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浒传》研究

浅谈《水浒传》研究
浅谈《水浒传》研究

浅谈《水浒传》研究

《水浒传》研究确实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甚至近年有人提出“水浒学”的概念。20世末以来,众多关于“《水浒传》研究历史回顾”的论著发表,这些成果或通代,或断代,或全面回顾与反思,或就某种现象、某个问题、某种角度进行回望与检讨,对推进《水浒》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有积极意义。而本书并未对《水浒传》研究史作宏观、系统回顾,仅就明清至现代《水浒传》研究方法的演进,《水浒传》文献视域中的作者、版本及本事研究,《水浒传》文本层面的思想意旨及叙事艺术研究,影响研究维度的续书现象,版画插图研究等现状,进行回望与反,故以“脞论”命题。在上述几个方面,力求梳理出最具实证力的材料,提挈出最有说服力的观点。

众所周知,《水浒传》研究史料浩如烟海,20世纪50至80年代,前辈学者已经着手这项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诸如《水浒传资料汇编》、《水浒研究论文集》、《水浒研究论著索引》、《水浒传在海外的传播》等。而自1978以来至今的将近40年间,仅中国大陆地区究竟产生了多少与《水浒传》相关的研究成果,恐怕难以做出精确的统计。如何从山堆海积的资料中遴选出最有代表性的资料及观点,不仅需要精力,更需要学养与学识。仅就版本研究方面而言,本书主要选取了明清时期汪廷讷、、钱希言等人的记述,现代学术史上胡适、鲁迅、郑振铎、何心、范宁等人的论述。他们的记述与论述在《水浒传》研究史上公信力相对较高。就简本与繁本两种系统的研究现状而言,鉴于繁本的关注度一直较高,学界共识度也较高,故本书未作赘述,而是专列一节对于一向不被重视的简本系统研究现状进行琐细述评,涉及简本的存佚、诸简本间关系、主要争论的问题、未来研究瞻望等,尽可能展示这一学术沼泽地的探究进展。

《水浒》研究史呈现出的有别于其他名著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其研究历程屡屡遭受意识形态因素的冲击而一再迷失自我,自明清至现代,曾经涌现众多充斥政治、道德话语的所谓“成果”,而难孚“学术”之名。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浒传》的作者籍贯及文本内容又被一些地方的政商力量肆意利用,举办了许多研讨会,出版了许多“论文集”,这些直接经济利益催生出的“成果”,也往往掩蔽学术真相。本书立足文学研究本位,秉持学术理性立场,实事求是,尽量把发言权交给材料,力避“六经注我”的现象。

作为一部学术史著作,的话题自然是多以纵向维度展开的,以穿透时代风云,洞察前代学术探索的是非与曲直,评价其功过与得失。如该书第一章第一节,综述明清时期亦即古典学术语境中《水浒传》的主要研究方法,概述传统文献学诸手段的运用情况及其取得的主要成绩,并论列了文献学方法在现代《水浒传》研究中焕发活力的种种表现。但书中另有话题则主要从横向维度展开,如第三章第三节“‘两种《水浒》’说与两截《水浒》说论争述评”,针对发生于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这场论争作了简要述评,对于争论中暴露出的学风问题发表了个人看法,提出,“作为学术研究的主体,首先要胸怀宽广,容得下不同见解,允许新权威超越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新说叠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才能推动学术的不断发展。”其启迪意义自然不限于《水浒传》研究。

当然,不足也不必讳饰,譬如,对于明清时期《水浒传》研究的综述,对的研究成就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于21世纪《水浒传》研究最新动态的涉猎不够充分。希望作者在未来的《水浒传》研究史工作中能予以弥补。

百年来《水浒传》成书及版本研究述要

百年来《水浒传》成书及版本研究述要 纪德君 关于《水浒》成书及版本研究,自20世纪初以来,迄今已历百年。百年间,随着文献资料的不断发掘和积累,文献考证方法的日趋丰富,以及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展,《水浒》成书与版本的研究也渐次深化,并不断有所创新与突破。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百年历程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以便为《水浒》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一、关于《水浒》成书研究 20世纪初,胡适、鲁迅、郑振铎、赵景深等学者,开始自觉地运用现代意识,对《水浒》的成书过程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视角、思路和方法,以及由此而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后来的《水浒》成书研究起到了开启、引导和示范的作用,而且为《水浒》成书研究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胡适于1920年所作的《水浒传考证》,率先运用"历史演进法"来研究《水浒》成书。他曾说:"对这些小说,我们必须用历史演进法去搜集它们早期的各种版本,来找出它们如何由一些朴素的原始故事逐渐演变成为后来的文学名著。"于是,他便考证了宋元以来的各种"水浒故事"和"水浒戏",对水浒故事流传、演变及成书过程,进行了系统探究,指出:"《水浒传》不是青天白日里从半空中掉下来的。《水浒传》乃是从南宋初年(西历12世纪初年)到明朝中叶(15世纪末年)这四百年的'梁山泊故事'的结晶。"尤为可贵的是,他还联系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揭示了水浒故事发生、变化及形成之因,认为:"不懂得南宋的时代,便不懂得宋江三十六人的故事何以发生。不懂得宋元之际的时代,便不懂得水浒故事何以发达变化。不懂得元朝一代发生的那么多水浒故事,便不懂得明初何以产生《水浒传》…… 不读《明史》的功臣传,便不懂得明初的《水浒传》何以于固有的招安的事之外,又加上宋江等有功被谗遭害和李俊、燕青见机逃遁等事。"他还指出:南宋水浒故事之所以"发生与流传久远",其原因就在于"南宋政治腐败,奸臣暴政使百姓怨恨,北方在异族统治之下受的痛苦更深,故南北民间养成一种痛恨恶政治、恶官吏的心理,由这种心理上生出崇拜草泽的心"。这些论述都是颇为精到的,并曾对鲁迅等论《水浒》产生过一定影响。另外,胡适后来还陆续写有《水浒传后考》、《水浒续集两种序》、《"致语"考》、《百二十回忠义水浒传序》(均见《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等。这一系列文章,颇有成效地示范了着眼于历史演进的考证方法,在《水浒》研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都起到了"打开一条新道路"的作用。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指出:"《水浒》故事亦为南宋以来流行之传",其主要人

专题探究之水浒传

水浒传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在梁山泊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由施耐庵著,罗贯中编次,《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品内容 《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按120回本计,前70回讲述各个好汉上梁山,后50回主要为宋江全伙受招安为朝廷效力,以及被奸臣所害。《水浒》的作者据传为元末明初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及编排,实际参与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包括了民间说书人、文人、书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关于《水浒》的主题,有多种说法,但其对农民起义者正面、客观而不失理性的描绘,是其突破封建社会文学传统的一大要素,也确立了这部作品以及后世白话叙事文学深厚的民间色彩。综上所述,《水浒》的作者历来有争议,一种常见的说法认为是施耐庵和罗贯中据民间流传宋江起义的故事所写的。郎瑛的《七修类稿》中曾经说过:“《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书本。”高儒《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一百卷。钱塘施耐庵书本,罗贯中编次。”李贽《忠义水浒叙》中提到作者时,说是“施(耐庵)、罗(贯中)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和王圻《稗史汇编》都记罗贯中作。 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书中共出现数百之多的人物,是世界文学史上人物最多的小说之一。以120回本《水浒全传》为据,全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鲁智深、林冲、武松等好汉上梁山前的个人经历;二、宋江在发配途中与各路好汉的奇遇以及最终上梁山的经历;三、宋江带领梁山进行的几场战役,招降一些好汉上梁山;四、原首领晁盖去世后,宋江确立梁山首领地位以及大聚义的故事;五、大聚义后与官军的战斗以及受招安;六、征服企图进犯的辽国;七、打败割据势力田虎、王庆; 八、在江南与割据的方腊作战并死伤三分之二以上,全书在悲剧性且引人深思的氛围中结束。 作者简介 施耐庵(1296年-1371年),扬州府兴化人(今江苏兴化人), 原名施彦端,又名子安,字彦端,原名耳(一说名耳),别号耐庵。 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学家,是罗贯中的老师。生于苏州阊门外施家巷,也曾入仕钱塘,因与当时苏州的抗元起义领导人有不合,后为避乱迁居兴化一带。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既是“四大名著”之一的又是“四大奇书”之一《水浒》。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现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上山顺序一百单八将上山顺序排列 第一批第82名云里金刚宋万第83名摸着天杜迁 第92名旱地忽律朱贵 第二批第6名豹子头林冲

浅谈《水浒传》研究

浅谈《水浒传》研究 《水浒传》研究确实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甚至近年有人提出“水浒学”的概念。20世末以来,众多关于“《水浒传》研究历史回顾”的论著发表,这些成果或通代,或断代,或全面回顾与反思,或就某种现象、某个问题、某种角度进行回望与检讨,对推进《水浒》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有积极意义。而本书并未对《水浒传》研究史作宏观、系统回顾,仅就明清至现代《水浒传》研究方法的演进,《水浒传》文献视域中的作者、版本及本事研究,《水浒传》文本层面的思想意旨及叙事艺术研究,影响研究维度的续书现象,版画插图研究等现状,进行回望与反,故以“脞论”命题。在上述几个方面,力求梳理出最具实证力的材料,提挈出最有说服力的观点。 众所周知,《水浒传》研究史料浩如烟海,20世纪50至80年代,前辈学者已经着手这项工作,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诸如《水浒传资料汇编》、《水浒研究论文集》、《水浒研究论著索引》、《水浒传在海外的传播》等。而自1978以来至今的将近40年间,仅中国大陆地区究竟产生了多少与《水浒传》相关的研究成果,恐怕难以做出精确的统计。如何从山堆海积的资料中遴选出最有代表性的资料及观点,不仅需要精力,更需要学养与学识。仅就版本研究方面而言,本书主要选取了明清时期汪廷讷、、钱希言等人的记述,现代学术史上胡适、鲁迅、郑振铎、何心、范宁等人的论述。他们的记述与论述在《水浒传》研究史上公信力相对较高。就简本与繁本两种系统的研究现状而言,鉴于繁本的关注度一直较高,学界共识度也较高,故本书未作赘述,而是专列一节对于一向不被重视的简本系统研究现状进行琐细述评,涉及简本的存佚、诸简本间关系、主要争论的问题、未来研究瞻望等,尽可能展示这一学术沼泽地的探究进展。 《水浒》研究史呈现出的有别于其他名著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其研究历程屡屡遭受意识形态因素的冲击而一再迷失自我,自明清至现代,曾经涌现众多充斥政治、道德话语的所谓“成果”,而难孚“学术”之名。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浒传》的作者籍贯及文本内容又被一些地方的政商力量肆意利用,举办了许多研讨会,出版了许多“论文集”,这些直接经济利益催生出的“成果”,也往往掩蔽学术真相。本书立足文学研究本位,秉持学术理性立场,实事求是,尽量把发言权交给材料,力避“六经注我”的现象。 作为一部学术史著作,的话题自然是多以纵向维度展开的,以穿透时代风云,洞察前代学术探索的是非与曲直,评价其功过与得失。如该书第一章第一节,综述明清时期亦即古典学术语境中《水浒传》的主要研究方法,概述传统文献学诸手段的运用情况及其取得的主要成绩,并论列了文献学方法在现代《水浒传》研究中焕发活力的种种表现。但书中另有话题则主要从横向维度展开,如第三章第三节“‘两种《水浒》’说与两截《水浒》说论争述评”,针对发生于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这场论争作了简要述评,对于争论中暴露出的学风问题发表了个人看法,提出,“作为学术研究的主体,首先要胸怀宽广,容得下不同见解,允许新权威超越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新说叠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才能推动学术的不断发展。”其启迪意义自然不限于《水浒传》研究。

水浒传中人物形象研究

古代文学------ 浅析《水浒传》中宋江的性格特征 内容摘要:轰轰烈烈的水浒农民起义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它传播了农民的斗争理想,鼓舞了农民的斗志意志,起着瓦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的作用,但它始终又有历史的局限性,没有完全冲破正统观念的束缚,逃脱不了失败的结局。作为起义军的领袖——宋江,他的性格发展和水浒义军的生成、壮大、失败息息相关,宋江呼群保义,深得人心;宋江妥协投降,义军终究失败。 关键字:宋江性格特征矛盾性复杂性 Abstract:The vigorous Water Margin peasant’s uprising has a historically progressive meaning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integrating the economic base of feudal society , with spreading peasants’ struggling ideals and wills . However , it is destined to fail with the historical limitation and the constraint there is no totally breaking though the orthodo x idea. The character of Songjiang, as a leader of Insurrectionary army,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creation. grandness. as well as fail of the army. He calling up people to protect the righteousness got the people’s support. While The I nsurrectionary army failed at last with he throwing up the spronge. Keyword:songjiang Character Contradiction Complexity 《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以宋江为首的各路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故事,生动地演绎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现实,表达了对社会安宁、国泰民安的向往和对贪官污吏的痛恨,勾勒出一幅忠君爱国、除暴安良的理想图画。正如本文内容所昭示的,忠义思想就是本文的主旨。这种思想的最大负载者就是作者全力塑造的宋江这个人物。宋江不仅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而且也是小说中的一个特殊人物。说他重要,是因为作为起义军领袖,他亲手创建、发展、壮大了起义队伍,使之成为宋王朝的心腹大患;说他特殊,是因为他既委身于造反之列,却又始终不能忘怀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耿耿忠心,最终葬送了起义事业。 一、《水浒传》简介及宋江在《水浒传》中的地位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全称《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传》。作于元末明初,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小说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是我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一。 宋江是《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物形象之一。《临江仙》词是这样称赞宋江的:“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济弱倾心慷慨,高明水月双清。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疏钱财,重情义,忠孝双全,这是江湖英雄对宋江的评价。正是宋江的人气,才有了水浒义军的发展与壮大。同样,又是宋江的妥协投降,大有作为的水浒义军死的死,伤的伤,到最后落的失败结局。这里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个人觉得水浒义军的生成、壮大、乃至失败,跟宋江的性格特征密切联系,息息相关。 二、历史上的宋江 与《水浒传》中的一些杜撰出来的人物不同,历史上确有宋江其人,很多史书、文人笔记里面都有关于宋江的一些零星记载。《宋史》上记载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2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东都事略》中也提到一名为侯蒙的官员,曾向皇帝上书建议“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不若赦

《水浒传》108好汉绰号的研究

山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水浒传》中108好汉绰号的研究 姓名于美玲 院系文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 班级11110301 学号1111030142 指导教师赵晨霞 答辩日期 成绩

《水浒传》中108好汉绰号的研究 内容摘要 了解一个人往往先从他的姓名、绰号开始。姓,是一个家族的称谓,而名是用来区别于他人的重要的语言符号。在生活中,有些人除了姓名,还有特殊的称谓——绰号。绰号也是一种语言符号,是由语言和语音两部分构成。绰号作为一种语音符号,蕴含着丰富的特点。比如音节组合的平仄、节奏等特点所体现的音韵美;运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格的所体现的修辞美;运用内部语法规律所起到的奇特表达效果。《水浒传》之所以能够作为经典之作被人传诵,除了故事情节生动离奇、打动人心,其人物的绰号更见精彩,其体现出的艺术价值可以说是空前绝后。见绰号如见其人,从一个梁山好汉的绰号中,往往可以看到他的相貌、才能、品性等。通过对《水浒传》中主要人物绰号的研究,可以得到绰号以外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本文从三个方面去探讨:希望这些研究对《水浒传》的研究有所贡献。 【关键词】《水浒传》绰号语音语义语法

The Research About The Han′s Nickname Abstract We usually know a people from his name and nickname .Surname is appellation of the clan whirs given name is an important language symbol distinguishing from the other peoples .In our life ,some people have particular appellation ,besides the name ,called nickname .Nickname is also a kind of language symbol ,which is composed of language and phonology .Nickname contains an abundance of feathers as phonetic symbol .For example ,combination of level and oblique tones ,rhythm and so on .The beautiful of rhetoric reflecting from the usage of speech like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semantics ,making use rules to reflect different effect of expressions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 .The reason why the water margin is on the Fps of people as classic work is that the fascination of nickname of figures ,which reflect unprecedented artistic value ,besides vivid bizarre and moving plots .Listening the nickname just like seeing the guy .We can usually know the guts appearance abiuty and behavior and so on .Through the liangshan heros 'nicknames ,we can get many funny things besides the nickname itself ,all of which can prove prove the great value of this study .The following content discuss these problems from three aspects ,I hope that the research would be helpful for the study of the water margin . 【Key Words】the water margin nickname phonology semantics syntax

《水浒传》古籍版本溯源

《水浒传》古籍版本溯源 最早的《水浒传》版本,当推藏于上海图书馆的《京本忠义传》。惜乎它已严重地残缺,仅仅是残纸两页,一为卷十的17页;一为卷十的36页。从残页的版口、字体墨色、纸张等方面考察,判断该版大约刻印于十六世纪的上半叶,即明朝正德(1506-1521)、嘉靖(1522-1566)年间。现存其他《水浒传》版本,在刻印年代上,还没有比它更早的。 过去最流行的《水浒传》版本,在清代以及二十世纪上半叶是由金圣叹评的《水浒传》七十回本。公平地说,在《水浒传》传播史上金圣叹和七十回本起了双重作用,有功劳也有过失。这个版本保留了原书前七十回,删弃了后三十回。金圣叹杜撰了一个“惊噩梦”的结局,他还按照自己的对农民起义所持的立场和观点,及对宋江等人物的感情,对前七十回的文字作了修改。由于他的评语有许多独到的、精辟的见解,对一般读者的阅读富有启发和引导作用。同时由于他保留的七十回已网络了《水浒传》全书中最精彩、最动人、最能传诵的片断,遂奠定七十回本在当时的广大读者心中的地位。 《水浒传》的版本分为几个系统或几种类型呢?以《水浒传》文字的繁缛、简略而论,则区分为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以《水浒传》的回数区分,有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一百零四回本,一百一十回本、一百一十五回本、一百二十四回本等七种类型。最接近于《水浒传》原本面貌的是一百回本。现存的天都外臣序本、容与堂刊本等都属于一百回本的行列。现存的简本,无论是完整本或是残本、残页,大多收藏于海外。国内的学者对它们尚缺乏足够的研究。国内现存的简本以双峰堂刊本为最早。它的正式书名是《忠义水浒志传评林》,刊行于明万历甲午(1594)。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流传极广,对后世影响很大。其版本有简本、繁本两个系统。明清以来流传的版本较多,各本差异较明显,较流行的是70回、100回、120回3种繁本。

关于《水浒传》主题的探究资料

关于《水浒传》主题的思考 《水浒传》被称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宝中之宝。经典中之经典”①,其成书过程复杂、内容充实,思想意义深邃让众多文学研究者因困惑而更生研究兴趣。对其思想意义,长期以来形成了“农民起义说”、“人民起义说”、“革命小说”等种种观点,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当我们用这些观点再去品读《水浒传》时,又产生了种种疑惑:说它是“农民起义”,为什么起义军的领袖中没有几位真正的农民?说它是“人民起义”,为什么梁山英雄每次动武之时都大杀无辜(实际上,这些人民中的份子并没有对他们的生命造成威胁)? 如果说该巨著不是此类小说,那应该怎样对其再进行定位呢? 《水浒传》评议质疑 一、是不是带有革命性? 大凡能够把某种行为称之为革命的,其行为的本身必带有反阶段性;而且,行为的发起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必让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有对统治自己阶级的叛逆。进一步说:革命运动的本身以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为最终目标,而且以革命的群体运用和平的或暴力的手段推翻统治自己的政权而成为新社会秩序的执行者为最明显的特征。然而,我们从《水浒传》中很难发现能够把梁山好汉的行为冠以革命性行为的文字。 单说这些英雄对朝廷的态度。除李逵这个人有胆量说“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外,其余英雄谁也没有此大胆。但是,李逵并非新生生产关系的代表者,也提不出什么革命的纲领,更不用说他参加梁山起义军②的目的了,他只不过是想让自己能够活得快活、自在罢了。且看他的言语: “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宋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上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 “只是再上梁山泊倒快活!强似在这奸臣们手下受气!”③ 原来,这位黑旋风只不过是想让宋王朝从“赵”姓改姓“梁山”,自己好如

研究性学习——《水浒传》

眼界杏

研究性学习——《水浒传》专题研究

人物简介: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人称托塔天王。七星入伙智取生辰纲后投梁山入伙。林冲火并白衣秀士王伦后为梁山寨主。后打曾头市中毒箭身亡。 3、姓名:卢俊义 绰号:玉麒麟 人物简介:北京城里的员外大户,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双。被梁山泊吴用用计骗到梁山,卢俊义与梁山英雄大战,不敌而逃,乘船逃走时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卢俊义不愿在梁山落草为寇,乘机逃走。回到北京城,妻子贾氏却与管家李固做了夫妻。卢俊义同时亦被官兵捉拿,屈打成招,下了死牢。宋江率梁山泊英雄攻打北京城,拼命三郎石秀独力劫法场,救出卢俊义,杀了奸夫淫妇。卢俊义投奔梁山后,坐上了第二把交椅。受招安后卢俊义被封为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后被高俅用药酒毒伤,不能骑马,乘船时失足落水而死。 4、姓名:林冲 绰号:豹子头 性格特点: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主要事迹: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人物简介:东京人。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中第二员,初充太尉府八十万禁军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

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5、姓名:李逵 绰号:黑旋风 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主要事迹: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人物简介:长相黝黑粗鲁,一生憨直,善使两把大斧。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宋江被发配江州,吴用活写信让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照应。李逵这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认识。戴宗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猛无比。上梁山后,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翻越沂岭时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生气杀了四虎。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旗帜,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6、姓名:鲁智深 绰号:花和尚 性格特点: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主要事迹: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人物简介:本名鲁达,因为他关西人,又有镇关西的外号,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步军头领第一名。因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

建国初十七年期间的水浒传研究

建国初十七年期间的水浒传研究 作者:映雪斋主人从1949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共17年的时间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从学术成果的数量来讲,这一时期所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书籍比起三四十年代还要多。如北师范学院中文系资料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资料室合编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共收集了自1949年至1966年6月间各类报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约五千篇左右。从这我们就能够窥见当时古典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作为古典文学研究分支的《水浒传》研究同样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掀起了在胡适、鲁迅之后的第二个研究高潮。简单来说,这一时期的成绩主要有: 1、作品的整理和出版:《水浒传》最早的整理本是1920年亚东图书馆出的汪原放标点本,也是古代小说最早的新式标点本,系以金本为底本。十七年时期主要有8种不同版次的《水浒传》出版。 1)七十回本: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水浒传》,系建国后第一部出版的《水浒传》。它以金本为底本,删去“惊噩梦”,复楔子为第一回,复“排座次”为第七十一回,并以百回本为参照将金氏更改处恢复。每回插增光绪23年石印本的插图。1953年作家出版社重印,并删去插图。1959年北京群众出版社影印出版了台北世界书局版的《足本水浒》,该书系1923年上海世界书局的翻印本,底本为金本。196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评注本《水浒》,系内部征求意见用,故仅印1-6回。正文有夹评,每回回末有回评。2)百回本:1966年初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容与堂本《水浒传》。 3)百二十回本: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郑振铎、王利器校点的《水浒全传》,系以石渠阁百回本为底本,并插入袁本的田虎王庆故事而成。195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根据1929年万有文库本重印,系以袁本为底本。1961年北京中华书局根据原商务印书馆版重新校定排印了袁本,并附录插入了袁本插图和醉耕堂本陈洪绶的水浒人物像。4)简本《水浒传》:1956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水浒志传评林》,该书系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