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祁连山中西段钨矿地质特征及勘探分析

甘肃祁连山中西段钨矿地质特征及勘探分析
甘肃祁连山中西段钨矿地质特征及勘探分析

钨矿地质特征

钨矿资源地质特征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一)中国钨矿时空分布 从成矿期来看,据《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1987)统计的钨矿床成矿时代[以矿床(点)数量为基础],前寒武纪成矿期占2%,加里东期占4%,海西期占9%,印支期占2%,燕山期占83%。从空间分布来看,在中国三大成矿域,即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特提斯成矿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说明空间分布广泛。康永孚、苗树屏等(1994)将中国钨矿分布划分为5个成矿带,即华北成矿带、华南成矿带、天山-北山成矿带、西秦岭-祁连山成矿带、三江钨锡成矿带。其中,华南成矿带中的南岭成矿区(包括政和-大埔深断裂以西的闽西、赣湘南部、粤桂两省区的一部分和滇东南部分),是我国钨矿床高度发育区,也是世界钨矿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丰富多彩,拥有世界上主要钨矿类型,如石英脉型(广东锯板坑钨矿、江西大吉山钨矿等)、花岗岩细脉浸染型(福建行洛坑钨矿)、以夕卡岩为主的层控多因叠加型(湖南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层控型(广西大明山钨矿)等。 如此可见,中国钨矿时空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高度集中。成矿期主要集中于燕山期,矿床分布特别是大型、超大型钨矿主要集中于南岭成矿区。其储量占全国钨储量的70%以上。 (二)中国钨矿成矿主要特点和若干规律

(1)具有多元成矿特点即成矿物质的多来源(岩源、层源、混合源、壳源、壳幔混合源等);含矿建造的多层位(元古宇、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上侏罗统);成矿作用的多期性;成矿环境的多样性;以及钨元素地球化学的多种适应性,如在岩浆阶段、岩浆热液、各种矿化流体、变质作用及表生作用中,均可活化、迁移,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富集成矿。 (2)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多种因素及其复合控矿的特点地层沉积建造是供矿、容矿的基本因素之一,不同的容矿建造机制分别控制形成不同类型的钨矿。如碳酸盐岩建造总是形成夕卡岩或似夕卡岩型钨矿床(以白钨矿为主);而在硅铝建造则往往产生交代岩或角岩,形成岩体浸染型、细脉浸染型、脉型、角砾岩筒型钨矿床。不同的构造-岩浆机制,形成各具特征的矿床类型。例如,由深大断裂从深部带来的壳幔混源型岩脉,可以形成斑岩型、角砾岩筒型钨矿;而来自壳源型的岩脉则形成脉型或夕卡岩型钨矿。各种成矿条件联合控矿,必然产生多型矿床的共生与复合。 (3)矿床高度集中分布和成群成带出现如前所述,南岭是中国钨矿最密集的成矿区,尤其是赣南、湘南、粤北地区的钨矿床更是高度集中分布,而且是成群成组的出现。如在赣南大余—崇义—上犹地区,仅在7800km2范围内就有180多个矿床(点)密集分布,几乎平均10km2内即有两处钨矿床,并呈现等距、近等距的分布;又如,盘古山区在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 一、矿产资源概况 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处西北内陆,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总国土面积45.48万km2。 全省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截止2004年底,省内已发现矿产156种(不含亚种),占全国发现矿种的91%,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92种。编入矿产储量表的矿产地有830处。其中大型73处,中型194处,小型563处。在保有资源储量中位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镍、钴、铂、钯、锇、铱、钌、铑、硒、铸型粘土等10种,居前五位的34种,前十位的60种,其中钒、钨矿分别居第七、八位。见表1。全省已查明地下水资源量153.9亿立方米/年。可开采水资源量46.2亿立方米/年。 我省已知矿产的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和分区集中的特点。河西以黑色、有色金属及化工非金属为主;中部是有色金属及建材矿产的聚集区;陇东以赋存煤和石油为特征;陇南则是有色和金的聚集区。

表 1 甘肃省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矿种 位次矿种矿种数 1 镍矿、钴矿、铂矿、钯矿、锇矿、铱矿、钌矿、铑矿、硒矿、铸型用粘土10 2 铬矿、镉矿、普通萤石、水泥配料用红土、水泥配料用黄土、饰面用蛇纹岩 6 3 锌矿、金矿、铍矿(绿柱石)、铊矿、碲矿、红柱石、透辉石、岩棉用玄武岩8 4 铜矿、铅矿、稀土矿、冶金用石英岩、重晶石 5 5 锑矿、铌钽矿、伴生硫铁矿、芒硝、水泥配料用砂 5 6 铋矿、铍矿(氧化铍)、菱镁矿、钾盐、砷矿、石榴子石、方解石、石棉8 7 钒矿、镁矿、汞矿、明矾石、宝石、玻璃用石英岩、蛭石7 8 油页岩、钨矿、银矿、冶金用脉石英 4 9 石油、化肥用蛇纹石、泥炭、玻璃用白云岩 4 10 锗矿、铟矿、叶蜡石、玻璃用砂 4 二、矿产资源开发在甘肃经济中的作用及供需形势 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及其开发在甘肃经济中具有基础和导向作用,矿业已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支柱。由于矿业开发具有关联度大、波及效应强的特点,形成了甘肃以有色和黑色冶金、石油加工和化学工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据2003年全省开采利用矿种76种,年产固体矿石量6355.75万吨。矿山企业采选工业总产值96亿元,销售产值97亿元。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

钨矿资源状况

中国矿产资源 能源矿产 金属矿产 金属矿产资源概论 铁矿 锰矿 铬铁矿 钛矿 钒矿 铜矿 铅锌矿 铝土矿 镍矿 钴矿 钨矿 钨矿概述 钨矿资源 钨矿资源地质特征 钨矿资源开发阶段 钨矿资源供需形势 锡矿 钼矿 汞矿 锑矿 铂族金属 金矿 银矿 锂、铍、铌、钽矿 锶矿 稀土、稀散金属矿 主要参考文献 一、资源状况 钨矿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现已发现并探明有储量的矿区252处,累计探明储量(WO 3,下同)637.5万t ,其中A+B+C 级储量232万t ,占36.4%。截至1996年底,钨矿保有储量为529.08万t ,其中A+B+C 级储量228.11万t ,占43.1%。 中国钨矿资源丰富,著称世界,其储量在世界排位,以中国表内A+B+C 级储量同世界储量基础相比居世界第1位。第2位加拿大(储量基础49.3万t)、第3位俄罗斯(储量基础35.5万t)。中国钨矿不仅储量居世界第一,而且产量和出口量长期以来也居世界第一,因而被称誉为“世界三个第一”。 二、储量分布 在全国已探明钨矿储量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保有储量在20万t 以上的有8个省区,依次为湖南179.89万t 、江西110.09万t 、河南62.85万t 、广西34.92万t 、福建30.67万t 、广东23.02万t 、甘肃22.29万t 、云南21.66万t ,合计485.39万t ,占全国钨保有储量的91.7%(以1996年底全国钨矿保有储量统计)。 从全国大行政区分布来看,依次:中南区占全国钨储量的58.2%,居首位,其次是华东区占28%、西北区占4.3%、西南占4.1%、东北区占3.2%、华北区占2.2%。 在三大经济地区钨矿储量分布的比例:东部沿海地区占17.1%、中部地区占75.1%、西部地区占7.8%。全国大中型、超大型钨矿分布及其储量和矿区开发利用情况见图3.12.1和表3.12.4(图中矿产地名编号与此表矿产地名编号相对应)。 图3.12.1 中国钨矿分布图 m3-12-1.jpg

缅甸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其矿产资源_二_

2011年4月April,2011 矿 床 地 质 M IN ERA L DEPOSIT S 第30卷 第2期 V ol.30 No.2 周边国家矿产资源简介 缅甸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其矿产资源(二) 铅锌矿资源 缅甸的铅锌矿主要分布在东部,从密支那至德林沙那约有50多处产地,其中以掸邦北部的腊戌和掸邦南部的东技一带最为集中(图1),规模也较大。铅锌矿床类型较相似,大多产于古生界,尤其是石炭系至奥陶系的灰岩中,呈似层状或层状,矿化可断续延长数千米。矿床附近从未发现侵入岩体,围岩蚀变较弱,而在含矿层下盘或上盘经常见有断续分布且厚度变化不大的流纹质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层,其产状与灰岩的基本一致。矿石成分以含银方铅矿和闪锌矿为主,其次为黄铜矿、黄铁矿、重晶石等。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该类型矿床应属于产在碳酸盐岩中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层控型矿床。该类型矿床常由于后期岩溶作用使其塌陷和泥化而再富集,形成新的富矿体。目前己知该类型矿床以腊戍西南约50km的Baw dw in矿床最为典型,其矿化带长4km,宽400m,在NW向断裂带侧旁,有3个富矿体,长度分别为380m、400m和550m,平均厚度分别为6m、42m和6m。在富矿体周围分布着低品位的铅矿化带,以及厚度在1m左右的重晶石脉。矿石成分以含银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为主,有少量车轮矿、斜方砷铁矿、辉砷锑矿等。矿石品位(质量分数)较高,Pb为21%,Zn为15%,Cu为0.3%,Ag为0.055%。该矿床在15世纪曾由中国人开发,用于炼银;1918年改由缅甸人经营,曾开采了18万t铅锌矿,目前年开采矿石量为1万t左右。此外,东技西北部的Baw saing铅锌银矿床、腊戍西南部的Nymy ae铅矿床和东技东南部的Loungh H ken锌矿床等,其成矿特点与Baw dw in矿床基本相似,并都具有一定远景,但目前大多数矿床仅开采浅部的氧化矿(如Nymyse矿床的白铅矿,Loumg h H ken的菱锌矿)以及由岩溶作用导致次生再富集的矿体,开采量不大,每年产精矿数百吨。 铜矿资源 缅甸目前已知的铜矿产地有50多处,主要分布在东部掸邦地区,近年,在中部皆实省和伊洛瓦底省也有所发现。在掸邦,绝大多数铜矿是作为有色金属矿床的伴(共)生矿出现,其中,与古生代碳酸盐岩中层状铅锌矿床的关系最为密切,如在Namtu Smelter,每年可获品位为51%的铜精矿300多吨。其次为含铜石英脉,产于古生界,规模十分有限,但矿石都比较富。在缅甸西部,铜矿主要产于第三纪火山弧带内,火山岩以中酸性为主,矿化与斑岩体在时空上有密切关系。如下钦德敏(Chindw in)的Monywa铜矿产于火山颈相的黑云母斑岩附近,后者侵位于海相砂岩、泥岩与凝灰岩互层的层位内,在斑岩体中以细脉浸染状矿化为主,而在火山岩中则以网脉状矿化为主。矿体出露长约300余m。矿石以浸染状和脉状为主,其次为块状。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铜矿、黄铁矿和斑铜矿。围岩蚀变以明矾石化为主,分布广泛并较强烈。地表次生富集带发育。在M onyw a以南,还有Kyingw a Taung、Sabe T aung和Letpadaung等产地,其地质特点与M onyw a基本相似,经初步工作后估算,其铜矿资源储量约200万t,品位平均为1%。文多(Wuntho)地区也有相似的矿化点,产在花岗闪长岩体附近,沿NW向断裂带分布,矿化以火山岩裂隙细脉充填为主,具有与多金属硫化物共生的特点,通常有石英 电气石、辉钼矿、毒砂、斜方砷铁矿和黄铜矿演变序列。在缅甸北部密支那西南和西部钦邦地区,曾发现岩浆型铜矿,铜矿化产在蛇纹石化橄榄岩中,以构造裂隙充填为主,黄铜矿、辉铜矿常与铬铁矿相伴,矿化规模一般不大。据说,上世纪初在北部蛇纹石化超基性岩中开采了500t铜矿石。新近,在西部钦邦维多利亚山NNW向15km处的M indat地区发现了赋存在绿片岩中的铁、铜硫化物矿化带,断续延长8 km,目前尚未对其开展工作。 钨锡矿资源 钨锡矿主要分布在缅甸东部(图1),在掸邦 克耶邦 德林达依省一带,约有120处产地,是东南亚钨锡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南可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钨锡矿带相接,向北与中国华南成矿带相连。缅甸的钨锡矿与第三纪花岗岩侵入体在时空及成因上有关,其含钨锡花岗岩带是东南亚半岛3个花岗岩带中最西部的花岗岩带。花岗岩大多侵入于上古生界墨古(Merg ui)群中,钨锡矿化主要赋存于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个别产在岩体顶部和沉积围岩中,以岩浆热液型为主,大多呈含矿石英脉产出,有少量的含矿

中国钨矿资源地质特征及典型矿床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一)中国钨矿时空分布 康永孚、苗树屏等(1994)将中国钨矿分布划分为5个成矿带,即华北成矿带、华南成矿带、天山-北山成矿带、西秦岭-祁连山成矿带、三江钨锡成矿带。其中,华南成矿带中的南岭成矿区(包括政和-大埔深断裂以西的闽西、赣湘南部、粤桂两省区的一部分和滇东南部分),是我国钨矿床高度发育区,也是世界钨矿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成矿条件优越,矿床类型丰富多彩,拥有世界上主要钨矿类型,如石英脉型(广东锯板坑钨矿、江西大吉山钨矿等)、花岗岩细脉浸染型(福建行洛坑钨矿)、以夕卡岩为主的层控多因叠加型(湖南柿竹园钨锡铋钼矿)、层控型(广西大明山钨矿)等。 如此可见,中国钨矿时空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高度集中。成矿期主要集中于燕山期,矿床分布特别是大型、超大型钨矿主要集中于南岭成矿区。其储量占全国钨储量的70%以上。 (二)中国钨矿成矿主要特点和若干规律 (1)具有多元成矿特点即成矿物质的多来源(岩源、层源、混合源、壳源、壳幔混合源等);含矿建造的多层位(元古宇、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上侏罗统);成矿作用的多期性;成矿环境的多样性;以及钨元素地球化学的多种适应性,如在岩浆阶段、岩浆热液、各种矿化流体、变质作用及表生作用中,均可活化、迁移,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富集成矿。

(2)具有地层、构造、岩浆岩多种因素及其复合控矿的特点地层沉积建造是供矿、容矿的基本因素之一,不同的容矿建造机制分别控制形成不同类型的钨矿。如碳酸盐岩建造总是形成夕卡岩或似夕卡岩型钨矿床(以白钨矿为主);而在硅铝建造则往往产生交代岩或角岩,形成岩体浸染型、细脉浸染型、脉型、角砾岩筒型钨矿床。不同的构造-岩浆机制,形成各具特征的矿床类型。例如,由深大断裂从深部带来的壳幔混源型岩脉,可以形成斑岩型、角砾岩筒型钨矿;而来自壳源型的岩脉则形成脉型或夕卡岩型钨矿。各种成矿条件联合控矿,必然产生多型矿床的共生与复合。 (3)矿床高度集中分布和成群成带出现如前所述,南岭是中国钨矿最密集的成矿区,尤其是赣南、湘南、粤北地区的钨矿床更是高度集中分布,而且是成群成组的出现。如在赣南大余—崇义—上犹地区,仅在7800km2范围内就有180多个矿床(点)密集分布,几乎平均10km2内即有两处钨矿床,并呈现等距、近等距的分布;又如,盘古山区在11000km2范围内也有100多处钨矿床(点)分布,平均每100km2就有1处矿床。在南岭每一个密集区里往往产有1~2个大型钨矿并有“卫星”式一批中小型矿床围绕大型矿床产出而成群成组的分布。在每个矿床中几乎都有1~2条“王牌”矿脉(即规模大、品位富的矿脉),如西华山钨矿的299号“王牌”脉长920m,脉宽最大3.60m,而且品位富。每个矿区的含钨石英脉成群成带的产出(即许多脉钨矿体一起产出而形成矿体群;按矿体分布疏密程度而分为脉带型矿脉和单脉形矿脉)。如赣南的西华山、大吉山,湘南的瑶岗仙,粤北的锯板坑、梅子窝、石人嶂等特大型、大中型钨矿床中的矿脉,均是成群成带的分布。这种成群成带的分布规律,对找矿、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甘肃地质地貌地震概况

甘肃省工程地质、地貌、地势等图 地层本省地层发育齐全,除太古界地层外,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元古界和古生界广布山区。主要为火山岩――类复理石建造,为碳酸盐岩、碎屑岩、火山岩。中生界分布全省基岩区,以碎屑岩、含煤碎屑岩为主。第三系分布山间盆地和山麓地带,以碎屑岩、泥岩为主。第四系遍布全省,具有多种成因的松散堆积物。全省大致可分为三个不同时代的构造岩浆区,祁连山为早古生代构造岩浆区;北山为晚古生代构造岩浆区;西秦岭为中(新)生代构造岩浆区。构造省内地质构造复杂,形成很多不同类型的构造体系。现将厘定的构造体系简述如下:(一)巨型纬向构造体系:l?阴山――天山纬向构造体系,横贯于我省北山区。由山地与其相间的山前或山间盆地构成。贯穿北山地区所有新老地层;2?秦岭一昆仑纬向构造体系贯穿本省南部徽成盆地以西的西秦岭地区。具有悠久的生成发展历史和复杂的演变过程,并卷入新生的构造体系之中。(二)经向构造体系:由南北向压性形迹组成,位于贺兰褶皱带南端。因被后期祁吕系构造迭加复合而成其为脊柱部分。(三)河西构造体系:主要分布在祁连山东半部。由相间排列的隆起、拗陷和活动断裂构成,是地震活跃区。(四)山字型构造体系:1?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展布省内的是祁吕系弧形褶皱带西翼、脊柱与马蹄形盾地的一部分;2.武都山字型构造体系,它的主体是在秦岭一昆仑纬向构造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挽近继续活动,地震活跃。(五)陇西旋卷构造体系:展布于阿宁盾地中,是中生代后发展起来的,挽近活动较强,是重要控震构造之一。岩土体类型的主要特征(一)岩体类型岩浆岩建造:主要分布在北山区,次为祁连山区和西秦岭区。侵入时代齐全。岩性复杂,以花岗岩类为主,次为闪长岩类及辉长岩类等。火山熔岩以流纹岩、安山岩为主。结构呈整体块状,新鲜岩石致密坚硬。变质岩建造:分布广泛,’由元古界、下古生界组成。岩石多呈块状或中厚层状――薄层状结构,质地坚硬,力学强度较高,抗风化能力强。砂岩、板岩、灰岩、页岩,呈薄层状或页片状结构,力学性质复杂而多变。碎屑岩建造:出露广泛,由上古生界和中新生界组成。砾岩、砂岩强度较高。泥岩类、页岩、煤层是软弱地层。碳酸盐岩建造:主要分布于西秦岭南带。灰岩所夹泥岩、页岩是软弱层。(二)土体类型1.砾质土:广泛分布在祁连山与北山山前地带,是河西走廊第四纪主要沉积类型。由卵石、砾石和砂组成。2.沙性土:断续分布于河西走廊西、北部。由风成沙组成。3.粘性土:分布于河西走廊各绿洲平原和各地河谷平原上部。岩性有亚砂土、亚粘土和粘土等。本省中东部黄土高原是湿陷性黄土的主要分布区,易造成地基沉陷。4.特殊土:特殊土中的淤泥质土、盐渍土和冻土分布偏辟而少,相当时期内不会开发利用。(三)工程地质区主要特征1.阿尼玛卿山~西秦岭工程地质区:位于本省南部。呈高原山地地貌,间有中新生代断裂型盆地。挽近活动断裂发育。天水~武都地震带纵贯中东部。沿白龙江中游及武都以北地区泥石流、滑坡十分发育。2.陇西、陇东黄土高原工程地质区:黄土广厚,水系发育,地表破碎,将黄土高原侵蚀成多种地貌类型,滑坡、泥石流发育,水土流失严重。陇西黄土高原构造复杂,挽近断裂仍有活动,地处天水一兰州地震带。陇东黄土高原表层构造不发育,是长期稳定地块。3.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工程地质区:由一系列呈多字型排列的复式褶皱和压性、压扭性断裂带和间夹的中新生代槽地组成。区内西北向活动断裂是主要控震断裂。4.河西走廊平原工程地质区:是燕山运动发育成熟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大型盆地。第四纪堆积物巨厚,表层断裂不发育。5.走廊北山工程地质区:位于甘肃西北部的北山地区。基岩风化剥蚀强烈,地块相当稳定。? 甘肃省地貌类型图地貌是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由内外营力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陆地表面的不同形态。以内营力为根据,甘肃省地貌可分为平原、高原与台地、丘陵和山地四种基本形态。而各种外营力因蚀积程度的不同,将各种较小的形态迭加于这四种基本形态之上,这就

钨矿综述

钨矿综述 一.钨矿简史 我国早在十世纪就发现了钨。从1783年西班牙首次用炭从黑钨矿中提取了金属钨至今已有200余年的钨矿开发、冶炼、加工历史。1900年开始用于工业,如做灯泡的钨丝;用钨作合金添加剂制成高速钢。钨具特有的高温性能。 钨矿是中国的优势矿产,2011年中国以全球61%的储量生产全球83%的钨。中国钨矿的开发利用为世界钨矿的产品供应做出重要贡献。我国钨矿于1907年发现于江西省大余县西华山,钨矿开采始于1915~1916年(据《中国矿床发现史·江西卷》,1996年)。此后在南岭地区相继发现不少钨矿区,生产不断扩大,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钨精矿产量达到万吨,跃居世界钨精矿产量首位,至今仍居世界第l位。 新中国成立后,为振兴钨业,在五六十年代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钨矿地质普查和勘探工作。由原重工业部、冶金部、地质部所属地质勘探部门,迅速地对赣、湘、粤以及闽、桂、滇等省区的钨矿开展全面普查勘探工作,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年),为赣南西华山、大吉山、岿美山、盘古山等“四大名山”黑钨矿床作为重点矿山建设项目以及在湘南、粤北、桂东北等地区的钨矿建设矿山,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成果,作为采选设计的依据。上世纪60—80年代,为保矿山、保建设和钨业持续发展,继续进行了大量地质勘查工作,在华南和西北甘肃等地又发现并探明了一批大型、超大型钨矿,为中国钨业可持续发展,准备了充足的矿产资源。 中国一直是世界上钨矿储量最大的国家,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中国钨矿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赣南等)和河南等地,三者的钨矿资源储量占全国总资源储量的61%。南岭地区是中国主要的钨矿集中区和资源远景区,北祁连山西段、东秦岭、西南三江、大兴安岭和北山地区也都是主要的远景区。截至201 1年底,中国钨矿查明资源储量为620.4万t,其中基础储量为156.7万t。在全国已查明钨矿资源储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查明资源储量在20万t以上的依次有湖南、江西、甘肃、河南、广西、福建、广东、安徽和云南。 二.钨矿类型 世界上具有经济意义的钨矿床主要类型有矽卡岩型矿床、石英脉型矿床、斑岩型矿床、云英岩型矿床。 1.矽卡岩型钨矿床

湖南郴州市柿竹园钨矿地质特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湖南郴州市柿竹园钨矿地质特点 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区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南25km 处,超大型矿床,以钨、锡、铋、钼为主,并伴生丰富的萤石、铜、铅、锌、硫、铁、金、银,以及铍、铌、钽等多种矿产。累计探明储量:钨70.13 万t、锡48 万t、铋26.58 万t、钼11.8 万t,以及铍、银、金、铜、硫、铌、钽等伴生储量。 柿竹园矿产地名出现于清朝乾隆年间。据清-光绪《湖南通志》记载,乾隆十一年(1746 年)题准郴州柿竹园、葛藤坪等处出产锡砂。民国时期开采硫铁矿。地质矿产调查始于1930 年和1947 年,王晓青等曾两次对金船塘、柴山、柿竹园等地进行矿产调查。新中国成立后,在湘南千里山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从1954 年以来,地质队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地质勘探。湖南省地质局四○八队成功地勘探了世界罕见的超大型柿竹园钨锡钼铋矿床,于1985 年提交了最终地质勘探报告。 矿区地处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中心地段,位于湘南千里山花岗岩体东南缘与泥盆系碳酸盐岩层接触带。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震旦系和泥盆系。震旦系分布于矿区东侧,主要为石英砂岩、千枚岩、板岩等。泥盆系在矿区内只见中、上统。中统跳马涧组砂岩出露于矿区东南隅;棋梓桥组碳酸盐岩层分布在矿区东部野鸡尾一带。上统佘田桥组产于矿区中部,主要为灰岩、泥质条带状灰岩、泥灰岩夹粉砂岩、页岩,大部分已夕卡岩化,为主要容矿地层。矿区构造,主要有野鸡尾-柿竹园背斜与柿竹园-太平里向斜,两者轴向均为北北东20°。断裂发育,主要有四组,即北北东向、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 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为千里山花岗岩燕山期复式岩体,侵入泥盆统佘田桥组,具多阶段成岩成矿特征。岩体周围分布有东坡山、柿竹园、野鸡尾、金狮岭、大吉岭、金船塘、横山岭、玛瑙山、蛇形坪、水里湖、红旗岭等10 余处钨锡

甘肃地质图说明

秦岭区地层 上古生界发育较全,泥盆系以前仅南秦岭有巨厚的志留系及更老的地层。前志留系“碧口群”组成摩天岭的主题,厚达18000米,下部为碎屑岩与火山岩,发育有细碧角斑岩,具有铜矿化;中部为碎屑岩夹火山岩;山部位碎屑岩夹碳酸盐,含磷、钡。 志留系厚达万米,主要沿白龙江分布,其沉积建造与祁连山区、北山区略有不同,岩性以碎屑岩为主,下统夹硅质岩、白云岩、炭质岩;中上统夹硅质岩、炭质千枚岩、白云岩,含磷钼钒。 上古生界厚达27000余米,其沉积建造及生物群和祁连山、北山区均不同,岩性以碎屑岩、碳酸盐为主,仅夹少量凝灰岩,无大量海底喷发火山岩。 泥盆系厚达16000余米,中泥盆世早期为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在西秦岭厚达万米,含铁磷,中泥盆世晚期在被秦岭为碎屑岩夹灰岩,厚8000米,南秦岭为碳酸盐夹页岩,厚800米。上泥盆统在被秦岭以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为主,南秦岭为碳酸岩。早石炭世早期沉积在北秦岭为细碎屑岩夹泥灰岩,在南秦岭为灰岩夹板岩。 第四系以冲洪积层为主,部分黄土状亚粘土。 侵入岩 γ1-2前寒武纪;γ3加里东; γ4华力西;γ51印支期; γ52、γ53燕山期γ-酸性δ-中性…… 秦岭区以印支、燕山期为主。

①加里东期:分布有限,在秦岭南部,为晚期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辉绿岩等,侵入于前志留系、志留系,为岩株岩脉,部分为岩基,西沟石英闪长岩同位素年龄为3.09亿年。 ②印支期:秦岭最为发育,广布岷县以东,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呈较大的岩基、岩株,侵入于上古生界及三叠系。中川、闾井、柏家庄、碌础坝、温泉、阳坝花岗岩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89-2.23,1.91-2.08、1.90-2.16、1.96-2.30、2.08-2.23、2.23亿年。糜署岭花岗闪长岩为1.20亿年按同位素年龄为燕山期,但因被中、下侏罗统不整合所覆盖,钴定位印支期。 ③燕山期:秦岭较发育,广布岷县以西,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呈岩基、岩株侵入石炭、二叠系、三叠系,德乌鲁岩体侵入侏罗系火山岩中。东邻宝鸡杨家湾花岗岩中伟晶岩同位素年龄为1.03-1.32亿年,花岗岩被下白垩统不整合所覆盖。晚期有超基性岩侵入,龙门沟岩体侵入燕山早期花岗岩。 地质构造 印支、燕山运动在各处都有较强表现,尤其在秦岭最为强烈,只侏罗纪及其以前的地层均发生较强的形变,形成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见的角度不整合。造成甘肃省各构造体系的轮廓,印支、燕山期运动在秦岭区伴有较强的岩浆活动。 东西构造带 經過各個時期的構造運動,特別是中生代以來的構造運動,使南秦嶺巨大的東西構造帶經歷了強烈的構造變動。

铅锌矿地质勘探规范

铅锌矿地质勘探规范 绪言 建国以来,我国铅锌矿地质勘探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评价并勘探了近六百处铅锌矿产地,探明的铅锌储量跃居世界前列,提交了许多可供矿山建设依据的地质勘探报告,积累了丰富的勘探铅锌矿床的经验,为我国发展铅锌工业和地质勘探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实践表明,铅锌矿地质勘探工作应坚持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根据地质条件的可能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选择勘探矿区;合理地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勘探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矿床地质研究程度;认真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勘探;讲究经济效益,缩短勘探周期,用相对较少的投资和工作量,提交符合质量要求的地质勘探报告。 本规范是在大量调查研究和收集探采对比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建国以来铅锌矿地质勘探工作的经验,根据原国家地质总局1977年颁发的《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试行)的原则而制定的铅锌矿地质勘探工作要求。它是我国现行地质工作管理体制下,指导铅锌矿地质勘探和审批提供矿山建设设计的地质勘探报告的技术要求。在执行过程中,要结合各矿床地质特点和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具体运用。 第一章工业要求 第一条:铅、锌矿的特性及用途 铅是兰灰色金属,硬度1.5,比重11.34,熔点327℃,沸点1525℃;能与锌、锡、锑、砷等金属组成合金。铅的展性良好,延性甚微;在干燥空气中,铅不发生化学变化;在潮湿空气中,易形成氧化铅薄膜覆盖其表面;常温下,铅几乎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但溶于硝酸,铅对碱、氨、氰酸及有机盐具有较好的防腐蚀能力。 锌是兰白色金属,硬度2.0,熔点419℃,沸点906℃,加热至100-150℃时,具有良好压延性,压延后比重为7.19,锌能与铅、锡、锑、镍、铜等金属组成合金。在常温下的干燥空气中,锌不起变化;在潮湿空气中,其表面生成致密的碱性碳酸锌薄膜,可保护锌金属内部和镀锌金属表面不再氧化受腐蚀。

云南省文山官房钨矿地质特征及勘探分析

云南省文山官房钨矿地质特征及勘探分析 摘要: 云南省文山官房钨矿床位于云南文山县境内,地处滇东南褶皱一系,属于中到大型钨矿床。本文从这个矿区的地质构造入手,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控制机理进行探究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区成矿的主要构造因素是花岗岩和围岩的接触带,挤压抬升是形成此矿的基础。这些成果对在该矿区继续找矿和研究成矿规律的构造因素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字:文山钨矿;矿区地质;勘探分析 云南东南部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锌、钨、银、铅等矿产的产地。分布着像白牛厂、个旧以及都龙等很多个超大型和大型的多金属矿床。经过对云南省文山官房矿区进行勘察,已查明此钨矿床已达到中型矿床规模,矿石的种类为矽卡岩白钨矿,根据专业人员的规划,该矿山的未来年处理矿石能力可达7万吨,该矿区的生产前景还是比较好的。 1.矿区的地质背景 文山官房矿区的地质构造位于滇东南—富宁褶皱以及束薄竹山穹窿的南翼,在区内有震旦系屏边群地层出露,是复理石建造的,在屏边群之上为寒武系假整合,下部是由浅海相石英砂岩建造的,从下往上逐渐变为由浅海相和滨海相碳酸盐以及砂泥质建造。本区的地质构造是环绕越北古陆环状的弧形,而且其间自北向东方向的断裂穿插,这主要是在晚印支运动中形成的。在该区域的构造隆起位置和断裂的两侧有酸性侵入岩,这些侵入岩发育在华里西期和燕山期,主要有都龙岩体、南温河岩体等,有很多锌、钨、银、铅等矿床是在这些岩体边缘和外围地区发现的。 2.矿区地质情况 官房矿区的西南和西北部出露于寒武系,其他部分出露于第四系。冲庄组、大丫口组以及田蓬组自下而上排列,主要的含矿层位是后两者。地层自北向南慢慢变新,因为受到花岗岩体的侵入,引起了变质作用,所以有广泛的角岩和钙质矽卡岩在矿区内形成。矿区总体属于单斜构造,褶皱不发育。在矿区中部有一条正断层,东西走向。官房矿区地处薄竹山花岗岩体的西南边缘,此岩体沿着北西

甘肃省鹰咀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第27卷 第6期 2011年3月 甘肃科技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 logy Vo l 127 N o 16M ar 1 2011 甘肃省鹰咀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李生栋 (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酒泉737100) 摘 要:系统总结了鹰咀山金矿床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矿体特征、矿体富集规律、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认为寒武系黑刺沟组二段为金矿床的赋矿层位,矿体受控于多级断裂的控制,矿体顶板围岩对矿体的形成具重要意义,矿床成因为与构造破碎带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分析了矿体富集与地层层位、构造发育程度、矿化阶段的关系;总结了找矿标志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关键词:鹰咀山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富集规律;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 619 鹰咀山金矿床位于甘肃省肃北县,东经96b 18c ,北纬39b 42c 。该矿床是1996年甘肃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酒泉地质调查队在二轮区划工作中发现并评价。自发现以来,仅有少数研究者从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控矿因素等诸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研究(毛 景文等[1-3];夏林圻等[4];杨建国等[5] )。但对矿床成矿规律缺乏全面系统的总结。矿床位于北祁连西段,矿区周围分布有大小金矿床数个,被誉为甘肃北祁连山的黄金三角区。加大对矿床的研究,总结成矿规律,对矿区外围寻找矿源尤为重要。 1 成矿地质背景 鹰咀山金矿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北西缘,岛弧火山岩带西端,北距阿尔金断裂7km 。以阿尔金大型走滑断裂为界,南为祁连山褶皱系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北属敦煌地块万佛峡)大坝新生代断陷盆地。区域上地层沉积厚度大,断裂、褶皱构造 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区内地层主要出露有前长城系云母石英片岩;寒武系碎屑岩、板岩和酸性凝灰岩;奥陶系中酸性火山岩;志留系砂岩、粉砂岩和凝灰岩;石炭系)二叠系砂页岩;白垩系砾岩和砂岩;第四系冲)洪积砂砾岩。其中寒武系黑刺沟组含为矿地层。 侵入岩主要分布于鹰咀山矿区以北、寒山以南的地区,岩性有加里东期的超基性岩、英安玢岩、花岗岩、以及华里西期花岗闪长岩。这些岩体不同程度的为成矿提供了部分热液来源。 2 矿床地质特征 211 矿区地质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寒武系黑刺沟组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如图1所示。该套地层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及含矿性的差异,自下而上划分 为3个岩性段。 图1鹰咀山金矿地质图(据甘肃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酒泉地质调查队,1997) 11第四系,21角砾凝灰熔岩,31板岩,41凝灰岩,51灰岩,61硅质岩,71英安质角砾岩,81砂岩,91砾岩,101安山岩,111辉长岩,121断层,131含金蚀变破碎带1

中国典型钨矿区

中国典型钨矿区(钨矿床) 一、江西西华山钨矿 西华山钨矿区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城西北9km处,大型黑钨矿床,累计探明储量(WO3)8.13万t,并伴生可观的钼、铋、锡、铜、稀土等矿产。矿山建设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西华山钨矿开采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宋代就有采锡者,钨矿发现于1907年(清·光绪33年)。开采始于1915~1916年。较系统的地质调查始于1929~1938年,先后由江西地质矿业调查所、中央地质调查所等单位的地质工作者进行地质调查。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1955年进行大规模的正规地质勘探工作,1956年6月,由冶金部地质局中南分局(前称中南有色局长沙地质勘探公司)二○一队提交了《西华山钨矿地质勘探总结报告书》,同年,报告由全国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作为矿山建设的依据。 矿床处于赣湘粤加里东隆起成矿带西华山-棕树坑钨锡带的西南端,产于燕山期复式花岗岩株内。矿区地层为寒武系浅变质的硅铝质岩(图3.12.2)。矿区面积6.48km2,矿化面积2.86km2。全区共有矿脉524条,除少数分布于变质岩中外,绝大多数赋存在岩体之内,又大部分产于第二次侵入的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第一次侵入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矿脉都成组成带集中分布,全区分为北、中、南3组(区)。矿脉一般长400~600m,脉宽10~30cm,矿化深度一般为50~140m,最深达250m。北区299号矿脉为全区最大的“王牌”矿脉,长达920m,脉宽最大3.6m,平均0.94m,矿化最富集。在开采过程中以及补充勘探时又发现了一些盲矿脉,主要集中在中区西部变质岩之下。矿体整体形态为狭长的薄板状,但常有膨大缩小,尖灭侧现,分支复合等变化。矿石矿物主要为黑钨矿,其次为辉钼矿、锡石、辉铋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矿石平均品位WO3 1.086%,矿脉两侧围岩蚀变主要为云英岩化、钾长石化、硅化,局部有黄玉化、萤石化等。矿床类型为石英大脉型热液充填黑钨矿床,简称石英大脉型钨矿床。 图3.12.2西华山矿区地质图

钨矿特征综述

钨矿特征综述 一、钨矿简介 钨元素由瑞典化学家舍勒(c.W.Scheele)于1781年从当时称为重石的矿物(现称白钨矿)中发现的,并以瑞典文rang(重)和sten(石头)的复合词am黟ten命名这种新元素:1783年西班牙人德卢亚尔兄弟(F·de Elhuyar)从黑钨矿中制得氧化钨,并用碳还原为钨粉。 化学形态钨呈银白色,是熔点最高的金属,熔点高达3400℃,居所有金属之首,沸5555o C,比重(单晶钨)19.3,并具有高硬度、良好的高温强度和导电、传热性能,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耐腐蚀,不与盐酸或硫酸起作用。 钨在冶金和金属材料领域中属高熔点稀有金属或称难熔稀有金属.钨及其合金是现代工业、国防及高新技术应用中极为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航天、原子能、船舶、汽车工业、电气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含钨高温合金主要应用于燃气轮机、火箭、导弹及核反应堆的部件,高比重钨基合金则用于反坦克和反潜艇的穿甲弹头。钨精矿用于生产金属钨、碳化钨、钨合金及化合物。 二、我国钨矿资源现状 中国一直是世界上钨矿储量最大的国家,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中国钨矿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赣南等)和河南等地,三者的钨矿资源储量占全国总资源储量的61%。南岭地区是中国主要的钨矿集中区和资源远景区,北祁连山西段、东秦岭、西南三江、大兴安岭和北山地区也都是主要的远景区。 截至201 1年底,中国钨矿查明资源储量为620.4万t,其中基础储量为156.7万t。在全国已查明钨矿资源储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查明资源储量在20万t以上的依次有湖南、江西、甘肃、河南、广西、福建、广东、安徽和云南。中国钨矿查明资源储量总体上来看呈稳步增长态势,从2006年的558.4万t增至620.4万t,增长11.1%;而2011年较2010年增长5.0%。其中,白钨矿的查明资源储量最大,其次为黑钨矿,混合钨矿的量最少。 三、我国钨矿资源的特点 3.1分布较集中,规模大,资源储量丰富 资源储量和矿区分布较集中是中国钨矿资源的一大特点。钨矿资源储量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河南、甘肃、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其中,湖南柿竹园、湖南杨林坳、江西大吉山和香炉山、福建行洛坑等矿床属于超大型和大型钨矿床。 3.2矿床类型多、成矿作用多样 由于成矿物质的多源性、成矿条件以及成矿作用的多样性等综合条件,除火山热泉沉淀型、盐湖卤水和淤泥型钨矿床外,几乎世界上所有已知的钨矿床成因类型在中国均有发现[4]。中国钨矿床类型多样,有矽卡岩型、斑岩型、石英脉型、层控型、角砾岩筒型、冲积砂矿型、伟晶岩型矿床、风化淋滤铁帽型钨矿等类型。 3.3共(伴)生组分多,综合利用价值大 钨矿共(伴)生组分种类繁多,其伴生组分有锡、钼、铋、铜、铅、锌、锑、钴、金、银、铁、硫、铌、钽、锂、铍、稀土、压电水晶和熔炼水晶、萤石等。这些伴生组分经选冶综合回收可成为有用组分。从矿石类型上看,白钨矿主要与重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共(伴)生,黑钨矿一般与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和稀散元素共(伴)生。在采选冶过程中综合回收这些有

广东省连州市岭脚锡钨矿区矿体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广东省连州市岭脚锡钨矿区矿体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从岭脚锡钨矿区矿体地质特征入手,总结其矿体特征、矿脉生成顺序、矿化富集特点等,并进行了矿床成因分析,提出成矿模式。 【关键词】岭脚锡钨矿区矿体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分析成矿模式 1 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上处于连山后加里东隆起北东缘,连县上古生代坳陷北部,东西向西山岩体东南部。 区域地层寒武系分布广,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主要岩性为变质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细粒长石石英杂砂岩、板岩、变质粉砂岩等,是本区钨、锡主要赋存层位,也是南岭地区钨、锡重要赋存层位。泥盆—石炭系广泛分布,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建造,其中中泥盆统含炭质硅质灰岩是区内多金属矿主要含矿层位(如连县小带中型铅锌银矿产于该层位)。二叠系与三叠系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建造,是本区煤的主要赋存层位。白垩纪为一套复陆屑红色碎屑岩建造,分布在中生代盆地中。 区域上大面积分布的西山岩体(九凝山复式岩体东部),岩性为花岗斑岩,形成于燕山三期(γ52(3))。此外区内岩脉较发育,主要有花岗斑岩脉,花岗岩脉及闪长岩脉等。据重力异常推测,西山岩体与地层接触界面向南倾伏。 区域构造为北东向郴县—怀集断褶带、英德弧形构造前弧西翼(北西向)、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在本区交汇,构造相当复杂,北东、东西、南北及北西向构造均发育。北西向构造有大雾山复背斜及该方向断裂;北西向断裂规模大,具多期次活动特点;北东向大断裂控制中生代盆地分布;南北向构造以连州断褶带规模最大;东西向构造以西山构造岩浆岩带规模大。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地层属寒武系高滩组(∈g),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根据岩性组合由老至新可划分为六个岩性段,总体呈粗—细(碎屑岩)三个旋廻的韵律性变化。地层呈北西走向,总体倾向南西,倾角中等-陡,总体呈一单斜构造,但局部发育小规模的背斜和向斜。 矿区北西面4km为西山花岗斑岩体,区域物探资料推测矿区内有隐伏岩体存在。矿区发育有石英斑岩脉和细粒花岗岩脉。 矿区发育褶皱与断裂,节理裂隙也较发育。矿区处于大雾山复背斜北东翼的次级岭脚向斜北东翼。区内地层总体呈北西走向,倾向南西,总体呈一单斜构造。区内发育的次一级褶曲皆为小型褶曲,轴向北西西—北西,主要为同斜、倒转或

甘肃省矿产资源情况

甘肃省矿产资源情况 1、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 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处西北内陆,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总国土面积45.48万km2。 全省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截止2004年底,省内已发现矿产156种(不含亚种),占全国发现矿种的91%,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92种。编入矿产储量表的矿产地有830处。其中大型73处,中型194处,小型563处。在保有资源储量中位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镍、钴、铂、钯、锇、铱、钌、铑、硒、铸型粘土等10种,居前五位的34种,前十位的60种,其中钒、钨矿分别居第七、八位。见表1。全省已查明地下水资源量153.9亿立方米/年。可开采水资源量46.2亿立方米/年。 我省已知矿产的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和分区集中的特点。河西以黑色、有色金属及化工非金属为主;中部是有色金属及建材矿产的聚集区;陇东以赋存煤和石油为特征;陇南则是有色和金的聚集区。 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79种(含亚矿种,下同),其中,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111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的62%,未查明资源储量的68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的38%。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95种、矿产地1184处(含共伴生矿产,下同),其中固体燃料矿产地234处,黑色金属矿产地119处,有色金属矿产地253处,贵重金属矿产地273处,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矿产地34处,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地75处,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地42处,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地154处;勘查程度勘探阶段259个、详查阶段291个、普查阶段634个。 据《2010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统计,在已查明的矿产中,我省资源储量名列全国第1位的矿产有12种,居前5位的有29种,居前10位的有58种。

钨矿

钨矿 钨元素由瑞典化学家舍勒(C.W.Scheele)于1781年从当时称为重石的矿物(现称白钨矿)中发现的,并以瑞典文tung(重)和ste n(石头)的复合词tungsten命名这种新元素。1783年西班牙人德卢亚尔兄弟(F·de Elhuyar)从黑钨矿中制得氧化钨,并用碳还原为钨 一、概述 钨呈银白色,是熔点最高的金属,熔点高达3400℃,居所有金属之首,沸点5555℃,比重(单晶钨)19.3,并具有高硬度、良好的高温强度和导电、传热性能,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耐腐蚀,不与盐酸或硫酸起作用。 钨在冶金和金属材料领域中属高熔点稀有金属或称难熔稀有金属。钨及其合金是现代工业、国防及高新技术应用中的极为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航天、原子能、船舶、汽车工业、电气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含钨高温合金主要应用于燃气轮机、火箭、导弹及核反应堆的部件,高比重钨基合金则用于反坦克和反潜艇的穿甲弹头。 钨精矿用于生产金属钨、碳化钨、钨合金及化合物。 二、钨矿原料特点 (1)钨的地球化学特性及其在地质作用的行为钨是一种分布较广泛的元素,几乎遍见于各类岩石中,但含量较低。通过有关

地质作用加以富集才能形成矿床作为商品矿石开采。钨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1.3×10,在花岗岩中含量平均为1.5×10。钨在自然界主要呈六价阳离子,其离子半径为0.68×10m。由于W6+离子半径小,电价高,具有强极化能力,易形成络阴离子,因此钨主要以络阴离子形式[WO4],与溶液中的Fe、Mn、Ca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黑钨矿或白钨矿沉淀。黑钨矿结晶温度为320~24 0℃,白钨矿的结晶温度为300~200℃。 在表生作用中,由于含钨矿物较稳定,常形成砂矿。但在酸性条件下,含钨矿物可被分解,并以WO3形式溶于地表水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某些钨的次生矿物。有时以矿物微粒或离子形式被粘土或铁锰氧化物吸附而集聚于页岩、泥质细砂岩及铁锰矿层中。 近年来在古老的变质岩系中发现有层控钨矿床和钨的矿源层,说明在变质作用过程中,钨也能发生某种程度的富集。 (2)钨矿石矿物组成钨的重要矿物均为钨酸盐。在成矿作用过程中能与[WO4]络阴离子结合的阳离子仅有几个,主要有C a、Fe、Mn、Pb,其次为Cu、Zn、Al、Fe、Y等,因而矿物种类有限,目前在地壳中仅发现有20余种钨矿物和含钨矿物,即黑钨矿族:钨锰矿、钨铁矿、黑钨矿;白钨矿族:白钨矿(钙钨矿)、钼白钨矿、铜白钨矿;钨华类矿物:钨华、水钨华、高铁钨华、钇钨华、铜钨华、水钨铝矿;不常见的钨矿物:钨铅矿、斜钨铅矿、钼钨铅矿、钨锌矿、钨铋矿、锑钨烧绿石、钛钇钍矿(含钨)、硫钨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