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词语30个

史记词语

1.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解释:是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

2. 韦编三绝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后来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3. 酒池肉林

解释:商朝末代君王纣王生活糜烂,他下令在沙丘平台用酒装满池子,把各种动物的肉割成一大块一大块挂在树林里,这就是所谓的“酒池肉林”,以便一边游玩,一边随意吃喝。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

出处:《史记·殷本纪》:“大冣乐戏于沙丘,(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4. 网开一面

解释: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

5. 一字千金

解释:秦相吕不韦叫门客著《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出布告,称有能增减一字的,就赏千金。后来用“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6. 一饭千金

解释:韩信未得志时,曾受到漂母赠饭数十日。后来,韩信显贵后,赠漂母千金为谢。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7. 卧薪尝胆

解释:春秋时,越国为吴国把灭,越王勾践立志复仇,他将胆置于卧榻之上,每日尝一尝,表示不忘仇恨。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8. 孺子可教

解释:张良曾遇到一个老人,面对老人一次次的无理要求,张良都一一满足,老人见张良是个敦厚可教之人,于是传他一部兵法。成语孺子可教意为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9. 四面楚歌

解释:项羽被刘邦围于垓下,刘邦兵众高唱楚地歌曲,项羽惊呼:楚地都被汉军占领了吗?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10. 纸上谈兵

解释: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11. 负荆请罪

解释: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2. 破釜沉舟

解释: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13. 完璧归赵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14. 指鹿为马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15. 秋毫无犯

解释: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百姓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16. 约法三章

解释:指事先约好或明确规定的事。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17. 毛遂自荐

解释: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18. 一诺千金

解释: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也叫千金一诺。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

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19. 鸿鹄之志

解释:鸿鹄:大雁和天鹅,鸿鹄之志,意大雁和天鹅之志向,因大雁和天鹅飞得高而远,故喻意志向高而远大。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0. 奇货可居

解释:奇货,稀少的货物;居,储存。指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常比喻凭借某种独特的技能或事物谋利。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21. 名不虚传

解释:虚:不真实。名:名声。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不是虚假的。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真实。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然其私意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言,士不虚附。”

22. 鸡鸣狗盗

解释: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鸡鸣狗盗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

23. 高屋建瓴

解释:指从高屋顶上倾倒瓶子里的水。或从高屋顶上顺着瓦沟倒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24. 招摇过市

解释:公元前494年,孔子带着弟子子路、颜回周游到卫国,卫灵公想与他结为兄弟,作风轻浮而执掌大权的卫灵公妻子南子故意挑逗孔子。卫灵公与南子带孔子出游,在大街上招摇过市,丝毫不提在卫国施行仁政之事,孔子只好带学生们离开卫国。成语招摇过市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25. 丧家之犬

解释: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26. 强弩之末

解释:为强弩所发的弓箭已达射程的最远处,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

出处:《史记·韩长孺列传》:“且彊弩之极,力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27. 因祸得福

解释:因遭遇灾祸之后反而得到福。指对祸患处理得当;坏事变成了好事。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其为政也,善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28. 随波逐流

解释:后因以“随波逐流”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浮沉。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29. 功高震主

解释: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心有疑虑。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30. 沐猴而冠

解释:比喻虚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

出处:《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31. 不名一钱

解释:名:占有,指一个钱也没有;形容贫穷到了极点。

出处:《史记·邓通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32. 瞋目张胆

解释:形容有胆识,敢作敢为。后形容无所顾忌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出处:《史记·陈余列传》:“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

33. 妇人之仁

解释: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34. 奉公如法

解释:意思是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35.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解释:应该作出决断而犹豫不决,就要产生祸乱。指做事应当机立断,否则后患无穷。

出处:《史记·春申君列传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失朱英之谓邪?”

36. 不避汤火

解释:意思是不畏凶险。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37. 杯盘狼藉

解释:意思是桌上的杯盘放的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38. 短小精悍

解释: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解为人短小精悍。”

39. 不约而同

解释: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40. 不寒而栗

解释:原义是不冷而发抖;形容内心恐惧至极。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41. 改过自新

解释:改正过失或错误,重新做起。

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

至厚,当改过自新。”

42. 陈陈相因

解释:原指皇仓之粮逐年增加,陈粮上压陈粮。后多比喻沿袭老一套,无创造革新。

出处:《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43. 各自为战

解释:意思是指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44. 国士无双

解释: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45. 决胜千里

解释:决定千里之外战役的胜利。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46. 灌夫骂座

解释:灌夫酒后骂人泄愤,形容为人刚直敢言。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遂怒,劾灌夫骂座不敬,系居室。”

47. 贵不可言

解释:意思是极其高贵,以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旧时相面的人卜测人的前程时常说的话。出处:《史记·高祖本纪》:“老父曰:‘向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48. 忽忽不乐

解释: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样子。

出处:《史记·梁孝王世家》:“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勿勿不乐。”

49. 救火扬沸

解释:沸:开水。本意是抱薪救火,扬汤止沸。比喻解决问题方式不当,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形容情况危急。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序》:“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

50. 乐善好施

解释:意思是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出处:《史记·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51. 利令智昏

解释:指因贪图利益而使头脑发昏;比喻因贪图私利而丧失理智,把什么都忘记。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52. 季布一诺

解释: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53. 控名责实

解释:控:引;责:求。使名声与实际相符。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54. 立锥之地

解释:指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也比喻极小的安身之处。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55. 栎阳雨金

解释:意思是比喻意外的恩赐。

出处:《史记·秦本纪》:“扞献公呴十八年,雨金栎阳。”

56. 举鼎绝膑

解释:意思是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出处:《史记·秦本纪》:“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57. 六出奇计

解释: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

58. 每饭不忘

解释:意思是时刻不忘。

出处:《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

59. 略不世出

解释:意思是谋略高明,世间少有。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60. 门不夜关

解释:社会安宁,风气良好。

出处:《史记·循吏列传》:“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61. 名不虚立

解释:意思是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虚妄。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名不虚立,士不虚附。”

62. 旁若无人

解释:意思是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63. 奇货可居

解释:意思是指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后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子楚,秦诸庶孼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64. 千门万户

解释:意思是形容殿宇深广或形容人户众多。

出处:《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

65. 犬吠之盗

解释:意思指小偷。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

66. 人人自危

解释:原义是每个人都存戒心,觉得有危险;形容恐惧不安。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67. 轻虑浅谋

解释:指考虑不全面,计划不周密。

出处:《史记·赵世家》:“李兑谓肥义曰:‘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而不顾其害,

同类相推,俱入祸门。’”

68. 人微权轻

解释:即指人的资历浅,威望低,权力不能使大家信服。

出处:《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69. 三令五申

解释:意思是多次命令和告诫。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

70. 白鱼入舟

解释:本义指白鲦跳入船中。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也形容好兆头开始。

出处:《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诸侯皆曰:‘纣可伐矣。’”

71. 人心难测

解释:指人的心思难以揣测。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此二人相与,天下至欢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72. 声名狼藉

解释:意思是比喻名声非常恶劣。

出处:《史记·蒙恬列传》:“毅对曰:‘……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藉于诸侯。’”

73. 数见不鲜

解释:意思是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无久慁公为也。”

74. 四海为家

解释: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亦指志在四方,不留恋故乡或个人小天地。

出处:《汉书·高帝记》:“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

75. 首鼠两端

解释:指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或动摇不定;形容形容迟疑不决,瞻前顾后。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76. 手足异处

解释:意思是指被杀。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

77. 舐糠及米

解释:意思是舔米外的糠,一直舔到里面的米,比喻占据的地方再夺取政权,也比喻由表及里,逐步进逼。

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里语有之,舐糠及米。”

78.坐上琴心

解释:意思是指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司马相如宴于临邛富人卓王孙家,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

寡,相如于座上以琴声传意,文君心悦,遂夜奔相如。”

79. 使羊将狼

解释:比喻不足以统率指挥。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驾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这要坏事。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

80. 四通五达

解释:意思是形容交通极便利。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

《史记》中的110个成语

《史记》中的110个成语 《史记》中的110个成语 1.霸王别姬 [释义]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西楚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统治权的战争中兵败,项羽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2.天下无双 [释义]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形容出类拔萃,独一无二。 [出处]《史记·信陵君列传》:“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 3.海市蜃楼 [释义]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的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出处]《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隋唐遗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4.相见恨晚 [释义]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相投。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5.国士无双 [释义]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收藏!出自《史记》的110个成语,博古通今 @动脉影 6.随波逐流 [释义]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跟着别人走。 [出处]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7.相得益彰 [释义] 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出处]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8.沐猴而冠 [释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9.奇货可居 [释义]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10.分庭抗礼 [释义]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

史记四字词语摘抄大全

史记四字词语摘抄 1、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2、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多用作贬义。 3、馨竹难书:罄,尽,空;竹,指竹简。罄竹难书指即使把竹简写尽了也写不完累累罪恶。比喻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贬义词)。 4、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5、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词) 6、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如:“他这种做法实在不足为训。”注意不能将这里的“训”理解为“教训”。 7、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不要把它误解成原形毕露之义。 8、韦编三绝: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多次断绝。形容读书勤奋。 9、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多用作贬义。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也可写作“重振旗鼓”。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不稂不莠:稂,狼尾草。全词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 12、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家炼丹,炉中的.火焰由红色转成青色时即为火候到家。比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注意本词语用的对象。 13、管中窥豹:通过竹管子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14、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以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15、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16、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 17、望穿秋水:秋水,比喻眼睛。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18、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多用作贬义词。 19、越俎代庖: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所管的事情。 20、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该词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数量词。

出自史记的成语

出自史记的成语 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 面如冠玉:《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如胶如漆:《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沐猴而冠:《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坐上琴心:《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司马相如宴于临邛富人卓王孙家,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相如于座上以琴声传意,文君心悦,遂夜奔相如。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围魏救赵:《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文君新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 美如冠玉:《史记陈丞相世家》:平虽美大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低回不已:《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 不赞一词:《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文君新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

史记中的成语

《史记》中的成语 【完璧归赵】〖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出处〗《史记&S226;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出处〗《史记&S226;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怒发冲冠】〖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史记&S226;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刎颈之交】〖解释〗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出处〗《史记&S226;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胶柱鼓瑟】〖解释〗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出处〗《史记&S226;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纸上谈兵】〖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出处〗《史记&S226;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出自《史记&S226;廉颇蔺相如列传》 【图穷匕见】〖释义〗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出自《史记&S226;刺客列传》拔帜易帜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取而代之。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背水一战】〖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出处〗《史记&S226;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跖犬吠尧】〖解释〗桀的犬向尧狂吠。比喻各为其主。 【多多益善】〖解释〗益:更加。越多越好。〖出处〗《史记&S226;淮阴侯列传》:“臣多多益善耳。” 【一饭千金】〖解释〗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出处〗《史记&S226;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安堵如故】拼音:ān dǔ rú gù 解释: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成语出处:《史记&S226;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约法三章】解释:--- 约:商议确定;法:法律。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出自《史记&S226;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军事上的含义是: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引申开来,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出自《史记&S226;高祖本纪》

史记词语30个

史记词语 1.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解释:是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 2. 韦编三绝 解释: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后来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3. 酒池肉林 解释:商朝末代君王纣王生活糜烂,他下令在沙丘平台用酒装满池子,把各种动物的肉割成一大块一大块挂在树林里,这就是所谓的“酒池肉林”,以便一边游玩,一边随意吃喝。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 出处:《史记·殷本纪》:“大冣乐戏于沙丘,(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4. 网开一面 解释: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 5. 一字千金 解释:秦相吕不韦叫门客著《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出布告,称有能增减一字的,就赏千金。后来用“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6. 一饭千金 解释:韩信未得志时,曾受到漂母赠饭数十日。后来,韩信显贵后,赠漂母千金为谢。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7. 卧薪尝胆 解释:春秋时,越国为吴国把灭,越王勾践立志复仇,他将胆置于卧榻之上,每日尝一尝,表示不忘仇恨。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8. 孺子可教 解释:张良曾遇到一个老人,面对老人一次次的无理要求,张良都一一满足,老人见张良是个敦厚可教之人,于是传他一部兵法。成语孺子可教意为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史记》重点文言词语

必修五、《史记》重点文言词语集锦 必修五: 一、《陈情表》 1、终鲜 ..兄弟 2、刘夙婴 ..疾病/夙.遭闵凶 3、逮.奉圣朝 4、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5、寻.蒙国恩 6、除.臣冼马 7、臣具.以表闻/不为具.食《淮阴侯列传》/李斯,相也,具.于五刑 8、日薄.西山 9、更.相为命 10、庶.刘侥幸,保存余年 二、《项脊轩志》 1、迨.诸父异爨 2、殆.有神护者 3、令人长号.不自禁 三、《报任安书》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若望.仆不相师 .. 3、特.以为智穷罪极 4、用.之所趋异也 1

6、古人所以重.施行于士大夫者 7、勇者不必死.节 8、恨.私心有所不尽 9、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10、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功高盖.主 1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12、大底发愤.之所为作也 13、思垂.空文以自见 14、欲以究天人之际. 15、草创未就. 16、今遭此祸,惜.其不成 四、《渔父》 1、自令.放为 2、遂去,不复与.言 五、《逍遥游》 1、则风斯.在下矣 2、而后乃今培.风 3、控.于地而已矣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5、乃今以久特.闻 6、众人匹.之,不宜悲乎 2

8、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9、彼且.恶乎待哉 六、《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茂林修.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列.坐其次. 4、向.之所欣 5、未尝不临.文嗟悼 6、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7、一.死生为虚诞 《史记》选读: 一、《太史公自序》 1、使复典.之 2、司马氏去.周适.晋/子迁适.使反 3、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 4、诸侯之相.王 5、南略.邛、笮、昆明 6、不得与.从事 7、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8、道之不行. 9、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 3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词语整理

《〈史记〉选读》重点文言词语整理 伍员之死 重点掌握: 一、委,①致送,呈献,付于。一一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就让张仪假装离开秦.国,用丰厚的礼物作为见面礼呈献给楚王,表示愿意侍奉楚王。币,礼物;质,通“贽”,见面礼)《屈原列传》 ②丢弃,散落一一花钿委地无人收《长恨歌》 . 二、俾(b i),使。一一俾众周知;俾有所悟。 .. 三、望,怨恨。——若望仆不相师(好像抱怨我不听您的劝告《报任安书》). 四、幸,希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不能随随便便就.答应你)《孔雀东南飞》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拖了很久没有回信,希望不要怪罪我。过,责.备。报,回信)《报任安书》 五、谢,告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六、吊,①慰问。一一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 ②祭奠死者——死则往吊哭之 . 七、殊,①很,极。一一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一一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 . 八月,此殊未当 . 不同——殊途同归 . 课文例句: 1、委.国为臣妾:把整个国家交给吴国作吴国的臣妾。委,致送,交付。 2、俾.无遗育:使他们没有后代。俾,使。 3、乃反怨望:却反而有怨恨情绪。望,怨恨。 . 4、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以,带领。 5、彼幸.武指败以自胜其计谋耳:只希望吴国战败来证明自己的计谋高明。 6、因辍谢,详病不行:就停止劝阻,假装有病不随大王出征。谢,告诉;详,通“佯”。.. 7、微伺:暗中观察。——微察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 8、微子之言:没有你的这番话。微,如果没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斯人,吾谁与归) . 9、令.若夫霸:使你父亲成就霸业。令,使。 10、顾.不敢望:本来就不敢有这种想法。顾,通“固”,本来,实在是。 11、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抉,挖出;县,同“悬”。

史记里面的四字成语

史记里面的四字成语 《史记》中的四字成语非常丰富: 百二河山:形容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 不可奈何:指没有办法。 必操胜券:一定有胜利的把握。 酒肉池林:形容穷奢极欲的生活。 左支右绌:指财源不顺,比喻为人或做事勉强应付,难以周全。 沐猴而冠:比喻外表装饰得很华丽但本质上没有价值。 鸟尽弓藏:指事成之后,用人之贤被抛弃。 一狐之腋:比喻珍贵的东西。 招摇过市: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奇货可居:指依仗某种独特的技能或物品为资本,获取巨大的利益。指鹿为马:指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先发制人:指做事抢先一步行动,占据主动或先机。 破釜沉舟:指为了达到目标而做出极端的决定,表示决心全力以赴。鸿门宴:指暗藏杀机的宴会或政治交易的场所。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指表面做一件事,实际想达到另一个目的。 毛遂自荐:指自己推荐自己承担某项任务或工作。 一知半解:指对事物的了解不够全面深入,只了解一些皮毛。

纸上谈兵:指只在书本上空谈理论,不切实际。 一字千金:形容文字或书法的价值极高。 完璧归赵:比喻将原物完整归还。 奇货可居:指依仗某种独特的技能或物品为资本,获取巨大的利益。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显露出来。等等。以上是部分出自《史记》的成语,仅供参考。 焚书坑儒:指秦始皇焚毁书籍和坑杀儒生的历史事件。 约法三章:指订立简单的法律条款,以规范人们的行为。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故意做出一种姿态,以掩盖真实的意图。 运筹帷幄:指在帐篷里制定作战计划,也比喻拟定处理事情的策略。高屋建瓴:指在高屋顶上倾倒瓶子里的水,或指居高临下,势不可挡。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鸟尽弓藏:指事成之后,用人之贤被抛弃。 招摇过市: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勤奋,苦心钻研。 鸿鹄之志:指远大的志向。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一败涂地:形容惨败后的狼狈景象。 完璧归赵:比喻将原物完整归还。 负荆请罪:指主动向人认错赔罪。 背水一战:形容在绝对危险的条件下,拼死一战。 萧规曹随:形容按照先前的规定或制度办事,墨守成规。

史记四字词语摘抄大全

史记四字词语摘抄大全 《史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著作,由司马迁撰写,共分为十二卷,记录了从夏朝到汉朝初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其中,四字词语是《史记》中常见的表达方式,简洁而有力,能够准确地概括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特点。以下是《史记》中的一些四字词语摘抄大全: 一、政治 1. 太平盛世:指太平繁荣的岁月。 2. 德才兼备:德行与才能兼具,指人品和能力都很出众。 3. 明察秋毫:形容人能够精确地观察到很微小的细节。 4. 令行禁止:指命令得到严格执行,不容违背。 5. 以德报怨:用仁义来回报仇恨,表示善恶有报。 二、军事 1. 以弱胜强:用弱小的力量击败强大的敌人。 2. 一鼓作气:在第一次鼓动中充分施加力量,决胜致败。 3.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指善于战斗的人无需夸口,只需取得胜利。 4. 兵不厌诈:战争中,对敌方进行欺骗,取得胜利。 5. 废寝忘食:形容人为某事忘记了吃饭和睡觉。 三、经济

1. 富国强兵:一个国家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2. 寸土必争:指在有限的领土上也要争夺每一寸土地。 3. 和平共赢:各方和睦相处,共同获益。 4. 进退有据:在行动中有充分的准备,有退路。 5. 货真价实:形容货物质量真实可靠,价值恰当。 四、文化 1. 以文乱武:国家治理以文化为主导而不采用武力。 2. 古为今用:借用古代的经验和教训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3. 文治武功:国家通过文化建设和军事力量维持治理国家。 4. 文如其人:人的文章可以反映出其为人的品质和性格。 5. 文章经典:指具有重要意义,被广泛传播和传承的文化作品。 五、人物 1. 苦心孤诣:表示一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十分苦心。 2. 才高八斗:形容一个人才华出众。 3. 精忠报国:指忠诚地为国家作出贡献。 4. 舍己为人:为了帮助他人或为了大众利益,牺牲自己的权益。 5. 志存高远:指一个人的志向或目标非常远大。 以上是《史记》中的一些常见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不仅能够恰当地概括人物和事件的特点,而且能够体现古代中国人的智

《史记》中的成语大全,经典语录、《史记》中的好词好句

《史记》中的成语大全,经典语录、《史记》中的好 词好句 《史记》中涉及到的成语大全: 运筹帷幄高屋建瓴卧薪尝胆鸟尽弓藏 一狐之腋鸿鹄之志毛遂自荐脱颖而出 歃血为盟因人成事一言九鼎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怒发冲冠刎颈之交纸上谈兵 一字千金奇货可居图穷匕见背水一战 肝脑涂地多多益善鸡鸣狗盗狡兔三窟 《史记》中涉及到的经典语录: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 2.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史记》 3.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 4.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 记》 5.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史记 6.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史记 7.法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史记 8.戏剧是时代的综合而简练的历史记. ——系统论 9.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史记 10.富贵多士,贫贱寡友史记. ——民谚 11.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史记》 12.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史记 1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

14.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史记》 15.祸不妄至,福不徒来——史记 16.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史记 17.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史记 1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2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 2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22.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史记 23.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史记

史记四字成语大全

史记四字成语大全 背水一战(韩信)完壁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望梅止渴(曹操)四面 楚歌(项羽)破釜沉舟(项羽)卧薪尝胆(勾践)纸上谈兵(赵括)指鹿为马(赵高)三顾茅庐(刘备)东窗事发(秦桧)如鱼得水(刘备)退避三舍(重耳)初出茅庐 (诸葛亮)图穷匕见(荆柯)草木皆兵(苻坚)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杀妻求将 (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 (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金(韩信)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煮豆燃 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 (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入 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精忠报国(岳飞)胸有 成竹(文与可)。 背水一战(韩信)完壁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望梅止渴(曹操)四面楚歌(项羽)破釜沉舟(项羽)卧薪尝胆(勾践)纸上谈兵(赵括)指鹿为马(赵高)三顾茅 庐(刘备)东窗事发(秦桧)如鱼得水(刘备)退避三舍(重耳)初出茅庐(诸葛亮)图 穷匕见(荆柯)草木皆兵(苻坚)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金(韩信)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破釜 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 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 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 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 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精忠报国(岳飞)胸有成竹(文与可)。 南辕北辙【nán yuán běi zhé】:南辕北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 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史记成语100个

史记成语100个 《太史公自序》 1.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人有礼貌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4.名山事业:指著作。出处:“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不朽的著作 5.善善恶恶: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出处:“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6.一旦一夕:形容很短的时间。同“一朝一夕”。出处:“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夏本纪》 1.劳身焦思:解释劳:费;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出处:“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鲁周公世家》

1.一饭三吐哺: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比喻求贤殷切。出处:“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贤人。” 2.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出处:“平易近民,民必归之。”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高祖本纪》 1.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出处:“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2.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出处:“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军事、政治等。 3.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出处:“项王使卒三万人从……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候盗兵袭之,亦示项王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暗中活动。 4.安堵如故: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出处:“诸吏人皆安堵如故。”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指相安

史记中的词语300个

囊血射天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出自《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出自《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拔山扛鼎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先发制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沐猴而冠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别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无颜见江东父老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一败涂地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约法三章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运筹帷幄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鸟尽弓藏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招摇过市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积毁销骨出自《史记·张仪列传》 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脱颖而出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怒发冲冠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刎颈之交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胶柱鼓瑟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奇货可居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图穷匕见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肝脑涂地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多多益善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出自《史记》的成语

出自《史记》的成语网开一面出自《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出自《史记·殷本纪》 焚书坑儒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先发制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霸王别姬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无颜见江东父老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一败涂地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约法三章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运筹帷幄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高屋建瓴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鸟尽弓藏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招摇过市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出自《史记·陈涉世家》

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图穷匕见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肝脑涂地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多多益善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狡兔三窟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知尽能索:比喻智慧能力都竭尽了。 趾高气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瞻云就日:原指贤明的君主恩泽施及尤民。后多比喻得近天子。 在人耳目:表示为人们所听到看到,都已熟知。

史记有关的成语大全

史记有关的成语大全 许多朋友有所不知,其实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成语,都出自古代的《史记》。下面是店铺网小编带来的史记有关的成语大全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史记有关的成语大全推荐 1) 毛遂自荐:《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2) 游闲公子:《史记·货殖列传》:“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 3) 钟鸣鼎食:《史记·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4) 观望不前:《史记·信陵君列传》:“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5)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史记·外戚世家》:“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 6) 砥行立名:《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7) 为德不卒:《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8) 相见恨晚:《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9) 多多益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10) 五合六聚:《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 11) 得意洋洋:《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12) 人人自危:《史记·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13) 鼠窃狗偷:《史记·刘敬书孙通列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尔,何足置之齿牙间。” 14) 王侯将相:《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5) 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16)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7) 杀妻求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18) 指鹿为马:《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19) 负荆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0) 海市蜃楼:《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隋唐遗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21) 分庭抗礼:《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22) 汗流浃背:《史记·陈丞相世家》:“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23) 兽聚鸟散:《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 24) 丧家之犬:《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25) 所向披靡:《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26) 百二河山:《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27) 趾高气扬:《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

《史记》词语形容脾气

《史记》词语形容脾气 1、横眉怒目:耸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2、勃然变色:勃然:突然地。变色:变了脸色。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3、黑眼定心:指看见某些事情后心里生气。 4、咬牙切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5、怒目横眉:稻株眉毛,瞪大眼睛。形容瞪著的样子。 6、勃然大怒: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7、肝胆欲碎:欲:将要。肝和胆将要碎裂了。形容极度悲愤或非常生气。 8、怒目切齿:怒目:怒视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形容极其愤恨。 9、冲冠发怒:形容极为愤慨。 10、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11、怒火中烧:中,心中。怒火在心中冷却。形容心中怀著很大的愤慨。 12、怒目而视: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 13、嗔目切齿:嗔目:发狂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慨的'样子。 14、嚼齿穿龈:齿:牙齿。穿:咬破。龈:牙龈。紧咬牙齿,竟咬破了牙龈。形容对敌人恨之入骨。 15、怒气填胸:胸中充满著了愤慨。形容愤慨至了极点。 16、怒形于色: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17、气急败坏:通常用以形容一个人非常生气的样子。 18、吹胡子瞪眼:形容很生气的样子。 19、怒目照面:彼此愤慨地看著对方。 20、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怒。 21、怒火冲天:形容愤慨之极,无法遏制。

22、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23、火冒三丈:冒著:往上。形容愤慨到极点。 24、怒气冲冲:盛怒的样子。 25、赫然而怒:形容大怒。火冒三丈的样子。 26、愤愤不平: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27、怒火中烧:中;心中。怒火在心中冷却。形容心中怀著很大的愤慨。 28、怒不可遏: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29、愤愤不平:很生气的样子。心中破口大骂,深感气愤。 30、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 31、七窍生烟:七窍:指两耳、两眼、两鼻孔和口。或形容气愤或急切到极点。 32、冲冠怒发:形容极为愤怒。 33、幡然悔悟停在�_:�_:发狂时睁大眼睛。暂停发狂和生气。多用做劝阻,停歇 生气之言。 34、怒气冲天:怒气冲上天空。形容愤怒到极点。 35、大发雷霆:霆:极响的雷,比喻恼怒。比喻小发牢骚,大声指责。 36、努目撑眉:努目:怒目。竖眉瞪眼。形容愤怒、生气的样子。 37、暴跳如雷:暴:乖戾,胆怯。急怒叫做冲,象不下雨一样强烈。形容又着急又怒,小发牢骚的样子。 38、裂眦嚼齿:眦:眼眶。瞪眼欲裂,牙齿紧咬。比喻愤怒到了极点。 39、拂袖而去:拂袖:甩袖子,则表示生气。形容后生了气,一甩袖子就跑了。 勃然大怒、大发雷霆、火冒三丈、怒不可遏、怒发冲冠、怒气冲冲 1、勃然大怒 【拼音】:bó rán dà nù 【释义】:勃然:忽然。忽然闪崩小发牢骚。 【出处】: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甲乙之间,暴风三溱 拔树折木。”

关于出自《史记》的成语汇总

关于出自《史记》的成语汇总 篇一 1、【沐猴而冠】 【来源】《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释义】比喻虚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 表面。 2、【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来源】《史记·高祖本纪》: “……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 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 【释义】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 到某种目的。 3、【韦编三绝】 【来源】《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 比喻读书勤奋。

4、【酒池肉林】 【来源】《史记·殷本纪》: 大冣乐戏于沙丘,(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 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释义】商朝末代君王纣王生活糜烂,他下令在沙丘平台用酒装 满池子,把各种动物的肉割成一大块一大块挂在树林里,这就是所谓 的“酒池肉林”,以便一边游玩,一边随意吃喝。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 5、【网开一面】 【来源】《史记·殷本纪》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 【释义】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 给人一条出路。 6、【一字千金】 【来源】《史记·吕不韦列传》: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秦相吕不韦叫门客著《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出布告, 称有能增减一字的,就赏千金。后来用“一字千金”称赞诗文精妙。 7、【一饭千金】 【来源】《史记·淮阴侯列传》:

史记上描写神态的词语

史记上描写神态的词语 不动声色、从容自若、怆地呼天、大义凛然、扼腕长叹、戟指怒目、老气横秋、咆哮如雷、如痴如醉、投袂而起、扼腕抵掌、行色匆匆、雍容雅步、悠然自得、风度翩翩、形输色授焕发踔厉风发抖擞精神斗志昂扬发扬蹈厉奋袂而起精神抖擞精神焕发精采秀发炯炯有神慷慨陈词慷慨悲歌龙马精神容光焕发生气勃勃生龙活虎仰首伸眉意气风发朝气蓬勃振奋人心威武金刚怒目龙行虎步龙骧虎视龙骧虎步雄姿英发雄赳赳,气昂昂燕颔虎颈鹰扬虎视英姿飒爽风度不苟言笑落落大方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仙风道骨泱泱大风雍容雅步仪表堂堂正襟危坐委靡没精打采泥塑木雕人困马乏少气无力师老兵疲睡眼惺忪心力交瘁形容枯槁衣不解带有气无力哭鬼哭狼嚎鬼哭神号嚎啕大哭呼天抢地泣下沾襟声泪俱下病哭流涕啼饥号寒涕零如雨涕泗滂沱笑打哈哈抚掌大笑付之一笑哄堂大笑捧腹大笑破涕为笑忍俊不禁嘻皮笑脸喜笑颜开喜形于色哑然失笑嫣然一笑一颦一笑胁肩谄笑袖如充耳传情眉来眼去情人眼里出西施温情脉脉羞人答答姻视媚行造作矫揉造作拿糖作醋拿腔做势寻死觅活沉默沉默寡言顿口无言缄口无言绝口不道其他楚楚可怜呆若木鸡道貌岸然额手称庆横眉怒目声音笑貌义形于色众醉独醒从容自若沉着镇静,神态自若飘飘欲仙飘飘然将要飞升成仙。 比喻人的神态、动作轻盈飘忽如同神仙,也形容人的感受轻松爽快、沾沾自喜不动声色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 形容非常镇静。怆地呼天怆:悲伤,凄楚。 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 大摇大摆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大义凛然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扼腕长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的神态。 灰头土面满头满脸沾满尘土的样子。也形容懊丧或消沉的神态。 戟指怒目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老气横秋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 也形容缺乏朝气。眄视指使形容骄傲的神态。 咆哮如雷形容人暴怒喊叫的神态。屏声息气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