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的沉积变质型钛矿床的成矿模式及找矿方法

一个新的沉积变质型钛矿床的成矿模式及找矿方法
一个新的沉积变质型钛矿床的成矿模式及找矿方法

兴地沟铁矿矿床成因分析

兴地沟铁矿矿床成因分析 兴地沟属于塔里木板块北缘构造带的库鲁克塔格地块。本文从矿区地质背景、矿体特征等分析认为兴地沟矿床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标签:兴地沟地质特征成因类型 1地质背景 兴地沟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构造带的库鲁克塔格地块。该地块内广泛出露前震旦纪结晶基底,以下元古界兴地塔格群分布最广,其次是太古界达格拉格布拉克群和中上元古界,经历了中条和晋宁两次造山运动,叠加褶皱使得兴地塔格群的褶皱形态复杂多变。中上元古界及震旦系—古生界的褶皱均不强,皆属短轴宽缓的箱形或扇形及挠曲褶皱。东西向断裂为区域性断裂,断层线比较平直,断层面向南倾,倾角一般在60°左右或更大,南盘向北逆冲兼右行走滑的压扭性断裂,对侵入岩特别是中基性杂岩、基性——超基性杂岩的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兴地大断裂和山前隐伏大断裂为代表。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小,断层线较平直,断层面多向北陡倾倾角70°左右,为南盘向北逆冲兼左行走滑的压扭性断裂。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小断层为右行或左行的平移断层,断层面平直陡立(倾角75°-85°)。 2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内分布下元古界兴地塔格群中亚群上岩组、第三岩性段石英岩段、下部石英岩层的底部及第七岩性段石英岩段、下部石英岩层的底部,各分布有一层含磁铁矿石英岩,含磁铁矿石英岩走向延伸和厚度稳定,矿区内两层含磁铁矿石英岩分布总长度分别达2300余米、8000米左右,地表出露宽度一般1-3米,局部尖灭,最大宽度达12米。矿区处于兴地复向斜北翼,含磁铁矿石英岩层随地层发生多次褶皱,矿区东部形成一向斜构造。磁铁矿体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东段和西段。岩层产状总体东西走向,北翼南倾,南翼北倾,部分地段有倒转现象,倾角较陡一般在60°-82°。 2.1矿体特征 矿体呈层状,矿体东西走向,倾角68°-86°。以边界品位TFe15×10-2,以最低工业品位TFe18×10-2圈定9个矿体,主要矿体特征如下: I1号矿体:分布于矿区西部,矿体形态呈层状,产状165-172°∠75-81°,长度400米,单工程真厚度2.88-4.56米,厚度变化系数43.67%,复杂程度为简单。单工程品位TFe 17.21-23.20×10-2,品位变化系数21.97%,品位分布均匀。矿体平均真厚度3.72米,矿体平均品位TFe19.28×10-2。 I2号矿体:分布于矿区西部,矿体形态呈层状,产状168-170°∠76°,长度

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矿床研究现状

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矿床研究现状 鉴于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矿床巨大的经济价值及其对成矿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近40年来,该类矿床一直是国际成矿学界的研究热点。该类矿床根据其赋矿围岩及成矿背景的不同,可进一步划分为沉积喷流型矿床(SEDEX)和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MS),前者赋矿围岩主要为沉积岩,多形成于远离弧后的陆内裂陷盆地,研究区重晶石矿床属于该类型;后者赋矿围岩主要为火山岩,多形成于岛弧/弧后盆地裂谷。两者存在众多相似之处,例如成矿流体动力来源、形成的矿产类型、时空性等。 现阶段,对于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床矿化结构、成矿流体来源以及成矿模式三个方面。 对于矿化结构,该类矿床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块状硫化物的层状透镜体,下部为不整合的网脉型硫化物矿化带,其中层状透镜体构成矿床的主体,网脉型矿化带中含有经过热液蚀变的底板岩石。此外,矿体矿物及共生元素也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中自下而上矿物分带依次为黄铁矿带→“黄矿”→“黑矿”→重晶石,黄铁矿带几乎全部由黄铁矿组成,“黄矿”主要由黄铜矿和黄铁矿组成,“黑矿”主要由闪锌矿、方铅矿和重晶石组成;共生元素分带为Ni-Co-Cu-Au-Zn-Pb-Ag-Ba。 对于成矿流体来源,争论的焦点在海水来源和岩浆来源论之间,目前较为普遍的认为同一矿床中与Cu、Ba矿化有关的流体主要来自岩浆,而与Pb、Zn、Au、Ag等矿化有关的流体主要来自于海水,岩浆流体与海水混合是金属析出的重要机制。 对于成矿模式,目前存在有对流循环模式、岩浆热液模式、含水层模式,现在比较认同的为双扩散对流模式,即海底热液活动区有两个对流圈,下方为来源于岩浆和海水的高盐度卤水,顺层分布并对流;上方为低温低盐度的海水对流圈,下渗海水在岩浆热源的驱动下产生对流,沿其渗透和流动通道从岩石中淋滤出含矿物质形成热液,热液返回海底形成海底火山喷流型矿床。

浅析金刚石矿床特征及找矿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51620908.html, 浅析金刚石矿床特征及找矿方法 作者:伍先军陈建文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07期 摘要:金刚石是一种珍稀而贵重的矿产资源,在现代社会其应用范围和利用价值越来越大,但是储量和产量相对较小。为了能够更深入的了解金刚石矿床特征以及选择利用更加合理高效的找矿方法,本文主要论述了金刚石分布现状,分析了金刚石矿床特征,探讨了金刚石矿床成因及找矿方法,对我国的金刚石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成矿特征;矿床成因;找矿 金刚石作为一种宝贵的矿产资源,其在全世界的储量和产量都是非常稀少的[1-3]。据权威数据表明,目前全世界已经探明的金刚石储量大约在25亿克拉左右,其中澳大利亚的金刚石储量最大[4-5]。金刚石作为重要的矿产资源不仅储量有限,产量也不够高。目前全世界每年的金刚石产量大约在1亿克拉左右,这其中有大约80%的金刚石属于工业级金刚石,而更加昂贵价值更大的宝石级金刚石所占比例仅仅占到20%不到,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乃至国防和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导致金刚石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其需求量大幅提高。如果按照现在的金刚石开采水平,现有的金刚石储量也仅够开采20-30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展开了对金刚石矿的找矿工作,世界金刚石可探明储量也开始增大,好多国家都发现了新的金刚石矿床。人们需要对金刚石矿床特征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需要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投入到找矿工作中去,促进和提高现代找矿技术的发展。 1. 金刚石矿床成矿特征 1.1 辽宁瓦房店金刚石矿床特征 辽宁瓦房店金刚石矿区是我国最大的金刚石矿区之一,处于郯庐深断裂带的东侧和金州断裂带西侧,该矿区在长宽各几十千米的范围内,包括了众多的金伯利岩管和岩脉,数据表明共有一百余个金伯利岩体。瓦房店金刚石矿区位于地台凹陷区之内,太古宙和古元古代变质岩和花岗岩构成了该凹陷区基底。该区金伯利岩体侵入新元古界,少量侵入到古生界之中。 该矿区岩脉主要是金伯利岩,其金伯利岩主要是超基性岩石,矿区包括三个矿带。通过分析该矿区一百余个金伯利岩体的赋存特征,岩脉呈现北东东方向,岩管主要呈现北北东方向。金伯利岩管的形态较为复杂多样,多如椭圆形,葫芦形或者菱形。通过对地质构造以及金伯利岩体的研究和理论分析,认为瓦房店金刚石矿区金刚石储量丰富,保守估计储量应在150万克拉左右。 1.2 山东蒙阴金刚石矿床

中国铁矿石矿床的主要类型

中国铁矿石矿床的主要类型 我国幅员辽阔,分布有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各时代的各类岩浆(喷发)岩;沉积了从太古宙到第四纪各个时代的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系、火山沉积岩系、沉积变质岩系,为不同类型铁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我国目前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等6种主要类型,其中以沉积变质型最重要。我国目前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等6种主要类型,其中以沉积变质型最重要。现介绍如下:现介绍如下: (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8%。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8%。并具有“大、贫、浅、易(选)”的特点,即矿床规模大,含铁量低,矿体出露地表或浅部,易于选别。并具有“大、贫、浅、易(选)”的特点,即矿床规模大,含铁量低,矿体出露地表或浅部,易于选别。主要分布于吉林东南部、辽宁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密云、晋北、内蒙古南部、豫中、鲁中、皖西北、江西新余、陕西汉中、湘中等地。主要分布于吉林东南部、辽宁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密云、晋北、内蒙古南部、豫中、鲁中、皖西北、江西新余、陕西汉中、湘中等地。根据矿床中的矿石类型和含矿变质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以及其他地质特征,又分为下列两大类。根据矿床中的矿石类型和含矿变质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以及其他地质特征,又分为下列两大类。 1.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铁矿床1.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铁矿床 典型铁矿床分布于辽宁鞍山—本溪一带,因此,一般称为“鞍山式”铁矿。典型铁矿床分布于辽宁鞍山—本溪一带,因此,一般称为“鞍山式”铁矿。这类铁矿是受不同程度区域变质作用并与火山-铁硅质沉积建造有关的铁矿床。这类铁矿是受不同程度区域变质作用并与火山-铁硅质沉积建造有关的铁矿床。大致与国外阿尔戈马型铁矿相当。大致与国外阿尔戈马型铁矿相当。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多集中于2000~3000Ma)老变质岩区。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多集中于2000~3000Ma)老变质岩区。

矿床学实习报告(修改 2)

实验五岩浆熔离矿床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岩浆熔离矿床形成地质条件及矿床特点。 2.分析岩浆熔离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加深对矿床形成机理的理解。 3.了解岩浆熔离矿床的分布规律,以便指导找矿和矿床评价。 二、实验内容 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 标本:1-混合岩(围岩)2-蛇纹石化大理岩(围岩)3-条带状片麻岩(围岩)4-贫镍矿(矿石)5-铜镍矿(矿石)6-花岗岩(围岩) 7-大理岩(围岩) 图件:1-《金川铜镍矿床区域地质略图》、2-《金川矿区主要矿体示意剖面图》、3-《I矿区东部1640中段矿体分布图》 三、实习要点 1.区域地层分层、构造特点及其与岩体分布的关系; 2.岩体产状、规模、岩相特点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3.矿体的类型、形态、产状、规模及其分布; 4.矿石的主要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特点; 5.矿床成因。 四、思考题 1.岩浆矿床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岩浆成岩作用与岩浆成矿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五、分析讨论 甘肃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几种不同类型矿体的产出条件及成因

六、实验报告

实验六岩浆热液矿床 一、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岩浆热液矿床的成矿机理和地质特点。 2.加深对该类矿床成矿多阶段性的理解,并掌握其划分标志。 3.熟悉脉型钨矿床的蚀变与矿化模式(如五层楼模式)。 二、实验内容 江西大余西华山钨矿床 标本:1.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围岩) 2.寒武系浅变质岩、石英砂岩(围岩) 3.石英(脉石矿物) 4.黑钨矿(矿石矿物) 5.辉钼矿(脉石矿物,含矿层) 6.黄铜矿(脉石矿物,含矿层) 7.云英岩化花岗岩(含矿层下部围岩)8.云英岩(含矿层下部围岩) 图件:1.《西华山钨矿床地质示意图》、2.《西华山640、644中段某矿脉形态》、《西华山钨矿床围岩蚀变垂直分带与矿物分布关系示意图》 三、实习要点 1.本区地层、构造特征; 2.西华山花岗岩体的产状、侵入时代、期次及其与构造的关系; 3.围岩蚀变类型、分带性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4.矿化富集的部位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带性; 5.矿体形态、产状、分布规律及其与控矿构造的关系。 四、思考题 1.热液矿床有哪些共同特点? 2.热液矿床与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研究围岩蚀变有什么意义? 4.热液矿床有哪些主要矿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如何? 五、分析讨论 江西大余西华山钨矿床地质特点及矿化模式。

沉积型砂金矿床

沉积型砂金矿床 我国砂金矿分布较广,储量和产量占有重要位置,据不完全统计,大、中、小型砂金矿632处,其中86%集中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河北、湖南、陕西、江西、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区)本类型可分五个亚类。 (一)冲积砂金矿床 冲积砂金矿为河流营力所形成,包括河床、河各、河漫滩和阶地砂矿。较大型砂金矿有陕西月河、黑龙江桦南、吉林珲春河、青海天朋河等。大型冲积砂金矿连续矿化长达几千米,甚至十几千米,宽几十米至百米,冲积层厚数米至十儿来。含矿层不止一层、单层厚1一2均具有二元结构。自然金赋存于砂砾层的底部,甚至基岩的裂隙中。品位变化大,自然金的形态多种多样,粒级大部分在0.25一2 mm之间。 陕西月河砂金矿床实例: 该区地处秦岭与巴山之间,为一狭长状断陷盆地。献匕两侧为褶皱山地,中部开阔平坦,月河的河水自西向东流,两侧支流发育,南岸支流短而陡,多为间歇性水流,北岸支流长而缓,为常年性流水。盆地内新构造运动明显,周期性升降运动形成1一4级阶地。 共圈定表内矿体五个Ⅰ、Ⅱ、Ⅲ、号矿体位于汉阴阴矿床、Ⅳ、Ⅴ号矿体位于恒口矿床,Ⅳ号矿体规模最大,Ⅴ号矿体规模最小。Ⅳ号矿体位于恒口矿床(图2-18),东起长松岭,西至铁岭关,呈北西西向展布于月河Ⅰ级阶地及河漫滩,在平面上呈长条状,时有膨缩分枝,剖面上近水平层状(图2-19) 全长2 4699m,宽54-1207 m,平均593m,厚一般2.6—6. 83m,平均厚4.42m,,品位一般为0.135-0.803g/m3平均品位0.242g/m3.,总储量占矿床70%,品位变化系数为119%,比较均匀;厚度变化系数为42%,属均匀型的。 矿层与顶,底板界线一般较清楚。底板的控矿作用明显,个别老基岩板,者裂碱发育时含金1.043g/m3.矿层顶底板在纵横向上均有起伏,一般横向坡降大于纵向坡降;并有小凹槽,对砂金富集十分有利。自然金以圆板状、片状为主,磨蚀程度较高,颜色较深,石英连生体和不规则状金少见。自然金一般粒级0.1— 1 mm,探矿工程最大粒径为5.5mm,恒口后头沟坡积层中群采的最大粒径为16.3mm,重 4.2085g,外形为三角形厚板状。自然金成色为1000。月河砂金矿按自然类型属河漫滩,阶地砂金矿的综合类型。 (二)洪积砂金矿床 洪积砂金矿是由季节性水流洪水造成的含金堆积物。由于山洪暴发,把山上的含金碎屑连同砂泥一起倾泻于冲沟、峡谷及季节性河流中,形成勺、锥形、扇形砂金矿。这种砂金具有快速搬运、快速沉积特点,砾石与泥砂混杂,分选不良。一般含金较贫且不均匀,有时在壶穴形成富矿窝。洪积砂金与冲积砂金相互过渡,形成洪冲积砂金矿。这类矿床主要分布于北方干早地区及隆起丘陵区边缘地带,代表性矿床有内蒙金盆大沟及胶东诸流河砂金矿等,规模小至中型。 (三)岩溶砂金矿床 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石灰岩发育地区的暗河、溶洞及河床的岩溶漏斗中。沉积堆积物可以是冲积啊或冲洪积物。砂金常富集干低洼部,矿体形态极不规则,随岩溶漏斗或暗河形态而异,可成层状、巢状等。晶位变化大,但一般较富,有时可达数百g/ir"如广西上林镇墟砂金矿,最高品位192g/m3。 湖南白竹坪岩溶砂金矿实例: 本区属湘中丘隆地区,亚热带湿润多雨季风气候。岩溶地形及流水地形发育。矿区水系在北部近南北向,汇集于白竹坪岩溶洼地中。然后自白竹坪落水洞流入地下,成为地下河,

矿床学基础知识

矿床学基础知识

一、有关矿床的基本概念 (一)矿产的种类 矿产的分类有多种方式,如按产出状态可分为气体矿产、液体矿产、固体矿产三种;按矿产的性质及其主要工业用途,又可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可燃有机矿产和地下水资源四类。 1、金属矿产 是从中可提取金属元素的矿物资源,按工业用途又分为:(1)黑色金属:铁、锰、铬、钒、钛等。 (2)有色金属:铜、铅、锌、镍、钴、钨、锡、钼、铋、锑、汞等。 (3)轻金属:铝、镁等。 (4)贵金属:金、银、铂、钯、锇、铱、钌、铑等。(5)放射性金属:铀、钍、镭等。 (6)稀有、稀士和分散金属,可分为三类。 ①稀有金属:钽、铌、锂、铍、锆、铯、铷、锶等。

(4)压电及光学原料:如压电石英、光学石英、冰洲石、和粘土等。 (5)工业制造业原料:如石墨、金刚石,云母、石棉、重晶石、刚玉等。 (6)化学工业原料:如磷灰石、磷块岩、黄铁矿、钾盐、岩盐、明矾石等。 (7)冶金辅助原料:如萤石、菱镁矿、耐火粘土等。3、可燃有机矿产 是指可为工业或民用提供能源的地下资源。按产出状态可分为三类: (1)固体的可燃有机矿产:如煤、油页岩、地蜡、地沥青等。 (2)液体的可燃有机矿产:如石油。 (3)气体的可燃有机矿产:如天然气等。 4、地下水资源 包括地下饮用水、技术用水、矿泉水、地下热水和卤水

等。 (二)同生矿床和后生矿床 1、同生矿床 是指矿体与围岩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矿床。如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矿床,由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岩浆矿床等。 2、后生矿床 指矿体的形成明显晚于围岩的一类矿床。例如某些热液矿床,其矿脉切穿围岩,其形成时间明显晚于围岩。(三)矿体的形状和产状 矿体是矿床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开采和利用的对象。一个矿体往往是由多个矿体组成,矿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产状。 1、矿体的形状 按矿体在三度空间长度比例的不同,可将矿体的形状分为三种最基本的类型:

热水喷流沉积矿床

热水喷流沉积矿床 热水喷流成矿作用是近代成矿理论研究的重大发展,该类矿床地史上分布广泛、规模大,形成了大量的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具重要的工业价值,热水喷流成矿作用已经成为当前矿床学、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前,有些学者曾经提出过与热水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有关的看法,甚至提出过海底喷气-沉积(exhalative sedimentary)成矿的假说,这已经很接近目前流行的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矿理论了。由于受当时的技术条件和人们对成矿作用认识的限制,虽然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但并未得到普遍的认可。随着20世纪60年代初,在红海AtlantisⅡ海渊中发现热卤水和多金属软泥,揭开了现代海底热水活动与金属硫化物沉积成矿研究的序幕,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矿作用的研究也开始得到普遍重视。随后,Rider(1973)把海底喷气-沉积成矿由假说上升到理论,引起了世界大多数相关学者的共鸣。之后的1976年和1979年,相继在东太平洋Galapagos扩张中心和EPR21°N 的大洋中脊分别发现了低温海底热水喷流活动和正在形成硫化物矿床的黑烟囱——高温洋底热水喷流系统。这些发现使喷流成矿作用的研究达到新的高潮,并依此为基础开始更加深入地研究古老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机制,使喷流成矿理论和块状硫化物成矿作用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86年的第七届国际矿床成因会议的召开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当时M.J.Russell 正式将这类矿床称为SEDEX (sedimentary exhalative deposit)型矿床。 我国学者对这类矿床的研究也非常重视。涂光炽等(1988)为喷流沉积矿床给出了详细的定义:“热水沉积矿床(即喷流沉积矿床)是指在水温70~350℃或更高的热水介质(海水、湖水、热泉水等)中形成的,主体以沉积方式形成于水-岩石界面之上水体中之层状、似层状矿体,但也包括此界面之下可能存在的以充填和交代形成的筒状、锥状或面型热液含矿蚀变体,两者可共生或分别出现”。韩发等(1989a,1989b,1990)在研究广西大厂锡矿时首次提出了该矿床为热水喷流成因。徐克勤等(1996)强调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深海钻探计划”以来的深海考察,在大洋扩张脊附近海底发现了黑烟囱、白烟囱和热泉喷涌,并有生物、微生物活动及硫化物堆积等现代海底喷流成矿作用,这些发现极大地推动了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矿理论的发展。陈毓川(1997)指出在原来的3个矿床系列组合之外(沉积、变质和岩浆成矿系列组合),还存在第四个成矿系列组合,即地壳含矿热水成矿系列组合。 海底考察和研究表明,现代洋底高温喷流成矿作用具有两套成矿系统,即喷口以下的热水补给系统和喷口以上的喷流沉积系统。补给系统在海底以下的通道中形成网脉状矿化和强烈蚀变,矿化明显晚于周围的围岩,属后生成矿作用;而喷流沉积系统则在海底以上形成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矿体,与其围岩近于同时形成,属于典型的同生成矿作用。显示出热水喷流矿床与其他类型矿床的重要区别。 由此可知,热水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泛指不同成因的(含矿)热水在喷溢出海底的过程中,在喷流口以下的热液通道中通过充填、交代作用,在喷流口以上的海底则通过与冷海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热水中所携带的物质组分分别在热液通道和海底沉淀下来而富集成矿的过程。这种作用使热水中的矿质富集并形成的矿床,称之为“喷流沉积矿床(Exhalative sedimentary deposit)”。以往,对这类矿床的称谓还不统一,不同的学者曾冠以“喷气矿床”、“喷流矿床”、“喷流沉积矿床”、“喷流热水沉积矿床”、“热水沉积矿床”和“块状硫化物矿床”等名称,为统一起见,本书将这类矿床统一定名为“热水喷流沉积矿床”,简称“热水喷流矿床”。 一般热水喷流矿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矿床伴有典型的喷流岩(exhalite,热水沉积岩),以此区别于其他类型矿床。这

金矿地质找矿方法

一、确定成矿的地质因素 1、首先应关注硅化带、石英脉、次生石英岩。这是因为金矿化均与硅化关系密切,可以说无硅不成金。当然不是所有的硅质体都产金,但含金的硅质体大多为烟灰色,水色好。这是因为含金的硅质体均含有或多或少的硫化物,因硫化物极细,故使石英呈烟灰色。特别是页片状石英脉(其内可含多条黑色条带如炭质与细粒硫化物的混合物)含金性好。即便是少硫化物的明金型石英脉,在出现金矿包时,往往都有硫化物如辉锑矿、辉铋矿、车轮矿、毒砂、鱼子状铅锌矿等存在。 2、再次关注断裂构造带,特别是韧性剪切带。金矿化无一不与断裂有关,可以说无构不成金。尤其是要关注超糜棱岩、糜棱岩、微砂糖状似石英岩、滑石菱镁片岩,它们往往是富金矿体所在。巨型至大型断裂带本身的含金性往往不佳,而旁侧的次级断裂带往往是金矿体产出部位。 3、第三要注意铁帽、褐红色、褐黄色残坡积物及碳酸盐的溶沟溶槽堆积物的含金性查定。它们不但本身可成为铁帽型、红土型金矿,而且可以指示原生金矿的寻找。 4、第四要注意在锑矿、汞矿、砷矿(特别是雄黄矿、雌黄矿)区找金,就锑矿而言,它既可与金共生构成锑金矿床;也可分离,但相距不远,故有“不在其中,不离其踪”之说。部分铅锌矿的外围也可找金,如青城子铅锌矿外围;铜矿床的下部。铜镍硫化物矿床蚀变带也是找金的好去处。

5、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除硅化外,还有铁白云石化、铁方解石化、铬白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冰长石化、细粒黄铁矿化、砷、锑、汞、铋、铊矿化等低温蚀变组合。 6、关注基性岩、超基性岩、煌斑岩、碱性岩、偏碱性花岗质岩石、碳硅泥质岩、不纯碳酸盐岩内的断裂破碎带及其构造蚀变带。 7、开展河流重砂、沟系次生晕及各种化探方法工作,以金找金,是目前最主要的找金方法。 8、根据找金的指示元素找金,如汞、锑、铋、砷、铊、硒、铅、锌、铜、银的元素组合异常找金。 9、以物探方法查明断裂构造及硫化物分布规律来间接寻找金矿。 二、地质地貌调查 是砂金找矿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砂金成矿条件分析和成矿有利地段的预测上。 在找矿阶段,主要是进行河谷路线调查。其中地质调查可采用自然露头法,河流碎屑观察法,用区内已知的产金沟的岩石作对照类比,同时采一些自然重砂样,了解含金性。间接或直接地确定有否砂金补给以及补给的贫富程度。在调查中,要注意了解沟谷的构造背景和与金矿化有关的地质现象。 地貌观察主要划分河谷类型各种地貌单元并确定其分布,了解其规模、成因,沉积物特征及其含金性等,并在1 :50000

国内铁矿床主要类型简介

国内铁矿床主要类型 中国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按成因可以分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岩浆晚期铁矿床、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沉积型铁矿床、风化淋滤型铁矿床. 我国幅员辽阔,分布有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各时代的各类岩浆(喷发)岩;沉积了从太古宙到第四纪各个时代的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系、火山沉积岩系、沉积变质岩系,为不同类型铁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我国目前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等6种主要类型,其中以沉积变质型最重要。现介绍如下: (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8%。并具有“大、贫、浅、易(选)”的特点,即矿床规模大,含铁量低,矿体出露地表或浅部,易于选别。主要分布于吉林东南部、辽宁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密云、晋北、内蒙古南部、豫中、鲁中、皖西北、江西新余、陕西汉中、湘中等地。根据矿床中的矿石类型和含矿变质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以及其他地质特征,又分为下列两大类。 1.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铁矿床 典型铁矿床分布于辽宁鞍山—本溪一带,因此,一般称为“鞍山式”铁矿。这类铁矿是受不同程度区域变质作用并与火山-铁硅质沉积建造有关的铁矿床。大致与国外阿

尔戈马型铁矿相当。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多集中于2000~3000Ma)老变质岩区。 铁矿床主要产于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太古宇鞍山群、迁西群、泰山群、登封群、霍丘群及其相当的变质岩系中的不同层位;山西、内蒙古古元古界五台群、吕梁群及其相当的变质岩地层中,变质作用大多数属于绿片岩至角闪岩相,个别产于麻粒岩相中。湖南、江西等省产于板溪群或震旦系松山群。多数地区含铁变质岩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 受变质铁硅建造中铁矿层是多层的,也有1~2层的,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层厚度一般几十至百米,最厚可达350m左右。延长较稳定,个别矿层长可达几十公里以上。矿床规模大多数为大型或特大型。矿石中铁矿物与石英组成具有黑白相间的条带状、条纹状构造,变质程度高时,向片麻状过渡。矿石为磁铁石英岩、赤铁石英岩、绿泥磁铁石英岩、角闪磁铁石英岩。以贫矿为主,含铁品位一般为25%~40%。在贫矿中也有含铁品位达50%~60%不同规模不同成因的富铁矿石。 2.受变质碳酸盐建造型铁矿床 典型矿床分布于吉林大栗子,因此,称为“大栗子式”铁矿。这种类型铁矿是受到轻微区域变质作用的碳酸盐型沉积铁矿床。主要产于元古宇地层中。含矿岩系主要由碎屑-碳酸盐岩组成,如砂岩、泥岩、灰岩等。 已知矿产地不多,主要产于吉林东南部古元古界辽河群千枚岩与碳酸盐类岩层中;云南易门、峨山铁矿产于新元古界下部的昆阳群碳酸盐类岩层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扁豆状、地瓜状、不规则形态,矿体一般沿走向长100~300m,倾斜延深200~500m,倾斜长大于走向长,厚度变化大。矿石

表生风化矿床、沉积矿床

第七章表生环境中的风化-沉积矿床第一节 风化(壳)矿床和原生矿床的表生变化 一、概述 地壳最表层的岩石或矿石,在大气、水、生物等营力长时期的作用下,遭受破坏并引起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变化,即发生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结果,使岩石或矿石被分解为3种主要组分:①溶解在地表水体等溶液中的物质;②原岩中化学性质较稳定的矿物;③形成新矿物。这3种主要组分,即风化产物,可以在原地或附近富集形成风化壳,也可被水介质等地表营力搬运较远距离而发生沉积作用。 风化(壳)矿床指地表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质和量都能满足工业要求的有用矿物堆积的地质体。换言之,由风化壳中的风化产物所形成的矿床称为风化矿床。 按风化作用的性质不同,一般可将风化矿床分为机械风化矿床和化学风化矿床。机械风化矿床包括残积及坡积矿床,是裸露于地表的岩石或矿石主要遭受物理风化作用,形成单矿物和含矿岩石的碎屑物,其中可溶物质和较轻的物质被地表水、地下水或风力带走,而大量较重的难溶物质、岩块或矿块则残留下来,当其中有用物质的含量和规模达到工业利用价值时,便成为残积矿床。当那些残积的有用物质由于剥蚀作用和重力作用沿山麓斜坡向下移动并在山坡上积聚起来时,便形成坡积矿床。在多数情况下,残积矿床和坡积矿床之间逐渐过渡,因此,又可统称为残坡积砂矿床。这类矿床的组分主要是原岩分解后留下来的化学性质稳定的有用矿物和岩石碎屑,多呈棱角状,无分选或分选很差;矿石呈松散状,无明显层理,且品位多较高。主要的残积和坡积矿床有砂金、砂锡、铌钽砂、金刚石砂、独居石砂、钛铁矿砂矿床等,工业价值较高,其中残积铌钽砂矿床是目前铌、钽的重要来源。此外,残积、坡积砂矿床还是寻找原生矿床的有用标志。 化学风化矿床包括残余矿床和淋积矿床。出露地表的岩石和矿床经受化学风化作用或生物风化作用后,易溶组分被地表水或地下水带走,难溶组分在原地彼此相互作用,或者单独地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形成一些表生难溶的矿物残留在原地表部,其中有用组分达到工业要求时,即为残余矿床;如果风化壳中某些易溶物质被带到风化壳下部的潜水面附近沉淀下来,或通过地下水与岩石或矿石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为淋积矿床。残余矿床主要有残余型粘土(高岭土、蒙脱土)矿床、残余型(红土型)铝土矿床、残余型(红土型)铁矿床、残余型锰矿床、残余型稀土矿床和红土型金矿床等;淋积型镍矿床和淋积型铀矿床等具有重要意义。残余型和淋积型风化矿床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例如,随着红土型镍矿床的发现和利用,镍金属储量迅速增长了4倍多。目前,这类巨型的风化镍矿床占全部镍储量的50%以上。再如,红土型铁矿不但规模大,矿石品位高,埋藏浅,而且矿床中还

地质矿产勘查深部找矿的方法研究

地质矿产勘查深部找矿的方法研究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相关能源中已经有部分资源处于缺乏状态,很多能源也 无法满足当前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需要积极探索更多的自然资源。地产煤矿资 源作为我国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地产煤矿资源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 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开采煤矿资源的工作不断深入,煤矿的储蓄量也在迅速 减少,这对我国的市场经济资源以及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地质矿产勘察工作人 员通过使用多种深部找矿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矿物资源,并进行深程度的矿 产开发利用,从而满足我国当前对资源的需求量。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察;深部找矿 就我国当前时代背景来看,我国依旧存在着诸多的地质矿产资源尚未开发利用,未被发现的地质矿产资源处于我国地下比较深的地段,这对我国深部找矿方 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相关人员需要通过积极探索更多的深部找矿方法,完善自 己的能力,从而探索更多的矿产资源。基于此,本文从地质矿产勘查深部找矿进 行相关分析,对我国深部矿产研究现状展开探讨,最终对地质矿产深部采矿方法 进行详细的剖析,并提出部分科学、合理的建议,从而为我国地质矿产深部找矿 工作人员提供部分帮助,促使我国社会的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地质矿产勘查深部找矿方法研究现状 我国当前深部找矿的研究现状与国外相比,其在勘察过程中依旧面临着较大 技术相关问题[1]。我国自从21世纪以来,地质矿产勘察工作逐渐从深部的矿产 勘察工作发展成深部矿产勘查工作,且深部找矿也受到了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人员 的重视。当前大多数深部矿产工作人员,通知地质矿产采样以及内环境的分析, 可以对其内环境展开一系列的数据分析,从而初步估算深部矿产的相关位置。采 样工作对我国深部采矿工作,提供了指导性的作用。并且,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 探查到的内部环境及相关数据制作合理的模型,并针对这些模型的特征展开一些 的研究,从而获得技术上的突破。此外,部分深部矿产勘查工作人员还认为,深 部矿产以及浅部矿产存在着并集的形式,认为我国深部矿产常存在浅部矿产的深处,且二者会由于地球运动出现断裂的情况,这一内容还需诸多工作人员展开不 断的探索,获取更多的实际理论以及相关经验。 二、地质矿产勘查深部找矿方法分析 众所周知,深部找矿其实就是对于隐藏在地下深处的矿物质进行一系列的勘 察[2]。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各地区的历史地理背景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分析 该地区是否具有矿产的可能性。工作人员通过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该地区展 开一系列的研究,最终对该地区的深部矿产做出预判。深部找矿理念和找矿方法 也在不断提升,对于地质勘探中的方法,在深部找矿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我国今后开展深部找矿工作提供很大技术支持。工作人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使 用先进的仪器并结合自身找矿经验,从而判断该地区是否存在矿产以及矿产的部位,当前比较常使用的深部找矿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地球划分学测量找矿方法 我国地下深层次的矿体在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所以矿产的 周围常会伴随着矿产伴生物。也就是说,矿体的周围岩石会出现一定的次生晕以 及原生晕。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对这些矿产周围的伴生物质进行勘察分析,并将 其作为深部矿勘察的主要依据,从而展开一系列的勘察工作。矿产周围的这种伴

金矿找矿方法及评价

金矿找矿方法及评价: 砂金的找矿和评价 第一节砂金的找矿方法 砂金的找矿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5种:①自然重砂法,②工程重砂法,③旧采调查,④地质地貌分析,⑤物探与航空新技术方法。其中前3种方法是通过取样调查,了解是否有砂金的存在,并直接确定是否成矿,属于直接的找矿方法;后2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成矿条件分析及评价、研究环境及沉积物某些特点,来推断是否可能成矿,属于间接找矿方法,其中地质地貌调查,是砂金找矿分析的基础。通常在确定到哪里去找砂金矿和在何处何部位布置取样工程方面,主要是由地质地貌分析提供依据。以下分别介绍砂金找矿的具体方法。 一、自然重砂法 自然重砂法是根据砂金颗粒密度(比重)很大,用淘洗盘就能直接选别出来的特点,在松散碎屑沉积的表层或不深处挖坑取样,在野外淘洗直接确定是否有砂金存在的一种方法。取样包括水系沉积的河流重砂取样、阶地砂砾层沉积露头取样和山坡的残坡积层重砂取样。前二种取样,可以了解水系沉积物的含金性、砂金的大致分布范围、阶地含金层的品位及厚度。山坡残坡积层中的取样,是在已知有砂金的小沟山地范围内,用于追寻砂金来源,通过在山坡和坡脚,按一定间距挖掘浅坑取样淘洗,根据见金结果圈定分布范围,缩小岩金找矿靶区。这三种取样中,应用最广的是河流自然重砂法。 河流自然重砂法取样工作,一般是沿水系上游或沿含金的中小支谷由下而上进行。其优点是:工具简单(只要一把锹、一个淘洗盘),取样工作量小(挖浅坑0.3-0.5m深,样重20-40k g ) ,简便易行,一个人也可以干,很快就可以直接获得近地表处的砂金信息。缺点是:由于样品取在浅近地表处,不能反映深处的砂砾层含金情况,而砂金通常主要富集于砂砾层下部靠近基岩处,因此近地表处的河流重砂测量结果,在找矿中一般只有定性意义。自然重砂取样效果取决于取样点位和层位的选择。在平面范围内,取样点应布于有利于砂金富集的地方,如河流突然变宽处,河流转弯凸岸处,河床浅滩的砂砾沉积区,近主、支流交汇处,河床中岩坎石滩卞方,岩衅的上方,边滩或心滩处,水流中大障碍物前面,河床坡降由陡变缓处,“关门山,河谷上方或“迎门山”前方堆积区等处。在垂直剖面方向上,以靠近底岩的砂砾层底部位置为最好。在砂砾岩区,应取在切割砂砾岩层的支沟细谷的下方河床沉积中。在有多级沟网发育的山区,应优先在支谷中取样。取阶地沉积露头样品时,应尽可能取在砂砾层的底部或近基岩面处。每个样品样长0.2-0.5m。样品重量最少不小于20kg或按体积取0.01m3。(约相当于1标准船形淘洗盘满盘砂样)。沿

23 我国铁矿矿床的主要类型

我国铁矿矿床的主要类型 我国幅员辽阔,分布有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碱性各时代的各类岩浆(喷发)岩;沉积了从太古宙到第四纪各个时代的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系、火山沉积岩系、沉积变质岩系,为不同类型铁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我国目前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等6种主要类型,其中以沉积变质型最重要。现介绍如下: (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这类铁矿床又称受变质沉积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宙、元古宙)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是我国十分重要的铁矿类型,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7.8%。并具有“大、贫、浅、易(选)”的特点,即矿床规模大,含铁量低,矿体出露地表或浅部,易于选别。主要分布于吉林东南部、辽宁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密云、晋北、内蒙古南部、豫中、鲁中、皖西北、江西新余、陕西汉中、湘中等地。根据矿床中的矿石类型和含矿变质岩系的岩石矿物组合以及其他地质特征,又分为下列两大类。 1.受变质铁硅质建造型铁矿床 典型铁矿床分布于辽宁鞍山—本溪一带,因此,一般称为“鞍山式”铁矿。这类铁矿是受不同程度区域变质作用并与火山-铁硅质沉积建造有关的铁矿床。大致与国外阿尔戈马型铁矿相当。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多集中于2000~3000Ma)老变质岩区。 铁矿床主要产于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太古宇鞍山群、迁西群、泰山群、登封群、霍丘群及其相当的变质岩系中的不同层位;山西、内蒙古古元古界五台群、吕梁群及其相当的变质岩地层中,变质作用大多数属于绿片岩至角闪岩相,个别产于麻粒岩相中。湖南、江西等省产于板溪群或震旦系松山群。多数地区含铁变质岩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花岗岩化作用。 受变质铁硅建造中铁矿层是多层的,也有1~2层的,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层厚度一般几十至百米,最厚可达350m左右。延长较稳定,个别矿层长可达几十公里以上。矿床规模大多数为大型或特大型。矿石中铁矿物与石英组成具有黑白相间的条带状、条纹状构造,变质程度高时,向片麻状过渡。矿石为磁铁石英岩、赤铁石英岩、绿泥磁铁石英岩、角闪磁铁石英岩。以贫矿为主,含铁品位一般为25%~40%。在贫矿中也有含铁品位达50%~60%不同规模不同成因的富铁矿石。 2.受变质碳酸盐建造型铁矿床

蒸发沉积矿床

蒸发沉积矿床 一、蒸发沉积矿床的特点 蒸发沉积矿床是指地面水以真溶液状态携带某些溶解度较大的无机盐类,在比较静止的水盆地中,通过蒸发作用发生各种有用盐类矿物沉淀而形成的矿床。由于矿床中的有用组分是各种盐类,因而也称为盐类矿床。 盐类矿床种类繁多,形成条件也各不相同,但却具有共同的一些基本特点: (1)盐类的矿物成分是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硼酸盐、硝酸盐以及其复盐。当前已知盐类矿物多达100余种,最主要的有: 氯化物类——石盐、钾盐、水氯镁石、光卤石等; 硫酸盐类——石膏、硬石膏、芒硝、无水芒硝等; 碳酸盐类——天然碱、水碱等; 硼酸盐类——硼砂、鹏钾镁石、硬硼钙石等; 硝酸盐类——钠硝石、钾硝石等; 复盐类:钾盐镁矾、杂卤石等。 盐类矿物均易溶于水。一般呈无色透明的结晶粒状体或板状集合体,但因不同程度地混入杂质而呈现红、灰、褐、黄等色。 (2)盐层具明显的沉积韵律结构。盐类矿物虽然均系易溶物,但不同矿物的溶解度是不同的,由于沉淀顺序的反复进行,因而在盐类矿层中常有普遍的韵律结构,一般表现为从碳酸盐、石膏或硬石膏、石盐到钾盐的沉积韵律。不过,完整无缺的韵律一般较少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达不到钾、镁盐类沉淀所需的条件,从而形成不了完整的韵律。在许多矿床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更小的沉积韵律,表现为粘土层和各种盐层的互层,钾盐层中常可见到石盐和钾盐的互层。这些大的韵律中发育的小的韵律,构成精美的条纹,通常认为它们是季节性变化造成的。 (3)含盐岩系的岩相岩性组合基本上有2种,即由石灰岩、白云岩组成的海相(泻湖相)碳酸盐岩和由红色碎屑岩系组成的内陆盐湖相岩石。世界上已知的巨大盐类矿床大多与碳酸盐岩有关。但在我国,内陆湖泊相红色碎屑岩系中的盐类矿床也很重要。由于成盐盆地的演化大体是蒸发的结果,水体面积缩小,水盆地变浅,盐类物质依次沉淀,最后盆地干涸,因而岩相岩性及盐类沉积物在沉积剖面上自下而上表现为粗至细粒碎屑沉积物、碳酸盐岩(白云岩、石灰岩)、钙的硫酸盐(石膏、硬石膏)、氯化物(石盐)、钾、镁盐类(钾石盐、光卤石、杂卤石等)。在平面上,按照沉积的先后次序,从盆地边缘向中心大体上作同心圆状排列:最外围为碳酸盐岩,其次为钙的硫酸盐,再次为氯化物,中心为钾镁盐类,形成所谓“牛眼式”岩相分布模式。如果盐类物质的补给在盆地的一侧,则易溶盐类将集中在盆地的另一侧,形成所谓“泪滴式”岩相分布模式(图9-6)。 (4)盐类矿体常呈层状、扁豆状产出,亦有呈液态存在的卤水层者。盐层具有很大

国外矿产资源深部找矿勘探的现状与趋势

国外矿产资源深部找矿勘探的现状与趋势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摘要从勘查投资、新发现矿床等角度统计分析了全球深部矿产勘查的现状与趋势,指出近年来世界矿产勘查和开采态势表现为探采深度不断加大。已知矿区的深部找矿工作和未知矿区的隐伏矿寻找被广泛关注,成矿理论对深部找矿工作的指导作用日益突出,矿产勘查新技术在深部找矿工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现代电子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矿产勘查的影响意义深远。加强深部成矿作用与成矿预测理论研究、加强深部找矿勘查技术方法的自主创新、加强国家地质教育与人才培养和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我国深部找矿工作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深部找矿趋势分析对策建议 1引言 温家宝总理在中国地质工作5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要在市场需求和有资源潜力的老矿山周边或深部,努力探寻新的接替资源”。2006年1月28日,新华社播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提出以国内急缺的重要矿产资源为主攻矿种,兼顾部分优势矿产资源,按照东部攻深找盲、中部发挥特色、西部重点突破、境外优先周边的方针,实施矿产资源保障工程。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接替基地面临的主要找矿难题是:老矿山深部和各类隐伏区的探矿难度大,急需先进、高效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指导深部找矿。我国大部分金属矿山位于地形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探查和开采深度均停留在500米以上范围。而500米深度以下,不仅地质构造环境复杂,加大了找矿的难度,而且原有的探测仪器分辨率不高等诸多技术问题,更是严重影响了对深部资源的勘查开发。最新的成矿理论研究和深部定位预测验证结果均表明,地下500~1500米深度见矿范例众多,表明我国大陆深部蕴藏着潜力巨大的矿产资源。如何准确、有效地开展深部定位预测,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研究任务。 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对世界矿产勘查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尤其是深部找矿方面。以期从中获得一些启迪,为求突破已有找矿,勘探和开发的理念和框架,为我国深部找矿工作开拓思路。 2世界矿产资源勘查态势 1.1 世界矿产勘查的投资形势 据加拿大金属经济集团(MEG)2007年的报告,全球非燃料固体矿产(世界非燃料固体矿产勘查投资:指非政府投资的商业性勘查费用,一般不包括铝和铁)勘查投资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稳步增长,于1997年达到最高点的52亿美元。随后,勘查投资下降,2002年达到12年来的最低点19亿美元,总体下降了63%。2002年以来,全球勘查投资重新进入一个上升期,2006年达到了75亿美元,创造了世界非燃料固体矿产勘查投资勘查投资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这是自上一个投资周期谷底的2002年之后连续四年持续增长的结果,比2005年增长了47%,比2002年增长了三倍。 从勘探投资分区的地区来看,近十年来,拉丁美洲非燃料固体矿产投资一直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其非铁勘探投资已接近全球勘探投资总额的1/4。从勘探投资分区的国家来看,近5年来,加拿大勘探投资额稳居全球第二,2006年,其投资额接近全球的1/5,总支出达到17亿加元,比2005年的13亿加元增加了32%。紧随其后的是非洲和澳大利亚,投资占全球比例分别为16%和11%。近年来,中国的矿产勘查市场已逐渐成为世界矿产勘查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我国非油气地质勘查全年勘查投入108

金矿地质找矿方法

金矿地质找矿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一、确定成矿的地质因素 1、首先应关注硅化带、石英脉、次生石英岩。这是因为金矿化均与硅化关系密切,可以说无硅不成金。当然不是所有的硅质体都产金,但含金的硅质体大多为烟灰色,水色好。这是因为含金的硅质体均含有或多或少的硫化物,因硫化物极细,故使石英呈烟灰色。特别是页片状石英脉(其内可含多条黑色条带如炭质与细粒硫化物的混合物)含金性好。即便是少硫化物的明金型石英脉,在出现金矿包时,往往都有硫化物如辉锑矿、辉铋矿、车轮矿、毒砂、鱼子状铅锌矿等存在。 2、再次关注断裂构造带,特别是韧性剪切带。金矿化无一不与断裂有关,可以说无构不成金。尤其是要关注超糜棱岩、糜棱岩、微砂糖状似石英岩、滑石菱镁片岩,它们往往是富金矿体所在。巨型至大型断裂带本身的含金性往往不佳,而旁侧的次级断裂带往往是金矿体产出部位。 3、第三要注意铁帽、褐红色、褐黄色残坡积物及碳酸盐的溶沟溶槽堆积物的含金性查定。它们不但本身可成为铁帽型、红土型金矿,而且可以指示原生金矿的寻找。 4、第四要注意在锑矿、汞矿、砷矿(特别是雄黄矿、雌黄矿)区找金,就锑矿而言,它既可与金共生构成锑金矿床;也可分离,但相距不远,故有“不在其中,不离其踪”之说。部分铅锌矿的外围也

可找金,如青城子铅锌矿外围;铜矿床的下部。铜镍硫化物矿床蚀变带也是找金的好去处。 5、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除硅化外,还有铁白云石化、铁方解石化、铬白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冰长石化、细粒黄铁矿化、砷、锑、汞、铋、铊矿化等低温蚀变组合。 6、关注基性岩、超基性岩、煌斑岩、碱性岩、偏碱性花岗质岩石、碳硅泥质岩、不纯碳酸盐岩内的断裂破碎带及其构造蚀变带。 7、开展河流重砂、沟系次生晕及各种化探方法工作,以金找金,是目前最主要的找金方法。 8、根据找金的指示元素找金,如汞、锑、铋、砷、铊、硒、铅、锌、铜、银的元素组合异常找金。 9、以物探方法查明断裂构造及硫化物分布规律来间接寻找金矿。 二、地质地貌调查 是砂金找矿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砂金成矿条件分析和成矿有利地段的预测上。 在找矿阶段,主要是进行河谷路线调查。其中地质调查可采用自然露头法,河流碎屑观察法,用区内已知的产金沟的岩石作对照类比,同时采一些自然重砂样,了解含金性。间接或直接地确定有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