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文化历史发展情况的调查

徐州汉文化历史发展情况的调查
徐州汉文化历史发展情况的调查

徐州汉文化历史发展情况的调查

一、调研工作的指导思想

徐州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绵延不息的黄河不仅孕育了黄河文明,也催生了徐州这座古城。徐州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徐派作家王茂飞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乡:一州,两汉,三楚之西,乾隆四巡,五省通衢,六千年文明,主席七访,八百寿彭祖,九朝帝王徐州籍,十里长街淮海路。徐州也是中华烹饪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第一位养生学家彭祖的老家,是“道家基地,天师故里”。正因彭祖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所以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至于我开展了此次调研工作。

二、调查对象:徐州汉文化发展情况

三、调查原因:

(一)项目原因

首要我的专业是应用英语,就是要将英语更好的应用于生活中。我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能将徐州的汉文化介绍给更多的外国友人,让他们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我认为应用英语专业应该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基础和良好的中西文化素养等基本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地点原因

我的家乡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也是其发迹之地。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经过四年多楚汉战争,于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在定陶行皇帝礼,初都洛阳,后徙长安。此时,强大的汉王朝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遥相响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其实还不仅如此,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徐州行政区域内还分封过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邳王嬗递。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徐州两汉文化景观中还有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胜迹,诸如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等,每处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使人联想到的是楚汉战争的硝烟风云。

图为:刘邦像

四、调查时间:2011年7月——2011年8月

五、调查方式:资料法、观察法、历史博物馆等。

六、调查过程:

(一)汉文化的基本内涵

夏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根据《书经·夏书·禹贡》的记载:“海岱及怀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氐平。”可知徐州的疆界东到海,北到泰山,南到淮水。至于西界,泰山以南,

济水之东为徐州;泰山以北,济水之东为青州。蒙山和羽山分别在今

山东东南部的蒙阴和郯城一带。大野和东原分别在今山东西南部的巨野和东平一带。徐州的北方是青州。商代青州并入徐州,周代徐州并入青州。秦朝实施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西汉时代的徐州,其东北直到今山东省的青岛市,南方则逾淮直到长江。

徐州为什么和楚汉文化有关?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发展。说到楚国,通常都会想到两千多年前投汨罗江而死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因而认为楚国应是在长江中游湖北、湖南一带。屈原曾经两次流放,一次到汉北,一次到湖南。不过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直到秦统一六国之前,是疆域拓展最广的诸侯国,后期,其东北大致涵盖夏徐州故地;东南则及于先后称霸一时的吴越。根据《史记》的记载,楚国是黄帝之孙高阳氏的后代。玄孙彭祖封于彭城,即今徐州。这是传说徐州建城之始,也是楚人与徐州最早的渊源。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年,殷末灭国。周武王灭纣而有天下,成王时封高阳氏为楚蛮,居丹阳,在今湖北省西部接近四川的秭归,地位只是子爵,封地周围只有八里。由于远离中原,又值周氏衰微,诸侯相伐,乃乘虚沿长江向东、汗水向北方向发展。为了说明徐州与楚文化的历史渊源,我分为4个阶段,简述楚国在战国时期的发展:

1.扩充实力,慢慢耕耘时期

公元前671年楚成王即位,布德施惠,结交诸侯,使人献于天子。周惠王安抚他说:“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楚因此拓地千里。这很像早年周成王命齐太公望:“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棱,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争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

2.北上争霸,问鼎中原时期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卒,宋囊工欲为盟会,成为诸侯领袖。但两次为楚国所败。一次是送囊工十二年秋,诸侯会宋囊工盟于孟,楚值囊工伐宋。另外一次是十三年夏,宋伐郑,秋、楚伐宋就郑,大败宋师,囊工伤股,一念卒。楚国的势力从河南南部进到江苏北部与山东西南部,与北方的齐、晋争霸。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八年),北伐路浑,至洛,陈兵周郊,问鼎之小大轻重。周使答以“在德不在鼎”,并说:“今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知轻重,未可问也。”楚王虽知难而退,但持续向东方发展,面对崛起江东的吴国。

3.东向发展、进军淮泗时期

吴王阖闾时期,国力强大,麾下名将有自楚归吴的伍子胥和后世称为兵圣的孙武,楚国几乎为吴国所灭。但因吴国发生政变,阖闾回兵平乱,继而与越国征战,败越后又北上争霸,使楚国有复起的机会。

公元前472年(楚惠王十六年),越灭吴,返军淮南,楚取得淮上之地,并扩充势力至泗上,从苏北进入鲁南。至此,大禹治水分天下之九州之徐州旧地尽归于楚国。

4.败越灭鲁、盛极而亡时期公元前

431年楚灭莒,前333年灭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前249年灭鲁。可能由于兵力与资源集中于东境的拓展,以至于遥远西境的后方空虚,公元前223年终为秦所灭。

全盛时期的楚国,其东境从山东的南部直到浙江。因此项羽和刘

邦灭秦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即今徐州;江东吴国故地为东楚,长江中游江陵一带楚国故地为南楚。

项羽和刘邦都是徐州人。项羽的故乡是下相,即在今徐州东南方的宿迁。刘邦的故乡是沛丰邑,在今徐州西北方的丰县;他微时任亭长的泗水亭在今沛县东微山湖的西岸。项羽和刘邦的“楚汉之争”从公元前206年八月汉王自汉中出兵,直至前202年12月项王兵困垓下,自刎而死,一共打了3年5个月,刘邦终于得到最后的胜利。前202年2月,刘邦即皇帝位于定陶,是为太祖高皇帝。

高祖即位后,徙齐王韩信为楚王,都下邳。六年,值韩信,改封为淮阴侯;另封其少弟交为楚王,是为楚元王,都彭城。二传至王戊,因为和吴王发动七国之变,兵败自杀。景帝以元王子礼续楚,又四传,至宣帝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国除(《资治通鉴·汉纪》十六)。自楚元王初封至延寿自杀国除,共八代132年,为今日的徐州留下丰富的文物。

(二)汉文化的发展历史

徐州古称“彭城”,具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境内人文遗存众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也是全国优秀的旅游城市,现已形成了以“两汉、战争、山水”等为代表的旅游文化。

传说五帝时代,尧将今天的徐州市区封给彭祖的部落大彭氏居住,该地遂称“彭城”,三国曹魏时始称徐州,两汉时期,这里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由此,徐州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众多的

文化遗迹而誉满神州,尤以星罗棋布的汉墓,巧夺天工的汉画石像和独具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的汉兵马俑等“汉代三绝”等受到关注。徐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北国锁钥、南国门户”之称。

此外,徐州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境内虽以平原为主,但有山地丘陵相间,境内山水风光、自然美景优美迷人,水上世界、森林公园、风景区等一应俱全,山、亭、楼、榭等点缀其间,游人可与自然相近、与绿色相亲,心境自然也就应景怡悦。

因为具有上述特点,徐州成了瞩目的旅游景区。为了弘扬两汉文化,发展徐州的特色旅游,从 1997年开始,原彭城文化节更名为汉文化国际旅游节,并定于每年的10月份在徐州市举行。凡是参加过徐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者,可以在汉皇故里探访游及参与盛大的庆典活动。在徐州汉城,将观看到大型广场仿古文化仪式表演《汉宫盛典》及汉乐、汉舞、汉民俗表演等,还能参观游览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项羽戏马台、云龙山、云龙湖等一系列驰名于世的旅游景点,以及汉代出土文物精品展、徐州民间工艺品展等。

七、调查结果与建议

正为汉文化的存在,徐州成了瞩目的旅游景区。为了弘扬两汉文化,发展徐州的特色旅游,从 1997年开始,原彭城文化节

更名为汉文化国际旅游节,并定于每年的10月份在徐州市举行。该活动规模大、内容多、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具有轰动效应和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参加徐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和汉皇故里探访游及盛大的庆典活动,可在徐州汉城观看到大型广场仿古文化仪式表演《汉宫盛典》及汉乐、汉舞、汉民俗表演,参观游览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项羽戏马台、云龙山、云龙湖等一系列驰名于世的旅游景点,以及汉代出土文物精品展、徐州民间工艺品展等。到沛县汉城观赏大型仿古文化仪式表演《高庙祭典》,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海外刘氏后裔来徐观光旅游、寻根访祖。

图为:徐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

图为:人为纪念汉高祖刘邦所建成的石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以超常速度迅猛发展,当人们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自豪陶醉时,城市的同质化也日渐严重,城市面貌,千城一面,城市建筑,千篇一律。徐州城市的发展亦大致如此。有位学者说过:“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它存留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对城市的营造和市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的灵魂。”我认为要拯救文化灵魂上的失落必须强调历史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徐州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对于徐州城市建设更为重要。

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城市建设不可能全部复古仿古,但可以植入历史文化元素。

具体做法是,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历史、文博、美术、建筑、规划方面的专家,从徐州历史文化遗存中(如文物、画像石图案、文字等),精选一批能够代表徐州历史文化的典型图案和造型,经过适当加工整理,成为具有较强通用性的基本历史文化元素。然后,作为统一样本和规范,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并由政府职能部组织引导、推广和应用。(如新建居民小区和新建临街建筑物的外墙立面,街道店面门头等,使用历史文化元素,可收画龙点睛之功。)

二、强化窗口地段。彭城广场,虽然已经做了许多改造工作,但彭氏历史文化这个主题并不突出,建议设立以彭祖和大彭氏国为主题的石刻或雕塑,以使名实相符,以突出徐州悠久的历史。东站广场,是徐州的第一窗口,由于是交通集散功能,不适合搞大型雕塑,但在景观设计布局上,应当突出两大主题:一是徐州作为九州之一,二是两汉文化的重要地位。云龙湖风景区,与东坡文化联系密切,建议在湖东北角广场竖苏轼全身立象,以突出景区的历史文化品位。

三、在城市区域规划中,不仅要有交通、道路、建筑、绿化等规划,亦应有历史文化类型和风格的规划。如九里区以九里山古战场闻名,其文化类型和风格就应确定为两汉文化和以汉代为主的军事文化。历史文化规划应具可行性和强制性,区域内的建设应当切实遵循。

八、调查总结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由汉高祖刘邦奠基而发展起来的两汉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对中国、对世界都曾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两汉文化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它所形成的影响则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我应努力学好英语知识,将博大精深的两汉文化名扬海外。

IVT国际学院英语11301 李简

国内著名汉代建筑景区案例-旅游线路

国内著名汉代建筑景区案例 1、无锡三国城——东汉 无锡三国城坐落在葱茏苍翠的军嶂山麓、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是中央电视台为拍摄八十四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而兴建的大型影视文化景区,占地35公顷,是中视股份继唐城景区之后推出的又一座集影视拍摄、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影视城。三国城景点内建造了具有影视文化特色和具有浓郁汉代风格的“吴王宫”、“甘露寺”、“曹营水旱寨”、“吴营”、“七星坛”、“跑马场”、“点将台”等几十处大型景点,建筑面积达8.5万平方米。后因发展需要,又陆续添置了“桃园”、“九宫八卦阵”、“火烧赤壁特技场”、“竞技场”、“赤壁古栈道”等景点,丰富、充实了景区文化内容,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 特色餐饮:唐城景区的“唐街酒家”,三国水浒景区的“孙尚香酒家”、“御香楼酒家”和“快活林酒家”均有快餐(10元起)和炒菜供应。三国水浒景区新推出了“湖上冷餐”,乘水浒官船,观太湖夕阳,尝太湖湖鲜。 2、徐州汉文化景区——两汉建筑(西汉、东汉都有) 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陵和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成,位于徐州市区东部,东起三环路,南至陇海线,西接津浦线,北迄骆驼山,总占地面积1400亩。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最大的主题公园,占地1400亩,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它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景区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设计,总体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及历史博览、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汉文化保护基地和精品旅游景区。

3、商丘芒砀山汉文化景区——西汉 芒砀山文物旅游区文化内函厚重,人文景观遍布,不同时代的文物古迹几乎涵盖了中国历史演变的全过程。汉高祖刘邦在此斩蛇起义后成就大汉四百年帝业留下的众多遗迹,如高祖庙、刘邦斩蛇处,御龙泉、紫气岩、皇藏峪、赤帝峰等,更有甚着为纪念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立的石碑夜晚用灯光直射即可看到高祖的灵光幻影,被誉为“天下奇观”,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是21座西汉梁国王陵墓群,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价值之高、分布之集中,可谓世界罕见,全国独一无二。其中柿园汉墓中出土的“四神壁画”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西汉梁孝王刘武之妻李王后陵以其庞大的规模及非凡的价值,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该陵墓群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6 年9月,被评为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 考察线路建议 杭州宋城——无锡三国城——徐州汉文化景区——北京圆明园、前门大街——西安大唐芙蓉园———开封清明上河园——返程

浅谈徐州汉文化

班级:12文秘(文化产业管理)姓名:李慧学号121310117 浅谈徐州汉文化 “明清文化看北京,秦唐文化看西安,两汉文化看徐州”。这是中国目前流行的一种文化旅游者的共识。徐州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和12代楚王的封地,汉文化景点甚多,呼之欲出。汉文化是徐州这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的精粹,也是她独具魅力的优秀品牌。 徐州,古称“彭城”,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境内人文遗存众多,早于1987年已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唐尧封篯铿,在徐州建立了大彭国以来,篯铿就被称为彭祖,建都于彭城。这里就成为中国东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一直延续八百年之久。 一、汉文化的起源 作为特定历史时期淮海地区所形成的汉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形成是在时空因素下多元组合、交融、衍生出的一种具有强大生命活力的新文化。江苏的汉文化是西楚两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的一批优秀人物,上承炎黄文化的优良传统,秉持本土文化的纯厚优势,融合先秦黄河、长江两大文化体系,在斗争与发展中成长、成熟起来的文化综合体。它是两千年封建文化的先声,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时代标志和地理单元,有着久远的影响。 二、汉文化的传承 (一)汉文化景区 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 陵和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 成,位于徐州市区东部,东起三环路, 南至陇海线,西接津浦线,北迄骆驼 山,总占地面积1400亩,集历史博览、 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于一体。曾荣获 “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 银奖,被授予“中国环境艺术示范景 区”称号,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

最大的主题公园,占地1400亩,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它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核心区主要以“两汉文化”——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汉文化交流中心三个博物馆、羊鬼山展亭(王后陵)、水下兵马俑博物馆为代表,通过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修复和保护,重现汉文化精髓。 1、狮子山楚王陵 处于景区核心区的狮子山楚 王陵为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之 墓。该陵墓“因山为陵,凿石为 藏”,形制奇特,工程浩大,完全 在岩石之中凿建而成,是一座罕 见的特大型西汉诸侯王崖洞墓 葬。陵中出土金、银、铜、铁、 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 套,工艺精绝,令人叹为观止。 它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 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2、兵马俑馆 汉兵马俑博物馆始建于1984年,位于狮子山西麓,馆内共有 6 条俑坑,出土各类彩绘陶俑四千余件。汉 兵马俑博物馆州狮子山汉兵马俑是继秦始皇兵马俑、咸阳杨家湾兵马俑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徐州汉兵马俑俑坑开挖在距离地表 4 米以下的原生土层中,并随山坡走向呈东高西低之势。这支由步兵、车兵和骑兵组成的兵马俑军阵,是西汉早期楚王国实战军队的地下缩影。

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三章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 1.如何理解人类文化起源的生物性基础? 2.人类起源与文化起源具有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 3.人类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具有何种不同的社会类型? 1】采集—狩猎社会与文化 2】园艺—游牧社会与文化 3】农耕社会与文化 4】工业社会与文化 5】全球化时代社会与文化 4.文化累积的本质及意义与文化累积的方式及路径各是什么? 1】文化累积的本质是指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新文化 2】路径:其一是本民族内部文化的累积其二是吸收外来文化的累积 5.文化累积与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四章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1.为什么说文化既是“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统一”,也是“个体性与超个体性的统一”? 2.如何理解文化既是“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也是“阶级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3.如何理解文化的累积性与变异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1】累积性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2】变异性是文化发展的环节和契机 3】累积性与变异性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统一体 4.文化在满足人类生存和需要方面具有哪些主要功能? 1】满足需要的功能 2】认知的功能 3】规范的功能 4】凝聚的功能 5】调控的功能 5.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上具有何种价值? 第五章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具有哪些基本步骤?其各个步骤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田野调查的准备工作 第一,选择和确定专题研究内容 第二,查阅和摘录田野背景材料

第三,制定详细的田野调查计划第四,做好调查成员和物品的准备(2)田野调查的方式 第一,参与观察法 第二,采访调查法 第三,搜集田野材料 (3)田野调查的尾声 2.

徐州汉文化

徐州的楚汉文化 一、徐州与楚汉文化 夏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根据《书经·夏书·禹贡》的记载:“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平。”可知徐州的疆界东到海,北到泰山,南到淮水。至于西界,泰山以南,济水之东为徐州;泰山以北,济水之东为青州。蒙山和羽山分别在今山东东南部的蒙阴和郯城一带。大野和东原分别在今山东西南部的巨野和东平一带。徐州的北方是青州。商代青州并入徐州;周代徐州并入青州。秦实施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西汉时代的徐州,其东北直到今山东省的青岛市,南方则逾淮直到长江。 徐州为什么与楚汉文化有关?回答这个问题应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发展。说到楚国,通常都会想到两千多年前投汨罗江而死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因而认为楚国应是在长江中游湖北、湖南一带。屈原曾经两次流放,一次到汉北,一次到湖南。不过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直到秦统一六国之前,是疆域拓展最广的诸侯国,后期,其东北大致涵盖夏徐州故地;东南则及于先后称霸一时的吴越。根据《史记》的记载,楚国是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的后代。颛顼的玄孙彭祖封于彭城,即今徐州。这是传说徐州建城之始,也是楚人与徐州最早的渊源。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年,殷末灭国。周武王灭纣而有天下,成王时封高阳氏的苗裔熊绎于楚蛮,居丹阳,在今湖北省西部接近四川的秭归,地位只是子爵,封地周围只有八里。由于远离中原,又值周室衰微,诸侯相伐,乃乘虚沿长江向东、汉水向北方向发展。为了说明徐州与楚文化的历

史渊源,笔者分四个阶段,简述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 1.扩充势力、默默耕耘时期 公元前671年楚成王恽即位,布德施惠,结交诸侯,使人献于天子。周惠王赐胙,安抚他说:“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楚因此拓地千里。这很像早年周成王命齐太公望“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 2.北上争霸、问鼎中原时期 公元前643年(宋襄公八年),齐桓公卒,宋襄公欲为盟会,成为诸侯领袖。但两次为楚国所败。一次是宋襄公十二年秋,诸侯会宋襄公盟于孟,楚执襄公伐宋。另外一次是十三年夏,宋伐郑;秋,楚伐宋救郑,大败宋师,襄公伤股,翌年卒。楚国的势力从河南南部进到江苏北部与山东西南部,与北方的齐、晋争霸。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八年),北伐陆浑,至雒(洛),陈兵周郊,问鼎之小大轻重。周使答以“在德不在鼎”,并说:“今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虽知难而退,但持续向东方发展,面对崛起江东的吴国。 3.东向发展、进军淮泗时期 吴王阖闾时期,国力强大,麾下名将有自楚归吴的伍子胥和后世称为兵圣的孙武,楚国几乎为吴国所灭。但因吴国发生政变,阖闾回兵平乱,继而与越国争战,败越后又北上争霸,使楚国有复起的机会。 公元前472年(楚惠王十六年),越灭吴,返军淮南;楚取得淮上之地,并扩充势力至泗上,从苏北进入鲁南。至此,大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之

徐州调查报告(共7篇)

徐州调查报告(共7篇) 徐州调查报告(共7篇) 第1篇: 徐州浦发银行调查报告1.银行名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徐州分行)2.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淮海西路29号3.银行组织结构基本情况 第2篇: 徐州汉文化风景区调查分析报告徐州汉文化景区调查分析报告 一、徐州汉文化风景区简介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陵和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成,位于徐州市区东部,东起三环路,南至陇海线,西接津浦线,北迄骆驼山,总占地面积1400亩。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最大的主题公园,占地1400亩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它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 景区的主入口汉文化广场,广场东西长约280米,南北宽约90米,占地18000平方米,采取规整庄严的中轴对称格局。其空间定位以东西为走向,依次布置了入口广场、司南、两汉大事年表、历史文化展廊、辟雍广场等景点,终点矗立汉高祖刘邦的铜铸雕像,构成完整的空间序列。广场的铺装以仿制的汉砖为主要

材料,图案取汉代画像中常见的勾连云纹等装饰图形。广场的设计犹如一段立体空间化的汉赋,通过"起"、"承"、"转"、"合"四个章节,抑扬顿挫、弛张有度,将汉风古韵自然呈现出来。 狮子山是西汉 第三代楚王刘戊之墓。该陵墓"因山为陵,凿石为藏",形制奇特,工程浩大,完全在岩石之中凿建而成,是一座罕见的特大型西汉诸侯王崖洞墓葬。陵中出土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套,工艺精绝,令人叹为观止。它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 徐州汉兵马俑是继西安秦兵马俑后的又一重大发现。作为楚王的陪葬品,四千多件汉俑是用写意的手法,将汉代军旅中士兵们的思想、神态和情感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是在原址上就地建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由汉兵马俑主馆和水下兵马俑博物馆两部分组成,形态各异的兵俑整齐的排列在六条俑坑中。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徐州的汉画像石与苏州园林、南京六朝石刻并称为"江苏三宝"。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收藏、陈列、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博物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湖畔,占地面积30余亩,该馆由仿汉唐式建筑与现代建筑群组成,收藏汉画像石珍品1000余块。 在这里我们既可观看神仙世界的歌舞欢腾和富贵人家的奢华,又可见市井百姓的喜怒哀乐和劳作的艰辛。参观徐州汉画像

徐州特色文化

徐州特色文化 徐州市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最古老的城邑之一,她的建城历史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古史传说时期的大彭氏国。春秋时期彭城曾作过宋国的都城。秦汉之交,先是拥立楚怀王在此建都,后项羽又自诩为“西楚霸王”。西汉初年,楚元王刘交在先秦时的旧城基础上建筑了当时全国少有的石垒城池。此后的两千多年,彭城城池数经兴衰。现在地面上保留的古“遗址”、“遗迹”是明洪武、清顺治年所修筑城池的遗痕。历史性的标志建筑物,历代“遗址”、“遗迹”是古城历史的见证,以古文化为依托,开辟充实景点景观建设,展示古城文化积累和促进徐州古城文化传承。 拆除前的徐州府城西、北、东三面临水,故城垣墙的西北东三面呈弧形;城南墙东西向平直。彭城以鼓楼为中心;以贯通南、北门的大街为中轴,东西基本对称。徐州古城兼有北方平原城市的朝向方位、平面布局,且严谨、中正,又有因天时、袭地利,注重“风水”学说的自然崇尚理念。今天的徐州古城区城垣走势残迹可辨;古城周圈地貌、环城护堤“遗迹”依稀尚存。只是旧城区地名已消逝殆尽;街巷格局已被“城市改造”得面目全非;特别是古街道被“实体命名”弄得“旧貌换新颜”,只有零落的“遗址”、“遗迹”象“盆景”、“微缩景观”似的掩映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下。时至今日来谈保护徐州古城风貌的保护,除保护徐州自然山水格局外,亟待保护的就是仅存不多的历代沿续下来的历史遗址、遗迹。 1.古彭城的自然“山文化” “两汉文化看徐州”,汉文化蕴藏在徐州的山文化之中,徐州的山文化积淀除自然的山外,那就是隐藏在山中的汉代诸侯王陵和托付于山的人文轶事。 徐州州城境外“岗峦四合”山阜环绕,风光秀丽,“群山环抱,山、城相拥”。西汉王陵开山凿石而建。西汉楚王墓群已忝列“国保”。目前已发现的汉墓约500余座,其中包括8代楚王墓、5代彭城王墓和众多的陪葬墓、附葬墓,列入重点保护的有30多座。以西汉楚王陵为代表的“凿山为藏”崖洞墓,环古城外隐匿于山中,

关于徐州市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和发展方向的调查报告

关于徐州市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和发展方向的调查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市场调查背景及说明 一、调查内容·····························································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对象、方式及地点·····························································第二部分:现状分析 一、景区的认知度····························································· 二、景区满意度······················································· 三、淮海战役纪念馆的活动开展情况················································· 四、淮海战役纪念馆经营情况················································· 第三部分:总结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机遇分析 第四部分、建议

第一部分、市场调查背景及说明 谈起徐州的旅游景点,红色旅游与汉文化是它的两个重要特色.作为著名的千年帝都,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公元前178年或前174年(汉文帝初期),西汉楚王开始在位于楚都彭城东南狮子山地区修建陵园. 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狮子山地区零散出土一些骑兵俑和军史俑。2005年,徐州市完成国家文物遗址保护项目——狮子山楚王陵的墓体加固工程;发掘狮子山东北楚王陵园陪葬坑群中的青铜器,侍俑坑和马俑坑等三座陪葬坑: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以狮子山楚王陵为基础的徐州汉文化景区被确立为徐州市重点文化旅游发展项目,完成楚王陵保护区内环境改造、汉文化广场等景区一期建设工程。徐州作为两汉文化发源地,创作“车马出行”的大型雕塑,彰显了汉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地位,在深化汉文化景区内涵的同时,又成为徐州城市文化形象标志之一。在景区内,风景秀丽.汉墓的展览中一个个墓室被很好地还原,狭长的甬道让游客身临其境,博物馆内有汉代乐曲的展示,讲解员对于汉代石板画恰到好处的讲解,让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成熟的景区.在周末,楚王陵汉墓中的游客较多,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景区,游客们又有什么建议呢?该怎样更好地促进它的发展呢? 同时徐州也是一块革命的热土,在这里留下的众多革命胜迹,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纪念解放战争时期三个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英雄们的革命精神而建立的纪念馆。1959年国务院决定兴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1960年奠基,1965年11月6日建成开放,馆址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南郊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内。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已于2007年7月建成新馆,并免费对外开放。馆内陈列了大量有关文件,文物1.5万多件,小到随军民工之前使用的小竹杆,大到淮海战役总前委用的电台,都囊括其中.更有淮海战役的全景放映厅,360度体会淮海战役时的情景,令人身临其境.并且,馆内设置了大量当时的场景,如领导人之间的会谈,淮海战役中国民党人在深夜的穷途末路,与共产党人在物资充足下的信心满满,做成蜡像使人生动地感受到当时的战略形式.但是,馆内的一些纪念品贩卖店却的商品,却因为样式单调,价格高昂而无人问津,甚至与淮海战役完全无关的一些动画片人物周边出现在了他们的店铺里.除了学生们的参观,散客几乎没有出现.我们注意到意见箱里也有一些较犀利的观点.显然,对于淮海战役纪念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提高游客参观数量,如何更好设置场馆中的一些布置,使游客更加方便地参观?游客又对此有什么建议? 一、调查内容: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向游客提出了8个问题17小问,主要涉及游客对徐州景区的认知度,游客对徐州旅游服务的评价(详细内容见调查问卷)。 通过参访景区工作人员,了解景区发展现状。 二、调查目的: 1、查了解徐州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游客的需求,分析徐州作为旅游圣地如何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将徐州旅游市场划分为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进行调查分析,掌握消费者的构成特点,深入了解消费者核心诉求。 2、通过对消费者对徐州旅游市场的认知度及满意度的调查以及对徐州旅行社、旅游饭店的访问,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了解徐州旅游市场的优势与不足,定位徐州旅游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调查对象、方式及地点:

徐州文案

徐州文案

美丽徐州 ――徐州旅游宣传片创意文案 一、编导阐述 本宣传片因播放场合与收视效果的需要,片长拟设计在10分钟。为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电视宣传片的视听效果,将借鉴当代影视传媒同类作品的先进制作理念和当今视听传媒的时尚制作手段。拟采用散文式的叙事结构和散点式的画面剪辑手法,简洁、明了、最大限度节省时间、传递大容量信息。 本片试图让观众观后对徐州有美好印象,产生到徐州来旅游的目的。 〔因本片将制作外语版本,中外文翻译后有长度差距,为适应画面需要,故解说文字要求简练准确,尽量精短。〕 1、影片主题 以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美丽自然和人文景观相交融为叙述脉络,介绍古老而年轻、磅礴而秀丽的徐州。

2、摄制风格 A 拍摄方法 运动镜头是本片拍摄的主要手法,每个场景、每幅画面都经过精心设计。将运用大摇臂、小摇臂、轨道车等多种拍摄设备,着力设计好镜头画面的外在运动与内在运动,处理好每一处场景与相关人物的呼应和协调关系,力求运用最富艺术感染、视觉冲击和最具潮流的电视画面语言来叙述本片。 B 影调处理 本片后期剪辑包装将采用广告影视作品的影调处理方法对全片进行统一的色彩渲染,以达到画面影调整体和谐完美。将以柔和的蓝色和绿色为主色调,突出张显古城徐州的绿色生态环境。 C 音乐效果 根据本片各个章节画面内容的不同,拟选用民族与流行相融合配器方式的,雄浑、委婉、欢快三种不同风格的抒情乐曲。同时将大量对位准确地运用自然环境音效,令本片取得起伏跌宕、亲切感人的听觉效果,力求全片达

到声画和谐、完美统一。 二、影片内容 本着既系统全面又突出重点的叙述原则,本片拟将徐州丰厚的旅游资源所涵盖的彭祖文化、两汉文化、东坡文化、军事文化、佛教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彭城大地所独特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贯穿、融合成“序”、“历史遗存”、“军事大观”“山水城市”、“文化民俗”、“美食特产”、“都市休闲”、“魅力徐州”八个章节。把徐州旅游最灿烂、最经典、最具代表的场景画面归纳、浓缩、包装之后呈现给观众。 本片每个段落的开篇都将冠以概括性的文字标题作为该片段的引导提示,达到理清脉络、画龙点睛的效果。 以下为各个篇章段落的标题字幕和画面内容提示。 片头(10秒) 风格:简洁、明了、富有张力的动感画面配以强节奏音乐,营造欢快气氛。

徐州导游词

徐州简介导游词 各位旅客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徐州,徐州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五省通衢”和“兵家必争之地”之誉。为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公路四通八达,为全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1945年正式设市,现辖丰、沛、铜山、睢宁4县,邳州、新沂2个县级市,云龙、鼓楼、泉山、九里、贾汪5区。全市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963平方公里。总人口900多万,年平均气温14℃。 徐州拥有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江苏省最古老的城市。中国第一个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出生地和发迹地,数百年的两汉盛世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两汉文化。徐州的两汉文化遗存,以“汉代三绝”—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为代表。除此之外,汉皇祖陵、项羽戏马台、楚汉鏖战的九里山古战争遗址、霸王别姬处、虞姬墓、以及刘邦荣归故里吟唱千古名句《大风歌》的歌风台等。徐州其他的文化遗存还有彭祖井、彭祖祠、放鹤亭、黄楼、东坡石床、快哉亭、唐代摩崖石刻、关盼盼的燕子楼、北魏大石佛、苏北第一寺—兴化寺、以明清民居为特色的民俗博物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等。 徐州自然风光兼有北方的豁然大气和南方的钟灵秀丽。云龙湖水质清澈,仿佛一颗明珠镶嵌在市区南部。绿波层涌的泉山森林公园、玉带迴转的故黄河风光带、临波倚翠的云龙湖滨湖公园以及多条景观路工程,使徐州披戴着一袭醉人的锦山绣水。 徐州市旅游设施配套完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不断增长,正逐渐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 汉文化景区 1.景区概况: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陵和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成,位于徐州市区东部,东起三环路,南至陇海线,西接津浦线,北迄骆驼山,总占地面积1400亩。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最大的主题公园,占地1400亩,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它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景区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设计,总体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集历史博览、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汉文化保护基地和精品旅游景区。 2.汉文化广场:景区的主入口——汉文化广场,广场东西长约280米,南北宽约90米,占地18000平方米,采取规整庄严的中轴对称格局。其空间定位以东西为走向,依次布置了入口广场、司南、两汉大事年表、历史文化展廊、辟雍广场等景点,终点矗立汉高祖刘邦的铜铸雕像,由江苏省美术馆油雕院吴支超教授设计制作,雕塑高5米,花岗岩材质,底座高4米,花岗岩贴面。其余是大块绿地,铺地分隔,绿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并设有花坛。西入口两侧各设一小品,龙头喷水,并镶嵌反映刘邦生平的汉像画浮雕,是一座布局对称、体现汉代文化高品位的市民休闲广,构成完整的空间序列。广场的铺装以仿制的汉砖为主要材料,图案取汉代画像中常见的勾连云纹等装饰图形。两汉大事年表四周设计了少量的水景。水的使用,不仅可以与石材形成一刚一柔的对比,更成为两汉文化广场中将各个景点联系起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脉,是湖南各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族性格、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等因素的总和。湖湘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历史源头是楚文化。战国时期的长沙已是楚人聚居、人口稠密、手工业和商业都相当发达的城。反映宗教与神话的文献有屈原楚辞中的《九歌》、《楚辞》、《九章》、《天问》和1942年长沙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以及各种墓葬习俗的考古资料。此外,由楚人与湖南土著居民共同创造的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散文、音乐、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在春秋战国时都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与水准。湖湘文化隶属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其重要特点是“思想、文化、道德、理想、信念融于现实中,并为政治服务。 在宋代,湖南道州出现了理学开山祖—周敦颐,他创建的理学,就是以孔孟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了老庄道学、释家佛学而形成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开“三教合流”的先河。理学又称道学、新儒学,是后来出现的“湖湘学派”的思想渊源。 “湖湘学派”的奠基人胡安国,曾在衡山山麓创办文定书院,他于1138年春在湖南去世,安葬于湘潭阴山。 明清之际,湖南衡州出现了理学集大成者王船山,从而使湖南成为理学思潮形成和发展的大本营,而这一时期在湖湘大地建立了闻名全国的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则成为理学思潮的主要学术文化基地。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先后产生了理学鼻祖周子,主张经世致用而反对程朱理学的王夫之,以及“睁眼看世界”的魏源等一系列思想家,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湖湘文化在历经先秦湘楚文化的孕育,宋明中原文化等的洗练之后,在近代造就了“湖南人材半国中”、“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无湘不成军”等盛誉。 根据湖南考古发掘和先秦文献中许多史实记载的惊人暗合,人们对湖湘文化的历史长河产生了再认识:湖湘文化不仅源自千年,而且缘于炎黄文化和前炎帝神农文化。尽管炎帝与远古湖湘文明的渊源难以考证,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湖南却一直是最可信的神农故地,具有最浓厚的炎帝文化氛围。早在公元976年宋太祖就“立庙陵前”,1371年明洪武帝又“考君陵墓在此”,到清乾隆年间祭道旁刻下“邑有圣陵”的石刻,而1993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又亲笔题写了“炎帝陵”,至此,湖南炎陵县鹿原陂作为始祖长眠之地(“茶乡之尾”)的历史地位就更趋稳定。从史记等资料记载可以看出,舜帝传说很可能源自湖湘一带,史记记载舜帝“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山海经》记载了“湘水出,舜葬东南陬”。屈原在流放楚国,留下不少千古绝唱,《离骚》,《九歌》,《湘夫人》,这些很可能源自湖湘地域的民间传说,尤其是《湘夫人》,可以肯定是源自当时“二妃寻夫”的传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到洞庭湖望祭,到718年唐玄宗委派张九龄遣祭,再到2004年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在九嶷山拜祭,2006年公祭舜帝大典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是的支脉,是湖南各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族性格、、等因素的总和。的历史,它的历史源头是。战国时期的长沙已是聚居、人口稠密、和商业都相当发达的城。反映的文献有中的《》、《》、《》、和长沙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以及各种习俗的考古资料。此外,由与湖南共同创造的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散文、音乐、绘画、雕塑、等,在春秋战国时都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与水准。隶属中国传统儒家。其重要特点是“思想、文化、道德、理想、信念融于现实中,并为政治服务。 在宋代,湖南出现了理学开山祖—,他创建的理学,就是以为核心,吸收了道学、而形成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开“”的先河。理学又称道学、,是后来出现的“”的思想渊源。 “”的奠基人,曾在创办文定书院,他于1138年春在湖南去世,安葬于。 明清之际,湖南出现了理学,从而使湖南成为理学思潮形成和发展的,而这一时期在大地建立了闻名全国的、则成为理学思潮的主要学术文化基地。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形态。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的诗歌艺术、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而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先后产生了理学鼻祖,主张经世致用而反对程朱理学的,以及“睁眼看世界”的等一系列思想家,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湖湘文化在历经先秦湘楚文化的孕育,宋明中原文化等的洗练之后,在近代造就了“湖南人材半国中”、“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无湘不成军”等盛誉。 根据考古发掘和先秦文献中许多史实记载的惊人暗合,人们对湖湘文化的历史长河产生了再认识:湖湘文化不仅源自千年,而且缘于炎黄文化和前炎帝神农文化。尽管炎帝与远古湖湘文明的渊源难以考证,在近代上却一直是最可信的故地,具有最浓厚的文化氛围。早在公元976年就“立庙陵前”,1371年明洪武帝又“考君陵墓在此”,到清年间祭道旁刻下“邑有圣陵”的石刻,而1993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又亲笔题写了“”,至此,鹿原陂作为始祖长眠之地(“茶乡之尾”)的历史地位就更趋稳定。从等资料记载可以看出,舜帝传说很可能源自湖湘一带,史记记载舜帝“崩于之野,葬于江南九嶷”,《》记载了“湘水出,舜葬东南陬”。在流放楚国,留下不少千古绝唱,《》,《》,《》,这些很可能源自湖湘地域的民间传说,尤其是《》,可以肯定是源自当时“二妃寻夫”的传说。公元前210年到洞庭湖望祭,到718年委派张九龄遣祭,再到2004年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在拜祭,2006年公祭舜帝大典在九嶷山举行,悠久的祭舜历史和繁多的舜陵祭文似乎已将“根在九嶷”的传说化作了无可争辩的史实。

关于中国汉子文化的起源及发展

[键入公司名称] 关于中国汉子文化的起源及发展

摘要:汉字被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中国文化的脊梁”,是一种具备文化学、哲学、美学意义的符号体 系。在汉字教育中,如果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蕴涵,对于继承汉民族优良的品质,发扬民族传 统的认知智慧,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实现我国的思想原创,意义极大。 关键词:汉字教育;传统文化;思想原创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应该是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而汉朝淮南子一书也描述仓颉的贡献为“天雨粟,鬼夜哭”:描述文字的发明有如天上降下五谷广披大众,使得资讯透过文字能传载给任何人;而仓颉之前已去逝的人(鬼)都痛哭没有办法享用到文字的好处 有观点认为《周易》中的八卦对汉字形成有较大影响,但支持者甚少。 原始文字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种符号中,部分特征与甲骨文有较大类似之处。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此外,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河南贾湖距今8000年前龟甲上的几何符号贾湖契刻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但是,商朝以后的汉字和这些几何符号是否一脉相承?这个问题还在争议中。许多学者提出,这些符号不一定是汉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绝对肯定是文字符号。汉字的文化学意义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前进,人类文明的每一个发展,甚至人类自身的每一点进化,无不是以思想原创为动力的。思想原创的实现,是建立在深厚的文明积淀和有容乃大的广采博纳基础之上的。具体地讲,要有自己的源头活水,要在深广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精神的汩流中,汲取丰厚的营养,还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广泛吸纳其他先进文化的精髓,惟其如此,才能实现思想的原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有着不同形式的呈现,诸如文化典籍、语言文字,等等。文章仅就

徐州汉文化历史发展情况的调查

徐州汉文化历史发展情况的调查 一、调研工作的指导思想 徐州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绵延不息的黄河不仅孕育了黄河文明,也催生了徐州这座古城。徐州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徐派作家王茂飞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乡:一州,两汉,三楚之西,乾隆四巡,五省通衢,六千年文明,主席七访,八百寿彭祖,九朝帝王徐州籍,十里长街淮海路。徐州也是中华烹饪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第一位养生学家彭祖的老家,是“道家基地,天师故里”。正因彭祖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所以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至于我开展了此次调研工作。 二、调查对象:徐州汉文化发展情况 三、调查原因: (一)项目原因

首要我的专业是应用英语,就是要将英语更好的应用于生活中。我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能将徐州的汉文化介绍给更多的外国友人,让他们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我认为应用英语专业应该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基础和良好的中西文化素养等基本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地点原因 我的家乡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也是其发迹之地。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经过四年多楚汉战争,于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在定陶行皇帝礼,初都洛阳,后徙长安。此时,强大的汉王朝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遥相响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其实还不仅如此,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徐州行政区域内还分封过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邳王嬗递。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徐州两汉文化景观中还有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胜迹,诸如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等,每处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使人联想到的是楚汉战争的硝烟风云。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021)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021) Safety culture is to establish a safe, reliable, harmonious and coordinated environment and a safety system for matching opera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80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021) 1、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 安全文化的命题是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切尔诺贝核电站泄漏事故提出来的。安全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国际核安全领域的专家提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安全界所广泛接受并得到应用,例如在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道路、铁路、海上等)、建筑、化工、采矿等危险性较大的行业,甚至在军事、医疗等领域都普遍引入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 2、国外工业领域安全文化发展现状 安全文化的系统化发展,起源于核电工业。由于核电工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该行业仍然是当前安全文化研究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其取得的安全文化成果也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1986年

提出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名为《安全文化》的报告(即INSAG-4)。在INSAG-4中,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被进行了定义,并且这一定义被世界许多国家的许多行业所接受,得到广泛的认同。 此后几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分析了全世界安全文化快速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在1994年(1996年进行了修订)制定出了用于评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ASCOT指南》(AssessmentofSafetyCultureinOrganizationsTeamGuidelines)。该指南明确提出:在对安全文化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到所有对安全文化产生影响的组织机构的作用,因此除了核电运营组织自身以外,政府组织、研究和设计组织都应该被包括在考虑范围内。因此,《ASCOT指南》给出了若干有关安全文化的表征(SafetyCultureIndicator),即: 1)、政府组织 ①政府的安全承诺 ②法规的制定机构 2)、运营组织

介绍徐州汉文化作文

介绍徐州汉文化作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徐州,又称彭城,是汉文化名城。有辛去游一游,领略了汉文化的魅力。和伙伴们一起同到徐州。一进城,就被一股浓郁的汉文化气息所吸引。听徐州本地的司机说,徐州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一听这话,我和朋友们都很激动,想一赌为快。第二天一早,我们早早地起了床,吃完早饭后,便排着大队伍随导游出发了,目的地——狮子山楚王陵。楚王,我本以为是项羽,想起他曾在我心中的威武形象,也曾被我定义为“男人中的男人”,进了狮子山的园林,沿着一条小路走了好一会儿,才到了陵墓大门。门前立着一尊像,他骑马持剑,高大魁梧,甚是威风,一想便是楚王。可一听导游解说,才恍然大悟,原来此楚王非

彼楚王,他乃是刘邦的侄孙,兵败时自刎身亡而葬于此。从洞口下去,便到了地下墓室,一股寒气袭面而来。石壁、石顶及脚下的甬道,无处不是水的天下,以至于更添了几分寒意。墓室开凿了19年,但当时仍然尚未竣工,至于原因,我已经记不清了。听说,这个墓在建成百余年后被盗过,所剩的贵重东西也不多。令人吃惊的是:甬道是用许多重大六七吨的塞石填塞的,却被这帮盗墓者用“牛鼻眼”的方式拉开了巨石。我和朋友纷纷议论,反弹盗墓人的“机智”。墓室的尽头处,摆放这一台汉编钟,这使对音乐十分感兴趣的我分外兴奋,久久舍不得离开。汉兵马俑、汉墓及汉画像石被称为“徐州汉代三绝”。在距楚王陵不远处,我们便来到了汉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在我心中的形象便是西安秦俑的模样:雄伟高大。到了这里,我便很是激动,伙伴们大多跟我一样,想一睹兵马俑的风采。一进门,便兀自向高远处望去,却什么也没看见,正疑惑着,

茶馆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茶馆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学生:许杨 (园艺园林学院茶学一班班级,学号200941736108) 摘要:我国的茶馆文化历史悠久,茶馆是茶文化的载体,是民俗文化的体现,在这种条件下茶馆文化得以很好的继承和发扬,茶馆文化理念也更深刻的透到人们心中。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中国茶馆的分析、对茶馆文化功能的演变以及各地茶馆风格的阐述,期待中国茶馆业得以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茶馆;文化;起源;发展;派别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茶馆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它经过历史的积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茶馆由来已久,据记载两晋时已有了茶馆。自古以来,品茗场所有多种称谓,茶馆的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两广多称为茶楼;京津多称为茶亭。此外,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等称谓。茶摊没有固定的场所,是季节性的、流动式的,主要是为过往行人解渴提供方便;茶馆设有固定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品茶、休闲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 ,这是唐代陆羽在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的一种观点。茶馆的产生和兴盛以饮茶之风的盛行为前提,在茶馆初步形成之前,是漫长的饮茶发展史。 1.茶馆文化的历史渊源 1.1古代茶馆文化 在茶作为药用时,由于茶叶产量低价格昂贵,它只限于贵族、富豪使用。随着茶叶种植、生产和饮用相对普及后,茶才可能成为普通民众的消费之物。一开始与普通民众的生活发生密切联系的不是茶馆而是茶摊,自唐朝开元年间,在许多城市已有煎茶,卖给茶的店铺,只要投钱,即可自取随饮。 公元780 年,陆羽《茶经》的问世,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从此唐代饮茶之风盛行,茶文化已形成一定的气势,茶馆已出现并有一定的发展,但茶馆并未普及和完善。从发展阶段上可以这样归纳:东晋是原始型茶馆的发展阶段,南北朝时形成初级型的茶寮,唐代是茶馆的正式形成时期。从此,茶馆正式在中国包括城市乡镇的土地上有了广泛的立足之地,并发展为全国性、商业性、集体性的饮茶场所。唐代的茶馆主要以卖茶为主,设备简单,这个“土店”,很可能

我眼中的徐州作文--作文

我眼中的徐州作文 篇一:我眼中的徐州作文徐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城市。 这里有绿意盎然的云龙山,百鸟啼叫的泉山森林公园,诗情画意的云龙湖,异兽珍禽的彭祖动物园……其中最迷人的就是春天的云龙湖了。 湖岸边,小草探出了脑袋,在春风中迎来美好的春天。 柳树姑娘抽出嫩芽儿,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迎春花,那迎春花像阳光似得洒在大地上,给人们带来温暖的感觉。 迎春花旁还有许多桃花,那粉红的桃花再加上一点嫩绿的小芽儿,让人看上去就感觉可爱。 湖面上,在阳光的照耀下,湖水波光粼粼。 铜镜般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和飞舞的蝴蝶。 从远处遥望去,云龙山仿佛在湖中一般,你便会不由自主的想到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的诗句。 几只水鸟横掠过湖面,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小圆晕便一圈一圈荡漾开去。 这就是我眼中美丽的徐州,迷人的徐州!篇二:我眼中的徐州作文我的家乡在徐州,是一座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城市,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射出耀眼的光芒。

最动人的风景莫过于云龙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清澈的湖面仿佛一个硕大的银镜,一缕缕温暖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湖面泛起了点点金光,仿佛水里有着神秘的宝藏。 一阵柔和的微风轻轻地吹过,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涟漪,仿佛可爱的孩子们回家轻盈的脚步,活泼的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仿佛是在捉迷藏呢!水中小巧玲珑的船在湖面上荡漾,船上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湖面仿佛把湛蓝的天,洁白的云,耸立的高塔,青翠的山都揽入自己的怀抱。 徐州自古被称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 我仿佛看见了勇猛无比的楚霸王项羽,在高高的戏马台上练兵,金铁马威武雄壮。 我仿佛听见了汉高祖刘邦唱起了振奋人心的《大风歌》慷慨豪迈荡气回肠。 历史早已远去,仿佛那涛涛的江水再也不会回头。 但是汉文化还是传承在了每个徐州人的骨血里,狮子山楚王陵、龟山汉墓、徐州博物馆、汉画像石馆,保存了汉文化的精华,我们一直都在保护和珍惜汉文化。 汉文化是每一个徐州人心中的骄傲。 我眼中的徐州仿佛一座五彩缤纷的花园,美丽动人,香气动人,香气诱人,令人陶醉!篇三:我眼中的徐州作文包子,辣汤来……清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