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翻译题汇总练习(2010~2022年)(附参考答案)

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翻译题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

《战国策》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2022全国新高考Ⅱ卷

《后汉书·吴汉列传》

(1)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2)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2022全国甲卷

《战国策·秦策》

(1)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2022全国乙卷

《说苑·贵德》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

《资治通鉴》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2021全国新高考Ⅱ卷

《晋书·祖逖传》

(1)(后赵王石勒)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

2021全国甲卷

《宋史纪事本末》

(1)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2)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2021全国乙卷

《通鉴纪事本末》

(1)对曰:“……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宋史·苏轼传》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2020全国Ⅱ卷

《宋史·王安中传》

(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2020全国Ⅲ卷

《晋书·王彪之传》

(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2019全国Ⅰ卷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史记・商君列传》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2019Ⅲ卷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2018全国Ⅰ卷

《晋书·鲁芝传》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2018全国Ⅱ卷

《晋书·鲁芝传》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宋史·范纯礼传》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2017全国Ⅰ卷

《宋书·谢弘微传》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2017全国Ⅱ卷

《后汉书·赵憙传》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2017全国Ⅲ卷

《宋史·许将列传》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宋史·曾公亮传》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2016全国Ⅱ卷

《明史·陈登云传》)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2016全国Ⅲ卷

《明史·傅珪传》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2015全国Ⅰ卷

《宋史·孙傅传》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北史·来护儿传》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2014全国Ⅰ卷

《旧唐书·于休烈传》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2014全国Ⅱ卷

《明史·韩文传》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2013全国Ⅰ卷

《明史·马文升传》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旧唐书·李揆传》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2012全国Ⅰ卷

《宋史•萧燧传》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2011全国Ⅰ卷

《宋史·何灌传》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2010全国Ⅰ卷

《明史·花云传》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附:参考答案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

《战国策》

(1)我国已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如今又要行军几千里去援助魏国,将怎么办呢?

(2)燕国不援救魏国,魏王会屈辱节操,割让土地,把魏国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离开。(句意2分;折节、去各1分)

2022全国新高考Ⅱ卷

《后汉书·吴汉列传》

(1)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屡次与他交谈,那人勇猛(勇敢凶猛)而有智谋,众将少有能赶得上的。

(2)吴汉回来,责备他们说:“军队出征在外,官兵们用度不足,为什么多买田地房产呢?”

2022全国甲卷

《战国策·秦策》

(1)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办好了!你还是闭嘴不言,等待我的好事吧。”

(2)张仪知道楚国与齐国断了交,于是出来接见使者说:“从某地到某地,纵横六里。”

2022全国乙卷

《说苑·贵德》

(1)武王战胜了殷商,召见太公而问道:“将如何对待(处置)他们的官员和民众呢?”

(2)现在请让我寻找老弱(年老体弱)而无人供养的人,还有年老丧夫丧妻(丧失配偶)而没有家室(成家)的人,评定(按照)等级供给(提供)生活用度(费用)。

2021新高考Ⅰ卷

《资治通鉴》

(1)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派身边人贿赂官员做试探。

(2)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

2021全国新高考Ⅱ卷

《晋书·祖逖传》

(1)祖逖没有回信,但听任双方互通贸易,获取十倍的利益。(湘语文精编)

(2)知道大功不能完成,感慨激愤因而生病。

2021全国甲卷

《宋史纪事本末》

(1)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撒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

(2)如果想要钱物,汉朝曾拿玉帛赐给匈奴单于,有先例,可以答应他们。

2021全国乙卷

《通鉴纪事本末》

(1)但已经知道了不能这样做,再依法裁决,这是忍下了小的愤怒却保全了大信用啊。

(2)全让门下省复核验视,有依据法律应判死刑但情由值得怜悯的,记录情状上报朝廷。

2020全国Ⅰ卷

《宋史·苏轼传》

(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大概也属少有。

2020全国Ⅱ卷

《宋史·王安中传》

(1)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一些事。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

(2)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加骄横。

2020全国Ⅲ卷

《晋书·王彪之传》

(1)朝臣家有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传染,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不得入宫。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2)贾谊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2019全国Ⅱ卷

《史记・商君列传》

(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2019Ⅲ卷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您之上的原因啊。”吴起这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2)等悼王死去,王室大臣发动暴乱攻击吴起,吴起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

2018全国Ⅰ卷

《晋书·鲁芝传》

(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2018全国Ⅱ卷

《晋书·鲁芝传》

(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2)一年间的断案,不超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2018全国Ⅲ卷

《宋史·范纯礼传》

(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责,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2)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2017全国Ⅰ卷

《宋书·谢弘微传》

(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2017全国Ⅱ卷

《后汉书·赵憙传》

(1)皇帝说:“官吏依法行使,法律才不会被枉曲,你另外说些别的想说的吧。” 赵王再也没有回答的话。

(2)后来青州遭遇严重蝗灾,(这些蝗虫)一侵入到平原郡境内就死了,(平原郡)每年都有好收成,百姓都歌颂赵憙。(湘语文精编)

2017全国Ⅲ卷

《宋史·许将列传》

(1)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难道还不行吗?为什么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

(2)章惇做了宰相,与蔡卞一起搜罗编造罪名,来贬谪元祐诸臣,上奏皇帝要开掘了司马光的坟墓。

2016全国Ⅰ卷

《宋史·曾公亮传》

(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2016全国Ⅱ卷

《明史·陈登云传》)

(1)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可这些人受不了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明史·傅珪传》

(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处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

(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启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2015全国Ⅰ卷

《宋史·孙傅传》

(1)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

(2)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2015全国Ⅱ卷

《北史·来护儿传》

(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让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2014全国Ⅰ卷

《旧唐书·于休烈传》

(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2014全国Ⅱ卷

《明史·韩文传》

(1)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

(2)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

2013全国Ⅰ卷

《明史·马文升传》

(1)(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埋怨。

(2)(文升)在家闲居,无事不曾进州城。说到当时政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2013全国Ⅱ卷

《旧唐书·李揆传》

(1)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2)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2012全国Ⅰ卷

《宋史•萧燧传》

(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国家)兵力不够强大,财力不充裕,应当卧薪尝胆,来求取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路(婺州)、西路(严州)不是属于同一路,(按说)不应该调给粮食,但(我)哪能忍心原来管辖的地区受灾坐视不管呢?

2011全国Ⅰ卷

《宋史·何灌传》

(1)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2)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2010全国Ⅰ卷

《明史·花云传》

(1)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2)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他们)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洲中,(孙氏)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

11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翻译题(附答案)

专题五文言文翻译题(重点高中适用作业) 一、对点练 1.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袁淑,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也。少有风气,伯父湛谓家人曰:“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本州命主簿,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并不就。刘湛,淑从母兄也,欲其附己,而淑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出为宣城太守,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太子中庶子。 元嘉二十六年,其秋,大举北伐,淑侍坐从容曰:“今当鸣銮中岳,席卷赵、魏,检王岱宗,今其时也。臣逢千载之会,愿上《封禅书》一篇。”太祖笑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淑憙为夸诞,每为时人所嘲。始兴王濬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淑与濬书曰:“闻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义士犹或非之。” (1)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5分) 译文: (2)始兴王濬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他不做分析文字的章节与句读的学问,而是广泛地涉猎,通晓多种知识,喜欢写文章,辞章文采刚健华美,纵横奔放,雄辩有力。(得分点:“章句”“属文”“遒”各1分,大意2分) (2)始兴王刘濬曾经将三万钱赠给袁淑,过了一夜又派人追回,说是送钱的人弄错了,想用这种方法戏弄袁淑。(得分点:“尝”“饷”“谬误”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袁淑,陈郡阳夏人,是丹阳尹袁豹的小儿子。少年时期就很有风度气概,他的伯父袁湛对家里人说:“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到了十几岁,得到姑父王弘的赏识。他不做分析文字的章节与句读的学问,而是广泛地涉猎,通晓多种知识,喜欢写文章,辞章文采刚健华美,纵横奔放,雄辩有力。本州官府任命他为主簿,著作佐郎,太子舍人,他都没有就任。刘湛,是袁淑的姨表兄,他想让袁淑归附自己,但袁淑不把他放在心上,因而彼此大不相合。出任宣城太守,因遭逢母亲丧事而辞官。丧期完毕后,任太子中庶子。 元嘉二十六年,这年秋季,朝廷大举北伐,袁淑陪伴侍奉皇帝时不慌不忙地说:“(您)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句子。(10分) 咸宁二年冬十月,以羊祜为征南大将军。祜上疏请伐吴,帝深纳(接受,赞同)之。而朝议方(正)以秦、凉为忧,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完成)大功耳。”议者多有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占)七八。天与(赐予)不取,岂非更(经历)事者恨(遗憾)于后时哉!(状语后置)”唯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与帝意合,赞成其计。四年夏六月,羊祜以病求入朝,既至,帝命乘辇入殿,不拜而坐。祜面陈伐吴之计,帝善(认为……好)之。以(因为)祜病,不宜数(多次)入,更(又)遣张华就(去)问筹策(筹算,谋划,策略)。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晋灭吴》,有删改) (1)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 译文: (2)以祜病,不宜数入,更遣张华就问筹策。 译文: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句子。(10分) 神爵元年三月,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注),背畔(通“叛”)犯塞,攻城邑,杀长吏。时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认为……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做将领)者?”充国对曰:“无逾(超过)于老臣者矣。”上遣问焉:“将军度(估计)羌虏何如(怎么样)?当用几人?”充国曰:“兵难遥(在远方)度(预测),臣愿驰至(快马赶到)金城,图(绘地图)上方略(作战方略)。愿陛下以属(托付,委托)老臣,勿以为忧。”遣充国将(率领)之,以击西羌。充国常以远斥候(侦察兵)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停止,扎营)必坚6使……坚固)营壁,尤(特别)能持重(行事慎重,谨慎稳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于是)西至西部都尉府,日(每天)飨(犒劳,慰劳)军士,士皆欲为用(为他所用)。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赵充国破羌》,有删改) 【注】杨玉,西汉时先零羌首领,初归附汉,被封为归义羌侯。 (1)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译文: (2)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 译文: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句子。(10分)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及第),出通判越州。岁饥(饥荒),度(估计)常平[注]不足赡(救济),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张贴告示)属县,讽(规劝,劝说)富人自实(如实上报)粟,总十五万石。视(看)常平价稍增以予民。少与王安石游(交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引导,引荐)之于欧阳修(状语后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

高中语文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翻译题汇总练习(2010~2022年)(附参考答案)

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翻译题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 《战国策》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2022全国新高考Ⅱ卷 《后汉书·吴汉列传》 (1)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2)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2022全国甲卷 《战国策·秦策》 (1)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2022全国乙卷 《说苑·贵德》 (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 (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

《资治通鉴》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2021全国新高考Ⅱ卷 《晋书·祖逖传》 (1)(后赵王石勒)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2)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 2021全国甲卷 《宋史纪事本末》 (1)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2)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2021全国乙卷 《通鉴纪事本末》 (1)对曰:“……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小语段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小语段专项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太祖甚喜。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选自《三国志》) (1)牒()除()会()将()谒()及() (2)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 (3)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袁公可立字礼卿。公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召入西台,抗疏归。二十六载,仗钺治登莱军。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公徐命小队阿殿过沈帅,问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帅百口保其无他。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公既用,久踬复起。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公引咫尺之义折之。虽无所匡挽,而义形之意再见之矣。凡公精神著于为司李、御史时,即不跻台辅,其精神亦有以自见。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1) 抗疏()归()仗钺()治()徐()过()固()百口()祗()折()匡挽()再见()著()跻()见() (2)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 (3)公既用,久踬复起。当事者冀其少艾,公自谓老当愈辣。 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安丙,字子文,广安人。开禧二年,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松夜延丙议。丙为松言曦必误国,松不省。盖丙尝为其父客,素知曦。三年正月甲午,曦僭号建官,称臣于金,以丙为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遂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丙遣弟焕往约诸将,相与拊定。于是传檄诸道,按堵如故。曦僭位凡四十一日。三月戊寅,陈曦所以反及矫制平贼便宜赏功状,自劾待罪,函曦首级与曦所受金人诏印及所匿庚牌附驿。 (选自《宋史·安丙传》,有删改) (1) 副()延()省()盖()权()诛()拊定()

2022全国新高考1卷文言文翻译

2022全国新高考1卷文言文翻译 秦国将要攻打魏国。魏王听到了这个消息,连夜召见孟尝君,魏王告诉他:“秦国准备攻打魏国,您为我想想,该怎么办呢?”孟尝君说:“如果有诸侯的救援,魏国就能转危为安。”魏王说:“我希望您能去办好这件事。”魏王郑重地为孟尝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孟尝君到了赵国,面见赵王说:“我希望向大王借兵去解救魏国。”赵王回答:“我不能借兵给您。”孟尝君说:“我来借兵,实际上是效忠于大王。”赵王说:“我能听听您的说法吗?”孟尝君说:“赵军并不比魏军强大,魏军也并不比赵军弱。然而赵国连年没有受到威胁,百姓也没有大量死亡;相反,魏国却连年战争不断,老百姓大量死亡,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魏国在西边做赵国的屏障。今天赵国不救援魏国,魏国就会与秦国歃血结盟,那赵国就将直接面对强大的秦国,赵国每年也会兵灾不断,百姓每年也会大量死亡。这就是我所说的忠于大王的意思。”赵王于是同意派兵十万,战车三百辆。孟尝君又北上拜见燕王说:“现在秦军将要攻魏,希望大王救援。”燕王说:“我国已连续两年歉收,现在又要远涉数千里去救援魏国,怎么能办得到呢?”孟尝君说:“远赴数千里之外救援,这是有利于燕国的。现在魏王一出国门就看见秦军,就是想千里驰援别人,还有可能吗?”燕王还是不肯发兵。孟尝君说:“我献妙计给大王,但大王不用我的良策,

我只得离开,恐怕天下局势就要大变了。”燕王说:“我能知道会发生什么大的变化吗?”孟尝君回答:“燕国不去救援魏国,魏王就会屈辱割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撤退。秦军撤走后,魏王会兴起韩国、魏国的军队,又西借秦军,再联合赵军,以四国之兵来攻打燕国,大王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燕国是千里驰援好,还是一出去就看见四国攻燕的军队好呢?而且四国军队到燕国的距离很近而运输也方便了,这对大王有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可以回国复命了,我愿听从您的意见。”于是为孟尝君派出精兵八万,战车二百辆。魏王非常高兴,说:“您这么快就借到了燕、赵的大军,真了不起。”秦王大为恐慌,割地与魏国讲和。魏王于是让燕、赵的军队回国,并封赏了孟尝君。

(完整版)高考真题文言文翻译

请翻译下列划线句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方法点拨】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二、节选自《宋史郭浩传》(全国大纲卷10 (5分) (设置守备)。 4 4 三、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山东卷10分) 5 (4分) (5 6、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 愿。(4分) (6。 7、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廖,召见兴,欲以代 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分) (7) 要求)。 四、节选自《元史?彻里》(江西卷12分) 8、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 (4分) 8?(关键词:所以、

安、鬻) 9、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 (4分) 9(关键词:毁诋、左右、批其颊。) 10、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 酒食而慰遣之,曰:的确:“古人秉烛夜游,~有以也”2.一年的收成,年景:~凶(年成歉收)。歉~(收成不好的年份)。】由官吏污暴 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 (4分) 10(关键词:岂、良、所致。) 五、节选自《清史稿?陶澍传》(广东卷10分) 11、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 。歉~(收成不好的年份)。 分) 【注】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 (11 “社仓法” 12(3分) (12 来劝励(好的)风气习俗。 13(3分) 【注】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 (13

2010--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汇编及翻译

2010--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汇编及详解答案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一、【新课标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5分) 译 文: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5分) 译 文: 【答案】 10.D 11.B 12.B 13.(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给文言文断句,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学科网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新课标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学|科网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

2020高考语文(全国1卷)文言参考译文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全国1卷)文言参考译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试题选文参考译文 ]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亲程氏亲自教授他读书,苏轼听到古今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旨。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欧阳修十分惊喜,殿试时(苏轼)考中进士乙科。(后来)苏洵去世,朝廷赠他为光禄丞。苏轼守丧期满后,回到朝廷,担任判官告院(一职)。当时王安石开始颁行新法,苏轼上书论新法不便。当时新政天天下达,苏轼在这中间,每每借行新法之际方便百姓,百姓赖之以得到安定。(后来)调任密州知州。司农推行手实法,不按时实行的官吏以违反法令论处。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法令的罪名,如果出自朝廷,谁敢不遵从现在出于司农,这是擅自制造法律。”提举官惊慌地说:“您暂且慢慢施行。”不久,朝廷知道手实法危害百姓,废除了它。元祐元年(1086),苏轼穿戴七品官服入延和殿侍奉皇帝,(哲宗)立即赐给苏轼用银装饰的红色六品官服,升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苏轼暂代礼部贡举。适逢大雪纷飞十分寒冷,参加贡举考试的士子们坐在庭院中,冷得说不出话。苏轼放宽对他们的禁约,使他们得以施展自己的全部才能(使他们能尽量发

高中语文2023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方法+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一、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的省略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源中人)一见到捕鱼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2.增补原文省略的谓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士气最盛,第二次(击鼓)士气会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会竭尽。 3.增补原文省略的宾语。 君与具来。 您和(他)一起来。 4.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不治将益深。 (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1.发语词“夫”等不译。(例句加粗字) 夫战,勇气也。 战斗,靠的是勇气。 2.倒装句标志“之”等不译。(例句加粗字)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无意义的语气助词等不译。(例句加粗字)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三、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1.前置谓语后移的。 甚矣!汝之不惠。 你真是太不聪明了!(汝甚不惠!) 2.后置定语前移。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大臣、官吏和人民,受到上等赏赐。(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 3.前置宾语后移。 何以战? 凭什么战斗?(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 从扬州回来。(自扬州还。)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1.人名、地名、年号等进行保留。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2.古今同义的字进行保留,多为名词。

2020年全国123卷文言文挖空训练及翻译(含答案)

2020年全国123卷文言文挖空训练及翻译(含答案) 一、2020全国卷I文言文阅读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用)书,闻古今成败,辄(总是)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科举的主试官)欧阳修惊喜,殿试(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由皇帝主持)中乙科,后以(携带)书见(拜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躲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不久)除丧,还朝,以(任命)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弊病)。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利用、凭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文言文真题)解析(答案解析+挖空梳理+参考译文)

【真题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材料二中画红色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参考答案】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解析】句意:被人所困住,而想要战胜敌人,难道不是很困难的吗?所以我说他没有智谋,苻坚就是这样的。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

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

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 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全国卷(卷1及卷2)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2010年全国卷1)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 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精品解析】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新课标2卷文言文阅读译文及试题详解(答案)

【精品解析】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新课标2卷文言文阅读译文及试题详解(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C敌D不亦难乎E臣故曰无术焉F苻坚之类G是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既为人所陷害,还想战胜敌人,不就难了吗?所以我说,没有智谋的就是苻坚这一类的人。“为...所”表示被动,“而”属于句中虚词,“敌”做“胜”

备战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2 文言翻译题(含解析)不分版本

备战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2 文言翻译题(含解析)不分版本

课时作业22 文言翻译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庾亮,字元规。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元帝为镇东时,闻其名,辟西曹掾。固让,不许。中兴初,拜中书郎,领著作,侍讲东宫。其所论释,多见称述。时帝方任刑法,以《韩非子》赐皇太子,亮谏以申韩刻薄伤化,缺乏留圣心,太子甚纳焉。时王敦在芜湖,帝使亮诣敦筹事。敦与亮谈论,不觉改席而前,退而叹曰:“庾元规贤于裴顾远矣!〞因表为中领军。 (选自《晋书·庾亮传》) 1.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5分) 译文:庾亮十六岁时,东海王司马越要征召他为掾官,他没有接受,随其父住在会稽,十分端庄,坚持操守。 2.敦与亮谈论,不觉改席而前,退而叹曰:“庾元规贤于裴顾远矣!〞因表为中领军。(5分) 译文:王敦与庾亮交谈,不觉移动座位靠近庾亮,下来后叹道:“庾元规的贤能远远超过裴顾呀!〞于是上书请求任命庾亮为中领军。 参考译文: 庾亮,字元规。庾亮十六岁时,东海王司马越要征召他为掾官,他没有接受,随其父住在会稽,十分端庄,坚持操守。人们都有些顾忌他的方正严峻,不敢随便接近他。元帝为镇东大将军时,听闻庾亮的名声,辟为西曹掾。庾亮反复推辞,元帝不许。晋室中兴之初,拜为中书郎,领著作,在东宫讲学。他所讲授和解释的内容,多被人们赞许。当时元帝正以刑法之术治乱世,将《韩非子》一书赐予皇太子,庾亮认为申不害、韩非子的刑名权术之学,严厉苛刻有伤礼义教化,不应多留心这些东西,太子也很赞同。当时王敦在芜湖,元帝叫庾亮前去拜访商讨国事。王敦与庾亮交谈,不觉移动座位靠近庾亮,下来后叹道:“庾元规的贤能远远超过裴顾呀!〞于是上书请求任命庾亮为中领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 3.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6分) 译文:杜范进入都堂以后,但凡遇到处理事务有失误,授任官吏有错误,他都直言毫不隐瞒。 4.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4分)

2022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精品练习题(含解析解析)

2022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精品练习题(含解析解析)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翻译。(8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注)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 将画线的三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8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明史•宋濂传》)[注]宋濂,字景濂,明代闻名文学家、史学家。 (1)诚然,卿不朕欺(2分) 译文: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3分) 译文: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3分) 译文: 3、把下列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始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3分) 译文: (2)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3分) 译文: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2分) 译文: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必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学记》 译文: 5、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臣光(司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1)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

2021全国甲卷文言文(翻译、解析、点评)

2021全国甲卷文言文(翻译、解析、点评)收录于合集 #文言文9个 #高考12个 2021全国甲卷文言文(翻译、解析、点评) 吴玉英 【前言】 本文讲宋辽“澶渊之盟”的故事。

本文是从宋真宗的角度讲这个故事的。等你读完全文,我给你重新讲一下这个故事——从萧太后的角度。等不及的,可以直接拖到文末,先看萧太后的故事。 【逐字逐句学习原文】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 九月,契丹大举入侵, (寇:动词,侵犯。) 时以虏寇深入 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 (虏寇:“虏”是对敌人的蔑称,“寇”是名词,劫掠者。) 中外震骇 朝廷内外都震惊骇怕, (央草:记住这个词,“中外震骇”,说明敌人很强大。) 召群臣问方略 (皇帝)召集群臣询问应对策略。 王钦若临江人 王钦若是临江人, (判断句) 请幸金陵 请求皇帝驾临金陵暂避。 陈尧叟阆(làng)州人 陈尧叟是阆中人, (判断句) 请幸成都 请求皇帝驾临成都暂避。 (央草:这是进一步写敌人的强大。) 帝以问寇准, 皇帝拿这件事去询问寇准, (央草:这里的“帝”是宋真宗,宋太祖赵匡胤的侄子,宋太宗赵匡义的儿子。太祖太宗是打天下的皇帝,真宗是守天下的皇帝。契丹大举南下是报仇

来了:当年太宗皇帝抢了契丹的地盘,契丹一直在试图夺回去一直没有成功,咽不下这口气,又报仇来了。) 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 寇准说:“不知道是谁替陛下筹划这两种策略?” 帝曰:“卿姑断其可否, 皇帝说:“你姑且判断这两个方法是否能行, 勿问其人也。” 不要询问是谁出的计策。” 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 寇准说:“我想要找到这个献策之人, 斩以衅鼓, 斩杀他们来用他们的血涂鼓行祭, 然后北伐耳! 然后向北讨伐敌人罢了! 陛下神武,将臣协和, 陛下英明神武,将军大臣团结协作, 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 如果陛下御驾亲征,敌人应当自己逃跑; 不然,出奇以挠其谋, 如果不能这样的话,用奇计来阻挠他们的阴谋, 坚守以老其师, 坚守城池来使他们军队疲敝, (老,使动用法,使…疲敝。) 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 彼劳我逸,我方自然得到胜算。 (佚:安逸。) (央草:宋军的优势是武器先进,弓弩射箭的距离远,还有投石器等,经济基础好,可以打防守战、持久战、消耗战;契丹军的优势是灵活机动性强,野战能力高于宋军,喜欢速战速决。所以,寇准的分析有道理,建议打持久战和消耗战,死守城池不放手,契丹军胜算就弱。) 奈何弃庙社, 为什么要抛弃宗庙社稷, 欲幸楚、蜀, 想要驾临楚地、蜀地? (幸:皇帝到某地。)

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翻译(2021年高考试题全国卷Ⅰ语文)

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翻译(2021年高考试题全国卷Ⅰ 语文) (节选自《梁书》卷五十三) 【注】①高祖:梁武帝。②连:担运。 1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夏远患水温患:以……为患 B.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治状治状:治理的情况 C.宜升内荣,以显外绩显:表彰 D.复莅二邦,弥尽清白弥:全都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馈遗秋毫无所受B.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C.绝请谒,不造诣D.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何远廉洁的一组是() ①每以钱头民并寒水,不取钱者,则连水还之 ②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 ③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④远在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毫右所畏惮 ⑤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⑥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A.②⑥B.①⑤⑥C.①③D.②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远凭自己的才干,被梁武帝从武康县令提升为宣城太守, 这种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太郡长官,是近代从未有过的事。 B.何远深受梁武帝赏识,终被提拔作了给事黄门侍郎,何远当 即婉拒,还是愿意作他的仁威长史。 C.何远颇有政绩,他喜欢开辟街巷,修整墙屋,小至百姓住宅、交易市里,大至城墙堑壕、马厩仓库等,都修治得很好。 D.何远清正廉洁,耿介无私,备受百姓称赞。他对豪强富户恨 如仇敌,对贫民百姓视如子弟,所以豪强特别畏惧他。 11.D(弥:更加) 12.C(A.①代词,指主彬。②兼词,“于之”。B.①助词, 表反问,“吗”。②介词,“在”。C.都是介词,“替”。D.① 连词,表目的,“来”。②介词,表原因,“因为”。) 13.C(文中是两个词,造:造访,拜谒。诣:到……去。现在 是一个词,指学问、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 14.A(①②⑥都可以表现何远廉洁。③是其政绩。④体现其爱民。⑤表现其秋介。) 15.B(文中无“婉拒”和“愿意”之意。) 参考译文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县人。父亲何慧炬,在南朝齐代曾任尚书郎。梁武帝即位后,何远为步兵校尉。不久,他迁任武昌太守。何 远本来风流倜傥,为人不拘小节,祟尚侠义,到这时才改变原来的 行为,为官当政。断绝了很多交往,别人赠送的东西他丝毫也不接受。武昌民间都饮用长江水。盛夏时节,何远以江水热为忧患,经 常用钱买百姓井中的凉水,如有人不收钱,便派人将水担去还给对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文言文翻译类试题 专项练习(含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类试题专项练习 (含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类试题专项练习 1、下类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 )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译:凡是长安城里(种树)以观赏游览的有钱有势的人家以及种树卖果的人。 B.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译:立即要谋杀单于,还有什么比处死更重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C.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主意还没有拿定,(赵王想要)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但是)没有找到。 D.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译: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译文:沛公第二天跟从一百多骑兵来拜见项王。 B.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译文: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译文:越国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译文: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 3、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的品德好比风,小人的品德好比草,草受风吹拂,一定顺风而倒。 B.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要使老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并且服从劝导,该怎么办

C.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是君子就得像个人!有了高尚的道德才像个人。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如果国家有危险却不去扶持,即将被推翻却不去救助,那还要用宰相干什么呢 4、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我父亲出任宰相,我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我年少无知,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沛公奉上一杯酒,祝福项伯健康,并和他结为儿女亲家。)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亡和生存看作一样是荒诞,把长寿和夭折看作相同是胡闹。)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实在令人羞愧,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5、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穷饿无聊,追购又急——贫穷饥饿没有事做,追捕得又很紧急 B.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我将把这些诗稿藏在家中,假使后来的人读到它,会同情我的志向。 C.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D.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也明白死和生的差别是巨大的,普通老百姓对国家有重大的意义。 6、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也不高兴,因为男子的行为反复无常。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下来没有特异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太子丹把荆卿刺秦当作计策,才加快祸患的到来。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奋起飞翔,鹏展开的双翅就像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