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系统

智能制造系统
智能制造系统

智能制造系统【摘要1 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出现智能制造的新理念。从现有制造技术(CNC、FMS、CIM)阐述智能制造的本质特征,提出了多Agent 系统结构,并进一步阐述了系统分析、设计中智能建模方法。【关键词】智能制造系统多Agent~ 系结构智能建模方法1 智能制造的概念制造业历尽沧桑,经历了手工操作、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集成化、至智能化。工业化实现了人类体力劳动的解放;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人类脑力劳动的解放。而智能制造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智能制造f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简称IM)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进行收集、存储、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2 智能制造的特征20 世纪60 年代的数控机床(CNC)实现了机械加工过程的可编程自动化:2O 世纪70 年代的柔性制造系统(FMS)将车间级的机床设备、工艺装备、工业机器人及搬运小车等通过计算机在线控制实现了以物流为基础的系统自动化.进一步满足制造系统的柔性化要求;20 世纪80 年代的计算机集成制造(CIM)通过信息技术将工厂中CAD、CAPP、CAM 及经营管理等集成起来,按照人们预测的方式实现加工过程的自动化。而智能制造可以在确定性不明确、不能预测的条件下完成拟人的制造工作。主要表现在下列的特征:自组织能力;自律能力;自学习能力;系统的智能集成等等。3 智能制造的体系结构智能制造系统结构的主要类型有:以提高制造系统智能为目标,智能机器人、智能体等为手段的智能制造系统;通过互联网把企业的建模、加工、测量、机器人的操作一体化的智能制造系统;采用生物问题的求解方法的生物智能制造系统等。目前,较多采用的是基于Agent 的分布式网络化IMS 的模型,见图l。一方面通过Agent 赋予各制造单元以自主权.使其成为功能完善自治独立的实体;另一方面,通过Agent 之间的协同与合作.赋予系统自组织能力。4 智能制造系统的建模传统的机电控制系统的建模方式是根据系统的物理原理推出模型结构,根据实验、经验选出参数及修正值。这种方法对于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不是很有效。智能制造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系统,它是多因素、高阶、非线性的系统,传统的建模方法很困难。它表现在离散性、在线检测困难、过程模型的不确定性、过程的快速性、以及系统处理多级信息反馈的不稳定性。智能建模方法可用模糊数学、神经网络等方法来实现。根据不同的需求从不同的侧面对智能制造系统进行抽象和描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模方法。基于IDEF 的功能模型,该模型在结构化分析基础上用图形符号描述的功能模型,它可以表达某种功能活动的下列内容:定义,输出,输入,约束与控制,支持机制.功能间关系等等见图2。面向对象建模法(OOM)为智能制造系统的建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它是一种运用对象、、类继承、封装、承、继聚合、消息传递、态性等概多念来构造系操作工机床刀具统的软件开发方法。OOM 中的基本建模元素“对象”是对问题域中事物完整映射,OOM r~的结构与连接反映了问题域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基于Petri 网的动态模型,Petri 网是由德国学者Carl A.Petri 于1962 年提出的一种用于描述事件和条件关系的网络。它用一种简单图形表示组合模型.具有直观、易懂、易用等特点。图 3 为简单Petri 网。在普通Petri 网的基础上已扩展成许多Petri 网。其中包括:有色Petri 网(Colored Petri Net)、随机Petri 网(Stochastic Petri Net)、模块化/递阶Petri 网(Mdolar/hierarchacal Petri Net)等。5 结论智能制造系统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它的原料、能量和信息都是开放的,因此智能制造系统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智能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与人机智能等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织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智能制造是新世纪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实现制造业跨越发展的必经之

路。参考文献【l】李培根.张洁.敏捷化智能制造系统的重构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 王红卫.建模与仿真[M].南京:科学出版社,2003.[3] 张思复.现代工业工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4] 唐一平.Advanced Manufacturi“gTechn01。gy l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行业智能制造系统都还处于局部应用阶段,只有少数大企业单项业务信息技术覆盖面较高,关键业务环节应用系统之间实现了一定的协同和集成。从制造企业生产力水平来看,大量企业处于工业2.0要补课,有些企业处于工业3.0待普及,有个别企业处于工业4.0要示范。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发展趋势 据行业专业人士分析,今后国内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将面临三大发展趋势。 第一大趋势:智能制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系统解决方案领域的合作将更加活跃。 智能制造发展具有复杂性、系统性,涉及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涉及执行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企业层、云服务层、网络层等企业系统架构,需要实现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限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研发周期较长以及工艺壁垒等因素,单个系统解决方案商很难满足各个细分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需要,企业间将不断加强协同创新,以强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能力。 第二大趋势: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将进一步完善,工业软件领域的集成与发展将成为重点。 从企业系统架构来看,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打通整个架构体系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商,但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不断完善架构体系。智能制造系

统解决方案主要依托于软硬件产品及系统,实现制造要素和资源的相互识别、实时交互、信息集成。从硬件层面来看,基于成本大幅降低的现实需要,硬件中通用性强的部分将日趋模块化、标准化发展。从软件层面来看,工业软件存在于智能制造的每个角落,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将更加倚重于与硬件层关系密切的软件部分(SFC、MES、ERP、PLM)的集成与发展,其中MES是软件层中最核心部分。 我国智能工厂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智能制造热度高企,石化、钢铁、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飞机制造等行业纷纷开始探索建设智能工厂。《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这必将加速智能工厂在工业行业领域的应用推广。预计未来3-5年,全国将涌现出一批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的内涵及建设重点 智能工厂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主要通过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企业基于CPS和工业互联网构建的智能工厂原型,主要包括物理层、信息层、大数据层、工业云层、决策层。其中,物理层包含工厂内不同层级的硬件设备,从最小的嵌入设备和基础元器件开始,到感知设备、制造设备、制造单元和生产线,相互间均实现互联互通。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可测可控、可产可管”的纵向集成环境。信息层涵盖企业经营业务各个环节,包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物流配送等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众创、个性化定制、电子商务、可视追踪等相关业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横向集成环境,实现数据和信息的流通和交换。

智能制造系统论文精编版

智能制造系统论文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编号: 课程论文 题目智能制造系统 指导教师王慧 学生姓名邵芹 学号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教学单位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盖 章) 2012年6月20日 目录 摘要及关键词 (1)

智能制造系统 邵芹 (德州学院机电系,山东德州 253023) 摘要:介绍了智能制造提出的背景、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人工智能与 I M T、 I M S的关系, I M S 和C I M S, 智能制造的物质基础及理论基础, 智能制造系统的特征及 框架结构, 并简要介绍了智能加工中心 IMC, 智能制造技木的发展趋势,以及智能制造 系统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智能制造;IMS; IMC;IMT。 Abstract: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main contents and objectiv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MT, IMS relations, IMS and CIM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the material basis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the framework structure, and gave a briefing on intelligence Machining Center IMC,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of wood, as well as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 research results and problematic. Key word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MS, IMC, IMT。 1 引言 智能制造提出的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部门, 是决定国家发展水平的最基本因素之一。从机 械制造业发展的历程来看, 经历了由手工制作、泰勒化制造、高度自动化、柔性自动 化和集成化制造、并行规划设计制造等阶段。就制造自动化而言, 大体上每十年上一个 台阶: 50~ 60年代是单机数控, 70 年代以后则是CNC 机床及由它们组成的自动化岛, 80 年代出现了世界性的柔性自动化热潮。与此同时, 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 但与实用 化相距甚远。随着计算机的问世与发展, 机械制造大体沿两条路线发展: 一是传统制造 技术的发展, 二是借助计算机和自动化科学的制造技术与系统的发展。 80年代以来, 传 统制造技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存在着很多问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 向产品、工艺和系统的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设计和管理方法不 能有效地解决现代制造系统中所出现的问题, 这就促使我们借助现代的工具和方法, 利 用各学科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集成传统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 发展一种新型的制造技术与系统, 这便是智能制造技术 ( In telligen t M anufactu r ingTechno logy, I M T ) 与智能制造系统( In telligen tM anufactu r ing System , I M S)[1 ]。 90 年代以后, 世界各国竞相大力发展 I M T 和I M S 的深层次原因有:

【CN109948916A】一种智能制造评定管理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67455.5 (22)申请日 2019.03.06 (71)申请人 浙江中普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经济开发 区东方南路50号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 园孵化器5号楼4楼407室 (72)发明人 徐显暑 徐一梦 林成瑶 唐爱克  (51)Int.Cl. G06Q 10/06(2012.01) (54)发明名称一种智能制造评定管理系统(57)摘要本发明涉及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制造评定管理系统,包括综合服务器,综合服务器上电性连接有用户管理模块,且用户管理模块还和用户配置模块电性连接,综合服务器上电性连接有数据库模块,综合服务器上还电性连接有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上电性连接有综合评定模块,综合评定模块一侧上电性连接有数据处理模块,且综合评定模块另一侧上电性连接有资源数据库存查询模块,资源数据库存查询模块还和评定流程模块进行电性连接,综合评定模块上还电性连接有评定管理模快。本发明能够实时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转化、存储和统计分析,能够提高智能制造的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提高智能制造的工作效率。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109948916 A 2019.06.28 C N 109948916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948916 A 1.一种智能制造评定管理系统,包括综合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服务器上电性连接有用户管理模块,所述用户管理模块通过将不同的功能权限授予不同工作性质的人员,从而使系统分工明确,通过对网络用户进行划分,且所述用户管理模块还和用户配置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用户配置模块配置需要呈现的规则数据与标准数据及规则数据与标准数据的显示方式,提取对应的规则数据与标准数据,所述综合服务器上电性连接有数据库模块,所述数据库模块还提供数据查询端口,并将操作数据以分表的形式进行存储,所述数据库模块还提供数据查询端口,并将操作数据以分表的形式进行存储,所述综合服务器上还电性连接有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上电性连接有综合评定模块,所述综合评定模块一侧上电性连接有数据处理模块,且所述综合评定模块另一侧上电性连接有资源数据库存查询模块,所述资源数据库存查询模块还和评定流程模块进行电性连接,所述综合评定模块上还电性连接有评定管理模快,且所述评定管理模还电性连接在界面显示模块上,所述显示模块可通过显示的数据源、数据名称、图表长度、图表宽度、数据起始统计日期、数据终止统计日期、需要统计的数据类别、图表样式和最小统计周期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界面显示模块上电性连接有输出打印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评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上电性连接有数据收集模块,所述数据收集模块上电性连接有数据转化模块,所述数据转化模块还和数据存储模块电性连接,且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上电性连接有数据分析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评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收集模块是用于收集人工录入的数据以及收集自动采集的数据,并对收集到的模块进行处理并传送至数据转化模块,所述数据转化模块是将收集到的分散、不规则的数据分别转化为统一格式的带有数据标记信息的规则数据,方便了进一步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存储模块进行存贮,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可对存储的数据一一进行分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评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析模块是将规则数据与标准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每一个规则数据是否合格,对不合格的规则数据做异常标记,对合格的规则数据做合格标记,实现了快速的检测和标记,提高了评定的效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评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定流程模块包括工艺评定模块,所述工艺评定模块上还电性连接有设备评定模块,所述设备评定模块上电性连接有人员评定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评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定流程模块提供基于评定指标的在线考核功能,包含有各种智能制造需要进行评定的项目流程,并依据评定管理的策略对过程进行监管,考核内容包括智能制造的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结果指标以及过程指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评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定管理模快上电性连接有结果生成模块,所述结果生成模块上还电性连接有数据存储模块。 2

配电房智能辅助监控系统

TIP3000配电房智能辅助监控系统 一,系统概述 TIP3000配电房智能辅助监控系统,是对小区、工业园区等变配电场所设备的状态监测、环境的实时监控、安防监控、火灾消防等信息的检测和控制。系统对各种监测及报警数据进行分析,实时反映现场设备运行的环境情况、设备本身运行情况,通过联动控制,保证配电房场所的电力设备安全运行。防止因环境改变、非授权活动、设备状态变化等引起的事故,满足配电房远程运维的可靠管控要求。为新型现代化配电房的智能化、可视化、自动化、互动化做有效支撑。

1、系统总体架构 根据《配电房管理制度》、《配电房操作规程》以及《电力安全生产条例》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应用案例,采用分布式和模块化架构,把配电房智能辅助监控系统分为站端设备和软件系统两部分。说明: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进行子系统配置。 2、网络拓扑设计 目前,对于配电房智能辅助监控系统通常有以下几种传输方式: 已有以太网的配电房:每个配电房主机需要一个RJ45网口和一个IP地址即可。 仅有2M光纤接口:配置一台2M--以太网桥,通过光电转换,提供以太网接口。 没有以太网和光纤的配电房:可以选择如下两种方式: 就近租用电信运营商的以太网或者光纤:适合于小区内运营商网络连接较为方便的地方。 租用电信运营商的无线网络:采用3G、4G路由器接入的方式,可以使用公网或者组成VPN专网。本方案需要向运营商缴纳网络使用费用和购买VPN服务器。 总之,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配备以太网为最优化和成本最低的传输方式。

配电房智能辅助监控系统平台采用云部署模式,利用统一的系统管理应用,实现参数配置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数据管理和接口标准管理。 1.实现在线监控数据管理,具备通过在线检测模块采集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和参数、环境、 安防、消防状态检测数据。 2.实现配电场所的设备在线监测、环境温度、湿度、SF6气体浓度、臭氧浓度、含氧量、 烟雾火灾、水位、粉尘、噪声、震动、防小动物等信息的采集和告警,电力环境调控机、风机、空调、除湿机、灯光等设备的控制管理等; 3.通过视频监控以及安防入侵检测实现配电房安防状态检测; 4.通过对配网变压器、中压开关柜、低压配电柜和电缆等设备的现在检测,实现设备的 状态在线检测以及局放、测温等检测; 5.系统平台具备配电房设备在线检测数据浏览功能,包括:综合环境检测、安防状态检 测、设备状态检测等在线检测数据的浏览功能; 6.实现在线检测数据综合分析功能、设备实时状态分析评估功能,实现检测数据完整性、 一致性、采集及时性的统计分析功能。 四,设计原则和依据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是:以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为基础、以自主开发的监控产品和系统软件为核心,通过信息交换和共享,将动力环境设备监控、门禁监控、安防报警、视频监控、消防监控等各个具有完整功能的独立分系统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系统维护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协调运行能力及详细的管理功能,实现系统所有监控子系统的功能集成、网络集成和软件界面集成,有效降低系统维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强度,提高系统可用性并节约系统维护成本。

电脑生产智能制造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脑生产智能制造系统,包括基础数据模块、生产计划模块、生产调度模块、质量管理模块、制造资源模块、员工管理模块、仓库管理模块、综合报表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动态数据模块和配备的移动端系统。所述动态数据模块包括资金数据管理模块、能量数据管理模块、市场需求数据管理模块和售后数据管理模块,通过动态数据模块的数据构建电脑生产智能制造知识库,生产计划模块通过对知识库进行智能学习,实现电脑制造内容的智能优化设计,从而有效配置各环节高效运转,实现利益最高化、成本最低化的自动排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脑生产智能制造系统,包括基础数据模块、生产计划模块、生产调度模块、质量管理模块、制造资源模块、员工管理模块、仓库管理模块、综合报表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和配备的移动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态数据模块,所述动态数据模块包括资金数据管理模块、能量数据管理模块、市场需求数据管理模块和售后数据管理模块,所述动态数据模块还承接生产计划模块、生产调度模块、质量管理模块、制造资源模块、员工管理模块、仓库管理模块、综合报表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传递至移动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脑生产智能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资金数据管理模块

包含固定资金、流动资金、生产成本资金和收益资金,所述生产成本资金包含各个生产环节对应的成本资金分布;所述能量数据管理模块包含生产过程中能耗类别、能耗分布及能源利用率;所述市场需求数据管理模块包含产品市场占有率、地区分布、功能需求、结构需求、价格匹配;所述售后数据管理模块包含产品交付后用户使用过程中的状态参数的收集、用户评价的反馈、用户体验的反馈、售后服务过程中维修数据的积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脑生产智能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计划模块包括生产订单预测模块、生产订单设计模块和生产订单跟踪模块,所述生产订单预测模块根据市场需求数据及售后数据预测客户需求订单,所述客户需求订单包括产品的结构、功能、价格和待生产数量,所述生产订单设计模块将客户订单或所述客户需求订单转换成具体的制造内容,并将制造内容传递给所述生产调度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脑生产智能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订单跟踪模块对从销售部接到所述客户订单或所述预测客户需求订单开始,到使之变成釆购计划和生产计划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收集生产订单的计划、分派、执行数据,更新生产订单状态,对脱期订单发出警告信息;动态数据模块承接生产订单跟踪模块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脑生产智能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订单预测模块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生产订单的预测: 设有时间序列:x1,x2,x3,……,xt;线性趋势、周期性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三个基本方程为: 式中,α1、α2、α3为平滑常数,0<α1、α2、α3<1;μt为趋势值,除去周期变化影响的时间序列指数的平均数,包含了趋势变化但不包含周期变化的影响;βt为趋势斜率,用来处理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St为周期性指数,周期性因子的指数平滑均数; 即,本技术对生产订单的预测模型如下: yt+m=(μt+mβt)×St-L+m

智慧工厂管理系统介绍模板

智慧工厂管理系统 介绍

智慧工厂管理系统 简介 工业 4.0 技术解决方案 在工业4.0的大环境下,如何实现高效、快捷、稳定地生产,是我们能够解决的问题。

系统需求: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系统 当前的问题是:厂商无法对生产设备的状态、设备的利用状况、生产的数量统计以及生产数据的信息等情况做到实时监控;无法优化生产节拍,不同设备之间无法进行联动操作。这种问题的根源是生产设备和网络检测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会严重降低厂商的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将生产设备(物)和网络检测(网)有效地联系起来,因此,智慧工厂管理系统诞生。 系统功能:系统能够做什么 智慧工厂管理系统是一个集合设备故障监测,设备生产数量查看,报表生成及打印,下放生产计划,故障单查看及打印等众多强大功能的综合管理平台,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传感器技术、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能够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上人工的干预、即时正确地采集生产线数据,以及合理的生产计画编排与生产进度的网络平台,并加上绿色智能的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一个高效节能的、绿色环保的、环境舒适的人性化工厂。

系统结构:系统运用原理是什么 如上图所示,系统由数据采集嵌入式单片机与现场设备进行交互(当前系统支持市面上主流的各种型号的PLC、数字制式的传感器、模拟制式的传感器、具有数据输出功能的各型设备、RS23/485、Modbus、USB、TCP/IP/UDP网口通信等),经过数据采集嵌入式单片机采集设备发出的信号数据。获取当前设备的最新状态、故障说明、使用电流/电压大小、气体大小,温度大小,工位生产数量以及生产过程中多个关键数据。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介绍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 监控平台介绍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一、系统概述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以“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为核心,通过各种物联网技术,对全站主要电气设备、关键设备安装地点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全天候状态监视和智能控制,完成环境、视频、火灾消防、采暖通风、照明、SF6、安全防范、门禁、变压器、配电、UPS等子系统的数据采集和监控,实现集中管理和一体化集成联动,为变电站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从而解决了变电站安全运营的“在控”、“可控”和“易控”等问题。 二、系统组成 (一)、系统架构 (二)、系统网络拓扑

交换机服务器 站端后台机 网络视频服务器 门禁 摄像摄像头 户外刀闸温 蓄电池在线监测开关柜温度监测 电缆沟/接头温度监测SF6监测 空调仪表 电压UPS 温湿度电流烟感 电容器打火红外对射 门磁 非法入侵玻璃破碎电子围栏 水浸 空调 风机灯光 警笛 警灯 联动 协议转换器协议转换器协议转换器 消防系统 安防系统 其他子系统 TCP/IP 网络 上级监控平台 采集/控制主机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将各种子系统通过以太网或 RS232/485接口进行连接,包括前端的摄像机、各种传感器、中心机房的存储设备、服务器等,并通过软件平台进行集成和集中监视控制,形成一套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三)、核心硬件设备: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 PDAS-100系列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大批量应用在变电站、开闭所 和基站,实践证明产品质量的可靠性,能够兼容并利用现有绝大部分设备,有效保护客户的已有投资。能够实现大部分的传感器解析和设备控制,以及设备内部的联动控制,脱机实现联动、报警以及记录等功能。工业级设计,通过EMC4级和国网指定结构检测。 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是针对电力配电房的电缆温度以及母线温度无 线检测,变压器运行情况以及油温检测、配电、环境、有害气体以及可燃气体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分析 (一)产业发展状况 1、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进入产业化阶段 目前,我国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在仪器仪表、包装和食品机械、工程机械、环保机械、重机、印机等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进入产业化阶段。其中,仪器仪表 领域、包装和食品机械领域发展较为突出,但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整体技术水平依然较低,关键核心部件 亟待突破。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缺少核心技术,使之仍处于 单件小批量的生产状态,产品性价比较低。 2、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设备取得标志性成果 我国在石油石化、机械加工、食品制造等领域的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设备取得标志性成果。如,在石油 石化智能成套设备领域,国产全自动油田固井车研制成功、国内首套褐煤提水装置试验成功、国内首套年 产1万吨烷基化废酸再生装置实现高水平中交、自主研发“千万吨级炼油加氢装置循环氢压缩机高压干气 密封及其控制系统”和“大型煤化工煤制丙烯装置丙烯制冷压缩机大轴径干气密封”两项科技成果问世。 在智能化食品制造生产线领域,乳品无菌化数字示范车间年产无菌包装乳品9000万瓶,减少乳品加工环节 的原料及成品损耗约15%,节省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约20%,降低消毒液用量约70%。无菌化饮料吹灌 旋数字化车间可为客户产品质量提升约10%,生产效率提高约15%,降低能源消耗约20%,降低人工约20%,降低设备成本、占地成本约20%。在智能化纺织成套装备领域,我国开发出现场“无人化”操作的染色工 艺、智能染色系统、筒子纱微波烘干机、元明粉自动称量系统、装卸纱机器人、自动物流系统、中央控制 软件系统等,研制出新产品三类18种84台/套。 3、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正积极寻求创新发展 近年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重点领域已初步建立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电工电器、液压 气动密封件、工程机械和重机等重点领域已建立六个公共服务平台。同时,江苏、上海、广东、洛阳等一 些省市相继成立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13年4月,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牵头的“中国机器人 产业联盟”成立。另外,骨干企业的研发经费逐年提升,重点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已超过5%。如,湖北力帝机床、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深圳精密达、上海派芬自动控制技术和深圳正弦电气的研发经 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均达8%以上。北人集团、上海电气、辽宁大族冠华、杭州科雷机电、湖北力帝机床、西 安西电电力等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80%以上。 (二)产业布局

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

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

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 摘要:介绍了一种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系统以智能控制为核心,对变电站关键设备、安装地点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全天候的状态监视和智能控制,并能将站端状态、环境数据、火灾报警信息、SF6监测、防盗报警等监测信息传输至调度管理中心。该系统满足了变电站安全生产和安全警卫的需求,具有非常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智能;监控;网络;变电站 传统的变电站安防智能化系统受传统理念和技术的影响,各个子系统都是孤立的,以至于出现了一种监控“孤岛”现象,无形中降低了系统的实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增加了投资成本。尤其是现在变电站系统平常的生产过程大量采用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的模式。而对于变电站这样的场所来说,远程、实时、多维、自动的智能化综合安保系统是变电站安全运作必备的前提条件。 系统总体设计 根据智能化变电站实际应用需求,把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系统分为三级中心、九大子系统。

三级中心 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系统(以下简称“辅助系统”)为分层、分区的分布式结构,按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省级监控中心、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地区级监控中心、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区域监控中心系统和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站端系统四 级构建,如图1所示。 变电站智能辅助控制系统从区域上分为三级中心,每级中心从技术上都分为主控中心、客户端和接口系统(预留),用于扩充与其他系统之间的衔接,以及WEB浏览功能。主控中心:包含数据库和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存储、权限控制、实时监控、配置管理等全部功能。客户端:在变电站和其他必要的地方电脑上安装客户端,根据权限的不同,操作员可以进行相应的监控、管理和操作。接口系统:系统通过采用IEC61850通信规约与综合自动化等系统的接口和联动。WEB浏览:系统另外提供浏览器的方式,供值班和相关人员实时监控每个变电站区域的环境状态、报警状态、人员进出状态等实时状态。 九大子系统 辅助控制系统必须把环境、视频、火灾消防、SF6、防

智能制造装备项目立项报告 (1)

智能制造装备项目立项报告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智能制造装备项目立项报告 智能制造装备,即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智能制 造装备主要包括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 产线。在细分领域中,受到关注较多的有工业传感器、机器视觉以及工业 软件等。首先在工业机器人方面,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获得突破,例如减速 机及伺服电机&控制器等部件。但国产工业机器人仍存在附加值偏低的现象,主要集中在搬运、码垛、上下料等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的产品设备仍需 进一步加大研发。 该智能制造装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8360.9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6326.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8.92%;流动资金2034.84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11.08%。 达产年营业收入19612.00万元,总成本费用15112.04万元,税金及 附加308.01万元,利润总额4499.96万元,利税总额5428.65万元,税后 净利润3374.97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053.6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4.51%,投资利税率29.57%,投资回报率18.38%,全部投资回收期6.94年,提供就业职位287个。

严格遵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的原则。项目一定要遵循国家有关相关产业政策,深入进行市场调查,紧密跟踪项目产品市场走势,确保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项目建设必须依法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必须完全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相关行业投资方向及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 ......

智能型车间管理系统(设计1)

智能型车间管理软件初步规划 一、概述 近几年,随着国内制造业成本不断的上升,企业在外部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的寻求管理上的突破,寻求成本的降低,同时还要保证质量的提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原先企业随处可见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库存的堆积浪费,人员浪费,沟通浪费,以及质量不良造成的浪费越来越不能被容忍,这是企业普遍推行“精益生产”的最直接原因。 (智能生产管理系统),是辅助企业推行“精益生产”的有效工具。是生产车间的信息化管理平台,PLC控制系统的桥梁。它覆盖了产品制造整个周期,从人、机、料、法、环等多个方面入手,系统性为企业智能制造生产提高现场管理水平,优化生产制造业务流程,自动化制造执行过程,最大程度的共享车间现场信息流、物流,实现订单拉动式生产,从而在整体上降低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积压。对于生产计划、生产执行、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工艺防错管理、智能仓储及物料配送管理大数据及智能决策等都有定制的解决方案。实现以“缩短交期、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管控目标的“生产过程”管控。 二、解决问题 1、生产全程监控&实时分析 生产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均通过基于wincc组态软件系统平台,设立在车间内的各类自动和半自动信息采集终端,实时的汇总和计算统计各分厂生产实际信息,系统计划在制品、完成率等指标,从而将生

产状况通过系统实时还原出来,实现透明化车间管理。 2、生产自动统计&自动集成 生产实绩情况及时反馈上层数据分析系统,可将生产完工信息通过接口程序实时反馈回WEB系统,以及进行各类生产实绩、效率、生产成本等数据抽取与分析。通过把统计和分析数据发布到车间大屏幕看板,现场管理者和员工随时了解生产进度和绩效状况。 3、作为传统的自动化系统无论是现代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可编程控制器,还是工业自动系统的神经系统--总线技术 ●与自动化系统的无缝集成。 ●与自动化网络系统的集成。 ●与MES系统的集成。 ●与相应的软硬件系统一起,实现系统级的诊断功能。 ●数据库系统全面开放。 ●广泛采用最新的开放性软件技术和标准,面向多种操作系统平台。人机界面(又称用户界面或使用者界面)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人机界面。 实时的资料趋势显示——把撷取的资料立即显示在屏幕上。 自动记录资料——自动将资料储存至数据库中,以便日后查看。 历史资料趋势显示——把数据库中的资料作可视化的呈现。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 合监控平台

一、概述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是智能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视频压缩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术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专门用于实现对变电站各种辅助生产系统的整合、优化、管理及控制,成为实施“大运行”战略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目的 通过对现有孤立分散的各类二次系统资源进行规范整合,实现二次系统的优化配置、信息资源共享、部门间业务的无缝衔接,从而提高电网一体化运行水平,解决二次系统种类繁杂、运行信息割裂等问题,满足大运行体系建设的需要。 1、通过规范各类辅助生产系统的信息传输方式及通信规约,有利于统一化管理,方便新的智能化功能扩充。 2、可以实现变电站“数据集成、业务协同、管理集中、资源共享”的管理要求,实现信息的集中采集、集中传输、集中分析、集中应用,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交互应用,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信息孤岛”的局面。 3、通过各种辅助生产系统的有机整合,不仅可以提升各子系统的性能,实现系统功能的统一管理及广泛联动,提高应急处理和反应能力,加强对意外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管理能力。从而全面提升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4、通过各种辅助生产系统的高度集成,统一上传,有利于远方人员对站内状况的全盘掌控,以加强对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提高对变电站辅助生产系统的监管质量,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运维效率。 三、适用范围 可广泛应用于各电压等级变电站/所、换流站、开闭站/所等场所。 四、产品功能

五、基于角色的差异化应用

六、九大子系统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包括视频联动子系统、火灾消防子系统、周界报警子系统、环境温湿度采集子系统、空调控制子系统、风机控制子系统、给排水控制子系统、灯光控制子系统、门禁控制子系统等九部分内容。 1) 视频联动子系统 视频联动子系统即将变电站的视频遥视的前端摄像机接入智能辅助系统的功能单元,是智能辅助系统的核心,提供与其它八个系统进行联动操作,实现视频共享及系统间协作功能。 a. 可接受其他系统的调用请求; b. 系统可保障原视频监控系统的系统功能与应用不受影响; c. 系统支持同一摄像机的多位置调用及多个摄像机的同一位置调用方式,即以目标为基础的监控模式。 2) 火灾消防子系统

工业智能制造系统开发方案

工业智能制造系统开发方案

目录 一、开发背景 (3) 二、系统功能介绍 (4)

一、开发背景 今年我国提出了以德国工业4.0为蓝本的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纲要,提出在工业自动化发展的今天,要将信息(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提出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工业制造思想。使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发展为制造业强国! 公司正在开发一款打通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跨部门之间沟通,企业现场问题解决及时性,以及解决问题经验积累的“工业智能制造系统”,此基于移动通讯设备的云端系统,可以解决企业如下问题: 1.制造环境(工厂厂区)分布较大,且分散,使得生产、管理信息不能得到及 时、有效地沟通; 2.当管理架构较复杂时,管理指令信息、现场作业信息,突发事件信息不能及时 有效地传达与沟通; 3.当生产一线员工处理生产作业事件时,其内容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反馈,且处 理过程不透明,无法追溯; 4.当生产人员过多且分散时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式方法使决策层信息得到及时的互 联互通; 5.生产员工的自主学习意向与公司安排的培训内容匹配性不强等

二、系统功能介绍 1.交互模式 ●用户交互方式(硬件):手机(手持式)通讯设备 ●用户交互界面(软件界面):手机移动端APP专用软件界面 开发思路: 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应用最为普遍的,易于现场使用 同时相应的在手机的操作平台上开发交互软件,建立用户交互的基本层面。 2.信息(数据)的传输 1)行业信息 ●主要推送本企业所在行业的最新技术信息 ●国际前沿技术的前瞻文章的推介等 2)指令、作业计划信息的传送 ●生产指令的直接送达(手机端)(语音、文字、视频、图片) ●领导意图的直接送达(手机端)(语音、文字、视频、图片) 3)生产事件信息的传输(如:产品缺陷、设备故障等) ●横向分享到相关责任人 ●系统协助组织建立手机会议模式讨论解决方案 ●执行计划提醒机制 ●执行计划结果评价机制 ●经验教训积累报告 ●系统协助提供相关成熟的解决方案资料 ●系统协助提供相关专家在线咨询

智能制造系统论文

智能制造概述 摘要:介绍了智能制造提出的背景、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人工智能与I M T、I M S的关系, I M S 和C I M S, 智能制造的物质基础及理论基础, 智能制造系统 的特征及框架结构, 并简要介绍了智能加工中心IMC, 智能制造技木的发展趋势,以及智能制造系统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智能制造,IMS, IMC, IMT。 Abstract: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main contents and objectiv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MT, IMS relations, IMS and CIM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the material basis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the framework structure, and gave a briefing on intelligence Machining Center IMC,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of wood, as well as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 research results and problematic. Key word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MS, IMC, IMT。 一. 智能制造提出的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部门, 是决定国家发展水平的最基本因素之一。从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历程来看, 经历了由手工制作、泰勒化制造、高度 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集成化制造、并行规划设计制造等阶段。就制造自动化 而言, 大体上每十年上一个台阶: 50~60年代是单机数控, 70 年代以后则是CNC 机床及由它们组成的自动化岛, 80 年代出现了世界性的柔性自动化热潮。 与此同时, 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 但与实用化相距甚远。随着计算机的问世与 发展, 机械制造大体沿两条路线发展: 一是传统制造技术的发展, 二是借助计算 机和自动化科学的制造技术与系统的发展。80年代以来, 传统制造技术得到了 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存在着很多问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向产品、工 艺和系统的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设计和管理方法不能 有效地解决现代制造系统中所出现的问题, 这就促使我们借助现代的工具和方法, 利用各学科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集成传统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科学以及 人工智能等技术, 发展一种新型的制造技术与系统, 这便是智能制造技术( In

智能制造装备

智能制造装备 智能制造装备的定义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十二五”发展目标总体目标:经过10 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取得原始创新突破,基本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需求。 到2015 年:——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0 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5%。智能制造装备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需求。——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伺服和执行部件为代表的智能装置实现突破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大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组织结构优化升级。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专业化企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聚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完善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骨干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5%。培养一大批知识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 到2020 年:——将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培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0000 亿元,实现装备的智能化及制造过程的自动化,使产业生产效率、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明显降低。发展概况发展内容根据《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价值链与市场前瞻分析报告》[1] 分析,重点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的发展,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带动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例如,在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领域,要针对生物、节能环保、石油化工等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发展智能化压力、流量、物位、成分、材料、力学性能等精密仪器仪表和科学仪器及环境、安全和国防特种检测仪器。在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领域,要重点发展高参数、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轴承、液压/气动/密封元件、齿轮传动装置及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等。在智能专用装备领域,要重点发展新一代大型电力和电网装备,机器人产业,全断面掘进机、快速集成柔性施工装备等智能化大型施工机械,以及大型先进高效智能化农业机械等。此外,还要以大飞机、支线飞机及通用飞机为应用对象,采用飞机制造、机床制造和材料生产企业相结合,重点发展复合材料制备装备、自动辅带/辅丝设备、构件加工机床、超声加工/高压水切割设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路线图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期间,智能制造装备将面向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需求,以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为目标,以突破九大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为支撑,以推进八项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以提升八类重大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创新能力为重点,促进在国民经济六大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广。经过5~10 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取得原始创新突破,基本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需求。具体是:一、九大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1.新型传感技术——高传感灵敏度、精度、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的传感技术,采用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的传感技术(如量子测量、纳米聚合物传感、光纤传感等),微弱传感信号提取与处理技术。2.模块化、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不同结构的模块化硬件设计技术,微内核操作系统和开放式系统软件技术、组态语言和人机界面技术,以及实现统一数据格式、统一编程环境的工程软件平台技术。3.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工业过程多层次性能评估技术、基于海量数据的建模技术、大规模高性能多目标优化技术,大型复杂装备系统仿真技术,高阶导数连续运动规划、电子传动等精密运动控制技术。4.系统协同技术——大型制造工程项目复杂自动化系统整体方案设计技术以及安装调试技术,统一操作界面和工程工具的设计技术,统一事件序列和报警处理技术,一体化资产管理技术。5.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在线或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自愈合调控与损伤智能识别以及健康维护技

智能制造的基本内容诠释

智能制造的基本内容诠释 2014-11-10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 摘要:介绍了智能制造提出的背景、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人工智能与IMT、IMS的关系,IMS和CIMS,智能制造的物质基础及理论基础,智能制造系统的特征及框架结构,并简要介绍了智能加工中心IMC,智能制造技木的发展趋势,以及智能制造系统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智能制造,IMS,IMC,IMT。 一、智能制造提出的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部门,是决定国家发展水平的最基本因素之一。从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历程来看,经历了由手工制作、泰勒化制造、高度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集成化制造、并行规划设计制造等阶段。 就制造自动化而言,大体上每十年上一个台阶:50~60年代是单机数控,70年代以后则是CNC机床及由它们组成的自动化岛,80年代出现了世界性的柔性自动化热潮。与此同时,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但与实用化相距甚远。 随着计算机的问世与发展,机械制造大体沿两条路线发展:一是传统制造技术的发展,二是借助计算机和自动化科学的制造技术与系统的发展。80年代以来,传统制造技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存在着很多问题。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向产品、工艺和系统的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设计和管理方法不能有效地解决现代制造系统中所出现的问题,这就促使我们借助现代的工具和方法,利用各学科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集成传统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一种新型的制造技术与系统,这便是智能制造技术(IntelligentManufacturingTechnology,IMT)与智能制造系统(IntelligentManufacturingSystem,IMS)[1]。 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竞相大力发展IMT和IMS的深层次原因有: (1)集成化离不开智能 制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其中有多年积累的生产经验,生产过程中的人—机交互作用,必须使用的智能机器(如智能机器人)等。脱离了智能化,集成化也就不能完美地实现。 (2)机器智能化比较灵活 可以选择系统智能化,也可以选择单机智能化;单机可发展一种智能,也可发展几种智能;无论在系统中或单机上,智能化均可工作,不像集成制造系统,只有全系统集成才可工作。 (3)智能化的经济效益较高 现有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CIMS)少则投资数千万元,多则投资数亿元乃至数十亿元,很少有企业能承担得起,而且投入正常运行的很少,维护费用也高,还要废弃原有的设备,难以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