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小楷草堂十志技法

文征明小楷草堂十志技法

1.避免毛糙:文征明在书写小楷时,十分注重笔画的流畅和细腻。他认为,小楷书写应该具有线条柔和、清晰明朗、笔画毫不粗糙的特点。

2.注重结构:小楷书写的结构十分重要,要有良好的布局和格式,以便于阅读和理解。文征明认为,小楷书写的结构应该严谨整齐,字形清秀,结构稳定,布局美观。

3.注重速度:文征明在书写小楷时,注重速度的掌握。他认为,书写速度应该适中,既要保证字形清晰,又要兼顾书写效率。

4.注重气韵:文征明在小楷书写中,注重气韵的表现。他认为,小楷书写要具有清新灵动、深邃含蓄的气息,可以通过一定的变化和颜色来表达感情和情绪。

5.注重修饰:小楷书写的修饰和调和也十分重要。文征明认为,小楷书写要具有优美的线条和调和的色彩,可以通过适当的修饰和调整来达到这种效果。

6.注重注音:在小楷书写中,注音的准确和清晰也是关键。文征明认为,注音应该准确、清晰、明朗,以便于阅读和理解。

7.注重笔力:小楷书写要求笔力柔顺,细腻,有力度,但不应过于厚重。文征明认为,书写应该根据字形的特点和情感的需要,灵活运用笔力来表现。

8.注重感情:小楷书写要表现出深深的感情和思考。文征明认为,书写应该真实、自然,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打动读者的心灵。

书法室书法作品简介

1、楷书、魏碑 北魏《高猛墓志》,1948年春出土于洛阳市东北马坡村西南尖冢内,现藏洛阳古代艺术馆。正光四年(523年)十一月二日葬。高猛是北魏皇家的驸马,其志石于1948年同其妻元瑛墓志同时出土出洛北邙山,藏于洛阳古代艺术馆。现移藏洛阳博物馆中。

《元瑛墓志》,又名《长乐公主元瑛墓志》、《高猛妻元瑛墓志》,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刊刻。1948年同其夫高猛墓志同时出土出洛北邙山,现藏洛阳古代艺术馆。为洛阳出土的世俗墓志,书法较之洛阳龙门摩墓书法工整细腻,秀润严谨,略带隶意,大体属于从隶到楷过渡性的“魏碑体”书体。 2、楷书唐楷倪宽赞

《褚遂良倪宽赞》褚遂良,字登善,杭钱塘人。为初唐四家之一。褚博涉文史,精于楷法,尤工隶书,行学二王,楷师欧、虞,太宗时经魏徵推荐即召为侍书,出内府所藏王羲之墨迹命他鉴定真伪,故其书能深得右军书法三昧,并能自成家法,书风疏瘦劲炼,微杂隶意,显得古雅绝俗,《唐人书评》谓其字:"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其实他早年写的楷书如〈孟法师碑〉尚刻意欧字并参以分隶法,显得方劲古拙,至晚年后渐自成风貌,清腴遒劲,极富姿态,如〈雁塔圣教序〉即其代表之作。《褚遂良倪宽赞》传为褚遂良所书,书后未记载所书时年月,但据赵孟坚跋云当为晚年之作,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细观此书笔力遒劲,点画挺拔,轻重分明,画之中截,纯以中锋提运,故一钩一捺,有千钧之力,而画之两边不光而毛,极富质感,有虽瘦而实腴,似癯而实清之妙。其结字横势多平,并微杂隶意,极其端庄温雅,赵孟坚跋云:"褚书《倪宽赞》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撄之。"更为可喜的是此赞为墨迹,为我们研究褚楷用笔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初学者若能以此赞入手,继则可临《雁塔圣教序》、《房梁公碑》以深入堂奥,自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3、隶书:《乙瑛碑》

文征明小楷研究

文徵明小楷 1小楷《醉翁亭记帖》,纸本轴,纵53.5厘米,横2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醉翁亭记》是宋代欧阳修谪于安徽滁州期间,修建醉翁亭后,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书家多有发挥题写。這幅《醉翁亭记帖》是文征明八十二岁时(一五五一)书写,全文精整挺秀,铁画银鉤。书后有长跋,谈到当时书法上的体验与书欧阳修“醉翁亭記”的原由。欧阳修从韩愈的文章得到启发,文征明也希望从钻研王羲之的书迹中,追求如不食人间烟火,冰清玉骨的感受。 2《小楷离骚经九歌卷》(局部)纸本纵23.0厘米横263.0厘米小楷前后赤壁赋86高龄 3《小楷归去来兮辞》 4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老子列传》合册,纸本,纵20.9厘米,横11厘米,每页8行,正文每行18字。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首页为工笔水墨老子像,题蝇头小楷一行:“长洲文徵明写像。”《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凡37行,书于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七月十二日,时年68岁。《老子列传》凡34行,书于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六月十九日,时年69岁。均钤“徵”、“明”朱文连珠小印。 5文徵明小楷《莲社图记》册,纸本,纵25.5厘米横9.8厘米 6文徵明小楷《落花诗册》《落花诗册》生成于公元十五世纪末,起因是明四家之一的沈周,因老年丧子赋得《落花诗》十首以寄托哀思,吴中士人皆有唱和。一时吟咏落花,数量之多,非他人可比,令吴门诗坛热闹非常,引入瞩目。沈周、唐寅等人皆有落花诗册书法传世,此为文徵明小楷抄录的《落花诗册》。此册笔力劲健挺拔,瘦劲精匀,流露出“险劲瘦硬、崛起削成”的欧阳询书意,堪称精品。 7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各纵23.2、横28.4厘米。故宫博物院 这件草堂十志,字迹清秀、婀娜多姿,亦是其传世之作中的一件精品。此件册页纵二十三点二厘米,横二十八点四厘米,钤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徵明小楷书法艺术考 从小楷书法产生到臻于完善,在历史上形成了几个发展高峰.魏晋时期由钟繇和王羲之等书家推动形成的魏晋初创高峰,将小楷书法正式引入书法艺术的大家庭中,并且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隋唐时期有大唐众书家和抄经高手形成的唐代成熟高峰,在这一时期中,小楷书法与楷书的成熟同时完成,达到了"法"的完备;元代赵孟糖等书家形成的元代中兴高峰和明代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等书家形成的明代复兴,承传高峰,在这两个时期,小楷书法已经很难再像魏晋,隋唐时期那样辉煌和壮美, 但是,小楷艺术自身的魅力和审美意味依然吸引着大批书家拼其全力,奋斗终生去开拓小楷书法艺术的新境界.这些小楷书法发展高峰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小楷书法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书体的发展,承传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和民族艺术灵魂的血脉.有明一代是书家辈出的时代,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唐寅,仇英,董其昌,徐渭,张瑞图,黄道周等等都是大书家. 在书法史上都闪着耀眼的光辉.在小楷的技艺上,这些书家大都有着不俗的建树,当然明代小楷书法执牛耳者首推文徵明.正如朱和羹《临池心解》所言:"明楷以文衡山第一."的确,文徵明的小楷成就直接延续了元代赵孟颊小楷高峰的成就和影响,亦发扬了魏晋,隋唐小楷的古朴天真和谨严法度.在文徵明以后的时代,文徵明的小楷书风和书家风范一直影响着无数的后学,直至现在和将来.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正德末以岁贡生诣都,授翰林院待诏,故又称"文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堪称我国古代书坛画界的老寿星,德高望重,影响颇大.

论文徵明晚期“温纯精绝”的小楷艺术

论文徵明晚期“温纯精绝”的小楷艺术 作者:颜泽丽 来源:《收藏与投资》2021年第12期 摘要:文徵明书法五体皆工,小楷尤甚,有“名动海内”之誉,可见其在当时书坛上取得的卓越成就。文徵明早年广泛汲取诸家笔法,晚年时小楷已经独具文氏风貌,形成了温纯精绝的书风,可谓“人书俱老”。本文主要阐释文徵明晚期小楷在用笔、结体和章法层面的风格特点,并通过代表作品举例分析。 关键词:文徵明;小楷;晚期;风格特点 文徵明(1470—1559年),江苏苏州人,字徵明,后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又因嘉靖二年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故称“文待诏”。文徵明是非常高寿的书法家,享年九十岁。其子文嘉曾作《先君行略》曰:“(文徵明)专法晋唐,小楷虽自《黄庭》《乐毅》中来,而温纯精绝,虞、褚而下弗论也。”可见文徵明晚年追求晋唐风韵,最终形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蝇头小楷。正如清陈日霁所评:“古来书家,于得名后尚能作蝇头小楷,惟公与松雪两人耳。” 文徵明小楷书法的学习与创作主要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晚年六十至九十岁间的小楷作品称得上稳定、成熟的精品。文徵明辞官归乡后,潜心研究二王笔法,努力摆脱明代中期“台阁体”之风盛行的影响。文徵明还与祝允明、唐寅、王宠等书家交游,使他在书学思想、审美情趣、艺术创作上有了极大的提升。其晚期的小楷代表作品有《老子列传》《醉翁亭记》《归去来兮辞》《赤壁赋》《离骚经》《草堂十志》等。下文从文徵明晚期小楷的用笔、结体和章法开始论述。 一、用笔 “用笔先求规矩入巧,精熟之后,自能美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用笔讲究书写技巧和运笔手法,归根结底,就是书写的字要给人以沉着稳重、精神端庄的形、质之美。书写小楷的难度在于用笔的精细程度和气息的古雅程度,文徵明在耄耋高龄,还将蝇头小楷的每一处点划都书写得十分到位,未有一笔懈怠,气完神足,十分难得。 与前期相异,文徵明晚年起笔仍保留露锋,但收笔和转折处多用圆笔,给人一种婉融遒润的感受;用笔爽利流畅,且不失圆润灵动,将欧阳询书风的险峻挺拔与魏晋书风的飘逸蕴藉完美融合。例如其82岁所书的《归去来兮辞》,笔法更多地取自王羲之的《黄庭经》和《乐毅论》,“而”和“易”字的转折处多用圆笔,少有棱角。“命”“春”这样带有捺画的字收笔用了圆笔,少了些许锋利感,“孤”字的捺画被处理成反捺,使字变得更加圆融。此作品中还有欧体的

明朝书法家文征明介绍

明朝书法家文征明介绍 明朝书法家文征明介绍 文征明,也叫文徵明,刚开始字征明后来改为征仲,祖籍在衡山,所以他又号衡山居士,是明朝的很有名的画家以及书法家。他不仅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还是江南四大才子中的一位,他在当时是一位很有名的人物,被人们称为文笔遍天下。 文征明画像 但是文征明在年轻时,一开始考取功名的仕途并不是特别一帆风顺的。在明清那样的朝代,通过了各级考试的考生被称作生员,也叫秀才。文征明在秀才进行岁考的时候,从年少时一直考到53岁,都没有能通过。一直到文征明已经白发苍苍的54岁之时,被李充嗣,也就当时的工部尚书推荐到京城,然后通过了吏部的考核,成为了翰林院待诏,俸禄甚是低微,但这时的文征明的书画作品在民间已经是享有盛名的了,因此前来翰林院求他的书画的人很多,他也因为这件事而受到同僚的冷眼相待。 文征明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十分闷闷不乐,从第二年便开始辞职请求告老还乡,申请了三次才被批准,57岁时离开京城,乘舟南下到苏州,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活,不再追求名利,不再踏进仕途。他开始与书画为伴,以书画的创作来娱乐消遣,晚年时期他的名声大起,来购买请求他书画的人络绎不绝。 文征明是江南四大才子中寿命最长的一位,直到90岁才驾鹤西去,即使在年事已高的情况下,他还是勤劳地创作,为别人撰写墓志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人生的姿态仍然是端坐握笔,实在另人钦佩。 文征明北山移文 文征明的一生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书法创作上,他的书法作品有些是书写自己创作的诗文,有些则是书写别人创作的优秀诗文,但无论是书写什么内容,其书法都是非常出色的。在选择别人的诗文作品时,文征明是很重视作者的人品的,所以很多品格高洁的文人所创作的诗文便经常出现在文征明的书法作品当中,比如北山移文。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孔稚硅。这是一位生活在南朝的著名文人,非常善于创

文征明草堂十志原文和译文

文征明草堂十志原文和译文 (实用版) 目录 一、文征明草堂十志的原文及背景 二、文征明草堂十志的译文及意义 三、草堂十志的价值和影响 正文 一、文征明草堂十志的原文及背景 文征明草堂十志,是明代著名文人文征明创作的一篇描绘自己草堂生活的散文。草堂,原指简陋的茅草房子,这里寓意着作者远离纷扰、安于清贫、潜心学术的生活态度。文征明通过详细描述自己的草堂以及草堂中的生活,展现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 二、文征明草堂十志的译文及意义 文征明草堂十志原文语言优美,寓意深刻。现将原文及译文简要罗列如下: 1.嵩山草堂者,盖因自然之溪阜,以当墉洫;资人力之缔架,复加茅茨。将以避燥湿,成栋宇之用;昭简易,叶乾坤,可容膝休闲。谷神同道,此其所贵也。及靡者居之,则妄为剪饰,失天理矣。 译文:嵩山草堂,是因为自然地形而建,依靠人力搭建;用茅草覆盖以避风雨。旨在避免干燥和潮湿,成为适宜居住的栋宇;展示简约之美,顺应天地自然,可供休闲憩息。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才是最珍贵的。一旦被浮华之人居住,就会过度装饰,失去天然的道理。 通过译文,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文征明草堂十志的含义。文章通过描绘草堂的建造过程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强调了作者追求简约、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同时,文章也暗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对浮华

生活的不满。 三、草堂十志的价值和影响 文征明草堂十志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影响。首先,这篇文章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在当时社会风气浮躁的背景下,文征明以草堂为象征,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这种态度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他们追求风雅、安于清贫、潜心学术的典范。 其次,文征明草堂十志在文学史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章语言优美,描绘生动,寓意深刻,为后世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草堂图景。同时,文章中所表现的简约、自然、和谐的美学观念,对后世文学、艺术、建筑等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徵明《草堂十志》(附释文)

文徵明《草堂十志》(附释文) 展开全文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 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 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 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各纵23.2、横28.4 厘米。故宫博物院这件草堂十志,字迹清秀、婀娜多姿,亦是其传世之作中的一件精品。此件册页纵二十三点二厘米,横二十八点四厘米,钤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微明的书法沉实劲健,无论是行草,还是小楷,都无轻滑处。他的书法不激不厉,沉劲入骨,至垂暮之年,其笔力弥坚,亦无丝毫衰弱气象。这一方面是缘于他用功精勤,一方面是他的思想谨守儒家之中庸之道,不激不厉,正道而行之。他笔力坚实,既是深厚功力之体现,亦是思想认真坚定之反映。

嵩山草堂者,盖因自然之溪阜,以当墉洫;资人力之缔架,复加茅茨。将以避燥湿,成栋宇之用;昭简易,叶乾坤,可容膝休闲。谷神全道,此其所以贵也。及靡者居之,则妄为剪饰,失天理矣。歌曰:山为宅草为堂,芝室兮药房。罗蘼芜拍薜荔,荃壁兮兰砌。蘼芜薜荔成草堂,中有人兮信宜常。读金书饮玉液,童颜幽操长不易。

枕烟庭者,盖特峰秀起,意若枕烟。秘庭凝霛(灵),窈如仙会,即扬雄所谓爰清爰静游神之庭是也。可以超绝世纷,永洁精神。及机士登焉,则寥閴惚怳,悲怀情累矣。歌曰:临泱漭背青荧,吐云烟兮合窈冥。怳歘翕兮沓幽霭,意缥缈兮群仙会。窈冥仙会枕烟庭,竦魂形兮凝视听。闻夫至诚必感兮祈此巅,舒颢气,养丹田,终仿佛兮觌群仙。

浅谈文徵明小楷书法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浅谈文徵明小楷书法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文徵明是中国明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画家和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 广泛的赞誉,并且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的小楷书法,无论从笔 画结构、字形美感、书写风格等方面,都体现出文徵明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下面就从小楷书法方面,浅谈一下文徵明对后世书法的影响。 一、开创了小楷书法的新风格 文徵明的小楷书法与之前的书法风格有着明显的区别。他的小楷书法以笔画变化多样、书写流畅自然而著称。在字体上,他主张“气韵生动,疏实相间”,即在结体上反映字体 的情感和内在特点,在形体上追求变化和美感的统一。同时,他的小楷书法注重边角之形、起笔之势、收笔之技,特别是对于结体的处理,运用点、隶草、行草等技法,使得书写的 结构更加灵活。 这种小楷书法的新风格,对于后世书法家的影响非常深远。例如,清朝的钟绍京、黄 宾虹等书法家都学习了文徵明的这种小楷风格,并且运用到自己的书法中去。可以说,文 徵明的小楷书法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的标志性作品。 二、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文徵明的小楷书法虽然有一定的传统基础,但是他从书法的内部结构、形态美感等方 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他注重手的灵活运用和笔墨结合的艺 术效果,形成了一种自然、神韵、流畅的书写风格。 这种创新思维和技法,对于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许多书法家 在学习文徵明小楷书法时,也在结合自己的艺术意识和审美追求,不断创新、开拓书法艺 术的边界。这种推动作用,不仅在书法艺术本身上有所体现,还在其他艺术领域,如绘画、诗歌创作等上产生了影响。 三、成为书法教育的重要范本 文徵明的小楷书法不仅在书法创作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同时也成为了书法教育不 可或缺的重要范本。他的小楷书法在笔画结构、字形美感、书写风格等方面都注重精细和 细节,既有横平竖直的端正之美,也兼具书写行云流水的自然之趣。这种完美的书法范本,无疑对后世的书法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书法教育中,文徵明的小楷书法被广泛应用到中小学教育课程中去,特别是在中国 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中,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教材。同时,在书法高级课程中,文徵明的小楷 书法也被用作教学资料,以培养师范生的高级书法技能。 四、推广中国书法文化

文征明小楷的缺点

文征明小楷的缺点 文徵明(1470年-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文徵明精通诗、文、书、画,他的书法成“主风雅数十年”。尤其是他的小楷,温润秀劲、古朴端庄、法度严谨,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一、取法广博五体皆工在中国书法史上,文徵明是一位全才型书家,很少有人能与之相媲美,在书法的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在整个书法史上都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文徵明的书法各体皆工,尤其是小楷,这离不开他对先贤的学习和继承,纵观文徵明七十余年的书学道路,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取法,可谓是一位集大成者。文徵明一生勤恳治学,他七十余年的书学道路,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传世名作颇多,为我们学习和研究小楷提供了借鉴意义。如《琴赋》《落花试卷》《南华经》《嵩山草堂十志》《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归去来兮辞》《离骚经》等。文徵明的小楷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早期、晚期的不同书风,七十余年的书学道路,经历了不同的审美追求,总体而言,取法高古,尤其是在他晚期作品,对魏晋时期的古法更是推崇。 文徵明《琴赋》局部魏晋的小楷大家,首推钟繇,他的楷书刚柔并济,传世作品《宣示表》是学习小楷的必修课,因此后人尊之为“楷书鼻祖”。文徵明86岁时所作的《九歌》可以明显地看到,他受到钟繇的影响很大,作品的结构比较宽扁,很多笔画都表现出蚕头燕尾。如

“兮”字,在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可以明显地看出对钟繇的学习和继承。“书圣”王羲之在小楷上的造诣很深,文徵明受“二王”的比钟繇的更为明显。王羲之的小楷的《乐毅传》《黄庭经》是小楷史上的一座高峰。但凡临习小楷,这几部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文徵明对王羲之的小楷更是情有独钟,勤奋临习。王献之的《洛神赋》浑厚秀丽、神采飞扬,文徵明把“二王”的风格与他对小楷的理解融会贯通,最后自成一家。陈振濂说:“文徵明的小楷胎息钟王。” 文徵明的小楷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二王”的学习有很多,难怪王世贞《艺苑卮言》云:“右军以后其法不传,至赵孟頫始得神体,继之者则文徵明一人。” 从晚期代表作《后赤壁赋》《离骚经》《孝经》可以看出来文徵明把对“二王”的理解已融入自己的风格中,因此,他的作品的古法特别浓厚,这也给笔者提供了借鉴意义。隋唐时代在书法上是群星荟萃,名家辈出,四大楷书家之一欧阳询,工整严谨,重视法度,受到很多人的偏爱。文徵明的书法师从李应桢,李应桢受欧体影响颇多,文徵明也随李应桢研习欧阳询《九成宫》,欧体于平正中见险绝的艺术特点,对文徵明的影响很大。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云:“徵仲根柢在欧阳渤海。” 随着对欧体学习的深入,文徵明的小楷结体过于工整严谨,用笔方面也显得比较呆滞,达不到消散舒朗的意境。文徵明为了弥补这些不足,转而师法智永。智永创立“永字八法”,在楷书方面有自己深刻的见解,成为后世的典范。他从小继承家学,《千字文》深得王羲之笔意。他的书法平正和雅,其书沉静淡泊,灵动柔媚。文徵明早期对欧体孜孜不倦的学习,为小楷的法度奠定了良

书法小楷作品

书法小楷作品 小楷为什么被喜欢?用潘长江的话说,浓缩的都是精品。所以,小楷个头虽浓缩了,但是美起来,动人心魄的力量不亚于榜书、摩崖。历史上的小楷,总共可分为两类,用老百姓的话说,一种是胖的,一种是瘦的。胖的代表是钟繇,其传人有祝枝山、王宠、傅山、刘墉;瘦的代表是王献之、灵飞经、赵孟頫、文徵明、溥儒…… 总的来说,胖的古朴,散淡,瘦的精致,优雅。 当然了,从专业的角度看,胖瘦之论太简单粗暴了点,实际上钟繇一路书风高古、自然,并非真胖,而是功力到了极致之后的自由发挥,属性情之作。灵飞经一路精致、典雅,但外形经常迷惑人,很多人迷恋于此,照猫画虎,得其形不得其神,很难成器。除书法家的小楷之外,还有写经一路,这一路实用为主,所以信笔由之,肥瘦均有,值得当代人学习。 小楷可以有多漂亮,可以这么说,好的小楷美的摄人心魄。接下来列举书法史上比较有名的一些小楷作品一一说明: 譬如这一个,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仅存十三行,所以这个碑帖在书法界就被称为《十三行》,虚和简静,灵秀流美。被称为是小楷极则,小楷书法中的一个经典。 钟绍京《灵飞经》,唐朝佛教道教都比较昌盛,印刷术需要大量的佛经,于是抄经体书法应运而生,然而抄经体书法里良莠不齐,这个灵飞经就是抄经体书法的代表作,清朝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形容《灵飞经》之美“如新莺歌白啭之声”。 《转轮圣王经》,唐朝的抄经体书法代表作,洋洋洒洒成千上万字,始终如一,不失行次,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能感受到始终如一的平静安宁。

米芾《向太后挽词帖》,米芾唯一传世小楷,被称为是研笔如铁,而秀媚之气奕奕行间。 赵孟頫《汲黯传》,赵孟頫作为颜柳欧赵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小楷法度和格调都很好,此作起笔敦重典雅,清新俊逸。 文徵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此作是文徵明68岁时的作品,醇厚典雅。 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对就是宋词写的一级棒那个姜白石,他的书法也非常好,小楷尤其漂亮,可惜传世作品不多,他的这个跋王献之保母帖,用笔精到,清新俊润。 张即之《佛遗教经》,张即之被称为是宋朝的书法殿军,他的大字榜书尤其漂亮,小楷温柔敦厚。 王文治小楷,王文治为乾隆三十五年探花,书法学米芾、董其昌,后学王羲之,因为喜欢用淡墨,后人称“淡墨探花”,与喜欢用浓墨的“浓墨宰相”刘墉齐名,他的小楷严谨整饬。 祝允明东坡记游卷,祝枝山是与唐伯虎、文徵明齐名的吴中四大才子,《明史》记载,祝允明能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的书法出入晋唐,解衣磅礴,小楷法锺太傅而用笔遒劲伟丽。 林则徐《佛说无量寿经》,没错就是虎门销烟那个林则徐,他的书法成就并不比他政治上的成就小。林则徐留下的对联比较多,小楷作品比较少见。这卷小楷抄经,取法柳公权、欧阳询,工整严谨,无一笔懈怠,章法上纵成列横成行,犹如沙场点兵。 小楷究竟有多漂亮,这是一个牵涉到审美观和艺术品味的问题,每个人心里都一杆秤来衡量所谓的美。但就我个人来讲,我认为真正以漂亮的小楷就是千百年来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文征明草堂十志译文

文征明草堂十志译文 文征明(1470-1559)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被誉 为文学巨匠,他的代表作之一即是《草堂十志》。这部作品以清新淡 泊的文风,表达了文征明对于自然、人生、艺术的独特见解。以下是《草堂十志》的译文,希望通过此文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征明的 思想和艺术境界。 **一、怀古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 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上使人愁。 *怀古志:* 昔日的先贤已经乘坐黄鹤飞走,留下了这空空荡荡的黄鹤楼。黄 鹤一去不再归,白云千载漫漫无尽。明亮的川流历经了汉阳的树木, 芬芳的草色点缀着鹦鹉洲。夕阳西下,故乡的关隘在何方?江水上的 烟波让人心生愁绪。 **二、题画志**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 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题画志:* 这江山如此娇美,引来了无数英雄豪杰竞相致敬。可惜秦皇汉武,略显文学的匮乏,唐宗宋祖,稍逊风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懂得 弯弓射大雕。他们都已去世,数风流人物留下的壮丽故事,今朝我们 仍然可以看到。 **三、吟咏志**

学士西风,寂寞沙洲渡。银汉迢迢暗渡。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沙场烽火侧头白。川上红楼梦醒,长歌当垆。魏武挥鞭,势拔山 兮若腾虎。 *吟咏志:* 身为学者,随着西风,独自穿过寂寞的沙洲。银河深远,幽暗地 流淌。金戈铁马,气势如虎,横扫千里。沙场上的战火,让头发早已 斑白。川上,红楼的梦醒,长歌响彻在街头巷尾。魏武挥动鞭子,势 不可挡,如腾空的猛虎。 **四、赋颂志** 伊尹操舆,伯夷望风,蔡邕策马,公子王孙阅微。都督阎公,穆 穆广文。惜哉此身非长策远马,谁能慰吾寂寞。风吹草低,现世安足欺。 *赋颂志:* 伊尹操掌舆车,伯夷远望风景,蔡邕策马扬鞭,公子王孙鉴征途。都督阎公,广泽满文辉。可惜啊,我的一生并非长驱深入、遨游远方,谁能来慰藉我的孤独?风吹草低,现实世界何其狭促,难以欺瞒。 **五、闲居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 作汴州。最爱小桥流水绿,春来花鸟皆相游。何须鹤立云间看,山色 有无云阶楼。 *闲居志:* 远山青翠,楼阁耸入云天。西湖的歌舞何时休止?暖风吹拂着游人,让他们陶醉其中,甚至将杭州当成了汴州。最喜欢那小桥流水、 翠绿的山水,春天里花鸟尽情嬉戏。何必站在云端仰望高山,山色无 边无际,云阶楼也不再遥不可及。 **六、秋夕志**

文徵明66岁大作《小楷千字文》

文徵明66岁大作《小楷千字文》 文徵明66岁大作《小楷千字文》的发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文徵明66岁大作《小楷千字文》的发生,又会如何产生。文徵明66岁大作《小楷千字文》因何而发生?海贝尔曾经说过,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这不禁令我深思。黑格尔在不经意间这样说过,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这启发了我,要想清楚,文徵明66岁大作《小楷千字文》,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在面对这种问题时,卡耐基在不经意间这样说过,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这启发了我,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在面对这种问题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审视一下文徵明66岁大作《小楷千字文》。问题的关键究竟为何?了解清楚文徵明66岁大作《小楷千字文》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生活中,若文徵明66岁大作《小楷千字文》出现了,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它出现了的事实。迈克尔·F·斯特利曾经说过,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这句话语虽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联翩。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那就是,我们一般认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文徵明66岁大作《小楷千字文》的发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文徵明66岁大作《小楷千字文》的发生,又会如何产生。有人在不经意间这样说过,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这不禁令我深

思。要想清楚,文徵明66岁大作《小楷千字文》,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笛卡儿曾经说过,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句话语虽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联翩。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在面对这种问题时,一般来说,文徵明66岁大作《小楷千字文》,到底应该如何实现。现在,解决文徵明66岁大作《小楷千字文》的问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问题的关键究竟为何?文徵明66岁大作《小楷千字文》因何而发生?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不要等待,时机永远不会恰到好处。带着这句话,我们还要更加慎重的审视这个问题:本人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在每个日日夜夜思考这个问题。而这些并不是完全重要,更加重要的问题是,那么,既然如何,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在面对这种问题时,文徵明66岁大作《小楷千字文》因何而发生?本人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在每个日日夜夜思考这个问题。既然如何,生活中,若文徵明66岁大作《小楷千字文》出现了,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它出现了的事实。所谓文徵明66岁大作《小楷千字文》,关键是文徵明66岁大作《小楷千字文》需要如何写。一般来说,本人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在每个日日夜夜思考这个问题。就我个人来说,文徵明66岁大作《小楷千字文》对我的意义,不能不说非常重大。文徵明66岁大作《小楷千字文》因何而发生?一般来说,本人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在每个日日夜夜思考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只要有意义,那么就必须慎重考虑。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那就是,莎士比亚在不经意间这样说过,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这不禁令我深

文徵明小楷书法欣赏

文徵明小楷书法欣赏

小、向背、长短、疏密、高下、疾徐、莫不有法”。他在《跋怀素自叙帖》中也说:“藏真书如散僧入圣,虽狂怪怒张,而求其点画波发有不合于轨范者盖鲜。”这种书法审美观与他的处世思想是很有关联的,他一生为人谨慎,行止得当,生怕有所过失。文徵明自己在书法方面也非常讲究用笔合乎法度,从不任笔漫书,以免为后人留下笑柄。他在《题欧公二小帖后》中说道:“欧公尝云:‘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他日便为故事’。且谓古之人皆能书,唯其人之贤者传,使颜公书不佳,见之者必宝也。”他这样看待书法难免会有一些不足,尤其是对于他本人艺术能力的发挥往往有所束缚,以致他的书法“法度有余而天趣不足”。 文徵明非常欣赏书法中的那种“精细”之美。他认为好的书法作品就要做到精细,要能经得住人们的细细品味和推敲。与他同时代的书法大家祝允明本以其草书名世,但文徵明却很欣赏祝允明的那种精绝的行楷。他在《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中说道:“今世观希哲书,往往赏其草圣之妙,而余尤爱其行楷精绝。盖楷法既工,则稿草自然合作。若不工楷法,而徒以草圣名世,所谓无本之学也。”他的这种审美观在绘画方面也有所表现。他在《题沈石田临王叔明小景》中这样评价沈周的画:“石田先生风神元朗,识趣甚高,自其少时,作画已脱去家习。上师古人,有所模临,辄乱真迹,然所为率盈尺小景。至四十外,始拓为大幅,粗株大页,草草而成,虽天真烂发,而规度点染,不复向时精工矣。”正是由于他注重精工与细绝,所以他的书法也以小楷和小行书见长,他以一生的精力追求书法中的“精绝”之美。他许多小楷、小行书名作都是七十岁以后所写的。他在八十九岁高龄时书写小楷《四山五十咏》,仍然笔力不减,笔笔精到,堪称书坛一绝。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这样评价文徵明的书法:“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唯少尖耳,亦有作率更者。少年师怀素,行笔仿苏、黄、米及《圣教》。晚岁取《圣教》,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家,唯绝不作草耳。” 文徵明对书法的审美还体现在“润”“雅”“清”等方面。他的书法,大多用笔细腻、精致、不激不励、温文尔雅,追求高格调,体现恬静美,以韵取胜,周之士评之:“圆劲古淡”“法韵两胜人”。文徵明的这种审美观还体现于他的画、诗等其他艺术之中。他在题唐子畏《江南烟景卷》中也说:“子畏画本笔墨兼到,理趣无穷,当为本朝丹青第一。白石翁遗迹,虽苍劲过之,而细润终不及也。”文徵明的画,大多线条精炼,意境幽远。方薰这样评价文徵明的书画:“衡山太史书画办香松雪,笔法到格,乎入吴兴之室矣。然自有清和闲适之趣,别敞迳庭,亦由此老人品高洁所至。”如他所画的《石湖清胜图卷》、《石湖图卷》等作品,描绘的是石湖风光。文徵明专门记石湖之游,咏石湖或怀想石湖的诗词达三十多首(根据《文徵明集》统计)。我们看他的《石湖清胜图卷》,图中石湖烟波万顷,水天一色,悠远无尽。湖边的村落协调雅致,人们的生活安静祥和,树木葱葱,山峦起伏,如诗如梦,这不正是文徵明所追求的闲、静、幽、雅之境吗?这意境在他诗句中表现为“萧然白雨醒烦暑,无赖青山破晚愁。满目烟波情不极,游人还上木兰舟”。 从文徵明的书论、书作中所体现出的书法审美观,确实能验证“字如其人”的观点。正如王时敏在《题文待诏仿赵承旨》中对文徵明的评价:“文徵仲先生高风介行,坊表不渝,先正典型,表见于纪载者不一。其诗文翰墨,师授皆有渊源,毫芒必循矩度,德艺兼优,允称金舂玉应。旁及画道,博宗古人,于赵文敏尤所雅慕。长缣巨帧,每多仿效,然但采掇其高华,而挺劲孤峭之致仍自己出,更有加于人一等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