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应用肌理的艺术设计与反思(2013)

3——2.应用肌理的艺术设计与反思(2013)
3——2.应用肌理的艺术设计与反思(2013)

教学设计与反思

感觉肌理教学案例

《感觉肌理》教学课例 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贺卿 教材简析: 《感觉肌理》这课出自辽海版第八册第5课,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体现出非常丰富的想象能力,通过引导能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本课的设置是为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发现和体验纹理呈现的美感,运用各种方法留下肌理的这些过程,这种简单的方法是学生易掌握的。在本课的图例中展示的自然纹理和实物纹理,是为了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更多纹理清晰的实物,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多种颜色和多种形式呈现肌理,在作业中体现操作能力以及创造力,使实物的纹理在轻松和愉快的活动中呈现。 本课属于“选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美术教学中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以及有效目的的达成。选择肌理为探索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参用书中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心去寻找自然界中的肌理,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学难点是肌理效果的表现与应用。参考本课的重难点,我选用活动进行教学,设置了3个活动:1、感知并了解肌理;2、制造肌理;3、肌理的创意表现。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通过实物与多媒体的资源结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赏析作品,帮助学生在创作中找到灵感,创作出佳作来。 3、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及探究美的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肌理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收获是很大的。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肌理,力求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3、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学习流程: 一、课前准备 组织教学,请同学们将桌上的工具材料摆放整齐。

平面构成-肌理构成

平面构成-肌理构成 教学目标: 1、学会体验,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学生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了解各种制作肌理的方法,通过动手尝试过程,学会制作技巧和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制作肌理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学生制作肌理时的创意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教师出示一幅由肌理制作而成的图画,提问:这幅画是画出来的吗?(其实画画不 一定是画的)那么你觉得它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图1) 2、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一下这些画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揭题《应用肌理的艺术》 二、发现探索 1、摸一摸(触觉感受): 我这里有几件东西,想叫一位同学用手触摸一下,通过感受每样物体的触感来说出物体的名称(海螺、贝壳、树叶、石头、布、陶瓷等)。 2、说说触摸的感受,导出肌理的概念。 师:这些物体中,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这些凹凸不平的的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圈螺旋纹,这就是肌理。 肌理(质感):是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那些纹理是随机的,自然形成的。不同的肌理会给我们不同的触觉感受、传达不同的美感。 但由于人们触觉物体的长期体验,以到不必触摸,便会在视觉上感到质地的不同。因此,不同肌理的物品,会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 粗质的纹理,给人一种粗犷豪放,植被的心理感觉;光滑的质感,给人一种细腻精致、华丽严谨的心理感觉;纤细的质感,给人一种嫩弱、精细、灵巧生动的感受。 3、看一看(视觉感受):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哪些美的肌理呢? 出示大自然中的肌理图片: 树叶:那细细密密的叶脉就像蜘蛛网一样 风沙开成的自然纹理:摄影家林永基所拍摄,沙漠上强烈的大风把沙吹成波纹状的纹理,形成了有条理、有节奏、有韵律的自然图案。 土墙:是客家围屋的墙壁。土墙的缝隙形成一种节律美,给人沉重的历史感。 “鸡血红”石:石质略透明,上有鲜红的斑斑块,像鸡血所凝结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肌理。大理石:表现华贵、高雅的意境 布纹:传达了亲切柔和质朴的意境 干涸的土地、苦瓜、麻绳、贝壳、布纹等等 得出结论——肌理的美表现为纹理排列的秩序美、节奏美、韵律美。 细腻光亮的表面,给人轻快、活泼、冰冷的感觉; 平滑无光的表面,给人含蓄、安静、质朴的感觉; 粗糙有光的表面,给人笨重、杂乱、沉重的感觉; 粗糙无光的表面,使人感到生动、稳重、悠远。 4、想一想:我们如何把这些这么美的肌理保存下来呢?——引出肌理制作的方法。小故事:老师小时候在河边洗碗的时候,发现碗里的油花快速地扩散到河面上,在阳光中五彩缤纷,但是这种美丽一会儿就没有了,如果能长久保持该多好啊。后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

肌理的介绍

肌理的介绍 肌理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面的肌理是面的内部大小不同、方向不同、形状不同、密度不同、明度不同的点、线或形状规律或无规则的排列与组合产生的视觉效果。基本概述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一般来说,肌理与质感含义相近,对设计的形式因素来说,当肌理与质感相联系时,它一方面是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而被人们所感受,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 绘画中的肌理 在绘画中,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纹理变化,这种特定的纹理变化所呈现出的神奇的视觉感受,正是绘画艺术所探求的肌理效果。肌理在绘画艺术中的审美价值不可低估,它有着其它表现手法难以实现的美学特质。 水彩画不仅有绚丽的色彩、高雅清新的格调、丰富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有最使画者心醉神迷的那种难以名状、自然天成、亦真亦幻、神奇美妙的艺术效果。这种水与彩的交融所产生的效果是自然物象借助作者主观与客观、有意与无意的创作活动而呈现出来的,这种物体表象特征所呈现出的特殊视觉语言,就是水彩画有别于其它画种而特有的语言魅力,即水彩画的肌理美。 自然肌理与艺术肌理之美 大自然千姿百态,世间有万物之貌,这是构成视觉形象最基本的要素。生活是艺术表现、艺术创作的源泉,就水彩风景而言,同样如此。天空的绚丽多彩、大海的浩瀚波澜、山寨的老墙木屋、晨烟的依稀梦幻、古道的曲折逶迤、山岩的鬼斧神工、阳光的妩媚灿烂、雨雾的朦朦胧胧、枯树的斑驳沧桑、幼苗的生机盎然,无不呈现出奇妙无限、变幻无穷的自然肌理之美。 物体表面都有一层“肌肤”,在自然的造化中,它有着各种各样的组织结构,或平滑光洁,或粗糙斑驳,或轻软疏松,或厚重坚硬。这种种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变化,使之形成一种客观的自然形态,即肌理,从而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肌理并不都是美的,只有当它在

立体构成艺术的肌理特质及其运用

立体构成艺术的肌理特质及其运用 话题:兴趣爱好肌理 一、立体构成艺术的肌理内涵与特质(一)立体构成艺术的肌理内涵肌理即物体表面的纹理,在英文中是“texture”。立体构成艺术的肌理是指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程度不同的纹理变化。它就像事物表面的“皮肤”,在自然或人造物中,它有着各种组织结构,或平整光滑,或粗糙棘手,或轻软柔和,或浑厚坚硬。来自物体表面的纹理变化,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立体构成艺术的肌理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语言形式,与形体、色彩一样,具有造型和表情的功能。肌理在特定的空间环境、光线、氛围中能够呈现出独特的美感。设计师可以模仿自然肌理,创造出艺术的肌理。通常将肌理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视觉肌理通常是用眼睛可以看到,而不需用手触摸的肌理,形与色是其重要的构成因素。如光滑的大理石、木纹所具有的视觉肌理之美。触觉肌理是用手抚摸能体会到凹凸感的肌理。物体由于表面结构的不同能够造成不同的手感,如棉花的肌理、麻布的肌理、芦苇的肌理是不同的。(二)立体构 成艺术的肌理特质在设计中,肌理作为一种重要的形式因素,其内涵丰富:一方 面它是材料的表现形式,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了新材质,从而产生了各种新的肌理形态。各种材质因表面的构造、排列、组织不同,产生了粗糙、光滑、软硬等多种特质,从而展现出丰富的形态表情。肌理美是通过对比来实现的,如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与光滑的对比、凹凸错落的对比。可以运用多种构成法则,发挥肌理的美感和功能,主要法则有:重复、渐变、对比、均衡、打散重构等。材料可以大致分为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两大类,其中能够较好体现出肌理的特质与美感的有纸、金、木和土元素等。第一种纸元素,纸是最常用的一种材料,随着时代环保意识的增强,纸的回收和合理运用成为了关注点。纸的加

肌理元素的运用

肌理体现出一种材质印象的美感,不同材质体现出来的不同性质的图形是平面设计的视觉载体。运用不同的肌理效果构成种种的肌理装饰效果,就这一意义来说,肌理效果与肌理美是平面设计艺术的语言,是以平面设计为手法的各种作品不可或缺的艺术处理手法。从肌理变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根据肌理元素的不同性质,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肌理效果与视觉效果等方面都有现实的意义。我们无法脱离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肌理去讨论现代肌理平面设计,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肌理图形才能唤起受众对作品的共鸣。所以,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一些肌理元素的研究如何去收集、如何筛选、如何进行后期处理以及最后如何和谐的运用这几个方面;理性地探寻影响现代肌理平面设计的主要因素;为肌理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策略找到依据;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本文作为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人投入到肌理平面设计的研究。元素,这里指图形元素。可以理解为除摄影以外的一切图和型。图形元素以其独特的现象力,在版面构成中展示着独特的视觉魅力。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是对设计理念和思维的创新。简言之,就是对过去的设计经验和知识的创新。创新根据性质、程度的不同可以理解为继承传统式的创新和激进式的创新,激进式的创新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一种否定和反叛,尤其是对于长期以来自我潜意识所形成的一种固定思维框架的否定和反叛。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创新就是事物螺旋式上升的运动。在信息时代,人类生存方式上新观念的介入,在思维的引导和情感的表达上,以往贯穿于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的法则正逐渐被打破,人类在跨越世纪的里程中力求找到合理化的视觉空间。运用于平面设计中的“肌理”的创造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工具,二是材料拍摄,三是混合手法。视觉肌理是对物体表面特征的认识,一般是用眼睛看而不是用手触摸的肌理。它的形和色彩非常重要,是肌理构成的重要因素。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平面图形设计从本质上讲就是以利用平面媒体传达信息为目的的,这决定了它一定是广义语言的一部分。因此,平面图形设计本身就是元素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它又是以元素的方式,元素的原理为依据与手段的。肌理元素可以说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中介信息,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和代码系统。当然,肌理元素这一概念的外延相当广泛,设计中的肌理元素作为一种非语言的内容,与语言图形元素有许多共性,使得语意学对设计也有实际的指导作用。通常来说,可以把设计的肌理图形和人工制作肌理基本手段看作肌理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加工与整合,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如何将肌理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当中运用,我在一定时期的研究中慢慢得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主要包括:前期收集和处理;过程中归类运用;后期合成处理等。在进行了一定的收集之后,还需要在电脑里进行一定程度的筛选。特别是针对实景拍摄和特殊肌理制作等采集方式所得到的肌理图形元素。因为在进行这两种采集方式时,很有可能得到一些对比不够分明,细节不够清晰的照片。也有可能在拍摄过程中因为环境条件的限制,得到一些不够垂直和正面拍摄的图片,有些图片因为拍摄的原因产生了透视或者变形。只得将其舍去。随着人们的生活和审美趣味的日益多样化,人们期待着在审美活动中获得更自由的情感表现和更丰富的情感激发,而不满足于将作品表面的完善肌理作为千篇一律的最高审美标准。为适应现代人们的丰富自由情感和更深层次的审美要求,现代平面设计创作充分注意和利用运用肌理在艺术表现中的意义和价值,开出了长期被技术理性遮蔽的运用肌理的审美品质,从而为平面设计艺术表现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领域。需要运用肌理元素的平面设计过程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式不断完善的过程,设计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念是否准确,考虑是否完善。进一步总结了一套肌理平面设计作品的流程化创作的构想。平面设计

肌理与应用教案

《肌理与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体验,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学生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了解各种制作肌理的方法,通过动手尝试过程,学会制作技巧和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制作肌理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学生制作肌理时的创意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教师出示一幅由肌理制作而成的图画,提问:这幅画是画出来的吗?(其实画画不一定是画的)那么你觉得它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2、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一下这些画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二、发现探索 1、摸一摸(触觉感受): 我这里有几件东西,想叫一位同学用手触摸一下,通过感受每样物体的触感来说出物体的名称(海螺、贝壳、树叶、石头、布、陶瓷等)。 2、说说触摸的感受,导出肌理的概念 师:这些物体中,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这些凹凸不平的的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圈螺旋纹,这就是肌理。 肌理(质感):是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那些纹理是随机的,自然形成的。不同的肌理会给我们不同的触觉感受、传达不同的美感。 但由于人们触觉物体的长期体验,以到不必触摸,便会在视觉上感到质地的不同。因此,不同肌理的物品,会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 粗质的纹理,给人一种粗犷豪放,植被的心理感觉;光滑的质感,给人一种细腻精致、华丽严谨的心理感觉;纤细的质感,给人一种嫩弱、精细、灵巧生动的感受。

3、看一看(视觉感受):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哪些美的肌理呢? 出示大自然中的肌理图片: 树叶:那细细密密的叶脉就像蜘蛛网一样; 风沙开成的自然纹理:摄影家林永基所拍摄,沙漠上强烈的大风把沙吹成波纹状的纹理,形成了有条理、有节奏、有韵律的自然图案。 土墙:是客家围屋的墙壁。土墙的缝隙形成一种节律美,给人沉重的历史感。 “鸡血红”石:石质略透明,上有鲜红的斑斑块,像鸡血所凝结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肌理。 大理石:表现华贵、高雅的意境; 布纹:传达了亲切柔和质朴的意境; 比如:干涸的土地、苦瓜、麻绳、贝壳、布纹等等 得出结论——肌理的美表现为纹理排列的秩序美、节奏美、韵律美。 细腻光亮的表面,给人轻快、活泼、冰冷的感觉; 平滑无光的表面,给人含蓄、安静、质朴的感觉; 粗糙有光的表面,给人笨重、杂乱、沉重的感觉; 粗糙无光的表面,使人感到生动、稳重、悠远。 4、想一想:我们如何把这些这么美的肌理保存下来呢?——引出肌理制作的方法。 小故事:老师小时候在河边洗碗的时候,发现碗里的油花快速地扩散到河面上,在阳光中五彩缤纷,但是这种美丽一会儿就没有了,如果能长久保持该多好啊。后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吸附制作法。 吸附制作法: 将墨或颜料滴在水面上,少进行搅动(可加油),使其自然混合形成偶然性。用较能吸水的纸张,然后晾干即可。这是一种多变的偶然性,可作为仿大理石的效果。 师:同学们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到美术的肌理作品? 拓印制作法: 1)、利用玻璃,其朦胧效果,变化奇妙,有无穷的想象空间,像山峦、像野兽。 2)、利用些自然形象,如:干树叶、草编织物、米粒、沙石、木板花纹、硬币、钥匙、海绵等,在上面涂洒颜色后,用纸铺在上面压印所形成的图案。 教学建议:一棵树用不同色彩的拓片复制,改变大小或方向,重叠摆放,即可变成树林。一条鱼、乌龟。 5、介绍肌理制作的其余几种方法

浅谈肌理以及肌理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形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513043917.html, 浅谈肌理以及肌理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形式 作者:易思思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25期 摘要:肌理是呈现物象的质感,塑造和渲染形态的重要视觉要素。不同材料或材料的组 合形式所显示出的质感和表面视觉形态叫做肌理。它代表材料表面的质,体现物质材料的一定属性,是我们认识物质的因素之一。文章主要阐述了肌理的定义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之中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肌理;领域;表现形式 肌理本是物质表面自然存在的东西,任何物体的表面都有肌理的存在。本文所论述的肌理主要指在艺术表现中为了某种表现目的,自觉地模仿客观物象或通过不同的材料、手段制作出具有表现价值的那些肌理形态,它是一种艺术语言。稍加了解不难发现,许多现代造型艺术作品的表面处理都不同程度地有对肌理的强调。当然,不同的艺术门类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对绘画中肌理的表现形式、表现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总结,将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肌理的独特表现力以及绘画体现中运用肌理这种艺术语言的必要和可能。 在当代艺术中,不论是绘画、设计、建筑、音乐、雕塑、陶瓷,甚至包括语言的艺术,都有人试图借助“肌理”这个概念进行解释。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肌理”,仅限于造型艺术,主要是侠义的,对于中国画以及架上绘画等平面艺术而言的用笔绘和非笔绘的方式作出的画面效果这一类。目前,在绘画艺术中,“肌理”的概念已不仅是对传统笔绘语言的一种概括,而且扩展成对更广泛的创造性语言的一种诠释。在许多时候是作为被设计物材料的处理手段,以体现设计物的品质与材料的风格,并作为被人们接受的特定样式及成为时尚的因素。 1 绘景中肌理的表现形式 绘景的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多种多样,因此,绘景中肌理的表现形式也就纷繁复杂,概括起来基本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 1.1 具象肌理 具象肌理是指在布景体现中,为了客观真实地再现布景形象在特定状态下的表面视觉效果所运用的肌理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模仿客观物象的表面视觉形态,从而达到真实地塑造舞台布景形象的目的。由于能很真实地再现客观物象,具象肌理更多地运用于现实主义布景的体现中。然而,具象肌理的表现力远不局限于此,在一些非现实主义的布景中,具象肌理在局部处理上的运用,有时也会产生非常独特的效果。 1.2 意象肌理

做一位魅力的小学美术教师

做一位魅力的小学美术教师 长清区石麟小学孙晓红 2014年8月美术是门有魅力的学科,优秀的美术教师也总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其实个人魅力包括很多方面的素养,教学能力素养则是一个美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个美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包括知识、管理、分析判断、语言表达等,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美术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享受到美术教学的幸福。 一、有智慧的美术老师要有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精神 在新课程改革下,美术教育有了新的发展,但是由于学科自身限制,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差距,仍然没有摆脱“落后”的位置。镜头一:已打过上课铃数分钟,孩子们各忙各的,有的在写数学作业,有的在忙学习用品,有的在忙着寻找美术书,似乎还顾及着美术老师残存的“面子”,有的举着手,皱着眉冲刺状,估计下课还没上厕所……等学生都安定下来一堂课已过去了十分钟。 镜头二:新课讲完了,学生正在安静地做美术作业,进来了一位主课老师问,我来找两个学生订正下作业可以吗?不容分说便把孩子叫到身边,给孩子讲解作业要点。 这些场景我想大多数美术老师会有些“似曾相识”吧!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们还会有怎样的教学激情呢?有的美术老师面对这样的现

实,顺其自然,不可置否;有的逆来顺受,习以为常;有的“反抗”过,可又沉默了……美术老师主观上的不重视,行为上的不作为,也造成这种现象的恶性循环。有句话说得好:如果自己都不把美术当回事,还有谁还会在乎。为什么我们不能打起精神,重新审视我们的的教学态度,教学理念。只要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满怀斗志,就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我想作为美术老师自己要有一种信念,我的课堂我做主,自己要把自己的学科当回事。 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总是提早到课堂,用行动给予学生我很重视的心理暗示。不需要说什么,讲什么,课前提前五分钟到教室,在班上走一走,摸摸孩子的脑袋,帮孩子整理整理美术用品,通过一系列的肢体语言,告诉孩子:“快上课了,老师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准备好的吗?”其他老师看你这种架势,就知道你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八成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了,多半会给你个面子,赶快收尾吧。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老师们都知道了你的“固执”,自然不会占用美术课的时间。你的“重视”让孩子感受到了,别的老师也认同了你的“重视”,谁还会不重视呢?我认为一名美术教师要真正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人的教学智慧。 二、有追求的美术老师会把美术课堂当成自己成长的训练场 长期以来,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规矩和模式,无非就是讲授一操作一交流三段式。所谓公开课和“榜样”也就离不开这三段模式。这种“三段式”其实是传统美术教学过于注重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美术教案-感觉肌理

美术教案-感觉肌理 感觉肌理(二) 教学目的: 、感觉肌理强调眼、手、脑的结合,尝试用拓印、磨印等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来,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感觉肌理 2、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感觉肌理 教学重点、难点:感觉肌理 、重点: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漂亮的肌理美。 教具准备: 、搜集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 2、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 3、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 、组织教学 2、导入

新课: A、触摸实物 (有几件东西在没有让它们亮相之前,我想让几位小朋友来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呢?)这几件实物分别是:海螺、贝壳、麻袋、树叶、陶瓷等。 B、说说触摸的感觉,导出肌理概念 (这些物体中,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这些凹凸不平的物体中,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圈螺旋纹,这就叫做肌理。) c、出示课题 3、讲授新课: A、出示树叶,感受它的肌理。 指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用手触摸它的叶脉。(树叶上细细密密的叶脉就象张蜘蛛网一样,有意思!)提问学生:漂亮的事物把它表现在画面上才好,怎么表现呢? B、讨论拓印、磨印的方法。 (可以照着画下来,那就是写生。)再进一步提问:如果要把纹理一模一样地表现出来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结合磨印、拓印的画面,使学生开始对肌理的表现有种认识,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说说磨印、拓印的方法。(磨印是把纸覆盖于物体表面,用硬质的绘画工具在上面来回磨出来的效果。拓印是把物体的表面涂上颜料,然后盖印在纸上的效

材质与肌理--教学案例

材质与肌理--教学案例

《材质与肌理》的教学案例 授课者: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金水中学李奕平 一、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多感官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活动体验,来丰富独特的视觉感受。本课程是一个单元的内容,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相结合,是属“综合·探索”的单元性学习领域,其中第一课以“欣赏·评述”为主,第二课以“造型·表现”为主,适当结合“设计·应用”的学习内容。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将两课并为一个课时来完成该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探求、制作的美术活动过程中,既了解材质、肌理等美术语言和形式美感和特点,又学习利用自然肌理和人造肌理来丰富美术作品的表现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的知识内容,是对美术特有语言——肌理的认识了解,主要通过肌理视觉材料观察和文字解析,让学生对肌理的形式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引导学生围绕美的形式要求发表各人的见解与感受,进而揭示生活与美术的一种必然关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视觉审美要素,达到领会美术源于自然生活的基本涵义。通过对肌理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了解肌理在各种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表现,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或探索课本中介绍的两种造肌理制作方

法(拓印法、抗水法),让他们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获得操作经验和艺术创作乐趣,增强对艺术的感悟力和审美体验。 三、教学设计 课题材质与肌理 教学目标 1、能对肌理的形式特点作出基本明确的描述,尽可能表述个人对肌理形式美感的见解。 2、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肌理美的形象素材,能对人工与自然形成的肌理作出分析比较。 3、能对肌理艺术作品进行分析研究,着重是对作者如何运用材质表现情感的探讨。 4、了解各种制作肌理的方法,通过动手尝试过程,学会制作技巧和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要点 1、重点:对肌理素材根据根据造型要素点、线、面、色彩、质感进行描述;引导学生对肌理美术作品的赏析,并能借鉴人造肌理的方法制作一幅肌理美术作品。 2、难点:能否说出对肌理形式美感的个人独到见解;能否控制肌理作效果,并作出审美判断。 教学准备 1、教师:相关的肌理实物教学材料、肌理美术作品的图像资料、教学课件。 2、学生:收集各种肌理资料、备好可制作人造肌 理的各种材料工具。

材质与肌理--教学案例

材质与肌理--教学案例 《材质与肌理》的教学案例 授课者: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金水中学李奕平 一、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多感官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活动体验,来丰富独特的视觉感受。本课程是一个单元的内容,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相结合,是属“综合?探索”的单元性学习领域,其中第一课以“欣赏?评述”为主,第二课以“造型?表现” 为主,适当结合“设计?应用”的学习内容。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将两课并为一个课时来完成该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探求、制作的美术活动过程中,既了解材质、肌理等美术语言和形式美感和特点,又学习利用自然肌理和人造肌理来丰富美术作品的表现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的知识内容,是对美术特有语言——肌理的认识了解,主要

通过肌理视觉材料观察和文字解析,让学生对肌理的形式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引导学生围绕美的形式要求发表各人的见解与感受,进而揭示生活与美术的一种必然关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视觉审美要素,达到领会美术源于自然生活的基本涵义。通过对肌理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了解肌理在各种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表现,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或探索课本中介绍的两种造肌理制作方

法(拓印法、抗水法),让他们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获得操作经验和艺术创作乐趣,增强对艺术的感悟力和审美体验。 三、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选用一种方法制作一幅人造肌理的美术 作 美术作品。(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指导他 们大胆的创新制作肌理,体现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 之间 的多向反馈结构,充分考虑课堂的开放性、互动性、 立体 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轻松愉跃的气氛中积极主动 的学习, 一幅幅意想不到的精美作品从中应运而生。 ) (一) 公布本节课学习规则:以小组比赛计分形式, 一节课累计高分小组,课后颁发奖品奖励。(借鉴娱乐 竞赛 的形式,满足他们的好胜和好奇的心理, 让学生在 轻松愉快 的气氛中手、脑得以释放,小组合作的形式提 供学生与学生 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 团结协作的精 神。) (二) 游戏创设、激趣导入 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称叫 “盲人”摸物(课件展示,教师简要讲解游戏规则, 教 师预先准备一些肌理特征明显的实物, 如瓦楞纸、毛笔 卷、贝壳、陶瓷等),请个“小老师” 上台协助。(培 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 团结协作的精神,“小老师” 引导全班同 学一起学习本课知识 。) 1、触摸实物 教师:老师这里有几件东西,在没有让它们亮相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纹理=肌理

纹理=肌理 概述 在绘画中,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纹理变化,这种特定的纹理变化所呈现出的神奇的视觉感受,正是绘画艺术所探求的肌理效果。肌理在绘画艺术中的审美价值不可低估,它有着其它表现手法难以实现的美学特质。 水彩画不仅有绚丽的色彩、高雅清新的格调、丰富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有最使画者心醉神迷的那种难以名状、自然天成、亦真亦幻、神奇美妙的艺术效果。这种水与彩的交融所产生的效果是自然物象借助作者主观与客观、有意与无意的创作活动而呈现出来的,这种物体表象特征所呈现出的特殊视觉语言,就是水彩画有别于其它画种而特有的语言魅力,即水彩画的肌理美。 大自然千姿百态,世间有万物之貌,这是构成视觉形象最基本的要素。生活是艺术表现、艺术创作的源泉,就水彩风景而言,同样如此。天空的绚丽多彩、大海的浩瀚波澜、山寨的老墙木屋、晨烟的依稀梦幻、古道的曲折逶迤、山岩的鬼斧神工、阳光的妩媚灿烂、雨雾的朦朦胧胧、枯树的斑驳沧桑、幼苗的生机盎然,无不呈现出奇妙无限、变幻无穷的自然肌理之美。 物体表面都有一层“肌肤”,在自然的造化中,它有着各种各样的组织结构,或平滑光洁,或粗糙斑驳,或轻软疏松,或厚重坚硬。这种种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变化,使之形成一种客观的自然形态,即肌理,从而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肌理并不都是美的,只有当它在一个特定的空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光线之下才能呈现出某种美感。画家正是从这里汲取了艺术的灵感,把这种自然肌理感觉恰当地运用到视觉语言表现中去,创造出人为的艺术肌理之美。如美国画家怀斯在《冬日的磨坊》、《苹果酒桶》等作品中表现了斑驳的油漆、千疮百孔的断壁残垣、粗糙的栅栏等,在生活中这些物象也许并没有什么美感可言,然而当它们经过画家艺术化的加工处理后,便以艺术美的崭新面貌呈现出来,从而表达出特定的审美因素和审美意味。水彩画不论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与内容,都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再现,更不是纯客观的摹仿,它是画家在生活体验基础上的一种升华和表达。 罗丹曾说:“艺术家所见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其中的道理是值得深思的。

感觉肌理-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大自然中就有丰富的肌理,我们一起找一找。 树叶:你们看,树叶有什么样的肌理?有粗的、细的弧线和弯弯的小细线,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优美、细腻、蓬勃向上的感觉。 树桩:那这节树桩表面的肌理是什么样的?粗糙、坚硬,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厚重、敦实的感觉。 羽毛:这些羽毛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纹理,也形成了不同的肌理,有的是小小的线条,有的是漂亮的色彩,这些羽毛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轻盈、优美、柔软的感觉。 海螺:这是一个大海螺,谁来说说?它身上有高低起伏的点、线,还有漂亮的色彩,使人感觉到很坚硬、冰凉、凹凸不平。 鸟窝和鸟蛋:鸟窝和鸟蛋形成了一种对比,它们有什么样的肌理,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鸟窝很粗糙,鸟蛋很光滑,鸟窝给人厚重的感觉,鸟蛋则显得细腻。 这些丰富的肌理就构成了美妙的大千世界,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后到大自然中寻找更多的肌理。 设计意图:从身边熟悉的、自然形成的事物入手,通过欣赏大自然中的肌理,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不同的肌理,它们是大自然的杰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所以平时要带上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这个环节也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 欣赏生活中的设计 我们人类很早就认识了肌理,并运用肌理来装饰和美化我们的生活。 夏朝陶鼎:这是3000多年前夏朝的一个陶鼎,夏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你看这个鼎是做什么用的?最初是煮东西用的锅,后来发展成祭祀祖先的器皿,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这个字也就有了显赫、尊贵的意义,例如我们夸一个人时好说:大名鼎鼎;说话算话时就说:一言九鼎。这个陶鼎身上装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肌理?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商代簋:这是商代王室贵族在一些重要的场合盛放食物用的容器,是青铜制作,你在它的身上发现了什么肌理?有什么样的感觉? 非洲陶罐:这是一件非洲的陶罐,上面有很丰富有趣的肌理,谁来说一说? 江南园林:江南园林是古代一些贵族的私家花园,里面有亭台楼榭、假山池塘,是很美的地方,你能找到园林中的不同肌理吗?它们组合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鹅卵石地面:这个地面是什么组成的?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觉? 建筑:这两个建筑物有什么不同的肌理?分别能带给你什么感觉? 服装:这是服装大师设计的衣服,你找到了什么肌理?

什么是肌理

什么是肌理 ?肌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悬赏分:0|提问时间:2008-12-29 12:03|提问者: 陈宜南 详细的问题说明,有助于回答者给出准确的答案 推荐答案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一般来说,肌理与质感含义相近,对设计的形式因素来说,当肌理与质感相联系时,它一方面是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而被人们所感受,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手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 在绘画中,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纹理变化,这种特定的纹理变化所呈现出的神奇的视觉感受,正是绘画艺术所探求的肌理效果。肌理在绘画艺术中的审美价值不可低估,它有着其它表现手法难以实现的美学特质。 水彩画不仅有绚丽的色彩、高雅清新的格调、丰富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有最使画者心醉神迷的那种难以名状、自然天成、亦真亦幻、神奇美妙的艺术效果。这种水与彩的交融所产生的效果是自然物象借助作者主观与客观、有意与无意的创作活动而呈现出来的,这种物体表象特征所呈现出的特殊视觉语言,就是水彩画有别于其它画种而特有的语言魅力,即水彩画的肌理美。 下面结合教学与创作的实践,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水彩画的肌理之美。 一、自然肌理与艺术肌理之美

大自然千姿百态,世间有万物之貌,这是构成视觉形象最基本的要素。生活是艺术表现、艺术创作的源泉,就水彩风景而言,同样如此。天空的绚丽多彩、大海的浩瀚波澜、山寨的老墙木屋、晨烟的依稀梦幻、古道的曲折逶迤、山岩的鬼斧神工、阳光的妩媚灿烂、雨雾的朦朦胧胧、枯树的斑驳沧桑、幼苗的生机盎然,无不呈现出奇妙无限、变幻无穷的自然肌理之美。 物体表面都有一层“肌肤”,在自然的造化中,它有着各种各样的组织结构,或平滑光洁,或粗糙斑驳,或轻软疏松,或厚重坚硬。这种种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变化,使之形成一种客观的自然形态,即肌理,从而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肌理并不都是美的,只有当它在一个特定的空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光线之下才能呈现出某种美感。画家正是从这里汲取了艺术的灵感,把这种自然肌理感觉恰当地运用到视觉语言表现中去,创造出人为的艺术肌理之美。如美国画家怀斯在《冬日的磨坊》、《苹果酒桶》等作品中表现了斑驳的油漆、千疮百孔的断壁残垣、粗糙的栅栏等,在生活中这些物象也许并没有什么美感可言,然而当它们经过画家艺术化的加工处理后,便以艺术美的崭新面貌呈现出来,从而表达出特定的审美因素和审美意味。水彩画不论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与内容,都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再现,更不是纯客观的摹仿,它是画家在生活体验基础上的一种升华和表达。 罗丹曾说: “艺术家所见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其中的道理是值得深思的。那些普普通通的景物,一旦成为艺术家描绘的对象,便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借景抒怀、寓情于景,使自我的审美理念、精神追求找到了抒发的物体依托。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中,人与物、情与景融为一体。自然的肌理一旦溶入画家的情感,便激发起画家创造的激情,使之成为画家“借题发挥”的对象,它们被画家利用各种材料、工具、手法、特技等方法创造出各种各样惟妙惟肖、无穷变幻的艺术肌理来,从而成为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对水彩画来讲,独特的工具使之具有得天独厚的肌理创造本领,这是其它画种不可比拟的。当然,这种以各种手段制作出来的艺术肌理是经过画家主观化了的纹理,即使是随意泼洒的水迹,也同样会留下画家对物象的主观感受,这就使得艺术肌理在某种意义上更具审美的意蕴。

六年级美术巧用肌理教案

巧用肌理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拓印出肌理,细心观察和品位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 2.通过作品欣赏,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肌理。通过触摸和视觉感受,发现不同物体表面质地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获得肌理。 课前准备:用于拓印的有较粗糙表面和规律的纹理的物品;油画棒;颜料;排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同学们将桌上的工具材料摆放整齐。 二、感受肌理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摸一摸,什么感觉(平滑) 2.将这张纸揉成团,再展开、摸一摸,什么感觉(凸凸不平),看一看上面有了一些什么?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这张纸被揉成团后形成了很多褶皱,这些褶皱、纹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知识——肌理(板书) 3.什么是肌理 肌理原指皮肤的纹理后被引申为物体表面呈现出来的纹理。 4.思考:在你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凸凸起伏,形成了规则和不规则的纹理。(树叶、钥匙、指纹、石头、篓子等) 学生回答后小结: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回答得都非常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看屏幕,在大自然中有些肌理是可以通过触觉来感受的。有些肌理是可以通过视觉来感受的。 三、制作肌理 1.欣赏两组作品:①课件中作品②教师示范作品 2.探究拓印方法,这些肌理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呢? ①学生猜测,师生按学生所说方法尝试练习。 ②课件提供揉纸拓印的方法,实物拓印的方法还有手绘的方法。

3. 学生练习,并且每人选出一张最得意的作品贴到展示纸上,并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工具材料。 四、展示作业 1.说说你是怎样来拓印的,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2.拓品的质感、感受、联想到了什么? 五、课后延伸 1.出示作品①范作 ②课件(巧用肌理的作品)运用肌理拓片制作的作品 2.小结:今天我们运用实物拓印,揉纸拓印的方法获得了一些有趣的肌理,希望同学们回去后,去寻找其他获得肌理的方法。(如选取印刷品局部纹理,复印机复印实物,用计算机制作等等)。并试着将这些肌理用到艺术作品中去。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我觉得学生学得比较轻松,玩得愉快,真正学到了东西,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有部分学生还能给作品命一个非常有诗意的名字。课堂成了学生们的乐园。我想,通过触摸来感觉肌理后,再来讲是不是要易懂一些呢?于是,在课堂上,我请同学们触摸平整的纸和触摸揉皱的纸,再谈感觉,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结,这张纸揉成团后形成了很多褶皱、纹理,这就是肌理。后来人们把肌理引为物体表面呈现出来的纹理。这样,把难懂的美术术语融入情趣和探索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体验到了肌理之美。

《肌理与应用》教案

《肌理与应用》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肌理与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体验,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学生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了解各种制作肌理的方法,通过动手尝试过程,学会制作技巧和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制作肌理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学生制作肌理时的创意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教师出示一幅由肌理制作而成的图画,提问:这幅画是画出来的吗(其实画画不一定是画的)那么你觉得它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2、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一下这些画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二、发现探索 1、摸一摸(触觉感受): 我这里有几件东西,想叫一位同学用手触摸一下,通过感受每样物体的触感来说出物体的名称(海螺、贝壳、树叶、石头、布、陶瓷等)。 2、说说触摸的感受,导出肌理的概念 师:这些物体中,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这些凹凸不平的的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圈螺旋纹,这就是肌理。 肌理(质感):是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那些纹理是随机的,自然形成的。不同的肌理会给我们不同的触觉感受、传达不同的美感。

但由于人们触觉物体的长期体验,以到不必触摸,便会在视觉上感到质地的不同。因此,不同肌理的物品,会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 粗质的纹理,给人一种粗犷豪放,植被的心理感觉;光滑的质感,给人一种细腻精致、华丽严谨的心理感觉;纤细的质感,给人一种嫩弱、精细、灵巧生动的感受。 3、看一看(视觉感受):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哪些美的肌理呢? 出示大自然中的肌理图片: 树叶:那细细密密的叶脉就像蜘蛛网一样; 风沙开成的自然纹理:摄影家林永基所拍摄,沙漠上强烈的大风把沙吹成波纹状的纹理,形成了有条理、有节奏、有韵律的自然图案。 土墙:是客家围屋的墙壁。土墙的缝隙形成一种节律美,给人沉重的历史感。 “鸡血红”石:石质略透明,上有鲜红的斑斑块,像鸡血所凝结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肌理。 大理石:表现华贵、高雅的意境; 布纹:传达了亲切柔和质朴的意境; 比如:干涸的土地、苦瓜、麻绳、贝壳、布纹等等 得出结论——肌理的美表现为纹理排列的秩序美、节奏美、韵律美。 细腻光亮的表面,给人轻快、活泼、冰冷的感觉; 平滑无光的表面,给人含蓄、安静、质朴的感觉; 粗糙有光的表面,给人笨重、杂乱、沉重的感觉; 粗糙无光的表面,使人感到生动、稳重、悠远。 4、想一想:我们如何把这些这么美的肌理保存下来呢?——引出肌理制作的方法。 小故事:老师小时候在河边洗碗的时候,发现碗里的油花快速地扩散到河面上,在阳光中五彩缤纷,但是这种美丽一会儿就没有了,如果能长久保持该多好啊。后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吸附制作法。 吸附制作法:

10 感觉肌理-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感觉肌理作者族艳慧徐州市少华街小学 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感觉肌理》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本课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和生活中不同材料表面不同的肌理,通过触摸让学生感觉不同材料不同的肌理特征。学习用磨印法获得材料的肌理,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美感,并对肌理进行重组,创作一幅有肌理趣味的新作品。 学生情况: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丰富的想象力,语言简单有趣,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最直观的感受大胆的说出来,表达自己看到肌理的真实感受,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眼睛和体味生活的心灵。 教学方式、手段: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采用了游戏法、直观演示法、探究法、多元评价法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创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教师准备: 菠萝、苹果、多媒体课件、树叶、水粉、彩纸、画架、画板。 学生准备: 彩色铅笔、彩纸、可磨印的物品,同学收集不同的东西:树叶、水粉;画报纸、胶棒;谷物、白乳胶;切开的藕、玉米、水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让学生观察、触摸、欣赏不同材质的肌理,感受材质的肌理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用磨印法获得材料的肌理,并对肌理进行重组,创作一幅有肌理趣味的新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材质的肌理美感,学习用磨印法获得材料的肌理。 教学难点:将肌理进行重组,创作富有肌理趣味的作品。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 摸物猜物,引起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特别的礼物(菠萝和苹果),我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摸一摸,摸完说出所摸物体的感觉,让同学们猜一猜。 猜完出示实物,看,同样都是水果,菠萝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而苹果的表面却是细腻光滑的,物体表面不同的纹理我们就称为肌理。 2. 触摸实物,感觉肌理。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小朋友带了了很多不同的东西,现在就请你们拿出来用手摸一摸、用眼睛仔细看一看它们的肌理。还可以交换东西互相摸一摸、看一看,并互相说一说不同的肌理带给你不同的感受。 老师请两个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东西,说一说这种肌理的特点和带给自己的感受。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肌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觉肌理。(板书——感觉肌理)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好奇、爱玩,通过猜一猜,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让学生一下了解了肌理的概念,通过触摸、观察自己和同伴带来的东西,更直观的感受到了不同事物的不同肌理。通过和同伴说一说让学生自由表达了自己的感觉。为下一环节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二、讲授新课 1. 磨印肌理 这些物体表面的肌理真好看,我想把它留在我的画面上,有什么好办法吗?可以画,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磨印,怎么磨印呢?谁来演示一下,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磨一磨。 2. 展示磨印作品,师生简单讲评,磨印的画面中有点、有线、还有面,有的清楚、有的有一些斑驳的纹理。 设计意图:通过磨印,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复制肌理,感受肌理出现在自己笔下的成就感,对肌理产生兴趣。 3. 欣赏大自然中的肌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