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新词的产生与现实中出现新的事物有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新词。例如:卡车、轿车、赛车、越野车、面包车等等都是语言中出现的新词。

旧词消亡的一个原因是旧事物的消亡。例如:甲长(若干户编作一甲,甲设甲长)、保长(若干甲编作一保,保设保长)。

旧词消亡的另一个原因是词汇系统的变动和人们认识的变化。在上古,汉族人对某些现象的划分很细,同类的事物稍有不同就给以不同的名称。例如马这种牲畜,只要肤色不同就有不同的名称:前右脚白的马叫“启”,前左脚白的马叫“踦”(qī),后右脚白的马叫“骧”,后左脚白的马叫“馵”(zhù),前两脚白的马叫“騱”(xī),后两脚白的马叫“翑”(qú),四只蹄子都白的叫“騚”,身子黑而胯下白的叫“驈”(yù),白毛黑鬃的叫“骆”(luò),纯黑色的叫“骊”(lí),黄白相间的叫“皇”,红黄色的叫“騂”(xīng)等等。“马”作了这样的区分,猪、羊、牛等也有类似的区分。表示行走的意义,只要走的场合和方式稍有不同,也各有不同的说法:在室中漫步走叫“跱”,在堂上小步走叫“行”,在堂下举步徐行叫“步”,在中庭快步走叫“走”,在门外快步走叫“趋”,在大路上疾行叫“奔”,在草丛、山林中走叫“跋”,在水中走叫“涉”。表示事物性质的词语也是如此。例如表示白的颜色也是因所表示的事物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日白为“晓”,

月白为“皎”,霜雪白为“皑”(ái),草花白为“皅(pā)”,玉石白为“皦”(jiǎo),人白为“皙”,鸟白为“”(hé)。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现象越来越多,如果继续给每一类新事物、新现象起一个单音节的名称,这必然增加人们记忆的负担,不便于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后来,人们把事物的小类归成大类:不同颜色的马都归为马,不同场合和方式的走都是走,不同事物的白都是白。如果要表达同类事物或现象的不同的小类,可以用词语的组合来实现,如前右脚白的马、在室中漫步走、月亮的白颜色等。这样,在词汇系统中只留下“马”、“走”、“白”三个词,其他的词或者消失了,或者作为构词语素保留在现代汉语的复合词或成语中(例如“奔跑”、“跋山涉水”、“皎洁”)。而同样的意思又可以用词语的组合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既减轻了人们记忆的负担,使语言更经济、简易,又使所表达的意思更便于理解。由于词汇系统的这种变动,先秦时期大量的旧词消失了,例如:“馵”、“翑”、“跱”、“皦”。

二、词语的替换

词语替换指只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社会的因素

例如,在上古时期,“代”字只有朝代的意义(周代、夏代),而没有世代的意义。在上古汉语里,“代”和“世”不同:“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三世”指祖孙三世。“二代”指两个朝代;“二世”指父子相传的第二代。诸如此类,分别是很严的。到了唐代,由于唐

太宗名李世民,所以大家要避讳,特别是要避“世”字。从此以后,世代的“世”改称为“代”。例如王维的一首诗中写道: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再比如:俸禄-薪水-工资,邮差-邮递员,老婆-爱人。

(二)语言内部的原因

1、同音词语言中的同音词多了必然会给交际带来一些麻烦。例如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yì的就有义、议、艺、忆、异、抑、役、疫等。光说一yì就不知道是哪一个。为了能有效地交流思想感情,避免同音混淆带来的歧义,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就用双音节词取代单音节词,如:意义、会议、艺术、回忆、差异、抑制、兵役、瘟疫。

2、多义词动词“保”古代可以表达很多意思,不易区分,现在分别说成“保护”、“保卫”、“保存”、“保养”、“保持”、“担保”等。基本词汇里面的词表示生活中最经常碰到的事物,是稳固而不易变化的,但是有些词也在缓慢地更新。例如:脚-足,脸-面,嘴-口,走-行,闻-嗅,红-赤,等等。

三、词义的演变

词义的演变指词的形式不变,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演变的原因有现实现象的变化、人们主观认识的发展和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一)现实现象的变化引起词义的变化。例如:笔(写字画画的工具)、册(装订好的本子)、飞(原指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出现飞机以后,“飞”有了新义: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

(二)人们主观认识的发展引起词义的变化。例如:“鲸”,《说文》

解释为“海大鱼也。”后来人们认识深化了,知道鲸不是鱼。《现代汉语词典》:“鲸,哺乳动物,种类很多,生活在海洋中,胎生,形状像鱼……俗称鲸鱼。”

(三)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引起词义的变化。

1、反义词词义相互影响

深――(颜色)浓――(感情)深厚交情~――深奥这些读物内容~浅――(颜色)淡――(感情)不深厚交情~――浅显这些读物内容~2、语义场中的词义相互影响

“吃”大概产生于唐代,不过当时液体的东西也可以吃。例如:

但使残年饱吃饭,只顾无事长想见。(杜甫诗)

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同上)

“喝”大概产生于明代,《西游记》里有用“喝”的例子:

众怪闻言大喜,即安排酒果接风,将椰酒满斟一石碗奉上,大圣喝了一口。(第五回)

在现代普通话里,由于“喝”分担了“吃”的一部分意义,“吃”的对象才限于固体食物。

在某一个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的途径产生新的意义,这是词义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汉语中,词义的引申还往往伴随着词的语音形式的变化和汉字的形体的分化。由“张”派生出“帐”、“账”、“胀”、“涨”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张”本义是“施弓弦”,就是开弓。类似的还有“空”平声和“空”去声,“传”平声和“传”去声,“好”上声和“好”去声。有一些还和“张”一样,在字形上

作了区分,例如:知-智,旁-傍。英语也有类似的现象,例如:sit(坐) –set(安放) ,give –gift ,long –length 。

一个词可以引申出新的意义,这是词义的增加。在词义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相反的现象:一些复合词或固定词组,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可以吞并其他语素的意义而成为整个语言单位的意义。例如,汉语中的“世界”源出佛经,其中“世”指时间,“界”指空间,“世界”的意义包括时间和空间。后来“世”的意义逐渐消失,“界”的意义代替了“世界”的意义,例如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英语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private (soldier )(士兵),daily (paper )(日报)。“人民日报”译成英语,说成“the people’s daily”就可以了,后面不必加“paper”。

英汉词汇的发展规律与词义变化

英语知识 世界各民族的文字大概最初都是象形文字,后来都朝各自的方向发展,英语成了拼音文字;汉语成了表意文字。前者多注意它的(拼)音,后者多体现其(形)意。这样就可以解释英语的一词多意性和同一概念的多意性,也可解释汉语的词语意义的稳定性和严谨性。 一般来说英语词义比较灵活,词的涵义范围比较宽,比较丰富多彩,词义对上下文依赖性比较大,独立性比较小。汉语词义较窄,较为精确、固定,比较严谨,因而词义的伸缩性和对上下文的依赖性就比较小,独立性也就较大。汉语词语用法勿需多说。只要了解这个明显的事实就不言而喻。中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但只要写下汉字,彼此就能沟通,这便是汉语词语严谨和稳定的例证。相比之下,英语传到美洲不过几百年,词义变化已是不可忽视的引人注目。英语词的多义性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历史造成的原因;二是自身语言结构的原因。历史造成的原因是指因时间推移而存在的一词多义,如board,本义是木板,由此又引申出“桌子”,因为桌子是木板做的,用来吃饭开会、议事的,由此又引申出“委员会”。所以现在board 一词就有了几个意思。由于英语词的多义性和表达的多义性,中国人学习、阅读、翻译时稍不注意就发生误解。英语表达的多样性构成了英语的一项修辞手段,即在行文中使用各种不同的同义词、近义词、上限词或下限词等来代替,中国学生以汉语方式思维,常常以为是不同的概念。 在许多语言中,一个字或词会有很多的意义。在中文里,一个音节可能有很多含义,它用不同的字形和不同的字调发音来加以区别。海外朋友常常抱怨中文的字调复杂难学,非要搞对调号才能传情言意。但只要学一学Queen’s English就知道,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新词的产生与现实中出现新的事物有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新词。例如:卡车、轿车、赛车、越野车、面包车等等都是语言中出现的新词。 旧词消亡的一个原因是旧事物的消亡。例如:甲长(若干户编作一甲,甲设甲长)、保长(若干甲编作一保,保设保长)。 旧词消亡的另一个原因是词汇系统的变动和人们认识的变化。在上古,汉族人对某些现象的划分很细,同类的事物稍有不同就给以不同的名称。例如马这种牲畜,只要肤色不同就有不同的名称:前右脚白的马叫“启”,前左脚白的马叫“踦”(qī),后右脚白的马叫“骧”,后左脚白的马叫“馵”(zhù),前两脚白的马叫“騱”(xī),后两脚白的马叫“翑”(qú),四只蹄子都白的叫“騚”,身子黑而胯下白的叫“驈”(yù),白毛黑鬃的叫“骆”(luò),纯黑色的叫“骊”(lí),黄白相间的叫“皇”,红黄色的叫“騂”(xīng)等等。“马”作了这样的区分,猪、羊、牛等也有类似的区分。表示行走的意义,只要走的场合和方式稍有不同,也各有不同的说法:在室中漫步走叫“跱”,在堂上小步走叫“行”,在堂下举步徐行叫“步”,在中庭快步走叫“走”,在门外快步走叫“趋”,在大路上疾行叫“奔”,在草丛、山林中走叫“跋”,在水中走叫“涉”。表示事物性质的词语也是如此。例如表示白的颜色也是因所表示的事物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日白为“晓”,

月白为“皎”,霜雪白为“皑”(ái),草花白为“皅(pā)”,玉石白为“皦”(jiǎo),人白为“皙”,鸟白为“”(hé)。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现象越来越多,如果继续给每一类新事物、新现象起一个单音节的名称,这必然增加人们记忆的负担,不便于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后来,人们把事物的小类归成大类:不同颜色的马都归为马,不同场合和方式的走都是走,不同事物的白都是白。如果要表达同类事物或现象的不同的小类,可以用词语的组合来实现,如前右脚白的马、在室中漫步走、月亮的白颜色等。这样,在词汇系统中只留下“马”、“走”、“白”三个词,其他的词或者消失了,或者作为构词语素保留在现代汉语的复合词或成语中(例如“奔跑”、“跋山涉水”、“皎洁”)。而同样的意思又可以用词语的组合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既减轻了人们记忆的负担,使语言更经济、简易,又使所表达的意思更便于理解。由于词汇系统的这种变动,先秦时期大量的旧词消失了,例如:“馵”、“翑”、“跱”、“皦”。 二、词语的替换 词语替换指只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引起词语替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社会的因素 例如,在上古时期,“代”字只有朝代的意义(周代、夏代),而没有世代的意义。在上古汉语里,“代”和“世”不同:“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三世”指祖孙三世。“二代”指两个朝代;“二世”指父子相传的第二代。诸如此类,分别是很严的。到了唐代,由于唐

词汇的发展演变与词汇规范化

词汇的发展演变与词汇规范化 一、词汇进展演变的原因 语言是处在不断的运动与变化中的,这种动态运动既包含共时的使用中的变化,也包含历时的进展中的变化。在语言的动态运动中,词汇的变化是最敏感、最迅捷、最频繁的。 语言的进展演变,既有自身的内部规律与原因,也有语言外部的影响与制约。词汇的进展演变也一样,既有社会基础、认识基础,又有客观基础。 (一)社会的进展促成词汇的进展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进展的影响,词汇的进展更是如此,社会的任何变革、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会在词汇的变化中映射出来。甚至能够说,一个时期的词汇往往能够成为反映这一时期社会生活面貌的“晴雨表”。 1.社会制度的影响 在人类社会的进展进程中,社会制度的更替与变革是不一致历史阶段的重要变化。每一种新制度的产生,都会伴随着各类新事物的产生,每一种旧制度的消亡,也伴随着一些旧事物的消失,这些变化就带来了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词义的变化等等一系列的连锁反映。比如“奴隶”、“奴隶主”、“皇帝”、“嫔妃”、“佃户”、“姨太太”、“资本家”、“工会”、“党委”、“特区”、“独联体”、“联合国”等,这些在不一致的社会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事物名称的兴衰存亡,是社会制度变革在词汇中的反映。 2. 生产力进展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进展、生产力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类新事物层出不穷,从而产生了相应的新词。比如“印刷”、“火药”、“汽船”、“钱庄”、“车间”、“火车”、“信用卡”、“电焊”、“按揭”、“VCD”、“克隆”、“因特网”等。这些词都是在当时的生产力进展水平下,应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的,没有新事物的出现,也就没有这些词的出现。 3. 社会交流的推动 所谓的“社会交流”,有两种情况,一是指操不一致语言的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如操汉语的汉民族与操外语的其他国家或者地区之间的交流,产生了外来词;一种是使用同一种共同语的社会中不一致方言群体之间的交流,导致了对各类方言词与行业语的汲取。 任何一种语言,在与外族的社会交流中,都会受到外族语言的影响,汲取一定数量的外来词语,以丰富本族语言的词汇系统,增强自身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汉语的进展过程中,就有几个较大规模地汲取外来词的时期。比如,中古汉语由于翻译佛经,从梵语中汲取了大批佛教词语,如“佛”、“罗汉”、“阎王”、“菩萨”、“执着”等。近现代中国派出了大量赴日留学生,也相应地汲取了许多日语汉字词。比如“干部”、“结构”、“主观”、“文化”、“手续”等,尽管这些词的表现形式源于汉语,有的是汉语中固有的,有的是日语中固有的,但或者者其含义与汉语原词有了本质上的变化,或者者根本就是习惯新事物与新思想而生,因此,在当时都算做外来词。到了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制度使国门敞开,国外大量的新事物、新思想涌入人们的生活中,更是掀起了又一次汲取外来词的高潮,比如“迪斯科”、“卡拉OK”、“欧佩克(OPEC)”、“艾滋病”、“托福”、“伊妹儿”、“克隆”等等。这些外来词的产生,都来源于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接触与交流。 社会内部的各个方言群体也会在接触与交流中对共同语造成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哪种方言影响较大,取决于这个方言群体在这一阶段的政治影响力、经济影响力与文化影响力。比如,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确立的,这与北方地区在历代政治经济活动中的影响力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以来,粤方言中的一些词语一度成为时髦语言,甚至有相当数量的粤语外来词汇进入了普通话,比如“的士”、“作秀”、“派对”、“克力架”、“按揭”等,这与

论汉语词义发展的特征和演变

论汉语词义发展的特征和演变 一、引言 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其词义发展和演变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词义的发展和演变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等。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汉语词义发展的特征和演变。 二、汉语词义发展的特征 1. 多义性 汉语词义的发展常常存在多义性。一个词的不同义项可能在不同的语境下出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义项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汉语中的“心”一词,既可以表示人体器官,也可以表示人的思想、情感等。这种多义性反映了汉语词义发展的灵活性和变化性。 2. 拓展性 汉语词义的发展常常表现为词义的拓展。在不同的语境中,一个词的本义可能会被引申或拓展出新的意义。例如,汉语中的“云”一词,原本指天空中的气象现象,后来引申为指示数量或范围的词语。这种拓展性反映了汉语词义发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 借义 汉语词义的发展中常常存在借义的现象。借义指的是一个词从一个语义领域借用到另一个语义领域,并在新的语义领域中产生新的意

义。例如,汉语中的“红”一词,既可以表示颜色,也可以表示政治意义上的革命、进步等。这种借义现象表明汉语词义发展的跨领域特点。 三、汉语词义演变的过程 1. 词义的扩大 汉语词义的演变过程常常表现为词义的扩大。一个词原本只有狭义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了其适用范围,涵盖了更广泛的概念。例如,汉语中的“工人”一词,最初指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后来扩大为指从事各种劳动的人。这种词义的扩大反映了汉语词义演变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 2. 词义的缩小 汉语词义的演变过程中还常常出现词义的缩小现象。一个词原本具有广义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了其适用范围,具体化为某一特定概念。例如,汉语中的“车”一词,最初指交通工具,后来缩小为指机动车辆。这种词义的缩小反映了汉语词义演变的语言规范化和语义精确化。 3. 词义的转化 汉语词义的演变过程中还常常出现词义的转化现象。一个词原本具有某一特定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转化为另一种意义。例如,汉语中的“夫妻”一词,最初指丈夫和妻子的关系,后来转化为指结婚的男女双方。这种词义的转化反映了汉语词义演变的语用

第十章汉语词义的演变

第十章汉语词义的演变 在天天使用的语言中,细心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一天之内一周之内,这无时不用的语言竟起有种种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就显示在词语中。把词语放到一个较长的时期中考察,它的变化更为明显。所以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词汇的说法。对前代的文章要作注作释就是因为词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人们已经不能辨识其义了。 词义的演变既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又是词义本质的一种体现。可以说词义的一切重要问题都与词义演变有密切关系。在讨论词义的演变中,有两个原则必须明确,一是词义演变既是共时的语言现象,又是历时的语言现象,词义演变的过程和结果总是在时空间的条件中实现和完成的。二是词义演变既可以在词形的依托下进行,在词义变化的同时,词形也相应发生变化。也可以不涉及词形,在同一个词形的范围内发生意义生老病死的过程。词义的演变牵涉到相当广泛的内容,为了准确认识,可以将复杂的对象进行分解,下面从三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节词义演变的层次划分 一、词义演变的两个层次:词语和义项 前代学者对词义演变都进行过相当深入的研究,从古代的具体词义个别词义的发微考证式的词义演变梳理,到现代学者的归纳总结条理化的概括,体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规律的研究进展。古代的研究当以清代段玉裁的成果最为突出,他集中挖掘了单个词内部的引申义系列。 现代的许多学者也对此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王力在《古语的死亡残留和转生》一文论述了词语的消失、残留、转生三种情况。[1] 如果再加上词语的产生,那么对以词为单位的词语演变现象就大体都包括在内了。 朱星在《汉语词义简析》中认为:汉语词义的发展可以分出创造新词新义;创新词,存旧义;淘汰无用的旧词旧义;把旧词换上新义,旧义被淘汰;在旧词旧义中引申出新义;词义深化等六种情况。这种归纳相当注意词的意义与词的形式之间的错综复杂的交叉关系。[2] 要全面地认识词义演变的全貌,首先有必要作词语的演变和单个词内义项的演变两个层次的划分。因为词义演变在这两个层面上所表现出的变化活力、性质、是否与词形变化发生联系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不同。 (一)词语的演变。主要的有三种形式:新生、死亡、消退 新产生的词语在各种词义演变现象中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它以一个崭新的词形出现在人们面前。新词语一般都有直接的社会客观原因,一般都能找到它的直接源头。如体育比赛中的“卡巴迪”竞赛项目,尽管它的内容非常象我国民间传统的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但作为一种体育比赛却是传自国外。“卡巴迪”出现在于1990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上,这个词也就从此在汉语中露面。旅游业是相当老的一门行业,“导游”这个词也相应较早就出现了。随着在大型商店中引导顾客消费、帮助购物的服务项目的开展,专门用于此称的“导购”“导购小姐”等词语也就应运而生。这只有在商业活动发达,讲究顾客是上帝的商业竞争时代,才有可能出现,它的出现不过是是前几年的事。从“笔”字的字形可以猜到它大致出现的时间。上面的竹字头,表示当时的笔是以竹为笔杆,以毛为笔端,书写的材料是帛、皮、纸。而再早的时代书写工具是甲骨龟板、金铁铸器,在那上面只能是刀刻火烧、制模浇铸,在那个时代当然也就不可能出现用毛制成的“笔”这个词的。

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演变

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和演变 ——具体分析五个实例 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年级:11级对外汉语学号:110110029 姓名:陈思 调查时间:2014年1月15日——2月15日 调查地点: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永安街道 调查对象:街道门面、广告牌,日常生活用语 调查目的:了解常用词语的变化情况,深入了解其形成原因。 咸宁市只是湖北省的一个二级城市,城市发展相对缓慢,自然也无法及时有效地反映社会潮流信息,我所在的咸安区街道店面用语和广告用语差不多都带有几年以上的历史,对于研究现代汉语词汇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没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下面我提到的五个实例主要是根据我自身的体会和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再结合这些词语的典型特点选取而出: 第一个:睿智黑、雅致黄、珍珠白、象牙白等。 这是我寒假在网上商城购买手机时发现的一些颜色词,我注意到在形容手机的颜色时很多都采用了这样的表达,作为消费者,好像我选择的并不是单纯的颜色,不仅仅是黑色或白色,而是受前面的词影响,似乎选黑色就带有睿智的意义,选白色就带有珍珠的高贵。可以说这是广告营销商的一种集体有意识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消费者消费,同时又能提升消费者消费的愉悦感。 我们再来分析这些颜色的组成结构,它们多为三个字,前两个字一般是形容词或名词,第三个字才是具体的颜色,此前我们多使用黄、红、蓝、绿这样的单个词,稍微延伸一些也不过是淡黄、深绿、浅灰之类,而近年出现的三字式的新兴颜色词多用于手机、数码设备以及电器的广告与宣传上,睿智黑,珍珠白,人们强行赋予黑一种睿智的意思,又强调这种白有着珍珠一样的色泽和价值,这样的形容给人以十分直观的感受,色彩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色彩,更提高到精神品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主观认识。 而这样的表达同时又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我所了解到有关黑的颜色词就有睿智黑,钢琴黑,典雅黑,优雅黑,高贵黑,质感黑,气质黑,经典黑,玛瑙黑等等,颜色词的搭配呈现一种遍地开花的态势,这缺乏比较一致和系统的搭配原则,一切似乎全凭使用者的心意,总的来说是毫无章法。从某种程度上这也使人们无法准确理解颜色词所表述的色彩,带来认识上的困难。 这些颜色词一经使用便一发不可收拾,市场的流行再加上广大消费者的模仿,这种表达的适用领域得到扩大,2013年“土豪”一词流行,也是这一年苹果发布的iPhone 5S打破了多年来iPhone只有经典的黑、白两色的传统,加入了香槟金色,这种颜色很快被广大网民调侃为“土豪金”。曾有研究者预测,随着这种颜色词表达的大众化,最初的黑、黄、白在现代汉语语法上很有可能多了一个“词缀”的身份。与之相似,我想起了一些词汇,如“女神”、“男

探讨现代汉语中的语义变化与发展

探讨现代汉语中的语义变化与发展 语义变化与发展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尤其在现代汉语中,语义变 化和发展的现象更加显著。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中的语义变化与发展,从词义扩展、词义缩减以及词义转移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词义扩展 在现代汉语中,很多词汇的词义发生了扩展,即原本的词义在使用中得到了拓 展和延伸。这种扩展可以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指到泛指,从狭义到广义等。例如,“家”一词原本指代家庭、住所,但在现代汉语中,除了表示家庭的概念外,还可以表示公司、组织、团体等。又如,“网络”一词最初指代计算机网络,但现在也可以表示社交网络、信息网络等。 二、词义缩减 与词义扩展相反,词义缩减是指原本的词义在使用中变得更加狭窄和具体化。 这种缩减可以是从抽象到具体,从泛指到特指等。例如,“纸”一词原本泛指各种纸张,但现在常用来指代印刷纸、写字纸等。又如,“车”一词原本泛指各种交通工具,但现在常用来指代汽车。 三、词义转移 词义转移是指原本的词义在使用中发生了转变,与原本的意义有一定的联系, 但又有所不同。这种转移可以是从具体到抽象,从褒义到贬义等。例如,“鼠”一词原本指代老鼠,但在现代汉语中,也可以用来指代计算机鼠标。又如,“骨干”一词原本指人体的骨架,后来引申为指代组织或事物中的重要成员或核心部分。 总结起来,现代汉语中的语义变化与发展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词义 的扩展、缩减和转移使得词汇的使用更加灵活多样,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这些

语义变化和发展的现象也与社会、科技、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反映了社会发展和语言使用的需求。 在现代汉语中,语义变化和发展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词汇的意义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我们在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时,需要不断关注和理解词义的变化,以便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中的语义变化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研究领域。通过 对词义扩展、缩减和转移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汉语,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把握语言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我们应该保持对语义变化与发展的敏感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现代汉语。

举例分析说明词汇发展变化的体现

词汇发展变化的体现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它可以反映出文化的变化,也可以体现出语言的发展变化。每一种语言都 有着不同的词汇,而这些词汇也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以体现出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首先,词汇发展变化的体现可以从新词的出现考虑。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事 物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就是新词的出现。例如,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出现了新词“网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新词“网络”;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出现了新词“微博”等等。 其次,词汇发展变化的体现也可以从词义的变化考虑。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词义也会发生 变化。例如,“电脑”一词最初的词义是“计算机”,但现在它的词义已经扩展到了“笔记本电脑”。此外,“手机”一词最初的词义是“手持电话”,但现在它的词义已经扩展到了“智 能手机”。 再次,词汇发展变化的体现也可以从词汇的合成考虑。有些词语是以原有词汇的组合而成的, 这表明词汇在发展变化中合成了新的词汇。例如,“网络”一词是由“网”和“络”两个原有词汇组合而成的;“智能手机”一词是由“智能”和“手机”两个原有词汇组合而成的;“电 子商务”一词是由“电子”和“商务”两个原有词汇组合而成的等等。 最后,词汇发展变化的体现也可以从词汇的派生考虑。有些词语是以原有词汇的派生而成的, 这表明词汇在发展变化中派生了新的词汇。例如,“发短信”一词是以“发”和“短信”两个 原有词汇的派生而成的;“收短信”一词是以“收”和“短信”两个原有词汇的派生而成的;“发邮件”一词是以“发”和“邮件”两个原有词汇的派生而成的等等。 以上就是词汇发展变化的体现,从新词的出现、词义的变化、词汇的合成、词汇的派生等多方 面可以看出,词汇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它体现了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英语词汇的发展的概况[英语词汇的历史发展]

英语词汇的发展的概况[英语词汇的历史发展] 根据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计算,英语可能是世界上第三大或第四大语言,但它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上两个世纪英国和美国在文化、经济、军事、政治和科学上的领先地位使得英语成为一种国际语言。英语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了解英语词汇的历史发展对英语词汇学习至关重要。一种语言的历史就是该语言词汇的历史。词汇的发展变化与其所属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同步的。 一、英语词汇的历史发展阶段 英语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已经拥有1500年的悠久历史。它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公元450年~1150年是古英语(Old English)时期;公元1150年~1500年是中古英语(Middle English)时期;公元1500年到现在是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时期。现代英语又可分为早期现代英语(Early Modern English,从1500年~1700年)和后期现代英语(Later Modern English,从1700年至今)。一种语言的历史发展就是其词汇的历史发展,因此要更好的了解掌握英语词汇就要研究英语这门语言的历史发展。 1、古英语(Old English)(450-1150) 古英语时期从公元450年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1150年,持续了大约700年之久。古英语时期共有四种主要方言: (1)诺森伯里亚方言——洪伯河(the Humber)以北的方言 (2)梅尔西亚方言——界乎洪伯河与泰晤士河之间的英国中部地区

的方言 (3)肯特(Kentish)方言——居住在英国东南部地区的朱待人的方言 (4)西撤克逊(方言——泰晤士河以南的方言。诺森伯里亚和悔尔西亚这两种方言又合称盎格里亚方言,即盎格鲁人居住地区的方言。 大约在公元450年居住在北欧沿海地区的盎格鲁人(Angles)、撒克逊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征服了凯尔特人,定居在英格兰地区。他们讲盎格鲁-撒克逊语(Anglo-Saxon),一种由西日耳曼方言汇合而成的语言。这就是英语历史的开端,同时凯尔特语逐渐消亡。现在,人们通常称盎格鲁-撒克逊语为古英语。古英语词汇大约有6万单词,只有15%的古英语词汇保留在现代英语中。这些词绝大部分为日尔曼语词,同时也吸收了少量的凯尔特语词、拉丁语词和斯堪底纳维亚各国语言的词汇。古英语是高度屈折性语言,名词、代词、动词和副词的词尾复杂多变。 2、中古英语(Middle English)(1150-1500) 中古英语(Middle English)是主要指的是公元1150年至公元1500年这一时期。1066年诺曼人(Normans)入侵并征服英国。从此,法语成为富人的语言和强有力的象征,诺曼法语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但穷人主要讲英语。 这一时期英语语言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英国人使用的很多词汇来自法语或者拉丁语,并且许多早期的词汇已经不复存在。从1250年至1500年,大约9000个法语单词借入英语,这些词语的75% 仍然在使用。大量法语词汇的使用导致许多古英语词汇被弃之不用。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词汇的发展变化以及词汇的规范化 1015201-13 夏艳琴 一.词汇的发展变化 现代汉语词汇是古代近代汉语词汇的继续和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人们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词汇在不断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词的不断产生,旧词的不断消亡;同时,词的语义内容和词的语音形式也不断的发生变化。 (一)词汇发展变化的原因: 1、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间的交往等。 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对词汇具有持久、均衡的影响和作用,使词汇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变化。 巨大的社会变革也对词汇产生直接的影响 经济制度对词汇的影响也很大。 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也会对词汇产生重要影响。 2、内部因素:语言内部要素间调整或要素内部间调整对词汇提出某种变化的要求,从而促使词汇的某一方面发生变化。 (二)词汇发展变化的结果 1、新词的产生 社会不断的发展,新事物不断地涌现,人们需要认识、指称这些新事物,就要给它命名,以满足交际的需要,于是产生了新词。同时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人们对已知的事物加深了认识,发现了前人所未知的新特点,为了记录和指称这些新认识,也要创造新词,如“火箭卫星、电视机、计算机、软件、遥感、质子、中子、离子透明度”等。此外,在现代汉语中,由于词的双音化的发展趋势的要求,有些单音节词或多音节短语在交际中取得了新的双音节形式,也为语言增加了新词。如乘——乘坐、安——安装、衣服架子——衣架、人民警察——民警。语言既有的构词材料和构词方式,是生产新词的语言基础,如:“电脑、电扇、电影、电笔、电疗”都是用旧有的构词材料(电、脑、扇、笔、疗),按偏正关系组织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各方面飞快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词成倍增加。其中绝大多数是双音节词,占新词总量的70%左右,也有不少的三音节词。如: 电饭锅计算机两用衫休闲鞋 方便面个体户游乐场透明度 铁饭碗关系户破产法自驾车 电子琴保龄球商品房微波炉 新词大多是复合式的。双音节词主要为偏正式、联合型和动宾型。 偏正:官商倒爷电脑力度股民软件白条春运化疗 联合:休闲整改紧俏影视框架团伙评估开放传导 动宾:上网提成厌学陪床抢手保值扫黄脱贫打假 此外,附加式的新词也明显地增多了,产生了一批新的词缀或准词缀,由它们构成一系列的派生词。例如: 化:田园化老龄化标准化优化净化淡化沙化

浅析英语词汇意义变化的方式和原因

浅析英语词汇意义变化的方式和原因 唐梅 2012级英语(一)班21号 摘要:语言作为人类主要的交流方式,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而哲学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因此语言也是变化的。而词汇又是语言中最活跃最不稳定的部分,也是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中的。(张维友,华先发,1988(6):124-131)但词义变化的原因和方式也是各种各样的。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词汇意义变化的方式及原因的归纳及分析,帮助读者更好的掌握词汇的准确含义。 关键词:英语词义变化;方式;原因 一、英语词汇意义变化的七种方式 (一)词义扩大 词义扩展也叫做泛化,也就是说一个词语由原来的特殊意义扩大而成为了一种泛指意义。如companion过去专指分享面包的人,但现在却指伙伴,同伴。又如street,以前指用石头铺成的路,但今天主要指街道或马路。再如lady一词,它以前仅仅指“女主人”。到了今天,lady可以适用于任何女人,成为了一种礼貌的用法,或许以后还会经历变化。 (二)、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也叫做特殊化,就是一个拥有广泛意思的单词转为了专业的特指的词汇。例如,“妻子”现在由wife表示,但在过去wife却泛指“女人”。又如barbarian原本模糊的指“任何外国人”,后来专指“野蛮人”。 (三)、词义转移 所有的语义变化都涉及词义的转移,这里的词义转移(meaning shift)从狭义来解释,究其原因是由于其原意由于隐喻用法而离开了原来的语义领域。(胡壮麟,2007:76)它又可以细分为联想转移,有主观意义和客观意义的转移,抽象意义与具体意义之间的转移以及通感(杨春慧,张璇,2010:186)。例如,pitiful 原意是:“充满同情心的”,现在为“值得可怜的”。这个词就由主观意义转变为了客观意义。而联想转移主要是用人体器官的比喻意义去描述语言。如:the tongue of fire(火舌),the eye of a target(靶心),the teeth of a saw(锯齿)等。 (四)、词性转化 词性转化(class shift)会改变词义,从指某种具体的实体或概念变为指某种方法或属性。(胡壮麟,2007:76)比如,pig这个词,本来是“猪”的意思,但是通过它的词性的变化,它又有了“占有,据有”的意思。 (五)、俗词源 俗词源(folk etymology)是指词或短语的形式由于对词源的错误理解而又

古代汉语词汇演变情况

古代漢語詞匯演變情況: 一、古今词义没有变化。如:人手口梦日月等。占少数, 二、古今词义变化。 1、词义扩大。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切较大的江水和河流。“ 皮”原指鸟兽身上剥 下的皮,现泛指事物的表面。 2、词义缩小。“子”,原为孩子的总称,不分男女,现专指儿子。”丈人“,原指一般年长的人, 今指岳父。 3、词义转移。如”走…,古代指跑,今指步行。“去”古指离开某地,今指到某地去。 4、感情色彩变化。如“爪牙”原指勇士、武将,今指帮凶、狗腿子一类的坏人。“卑鄙”原为地 位低下,见识浅陋,今之品质恶劣。 5、名称说法改变。如“目”,今改称眼睛;“足”今称为脚。 6、词义弱化。原来的“很”,就是凶狠的“狠”;“普遍”原为无一例外,现在是例外不多。 7、词义的消亡。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古代的词语逐渐消亡,如“朕”“寡人”之类。 8、单音词变为复音词。如“耳”——耳朵;“眉”——眉毛;“鼻”——鼻子;“敌”——敌人等。 另外,学习古汉语还要注意两种语言现象: 1、偏义复词:昼夜勤作息,强调“作”,“息”作陪衬。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只取“远”的意思,“近”作陪衬。 2、同形异义。因古汉语单音词多,有时两个单音词连在一起跟今天的某个词正好同形,其 实,它还是两个词,这就是同形异义。如: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妻,妻子;子,子女。不同今天单指男子的配偶。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实,其代词,它;实,果实。合起来是“他的果实”。 另外还有一种其实就是词义转移。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殷勤,文中为关切、问候;今指热情、周到。再如“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何苦”。文中为哪怕、怕什么、怎怕,没有今天不值得做,犯不着的意思。 學習古代漢語的詞匯方法: 古汉语词汇是古汉语词的总和。词是造句时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人们在交往中,遣词造句,既反映着外部世界,也表现着主观世界。外部世界的变化,引起主观世界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在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的词汇对于各种变化是最敏感的,它几乎处在经常变化中",所以古今汉语在词汇上的差别极大,是学习的难点,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古汉语词汇的学习应从两方面入手。即整体驾驭与具体掌握。 一、整体驾驭 整体驾驭古汉语词汇,就是首先要抓住古汉语词汇的特点,这对具体掌握词义有指导作用,可以使词汇的学习扎实、深入,避免初学古汉语时经常出现的以今套古的毛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