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中的方程

日历中的方程
日历中的方程

§ 5.3日历中的方程

【课题】:日历中的方程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

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

步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

立等量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体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

性。

【教学难点】:准确的找到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设置教学情景:

㈠通过电脑打出万年历?

㈡让学生通过观察任何一个月的日历,并思考一

下问题:

a、任何一个月的日历,它的一个竖列上相邻的3

个数之间有何关系?

b、如果设其中的一个数为x,则其他两个数如何

用代数式来表示?有几种设法?

c、根据你所设的未知数x,列出方程,并求出这

三天分别是几号?

d、如果任意给出上述竖列上的3个数的和为75,

则这三天分别是几号?你是怎样思考的?

e、如果任意给出上述竖列上的3个数的和为21,能求出这三天分别是几号吗?为什么?

(三)自主探究:

(1)通过前四问让学生讨论日历中的规律性,也就是说讨论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可以把

它转化成数学方程这个数学模型来研究。(2)通过第五问组织学生讨论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要注意结果必须

符合生活实际,不符合的,要舍去。)(3)体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四)合作交流

(1)分小组讨论,在日历中,用一个正方形任意圈出2×2个数,把它们的和告诉同伴,

由小组集体求出这四个数。

(2)任何一个的日历,任意圈出它的一个竖列上相邻的4个数,把它们的和告诉同伴,

由小组集体求出这四个数。

(五)延伸拓展

(1)任意给出某一个月的日历,任意选中一个数,把他的上、下、左、右的数和告诉同

伴,由小组集体求出这四个数。

(3)分小组讨论,在日历中,用一个大正方形任意圈出3×3个数,把它们的和告诉同

伴,由小组集体求出这9个数。若知道这

9个数中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这四

个数的和,由小组集体求出这四个数。(六):反思与评价

(1)问学生本节课学到了那些知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何感受?(七):本162页2-4

教学后记:日历是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常识,本节课通过投影出万年历,让学生观察出日历中的某一天的上下、左右的数与该数之间的关系,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小组活动列方程,从而感受到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导学案使用的思考

关于我校使用“导学案”推进教改实验的实践与思考 宝成小学常晓婷 根据区教体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倡导学校全面实施“导学案”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我校积极开展教改实验,大胆尝试探究导学案的备课改革。上学期我们按照“定点试验(四五年级语数学科)——定期讨论——商定模板”的流程,历时一学期,确定了我校导学案的基本模板——表格式导学案,并于今年九月在全校各学科全面使用(体育教学除外)。 我校导学案的开发注意落实以下四个原则:一是体现高效课堂理念原则,把“讲堂”变为“学堂”,把学生当作课堂真正的主人。二是做到组内集体备课和教师自我钻研有效结合原则,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倡导百花齐放。三是倡导学习过程设计开放性原则,学习过程只提示基本环节,不固定环节出现的流程和时机。四是简洁、实用原则。因此,

导学案模板设计分两部分:一是表头部分,体现了导学案的基本要素——课题、课型、课时、班级、小组、使用人(教师或者学生)、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二是主体部分,分左右两版,左边“学习过程”为主体部分,只提示基本环节(自主学习——独学、对学、群学;合作学习——导学、交流、展示、拓展;随堂测试等),不强求基本流程,右边是“个案补充或学习随笔”,为教师二次备课或学生随堂笔记记录所用。为了便于教导处常规管理,我们在表格上方还设计了标题、主备、审核人(复备)、使用时间。 我校全面使用导学案组织教学将近两个月,十月中旬,学校领导对四五六年级语数英三科进行了全面听课,重点调查了解导学案开发、使用以及导学案使用后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从16节课堂教学调研来看,使用导学案给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以下变化: 一、“导学案”的可喜变化 1.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从导学案中可以看出:

导学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导学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1 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1)学习目标表述不准确 【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案的使用者是学生,因此在设计目标时,对象应该是学生。可目前我们有些导学案中目标设置的主体还是教师,以学生作为行为主体进行目标的描述才是合适的。所以,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注意对象是学生,要使用第一人称“我”。如:我会……我能够……。 (2)目标设计缺少三维度 【建议】我们有些导学案虽然有很清楚的学习目标,但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层面上的单一目标,仍受传统教学影响过于重视“双基”,忽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描述,只求结果。而新课标要求目标设计体现“三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学会”;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乐学”。从学会、会学再到乐学,三维目标如同长方体的长、宽、高是不能相互分开的,在描述时要全面描述。 (3)目标表述笼统抽象,操作性不强 【建议】有的学习目标表述抽象,操作性不强。因此,学习目标设计要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测量,要以学生为中心,行为主体是学生,呈现出来的每一条款都必须有具体的动词,像“说出”、“标出”、“划出”、“找出”、“编写”、“设计”、“预测”、“关注”、“尝试”、“参与”、“追求”、“整理”等这样的动作。要充分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些隐性目标的设计。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写明运用什么方式、方法达到什么目标,如:“通过……,理解………”等。

问题2:导学案问题设计肤浅化、零碎化,缺少层次 (1)问题设计肤浅化表现在,问题设计缺乏探究性,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很容易就得出答案。 (2)问题设计缺乏开放性。对照课本直接就可以找到结果,这类问题不利已课堂上的生成,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3)问题设计零碎化是指整张导学案全是零碎的小问题,一问到底,而缺少提纲挈领的问题。这样设计会阻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4)问题缺少层次,是指不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比如识记类问题、理解类问题、应用类问题、拓展类问题等。 【建议】导学案的设计要以问题为主线,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的原则要求。要设计具有探究性、层次性、情境性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要会针对那些难度较大无从着手的综合性问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实行难度分解分层。 问题3:导学案习题化、试卷化缺乏“导”的功能 【建议】导学案将高效课堂的“以学为主”变为“以练为主”,开篇预习题,再是展示题,后是测试题,导致导学案习题化、试卷化。而好的导学案是由教师帮助学生设计的集“导学”、“导思”、“导练”、“导评”、“导测”于一体的全程性学习活动方案,是最终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载体。能够让学生在步步引导中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效果。而习题或试卷则仅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水平与技能的一种反馈手段。所以在设计导学案时,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重视“怎么学”,强化学法指导,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动手实践能力的设计,

日历中的方程

《日历中的方程》 一、概述 《日历中的方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是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起始课,它既是第三章第六节探索规律和本章前两节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继续,又是学习本章后几个实际问题的开端,更是今后学习函数等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通过对日历中数据规律的探索,运用方程来解决和日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节课重点是创设问题情境,恰当地引导学生探究出具体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在于如何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相等关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 二、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实际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验证方程解的合理性。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能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策略的多样性; (2)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思想; (3)能够尝试解决不同情境的生活问题,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对数学中方程的相关知识感兴趣,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日编出一道隐含方程知识的数学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是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二中学七年级学生;

日历中的方程

日历中的方程 《》说课稿 一、理论依据 1、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理论; 2、赏识教育的理论; 3、分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论; 4、学数学,用数学的理论; 5、视学生如伙伴,把教材当范本的理论; 6、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平等中的首席”的理论;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关于日历数规律的再探索,本节为学生学习其他数字排列问题提供了思想与方法。在日常生活和第三章以及本章前两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了运用日历规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了利用“方程”这一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并且感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与小学学习的算术方法相比,代数方法还未能完全让学生接受并应用,而且对于刚刚接触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转换过程,即建立方程模型的过程,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而得到方程的解之后又要回到实际问题中检验其合理性,这些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应作为重点处理。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日历中的方程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已有的认知水平,本节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和设置有趣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主探究日历中的方程模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及检验方程解的合理性;通过自主合作的互动探究及自编问题自己解决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同时,在探索解决一系列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由此我将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四13课《张衡传》导学案

人教必修四13课《张衡传》导学案 一部语文组 一、教学设想: 本堂课系高三复习课,力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粹,活动充分,积累丰富,让学生在宝贵的时间里学有所得,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1、明确高考要求,让学生复习有的放失,以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 2、本课重点是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难点是翻译句子和评价文章的主旨。通过对重难点的突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科学的学法,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寻找和积累相关知识点,养成自主、质疑探究、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导入复习: 秋菊飘香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能在我们复习备考的日子里再增添一些收获。 二.明确考纲要求,有的放矢: 学生诵读,明确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明确复习目标: 梳理文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重点梳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和文言句式。 拓展迁移,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梳理和拓展训练,总结规律和方法,形成能力。 四.复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成果 请四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展示自主梳理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设题意图:虽然高考文言文试题的文段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文本是文言文的载体,考题在课外,考点在课内。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文言文实词的考查大多是在《考试说明》上的120个实词范围之内,大多属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虚词的考查以18个文言虚词为主,主要形式是辨明虚词在所给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句式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汉语特有的句式上,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通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梳理的积极性,通过展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让学生尝试创造的艰辛与乐趣,主动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展示如下:(括号内、横线上黑体字为答案) 1.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傍”通“旁”) (4)形似酒尊(“尊”通“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常从容淡静。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不去赴任。今: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4)覆盖周密无际。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古: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浅谈对导学案的认识与实践

浅谈对导学案的认识与实践 从教二十年,曾经在传统教学方式与新型教学方式间徘徊。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引导,提问式进行设计教学,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围着教师转,以教师的问题设计展开教学。教师基本是围绕着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把一堂课设计好以提问式呈献给学生,学生能有所获,而且是条理清晰有逻辑地收获大纲上要求掌握的相应学段相应内容。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缺少对知识的探索和研究,学习兴趣会逐渐消失。 而新课改之后的新型教学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课上进行交流,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般情况下,教师会设计这样的问题:读完课文你明白了什么,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你觉得某一段话哪些词用得好,等等。教师针对学生发言进行讲解与补充,对学生五花八门的发言给予回应,这种形式和问题的设计实际上更加考验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文化底蕴,要求教师包罗万象,无所不通,并对教师更是一种大的挑战,虽然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但同时显露此种方式的弊端: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很容易跑偏,偏离文本,偏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的收获更多的是来自于同学之间的交流中获得的,收获的内容可能范围更广,面更宽。但是内容之间或许缺少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不成系统。当然,有时老师也能把学生从漫无边际中拉回来,但那样似乎又陷入了提问式的漩涡中。 经历无数次对课堂的实验和反思,最终,我觉得从学生长期发展来看,以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为好。新型教学模式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课堂学生更乐于参与,能积极思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但要把握好度,教师要有良好的"引"的能力.否则,课堂将是漫无边际的.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优秀成分也不能摒弃. 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对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系统性学习并掌握,又能充分发散思维,使有学习积极性呢? 这时候,导学案应运而生,它合理有效地中和了传统教学与新型教学模式,既能引导学生有条理、有规律的学习,又能以点发散,放射性展开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 导学案在设计上分为四大板块:预习导学,课堂助学,课堂巩固,课后拓展。预习导学部分,根据学习目标,安排好学生自主预习,把握好学习重点、难点,进行学法指导,这环节似乎传统教学地形式更多一些;课堂助学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质疑问难,课堂进行精讲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堂巩固是学完进行达标检测,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破原有的思维束缚,获得新的思维发展;课后拓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能力。最后这两个板块,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新型,教学模式,最终都是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导学案的使用有效地检验了学生所学内容,使教师对学生能力是否提升有所掌控。 那么,导学案如何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学生的习惯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导学案的预习设计环节尽量规律些,让学生有章可循。

日历中的方程

日历中的方程 1、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387,求这三个奇数。 2、在日历上任意画一个含有9个数字的方框(3╳3),然后把方框中的9个数字加起来,结果等于90,试求出这9个数字正中间的那个数。 3、一个三位数,三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17,百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7,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数的3倍,求这三个数。 4、已知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比它们相同的两个偶数的和多15,求三个连续奇数。 5、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8,求它们的积。 6、有两个数,第一个数比第二个数的还小4,第二个数恰好等于第一个数的4倍,求这两个数。 7、现在弟弟的年龄恰是哥哥年龄的,而九年前弟弟的年龄是哥哥年龄的,问哥哥现在的年龄是多少? 8、将55分成四个数,如果第一个数加1,第二个数减去1,第三个数乘以2,第四个数除以3,所得的数都相同,求这四个数分别是多少? 9、1998年某人的岁数正好等于他出生年份的数字之和,问这个人2003年是多少岁? 10、小华参加日语培训,为期8天,这8天的和为100,问小华几号结束培训?

11、小明今年的生日的前一天,当天和后一天的日期之和是78,小明今年几号过生日? 12、王老师要参加三天培训,这三天恰好在日历的一竖排上且三个数字相连,并且这三个日子的数字之和是36,你知道王老师都要在几号参加培训吗? 13、小明和小红作游戏,小明拿出一张日历说;“我用笔圈出了2╳2的一个正方形,它们数字的和是76,你知道我圈出的是哪几个数字吗?”你能帮小红解决吗? 14、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6,求它们的积。 15、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4倍,如果把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那么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大54,求原来的两位数。 16、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75,求这三个数。 17、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a,个位数字是b,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所得的数减去原数,差为72,求这个两位数。 18、用一个正方形在某个月的日历上圈出2╳2个数的和为64,这4天分别是几号? 19、如果用一个正方形在某个月的日历上圈出3╳3个数的和为126,则这9天分别是几号? 20、若今天是星期一,请问2004天之后是星期几? 21、有甲、乙两位同学,甲对乙说:“如果把你的笔给我一枝,那么我的笔是你的笔的2倍。”乙对甲说:“如果把你的笔给我一枝,那么我的笔和你的一样多。”问你们各有多少枝笔?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 预习课文《张衡传》 1、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字典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再读课文,把课下注释中的重点标在文章中。 3、反复读课文,疏通文意。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导学任务: (一)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二)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疏理文言重点词。 (三)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一、根据要求填写下面内容。 1、识记作家作品 范晔(398--445),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2、给下面划线字注音。 属文()连辟公府()逾侈()邓騭()璇玑() 算罔论()帷幄()阉竖()合契()河间相()骄奢()乞骸骨()伺者()都柱()蟾蜍()官秩() 3.齐读课文,订正字音断句 二、细读文章前三段,结合课下注释,掌握以下内容。 1、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把意思填在横线上。 ①常从容淡静古义今义 ②举孝廉不行古义今义 ③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今义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不好交接俗人()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 逾侈()拟()因以讽谏()精思傅会() 奇其才()累召不应()致思()雅闻() 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 4、写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举孝廉不行()(2)连辟公府不就()(3)游于三辅() (4)虽才高于世()(5)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5、翻译下列句子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最新整理初一数学日历中的方程_1.docx

最新整理初一数学教案日历中的方程《日历中的方程》说课稿 一、理论依据 1、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理论; 2、赏识教育的理论; 3、分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论; 4、学数学,用数学的理论; 5、视学生如伙伴,把教材当范本的理论; 6、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中“平等中的首席”的理论;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关于日历数规律的再探索,本节为学生学习其他数字排列问题提供了思想与方法。在日常生活和第三章以及本章前两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了运用日历规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了利用“方程”这一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并且感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与小学学习的算术方法相比,代数方法还未能完全让学生接受并应用,而且对于刚刚接触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转换过程,即建立方程模型的过程,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而得到方程的解之后又要回到实际问题中检验其合理性,这些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应作为重点处理。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日历中的方程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已有的认知水平,本节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和设置有趣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主探究日历中的方程模

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及检验方程解的合理性;通过自主合作的互动探究及自编问题自己解决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同时,在探索解决一系列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由此我将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制定为: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经历探索过程、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学数学、用数学、与伙伴合谐相处、培养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四、关于课堂结构及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设置“我到被誉为历史古都的西安旅游”这一贴近生活的问题情景,增加数学的趣味性,激活课堂。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进一步认识数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二)互动探究,发现新知 1、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一个个小游戏,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与组织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建立方程模型”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与理解。 2、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游戏中走下讲台参与讨论,将学生视为合作伙伴,与学生一起按游戏规则开展活动,共同学习,拉近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从而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创新,敢于表现自己,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导学案的反思

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日历中的方程教案

【课题】5.3日历中的方程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3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日历中相邻各数之间的排列规律, 会设未知数,找出已知数与 未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 2、能正确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问题的解,并学会根据实际意义检 验解的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日历中数字排列规律,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把握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寻找等量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方程,根据实际问题检验解的合理性.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一张挂历或日历彩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一)、趣味引入 (约3分钟) 师生小游戏(师生互动): 游戏:请同学们在自己准备的日历上按竖列任 意圈出相邻的三个日期,并告诉老师这三个数的和, 老师便能很快的告诉你这三天分别是几号。(2分 钟) 引出课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也能像老师一样顺 利完成这个游戏!(展示课题及学习目标)(1分钟) 教师根 据学生 的提问 快速回 答。 学生利 用手中 的日历 给教师 提问 题。 吸引学生注意 力,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营造轻松愉悦 的课堂氛围。 (二)、观察思考、自主探究 (约8分钟) 我能行!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日历,思考以下问题(课件 展示): 1、观察日历,找出每一行及每一列中数字的排 列各有什么规律? 2、如果将日历中一个横行上相邻的3个数中的 一个数设为x,其他两个数怎样表示?你是怎样设 未知数的? 3、如果换成一个竖列上相邻的3个数呢? 4、如果告诉你日历中一个竖列上相邻3个数的 和是60,请根据你所设的未知数x,列出方程,求 出这3天分别是几号? 5、问题4中,和为75,你认为可能吗?为什 么?和为21呢? 教师 巡视 观察 进行 个别 辅导 学生独 立思考 做题 层层递进的一 组问题设计, 紧扣学习目 标,让学生通 过观察,找到 日历中数字的 排列规律,体 验设未知数、 列方程解决实 际问题的过 程,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 力。 三、讲解归纳(约10分钟) 问题1-4,逐一抽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板书解答过程;问题5,先由学生分析,再课件展 示完整的分析解答过程。 刚才同学们说出日历中一个竖列上相邻3个数 的和,老师能很快求出这3天的日期,你知道其中 的奥秘了吗?(学生分析,教师归纳) 根据学 生回 答,讲 解、归 纳 学生回 答问题 通过教师引 导,师生共同 总结、归纳, 教师板书规范 的解答过程, 充分发挥教师 的主导作用。 四、强化训练(约16分钟) 牛刀小试: 1、游戏1:现在由老师来说出日历中一个竖列 上相邻4个数的和,看谁能最快求出这4天分别是 几号?(和分别为54、46)(学生举手抢答,简述 解答过程) 2、游戏2:临时抽“生2”在自己的日历上用 正方形圈出4个数,把它们的和告诉大家,由其他 同学求出这4个数。(时间允许可做2至3次) 课件展示未知数的不同设法: x+7 x+8 x+1 x x+6 x+7 x x-1 x x+1 x-6 x-7 x-1 x x-7 x-8 组织学 生完成 游戏或 练习, 充分发 挥组织 者的作 用。 学生积 极参与 游戏, 认真完 成练 习。 本组问题与上 一组问题紧密 联系,但又有 所提升,强化 所学知识的同 时,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 力。

13、《张衡传》导学案(课时1)

13、《张衡传》导学案(课时1) 一、学习目标: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作者及传主。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学习张衡的优秀品格,了解文学方面的成就。 二、学习重点:1、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2、整体感知、梳理课文结构。 三、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2、关于传主: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 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 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 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 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 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 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 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3、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导学案培训心得

如何编写高水平的“导学案”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误;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分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不把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当作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导学案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一、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二、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及编写原则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张衡传》复习题及答案

《张衡传》复习题及答案 《张衡传》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属文(zhǔ)左冯(píng)征辟(bì) B.逾侈(yú)邓骘(zhì )不徙(xǐ) C.都柱(dōu )合契(q ì)陇西(lǒng) D.骸骨(hài)肃然(sù)收禽(qín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不好交接俗人交接:与……交往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 C.辄积年不徙徙:调动官职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看、视察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B.“贯六艺” 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 D项中《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D.覆盖周密无际 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 6.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证 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 8.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为:(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

导学案包括

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一)“导学案”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1、课时化原则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按课时内容确定导学案的内容编写。这样,有利于调控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计划性、针对性、时效性,构建高效课堂。 2、问题化原则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景(生活场景)或课堂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学科信息要准确,问题的针对性要强。设置的问题既有利于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加强知识的拓展,强化与生活的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从而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本,把生活纳入课堂,激发自主学习,引导交流讨论又学会看书。 3、方法化原则在学生读书、思考、解答问题等环节的学习中,教师都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适时的点拨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学案中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 4、层次化、递进行原则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导学案的使用是导学案实施高级目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目标(文化知识的掌握)的关键.它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自学中发现,思考,生疑.再思考,获知. 课堂探究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体验获知的快意,体验方法和技能的重要.教师适时的精点,更能达成教师"导学"功能的落实. 课后拓展是落实基础目标(文化知识掌握)的重要保障. 编辑本段指导思想 关注学习方式改善交互环境 切实落实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构建立体交互环境、做到生生交互、书生交互、师生交互、组内交互、组际交互、生媒交互齐举,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注课堂教学效益 坚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编辑本段备课模式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日历中的方程

日历中的方程 教学目标:(针对性、操作性、可测性) 1、通过自制日历,为探索日历中竖、横列等数字规律作好铺垫。 2、通过猜数活动,引发学习动机,探究日历中的数字规律。 3、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优化解题方法。 4、利用和的不同,让学生认识解的合理性即符合问题实际。 教学重、难点:量的表示与未知数的设置、解的合理性认识。 教学准备:日历纸、练习薄和笔 教学过程: 一、自制日历,感知规律。 每个学生发一张确定了某日的日历纸,让学生独立完成日历的制作,必要时老师可以对学生的日历作出适当的评价。 二、出数猜数,引发深思。 让学生任意在竖列上圈出相邻的3个数——普遍性,告诉其和,老师立即猜出具体的三个数,这种猜数可进行2或3次。学生可能会说,我也行。这时,教师可说1、2个和,让学生说出具体的三个数

后,问学生为什么这么快就能得出答案?——把问题和机会交给学生。 规律: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上下相差7或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字的三倍等。 三、自主探究,比较优劣。 1、比较方法的优劣 如果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和是60,你能通过列方程求出这三个数吗?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方法一:设最上面的数为x,列出的方程是: + + +x x + x,60 14 ) 60 (= ( )7 x,13 3= = x,这三天自上而下 21 x,39 3= + 是13号、20号、27号。 方法二:设竖列上中间的数是x,列出的方程是: + + -x + x,60 x (= )7 60 ( )7 x,这三天自上而下是13号、20 = 3= x,20 号、27号。 也有可能会出现设竖列上最下面的数是x,具体过程略。 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后,让学生对上述两种或三种未知数的不同设法对解题的影响进行讨论,优化解题方法。 从式的结构上考虑:方法二列出的方程左边常数相互抵消,从而使方程变得简单,且少一步,即计算简便。 从形的角度考虑:在数轴上,)7 (+x对应的点关于x对 (-x与)7 应的点对称,一般来说,对称性会给问题的解决带来方便。 2、认识解的合理性

日历中的方程教学设计

【说课稿】: 日历中的方程 宁夏灵武市回民中学刘明雄 一、说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3节日历中的方程。本节内容是承继第三章第6节探索规律的基础进行的,它又是学生系统地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开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务必使学生掌握。同时也是学生了解分析应用题,解答应用题一般方法的起始课,是学生开始学习求多个未知量的示范性课程,也是数学思维中的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好材料。所以本节课的成与败关系到学生今后一段时间的学习,直接影响着应用题的学习的兴趣和成败。 二、说学生 学生在第三章学习的过程中接触过关于日历中日期的数字问题,学生对日历中同一横行或者同一竖列上几个数字之间的关系较为熟悉,在本章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及解法的学习过程中,一直有列方程解应用题问题的渗透,对此方面的问题相对也比较熟悉. 学生在学习本章前几节的内容过程中,在观察、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的运用方面,有一定的训练、体验,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协作精神、互助学习能力有很大提高.学生已经历了应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对方程这一“数学化”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已有所体会.所以学习本节内容应该问题不大,只要老师引导得法,组织好学生的合作与讨论工作,同时展示学生的习作,充分暴露学生的数学思考方式就行了。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日历中相邻日期之间的数量关系(横行、竖列、斜行、方框、以及字母套数等),了解方程是解决实 际问题的关键建立相等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初步认识到解决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