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

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
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

在经济大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未来一个时期内人力资源管理注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是摆在所有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形势

下面的很多问题已经不是新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2012年都表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劳动力供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近几年春节过后,用工荒在东南沿海地区都如期上演,这已经不算做什么新闻。但随着2011年4月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发布,可以发现,我国劳动力供给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而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老龄化社会正在急速到来,而今后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将快速减少。

因此,可以预见,季节性用工荒将逐步加剧,并将转化为常态性的、结构性短缺;劳动力短缺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展到各行业和部门;企业员工年龄结构将逐步改变,不仅80、90后员工比重增加,老龄员工所占比重也将扩大;而可以肯定的是,企业招聘难度将进一步提高。

(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

多年来,人工成本一直上涨,在未来这一趋势将得到持续,而可以肯定的是其速度还将加快。以北京市为例,社会平均工资、最低工资分别从2006年的3008元/月、640元/月上升到2011年的4495元/月和1160元/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37%、12.63%.

在2012年2月发布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显示,十一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为12.5%,而该规划进一步提出十二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将大于13%.即使按照上述13%的比例低限计算,截至2015年十二五结束时,最低工资将上涨到目前的1.84倍。而如果再考虑到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人工成本上升幅度将更大。

(三)劳动政策法规继续加强

以2007年6月《劳动合同法》颁布为标志,我国劳动立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2011年以来,我国劳动政策法规规制加强则表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是各地劳动争议群体事件增多,推动劳动集体协商进程加快,工会作用得到加强。一方面沃尔玛等大型外企均建立工会、广东南海本田事件等标志性事件使集体协商得到广泛关注;另一方面,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年1月出台了《2011一2013年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工作规划》和《2011-2013年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规划》,前者提出“全国企业法人建会率达到90%以上”,后者进一步提出“到2013年底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业80%以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二是社会保险方面的立法明显增强,继2010年10月公布《社会保险法》之后,2011年6月又发布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12月发布了《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草案)》。特别是后者“将原办法规定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三项保险,扩大为全部五项社会保险”,而且加大了“社会保险费基数核定”的监察力度——这一规定一度在社会上引发热烈讨论。

三是劳动监察加强,力推《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规落实。2011年7月《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以乡镇(街道)为基础、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数量为依据、以便利劳动者维权和服务企业为导向划分监察网格,将城乡用人单位全面纳入网格监管范围。一个网格明确1名劳动保障监察员负责,一般配备2名以上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在《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中,论战一方董保华教授特别强调中国劳动关系的关键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这一问题能否得到有效矫正还有待观察。

(四)高端人才短缺在人才竞争背景下持续升级

高端人才短缺始终是让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焦心的一个问题。而在人才竞争烈度持续升级的背景下,高端人才短缺将更为突出。根据国际著名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万宝盛华(Manpower)发布的《2011年全球人才短缺调查结果》,中国大陆有24%的企业正遭遇严重的由于人才短缺带来的职位空缺填补问题。可以预见,如果2012年迎来经济复苏,各类企业人才招聘需求的扩张,人才竞争将进一步加强,而高端人才短缺的问题将更为突出。这一点,相信所有人力资源部门都具有直接感受;而可作一个反证的是,我国猎头行业发展极为迅速,这表明对于高端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如果将眼光放到更远一些,我们就会发现,在欧美、日本等传统经济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更多的大型跨国企业更加关注中国市场;与此相一致,大量外向型企业也调转方向、由外向内。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当然,大量具有一定实力的国内企业也开始了国际化之路,更多地企业走向海外。以上所有这些都将指向一点,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必须快速提升。

二、根本解决之道

面对上面这些问题,人力资源部门应当何去何从?对此历来存在两种不同态度:

最常见是应对思维,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也。必须承认,这种方式在短期内是必需的,比如面对劳动合同法,应当进行自检,在劳动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各具体环节进行调整,以符合新法要求。但问题是,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陷入了这种短期化、碎片化的“应对”思维模式;如果长期依赖这种问题导向的、非系统的方式,将难以使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获取实质性提升。

因此,只有从根本上系统地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才是根本解决之道。《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及人工成本上涨、人才短缺等对很多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但很显然,任何从劳动合同管理、简单加薪、加强招聘层面进行“应对”的实际效果都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企业总是被动地调整,而没有进行主动地系统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招专业人才上一览英才

从根本上来说,只有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系统提升,通过有效的人才的激励与培养,不断提高员工绩效、并为企业提供持续的人才供给。也就是说,企业必须要从简单的“应对思维”转向系统的“提升思维”,才是应对各种挑战的根本解决之道。

三、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系统提升

目前,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度过了早期理念普及、简单操作阶段,进入了以管理价值、实际效果为导向的新阶段。由于中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及外部环境和快速变化,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面临着新的需求:

(一)打破模块职能分割,贯通人力源管理价值链

模块分割是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典型问题。比如,对于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这些企业认为就是招聘、培训、绩效、薪酬,也就是单纯地从职能实现的角度理解人力资源管理,这样人力资源资源管理必然就缺乏系统化思维;而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一步很容易过度专注于简单的人员招聘、培训组织、考核评分、薪酬发放这些事务性工作;加上企业人力资源部岗位设置的自然分割作用,这种职能导向的相互割裂的事务性的意味得到强化。这是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提升的一个主要障碍。

从系统的角度重新思考人力资源管理,首要地是贯通人力资源管理价值链。当然,系统思维并非今天才产生,专家们早就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只不过今天这一点变得更为急迫、也更加具有现实操作性。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个新话题是人才管理,并被看作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阶段。简单来说,人才管理更加强调从战略和能力导向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整体系统,因此人才管理强调以素质模型为基础的人才战略和规划、吸引和招聘、绩效管理、学习和发展、继任计划、领导力开发、薪酬管理;其中各个模块都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综合。

但如果按照这一要求,企业又将面临非常严重的落地和实操问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也将面临挑战。

(二)贴近企业业务需求,真正创造人力资源管理价值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脱离企业业务需求。一方面,大部分企业HR对企业业务运营了解程度不高,另一方面HR仅仅从招聘、培训、考核等具体职能的角度理解和操作,那么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变成自说自话、自体循环。

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企业业务紧密结合,一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应当围绕企业核心价值创造环节开

展。以绩效管理为例,脱离企业运营的绩效管理很容易演变为简单的考核打分、与薪酬挂钩;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形式主义的绩效管理之外,直线部门经理同时按照部门业务管理需要进行自己的管理活动。我们可以说管理、业务“两张皮”,而反过来我们可以说“业务之皮不存、人力之毛焉附”?因此,绩效管理必须与从企业战略到阶段目标、行动计划、具体任务以及从企业、部门、岗位的逐层分解过程紧密结合。

而只有这样,才能如经常所倡导的那样,“让直线经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也只有这样,人力资源部门才能够真正成为企业的战略伙伴。——人力资源管理只有在与企业战略和业务运营中的紧密结合中实现自身价值。

(三)强调人力资源开发,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

人才短缺是所有企业发展中都面临的巨大问题,因此,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强调人力资源的开发。当然,人力资源开发并非简单的培训管理,而是一个系统过程。

简单来说,其基本路径是:首先建立企业素质模型,然后明确各个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并且进一步根据能力素质要求制定与之匹配的培训课程体系;这样就可以展开应用,比如:可以针对员工现有能力水平或绩效表现,明确员工的能力差距,从而为其匹配相应的培训课程;再次,可以根据企业整体继任体系,明确员工现有能力与未来职业发展、继任岗位之间的能力差异,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当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地剪裁,以适合企业、行业特点和需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才开发必须成为一个系统,而不是支离破碎的一个个点。只有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才能避免现有人才开发中随机性、短期化、碎片化的问题,以有效的开发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保障。

(四)增强全员参与互动,实现管理体系与理念落地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局限于人力资源部门之内;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离开了全体员工、直线经理、企业高层,那么就变成了人力资源部自己的独角戏,这样也就不可能实现与战略、运营的紧密结合。

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强调全员参与,比如强调直线经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而人力资源部门则应当成为战略伙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人力资源管理正在转变成为企业全员参与、互动的管理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与直线经理从被动的管理对象转变为主动的管理主体。比如,从培训开发角度而言,不是人力资源部要员工培训,而是员工根据企业确立的以战略为导向的、以素质模型和课程体系为基础的职业生涯规划、继任体系,不断评估自身现有能力与发展需要之间的差距,从而在部门直线经理和人力资源部的支持下主动进行自身能力提升。这一转变将逐渐加速。

(五)提升人力资源管控能力,推动人力资源管控体系落地

招专业人才上一览英才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具有服务功能,在某些关键环节则具有重要的管控功能。管控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单体企业内部的自我管控,这包括各类业务操作中的管控活动;二是集团企业条件下多层次的人力资源管控,目前基于集团管控模式的跨层次的人力资源管控问题日益凸显。

以工资总额为例,对于单体企业需要合理确定工资总额预算,按时间进度调控工资总额使用进度,并最终将工资总额控制在企业运营情况进行调节,这就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实时掌握业务数据和工资总额使用数据,对不同部门、不同类别人员工资总额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集团企业,管控问题则更加复杂,因为集团企业多元化发展、跨地域、多层级的特点,集团人力资源管控完全不同于单体企业,它的内容不再是人力资源管理具体业务,而转变成对下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不再是微观管理行为,而是集团宏观调控行为。集团人力资源部门不再直接进行工资总额核算、使用、自控,而是要针对不同下属企业制定工资总额基数核定规则及与整体业绩挂钩的方法、监控其使用进度及异常情况。如果仍然运用单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惯性进行集团人力资源管控,那么将面临忙乱无序、劳而无功的局面。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系统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上面的分析和建议还很浅陋,但希望能够引起同仁们的思考和探讨,共同创造、拥抱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未来。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各大单位管理工作的重点,人力资源是一种新鲜的力量。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仍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受到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人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如今,人力资源的竞争程度较高,对于资源的配置以及管理工作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建立健全高效的用人体制,发挥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努力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还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实际的特点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效性。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1.人才聘用的任意性 在实际的人才聘用工作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的主要方式就是采用科学的聘用方式,但是,在实际的人才聘用工作中,聘用机制和聘用办法体现出较高的随意性,具体来

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力聘用规划。企业在做招聘工作时,很少会对招聘的内容以及规划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采取招聘的措施,主要是由于单位人力资源短缺,为了填补人力资源的空缺,往往对应聘人员的素质以及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考察程度不够,出现专业人员缺乏、聘用机制不合理的现象。 第二,招聘渠道比较单一。在招聘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报纸以及网络上的相关网站进行招聘,或者是到各大高校中参加招聘会。但是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对企业内部人员产生了忽略性。这样不仅提升了招聘的相关成本,同时还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现象。 第三,甄选次数较少。通常情况下,企业为了节省时间往往采用的是笔试和面试两个过程,如果应聘人员的分数合格就可以直接到单位来工作。但是,通过这两个环节根本无法从本质上了解到应聘人员的内在能力。 2.人才培训不科学 在企业中,采用人才培训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对企业内部的人才进行鼓励,通过培训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但是,现如今,在多数的企业中,很少会对人才培训的问题进行重视,管理者往往将这一工作看成是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过程。因此,职工的视野和思维只是局限于工作岗位上,很少对其外部的变化进行思考和重视。即使

浅析如何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浅析如何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摘要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创造力,使人力资源为乃至社会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目标任务就是:搭建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战略方向及技术方案;为各下属部门提供政策指导。 关键字企业;员工;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把促进员工把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组织目标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 1在人力资源规划与人才引进方面,要力求组织与个人的和谐发展 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企业组织的发展需要,更要考虑员工的发展需要,要让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在企业得以顺利发展,这个顺利就是指不可以存在非主观障碍,意即如果员工有职业发展的需求和实力,不能没有机会实现,职业发展通道应该是畅通无阻的。员工这种人力群体相对于其他普通人力群体来讲更重视自身的专业成长,他们对其自身的发展道路和成长环境极为关注。因此,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条件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体现人本管理的重要方式。 由于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导致优质人力资源短缺,数量不足或结构失衡,人才重复引进和人才严重外流,人才浪费和人才阶梯建设不合理以及职称晋升“瓶颈”等问题。为此,笔者认为,一是应建立有关人力资源发展数学规划的模型和条件来预测人力资源的供求趋势。二是应分析现有人才的不同特性,依据人才的特性来安排相应的岗位,确保人力资源能够安排在其既有能力,又热爱的岗位上,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三是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作为人才密集度很高的场所,其组织成员具有更强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制定,需要根据人才本身的成长需求和不同成员的差异,给予更多的机会去进修,锻炼,除此之外做好人事任命工作,制定合理的人员继任规划和晋升规划,让员工知道前途是光明的,帮助其树立追求的目标。四是应提供多种发展路径。使用灵活度更高的激励措施,让不同专业、不同性质的工作人员,都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通道。减少人才分布不均衡或晋升中的“瓶颈效应”现象的发生。五是应提供相关的职业咨询与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为组织成员提供职业发展咨询,帮助组织成员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提供发展策略的指导。包括向组织成员提供与职业发展相关的信息,比如企业的人才招聘计划、特色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以及年度的教学计划、科研计划、奖励计划,让组织成员可以随时掌握与个人发展的相关信息。在制定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时,不但需要注意其可行性、科学性,而且还需要保持其长远性、连续性。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发展,一方面有助于留住有限的人才资源并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还将有利于增强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达到和人才的双赢的目的。

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

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 随着科技进步与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深受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巨大影响。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这种背景下面临着一些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继续保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新特征,创新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本文试通过探究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特征,探寻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维。 标签: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而诞生的新时代。在这一时期,知识经济成为竞争主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与创新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及潮流,正确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维变得至关重要。 一、互联网时代的特点 知识爆炸,经济繁荣是互联网时代的首要特征。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前,人们之间的主要联系是借助书信等工具完成。但在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捷,一根小小的网线沟通了整个地球,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障碍交流。在这一时期,各国对于信息、知识的发展也变得尤为重视。我国早在2015年提出了“互联网+”行动,各个行业也在酝酿着自己的转型与发展,大数据时代下,上至国家,下到各行各业都在为了保持自身的优势而不断创新与发展。 与此同时,经济的繁荣也随之到来,人们可以快速的表达自己对于商品的不同需求与价值主张,由此产生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各个商家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共同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的管理与经营逐渐变得透明化、公开化,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产品。企业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必须不断创新自己的管理与营销模式,才能不为时代所淘汰。 二、互联网时代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早已不可逆转。全球范围内资源的共享、竞争、重组与优化配置,使得人力资源也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资本的高效流动与利用,打破了一些原有的经济壁垒,大规模人力资源的流动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下人力资源的高效流动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挽留高素质员工成为了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2.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如何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

如何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 作者/转载者:彭湃发表时间:2003-4-9 11:08:08 知识经济新时代的冲击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产及竞争 差异因素。在这个新经济时代中,企业经营的环 境也出现很大的转变,主要有: * 员工的转变——新时代的员工的价值观不同,有所谓的“Y时代”或“Z时代”的特征。流动性高,强调个人价值。 * 组织结构的改变——由传统的功能型的垂直式组织结构,转变为更强调团队合作的扁平结构。 * 管理模式的改变——由从上而下的集中式规划和控制为主,改变为强调授权、责任、绩效为主。 * 工作设计的改变——从分工清楚、专项负责的工作,改变为比较复杂以及多样化。 * 员工训练的改变——从过去的“训练”模式,改变为“学习”、“教育”的模式,强调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责任。也更注重员工的行为、价值观的教育。 * 绩效评估的改变——从目标管理为主,改变为更强调效果管理,个人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也纳入绩效评估的范围。 * 薪酬体系的改变——从固定薪资,以职位、年资为主要考虑因素,改变为以绩效奖金为主,强调企业的绩效成果和个人的绩效贡献。 * 升迁的改变——从过去强调绩效结果,改变成强调其能力和工作、个性和工作的匹配性,以及升迁后是否能胜任。 * 经理角色的改变——从“督导”的角色改变成“辅导”的角色。 * 高层管理角色的改变——从“领导”的角色改变成“规划”的角色。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挑战 在这样的经营环境的背景下,旧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定位已经无法处理现今面对

的挑战和快速复杂的变化。既然“人才”成为企业最主要的竞争差异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就不应该停留在过去执行人事行政事务的配角,而应该改变为以企业“人力资本”经营为理念的企业管理的主流。 人力资源角色的重大转变,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也跟着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负责的主要对象是员工的个人信息处理,是公司的行政执行者,以及规章制度的“监督者”。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转变成为企业高层的战略伙伴,了解企业的战略,并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增值”服务。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价值体现在企业人才资产的经营绩效上,我们一直都说:“人是最重要的资产”,但其实多数企业都没有把人当成“资产”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建立以“人才”、“知识”为重要资产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就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财务资产的管理者一样,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成为有效的人才资产管理者。 1. 直线经理和HR经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分工 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有赖于直线经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妥善分工和配合。正如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分工和密切配合。 密西根大学的DAVID ULRICH教授提出的分工模式(如图)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模式。

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

在经济大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未来一个时期内人力资源管理注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是摆在所有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形势 下面的很多问题已经不是新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2012年都表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劳动力供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近几年春节过后,用工荒在东南沿海地区都如期上演,这已经不算做什么新闻。但随着2011年4月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发布,可以发现,我国劳动力供给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而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老龄化社会正在急速到来,而今后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将快速减少。 因此,可以预见,季节性用工荒将逐步加剧,并将转化为常态性的、结构性短缺;劳动力短缺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展到各行业和部门;企业员工年龄结构将逐步改变,不仅80、90后员工比重增加,老龄员工所占比重也将扩大;而可以肯定的是,企业招聘难度将进一步提高。 (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 多年来,人工成本一直上涨,在未来这一趋势将得到持续,而可以肯定的是其速度还将加快。以北京市为例,社会平均工资、最低工资分别从2006年的3008元/月、640元/月上升到2011年的4495元/月和1160元/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37%、12.63%. 在2012年2月发布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显示,十一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为12.5%,而该规划进一步提出十二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将大于13%.即使按照上述13%的比例低限计算,截至2015年十二五结束时,最低工资将上涨到目前的1.84倍。而如果再考虑到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人工成本上升幅度将更大。 (三)劳动政策法规继续加强 以2007年6月《劳动合同法》颁布为标志,我国劳动立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2011年以来,我国劳动政策法规规制加强则表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是各地劳动争议群体事件增多,推动劳动集体协商进程加快,工会作用得到加强。一方面沃尔玛等大型外企均建立工会、广东南海本田事件等标志性事件使集体协商得到广泛关注;另一方面,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年1月出台了《2011一2013年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工作规划》和《2011-2013年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规划》,前者提出“全国企业法人建会率达到90%以上”,后者进一步提出“到2013年底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业80%以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具备的能力有哪些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具备的能力有哪些? 一、管理胜任力——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的重点 人的能力非常丰富,涵盖面也很广。只有那些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的能力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才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心。这些能力被称之为管理胜任力。胜任能力包括三个部分:通用胜任能力、业务胜任能力、专业胜任能力。其中专业胜任能力对于管理者来说就是管理能力,即管理技巧和个人特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专业胜任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成分。 1、学习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大多缺乏专业背景,这尤其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终身学习能力,通过学习系统把握国家的政策法规,掌握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及人际关系学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管理水平。 2、创新能力。“创新是管理的生命力”。而我国一些企业,尤其是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由于传统文化环境,已经习惯于机械被动地处理例行的日常事务。这种状态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的人力资源工作要求。时代趋势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吸纳、留住、开发、激励人才上不断创新。 3、育人能力。组织竞争能力来源于员工能力的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善于培育人才,通过为员工设置职业发展通道,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以及培训和发展机会,充分挖掘员工潜能,调动员工内在积极性,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4、影响力。人力资源管理者作为人力资源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

必须具备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与员工建立彼此信任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成为员工的“利益代言人”,同时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专家,依赖专业权威性影响推动企业变革,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运营实践的支持作用。 5、沟通能力。管理中的70%的错误是由于不善于沟通造成的。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沟通更是一门必修课,人力资源管理者要不断增强人际沟通的本领,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演讲能力、倾听能力以及谈判的技巧等。 6、协调能力。只有协调才能取得行动的一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同组织内所有其他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指导和帮助其他部门的经理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善于协调人力资源部门内部关系,使人力资源部成为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团队。 7、信息能力。信息对人力资源管理十分关键,无论是人力资源招聘、绩效考核还是薪酬管理都需要来自政府人事法规政策、人才市场行情、行业动态、客户态度、员工满意度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只有拥有准确、丰富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仔细的分析,才能形成各项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养成强烈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感受力。 8、危机处理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新课题,它包含很多内容,如企业优秀人才突然跳槽,生产经营中的突发事件,劳资关系紧张……一系列危机往往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探讨

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探讨 发表时间:2019-07-29T17:10:19.5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于梅 [导读]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然而,在网络时代的颠覆性影响下,企业大规模的人力资源流动造成了“人才短缺”的严重问题,使得社会的人才供应与需求不在同一数量级上。企业应该努力创新员工管理模式,积极吸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推动企业管理向个性化、规范化、科学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1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1.1实现互联互通 互联网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互联互通,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在信息上上的相互反馈,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可以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完美契合,可以实现网上购物,在线客服交流,商品交易更加便捷,并且购买的范围不受控制,互联网可以为买家提供详细的商品信息,拉近和顾客之间的距离,并提供售后保障,商家和顾客直接交易,能够真正实现平等交易。 1.2处于知识经济大数据时代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人们之间的交流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人们的需求,可以起到很好的预测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企业的很多重大决定都与这些数据有一定的关系,也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更好的了解顾客,从而提供更令顾客满意的服务。互联网中的很多信息都可以转变为数据,从而反映规律,能够认真分析这些数据并加以运用的人必将能得到超乎想象的收获,这些数据也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任何人力资源管理都不能刻意回避数据。 1.3互联网时代以人力资源资本优先和客户利益至上 互联网时代,信息更加透明,优秀的人才可以获取更多的企业信息,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须提出相对应的条件,以人力资源为先。信息对等使客户在商品资源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渠道,企业要想获得客户必须以客户的利益为先。在以客户利益为先中,人才资源又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互联网时代以人力资源优先和客户利益至上是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征。 2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如今,仍有很多企事业单位利用传统的理念和方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引进以现场招聘和网站招聘为主,岗位培训以现场教学和知识讲座为主,各种学习资料通过纸质打印的方式发放到培训员工手中,导致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较差的效果。一是在招聘人才过程中,企事业单位虽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招聘和网站招聘,但实际作用不大,招聘效果不理想,单位所需的人才未能精准招聘来,这种高投入低收益的招聘方式对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在人员培训过程中,经常聘请专业老师进行授课或知识讲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员工对这种培训方式比较抵触,存在“台上热火朝天、台下哈欠连天”的现象,另外现场培训限制了培训周期和内容,实际效果不显著;三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遵从“同工同酬”的原则,同一岗位中能力突出的员工与普通员工薪酬相同,缺少奖惩措施,长此以往员工积极性逐渐下降,工作质量出现下滑,对单位的发展进程造成严重阻碍。所以,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高单位工作效率与质量。 3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 3.1重新审视人力资源工作内涵 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涵由原来的人与人发展成为人与社会、人与组织、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形成互相关联、相互交融的人力资本管理工作,换言之,人力资源管理对象从最初的“经纪人”转换为“知识人”。在上述认知基础上,企业要及时转变观念,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心从过去的人力成本转变为人力资本的管理。首先,企业高管要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领导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管理手段强硬,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将员工视为自己的合作伙伴,弱化领导与员工之间的等级界限,管理者权威的体现也从职位和地位转变为知识和资本。其次,员工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对企业发展的价值,客观地审视自身现有知识量和信息量,从根本上打消对管理层的畏惧心理,加强与领导的沟通交流。 3.2关心员工的个体价值 员工是企业生产发展的主力军和贡献者,重视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管理当代企业时,管理者应该时刻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并且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并通过成立工作小组的形式培养员工的专业素养。鼓励技术创新和发展,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年轻求职者更倾向于在一个轻松灵活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具有便捷的网络化沟通模式。此外,求职者还具有发展空间和多重工资差异。因此,企业应该尊重每个员工,通过数据分析报告来进一步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而实现对员工的精细化管理。 3.3创新薪酬管理思维,制定科学的激励政策 薪资报酬是员工最重视的部分,也是影响员工工作的重要方面,工资、福利很重要,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切实关注员工的利益,互联网的发展对员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工作水平已不能满足需要。要能很好的使用计算机,因此可以通过创新薪酬管理模式,来鼓励员工认真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定期举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培训,根据员工掌握的程度制定不同的福利政策,为员工增加年终奖金来激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能力。 3.4情感链接,激励员工,提升人才体验价值 互联网的时代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直接,员工表达自身情感和自身价值的诉求更加强烈,随着员工话语权的增大,企业必须要实行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要倾听员工的意见,尊重员工的感受,并对在员工中形成的共识予以重视。所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员工与员工、企业与员工的连接。企业只有营造好的情感氛围才能使员工感到家的感觉。企业有效的激励,能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是其工作的动力源泉,随着新一代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年青一代走入企业,传统的薪资奖励方式已经不再是吸引员工的唯一要素,员工能够伴随着企业共同成长,潜能得到开发,并有上升的渠道也是员工的重要诉求之一。

人力资源提升提案

人力资源重组提案(纲要) 目录 概述 (一)人力系统力求简单且有效 (二)制度与系统:既见树木,更见森林 (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发展三阶段 了解、把握人力资源的核心一一3P 观察到的奥瑞人力资源现状及建议 (一)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分析 (二)企业文化分析 (三)组织结构分析 (四)人员结构分析 (五)招聘与培训分析 (六)目标管理分析 (七)绩效管理分析 四、3P之一:工作分析与岗位说明书系统简介 (一)工作分析概念 (二)工作分析的常用方法 (三)岗位说明书的编制9 附说明书模板:深圳家协企划专员岗位说明书 五、3P之二:薪酬系统 (一)薪酬系统简述 (二)薪酬结构设计 (三)影响薪资水平的因素: 1、在薪资构成上增加激励性因素 2、选用具有激励性的计酬方式 (一)重视对团队的奖励 (二)让薪酬制度透明化和公开化 (三)按能力、经历定薪酬 六、3P之三:目标绩效系统 说明:本提案只是一个简要的建议性的框架和模式,是根据这段时间与奥瑞的交往中所做出的 判断,有些数据未经过详细的调查与了解,因此这些提议仅供参考,如能有所助益,足亦。 重要观点申明:对于发展中的,金融海啸之下,现阶段目标,营销业绩才是根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耗时费力,更多是为后续的发展壮大奠定基石,属锦上添花,抓住核心点即可。 一、概述 (一)人力系统力求简单且有效 奥瑞作为新兴的快速发展中的小型企业,本人提议不要建立太过繁杂的人力资源系统,因为成

本太高,只要把握人力资源的核心、搭建好模板,建立一个相对规范的公平、公正、具有激励效果的系统即可,随着企业的逐步扩张,不断地在原有的模板上完善调整。 (二)制度与系统:既见树木,更见森林 制度是树木,管理系统是森林。奥瑞对制度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事实上,制度是必须的,但仅有制度是不够的,人力资源系统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庞大系统,绝不是几个管理制度可以解决。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制度上太多,而不是在管理系统的建设上,是一种浪费,当前要在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上做文章。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 (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发展三阶段 奥瑞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分三步:人事管理一一人力资源管理一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目前处于第一阶段。 二、了解、把握人力资源的核心一一3P 总体来说,大部分企业没有开始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基本上未建立最基本、最核心的系统一3P系统。 3P是指:工作分析与岗位说明书系统、薪酬系统和目标绩效系统。3P所关注的是人力资源系 统中最核心的责任机制问题、分配机制问题和激励机制问题。 工作分析与岗位说明书系统通过岗位设置与职责划分,形成明确的岗位说明书,能有效地解决人力资源责任机制的问题。 薪酬系统则通过岗位价值评估、薪酬结构划分形成公平公正的薪酬层级关系,能有效地解决人力资源分配机制的问题。 目标绩效系统则通过绩效指标的设立和分解,将管理和工作的压力从上往下传递给各层级员工,能够有效地解决人力资源激励问题。 先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才能有管理,管理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最起码的资格和条件。 (四)观察到的奥瑞人力资源现状及建议 通过近期对奥瑞的观察,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简要的改善建议。 (一)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分析观察到的现状 1人力资源战略一一缺乏 公司没有清晰的人力资源战略。 奥瑞现阶段只是管理一些诸如迟到早退、人事档案和保险之类的事务性工作。这是传统的人事管理,谈不上人力资源管理,人事与人力资源完全是两种概念。人力资源是系统管理,是企业战略中的重要环节。 2 ?人力资源规划一一正在规划中 3?培训管理一一缺乏 绩效管理一一不合理 薪酬管理一一缺乏 员工的发展与激励一一缺乏 企业文化建设一一已有一定的成效 公司尚未建立人力资源部,导致人力资源管理重要职能无法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尚处于简单的人事管理阶段。 从奥瑞组织架构分析,只有一名年轻的人事管理员,要想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人员配置上要进行调整。 存在的问题或产生的影响分析: 由于公司没有清晰的人力资源战略,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同时公司在尚未建立人力资源部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无法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必然导致作为公司最主要战略资源的人力资源无法得到优化,这必将对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造成潜在的影响。 建议: 1.在制定公司战略的同时应明确人力资源战略,为人力资源规划以及其他人力资源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思想。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论文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深化,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带有战略性、动态性、社会性和开放性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只有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改革用人机制,转变管理职能,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无疑是我国企业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建国以后的前三十多年,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是以指令性计划为主要形式和直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高度排斥市场的作用,平均主义弊端丛生,导致国民经济停滞不前。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建立以市场作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方式,与政府间接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代国际经济发展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是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形式,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自主用人,人员自由择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是一个封闭的、静态的管理,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仍然薄弱,其主要方面表现在:1、管理观念落后。2、未能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位不准。 4、未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二、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市场经济是一个竞争的经济。它打破了地区和部门的封锁,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市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和要求:1、人力资源配置受市场供求的制约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一切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通过市场供求力量来实现合理的流动,使人力资源达到最优的配置。2、人力资源更注重战略性、适应性的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发展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只有建立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时分析内部人力资源需求的情况、市场供求状况、来自企业外部机遇和威胁等重要信息,制定出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采用战略的眼光和方法进行组织、实施和控制,才能使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3、转变管理职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必须深化内部改革,特别是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激励、协调和控制的职能,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发展机制以及合理的生产要素配置机制,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4、建立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保证。企业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使员工彻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市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empirenews.page--][1][2]下一页三、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思路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全球性、战略性、服务性、指导性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只有面向市场,进一步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不断转变管理职能,加大用人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员工培训,才能最终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1、进一步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竞争的观念、战略的观念和全球的观念。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现代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以及人的积极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着眼未来,以支持为主,更多地考虑如何开发人的潜在能力,采用战略的眼光和方法去进行组织、实施、和控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竞争呈出现市场化、国际化的格局,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全球化。2、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断转变管理职能传统的人事管理多属于一些行政性的日常工作。企业从传统的人事部门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要重新定位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人力资源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举措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举措 1、制订各直属单位/分公司的人力资源年度计划,将人力资源规划落到实处,并滚动制定公司总体及各业务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 结合当前的实际,组织各职能部门和直属,在公司2015~2020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制订2015~2020年度人力资源计划。 分析公司战略(包括公司总体和各业务单位)对人员数量和素质的需求,以及公司总体和各单位不同类别员工的数量和素质现状,明确二者之间的差距,结合年度计划和公司发展战略回顾,对人力资源规划进行滚动调整(调整内部包括未来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质量、配置方式及对于差距的弥补策略等),增强规划的适应性和指导性,保证业务发展和人员供给的动态平衡。 2、建立基于能力素质模型和绩效考核体系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员工年度发展计划,以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 在调查的员工职业生涯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各岗位族系的职业生涯发展策略,确定员工在不同职系中的发展通路及要求。结合能力素质模型和绩效考核结果,具体分析员工是否符合拟定职业发展的要求及符合的程度。根据分析结果,帮助员工制定具体的年度发展计划。结合员工的年度发展计划,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将员工发展计划落到实处,并对员工发展计划完成情况定期反馈,加强能力提升与绩效改进的实效性。 3、加强公司竞争上岗和组织调配相结合的内部选拔机制,增强人岗匹配度。 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强化公司竞争上岗制度,通过竞争上岗的选拔机制,增强公司的人岗匹配度。同时,结合组织调配的形式对特殊人员进行岗位配置。4、设立一定的淘汰比例,加大公司淘汰力度,增强员工的市场竞争意识。

公司必将处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机制环境中,为了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和生存危机感,促使员工不断成长,公司每年应该设立一定的淘汰比例,加大公司淘汰的力度。根据市场状况,并结合公司的现状,建议公司设立年淘汰比例的控制区间为0.1%~0.5%。 员工淘汰可结合转岗、低聘、辞退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 5、建立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持续的人才开发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以提升公司的人力资本。 以公司经营发展目标对人员的整体要求为基础,建立员工的能力素质模型。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公司找到和培养适合的人员来完成公司的经营目标,最终实现公司的持续经营。 首先通过划分公司的各岗位族系,调查当期公司全员需要的核心能力和各岗位族系需要的综合能力与专业能力。其次,组织相关人员对要求全员的核心能力和各岗位族系需要的综合与专业能力的行为表现进行讨论与提炼,确定各项能力的行为表现。然后,组织相关人员讨论组织中能力强、绩效高的员工的行为表现,提炼形成能力素质评价的标杆行为。最后,建立并运用能力素质模型。 一方面,通过建立公司的能力素质模型,形成一套能力标杆,使人才开发工作具有参照标准;另一方面,通过能力素质评估,对员工的能力进行差异分析,制订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在参照标准和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员工对培训需求的紧迫性,运用在岗培训、脱岗培训、基层实习、轮岗锻炼、工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人才开发,以系统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 6、整合公司培训中心,加大培训投入和培训力度,为不同类型的员工提供针对

浅谈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管理水平的方法

浅谈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管理水平的方法 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企业也按市场规律得到完善,当前,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高低,代表着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要想在市场中稳固前进,就需要不断积累资本、凝聚人才,通过核心人才团队建设,进一步提高企业综合实力,文章主要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若干问题,以南昌发电厂人力资源部岗位管理事例为基础,全面分析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部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以此提高企业市场活力,赢得竞争主动权。 标签:人力资源;岗位轮换;复合型人才 人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基础,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社会形象,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人作为一切活动的重要主体,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与完成,人力资源管理良好的企业,能够站稳市场,获取更多效益,企业为了适应生存,就需要按市场发展规律做事,通过有效组织人力资源,满足企业前进方向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能力高低能够全面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部在市场条件下,职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从传统的单一人力服务、咨询和控制,已经向决策部门转化,通过人力资源战略对企业未来发展做出影响,提升企业整体表现和绩效。而作为主管人力资源部门的经理,也已经有了更加全面的职责,不仅承担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更重要的是与企业形成了合作关系,人事经理与企业经营战略关系更加紧密。人力资源经理全面负责为企业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计划,通过对人才的有效组织管理,把不同技能人员配置到合理岗位,使企业人力资源能力不断提高,满足企业未来发展需要。 1 人力资源部岗位从业现状及弊端 1.1 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以发电厂情况为例,谈一下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1)员工在现岗位从业时间长。南昌发电厂人力资源部目前共有8名专职从业人员,在岗位时间均较长,其中的5人现岗位工作时间已经超过了6年,而时间最久的高达22年以上,在岗人员从业的时间较长。(2)工作单一缺少多岗从业经验。在从业人员当中,3人是在机构调整中调配到位的,具备一定的多岗位从业经验,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其他人员一直从事本岗位工作,没有发生过任何工作变动。(3)专业人员稀缺。南昌发电厂由于历史原因,对技术人员要求较高,人员配备充足,但是行政岗位人员进入的较少,而对人力资源管理更是没有招聘过专业人员,在技术岗位中的运行、检修、服务行业进入人员较多,有一些人员是半路出家,对人力资源工作不了解,进入人力资源部后,通过后期培训、实践锻炼后学的人力资源业务,在工作中不够专业,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操作更

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维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维研究 发表时间:2020-01-15T14:54:58.94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17期作者:刘花 [导读]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如果想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如果想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企业而言,很重要的一点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对于企业人力资源而言,人才又是位于顶端的位置,所以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要不断地创新和进步,以便促使企业越来越成功,传统的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互联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要设定 好目标,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使得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更加优化,低成本的完成高效率管理工作。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建筑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 引言 因为互联网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性,就是及时性、互动性以及传播性,在这种情况下,带动着人力资源管理也向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供给不平衡的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实现了企业或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知识方面的共享,因此,结合当下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探索,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1互联网时代特征 互联网时代特征主要是:过去一段时间,互联网成为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有人大肆追捧,有人不屑一顾,更多的人则是摸不着头脑,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不能置之不理,结果使很多人,包括知名的企业家也陷入了慌乱混沌之中。那么互联网时代究竟有什么特征呢?(1)在线化。互联网是依托于信息化技术而来的,因此在线化是互联网时代的第一特征。在互联网时代中,不论是企业还是消费群体都可以在各种平台上接受各种消息,并且得以在线沟通。(2)小众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市场已经进入了小众化消费阶段,消费需求开始扩散,不再是以往单一的需求格局了,市场环境也由此发生了变化,其中,互联网起到的推动作用尤为明显。举一个例子,如果你需要一件商品,在实体店可能很难买到,但是基于互联网产生发展的电商平台却为你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产品,几乎可以说想要什么就能买到什么。这种消费趋势就为更多的中小企业带去了发展机遇,以前依靠规模化的发展模式逐渐被灵活小巧的模式所取代。(3)娱乐化。互联网时代下的年轻人与过去的人群有着本质的区别,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想要追求一些娱乐,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导向,也是互联网技术可以提供的一种娱乐需求保障。(4)平民化。互联网时代给更多的缺乏后台支撑的平民带来翻身的机会,在互联网环境下,你不需要太多的后台支撑与资金保障,只需要有自己的能力,懂得挖掘资源优势,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成功。过去的一长段时间内,很多年轻人要想找到一个好工作,都得靠着父辈祖辈的影响力,而那些缺乏后台支持的草根阶层则不得不望而却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这些阶层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他们只要把握好机会,会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 2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力资源管理概念主要是:1958年,Wight?Bakk首次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概念。此后,人力资源管理逐渐在学术界和实践界传播开来。关于人力资源的概念,不同学者给出不同的解读,主要表现在视角内容和重点方面的不同。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需要把握以下重点:一是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二是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三是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展开的。四是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综合以上重点,本文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围绕人这一要素开展的系列活动,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才能,提高人的价值。 3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 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主要是:首先是组织模式有待优化。综合分析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组织模式的研究,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模式普遍落后。这主要是由于组织划分多依据职能或功能,职能的多元化导致管理层级设置较多,架构冗杂臃肿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信息传递的质效,导致决策的不准确和滞后。此外,由于企业部门设置的相对独立性,各部门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会形成信息孤岛,导致资源的浪费,这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效用的发挥,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模式亟待调整,进行必要精简,压缩组织层级,促进组织模式网络化发展,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其次是管理方式亟待革新。由于互联网发展实践历史较短,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未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管理方式守旧,管理内容复杂,损耗人力资源。例如,招聘方面,还未充分利用信息化、互联网技术,信息传播度不强,且招聘成本高。培训方面,受培训双方时间以及地域的限制,培训效果不佳。 4基于互联网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应用 4.1更新管理理念 负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主动了解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整体特点,并且结合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情况来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进行思考,通过新的思考来确定更具时代特点的新管理理念。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就是多元化和信息快速化,所以新的管理理念必须结合这两个特点,用更加多元的管理手段来进行管理,通过更加及时的信息更新来支持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对人力资源的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整合和分析,制定出更具有前瞻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让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能够各居其位,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为公司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2绩效考核的创新 互联网时代下,所有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数据来进行记录,所以进一步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创新。通过将员工在岗位上的各种表现数据汇总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够更好、更公正、更科学和全面地对每个员工进行考核。而且也能够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将不同岗位之间的贡献做出对比,得出更具有公信力的绩效考核结果。绩效考核的结果也可以伴随着一些数据进行公开,让员工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绩效考核过程,了解自己在工作上的优势或者不足,让绩效考核更好地推动员工去进步和提升,从而促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良性发展。 4.3完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强化结果反馈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企业要改变传统的以财务数据为中心的业绩考核体系,构建多元化的绩效考核模式。例如在对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时必须要细化考核指标,明确考核指标权重指数,将行业环境、内部环境以及人员综合素质等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所反馈的问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要加强重视,将问题整改到位。当然除了上述举措之外,我们还要通过加强管理者素质、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及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等手段实

浅谈新时期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浅谈新时期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改革的日益开放,国有企业的变革也已经深入到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等诸多方面,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国有企业还存在着二元治理结构、高管层的求稳心态、杰出人才的流失等问题,阻碍着国企的发展,所以需要大力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一支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队伍。本文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标签:人力资源管理国有企业 1 新时期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由于国企有着历史积淀和包袱,作为经济活动主体,它在参与市场竞争时背负着重大的社会稳定责任,因此国企关于人的问题通常都兼具企业性和社会性。这就要求在探索和分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统筹的、全面的去审视和实践。 1.1 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国企通常是二元治理结构,即对人的管理分为“组织部管干部”、“人力资源部管员工”的二元治理结构,这就导致人事管理职能上的分割,公司在运作中可能会出现巨大冲突。在许多国企,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是分设,而且总经理是副书记、是经营上的一把手,在党内则是二把手,这就面临着企业是谁说了算的问题。比如在干部的考核上,总经理强调对干部的考核主要抓经济指标,而党委书记则要求从党建的角度设计一套干部考评体系,主要对干部的品德和能力进行考核,这样就会形成经济角度和政治角度的双重价值取向,产生矛盾。 1.2 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规划性。许多国企在规划员工职业发展的过程中,看重的是员工当期的绩效,往往被提拔的是与上级关系最好的,而不是工作能力最强的员工,缺乏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和实施控制体系,通常表现在仅仅满足于企业短期员工需求计划的招聘与录用,因而会出现企业人员配置不合理、员工技能结构出现断层、组织与个人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认识产生偏差、影响员工的发展进步等诸多问题。 1.3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一是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国有企业用工存在多种身份,用人也以身份差别决定任职岗位,划分为三六九等,这样会使员工产生先天的优越感和自卑感,忽略自身的努力,严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二是有的国有企业在用人上会存在用人机制不灵活、考虑裙带关系、没有实行优胜劣汰、员工缺乏危机感,甚至在选拔人才上不按照选拔的方法和程序实施,因人而定选拔标准,缺乏公平、公正,长久下去,这样的企业便失去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同时有可能会产生企业内部人才流失的现象。三是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不完善。大多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缺乏适应个体需求差异的激励方式,对员工的激励不足,会严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在考核制度方面,大多的国企有着考核走过场、流于形式、先进员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