序号,按照此序号依次进行技能考试。 2、按照考试序号组织学生在考前5分钟抽取试题,拿到试题后可以 准备5分钟,然后开始操作和回答。其他学生集中在另一教室等待。 3、考试完的学生不允许与等待考试的学生接触,要迅速离开考场, 防止学生利用通讯工具交流试题内容。 三、评分标准 第一组湿热灭菌操作 一、 一、操作用具及物品:高压灭菌锅、试管培养基、三角瓶、线绳、报 纸或牛皮纸等。 二、操作过程及评分标准 1.首先将内层灭菌桶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10分)

2.放回灭菌桶,并装入待灭菌物品。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防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三角烧瓶与试管口端均不要与桶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10分) 3.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灭菌桶的排气槽内。再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10分) 4.用电炉或煤气加热,并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或等压力上升到0.5时,打开放气阀排出冷空气)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汽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当锅内压力升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本实验用 1.05kg/cm2,121.3℃,20分钟灭菌。(10分)提问:1.为什么要放出冷空气?答:因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高压锅内的压力升高后,它聚集在锅的中下部,使饱和热蒸汽难与被灭菌物品接触。此外,空气受热膨胀也产生一种压力,致使压力数值达到要求,但灭菌温度却未达到相应指标,从而导致灭菌失败。(10分)提问:2.斜面培养基湿热高压灭菌一般采用的时间和压力为多少?答:斜面培养基一般在0.104Mpa压力下,温度约达121℃,灭菌时间为20~30min。灭菌时间应从达到所需求的压力或温度时开始算起。(10分) 5.灭菌所需时间到后,切断电源或关闭煤气,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如果压力未降到0时,打开排气阀,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10分) 提问:为什么灭菌时间到了以后要冷却让压力自然下降到0,而不能快速放气?答:快速放气容易导致培养基从试管或者三角瓶中喷出。(10分) 6.将取出的灭菌培养基放入37℃温箱培养24小时,经检查若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10分) 提问:一般的试管斜面要摆多长比较合适?答:长度相当于试管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代码:04145413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实验类别:专业基础 总课时数:36 学分: 1 一、实验教学目的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是与微生物学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教学,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说明

1.实验条件、环境要求 在微生物学教学实验室进行,主要配置无菌室、显微镜、超净工作台、离心机、摇床、血球计数器、高压蒸气灭菌锅、电热干燥箱、微生物培养箱、电冰箱、恒温水浴锅等。 2.实验教学方式、方法 实验开课前作出总的工作计划和安排,每次实验课前教师安排下一次的实验内容并收缴上一次实验的实验报告单。要求学生按照实验内容和目的熟读实验教材,根据需要查阅文献并制定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实验课堂上教师重点讲解实验可能遇到的难点和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主要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问和应急问题。 3.实验报告或实验结果要求 每个实验均要求写实验报告,内容为: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结果及其分析、问答题等六个方面。 绘图性实验报告,着重考察绘图的真实性、细胞长与宽的比例和标注的规范性等;非绘图性实验报告,着重考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等;每次实验报告都打分。 4.其它说明 开课学期:第5学期;每组人数:一般2人/组,部分大型实验4人/组。 四、考核方法 实验成绩确定:总成绩=平时成绩(35分)+ 实验报告成绩(35分)+ 考试成绩(30分) 平时成绩:包括操作,课堂提问,出勤,值日,按课堂记录打分;实验报告成绩=11次实验报告成绩之和/11;考试以实验技能或实验理论考试的形式进行,实验技能考试评分标准,采用必考项目和抽签选考项目结合的方法,对每个学生考察4-5项实验技能。实验理论考试:着重于实验基本理论兼顾实验操作的关键步骤,每个实验都要考查,知识点多,全部考试内容均为客观题,考试形式为闭卷。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1] 沈平等.《微生物学实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 参考书: [1] 全桂静等.《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7). [2] 赵斌,何绍江.《微生物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11,(2).

《微生物检验技术》考评方式与标准

《微生物检验技术》考评方式与标准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 学时:102 学分:5 一、考核改革的目的 课程考核改革的目的是寻求一种科学的考核方式和手段。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既要掌握专项操作技能,又要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在课程考核改革中,应该即考核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又要考核学生的专项操作技能。 二、考核目标 既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程度,又考核学生专业技能,包含微生物检验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操作技能。 三、考核的方式 1.知识应用能力考核 知识应用能力考核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在线测试成绩(70%) 平时成绩包含课后作业、上课提问、出勤率和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四个部分。期末采取网上在线测试的方式进行,本课程网站建有在线测试题库,期末结束前学生全部通过网上在线测试系统随机组卷,进行在线测试,自动统计考核成绩。 2.技能考核方案 技能考核成绩=项目技能考核成绩(50%)+综合技能考核成绩(50%) (1)项目技能考核 考核项目为《微生物检验技术》职业技能考核题库中的基本项目,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相关项目教学活动完成后,每位学生采取抽签的方法选定考核内容,分口试和操作二个步骤完成,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及操作完成情况,按照《微生物检验技术》项目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2)综合技能考核 本课程完全依据临床上微生物检验岗位行业标准设计了综合技能考核方案,即准备若干种待检验的临床标本,学生抽签选定检验标本,按照微生物检验岗位真实工作过程完成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先制定微生物检验计划,再实施操作,上交综合技能考核记录单,详细记录检验全过程和所有原始记录,并最终上报微生物检验报告。综合技能考核在本课程学习结束前,由临床一线的工作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指导书-图文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指导书-图文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形态观察 1.1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2)观察几种典型细菌的形态与构造,学会绘制微生物图。 1.2实验器材 显微镜、二甲苯、香柏油、载玻片、盖玻片、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球衣菌、假单胞菌、固氮菌标本片。 1.3显微镜的结构及其操作方法 1.3.1普通光学显微镜(LightMicrocope)1.3.1.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件作用 观察、检验微生物通常用光学生物显微镜(见图1-1),显微镜分机械装置和光学系 统两部分。 一机械装置 (1)镜筒:镜筒长度一般是160cm。它的上端装目镜,下端装物镜回转板。回转板上一般有三个物镜。 (2)转换器:位于镜筒的下方,其上有3个孔,有的有4个孔或5个孔。不同规格的物镜分别安装在各孔上。

(3)载物台:载物台是放置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圆孔,使下面的光 线可以通过。两旁有弹簧夹,用以固定标本或载破片。有的载物台上装有 自动推物器。 (4)调节器:镜筒旁有两个螺旋,大的叫粗调节器,小的叫细调节器,用以升降镜筒,调节物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 二光学光学系统 (1)目镜:一般使用的显微镜具有2—3个目镜,其上刻有“5某”、“10某”、“15某”(或“16某”) 等数字及符号,意即放大5倍、10倍、15倍(16倍)。这三种透镜的 焦距分别为50mm、25nn、16mm,线视场分别为20mm、14mm、10mm。 (2)物镜:物镜装在回转板上,可分为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 三种。相应的放大倍数是10某(5某)、40某(50某)、100某(90某),相应的工作距离是7.63mm、0.5mm、0.198mm,物镜上常标注数值 孔径(N.A)。使用低倍镜和高倍镜时,一般做活体观察,不进行染色。 在观察原生动物时,低倍镜主要用来观察全部原生动物的种类和观察它的 活动状态,而高倍镜则可以看清楚微生物的结构特征。油镜在大多数情况 下是用来观察染色的涂片。 (3)集光器集光器在载物台的下面,用来集合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集光器可以上下调整,中央装有光圈,可以调整光线的强弱。当光线过强时,应缩小光圈或把集光器向下移动。 (4)反光镜反光镜装在显微镜的最下方,有平凹面反光镜。 1.3.1.2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与放大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