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首件分析

隧道首件分析
隧道首件分析

莆炎高速三明段YA5标合同段

隧道二衬首件施工总结

编制:

复核:

审批:

新疆北新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莆炎高速YA5标项目经理部

2018年5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首件目标与目的 (5)

三、施工计划 (5)

3.1进度计划 (5)

3.2材料设备计划 (5)

3.3劳动力计划 (6)

四、首件工程施工工艺。 (8)

4.1施工流程图 (8)

4.2监控量测、隧道初支断面净空测量 (9)

4.3清底和基面处理 (9)

4.4隧道结构排水施工 (9)

4.5施工缝、变形缝处理 (10)

4.6防水层施工 (12)

4.7钢筋施工 (13)

4.8衬砌台车就位及端部模板安装 (14)

4.9混凝土浇筑 (14)

4.10拆模 (14)

4.11砼养护 (15)

五、质量检查与控制 (15)

六、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整改的地方 (16)

七、总结 (17)

一、工程概况

太平峰隧道右洞YK322+181~YK322+170.5为洞口浅埋段,共长10.5米,进出口段为岩性为中徽风化千枚状粉砂岩、变质砂岩,全~强分化岩,围岩级别为V级,稳定性差。最大埋深约97米。采用复合式衬砌,二次衬砌主要参数为:(55cm、45cm厚模筑C30防水钢筋混凝土);衬砌钢筋为双层钢筋,环向钢筋为HRB400Φ25、φ20钢筋,间距@=20cm;纵向钢筋为HRB400Φ12钢筋,间距@=25cm;箍筋为HPB400φ12钢筋,间距@=20cm;防水层由1.5mm厚EVA卷材和300g/m2无纺布组成;洞门形式为端墙式。

选择太平峰隧道YK322+181~YK322+170.5段二衬为首件工程,围岩为Ⅴ级围岩。

本段隧道属ZDK-1、Z5-1衬砌,二次衬砌采用拱墙C30防水钢筋混凝土,仰拱采用C30钢筋混凝土。防水砼的抗渗等级为≥S6。

隧道暗洞防、排水采用防水板、环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横向引水管与隧道中心排水沟相连;施工中保证结构接缝的施工质量。沿隧道纵向设置检查井以方便定期疏导检查纵向排水管。路面水单独通过边沟排出,在洞外净化处理后排放。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敷设土工布(300g/m2)+1.2mmEV A防水板,作为第一道防水措施。二衬砌采用不低于S6的防水混凝土,作为第二道防水措施。环向施工缝、沉降缝均布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并用防水材料嵌缝。

二、首件目标与目的

1.质量目标:实测项目和外观鉴定综合评分达95分以上,中间交验一次通过。

2.安全目标:无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发生。

3.环保目标: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法》和《水土保持法》及地方政府

有关规定落实环保。采取各种工程防护措施,控制水资源污染,水土流失,减

少粉尘对空气的污染,减少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确保沿线

景观不受破坏,保持生态平衡,创造良好的环境。

4.首件的目的:通过二衬首件的施工,取得相关的技术参数,确保拟定的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为后续施工总结相关经验;通过首件工程施工,确保劳动力、机械设备等最佳组合,以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全施工段二衬的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来确定最优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

三、施工计划

3.1进度计划

序号项目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备注

1 二衬防水施工2018.4.17 2018.4.19

2 二衬钢筋施工2018.4.19 2018.4.21

3 二衬砼浇筑2018.4.21 2018.4.22

4 养生2018.4.22 2018.4.29

3.2材料设备计划

1.材料准备:工程材料砂、碎石、水泥、钢筋经检验合格后购进,满足二衬施工需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试验室已作好各种混凝土配合比和各种原材料如水泥、砂、碎石、钢筋、等试验工作,并已报监理工程师批复。

2.施工用电主要以电网供电为主,发电机发电为辅的方针,解决用电问题。

搅拌站标定、调试拌和设备,使拌合站性能处于良好状态,并经常进行试运行;检查搅拌机、运输车配套能满足施工要求。

3.施工道路:利用现有道路及征用临时施工便道,施工便道能保证晴雨通车,以方便施工机械、材料、混凝土等的运输。施工场地四周已做好排水工作。

对进场设备、机具进行安装、调试检查和试运转,确保机械正常工作,配备足够的条件。

4.实验人员及时对原材料进行抽检,检测砂、碎石的含水量,根据理论配合比调整施工配合比。试验、测量仪器已全部检测标定完毕、试验室已取得资格证书,并已投入使用。

5.对进场定型模板按照二衬施工要求的尺寸进行检验、磨光刨光、试拼装。

6.钢筋垫块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主要机械设备表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

1 整体液压模板台车10.5m 1

2 多功能台架 1

3 侧卸装载机 1

4 运输车20T 3

5 混凝土运输车9m3 3

6 混凝土输送泵 1

7 焊机 2

8 搅拌机 2

9 钢筋切割机 2

10 钢筋调直机 2

11 发电机250KW 1

12 注浆泵 3

15 插入式捣固棒Φ50 3

3.3劳动力计划

1.项目部管理人员:

工种人名或数量主要工作范围及职责

施工负责人王浩錡负责项目隧道施工组织管理

技术人员李超负责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测量负责人龚志华负责测量放样,控制标高

测量员米华飞负责测量放样,控制标高

质检工程师郭航燕负责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专职安全员叶飞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试验负责人蔡朝军负责试验检测工作

2.施工班组人员

工种防水工普工钢筋工木工砼工合计人数 4 9 8 9 7 37

四、首件工程施工工艺。 4.1施工流程图

施工准备

监控量测确定二衬施作时间

台车移位

1、挂设防水板及铺设环纵向盲管

2、中线水平放样

3、铺设衬砌台车轨道

涂刷脱模剂

台车定位

钢筋绑扎

合格

合格

施作止水带

隐蔽检查

自检及监理工程师检查,合

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

混凝土浇筑

台车脱模

养护

下一循环

4.2监控量测、隧道初支断面净空测量

二次衬砌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符合下列条件:隧道周边位移有明显的减缓趋势;拱顶沉降、水平收敛速度≤

0.2mm/d;施做二次衬砌前的位移值已达总位移的80%以上;在隧道二衬施工之前,先由测量组对隧道初支断面净空进行测量,对隧道净空进行检查,完成后将测量成果上报。经监理检查合格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

4.3清底和基面处理

自拱顶向两侧将基面外露的钢筋头、铁丝、锚管、排管、锚杆等尖锐物切除锤平,并用砂浆抹平顺,无尖锐物。对基面凹凸不平处修凿及用砂浆抹平顺,将基面阴、阳角处和棱角部位须用砂浆抹成圆弧,圆弧半径为100mm。

4.4隧道结构排水施工

在隧道环向铺设塑料盲沟将水引入边墙两侧Φ100mm双壁打孔波纹管集水,然后通过Φ100mmPVC横向排水管将水引入边墙两侧侧式排水管排出洞外。

(1)纵向排水管

衬砌两侧墙背排水管采用φ100mm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沿隧道底部通长布置,其坡度与隧道纵坡一致,用EV A防水板+无纺土工布包住排水管,并固定牢固。

(2)横向排水管

沿隧底每隔8m设置横向φ100mmPVC波纹管,连接纵向排水盲管与侧式排水管联接。

(3)环向排水盲管

隧道每10m设置一道拱部环向设φ50mmHPDE单壁打孔波纹管,用200g/㎡无纺布包住盲管,用φ3细铁丝网捆好。

(4)注意事项

按规定划线,以使盲管位置准确合理,划线时注意盲管尽可能走基面的低凹处和有出水点的地方。盲管与岩面的间距不大于5cm。盲管与支护脱开的最大长度不大于10cm。施工中三通管留设位置准确,接头牢固。盲管上有接头用无纺布等渗水材料包裹,盲管无泥砂、喷混凝土料或杂物堵塞,泄水孔通畅。集中出水点沿水源方向钻孔,然后将单根集中引水盲管插入其中,并用速凝砂浆将周围封堵,以使地下水从管中集中引出。

图中单位(cm)

4.5施工缝、变形缝处理

1)施工缝

环向施工缝根据台车长度每10.5m设一道(遇沉降缝时不设施工缝),环向施工缝除设置的防水层外,在拱墙衬砌中部设置中埋橡胶止水带。

拆模后对刚脱模的砼端头横截面的中部进行凿槽处理,槽的深度为止水条厚度的一半,宽度为止水条宽度,然后进行清洗,在灌筑下循环砼之前,中埋橡胶止水带粘贴(或钉敷)在槽中,然后模板台车定位,灌筑下循环的砼。

2)沉降缝

本隧道二次衬砌在地质变化处、明洞和暗洞分界处或级围岩连续均应设置变形缝。

变形缝处,在衬砌背后防水板与喷射砼之间全断面设置中埋橡胶止水带,缝间为2cm厚的沥青木丝板。

安装工艺及步骤

①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止水带的准确位置及尺寸规格。

②沿二次衬砌设计轴线间隔1m在挡头板上钻φ8钢筋孔。

③将加工成型的φ8钢筋卡由待模筑混凝土一侧向另一侧穿出,内侧卡紧止水带一半,另一半止水带紧贴在挡头模板上。

④待浇筑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挡头板,将止水带靠中心钢筋拉直,然后弯曲φ8钢筋卡套上止水带,模筑下一环混凝土。

在混凝土结构沉降缝处,沿结构厚度的中心线将止水带的两翼分别埋入结构中,圆环中心对准沉降缝中央。止水带设置时不可翻转、扭曲。在混凝土浇筑前避免止水带被污物和水泥砂浆污损,表面有杂质须清理干净,以免混凝土与其咬合不紧密形成渗水通道。施工时保证止水带与混凝土牢固结合,除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要严格控制外,接触止水带的混凝土不出现粗骨料集中和漏振现象。

4.6防水层施工

无纺布(300g/m2)、EV A(1.2mm)防水板施工:防水板的焊接及铺挂采用热合焊接吊环铺挂工艺。所有PVC垫片应选择基层凹坑部位固定,避免固定防水板时局部过紧。无纺布采用搭接法连接,搭接宽度100mm,缓冲层铺设时与岩面密贴,铺设防水板时,防水板的铺设方向以尽可能少地出现手工焊缝为主。防水板采用沿隧道纵向铺设的方法。防水板采用热风焊枪手工焊接在PVC垫片上焊接牢固可靠。

防水板接缝焊接:防水板之间接缝采用双焊缝热合机将相邻两幅卷材进行热熔焊接,卷材之间的搭接宽度为100mm,接缝为双焊缝,中间留出空腔以便进行充气检查。

防水板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以下检查:

1、防水板是否存在破损,如果存在破损用记号笔作出标记。

2、相邻防水板之间的搭接长度是否满足要求

3、防水板焊缝现场无“假焊”、“漏焊”和“焊焦”。

4、防水板破损处是否用2倍与破损面积的防水板进行补焊。

4.7钢筋施工

钢筋在加工时,钢筋的接头根数符合规范要求,骨架在钢筋场地上集中加工,因环形较长,分段制作。相邻段钢筋骨架拼装在一起同时加工,前一环形骨架作为后一环形骨架的模具,制作好的钢筋骨架放置于平整、干燥的场地上,每个环形筋下垫方木与地面脱离,每个环形段的钢筋骨架挂好标志牌,同时做好防雨、防潮等工作。

钢筋按要求在洞外加统一加工,运输到现场,在台车上人工安装绑扎。根据测量控制点先扎外层环向定位钢筋,用纵向筋将定位钢筋连接后,以纵向筋作为其他环向筋安扎依据,扎完外层后再用相同方法安扎内层钢筋,并及时将内外层钢筋用箍筋连接,箍筋斜向交叉钩在环向钢筋外侧,弯钩长度必须保证箍住环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同环箍筋间隔设置,相临两环箍筋呈梅花型布置。电弧焊点焊,以加强整体刚度。钢筋安设完成后,按中线标高进行轮廓尺寸检查,合格后于内

层钢筋挂设5.5cm厚砂浆垫块,以确保砼灌筑后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绑扎时,

严禁损伤防水板,钢筋焊接时,用防火板对防水板进行遮拦,以防烧伤防水板。

4.8衬砌台车就位及端部模板安装

调整台车轨道中心及标高。轨道平面位置偏差和高程偏差控制均在1cm以内,使模板中心线尽量同台车大梁中心重合,使台车在砼灌注过程中处于良好的受力状态。

预埋件施工与在二次衬砌同时施工。预埋件预埋位置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作,保证预埋件位置及质量要求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施工过程中先准确放出预埋件的位置、制作好需预埋的构件,衬砌台车就位后,测量放样,固定好预埋件,保证位置准确。预留部分则在衬砌时依靠模板台车固定模型,灌注过程中也随时观察随时纠正偏差。模板台车脱模后及时脱去预留洞室的模型,修整预留洞室的棱角,检查洞室的尺寸,保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预埋注浆管采用φ42×4mm钢管,注浆口露出衬砌外,出浆口顶在EV A防水板上,以防浇砼时砂浆堵塞注浆管。.拱顶中线位置纵向每3m设一注浆管,注浆管长度大于50cm。

待衬砌施工完成后,通过预埋钢管注浆。采用M20单液水泥净浆对洞顶进行回填,确保拱部不存留空隙,注浆压力0.35~1MPa。

4.9混凝土浇筑

控制好砼的塌落度并提高砼的和易性、保水性,避免砼泌水。

砼采用泵送,用分层、左右交替对称浇注,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1m。两侧高差控制在50cm以内。接头管箍避免接触不当造成爆脱,管路用方木支垫高出地面,穿过台车时管箍不与台车构件相接触。砼输送管路端部设置一根软管,软管管口至浇筑面垂距控制在1.5m以内,以避免砼集料堆积和产生离析。砼开盘前先泵送同级砂浆,砂浆量为在电缆沟底顶面上平铺2cm,以保证电缆沟底顶面砼同拱墙砼的连接,防止模板缝隙漏浆造成砼泛砂或露骨;同时起到润湿输送泵和管路的作用。振捣采用定人定位用插入式振动器捣固,保证砼密实;拱顶及反弧段辅以附着式平板振动器振捣。

4.10拆模

按施工规范采用最后一盘封顶砼试件达到的强度来控制。当不承受外荷载时,砼强度需达到5MPa或在拆模时混凝土表面和棱角不被损坏并能承受自重时拆模;拆模时先拆两侧模板,最后拆顶模,支撑按先后顺序放松,防止由于支撑丝杆放松不当使台车模板扭曲,造成混凝土表面粘连擦伤。当衬砌施作时间提前,承受有围岩压力时,按规范要求进行。

4.11砼养护

拆模前用水冲洗模板外表面,拆模后用高压水喷淋混凝土表面,以降低温度,养护期不少于7天。

五、质量检查与控制

根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各工序检验标准如下:1、模板安装施工质量标准

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平面位置及高程(mm)±15 尺量:全部

2 起供线高程(mm)±10 水准仪测量:全部

3 拱顶高程(mm)+10 水准仪测量:全部

4 模板平整度(mm)

5 2m靠尺和塞尺:每3m测5点

5 相邻浇筑段表面错台

(mm)

+10 尺量:全部

2、混凝土衬砌施工质量标准

序号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

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混凝土强度在合格标准内试件强度实验报告

2 边墙平面位置(mm)±10 尺量:全部

3 拱部高程(mm)+30,0 水准仪测量(按桩号)

4 衬砌厚度不小于设计值激光断面仪或地质雷达随机检查

5 边墙、拱部表面平整

度(mm)

15

2m直尺、塞尺:每侧检查5处;

或断面仪测量

3、衬砌钢筋质量标准

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

允许偏

差值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主筋间距(mm)±10 尺量:连续3处以上

2 两层钢筋间距(mm)±5 尺量:两端、中间各1处以上

3 箍筋间距(mm)±20 尺量:连续3处以上

4 绑扎搭

长度

受拉

HPB级钢筋30d

尺量:每20m检查3各接头HRB级钢筋35d

受压

HPB级钢筋20d

HRB级钢筋25d

5 钢筋加工长度(mm)-10,+5 尺量,每20m检查2根

6 钢筋保护层厚度(mm)-10,+5 尺量,两端、中间各1处4、防水层质量标准

项次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

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搭接宽度≥100 尺量:全部搭接均要检查,每个搭接检

查3处

2

缝宽

(mm)

焊接

两侧焊接缝宽

≥25 尺量:每个搭接检查5处粘接粘缝宽≥50

3 固定点间距(m)符合设计要求尺量:检查总数的10% 5、止水带质量标准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纵向偏离(mm)±50 尺量:每环3处

2 偏离衬砌中心线

(mm)

≤30 尺量:每环3处

六、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整改的地方

不足之处:

1、防水板铺设采用电磁原理与垫片焊接,施工过程中工人对设备使用不熟练,焊接时间控制不到位,防水板有焊穿现象。

2、顶部钢筋采用绑扎连接,后应业主要求钢筋连接使用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顶部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过程中对防水板保护不到位,防水板有灼伤现象。

3、现场应提前做好施工准备,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手忙脚乱。

4、混凝土局部有油迹

整改措施:

1、对工人进行培训,确保后期能够熟练使用设备。对破损及灼伤的防水板及时进行修补,(修补防水板采用半径不小于5cm的圆形防水板进行修补)未完成修补的坚决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

2、顶部钢筋焊接时,加强对防水板的保护。

3、施工现场及时和搅拌站沟通混凝土运输至现场的时间,提前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

4、严格控制脱模油喷涂的厚度,以喷涂后无水珠、油珠为宜,否则应擦干。

七、总结

通过太平峰隧道YK322+181~YK322+170.5段二衬整个工程施工过程来看,我标段所确定的二衬施工工艺满足二衬施工的要求,可以用于后期隧道的二衬的施工。通过首件施工,使全体隧道施工队伍加深了对二次衬砌施工工艺的理解,增强了其质量意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我们提出了改进措施。在后续施工中我们将发扬首件工程中的优点,继续改进或优化工艺方案,杜绝在首件工程的问题再次发生,优质、安全的完成隧道的二次衬砌的施工。

同时通过对太平峰隧道二次衬砌的加工钢筋、混凝土、防水板等的的成品检测,其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及《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JTGF60-2009的各项规定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要求。

隧道二衬首件分析总结(上报)

厦沙高速公路尤溪段A2合同段 马尾崎隧道进口二次衬砌首件工作总结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厦沙高速公路尤溪段A2标段项目经理部

厦沙高速A2标马尾崎隧道 二次衬砌首件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马尾崎隧道位于福建省尤溪县台溪乡七官场村和中仙乡华口村 境内,采用双向四车道分离式结构,左右线进出口洞门均采用端墙式,马尾崎隧道左线全长2641m,右线全长2648m,左线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Z1K120+344、Z1K122+985,右线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 K120+371、K123+019。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左右线均采用端墙式洞门,主洞隧道建筑限界:10.25m(宽)×5.0m(高)。 本次二衬施工里程为:K120+371~K120+381段,设计围岩为V 级,衬砌结构类型为ZDK-1。 二、施工准备 1、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了交底,针对二衬施工的各工序进行了解说和示范,让班组每个作业人员都能熟悉并掌握每个施工细节和注意事项。 2、施工前,对各种机械设备进行维修、检查,确保处于正常状态,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各种原材料已进场检验合格,并准予使用。 4、初期支护已进行相关检测,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5、模板台车已进场拼装完成并验收合格,准予使用。 三、施工控制及参数总结 施工工艺流程:基面处理→防排水系统施工→钢筋绑扎(预留、

预埋件施工)→台车定位→止水带及堵头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拆模→养护 1、基面处理 在防排水工程正式施工前,技术员对初支面平整度进行检查。初支面较平顺,无突出尖角部分。项目部测量队对施工段轮廓线进行检查,自检符合要求后报监理复核,结果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防排水系统施工 基面处理符合要求后,进行防排水系统施工。 首先进行环向盲管(Φ5cmHDPE单壁打孔波纹管)铺设,由于地下水较贫乏,按10m/处进行布置,每处1根,外包200g/m2土工布。隧道两侧边墙脚外侧设置纵向排水管(Φ10cm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纵向排水管内积水通过横向排水管(Φ10cmPVC管)引入侧式排水管(Φ25cmU-PVC双壁打孔波纹管)内,排水管接头采用三通连接。 边墙脚处纵向排水管(外包土工布)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铁路单洞双线)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1 隧道概况 (1)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 1.2.1工程地质 (1) 1.2.2 水文地质 (1) 第二章隧道深浅埋判定及围岩压力的计算 (2) 2.1 深浅埋隧道的判定原则 (2) 2.2 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 (2) 2.3 Ⅳ级围岩计算 (3) 2.3.1 Ⅳ级围岩深浅埋的判定 (3) 2.3.2 Ⅳ级围岩压力的计算 (4) 2.4 Ⅴ级围岩的计算 (4) 2.4.1 Ⅴ级围岩深浅埋判定 (4) 2.4.2 Ⅴ级围岩压力的计算 (4) 第三章衬砌内力计算与检算 (5) 3.1 Ansys的加载求解过程 (5) 3.2 衬砌结构强度检算原理 (5) 3.3 IV级围岩衬砌内力计算与强度检算 (6) 3.4 V级围岩衬砌内力计算与强度检算 (9) 第四章衬砌截面配筋计算 (19) 4.1 截面配筋原理 (19) 4.2 IV级围岩配筋计算 (19) 4.3 V级围岩配筋计算 (20) 4.3.1 断面1的配筋计算 (20) 4.3.2 断面2的配筋计算 (21)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隧道概况 太中银铁路为客货共线的双线铁路。线路上一共建有22座隧道,其中王家庄2号隧道位于王家庄东侧,隧道进口地势较陡,此处岩石裸露,进口前方为一冲沟,冲沟内有水,地势狭窄。出口坡度陡,为黄土覆盖,并有大量植被,出口前方为一冲沟,沟内地势平缓,沟内经过开采,原有地形已改变。隧道进口里程DK194+082,出口里程DK194+450,全长368m 。隧道位于半径为5000m 曲线上,隧道内坡度为7.5‰的下坡,最大埋深61.08m 。隧道进出线间距4.49m ,DK194+340至出口线间距为4.40m 。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2.1工程地质 (1) 隧道洞身通过的地层为第四系中更新统洪积层老黄土,奥陶系下统灰白色石灰岩。 地层描述如下: 老黄土:稍湿、坚硬状态,具垂直节理; 奥陶系下统灰白色石灰岩:强风化~弱风化,节理发育,岩层产状195°∠15°。 (3)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04m 。 (4)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地震基本烈度VI 度。 1.2.2 水文地质 隧道洞体内土石界面有地下水。

隧道结构受力分析提交

《工程结构破坏过程数值试验》 题目名称: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受力分析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XXX 指导教师:XXX 日期:XXX

《工程结构破坏过程数值试验》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工程结构破坏过程数值试验 学生班级: 学号: 目录: 1.题目0 2.问题描述0 3.数值分析对象,计算目的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 4.软件扼要介绍;确定运用的模型及其参数。2 5.计算模型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3 6.模拟荷载及荷载的动态变化7 7.确定计算的收敛评判依据9 8. 考察各环节简化的合理性9 9.模型中及水的相互作用10 10. 求解运算10 11.确定后处理方法或反分析11 12.数值分析结果15

1.题目 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受力分析 2.问题描述 选取某新建铁路线上的隧道断面,该断面采用的支护结构如图1所示。为保证结构的安全性,采用了载荷-结构模型。 主要参数如下: ⑴隧道腰部和顶部衬砌厚度是65mm,隧道仰拱衬砌厚度为85cm; ⑵采用C30钢筋混凝土为衬砌材料; ⑶隧道围岩是IV级,洞跨是5.36m,深埋隧道; ⑷隧道仰拱下承受水压,水压0.2MPa。 图1 隧道支护结构断面图 隧道围岩级别是IV级,其物理力学指标及衬砌材料C30钢筋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 C30钢筋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表2 载荷计算表 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可计算出深埋隧道围岩的垂直

均布力和水平均布力,见表2。对于竖向和水平的分布载荷,其等效节点力分别近似取节点两相邻单元水平或垂直投影长度的一般衬砌计算宽度这一面积范围内的分布载荷的总和。自重载荷通过ANSYS程序直接添加密度施加。隧道仰拱部受到的水压0.2MPa按照径向方向再置换为等效节点力,分解为水平竖直方向加载。 3.数值分析对象,计算目的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了保证隧道施工和运行时间的安全性,必须对隧道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由于隧道结构是在地层中修建的,其工程特性、设计原则及方法及地面结构是不同的,隧道结构的变形受到周围岩土体本身的约束。从某种意义上讲,围岩也是地下结构的载荷,同时也是结构本身的一部分。因此,不能完全采用地面结构受力分析方法来对隧道结构进行分析。当前,对隧道支护结构体系一般按照载荷—结构模型进行演算,按照此模型设计的隧道支护结构偏于保守。再借助于有限元软件实现对隧道结构的受力分析。 4.软件扼要介绍;确定运用的模型及其参数。 ANSYS软件是融结构、流体、电场、磁场、声场分析于一体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在核工业、铁道、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机械制造、能源、汽车交通、国防军工、电子、土木工程、造船、生物医学、轻工、地矿、水利、日用家电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ANSYS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方便,现在已成为国

铁路隧道规范

1 总 则 1.0.1 为了贯彻国家有关法规和铁路技术政策,统一铁路隧道设计技术标准,使铁路隧道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铁路网中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 160h m /k 、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等于或小于120h m /k 的 Ⅰ、Ⅱ级标准轨距铁路隧道的设计。 1.0.3 隧道按其长度可分为: 特长隧道 全长10000m 以上; 长 隧 道 全长3000m 以上至10000m; 中长隧道 全长500m 以上至3000m; 短 隧 道 全长500m 及以下。 注:隧道长度是指进出口洞门端墙墙面之间的距离,以端墙面或斜切式洞门的斜切面与设计内轨顶面的交线同线路中线的交点计算。双线隧道按下行线长度计算;位于车站上的隧道以正线长度计算;设有缓冲结构的隧道长度应从缓冲结构的起点计算。 1.0.4 隧道勘测设计,必须遵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重视隧道工程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影响。隧道建设应注意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及保护农田水利,对噪声、弃碴、排水等应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1.0.5 隧道设计应依据可靠完整的资料,针对地形、地质和生态环境的特征,综合考虑运营和施工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使选定的方案、设计原则和建筑结构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1.0.6 新建铁路隧道的内轮廓,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GB146.2)的规定及远期轨道类型变化要求。对于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160km/h 新建铁路隧道内轮廓尚应考虑机车类型、车辆密封性、旅客舒适度等因素确定,隧道轨面以上净空横断面面积,单线隧道不应小于422 m ,双线隧道不应小于762 m ;曲线上隧道应另行考虑曲线加宽。设救援通道的隧道断面应视救援通道尺寸加大,救援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25m 。 双层集装箱运输的隧道建筑限界应符合铁道部相关规定。 位于车站上的隧道,其内部轮廓尚应符合站场设计的规定和要求。 1.0.7 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时,新建隧道应采用新建铁路标准,改建隧道宜采用新建铁路标准。 1.0.8 隧道建筑物应按满足100年正常使用的永久性结构设计,建成的隧道应能适应运营的需要,方便养护作业,并具有必要的安全防护等设施。 1.0.9 隧道建筑结构、防排水的设计及建筑材料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地区环境的影晌。 1.0.10 隧道设计应贯彻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

隧道二衬首件施工总结样本

目录 1. 编制依据 (1) 2. 施工说明 (1) 3. 施工准备 (2) 3.1技术准备 (2) 3.2现场准备 (3) 3.3人员、机械准备 (3) 4. 施工工艺 (4) 4.1测量放样 (5) 4.2安装防水层及二衬钢筋 (5) 4.3衬砌台车定位 (7) 4.4二衬混凝土施工 (9) 5. 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案 (10) 6. 后续二衬施工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措施 (12) 7. 综合评价与推广建议 (13)

隧道二衬首件施工总结 1.编制依据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TF60- ;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D081- ;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 ; (4)《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 (5)《海西高速公路网厦沙线三明段施工图》; ( 6) 海西高速公路网厦沙线三明段A10合同段土建工程中标通知书及施工合同; ( 7) 本单位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方法及技术成果。 2.施工说明 (1)我标段将际口隧道的左洞ZK186+541-ZK186+529段作为二衬首件, 本段二衬长12m, 衬砌类型为ZDK-1。二衬环向主筋为HRB400φ25螺纹钢, 纵向间距为20cm, 层距44cm。二衬混凝土采用55cm厚C25钢筋混凝土。防水层采用300g/㎡短丝无纺土工布及1.2mm厚EVA防水板。在二衬边墙及拱墙搭接位置的纵向施工缝处布设15×5mm遇水膨胀单液型密封胶。拱墙每隔10m设置环向塑料盲沟, 塑料盲沟采用φ5HDPE单壁打孔波纹管。

(2)隧道的二衬属于隐蔽工程, 影响二衬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 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要严格按施工规范实施, 本段作为我标段隧道工程二衬的首件工程, 更对以后的二衬施工起着样板引路的作用, 因此对各种影响因素都必须有详细的考虑, 施工前周密计划、合理安排, 施工过程中严加控制, 施工后及时总结, 最终达到首件工程资料实、工程实体美、工程成品优良。 (3)根据招标文件、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 编制了二衬施工方案, 经总监办审核、批复后, 我标段经过细致的施工准备, 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二衬施工方案进行了首段二衬的施工。 (4)在施工过程中, 技术人员全过程现场值班, 做好了相关记录, 做为施工总结的编制依据。经过对本二衬首件的施工, 对其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点, 施工机械和人员组合予以总结, 好的方法进行推广, 不足之处改进提高, 为后续二衬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3.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开工前, 技术员对本段二衬施工图纸认真核对, 复核钢筋、混凝土、防水材料等工程量, 确保施工前施工图纸不存在遗留问题。并依据设计图对具体二衬施工段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扁平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受力分析及技术探讨

扁平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受力分析及技术探讨 引言:本文根据贵阳市建设的黔春大道黔灵山隧道的工程实践经验,采取工程类比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在分析四车道大断面隧道力学特性、断面结构、施工方法、稳定性的基础上,从经济、安全、技术方面对隧道施工方案进行优化,研究适合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四车道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方法。 1、工程概况: 贵阳市黔春大道1.5环黔灵山隧道,起于南垭路路口,止于黔灵湖大桥,左洞1039m,右洞1018m(IV级围岩长度71%、V级围岩长度29%),为双向八车道小净距隧道。为三心圆曲 墙结构,扁平率0.65,内轮廓拱顶高9.15m,净宽18.5m,最大开挖断面255m2,最大开挖高度14m,最大宽度21.65m。隧道建筑限界18.25x5m。左右洞隧道进口端分别位于半径 592m,632m的平面圆曲线上,出口端均为直线,隧道左右洞最小净距12m。纵坡设计为“人”字型双向坡,由小里程至大里程坡度分别为+2.95%和-0.3%。进出口洞门采用端墙式洞门,是目前贵州省最大跨度城市隧道。 图1 隧道结构断面图 2、水文气候地质 本隧址位于贵阳市云岩区黔灵山,属于高原亚热带气候特征,隧道穿越区域为残坡积台地及低山丘陵,支沟较发育,山体与隧道呈近似直角,边坡坡度约10°~35°,坡面植被茂盛,地表水体不发育,地下水的分布情况较复杂。 覆盖层由第四系坡残积土构成,岩层产状为307°∠75~317°∠85°,洞轴线走向与岩层走向 夹角为34°。基岩为灰岩及白云岩岩,岩体风化差异很大、节理裂隙发育、节理倾向变化较大、多呈张开状,多为泥质充填,胶结差,岩体总体较破碎。 3、施工方案 根据新奥法设计与施工技术原理大断面扁平隧道开挖,常采用环形分部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双侧壁导坑法、交叉中隔壁法等分部开挖法。现场施工时根据具体情况以一种方法为主,再辅以其他方法达到控制围岩稳定的目的。 黔灵山隧道IV、V级围岩开挖范围设计采取双侧壁导坑法开挖(软弱围岩处上导坑结合短台阶法分为多次开挖),初期支护采用双层结构,分次施工的方式,保证二次衬砌形成强度之前围岩及隧道结构稳定。 ⑴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 施工开挖过程: ①、开挖左侧上导坑; ②、施工左侧上导坑初期支护(含临时支护、仰拱、锁脚); ③、开挖右侧上导坑; ④、施工右侧上导坑初期支护(含临时支护、仰拱、锁脚); ⑤、开挖中部导坑上台阶; ⑥、施工拱部第一层初期支护;

隧道二次衬砌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沈海复线高速公路漳州段A5合同段 新店隧道二次衬砌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沈海复线高速公路漳州段A5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新店隧道二次衬砌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新店隧道右线出口明洞段YK30+593~YK36+603.5段,现有边坡不稳定,地下水位较高,路基边坡已出现多次滑塌,该段表层覆盖薄层的坡积粘性土,洞身处围岩以残坡积土-花岗岩风化层为主,球状风化现象发育。围岩呈碎、裂状松散结构,为软~极软岩,易坍塌,处理不当会出现大坍塌,侧壁经常小坍塌。 二衬首件为右线出口明洞段(右线边仰坡不稳定,出于安全考虑,设计变更先施做明洞,减少边仰坡滑塌对暗洞施工的影响)。 二、施工时间 2011年08月13日开工, 2012年08月21日完工。 三、施工准备 1 .收集完整的施工资料 在正式施工前具备了下列工程资料: 1)围岩量测资料; 2)隧道工程施工图; 3)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4)隧道二次衬砌的开工报告。 2.工、料、机准备 1)劳动力组织; 根据实际情况,共投入砼工10名,杂工8名,电工1名,木工3名。 2)材料准备

隧道二次衬砌主要材料一览表 3)机械设备、工具; 二次衬砌施工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 3.现场的施工准备情况 1)施工现场的便道已经畅通; 2)根据设计图纸所给定的桩号里程仰拱及边墙施工已经完成, 并达到了设计强度; 3)台车及模板已加固牢固; 4)预留洞室异形模板已经加工完成; 5)预埋管线已经安装定位。 四、施工概述及总结 根据新奥法施工的特点和技术的要求,本段施工二次衬砌时套拱变形速率已经稳定,连续晴天达到10天以上,明洞边坡未出现开裂滑移,且无进一步发展的趋势,能够满足二次衬砌施工的要求。 (一)、施工工艺

BIM技术在铁路隧道设计中的应用

2015年9月下第44卷第18期 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59 DOI :10.7672/sgjs2015180059 BIM 技术在铁路隧道设计中的应用 * 王志杰,马安震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我国铁路行业BIM 技术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较少。BIM 技术能够为当前铁路高速发展形势下铁路工程工期、质量、技术的更高要求提供解决方案。阐述了BIM 技术的概念和优势、应用现状。结合BIM 软件,从模型架构设计、模型参数化设计、碰撞检查和二维出图等方面提出了隧道设计的技术路线。以某铁路隧道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CATIA 软件的BIM 技术在铁路隧道设计应用中的全过程,为推动BIM 技术在铁路行业的应用提供技术思路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铁路;隧道;建筑信息模型[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8498(2015)18-0059-05BIM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Railway Tunnel Design Wang Zhijie ,Ma Anzhen (Key Laboratory of Transportation Tunnel Engineering ,Ministry of Education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 Chengdu ,Sichuan 610031,China )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s in its starting period in China leading to lack of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way make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construction duration ,quality and technology of the project ,which can be solved by BIM technology.The concept and advantages of BIM as well as its application status are stated in the paper.A novel technological route of tunnel design is proposed in terms of model architecture design ,model parametric design ,collision check ,two-dimensional drawing and so on.Taking a practical railway tunnel project as a case ,the whole process of BIM application in railway tunnel design based on CATIA is introduced.The paper aims at providing technical ideas and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IM in railway industry.Key words :information ;railways ;tunnels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SWJTU11ZT33)[作者简介]王志杰,教授,E-mail :562426357@qq.com [收稿日期]2015-01-22 引言 我国有四分之三左右的国土是山岭和重丘,在 土建工程中,修建隧道是保护自然环境,消除山地危害的主要解决手段,同时也是铁路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铁路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阶段相互衔接、各专业协同设计。传统的二维平面设计存在信息传递不畅,设计意图表达不明确,资源调配不均,设计成果不能有效服务于铁路运营维护等诸多问题。相比之下,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上述状况。因此,将BIM 技术应用于隧道工程建设是必要的。本文以BIM 技术在某双线铁路隧道设计中的应用为例,探讨说明了隧道BIM 技术 的设计思路。 1BIM 概述 BIM 是以三维数字模型为对象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的一项新技术。BIM 的思想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1],其模型具有2个基本特点:①模型是真实工程体在虚拟空间的数字化展现,视觉效果真实强烈,符合工程人员的思维习惯;②信息是模型的灵魂,具有全过程的一致性和共享性,服务于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生命周期。BIM 以工程项目的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与传统的二维设计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2] :①模型信息集成,解决了项目各参与方信息 交流不畅和信息断层问题;②模型参数驱动实现设 计自动化和智能化;③开放的数据接口可实现多种软件的信息互访;④综合协同的多维仿真平台实现项目参建各方的协同合作。

隧道二衬首件施工总结

1.暗洞二衬及首件工程概况.................... 2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 2.2现场准备 ...................... 2.3人员、机械准备 ................... 3施工工艺.......................... 3.1测量放样 ...................... 3.2安装防水层及二衬钢筋.................. 3.3衬砌台车定位 .................... 3.4二衬混凝土施工 ................... 4.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案 ................... 5.后续二衬施工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措施 ............ 6.综合评价与推广建议 ....................

1. 暗洞二衬及首件工程概况 (1) 我标段左线暗洞ZK1+738-ZK2+050, 右线暗洞ZK1+740-ZK2+038左右线共610m衬砌类型均为拱形。现将左线隧道的ZK2+050-ZK2+038段作为二衬首件,本段二衬长12m二衬环向主筋为HRB40环25螺纹钢,纵向间距为20cm层距50cm二衬混凝土采用60cm厚C40防水耐腐蚀钢筋混凝土。防水层采用350g/川无纺土工布及1.5mm厚高密度聚乙烯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非沥青类)。在二衬边墙及拱墙搭接位置的纵向施工缝处布设中埋式止水带。环向施工缝设置背贴式止水带加中埋式止水带止水。拱墙环向每隔10m设置2根TR-50软式透水盲沟,两侧纵向设置①110HDPE波纹管纵向盲沟。 (2)隧道的二衬属于隐蔽工程,影响二衬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要严格按施工规范实施,本段作为我标段隧道工程二衬的首件工程,更对以后的二衬施工起着样板引路的作用,因此对各种影响因素都必须有详细的考虑,施工前周密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严加控制,施工后及时总结,最终达到首件工程资料实、工程实体美、工程成品优良。 (3)根据招标文件、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编制了隧道施工方案,经总监办审核、批复,我标段经过细致的施工准备,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隧道施工方案进行了首段二衬的施工。 (4)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全过程现场值班,做好了相关记录,做为施工总结的编制依据。通过对本二衬首件的施工,对其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点,施工机械和人员组合予以总结,好的方法进行推广,不足之处改进提高,为后续二衬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开工前,技术员对本段二衬施工图纸认真核对,复核钢筋、混凝土、防水材料等工程量,确保施工前施工图纸不存在遗留问题。并依

某铁路隧道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铁路隧道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第一节编制依据 1、《隧道施工图》。 2、《招标文件》第四篇《技术规范》。 3、招标文件中明文要求的技术规范、规定、标准以及有关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 4、从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5、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的调查。 6、《XXX地段路基、桥涵、隧道施工技术标准暂行办法》和《新建客货共线设计暂行规定》 第二节编制原则 1、遵循业主要求。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造价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 2、指导思想是:施工技术先进、施工方案可行、重信誉守合同、施工组织科学、按期优质安全、不留后患。 3、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4、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

5、重视生态环境,在施工期间及竣工通车后保证不破坏当地环境。 6、施组编制做到施工总体部署和分项工程施工组织相结合、重点工程和一般工程相结合、特殊技术和普通技术相结合,总体上使施组具有重点突出、内容全面。 7、坚持项目法管理的原则。通过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的充分合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技术、资金和信息,找到实现质量和造价的最佳结合点。 8、坚持施工过程严格管理。确保只有合格工序才能转序。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并做好施工记录,做到施工过程有追溯性。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XXX 1.2工程地质 XXX

工程数量表

275°<38°,岩体节理较发育;隧道DK79+935~DK79+963处有一断层破碎带,破碎带夹断层泥和透镜体。 第二节施工条件 2.1气候条件 2.2交通情况 2.3施工用水 根据现场调查,施工用水在进口段在DK79+750左右挖生产水井并在山顶设一高压水池供水至施工现场。 2.4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就近在进口处接地方10KV高压电网并在规划的位臵设臵一个350kW的变压器。 2.5材料供应 工程用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为甲供料;中粗砂、碎石、片石等地材是由经过市场调查小组调查并认可具备供货能力和供货质量的生产厂家供应,并运抵至工地料库。 火工品根据公安部门要求进行全过程控制,在公安部门指定的厂家购买。运输时用具有公安部门颁发的火工品运输许可证的汽车运输,专职人员押运至工地。 第三节临时布臵 3.1施工现场 根据施工项目、施工方案和周围环境,本着“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的原则进行临时工程布设。 (1)工程项目经理部:设XXX镇,租用民用房屋解决住房问题。该位臵距工地近,又紧邻市区道路,通过乡村道路和施工便道可直通工地,交通方便,便于指挥管理。 (2)施工工区 施工工区也设在XXX镇,租用民用房屋解决住房问题。该位臵距工地近,又紧邻市区道路,通过乡村道路和施工便道可直通工地,交通方便,便于现场施工和管理。 (3)作业队

隧道二次衬砌首件制总结

司空山隧道洞身衬砌首件工程总结报告 为了加强岳西至武汉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优质,质量目标明确,减少盲目施工,施工前确定标准的施工工艺,施工工艺通过首件试验确定。为了确保我合同段内的洞身衬砌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技术标准,我标段选定司空山隧道K31+690.5~K31+702.4为我标段洞身衬砌首件工程。 一、首件工程概况 司空山隧道右线K31+666.6~K31+678.6为V(小净距)浅埋段属偏压段,本次施工长度为12m,二次衬砌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其中拱墙厚度为50~80cm,变截面一侧位于压力小、埋深浅一侧,仰拱厚度为50cm,环向主筋为Φ22螺纹钢,纵向间距为20cm;纵向分布筋采用Φ12螺纹钢,环向间距为25cm,箍筋采用φ8钢筋。首件二次衬砌设计C30混凝土量为157m3. 二、首件工程目的 通过首件工程的技术经验,全面、客观的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对各项工艺、技术和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为后续的批量生产建立质量控制目标和措施,避免技术、工艺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各种隐患。 三、资源配置 1、人员安排 具体安排四个作业工班负责施工,其工作内容如下:

钢筋班:负责钢筋加工安装。 混凝土班:负责混凝土灌注、振捣、养护、拆模。 机械班:负责施工机械正常工作、维修及保养。 杂工班:负责配合其它班组现场施工及水电维修。 2、机械安排 机械设备仪器一览表 四、施工时间 2013年4月15日贴土工布及防水板,2013年4月15日~2013年4月16日钢筋绑扎,2013年4月17日台车就位及挡头模板安装,2013年4月17日~2013年4月18日混凝土浇筑。 五、施工工艺及控制参数 1、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对砂、碎石原材料进行严格挑选,砂、碎石的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2、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控制 (1)严格按照混凝土设计配合比施工

隧道 结构计算分析

一、计算原则和依据 1、采用ANSYS有限元通用程序(注:该程序是目前唯一通过 ISO9001国际认证的有限元计算分析程序)对竹篱晒网隧道进行结构受力及变形分析。 2、采用地层-结构模型对暗挖隧道的受力和变形进行分析。 3、分析对象为纵向宽1m的隧道结构和地层。 4、依据《竹篱晒网隧道施工图设计文件》、《公路路隧道设计规范》等建立计算模型。 二、计算内容 对竹篱晒网隧道的计算,分别取洞口段、洞身段中V、IV、III级围岩进行计算,取断面计算如下: 1、出洞段KY2+760(V级围岩,采用双侧壁法施工); 2、洞身段KY2+480(IV级围岩,采用环形台阶法施工); 3、洞身段KY2+500(III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 三、结构计算模型、荷载 1、计算模型 采用隧道与地层共同作用的地层-结构模式,模拟分析施工过程地层和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点。计算模型所取范围是:水平方向取隧道两侧3倍洞跨,而竖直方向,仰拱以下地层,以洞跨的3倍为限,即从

仰拱至地层下3倍洞跨深度范围,隧道拱顶以上地层:V级围岩1 级围岩根据计算高度取值。计算中地层及初期支护III取至地面,IV、材料的弹塑性实体单元模拟,而DP(初衬喷砼及钢架除外)采用了、二次衬砌采用弹性梁模拟,为使点和点之间位移初衬(钢架喷砼)初衬和二衬之间用只传递轴初衬和地层之间用约束方程联系、协调,向压力的链杆连接。)来死”(ALIVE生”(KILL)、“ANSYS程序中,采用单元的“时,受力体系模拟衬砌和临时支撑的施作和拆除过程,当单元“死”,而后被激单元的应力、应变不计(即内力为0)不受其影响,“死”的单元只对以后的单元不计以前自身应变,也就是说,“活”“活”应力发生变化时产生作用。2、计算荷载毛洞”模拟开挖过程中,先计算初始应力,每开挖一步形成“时,释放一部分初始应力,施作支护时释放余下的初始应力。采用莫尔—库仑屈服准则对结构的开挖过程进行有限元计算中,)模型计算结构非线形(DP 弹塑性分析。也即采用Drucker-Prager 的变形特性。其等效应力为:??????T?????SMS3??m2??1????????T式中;11??2 ?????????00S1?11?0zymxm3??so2sin6c c;????????y??ni3s3sin33?? —材料的内聚力,MPa;—材料的内摩擦角。?c屈服准则为: 2 ??????T????0?3M?S?FS???ym2??计算时将地层以岩性和11??2 地质特点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各层计算时围岩的物理力学指标依据施工图中《地质详勘报告》加以选取。具体如表1所示。 有限元计算围岩物理力学参数 表1

隧道二衬首件施工情况总结

目录 1.暗洞二衬及首件工程概况 (1) 2施工准备 (2) 2.1技术准备 (2) 2.2现场准备 (2) 2.3人员、机械准备 (2) 3施工工艺 (3) 3.1测量放样 (3) 3.2安装防水层及二衬钢筋 (4) 3.3衬砌台车定位 (5) 3.4二衬混凝土施工 (7) 4.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案 (8) 5.后续二衬施工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措施 (10) 6.综合评价与推广建议 (11)

1.暗洞二衬及首件工程概况 (1)我标段左线暗洞ZK1+738-ZK2+050,右线暗洞ZK1+740-ZK2+038,左右线共610m,衬砌类型均为拱形。现将左线隧道的ZK2+050-ZK2+038段作为二衬首件,本段二衬长12m。二衬环向主筋为HRB400φ25螺纹钢,纵向间距为20cm,层距50cm。二衬混凝土采用60cm厚C40防水耐腐蚀钢筋混凝土。防水层采用350g/㎡无纺土工布及1.5mm厚高密度聚乙烯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非沥青类)。在二衬边墙及拱墙搭接位置的纵向施工缝处布设中埋式止水带。环向施工缝设置背贴式止水带加中埋式止水带止水。拱墙环向每隔10m设置2根TR-50软式透水盲沟,两侧纵向设置Φ110HDPE波纹管纵向盲沟。 (2)隧道的二衬属于隐蔽工程,影响二衬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要严格按施工规范实施,本段作为我标段隧道工程二衬的首件工程,更对以后的二衬施工起着样板引路的作用,因此对各种影响因素都必须有详细的考虑,施工前周密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严加控制,施工后及时总结,最终达到首件工程资料实、工程实体美、工程成品优良。 (3)根据招标文件、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编制了隧道施工方案,经总监办审核、批复,我标段经过细致的施工准备,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隧道施工方案进行了首段二衬的施工。 (4)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全过程现场值班,做好了相关记录,做为施工总结的编制依据。通过对本二衬首件的施工,对其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点,施工机械和人员组合予以总结,好的方法进行推广,不足之处改进提高,为后续二衬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大型沉管隧道柔性接头受力分析

大型沉管隧道柔性接头受力分析 大型沉管隧道柔性接头受力分析大型沉管隧道柔性接头受力分析□文/袁有为王艳宁摘要:橡胶止水带是沉管法隧道接头联接中的关键技术,GINA 止水带的问世,使得水力压接法广泛应用于管节的联接并使水下沉管隧道的建设有了巨大发展。天津海河隧道采用沉管法施工工艺,隧址位于8 度区的软土地基上,管段接头在各种不利工况下的稳定性是整个工程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依托天津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工程,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Hypermesh ,分 析了沉管柔性接头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情况,对于GINA 止水带的选型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沉管;隧道;柔性;接头;GINA 止水带;有限元;Hypermesh;受力沉管法是指在干坞内或大型驳船上先预制管段,再浮运到指定位置下沉、对接、固定,进而建成水下隧道或水下构筑物的施工方法。采用沉管法施工的隧道叫沉管隧道。 1 工程概况天津海河隧道路线全长4 13 2 m ,隧道部分全长 3 323 m ,暗埋段全长2 988 m。穿越海河段采用沉管法施工工艺,沉管段全长255 m,由3节预制管段组成,单节管段长85 m, 见图1和图2。图1 海河隧道沉管段横断面图2 海河隧道沉管段分节海河沉管隧道管段与管段之间以及沉管段与两岸暗埋段之间采用柔性接头形式相联接。柔性接头包括钢 剪切键、混凝土剪切键、剪切键橡胶支座、GINA 止水带以及预应力

拉索等多种构件,见图3。图3 沉管隧道段横断 面及管段接头布置海河隧道位于8 度区IV 类场地条件,属于抗震不利地段。从沉管隧道自身的结构特点和埋设位置来看,其受地震作用比较明显。沉管隧道是由多节位于水下的管段拼接而成,这对管段接头的密封防漏性能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地震期间,由于埋设于土层中沉管隧道不太可能像桥梁那样发生垮塌式的结构破坏,其最容易出现问题并可能导致整个沉管丧失功能的薄弱环节就在于其接头联接的可靠性。因此保证其接头在地震期间能够抵抗住地震力的破坏作用对沉管隧道整体的抗震性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依托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工程,采用美国Altair 公司的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mesh,针对管段接头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指导关键构件的选型。2 沉管柔性接头数值分析模型根据沉管的实际尺寸和土层分布建立,为减小人工边界的影响,模型底部取至地面以下80 m 的粉砂层,其中沉管结构和土体采用8 节点六面体单元,沉管之间的联接简化为弹簧单元计算,整体模型见图4。需说明的是,覆 盖层-85 m处剪切波速达到500 m/s,以此为地震波输入面。图4 结构整体分析模型2.1 计算参数2.1.1 管段接头参数本次计算中将接头简化为弹簧进行处理,根据工程实际,分别对钢拉索、水平剪切键、竖向剪切键以及GINA 在相应 自由度方向上提供的刚度进行折算,然后将上述等效刚度在各自由度方向叠加在一起,利用Dyna 中的非线性弹簧单元来定义简化弹簧的力学参数,简化所得计算模型见图5。图5 模型中的接头1 )接头

铁路隧道第一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第11页第1、2题 1、简述隧道的定义? 答: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 2、隧道的种类有哪些? 答: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 二、第31页第1、2、3题 1、简述隧道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测内容? 答:查明隧道通过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岩质隧道应着重查明岩层层理、片理、节理等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及组合形式,断层、褶皱的性质、产状、宽度及破碎程度;土质隧道应着重查明土的成因类型、结构、物质成分、密实程度等。傍山隧道,当外侧洞壁较薄时,应预测偏压带来的各种危害。 查明隧道是否通过煤层、膨胀性地层及有害矿体等。对含有这些地层的地段,应预测地层膨胀对洞身的影响,并对有害气体或放射性物质的含量作出评价。 查明不良地质、特殊地质对隧道通过的影响,特别是对洞口位置及边坡、 仰坡的影响,提出工程措施意见。

2、简述围岩和围岩分级的定义? 答:在岩石地下工程中,由于受开挖影响而发生应力状态改变的周围岩体,称为围岩。围岩分级是指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和岩石强度等指标将无限的岩体序列划分为具有不同稳定程度的有限个类别,即将稳定性相似的一些围岩划归为一类,将全部的围岩划分为若干类。 3、简述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的方法? 答:

三、第58页第1、2、4、5题 1、简述隧道平面位置和洞口位置选择的影响因素和选择原则? 答:隧道具体位置的选择不区域地质工程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等因素有关。洞口位置选择的原则:1、洞口丌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谷低洼处 2、洞口应避开丌良地址段 3、当隧道线路通过岩壁陡立,基岩裸露处时,最好丌刷动或少刷动原生地表,以保持山体的天然平衡 4、减少洞口路线长度,延长隧道,提前进洞 5、洞口线路宜不等高线正交 6、当线路位亍可能被水淹没的河滩或水库回水影响范围以内时,隧道洞口标高应高亍洪水位加波浪高度 7、边坡及仰坡均丌宜开挖过高 8、当洞口附近遇有水沟或水渠横跨线路时,可设置拉槽开沟的桥梁或涵洞,以排泄水流 2、简述隧道纵、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答:公路隧道的纵坡坡度以不妨碍排水的缓坡为宜,在变坡点应放入足够的竖曲线。隧道纵坡不能过大,存在通风问题的隧道一般把纵坡保持在2%以下比较好,超过2%时有害物质的排出量迅速增加;纵坡大于3%是不可取的。不存在通风问题的隧道,可以按普通公路设置纵坡。第1条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第2条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

隧道结构力学分析计算书

有限元基础理论与 ANSYS应用 —隧道结构力学分析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12月

隧道结构力学分析

目录 目录 (2) 1. 问题的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建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定义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建立几何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单元网格划分 (5) 3. 加载与求解 (6) 3.1 施加重力加速度 (6) 3.2 施加集中力、荷载位移边界条件 (6) 4. 后处理 (8) 4.1 初次查看变形结果 (8) 4. 2 除去受拉弹簧网格.............. (9) 4.3 除去弹簧单元网格 (10) 4. 4 查看内力和变形结果 (11) 4. 5 绘制变形图 (12) 5.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14) 6. 结语 (14) 7. 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6) 8. 附录 (16)

山岭隧道结构力学分析 1.问题的描述 已知双线铁路隧道总宽为13.3米,高为11.08米,以III级围岩深埋段为例,隧道而衬厚度为35cm,带仰拱,采用钢筋混凝土C30=25kN/m3,弹性模量为31GPa,泊松比为0.2,。该段该隧道的埋深为5米,围岩平均重度为23kN/m3,侧压力系数为0.3,计算围岩高度为6.588m,地层弹性抗力系数为500MPa/m。 试分析结构的应力和变形 图1双线铁路隧道断面(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