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008-2020年)

高考历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008-2020年)

高考历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008-2020 年)

2020 一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4 小题,9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时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敖,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

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

试,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的文章很惊喜,参加殿试考中了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苏洵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光禄丞。苏轼服丧期满,回到朝廷,任命他为判官告院,王安石创立施行新法,苏轼上书评论新法的弊病。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元祐元年,轼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就赐给他银印红绶,升迁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佑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

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徽宗即位,又经历三次大赦,于是提举玉局观,恢复朝奉郎的官职。苏轼从元祐以来,从未因每年考核政绩请求升迁。所以官职就停留在这里。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苏轼师从父亲苏洵学习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苏轼)曾经自己说:“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0 2020 二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

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见重如此。(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参考译文】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哲宗元符三年进士。政和年间,天下之人纷纷说有祥瑞出现,朝廷大臣都上表祝贺,徽宗佶看了王安中的笺表之后,(高兴地)称赞他是一个奇才。有一天,徽宗下令出了三个题目让他拟稿,他立刻写完,皇帝(看后)在卷上批道:“他合宜担任中书舍人”。不久,便从秘书少监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后又被提拔为御史中丞。开封府巡逻的士兵夜里追查盗贼,贼人逃脱离去,被惊吓而出来的百姓(恰巧)和士兵相遇,士兵就把他们作为盗贼给捆绑了起来;(被抓的)

百姓在官府里争辩,但受不了残

酷的拷打,于是承认了被捏造的罪名。王安中查访得知了这件事情,仔细考察后了解了其中的冤情,于是立刻释放了百姓,让那些士兵抵罪。当时皇上向往神仙之事(信奉道教),蔡京推荐了一个擅长道术的道士王仔昔给徽宗,朝臣外戚都攀附他(寅缘:指某种可资凭借攀附的关系)和他勾结(关通:串通)在一起。王安中向皇上进言列数蔡京欺君僭上、祸国殃民的事情。皇上肃敬地接受了他的建议,(王安中)接着又两次上疏陈述蔡京的罪行。皇上说:“我本来就想施行你的建议,(只是)因为天宁节快到了,等到过了这件事,我会为你罢免蔡京的。”蔡京探知了这件事,非常害怕,他的长子蔡攸日夜守在宫中,流着泪恳请祈求皇上开恩。宣和元年,王安中被任命为尚书右丞。金人灭辽,归以燕地,朝廷商量选派一个帅臣(宋代诸路安抚司的长官称帅臣,后泛称统帅、主将)去守卫燕地,王安中请求前去。王黼(fǔ)在皇上面前极力称赞他,于是授予他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等官,和辽国降将郭药师共同主持府事。郭药师(自恃徽宗恩宠有加)飞扬跋扈,为所欲为,王安中不能遏制他,只好曲意逢迎,因此郭药师越发骄纵。当时山后各州尽已失陷,只有平州还被张觉占据。金人进攻燕地,任命张觉为临海军节度使。之后,张觉又背叛了金人,金人攻打他,张觉战败逃(奔,战败逃跑,逃亡)到了燕地。金人索要张觉非常急迫,王安中无奈之下,绞(勒)死了张觉,用箱子装着他的头颅送给了金人。郭药师公开说道:“金人要张觉就把他交给了金人,如果金人索要我郭药师,难道也交出去吗?”王安中非常害怕(郭药师叛变),把他的话上奏给了朝廷,趁机极力

请求罢离燕山府。郭药师从此叛离宋朝,金人终因此事(与宋)产生了嫌隙。王安中以上清宝箓宫使兼侍读的身份被朝廷召还,授予他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一职。靖康初,当时进言的人评论他与王黼、童贯结党而且未能察清郭药师叛变一事,于是王安中被罢免为观文殿大学士,继而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高宗赵构即位后,往内迁官至道州,不久被流放自行。绍兴初年,官复左中大夫。他的儿子王辟章任泉州知州,迎他去泉州府居住,不久王安中就病死在泉州,时年五十九岁。安中作文章丰润敏拔,尤其擅长四六文体。徽宗曾经在睿谟殿举行宴会,命令安中赋百韵诗以记其事。诗写成后,徽宗欣赏赞叹不已,命

令大字书写在殿屏上,凡是侍臣都用副本赏赐之。他就像这样被看重。

2020 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

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参考译文】

王彪之,字叔武。二十岁时,胡须鬓角都白了,当时人称他为王白须。最初任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你为尚书郎,你有幸可以做朝官了。”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本来不值得计较,应当在合途的时候任职,至于破格提拨,这并不是我的愿望。”于是做了尚书郎。多次升迁,担任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当时永嘉太守谢毅,

大赦后处死当地人周矫,于是周矫堂兄周球向扬州府告发。扬州刺史殷浩派从事拘捕谢毅,交付廷尉审理。王彪之认为周球是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没有爵位,不在廷尉职责范围以内,不肯受理,这件事在州里颠过来倒过去。穆帝发出诏令命王彪之收处谢毅。王彪之又上疏据理力争,当时人把他比作西汉廷尉张释之。当时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任抚军,执掌国政,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他回答说:“自从中兴以来,郊祀往往

有大赦,我认为不合时宜。为什么呢?老百姓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认为每逢郊祀必定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之辈又要产生侥幸的心理了。”于是就听从了他的意见。永和末年,多发传染病。按旧例,朝中大臣之家有传染病,家中传染三人以上的,即使自身无病,百日内也不得进宫。此时,文武百官多称家有时疾而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进言道:“瘟疫之年,没有哪一家不传染。如果因此就不入宫,那恐怕连近侍也无人充当,皇宫将会空无一人了。”朝廷听从了王彪之的进谏。等到简文驾崩,群臣犹豫不定,没有敢立下继承人。有人说,这件事应该当由大司马来决定。王彪之严肃地说:“国君驾崩,太子应当即位为君,大司马怎能有资格提出异议?如果事先在大司马的面前询问,那么一定会被责备的。”于是朝廷的议论才平息下来。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因为孝武帝年幼而下达命令,令桓温沿袭周公代替周成王摄政的旧例。命令已经公布,王彪之说:“这些不同寻常的违背天命的事,大司马一定要再三辞让,如果导致政务停顿,耽误先帝陵墓的修筑,我不敢遵奉命令,谨将诏书密封归还。”于是事情也就没能实行。王彪之被加封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没有正式任命。病重后,皇帝派黄门侍郎探病问候,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就赠以光禄的官职,谥号是简。

2019 一卷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

原文: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

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文言文试题答案及翻译

D.王安中诗文兼擅。受到皇上器重。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参考答案 10-12 A C C 13.(1)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2)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为骄横。 参考译文: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考中进士,调任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历任秘书省著作郎。政和年间,天下人争相议论祥瑞,朝廷大臣动辄上表称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称他为奇才。后来有一天,徽宗特地拿出三封诏令让他草拟,安中马上写成,皇上就在他的草稿后批道:“可任中书舍人。”不久,从秘书少监授任中书舍人,提升为御史中丞。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走,有个百姓受惊出门与士卒相遇,士卒把他当作盗贼绑起来;百姓到开封府申诉,受不住惨酷的拷打,于是被屈伏罪。安中审察后得知实情,审理冤屈,立即放走这个百姓,让官吏抵罪。当时皇上正向往神仙之事,蔡京凭借妖术向(皇上)引见方士王仔昔,朝廷大臣及外戚们都结交关照他。安中上疏请求从今召用山野道士,应当责令引见人担保;并且陈述蔡京欺君僭上、祸国害民的几件事。皇上惊觉地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再次上疏指责蔡京的罪行,皇上说:“本来打算马上实行你的上奏请求,因为接近天宁节,等过了此节,一定为你罢免蔡京。”蔡京探察得知,非常害怕,他的儿子蔡攸日夜在宫中侍从,向皇上哭诉恳求。皇上因此升迁安中为翰林学士,又升他为学士承旨。宣和元年,授任尚书右丞;宣和三年,任左丞。金人来朝归还燕山旧地,朝廷谋求帅臣,安中请求前往。王黼向皇上赞誉他,皇上授任他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山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燕山府知州,辽国降将郭药师任同知府事。药师骄横,府中政事都专断独行,安中无法制止,于是曲意逢迎他,因此药师越发骄横。靖康初期,谏官弹劾他勾结王黼、童贯以及不纠察郭药师违反朝命,安中被罢贬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被贬任为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在随州居住;又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在象州安置。高宗即位,把他迁到内地道州,不久让他自便。绍兴初年,复任左中大夫。其子王辟章任泉州知州,迎接安中前往,不久去世,终年五十九岁。安中作文章丰润敏拔,尤其擅长四六文体。徽宗曾经在睿谟殿举行宴会,命令安中赋百韵诗以记其事。诗写成后,徽宗欣赏赞叹不已,命令大字书写在殿屏上,凡是侍臣都用副本赏赐之。其被看重就像这样。

2020高考高中语文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

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一)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 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译文】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

最新高考全国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 更多精品文档

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亩。(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更多精品文档

王涣字稚子,广汉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槃于路。吏问其故,威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更多精品文档

2020年新高考卷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2020年新高考卷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考中)乡试(由各地州、府主持的考试,考生在各自所在的州、府考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署(代理、暂任)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布衣)脱粟(粗粮,只脱去谷皮的粗米,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吃粗粮。),令老仆艺(种植)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买)肉二斤矣!”都御史鄢[yān] 懋 [mào]卿行(巡视)部过,供具(陈设酒食的器具,亦指酒食之类)甚薄(简陋),抗言(高声直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恼怒、发怒)甚,然素(一向,平素)闻瑞名为敛威去。久之(很久),陆光祖为(担任)文选(官名,文官的铨选),擢(选拔)瑞户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主事。时世宗享国(享有其国,指帝王在位年数。整个王朝统治的年代)日久,不视朝(临朝听政),深居西苑,专意(专心)斋醮(zhāi jiào一般指斋醮科仪,俗称“道场”,谓之“依科演教”,是一种斋戒祀神仪式,僧道设坛向神佛祈祷。)。督抚大吏争上符瑞(吉祥的征兆。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礼官辄(就)表贺,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掷,扔))之地,顾(回头看)左右(近臣,侍从)曰:“趣(赶快、急促)执(抓)之,无使得遁(逃)!”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触动、触犯)忤(违反、抵触)当死,市(买)一棺,诀(辞别、告别)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遣散)无留

者,是不遁也。”帝默然(……的样子)。少顷(一会儿;片刻)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叹息),留中者数月。遂逮瑞下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究(追究)主使者。帝初崩,外庭(外朝。对皇宫内(内廷)而言)多未知。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被任用),设酒馔(酒食)款(款待)之。瑞自疑当赴西市(京城行刑的场所),恣(肆意,尽情)饮啖(吃),不顾(顾惜考虑)。主事因附耳语:“宫车适(方才,刚才)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先生今即出大用矣。”即大恸,陨绝(昏倒)于地。既释(释放),复故官。帝屡欲召用瑞,执政(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阴(暗中、暗地里)沮(阻止)之,乃以为(让……担任)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偷安怠惰),瑞以身矫(纠正)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杖刑,五刑之一)。百司惴(恐惧)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检举)擿( tī揭发),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用难听的话毁谤)。瑞亦屡疏乞休,(安慰留任)不允。十五年,卒官。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探视),葛帏(用葛布做成的帷帐)敝(破的,坏的)籯(yíng箱笼一类的竹器),有寒士所不堪(忍受)者。因泣下,醵(众人凑钱)金为敛(入殓)。小民罢市(商人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联合起来停止营业)。丧(死者的遗体,灵柩)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而哭者百里不绝。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故

2020高考语文(全国1卷)文言参考译文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全国1卷)文言参考译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试题选文参考译文 ]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亲程氏亲自教授他读书,苏轼听到古今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旨。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欧阳修十分惊喜,殿试时(苏轼)考中进士乙科。(后来)苏洵去世,朝廷赠他为光禄丞。苏轼守丧期满后,回到朝廷,担任判官告院(一职)。当时王安石开始颁行新法,苏轼上书论新法不便。当时新政天天下达,苏轼在这中间,每每借行新法之际方便百姓,百姓赖之以得到安定。(后来)调任密州知州。司农推行手实法,不按时实行的官吏以违反法令论处。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法令的罪名,如果出自朝廷,谁敢不遵从现在出于司农,这是擅自制造法律。”提举官惊慌地说:“您暂且慢慢施行。”不久,朝廷知道手实法危害百姓,废除了它。元祐元年(1086),苏轼穿戴七品官服入延和殿侍奉皇帝,(哲宗)立即赐给苏轼用银装饰的红色六品官服,升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苏轼暂代礼部贡举。适逢大雪纷飞十分寒冷,参加贡举考试的士子们坐在庭院中,冷得说不出话。苏轼放宽对他们的禁约,使他们得以施展自己的全部才能(使他们能尽量发

2020年全国123卷文言文挖空训练及翻译(含答案)

2020年全国123卷文言文挖空训练及翻译(含答案) 一、2020全国卷I文言文阅读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用)书,闻古今成败,辄(总是)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科举的主试官)欧阳修惊喜,殿试(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由皇帝主持)中乙科,后以(携带)书见(拜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躲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不久)除丧,还朝,以(任命)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弊病)。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利用、凭

2020年高考卷全国卷二文言文翻译

2020年高考卷全国卷二文言文翻译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考中进士,调任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历任秘书省著作郎。政和年间,天下人争相议论祥瑞,朝廷大臣动辄上表称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称他为奇才。后来有一天,徽宗特地拿出三封诏令让他草拟,安中马上写成,皇上就在他的草稿后批道:“可任中书舍人。”不久,从秘书少监授任中书舍人,提升为御史中丞。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走,有个百姓受惊出门与士卒相遇,士卒把他当作盗贼绑起来;百姓到开封府申诉,受不住惨酷的拷打,于是被屈伏罪。安中审察后得知实情,审理冤屈,立即放走这个百姓,让官吏抵罪。当时皇上正向往神仙之事,蔡京凭借妖术向(皇上)引见方士王仔昔,朝廷大臣及外戚们都结交关照他。安中上疏请求从今召用山野道士,应当责令引见人担保;并且陈述蔡京欺君上、祸国害民的几件事。皇上惊觉地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再次上疏指责蔡京的罪行,皇上说:“本来打算马上实行你的上奏请求,因为接近天宁节,等过了此节,一定为你罢免蔡京。” 蔡京探察得知,非常害怕,他的儿子蔡攸日夜在宫中侍从,向皇上哭诉恳求。皇上因此升迁安中为翰林学士,又升他为学士承旨。宣和元年,授任尚书右丞;宣和三年,任左丞。金人来朝归还燕山旧地,朝廷谋求帅臣,安中请求前往。王潮向皇上赞誉他,皇上授任他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山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燕山府知州,辽国降将郭药师任同知府事。药师骄横,府中政事都专断独行,安中无法制止,于是曲意逢迎他,因此药师越发骄横。靖康初期,谏官弹动他勾结王铺、

童贯以及不纠察郭药师违反朝命,安中被罢贬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被贬任为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在随州居住;又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在象州安置。高宗即位,把他迁到内地道州,不久让他自便。绍兴初年,复任左中大夫。其子王辟章任泉州知州,迎接安中前往,不久去世,终年五十九岁。安中作文章丰润敏拔,尤其擅长四六文体。徽宗曾经在容谟殿举行宴会,命令安中赋百韵诗以记其事。诗写成后,徽宗欣赏赞叹不已,命令大字书写在殿屏上,凡是侍臣都用副本赏赐之。其被看重就像这样。

2020高考语文(全国1卷)文言参考译文

2020高考语文(全国1卷)文言参考译文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全国1卷)文言参考译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试题选文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亲程氏亲自教授他读书,苏轼听到古今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旨。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欧阳修十分惊喜,殿试时(苏轼)考中进士乙科。(后来)苏洵去世,朝廷赠他为光禄丞。苏轼守丧期满后,回到朝廷,担任判官告院(一职)。当时王安石开始颁行新法,苏轼上书论新法不便。当时新政天天下达,苏轼在这中间,每每借行新法之际方便百姓,百姓赖之以得到安定。(后来)调任密州知州。司农推行手实法,不按时实行的官吏以违反法令论处。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法令的罪名,如果出自朝廷,谁敢不遵从?现在出于司农,这是擅自制造法律。”提举官惊慌地说:“您暂且慢慢施行。”不久,朝廷知道手实法危害百姓,废除了它。元祐元年(1086),苏轼穿戴七品官服入延和殿侍奉皇帝,(哲宗)立即赐给苏轼用银装饰的红色六品官服,升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苏轼暂代礼部贡举。适逢大雪纷飞十分寒冷,参加贡举考试的士子们坐在庭院中,冷得说不出话。苏轼放宽

高考历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008-2020年)

高考历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008-2020年) 2020一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时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敖,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节选自《宋史·苏轼传》)【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

2020年全国II卷高考文言文《王安中传》注释及翻译

2020年全国II卷高考文言文《王安中传》注释及翻译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历(历任)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祥瑞,帝王修德,时世清平,天就降祥瑞。),廷臣辄(就)笺(公文)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皇帝的命令,诏令)三题使具草(起草,草拟),立就(写成),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不久),自秘书少监除(任命)中书舍人,擢(提升官职)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巡逻的士兵)夜迹盗(跟踪查捕盗贼),盗脱(逃跑)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捆绑)以为(把……作为)盗;民讼(申诉)诸府,不胜(不能忍受)考掠(拷打)之惨,遂诬服(无辜而服罪)。安中廉(考察,视察)知之,按(考察,考验)得冤状,即出民,抵(使动用法,使……抵)吏罪。 时上方(正)乡(向往,崇信)神仙之事,蔡京引(推荐)方士(指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指某种可资凭借攀附的关系。)关通(关照)。安中疏请自今招延(招请,延请)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担保);并言京欺君僭(越礼)上、蠹国(危害国家)害民数事。上悚然(恐惧、惊惧的样子)纳之。已而(不久)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等待)过此,当为卿罢京。”京伺(暗中探察,侦查)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日夜,白天晚上)侍禁中(宫中),泣拜恳祈(祈求)。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谋求)帅臣,安中请行。

王黼赞于上,授(授任)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蛮横强暴),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制止),第(只是,只管)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靖康(年号)初,言者论其缔合(勾结)王黼、童贯及不几察(纠察,稽查)郭药师叛命(背叛王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官,贬任)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不久)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骈文,句式多用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大字书写)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见(被)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参考译文: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考中进士,历任秘书省著作郎。政和年间,天下人争相议论祥瑞,朝廷大臣动辄上表称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称他为奇才。后来有一天,徽宗特地拿出三封诏令让他草拟,安中马上写成,皇上就在他的草稿后批道:“可任中书舍人。”不久,从秘书少监授任中书舍人,提升为御史中丞。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走,有个百姓受惊出

2020新高考卷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2020新高考卷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升、任命)中 书舍人。选授(选拔授予)御史 ..(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一种泛称。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下属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约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巡视中城。捕治.(惩治)吏部豪 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 ..(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震悚。出(出京)理.(管理) 屯田 ..(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而由政府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因(趁机)条.(分条)上.(呈上)三因.(名词,凭借)十四议,诏悉(都)允行(施行)。水利大兴,北人始.(才)知艺.(种植)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 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 ..(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令旨(明朝称皇太子、亲王的命令为令旨,称皇后、皇太后的为懿旨),索戚畹(qīwǎn,外戚)废庄。光斗不启(打开)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怎么)敢私受(通授,授予)。”阉人愤而去。杨涟劾(弹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揭发)崔呈秀赃.(贪赃)私.(徇私),忠贤暨(和)其党其党.(同党、党羽)咸(都)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下一个,接着)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草拟奏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准备)十一月二日上之,先

遣妻子(妻子和孩子)南还。忠贤诇.(侦查、刺探)知,先二日假.(凭 借)会推事 ..(审判案件),与涟俱削籍(免职)。群小恨不已,复构.(构成、造成)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tí qí,逮捕犯人的禁卫,这里指锦衣卫)亦为雪 涕。至则下诏狱 ..(皇帝亲自掌管的监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接受)为酷刑所毙,冀下.(下达)法司,得少(通稍“稍微”)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获罪)赃二万。忠贤乃矫旨(假托、诈称),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 正以(认为)光斗有德于畿辅 ..(京城管辖的地区),倡议醵.(凑)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代缴纳罚金),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 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 ..(堂兄弟及诸子侄)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因…被连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 司承追 ..(受命追查)不力,疏趣(通“促”表催促)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死后加封)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翻译: 左斗光,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考中进士。后来升

2020年全国一卷文言文《苏轼列传》精校及译文

2020年全国一卷文言文《苏轼列传》精校及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时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成败的故事,总能说出其中关键。嘉祐二年,应试于礼部。主考官欧阳修见其文章很欢喜,殿试中进士第二等。后来带着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要避开他,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苏洵去世,赠官光禄丞。守丧期满,苏轼回到朝廷,在官告院任判官,王安石当时创立推行变法,苏轼上书议论新法的不便之处。 当时新的法令纷纷颁布,苏轼在这期间,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得以安宁。改任密州知州。司农寺实行自报财产的手实法,不立即实行的以违反诏令论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诏令的罪责,如果出自朝廷,谁敢不服从?现在出于司农寺,这是擅自制定法令。”提举官吃惊地说:“你慢一点推行新法。”不久,朝廷知道这法令有害于百姓,撤销了它。 元佑元年,苏轼凭借七品官职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上,立即被赐予银印红绶,升为中书舍人,元佑三年代理掌管礼部贡举,适逢下大雪,同情士子们坐在庭院中,因寒冷哆嗦而说不出话,苏轼放宽对他们的禁令,让他们能全力施展才能。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佑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到任杭州后,遇到大旱灾,饥荒和瘟疫一同发作。苏轼向朝廷请示,减免了本地上供朝廷的粮食三分之一,又得到朝廷赏赐的剃度僧人的牒文,交换粮食来救济饥民。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了常平仓的粮食,制成稠粥和药剂,派遣使者带着医生各街各巷百姓治病,救活的百姓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会之处,瘟疫死的人常常比别处多。”于是聚集余钱两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的黄金五十两,来建造病坊,渐渐积蓄钱粮来防备瘟疫。徽宗继位,又经过三次大赦,就担任玉局观提举,恢复朝奉郎官职。苏轼从元佑以来,从未因每年考绩要求升迁,所以官职仅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死于常州。苏轼学他的父亲苏洵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曾经自称:“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他的文体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见。

2020高考全国Ⅰ卷文言文《苏轼传》翻译及注释

2020高考全国Ⅰ卷文言文《苏轼传》翻译及注释 苏轼字(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在20岁举行加冠礼取字,女子在15岁举行及笄之礼时取字。古人认为,名卑字尊。成年自己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教)以书,闻(听到)古今成败,辄(就)能语(说)其要(关键、要领。)。嘉佑二年(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改用民国纪年。年号是帝王登基时的名号,庙号与谥号均是其死后的名号。),试礼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考试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教育部。长官为礼部尚书。),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中乙科,后以书见(拜见。)修,修语(告诉)梅圣俞曰:“吾当避(避让、退让)此人出一头地。”洵卒(去世),赠(指对死者追封爵位)光禄丞。既除丧(又为“除服”,守孝期满,除去丧服),还朝,以判官告院。 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评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期间),每因(按照)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安宁)。徙(改任)知密州。司农行(实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判罪。《苏武传》:“会论虞常”。)。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犯……罪。),若(假如)自朝廷,谁敢不从(服从)?今出于司农,是(这)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姑且)徐(慢慢地。)之。”未几(不久),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暂时代理)知(主持,掌管)礼部贡举,会(恰逢)大雪苦寒,士坐(坐在)庭中,噤(因冷而哆嗦)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名词用作动词,发挥技能),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当权者)所恨(句式:被动句。标志是“为+所”)。轼恐不见(被)容,请外,拜(被任命)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交换。)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tiào,卖出粮食。与“籴(dí,买进粮食)”相反)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带着)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交会的地方),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póu,收集)羡(盈余)缗(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得二千,复发(拿出)橐(口袋)中黄金五十两,以作(建造)病坊,稍(渐渐)畜(xù,积聚,储藏)钱粮待之。徽宗立,更(经历)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恢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从未)以岁课(按一定的标准试验、考核)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学习)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固定的格式),但(只)常行于所(地方)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即使)嬉笑怒骂之辞(言辞),皆可书(书写)而

(完整版)高考真题文言文翻译

请翻译下列划线句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方法点拨】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二、节选自《宋史郭浩传》(全国大纲卷10 (5分) (设置守备)。 4 4 三、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山东卷10分) 5 (4分) (5 6、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 愿。(4分) (6。 7、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廖,召见兴,欲以代 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分) (7) 要求)。 四、节选自《元史•彻里》(江西卷12分) 8、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 (4分) 8?(关键词:所以、

安、鬻) 9、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 (4分) 9(关键词:毁诋、左右、批其颊。) 10、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 酒食而慰遣之,曰:的确:“古人秉烛夜游,~有以也”2.一年的收成,年景:~凶(年成歉收)。歉~(收成不好的年份)。】由官吏污暴 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 (4分) 10(关键词:岂、良、所致。) 五、节选自《清史稿•陶澍传》(广东卷10分) 11、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 。歉~(收成不好的年份)。 分) 【注】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 (11 “社仓法” 12(3分) (12 来劝励(好的)风气习俗。 13(3分) 【注】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 (13

2008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原文及翻译(二)

2008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原文及翻 译(二) 11、晏殊不隐私情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於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寮择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覆,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沈括《梦溪笔谈》) 【译文】 晏殊少年时,张知白以”神童”名义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见到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有草稿在,请另选试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质朴不隐。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宴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饮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