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青少年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导语:青少年是我们社会的顶梁支柱,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力量。但是由于国情和教育问题使得青少年的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身体

青少年是我们社会的顶梁支柱,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力量。但是由于国情和教育问题使得青少年的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比较受到较大的威胁,例如青少年贫血的现象比较多,那么,青少年贫血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就来看看详细的介绍吧。

1.青少年贫血的原因之月经失血过多:青春期少女多已月经来潮,每次月经周期约失血30—50毫升,失铁量约15—25毫克。由于人体有代偿功能,能保持体内铁质的相对平衡,一般不会因为月经而出现贫血。但有些少女患有“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后,每次经量大或淋漓不尽,就会造成贫血。

2.需铁量供不应求:青春期少女生长发育旺盛,需铁量远远超出一般需要量,青少年贫血的原因为若不注意增加营养,不及时额外补充铁质,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盲目减肥:少女对铁质的需求量本来就较高,但如果为了追求苗条身材而盲目减肥(减肥食品),不适当地节制饮食,吃富铁食物较少,甚至挑食、偏食,很容易引起贫血。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造成青少年贫血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原因各式各样,使得青少年们对于治疗贫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青少年们在生活中最好能够加强营养的平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中学生六病防治措施

六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龋齿的防治:龋齿是危害人类牙齿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不仅在学生中造成严重的局部牙患,而且影响食欲、咀嚼、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同时还可能引起全身性疾病。因此,要采取措施防治龋齿。首先在健康教育课进行口腔卫生与保健知识的教育,让学生知道患龋齿的危害性和保护牙齿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保护牙齿的方法:使用小头、软毛的保健牙刷、定期更换牙刷(三个月),掌握正确的刷牙的方法,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进食后要漱口等。并每学期,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氟化泡沫的群体防治龋齿的工作。在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中,对查出患有龋齿的学生,把病情及时通报家长,使之能或的及时的治疗。 二、营养不良的防治: 在对全校学生营养状况分析、调查的基础上,掌握本校学生的营养状况。加大在健康教育课上对学生进行营养与健康饮食知识的教育。使其懂得什么是平衡的膳食,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广泛向家长、学生宣传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合理膳食导致营养不良,给学生生长发育带来的严重后果。并积极提高学生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使其自觉为孩子们提供营养合理的膳食,让良好的家庭营养知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也是防治营养不良的有效方法。 三、贫血的防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由于人们的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营养的搭配不合理,因此,贫血仍是中小学生中不可忽视的疾病之一。首先,利用健康教育课宣讲贫血的危害,贫血的防治,合理的营养膳食对预防贫血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饮食习惯。并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对

在检查中发现有贫血的学生,及时通报家长,带其去医院治疗。经过一年的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四、肠道寄生虫的防治: 肠道寄生虫的防治措施关键是把住“病从口入”关。通过健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饭前便后洗手、不食用不洁的、生的食物与蔬菜,食用瓜果要削皮等。学校定期对学生的个人卫生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公布检查结果,以促进学生对个人卫生的重视。并辅以药物(驱虫康)驱虫。以期达到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感染机会,巩固肠道寄生虫的防治的目的。 五、视力不良的防治。目前我校的视力不良率有上升趋势,防近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首先我们将结合“防近宣传周”活动,充分利用广播、讲座、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爱眼防近知识宣传。其次,本学期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眼保健操的质量,先通过广播讲讲做眼保健操的意义,然后通过录相,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眼保健操穴位操作方法。另外,将加强平时的眼保健操检查力度,并将举行全校的眼保健操比赛,从而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 六、沙眼防治工作。开展对学生、家长有沙眼防治知识宣传,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学生的不卫生行为。提高家庭卫生水平,提倡一人一巾一盆,有条件的要用流动水洗脸,避免交叉感染,以配合学生沙眼防治工作。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设施,要做到学生在校有流动水洗手。定期查治学生,观察疗效,对患病学生的检查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一次。体检结果应及时通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中度以上沙眼的,要通知学生家长去医院治疗。

一种治疗缺铁性贫血药物的合成研究

一种治疗缺铁性贫血药物的合成研究 缺铁性贫血是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因缺乏铁元素引起的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因此,研究补铁药物的合成与生产意义重大。 临床上常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蔗糖酸亚铁,这些铁剂在消化道产生游离铁离子,对胃和肠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反应。多糖铁属于第三类补铁剂,具有稳定性高,水溶性好、容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和毒副作用小等优势,能够有效治疗缺铁性贫血。 目前,已上市的多糖铁有在美国上市的力蜚能以及在国内上市的红源达。本课题中我们以无毒、价廉的原料进行络合反应,采用化学全合成的方法制备多糖铁,运用响应面优化分析法,考察六水合三氯化铁与糖浆的络合反应和醇沉、洗涤工艺的各种因素以优化二者的操作工艺,实现补铁药物多糖铁的大规模生产。 首先,本课题采用六水合三氯化铁和糖类进行络合反应制备多糖铁。探索了蔗糖和糖浆分别与六水合三氯化铁的络合反应,确定了使用糖浆作为络合试剂。 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索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时间、投料比、搅拌速度等对络合反应的影响,确定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反应温度、体系pH值以及反应时间,响应面优化分析实验确定了合成多糖铁的最优工艺:反应温度为71.2℃、体系pH值为10.98、反应时间为3.48h。以最优方案合成的多糖铁铁含量可达42.93%。 其次,选用无水乙醇对多糖铁进行醇沉。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探索无水乙醇比例、离心转速、离心时间和复溶加水量对醇沉、洗涤的影响,优化了多糖铁醇沉、洗涤的最佳工艺条件:无水乙醇体积比、离心转速、离心时间的最佳值分别为69.7%、4960rmp、10.6min,收率为39.90%。

贫血原因

贫血原因 现如今,越来越多人被贫血所困扰,首先要查清楚贫血原因,再进行治疗。常见的引起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造血功能不良:当在一些化学的、物理的、毒素或其他不 明的因素作用下,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就会发生贫血,这种贫血往往还会造成血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医学上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增多:红细胞破坏增多引起的贫血叫溶血性贫 血。正常状态下,人的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然后衰老破裂。一些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可造成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加速,从而造成贫血,这种贫血常同时伴有黄疸、发热、肝脾肿大等症状。 3.出血:急性大量失血,如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和外伤性大出 血等均可引起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痔疮等小量慢性失血也可以引起贫血。 4.造血物质缺乏:造血物质主要包括维生素B12、叶酸、维 生素B2、泛酸、维生素B1、铁、钴、铜以及一些重要的氨基酸等,缺乏上述任何一种物质均可能引起贫血。其中最常见的是缺铁而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和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而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在了解病因后,可进行食补来调理,下面有几种缓解贫

血比较好的食物: 1.鸡蛋黄:每 100克鸡蛋黄含铁 7毫克,尽管铁吸收率只 有3%,但鸡蛋原料易得,食用保存方便,而且还富含其它营养素,治疗缺铁性贫血最佳食物。 2.动物肝脏:肝脏富含各种营养素,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 选食品。每 100克猪肝含铁 25毫克,而且也较易被人体吸收。 3.黄豆及其制品:黄豆在我国人民营养方面的重要性及地 位,已有不少营养学家提到过。每100克黄豆及黄豆粉中含铁 11毫克,人体吸收率为 7%,远较米、面中的铁吸收率为高,治疗缺铁性贫血还是不错的选择的。 4.绿色带时的蔬菜:虽然植物性食品中铁的吸收率不高,但 每天都要吃它,所以蔬菜也是补充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一个来源。 5.木耳和蘑菇:铁的含量很高,尤其是木耳,每 1OO克含 铁 185毫克,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它作为补血佳品,此外海带、紫菜等水产品也是较好的预防和治疗贫血的食品。 当然食补只是起到一定辅助作用,要想很好的治疗贫血,需要专业的疗法。古方雪艳茶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内含的阿胶等成分吸收后直接参与人体血红蛋白合成,

学校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计划和措施

学校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计划和措施 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制定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计划和措施。 一、学生贫血的防治计划与措施 1、背景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学生的常见病导致学生缺铁性贫血高发的原因很多,除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重要原因。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偏食、挑食等不良行为,因此使学生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 2、措施 普及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结构,进行营养干预。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学生的贫血状况。 (1)健康教育 将有关贫血的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要针对学生进行宣传、指导。在现有饮食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平衡膳食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定时定量进餐,不以糕点等零食代替正餐。 (2)查找病因

各地区应首先查清造成本地区学生贫血的主要原因,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消除病因。如重视学生慢性胃肠道疾病的防治。 (3)合理安排膳食 在选用食物品种方面,不仅要选择含铁丰富的食物,还应考虑铁的吸收率问题,各种食物的含铁量不同,铁的吸收率也不同,一般肉、鱼、肝等动物性食品含铁量较高,植物性食品中大豆制品含铁量也较高,蛋类的铁吸收率稍低,但因其含铁量丰富(每百克蛋黄含铁7mg),因此仍是供铁的重要来源。蔬菜的铁吸收率则较低,但其含维生素C相对较多,应与动物性食品同时摄取。合理利用铁强化食品。 (4)防治指导 轻度贫血的学生以膳食调整为主,血红蛋白在10~11g/dl的学生,以改善膳食为主,辅以维生素C、铁剂等药物治疗。对于中度贫血以上的学生以药物治疗为主,血红蛋白在10g/dl以下的学生,学校应建议其去医院诊治,并重点观察。 (5)监测 每年一次对学生血红蛋白进行监测,掌握学生贫血发病率。 二、学生龋病和牙周疾病综合防治计划与措施 1、背景

缺铁性贫血的用药指导

缺铁性贫血的用药指导 【疾病简介】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是指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相关的缺铁异常,是血红 素合成异常性贫血中的一种。 常见病因: 1.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这部分人需铁量较大,若不补充含铁量较高的 食物,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2.铁吸收障碍胃大部切除术后、萎缩性胃炎、慢性腹泻等均可影响铁的吸收。 3.铁丢失过多见于各种失血,如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息肉、肿瘤、 寄生虫等引起的胃肠道出血;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肺肿瘤等引起的咯血;月经过多;血红蛋白尿等。 临床表现: 1.贫血表现乏力、易倦、头晕、耳鸣、心悸、气促、纳差等;

皮肤、粘膜苍白、心率增快。 2.组织缺铁表现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 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炎、吞咽困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指(趾)甲缺乏光泽、脆 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呈勺状。 治疗: 1.治疗原则 治疗原发病,去除导致缺铁的病因,加强营养,补充铁剂。 2.铁剂治疗 (1)口服铁剂:最常用的制剂为硫酸亚铁,富马酸铁(富血酸)。硫酸亚铁用法:0.3 克/次,3 次/天,与 饭同时服用,如胃肠道症状明显,可先给予每天0.1 克,然后逐渐增加剂量,胃肠道症状会明显减轻。富马酸 铁:0.2 克/次,口服,3 次/天。 (2)注射铁剂:一般尽量用口服药治疗,仅在下列情况下才应用注射铁剂:①肠道对铁的吸收不良,例如

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慢性腹泻、脂肪痢等;②胃肠道疾病可由于口服铁剂后症状加重,例如消化性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结肠炎、胃切除后胃肠功能紊乱及妊娠时持续呕吐等;③口服铁剂虽经减量而仍有严重 胃肠道反应。常用的铁注射剂有右旋糖酐铁及山梨醇枸橼酸铁。 (3)辅助治疗:加强营养,增加含铁丰富的食品。 【模拟情景对话】 药师:大叔,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吗? 患者:您好,我最近常感到头发晕,四肢无力。看能不能买点什么药吃。 药师:嗯,先让我了解一下您的情况好吗? 患者:好的。 药师:今年多大了? 患者:40 岁。 药师:您最近有没有量过血压,或者之前有没有高血压的病史?

贫血产生的原因

贫血产生的原因 贫血产生的原因 一、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导致产生贫血: (1)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与原发和继发的造血干祖细胞损害有关。部分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进而破坏或抑制骨髓造血细胞有关。 (2)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pure red cell anemia,prca):prca是指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受到损害,进而引起贫血。依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综合征,系遗传所致。后天性prca包括原发、继发两类。有学者发现部分原发性prca患者血清中有自身epo或幼红细胞抗体。继发性prca主要有药物相关型、感染相关型(细菌和病毒,如微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病相关型、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型(如胸腺瘤、淋巴瘤、浆细胞病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以及急性再生障碍危象等。 (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cda):cda是一类遗传性红系干祖细胞良性克隆异常所致的、以红系无效造血和形态异常为特征的难治性贫血。根据遗传方式,该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陛遗传型和显性遗传型。

(4)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这些疾病造血干祖细胞发生了质的异常,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前者因为病态造血,高增生,高凋亡,出现原位溶血。后者肿瘤性增生、低凋亡和低分化,造血调节也受到影响,从而使正常成熟红细胞减少而发生贫血。 二、造血微环境异常导致产生贫血: 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各种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以及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损伤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异常而影响血细胞生成。 温馨提示: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就是平时所指的造血原料,如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红细胞生成的减少可能是由任何一种造血原料不足所引起的。缺铁会严重影响血红素的合成,该类贫血为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该类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变小,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贫血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一、病因治疗: 治疗贫血的原则着重采取适当措施以消除病因。很多时候,原发病比贫血本身的危害严重得多(例如胃肠道癌肿),其治疗也比贫血更为重要。在病因诊断未明确时,不应乱投药物使情况复杂,增加诊断上的困难。 二、药物治疗: 切忌滥用补血药,必须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症。例如维

26学生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计划和措施

学生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计划和措施 一、沙眼的防治规划与措施 1、目标:以每年沙眼患病率为指标。控制沙眼的发病率。 2、策略: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沙眼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卫生设施和条件,预防沙眼。 3、措施: (1)健康教育:开展对学生、家长的沙眼防治知识宣传,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学生的不卫生行为。提高家庭卫生水平,提倡一人一巾一盆,有条件的要用流动水洗脸,避免交叉感染,以配合学生的沙眼防治工作。 (2)改善卫生条件;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设施,做到学生在校有流动水洗手。(3)治疗:定期查治学生,观察疗效,对患病学生的检查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一次。体检结果应及时通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针对沙眼患者,建议其用药治疗,随时检查治疗效果。 (4)监测:对患病学生的检查频率每年一次。体检结果应及时通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降低患病率。 二、学生视力不良(近视)防治计划 1、背景

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于正常。视力低下,裸眼视力低于5.0的一般称为视力低下。学生的视力低下大部分是由近视而引起的。在视力低下的学生中近视所占的比例较大;小学生中为50%~60%,中学生中为70%~90%,大学生中为90%以上。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措施 近视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1)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2)重视阅读、书写卫生,应教育学生把眼离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35cm之间。避免走路或在震荡较大的车厢里看书及躺着看书和在光线过强或弱的地方读写。 (3)开展体育锻炼,做好眼保健操。 (4)改善学习环境:学校在每学期开学以前要检查教室的采光、照明是否充足,不足的应增加人工照明。灯具有损坏的要及时检修。教室墙避要定期粉刷,黑板要定期刷黑,并使其平整无反光。课桌椅应根据学生身高进行调整,使之符合学生身体,定期轮换学生座位。 (5)定期检查视力:定期作视力检查,了解每个学生的视力变化情况,早期发现视力开始下降的学生,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近视眼的发生发展。

健康讲座-贫血的原因及治疗

健康讲座-贫血的原因及治疗 什么是贫血?贫血是怎样形成的?发现贫血需要做什么检查?如何预防及治疗? 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的浓度、红细胞(RBC)计数及(或)红细胞压积(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 成年男性( Hb<120g/L,RBC<4.5×1012/L及(或)HCT<42%) 成年女性(Hb<110g/L,RBC<4.0×1012/L及(或)HCT<37% ) 如何确定贫血的原因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贫血性质 1、红细胞(RBC)生成减少 (1)骨髓干细胞损伤或异常再障、MDS、化疗后 (2)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害白血病、骨髓瘤、转移癌、 骨髓纤维化、恶组 (3)细胞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巨幼贫 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缺铁性贫血、慢性疾病贫血、 铁粒幼贫、 地中海贫血 2、RBC破坏过多

(1)RBC内在缺陷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膜异常所致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酶缺陷所致 G6PD缺乏症 丙酮酸激酶缺乏 Hb异常所致 血红蛋白病、珠蛋白合成障碍贫血 卟啉代谢异常 遗传性RBC生成性卟啉病 RBC生成性原卟啉病 (2)RBC外因素 免疫性溶贫 其他化学、物理、生物因素所致贫血 机械性溶贫、脾亢 3、失 血 急性失血、慢性失血贫血 如何确定贫血的原因二 形态类型MCV(fl)MCHC (%) 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100 32~35 巨幼细胞贫血 正细胞性贫血80~100 32~35 再障、 溶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80 <32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地中海贫血、 慢性病贫血

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贫血的原因 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是一个较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因此,在出现缺铁性贫血的症状时,原发病的发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缺铁、饮食不当 针对较为常见的“缺铁性贫血”,首先贫血与饮食有着莫大的关系,由于气候变化譬如现在的梅雨天气及生理状况等因素,部分人会食欲不佳,或较为偏重于某些合自己胃口的食物。虽然说目前国人的饮食结构越来越西化,但仍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其中含有的一些物质如多酚等会强烈抑制铁的生物吸收和利用。长此以往必然会因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少而导致缺铁。 2、月经期慢性失血 他着重指出,最新研究表示,月经过多是导致贫血缺铁的重要原因,往往使得女性的血“入不敷出”。正常月经24~35天为一轮回,经期持续2~7 天,平均经血量20~60毫升。在医学上来说,当每次经血量多于80毫升,流血时间超过7天,就算是月经过多了。当然如消化道出血、痔疮等问题也会导致血液中的铁不断流失而引发贫血。 3、怀孕时供铁不足 “孕期的女性对铁的需求比怀孕前增加近4倍。而孕妇因恶心、呕吐或偏食、厌食等,常食用含铁低或不含铁的食物;再加上妊娠期胃肠蠕动减弱,胃酸缺乏,也会影响铁吸收。长时间的铁摄入不足,使孕妇体内的游离铁和铁储备有所减少。女人10月怀胎,不但自身需要充足的血液来滋养,胎儿更需要依靠母亲的血来供养,否则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到宝宝。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一般的缺铁性贫血可以补充铁剂改善,常用的铁剂有铁之缘片,补铁均衡吸收还能增加微量元素营养,无副作用,吸收率高,连续服两个月可有效纠正贫血,适于儿童、女性及孕妇等人群。

贫血的原因 贫血中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的贫血。引起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恶性肿瘤、钩虫病以及其他可引起慢性出血的疾病,妇女月经过多和溶血性贫血伴含铁血黄素尿或血红蛋白尿等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其他失血也应重视 对于一些引起消化道慢性失血的良性疾病,虽然危害不及恶性肿瘤那么大,但亦不能轻视,因为这些疾病进展到一定阶段会引起其他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消化性溃疡的穿孔等,这类病情也相当危险。还有一些血液系统的疾病,也会引起贫血,虽然发病率较低,但有的疾病比较难处理,如白血病等,至今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故也应引起重视。 总之,贫血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或是某种疾病的信号,青年朋友在出现贫血后应积极追查贫血的原因,找出幕后隐藏的“杀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因治疗,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千万不可抱无所谓的态度,或是害怕检查会带来痛苦而拒绝检查,不要让那位年轻大学生的悲剧再上演。

中学生查体后干预措施(2017)

2017-2018学年学生查体后干预措施 桓台县陈庄中学 根据学生查体报告,学校制定如下措施: 一、预防近视眼措施 (一)注意用眼卫生,坚持“二要”“二不要”。“二要”: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距离保持一市尺左右;连续看书写字1小时后要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二不要”:不要在光线暗弱或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或在走路及动荡的车厢里看书。 (二)注意阅读卫生: 1、坐姿端正:使身体重心落在座骨和靠背的支撑点。 2、书本与眼的距离保持30-35厘米之间。 3、书本平面与眼的角度保持直角。 4、阅读时桌面光线应保持150勒克斯。 5、连续阅读时间中学生不超过45-50分钟。 (三)认真做好眼保健操,要做到闭目,两手清洁穴位、动作准确,持之以恒,每天至少两次,同时还经常做晶体操和远眺。 (四)努力改善学习环境,第一排课桌前缘距离黑板二米以上,尽量按国家规定的编号配置课桌椅,并定期调换学生座位。

(五)定期举办近视眼防治专栏,定期检查学生视力,及时掌握学生视力变化情况,做好矫治工作。 (六)开学第一个月定为“防近”宣传月。 (七)督促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注意营养,注意与家长密切配合,看电视时间不要太长,眼与电视机保持2-3米的距离;督促学生睡眠时间不少于九小时。和任课老师经常保持联系,使学生学业负担不要过重。 (八)多摄入含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食物,注意合理平衡膳食,不挑食,不偏食。 (九)经充分散瞳验光确诊为真性近视者,应配戴合适的眼镜矫正视力。配镜的原则是:不应进行“充分矫正”,以配戴获得较好视力的弱度凹透镜为宜。 二、学生龋齿防治措施 (一)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采取宣传栏、发放宣传单张等形式,向学生传授龋齿防治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学生不良的卫生行为。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坚持饭后漱 口,早晚刷牙,推广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更换牙刷,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三)对体检发现龋齿的学生,督促进行及时治疗。 三、贫血的防治措施

缺铁性贫血论文:缺铁性贫血病因及治疗探讨

缺铁性贫血论文:缺铁性贫血病因及治疗探讨 【摘要】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影响缺铁性贫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针对不同的病因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治疗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在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之前,体内的铁贮存已耗尽,此时称为缺铁。这种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典型病例贫血是属于小细胞低色素型。本病是贫血中常见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一是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二是铁的吸收不良,三是失血过多等,均会影响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生存而发生贫血。 一上皮组织损害引起的症状:细胞内含铁酶减少,是上皮变化的主要原因。 (1)口角炎与舌炎:约10-70%患者有口角炎、舌面光滑

与舌乳头萎缩,尤其老年人明显。(2)食道蹼。(3)萎缩性胃炎与胃酸缺乏。(4)皮肤与指甲变化:皮肤干燥、角化和萎缩、毛发易折与脱落;指甲不光整、扁平甲,反甲和灰甲。 二神经系统方面症状 约15-30%患者表现神经痛(以头痛为主),感觉异常,严重者可有颅内压增高和视乳头水肿。5-50%患者有精神、行为方面的异常,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精神迟滞和异食癖。原因是缺铁不仅影响脑组织的氧化代谢与神经传导,也能导致与行为有关的线粒体单胺酸氧化酶的活性降低。 三脾肿大:其原因与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 近年来,诊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由于缺铁性贫血所引起的,而尤以50岁左右的妇女为多见。缺铁性贫血所造成的中老年妇女的舌痛,往往不容易被早期确诊。这是因为当病人尚处于隐蔽的缺铁状态时,即可产生早期口腔症状,这时,一般常规血液化验(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只是进一步测定血清铁时,才能发现铁含量降低。缺铁性贫血大体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缺铁潜伏前期;第二期为缺铁潜伏期;第三期为缺铁贫血期。病人在第二期即可产生舌痛等口腔症状,只有到第三期血液常规化验中才能发现异常。缺铁性贫血造成口腔症状的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了,大我数有关人员认为是口腔黏膜和舌乳头受缺铁变化的影响,产生代谢改变及萎缩所致。同时还可并

小学生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小学生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一、小学生不传染的常见病 1.龋齿 龋病及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我国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严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学生牙周病患病尤为突出。所以,我们要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升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龋齿是口腔中的食物残渣附着在牙齿上经过发酵产生酸形成牙菌斑。可将龋齿分为三度即浅龋、中龋和深龋。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 2.近视 近视是青少年的一种常见病,是指看远看不清,看近清晰的屈光异常。青少年近视多数是假性近视。其主要原因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使睫状体过度紧张而逐渐形成近视眼。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真性近视。它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 3.贫血 贫血是青少年最常见疾病之一,它不但影响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学生的智力行为及免疫功能等有很大的危害,是学生常见病中重点防治疾病之一,青少年贫血主要是缺铁性贫血,属营养性贫血,所以防治工作的重点是饮食调整膳食结构和合理营养。 4.营养不良和单纯性肥胖 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评定方法是: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91-110%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学习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11-12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当前中学生中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患病率均已超过10%营养不良将导致学生生长发育障碍,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诱发因素之一。这两种疾病均与日常饮食关系密切。 5.蛔虫感染 蛔虫感染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疾患之一,对儿童少年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长期的不良影响。 6.脊柱弯曲异常

贫血的原因及治疗

贫血的原因及治疗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概述: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原因: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可能是一种基础的或有时是较复杂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一旦发现贫血,必须查明其发生原因。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25%): (1)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与原发和继发的造血干祖细胞损害有关。部分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进而破坏或抑制骨髓造血细胞有关。 (2)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pureredcellanemia,PRCA):PRCA是指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受到损害,进而引起贫血。依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综合征,系遗传所致;后天性PRCA包括原发、继发两类。有学者发现部分原发性PRCA患者血清中有自身EPO或幼红细胞抗体。继发性PRCA主要有药物相关型、感染相关型(细菌和病毒,如微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病相关型、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型(如胸腺瘤、淋巴瘤、浆细胞病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以及急性再生障碍危象等。 (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dyserythropoieticanemia,CDA):CDA是一类遗传性红系干祖细胞良性克隆异常所致的、以红系无效造血和形态异常为特征的难治性贫血。根据遗传方式,该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陛遗传型和显性遗传型。 (4)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这些疾病造血干祖细胞发生了质的异常,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前者因为病态造血,高增生,高凋亡,

宝宝缺铁性贫血原因及治疗方法

现在的宝宝生活条件提高了,吃的东西种类多又有营养,平时爸爸妈妈也是护理得很到位,但还是有很多宝宝患上了贫血,这是怎么回事呢?宝宝贫血也分很多种类,有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钩虫贫血等,有些吃母乳的宝宝也会患上贫血。对于贫血的宝宝,我们应该如何摸清症状及早进行治疗呢?又该如何预防宝宝贫血呢? 宝宝贫血的症状及危害 “贫血”并非单纯指人体血液存量不足,而是指人的血液中,单位细胞容积内血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由于人体中的血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因此判断宝宝是否贫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规定:若6个月至6岁宝宝血液中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或6-14岁孩子血液中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则判定为贫血。在临床检查上,医生会抽取宝宝的血液进行化验检查,如果符合规定,则判断宝宝属于贫血。同时通过检测微量元素和血液成分等,判断宝宝是属于哪一种贫血。 宝宝贫血的症状有许多。其实宝宝贫血和体型胖瘦并无直接的关系,许多胖宝宝都会患上贫血。宝宝贫血一般是由缺铁、锌等微量元素引起,或者感染其它恶性疾病导致贫血。患有贫血的宝宝都会有食欲减退、面色苍白,常有恶心、呕吐的现象,并有肝脾大等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的改变,还可引起脑组织缺氧,继而出现神经系统的变化。具体症状表现为头晕、四肢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减慢、记忆力下降。如果得不到及时地治疗,贫血最终会影响到宝宝智力的发育。 贫血宝宝十分常见,许多“精养”的宝宝都会患上贫血。医生为了及早准确地进行治疗,我们需要揪出宝宝贫血的病因,认识宝宝贫血的种类,进行对症的

护理与治疗。宝宝贫血根据不同病因和症状主要分为这几种: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钩虫贫血、铅中毒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 宝宝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应对方法 宝宝患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1、母乳宝宝患缺铁性贫血:半岁前,大部分宝宝均以母乳为主食。这时候的宝宝患缺铁性贫血,是由于生长速度很快,体内储存的铁逐渐消耗渐尽,而母乳含铁量少,此时以母乳为主食则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哺乳期的妈妈由于妊娠、哺乳,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消化功能紊乱,若摄入的铁量不足或者自身对铁吸收不好,缺铁的奶水被宝宝吃了会,也极易导致宝宝贫血。 2、牛奶喂养的宝宝患缺铁性贫血:在宝宝满周岁后,许多妈妈为了防止宝宝缺钙,都会每天督促宝宝喝营养丰富的牛奶,宝宝也不时吃一些奶油蛋糕、酸奶、冰激凌等小零食,但无奈贫血还是会找上宝宝。其实,虽然牛奶和奶制品是优质蛋白质和钙的良好来源,但是对于血液中最重要的铁元素来说,牛奶中含铁量极少,每100毫升牛奶仅含铁0.1-0.5毫克。据观察,要保证正常身体发育和运作,2岁以上的宝宝每日需铁量达到12毫克,但若宝宝只以奶类为主食,即使胃中灌满了各式各样的奶制品,还是远远不够身体对铁的需要量。奶制品的过分摄入影响了宝宝对正餐的摄入。因此,缺铁性贫血多是由于偏食引起,又称“富贵贫血”。 3、铁吸收障碍让宝宝缺铁性贫血:当宝宝可以独立进食种类丰富的辅食后,若还是患上缺铁性贫血,多是由于铁吸收性障碍造成的。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色素铁可以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吸收率较高非血红色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因素,多种因素可阻碍铁的吸收。若宝宝本身不易吸收铁元素,平时妈妈又没有注意特别给宝宝补铁,这时候宝宝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西医治疗方法 1、改善饮食:母乳是宝宝最佳的食物,不要因为母乳含铁量低而放弃母乳喂养。有条件的妈妈在宝宝半岁前要尽可能做到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的宝宝

中学生贫血防治干预措施

中学生贫血防治干预措施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时所发生的贫血。是全球性常见的营养问题之一,根据WHO 的报告,全球约有20亿人处于贫血状况。因此,充分了解缺铁性贫血的现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为促进中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是十分重要的。 1 缺铁性贫血的现状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最多见的贫血,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据WHO报告,全球缺铁性贫血患者达20亿,还有40~50亿人处于铁缺乏状态,其中9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并指出最容易遭受贫血的人群依次为孕妇、学龄前儿童、低出生体重婴儿、其他女性、老年人、学龄儿童和成年男性。我国IDA病发病率更高。根据WHO报告,亚洲孕妇贫血患病率为40%。儿童为50%,2岁以内婴幼儿高达92%。 2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1 缺铁性贫血的直接原因及影响

常见的直接原因有吸收不足、疾病所致丢失过多或在特定条件下生理需求增高等。在生长过快的婴幼儿、青少年、有月经或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由于铁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铁则易导致缺铁性贫血。青春期的女孩因月经来潮,如果铁的供应不足也易发生贫血。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月经来潮天数与贫血患病率有关,天数越长贫血患病率越高,月经天数延长,造成失血量增加,贫血患病率升高。体育锻炼与贫血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经常锻炼者贫血患病率高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说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贫血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有关因素的调查中还发现:独生子女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心理因素调查分析发现,许多贫血学生认为,身体苗条才美,故不恰当节食,形成豆芽体形。另外家长的文化素质也有一定的影响。1999年调查上海地区高危人群铁缺乏症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结果表明:月经期妇女、妊娠期妇女和青少年患病率分别为:11.39%,19.28%及9.84%,主要的危险因素:月经期妇女经量过多,青少年为营养因素。 2.2 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影响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生理方面的因素,而且还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及医疗保健服务等因素有关,它们可以相互作用共同造成育龄妇女高发生率的状况[12]。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经济和文化习俗。比方说,贫穷导

缺铁性贫血补铁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缺铁性贫血补铁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一、常用口服铁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口服铁剂后5~10天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1~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待血红蛋白正常后,需继续服药3-6个月,补足体内铁贮备。 二、常用注射用铁剂为右旋糖酐铁,其指征为:①因严重消化道反应而无法耐受口服铁剂治疗;②消化道吸收障碍;③严重消化道疾病,服用铁剂后加重病情。 三、病因治疗:纠正饮食习惯,治疗慢性失血,治疗胃肠道疾患等。 注意补充含铁食物食物中的铁有两种来源,即肉类中的血红蛋白铁和蔬菜中的离子铁,即非血红蛋白铁。肉类、鱼类、家禽中的铁40%能被吸收;蛋类、谷类、硬果类、豆类和其他蔬菜中的铁能被人体吸收的不到10%,而菠菜中的铁只能吸收2%左右。因此,补铁应以富含血红蛋白铁的肉类、鸡肉、鱼类等动物性食品;并应注意如何提高铁的吸收率,如注意荤素食品的搭配可提高铁的吸收率; 经过发酵的粮食也能提高铁的吸收率,如馒头、发糕等。 增加维生素C摄入维生素C能促进蔬菜中非血红蛋白铁的吸收。若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柠檬汁、橘子汁和富含铁的蔬菜,就能使人体对蔬菜中铁的吸收率增加2~3倍。 如果同时补充铁制剂,也应和维生素C同时服用。

注意选用富含叶酸及维生素B12的食物绿叶蔬菜和水果中叶酸含量高,补充叶酸可以纠正叶酸缺乏性贫血,如青菜、香菜等。还有动物肝脏、肾脏,蛋类,大白菜,菠菜,菜花,芹菜,莴苣,甜菜,蚕豆,硬壳果类,大豆类,梨等。 供给高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一方面可促进铁的吸收,另一方面也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物质。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对长期偏食和素食的人,要进行纠正,使其改变饮食习惯,以保证铁和各种营养的供给。 不宜饮茶和咖啡限制含鞣酸高的食物,如咖啡中的咖啡因,均能减少食物中铁的吸收。茶叶中的磷酸盐和鞣酸也能与铁结合成不易溶解的复合物,使铁的吸收明显减少。因此,在饮食中,特别是在食用补铁饮食时,不宜饮茶和咖啡,更不能饮浓茶。

健康讲座-常见贫血的防治

健康讲座-常见贫血的防治 贫血的常识性问题 一、贫血是怎么回事? 贫血不是具体的疾病,而是由各种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参考值而言。 一、怎样算是贫血? 正常参考值:HGB: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RBC:男性4.5~5.5╳1012/L,女性4.0~5.0╳1012/L;HCT:男性0.42~0.50,男性0.37~0.48。 一般认为,成年男性HGB<120g/L、RBC<4.5╳1012/L及(或)HCT<0.42,女性HGB<110g/L、RBC<4.0╳1012/L及(或)HCT<0.37就可诊断为贫血。其中以HGB降低最为重要,因为RBC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贫血的存在及贫血的程度。 二、贫血有哪些表现? 1、一般表现:疲乏、困倦、软弱无力、皮肤粘膜苍白。 2、心血管系统表现:活动后心悸、气短最常见,少数可有心绞痛、心力衰竭。 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头昏、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及嗜睡等。少数肢 体麻木、感觉障碍。 4、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为常见症状。另可见舌乳头萎缩、黄疸。 5、泌尿生殖系统表现:严重贫血可有轻度蛋白尿、性欲改变及女性患者月经失调。 四、如何判定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浓度是判定贫血程度的主要指标,根据血红蛋白浓度将贫血分为以下四种:轻度贫血:HGB在90g/L与正常参考值下限之间;中度贫血:HGB60-90 g/L;重度贫血:HGB30- 60g/L;极重度贫血:HGB低于30g/L。 五、怎么确定有无贫血?

贫血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贫血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贫血的原因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贫血可有不同的分类。按贫血发展的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1)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与原发和继发的造血干祖细胞损害有关。部分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进而破坏或抑制骨髓造血细胞有关。 (2)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pure red cell anemia,prca):prca是指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受到损害,进而引起贫血。依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综合征,系遗传所致。后天性prca包括原发、继发两类。有学者发现部分原发性prca患者血清中有自身epo或幼红细胞抗体。继发性prca主要有药物相关型、感染相关型(细菌和病毒,如微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病相关型、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型(如胸腺瘤、淋巴瘤、浆细胞病和淋巴

细胞白血病等)以及急性再生障碍危象等。 (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cda):cda是一类遗传性红系干祖细胞良性克隆异常所致的、以红系无效造血和形态异常为特征的难治性贫血。根据遗传方式,该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陛遗传型和显性遗传型。 (4)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这些疾病造血干祖细胞发生了质的异常,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前者因为病态造血,高增生,高凋亡,出现原位溶血。后者肿瘤性增生、低凋亡和低分化,造血调节也受到影响,从而使正常成熟红细胞减少而发生贫血。 二、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 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各种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以及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损伤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异常而影响血细胞生成。 贫血的治疗方法 1.对症治疗 重度贫血患者、老年或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贫血患者应输红细胞,纠正贫血,改善体内缺氧状态;急性大量失血患者应迅速恢复血容量并输红细胞纠正贫血。对贫血合并的出血,感染,脏器功能不全应施予不同的支持治疗;多次输血并发血色病者应予去铁治疗。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预防措施的建议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预防措施的建议 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却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家长望子成龙,学校相互攀比优秀指标人数,给班级和教师下达优秀指标人数,为完成指标任务,导致教师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给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最近几年,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也越来越多的引起我们的重视。最近学校对心理健康的呼声是非常高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被摆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切入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深入开展。在提高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良现象,必须寻求有效对策予以根本解决,才能提高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绩效。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几个方面。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我是小学的尖子生,学习不好,我无脸见以前的老师和我的家长等”,“有时真想一死了之”等等,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考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成绩开始下降。 其次,我们来分析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 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对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盲点 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 3.社会环境污染 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严重的是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公共场所,为了追求票房价值,经常播放凶杀、淫秽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4.误用滥用心理测验,致使过分夸大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