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川大学行政管理考博参考书及考博真题解析

2020年四川大学行政管理考博参考书及考

博真题解析

2019年8月21日石老师整理

一、2020年行政管理考博参考书及考博参考书解读

育明教育石老师研究发现,北大人大清华北师大北航南开中山武大复旦等院校行政管理考博越来越趋向于考察热点问题,尤其是政策热点问题,比如产业政策争论、垃圾分类、放管服改革等,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看一些热点方面的参考书,如下所示:

《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二、行政管理考博真题热点总结

“最多跑一次”

一、概况介绍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创新,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的行政目标。

2016年底,“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浙江首次被提出。这项“刀刃向内”、面向政府自身的自我革命,已然显现出成效。对全国而言,浙江作为“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样本,铺开改革仍是“进行时”。

(一)改革背景

打造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建立为企业和群众全程服务和长效服务的工作机制,特别要把资源投向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关乎千家万户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劳动力就业和培训、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安全等领域,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地方政府为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了全覆盖、全方位的各级行

政服务体系,增加了一大批编外人员。在财政规模既定的约束下,行政成本增加,投入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支出就会相应减少,从而导致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下降。

此外,小部制行政机构设置模式是导致我国行政成本高和行政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难、环节多、费时长和成本高的关键因素。

(二)改革意义

1.“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浙江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创新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浙江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基础上,对照“八八战略”中“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的要求,创造性提出的一项关乎全局的改革举措。这一改革对准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是浙江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重要创新实践,也是浙江将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一块金字招牌。“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成功实践,有力推动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2.“最多跑一次”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理论内涵

“最多跑一次”改革涉及政府治理、公共管理、地方政府创新等各领域工作,应群众需求而生、为解决问题而变,既植根于浙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形成的体制机制优势,又在价值取向、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力量整合等方面有了新的超越,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承诺,体现的是以人为本,蕴含的是观念革新,推动的是转型发展,是一场从理念、制度到作风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

3.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论研究

“最多跑一次”改革既创造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我们认真总结提炼;也面临着许多现实课题,呼唤着理论的研究解答。各社科研究机构和高校要设立一批应用对策研究课题,围绕如何破解难点堵点、如何理顺体制机制、如何协同推进改革以及如何科学界定各部门的权力、如何创新工作流程、如何真正打破“信息孤岛”等问题,集中进行研究突破。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等联合举办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理论研讨会。

(三)未来目标

加快推进更多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继续深化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全面推广“在线咨询、网上申请、快递送达”办理模式,除涉密或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基本实现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全覆盖,大幅提高网上办事比例。

2018年4月中旬,浙江省发布《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2018年工作要点》,任务表、进度表、责任表三管齐下,促进有关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根据进度表,2018年5月底前,形成浙江全省前100项“最多跑一次”高频事项,并梳理明确事项办理的证照、材料共享需求,制定数据提供责任清单;2018年7月底前,省级单位推进本系统全省数据资源向数据仓、省大数据中心归集;2018年9月底前,省级单位完成全省高频事项省本级统建系统对接工作;2018年11月底前,各市、县(市、区)完成本级自建系统对接工作。

(注:以上内容极有可能设置为案例材料出现,故其中部分语言需要加工整理成答题语言)

二、题型分析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政府行政审批手续简化的重大举措,也是政府再造、服务型政府的关键举措,更是当前“大热”的时政热点,一般会涉及到各大院校真题中的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而且这两种题型要求答题所涉及的角度较多,知识面也极广泛。我们要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维脉络,并结合我们在公共管理学里所学的知识综合展开分析,形成一套科学、专业的“论文式”答题语言,达到接近满分的要求。

三、答题语言

(一)是什么

1.政府再造

政府再造更能标明我们这个时代政府改革的本质,即政府改革将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涉及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既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政府再造是一场政府自身的革命。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为了政府简化行政审批环节,向服务型政府标准看齐,属于政府再造。

2.新公共服务

所谓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论。新公共服务基本的理念是,全体公民才是国家、政府乃至全部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所以,政府的基本职能既不是、也不应是掌舵或划桨,而是回应公民诉求,为公民提供服务。换言之,在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公共服务的价值必须置于企业家精神至上,而

打破政府僵局或难以治理,解决公共需求与政府能力失衡的途径,在于建立具有良好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创新,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的行政目标。

3.企业型政府

企业型政府系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简言之,凡是能够运用创新策略,有效运用资源,实现高绩效的政府即为企业型政府。

企业型政府的特征:

①重视成本效益关系

企业型政府强调政策、规划、项目的成本效益关系,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②强调顾客导向

企业型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有强烈的当事人取向,其施政目标以公民的需求为考虑,视顾客为关怀的对象,强调对顾客负责,并以顾客满意为衡量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准。

③强调市场机制,重视选择和竞争

企业型政府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使民间机构与政府共同生产,为公民提供多种选择。

④授予权能

企业型政府主张给予公共管理者以行政自由裁量权来处理公共事务,同时使公共管理者充分了解其目标来扩大其行政自由裁量权。

⑤创新与改革

企业型政府以创新为特征,要求解除规则枷锁,打破结构惯性,活化官员思维。主张公共企业家运用各种创新策略达到管理目标。

(二)为什么

1.政府的职能

(1)加强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创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与环境。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它要求用各种法律、规则来规范和调整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

(2)深化企业制度改革,造就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在造就市场主体上下功夫。

(3)培育和完善各类市场,形成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的市场体系已开始发育,但发育程度低且畸形,各类市场发育不平衡。地方和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存在,价格体系也未理顺。

(4)依靠宏观调控手段,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个最基本的职能。在转型期,政府要依靠宏观调控手段尤其是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手段及指导性经济计划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力求同时达成增长、效率和稳定等基本经济政策目标,使国民经济健康高速发展。

(5)参与某些经济领域的资源分配,充当公共物品的提供品。

市场经济主要是一种由市场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在市场能较好发挥作用的经济领域尤其是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应上,政府应放手让市场机制起作用,不必参与社会资源的配置。

(6)制定并实施分配与再分配政策,形成收入与财产公平分配机制。①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政策。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③促进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④建立与完善社会性的服务体系。

(7)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现代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独立与国际市场之外的封闭式的市场经济是不存在的。

(8)转变职能与精简机构,实现政府自身的革命。

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机构改革既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各项配套改革的主要因素,是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等方面关系的前提。

“最多跑一次”改革属于政府再造,转变政府职能,更多地关切群众的利益,秉承顾客导向,实现政府自身的革命。

2.组织变革的目标和趋势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内外环境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改善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应变能力。

组织变革的目标:

(1)提高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

(2)提高公共组织的工作绩效。

(3)使公共组织承担更多的公共责任。

组织变革的过程:

(1)对危机的感知。即组织成员意识到组织变革的必要性。

(2)变革方向的确定。即通过分析环境变化,确定组织变革的目标及方案。

(3)变革。即变革方案的实施,对变革所影响到的成员进行沟通,推行新的组织观念、制度和行为模式。

(4)监督调整。即根据变革进程调整相关措施,并将变革成果固定下来,实现新行为模式的“内在化”。

组织变革的趋势:

(1)着眼于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特征及内部个体作用的变化,典型的理论是“学习型组织论”。

“学习型组织”论认为新的组织所依赖的技术以知识为基础,它设计是用来处理知识和信息的,组织成员的首要任务是如何识别和解决新的问题。

(2)着眼于组织结构的变化。

“无缝隙组织”论认为传统的科层结构导致组织变成一个庞大、僵化又四分五裂的怪物,这是组织适应性与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以无缝隙组织来取代之。

无缝隙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①在工作上不存在条块分割,没有推诿扯皮,组织任务主要由具有多种技能的团队完成

②组织成员的角色明确性与清晰度低,没有严格的内部分工

③提供非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具有高度的顾客导向性

④有较高的时间敏感度,注重结果和反馈,对工作的评价建立在顾客满意的基础上

(3)着眼于组织功能的变化。

政府再造论的十条标准:

①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即把掌舵职能(制定政策和规划)和划桨的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区分开来,使用许多方法(合同、代金券、不住、税收激励等)来完成目标,选择其中最能满足效率、效能、平等、责任和灵活性的需求方式。

②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即把服务控制权从官僚手中夺过来,放到社区手中,通过对社区进行拨款和授权来解决自身的问题,使之产生更多的承诺,更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减少其依附性。

③竞争型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服务中去。即要求服务提供者在绩效和价格的基础上对业务展开竞争。这是促进整蛊闭门改进服务质量的基本策略。

④有使命感的政府:转变规则导向型组织。即内部放松管制,废除大量规章制度,从根本上简化行政制度,让管理者在法律范围内自由寻找完成使命的最好方式。

⑤结果导向型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即将责任从投入转移至产出和结果,并测量政府机构的绩效,制定组织目标,实行奖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

⑥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将服务对象视为顾客,调查顾客心声,制定顾客服务标准,让顾客来选择提供服务者。

⑦企业家政府:挣钱而不是花钱。不仅将精力放在花钱上,而且还要求得到投资回报,通过使用企业基金,公共收益和创新基金等激励手段来激励管理者在花钱的同时也关注挣钱。

⑧预防型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追求的是预防问题而不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服务。通过使用战略规划、未来愿景等手段,为政府提供更好的预见能力。

⑨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通过组织或体制将权力下放,鼓励低层政府拥有更多决策权。通过组织等级扁平化、使用团队以及劳资伙伴关系等方式来授权下级政府官员。

⑩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通过市场力量而非行政机制来解决问题,采取财政激励手段激励企业、第三部门、个人等组织解决社会问题。

(三)怎么做

1.21世纪我国政府再造的战略选择:

(1)从效率行政典范到民主行政典范:政府治理典范的变革

民主行政典范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行政理性的典范,认为:

①民主国家的基石在于民主原则与民主行政,政府是手段,人民是目的

②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必须超越特殊利益集团

③在有效运用行政资源的同时,重视公平、正义

④强调政府决策的开放性,重视公民参与

⑤强调与他人共享权力,采取共赢取向;

⑥鼓励创新与多元化

(2)从控制导向的管理到服务导向的管理

①施政目标由机关和专家决定到由民众希望和合法期待来决定;

②以成本—效益为基础的效率考量转变为民众评估的考量;

③政府以控制为要务转变为以传输服务为要务;

④由对特定“功能”、“权威”、“结构”的服从转变为对“使命”、“顾客”、“成果”的认同;

⑤从一味强调按章办事到强烈的当事人取向,考虑到民众的具体情况;

⑥从独断专横的领导到民众参与领导

(3)从以政府为本位和中心到亲市场的政府

中国行政改革的一个战略性目标在于建立一个亲市场的政府,即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

(4)从强势国家的单独治理到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

应通过确立行政参与、民营化或商业化,通过政府生产性和服务性功能的转移,通过社会责任的共负,通过契约化和委托体制等多种方式,释放民间力量,形成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模式。

(5)从政企不分、政府管制到政企分开、放松管制

改革政府与企业的核心:

①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职能范围改变,因此国有企业应逐步从竞争性生产和经济领域退出,压缩国有企业的规模;

②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要彻底分离,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③更多地引入竞争,放松管制,使更多的参与者加入,使企业更具竞争性;

④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使其向商业信贷靠近,从而更有压力和活力;

⑤改变国有企业管理者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赋予其更大权能的同时,引入新的监督机制。

(6)从权力集中到适度的地方分权

分权的优势:

①有助于保护个人的权力和自由

②社会系统免受中央决策失误的影响

③确保政府决策更适合地方实际

④使地方能够选择更适合地方情况的公共政策

⑤有助于地方政府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⑥存在政策创新的可能性

(7)从机械式的官僚组织到有机式的适应型组织

机械式组织的特征:

①对环境的开放性差,比较封闭

②过分强调明确、孤立的职能与分工

③组织权力结构集中

④权力来源于职位

⑤上下级之间等级森严,管理层级多

⑥规则、手续多

⑦决策权集于中央高层

⑧纵向的沟通和协调

弹性的和有机式的组织的特点为:

①对环境具有开放性,建立一种具有弹性的、回应力的公共组织,发展将大众

视为顾客和消费者的公共服务导向;

②实行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相分离,强调战略管理

③改变组织结构,使组织结构扁平化,减少管理的层次和环节;

④改变组织内部集权的结构,向下级授予权能,责任共担

⑤以制度性的对话、知识和专门技能作为权力的来源;

⑥减少不必要的繁文缛节;

⑦重视决策的参与和组织的参与;

⑧网状型的沟通与联系;

⑨以团队精神达到整合与控制;

⑩建立跨部门和跨功能的组织。

(8)从人治到法治

法治是这样一种治理状态或秩序,在这一治理状态中,存在着法的普遍性和有效适用性,法律之于政府权力具有优先的、至上的权威,或者说政府应由法律规制并服从法律,最终公民的自由权利得到维护、保障并扩大。

法治政府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