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毛晓雪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趣揭题

师:有三位同学在课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了课桌的长度,我们一起来看看问:为什么同一张桌子,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学生回答。

小结:看来测量的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了。

现在我们需要一种标准的、同意的测量工具——尺子。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测量的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了。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我们需要一种标准的、统一的测量工具——尺子。

2、认识尺子

课前小研究(一):观察尺子,你都看到了什么?

介绍刻度、刻度线、厘米。

师: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三、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

小研究(二)说一说,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多长?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到这样长的一段吗?你有什么发现?

和同桌交流,汇报: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找尺子上其他的1厘米,谈发现。

总结: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

师:找到这么多1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吗?(学生试着比划)

师:老师课前给大家发给你们那根短短的小棒就是1厘米,拿出来,用你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棒,然后用另外一只手轻轻地把小棒抽出来,注意两个手指保持不动,看看中间的间隙有多长,这段间隙的长度就是1厘米,记住1厘米有多长。(学生操作)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想起来了吗?(生比划,师验证,同桌再互相验证。)

3、找生活中的1厘米。

师:在我们的身上或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你能找到这样的物体吗?(学生找,汇报)

4、在尺子上找其他的长度。

师:刚刚大家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那么从0刻度到刻度2的长度是多少?(生回答:2厘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2厘米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师:你能找到3厘米吗?能快速找到5厘米吗?

师:你们找得这么快的窍门是什么?

总结:方法1:两个数字是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方法2:用后面的数减去前面的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四、自学探究,寻找方法

1、师:尺子还有一个作用——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怎么测量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播放视频)

师:想不想自己动手试着测量一下物体的长度?先估手中小棒的长度?再测量。

2、拓展:断尺测量小棒。

师:周老师也想测量你手中的小棒。

师拿出尺子,故意发出惊叹:糟糕,尺子断了,看来这个尺子是用不成了,扔了吧。

生:不用扔,可以用。

师:怎么用?(让学生教老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总结:谢谢你们,你们太能干了,竟然变废为宝,只要另选一个起点就可

以了。

3、师:学会了吗?小熊迫不及待的开始测量了,同学们你们通过自学,一起判断小熊的方法对不对?(学生独立判断,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学生快速说答案。

2、测量小棒的长度

六、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

师:先画一个端点,端点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数出规定的长度,画出另一个端点,连接两个端点,所得图形就是规定长度的线段

学生试画5厘米长的线段

七、小结:测量儿歌

小朋友,要牢记,

测量物体要放平。

用直尺,量物体,

左端要和零对齐。

右端指向刻度几,

物体就是几厘米。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认识厘米)

起点、刻度、刻度线、长度单位:厘米 cm

1厘米=1cm

《课桌有多长》教学反思

毛晓雪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

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尺子上找1厘米,再试着比划一厘米,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把1厘米的小棒夹住,再把小棒轻轻地抽出来,仔细观察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再次比划,老师验证、同桌验证,调整用手势表示1厘米。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就是这样在往复用手势比量中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是心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上课伊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桌子的结论,这过程中我绝不作半点代替。在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长出2厘米、3厘米长度,并说出道理,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是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发现两个数字之间有几个1厘米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当中学生始终是知识的发现者。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时间和空间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敢于放开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科书第44-45页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根据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公平性的关系,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观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初步感知游戏规则公平性的数学含义。 教学难点:验证抛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教学准备:硬币、写有数字1-6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认真的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出示故事视频: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

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根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师:农夫天天在这里等着捡兔子,他可能会等到什么样的结果呢?生:…… 师:农夫“可能等不到兔子”,也“可能会再捡到兔子”,那你们认为哪一种情况的可能性大一些呢? 生:…… 师:农夫是否能等到兔子,这是一件不确定的事,生活中许多事情的

小学数学_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可能性》教学设计

师:刚才这一小组的同学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描述了他们抽签的情况,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它们来表述事情的发生情况。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 2.二组展示 生1:我们小组通过认真思考,动手操作,并上网查阅了资料,认为抛硬币的方法是公平的,掷骰子的方法是不公平的。 生2:我们小组通过试验得出结论:抛硬币的方法是公平的。我们在家都进行了抛硬币试验,下面是我们的记录。生1和生2抛了100次,生3和生4抛了200次,发现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很接近。我们还上网搜集了数学家抛硬币的试验,他们抛的次数几千甚至几万次,正面朝上的次数更接近0.5. 生3:我们也研究了掷骰子的方法是不公平的,骰子上有六个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也就是每个面朝上的几率是六分之一,而大于3的数字有三个,小于三的有2个,所以对男生不公平。为了便于大家观察,我们还制作了一个大圆盘,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六份,分别标上六个数字,大于三的数占了三份,可以用六分之三表示,小于三的数字占了2份,可以用六分之二表示,六分之三大于六分之二,所以这个规则对男生不公平。大家看明白了吗? 师:怎样修改这个规则就公平了? 生:女生的不变,掷出大于3或等于3的数男生获胜,都是六分之三,这样就公平了。 生:也可以改成掷出的是偶数女生赢,掷出的是奇数男生赢。 生:可以改成每人掷一次,谁掷的数大,谁就获胜。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不仅动手操作,还上网查阅了资料,有理有据地论证了抛硬币的方法分糖是公平的,掷骰子的方法是不公平的。 3.三组展示 师:可能性就是数学中的概率问题,这一知识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还用于军事方面。看古代大将军狄青,(狄青,宋朝时的一名大将军,他勇而善谋,每次战争他都能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同步教案

课桌有多长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P51-52页。(厘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测量的方法。 2、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软尺、卷尺等 学生:尺子、铅笔、橡皮、曲别针、小棒1根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课桌,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课桌的面是什么形?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样摸一摸桌子的长,用手比划一下桌子的长。 那除了我们能用手比划桌子的长,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 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师:说一说你用什么工具量的?师: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量的结果是多少? (预设如下) 生1:我用手量的,有5个手掌那么长。 生2:我用书量的,有2本半书那么长。 生3:我用铅笔量的,有3枝铅笔那么长。 生4:我用尺子量的,有4把尺子还多一点那么长。……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师: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 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尺子。(教师出示实物直尺。)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尺子:出示课件尺子图: 观察尺子,你看到了什么?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两个人比一比,数字0到数字1之间的1格,是不是一样长? (2)认识厘米 这1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厘米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指导看书体会一厘米的长度。 帮助学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尺上还能找出这样的一厘米吗? (3)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曲别针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曲别针的一端,看曲别针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曲别针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曲别针,再轻轻地抽出曲别针,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c.练一练。 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4)认识几厘米 a.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b.刻度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4刻度是几厘米?从2刻度到5刻度是几厘米? b.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

小学数学_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摸球游戏,充分体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对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确定性的描述. 2.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形成判断、推理的能力,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具准备:纸盒,乒乓球,记录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摸球活动,激发兴趣。 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一盒乒乓球) 生:…… 师:大家打过乒乓球吗? 生:……. 师给学生教授我们中国的乒乓球是很厉害的,是我们的国球,今天让乒乓球来当助手,帮助我们学习和数学有关的知识! 准备三个纸盒,标有1号,2号和3号纸盒,利用手中的纸盒和盒子中的乒乓球展开摸球活动! 1.活动一,第一次摸球全是黄球——体验“一定”“不可能” 让学生4人一组,分小组活动,一人摸十次,摸完再放回!让孩子通过孩子的摸球情况猜测纸盒中的乒乓球的情况,然后让孩子打开纸袋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建构概念,从自己亲身动手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2.活动二、第二次摸球既有白球又有黄球——体验“可能” 仍然是4人一组,每人摸十次,摸完后放回,纸袋中放有3个黄球。两个白球,可以利用活动一的经验,同样根据摸球的结果,让孩子猜测纸盒中既有黄球又有白球,让孩子再一次经历“激疑—猜测—验证” 的过程,让孩子在自己动手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学会用“可能”来描述发生的事情。

幼儿园大班教学设计与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名称:我是小司机 重点领域:健康 活动方式:分组 预设目标: 1、能依据交通指示标记,看信号改变走跑方向。 2、初步建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 胶圈若干、交通指示标记(停车P拐弯)、绕杆4支 活动预设: 1、幼儿手握方向盘(胶圈)做开车状,随音乐进入操场。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准备活动。 2、“小司机”练本领。 教师扮“警察”叔叔扮“小司机”。 3、幼儿在教师的囗令下走跑交替。出示相应的交通指示标志,幼儿按指挥信号做模仿动作。 “绿灯”:小司机做开车快跑状。 “红灯”:小司机原地走跑状。 “弯道”:小司机转动方向盘做转弯状。 “停车场”:小司机模仿刹车动作。 教师出示不同交通标志,幼儿做“小司机”游戏。4.游戏:过隧道

让幼儿自由两人搭成“小隧道”,轮流当小司机穿过小隧道。 5.放松动作。带领幼儿做擦车、洗车的动作。 观察记录: 1、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握着方向做钻走跑的动作,一会停一会开,提议钻过滑梯的山洞。 2、在门囗的斜坡来回“开汽车”(提醒孩子注意控制上下坡的速度)。 3、我先向孩子认识所要懂的交通标记,他们很聪明,马上领会其游戏的要领,分成两组进行游戏。 有个别的孩子为争着排第一,碰撞到旗杆,于是与他们讨论怎么解决。前一组上的幼儿和后一组上的幼儿有不同的表现,先上的孩子要教师来解决,后上的孩子则提出解决的方法。 4、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在玩“过隧道”时,我马上调整游戏方案,和他们一起定下规则。他们在自己定的规则中愉快的游戏,并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 5、放松的环节幼儿则跟着教师做同样的动作。 活动反思: 在这个游戏设计上,孩子所要遵守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因此玩起来很容易进入角色,教师不仅是他们的设计者、支持者,还是他们的监督者。在发现孩子违规时

初中数学_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概率初步 6.1 感受可能性 一、备课标 (一).内容标准:认识随机现象,体会数据的随机性,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知道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来估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二)核心概念:通过活动经历猜测、试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过程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十大核心概念本节课突出体现为运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二.备重点、难点: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概率初步》第一节课感受可能性。本节课首先通过生活常识提问及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新课内容,进而判断事件类型,并不断渗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掷图钉和掷硬币的试验,感受频率的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概率的定义,为学习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及今后学习概率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猜测、试验、探究、交流与分析过程中获得结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在掷骰子的情景活动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测所给出的问题的答案,渗透估计思想,在“议一议”的游戏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概率思维和确定性思维的差异,发展学生的随机观念。 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难点: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备学情: (一)学习条件和起点能力分析: 1. 学习条件分析: (1)必要条件:让学生亲自经历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亲自经历猜测、试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活动,以及大量的生活经验。 (2)支持性条件:通过猜测与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切身感受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 起点能力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等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体会,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断,但缺乏系统知识来规范。 (二)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理解,针对这一困难,采取策略是让学生参与游戏,在掷骰子的活动中统计数据感受可能性大小。

幼儿园安全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安全教案及反思 让幼儿初步了解并掌握在上车时、乘车过程中及下车时的安全常识。教育幼儿要注意安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以下是WTT 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安全教案及反思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园安全教案及反思篇一 《安全乘车》附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并掌握在上车时、乘车过程中及下车时的安全常识。 2、教育幼儿要注意安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用小椅子搭建一个公共汽车的场景,方向盘一个。 2、教学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组织幼儿讨论乘车时应该注意什么。 1、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地方秋游。乘什么车去呢?乘车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老师根据幼儿的讨论内容,请幼儿找到相应的操作卡片,让幼儿分析原因,知道怎样做是对的。 2、你们是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乘车的呢? 3、小结。

我们乘车时,首先要依次排队上下车,不能拥挤;上车后找到座位坐稳或用手抓住扶手站稳;乘车时不能哄闹,不能将头、手伸出窗外;在车上不能吃带壳、核、小颗粒的或棒状食品;车停稳后才可以依次下车。 二、组织幼儿在设置的汽车情境中游戏,巩固幼儿的安全乘车常识。 1、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游戏规则。 2、将幼儿扮演乘客和安全检查员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首先,通过提问,了解孩子们平时乘坐公交车的经验,让幼儿说说他们在车上看到什么?鼓励孩子们能大胆、积极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在看图讲述的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积极讲述图中所发生的事,并能正确判断图中的小朋友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做得不对,这样做有哪些危险,从而了解正确的乘车规则。通过这次活动,我班幼儿对安全乘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乘坐交通工具时应遵守的交通规则。 幼儿园安全教案及反思篇二 《拉小车》活动反思 《拉小车》活动课程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按托班幼儿语言中“重复性”和“模仿性”等特点设计。希望通过此课程,丰富幼儿的语言,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能边看大书边学说儿歌。

二年级数学上册 课桌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

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https://www.360docs.net/doc/5415288777.html,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③练一练。

幼儿园教学设计与反思

幼儿园教学设计与反思 幼儿园教学设计与反思一 大班安全教案:遇到危险怎么办 一、设计意图: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幼儿年龄小、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防护能力差,所以,安全问题是时时存在,危险处处可能发生,这足以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教师的重视。正如《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而“受人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时时防护幼儿的安全顾然重要,而教给他们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更是重中之重。而且,漫长的暑假马上就要开始了,许多家长无暇照管幼儿,会让幼儿单独在家,不安全因素时时存在,教给幼儿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是幼儿园教师势在必行、责无旁代的任务。于是,在本学期我就设计了安全教育活动《遇到危险怎么办》,主要目的是让幼儿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增强自护意识,掌握必要的、正确的自护常识,有效的进行自我保护,让每个幼儿都能平安、健步康、快乐的成长。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增强自护意识。 2、教会幼儿一些必要的自护方法,并能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活动难点:使幼儿掌握一些自护方法进行自我保护。 四、活动准备: 1、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图片、影碟片等相关资料; 2、影碟机; 3、奖品; 五、活动过程: 教师以“生活中的危险真不少”引入课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组织幼儿观看四个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前半段: 1、小孩独自在家时,突然发现小偷进屋偷东西; 2、小孩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 3、小孩独自在家时,家里突然着火了; 4、小孩独自在家时,突然发生了食物中毒、受伤、生病的事件; 组织幼儿自由讨论:遇到上述的四种危险时,怎么办? 师生谈话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正确有效的办法。 组织幼儿观看四个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后半段: 1、发现有小偷时,可悄悄的溜出门去报警或找邻居帮忙等;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47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了解有些事情是必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 2、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让同学体验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渗透数学概率思想。 3、使同学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同学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难点:使同学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述、情境:我校每年十二月份都有一次大型的活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为了庆我校的文化艺术节,我们每个班都要出节目,老师想了解一下我们班同学的文艺细胞,要求每人表演一个节目,节目的形式有:唱歌、跳舞、朗诵、相声、小品等。用抽签的方法决定。今天老师准备了其中的三张卡片。 2、同桌讨论:大家的愿望都能如愿以偿吗?为什么? 3、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是必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

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今天我们就学习《可能性》(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一) 1、请三位同学来抽签决定自己要表演的节目。 第一位同学抽完卡片,说出自己抽到了什么?其他两位同学说说自己接下来有可能抽到什么,一定或不可能抽不到什么? 第二位同学抽完卡片,说出自己抽到了什么?剩下的那位同学说说自己接下来只能抽到什么,一定或不可能抽不到什么? 看三位同学的表演。 2、看完表演,老师想看看同学们对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翻开课本45页,一起来完成。 3、翻开练习十一第一题,独自完成。集体订正。 二、新知探究(二) 1、摸球活动。活动规则:准备4个黄球,1个绿球,球的大小一样,放进盒子里,搅拌一下。 (1)四人小组活动。每人摸5次,每次摸一个球,然后把摸出来的球放进去,搅拌后再摸第2次、第3次……填好摸20次的统计表(可用“正”字)。 (2)同学分组活动。 (3)观察: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一样吗? (4)再摸一次,摸出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并摸一摸。 (5)观察讨论:汇总后的结果与预测结果是否接近? 2、练一练 (1)说一说,教科书第46页,做一做。

幼儿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三篇

幼儿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三篇 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探索在歌表演中使用眼神、动作、表情与他人交往。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录音机、音乐磁带《拉拉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情绪经验,为歌曲学习做好准备。 1、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吗事情发生后心情是怎样的 2、当你和好朋友不吵不闹在一起玩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如果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解决 : 二、幼儿学唱歌 1、教师范唱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重点注重歌词内容。 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老师的歌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注重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教师:你们感觉这首歌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注意在唱到切分音符和休止符处,教师要有较明显的动作暗 示。

4、教师引导探索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用断顿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轻快的唱 法演唱后半部分。) 三、幼儿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学习与同伴合作表演。 [ 1、幼儿根据每一句歌词内容,分乐句创编响应的动作和表情。 2、教师引导幼儿不但注意动作还能够使用表情来表现歌曲内容,重点创编动作:生气、不理睬、 翘嘴巴。 活动延伸 当幼儿熟悉歌曲后,在歌曲的最后两句,教师还能够启发幼儿做出各种表示友好的动作,以突出歌 曲中同伴友好相处的积极情感。唱歌曲前半部分时,用较弱的力度表示害羞;唱后半部分时,用欢 快的情绪表示同伴间成功和好的自豪感! 篇二:颠倒歌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颠倒歌》,感受滑稽、可笑的意蕴。 … 2、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尝试使用绘画的方式记忆歌词。 3、激发幼儿与同伴积极配合、互相合作,共享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引导幼儿大胆想象颠倒、滑稽的事情。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毛晓雪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趣揭题 师:有三位同学在课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了课桌的长度,我们一起来看看问:为什么同一张桌子,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学生回答。 小结:看来测量的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了。 现在我们需要一种标准的、同意的测量工具——尺子。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测量的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了。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我们需要一种标准的、统一的测量工具——尺子。 2、认识尺子 课前小研究(一):观察尺子,你都看到了什么? 介绍刻度、刻度线、厘米。 师: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三、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 小研究(二)说一说,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多长?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到这样长的一段吗?你有什么发现? 和同桌交流,汇报: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找尺子上其他的1厘米,谈发现。 总结: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 师:找到这么多1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吗?(学生试着比划) 师:老师课前给大家发给你们那根短短的小棒就是1厘米,拿出来,用你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棒,然后用另外一只手轻轻地把小棒抽出来,注意两个手指保持不动,看看中间的间隙有多长,这段间隙的长度就是1厘米,记住1厘米有多长。(学生操作)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想起来了吗?(生比划,师验证,同桌再互相验证。)

《可能性》教学设计与反思

《可能性》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推想和对熟悉事物的讨论,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用合适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3、了解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合适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学准备:纸鹤、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两盒纸鹤)看到这些纸鹤觉得熟悉吗? 生:熟悉,都是我们自己折的。 (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是的,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了这么多精美的纸鹤,证明你们都是心灵手巧的孩子,你们很棒!那么老师相信今天这节数学课你们表现也会很棒,有没有信心? (协助学生建立自信,为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奠定基础。)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盒纸鹤,看每盒有什么特点? 生:1号盒子里全是红纸鹤,2号盒子里既有红纸鹤又有黄纸鹤。 (培养观察水平。) 师: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喜欢红色纸鹤的人很多,老师也喜欢红色的。因为红旗是红色的,红领巾也是红色的,红色象征着热情,我们对待生活就应该具有火一样的热情。 (对学生实行情感教育。) 二、体验与感悟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在哪个盒子中一定能摸出红纸鹤,在哪个盒子中不一定能摸出红纸鹤?为什么?(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猜一猜结果,要说清为什么?(要求每个同学都发言,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将课件中的“哪个”改成“1号盒”和“2号盒”,把“?”改成“。” 课件演示“一定”、“不一定” 学生: 1、小组合作讨论。 2、交流猜的结果及猜想的理由,重点讨论“为什么”。 3、亲自摸一摸,验证自己的猜想。 3、亲自摸一摸,验证自己的猜想。 同时学会用“一定”、“不一定”描述摸纸鹤的结果。 4、将全班同学摸纸鹤的结果统计在统计表中。 5、观察统计表,再次肯定猜想结果。 (培养合作水平及语言表达水平。)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学会了用哪两个词来描述摸纸鹤的结果? 生:一定、不一定。 (掌握“猜想—验证”的数学思维水平。) 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一定”或“不一定”描述下面的事件。 课件演示教材第30页的内容: 1、9月10日是教师节。 2、扔一枚硬币,背面朝上。 3、后天本地有雨。 4、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一定”或“不一定”来说一说身边的事吗? (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说一说” 1、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哪些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课件演示教材第31页的情景) 学生: (1)思考女儿与妈妈的年龄大小、身材高矮等方面的问题。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确定的,哪些现象是不确定的。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设计意图 生活中常听到小班幼儿会随口说出1、2、3、4、5…,但让幼儿实际来数一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是口里数的和实际东西数量不相符,为了让小班的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数的感知力、想象能力和同伴合作的意识,锻炼幼儿的小手灵活性。 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 2、3。 2、幼儿学会用手指表示数字1、2、3。 三、教学重难点: 感知并认识数字1、2、3。 四、教学准备: 1、卡通数字1、 2、3。 2、数字1、2、3的大卡片以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各色数量的塑料小胶棒、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4、各色数字1、2、3小卡片幼儿人手一套。 5、数字儿歌磁带。 6、自制数字箱三个。 五、教法 游戏法、情景法、练习法,赏识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认识数字1、2、3 1、听数字儿歌,引出数字1、 2、3 儿歌: 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上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扬,5像秤钩秤东西,6像口哨嘟嘟响,7像镰刀来割草,8像葫芦爬上房,9像勺子能盛饭,10像筷子加鸡蛋。 今天我们请来了数字宝宝1、2、3,我们看看他们像歌曲里唱的那样,像铅笔、小鸭和耳朵吗?(分别出示卡通数字1、2、3,让小朋友观察数字形状) 2、让小朋友大胆想像数字1、2、3还像什么,感知字形。(对大胆想象,积极回答的幼儿给予掌声鼓励) 3、感知数字1、2、3 分别请出大数字宝宝1、2、3(出示数字大卡片),将数字和卡通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像歌曲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4、用手指表示数字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教师出示不同个数的实物,让幼儿点数,并用手指比划1、2、3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

小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教学设计与反思 注:填写表格时,请您删除蓝色部分 课题:小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 科目:数学教学对象:三年级课时:1课时 提供者:吴瑕单位:大理镇阳和完小 一、教学内容分析 《可能性》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初步认识,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则是不确定的。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某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试验、验证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转转盘中的可能性大小与圆盘圆心角所对的面的大小有关。 2?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观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试验活动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态度,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个班学生的学习主要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以及对老师的偏爱,易接受新知识并善于发问,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可塑性强。喜欢接受表扬,需要获得他人特別是父母,亲人的认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对于事情不会要求寻根问底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耍求教师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语言直观、形彖、生动,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表扬和肯定。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的设汁旨在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感受生活中的可能性,并初步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生活屮的一些现象。会判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主要是采取了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良好的倾听习惯。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教学难点:用定”、“可能”、“不可能”去正确判断事情发的的确定与不确定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在课前我们一起來回忆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认真的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出示故事视频) 师:农夫天天在这里等着捡兔子, 学生认真观看故事,让学生发表 自己的看法,教师预设学生可能会出 现说“什么都等不到”或者是“可能 会再捡到兔子”,教师要继续追问, 这两种情况的可能性谁大谁小,并要 求学生说明原因。 揭题:可能性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 1 陈鹤琴提出: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幼 儿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通过让幼儿 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去体验音乐, 去感知音乐,去表现音乐,从而获得很大的快乐。让幼儿在 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这是我们教 师应该努力的方向。也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 小班孩子很容易被一个故事,几张图片吸引,所以课前 我根据歌曲内容准备了富有童趣的图片来调动幼儿的兴趣, 这节首歌曲歌词简单,主要难点在最后一句"汪汪"两声叫,大多数幼儿都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原因有:一,我没有 给幼儿一个开始口令,所以导致幼儿在"汪汪"两声中听上去有参差不齐的感觉,听上去有的幼儿多叫了,其实是有早叫 晚叫区别在里面。二是在教具的准备上,如果我能够通过教 具用一些延长音的标记,通过指图来让幼儿知道最后第二句 的实值。因为幼儿记忆歌词的方法主要有动作和图片。 幼儿是天生的表演家,课上,幼儿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创 编了歌词内容的动作,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富有一个童真,完 全融入到幼儿中去。小班上学期幼儿年龄小,刚入园很多幼 儿还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教师自身语言和体态 的魅力,鼓励幼儿歌唱,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练习演唱,活

动中,我没有考虑到幼儿掌握情况,联系的次数太少,如果 形式再多一点,我想效果会好一些。切忌教师一个人在课堂 上唱独角戏。 孩子最爱的莫过于游戏了。孩子天生喜欢游戏,她们会 沉浸在游戏情景中去,当然老师也要参与到游戏中去,活动 中我先是自己当"小花狗"幼儿当"肉骨头"和幼儿一起游戏,让我和孩子们进一步零距离接触,然后是请幼儿自主的选择 角色游戏,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我想这才是活动的重点 吧--让幼儿愉快的参与活动。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 2 设计意图: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洗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孩子在幼儿园必须 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小班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弱,在幼儿园 经常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洗手时会出现洗手马虎、玩水等现象。 有的幼儿不会洗手,有的幼儿把手淋湿就算洗完了,有的幼 儿洗手时不会用毛巾擦,有的幼儿不会用肥皂……在通过与 家长的沟通之后,知道许多孩子在家很少自己独自洗手,都 是长辈们帮着洗或是用毛巾擦干净。针对我班幼儿存在的问 题,为帮助他们学会自己洗手,我根据小班孩子好模仿的特 点,我设计了健康活动《小手真干净》,使孩子了解、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学会洗手的方法,并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讲 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课桌有多长》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 第二课时《课桌有多长》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和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重点: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生活中常见的相关长度是1厘米左右的物体、1*8cm的卡纸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白纸、直尺 教学过程: 1、导入:“今年9月入学的时候,你发现教室里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2、实际测量:“我们都换了新的课桌凳,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选择一种东西作为测量工具量一量。”

3、分别统一用手量,然后再统一用铅笔,用笔盒等工具测量,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做有选择性的统计。 4、“看到这些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5.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交流与应用,人们就统一了测量的工具。我们比较常见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尺子。 6、一起来认识一下生活中常用的尺子。课件展示不同用途的尺子。 7、认识直尺:“请你仔细观察你手中的直尺,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显观察自己的直尺,再汇报观察的结果。 幻灯片出示一直尺,学生边说边演示各个不同的部分,教学生认识:刻度、刻度值、长度单位。 板书:竖线:刻度 数字:刻度值 0刻度:表示开始 8、在直尺上找出不同的刻度值。 9、观察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 10、两个人比一比,两把不同的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不是一样长。师出示不同的直尺如木质的、钢质的、塑料长尺等等和学生比一比。 11、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直尺不管长度或材质是否相同,它们的0刻度到1刻

《可能性1》教案与反思

课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执教:陈国贤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本册教材第105页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这些现象。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猜一猜、摸一摸、说一说、涂一涂等一系列游戏活动及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一定”、“不可能”、“可能”的现象。通过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而结论的获得是多维的,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使他们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数学概念 我的这一节课一开始,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猜糖果在哪里,这活动既简单又有趣,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学习内容上。然后从大家感兴趣的“猜牌”游戏入手,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数学概念。一下子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致。使“可能性”等抽象的数学概念易于被学生接受。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明白了“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以及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事实。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3.课堂气氛和谐,学生心情愉快。 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合作学习,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又是他们的合作者,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心情愉快,愿学、乐学,尝到成功的快乐,建立了自信心。 4.本节课尚需改进的方面: (1)原以为“摸牌”游戏容易操作,但上完之后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学生不会洗牌,摸牌有可能总是摸到同一张(上面那一张),把“摸牌”改为“摸球”会好一些,避免出现上面这些问题。 (2)本节课游戏活动较多,我担心时间不够,有点赶时间,没有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说清楚,说完整,而是帮学生说了,或是一带而过,以后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幼儿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教案及反思 篇一:大班安全教案及反思 大班安全活动《高处危险我不跳》教案及反思 大一班 2014、5 活动名称:《高处危险我不跳》 主要领域:健康渗透领域:社会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从矮墙、高台、陡坡等过高的地方向下跳。 2.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 3(学习向下跳的正确方法,加强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学资源:《受伤的栋栋》录音、《这些地方能跳吗》及《往下跳的动作要领》图片,笔(每人一只)、小椅子若干,幼儿用书28-29页。活动方式:集体、个别相结合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组织幼儿听多媒体教学资源《受伤的栋栋》,了解从高处往下跳的危险。提问:栋栋为什么会受伤, 小结:从高处跳下来很危险,很容易受伤。 (二)展开 1.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这些题方能跳吗》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哪些地方是危险,不能跳。为什么, 提问:这些地方能跳吗,为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不能跳的, 小结:超过自己腰部的高度就很危险了;不能随便从矮墙、高台、陡坡、攀爬架等过高的地方往下跳。 2.引导幼儿设计禁止跳下的标志,完成幼儿用书第28页上的操作。指导语:小朋友,从这些地方跳下来太危险了。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我们在这里设计一个禁止跳下的标志吧~ 出示禁止攀爬的标志,请幼儿观察,讨论可以怎样设计禁止跳下的标志。引导幼儿知道在红色圆圈中画出跳下的动作后,可以再加上“”或“X”来表示禁止。

3.示范讲解向下跳的基本动作要领,组织幼儿进行练习。 指导语:生活中,很多小朋友喜欢跳上跳下,只要不是太高(不超过自己的腰部),是可以的。但是怎样才能避免受伤呢, 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往下跳的动作要领》,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幼儿站在小椅子上练习。 小结:从较高的地方向下跳的时候,首先要向上起跳,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半蹲,轻轻落地。这样能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避免受伤。 (三)结束 活动延伸:在体育活动或户外时安排练习向下跳的活动,巩固基本动作,强调不能从太高的地方往下跳。 教学反思: 大班幼儿活泼好动,喜欢尝试新鲜刺激的事物,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爱做向下跳的动作,大型玩具上往下跳、花坛上往下跳、甚至楼梯上最后几步时也会迫不及待的跳下来,但是有些年龄小、运动能力差的幼儿在向下跳时又有些害怕,也不懂得自我保护的方法,造成身体某些部位受伤。因此我们学习了这节安全活动《高处危险我不跳》。 在学习中通过观看视频知道高处危险不能跳,出示图片让幼儿找一找那些地方不能跳,在学习中有幼儿知道不能在石头、楼梯、阳台等危险的地方跳跃,95%的幼儿学会了正确的跳跃姿势,在动作技巧上通过练习并脚轻跳、脚尖落地促使幼儿在落地前适时调节屈腿的速度和幅度,以减少对身体的震动,懂得从高处跳落的保护方法。93%的幼儿设计出了自己喜欢的禁止跳跃的标志并引导幼儿“找危险”,找出幼儿园中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危险,并贴上标记。幼儿初步知道危险的地方不能去玩,也能够辨别什么地方危险,听从成人的建议,懂得远离危险的游戏场所。 篇二: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大集合)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怎样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由于年龄小,手的动作不够灵活,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不清楚应该如何画,怎样涂色,画面怎样变得漂亮,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中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因此,帮助幼儿提高绘画技能,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