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题遗传题真题

2011年高考题遗传题真题

1.(上海)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12分)

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Ⅰ-1同时患有甲病(A-a)和乙病(B-b)。已知Ⅲ-5没有携带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

①.如果只考虑甲种遗传病,Ⅲ-6的基因型:__ _,A和a的传递遵循_ _定律。假设该地区正常女性中甲病基因携带者概率为0.2,若Ⅳ-14和Ⅳ-15婚配,出生的Ⅴ-16为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

②.如果只考虑乙种遗传病,Ⅳ-12的基因型:__ _。

③.Ⅲ-6的基因型可以用下列图中的_ _表示;A-a和B-b两对基因的传递遵循基因连锁和交换定律。

④.若Ⅱ-3和Ⅱ-4再生一个男孩,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比仅患甲病的概率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⑤.若Ⅲ-5和Ⅲ-6生出与Ⅳ-13表现型相同孩子的概率为m,则他们生出与Ⅳ-14表现型相同孩子的概率为_ 。

(海南)29.(12分)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III-4携带甲遗传病的治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治病基因。

回答问题:

(1) 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X,Y,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X,Y,常)染色体上。

(2) II-2的基因型为__ __,III-3的基因型为___ _。

(3) 若III-3和III-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

(4) 若IV-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

(5) IV-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____。

(北京)30.(16分)

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a和和褐色眼b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aa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bb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正需果蝇复眼的暗红色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

(1)和是 性基因,就这两对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 。

(2)用双杂合体雄蝇(K)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试交实验,母体果蝇复眼为 色。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按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的A、B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

(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有6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但反交却无此现象,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 的一部分 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 (4)为检验上述推测,可用 观察切片,统计 的比例,并比较 之间该比值的差异。

(浙江)32. (18分)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B、b)和乙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期中II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请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甲病的遗传方式 ,乙病的遗传

方式为 。I1的基因型是 。

(2)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III2 与一男性为双亲,生育了一个患

乙病的女孩。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推测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

表示。

(3)B基因可编码瘦素蛋白。转录时,首先与B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醇

是 。B基因刚转录出来的RNA全长有4500个碱基,而翻译

成的瘦素蛋白仅由167个氨基酸组成,说明 。翻译时,

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秒钟,实际上合成100个

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其原因是 。若B基

因中编码第105位精氨酸的GCT突变成ACT,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mRNA上的 为终止密码子。

(四川)II.(14分)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

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

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

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

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乙、丙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 变异。

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 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

可随 的分开而分离。F自交所得F中有 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 种。

(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自交,减数分裂中Ⅰ甲与Ⅰ丙因差异较大不

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 个四

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 种基因型的配子,配

子中最多含有 条染色体。

(4)让(2)中F与(3)中F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

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

(广东)27.(16分)

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

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用以

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

蛋白可以抑制登革

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 细胞。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 、 和 。

)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

(aabb)交配,F1群体 中A基因频率是 ,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11),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 蚊释放到野生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

,原因是 。

(福建)5.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

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

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

合,形成二倍体WW后代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

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A.雌:雄=1:1

B. 雌:雄=1:2

C. 雌:雄=3:1 D。雌:

雄=4:1

27. 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

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

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

(1) 结球甘蓝叶性状的有遗传遵循____定律。

(2) 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

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

(3) 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若组

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4) 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

因位置,在右图圆

圈中画出组合①的F1体细胞的基因示意图。

(重庆)31. (16分)拟南芥是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某突变体可用于

验证相关的基因的功能。野生型拟南芥的种皮为深褐色(TT),某突变

体的种皮为黄色(tt),下图是利用该突变体验证油菜种皮颜色基因

(T n)功能的流程示意图。

(1)与拟南芥t基因的mRNA相比,若油菜T n基因的mRNA中UGA变为AG

A,其末端序列成为“-AGCGCGACCAGAACUCUA

A”,则T n比t多编码 个氨基酸(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

GA、UAA为终止密码子)。

(2)图中①应为 。若②不能在含抗生素Kan的培养基上

生长,则原因是 .若③的种皮颜色为 ,则说明油

菜基因与拟南芥T基因的功能相同。

(3)假设该油菜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中一个t基因,则

③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联会时的基因为 ;同时,③的叶片卷

曲(叶片正常对叶片卷曲为显性,且与种皮性状独立遗传),用它与种

皮深褐色、叶片正常的双杂合体拟南芥杂交,其后代中所占比列最小的

个体表现型为 ;取③的茎尖培养成16颗植珠,其性状通常 (填“不变”或“改变”)。

(4)所得的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 (填是或者不是)

同一个物种。

(江苏)32.(8分)玉米非糯性基因(W)对糯性基因(w)是显性,黄胚乳

基因(Y)对白胚乳基因(y)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

号染色体上。W一和w一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

不包括W和w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

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基因型分别为WW、Ww、ww、WW一、W一w、ww一6种玉米植株,

通过测交可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

育”的结论,写出测交亲本组合的基因型: 。

(2)以基因型为Ww一个体作母本,基因型为W w个体作父本,子代的表

现型及其比例为 。

(3)基因型为Ww一Yy的个体产生可育雄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为 。

(4)现进行正、反交实验,正交:WwYy(♀)×W一wYy(♂),反交:

W一wYy(♀)×WwYy(♂),则正交、反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分别为 、 。

(5)以wwYY和WWyy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选取F2中的非糯性白胚乳植株,植株间相互传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全国卷2)32.(8分)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 、a ;B 、b ;C、 c ……),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1)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

(2)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山东)27.(18分)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形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

_____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

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____________,导致生物进化。

(4)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 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Ⅰ如果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Ⅱ如果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Ⅲ 如果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安徽)31.(21分)

Ⅰ.(12分)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 ,雌家蚕为ZW 。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 )与油质透明基因(t )是位于Z 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蚕基因(G )与白色蚕基因(g )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 对t ,G 对g 为显性。

(1)现有一杂交组合:ggZ T Z T X GGZ t W ,F 1中结天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

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2)雄性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现有下来基因型的雄、雌亲本:GGZ t W 、GgZ t W 、ggZ t W 、GGZ T Z t 、gg Z T Z t 、GgZ t Z t ,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区别的特点,从F 1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蚕的雄蚕用用生产(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述)。(全国Ⅰ)34.(10分)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问题:(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婚。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_或___________,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__ __ ___或___________。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传学考试题库大全

遗传学考试题库大全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遗传学》试题库 适用于本科专业生物科学或生物技术等方向 一、《遗传学》各章及分值比例:(X%) (一) 绪论(3-5%) (二)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5-8%) (三) 孟德尔遗传(12-15%) (四)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15-18%) (五) 数量性状的遗传(10-13%) (六) 染色体变异(8-10%) (七) 病毒和细菌的遗传(5-7%) (八)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3-5%) (九) 基因突变(8-10%) (十) 细胞质遗传(5-7%) (十一) 群体遗传与进化(10-13%) 二、试题类型及分值:(X分/每题): 1.名词解释(3-4) 2.选择题或填空题 3.判断题 4.问答题(5-7) 5.综合分析或计算题(8-10) 三、各章试题和参考答案: 注:试题库中有下划线的试题还不完善,在组建考试题时建议不考虑采 用。 李均祥陈瑞娇选编 2010年11月8日 第一章绪论(教材1章,3-5%)

(一) 名词解释: 1.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2.遗传与变异:遗传是亲子代个体间存在相似性。变异是亲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二)选择题或填空题: A.单项选择题: 年(2)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1)达尔文(2)孟德尔(3)拉马克(4)魏斯曼 2.通常认为遗传学诞生于(3)年。 (1) 1859 (2) 1865 (3)1900(4) 1910 3.公认遗传学的奠基人是(3): (1)J·Lamarck (2)T·H·Morgan (3)G·J·Mendel (4)C·R·Darwin 4.公认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是(2): (1)J·Lamarck(2)T·H·Morgan(3)G·J·Mendel (4)C·R·Darwin B. 填空题: 1. Mendel提出遗传学最基本的两大定律是_____和_______(分离、自由组合); 2. Morgan提出遗传学第三定律是____与____(连锁、交换定律); 3.遗传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 4.生物进化和新品种形成的三大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变异、遗传、和选择) (三) 判断题: 1.后天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x); 2.具有变异、可以遗传、通过自然选择将形成物种(L); 3. 创造变异、发现可以遗传变异、通过人工选择将育成品种、品系(L); 4.种质决定体质,就是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关系(L)。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

普通遗传学第十一章 核外遗传 自出试题及答案详解第二套

一、名词解释: 1、母性影响 2、细胞质遗传 3、核外遗传 4、植物雄性不育 5、核不育型 二、填空题: 1、以条斑玉米ijij与正常绿色玉米(IjIj)杂交,产生的后代为条斑(Ijij),再与绿色玉米IjIj)回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系”配套中的“三系”是指雄性不育的保持系、和不育系。雄性的育性是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S(rf rf)是控制系基因型,N(RfRf)是控制系的基因型。 3、植物的雄性不育系自交表现为______________,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后代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代表现为_______________。 4、细胞核基因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细胞质基因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 5、核基因所决定的性状,正反交的遗传表现______,胞质基因所决定的性状,正反交的遗传表现往往____________。 6、各种细胞器基因组主要包括有__________基因组和_________基因组。 7、属母性影响的性状受基因控制,后代表现型是由决定的,在代表现出孟德尔比例。 8、属持久母性影响的锥实螺F1代的外壳旋向表型与的基因型一致,F2代无论正反交均为旋,F3代左右旋比例为。 三、选择题: 1、玉米条纹叶的性状受叶绿体基因和核基因共同控制。今以IjIj(绿)为母本,与ijij(条纹)杂交,F2 代个体性状表现及比例为() A、3绿色:1条纹或白化 B、1绿色:2条纹:1白化 C、全是条纹 D、绿色:条纹:白化是随机的 2、高等生物细胞质遗传物质的载体有:() A、质粒 B、线粒体 C、质体 D、噬菌体 3、下列那种叙述不是细胞质遗传所特有的() A、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遗传 B、F1代的正反交结果不同 C、细胞质遗传属母性遗传因此也称母性影响 D、不能在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 4、下列有关C质基因叙说中,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细胞质质基因也是按半保留方式进行自我复制,并能转录mRNA,最后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B、细胞质基因也能发生突变,并能把产生的变异传给后代,能引起核基因突变的因素,也能诱发细胞质基因突变。 C、细胞质基因在细胞分裂时的分配是随机的,在子代的分布是不均等的。 D、细胞质基因通过雄配子传递。 5、当放毒型草履虫(K/K+卡巴粒)与敏感型草履虫(k/k)杂交,如果接合的时间长,后代 的情况为() A、K/K+卡巴粒(放毒型)与k/k(敏感型) B、K/k+卡巴粒(放毒型)与K/k(敏感型) C、K/K(敏感型)与k/k+卡巴粒(敏感型) D、K/k+卡巴粒(放毒型)与K/k+卡巴粒 (放毒型) 6、紫茉莉绿白斑遗传实验中,绿色、白色、绿白斑三种枝条上的花粉分别给绿色枝条上的花授粉时,杂种植株表现为() A、绿色 B、白色 C、绿白斑 D、绿色、白色、绿白斑 7、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中,S(rfrf)♀×N(rfrf)♂交配,后代基因型及育性为 ()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与答案

《遗传学(第三版)》 朱军主编 课后习题与答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 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8) 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 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 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0) 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6) 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0) 第十章基因突变 (33) 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 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7) 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8) 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2) 第一章绪论 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 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遗传学期末复习题

遗传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前导链与后随链:DNA复制的两条新链中,有一条链是沿5′→ 3′方向连续合成的,合成的速度相对较快,故称为前导链;另一条则是沿5′→ 3′方向先合成一些比较短的片段,然后再由连接酶将它们连接起来,其合成是不连续的,合成的速度相对较慢,故称为后随链。 2、转录的模板链:DNA转录中作为转录模板的DNA一条链称为模板链,另外一条则称为非模板链。 3、密码子与反密码子:mRNA上的每3个相邻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也称为三联体密码,一个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翻译过程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tRNA 的分子结构中具有三个与密码子相配对的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 4、简并:一种氨基酸可由一个以上密码子决定的现象称为简并。 5、基因家族:真核生物的有些来源相同、DNA序列相似、所编码的蛋白质具有互相关联的功能的基因,这样的一组基因称为“基因家族”。 6、重叠基因:有的噬菌体存在不同基因共用一部分DNA序列的现象,具有这种共用序列的基因称为重叠基因。 7、单交换与双交换:两对基因之间距离较小,这个区段只能发生一个交换,即为单交换。当基因间距离比较大时,同一个性母细胞可能在这个区段发生两个交换,即称为发生双交换。 8、干扰与符合系数:一个单交换的发生影响了另一个单交换的发生,这种现象称为干扰。干扰程度的大小通常用符合系数或并发系数表示。 9、超亲遗传:是指在数量性状的遗传中,F2及以后的分离世代群体中,出现超越双亲性状的新表型值的现象。

10、狭义遗传率:是加性方差在表现型方差中的百分数。 11、亲缘系数:两个个体都带有同一祖先某一特定等位基因的概率。 12、纯系:纯系是指一个群体中只存在一种基因型,并且这种基因型是纯合的。自花授粉的一个植株的自交后代可得到纯系。 13、细胞质遗传: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DNA,它所组成的基因也能决定生物某些性状的表现和遗传。这类遗传现象,称为细胞质遗传。 14、细胞质基因组:分布于细胞质的全部DNA序列。 15、表观遗传变异: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最终导致表型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型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 16、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相互作用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简称质核型雄性不育,又称为胞质不育型。 17、孢子体不育:雄性不育的花粉育性受母体的基因型(孢子体基因型)控制,与花粉(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无关。花粉败育发生在孢子体阶段。 18、配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直接由雄配子体(花粉)本身的基因决定,花粉败育发生在雄配子阶段。 19、基因频率:一个群体里,A基因在A、a基因总数中的比率,称为A的基因频率。一个群体里,a基因在A、a基因总数中的比率,称为a的基因频率。 20、基因型频率:就是指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占群体全部基因型个体总数的比率,也是特定基因型在群体中出现的概率。 21、随机交配:是指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个体与任何一个相反性别的个体交配的概率都相同。 22、基因突变:也称点突变,是DNA分子结构上微小的改变,它是由于碱

《普通遗传学》2004试题及答案

《普通遗传学》试题(A) 闭卷适用专业年级:生物类专业2004级本科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客观题答题卷 [客观题题目]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首页表中)(每小题2分,共34分) 1.狄·弗里斯(de Vris, H.)、柴马克(Tschermak, E.)和柯伦斯(Correns, C.)三人分别重新发现 孟德尔(Mendel, G. L.)遗传规律,标志着遗传学学科建立的年份是(B)。 A. 1865 B. 1900 C. 1903 D. 1909 2.真核生物二价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的时期是减数分裂的(D)。 A. 前间期 B. 细线期 C. 偶线期 D. 双线期 3.某被子植物,母本具有一对AA染色体,父本染色体为aa。通过双受精形成的种子子 叶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B)。 A. aa B. Aa C. Aaa D. AAa 4.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传递的是(A)。 A. 不同频率的基因 B. 不同频率的基因型 C. 亲代的性状 D. 各种表现型

5.人类中色素缺乏症(白化病)受隐性基因a控制,正常色素由显性基因A控制。表现型 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白化病小孩。他们另外两个小孩均患白化病的概率为(A)。 A. 1/16 B. 1/8 C. 1/4 D. 1/2 6.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 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C)。 A. Ddrr×ddRr B. DdRR×ddrr C. DdRr×ddrr D. DDRr×ddrr 7.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雌蝇杂合体和红眼 雄蝇交配,子代中眼色的表现型是()。 A. 雌果蝇:? 红眼、?白眼 B. 雌果蝇:?红眼、?白眼 C. 雄果蝇:? 红眼、?白眼 D. 雄果蝇:?红眼、?白眼 8.染色体的某一部位增加了自身的某一区段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称为()。 A. 缺失 B. 易位 C. 倒位 D. 重复 9.对一生物减数分裂进行细胞学检查,发现后期I出现染色体桥,表明该生物可能含有 ()。 A. 臂间倒位染色体 B. 相互易位染色体 C. 臂内倒位染色体 D. 顶端缺失染色体 10.缺失杂合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形成缺失环中包含()。 A. 一条缺失染色体 B. 两条缺失染色体 C. 一条正常染色体 D. 两条正常染色体 11.通常把一个二倍体生物配子所具有的染色体称为该物种的()。 A. 一个同源组 B. 一个染色体组 C. 一对同源染色体 D. 一个单价体 12.有一株单倍体,已知它具有两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发现其全部为二价体,说明 它是来自一个()。 A. 同源四倍体 B. 异源四倍体 C. 三体植株 D. 四体植株 13.假定在一个植物株高由A, a和B, b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决定,基因效应相等且可累加。 双杂合体(AaBb)自交后代中与F1植株高度相等植株约占()。 A. 1/16 B. 4/16 C. 6/16 D. 15/16

遗传题高考真题集

遗传题高考真题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2017?新课标Ⅰ卷.32)(12分) 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 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___种。 2.(2017?新课标Ⅱ卷.32)(12分) 人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双胞胎女儿。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已怀孕。回答下列问题: (1)用“ ”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血友病的患病情况。 (2)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______。

遗传学习题与答案

遗传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涉及分析基因是如何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以及基因重组的遗传学分支是:( ) A) 分子遗传学 B) 植物遗传学 C) 传递遗传学 D) 种群遗传学 2 被遗传学家作为研究对象的理想生物,应具有哪些特征?以下选项中属于这些特征的有:( ) A)相对较短的生命周期 B)种群中的各个个体的遗传差异较大 C)每次交配产生大量的子代 D)遗传背景较为熟悉 E)以上均是理想的特征 选择题:1 C ;2 E; 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一、选择题 1 最早根据杂交实验的结果建立起遗传学基本原理的科学家是:( ) A) James D. Watson B) Barbara McClintock C) Aristotle D) Gregor Mendel 2 以下几种真核生物,遗传学家已广泛研究的包括:( ) A) 酵母 B) 果蝇 C) 玉米 D) 以上选项均是 3 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孟德尔认为;( ) A) 亲代所观察到的性状与子代所观察到相同性状无任何关联 B) 性状的遗传是通过遗传因子的物质进行传递的 C) 遗传因子的组成是DNA D) 遗传因子的遗传仅来源于其中的一个亲本 E) A和C都正确 4 生物的一个基因具有两种不同的等位基因,被称为:( ) A) 均一体 B) 杂合体 C) 纯合体 D) 异性体 E) 异型体 5 生物的遗传组成被称为:( ) A) 表现型 B) 野生型 C) 表型模拟 D) 基因型 E) 异型 6 孟德尔在他著名的杂交实验中采用了何种生物作为材料?从而导致了他遗传原理假说的提出。( ) A) 玉米 B) 豌豆 C) 老鼠 D) 细菌 E) 酵母 7 在杂交实验中,亲代的成员间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被称为:( ) A) 亲代 B) F代 C) F1代 D) F2代 E) M代 8 孟德尔观察出,亲代个体所表现的一些性状在F1代个体中消失了,在F2代个体中又重新表现出来。他所得出的结论是:( ) A) 只有显性因子才能在F2代中表现 B) 在F1代中,显性因子掩盖了隐性因子的表达 C) 只有在亲代中才能观察到隐性因子的表达 D) 在连续的育种实验中,隐性因子的基因型被丢失了 E) 以上所有结论

遗传学试题

《普通遗传学》课程考试试卷(A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杂种优势 2.核小体 3.完全显性 4.复等位基因 5.变异 6.遗传图谱 7.隐性上位作用 8.相互易位 9.整倍体 10.转导 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孟德尔遗传规律实现的条件 2.简述减数分裂的过程(图示)和意义 3.设计一试验方案证明控制果蝇某一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而不在常染色体上。(注:试验方案一定要写出遗传分析过程) 4.小麦抽穗期的狭义遗传率h2=64%, 两亲本的平均表型方差为10.68,F2表型方差为40.35。求:环境方差(Ve ),加性效应(V A),显性效应(VD ),广义遗传率H2 综合题(1题10分,2题6分,共16分) 1、设某植物的三个基因t、h、f依次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已知t-h相距12个单位,h-f相距16个单位,现有如下杂交:+++/thf × thf/thf。 问:(1)符合系数为1时,列出后代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 (2)符合系数为0时,列出后代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 2.用遗传学所知识,设计无籽西瓜品种培育的方案 《普通遗传学》课程考试试卷(B卷)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相对性状 2.联会复合体 3.共显性 4.非等位基因 5.孟德尔群体 6.基因 7.一因多效 8.简单易位 9.同源染色体 10.转化 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分别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遗传意义 2.设计一试验方案证明控制植物某一性状基因与细胞质基因有关。(注:试验方案一定要写出遗传分析过程) 3.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zt)是显性,晚熟基因(Lm)是显性,且两性状连锁遗传,交

普通遗传学试题及答案

《普通遗传学》试题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客观题答题卷 [客观题题目]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首页表中)(每小题2分,共34分) 1.狄·弗里斯(de Vris, H.)、柴马克(Tschermak, E.)和柯伦斯(Correns, C.)三人分别重新发现 孟德尔(Mendel, G. L.)遗传规律,标志着遗传学学科建立的年份是(B)。 A. 1865 B. 1900 C. 1903 D. 1909 2.真核生物二价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的时期是减数分裂的(D)。 A. 前间期 B. 细线期 C. 偶线期 D. 双线期 3.某被子植物,母本具有一对AA染色体,父本染色体为aa。通过双受精形成的种子子 叶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B)。 A. aa B. Aa C. Aaa D. AAa 4.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传递的是(A)。 A. 不同频率的基因 B. 不同频率的基因型 C. 亲代的性状 D. 各种表现型 5.人类中色素缺乏症(白化病)受隐性基因a控制,正常色素由显性基因A控制。表现型

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白化病小孩。他们另外两个小孩均患白化病的概率为(A)。 A. 1/16 B. 1/8 C. 1/4 D. 1/2 6.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锈, 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C)。 A. Ddrr×ddRr B. DdRR×ddrr C. DdRr×ddrr D. DDRr×ddrr 7.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雌蝇杂合体和红眼 雄蝇交配,子代中眼色的表现型是()。 A. 雌果蝇:? 红眼、?白眼 B. 雌果蝇:?红眼、?白眼 C. 雄果蝇:? 红眼、?白眼 D. 雄果蝇:?红眼、?白眼 8.染色体的某一部位增加了自身的某一区段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称为()。 A. 缺失 B. 易位 C. 倒位 D. 重复 9.对一生物减数分裂进行细胞学检查,发现后期I出现染色体桥,表明该生物可能含有 ()。 A. 臂间倒位染色体 B. 相互易位染色体 C. 臂内倒位染色体 D. 顶端缺失染色体 10.缺失杂合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形成缺失环中包含()。 A. 一条缺失染色体 B. 两条缺失染色体 C. 一条正常染色体 D. 两条正常染色体 11.通常把一个二倍体生物配子所具有的染色体称为该物种的()。 A. 一个同源组 B. 一个染色体组 C. 一对同源染色体 D. 一个单价体 12.有一株单倍体,已知它具有两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发现其全部为二价体,说明 它是来自一个()。 A. 同源四倍体 B. 异源四倍体 C. 三体植株 D. 四体植株 13.假定在一个植物株高由A, a和B, b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决定,基因效应相等且可累加。 双杂合体(AaBb)自交后代中与F1植株高度相等植株约占()。 A. 1/16 B. 4/16 C. 6/16 D. 15/16 14.在估算异花授粉植物广义遗传率时,可以用来估计性状环境方差的是()。

高考遗传题汇总(附答案)---有难度

一、探究题 1. 狗的皮毛颜色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 和B,b)控制的,共有四 种表现型:黑色(A_B_)、褐色(aaB_)、红色(A_bb)和黄色(aabb). (1)若图示为一只黑色狗(AaBb)产生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1 位点为A,2 位点为a, 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或______ . (2)两只黑色狗交配产下一只黄色雄性小狗,则它们再生下一只纯合褐色雌性小狗的 概率是______ . (3)狗体内合成色素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该过程表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之一 是基因通过______ ,从而控制性 状. (4)已知狗的一种隐性性状由基因 d 控制,但不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d)是位于常染 色体上,还是位于X 染色体上(不考虑同源区段).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方案进行 调查.调查方案:①寻找具有该隐性性状的狗进行调查.②统计具有该隐性性状狗的 ______ 来确定该基因的位置. (5)现有多对黑色杂合的狗,要选育出纯合的红色狗,请简要写出选育步骤(假设亲 本足够多,产生的后代也足够多) 第一步______ ,得到F1; 第二步从F1 中快速选出纯合红色狗的过程.请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说明表示你从 F1 中快速选出纯合红色狗的过程. ______ . 2. 果蝇是科研人员经常利用的遗传实验材料.果蝇的X、Y 染色体(如图) 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 片段),其刚毛和截毛 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 控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多次杂交实 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有关问题: 杂交组合一P:刚毛(♀)×截毛(♂)→F1 全刚毛 杂交组合二P:截毛(♀)×刚毛(♂)→F1 刚毛(♀):截毛(♂)=1:1 杂交组合三P:截毛(♀)×刚毛(♂)→F1 截毛(♀):刚毛(♂)=1:1 (1)刚毛和截毛性状中______ 为显性性状,根据杂交组合______ 可知其基因位于 ______ (填“Ⅰ片段”、“Ⅱ-1 片段”或“Ⅱ-2 片段”). (2)据上表分析可知杂交组合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 ;杂交组合三的亲本基因型 为______ . (3)若将杂交组合一的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F2中截毛雄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 3. 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现 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高中生物试卷第 1 页,共15 页

普通遗传学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普通遗传学网上作业题 绪论 1.遗传学当今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研究方法有哪几类? 2.什么是表现型和基因型?它们有何区别和联系? 第一章 1.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DNA复制过程有何异同? 2.简述3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3.试比较转录与复制的区别。 4.试总结DNA复制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 1.与遗传相关的细胞器主要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结构特点? 2.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哪几部分?有哪些类型? 3.试述染色体的结构。 4.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说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第三章 1.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遗传方式遵循分离定律的性状,在F2代的表型分离比例 是否都应该是3:1,为什么?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黄子叶的籽粒和绿子叶的籽粒的比例为3:1。试问这 是统计哪一代植株所结的籽粒的结果?请说明你的理由。 3.已知玉米红色果皮对白色果皮为显性,黄色胚乳对白色胚乳为显性。今以白色果皮、白色胚乳的玉米纯合体为母本,与红色果皮、黄色胚乳的玉米纯合体杂交,试问杂交 当代母本植株所结的籽粒,具有什么颜色的果皮,什么颜色的胚乳?为什么?

4.纯种甜粒玉米和纯种非甜粒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粒玉米果穗上结有非甜粒种子。而非甜粒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甜粒的种子。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第四章 1.试述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遗传的特点及规律。 2.简述2对基因连锁遗传和独立遗传的表现特征。 3.何谓限性遗传和从性遗传。 4.在人类群体里,一般色盲的男人多于女人.如果外祖父是色盲,其女儿不是色盲。但外孙可能患色盲,试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 5.为什么单交换最多只能产生50%重组基因型? 6.重组率、交换值、遗传距离的关系是什么? 7.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重组既可以发生在姊妹染色单体间又可以发生在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它们的遗传效应是什么?对后代的遗传变异有何影响? 8.一个父亲是色盲而本人正常的女子,与一个正常的男子结婚。但这个男子的父亲是色肓。问这对夫妇的子女表现正常和色盲的几率是多少? 第五章 1.母性影响和细胞质遗传有什么不同? 2.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有何异同? 3.1个Dd的椎实螺自交,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怎样?如子代个体自交,它们的下一代表现型又怎样?本题中开始做实验所用的Dd椎实螺的表现型是怎样的? 4.正反交在F1往往得出不同的结果。这可能由于①基因组印记;②细胞质遗传;③母性影响。如果你得到这样的一种结果,怎样用实验方法来确定是属于哪一种范畴? 5.在水稻中,“珍汕97”是野败型不育系的保持系,却同时又是红莲型不育系的恢复系;而“泰引1号”对这两种不育性的恢保反应与“珍汕97”刚好相反。请解释该现象。 6.试比较线粒体DNA、叶绿体DNA和核DNA的异同。 第六章

分子遗传学复习题及答案-

分子遗传学复习题 1.名词解释: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指由DNA甲基化转移酶介导,催化甲基基团从S-腺苷甲硫氨酸向胞嘧啶的C-5位点转移的过程。 ENCODE计划(The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Project):即“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简称ENCODE计划,是在完成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后的2003年9月由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NHGRI)组织的又一个重大的国际合作计划,其目的是解码基因组的蓝图,鉴定人类基因组中已知的和还不知功能的多个物种的保守序列等在内的所有功能元件。ENCODE计划的实施分为3个阶段:试点阶段(a pilot phase)、技术发展阶段(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hase)和生产阶段(a producttion phase)。 gRNA (guide RNA):既指导”RNA(gRNA,guide RNA),能通过正常的碱基配对途径,或通过G—U配对方式与mRNA上的互补序列配对,指导编辑的进行。 GT--AG规律(GT-AG rule):真核生物所有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其RNA前体在内含子和外显子交界处有两个较短的保守序列,内含子的左端均为GT,右端均为AG,此规律称GT-AG规律。 miRNA:即小RNA,长度为22nt左右,5′端为磷酸基团、3′端为羟基。mi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不具有开放阅读框架,不编码蛋白质,其基因的转录产物是发夹状结构,在RNaseⅢ酶切后以双链形式存在,是近几年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它们主要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RNA编辑(RNA editing) :是指通过碱基修饰、核苷酸插入或删除以及核苷酸替换等方式改变RNA的碱基序列的转录后修饰方式。 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与siRNA结合后可识别并切断mRNA。 RNA指导的DNA甲基化(RNA Directed DNA Methylation RDDM):活性RISC进入核内,指导基因发生DNA的甲基化。 密码子摆动假说(wobble hypothesis):密码子的第1,2位核苷酸(5’→3’)与反密码子的第2,3核苷酸正常配对;密码子的的第3位与反密码子的第1位配对并不严谨,当反密码子的第1位为U时可识别密码子第3位的A或G,而G则可识别U或C,I(次黄嘌呤)可识别U或C或A。 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是一门通过运用数理理论和相应计算机程序,对不同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来研究基因组大小和基因数量、基因排列顺序、编码序列与非编码序列的长度、数量及特征以及物种进化关系等生物学问题的学科。 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 variation):基因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而是由于DNA甲基化,组蛋白的乙酰化和RNA编辑等修饰导致基因活性发生了变化,使基因决定的表型发生变化,且可遗传少数世代,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超基因家族(supergene family):是DNA序列相似,但功能不一定相关的若干个单拷贝基因或若干组基因家族的总称。 沉默子(silencer):一种转录负调控元件,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特点很象增强子,但不增强转录,而是减弱转录,故称负增强子。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 端粒(telomere):是由独特的DNA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的线性真核染色体的末端结构,它具有防止末端基因降解、染色体末端间的粘连和稳定染色体末端及其精确复制等功能。

遗传学题含答案2012

遗传学复习题 一、判断题(答案写在括弧内,正确用“+”表示,错误用“-”表示) (一)细胞学基础 1. 高等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作用发生于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作用发生于受精过程。(-) 2. 联会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在减数分裂的后期II 时发生分离,各自移向一极。(-) 3. 在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细胞的两极,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 4. 高等植物的大孢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所产生的4 个大孢子都可发育为胚囊。(-) 5.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后期Ⅰ都发生染色体的两极移动,所以分裂结果相同。(-) 6. 在一个成熟的单倍体卵中有36 条染色体,其中18 条一定来自父方。(-) 7. 控制相对性状的相对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置上。(+) 8. 外表相同的个体,有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代,这主要是由于外界条件影响的结果。(-) 9. 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由同样的物质构成的。(+) 10. 有丝分裂使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的染色体数都相等。(+) 11. 外表相同的个体,有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代,这主要是外界条件影响的结果。(-) 12. 在细胞减数分裂时,任意两条染色体都可能发生联会。(-) (二) 孟德尔 1. 不同亲本之间通过杂交,再经若干代自交,可育成多种类型的品种。(+) 2. 上位作用是发生于同一对等位基因之间的作用。(-) 3. 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于杂种形成配子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间随 机自由组合。(+) 4. 发生基因互作时,不同对基因间不能独立分配。(-) 5. 无论独立遗传或连锁遗传,无论质量性状遗传或数量性状遗传,都是符合分离规律的。(+) 6. 可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其区别在于前者在任何环境下都表现相同的表现型。(+) 7. 不论是测交还是自交,只要是纯合体,后代只有一种表型。(+) 8. 根椐分离规律,杂种相对遗传因子发生分离,纯种的遗传因子不分离。(-) 9. 隐性性状一旦出现,一般能稳定遗传,显性性状还有继续分离的可能。(+) (三) 连锁遗传 1. 基因连锁强度与重组率成反比。(+)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题经典题型分类汇总(含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类基本题型总结 一、表格形式的试题 1.(2005年)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 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 (3)亲代果蝇的基因为、。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 2.石刁柏(俗称芦笋,2n=20)号称“蔬菜之王”,属于XY型性别决定植物,雄株产量明显高于雌株。石刁柏种群中抗病和不抗病受基因A 、a控制,窄叶和阔叶受B、b控制。两株石刁柏杂交,子代中各种性状比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运用的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基因A 、a位于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染色体上。 (2)亲代基因型为♀,♂。子代表现型为不抗病阔叶的雌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3.(10福建卷)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11年福建卷)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 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性状的有遗传遵循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遗传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遗传病的最基本特征是: A. 家族性 B. 先天性 C. 终身性 D. 遗传物质的改变 E. 染色体畸变 2.根据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不同疾病发生中作用不同,对疾病分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 B.基本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 C.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 D.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作用同等 E. 完全由环境因素决定发病 *3.揭示生物性状的分离律和自由组合律的两个遗传学基本规律的科学家是 A.Mendel B. Morgan C.Garrod D.Hardy.Wenberg E.Watson,Crick 4. 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 人群中约有3%~5%的人受单基因病所累 B.人群中约有%~1%的人受染色体病所累 C.人群中约有15%~20%的人受多基因病所累 D. 人群中约有20%~25%的人患有某种遗传病 E. 女性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约为5% *5.研究染色体的结构、行为及其与遗传效应关系的遗传学的一个重要支柱学科称为: A.细胞遗传学 B.体细胞遗传学 C. 细胞病理学 D.细胞形态学 E.细胞生理学 6.研究基因表达与蛋白质(酶)的合成,基因突变所致蛋白质(酶)合成异常与遗传病关系 的医学遗传学的一个支柱学科为: A. 人类细胞遗传学 B.人类生化遗传学 C. 医学分子生物学 D. 医学分子遗传学 E.医学生物化学 7.细胞遗传学的创始人是: A.Mendel B.Morgan C.Darwin D.Schleiden,Schwann ,Sutton 8.在1944年首次证实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学者是; A.Feulgen B.Morgan C.Watson,Crick D.Avery 9.1902年首次提出“先天性代谢缺陷”概念的学者是: A.Feulgen B.Morgan C.Watson,Crick D.Avery E.Garrod 10.1949年首先提出“分子病”概念的学者是: A.Mendel B.Morgan C.Darwin D.Paullng E.Boveri,Sutton *11.1956年首次证明人的体细胞染色体为46条的学者是: A. Feulgen B.Morgan C.蒋有兴和Levan D.Avery E.Garrod 12.1966年编撰被誉为医学遗传学的“圣经”--《人类盂德尔遗传》一书的学者是: A.McKusick B.Morgan C.Darwin D.Schleiden,Schwann E.Boveri,Sutton *13.婴儿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疾病称为: A.遗传病 B.先天性疾病 C. 先天畸形 D. 家族性疾病 E. 后天性疾病 *14.一个家庭中有两个以上成员罹患的疾病一般称为: A.遗传病 B.先天性疾病 C先天畸形 D.家族性疾病 E.后天性疾病 15.婴儿出生时正常,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疾病称为: A.遗传病 B.先天性疾病 C. 先天畸形 D. 家族性疾病 E. 后天性疾病 16. 人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称为: A.遗传病 B.先天性疾病 C. 先天畸形 D. 家族性疾病 E. 后天性疾病 *17.遗传病特指: A.先天性疾病 B.家族性疾病 C.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D.不可医治的疾病 E.既是先天的,也是家族性的疾病 18.环境因素诱导发病的单基因病为: A.Huntington舞蹈病 B.蚕豆病 C.白化病 D.血友病A E.镰状细胞贫血 19.传染病发病: A.仅受遗传因素控制 B.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但需要环境因素的调节 C.以遗传因素影响为主和环境因素为辅 D.以环境因素影响为主和遗传因素为辅 E.仅受环境因素影响20.Down综合征是: A.单基因病 B.多基因病 C.染色体病 D.线粒体病 E.体细胞病 21.脆性X综合征是: A.单基因病 B.多基因病 C.染色体病 D.线粒体病 E.体细胞病 22.Leber视神经病是: A.单基因病 B.多基因病 C.染色体病 D.线粒体病 E.体细胞病 23.高血压是:

遗传学考试试题库(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变异(variation):指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各个个体之间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有时子代甚至产生与亲代完全不同形状表现的现象。 遗传(heredity):指在生物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各个体之间在各方面相似的现象。 二、填空题 在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Lamarck提出了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等学说;达尔文发表了著名的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于1892年提出了种质学说,认为生物体是由体质和种质两部分组成的;孟德尔于1866,认为性状的遗传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并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确定了基因的连锁程度,创立了基因学说。沃特森和克里克提出了著名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式,揭开了分子遗传学的序幕。遗传和变异以及自然选择是形成物种的三大因素。 三、选择题 1、被遗传学家作为研究对象的理想生物,应具有哪些特征?以下选项中属于这些特征的有:( D ) A.相对较短的生命周期 B.种群中的各个个体的遗传差异较大 C.每次交配产生大量的子代 D.以上均是理想的特征 2、最早根据杂交实验的结果建立起遗传学基本原理的科学家是:( ) A James D. Watson B Barbara McClintock C Aristotle D Gregor Mendel 3、以下几种真核生物,遗传学家已广泛研究的包括:( ) A 酵母 B 果蝇 C 玉米 D 以上选项均是 4、根据红色面包霉的研究,提出“一个基因一种酶”理论的科学家是:() A Avery O. T B Barbara McClintock C Beadle G. W D Gregor Mendel 三、简答题 如何辩证的理解遗传和变异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遗传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变异是生物进化产生新性状的源泉,是动植物新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遗传和变异都有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名词解释 冈崎片段:相对比较短的DNA链(大约1000核苷酸残基),是在DNA的滞后链的不连续合成期间生成的片段。 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首先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链分开,然后以每一条链分别做模板各自合成一条新的DNA链,这样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 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时,以3‘→5‘走向为模板的一条链合成方向为5‘→3‘,与复制叉方向一致,称为;另一条以5‘→3‘走向为模板链的合成链走向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称为滞后链,其合成是不连续的,先形成许多不连续的片断(冈崎片断),最后连成一条完整的DNA链。 联会:亦称配对,是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在纵的方向上两两配对的现象。 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复等位基因:是一个座位上的,因而产生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他们都影响同一性状的状态和性质,这个座位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