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为什么

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为什么
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为什么

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为什么

李商隐与杜牧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那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为什么?下面是为你搜集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商隐杜牧合称“小李杜”,两人均是晚唐杰出诗人,他们的诗歌主张实践,不仅是对传统精神的继承,更是对未来诗歌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对宋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唐诗转向宋诗的过程中起到借鉴作用。

李商隐的诗词结构新奇,风格也非常特殊,在写一些爱情诗的时候,那种缠绵的感受为人传诵,但由于他作诗风格隐晦,后人有时难以理解。

李商隐的诗歌集大家所成,他有李白的浪漫之情,有杜甫的沉郁之思,还有李贺的奇思妙想,他的诗句有时清丽,有时又略显浓艳,因为他的诗歌大多情感饱满丰富,抒发自己意志的时候,大胆敢言,能说别人不敢说的话。

无题诗更是李商隐首创,据说白居易非常欣赏李商隐,历代想要模仿李写诗风格的人都失败了,如今我们仍旧可以发现一些其他诗人写的诗歌中有李商隐的影子。

杜牧的诗歌就比较好概括,他的诗歌内容丰富,从写景到抒情,写诗的风格也是清新自然,杜牧在七言绝句的表象上尤为突出,除了

诗歌,杜牧在赋。和古文的创作上都有较高的成就,他认为写文章要以意为主,杜牧能很好的吸收前人的优秀经历,并用在自己身上。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影响,题材广阔,他的近体诗却表现的清新脱俗,晚唐诗歌有这样一个趋势就是藻绘绮密,杜牧受到时代影响,免不了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

李商隐的生平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商隐与杜牧被称为“小李杜”,据考证李商隐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李商隐与837年中进士,但是偶遇李商隐在后来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所以被卷入“牛李党争”中,一生不得志,最后在郑州病故。

李商隐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是获嘉的县令,所以李商隐跟着父亲在浙江生活,5岁就能背诵经书,7岁就能写文章了,但是在李商隐10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李商隐职能跟着母亲回到家乡。回到家乡的李商隐在堂叔的门下学习,但是作为长子的李商隐也背负起了家庭的负担,以抄书补贴家用。李商隐在16岁就以擅长写古文而在乡里闻名,后来在829年,李商隐结识白居易与令狐楚,令狐楚成为李商隐的老师,期间李商隐一直向令狐楚学习,直到令狐楚被调任。后来李商隐中进士,恰在这年令狐楚病逝,李商隐在料理完令狐楚的丧事后进入王茂元的幕后,并娶了王茂元的女儿,这时李商隐就被认为背叛了刚刚去世的老师而遭受排挤,在复试中被除名。

里傻瓜呀知道839年,再次通过考试成为校书郎,被调任弘农县尉,但是远离了朝廷和权力中心,李商隐的从仕之路也变得异常的

艰难,李商隐在政治上也没有找到能够自己的方向,在岳父死后,李商隐的处境更加困难,所以李商隐一直在政治边缘徘徊,直到851年,妻子王氏去世,李商隐怀着对妻子的亏欠去了西南边境的四川,这段时间是李商隐人生中最平淡的时期,后来柳仲郢被调往京城后,李商隐在两年后回到了家乡,最后在郑州病逝。

李商隐字什么号什么自古以来中国古人除了父母长辈给取得姓名之外,一般的世家读书人都会在自己成年后给自己取上一个字一个号,因此在文学上深有造诣的名家通常都会在自己字号上深作推敲十分注重,然而今天我们要谈的就是晚唐大诗人李商隐的字号。

李商隐,一个对众人而言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其中“豀”字是一古字,读作xī,古同“溪”,所以在有些资料上面就简单写作玉溪生,然而李商隐给自己取的字号的内在含义十分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说李商隐的字,商隐和义山有什么联系呢? 名、字分开来解释,商隐二字应该比较好理解,大概就是从俗世中隐退的意思,据悉与著名的隐士“商山四皓”有关。而义山的山在古代也有归隐山林的意思,而义或许就是古代人长倡导的大义。如若将名、字结合来看,不难想到商朝伯夷叔齐退隐在义山的典故,也许大诗人李商隐正是此意,毕竟斯人已逝,实在难得考究。

再来谈号,李商隐取了两个号,这在古代也并不罕见,只是这两个号都有个小故事。其一“玉谿”,是一地名,在今河南省济源王屋山,就是一条溪流的名字,据资料显示李商隐早年时期曾在此学习道

术,故而取此号。其二“樊南”,也是一地名,在今天的陕西西安南一个叫樊川的地方,据了解,李商隐在古长安生活时期很有可能来过今天的樊川,并为之美景所动容,故而取此号。

对李商隐的评价

对李商隐的评价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李商隐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 历史评价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列传第一百四十》:“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清朝初年吴乔:“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 清朝纪晓岚《四库总目提要》“《无题》之中,有确有寄托者,‘近知名阿侯’之类是也。有实属狎邪者,‘昨夜星辰昨夜风’之类是也。有失去本题者,‘万里风波一叶舟’之类是也。有与《无题》相连,误合为一者,‘幽人不倦赏’之类是也。其摘首二字为题,如《碧城》《锦瑟》诸篇,亦同此例。一概以美人香草解之,殊乖本旨。” 清朝贺裳《载酒园诗话》“魏晋以降,多工赋体,义山犹存比兴。” 金元时期的文学家元好问曾感叹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当代古典诗词作家苏缨、毛晓雯著有《多情却被无情恼:李商隐诗传》。“多情却被无情恼”,东坡这一句词若孤立来看,正可用作李商隐一生的总括。多情者本已易于自伤,况欲于无情的世界里寻觅情的归所,而终于无处堪用其情,便只觉得世界辜负了自己。这话对李商隐而言,没有半分矫情,毕竟他所有的委屈都是应该的,因为这世界当真辜负了他。 后世影响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3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居第二位,而王维入选29首、李白入选27首。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但是未学到李商隐诗歌精髓,成就非常有限,影响力也随着欧阳修等人走上文坛而消失。此外,王安石对

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为什么

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为什么 李商隐与杜牧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那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为什么?下面是为你搜集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商隐杜牧合称“小李杜”,两人均是晚唐杰出诗人,他们的诗歌主张实践,不仅是对传统精神的继承,更是对未来诗歌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对宋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唐诗转向宋诗的过程中起到借鉴作用。 李商隐的诗词结构新奇,风格也非常特殊,在写一些爱情诗的时候,那种缠绵的感受为人传诵,但由于他作诗风格隐晦,后人有时难以理解。 李商隐的诗歌集大家所成,他有李白的浪漫之情,有杜甫的沉郁之思,还有李贺的奇思妙想,他的诗句有时清丽,有时又略显浓艳,因为他的诗歌大多情感饱满丰富,抒发自己意志的时候,大胆敢言,能说别人不敢说的话。 无题诗更是李商隐首创,据说白居易非常欣赏李商隐,历代想要模仿李写诗风格的人都失败了,如今我们仍旧可以发现一些其他诗人写的诗歌中有李商隐的影子。 杜牧的诗歌就比较好概括,他的诗歌内容丰富,从写景到抒情,写诗的风格也是清新自然,杜牧在七言绝句的表象上尤为突出,除了

诗歌,杜牧在赋。和古文的创作上都有较高的成就,他认为写文章要以意为主,杜牧能很好的吸收前人的优秀经历,并用在自己身上。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影响,题材广阔,他的近体诗却表现的清新脱俗,晚唐诗歌有这样一个趋势就是藻绘绮密,杜牧受到时代影响,免不了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 李商隐的生平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商隐与杜牧被称为“小李杜”,据考证李商隐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李商隐与837年中进士,但是偶遇李商隐在后来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所以被卷入“牛李党争”中,一生不得志,最后在郑州病故。 李商隐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是获嘉的县令,所以李商隐跟着父亲在浙江生活,5岁就能背诵经书,7岁就能写文章了,但是在李商隐10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李商隐职能跟着母亲回到家乡。回到家乡的李商隐在堂叔的门下学习,但是作为长子的李商隐也背负起了家庭的负担,以抄书补贴家用。李商隐在16岁就以擅长写古文而在乡里闻名,后来在829年,李商隐结识白居易与令狐楚,令狐楚成为李商隐的老师,期间李商隐一直向令狐楚学习,直到令狐楚被调任。后来李商隐中进士,恰在这年令狐楚病逝,李商隐在料理完令狐楚的丧事后进入王茂元的幕后,并娶了王茂元的女儿,这时李商隐就被认为背叛了刚刚去世的老师而遭受排挤,在复试中被除名。 里傻瓜呀知道839年,再次通过考试成为校书郎,被调任弘农县尉,但是远离了朝廷和权力中心,李商隐的从仕之路也变得异常的

浅论李商隐与他的诗歌

浅论李商隐与他的诗歌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其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山穷水尽的下滑趋势,而李商隐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著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他的诗歌,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代影响很大,其“无题诗”,对宋代的西昆派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即便是到了现代,李商隐的诗歌仍然有很重要的价值。 他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其存诗约六百首,内容广泛,艺术独到。其直接反映现实的诗占有相当的比重,表明了他对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其咏史诗以古讽今,深隐含蓄;其咏物抒情诗深挚细腻,包含身世之感;其《无题》诗隐晦曲折,情思婉转。其诗众体兼善,尤工七律。其诗风深情绵邈,典丽精工。 一、李商隐无题中的爱情诗 李商隐的无题,以七律为主要形式,抒情深细婉曲,意境含蓄朦胧,多写主人公内心独白,少事件人物和客观生活场景,李商隐的诗歌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这些诗在李诗中不占多数,却是李商隐诗独特的艺术风貌的代表。“他写得最好的爱情诗,几乎全是失意的爱情。这和他失意沉沦的身世遭遇不无关系。自身的失意遭遇使他对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失意的爱情有特别深切的体验,而当他在诗歌中抒写这种失意的爱情时也就有可能融入自己的某些身世之感。”如:“相见睦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通过无望的爱情来感叹人生的命运,抒发自己仕途的不顺。 李商隐的抒情诗,情调幽美。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表达上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李商隐不像一般诗人,把情感内容的强度、深度、广度、状态等等,以可喻、可测、可比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揭示出来。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他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象,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而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由它们结构成诗,略去其中的逻辑关系的明确表述,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辞意飘渺难寻。 李商隐“无题”一类诗歌,在内涵上往往具有多义性,李商隐的多义性与其意象的独特有一定的联系。如珠泪、玉烟、蓬山、青鸟等等。这类意象被李商隐

第十三章杜牧与李商隐:唐诗绚丽的晚照

第十三章杜牧与李商隐:唐诗绚丽的晚照 发布时间:2009-1-24 14:18 第十三章杜牧与李商隐:唐诗绚丽的晚照 杜牧与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光芒闪烁的双子星座,后人往往将二人并称为“小李杜”,以别于盛唐时的李白与杜甫。无论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经历,还是从他们的成就与影响等方面看,这种并称都很允当。杜牧的诗出入于“雄姿英发”与“伤春”“伤别”之间,充分展示了时代的特点;而李商隐的爱情诗则以心象熔铸物象,营造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具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新诗境,体现了中唐以后重要的审美转向。杜牧与李商隐不仅是晚唐重要的诗人,并且无论从诗旨、诗情还是诗境上讲,都是唐诗绚烂绮丽的晚照。 第一节杜牧:在“雄姿英发”与“伤春”“伤别”之间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世称杜樊川。杜牧是中唐名相杜佑之孙,为人性格豪爽,才兼文武,志在经济,爱谈兵论政。23岁时就写了著名的《阿房宫赋》,大和二年(828年)进士及第,受牛僧孺器重,征辟为淮南节度掌书记,后来受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刺史,转池州、睦州,仕途蹭蹬。李党失势后,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秉性刚直,有济世之志,与李商隐有很大不同。他在《长安秋望》一诗中写道:“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正表现了他的刚劲爽朗的性格风貌。 杜牧的诗有相当一部分反映了现实的政治和社会生活,表现了其忧国忧民的 情怀。如《河湟》: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该诗表达了杜牧渴望解除边患,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心愿,对边地人民的 苦难表示同情,对朝廷的软弱无能表示愤慨。《早雁》诗写因遭受回鹘侵扰而流亡的民生哀怨,表现了对边地人民的关怀: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诗作运用比兴手法,以哀鸿喻逃避回鹘侵扰的边民,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 也隐含着对朝廷不能御侮安民的强烈不满。另外像《郡斋独酌》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感怀诗一首》针对藩镇割据而发。 杜牧的咏史诗十分著名。因其“雄姿英发”,所以不拘历史陈见,有些咏史诗往往翻历史旧案,令人有振聋发聩之感。如:

杜牧与杜甫的关系

杜牧与杜甫的关系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白与杜甫并称“李杜”,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所以杜牧也被称为“小杜”,区别于杜甫的“大杜。”但是杜牧和杜甫本身有没有关系的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后世称其为诗圣、诗王。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嫡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按官职又称他为杜拾遗、杜工部。 杜牧(803-852),字牧之,晚唐著名文学家、诗人、军事理论家、书法家、画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嫡孙。大和三年(828)进士及第,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官至中书舍人。尤善七言绝句,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 据杜甫《祭远祖当阳君文》,甫自称为杜预“十三叶孙”;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亦云:“晋当阳成侯姓杜氏,下十世而生依艺,令于巩。依艺生审言,审言善诗,官至膳部员外郎。审言生闲,闲生甫。”推算起来,杜预、杜甫之间是十三代。此外,在杜甫诗文中,常常提到“从子”杜位。据《杜氏宗谱》载,杜位此人出自杜预另一子杜尹,乃杜希望嫡子、杜佑胞兄,是杜预十四世孙。杜位的另一身份为权相李林甫之婿。

至德中,与甫同在严武幕中任参谋。唐肃宗暨至德二年(757年)因抨击朝中奸佞而贬新州任参军,十年后方离新州迁任夔州司马,历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湖州刺史等。有组诗《新昌八景》传世。 杜甫与从子杜位极为要好,有多次赠诗,略举如下: 《杜位宅守岁》 作者: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译文: 除夕来到阿戎(昵称)家相聚守岁,筵席上喝着掺了花椒的岁酒。亲友围坐一堂,马匹在马厩里发出喧杂的声响,排开的火炬惊散了林子里的乌鸦。到了明天,我四十岁这一年就要过完了,虽然正是强仕之年,可是剩下的日子已经像垂垂的夕阳那样了。谁还想受拘束呢?就在痛饮中度过余生吧。 背景:《杜位宅守岁》是唐朝诗人杜甫在自己四十岁之年在族子杜位家中相聚守岁的场面,杜甫时献《三大礼赋》,明皇命待制集贤院,而未尝授官。前四句主要在写守岁之境,下四句则在写感叹之语。杜甫既见官场趋炎附势之徒,而自感不胜拘束,惟有烂醉度此生涯。 后杜甫得知杜位流寓新州,作《寄杜位》诗:“寒日经檐短,穷猿失木悲。峡中为客恨,江上忆君时。天地身何在,风尘病敢辞。封

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李白 (701 年 2 月 8 日—762 年 12 月) ,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 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 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 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 》、《将进酒 》、《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 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诗仙李白有两个儿子,老大叫李伯禽,小名明月奴;老二叫李天然,小名颇 黎。诗仙李白给小儿子起小名为“颇黎”很让人费解。 有学者曾指出诗仙李白有突厥血统, 突厥语中狼的发音就为“颇黎”, 在崇 尚“狼图腾”的国家, 唤儿子为“狼”, 就如汉族昵称孩子为“虎儿”、 “龙儿” 一样普通。然考突厥语狼的发音为“Kurt”或“Kurdu”,其音与“颇黎”音相 差较远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玻璃,本作颇黎……颇黎国名也。其莹如 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李时珍此解也有误,玻璃并非“颇黎”。据佛藏经 典, 也是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名著 《玄应音义》 一书中称水晶的梵语音为“颇置迦” 或“娑颇致迦”,其音与“颇黎”接近。笔者认为“颇黎”即为水晶的梵音。此 外李时珍称“颇黎”为国名也有误, 因为搜索史乘, 难以找到颇黎国。 然而据 《新 唐书》卷二二一下《吐火罗传》称,吐火罗国“居葱岭西,乌浒河之南,古大夏 地。北有颇黎山……”吐火罗国有山叫颇黎山,其山名为颇黎,大概缘自山中富 藏水晶的缘故。又据《册府元龟》卷九七一载“开元二十九年(741)三月,上(吐 火)罗遣使献红颇黎、碧颇黎、生玛瑙、生金精及质汗等药。”这里把“颇黎”
1/6

李商隐最美的十首诗

李商隐最美的十首诗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无题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二》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三》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无题四》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5三年级下—唐代文学—第五课:李商隐与杜牧

吟诵经典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内容解析 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治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官,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 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三首七绝。

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表达含蓄,用语精警,讽刺之意见于其中。诗人不说玄宗荒淫好色,杨贵妃恃宠而骄。而是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作对比,含义深远。 “一骑红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 晚唐诗坛 中唐时期虽是大乱之后,但士人却对王朝的“中兴”抱有希望,他们的精神面貌不失昂扬奋发,常常表现为积极进取,关注时弊民瘼的精神。但到了晚唐,面对政治上不可收拾的局面,他们则已深感无力回天,因而在心态上蒙上一层暗淡、伤感的色调。 晚唐的诗坛虽比不上盛唐的繁荣,中唐的热闹,却决非一片荒芜,不可救药的颓废,而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晚唐,盛中唐的各种流派、风格、创作手法都有所继承。和中唐相比,晚唐政治形势更加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所以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李商隐、杜牧为晚唐诗人之翘楚。他们的诗歌,在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之中,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但无论表现内容还是创作艺术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许浑、温庭筠、韦庄、司空图、韩偓、郑谷等诗人,在艺术方面也都各有所突破和创新。而皮日休、杜荀鹤、聂夷中等,继承了中唐元白新乐府的传统,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也自有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眼中的李商隐

篇一:我眼中的李商隐 这个诗人,他唱不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因为他没有李白的豪情;这个诗人,也喊不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因为他没有高适的气魄;这个诗人他更吟不出“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因为他没有王维的那份空灵。 又是这个诗人,他没有柳宗元的傲骨去孤舟蓑衣钓江雪,也没有杜甫的胸襟饿着肚子吹着风雨还在思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不用说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了。他有的只是带着“江上几人在,天涯独棹还”的萧瑟,静静地感叹“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他喜欢用典,还透着几分朦胧:“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不熟悉唐史的人,很难读懂其中的意思。其实他是绕了一大圈,在讥讽晚唐的皇帝为了长生不老而请方士炼丹,最后往往事与愿违,一吃就死了。七拉八扯地讲了一大堆,原来还是首政治讽刺诗。 这个诗人连他身上都散发着“红楼望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的忧郁,但他偶尔也会“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

犀一点通”地乐观一下,给他绮丽而灰暗的一生,留下了为数不多的几道阳光。 他的诗像“飒飒东风细雨来”一样的柔软,可偶然地竟也会像李白、高适那样,喷出一句“心断新丰酒,销酒斗十千”。虽然说,不可否认的,这半丈豪情中,还有一半他那特有的忧伤,但终究他不用一寸一寸地发牢骚了,对于他来说这已经是很豪放的了。 他的诗总是幽幽怨怨的。他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更象是一首五律的颈联,而他却在这里嘠然而止,只留下了一声长长的叹息。他在叹息什么,叹息他那夹在两个党派之间,最后落得个里外不是人的一生?或者……

李商隐最有名的十首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锦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古瑟有弦五十条。柱,调整弦的音调高低的支柱;思读去声,因律诗不得一连出现三个平声。蓝田: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古代著名的美玉产地。 【简析】: 本诗属于一首晚年回忆之作,虽然有些朦胧,却历来为人传诵。

我眼中的李商隐

篇一:我眼中地李商隐 这个诗人,他唱不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因为他没有李白地豪情;这个诗人,也喊不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因为他没有高适地气魄;这个诗人他更吟不出“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因为他没有王维地那份空灵. 又是这个诗人,他没有柳宗元地傲骨去孤舟蓑衣钓江雪,也没有杜甫地胸襟饿着肚子吹着风雨还在思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不用说杜牧地“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了.他有地只是带着“江上几人在,天涯独棹还”地萧瑟,静静地感叹“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b5E2R。 他喜欢用典,还透着几分朦胧:“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不熟悉唐史地人,很难读懂其中地意思.其实他是绕了一大圈,在讥讽晚唐地皇帝为了长生不老而请方士炼丹,最后往往事与愿违,一吃就死了.七拉八扯地讲了一大堆,原来还是首政治讽刺诗.p1Ean。 这个诗人连他身上都散发着“红楼望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地忧郁,但他偶尔也会“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

犀一点通”地乐观一下,给他绮丽而灰暗地一生,留下了为数不多地几道阳光.DXDiT。 他地诗像“飒飒东风细雨来”一样地柔软,可偶然地竟也会像李白、高适那样,喷出一句“心断新丰酒,销酒斗十千”.虽然说,不可否认地,这半丈豪情中,还有一半他那特有地忧伤,但终究他不用一寸一寸地发牢骚了,对于他来说这已经是很豪放地了.RTCrp。 他地诗总是幽幽怨怨地.他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更象是一首五律地颈联,而他却在这里嘠然而止,只留下了一声长长地叹息.他在叹息什么,叹息他那夹在两个党派之间,最后落得个里外不是人地一生?或者……5PCzV。 篇二:我眼中地李商隐 在月明星稀、皓月当空、万籁俱寂地夜晚,品一杯香茗,在随之升起地袅袅轻烟中,我轻读着你——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你地一生是凄苦潦倒地.命运安排了你地上司和岳父成为敌人,使你左右为难.漂泊地身世使你形单影只,寻不见生命中地钟子期,你只能独自品味人生地苍凉与愁苦,甚至连友人也对你地遭遇无可奈何,只能为你留下“竹死梧桐”地诗句.jLBHr。

杜甫和杜牧有什么关系

杜甫和杜牧有什么关系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甫和杜牧都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与杜甫并称“李杜”,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那么杜牧和杜甫两人之间是否有交集呢?杜牧和杜甫本身是没有任何血缘宗室之类的关系的。 杜甫是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而杜牧是晚唐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两人的身世地位完全不同,杜牧完全不用为生计而担忧,只不过杜牧生出名于晚唐,写诗在某些方面受到过杜牧的影响。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的诗歌成就主要在七言绝句,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比如说《泊秦淮》这首千古名篇:“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做官儿时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佣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于是借歌女所唱《玉树后庭花》,来讥讽晚唐政治,群臣们沉湎于酒色,就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通篇弥漫的忧时伤世的感情。 但是杜牧英姿豪爽,不避时事,终究卷入朋党之争中,被流放,

杜牧本人认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挤,但当时李杜两家为世交,只能说杜牧自己作死,不拘小节,看不清官场的关系网,本来自己家就是和李家交好,按道理说是李党,但是杜牧和牛党的牛僧孺私交很好,并且为人洒脱的杜牧也不屑于向李德裕解释,然后稀里糊涂的成了牛李之争的牺牲品。 杜牧作为诗人,自然也有有风流倜傥的一面的,事关他的就是著名的《张好好诗》名篇了,事情经过大概就是沈家和杜家是世交,有一段时间,杜牧经常沈述师家中跑,一来二去的就看上了沈家的一个歌女——张好好,很有好感,可惜,这个歌女的主子对其很珍惜,抢先一步纳为了小妾,杜牧就只有眼睁睁地望着,羡慕嫉妒恨了。后来,杜牧再次和张好好相遇,可惜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 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情绪饱满、文笔清秀,书法飘逸,今人所能见到的唐朝真迹少之又少,这幅《张好好诗卷》自然珍贵异常,纸本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鉴定印章。当年溥仪皇帝“北狩”之时,仓皇之中还不忘携带此卷,后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张伯驹个人所有,又捐赠政府,藏于故宫博物院。少有的真迹,被历代人收藏,也可谓是一种荣誉了吧。 关于杜牧,还有一件津津乐道的事情——十年之约,杜牧在宣州做官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就想去瞅瞅,湖州刺史听说了这件事,盛情款待,将本地的名妓都叫了过来,杜牧都不怎么满意,然后建议办一场竞渡活动,全湖州的人都来参观,自己在其中慢慢走,也许就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人物介绍 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来源: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著名的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 《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文学成就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义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作品风格关键词 时政之作,感时伤世,忧国忧民。 抒情小诗,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意境深远。作品一览 七绝·清明

李商隐简介

教学素材库 第51课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一样,都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宗开成二年(837)以前,是他的青少年时期。他幼时随父到浙江。 9岁父死,奉丧侍母归郑州。后数年间,他和弟

弟羲叟随堂叔李某学习经书与文章。16岁著有《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文宗大和三年 (829),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令狐楚爱其才,让儿子令狐绹和他交游,并亲自指点他写作骈文,因又以擅长骈体章奏闻名当世。大和六年,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随至太原。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开成二年登进士第。 第二阶段,从开成三年到武宗会昌六年(846),是李商隐踏上仕途和开始卷入党争旋涡的中年时期。开成二年冬,令狐楚病死,诗人失去凭依,于次年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了他的女儿。当时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则接近李党。李商隐转依王茂元门下,在他本人虽并无党派门户之见,而令狐绹及牛党中人却认为他“背恩”、“无行”(《旧唐书·李商隐传》),极力加以排摈。从此他陷入朋党相争的峡谷,成了政争的牺牲品。这年春天,他参与博学宏词科考试,先为考官所取,复审时却被中书省内有势力的人除了名。次年始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弘农县尉,又因"活狱"事忤触上司,几乎罢官。开成五年冬,辞尉职,求他调,到会昌二年以书判拔萃,重入秘书省为正字。不久又因母丧居家。会昌五年冬服满后返职。 第三阶段,宣宗大中元年 (847)以后,是李商隐三入幕府、天涯漂泊的后期。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令狐□做了宰相,诗人受到进一步压抑。他在京

李商隐和杜牧以及温庭筠的合称

李商隐和杜牧以及温庭筠的合称 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 后人根据他们的诗风或者地位进行组合, 并冠以合 称,李白 与杜甫 两个大诗人合称为“李杜”, 除此之外唐朝的名家中还有一对“小李杜”指 的就是李商隐 与杜牧。 李商隐杜牧 此外,李商隐还与温庭筠并称为“温李”,这两位都是在诗歌 造诣上与李商隐齐名的著名大诗人。 李商隐与杜牧合称 李商隐杜牧合称“小李杜”, 两人均是晚唐杰出诗人, 他们的诗歌主张实践, 不仅是对传统精神的继承, 更是对未来诗歌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对宋诗产生了一 定的影响,在唐诗 转向宋诗的过程中起到借鉴作用。 杜牧的诗歌就比较好概括,他的诗歌内容丰富,从写景到抒情,写诗的风格 也是清新自然,杜牧在七言绝句的表象上尤为突出,除了诗歌,杜牧在赋。和古 文的创作上都有较高的成就, 他认为写文章要以意为主, 杜牧能很好的吸收前人 的优秀经历,并用在自己身上。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影响,题材广阔,他的近体诗却表现的清新脱俗,晚唐诗 歌有这样一个趋势就是藻绘绮密, 杜牧受到时代影响, 免不了也有注重辞采的一 面。 杜牧,字牧之,别称樊川居士,陕西西安人,同为唐朝时期杰出的大诗人, 此外在散文 方面的艺术成就也甚高。他的祖父是杜佑,父亲是杜从郁。杜牧于唐文宗时 期 26 岁的时候考取进士成为校书郎入仕。此后杜牧在官场中几经调迁,任过不

少职位,从政时期,为人关怀百姓、兴利除弊。杜牧晚年将家族祖上留下的樊川 别墅进行修整,长居于此以文会友,也正是因此得名“杜樊川”,还写有《樊川 文集》。杜牧的诗文中七言绝句为最佳,题材以咏史抒怀为多,诗风清爽英气逼 人,晚唐年间地位甚高。杜牧于 852 年冬天病逝。 李商隐和温庭筠的合称 温庭筠是艺名, 其原名为岐, 山西祁县人, 也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词人, 是唐朝初年丞相温彦博的后人, 但是家族到了温庭筠这一代早已经没落, 他多次 参加进士考试却屡屡落败,一生都未能得志,因此行为不羁。温庭筠在文学 上十分具有天赋,文思敏捷,每次参加考试都能押官韵,然而他恃才傲物, 好讽权贵,多次冒犯,因此长期受到压制,终生未能中举。温庭筠的诗歌辞藻华 美,浓烈别致,精通音律,诗文工整,诗词 中感情题材众多。 然而温庭筠在词方面的成就于晚唐时期位列第一, 有花间 鼻祖之称。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简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诗人简介 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唐朝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市)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盛唐前期诗人,也是著名书法家。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天宝三年(744年)贺知章告老还乡,后在家乡去世,享年86岁。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诗歌脍炙人口,千古传诵。贺知章作品大多散佚,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王维(701年-761

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出水画派,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擅书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王摩诘文集》等行世。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浅析杜牧与李商隐咏史诗的特点和风格之异同点比较

浅析杜牧与李商隐咏史诗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来自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166602630.html, 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咏史诗体是由东汉的班固创始,可惜“质木无文”。尔后越来越多的诗人投身于咏史诗歌的创作。中晚唐以前的咏史诗普通是对历史人物、事情停止叙说或概括,来表达本人的思想情志,其中含有较多作者的个人理性认识。而咏史诗开展到晚唐时期,名人名作迭出,并表现出激烈的历史理性考虑。 一、晚唐咏史诗的创作背景与开展 (一)晚唐咏史诗创作的社会背景 中晚唐时期君主崇尚经史、以史为鉴的思想认识,以及科举考试强化了对历史学问的考核的用人文化导向,构成了学问分子们讨论历史兴亡、论辩古今盛衰的史论风气[1]。另外,晚唐社会内忧外患交错,敏感的学问分子们感到国事日非,因此大量停止咏史诗的创作企图解救社会衰落局势。其选材上的宽广与丰厚、内容上的大胆与挖苦、感情上的哀怨与敏感等,将咏史诗的创作视界带入到一个全新的范畴。 (二)咏史诗体裁流变 唐代咏史诗体裁可谓众体皆备,但中晚唐以前的咏史诗多为古体,律诗与绝句是少之又少。中唐以后以刘禹锡为代表的诗人越来越多地创作七绝、七律咏史怀古诗。直到晚唐,杜牧成为第一个大量采用七绝方式写作咏史诗者。尔后,七绝便成为人们咏史经常用的体裁。李商隐也是当时咏史诗之大家,咏史之作多达六十多首,而且各体俱有佳作,更以七言律绝的成就突出。杜牧与李商隐是众多的咏史诗人的优秀代表,在咏史诗的开展长河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二、生平背景与创作心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或樊南生,河南人,自幼处境微寒,生活困难。李商隐终身都被卷入牛李党争难以自拔,跟随双方的政治浮沉而遭受牵连。他的悲剧遭遇,从基本上来说是唐后期整个社会上的种种积弊理想所形成的。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出身于世家大族,后家道中落。由于其性情耿介,终身仕途不很自得,使得杜牧对社会理想有着超于常人的较为苏醒的认识,从而在其诗中得到了较为客观全面的反映。杜牧继承了他祖父杜佑经世致用的传统,入仕之前便关注历代兴衰得失,好论政谈兵[2]。二十三岁时他就写下了著名的《阿房宫赋》,以挖苦敬宗的耽于声色游乐。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咏史诗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杜牧、李商隐都处在唐朝社会黑暗及内忧外患的时期,都盼望力挽狂澜。两人写诗时的个人心态是不同的。李商隐在历经了无数人生道路的坎坷后,已朦胧觉得唐王朝中兴无望,又觉察本人缺乏挽救时局的力气与自信心,于是悲观心情渐浓,思想上产生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傍晚”(《乐游原》)的危机感和破灭感。他内心的苦闷和悲愤都反映出一种每况愈下、傍晚渐近的时期氛围。黑暗的理想与他急迫想挽救理想的愿望锋利地冲撞,他只能把本人对理想地深入了解,完整融入在历史事情的抒写之中。 杜牧的心态与李商隐则迥然有别。杜牧终身有着“愿补舜衣裳”的雄心壮志,置信只需本人的政治才能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就会在挽救大唐的危机命运中大有作为。杜牧的“天才的自信”,在很多咏史诗中都得到充沛的表现。理想严酷,报国无门,杜牧短少一个让他发挥才干的平台,因而他才好作昭雪咏史之作。在《赤壁》、《题乌江亭》这两首诗中,他嘲笑周瑜凭仗运气在赤壁取胜,嘲笑项羽不能委曲求全,缺乏百折不挠的肉体。他在翻历史陈案时突出强调个人的作用就能充沛表现对本人政治才干的自信。 三、“讽”与“鉴”的创作目的 哲学是笼统地考虑着世界,诗则是详细地表着着世界——目的都是为了可以改造世界。李商隐和杜牧咏史诗都怀着高度的创作认识以期救国难于水火。 因生世的迂回与理想的不得志使李商隐对社会有更冷峻与明晰的认识。他的咏史诗多为“借古讽今”。挖苦产生于诗人对他所生活的世界看出了致命的矛盾,是人类的理性向它的毁坏者的一种还击[3]。讽是其目的,也是其创作手腕。而他还不是坦率的挖苦,而是直接行事,多为指事切近,大胆揭露,“敢言人之所不敢言”。如《龙池》有关唐、杨的故事早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就写过,但是被有意作了掩饰和修正,借以歌咏二人生死不渝的爱情。李商隐却旨在揭露玄宗霸占儿媳的淫秽丑行,据实直录,毫不掩饰,虽无一恶字,却无一字不贬。李商

整理之李商隐杜牧(十二年教材必背内容)

1.嫦娥,作者: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登乐游原,作者: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锦瑟,作者: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马嵬(其二),作者:唐·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5.泊秦淮,作者: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阿房宫赋,作者:唐·杜牧 ①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

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②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③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④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