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的思考卫生人力资源是指受过不同教育与职业培训,能根据人民的健康需要提供卫生服务并贡献自己才能和智慧的人[1]。卫生人力是一个国家、地区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系统维持和强化自身功能的关键,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卫生资源中的基本要素。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卫生人力失衡”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质量与数量上的不平衡,包括数量、种类、分布和质量(业务质量与服务质量)等。二是国家、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支持与维持能力间的不平衡[2-4]。因此,卫生人力资源现状、需求、规划、预测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热门课题之一。特别是在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形势下,了解国内外卫生人力资源的特点和相关方面的研究状况更显得尤为重要。

1 世界卫生人力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6年4月7日发表了以“通力合作,增进健康”为主题的《2006年世界卫生报告》,重点强调全球普遍缺乏医务人员的严重问题。长期缺乏训练有素的卫生人员所造成的人力资源危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由于卫生人员的移民、疾病或死亡等各种原因的存在,各国没有能力培养和保持足以提高人民生存或健康福利的卫生人员队伍。根据各国人口统计调查,目前全球共有5910万名全职医务人员,其中2/3是直接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护士、药剂师等,1/3是医疗管理和服务人员,如实验室

和社区卫生人员;但这些医务工作人员的分布很不均匀,全职医务人员中的1/3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北美地区工作。美洲每1000人中提供的医务人员最多,平均24.8人;非洲最少,只有2.3人。医生与护士的比例亦存在差距;美国和加拿大平均每名医生配有4名护士,而在智利、秘鲁等国,每名医生配备护士不足1名。美洲地区还拥有世界50%的全球医疗资金投入额;而撒哈拉南部非洲国家医护人员的比例仅为4%,医疗资金投入额不足全球份额的1%。正是因为卫生工作人员的短缺,全球至少有13亿人不能获得最基本的卫生保健;且这种情况在充斥着贫困和疾病的非洲国家中尤为沉重。卫生人力的短缺在撒哈拉南部非洲最为严重,那里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1%,占全球疾病负担的24%,但卫生工作人员却仅占全球的3%。医疗人才危机是全球公共卫生与健康面临的最大挑战。WHO估计全球至少缺乏430万名医生、护士、助产士和医疗辅助人员。可见,必须对卫生人力资源进行更多的投资以改善工作条件并迎接未来的挑战。报告还建议,为了实现“使有适宜技术的适宜人员到适宜的地方做适宜的事情”,各国应制定下述计划:改善卫生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促进安全性,更好地提供治疗和护理;制定完善的计划以培训今后的卫生人力;制定人力计划;发展领导者和管理者;确定标准、资格认证和颁发许可证,作为改进卫生服务质量的推动力。报告还敦促全球开展合作,共同努力改进卫生人力资源状况[5]。题为《初级卫生保健—过去重要,现在更重要》的2008年世界卫生报告再一次强调了初级卫生保健全民受益、以人为本的核心[6]。无论从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质量、构成

等任何方面来说,全民保健方针的提出也对全球卫生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现状

2.1卫生人力数量快速增长1949年全国每千人口0.93个卫生人员,每千人口0.67个医师;1978年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310.56万,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46.39万,每千人口卫生人员2.57人,每千人口医生即含医师、医士1.08人;1997年卫生人员总数增加到551.62万人,是1978年的1.78倍,增长了77.62%,卫生技术人员增加到439.78万人,是1978年的1.78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3.07%、3.09%,高于同期人口年平均1.34%的增长幅度。改革开放20余年间,卫生人力增长幅度按各类专业机构划分,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妇幼保健所(站),其次是卫生防疫站,医院增长率居第五位[7]。80年代至90年代末,我国医院各类卫生服务人员不断增加,但其增长幅度呈下降趋势,护师(士)增长大于医生增长,护士短缺现象稍有缓解[8]。无论城乡还是全国其卫生人力资源的总体水平均明显高于若干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菲律宾和泰国,每千人口医师数已接近于发达国家,如美国。可以认为我国卫生人力数量已经达到一定水平[3]。卫生部统计表明,截至2005年底,我国共有卫生人员645万人,其中卫生机构的卫生人员543万人,农村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2万人。我国每千人口医生、护士(师)数虽然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水平,但已超过了亚洲地区平均水平,也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2.2 卫生人力分布不平衡

2.2.1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城乡两级分化,地域间不平衡我国卫技

人员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卫生人力资源则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大医院。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医务人员相对不足,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卫技人员过剩,呈现卫生人力资源不足和浪费并存的局面[9, 10]。2002年在全国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中,学历为中专及以下者占81. 30%,职称以助理和初级为主,仍有大量无学历人员。农村每千人口医师数仅为0. 72人。2005年,我国各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平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数为4. 99人,而各县级仅为2. 15人,不到前者的一半。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较大,北京、上海和天津3个直辖市每千人口拥有的卫生人力数量远远超过其他省市。以占卫生人力绝大多数的卫技人员来看, 2000年我国卫技人员、医师和护士每千人口拥有量的地区差距分别达到8. 08, 3. 35, 2. 99。2005年,全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1. 52人;而西部每千人口执业医师1. 38人[11]。各省区之间的差异也很明显。我国西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力资源的各项指标都明显低于东部,其中,卫生人员总数东部平均为接近20万人,而西部只为东部的1/2;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及每千人护士两项平均指标西部分别为 1.5331、0.9261,而东部分别为 2.0、1.5,其中西部贵州省为0.98和0.56,为全国最低。不难看出,东西部地区在(助理)医师和护士这两项反映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平均指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与我国东西部的经济发展状况、卫生经费投入情况及地域差异不无关系[12]。与1980年相比, 20年来,我国卫生人力人均占有量的地区差距正逐渐拉大。

2.2.2 卫生人力在各行业部门间分布不平衡如1992年全国铁

路系统医生密度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为美国的1.5倍;铁路系统医疗卫生人员中的医生、护士及防疫人员分别占37.5%、36.0%及5.4%[13]。东风汽车公司45个社区卫生所1990~1997年卫生人员密度为每千人口2.34~4.29,远远超过1994年26个城市的1.7‰配置水平[14]。全国卫生部门医疗机构数仅占全国医疗机构数量的1/3,但床位数确占到88.2%,卫生技术人员占70%,高级卫技人员比更高[15]。因此,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不仅在地区、城乡的分布不平衡,而且在部门及行业间的分布也不平衡,制约了卫生人力资源的利用和效益的发挥。2.3卫生人力资源素质相对偏低发达国家卫生人员学历结构多呈橄榄型,我国呈三角形,整体学历偏低。不少医疗机构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有些专业或学科只能依靠返聘的老专家。农村比城市更差,基层医疗单位普遍素质较低,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中分别有1/5和1/3以上没有专业学历。农村地区卫生人员低素质严重影响了卫生服务的质量。2006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乡级卫生机构中中专学历人员仍占主导地位,其构成比为59. 90%,大专16. 90%,高中21. 60%,本科1. 60%。这种学历结构配置的不合理,同样对卫生资源利用效益及服务质量产生影响。2003年江苏省卫生人力资源的学历构成中专、大专占69. 98%,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占15. 70%。黑龙江省2004年调查卫生人力资源的学历构成中专、大专学历两者合计约占全部卫生人力资源的76. 60%,高中及以下学历者约占8. 14%;而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15. 72%[16]。其他省市也是类似情况。

3 卫生人力资源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3.1 卫生人力资源描述性研究卫生人力资源研究以描述性研究为主,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调查,收集基线信息。该类研究以普查、多阶段抽样调查、整群抽样调查、分层抽样调查等为最常用的几种调查方法。利用各种卫生人力报表、卫生人力资源数据库、年鉴资料分析卫生人力资源状况,了解本区域内卫生人力资源的数量(总量、千人拥有量、医护比等)、质量(学历、职称等)、结构、分布及其特点,发现存在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策略。卫生人力资源状况研究以时间来区分:有横断面分析,了解、掌握人力资源现况;有纵向研究,研究卫生人力资源动态特征;也有将两者相结合以全面掌握变动趋势,发现存在的问题[9]。

3.2卫生人力配置、规划及预测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开展卫生资源配置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开展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后,卫生部出台了区域卫生规划措施,全国成立了区域卫生规划协作组。卫生人力配置、规划研究文献较多,大部分省市均开展了类似研究工作。虽然现有的预测方法很多,但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WHO推荐使用的卫生人力预测方法主要是:健康需要法、健康需求法、服务目标法、人力人口比值法[17];近年来常用的还有:灰色模型法、医院规划模式法、多元线性回归法等。

3.2.1服务目标法是根据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和不同专业卫生人员工作量标准计算出卫生人力需要量,它主要是从服务提供的角度来确定目标。服务目标法可以从专家调查得出的结论、卫生决策部门颁布的法则和标准,还可以应用专家咨询法对目前还没有

可供借鉴的服务目标提出参考标准。服务目标法的卫生服务产出量力图在居民的需要量与需求量、医疗技术条件可能提供量、社会承担力之间寻求平衡。这样就避免单纯从需求方面考虑人力需要量,将提供与需求结合是一种比较准确地预测卫生人力配置量的方法。

3.2.2健康需要法即从一区域或国家人群的自然患病率和保健需要出发,通过适当样本的卫生服务调查,运用公式来计算出当地一定人口所需的卫生人力数[18]。健康需要法是根据客观医学实践及疾病防治的标准和疾病防控要求规划一个地区所需要的卫生人力数。这种方法要求信息量高,它的出发点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需要量,但没有考虑到医疗服务的利用程度和实际的需要,因此需要法预测出来的数量要比居民实际需要量和政府所能支付的量要大得多。卫生需要量法适用于特殊类型的卫生服务,如公共卫生、妇幼保健等。

3.2.3卫生人力人口比值法该方法较为简单易行,根据社会经济、医学教育、医疗费用、居民疾病模式等发展趋势,预测目标年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卫生人力与目标人口的比值,将预测的卫生人力/人口的比值乘以目标年的预测人口数就得到目标年的卫生人力数,这是最为直接的一种方法。

3.2.4专家咨询法广泛的方法,包括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Delphy)法。专家可以是有一定建树的学者或者这一领域的权威,也可能是一般的群众或卫生工作人员。根据所预测变量性质决定专家的选择,由专家根据服务类型,评定可能提供给人群的有效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分配和服务效益。此法简便易行,高低收入的国家均可以使用[19]。

3.2.5灰色系统是由邓聚龙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这种方法不需要完整的历史资料,也不需要典型的分布规律,计算量小,该预测方法是通过鉴别系统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异程度,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来寻找系统变动的规律,从而建立预测模型来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状况[20]。最重要的是可以考虑多种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实质上,该模型不是对原始数据建模,而是对生成数列建模,对预测结果有修正作用,对近期预测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其中灰色模型GM(1, 1)是应用最广泛的预测方法。曾有人预言,灰色模型是最有发展前景的预测方法[21]。

3.2.6组合预测模型的应用不同的预测方法其精度也不同,一般是以预测误差平方和作为评价预测方法优劣的标准,从各种预测方法中选取预测误差平方和最小的那种预测方法。采用卫生人力/人口比值法、医院规划模式法和需要量预测模型二种方法相结合,预测研究未来目标年卫生人力需要量。卫生人力资源预测是错综复杂的问题,一种较科学的方法就是进行组合预测[22, 23]。进入20世纪90年后,组合预测更进入一个热潮中,常见的有加权平均组合预测模型、最优加权组合预测模型、标准差组合预测模型、回归组合预测模型、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等。由于组合预测模型能够较大限度地利用各种预测样本信息,考虑到人口、经济、仪器设备等多种因素对卫生人力资源的影响,比单个预测模型考虑问题更系统、更全面,因而能够有效地减少单个预测模型中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预测精度。

4卫生人力资源研究趋势

卫生人力资源研究由初期的对卫生人力数量变迁研究即仅依时序对卫生人力数量进行预测,发展到将卫生人力资源结合到卫生系统的床位、设备资源、机构数量、卫生产出数量与效率之中,研究卫生人力资源变化及其利用效率、配置规划等研究。有研究者从医学教育系统角度研究卫生人力资源变动情况,主要从高等医学教育招生情况预测卫生人力变动趋势,或从卫生人力状况探讨医学人才培养。卫生人力资源研究由宏观向微观研究:一方面是研究对象以总体卫生人力资源向各个专业展开,如妇幼、防保、护理等;一方面研究区域由省、直辖市向市县乃至具体到乡镇。

5研究主体

卫生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措施后,全国各省市成立了区域卫生规划协作组。研究者多为协作组成员,其中大部分为高校教师、卫生行政管理人员;近年来有若干博士、硕士研究生以此作为课题加以完成;还有部分医院管理人员、非医学背景的经济学者也投入到卫生人力资源研究中[24]。这就使卫生人力资源研究更科学、视角更开阔。

6结语

从我国近年卫生人力资源研究趋势分析,卫生人力资源研究由定性研究转向定量模型研究,由宏观转向微观研究,研究主体也趋于多元化。但目前对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的研究,尚无一套完整、系统、规范、可推广的方法。研究主要以卫生人力资源数量发展及一般的质量、分布、素质、专业结构等内容为主,未能充分考虑到人口流动、人口老龄化对卫生人力需求量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卫生人力资

源配置和预测方面的动态研究,探索开发卫生人力资源动态管理的软硬件系统;扩大卫生人力研究的宏观视野,将卫生人力资源系统纳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大系统中考察其变动的因素[25];进一步搞好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与规划,提出解决问题对策,以实现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能,以满足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形势下对卫生人力的全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梁万年,郝模.卫生事业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0

[2]周达生,郑雪清,李娟,等.铁路系统卫生人力资源预测研究———灰色系统模型的应用.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95,14:209-212.

[3]龚幼龙,严非,冯玲芳.农村卫生人力的定量研究.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7,17:3-5.

[4]Chant AD. A confusion of roles: manpower in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J.R.Soc.Med,

1998,91:63-65

[5] 2006年世界卫生报告——通力合作,增进健康

[6]2008年世界卫生报告——初级卫生保健:过去重要,现在更重要

[7] Chant AD. A confusion of roles: manpower in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J.R.Soc.Med,

1998,91:63-65.

[8] 陈育德,毛嘉文,伍晓玲,等.80年代以来我国医院资源及其利用简况.中国医院管

理,1999,19:5-7.

[9] 龚幼龙,冯学山.卫生服务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205-219.

[10] 刘典恩.市场、价值取向、政府之于医疗卫生[J].医学与哲学, 2006, 27(3): 6.

[11] 刘冰,王保郧,卢祖洵.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其研究进展.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年

10月第25卷第5期Chinese Journal of Social Medicine, October2008, V o.l 25, No. [12] 鲲鹏,何光俊,宋世震,向兵,叶方立. 我国东西部卫生人力资源对比分析. 武汉科技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9卷第3期

[13] 周达生,朱正娥,覃方斌,等.铁路卫生系统人力现状分析与评价.铁道医

学,1996,24:235-237.

[14] 徐缓,罗启华,范忠群.东风汽车公司社区卫生院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杂志,2000,3:116-117.

[15] 杜大富,吴树山.试论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卫生质量管理,1998.22-23

[16]凌莉,方积乾,黄飞,等.广东省卫生人才1978-1995年变化趋势分析[ J].中国卫生事业管

理, 1999, 15(11): 582-584.

[17]刘典恩.市场、价值取向、政府之于医疗卫生[J].医学与哲学, 2006, 27(3): 6.

[18]徐凌中,邴媛媛,柳丽华.卫生筹资政策对公平性的影响[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1,

17(5): 268.

[19]罗文丽,郭岩.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J].国外医学·医学管理分册, 2000, 17(1): 5-7.

[20]RayD . Indicatior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health man-power imbalances [R ]. World Health

Statist Quart,1987, 40(4): 349.

[21]Hogan P F. Physical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work-forde study: the supply of and

demand for physiatrists[J]. Arch PhysMed Rehabi,l 1996, 77(1): 95-98.

[22]李秀央,李振洪,蔡雪霞.用EXCEL实现灰色数列模型GM(1, 1)的预测[ J].数理医药学杂

志, 2000, 4(13): 296-297.

[23]何岚.队列理论模型分析在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 2007, 7(1): 85-86.

[24]王永棣,张国忠,余祥庭,等.湖北的卫生人力资源与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J].高等工程

教育研究,2002, 20(4): 34-36.

[25]王汉松,陈刚,孙梅.我国卫生监督体系人员流动情况分析[ 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7,

14(4): 314-317.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各大单位管理工作的重点,人力资源是一种新鲜的力量。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仍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受到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人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如今,人力资源的竞争程度较高,对于资源的配置以及管理工作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建立健全高效的用人体制,发挥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努力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还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实际的特点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效性。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1.人才聘用的任意性 在实际的人才聘用工作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的主要方式就是采用科学的聘用方式,但是,在实际的人才聘用工作中,聘用机制和聘用办法体现出较高的随意性,具体来

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力聘用规划。企业在做招聘工作时,很少会对招聘的内容以及规划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采取招聘的措施,主要是由于单位人力资源短缺,为了填补人力资源的空缺,往往对应聘人员的素质以及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考察程度不够,出现专业人员缺乏、聘用机制不合理的现象。 第二,招聘渠道比较单一。在招聘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报纸以及网络上的相关网站进行招聘,或者是到各大高校中参加招聘会。但是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对企业内部人员产生了忽略性。这样不仅提升了招聘的相关成本,同时还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现象。 第三,甄选次数较少。通常情况下,企业为了节省时间往往采用的是笔试和面试两个过程,如果应聘人员的分数合格就可以直接到单位来工作。但是,通过这两个环节根本无法从本质上了解到应聘人员的内在能力。 2.人才培训不科学 在企业中,采用人才培训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对企业内部的人才进行鼓励,通过培训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但是,现如今,在多数的企业中,很少会对人才培训的问题进行重视,管理者往往将这一工作看成是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过程。因此,职工的视野和思维只是局限于工作岗位上,很少对其外部的变化进行思考和重视。即使

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

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 随着科技进步与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深受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巨大影响。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这种背景下面临着一些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继续保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新特征,创新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本文试通过探究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特征,探寻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维。 标签: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而诞生的新时代。在这一时期,知识经济成为竞争主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与创新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及潮流,正确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维变得至关重要。 一、互联网时代的特点 知识爆炸,经济繁荣是互联网时代的首要特征。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前,人们之间的主要联系是借助书信等工具完成。但在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捷,一根小小的网线沟通了整个地球,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障碍交流。在这一时期,各国对于信息、知识的发展也变得尤为重视。我国早在2015年提出了“互联网+”行动,各个行业也在酝酿着自己的转型与发展,大数据时代下,上至国家,下到各行各业都在为了保持自身的优势而不断创新与发展。 与此同时,经济的繁荣也随之到来,人们可以快速的表达自己对于商品的不同需求与价值主张,由此产生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各个商家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共同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的管理与经营逐渐变得透明化、公开化,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产品。企业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必须不断创新自己的管理与营销模式,才能不为时代所淘汰。 二、互联网时代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早已不可逆转。全球范围内资源的共享、竞争、重组与优化配置,使得人力资源也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资本的高效流动与利用,打破了一些原有的经济壁垒,大规模人力资源的流动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下人力资源的高效流动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挽留高素质员工成为了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2.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 (3) (一)老龄化的快速增加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出现下降 (3) (二)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与认知不够 (4)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配套条件不足 (4) 二、人力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4) (一)供需数量不平衡 (4) (二)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 (5) (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模式存在问题 (5) (四)人力资源管理落后 (6) 1、人力资源机构设置不合理 (6) 2、人力资源规章制度不健全 (6) 3、重视人才的引进,轻视内部人才的培养和挖掘 (6) (五)人力资源从业者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7) 三、提高人力资源对策分析 (7) (一)提高人口素质 (7) (二)确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 (7) (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素质 (7) (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8) 1、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配置要科学化 (8) 2、人力资源培训开发 (9) 3、完善激励机制 (9)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样也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管理之于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人力资源服务内容也由最初的职业介绍、培训和人才档案管理等延伸至完整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包括政策咨询、求职招聘、劳动人事代理、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指导、社会保障、劳务派遣、人才测评、人才搜寻、管理咨询和服务外包等多种业务。综合上述,我国虽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但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本文就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力资源现状;问题;解决对策; 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影响下,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重要。据世界银行统计,当前世界财富的64%是由人力资本构成的,发达国家资本的75%以上不再是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而我国虽是全球人口大国,人力资源总数约占世界人力资源总数的30%以上。但真正意义上开始人力资源管理也不过十几年时间,在理论或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探索着符合我国目前人力资源结构的方式和方法;然而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源概况为:人口老龄化加剧,整体素质较差,可利用率低,这些都是我们在人力资源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 (一)老龄化的快速增加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出现下降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地区经济文化差异大等。老龄化速度大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用了几十年直至上百年,而我国只用了近20年时间。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比重从7%升到14%所经历的时间,法国为115年,瑞典85年,美国68年,英国45年,日本26年,而我国大约只要27年。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老龄化的发展速度上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人口己经开始老龄化,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还相对年轻。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总的格局是城市地区快于农村地区,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到1998年底,已经有近一半的省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或基本接近10%,率先成为中国首批老年型省区。从中国

河南省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力资源现状

河南省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力资源现状 该研究通过对河南省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该省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力总量、配置及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为解决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标签:卫生机构;卫生人力;现状 [Abstract] Through to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henan province and analy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found that health institutions and health workforce in our province,configuration and structure of existing problems,and find out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health undertakings in our province,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 Health organization;Health workforce;Status quo 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環节。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影响着该省卫生资源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也关系着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与长远发展。该研究通过查阅文献的方法来获取该省卫生机构和人力资源的数据资料和政策性文件,通过统计分析法分析研究河南省卫生机构及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寻找出制约该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并从政策角度对实现该省卫生机构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主要文献资料 河南省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力资源资料主要来源于《2013年河南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 1.2 研究内容 包括河南省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力总量、配置及结构等。 1.3 统计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获得数据资料,再由Excel数据录入,SPSS 20.0软件整理分析,使用到的分析方法是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研究进展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研究进展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护理人力资源是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除了会对护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还会给护理人员本身带来负面影响,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工作质量。对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护理人员的合理管理在满足卫生服务多元化需求、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由于我国经济整体水平较低和整个护理事业发展的相对落后,我国现在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并不合理。现将我国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缺乏情况和原因 1.1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我国现行的护理人员编制仍是根据1978年国家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 中有关规定确定的,要求医护比例1 :KG-*2]2,病床与病房护士比例为

1 [KG-*2]0.4。据2004年资料统计,在医护比方面,全国平均只有1 [KG-*2]0.68,而全球的医护比例已经达到 1 [KG-*2]2.698,亚洲的平均比例为1 [KG-*2]2.019,台湾地区1 [KG-*2]3.27 :2]。护理人员的不足,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造成护士排班、各种应急情况的发生难以管理和解决。 1.2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的深化,护理内涵不断拓展。随着整体护理和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护士不仅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和社会,社区以及家庭都要取得联系和对全面情况的了解,以对患者实施整体的全面的护理,使患者达到最佳的身心状态。这些都需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直接护理项目及间接护理项目都增多 [3 ],护理人力相对不足。 1.3护理人员的流失严重护理工作辛苦且责任重大,却待遇低;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律;晋升难,前途无望等都是导致大量护理人员离开护理岗位的重要原因。此外,社会对护理事业的关注度不 高,护理编制被非护理人员占用较多。护士工作劳累、收入低、社会地位不高等因素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价值不能体现,加速了护理人员的流失。中国已经跨入老年化社会,老年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由于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护理人才专业承诺低下]4],离职率高。 1.4实际床护比例远远低于国家标准临床工作中,实际占用床位远远高于核定床位,加床多,床位周转率快等均导致护理工作量的

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

在经济大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未来一个时期内人力资源管理注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是摆在所有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形势 下面的很多问题已经不是新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2012年都表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劳动力供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近几年春节过后,用工荒在东南沿海地区都如期上演,这已经不算做什么新闻。但随着2011年4月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发布,可以发现,我国劳动力供给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而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老龄化社会正在急速到来,而今后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将快速减少。 因此,可以预见,季节性用工荒将逐步加剧,并将转化为常态性的、结构性短缺;劳动力短缺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展到各行业和部门;企业员工年龄结构将逐步改变,不仅80、90后员工比重增加,老龄员工所占比重也将扩大;而可以肯定的是,企业招聘难度将进一步提高。 (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 多年来,人工成本一直上涨,在未来这一趋势将得到持续,而可以肯定的是其速度还将加快。以北京市为例,社会平均工资、最低工资分别从2006年的3008元/月、640元/月上升到2011年的4495元/月和1160元/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37%、12.63%. 在2012年2月发布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显示,十一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为12.5%,而该规划进一步提出十二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将大于13%.即使按照上述13%的比例低限计算,截至2015年十二五结束时,最低工资将上涨到目前的1.84倍。而如果再考虑到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人工成本上升幅度将更大。 (三)劳动政策法规继续加强 以2007年6月《劳动合同法》颁布为标志,我国劳动立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2011年以来,我国劳动政策法规规制加强则表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是各地劳动争议群体事件增多,推动劳动集体协商进程加快,工会作用得到加强。一方面沃尔玛等大型外企均建立工会、广东南海本田事件等标志性事件使集体协商得到广泛关注;另一方面,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年1月出台了《2011一2013年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工作规划》和《2011-2013年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规划》,前者提出“全国企业法人建会率达到90%以上”,后者进一步提出“到2013年底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业80%以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探讨

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探讨 发表时间:2019-07-29T17:10:19.5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于梅 [导读]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然而,在网络时代的颠覆性影响下,企业大规模的人力资源流动造成了“人才短缺”的严重问题,使得社会的人才供应与需求不在同一数量级上。企业应该努力创新员工管理模式,积极吸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推动企业管理向个性化、规范化、科学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1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1实现互联互通 互联网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互联互通,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在信息上上的相互反馈,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可以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完美契合,可以实现网上购物,在线客服交流,商品交易更加便捷,并且购买的范围不受控制,互联网可以为买家提供详细的商品信息,拉近和顾客之间的距离,并提供售后保障,商家和顾客直接交易,能够真正实现平等交易。 1.2处于知识经济大数据时代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人们之间的交流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人们的需求,可以起到很好的预测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企业的很多重大决定都与这些数据有一定的关系,也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更好的了解顾客,从而提供更令顾客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中的很多信息都可以转变为数据,从而反映规律,能够认真分析这些数据并加以运用的人必将能得到超乎想象的收获,这些数据也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任何人力资源管理都不能刻意回避数据。 1.3互联网时代以人力资源资本优先和客户利益至上 互联网时代,信息更加透明,优秀的人才可以获取更多的企业信息,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须提出相对应的条件,以人力资源为先。信息对等使客户在商品资源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渠道,企业要想获得客户必须以客户的利益为先。在以客户利益为先中,人才资源又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互联网时代以人力资源优先和客户利益至上是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 2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如今,仍有很多企事业单位利用传统的理念和方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引进以现场招聘和网站招聘为主,岗位培训以现场教学和知识讲座为主,各种学习资料通过纸质打印的方式发放到培训员工手中,导致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较差的效果。一是在招聘人才过程中,企事业单位虽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招聘和网站招聘,但实际作用不大,招聘效果不理想,单位所需的人才未能精准招聘来,这种高投入低收益的招聘方式对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在人员培训过程中,经常聘请专业老师进行授课或知识讲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员工对这种培训方式比较抵触,存在“台上热火朝天、台下哈欠连天”的现象,另外现场培训限制了培训周期和内容,实际效果不显著;三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遵从“同工同酬”的原则,同一岗位中能力突出的员工与普通员工薪酬相同,缺少奖惩措施,长此以往员工积极性逐渐下降,工作质量出现下滑,对单位的发展进程造成严重阻碍。所以,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高单位工作效率与质量。 3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 3.1重新审视人力资源工作内涵 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涵由原来的人与人发展成为人与社会、人与组织、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形成互相关联、相互交融的人力资本管理工作,换言之,人力资源管理对象从最初的“经纪人”转换为“知识人”。在上述认知基础上,企业要及时转变观念,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心从过去的人力成本转变为人力资本的管理。首先,企业高管要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领导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管理手段强硬,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将员工视为自己的合作伙伴,弱化领导与员工之间的等级界限,管理者权威的体现也从职位和地位转变为知识和资本。其次,员工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对企业发展的价值,客观地审视自身现有知识量和信息量,从根本上打消对管理层的畏惧心理,加强与领导的沟通交流。 3.2关心员工的个体价值 员工是企业生产发展的主力军和贡献者,重视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管理当代企业时,管理者应该时刻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并且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并通过成立工作小组的形式培养员工的专业素养。鼓励技术创新和发展,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年轻求职者更倾向于在一个轻松灵活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具有便捷的网络化沟通模式。此外,求职者还具有发展空间和多重工资差异。因此,企业应该尊重每个员工,通过数据分析报告来进一步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而实现对员工的精细化管理。 3.3创新薪酬管理思维,制定科学的激励政策 薪资报酬是员工最重视的部分,也是影响员工工作的重要方面,工资、福利很重要,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切实关注员工的利益,互联网的发展对员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工作水平已不能满足需要。要能很好的使用计算机,因此可以通过创新薪酬管理模式,来鼓励员工认真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定期举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培训,根据员工掌握的程度制定不同的福利政策,为员工增加年终奖金来激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能力。 3.4情感链接,激励员工,提升人才体验价值 互联网的时代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直接,员工表达自身情感和自身价值的诉求更加强烈,随着员工话语权的增大,企业必须要实行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要倾听员工的意见,尊重员工的感受,并对在员工中形成的共识予以重视。所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员工与员工、企业与员工的连接。企业只有营造好的情感氛围才能使员工感到家的感觉。企业有效的激励,能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是其工作的动力源泉,随着新一代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年青一代走入企业,传统的薪资奖励方式已经不再是吸引员工的唯一要素,员工能够伴随着企业共同成长,潜能得到开发,并有上升的渠道也是员工的重要诉求之一。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引导语: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中原有人事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仍然存在,而要从这种模式过渡到完全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一定差距。下面是为你的带来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中原有人事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仍然存在,而要从这种模式过渡到完全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一定差距。在现代邮政企业管理中,如何利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使我局顺利向邮政企业公司化过渡。本文结合我局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探讨。 中国邮政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属国有大中型企业。邮政百年老企业的传统邮政业务日渐萎缩,在现代化信息社会里难以立足,面临生存两难的境界。邮政企业必须顺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开发各种顺应民意的新业务,利用邮政点多面广的行业优势,利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使中国邮政与时俱进,稳步发展。 邮政企业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必须利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组织发展与成功的战略性选择。作为人力资源部门,如何科学地做好人力资源工作,实现我局的战略发展目标呢?现将我局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作出分析,并针对目前现状作出对策研究如下: 一、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长期的计划经济使我局在人员负担、分配机制上远远滞后于非国有企业,形成机构复杂,人员臃肿的局面。前几年我局还是用传统的 人事管理模式来管理企业,把人当作一种成本,注重的是投入、使用 (2)和控制。虽说近两年引进新的科学的人力资源理念来管理企业,较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有较大的改进和触动,我认为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用科学的态度去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我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构复杂 职能现有部门: 直属一级现有部门: 直属二级现有部门: 直属三级现有部门: 四个城镇网点、二十三个农村支局(所) 2、人员臃肿:机构复杂导致我局冗余人员过多,此部分冗余人员年纪偏大,学历偏低,不适应现代信息化工作。而现代邮政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在不断的拓展新业务,我局现有人员的素质不满足新的岗位需求,由此造成人员积压和人才短缺的双重矛盾难以得到有效化解。 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策与研究 (一)精简机构

2017年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情况总结分析

2017年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情况总结分析 一、护理人力配置 截止12月31日,全院护理人员共计46人。其中护理部主任1人,护士长6人。 1.护理人员科室分布情况 2.护理人员职称分布情况(不含消毒供应中心两名消毒员) 3.护理人员学历分布情况(不含消毒供应中心两名消毒员)

4.2017年辞职护理人员共计18名,离职率为28%。 其中:①入职1年内新员工离职2名,1-5年员工11名,6 年以上员工5名。②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1名,护士12名。 二、 护士岗位管理 1. 护理部及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再次对各岗护理人员岗位 职责进行了梳理和修订,手术室调整了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及麻醉复苏室护士的岗位职责;病区取消了助理护士岗位职责,并将相应工作职责调配至其他岗位;门急诊调整了急诊室护士工作职责。要求护理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2. 护理部、人事及科室共同对护士资质进行审核,完善了 护理人员技术档案,追踪新入职人员执业证书变更情况,护理部检查护士依法执业情况符合要求。 3. 医院研究决定于4月起发放员工工龄工资,进一步提高 了员工积极性,有效减少了因工资待遇离职人数。 5% 59% 36% 本科 大专 中专

4.特殊科室如消毒供应中心配备了相应防护设施,工作人员能落实职业防护措施,上半年护理人员未发生职业暴露及其他意外伤害。 5.护理部于5月修订了护理人员调配管理相关制度,建立了护理应急组及机动护士库,完善了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措施及流程,保障了突发应急事件时护理人力的调配和使用。 6.制定了机动库护士培训计划及方案,通过培训,使机动护士能掌握门急诊及住院患者接待处置流程、专科疾病护理常规,熟练掌握常见急救技能,以确保在突发事件以及特殊情况下能胜任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 三、护士在职培训 1.护理部及科室均制定了护士分层级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落实各层级护士的培训和考核。 2.护理部共组织培训14次,其中全院护士培训10次,护理管理人员培训1次,新入职护士培训1次,机动库护士培训2次。 3.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考核7次,其中理论考核5次,操作考核2次,考核合格率100%。 4.为了使心肺复苏操作更加规范,医院购置了一台全自动心肺复苏模型,对心肺复苏操作的准确性给予了有效指导。 5.全院护士均能积极参加成都市及青羊区继续教育活动,参与率100%,达标率100%。 6.护理人员外出培训共9次,25人次,其中护理技术培训1次,护理管理培训6次,手术室及消毒供应中心培训各1次。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论文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深化,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带有战略性、动态性、社会性和开放性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只有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改革用人机制,转变管理职能,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无疑是我国企业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建国以后的前三十多年,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是以指令性计划为主要形式和直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高度排斥市场的作用,平均主义弊端丛生,导致国民经济停滞不前。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建立以市场作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方式,与政府间接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代国际经济发展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是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形式,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自主用人,人员自由择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是一个封闭的、静态的管理,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仍然薄弱,其主要方面表现在:1、管理观念落后。2、未能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位不准。 4、未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二、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市场经济是一个竞争的经济。它打破了地区和部门的封锁,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市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和要求:1、人力资源配置受市场供求的制约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一切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通过市场供求力量来实现合理的流动,使人力资源达到最优的配置。2、人力资源更注重战略性、适应性的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发展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只有建立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时分析内部人力资源需求的情况、市场供求状况、来自企业外部机遇和威胁等重要信息,制定出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采用战略的眼光和方法进行组织、实施和控制,才能使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3、转变管理职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必须深化内部改革,特别是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激励、协调和控制的职能,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发展机制以及合理的生产要素配置机制,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4、建立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保证。企业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使员工彻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市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empirenews.page--][1][2]下一页三、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思路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全球性、战略性、服务性、指导性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只有面向市场,进一步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不断转变管理职能,加大用人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员工培训,才能最终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1、进一步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竞争的观念、战略的观念和全球的观念。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现代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以及人的积极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着眼未来,以支持为主,更多地考虑如何开发人的潜在能力,采用战略的眼光和方法去进行组织、实施、和控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竞争呈出现市场化、国际化的格局,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全球化。2、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断转变管理职能传统的人事管理多属于一些行政性的日常工作。企业从传统的人事部门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要重新定位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人力资源

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维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维研究 发表时间:2020-01-15T14:54:58.94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17期作者:刘花 [导读]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如果想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如果想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企业而言,很重要的一点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对于企业人力资源而言,人才又是位于顶端的位置,所以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要不断地创新和进步,以便促使企业越来越成功,传统的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互联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要设定 好目标,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使得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更加优化,低成本的完成高效率管理工作。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建筑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 引言 因为互联网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性,就是及时性、互动性以及传播性,在这种情况下,带动着人力资源管理也向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供给不平衡的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实现了企业或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知识方面的共享,因此,结合当下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探索,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1互联网时代特征 互联网时代特征主要是:过去一段时间,互联网成为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有人大肆追捧,有人不屑一顾,更多的人则是摸不着头脑,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不能置之不理,结果使很多人,包括知名的企业家也陷入了慌乱混沌之中。那么互联网时代究竟有什么特征呢?(1)在线化。互联网是依托于信息化技术而来的,因此在线化是互联网时代的第一特征。在互联网时代中,不论是企业还是消费群体都可以在各种平台上接受各种消息,并且得以在线沟通。(2)小众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市场已经进入了小众化消费阶段,消费需求开始扩散,不再是以往单一的需求格局了,市场环境也由此发生了变化,其中,互联网起到的推动作用尤为明显。举一个例子,如果你需要一件商品,在实体店可能很难买到,但是基于互联网产生发展的电商平台却为你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产品,几乎可以说想要什么就能买到什么。这种消费趋势就为更多的中小企业带去了发展机遇,以前依靠规模化的发展模式逐渐被灵活小巧的模式所取代。(3)娱乐化。互联网时代下的年轻人与过去的人群有着本质的区别,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想要追求一些娱乐,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导向,也是互联网技术可以提供的一种娱乐需求保障。(4)平民化。互联网时代给更多的缺乏后台支撑的平民带来翻身的机会,在互联网环境下,你不需要太多的后台支撑与资金保障,只需要有自己的能力,懂得挖掘资源优势,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成功。过去的一长段时间内,很多年轻人要想找到一个好工作,都得靠着父辈祖辈的影响力,而那些缺乏后台支持的草根阶层则不得不望而却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这些阶层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他们只要把握好机会,会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 2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力资源管理概念主要是:1958年,Wight?Bakk首次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概念。此后,人力资源管理逐渐在学术界和实践界传播开来。关于人力资源的概念,不同学者给出不同的解读,主要表现在视角内容和重点方面的不同。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需要把握以下重点:一是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二是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三是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展开的。四是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综合以上重点,本文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围绕人这一要素开展的系列活动,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才能,提高人的价值。 3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 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主要是:首先是组织模式有待优化。综合分析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组织模式的研究,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模式普遍落后。这主要是由于组织划分多依据职能或功能,职能的多元化导致管理层级设置较多,架构冗杂臃肿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信息传递的质效,导致决策的不准确和滞后。此外,由于企业部门设置的相对独立性,各部门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会形成信息孤岛,导致资源的浪费,这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效用的发挥,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模式亟待调整,进行必要精简,压缩组织层级,促进组织模式网络化发展,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其次是管理方式亟待革新。由于互联网发展实践历史较短,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未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管理方式守旧,管理内容复杂,损耗人力资源。例如,招聘方面,还未充分利用信息化、互联网技术,信息传播度不强,且招聘成本高。培训方面,受培训双方时间以及地域的限制,培训效果不佳。 4基于互联网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应用 4.1更新管理理念 负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主动了解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整体特点,并且结合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情况来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进行思考,通过新的思考来确定更具时代特点的新管理理念。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就是多元化和信息快速化,所以新的管理理念必须结合这两个特点,用更加多元的管理手段来进行管理,通过更加及时的信息更新来支持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对人力资源的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整合和分析,制定出更具有前瞻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让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能够各居其位,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为公司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2绩效考核的创新 互联网时代下,所有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数据来进行记录,所以进一步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创新。通过将员工在岗位上的各种表现数据汇总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够更好、更公正、更科学和全面地对每个员工进行考核。而且也能够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将不同岗位之间的贡献做出对比,得出更具有公信力的绩效考核结果。绩效考核的结果也可以伴随着一些数据进行公开,让员工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绩效考核过程,了解自己在工作上的优势或者不足,让绩效考核更好地推动员工去进步和提升,从而促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良性发展。 4.3完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强化结果反馈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企业要改变传统的以财务数据为中心的业绩考核体系,构建多元化的绩效考核模式。例如在对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时必须要细化考核指标,明确考核指标权重指数,将行业环境、内部环境以及人员综合素质等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所反馈的问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要加强重视,将问题整改到位。当然除了上述举措之外,我们还要通过加强管理者素质、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及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等手段实

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及思考

2010年 6月大众商务N o. 6, 2010 (总第 114期 ) P opu la r Bus iness ( Cum ulative ly, NO. 114) 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及思考 韦丽霞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短短的二十余年间由一家民营公司成长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本文分析了这家成功企业的人力资源情况,先介绍其招聘历程,反映华为的人力资源积累过程,再指出人力资源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其问题提出两点建议。 关键词华为;人力资源;问题 中图分类号:C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09- 8283 ( 2010 ) 06 - 0188- 01 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立于1987年,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最成功的民营企业之一。去年,美国!商业周刊?把它列入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 个企业的名单, 与苹果、谷歌等齐名。从最初的20000 元到今天的超过180亿,发生巨变的不仅仅是华为的年收入,还包括在背后支撑起华为高速发展的集团人力资源。 首先来看看华为的战略性招聘历程: ( 1 ) 1988 ~ 1996。作为一个初涉通信领域的民营企业, 华为主要通过人才市场以及去几个诸如华南理工之类的学校进行招聘,对象也主要是工科出身的技术人员。 ( 2 ) 11500 0人, 其中 85%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2005 年后, 华为在海外业务急速攀升,其公司员工规模也随之再次膨胀。 ( 3 ) 2005 年底至今。华为调整了招聘战略, 对财经、管理、外语等文科专业人才及母语为一些小语种的外籍人才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些人才在经过华为的统一培训后大部分都被派往世界各地的办事处,显示出华为国际化经营的决心。 华为招聘模式的变化,反映出华为在自身实力不断增强以及公司战略目标的改变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着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在经过二十三年的扩张后,华为的问题不再是如何招揽足够的人才,而是如何管理使用手中大量的人力资源。目前,华为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着几个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2 人治和规范管理的矛盾 华为公司从创立至今在管理方面一直致力于规范化,但是由于在快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干部基本都是技术出身,而技术出身的管理者往往会对管理的规范流程不适应;同时干部的素质参差不齐,造成目前华为公司的管理工作人治色彩仍然较浓的状况。华为曾有一句引以为豪的话:#华为的干部都是跑步上岗的。?这里面实际上隐藏着一个问题%% % 管理者的素质问题。大多数技术出身的中基层管理者缺乏专业管理知识,很多的时候只是凭着自己的热情、对管理工作的一些个人的理解在工作。结果一方面造成工作时缺乏思路和计划性% % %华为有名的加班也有这层原因% % %造成了重复劳动;另一方面,中基层管理者缺乏宽容性,工作中容不下不同意见,片面追求表面的形式。19 97年华为就开始与H ay G rou ph 合作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但十多年过去了,华为的 # 国际化管理精英团队?依然不见踪影,企业家个人在公司的管理方面仍有巨大作用。外界#没有任正非就没有华为?的议论,凸显的并不仅仅是华为没有合适接班人的尴尬。 3 人力资源成本过高和人才浪费 华为的人力资源策略有一个特点,即其人力资源的规划并非依据企业对供给和需求的预测来制定,而是更多地从切断竞争对手人才补给线的战略高度出发。这一举措,既给华为带来高速发展,也对其他竞争对手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但是,这种#掠夺性?的人才招揽的必然后果是 1 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与企业文化的矛盾大量高学历的员工入职后,公司无法全部为他们提供发挥专长的机会。 说到华为,很容易联想到任正非及他所代表的#狼性文化?% % %敏锐这不仅是一种人才浪费,而且容易使员工因为缺乏个人的成就感而离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和群体奋斗。这种独裁、封闭、职,客观上造成了公司的高流动率,使企业遭受损失。以华为公司技术 强制统一的管理风格在创业初期为华为赢得了辉煌的胜利,而且在企业打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德国电信运营商QSC选择华为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理由之一,就是华为能够快速地响应需求和进行技术创新。而这项优势,来源于华为人加班加点,有任务立刻顶上去的#拼搏精神?。但随着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一略带血腥的管理文化在华为与国际市场伙伴合作的过程中凸显出许多问题,譬如华为与3COM公司合资后, 3COM独立自由的IT人文精神与华为的狼性精神形成巨大的反差;华为在美的全资子公司Fu tu reW ei也因企业文化问题而无力留住美国本地雇员。 其实,随着环境的变化,不仅是在国外,华为的企业文化也为它在国内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许多问题。华为视人才储备优于公司财务支援部的技术服务工程师为例,一名刚毕业本科生的培训期大约为6~ 8个月, 这期间公司的投入 ( 包括工资、福利补贴、培训人员的工资等费用)大约在2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华为公司的辞职人员中很大一部分是进公司1 ~ 2年的员工,即这些员工在还未或者刚开始为公司创造利润的时候就走了。对公司而言,这些损失最后都将被计入经营成本。 面对这种种问题,华为一方面应强化科学管理,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规范管理的能力,使之可合理制定工作计划,在保持快速反应能力的同时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更重要的是要软化内部文化,强调人性管理,尊重员工的诉求,不必#进了华为就是进了坟墓?。狼性固有可取之处,但散漫自由的谷歌和微软也取得了比华为更为出色的成就。虽然各个企业的文化不可简单移植,但华为在向#羊性文化?的演变上,或许可更 增长,花巨资从H ay引进全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也使得#狼性?公司快一点。 文化的传承得到制度的支撑。但是近年来华为的高自杀率已经成为除 了高增长率之外公众最主要的关注点,#地铺文化?更是为人们熟知。参考文献: 诸多人事管理问题暴露出华为的困惑% % %内部文化过于强硬、人性化不[ 1 ] 刘华. 广东省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思考及对足、家长余风严重等已经给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带来越来越多的障碍。策.特区经济2006. 8. # 狼性文化?成就了任正非、成就了华为,但狼性固有本质 % % % 残酷无[ 2 ] 房振宇. 华为战略性人力资源招聘带来的启示北方经贸. 情,无视人性等% % %易造成企业及员工在文化上的迷失,只为肉与利拼20 08. 9. 杀。显然,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狼性文化?并非一条康庄大道。尤[ 3 ] 马述忠国际企业管理案例浙江大学出版社. 其2005年以后,大学毕业生已经全部都是80后,对于这一个特殊的群[ 4 ] 程序董事会 20 07. 9. 体(自杀的也全是这个群体里的人),过分强调#狼性?无疑是容易出问[ 5 ] 郄永忠商学院 2007. 3. 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