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李白 (701 年 2 月 8 日—762 年 12 月) ,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 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 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 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 》、《将进酒 》、《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 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诗仙李白有两个儿子,老大叫李伯禽,小名明月奴;老二叫李天然,小名颇 黎。诗仙李白给小儿子起小名为“颇黎”很让人费解。 有学者曾指出诗仙李白有突厥血统, 突厥语中狼的发音就为“颇黎”, 在崇 尚“狼图腾”的国家, 唤儿子为“狼”, 就如汉族昵称孩子为“虎儿”、 “龙儿” 一样普通。然考突厥语狼的发音为“Kurt”或“Kurdu”,其音与“颇黎”音相 差较远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玻璃,本作颇黎……颇黎国名也。其莹如 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李时珍此解也有误,玻璃并非“颇黎”。据佛藏经 典, 也是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名著 《玄应音义》 一书中称水晶的梵语音为“颇置迦” 或“娑颇致迦”,其音与“颇黎”接近。笔者认为“颇黎”即为水晶的梵音。此 外李时珍称“颇黎”为国名也有误, 因为搜索史乘, 难以找到颇黎国。 然而据 《新 唐书》卷二二一下《吐火罗传》称,吐火罗国“居葱岭西,乌浒河之南,古大夏 地。北有颇黎山……”吐火罗国有山叫颇黎山,其山名为颇黎,大概缘自山中富 藏水晶的缘故。又据《册府元龟》卷九七一载“开元二十九年(741)三月,上(吐 火)罗遣使献红颇黎、碧颇黎、生玛瑙、生金精及质汗等药。”这里把“颇黎”
1/6

称为药,可见唐代“颇黎”已具有药用价值了,李时珍把“颇黎”录入《本草纲 目》,也是看到它的药用价值,只是他把吐火罗国误称为颇黎国了。此外,《太 平御览》卷八八引汉东方朔《十洲记》称“昆仑山上有红碧颇黎宫,名七宝堂是 也”。按古昆仑山位于今帕米尔高原,帕米尔高原即中国古代所谓的葱岭,是自 汉武帝以来开辟的丝绸之路之必经之地,吐火罗国的颇黎山大概位居昆仑山系。 又据南朝沈约的《梁四公子记》载,刘宋文帝时扶南国商人曾从西天竺国带 来一面广一尺五寸,重四十斤的碧颇黎镜。宋文帝问其价,商人称值钱百万贯。 文帝让官吏们算了下, 结果是即使把皇家内库里的钱全拿出来也不够付账, 书称 “举国不识,无敢酬其价者”,又可见“颇黎”的价格不菲。 至此,我们大约可以明白,商人出身、据说出生在西域碎叶城的诗仙李白, 自然是从葱岭西来的商人那儿熟悉“颇黎”的。他为小儿子取名为天然,小名 “颇黎”, 显然是希望儿子像天然的稀世宝物“颇黎”那样卓尔不凡, 为人所重。 纵观历史,很多王朝,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下面就选取其中最有代表 性的两个王朝秦朝和隋朝做一下比较, 让秦始皇大战一下隋文帝。 为了比较客观 形象,比较结果实行十分制,总分最高者获胜。 一、俩人都对历史发展作出贡献。秦始皇结束了东周以来的春秋战国时代, 完成了中国封建制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 隋文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到隋统一前近 300 年的分割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的又一次统一。各打十分。 二、在政治、经济改革方面。秦始皇创造了中央集权制,统一货币、文字、 伦理、度量衡等;隋文帝则开创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秦始皇十分,隋文帝八 分。 三、秦始皇完成了一项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秦长城,加十分;隋文帝疏 浚和重修广通渠,加五分。 四、在对外扩张方面。秦始皇攻打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又南攻越族,统一 珠江流域;隋炀帝派人去流求,又派人去西域,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各打 十分。 五、在社会治理方面。秦始皇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 把人民逼上绝路,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隋文帝则开创了开皇之治,天下仓库的 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秦始皇五分,隋文帝十分。 六、在选择接班人方面。秦帝国建立 15 年就灭亡了,隋朝也不过 29 年就灭 亡了。这说明他俩选的接班人都不行,不过一个是被动选,一个是主动选,秦始 皇用人不当,打九分,隋文帝选人不当,打五分。 七、从取得政权的方式来看。嬴政是继承王位后兼并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 王朝;杨坚则是以外戚身份掌握大权,夺取政权,建立隋王朝,之后灭陈完成统 一的。秦始皇八分,隋文帝十分。 八、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隋文帝则摒弃门第观念,实行科举制,笼络读书人。秦始皇五分,隋文帝十分。 综上所述,秦始皇得六十七分,隋文帝六十八分,杨坚小胜嬴政一分。
2/6

3/6

4/6

5/6

6/6

杜牧的故事

杜牧的故事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是晚唐时期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和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下面是杜牧的详细介绍,欢迎阅读。【介绍】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唐代文学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阿(ē)房宫赋》亦颇有名。 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xiū 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杜牧的故事】 故事一 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他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气息已一去不返,诸帝才庸,边事不断,宦官专权,党争延续,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溃堤,大唐之舟外渗内漏。杜牧死后不过数年,

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江山易帜。“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奈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对于杜牧而言,饮酒,成了疗伤祛痛的乐事。 “高人以饮为忙事”,“但将酩酊酬佳节”,“半醉半醒游三日”……杜牧喜欢酒,即便在清明祭祀先人的路上,冒着丝丝细雨,也不忘向牧童寻问酒家。杜牧诗中,饮酒之句俯拾即是,他甚至情愿“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刚刚“乞酒缓愁肠”,却不料又是“得醉愁苏醒”。酒浸肝肠,愁萦心间,唉,醉也不是,醒也不是,杜牧又发出“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的梦话来。那么,就将这副身子,这腔醉意,连同满腹的经纶,交付青楼佳人,交付红颜知己,及时行乐,来个春满人间。 故事二 杜牧风流得别具一格,风流得声名远播,在繁华的扬州,杜牧的足迹踏遍青楼,宿醉不归。乃至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不放心,暗中派人保护。有一日,杜牧调任回京,牛僧孺劝他切莫“风情不节”,并且拿出兵卒们发回的满满一箧平安帖,杜牧见此,又愧又羞。正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字词之间,满是艳情。杜牧的风流轶事,与他的才华一样,传之于世。杜牧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是咏史与七绝。杜牧的咏史,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游经赤壁,他说,假如周瑜借不到东风,则将是“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反常人思维,给人以全新的视角。过华清宫,想起当年杨贵妃喜啖

对李商隐的评价

对李商隐的评价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李商隐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 历史评价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清朝初年吴乔:“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 清朝纪晓岚《四库总目提要》“《无题》之中,有确有寄托者,‘近知名阿侯’之类是也。有实属狎邪者,‘昨夜星辰昨夜风’之类是也。有失去本题者,‘万里风波一叶舟’之类是也。有与《无题》相连,误合为一者,‘幽人不倦赏’之类是也。其摘首二字为题,如《碧城》《锦瑟》诸篇,亦同此例。一概以美人香草解之,殊乖本旨。” 清朝贺裳《载酒园诗话》“魏晋以降,多工赋体,义山犹存比兴。” 金元时期的文学家元好问曾感叹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当代古典诗词作家苏缨、毛晓雯著有《多情却被无情恼:李商隐诗传》。“多情却被无情恼”,东坡这一句词若孤立来看,正可用作李商隐一生的总括。多情者本已易于自伤,况欲于无情的世界里寻觅情的归所,而终于无处堪用其情,便只觉得世界辜负了自己。这话对李商隐而言,没有半分矫情,毕竟他所有的委屈都是应该的,因为这世界当真辜负了他。 后世影响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3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居第二位,而王维入选29首、李白入选27首。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但是未学到李商隐诗歌精髓,成就非常有限,影响力也随着欧阳修等人走上文坛而消失。此外,王安石对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杜牧号樊川,是古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那么杜牧哪个朝代的诗人?下面是为你搜集杜牧哪个朝代的诗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生活在晚唐时期,经历了唐代的元和中兴、会昌中兴时期,这个时候的唐朝也是宦官当道是时候。虽然唐朝的统治者有意要振兴盛唐时期的辉煌,但已经无法避免各地割据和起义的趋势了。 日渐衰落的晚唐,皇帝能力平平,宦官干预朝政,牛李两党派斗争,边疆战事不断,已经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了。杜牧生在这样的年代,担心国家的安慰,想要在在政治上实现自己的抱负,挽救国家。 杜牧的很多诗中都有体现其政见,认为是否精通军事兵法关乎到国家的存亡,要削藩王,平定各个藩镇,收复被占领的河山。御史大夫谭忠说服了河北各镇不与朝廷为敌,杜牧就在《燕将录》赞扬他。 然而杜牧空有才华和抱负,却没有施展和实现的机会,只能寄托于诗句之中,留下了《孙子注》、《原十六卫》、《战论》等作品。杜牧死后的几年,各地农民起义层出不穷。 杜牧字什么杜牧字牧之,是京兆万年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宰相杜佑的孙子,和众多诗人一样,杜牧也选择从政入仕这条道路,但是诗人放荡不羁的性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思,让自己的仕途并

不顺利,这也是历朝诗人共同的命运吧。 杜牧作为晚唐杰出的诗人也逃不出被官场捉弄的命运,大和二年,杜牧考中进士,开始了他实现抱负的从官生涯,他被授为宏文馆校书郎,之后他远离家乡,在外做官多年,这期间,杜牧创作了一系列表示自己孤寂的诗歌,虽然远离朝廷,远离中央,但杜牧对自己报效朝廷的决心始终没有变。 此后,杜牧又在后历担任监察御史,但始终游离在朝政之外,成为可有可无的角色,他还当过黄州、池州的刺史,最后官职落定在中书舍人上,杜牧在为官的道路上并不顺利,但是他在诗歌的建树上可以说风生水起,杜牧擅长七言绝句,不仅如此,他在写文赋的时候,也非常厉害。 一篇《阿房宫赋》道尽了王朝衰败的无限辛酸,让人怀古伤今,除了感叹过去王朝更替的无情之外,还有对文中辞藻的揣摩,以及杜牧的想法与抱负,为后人所传诵。杜牧重视军事修养,他偏爱军事论文,曾经为《孙子》注释,方便后人更好的理解战国时期优秀的作战方针战略,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朝廷效命。 《樊川文集》中收录了杜牧大部分作品,而且保存都较为完整,这位后人了解杜牧,学习他的思想精神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杜牧小故事杜牧很聪明,而且十分有气节,受人尊敬,他的诗歌或豪迈或清新,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虽然身处晚唐,但是他胸怀大志,在报效国家无果后,杜牧也有一些小故事被流传下来,这展现了杜牧另外一面。

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为什么

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为什么 李商隐与杜牧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那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为什么?下面是为你搜集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商隐杜牧合称“小李杜”,两人均是晚唐杰出诗人,他们的诗歌主张实践,不仅是对传统精神的继承,更是对未来诗歌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对宋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唐诗转向宋诗的过程中起到借鉴作用。 李商隐的诗词结构新奇,风格也非常特殊,在写一些爱情诗的时候,那种缠绵的感受为人传诵,但由于他作诗风格隐晦,后人有时难以理解。 李商隐的诗歌集大家所成,他有李白的浪漫之情,有杜甫的沉郁之思,还有李贺的奇思妙想,他的诗句有时清丽,有时又略显浓艳,因为他的诗歌大多情感饱满丰富,抒发自己意志的时候,大胆敢言,能说别人不敢说的话。 无题诗更是李商隐首创,据说白居易非常欣赏李商隐,历代想要模仿李写诗风格的人都失败了,如今我们仍旧可以发现一些其他诗人写的诗歌中有李商隐的影子。 杜牧的诗歌就比较好概括,他的诗歌内容丰富,从写景到抒情,写诗的风格也是清新自然,杜牧在七言绝句的表象上尤为突出,除了

诗歌,杜牧在赋。和古文的创作上都有较高的成就,他认为写文章要以意为主,杜牧能很好的吸收前人的优秀经历,并用在自己身上。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影响,题材广阔,他的近体诗却表现的清新脱俗,晚唐诗歌有这样一个趋势就是藻绘绮密,杜牧受到时代影响,免不了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 李商隐的生平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商隐与杜牧被称为“小李杜”,据考证李商隐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李商隐与837年中进士,但是偶遇李商隐在后来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所以被卷入“牛李党争”中,一生不得志,最后在郑州病故。 李商隐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是获嘉的县令,所以李商隐跟着父亲在浙江生活,5岁就能背诵经书,7岁就能写文章了,但是在李商隐10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李商隐职能跟着母亲回到家乡。回到家乡的李商隐在堂叔的门下学习,但是作为长子的李商隐也背负起了家庭的负担,以抄书补贴家用。李商隐在16岁就以擅长写古文而在乡里闻名,后来在829年,李商隐结识白居易与令狐楚,令狐楚成为李商隐的老师,期间李商隐一直向令狐楚学习,直到令狐楚被调任。后来李商隐中进士,恰在这年令狐楚病逝,李商隐在料理完令狐楚的丧事后进入王茂元的幕后,并娶了王茂元的女儿,这时李商隐就被认为背叛了刚刚去世的老师而遭受排挤,在复试中被除名。 里傻瓜呀知道839年,再次通过考试成为校书郎,被调任弘农县尉,但是远离了朝廷和权力中心,李商隐的从仕之路也变得异常的

杜牧简介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注释 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僚属。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文宗大和七至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迢迢:一作遥遥,指江水悠长遥远。草未凋(diao):一作草木凋(diao)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玉人:美人。一解指扬州的歌女;一解为杜牧戏称韩绰为玉人。 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诗意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今已过深秋,江南草木尚未凋谢。 扬州的二十四桥,在月色中显得格外的妖娆。 老朋友你在何处,教美人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赏析 诗的头两句写景。第一句摄取的是远镜头,扬州一带远处青翠的山峦,隐隐约约,给人以迷离恍惚之感;江水东流悠长遥远,给人以流动轻快的感受。第二句是想象江南虽在秋天,但草木尚未完全凋零枯黄,表现优美的江南风光。这两句是从山川物候来写扬州,为后两句询问韩绰别后的情况作垫衬。最后两句的重点在于探问韩绰在清风明月之夜,是不是和歌伎们倚箫而唱,歌舞通宵。 解读: 青山隐隐水迢迢,(远景描写——诗人站在江边,隐约遥见江对岸青山逶迤,隐于天际,江水如带,迢迢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两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 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秋尽江南草未凋。(诗人站在江北,遥想江南的秋景——此时时令已过了深秋,我所在的江北早已是草木凋零、一派晚秋的萧条冷落,而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还是青山绿水,风光依旧旖旎秀美。真是很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朋友啊。) 二十四桥明月夜,(江南佳景无数,但我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就是扬州二十四桥上的明月夜色。)(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

浅论李商隐与他的诗歌

浅论李商隐与他的诗歌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其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著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他的诗歌,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代影响很大,其“无题诗”,对宋代的西昆派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即便是到了现代,李商隐的诗歌仍然有很重要的价值。 他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其存诗约六百首,内容广泛,艺术独到。其直接反映现实的诗占有相当的比重,表明了他对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其咏史诗以古讽今,深隐含蓄;其咏物抒情诗深挚细腻,包含身世之感;其《无题》诗隐晦曲折,情思婉转。其诗众体兼善,尤工七律。其诗风深情绵邈,典丽精工。 一、李商隐无题中的爱情诗 李商隐的无题,以七律为主要形式,抒情深细婉曲,意境含蓄朦胧,多写主人公内心独白,少事件人物和客观生活场景,李商隐的诗歌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这些诗在李诗中不占多数,却是李商隐诗独特的艺术风貌的代表。“他写得最好的爱情诗,几乎全是失意的爱情。这和他失意沉沦的身世遭遇不无关系。自身的失意遭遇使他对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失意的爱情有特别深切的体验,而当他在诗歌中抒写这种失意的爱情时也就有可能融入自己的某些身世之感。”如:“相见睦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通过无望的爱情来感叹人生的命运,抒发自己仕途的不顺。 李商隐的抒情诗,情调幽美。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表达上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李商隐不像一般诗人,把情感内容的强度、深度、广度、状态等等,以可喻、可测、可比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揭示出来。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他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象,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而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由它们结构成诗,略去其中的逻辑关系的明确表述,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辞意飘渺难寻。 李商隐“无题”一类诗歌,在内涵上往往具有多义性,李商隐的多义性与其意象的独特有一定的联系。如珠泪、玉烟、蓬山、青鸟等等。这类意象被李商隐

杜牧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祖父杜佑不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著有二百卷的《通典》。父亲杜从郁“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太子司议郎,下调至闲官。唐文宗年间考取进士,授校书郎,《樊川文集》,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小李杜”生于晚唐,终年50岁,因秉性刚直,遭人排挤。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 他主张削平藩镇,收复边疆。他在《燕将录》里褒扬谭忠,是因为他能劝说河北诸镇不反抗朝廷。 为了实现这些抱负,他主张读书应留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他强调知兵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主兵者,圣贤材能多闻博识之士,则必树立其国也;壮健击刺不学之徒,则必败亡其国也。然后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虚也"(《注孙子序》)。给《孙子注》序。 《孙子注》又称《孙子略解》,作者曹操,是《孙子》的最早释本。整理注释《孙子兵法》十三篇,对孙武的某些军事原则作了发挥和补充。如《孙子兵法*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曹操给予的阐述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刘熙载在《艺概》中也称其诗“雄姿英发”。细读杜牧,人如其诗,个性张扬,如鹤舞长空,俊朗飘逸。 杜牧出生于诗书之家,祖父是宰相,早在他参加科举考试之际,就曾以一篇《阿房宫赋》传诵于文士之间。太学博士吴武陵击掌称好,甚至跑去向主考官登门直荐。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政治上的不得意,必定会影响他的创作,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奈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对于杜牧而言,饮酒,成了疗伤祛痛的乐事。 “高人以饮为忙事”,“但将酩酊酬佳节”,“半醉半醒游三日”……杜牧喜欢酒,《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即便在清明祭祀先人的路上,冒着丝丝细雨,也不忘向牧童寻问酒家。杜牧诗中,饮酒之句俯拾即是,他在《雨中作》甚至情愿“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开始堕落了。 杜牧风流得别具一格,风流得声名远播,在繁华的扬州,杜牧的足迹踏遍青楼,宿醉不归。乃至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唐文宗时期的宰相)不放心,暗中派人保护。有一日,杜牧调任回京,牛僧孺劝他切莫“风情不节”,杜牧见此,又愧又羞。在《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

杜牧的故事

杜牧的故事 杜牧是晚唐时期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和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下面是杜牧的详细介绍,欢迎阅读。【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唐代文学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阿(ē)房宫赋》亦颇有名。 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xiū 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杜牧的故事】 故事一 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他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气息已一去不返,诸帝才庸,边事不断,宦官专权,党争延续,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溃堤,大唐之舟外渗内漏。杜牧死后不过数年,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十年,江山易帜。“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奈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对于杜牧而言,饮酒,成了疗伤祛痛的乐事。 “高人以饮为忙事”,“但将酩酊酬佳节”,“半醉半醒游三日”……杜牧喜欢酒,即便在清明祭祀先人的路上,冒着丝丝细雨,也不忘向牧童寻问酒家。杜牧诗中,饮酒之句俯拾即是,他甚至情愿“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刚刚“乞酒缓愁肠”,却不料又是“得醉愁苏醒”。酒浸肝肠,愁萦心间,唉,醉也不是,醒也不是,杜牧又发出“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的

杜牧与杜甫的关系

杜牧与杜甫的关系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白与杜甫并称“李杜”,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所以杜牧也被称为“小杜”,区别于杜甫的“大杜。”但是杜牧和杜甫本身有没有关系的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后世称其为诗圣、诗王。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嫡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按官职又称他为杜拾遗、杜工部。 杜牧(803-852),字牧之,晚唐著名文学家、诗人、军事理论家、书法家、画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嫡孙。大和三年(828)进士及第,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官至中书舍人。尤善七言绝句,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 据杜甫《祭远祖当阳君文》,甫自称为杜预“十三叶孙”;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亦云:“晋当阳成侯姓杜氏,下十世而生依艺,令于巩。依艺生审言,审言善诗,官至膳部员外郎。审言生闲,闲生甫。”推算起来,杜预、杜甫之间是十三代。此外,在杜甫诗文中,常常提到“从子”杜位。据《杜氏宗谱》载,杜位此人出自杜预另一子杜尹,乃杜希望嫡子、杜佑胞兄,是杜预十四世孙。杜位的另一身份为权相李林甫之婿。

至德中,与甫同在严武幕中任参谋。唐肃宗暨至德二年(757年)因抨击朝中奸佞而贬新州任参军,十年后方离新州迁任夔州司马,历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湖州刺史等。有组诗《新昌八景》传世。 杜甫与从子杜位极为要好,有多次赠诗,略举如下: 《杜位宅守岁》 作者: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译文: 除夕来到阿戎(昵称)家相聚守岁,筵席上喝着掺了花椒的岁酒。亲友围坐一堂,马匹在马厩里发出喧杂的声响,排开的火炬惊散了林子里的乌鸦。到了明天,我四十岁这一年就要过完了,虽然正是强仕之年,可是剩下的日子已经像垂垂的夕阳那样了。谁还想受拘束呢?就在痛饮中度过余生吧。 背景:《杜位宅守岁》是唐朝诗人杜甫在自己四十岁之年在族子杜位家中相聚守岁的场面,杜甫时献《三大礼赋》,明皇命待制集贤院,而未尝授官。前四句主要在写守岁之境,下四句则在写感叹之语。杜甫既见官场趋炎附势之徒,而自感不胜拘束,惟有烂醉度此生涯。 后杜甫得知杜位流寓新州,作《寄杜位》诗:“寒日经檐短,穷猿失木悲。峡中为客恨,江上忆君时。天地身何在,风尘病敢辞。封

李商隐最美的十首诗

李商隐最美的十首诗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无题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二》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三》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无题四》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关于诗人杜牧的两个小故事

关于诗人杜牧的两个小故事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大诗人杜牧相信我们都很熟悉,每一个人从学习开始,就知道是人的杜牧,我们学过不少关于杜牧的诗,那么,你知道杜牧的生平故事吗?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诗人杜牧的两个小故事。故事一、过而能改 杜牧弱冠成名,先是考中了进士,进士及第之后又制策登科,当时的心境可谓“心花怒放”,用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诚不为过。一天他与友人到长安城南文公寺游览,发现里面静悄悄的,一个老僧拥褐独坐,一副超然物外的世外之人风采。杜牧与之交谈,觉得此人玄言妙旨,远非一般僧人所能望其项背。老僧反过来问杜牧的名姓和职业,与杜牧前来的人赶紧大唱赞歌,说杜牧如何出身名门,而今名满长安之类,谁知老僧微微一笑,言到:皆不知也。 杜牧失望之余,没有恼怒,反求诸己,深刻反思,赋诗一首“家在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 作为出家人讲究四大皆空,深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庙宇作为精舍,自应是清静之地。杜牧所遇,实为得道高僧,难怪杜牧肃然起敬;反观当今,处级和尚、局级方丈大有人在,严守清规戒律者寥若晨星,追求尘世荣华者如过江之鲫,

又是委员又是代表的,在红尘滚滚中乐不思蜀,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诚可叹也。 杜牧过而能改,注意反思和低调,足为后世法。这是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做人要低调,避免盛极而衰、自取其辱。 故事二、杜牧短暂的浪漫爱情故事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去到湖州游玩,受到湖州刺史崔君的盛情款待。崔刺史素知杜牧风流,便把本州的一些名妓唤来,供他挑选。可杜牧看过那些名妓后,却说:“她们美是很美啊!但都还不够尽善尽美。”杜牧接着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葡京赌场h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江两岸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杜牧跟崔刺史一起来到江上,喝酒、吟诗、观景。突然,杜牡看到江岸上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着一个女孩子正在向江上张望。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人和她相比简直就是虚有其人!”崔刺史一心想结交杜牧,听他这样一说,就立即差人将那祖孙俩请来船上,欲与杜牧做个媒人。那老妇人说:“我这孙女能被杜大才子看中,自是她的荣幸,但她今年才13岁,恐未宜嫁人。”杜牧说:“我也不是要马上就娶她,只是想要订下迎娶的日期。”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应当怎么办呢?”这样吧,十年之内,我必来湖州做郡守。我

杜牧的爱情故事

杜牧的爱情故事 《张好好诗》,杜牧大和九年作并书。行书。纵28.2cm,引导语: 横16.2cm。这也是杜牧唯一的一副书法作品,讲的正是杜牧的爱情故事。 提起杜牧,众人皆读过他的诗,但未必看过他的书法。虽精于书法,但他的传世真迹却仅有写给歌姬张好好的《张好好诗》。全文以行书为书体,用硬笔而作,字体飘逸姿媚,笔法劲健,是唐代不可多得的代表 大和三年,杜牧在沈传师府上初遇张好好。貌美如花,琴棋书画样样皆通的她,让杜牧心动不已。而杜牧的潇洒倜傥,满腹才华也深深吸引着张好好。相处不久,两人却相见恨晚,一拍即合。 所谓才子遇佳人,本应留下一段佳话才对。不料佳人未等到才子归,便要嫁人了。身在沈传师家当歌姬的张好好被其弟弟看中,娶她为妾。而时年杜牧官位地下,无力夺回自己心爱的女子,只能“空余恨”。 ▲《张好好诗》局部 五年后,杜牧再遇张好好。那时的张好好已脱离了沈传师一家,无人依靠只有以卖酒为生。阔别重逢,他们一个“十年一觉扬州梦”,一个“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都过得不尽如人意。杜牧不禁感慨万千,提笔书写传世之作《张好好诗》 有人说《张好好诗》是杜牧对一代歌姬张好好最终沦为买酒之女的深切同情。这一说法显然太单薄了。与其说杜牧是“哀其不幸”,不如说是“怒己不争”。爱之深切,看到张好好沦落到卖酒为生他心里更多的是自责当初无法把张好好从水深火热中救出来。 《张好好诗》是杜牧生平存留下来的唯一书法作品。世人观之赏之,惊叹杜牧的书法之余,也感受到千载年前这对情人的惊魂动魄。一生只爱过一个人,杜牧把平生最深沉的感情都倾注在《张好好诗》中,这大概也是他一生只有一幅书法作品的原因了。 《张好好诗》 年代: 唐作者: 杜牧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我眼中的李商隐

篇一:我眼中的李商隐 这个诗人,他唱不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因为他没有李白的豪情;这个诗人,也喊不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因为他没有高适的气魄;这个诗人他更吟不出“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因为他没有王维的那份空灵。 又是这个诗人,他没有柳宗元的傲骨去孤舟蓑衣钓江雪,也没有杜甫的胸襟饿着肚子吹着风雨还在思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不用说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了。他有的只是带着“江上几人在,天涯独棹还”的萧瑟,静静地感叹“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他喜欢用典,还透着几分朦胧:“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不熟悉唐史的人,很难读懂其中的意思。其实他是绕了一大圈,在讥讽晚唐的皇帝为了长生不老而请方士炼丹,最后往往事与愿违,一吃就死了。七拉八扯地讲了一大堆,原来还是首政治讽刺诗。 这个诗人连他身上都散发着“红楼望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的忧郁,但他偶尔也会“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

犀一点通”地乐观一下,给他绮丽而灰暗的一生,留下了为数不多的几道阳光。 他的诗像“飒飒东风细雨来”一样的柔软,可偶然地竟也会像李白、高适那样,喷出一句“心断新丰酒,销酒斗十千”。虽然说,不可否认的,这半丈豪情中,还有一半他那特有的忧伤,但终究他不用一寸一寸地发牢骚了,对于他来说这已经是很豪放的了。 他的诗总是幽幽怨怨的。他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更象是一首五律的颈联,而他却在这里嘠然而止,只留下了一声长长的叹息。他在叹息什么,叹息他那夹在两个党派之间,最后落得个里外不是人的一生?或者……

李商隐最有名的十首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锦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古瑟有弦五十条。柱,调整弦的音调高低的支柱;思读去声,因律诗不得一连出现三个平声。蓝田: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古代著名的美玉产地。 【简析】: 本诗属于一首晚年回忆之作,虽然有些朦胧,却历来为人传诵。

关于诗人杜牧的两个小故事

关于诗人杜牧的两个小故事 引导语:大诗人杜牧相信我们都很熟悉,每一个人从学习开始,就知道是人的杜牧,我们学过不少关于杜牧的诗,那么,你知道杜牧的生平故事吗?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诗人杜牧的两个小故事。故事一、过而能改 杜牧弱冠成名,先是考中了进士,进士及第之后又制策登科,当时的心境可谓“心花怒放”,用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诚不为过。一天他与友人到长安城南文公寺游览,发现里面静悄悄的,一个老僧拥褐独坐,一副超然物外的世外之人风采。杜牧与之交谈,觉得此人玄言妙旨,远非一般僧人所能望其项背。老僧反过来问杜牧的名姓和职业,与杜牧前来的人赶紧大唱赞歌,说杜牧如何出身名门,而今名满长安之类,谁知老僧微微一笑,言到:皆不知也。 杜牧失望之余,没有恼怒,反求诸己,深刻反思,赋诗一首“家在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 作为出家人讲究四大皆空,深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庙宇作为精舍,自应是清静之地。杜牧所遇,实为得道高僧,难怪杜牧肃然起敬;反观当今,处级和尚、局级方丈大有人在,严守清规戒律者寥若晨星,追求尘世荣华者如过江之鲫,又是委员又是代表的,在红尘滚滚中乐不思蜀,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诚可叹也。 杜牧过而能改,注意反思和低调,足为后世法。这是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做人要低调,避免盛极而衰、自取其辱。 故事二、杜牧短暂的浪漫爱情故事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去到湖州游玩,受到湖州刺史崔君的盛情款待。崔刺史素知杜牧风流,便把本州的一些名妓唤来,供他挑选。可杜牧看过那些名妓后,却说:“她们美是很美啊!但都还不够尽善尽美。”杜牧接着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葡京赌场h举

杜牧的资料

杜牧的资料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说自己的创作是“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表明了自己在诗歌理论上的主张和创作上的积极追求。下面就是有关诗人杜牧的详情介绍,欢迎阅读。 杜牧- 人物简介杜牧(公元803-853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

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杜牧太和八年(834)所书,此时年32岁。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杜牧- 生平事迹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枚常在园中嬉戏。祖、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岁写《阿房宫赋》。

我眼中的李商隐

篇一:我眼中地李商隐 这个诗人,他唱不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因为他没有李白地豪情;这个诗人,也喊不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因为他没有高适地气魄;这个诗人他更吟不出“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因为他没有王维地那份空灵. 又是这个诗人,他没有柳宗元地傲骨去孤舟蓑衣钓江雪,也没有杜甫地胸襟饿着肚子吹着风雨还在思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不用说杜牧地“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了.他有地只是带着“江上几人在,天涯独棹还”地萧瑟,静静地感叹“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b5E2R。 他喜欢用典,还透着几分朦胧:“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不熟悉唐史地人,很难读懂其中地意思.其实他是绕了一大圈,在讥讽晚唐地皇帝为了长生不老而请方士炼丹,最后往往事与愿违,一吃就死了.七拉八扯地讲了一大堆,原来还是首政治讽刺诗.p1Ean。 这个诗人连他身上都散发着“红楼望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地忧郁,但他偶尔也会“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

犀一点通”地乐观一下,给他绮丽而灰暗地一生,留下了为数不多地几道阳光.DXDiT。 他地诗像“飒飒东风细雨来”一样地柔软,可偶然地竟也会像李白、高适那样,喷出一句“心断新丰酒,销酒斗十千”.虽然说,不可否认地,这半丈豪情中,还有一半他那特有地忧伤,但终究他不用一寸一寸地发牢骚了,对于他来说这已经是很豪放地了.RTCrp。 他地诗总是幽幽怨怨地.他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更象是一首五律地颈联,而他却在这里嘠然而止,只留下了一声长长地叹息.他在叹息什么,叹息他那夹在两个党派之间,最后落得个里外不是人地一生?或者……5PCzV。 篇二:我眼中地李商隐 在月明星稀、皓月当空、万籁俱寂地夜晚,品一杯香茗,在随之升起地袅袅轻烟中,我轻读着你——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你地一生是凄苦潦倒地.命运安排了你地上司和岳父成为敌人,使你左右为难.漂泊地身世使你形单影只,寻不见生命中地钟子期,你只能独自品味人生地苍凉与愁苦,甚至连友人也对你地遭遇无可奈何,只能为你留下“竹死梧桐”地诗句.jLBHr。

杜甫和杜牧有什么关系

杜甫和杜牧有什么关系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甫和杜牧都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与杜甫并称“李杜”,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那么杜牧和杜甫两人之间是否有交集呢?杜牧和杜甫本身是没有任何血缘宗室之类的关系的。 杜甫是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而杜牧是晚唐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两人的身世地位完全不同,杜牧完全不用为生计而担忧,只不过杜牧生出名于晚唐,写诗在某些方面受到过杜牧的影响。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的诗歌成就主要在七言绝句,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比如说《泊秦淮》这首千古名篇:“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做官儿时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佣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于是借歌女所唱《玉树后庭花》,来讥讽晚唐政治,群臣们沉湎于酒色,就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通篇弥漫的忧时伤世的感情。 但是杜牧英姿豪爽,不避时事,终究卷入朋党之争中,被流放,

杜牧本人认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挤,但当时李杜两家为世交,只能说杜牧自己作死,不拘小节,看不清官场的关系网,本来自己家就是和李家交好,按道理说是李党,但是杜牧和牛党的牛僧孺私交很好,并且为人洒脱的杜牧也不屑于向李德裕解释,然后稀里糊涂的成了牛李之争的牺牲品。 杜牧作为诗人,自然也有有风流倜傥的一面的,事关他的就是著名的《张好好诗》名篇了,事情经过大概就是沈家和杜家是世交,有一段时间,杜牧经常沈述师家中跑,一来二去的就看上了沈家的一个歌女——张好好,很有好感,可惜,这个歌女的主子对其很珍惜,抢先一步纳为了小妾,杜牧就只有眼睁睁地望着,羡慕嫉妒恨了。后来,杜牧再次和张好好相遇,可惜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 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情绪饱满、文笔清秀,书法飘逸,今人所能见到的唐朝真迹少之又少,这幅《张好好诗卷》自然珍贵异常,纸本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鉴定印章。当年溥仪皇帝“北狩”之时,仓皇之中还不忘携带此卷,后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张伯驹个人所有,又捐赠政府,藏于故宫博物院。少有的真迹,被历代人收藏,也可谓是一种荣誉了吧。 关于杜牧,还有一件津津乐道的事情——十年之约,杜牧在宣州做官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就想去瞅瞅,湖州刺史听说了这件事,盛情款待,将本地的名妓都叫了过来,杜牧都不怎么满意,然后建议办一场竞渡活动,全湖州的人都来参观,自己在其中慢慢走,也许就

三年级语文:诗人杜牧小传(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三年级语文:诗人杜牧小传(教 学方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三年级语文:诗人杜牧小传(教学方案)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生活很不得意。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李德裕失势,内调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善于论兵,作《愿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又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的某些作品表现了一定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镇压沧州抗命的藩镇,他写了《感怀诗》,慨叹安史之乱

以来藩镇割据、急征厚敛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为国家作一点事。《郡斋独酌》一诗更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又如《河湟》一诗: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自发丹心尽汉臣。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诗人通过河湟无力收复的事件,对朝政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表示无限的忧愤。这个时候,朝廷里连元载这样曾经想到收复河湟的人也没有了。尽管河湟的人民还在戎服下面怀着系念祖国的丹心,但是,举国上下却以麻木不仁、醉生梦死的态度来听取从河湟凉州传来的歌舞。他的《华清宫诗》:“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乡”,也和这诗后两句具有同样沉痛的心情。《早雁》一诗则用比兴的手法,以雁象征边地人民: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