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重点知识练习题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重点知识练习题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重点知识练习题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题(最全版)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

1、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和()。

2、人体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

3、我们在呼吸时,要用(鼻子)呼吸,而不能用()呼吸。

4、()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5、人体需要()气;呼出的气体中()增多了,()减少了。蜡烛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燃烧的时间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时间()。

6、()等科学家发现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有支持燃烧的(),和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等。他通过实验得出“()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

7、研究发现:人体在呼吸过程中,吸进去的主要是();呼出来的主要是()和(氮气)。

8、普利斯特利发现了支持燃烧的气体与支持动物生命活动的气体是()的,都是()。

9、胸腔()时,气体(排出)肺,胸腔()时,气体()肺。

10、()和()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从心脏通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叫();从全身各处通回心脏的血管叫(静脉)。

11、心脏(收缩)时血液从()(流向)全身,心脏()时血液从(静脉)流回()。

12、人体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3、蜡烛燃烧需要()气。

14、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一般来讲:男生比女生肺活量要();身体健壮的同学比身体瘦弱的同学肺活量要(大);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肺活量要()。所以,积极、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增强肺活量。

15、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体育锻炼)有关。

16、人体呼吸实际是进行(气体)交换。

17、(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器官。心脏在人体胸部偏()的地方,大小和自己的()差不多。

18、()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在人体的()、()、()都可以摸到脉搏,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是()的。

19、古罗马医生()认为,心脏的收缩使血液到达全身各处,肝脏不断造血补充到心脏。这个观点是()的。

20、人体脉搏跳动的次数与()跳动的次数相等。

21、经常锻炼的人,心跳()(填快或缓慢)、(有力),心脏(休息时间)也就更长。

22、()是17世纪时英国的一名医生;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他得出结论:心脏()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心脏()时血液从()流回心脏。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通过()连接在一起,使血液在身体中循环流动。

23、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从心脏流出的血液含大量的()和营养物质,流回心脏的血液含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

24、(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人的一生中,心脏都在不停地工作着,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次左右。经常锻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休息时间也就更(长)。

25、人的()看上去就像一团(核桃仁状)的豆腐脑,外层灰色的部分是“()”,它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如()中枢、()中枢、()中枢等。

26、人的语言中枢由四部分组成:()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视运动性语言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语言中枢(阅读中枢)。

27、大脑处理外界事物(需要)一定时间的,工作熟练的程度可以(缩短)大脑处理事务的时间,也就是熟能生巧;遇到干扰时,会影响进行中的工作。

28、1981年美国心理生理学家教授罗杰·斯佩理以他的“(裂脑研究)”荣获诺贝尔奖。

29、大脑在(头颅里)的位置,()骨对我们的大脑有保护作用。

30、人体的各个器官共同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项任务,它们相互(),是(和谐统一)的()。当某一器官的健康受到影响时,也会波及人体其他部分的()。

31、人体平静时,呼吸、心跳平稳,运动后呼吸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都会()。

32、1994年4月10日,我国颁布了《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规定“原则上保证小学生每天有()小时以上的睡眠……”。

33、生活中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吸烟问题)、(噪声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垃圾食品问题)等。

34、()是人体的总指挥;人类有语言功能,在大脑皮层有相关的(功能中枢)。

35、人类有语言功能,在大脑皮层有相应的()。

36、血液在人体中是怎样流动的?

答:心脏收缩时血液从()流向全身,心脏()时血液从()流回()。

37、为什么经常锻炼的人,心脏功能好?

答:因为经常锻炼的人,心跳()、有力,心脏休息时间也就更(),所以说经常锻炼的人,心脏功能好。

38、保护心脏应注意些什么?

答:①不抽烟,不喝酒;②刚做完剧烈运动不要马上停下来;③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39、怎样保护我们的大脑?

答:①要有合理的休息;②要保证充足的睡眠;③剧烈运动时要戴头盔等。

40、我对解决睡眠不足问题的建议:

答:①老师(减少)作业量;②同学们要提高效率,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作业;③要合理地(控制)自己看电视的时间;④不要沉迷于(电子游戏)。

41、分析下列事例:事例一:甲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不知写文章如何下笔。事例二:

乙善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声,但是与人交谈时,不善于准确理解别人的意思。

我们的分析:甲的()中枢发达,()中枢不发达。乙的()中枢发达,()中枢不发达。

42、分析下列同学对不对:事例:A同学课间时仍在学习;B同学深液还在上网;C同学剧烈运动时戴头盔。

我们的分析:A课间仍在学习,这样做法(不对),因为合理的休息才可以让大脑更好的工作;B深夜还在上网,这样做法(不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时期,充足的睡眠可促进脑的发育;C剧烈运动时戴头盔这样做法是(对)的,头盔可以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

第二单元简单机械

1、古希腊科学家()曾说过只要给他一个支点和一根够长的木棒,他就能撬起();像这种装置叫(),杠杆是生活中常用的()。

2、天平是根据()原理制造的,()时我国人民开始使用天平。

3、像自来水开关这样由()和()组成的装置叫做(),使用轮轴能(省力),在轮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但不能改变(方向)。

4、轮轴由一个较大的“轮”和一个较小的“轴”组成,在“轮”上用力时()。轮越()越(省力)。利用轴带动轮(不省力),但可以省()。

5、轴相等的情况下,()越大越省力。轮不变的情况下,轴越()越省力。

6、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

7、()是起重机上的重要装置之一。

8、像起重机上位置被固定、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滑轮。

9、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运用斜面一定省力,而且斜面越(),坡度越()越省力。

10、生活中的斜面:盘山公路、螺丝钉螺纹、滑滑梯、大桥引桥。

11、定滑轮的作用是(),但(不省力);()轮的作用是(),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12、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使用滑轮组既可以()又能改变()。

13、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可以()。但是费(距离)。

14、利用斜面能(),高度不变()越省力;(斜面越高)越不省力。

15、()是最早的轮轴,我国在3000多年前就发明了辘轳。

16、传动部分叫(传动装置),常见传动方式有()、()、()。

17、齿轮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运动的();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可以使小齿轮转动的速度()。

18、链条传动和皮带传动不会改变运动的()。

19、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

离时(),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

20、杠杆工作时总围绕一个点转动,这个点叫做()。

21、撬地球时对杠杆用力的点叫做(),悬挂重物的点叫做()。

22、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到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杠杆装置)就可以省力,方便了。

23、每当升国旗的时候,我们看到升旗手把绳子向()拉动,而国旗向()移动,这说明定滑轮具有()的作用。

24、几千年以来,人们为了提高(),不断地制造和改进工具,现代工具都是在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5、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26、省力杠杆:羊角锤、剪刀、开瓶器、切刀、核桃夹、活动扳手;等力杠杆:跷跷板、订书机、天平;费力杠杆:筷子、镊子、夹子、钓鱼杆、火钳

斜面:盘山公路、螺丝钉、斧子;轮轴:水龙头、汽车方向盘

27、杠杆、滑轮、轮轴、斜面都是()。复杂的机器都是由简单机械构成的。

28、阿基米德说大话,他能撬动地球,他的话有道理吗?能实现吗?

答:阿基米德说的话有道理,根据杠杆省力的原理,在杠杆够长时,他能撬动地球,但这种情况是不能实现的;第一,找不到够长的杠杆,第二,无法找到支点,第三,阿基米德无法用力去撬动地球。

29、为什么山区要把盘山公路修成“S”形?

答:这是根据斜面省力的道理,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斜面越长越省力,所以靠盘山增长斜面,达到省力的目的。

30、相互传动的两个齿轮有些什么规律?

答:一是转动方向相反;二是齿数多的转数少,齿数少的转数多。

三、给你5个50克重的钩码,请全部挂在杠杆尺上,并让杠杆尺保持平衡。(画出2种方法)

第三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

1、古代的人们提出了(“”)的猜想,后来人们才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地球赤道的周长约有())千米。

2、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学者()根据月球上地影是一个()形的事实,做出了“地球是个()”的推测。

3、()是葡萄牙航海家,他的环球航行验证了人们的伟大猜想地球是()体。

4、1957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

5、()年()月()日,我国宇航员()乘(“神舟”五号)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圈。

6、()是中国古代航海家,他曾经()次下西洋。

7、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叫做()。

8、我国的地形种类有:()、()、()、()、()和()。我们的家乡属于()地貌。

9、我国地势()高()低,呈阶梯状分布。

10、根据()、()、()等自然现象,我们猜想地球内部是一个运动着的()、()的环境,地球内部有炽热的()。

11、、地球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它的构造就像一个熟了的()。

12科学钻探被称为伸入地球深处的“()”,但对于地球内部的构造,现在仍是一个迷团,科学家也仅仅是一种预测。

13、2004年12月21日,“()工程”科钻1井钻进到()米深处。

14、()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为了研究和学习方便,人们设计制作了地球的表面模型是();地球表面积约有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海洋占()%。

15、利用经纬线,人们把地球分成()两个半球和()两个半球。以()为界,赤道以北是()半球,以南是()半球;以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的经线圈来划分()半球。

人们把通过英国伦敦()天文台的经线叫做(),又叫()。

16、中国以南北半球来看在()半球;从东西半球来看在()半球。

17、人们常说地球是一个蓝色的球体,地球仪上蓝色的部分是代表()。

18、()、()、()等自然现象传递出地球内部的信息。

19、地轴的两个端点就是()和()。

20、地图上的方向是上()下()、左()右()。

21、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魏格纳从()、()、()等中搜集到了自己猜想的资料。例如,他发现南美洲和非洲都能见到的具有相同骨骼构造的动物化石,而这些动物是不可能游过大洋的。他还提出假设:大约3亿年前,南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欧亚大陆、南极大陆等统统属于一块“()”,后来这块“超级大陆”分裂为若干块大陆,经过漫长岁月的移动,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大陆位置关系,这就是()说。

22、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

23、()被称为伸入地球深处的(“望远镜”)。

24、中国地形图上有三种不同的颜色是:(绿色)、(黄色)、(蓝色)。

25、海洋与陆地分别构成了()大洋和()大洲,四大洋是()、

()、()、(),七大洲是()、()、()、()、()、()、

()。

26、在地球仪表面,沿()方向环绕地球一圈的线叫做(),最长的纬线(红色)是();越往两极纬线越()。每一根纬线都标注了不同的度数叫()。

27、在地球仪上,连接(),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所有的经线长度

(),每一根经线都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叫()。

28、()是地图上的线段长度与()距离之比,它表示地图图形的()。如1:200000,即图上1厘米长度相当于实地()厘米。

29、中国陆地面积有()平方千米。

30、地图上用不同的(图例)来表示各种地理对象。写出下边图例表示的意思:

(中国首都、外国首都、中国省级行政中心)31、1910年,德国科学家()意外的发现,在地图上,()东岸与()西岸可以很好的拼接在一起。他猜想:(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是不是曾经接合在一起。

32、()较好地解释了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地形、地质构造、古生物群落的相似性等一系列问题,并可解释许多地质学上以前无法解释的难题。但是魏格纳无法解释大陆漂移的(原因)……

33、()环球航行的路线:从()的伊比利亚半岛出发,横穿()洋,绕道()海峡,进入()洋,经()群岛,再过

()洋,绕非洲()回到欧洲。

34、1973年在长沙()3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距今已有()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的()。

35、我国大部分土地没有被绿色植被所覆盖,表现出森林覆盖率低、草原退化、天然水域缩小、土地沙化等严重情况,近年来我国实施了“()”、(“ ”)等一系列政策。我们应该做好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并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爱护和保护环境。

第四单元电与我们的生活

1、()是一种常用的电源,分为()两极,它的上端戴了一个铜帽,是电池的

()极,用“()”表示;下端底部是锌片,是电池的(),用“()”表示。

2、只要用导线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小灯泡的(螺纹)和(锡点),小灯泡就会发亮。

3、简单的电路由()、()、()、()四部分组成。

4、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叫(),像()等金属;不容易让电通过的物体叫(),像()、()等。

5、电的应用广泛,电能比较紧张,所以要做到()用电,()用电。

6、美国伟大的发明家()发明了电灯。

7、1799年,意大利科学家()发明了第一个化学电源称之为(“ ”)。其结构是用()、()和()浸湿的纸张按顺序相叠而成。

8、我们模仿()的原理制作水果电池。

9、用()可以控制电路的通与断。

10、两个小电珠连在一个电路里,可以有(2)种连接方法,()连和()连。

11、人们利用()、()、()、()等使发电机工作产生出强大的电流,再通过输电网将电送到千家万户。

1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手摇发电机能使小灯泡(发光)。

13、为了用电的安全,人们用()、()等绝缘体制作电器设备的外壳。为了用电的安全,人们设计了许多提示大家注意的安全标志。为了用电安全,我们还应该多掌握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

14、人们发现()、()等一类材料,它们的导电性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所以称为()。它们主要用来制作电子元器件,如()、()、(集成电路)等。

15、电路断了,灯就(灭)了;电路通了,灯就(亮)了。

16、在下图()里填写器材名称:

灯泡导线电池开关灯座

17、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的一台发电机开始运转起来,点亮了15盏电灯。这是在中国土地上(第一次)亮起电灯。

18、生活中的开关有很多种:光控形状(路灯);声控开关(楼梯灯);空气开关(家庭漏电保护)等。

19、用符号将电路画出来就是()。人们按设计好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可以明确思路、节省材料和时间。 - +

20、画出常用电器的图形符号:(1)电灯();(2)开关();(3)电池();(4)交叉相连接的导线;电动机()。

21、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灯泡,请将两种方案画在下面:

22、交通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要(注意)。用三个开关分别控制红、黄、绿三个小灯泡,画出实物物和电路图。

23、电从发电厂输送到我们的家庭,要经过“发电厂→()→()→

()→家庭”这么多环节,可见电来之不易,大家要随手关灯,节约资源。

24、我们能控制电路的通与断吗?用什么控制?

答:我们能控制电路的通与断;用()可以控制。

25、怎样做到安全用电?

答:①不要用(潮湿)的手去触摸开关及用电器;②不要随意将金属物品插入(插头)内;

③在放风筝时,请远离(电线);④不要把衣服晾在(电线);⑤检查或修护电器时,要先将电源(切断);⑥发现电线掉落,不要自行处理,要迅速通知(专业人员)前来处理。

第五单元大胆地猜想,合理地假设

1、()由苹果的落地,发现了地球引力。()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摆的秘密。

2、科学家寻求问题的答案时,往往是从()与()开始的。

3、法国物理学家()依据“电可以产生磁”的事实,做出了(“”)的猜想。

4、为了研究吊灯制作的模型叫做(),摆由()和()组成。摆动的快慢与()有关系,与(摆)的轻重没有关系。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的。

5、牛顿提出苹果落地的猜想是(地球给苹果施加了向下的拉力)。

6、假设的依据往往来自已有的(),但经验并不完全()。

其它题型(选择、判断、连线、实验等)

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1、一般来说,心跳次数与脉搏次数的关系是:()

A、心跳次数多

B、脉搏次数多

C、一样多

D、不确定

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气

C、水蒸气

D、以上都是

3、青少年儿童每天至少要保证的睡眠时间为:()

A、5~6小时

B、9~10小时

C、13~14小时

D、不确定

4、下面属于保护大脑的做法的是:()

A、课间不休息,认真看书

B、看电视到深夜

C、滑冰时戴头盔

D、整天玩电脑

5、把一颗螺丝钉拧到木头里,最省力的工具是:()

A、螺丝刀

B、钳子

C、锤子

D、刀子

6、粗细长短相同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

A、费力

B、省力

C、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7、“秤砣虽小压千斤”是利用了()原理的结果。

A、轮轴

B、斜面

C、杠杆

8、把三块同样平整光滑但长度不同的木板搭在10厘米高的木块上构成斜面,最省力的将是()长的木板达成的斜面。

A、100厘米

B、70厘米

C、40厘米

9、地图比例尺是地图上的线段长度与实地相应距离之比。如在1:50000的图上量得某两点间长度为4厘米,这两点间的实际距离时()。

A、200米

B、2000米

C、2000厘米

10、通过经线分,从地球仪上看中国的位置处在()。

A、东半球

B、西半球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

B、地球内部是静止不动的

C、地球内部有时运动有时静止

12、葡萄牙航海家()环球航行验证了人们的伟大猜想——地球是一个球体。

A、张衡

B、麦哲伦

C、亚里士多德

13、人们发现锗、硅等一类材料,它们的导电性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所以称为()。

A、导体

B、绝缘体

C、半导体

14、给白炽灯泡、日光灯管除去灰尘,下列()方法最安全。

A、取下来在清水中冲洗。

B、打开电源用湿抹布擦干净。

C、关掉电源,站在木凳上用干抹布擦干净。

15、下面符合安全用电常识的是()。

A、使用绝缘皮破损的插头。

B、有人触电时用绝缘棒挑开电线。

C、在电线上晾衣服。

16、一般来讲,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肺活量要()。

A、大

B、小

C、一样

17、()对我们的大脑有保护作用。

A、头发

B、颅骨

C、耳朵

18、人们常说地球是一个蓝色的球体,地球仪上蓝色的部分是代表()。

A、陆地

B、海洋

C、高山

19、美国伟大的发明家()发明了电灯。

A、爱迪生

B、郑和

C、麦哲伦

20、春秋末年时我国人民开始使用天平,天平是根据()原理制造的。

A、轮轴

B、斜面

C、杠杆

二、判断题:

1、肺活量的大小主要与人的体重有关,人越重,肺活量越大。()

2、跷跷板是等力杠杆,钓鱼竿是费力杠杆。()

3、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4、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干木材、塑料梳子、陶瓷都是绝缘体。()

5、支持燃烧的气体与支持动物生命活动的气体是一样的。()

6、经常锻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休息时间也就更长。()

7、刚做完剧烈运动可以坐下来休息。()

8、甲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不知写文章如何下笔,这是甲的书写中枢发达。()

9、吸烟不仅损坏呼吸器官,对心脏的健康也很有害。()

10、临近期末考试,我们要牺牲一切休息时间搞好功课复习。()

11、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

12、地壳不停的变化运动着,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13、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是世界上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的地图。()

14、既然大陆漂移的原因无法解释,所以大陆不存在漂移。()

15、电的应用广泛,电能比较紧张,所以要做到节约用电,合理用电。()

16、科学家寻求问题的答案时,往往是从猜想与假设开始的。()

17、小电珠只要与电池的任何部位接触就能发光。()

18、只要有电源,即使电路中某处断了,电灯还是能发光的。()

19、废旧电池可以随便丢,不会污染环境。()

20、牛顿由苹果的落地,发现了地球引力。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摆的秘密。()

三、实验题:

1、通过“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实验,我们发现呼出的气体中()增多了,()减少了。

2、通过“寻找杠杆的秘密”实验,我们发现()×()=()×()。

3、通过“探究轮轴的秘密”实验,我们发现轮越大越()。

4、通过“滑轮兄弟的秘密”实验,我们发现定滑轮能(),但();动滑轮能(),但()。

5、通过“斜面怎样更省力”实验,我们发现斜面越长越(),高度越矮越()。

6、通过“点亮小灯泡”实验,我们明白,电池的一极与小灯泡的()连接,另一极与小灯泡的()连接,就可以使小灯泡亮起来。

7、通过“导体和绝缘体”实验,我们发现()不容易让电通过,()容易让电通过。

四、探究题:

1、连线题。

斜面剪刀

杠杆盘山公路

轮轴起重机

滑轮汽车方向盘

链条传动钟表

齿轮传动缝纫机

皮带传动自行车

2、图中各用的是什么滑轮,各需要用多大的力。

左为()滑轮,拉力为()千克;右为()滑轮,拉力为()千克。

3、写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字: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 2、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吸引小磁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小磁针,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断开电源后小磁针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说明电流能产生(磁)。他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关系的科学家。 3、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导线)、(电 池)、(铁钉)。 5、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6、实验证明:改变(电流强弱)、(线圈圈数)、(铁芯粗细)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7、串联在电路中(电池的节数越多)、(线圈的圈数越多)、(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8、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后,电磁铁的(磁极)会发生变化。 10、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11、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12. 制定研究计划要思考(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等等 13.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14、(磁铁)用起来简单,(电磁铁)使用起来烦麻。 15、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它是利 用(电磁铁)的原理研制的,使车身悬浮在铁轨上高速、平稳、安全地运行,是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16、电磁铁通电后,用铁钉的钉帽一端接近指南针的南极,指南针被排斥,此时钉帽的一端是(南极)。 17、比较电磁铁与磁铁的异同: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 2、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导线)、(电池)、(铁钉)。 3、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4、实验证明:改变(电流强弱)、(线圈圈数)、(铁芯粗细)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5、串联在电路中电池的节数(越多)、线圈的圈数(越多)、铁芯(越粗)、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6、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7、我国(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线路,它是利用(电磁铁)的原理研制的,使车身悬浮在铁轨上高速、平稳、安全地运行,是21世纪人类理想的交通工具。 8、日晷是测定(时间)的仪器,日晷又称为(“日归”)。它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地面上物体的(影子)也在相应的变化的规律制成的。早晨,影子指向(西方);正午,影子指向(正北);傍晚,影子指向(东方)。一天中,(正午)的影子最短,(早晚)的影子都比较长。 9、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物体的影子的(长度)与(位置)和(地面上的气温)也随着而变化。影子方向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方向的变化(相反)。 10、人看太阳的视线与水平视线之间的角度叫做(太阳高度)。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小),物体影子(长),气温(低);正午太阳高度(大),物体影子(短),气温(高)。 11、人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上昼夜(交替)。 12、夜间出来活动的动物有(蛾、蝙蝠、老鼠、猫头鹰)等,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狗、牛、羊、蝴蝶)等。 13、在白天开放的植物有(太阳花、向日葵)等,在晚上开花的植物有(昙花)等。 14、地球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年)。 15、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转动,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24小时)。 16、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 17、极圈以内的地区,每年总有一个时期太阳不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现象叫(极昼),反之是(极夜)。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素材-期末复习资料

湘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结构分为种皮和胚。 种皮:保护种子。 胚: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胚分为: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子叶:提供营养;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2、种子萌发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空气,有些种子还需要阳光。 3、植物幼苗逐渐长大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答:幼苗的高度,叶子的数量、大小、宽窄都会发生变化。 4、花盆底部垫瓦片的主要作用:保证水分能够缓缓流出,又使泥土不会堵塞排水孔保证空气及水分的流通。 5、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播种便于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但是由于杯子小,营养不够,植物很难正常开花结果,因此当种子萌发之后应把幼苗移植到花盆里。 6、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播种、发芽、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收获种子。

第二单元:生生不息 1、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的生命能够延续、能够发展是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繁殖方式。 2、植物的花由花萼、花瓣、雌蕊、雄蕊组成。 3、雄蕊顶端有花药,花药里的花粉成熟后会通过各种媒介(昆虫、风、水、人工)传到雌蕊顶端,这个过程叫传粉。花经过传粉后,花瓣会脱落,子房发育成果实。 4、不同的传粉方式:植物有的依靠异花传粉(如:菊花),有的依靠自花传粉(如:黑麦花、大豆花);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还经常对植物进行人工授粉。 5、植物繁殖方式具有多样性。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开花结果)和无性繁殖(通过根、茎、叶繁殖)。 6、了解扦插、嫁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植物的新断面。植物扦插能否成活,关键还要看扦插后的养护工作。 ②嫁接能够结合不同植物的优点,在果树、蔬菜、花卉等方面应用广泛。苹果、梨、桃等果树,都是进行嫁接繁殖的。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重点训练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为线索,围绕“事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和“事物的变化”,编排了“植物生活的秘密”、“多种多样的动物”、“声音”、“信息的传递”、“水的变化”、“搜集信息,让我大开眼界”6个主题单元、53个活动。 第1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本单元由3课书组成,第1课“植物的身体”,主要让学生观察、指认植物的6大器官,并通过查阅和搜集资料,让学生知道植物各大器官的作用;第2课“根与茎的奥秘”是在观察根的形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来验证根、茎的作用;第3课“神奇的叶片”则利用科学史激趣和引领,通过实验研究和直接呈现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太阳与植物的关系,了解叶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第2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本单元按“总—分—总”的结构来构设教材,由5课书组成。第1课“动物的特征”先指导学生对“动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其生存”这一特征作个初步了解,然后再分生活在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三个领域来具体研究动物的这一特征,其中,第2课“水族的公民”侧重研究身体结构对生活环境的适应,第3课“吃奶长大的动物”侧重研究身体结构对获取食物的适应,第4课“飞翔的精灵”侧重研究身体结构对运动的适应,与此同时,通过每一课的学习再次体验动物的多样性;第5课“珍稀动物的保护”是进行单元总结,让学生了解保护动物特别是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 第3单元(声音):本单元由“辨听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声音”4课书组成。 第4单元(信息的传递):本单元由“信息”、“书信和标志牌”、“电报与电话”、“信息时代”4课书组成,这是1个既与本册训练重点相关联、又能体现科技史特色的单元。 第5单元(水的变化)):本单元由“不翼而飞的水”、“飞回来的小水珠”、“结冰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4课书组成。 第6单元(搜集信息,让我大开眼界):这是湘版科学教材的特色单元(每册都有),都是对全册教材的探究技能训练重点的回顾与总结,并用又一次的活动来进一步强化、提升,而本册教材是在总结了搜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之后,通过“恐龙之谜”的活动来巩固、提升的。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围绕研究主题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搜集信息进行主动学习,能比较熟练地制作资料卡片和资料摘要等。 尝试探究动植物的身体结构与其所具有的功能之间的关系,逐渐从“认识是什么”提高到“探究为什么”。 能由“这是什么?”、“怎么会这样?”等角度提出可探讨的问题,能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尝试自己制定简单的实验(如对比实验)计划,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控制变量的实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可直接打印)

小学科学(湘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10年9月) 一、基本情况 在四年级,学生已经重点学习了围绕研究主题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搜集信息、制作资料卡片和资料摘要,并将分散收集的零散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制成统计图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习惯。 教材安排了“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机械”、“我们的家园——地球”、“电与我们的生活”、“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五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7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认识我们自己”: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简单机械”: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电与我们的生活”: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这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影响摆摆动时快慢的因素。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人体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意个人保健,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能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内部构造,以及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能够连接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四、教学措施 1、抓住先发散后集中,不断验证的过程落实“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训练重点。 如图所示: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整理

湘版科学三下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冷与热 1 知冷知热 1.1400多年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但人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模糊的、不一定准确,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 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 36.5℃—37℃。 4.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5、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玻璃泡)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使用工具——温度计、量筒、量杯测量的活动中注意:读数要平视。俯视会多读、仰视会少读。) 6、零下六摄氏度写作 -6 ℃;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 ℃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 7、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8、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2 热胀冷缩 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3.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加热后,铜球___不能___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__能_通过金属环。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受冷时体积____收缩____,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案

1、《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阅读资料及实验分析,初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 2、学习对比探究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对比实验与分析推理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含量变化的发现和推理。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教学难点]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理解呼出的气体比吸入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多,而氧含量少(不是没有) [教学准备] : 分组材料: 水槽、容积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两片毛玻璃、等高的两根蜡烛、火柴、大小一致的气球、打气筒、等量的两份澄清石灰水。演示材料: 呼出与吸入气体对照表。 [教学过程] 一、资料引入。(1) 谈话: 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 (2) 实验可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办法, 我们先来看看英国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请同学们阅读 P5 普里斯特利的发现, 思考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他有什么发现?拉瓦锡又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阅读, 汇报, 小结 (3) 谈话: 在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呼吸离不开周围的空

气,可人把空气吸进去又呼出来了,那为什么还要呼吸? (引导学生推测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变化) (4) 今天, 我们就来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板书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 . 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 1. 讨论收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 (1) 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呢?你能收集一瓶这样的气体吗? (2) 我们再来看看呼出的气体, 你能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气体吗? (3) 分组讨论: 这样收集来的气体怎么保存? 2 你能利用桌上的这些材料收集到呼出和吸入的气体吗? (4) 生汇报讨论情况,师引导学生利用排水法来收集呼出的气体 (学生分组收集不同的气体) 2、对比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讨论: 我们有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 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1) 阅读教材 P3,实验中那些条件相同呢?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2) 交流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 学生实验, 汇报讨论: 蜡烛在哪一种气体中燃烧得久?原因是什么? (二) . 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 1.1、我们在呼吸 [教学目标] 1、(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及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 2、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 [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 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及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在教材P2图上指出气体在人体中进出的路线(不要在书上标画!)。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体味呼吸 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你谈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呼气的时候呢?那么胸廓变化及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2、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1)、呼吸是由于胸廓有规律的扩大和缩小的变化而形成的。(也可以说呼吸是由于胸腔的舒张及收缩而形成的。) (2)、依据:胸廓扩大时,吸气;胸廓缩小时,呼气。 3、呼吸时胸腔是怎样变化的?这及呼吸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教师汇报。

最新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精编版

2020年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 册精编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 第1课我们在呼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教学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体味呼吸 1.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你谈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 呼气的时候呢?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2.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3.呼吸时胸腔是怎样变化的?这与呼吸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第2课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阅读资料及实验分析,初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 教学重点:

2016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土壤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无土栽培是批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使用(肥料)来改良土壤。他们把野草割来(焚烧)或是(用水沤)让它腐烂后变成肥料,改良土壤。 第四单元水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测量水的体积用(量筒)或(量杯)。 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碾米劳动的人们来说,上一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流水有力量) 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加快溶解的方法: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 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 第四单元空气 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有(重量)。 2、空气能够流动,热空气会上升,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3、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等。 第五单元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材料分为(天然材料:棉花做成的布)和(人造材料:塑料)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冷与热

最新-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套 精品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套教案 一、基本情况 五年级上期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了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了创新思维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针对“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其内容包括以下六个主题单元,共21课,53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听话的电磁铁”以电磁铁为研究对象,在磁铁与电磁铁的比较中获得对电磁铁较全面的认识。 “地球的运动”指导学生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因的运动而引发的自然现象,按照从学生身边可接触到事实现象的研究到原理的发现进行研究。 “显微镜下的世界”带领学生探访微观世界的神秘,了解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遗传和变异”介绍了遗传和基因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们通过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完成。遗传现象保持了生物界物种的相对稳定,变异现象使生物界得以进化和发展。 “青春活力”学生正在或即将进入人的一生中一个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青春期。通过学习进一步关注自己的成长变化,自觉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我们怎样做计划”是本册教材的总结单元,引导学生“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至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第三课电磁铁的磁极 一.填空 1、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2、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后,电磁铁的(磁极)就会发生变化。 3、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4、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5. 制定研究计划要思考(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等等 6.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7、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时),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8、(磁铁)用起来简单,电磁铁使用起来烦麻。 9、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二.选择 1、制作电磁铁时,同是钉子帽或钉子尖的一端,磁极有时会不同,可能是(A C ) A、线圈两端连接电池正负极的不同 B、线圈的圈数不同 C、线圈的绕向不同 D、电池的节数 2、电磁铁也有( A B) A、南极 B、北极 C、阳极 D、阴极 E、正极 F、负极 3、可以利用( B )来检验电磁铁的两极。 A、磁铁 B、指南针 C、铁块 三.判断 1、电磁铁的磁极方向可以改变。(√) 2、磁铁的磁极一般是固定的,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 3、当磁铁靠近通电电磁铁的一端时,它们会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 4、电磁铁和磁铁的性质是相同的。(×) 5、我们制作的电磁铁的南北极都相同。(×) 6、所有的电器都应用了电磁铁。(×) 7、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并同时改变电源的正负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变。(√) 8.对比实验一般只能有一个条件不同。(√) 四.问答 1、电磁铁与条形磁铁有那些异同点 答:不同点:磁铁磁性永久,电磁铁通电有磁,断电无磁;磁铁南北极位置不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磁铁磁力大小不变,电磁铁磁力大小可以改变;磁铁使用简单,电磁铁使用较麻烦;磁铁没线圈,电磁铁有线圈; 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请你谈谈电磁铁为什么听话? 答:电磁铁的磁极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可以改变。 3、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我们是根据什么道理找到南北极的? 答:电磁铁有南北极。我们可以用小磁针来研究:电磁铁通电后的一端与小磁针的南极相吸引,另一端与小磁铁的北极相吸引,这就说明电磁铁也有南北极。根据的道理是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4、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与什么有关系? 答:电磁铁南北极的改变与导线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和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导线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改变了,或者线圈新缠绕的方向改变了,电磁铁的南北极都会改变。 5、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答:通电时,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 6、小明制作了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他用铁钉的钉帽一端接近指南针的南极,指南针被排斥,此时钉帽一端是什 么极? 答:此时钉帽的一端是南极。

湘教版小学3至6年级科学复习资料1

湘教版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土壤 1.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2.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3.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4.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使用(肥料)来改良土壤。他们把野草割来(焚烧)或是(用水沤)让它腐烂后变成肥料,改良土壤。 第四单元水 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测量水的体积用(量简)或(量杯)。 2、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碾米劳动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流水有力量) 3、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加快溶解的方法: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 4.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 第四单元空气 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有(重量)。 2空气能够流动,热空气会上升,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3.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多栽花草树木等。 第五单元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美版)

学校电子教案 科目科学年级五年级上册课题 总课题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 分课题1、我们在呼吸 课时第(一)课时总(一)课时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 5、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 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 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 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 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 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体味呼吸 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你谈谈吸气的 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 呼气的时候呢?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案

认识水 学习目标: 1、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能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能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3、能积极参与有关水的认识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水的特点。 学习难点:让学生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学习准备: 1、分组材料:糖水、清水、牛奶、白醋、、吸管、透明杯。 1号杯:牛奶2号杯:白醋3号杯:糖水4号杯:清水 水管、不同形状的小杯子、气球、水盆8个 学习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请看: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谜底是(水) 2.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水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水”(板书课题) 二、认识水: 讨论观察方法与顺序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太马虎,我把清水,牛奶,白醋和糖水混放在一起分不清了,我知道你们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能帮忙找一找哪一杯是清水吗?(学生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1.学生讨论观察方法 师:大家对1号杯意见比较统一(看颜色),对2号,3号,4号这三杯为什么不能确定,可以用什么好的方法来分辨?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观察方法:看、闻、尝、(摸)。(板书) 提示:老师有一个重要的提示,那就是对于不认识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去闻,更不能

随便去尝,知道为什么吗?(以免引起中毒) 3.师:你是怎么闻的?(演示扇闻法)(确定2号杯为白醋)师演示“闻”的方法:用鼻子闻的时候,不要直接靠近物体,要用手扇过气味来闻。 4.我们已经知道糖水和清水没有毒,可以尝(确定3号杯为糖水)。师演示“尝”的方法:品尝时用舌头尝的时候,要用筷子或别的物体蘸取少量的物品进行品尝。 5.小结:经过了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把水找出来了,同时也把水的特点找出来了,水有什么特点呢?: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是最好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但是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观察的顺序】 三、探究水的另外两个特点 1、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用看、闻、尝、摸的方法很快的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老师心里很佩服。水除了这四个特点之外,还有其他的特点吗?(生猜测:有形状、会流动。)师:水到底有没有形状,会不会流动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2.生交流验证的方法。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用老师给你准备的材料看看是否能验证水的这两个特点。小组长领取材料。 3、生汇报探究结果。 4、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水是没有固定形状,水会流动。(板书)。 5、讲解: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并且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像橡皮、木块这样不会流动的物体叫做“固体”。 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强调常温、常压是条件,因为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变成冰,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5.知识扩展 提问: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液体吗?学生交流。 四、体会水资源匮乏对我们的影响,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师:水不但美丽,而且是生命之源,它孕育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但是可供人们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大家请看:(出示地球上水的分布图)地球上97%的水是海水和咸水湖中的水,只有3%是淡水,而淡水中还有许多不能被开采的深层地下水。水蒸气等还有地球南北两极冰山占了76%。(从形态来看,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之分)。地球上的水虽然比较多,但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重点知识练习题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题(最全版)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 1、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和()。 2、人体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 3、我们在呼吸时,要用(鼻子)呼吸,而不能用()呼吸。 4、()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5、人体需要()气;呼出的气体中()增多了,()减少了。蜡烛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燃烧的时间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时间()。 6、()等科学家发现空气是混合气体,其中有支持燃烧的(),和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等。他通过实验得出“()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 7、研究发现:人体在呼吸过程中,吸进去的主要是();呼出来的主要是()和(氮气)。 8、普利斯特利发现了支持燃烧的气体与支持动物生命活动的气体是()的,都是()。 9、胸腔()时,气体(排出)肺,胸腔()时,气体()肺。 10、()和()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从心脏通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叫();从全身各处通回心脏的血管叫(静脉)。 11、心脏(收缩)时血液从()(流向)全身,心脏()时血液从(静脉)流回()。 12、人体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3、蜡烛燃烧需要()气。 14、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一般来讲:男生比女生肺活量要();身体健壮的同学比身体瘦弱的同学肺活量要(大);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肺活量要()。所以,积极、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增强肺活量。 15、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体育锻炼)有关。 16、人体呼吸实际是进行(气体)交换。 17、(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器官。心脏在人体胸部偏()的地方,大小和自己的()差不多。 18、()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在人体的()、()、()都可以摸到脉搏,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跳动是()的。 19、古罗马医生()认为,心脏的收缩使血液到达全身各处,肝脏不断造血补充到心脏。这个观点是()的。 20、人体脉搏跳动的次数与()跳动的次数相等。 21、经常锻炼的人,心跳()(填快或缓慢)、(有力),心脏(休息时间)也就更长。 22、()是17世纪时英国的一名医生;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他得出结论:心脏()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心脏()时血液从()流回心脏。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通过()连接在一起,使血液在身体中循环流动。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1-5知识点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1-5单元复习重点 1、我们在呼吸 1、人体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课本2页上面的呼吸器官图要会标出各个器官的位置) 2、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 3、我们吸入体内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我们体内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不断的进行着交换,肺是它们的交换场所。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4、人体胸腔舒张时吸气体进入肺部,胸腔收缩时气体排出肺部。 5、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运动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2、心脏和血管 1、心脏和血管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脉搏:指的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身体上太阳穴、手腕、脚踝、脖子、大腿内侧等。脉搏跳动的次数与心脏跳动的次数有关。正常的人脉搏跳动的次数和心脏跳动的次数是一致的。 3、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流向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4、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 5.抽烟、喝酒会对心脏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6、不锻炼的心跳比经常锻炼人的心要快。经常锻炼的人心跳缓慢有力,心脏休息的时间也就更长一些。运动后心跳加剧,脉搏跳动的次数也随之加快。 7、年龄越小,心跳的越快;年龄越大,心跳的越慢。 3、我们的大脑 1、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人类有语言功能,在大脑皮层有相应的语言中枢。 2、大脑的形状:就像一团核桃仁状的豆腐脑,非常柔软。 3、人的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包括: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 4、语言中枢由运动型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视运动型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视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组成。它们分别处于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通过合理锻炼可以使大脑各部得到均衡发展。 5、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克服自己的短处。 6、颅骨具有保护大脑的作用。 7、少年儿童每天应保证9——10小时的睡眠。 8、保护我们的大脑应做到剧烈运动时要戴头盔、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等。 4、和谐统一的身体 1、人体的各个器官共同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项任务,它们之间相互协调,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当某一器官健康受到影响时,也会波及人体其他部分的健康,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1单元植物生活的秘密 1。植物的身体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能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 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教学重点:观察的基础上思维加工归纳出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用具:观察记录表、凤仙花和其他植物图片。 学习用具:观察记录表 一.教学导入: 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活动观察植物的身体 1.教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独立观察,出示一张没有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的植物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 2.室外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

要求:观察时先整体后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爱护植物。 3.室内汇报观察后的结果。 4.概括。归纳: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5.学生竞赛:学生画一株完整的自己熟悉的植物图,标出植物各部分的名称。 6.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三.小结: 今天,通过观察绿色开花植物,我们知道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1.植物的身体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学习资料查阅的方法,并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植物体各个器官的作用。 2.能设计实验验证资料内容的正确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 2.学会与同学合作,体会明确的分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不迷信资料内容,培养合理质疑、积极验证的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 1.植物的六大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教学重点:查阅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炼资料。 教学用具:课件。

小学科学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1、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能能产生(磁),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2、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电磁铁线圈的圈数)和连接电池(节数的多少)有关。 3、电磁铁也有南北极,磁极可以改变。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1、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地面上物体的影子也在发生方向和长度的变化。最古老的太阳钟——(日晷)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 2、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上昼夜交替。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的。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运动。自转一周为一天,需 24小时。 … 3、地球在不停地绕太阳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四季)是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日心说”的创立者(哥白尼)。 第三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细胞)是构成大多数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微生物是存在的。食物变质等现象就是(微生物)起的作用。 3、(温暖、潮湿、阴暗、富有有机物质)的地方适宜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防止微生物过度繁殖的方法:低温、高温、暴晒、保持干燥、清洗干净等。 第四单元遗传和变异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实际上说的就是(遗传现象),生物的亲代能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后代的现象叫(遗传)。亲代与子代这间产绝不会完全相同的,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这种现象叫(变异)。“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形象地说明了(变异)现象。 2、生物的遗传是有(规律)的,发现生物遗传规律的是(孟德尔)。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3、(基因)是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 第五单元青春活力 1、人的一生经过(幼儿—童年—青年—老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