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_!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_!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_!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1总则

1.0.1 为防治洪水危害,保护城市安全,统一城市防洪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城市范围内的河(江)洪、海潮、山洪和泥石流防治等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工矿区可参照执行。

1.0.3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及所在江河流域防洪规划为依据,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讲求效益。

1.0.4 城市范围内的河道及沿岸的土地利用必须服从行洪要求,各项工程建设及其防洪标准不得低于该城市的防洪标准。

1.0.5 重要城市的防洪工程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参照现行《水利经济计算规范》进行经济评价,其内容可适当简化。

1.0.6 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城市防洪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根据现行《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

1.0.7 城市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文件应包括工程管理设计内容。

1.0.8 地震设防区城市防洪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1.0.9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涉及其它专业时,还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2设计标准

2.1 城市等别和防洪标准

2.1.1 城市等别应根据所保护城市的重要程度和人口数量划分为四等,见表2.1.1。

2.1.2 城市防洪设计标准应根据城市等别、洪灾类型可按表2.1.2分析确定。

2.1.3 对于情况特殊的城市,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防洪标准可以适当提高或降低。

2.1.4 城市分区设防时,可根据各防护区的重要性选用不同的防洪标准。

2.1.5 沿国际河流的城市,防洪标准应专门研究确定。

2.1.6 临时性建筑物的防洪标准可适当降低,以重现期在5~20年范围内分析确定。

2.2 防洪建筑物级别

2.2.1 防洪建筑物级别,根据城市等别及其在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划分为四级,可按表2.2.1确定。

2.3 防洪建筑物安全超高

2.3.1 防洪建筑物的安全超高应符合表2.3.1的规定。

2.3.2 建在防洪堤上的防洪闸和其它建筑物,其挡水部分的顶部标高不得低于堤防(护岸)的顶部标高。2.3.3 临时性防洪建筑物的安全超高,可较同类型建筑物降低一级。海堤允许越浪时,超高可适当降低。

2.4 防洪建筑物稳定安全系数

2.4.1 堤(岸)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表2.4.1的规定。

2.4.2 建于非岩基上的混凝土或圬工砌体防洪建筑物与非岩基接触面的水平抗滑时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表2.4.2的规定。

2.4.3 建于岩基上的混凝土或圬工砌体防洪建筑物与岩基接触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表2.4.3的规定。

2.4.4 防洪建筑物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表2.4.4的规定。

3 总体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1 总体设计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和流域防洪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洪水特性及其影响,结合城市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确定。

重要城市防洪工程总体设计,对超设计标准洪水应制定对策性措施,减少洪灾损失。

3.1.2 总体设计应实行工程防洪措施与非工程防洪措施相结合,根据不同洪水类型(河洪、海潮、山洪和泥石流),选用各种防洪措施,组成完整的防洪体系。

3.1.3 总体设计应注意节约用地和开拓建设用地;建筑物选型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

3.1.4 总体设计应与市政建筑密切配合,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兼顾使用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要求,提高投资效益。

3.1.5 总体设计应保护生态环境。城市天然湖泊、水塘应予保留。

因防洪设施影响造成的内涝,应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3.1.6 总体设计必须收集、分析和评价水文、泥砂、河道、海岸冲淤演变趋势、地形、地质、已有防洪设施

以及社会经济、洪灾损失等基础资料。

3.1.7 在地面沉降地区,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1.8 在季节冻土、多年冻土及凌汛地区,对冻胀的影响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1.9 主要防洪建筑物应设置观测和监测设备。

3.2 河洪防治

3.2.1 总体设计应考虑人类活动及河道变化是否影响流量与水位关系的一致性,分析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防洪产生的影响。

3.2.2 总体设计应避免或减少对水流流态、泥砂运动、河岸等不利影响,防止河道产生有害的冲刷和淤积。

3.2.3 总体设计应与上下游、左右岸流域防洪设施相协调,注意城乡接合部不同防洪标准的衔接处理。

3.2.4 总体设计应与航运码头、污水截流管、滨河公路、滨河公园、游泳场等统筹安排,发挥防洪设施多功能作用。

3.2.5 位于河网地区的城市,根据市区被河网分割情况,防洪工程布置,宜采用分片封闭形式。

3.3 海潮防治

3.3.1 沿海城市防潮工程总体设计,应分析风暴潮、天文潮、涌潮的特性和可能的不利遭遇组合,合理确定设计潮位。

3.3.2 海口城市防潮工程总体设计,应分析江河洪水与设计潮位的不利遭遇组合,采取相应的防潮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3.3.3 总体设计应分析海流和风浪的破坏作用,确定设计风浪侵袭高度,采取有效的消浪措施和基础防护措施。

3.3.4 防潮堤防布置应与滨海市政建设相配合,结构选型应与海滨环境相协调。

3.4 山洪防治

3.4.1 山洪防治应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坡面汇水区应以生物措施为主,沟壑治理应以工程措施为主。

3.4.2 排洪渠道平面布置应力求顺直,就近直接排入城市下游河道;条件允许时,可在城市上游利用截洪沟将洪水排至其它水体。

3.4.3 在城市上游修建小水库削减洪峰时,水库设计标准应适当提高,并应设置溢洪道,确保水库安全。

3.4.4 当排洪渠道出口受外河洪水顶托时,应设挡洪闸或回水堤,防止洪水倒灌。

3.5 泥石流防治

3.5.1 泥石流防治应采取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拦排结合、以排为主的方针,并采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管理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3.5.2 应根据泥石流对城市及建筑物的危害形式,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5.3 泥石流沟,宜一沟一渠直接排入河道,合并或改沟时应论证其可行性。泥石流沟设计断面应考虑沙石

淤积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设计洪水和设计潮位

4.1 设计洪水

4.1.1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所依据的各种标准的设计洪水,包括洪峰流量、洪水位、时段洪量、洪水过程线等,可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计算其全部或部分内容。

4.1.2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洪水可采用城市河段某一控制断面洪水。

4.1.3 计算设计洪水必须有基础资斜。充分利用已有的实测资料,运用历史洪水、暴雨资料,对计算设计洪水所依据的暴雨洪水资料和流域特性资料应重点复核。

4.1.4 洪水系列应具有一致性。当流域修建蓄水、引水、分洪、滞洪等工程或发生决口、溃坝等情况,明显影响各年洪水的一致性时,应将资料还原到同一基础,对还原资料应进行合理检查。

4.1.5 根据资料条件,设计洪水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4.1.

5.1 城市防洪控制断面或其上、下游邻近地点具有30年以上实测和插补延长洪水流量或水位资料,并有历史洪水调查资料时,应采用频率分析方法计算设计洪水和设计洪水位。

4.1.

5.2 工程所在地区具有30年以上实测和插补延长暴雨资料,并有暴雨洪水对应关系时,可采用频率分析法计算设计暴雨,推算设计洪水,然后通过控制断面的流量水位关系曲线求得相应的设计洪水位。

4.1.

5.3 工程所在流域内洪水和暴雨资料均短缺时,可利用邻近地区实测或调查暴雨和洪水资料,进行地区综合分析,计算设计洪水,然后通过控制断面的流量水位关系曲线求得相应的设计洪水位。

4.1.6 对设计洪水计算中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及其主要环节、各种参数和计算成果,应进行多方面分析检查,论证其合理性。

4.1.7 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可采用下列方法拟定:

4.1.7.1 典型洪水组成法:从实测资料中选择几次有代表性的大洪水作为典型,以设计断面的设计洪量控制,按典型洪水的各区洪量组成的比例,计算各分区相应的设计流量。

4.1.7.2 同频率组成法:指定某一分区发生与设计断面同频率的洪量,其余分区发生的相应洪量用典型洪水的组成比例进行分配。

4.1.8 各分区的设计洪水过程,应采用同一次洪水过程线为典型,以分配到各分区的洪量控制放大。

4.1.9 对拟定的设计洪量地区组成和各分区的设计洪水过程线,应从洪水地区组成规律、水量平衡及洪水过程线形状等方面进行合理性检查,必要时,可适当调整。

4.1.10 当设计断面上游有调蓄作用较大的工程时,应拟定设计洪量的地区组成,计算各分区的洪水过程线,经工程调洪后的洪水与区间洪水组合,推求受上游工程调蓄影响的设计洪水。

4.2 设计潮位

4.2.1 设计潮位包括设计高潮位和设计低潮位。在分析计算高(低)潮位时,应有不少于20年的实测潮位资料,并调查历史上出现的特殊高(低)潮位。

4.2.2 当实测潮位资料大于5年不足20年时,可采用短期同步差比法与附近有20年以上实测资料的验潮站进行同步相关分析,计算设计高(低)潮位。采用短期同步差比法应满足下列条件:

(1)潮汐性质相似;

(2)地理位置临近;

(3)受河流径流影响相似;

(4)气象条件相似。

4.2.3 设计高(低)潮位可采用第一型极值分布律或皮尔逊Ⅲ型曲线计算。

4.2.4 挡潮闸设计雨型的选择,应分别研究季风雨和台风雨两种成因对渍涝及排水的不利影响。

4.2.5 挡潮闸设计潮型的选择,应以典型年相应时间对排水偏于不利的潮位过程或相应时间的平均偏于不利潮位过程为主,并以最不利的潮位过程校核。

4.2.6 挡潮闸设计潮位的确定,应考虑建闸后形成反射波对天然高潮位壅高的影响和低潮位低落的影响。

5堤防

5.1 一般规定

5.1.1 堤线选择应结合现有堤防设施,综合地形、地质、洪水流向、防汛抢险、维护管理等因素确定,并与沿江(河)市政设施相协调。堤线宜顺直,转折处应用平缓曲线相连接。

5.1.2 堤距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河道地形、水面线计算成果、工程量、造价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1.3 堤防沿程设计水位的确定,当沿程有接近设计流量的观测水位时,可根据控制站设计水位和水面比降推算,并考虑桥梁、码头、跨河、拦河等建筑物产生的壅水影响;沿程无接近设计流量的观测水位时,应根据控制站设计水位,通过推求水面曲线确定。在推求水面曲线时,其糙率选择应力求符合实际。有实测或调查洪水资料时,应根据实测或调查资料推求糙率。所求水位应用上下游水文站水位检验。

5.1.4 堤顶和防洪墙顶标高按下式计算确定:

5.1.5 当堤顶设置防浪墙时,堤顶标高应不低于设计洪(潮)水位加0.5m。

5.2.1 防洪堤可采用土堤、土石混合堤或石堤。堤型选择应根据当地土、石料的质量、数量、分布范围、运输条件、施工场地等因素综合考虑,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5.2.2 当有足够筑堤上料时,应优先采用均质土堤,土料不足时,也可采用土石混合堤。

5.2.3 土堤填土应注意压实,使填土具有足够的抗剪强度和较小的压缩性,不产生大量不均匀变形,满足渗流控制要求。粘性土压实度应不低于0.93~0.96;无粘性土压实后的相对密度应不低于0.70~0.75。

5.2.4 土堤和土石混合堤,堤顶宽度应满足堤身稳定和防洪抢险的要求,但不宜小于4m。如堤顶兼作城市道路,其宽度应按城市公路标准确定。

5.2.5 当堤身高度大于6m时,宜在背水坡设置戗道(马道),其宽度不小于2m。

5.2.6 土堤堤身浸润线应根据水位、筑堤土料、背水坡脚有无渍水等条件计算。浸润线逸出点宜在坡脚以下。

5.2.7 土堤边坡稳定计算,可采用园弧法。迎水坡应考虑水位骤降的影响,若高水位持续时间较长,背水坡应考虑渗透水压力的影响;堤基若有软弱地层时,应进行整体稳定性计算。

5.2.8 当堤基渗径满足不了防渗要求时,可采取填土压重、排水减压以及截渗等措施,以防止产生渗透变形。

5.2.9 土堤迎水坡应采用护坡防护,护坡形式有干砌石、浆砌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板等。应根据水流流态、流速等要求选用。背水坡可采用草皮护坡。

5.2.10 迎水坡应设置护脚,其宽度和深度可根据水流流速和河床土质经冲刷计算确定。

5.2.11 当堤顶设置防浪墙时,防浪墙高度不宜大于1.2m,并应设置变形缝。缝距可采用:浆砌石结构为15~20m;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为10~15m。

5.2.12 迎水面水流流速大、风浪冲击力强的堤段,宜采用石堤或土石堤。受潮水和海浪冲击强度大的海堤,宜用重力式浆砌石堤或土石堤。土石堤可在迎水面砌石或抛石,在其后填筑土料。在防渗体和堤壳之间,根据需要可设置反滤层和过渡层,或只设反滤层。

5.3 防洪墙

5.3.1 城市中心区的堤防工程,宜采用防洪墙。防洪墙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度不大时,可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石防洪墙。

5.3.2 防洪墙必须满足强度和抗渗的要求。基底轮廓线长度应满足不产生渗透变形的要求。

5.3.3 防洪墙必须进行抗滑、抗倾和地基整体稳定验算。地基应力必须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地基应进行加固处理。

5.3.4 防洪墙基础砌置深度,应根据地基土质和冲刷计算确定,要求在冲刷线以下0.5~1.0m。在季节性冻土地区,还应满足冻结深度的要求。

5.3.5 防洪墙必须设置变形缝,缝距可采用:浆砌石墙体15~20m,钢筋混凝土墙体10~15m;在地面标高、土质、外部荷载、结构断面变化处,应增设变形缝。

5.4 基础处理

5.4.1 当堤基渗流控制、地基稳定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基础处理。

5.4.2 砂砾石堤基应进行防渗处理,处理措施应根据堤型、砂砾石埋藏深度、厚度以及当地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4.3 垂直防渗措施应可靠而有效地截断堤基渗流,在技术可能而又经济时,应优先采用以下措施:

(1)砂砾层埋藏较浅,层厚不大时,可采用粘土或混凝土截水墙;

(2)砂砾层埋藏较深,厚度较大时,可采用高压定喷或旋喷防渗帷幕。

5.4.4 当垂直防渗不经济或施工有困难时,可采用粘土铺盖或堤后填土压重,并设反滤体和排水体,或设与排水减压井相结合的措施。

5.4.5 对判定可能液化的土层,应挖除后换填好土。在挖除困难或不经济时,应采用人工加密措施,使之达到与设计地震烈度相适应的紧密状态,并有排水和增加压重措施。

5.4.6 软弱土基的处理措施,应挖除软弱土,当厚度大、分布广、难以挖除时,可打砂井加速排水,增强地基强度。

5.4.7 湿陷性黄土地基宜采用挖除、翻压、强夯等措施,清除其湿陷性。

5.4.8 防洪墙基础持力层范围内若有高压缩性土层,可采用桩基。

6护岸及河道整治

6.1 一般规定

6.1.1 在城市市区的河(江)岸、海岸、湖岸被冲刷的岸段,影响到城市防洪安全时,应采取护岸保护。护岸布置应减少对河势的影响,避免抬高洪水位。

6.1.2 护岸选型应根据河流和河(海)岸特性、城市建设用地、航运、建筑材料和施工条件等综合分析确定。常用护岸类型有坡式护岸、重力式护岸、板桩及桩基承台护岸、顺坝和短丁坝护岸等。

6.1.3 护岸设计应考虑下列荷载:

(1)自重和其上部荷载;

(2)地面荷载;

(3)墙后主动土压力和墙前被动土压力;

(4)墙前水压力和墙后水压力;

DL5020-2007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备案号

目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总则 综合说明 工程任务和建设必要性 泥沙 工程地质 工程规模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机电及金属结构 消防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 环境保护设计和水土保持设计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节能降耗分析 设计概算 经济评价 附录水电站工程特性表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年行业标 准项目补充计办工业的要对 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 本次修订是为了统一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程工作内容和深度以及报告书编写的要 与和相比本标准修 订的主要内容有 增加了 节能降耗分析章 将工程任务和规模一章拆分为两个章节工程任务和建 取消工程 本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和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周建 王惠郭建于庆 牛文王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原工作程工工以及报告编写要 本标准适用于新扩建的中型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称可行性加固 的水电工程和小型水电工程可参照使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 凡是注日期的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的内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然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凡是不注日期的引其最新版本适用于 防洪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动能设计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 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水电水利工程泥沙设计规范 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 水电工程水利计算规范 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陕西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白河县白石河城关镇段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白河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办公室. 目录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位置 1.2 立项、初设文件批复 1.3 工程建设任务及设计标准 1.4 主要技术特征指标 1.5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1.6 工程布置 1.7 工程投资 1.8 主要工程量和总工期 2 工程建设简况 2.1 施工准备 2.2 工程标段划分、招投标情况及参建单位2.3 工程开工报告及批复 2.4 主要工程开完工日期 2.5 主要工程施工过程 2.6 主要设计变更 2.7 施工期防汛渡汛 3 专项工程和工作 3.1 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 环境保护工程3.2 3.3 水土保持设施 3.4 工程建设档案

4 项目管理 4.1 机构设置及工作情况 4.2 工程概算与投资计划完成情况4.3 合同管理 4.4 材料及设备情况 4.5 资金管理与合同价款结算 5 工程质量 5.1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5.2 工程项目划分 5.3 质量控制和检测 5.4 质量事故及质量缺陷处理情况 5.5 质量等级评定 6 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7 工程验收 7.1 单位工程验收 7.2 专项验收 7.3 竣工验收自查 8 历次验收鉴定遗留问题处理情况 9 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9.1 9.2 工程移交 10 工程初期运行及效益

10.1 工程初期运行情况 10.2 工程初期运行效益 11 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与竣工审计情况 12 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 13 尾工及安排 14 经验与建议 15 附件 15.1 项目法人的机构设置及主要工作人员情况表 15.2 设计批准文件 16 建设管理大事记 白河县白石河城关镇段防洪治理工程是2011年全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之一。工程以提高白河县白石河城关镇段防洪减灾能力,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和粮食安全为目的,同时兼顾河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以新修和加固河堤为主要防治措施。工程开工以来,在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在白河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经过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现已完成了建设任务。 1 工程概况 1.1工程位置 该工程位于白石河城关镇段。治理范围为白河县白石河城关镇河段,工程起点位于白石河口大桥东桥头内侧至伍担沟沟

防洪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防洪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15T13:25:34.13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作者:许战青 [导读] 并辅以工程实例论述,对防洪堤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防洪工程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对防洪工程的研究,有助于找出防洪工程设计与建设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提高防洪工程的设计水平。在有效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结合治理防洪工程设计,对防洪堤设计中遇到的堤顶高程、筑堤材料、加固断面型式、设计质量等方面进行剖析,并辅以工程实例论述,对防洪堤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防洪工程;设计标准;堤顶超高;筑堤材料 引言:防洪工程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防洪工程不仅是抵御洪涝灾害、保障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还成为提升城市亲水环境、构建城镇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现阶段防洪工程出现的新的特点,也对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做好前期设计工作,并对其中涉及的一些关键问题深入剖析并总结,对做好防洪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堤顶高程的确定问题 堤顶高程的确定是防洪工程的重中之重,它是由堤防工程的重要性、工程级别以及防洪标准等综合确定,具体通过设计洪水位和堤顶超高来表现。 1.1工程概况 防洪工程位于某市主城区及副城区,河道从城区穿过。选取的典型断面计算安全超高值主城区为1.71m,副城区为1.45m。因该市地处河流中上游,洪水历时较短,现有地面基本与设计洪水平齐或不低于设计洪水50cm,若按保守计算选取堤顶超高,将阻挡居民亲水视线,不利城市亲水景观建设,结合该市已建达标工程防洪标准,主副城区堤顶超高均取1m。 1.2设计洪水位 合理确定设计标准是确定设计洪水位的首要前提。根据各单项工程各堤段保护对象的大小和重要性,依据相关规程规范,以及流域规划、各城市总体规划、已批复的各城市防洪规划,确定各堤段的洪水标准。防洪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个动态观念,由于洪水变化的幅度很大,尤其是上游山区性河流,洪峰大,但历时较短,洪水陡涨陡落。过高的标准,必然造成工程投资增加,在经济性上显然是行不通的。防洪标准实质上的是根据区域当前社会经济情况,确定一定的防洪安保体系,同时也承担超过设定标准,失事后带来的风险,取两者的一个相对均衡点。修水地方位于修河上游,修河由西至东将地方劈成两半。根据已批复防洪规划,城西发展片区为城市规划新区,现状主要由荒地与农田组成,规划新建黄田里土堤与堤后高地连接,自成一完整的防洪体系。根据现有规程规范,采用10年一遇防洪标准即可满足要求,考虑日后修水各地方协调发展及当地居民对防洪安保认知等社会稳定因素,设计时采用与其他片区一样的防洪标准,即20年一遇洪水标准。 1.3堤顶超高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堤顶超高(Y)由设计波浪爬高(R)、设计风雍水面高度(e)和安全加高(A)相加,即Y=R+e+A。其中R经采用经验公式可得,江河堤防风雍水高度e通常在10-4m级别上,可忽略不计。结合堤顶防汛公路路面硬化,在保证堤防安全的条件下,若按允许越浪的堤防设计,A可取小值。计算波浪爬高时,风向、风区长度与风速对其影响很大,为简化计算通常保守的做法都是按最不利因素叠加计算,尤其是汛期高水位时的风向并不都是与堤线垂直,这样就片面的增大了堤顶超高。本文认为,在山区河流洪水历时较短的地方,可人为降低波浪爬高,甚至不计波浪影响,仅按堤防等级选取安全加高。在乡镇防洪与河段整治工程中,有一些防洪工程地面高程基本与水位平齐或不低于设计水位30cm,若新建堤防,不但压占土地,还将改变原有排水体系,带来新的内涝问题。结合审查单位意见,设计对此类工程一律取消新建堤防,仅对原有岸坡进行防护,并在坡顶修建防汛道路,汛期允许其高水位时越浪。此外,同等级别沿河两岸及上下游堤防工程堤顶超高应统一、协调确定,保证沿河居民防洪安保安全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2筑堤材料问题 目前我国筑堤料主要还是采用土料,在《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对筑堤料有明确要求,设计时按要求选取即可,但在有些地区尤其是山区,本身土料就比较匮乏,满足筑堤要求的土料场距工程区较远。因此,若在筑堤中能合适就近取用当地的材料,通过采取相应的工艺控制措施,保证筑堤质量,这将大大减少工程投资。位于饶河干流的某市,其航空工业园区的吕蒙堤,土料场距工程区较远,工程区附近的宋家山风化料场其储量及质量均满足筑堤要求,从工程投资经济性考虑,并结合当地堤防建设经验,采取粘土斜墙防渗、背填风化料的堤身断面,通过计算,堤身抗滑、渗流稳定均满足规范要求。随着土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筑堤材料得到应用,既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5]。赣江下游尾闾地区,河道开阔,河床下切严重,河中多分布沙洲,当地粘土料匮乏,河道两岸防洪堤基多为透水性较强的砂性土。结合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该区域防洪堤多采用抛石和吹填砂筑堤,深层搅拌水泥土薄壁防渗墙防渗[1]。采用该种筑堤方法具有施工简单、节约工程投资等重要意义。 3堤防加固断面型式问题 本次设计范围内的万亩农田圩堤33座,其中5万亩以上的圩堤就有5座,可以说他们是所有地区的重要产粮基地。这些圩堤大都建设年代相对较远,存在着土层碾压不够充分等问题。历年来,仅对出现过较大险情的堤段进行过处理[2]。对这些圩堤的加固,既要对险情有针对性的处理,又要保证堤防断面达标。地处修河支流潦河的宋埠堤,现状堤顶已远远高于设计洪水位,但由于筑堤料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采用砂土筑堤的部分段落在外河高水位时,堤后常有泡泉出现,根据渗流计算结果,采用在堤后盖重砂土,盖重厚度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在未出险堤段,部分堤段虽然堤顶宽度不足4.0m,但是在计算堤顶高程处,堤身宽度已然大于4.0m,堤坡约为1:2,故不对此类堤段堤身加高培厚,仅在堤顶铺设3.5m宽防汛道路以及对堤容堤貌进行修整。位于赣江支流袁河上的袁河南联圩,处于凹岸的部分段落受河水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设计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目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原则 2城市概况 2.1自然地理 2.2社会经济 2.3洪涝风险分析 2.4洪涝防御体系 2.5重点防护对象 3组织体系与职责 3.1指挥机构 3.2成员单位职责 3.3办事机构 4预防与预警 4.1预防预警信息 4.2预警级别划分 4.3预防预警行动 4.4主要防御方案 5应急响应 5.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5.2应急响应分级与行动

5.3主要应急响应措施 5.4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 5.5应急响应结束 6应急保障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6.2抢险与救援保障 6.3供电与运输保障、 6.4治安与医疗保障 6.5物资与资金保障 6.6社会动员保障 6.7宣传、培训和演习7后期处置 7.1灾后救助 7.2抢险物资补充 7.3水毁工程修复 7.4灾后重建 7.5保险与补偿 7.6调查与总结 8附则 8.1名词术语定义 8.2预案管理与更新 8.3奖励与责任追究 8.4预案解释部门 8.5预案实施时间 附录

1附图 2附表 3附件 l总则 1.1编制目的 做好城市洪涝、山洪、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城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防洪法》、《水法》、《防汛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制订的有关方针政策;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流域规划及城市防洪规划等专业规划;已批准的防洪调度方案、流域防洪预案及上一级或同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防洪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城市市区内洪水(含江河洪水、冰凌洪水以及山洪等)、暴雨渍涝、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处置。 1.4工作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坚持服从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坚持公众参与、军民联防;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等原则。 2城市概况 2.1自然地理 城市地理位置,地形与地貌特点,城区高程范围,气象水文特征;城市水系与河道、水库、湖泊等情况。

椒溪河防洪工程项目建议书

佛坪县椒溪河防洪工程 项 目 建 议 书 佛坪县水利工作队 二0一五年三月

审定:审核: 校核:编写:

目录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1) 1. 1 绪言 (1) 1. 2 项目建设依据 (1) 1. 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 1. 4 项目建设的任务 (3) 2.建设条件 (4) 2. 1 水文 (4) 2. 2 地质 (5) 3.建设规模 (7) 3. 1 建设标准 (7) 3. 2 水文分析计算 (7) 3. 3 项目建设规模 (10) 4 . 主要建筑物布置 (11) 4. 1 工程等别和防洪标准 (11) 4. 2 工程选型及布置 (11) 4. 3 主要建筑物布置 (13) 5. 工程施工 (14) 5. 1 施工条件 (14) 5. 2 施工导流 (14) 5. 3 主体工程施工 (14) 5. 4 施工总布置 (15) 5. 5 施工总进度 (15) 6. 工程占地处理 (17) 7. 环境影响 (18) 7. 1 环境现状 (18) 7. 2 环境影响评价 (18)

8. 工程管理 (19) 8. 1 管理体制 (19) 8. 2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19) 8. 3 工程管理原则及要求 (19) 8. 4 非工程防洪措施 (20) 9. 投资估算 (21) 9. 1 投资估算 (21) 9. 2 资金筹措 (21) 10. 经济评价 (22) 10. 1 经济评价依据 (22) 10. 2 国民经济评价 (22) 10. 3 综合评价 (25) 11. 结论和建议 (27) 11. 1 主要结论 (27) 11. 2 今后工作意见 (28)

水利工程规划中的防洪治涝设计

水利工程规划中的防洪治涝设计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存在着分布不均的问题,因而需要强化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不但能解决水资源有效分配的问题,更能有效治理洪涝灾害。洪涝灾害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更威胁着国民的生命安全,因而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防洪治涝设计,使得整个水利工程规划发挥实际效用。本文论述了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治涝设计的原则,提出了水利工程规划中的防洪治涝设计的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防洪治涝;设计 雨水天气,低洼地区会产生渍水,甚至被淹没,从而出现洪涝。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等领域的发展。洪涝灾害也会影响水利工程建设,造成工程结构的破坏,影响其正常使用。因而在水利工程规划中,工作人员应重视洪涝灾害的控制问题,加强防洪治涝设计,明确规划目标,进行合理规划,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确保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治涝设计的原则 (1)从整体性出发。水利工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基于整体角度考虑,将综合利益置于首位。在防洪治涝设计中,工作人员应注重上下游和两岸的灾害抵御,在整体上考虑防洪治涝问题。规划人员要优先明确防洪治涝的整体任务,即对洪水的抵御和疏导[1]。以此为出发点,明确工程设计的重点。同时,工程建设要注重轻重缓急,特别关注重点要素,包括名胜古迹、交通枢纽、农田等,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注重对这些要素的保护,进行优先考虑。(2)结合相应的防洪措施。防洪治涝的工程项目规模较大,需要占据较大面积的土地,耗费较高的成本。工程建设中,存在一些非工程处理措施,能够以较少的人力与物力投资降低洪涝损失。这种措施是水利工程防洪治涝设计的要点之一[2]。例如,国家规范水利工程人员技术操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现代化防汛指挥系统等,都是此类措施之一。规划人员要将这些非工程处理措施应用到防洪治涝设计中,全面提高规划效率。(3)有效利用水资源。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较大,但是洪涝过程中的水资源也可以被有效利用,对损失进行弥补。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形地势复杂且差异性较大,导致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洪涝地区的水资源可以被引至水资源缺乏地区,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3]。因而,防洪治涝设计要与水资源分配结合起来,在易出现洪涝的地区强化洪水疏导工程建设,在水资源匮乏地区兴建水库,实现储水。在防洪治涝设计中融入水资源配置思路,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治理办法,降低成本,提高防洪治涝设计的有效性。 2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治涝设计的对策 (1)细化调研。对于洪涝的高发地点,规划人员要进行细致的调研工作。首先要通过网络、书籍、走访等形式了解现场的基本信息,包括地形、地势、水文、气象等特点,根据资料分析可能引发洪涝灾害的原因[4]。其次,要根据历史信息掌握该地点出现洪涝灾害的情况,并分析原因,了解当时的解决方法,结合环境及现实条件的变化,研究制定新的防洪治涝方案。另外,除了施工地实际情况的调研,还应走访当地居民,了解居民实际需求,使得水利工程迎合民众需要,降低人为因素干扰。(2)制定标准。调研后,工作人员要对防洪治涝设计方案进行意见征集,制定标准。明确设计标准有利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使之更符合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针对该区域的地理和经济条件,工作人员要进行保护区的划分,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市长,各位副市长,各位同志: ****市城市防洪规划工作委托扬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20XX年9月30日通过省、市专家和相关部门的评审。10月22日、20日分别向市人大常委,政协常委作了汇报,并听取了意见,现将防洪规划情况向政府常务会议作报告。 一、规划范围、原则、依据、标准 (一)规划范围: 本防洪规划范围:东临龙河、沙河,南抵长江,西到管道路、潘家河,北至宁启铁路,保护面积96.67平方公里,覆盖了****城区、经济开发区和汽车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用地控制范围。为****城市长期发展留有余地。本规划重点解决****城区和经济开发区防洪治涝问题。化工园区、汽车工业园区、仪化片区的防洪详细规划另行编制。

(二)规划原则: 以流域规划为依托,防洪治涝为主,结合环境改善,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分期实施。防洪丘陵山区蓄泄兼筹,以泄为主,平原区拓浚河道、加固堤防、以挡为主,按照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要求,采取治理措施。完善以真州镇为中心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排水实现高低分开,分区治理,平原区以自排为主,抽排为辅,圩区立足抽排,相机自排。一般情况下,减少机排,降低防洪排涝成本。在满足防洪治涝要求的同时,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水生态系统和水陆交通要求。坚持防洪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协调原则,建立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防洪体系;防洪规划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防洪规划要服从流域防洪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三)主要依据: 《水法》、《防洪法》; 《江苏省防洪条例》(1999年)、《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T5020-2007) -书

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Code for preparation of hydroelectric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DL/T5020-2007) 代替DL5020-1993 和DL5021-1993 目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总则 (3) 4 综合说明 (5) 5 工程任务和建设必要性 (8) 6 水文、泥沙 (10) 7 工程地质 (14) 8 工程规模 (18) 9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26) 10 机电及金属结构 (33) 11 消防设计 (38) 12 施工组织设计 (39) 13 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 (48) 14 环境保护设计和水土保持设计 (52) 15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55) 16 节能降耗分析 (58) 1 7 设计概算 (62) 18 经济评价 (67)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电站工程特性表 (69) 条文说明 (76)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3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3]873号)的要求,对DL5020-1993《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和DL5021-1993《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是为了统一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程序、工作内容和深度以及报告书编写的要求。 与DL5020-1993和DL5021-1993相比,本标准补充、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增加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节能降耗分析章节; ——将工程任务和规模拆一章分为两个章节:工程任务和建设必要性、工程规模; ——取消工程管理一章;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DL5020-1993和DL5021-1993。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王柏乐、周建平、党林才、顾洪宾、王惠明、余奎、戴康俊、蔡频、郭建欣、李岳军、魏小婉、于庆贵、胡平、张东升、钟廷英、涂东花、林朝晖、王善春、张喜华

莆田市荔城区渠桥河防洪堤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莆田市荔城区 渠桥河防洪堤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荔城区水利电力学会 年月曰

工程特性表

工程特性表

1.综合说明 1.1 绪言 莆田城区渠桥河防洪工程所在地为莆田市规划新区,渠桥河位于城区南面, 壶公山北麓,木兰溪南岸渠桥镇境内。该防洪工程保护区为莆笏公路以西,新度镇的锦墩、梧塘、溪东、郑坂、横山、沟口、渠桥、圳头以及镇政治经济中心的镇区。 在木兰溪下游防洪排洪工程未实施的情况下,木兰溪下游南北岸的南北洋平原是水害最为频繁发生地,因此洪水期水灾来临时,本区也未能幸免。渠桥河防洪能力未达二年一遇,防洪能力较差,即使在木兰溪下游防洪排涝工程实施的情况下,由于红山水闸直接泄洪到渠桥河,加上区间来洪,本区内又是渠道纵横,排水系统紊乱,一旦发生超两年一遇的洪水,就将造成洪涝灾害,给本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莆田城区面积也将迅速拓展,保护区的经济总量将越来越大,因此,为了保障保护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为城市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建设本防洪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荔城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该防洪工程的建设,于年月日向省政府请示,要求将本工程列入省千公里城防工程建设计划。受荔城区水务局委托,我中心于年月日开始进行该项工程初步设计工作。本工程初设工作是在木兰溪下游防洪及排涝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工程初设内容:渠桥河防洪工程,西起五府桥,东 至 圳头桥,长5.95km 1.2 水文气象

莆田市荔城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长无酷暑,冬短少严寒,雨量充沛, 4-9 月为雨季,10 月至次年3 月为旱季,多年平均降水量700-1743mm大面积暴雨有梅雨和台风雨两种类型,年径流系数在0.6-0.35 之间,多年平均气温在16-20.2 C;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8.1m/s 。 渠桥河工程没有实测流量资料,设计洪水根据暴雨统计参数及各河流流域特征值采用推理公式推求,求得渠桥河(在圳头桥址)二十年一遇洪峰流量为 122m3/s 。 1.3 工程地质 渠桥河堤长8.98km,堤基勘察采用机械钻探,野外地质测绘,现场及室内试验等方法,所揭示的地层岩性为:渠桥河堤基地层从上到下主要是:素填土、粉质粘土(I)、淤泥、粉质粘土(H)、泥质细中砂、含泥圆砾、坡残积粘性土。 表层耕植土不宜作为堤基持力层,素填土不宜作为石堤堤基持力层,但其表面清除30-50cm 后,可作为土堤堤基持力层;淤泥、淤泥质粘土不宜直接作为堤基持力层,需进行处理;粘土层可作为堤基持力层,要注意冲刷和抗滑稳定等问题;泥质细中砂、砾卵石可作为堤基持力层,但也要考虑冲刷和抗滑稳定等问题。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叫度,堤防为4级建筑不需设防,水闸、排涝闸等建筑物要考虑设防。当地天然建材的储量和质量能满足设计要求。

城市防洪规划

ZHEJIANG W ATER CONSERV ANCY AND HYDROPOWER COLLEGE 《城市规划与管理》(说明书、报告、√论文) 课题名称:城市规划与管理 班级: 建管10-2 姓名:邵杰 学号: 201035090 建筑工程系

城市防洪规划 [摘要]:为抵御和减轻洪水对城市造成灾害而采取的各种工程和非工程预防措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关键字]:城市、防洪规划、问题 (一)防洪规划的基本原则和防洪标准 一、基本原则 我国许多滨临江河,常受洪水威胁。因此,做好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是直接关系到城市安全,工程技术、经济是否合理的大事,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 做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时,要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在充分发挥堤防作用的同时,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达到提高防洪标准、保护城市工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城市防洪总体规划不仅要与流域防洪规划相配合,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而且还要兼顾市政建设各有关部门的要求。 3. 根据城市大小及其重要性,在充分分析防洪工程效益的基础上,合理选定城市防洪标准。重要城市,对超过设计标准的特大洪水要作出对策性方案。 4. 要充分发挥城市防洪工程的防洪作用,并考虑与流域防洪设施的联合运用。修建水库和分(蓄)洪工程时,要尽可能地考虑综合利用。 5.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高投资效益。 6. 区别轻、重、缓、急,近、远期相结合,全面规划,分期实施。随着城市不断发展,逐步提高城市防洪设施的抗洪能力。 7. 结合城市特点,考虑保护环境、美化城市。 8. 强调非工程措施的防洪作用。 二、防洪标准 防洪保护对象达到防御洪水的水平或能力。一般将实际达到的防洪能力也称为已达到的防洪标准。防洪标准可用设计洪水(包括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及洪水过程)或设计水位表示。一般以某一重现期(如10年一遇洪水、100年一遇洪水)的设计洪水为标准;也有以某一实际洪水为标准。在一般情况下,当实际发生的洪水不大于设计防洪标准时,通过防洪系统的正确运用,可保证防护对象的防洪安全。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设计洪水标准有时也称为防洪标准(criterion of flood control)。二者有一定的联系。防洪标准

福建省晋江防洪工程

福建省晋江防洪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可公开文本) 建设单位:泉州市水利局 编制单位: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2012年2月

目录 一、说明 (1) 二、工程概况 (1) 三、工程区域环境现状 (1) 四、评价范围 (2) 五、评价重点 (2) 六、主要环境敏感目标 (2) 七、主要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6) 八、污染对策措施 (10) 九、评价结论 (14)

一、说明 本文本内容由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并经泉州市水利局确认,同意提供给环保主管部门作为福建省晋江防洪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受理信息公开。泉州市水利局、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对本文本内容的真实性、一致性负责。随着项目实施进程及环评工作的开展,相关信息将完善或调整。 二、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福建省晋江防洪工程 (2)建设单位:泉州市水利局 (3)项目性质:新建 (4)建设地点:福建省泉州市辖区内的晋江市、南安市、安溪县、永春县4个县(市)。 (5)项目规模:工程涉及4个河段和4个县(市),4个河段分别为晋江流域的泉州段、南安段、安溪段、永春段,4个县(市)分别为晋江市、南安市、安溪县和永春县,工程共布置17个堤段,堤线总长108.46km,新建河道护岸长5.07km,河道疏浚、清障长19.66km,同时建设排涝泵站2座,水闸21座。工程总投资148464.17万元。 三、工程区域环境现状 1、水环境 根据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晋江流域8个水利常规监测断面的水质全分析检测报告(监测单位为泉州市江河湖库水质监测中心实验室),所检项目除个别指标,如东溪上游永春段氨氮、总磷偶有超标,下游洪濑铁锰偶有超标外,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根据2009年泉州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全市各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5%。 2、大气环境 工程区位于交通居民混合区,通过对项目沿线的现场勘查和环境调查,沿线大气环境敏感点主要为城镇居民区,主要污染源为生活大气污染、汽车排放的尾气以及道路扬尘。根据2010年泉州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晋江流域2010年各县市

防洪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 1.项目概况 2.施工条件 3.合同计划工期 4.施工目标 第二章施工现场管理机构 1.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2.组织机构中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总布置的条件及原则 2.施工总平面布置 第四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1.施工总进度编制原则 2.施工进度计划 3.工期的保证措施 第五章施工导流及临时设施工程 1.施工围堰 2.施工排水 3.防汛度汛施工方案 4.临时用房建筑工程 5.施工现场临时供电线路铺设 6.碎石路面工程(施工便道) 第六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主体工程施工概述 2.施工测量

3.土石方挖填 4.河道清淤疏浚工程 5.砼砌筑卵石工程 6.混凝土框格护坡 7?草坪种植护坡 8.混凝土涵管铺设 9.PVC排水管铺设 10.混凝土马道、梯步及路沿石工程 11.沥青木板伸缩缝施工 12.透水砖路面铺装 13.雅石栏杆安装 14.文化石贴面 第七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1.质量方针和目标 2.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及机构主要职责 3.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 4.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5.关键工序及重要部位的质量控制措施 6.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第八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1.安全管理目标和体系 2.施工安全保护管理组织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3.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 4.施工安全教育管理及制度 5.安全组织技术措施 6.施工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7.施工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第九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1.施工中可能引起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问题

2.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3.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4?水土保持管理措施 5.文明施工的目标、组织机构和实施方案第十章资源配备计划 1.资源配备计划拟定原则 2.劳动力计划安排 3.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备及进退场计划 4.材料组织、采购和设备组织安排计划 5.保证计划(人、材、机)执行的措施 6.后勤保障 7.资金保障 第十一章季节性施工措施 1.冬季施工措施 2.高温季节施工措施 3.雨季施工措施 第十二章施工配合和协调措施 1.原则 2.施工配合和协调 第十三章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措施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规划方案(最新)

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规划方案 一、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 X市城市防洪工程系指X市中心城市的X、X、xx三个区的防洪工程,其中X区座落于X河与X交汇处的平原滩地,X区座落于X 河中下游X与X河汇合口处x区位于X河中游右岸的河漫滩上。三区的城区位置为:东起X右岸,西至x山脚下,东西长22公里,南北为山地,平均宽3.2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128°38′~128°55′,北纬47°42′~47°45′,城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地面高程在223米~265米之间。 X由北向南流经市区东侧,市区以上集水面积10270平方公里。X河自西向东纵贯市区,于X区东北角汇入X,流域面积2472平方公里。X自南向北流经X区汇入X河,流域面积667平方公里。X 市中心城区洪水主要来源于上述三条河流,此外,南北山坡洪水对城区也构成较大威胁。 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X市中心城区是X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也是铁路、公路交通枢纽。现有人口29.7万人(X、X、xx三区)。主要产业有木材加工、机械、建材、制药等。城区地处X山区腹地,被X、X河、X和南北山地所包围,是X省的暴雨洪水高值区和山洪易发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使得我市洪水灾害频繁发生。建国50多年来,我市先后有12年发生了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山洪则是年年发生,给

我市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惨重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我市因洪涝灾害共造成112万人次受灾,死亡91人,直接经济损失约40亿元。 三区现有堤防防洪标准普遍偏低,大部分为10~20年一遇,只有局部达到50年一遇,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中等城市50~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而且部分城区处于无堤保护状态。坡水只有局部得到治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加强嫩江松花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方案》(X发[]31号)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为保障我市防洪安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完善和加固X市城市防洪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三、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堤防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堤防工程现状 三区现有堤防长25.48公里。 2、存在问题 现有堤防主要存在以下5方面问题: (1)防洪标准低。只有X河左堤和X河右堤二道坝以下段共计8公里堤段基本达到设计标准,其余17.48公理堤防均未达标。 (2)堤防不连续,部分城区处于无堤保护状态。在xx区和X 区之间存在8公里长无堤段。X市工业园区和xx木材小区以及正在建设的X市循环经济园区处于无堤保护状态。

水利标准类别

水环境 综合技术 总序号体系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编制状态主持机构备注 114 BCaa2-02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SL348-2006 拟编水资源管理 司 管理 总序号体系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编制状态主持机构备注118 BCda2-01 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 已颁水文局 材料及试验 >>> 试验 总序号体系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编制状态主持机构备注121 BCeb2-02 水质采样技术规程SL187-96 已颁水文局 123 BCeb3-01 电导率的测定(电导仪法)SL78-1994 已颁水文局 123 BCeb3-01 矿化度的测定(重量法)SL79-1994 已颁水文局 123 BCeb3-01 游离二氧化碳的测定(碱滴定法)SL80-1994 已颁水文局 123 BCeb3-01 侵蚀性二氧化碳的测定(酸滴定法)SL81-1994 已颁水文局 123 BCeb3-01 酸度的测定(碱滴定法)SL82-1994 已颁水文局 123 BCeb3-01 碱度(总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的测定(酸滴定法)SL83-1994 已颁水文局

123 BCeb3-01 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SL84-1994 已颁水文局123 BCeb3-01 硫酸盐的测定(EDTA滴定法)SL85-1994 已颁水文局123 BCeb3-01 水中无机阴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SL86-1994 已颁水文局123 BCeb3-01 透明度的测定(透明度计法、圆盘法)SL87-1994 已颁水文局123 BCeb3-01 叶绿素的测定(分光光度法)SL88-1994 已颁水文局123 BCeb3-01 硫化物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SL89-1994 已颁水文局123 BCeb3-01 硼的测定(姜黄素法)SL90-1994 已颁水文局123 BCeb3-01 锑的测定(5-Br-PADAP分光光度法)SL92-1994 已颁水文局123 BCeb3-01 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电位测定法)SL94-1994 已颁水文局 123 BCeb3-01 水中痕量铜、锌、镉、铅的测定--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分光 光度法 SL/T220-98 已颁水文局 123 BCeb3-01 水质总硒的测定氢化物铁(II)邻菲罗啉光度法SL/T272-2001 已颁水文局123 BCeb3-01 水质总汞的测定硼氢化钾还原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SL/T271-2001 已颁水文局123 BCeb3-01 多泥沙河流水环境样品采集及预处理技术规程SL270-2001 已颁水文局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修订工作大纲 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修订组 二○○三年五月

批准:谢熙曦审定:郑永良计划处:孙继栋技术处:牟广丞水工处:武永新规划处:孙建峰编制:许学伟

一、修订的目的及必要性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由建设部、水利部于1993年2月8日以建标[1993]72号文发布,自1993年7月1日起执行。 该规范执行以来,对指导城市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998年长江大水以来,各地修建了大量城市防洪工程,从治水政策到工程实践,对城市防洪工程的认识在逐渐深化,同时在执行规范过程中,也发现原规范有些内容需要增补或修订。本次拟补充或修订的内容如下: 1.对原规范“总体设计”一章的内容进行补充。主要补充以下内容: (1) 补充城市防洪总体安排。城市防洪工程是流域防洪体系的组成部分,城市要达到预定的设计防洪标准,需通过合理、有效运用该城市(或流域的)防洪工程体系来实现。因此,合理确定各项治理工程措施的防洪作用,并从调度上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确保城市防洪目标的实现。总体设计一章,需从宏观上阐明城市防洪工程的总体安排。 (2) 城市防洪需考虑上游水库和蓄滞洪区的作用,增加城市上游水库和蓄滞洪区规划安排及汛期控制运用的内容。 (3) 总体设计一章中,增加环境保护、工程管理等内容。 结合环境保护,增加城市防洪工程综合利用、改善环境、绿化、美化等内容; 加强工程管理,增加工程实施后,工程运行管理的有关内容; 2.增加城市排涝工程设计的内容 3.增加城市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内容。 4.对其它章节的内容进行补充或修订。 5.鉴于防潮工程的特殊性,将“海堤工程”一章单独列出。 通过对规范的补充或修订,使规范在内容上进一步完善,为城市防洪工程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二、修订依据与原则 (一) 修订依据 1.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水总局科[2002]15号文“关于下达2002年度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及主编单位的通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 部 附件: 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水利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制定城市防洪规划~切实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防御、减轻洪涝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现就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组织领导 (一)城市防洪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我国城市绝大多数坐落在江河湖海之滨~不同程度遭受洪水、海潮和内涝积水威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保障防洪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城市存在防洪排涝标准低、工程布局不合理、体系不完善、设施老化失修、应急手段和措施薄弱等突出问题~一旦遭受洪水或暴雨袭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正常运行面临严重威胁。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十分重要而紧迫。 ,二,城市防洪规划体系亟待完善。城市防洪规划是指导城市防洪工作、依法加强城市防洪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城 1 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我部组织指导各地开展了城市 防洪规划编制工作~对有序安排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或修改~城市防洪保护区扩大~防洪保

护对象增多~防洪标准要求提高~亟需重新编制或修订城市防洪规划~以统筹协调城市防洪排涝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关系~合理安排洪水出路~科学制定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布局~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城市防洪排涝减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各项措施。 (三)建立城市防洪规划工作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城市防洪工作由各级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城市防洪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要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责任~建立分级组织、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规划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实施。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工作经费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统筹兼顾,合理确定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布局 ,四,明确城市防洪规划指导思想。城市防洪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综合考虑洪水防御、城市排涝、市政建设、环境整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城市水文 2 化等需要~合理确定城市防洪排涝标准~科学安排防洪排涝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五,确立城市防洪规划基本原则。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确保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二要坚持统筹兼顾。统筹考虑城市防洪保安、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保护、水文化建设~兼顾流域与区域、新区与老城防洪要求~外洪与内涝治理相结合~市政建设与防洪建设相结合~促进城市发展与防洪排涝相协调。三要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既注重制订治本之策~着力构筑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监测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又着力加强防洪排涝管理。四要坚持远近衔接。根据城市发展需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协调衔接好城市防

防洪评价报告

目录 1 概述 (1) 1.1 项目背景 (1) 1.2 评价依据 (2) 1.3 技术路线 (2) 1.4 研究内容 (3) 1.5 高程与平面控制系统说明 (3) 2 基本情况 (3) 2.1 建设项目概况 (3) 2.1.1 工程设计布置原则 (3) 2.1.2 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4) 2.1.3 等级划分、设计荷载组合、参数与设计标准 (4) 2.1.4 排水系统 (5) 2.2 河道基本情况 (5) 2.2.1 河道概况 (5) 2.2.2 河道地质条件 (6) 2.2.3 水文、行洪 (8) 2.2.4水文泥沙 (14) 2.3 现有水利工况及其它设施情况 (15) 2.3.1 防洪护岸及天仙拦砂坝情况 (15) 2.3.2 主要桥梁情况 (15) 2.3.3 其它情况 (15) 3 河床演变分析 (16) 3.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16) 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16) 3.2.1 河道形态变化分析 (17) 3.2.2 河道冲淤量 (17) 4 防洪评价计算 (18) 4.1 数学模型基本原理 (18) 4.1.1 模型计算控制方程 (18) 4.1.2 模型方程离散和求解 (19) 4.1.3 模型计算范围及边界处理 (20) 4.2 数学模型验证 (21) 4.2.1 模型验证计算资料 (21) 4.2.2模型验证计算成果 (21) 4.3 计算条件 (22) 4.3.1 计算方案 (22) 4.3.2拟建工程概化 (22) 4.4 计算成果分析 (22) 4.4.1 断面缩窄率分析 (22) 4.4.2 对水位影响分析 (23) 4.4.3对流速影响分析 (23) 4.4.4 对流场影响分析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