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燕麦种植技术-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饲用燕麦种植技术

我国饲用燕麦的发展潜力与前景

饲用燕麦作为我国传统的饲草料作物,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西部地区发展燕麦产业对农牧结构调整、农牧民增产增效、生态环境治理与草原保护以及消费者健康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和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燕麦产品的功能和认知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燕麦产业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我国饲用燕麦种植面积约23万公顷,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和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奶牛业对燕麦青干草的需求剧增,饲用燕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燕麦青干草价格直逼苜蓿,进口数量连年翻番。2014年我国进口燕麦干草12.1万t,比2013年增加182.7%,比2012年增加591.5%,2015年我国进口燕麦干草总计15.1万t,较2014年增加24.8%。另外,国内燕麦干草生产近几年来迅速升温,目前包括秋实草业、现代牧业在内的大型草业和畜牧养殖企业以及西北地区的中小型草业公司都在大力发展燕麦饲草产业,燕麦干草生产盛况空前。甘肃省民祥牧草有限公司等企业还生产饲用燕麦青贮,为光明乳业、希望集团等大型牧业集团提供优质青贮料,经济效益显著。

随着燕麦新品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燕麦有望成为我国西北地区解决旱地、瘠薄地、盐碱地和退化草原生态恢复与

重建,以及耕地闲季覆盖的有效作物,在增强农田和草地生态功能、提高农牧民与农村经济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将发挥独特作用,在中国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和前景。

从国内市场来看,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世界最大的养殖生产体系,加之原有家畜的饲草要求,构成了庞大的国内草产品需求市场。目前,我国奶牛、肉牛及肉羊每年对草产品需求量近2800万~3000万t。猪鸡配合饲料中以4%~5%的比例添加草粉,每年草粉需求量是250万t,鸵鸟、鹿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和水产养殖每年对草产品的需求量也在10万t以上。另外,牧区由于草原退化和超载过牧,贮草量减少,气候的异常变化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出现,每年需要储备抗灾保畜饲草几百万吨。由此可见,国内市场前景也非常广阔。

在饲用燕麦方面,我国西部青海、甘肃、西藏等省(自治区)可以进一步加大燕麦饲草产业,以支撑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对草原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强以及市场对畜产品需求的增加,燕麦在提供高产优质饲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扩大和强化燕麦饲草产业已经成为潮流和趋势。但是相关的育种、栽培、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相关产业配套措施也正在探索和实践中。青海省在全省范围内给种植燕麦的农牧户和企业予以补贴,每亩燕麦补贴10元,其中,种植补贴8元、良种补贴2元,已经实行了10年。另外,从2008年起,在全省农牧区撂荒地、粮食低产田建设人工饲草基地,每亩财政补助50元。

在水热条件相对较好且具有一定基础的西宁市湟源县、海东市平安县、海北州门源县等县区建立饲用燕麦良种繁育基地,每亩补助150元。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绩效奖励资金人工饲草基地项目对种植饲用燕麦也有补助。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民种植和繁育燕麦的积极性,促进了全省燕麦产业的发展。

燕麦种植技术

由于饲用燕麦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其主要用途是作为饲草饲料,因此农牧民对其栽培技术并不重视,而且认为其种子产量低,不值得像种作物那样投入;收草的地区更是随意播种,基本没有田间管理措施。因此,饲用燕麦的栽培技术一直比较落后。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无论是种子产量还是饲草产量,饲用燕麦均可在一定的栽培管理条件下达到高产。新疆昌吉地区的‘白燕7号’种子产量曾达到每亩466.7公斤,甘肃天祝县与夏河县‘陇燕3号’干草产量高达每亩1066.7公斤。这说明燕麦并不是低产作物,只是由于大多被种植在贫瘠的土地、退化的耕地、中低产田以及用于复种、填闲和灾后耕地上,在加之管理粗放,产量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未来的燕麦栽培应该关注燕麦高产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研究工作,既要利用燕麦的耐瘠特性,又要发挥其丰产潜力,实现增产、增收和增效。

一、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目的进行品种选择。不同品种在同一环境和栽培条件下差异非常大。选择品种时,要根据生产利用目的结合当地自然和栽培条件进行。以收草为目的时,可选择植株高大、抗倒伏、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如‘陇燕3号’、‘加燕2号’‘青海444号’等品种。

品种简介

1.陇燕3号

品种来源:以‘丹麦444’为母本,以欧洲黑燕麦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0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特性:春性、晚熟品种,生育期110~130天;灌浆期干草平均亩产836.3公斤。

适应地区:适宜在甘肃、青海、西藏、四川西北等高寒或二阴地区种植,海拔2700米以下地区粮草兼用,2700米以上地区作为饲草种植。

2.加燕2号

青海省农科院选育的皮燕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品质好、再生力强、种子成熟不落粒。草籽兼用型。生育期110~天130天,株高150厘米~170厘米,茎粗0.45厘米~0.65厘米。农区旱地种植鲜草产量每亩1800~2700公斤。

二、播种时期

燕麦喜冷凉湿润气候,种子发芽最低温度3~4℃,最适温度

15~25℃。幼苗的耐低温能力更强,可耐-3~-4℃低温。燕麦在我国主要产区均为春播,一般在土壤含水量达10%以上、地温在5℃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时期对燕麦产量及其构成有明显影响,杨丽娜等(2013)在甘肃甘南州夏河县海拔2900m的桑科草原对不同燕麦品种进行了播期试验,发现短期播种有利于种子产量的提高,而适当晚播利于干草生产。要根据生产目的确定适宜的播种期。若以收获饲草为目的,播种时间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灵活掌握,青海、甘南等高海拔地区播期可延至6月中旬。

三、播种技术

(一)单播

燕麦单播的播种量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等确定。提倡精量或半精量播种。以生产青干草或青刈燕麦为目的时,可适当密植,播种密度一般每公顷以500万~600万株为宜。

一般采用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为20~30cm,播种深度为3~5cm。天气干旱、土壤疏松时,播种后要进行镇压;

(二)混播

1、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

燕麦耐低温、从发芽到拔节出穗期间生长发育快,茎秆直立,对土壤中的氮素要求高;箭筈豌豆耐旱、抗寒、再生力强、后期生长发育迅速,但茎秆柔软,不易直立生长,可以根瘤固氮。混播后箭筈豌豆攀缘于燕麦茎秆上,茎叶交错分布于燕麦植株丛中,不仅提高了饲草产量,还改善了饲草品质。甘肃农业大学在甘南

州夏河县进行了为期3年的田间试验,发现在这一地区燕麦与箭筈豌豆的混播比例以6:4为最佳。无论是灌浆期还是乳熟期的干草产量,均以6:4组合为最高。灌浆期(完成授粉后,子房膨大,积累营养,进入灌浆期)刈割鲜草每亩可达3346.8公斤,折合干草791.2公斤,鲜干比4.23。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钙和磷的含量也以混播显著高于单播。

燕麦与箭筈豌豆按照6:4进行混合,采用条播或撒播均可。播种时间要适当早播,一般在4月底5月初。每亩施2t农家肥(有机质含量大于8%)或等效生物有机肥。没有农家肥可施尿素每亩21.5斤。

寒冷地区春季温度低,播种后出苗缓慢,在甘南高海拔牧区,播后一般需15~20天才能出苗。幼苗生长比较缓慢,有条件的地方在燕麦分蘖期(田间50%的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为分蘖日期,一般在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可结合降雨追施少量化肥,对生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燕麦与豌豆混播

燕麦与豌豆混播,不仅能提高干草种子产量,并能减轻豌豆的倒伏程度。燕麦和豌豆混播时,应选择物候期和生长速度一致的品种。混播时以燕麦和豌豆各自单播量的50%为最好,产草量高,品质好,便于调制优质干草。刈割期选择燕麦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豌豆底部豆荚充满时期,此时刈割可获得最佳产草量和质量。混播时燕麦的比例不宜过大,否则会抑制豌豆生长。

3、燕麦与红豆草混播

红豆草在温暖地区一般作为多年生牧草栽培,但在高寒地区由于大多不能越冬,可与燕麦混播作为一年生牧草栽培,其混播组合可获得相当于箭筈豌豆与燕麦混播的产量。红豆草在年均温-1.7℃、≥5℃积温1000℃,海拔3200m的高寒地区可与燕麦建立一年生混播割草地。燕麦与红豆草以2:1混播为最佳,其产量与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相当。

(三)圈窝燕麦栽培技术

圈窝种草是在夏秋季节牛羊远离圈舍游牧的近5个月内,利用空闲圈窝种草,是解决高寒牧区冬春饲草不足、增强保畜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它既不破坏原始植被,还利用了空闲地和圈内的有机肥,达到了夏秋种草,冬春圈羊,一圈多用的目的。圈窝种草具有因地制宜、投入少、见效快、产草量高、操作简便等优点,近年来在牧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圈窝地面平坦,通风向阳,土层厚,圈内羊板粪反复堆积和发酵分解,地表土层有机质含量高,种植燕麦在不施肥料、不加任何管理的情况下,就可获得高产丰收。种1亩的圈窝燕麦饲草田,可收获青干草800~1200kg,是天然草地产量的10~20倍,可缓解冬春饲草短缺问题。

(四)轮作倒茬

前茬作物收获后,当年或第二年更换种植另一种作物,称为倒茬。若在若干年内,按一定顺序种植不同作物,即称为轮作。

燕麦对氮肥有良好的反应,因此一切豆科作物都是它的良好

前作,尤以豌豆茬对其增产效果特别显著。还可和油菜、马铃薯等轮作。我国西北高寒牧区种植青燕麦,往往存在长期连作的现象。长期连作一是病害多,特别是黑穗病,严重时发病率可达15%以上;二是杂草多,因燕麦幼苗生长缓慢,极易被杂草危害,影响燕麦生长;三是不能充分利用养分。燕麦是一种喜氮作物,长年连作会造成氮素严重缺乏,使燕麦生长不良,在水肥不足的情况下影响就更大。因此,种植燕麦必须轮作倒茬,控制病虫害和杂草的发生,而且可以调节土壤中的养分,做到余缺调剂,各取所需。

四、施肥

肥料是影响燕麦生长发育最活跃的环境因子,施肥量的多少及其配比直接影响燕麦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施肥的原则是前其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以防造成徒长而引起倒伏。氮肥最好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分期分层施肥。

(一)基肥

燕麦基肥的施用一般以农家肥为主,根据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以优质农家肥每亩2000~3000公斤为宜。可结合秋耕进行施肥。高寒山区因前茬收获过晚,来不及秋耕的,可在春季播种前进行早春翻耕施肥。春耕施肥后,播前还需精细整地。

(二)种肥

由于大多数燕麦产区土壤基础养分较低,基肥用量不足,加

之气候冷凉、土壤干旱,因而春季土壤微生物活力减弱,土壤养分矿化过程缓慢,速效性养分含量较低,苗期缺肥症状极为普遍,特别是在基肥用肥少或不施基肥的情况下,施用种肥就更为重要。

1.如果有机肥作为基肥,一般每亩种肥施用尿素7.3公斤,磷酸二铵3.3公斤,氮磷比约为3:1;

2.甘肃农业大学在甘肃天祝县研究了氮肥对燕麦生长及产量和利用率的影响,发现燕麦干草和种子产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施肥量下(100kg/hm2N),与全部用作种肥相比,60%作为种肥,40%于孕穗期(植株的最后一片叶(旗叶)伸出时为孕穗期,全田50%以上达到此标准为孕穗日期)作为追肥不仅提高了产量,也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即:每亩施尿素28.8斤,其中种肥17.3斤,追肥11.5斤)。

3.甘肃农业大学研制的新型燕麦专用微生物菌肥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1010557699.3),经过连续3年在甘肃省通渭县的试验研究,发现在降低25%化肥用量的情况下,燕麦的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与全量化肥相比并未下降;当化肥用量降低50%时,3年内干草产量未见明显变化,种子产量稍有下降,但并不显著。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用菌肥代替25%~50%的化肥,而且施用简便,只需在播种前用微生物菌肥对燕麦种子进行拌种即可,每亩燕麦种子拌种750g菌肥。拌种时若种子表面太干燥,最好喷洒自来水使种子表面湿润后再拌种,拌种及风干时尽量避免阳光直

射,也不要与农药、化肥同时使用,以防降低微生物菌肥的肥效。此外,微生物菌肥拌种对燕麦的出苗情况无影响。

(三)追肥

拔节和孕穗期是燕麦需肥的关键时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追肥。追肥原则为前促后控,结合降雨前施用,分以下几种情况:在基肥和种肥均施足的情况下,可不追肥,否则容易引起燕麦倒伏;在未施基肥、只施种肥的情况下,土壤质地为壤土或黏壤土时,也可不追肥;土壤质地为保水保肥性差的沙壤土时,每亩可追施尿素11.6~20.2斤。

五、收获

燕麦饲草生产青干草或制作青贮饲料,确定最适刈割期必须考虑两项指标,一是产草量,二是可消化营养物质的含量。研究表明,燕麦在灌浆至乳熟期刈割能达到产量和品质的最佳结合点,可达到高产优质。柴继宽等(2010)研究表明,气候冷凉地区燕麦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适宜进行燕麦饲草生产,且灌浆期是收获高产优质干草的最佳时期。

肉牛产业调研报告

肉牛产业调研报告 时间:2012-2-1 来源:宜宾市畜牧兽医局 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宜宾市现代特色畜牧业调研组 摘要:绿色、生态肉牛产业是特色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山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之一,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对于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本次调研在摸清周边地区肉牛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趋势,研究当前我国发达地区肉牛产业发展经验,探索宜宾如何依托乌蒙山区良好的地域生态环境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和新措施,为我市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我市绿色、生态肉牛产业新跨越提供参考。 一、调研活动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组织 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委农办、市畜牧、商务、招商、统计、科技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肉牛产业调研组。分为资源及基地建设调研、企业招商调研、市场调研三个专题组开展工作。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以实地考察为主, 2010年8月16日-9月5日,资源及基地建设调研组赴云南昭通市、贵州毕节地区和省内毗邻的自贡、乐山、泸州三市,对当地肉牛资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考察;企业招商组赴河南、内蒙古、吉林等省区,对我国现代奶牛、肉牛业深加工龙头企业——蒙牛集团、科尔沁牛业、皓月集团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考察;市场调研组赴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对国际国内、长三角、珠三角、我市周边地区畜牧产业发展市场现状及其趋势进行了调研。此外,调研组还采用了专家座谈、个别交流、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国际国内畜产品消费市场结构、发展趋势、宜宾市特色畜牧业的特点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研结论采信建议 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数据和资料,分析了肉牛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市场需求和变化趋势以及宜宾现有地方品种特点,鉴于我市肉牛品种个体偏小、产肉率低、杂交牛比重不大等客观因素,优质肉牛出栏量尚不足以满足一个年屠宰5万头牛的规模化精深加工企业需求,以及同国内知名肉牛加工企业的前期沟通情况,在目前引进一家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条件暂不成熟。 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工作是:一是依托现有筠连好牛旺等肉牛加工企业,给予大力扶持,积极发展牛肉食品加工业,开发休闲牛肉制品、军需罐装牛肉制品和清真牛肉制品,做大生产规模,做响产品品牌,带动肉牛养殖发展。二是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充足的饲草、农作物秸秆和酒糟等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养殖发展模式,加强养殖基地建设,加大品种改良,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力争3-5年内,我市年出栏肉牛20万头以上,优质牛肉牛出栏量在5万头以上,达到引进发展国内知名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基础,同时,加强项目的包装推介,继续与国内其它龙头企业对接,争取早日实现肉牛精深加工招商项目的新突破。 二、现代肉牛业发展现状 (一)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1、全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⑴肉牛品种。我国有着丰富的品种牛资源,其中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和延边牛为我国五大著名品种,其牛肉品质上乘。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由国外引进了海伏特、安格斯、肉用短角、夏洛来、利木赞等肉用品种和西门塔尔等兼用品种牛,用来杂交改良当地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⑵养殖情况。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屠宰加工业的崛起,我国五大黄牛体系品种牛的存栏量逐年下

燕麦种植技术标准及流程

燕麦草种植技术规程 一、燕麦概况 燕麦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疏松型,须根系,茎秆直立,高 1 ~ m 左右,燕麦适宜生长在夏季凉爽,雨量充沛的地区。幼苗抗寒能力强,分蘖期耐低温,高温使其分蘖减少;开花和灌浆期对髙温特别敏感,严重影响籽实产量甚至不能结实;其它生育期遇低温只能延缓和推迟生育期,有利于提高营养体(茎叶)的产量,遇高温则相反。燕麦喜湿,对水分条件要求较高,裸燕麦较皮燕麦耐旱性略好,而耐寒性较稍差。燕麦对土壤要求不严,对土壤PH值也不敏感,能耐硫酸盐含量较高的土壤,耐碱性较差,在PH 5—的土壤中均能良好生长。 二、燕麦各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 1、燕麦在3—4℃时即可萌发,以15-25℃为最适。从播种到出苗需要≥0℃的积温为℃(西宁)℃(共和县切吉地区)。苗期耐-2 — -4℃的低温,低于-4℃时即受害(叶梢干枯),但不致冻死,气温回暖后仍可逐渐恢复生长。 2、分蘖拔节:通常出苗后长出三叶一心时(三叶期)即开始分蘖,五叶一心时即开始拔节,遇低温时拔节延迟。从分蘖到拔节需13—21d,此间≥0℃积温约为—℃。

3、抽穗开花:拔节到抽穗一般历经16 —21d,抽穗后约7—10d即开花。开花的最适宜温度为20℃左右,最低要求16℃,最高℃。 4、灌浆成熟:在西宁地区燕麦在灌浆期间≥0℃的积温为390—580℃。 5、燕麦全生育期需≥0℃积温1350℃-15OO℃。根据燕麦生育天数长短,划分为极早熟型品种≤85d,早熟型品种86—100d,中熟型品种101 —115d,晚熟型品种116—130d,极晚熟型品种为130d。 上述燕麦各生育期积温的数据来自于青海西宁地区及共和县切吉地区。下表是共和县切吉地区、达拉特旗、阿鲁科尔沁旗自然概况对比:

梨果实糖代谢及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Plant Physiology Journal 2013, 49 (8): 709~714709 收稿 2013-04-22 修定 2013-06-20 资助 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 重庆梨综合试验项目(nycytx-29-34)。 * 通讯作者(E-mail: 348925761@https://www.360docs.net/doc/5518878250.html,; Tel: 023-********)。 梨果实糖代谢及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 黄艳花1,2, 曾明1,* 1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重庆400716; 2南方山地园艺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716 摘要: 在木本蔷薇科果树中, 叶片光合产物向果实运输的主要形态为山梨醇。糖从质外体空间跨膜运入共质体的过程由糖运输蛋白介导, 而糖的代谢过程包括山梨醇代谢、蔗糖代谢和己糖代谢3种途径。本文综述了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的种类和积累类型, 光合产物的运输形态、糖运输蛋白、糖代谢过程中的主要酶类与糖积累的关系以及果实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的调控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梨果实; 山梨醇; 运输蛋白; 糖代谢; 调控因子 Research Advances in Sugar Metabolism and Regulatory Factors in Pear Fruits HUANG Yan-Hua 1,2, ZENG Ming 1,*1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Horticulture Science for Southern Mountainous Regions,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ongqing 400716, China Abstract: Photosynthates transported into fruits are mainly in the form of sorbitol in woody Rosaceae plants. The transport of sugars across the plasma membrane from apoplastic space into cells is mediated by sugar trans-porters. The metabolism pathways of sugar involve sorbitol metabolism, sucrose metabolism and hexose me-tabolism. In this article, we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ugar kinds and accumulation type of sugar in developing fruits of pear, transport form of photosynthetic products, sugar transport protein,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some related enzyme’s activity with sugar accumulation, the role of sugar transport protein, and the reg-ulation of sugar metabolism in fruits. Key words: pear fruits; sorbitol; transporter; sugar metabolism; regulatory factor 糖是植物生命活动包括果实生长发育的基础物质, 其种类和含量是衡量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糖不仅可影响果实的甜度, 还是类胡萝卜素、酸、芳香物质和其他营养成分合成的基础原料(Xu 等2012)。同时糖作为一种信号分子, 可与氮、激素等信号联络, 协同调控植物体内各种代谢活动(Leon 和Sheen 2003; Wind 等2010; Hanson 和Smeekens 2009), 并通过复杂的信号转导机制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与基因表达(杨彩菊等2006; Rolland 等2002)。梨属(Pyrus )果实发育早中期将输入的光合产物通过韧皮部运输进入果实, 并转化为淀粉积累, 至果实发育后期转化为糖。本文着重介绍梨果实糖在韧皮部运输后的糖积累、糖运输蛋白与糖代谢相关酶的关系及栽培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1 梨果实中糖的种类 成熟期梨果实中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组成, 果糖和葡萄糖通称为 己糖。在各类与风味品质有关的糖中, 果糖甜度最大, 为1.03~1.50; 蔗糖次之, 为1; 葡萄糖再次, 为0.49, 但葡萄糖的风味最好(王忠2006)。 糖的含量水平及比例对果实品质起决定作用。梨不同栽培种果实中糖的含量不同, 见图1。姚改芳等(2010)对98份梨种质的糖分组成和含量进行了研究, 发现果实中果糖含量最高, 占总糖比例的42.22%~57.02%。不同品种之间, 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相对稳定, 而山梨醇和蔗糖含量变化较大, 其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与总糖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各种糖成分的含量不同, 如‘鲜黄梨’果实发育早中期以积累淀粉和山梨醇为主, 后期果糖、蔗糖和葡萄糖含量逐渐增多, 其

XX市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精品通用范文 XX市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目录 目录 (1) XX市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 一、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 (2) (一)饲养数量稳步增长。 (2) (二)养殖格局基本形成。 (2) (三)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 (3) (四)产业链条逐步延伸。 (3) 二、肉牛产业的发展优势 (4) 三、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 (一)饲养管理粗放,达不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6) (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制约了肉牛产业的发展。 (6) (三)畜牧业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制约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 (7) 四、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7)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7) (二)构建市场交易平台,促进肉牛产业发展。 (7) (三)加大资金投入总量,打牢肉牛产业基础。 (8)

XX市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XX市位于XX省河西走廊中段,下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一区五县,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立体交通枢纽之一。全市土地面积3.86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原总面积3819.75万亩,可利用面积3237.4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1.2%,2018年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8.63%。多年来凭借良好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坚持做大做强“肉牛”产业,走“产业建设基地化,基地建设规模化,规模养殖小区化,小区生产标准化”的发展路子,全市肉牛产业得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饲养数量稳步增长。2008年以来,全市大力推进“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从牛源扩增、良种繁育、养殖场建设、疫病防控、屠宰加工及市场流通等方面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养殖数量快速递增,肉牛饲养量快速增长,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发展为全省肉牛产业大县。2018年底,全市牛饲养量72.92万头,比2008年增加19.09万头,增长35.46%。出栏22.67万头,比2008年增加8.11万头,增长55.70%;其中:母畜存栏量达到22.76万头,比2008年增加9.31万头,增长69.22%。存栏50.26万头,比2008年增加10.99万头,增长27.99%。 (二)养殖格局基本形成。充分发挥适度规模经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有效供给的引领作用,形成了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企

中国肉牛产业链分析报告

肉牛产业链分析 一、国内肉牛养殖行业的现状分析 1、国内肉牛养殖的品种分类 2、国内肉牛的养殖规模和优势区域分布 3、国内肉牛的养殖技术 二、国内牛肉市场情况分析 1、国内牛肉的产量分析 2、国内牛肉市场消费量和前景分析 3、国内牛肉市场总体竞争情况分析 4、国内肉牛重点加工企业和加工产品情况分析 三、国内肉牛养殖行业的效益分析 1、国内肉牛养殖业发展的推动力 2、国内肉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3、国内肉牛养殖业的影响因素情况分析 四、国内肉牛产业未来市场运行态势分析 1、国内肉牛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国内肉牛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肉牛产业链分析 一、国内肉牛养殖行业现状分析 1、国内肉牛养殖的品种分类 根据其生产类型或用途把牛分为乳用、肉用、役用品种和兼用品种。肉牛是指生产牛肉的专用品种。 中国的主要肉牛品种是黄牛,是长期以来我国役肉兼用为主的黄牛群体的总称。秦川牛:产于陕西“八百里秦川”。其体骼粗壮,肌肉丰厚,前驱发育好,被毛细致有光泽。秦川牛肉用性能突出,屠宰率和净肉率都在50%以上,适应性强。 南阳牛:产于河南省南阳地区。毛色以深浅不一的黄色为主,另有红色和草白色,体骼较大,结构紧凑。该牛产肉性能良好,屠宰率在55%以上,净肉率达到46%。 晋南牛:产于山西省晋南盆地。体格粗大,前驱较后驱发达,毛色以枣红色为主,红色和黄色次之。晋南牛产肉性能好,屠宰率和净肉率都在50%以上。 鲁西牛:产于山东省的西南部。体驱高大,结构紧凑,肌肉发达,前驱较宽深。被毛从浇黄到综红都有,心黄色为主。该牛肉用性能好,屠宰率达到57%,净肉率达到50%。 延边牛:产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毛色为深浅不一的黄色,被毛密而厚,皮厚有力,胸部宽深,体长结实,骨骼粗壮。该牛耐寒、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好,屠宰率57%,净肉率47%。 蒙古牛:产于内蒙古中西部。毛色以黑色、黄色居多,头部粗重,角长,四肢短,蹄质坚实。屠宰率53%,净肉率45%。该牛抓膘能力强,发病率低,是我国最耐干旱和严寒的少数几个品种之一。 还有产于浙江省温岭高峰牛,内蒙古三河地区的三河牛,由吉林、内蒙、河北三省四地区联合育成草原红牛,原产于新疆伊犁、塔城地区的新疆褐牛等均属于国内有名的地方品种牛。

隆化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隆化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隆化县农牧局 隆化县发展肉牛产业得天独厚,养牛历史悠久,农民素有养牛传统。近年来,我县按照“一主两辅”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把肉牛产业作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来抓,在资金投入、用地审批、服务保障等方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品质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肉牛养殖已成为富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一、隆化县养牛产业基本情况 (一)历届政府高度重视,成就肉牛生产强县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养牛产业发展的决定》,将养牛确定为第一主导产业,通过抓基地、扶龙头、增投入、强服务,全县肉牛产业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2017年,我县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县财政拿出1亿元的资金用于“政银企户保”农业政策性贷款贴息,撬动银行贷款10亿元,用于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其中列支3000万元对新建舍饲存栏肉牛200头以上、深度贫困村新建存栏5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在水电配套主体工程上予以适当补贴,圈舍建设上按照实际存栏量6平米/头、140元/平米的标准予以补助,目前全县累计新增圈舍面积近27万平方米,新建青贮窖10万立方米;同时列支100万元资金,在肉牛品种改良、新品种繁育等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在历届县委政府的持续努力下,隆化肉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隆化肉牛

一直在“京津冀辽蒙”等地享有很高知名度,早在1978年就被列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1998年至2012年间,先后3次被列为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县,是河北省肉牛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016年,“隆化肉牛”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又被评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二)产业基地逐年壮大,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通过实施十乡万户母牛繁育、肉牛快速育肥、品质提升和龙头带动“四大”工程,全县形成了以郭家屯、山湾、步古沟、西阿超、韩家店等10个乡镇为主的深山区可繁母牛繁育产业带和以以张三营、唐三营、偏坡营等7个乡镇为主的浅山区肉牛快速育肥产业带,肉牛数量稳步增长。积极打造以隆化为核心覆盖丰宁、围场的环首都“百万头肉牛基地”,着力建设冀北山区肉牛产业生态循环示范区。截至目前,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47.7万头,其中存栏27.5万头,基础母牛总量达到了14.3万头,百头以上规模牛场达到520个,省部级示范场8个。在此基础上,树立大户引领的理念,每个乡镇都培树了一批肉牛育肥和能繁母牛生产“大户”,逐步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蝶变效应”。目前,全县规模养牛户达到1.7万户, 10头以上可繁母牛户达到3200户。截止2017年底,全县养牛业产值达17亿元以上,占畜牧业总产值的60%以上,农民人均养牛收入将达到486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最新养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养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主导地位逐步确立。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充分利用饲草种植面积广、特别是旱作农业缓解饲草压力地有利条件,把养牛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广科学喂养技术,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目前,共发展养殖示范户900户,养牛5头以上地30户,占养牛总户数地3%;存栏2500头。养殖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8%。 (二)龙头企业取得一定发展。长期以来,全乡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前桃村回乡创业能人靳浩林紧紧抓住全县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地历史机遇,在县、乡政府地大力支持和业务部门地帮助指导下,公司于2008年4月成立,2009年4月投产运营,总投资100万元,占地面积11亩,总体建成饲养存栏肉牛100头,年育肥出栏肉牛300头地肉牛养殖基地。现已建成暖棚式牛舍5栋850平方米,青贮窖1个960立方米,饲料专用棚1座140平方米,现存栏肉牛120头,采取调供优良基础母牛与育肥出栏相结合地方式,已出售肉牛470头,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 (三)小区养殖模式取得突破。养殖小区是发展现代畜牧业地主要载体和必然趋势。2009年建成车李村养殖小区1座,计划2011年建成杨岔村养殖小区。养殖小区地建成,既有效解决了人畜混居、卫生条件差、畜舍面积小地问题,又有利于饲养户互相借鉴饲养方式、方便防疫灭病、利于进入市场,对全乡肉牛产业发展模式起到典型引路地作用。 (四)肉牛品种不断优化。先后引进优良基础母牛300 多头,加强了基础母牛群建设,目前优良基础母牛存栏占肉牛存栏地26%。建成了黄牛冻配改良点1个,引进南德温、西门达尔、皮尔蒙特等优良肉牛品种细管冻精,开展了肉牛冻配改良,肉牛良种化程度达到45%,品种结构明显改善。

燕麦种植技术标准及流程之欧阳歌谷创作

燕麦草种植技术规程 欧阳歌谷(2021.02.01) 一、燕麦概况 燕麦是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疏松型,须根系,茎秆直立,高 1 ~ 1.6 m 左右,燕麦适宜生长在夏季凉爽,雨量充沛的地区。幼苗抗寒能力强,分蘖期耐低温,高温使其分蘖减少;开花和灌浆期对髙温特别敏感,严重影响籽实产量甚至不能结实;其它生育期遇低温只能延缓和推迟生育期,有利于提高营养体(茎叶)的产量,遇高温则相反。燕麦喜湿,对水分条件要求较高,裸燕麦较皮燕麦耐旱性略好,而耐寒性较稍差。燕麦对土壤要求不严,对土壤PH值也不敏感,能耐硫酸盐含量较高的土壤,耐碱性较差,在PH 5—8.5的土壤中均能良好生长。 二、燕麦各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 1、燕麦在3—4℃时即可萌发,以1525℃为最适。从播种到出苗需要≥0℃的积温为121.8℃(西宁)136.9℃(共和县切吉地区)。苗期耐2 —4℃的低温,低于4℃时即受害(叶梢干枯),但不致冻死,气温回暖后仍可逐渐恢复生长。 2、分蘖拔节:通常出苗后长出三叶一心时(三叶期)即开始分蘖,五叶一心时即开始拔节,遇低温时拔节延迟。从分蘖到拔节需13—21d,此间≥0℃积温约为163.2—272.5℃。 3、抽穗开花:拔节到抽穗一般历经16 —21d,抽穗后约7—10d即

开花。开花的最适宜温度为20℃左右,最低要求16℃,最高24.4℃。 4、灌浆成熟:在西宁地区燕麦在灌浆期间≥0℃的积温为390—580℃。 5、燕麦全生育期需≥0℃积温1350℃15OO℃。根据燕麦生育天数长短,划分为极早熟型品种≤85d,早熟型品种86—100d,中熟型品种101 —115d,晚熟型品种116—130d,极晚熟型品种为130d。 上述燕麦各生育期积温的数据来自于青海西宁地区及共和县切吉地区。下表是共和县切吉地区、达拉特旗、阿鲁科尔沁旗自然概况对比: 从上述燕麦各生育期需要的积温及3个地区的积温状况来看,在达拉特旗播种燕麦的时间大约在3月10日即可开始,考虑到我公司今年预征地(二梁壕土地未平整)平整工期,土地平整时间大约在3月10日左右,燕麦播种时间初步定于3月25日左

燕麦生产现状及发展

1、西藏发展燕麦的重要作用 西藏作为全国第五大牧区,天然草场超载放牧,造成现在草场退化,产草量降低,载畜量下降,高原生态受到威胁。草畜矛盾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客观上要求加强人工草场的建设,调整畜种畜群结构,挖掘潜力提高饲草供给能力,所以发展燕麦生产势在必行,且迫在眉捷,是解决西藏草畜矛盾日益突出和实现农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次,西藏农区(圈养)每年9月脱粒后,产生了大量的作物秸秆还不能满足整个冬春季节的饲草需求,而在每年的3~5月,是西藏最缺饲草的季节,在这个阶段大量生畜死亡,形成牲畜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大力发展饲草燕麦生产,可以在每年的7月刈割鲜草饲喂牲畜,或者制作成青干草,燕麦秸秆还可打成草捆便于运输、贮藏,用于冬季缓解冬春饲草紧缺的状况。为西藏发展农区畜牧业做出重要贡献。 2、西藏燕麦科研与生产现状 2.1品种引进 2000年以后西藏自治区粮油基本实现了自给,广大人民群众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和饲草的种植比例。以此为契机,西藏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自2004年起,从全国不同省市引进优质饲草作物品种试种。尤其是自加入了“国家燕麦产业技术体系”并建立日喀则试验站后,从全国各相关燕麦研究机构引进200余份优质燕麦品种(系),进行品种筛选,从中选择出适宜西藏一江两河农区种植的优质燕麦品种:“白燕2号”、“农饲30”、“白燕8号”等品种,为西藏发展燕麦产业奠定了品种基础。 2.2技术研究 燕麦对西藏农民来说还是新鲜事物,以前的杂草摇身一变成了可在耕地种植的高产优质饲草作物,农民还不习惯。为此,试验站结合西藏生态气候特征、农民传统种植习惯、以及部分燕麦品种特征特性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研究出了“双季饲草”、“夏粮秋草”等栽培模式。使农民在短期内认可了燕麦是优质高产的饲草作物。 2.3示范推广 “国家燕麦产业技术体系—日喀则试验站”在日喀则曲美乡种植示范种植“白燕2号”5000多亩,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水浇地上种植“白燕2号”平均株高170cm左右,在旱地等雨种植“白燕2号”平均株高60~80cm左右,籽粒产量和干草产量为260斤和530斤。同时,项目还在拉萨市墨竹贡卡县、堆龙德庆县、山南地区乃东县等地均开展了示范种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项目的实施有效的解决了当地饲草紧缺的状况,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对促进畜牧业发展和调整种植业结构及增加农民收入有着显著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3、发展西藏燕麦生产的措施 3.1大力引进燕麦新品种 品种作为技术的载体,是作物高产的核心。应大力引进优质燕麦新品种,①引进适宜西藏高海拔地区种植的品种,以满足半农半牧区发展畜牧业对饲草料的需求;②引进适宜多次刈割的燕麦品种和高产优质燕麦品种,满足农区发展畜牧业对饲草品种的需要。 3.2改变传统观念、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燕麦作为我区全新的作物,缺少相关的栽培技术及管理经验,首先改变群众重粮食作物

肉牛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肉牛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和人们消费能力显著提高,以役用为主的牛逐渐退出劳动力的历史舞台,成为餐桌上大量消费的优质食品。目前,牛肉消费需求强劲和牛肉供应短缺,导致价格迅速上涨。据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统计,2012 年我国人均消费牛肉4.2 kg,牛肉消费量552.4万t,排世界26,存栏约6 500万头,牛肉产量554万t。美国农业部预测2013年中国肉牛存栏数将下滑到2011年以下水平,至4 630万头,这大致相当于每28人一头肉牛,而美国是每11 人一头。国内牛肉供应已经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然而当我们的目光聚焦到肉牛提供肉源不足的这一现状时,却忽略了奶牛这一有着巨大潜力的肉源的行业,在肉牛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奶公犊一向是中高档牛肉的生产原料,我国相对滞后,主要依赖进口,奶公犊的科学利用是弥补中高档牛肉缺口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我国,奶公犊传统处理方式是出生后直接卖给药厂抽提血清,只有极少数用来育肥牛和小牛肉(小牛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肉类,一般主要来自于荷斯坦公犊牛)的生产,造成了牛肉资源的巨大浪费。目前,牛肉供应短缺和奶业波动的现状,使奶公犊资源的利用逐渐成为政府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奶公犊牛产业将在未来中国传统乳业和肉类产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相应的奶公犊牛饲料饲养以及相关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则对我国奶公犊牛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 1 国外奶公犊牛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利用奶公犊牛生产高档小牛肉作为终端食品消费的国家,主要在欧洲和北美,据统计,欧盟有45%牛肉来自奶牛群,英国80%来自奶公犊与淘汰奶牛,美国30%来自奶牛,日本牛肉55%出自奶牛群,其中80.3%出自奶公犊(陈宁,2008)。在西亚以色列等国肉牛产业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国内肉用牛占16.1%,奶公犊牛和淘汰奶牛占45.7%,大约10%公犊牛出生后被转到育肥场,在6月龄、体重220 kg时出售(罗晓瑜,2012)。小牛肉生产主要是以奶公犊牛利用为主,同时也有一些其他品种,如奶牛和肉牛杂交的后代、肉用牛专用品种安格斯和利木赞等。 1.1 欧盟小牛肉生产概况 在欧盟,奶公犊牛主要用于生产高档小牛肉,前3位生产国分别是荷兰(150万头)、法国(140万头)和意大利(80万头)。2008年欧洲共出栏580万头 小犊牛用于高档小牛肉生产,共生产了806 000 t胴体,欧盟国家平均每人每年消耗1.6 kg小牛肉,最大的消费国家是法国(4.4 kg)和意大利(3.6 kg)。利用奶公犊牛生产小牛肉产量最大的国家是荷兰,其次是法国(Sans,2009)。荷兰利用月龄6-8个月的奶公犊牛生产的高档小白牛肉占市场份额50%,其他50%来自淘汰奶牛肉和少量肉牛专用品种提供的牛肉(张越杰,2011)。 1.2 北美小牛肉生产概况 在北美,利用奶公犊牛生产小白牛肉仍然是美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大概能够带来7 亿美元的收益,同时,小白牛肉生产相关的产业链,如犊牛和 乳品加工副产物贸易等能够为美国奶牛业带来2.5 亿美元的收益。美国小白牛 肉生产地主要为印第安纳、密歇根、纽约、俄亥俄、宾夕法尼亚和威斯康辛等州,

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XX区肉牛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调研报告 肉牛产业是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之一,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区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省牛产业大县建设和张掖百万头肉牛基地工程建设为契机,优化配置人才、资金、技术、管理、服务等资源,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着力解决肉牛生产中的技术、生产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有效地促进了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肉牛产业发展概况 XX区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全省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建基地,扩规模、夯基础,强产业,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加工+销售”的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2014年末,全区肉牛饲养量达55万头,出栏14万头,奶牛存栏2.2万头,养牛业产值达9.1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15亿元的60.2%。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219个,其中300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5个,千头以上奶牛养殖场25个,带动全区发展肉牛养殖大户3522户,肉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达68.4%。肉牛良种改良率达98%。全面建设以奶肉牛为主的现代循环畜牧产业园,建成XX、XX、XX3个肉牛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20万头。建成XX、XX等18个肉牛交易为主的活畜交易市场,培育贩运大户1268人,年牛交易量8万头以上。认证无公害肉牛产地13个,无公害肉牛产品2个。注册“祁沅春”鲜牛肉、“龙美滋”牛肉干、

“发忠牛肉“等肉制品品牌商标3个。建成部级标准化奶肉牛示范场3个,省级3个,市级18个。培育专业合作社289个,会员5265人,带动农户1.2万户。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情况 1.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畜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连续6年公开招考基层科技服务人员XX人,全系统技术人员203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41人,初级112人;研究生学历3人,大学本科102人,大学专科89人,中专学历9人。 2.研发平台。一是国家财政部、农业部批准设立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XX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单位是XX草畜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体系为技术研发和交流平台,依靠雄厚的专家技术力量,在不断夯实自我的同时,积极为当地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和培训,自2008年设立试验站以来,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教授多次来“张掖综合试验站”检查指导工作。先后有60多人次的体系专家、教授在XX范围内为肉牛养殖户进行免费的肉牛生产指导、技术培训和技术研发,让全市5000余技术人员和养殖户受益,有力的带动和提高了张掖地区农民发展肉牛生产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完成了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十一五”期间的各项试验、示范任务,先后开展了《日粮蛋白质水平对不同体重阶段后备母牛消化代谢的影响”》、《日粮微量元素水平对后备母牛消化代谢的影响”》等13项试验。“十二五”期间,与体系9位岗位专家进行了任务对接,承担了体系“十二五”任务中23项重点任务和前瞻性任务的试验与示范。二是张掖市万禾草畜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

中国肉牛产业现状、热点透析与发展趋势及对策

中国肉牛产业现状、热点透析与发展趋势及对策 摘要:本文在评述我国肉牛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我国肉牛发展的主要因素,重点对2008 年度我国肉牛产业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透析;并预测了我国未来肉牛产业的走势,指出了在当前形势下发展我国肉牛产业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肉牛产业;制约因素;热点透析;发展对策 1 我国肉牛产业现状 自农耕文明以来,我国的养牛业一直以役用为主、肉用为辅。直到上个世纪90 年代初期,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以后,才有了肉牛产业的概念和肉牛品种定向选育改良等一系列举措。然而,肉牛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则是近10 年的事情。据报导,2007 年底我国牛存栏量约 1.46 亿头,其中肉牛存栏量 1.06 亿头,出栏4359.5 万头,牛肉总产量达到791 万t ,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第三大牛肉生产国,牛肉在全国肉类总产中的比例提高到了9.3 %[1] ;2008 年,我国黄牛存栏9000 多万头,牛存栏数仍居世界第三位,但牛肉产量为750 万t ,较2007 年下降5% [2]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信息监测统计,2008 年初我国牛肉价格持续走高,在春节期间市场大宗价达到29.5 元/kg ,比2007 年同期上涨11.1 元/kg ,比最高价格涨4.3 元/kg ,之后的10 个月始终保持在27~28 元∕kg 的历史高位[3] 。与此同时,肉牛生产已由西北牧区向农业经济优势区域转移,现已形成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中原(包括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东北(包括吉林、辽宁、黑龙江)、西南(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四个肉牛产业带,且产销两旺,呈现出蓬勃生机。近年来,我国肉牛的饲养方式正由放牧向全舍饲或舍牧结合的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方向发展。在政府推动和龙头企业拉动下,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家+协会+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据我们调研统计,2007 年底全国肉牛产业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已达90 多家,肉牛规模化养殖程度达到了34.6 %,标志着我国肉牛生产已具备产业化雏形。 近五年来,我国牛肉产量以平均每年 2.8 %左右的速度递增,牛肉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四位[4] ,肉牛产业在许多地方已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牛产业事实上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尤其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我国牛肉产量占世界第三,但出口量不足国际牛肉贸易量的1% [4] 。虽然我国牛肉产量持续增长,但由于产业起步晚、起点低,加之技术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以致肉牛产业的一系列重要技术指标明显落

我国肉牛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

我国肉牛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 一、发展现状 1.我国肉牛生产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实现了持续增长,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畜牧业生产大国。其中,肉牛业也有很大发展,牛出栏量和牛肉产量保持逐年增长势头。1980年,我国牛出栏量为33 2.2万头,产量仅26.9万吨;XX年,牛出栏5602.9万头,牛肉产量达到750万吨,分别是1980年的16.9倍和27.9倍。XX年,我国牛肉产量占世界的11%,位于美国和巴西之后,名列世界第三位。 2.我国牛肉消费情况。据国家 ___资料,XX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购买牛肉1.35千克,花费金额26.72元。其中, ___牛肉购买量排名第一,人均为8.72千克,支出额为208.9元;山西牛肉人均购买量最少,人均为0.41千克,支出额为8.01元。我国牛肉消费特点是消费水平低。主要表现在:牛肉消费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城市消费水平高,农村消费水平低;主产区消费水平高,非主产区消费水平低。 3.我国肉牛业的特点。肉牛产区分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牛肉生产中心逐步由传统牧区转向广大农区。到xx年,内蒙古、甘肃、、青海、 ___5大牧区牛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从1980年的

44%下降到13%。同期,河南、山东、河北、安徽4省牛肉产量,由占全国的9.7%上升到47.3%;东北三省牛肉产量比重,由11%上升到15.7%。从而形成了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 牛肉质量。目前,我国牛肉生产主要依靠黄牛,改良肉牛的覆盖率仅为18%,奶畜的牛肉不到3%。中国黄牛虽然有如鲁西牛、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等诸多品种,且肉有清香之特色,但普遍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出肉率低、肌肉纤维粗,用这样的品种来生产高档牛肉难度很大。我国高档牛肉的比重不足5%,高档牛肉生产能力低是目前我国肉牛业的突出弱点。 肉牛饲养方式。以往我国牧区主要采用草原放牧饲养牛,几乎不用精饲料进行育肥。近年来,农区普遍采用秸秆、人工牧草和精饲料作为牛的主要饲料。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农区丰富的秸秆资源和闲置的劳动力,并缓解了肉牛对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在一些农区特别是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肉牛的饲养规模逐步扩大。不仅小农产的饲养数量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一批肉牛饲养规模在百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并且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的数量在逐渐增加。

燕麦植栽培技术

燕麦植栽培技术 一、轮作与耕作 1.轮作燕麦又名莜麦、雀麦、野麦,同其他多数作物一样,不宜连作。长期连作一是病害多,特别是坚黑穗病,条件适宜的年份甚至会蔓延;二是杂草多,燕麦幼苗生长缓慢,极易被杂草危害。特别是野生燕麦增多,严重影响燕麦生长;三是不能充分利用养分。燕麦连作,每年消耗同类养分,造成土壤里某些养分严重缺乏。燕麦是一种喜氮作物,需要较多氮素,如果常年连作,造成氮素严重缺乏,就会使燕麦生长不良。在水肥不足的情况下,影响就更大。因此种植燕麦必须进行合理地轮作倒茬,这样不仅使病菌和燕麦草生长的环境条件改变,便于铲除和控制其发生,而且由于前茬作物品种不同和根系深浅所吸收的养分不同,可以调节土壤中的养分。燕麦属须根系作物,一般只吸收耕作层养分,便于和小麦、玉米、谷子、马铃薯、胡麻、豆类等作物轮作倒茬。其中,豆类作物是燕麦的最好前作。在秋燕麦区主要作物有春小麦、燕麦、马铃薯、胡麻、油菜和豆类。该区的坡梁旱地主要采用豌豆与燕麦或马铃薯与燕麦轮作的耕作方式。豌豆根部有根瘤菌,可以把空气中的氮素固定到根瘤之中,增加土壤中的氮素。豌豆又是夏季作物,收获早,土壤中可蓄积较多的水分。在滩川地采用燕麦和豆类间作的耕作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提高燕麦产量。在夏燕麦区及夏秋燕麦交错区,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豆类、甜菜和燕麦。该区主要采用玉米和燕麦,燕麦和豆类间作的耕作方式,变单作为双作。由于两种作物播期不同,生育期互相错开,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阳光;又由于两种作物根系不同,燕麦属须根系作物,吸收耕作层养分,豆类属直根系作物,吸收深层养分,互不争肥。 2.耕作我国燕麦产区多为旱作,长期以来形成了以蓄水保墒为中心的耕作制度。秋深耕是燕麦产区抗旱增产的一项基础作业,土壤耕作的重点是早、深。前作收获早,应进行浅耕灭茬并及早进行秋深耕。如前茬收获较晚,为保蓄水分,可不先灭茬而直接进行深耕,并随即耙耱保墒。土壤耕作的深度为25厘米左右,但对坡梁地及浅位栗钙土,耕深以15-18厘米为宜,滩水地和下湿地耕深为20-25厘米。为了保蓄水分,春耕深度应以不超过播种深度为宜,应早春浅耕。 (1)深耕结合施肥秋深耕是燕麦产区抗旱增产的一项基础作为。前作收获早的田块,应进行浅耕灭茬并要早施肥和秋深耕。如前茬收获较晚,为了保蓄水分,可直接施肥和深耕翻,并随即耙耱保墒。秋耕施肥是抗旱的重要措施之一。前作收获后,应当先进行浅耕灭茬。经过耙耱,清除根茬,消灭坷垃后,准备施肥和秋深耕。施足底肥对燕麦增产极为重要。耕施肥后耙耱与否,要针对不同情况因地制宜。一般来说应该耙耱,尤其是二阴下湿地因土质黏、坷垃多。要耙耱结合。而坡梁地因土质松散,应以耱为主。特别

最新 发展肉牛产业工作方案-精品

发展肉牛产业工作方案 一、发展肉牛产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肉牛养殖公司、建设养牛小区、培育养牛大户、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为主要模式,依靠科技,强化政策扶持,着力发展基础母牛,迅速增加肉牛养殖量,逐步使肉牛产业走上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真正把肉牛产业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2发展目标:从发展基础母牛着手。培育养殖能繁母牛专业大户和肉牛养殖大户,引导、鼓励农户养母牛、繁小牛、出栏商品牛。力争用2-3年的时间,全市培育发展2-3个年供良种母牛500头、出栏商品牛1000头以上的养殖公司,建成20个肉牛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以上)培育200户养牛大户(户均出栏百头以上)带动2000个肉牛养殖户(户均出栏5头以上)基础母牛存栏10万头,新增出栏商品牛5万头。5年内,实现目标任务翻一番。 二、发展肉牛产业的扶持政策 1项目扶持。对达标的肉牛养殖公司、养殖小区和加工企业优先进行项目申报。 2信贷扶持。采取金融部门发放货款。市财政贴息代补的形式。扶持对象:养殖能繁良种母牛5头且饲养1年以上的专业户;存栏商品肉牛50头且饲养4个月以上的养殖大户;入住养牛小区的养殖户;规模化种牛繁育场。扶持措施:对良种母牛养殖专业户和规模化种牛繁育场,按每头种牛贷款3000元,市财政贴息300元;对肉牛养殖大户和入住小区的养牛户,按每头肉牛贷款500元,市财政贴息50元。 3财政扶持。鼓励农民利用民间资本发展肉牛产业。市财政按每头良种母牛奖励300元;对存栏商品肉牛50头且饲养4个月以上的专业户,市财政按每头肉牛奖励50元;对达标的肉牛小区,市政府奖励5万元;对建成并发挥社会效益的肉牛品改站,市政府奖励3万元;对肉牛养殖大户每年进行评比,前10名每户奖励1万元。 三、发展肉牛产业的主要措施 1搞好技术服务。1加快品种改良。要指导各乡镇或专业大村建立肉牛品种改良站(点)大力开展人工授精技术。以民营化为主要形式,乡镇(场)建设标准化肉牛品改站和养殖基地,年在全市普及。2加强技术培训。多层次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和应用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及肉牛安全生产等技术,从整体上提高农户肉牛养殖水平。3加大指导示范。分区域建立养牛示范户,技术骨干对养牛小区或示范户实行包联,全程跟踪技术服务,以点带面,拉动肉牛产业发展。

当前肉牛市场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409-79 当前肉牛市场调查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当前肉牛市场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从世界肉牛业发展走势上看,尽管我国肉牛育肥 效益可观,发展前景广阔,但事实上我国肉牛产业仍 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国 内消费的高档牛肉也是大部分依赖进口,肉牛生产的 一系列重要技术指标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就存栏牛年 头均产肉量而言,发达国家普遍达到80~90公斤,而 我国仅为 46.98公斤;就肉牛胴体重而言,发达国家 多在295公斤/头以上,世界平均水准为205公斤/头, 而我国仅为147公斤/头;在肉牛饲养体系建立、肉牛 产业布局、国民肉牛消费习惯引导、近些年疯牛病引 发的消费担忧等涉及国家肉牛产业政策的问题上,我 国存在很大的缺陷,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如 何规划、扶持肉牛产业健康发展是摆在业内人士面前

养牛产业发展方案

xx镇肉牛养殖产业发展方案 为强力推进我镇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饲草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使肉牛产业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中轴产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xx镇肉牛养殖产业现状 我镇肉牛产业的发展经过从分散养殖到规模化生产,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肉牛产业的发展在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养牛为耕作种田的思维模式被打破,而成为一种富民产业模。在我镇肉牛养殖业已成为继养猪、养羊产业之后养殖业发展的又一个热点产业,由于我镇肉牛养殖业发展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低水平的阶段。 2010年依据xx区养殖业扶持政策,全镇引进西门塔尔、黑白花、秦川牛等450头优质能繁母牛品种,进行了肉牛冻配改良,初步形成了以西蒙达、黑白花等品种为主的肉牛新类群。目前,全镇有各类肉牛养殖场10个,肉牛冻配改良点4个,2010年末,全镇肉牛养殖量达3600头(其中优质能繁母牛1152头),出栏1680头,牛肉产量达504吨。 二、目标任务 2011年xx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饲草资源和区位优势,确定以“以规模饲养、带动基地发展、逐步推进肉牛产业化经营”的肉牛养殖发展思路,依托三条通城公路经济带建设,狠抓肉牛养殖场建设,力争在年内完成天高路

农业产业化园区宏丰千头牛场新建、天康千头牛场续建和康牧肉牛育肥繁育场扩建等工作;以整村整社模式推进肉牛舍饲养殖,在营盘、古城、天生炕等村挑选宜养农户,户均养殖肉牛2头,培育肉牛专业村,年末,使全镇肉牛养殖量达8000头。初步形成以肉牛养殖为主导的养殖业新格局。 三、方法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肉牛产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考核机制,落实年度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注意发现典型,及时总结推广,推动肉牛产业发展。 (二)加强政策扶持。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对肉牛产业的支持,搞好各部门、各行业项目建设资金整合,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肉牛产业发展。一是对养殖场、养殖户在圈舍修建、饲料生产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二是在良种引进改良方面给予政策补贴,对引进西门塔尔等优质品种能繁母牛的养殖户进行引种补贴;三是资金支持。以创业贷款的形式,为养殖户提供贷款支持,对肉牛养殖实行贴息贷款。 (三)坚持典型带动。规范和发展养殖大户,挑选养殖条件较好的村整村整社发展肉牛产业,培育养牛专业村,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与带动作用,规范肉牛养殖场标准化建设,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技术、强化培训,积极发现和培育典型,用典型现身说法,近距离影响、辐射带动肉牛养殖业发展。 (四)完善服务体系。按照“少干预、搭平台、多服务”的原则,利用技术优势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健全各种服务体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